时间:2022-10-16 18:34: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公共艺术美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陈设艺术融入生活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陈设艺术的载体
往往是与传统生活紧密关联的工具,如陶盆、瓷器、羽扇、文房四宝等器具,大多是当时人们经常使用的物件。工具物的诞生既是源于生活的创造发明,又是原始审美的创造行为。我们往往把早期的工具当作现代艺术品,而陈设艺术的回归本质上就是逐步融入生活的过程。如果把一栋建筑比作人的话,陈设便宛若空间的五官。好的陈设,能够与建筑、室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阶段,很多设计公司的陈设水平并不高,仍处于风格化的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境,比如中式风格,就会摆设这种风格的饰品,做到和室内设计的协调,达到中式的一种生活情境。但能达到《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描述的“虽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饥永日,冰玉吾斋,一洗人间氛垢矣”这种情境的估计很少。实际上,陈设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屋子里摆的每一件好看的东西都具有实用性,那才说明陈设艺术真正成熟了、进步了。可以这样来区分,风格化的陈设存在于样板间;艺术化的陈设存在于小众范围内,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只有生活化的陈设是适用于大众层面的,能够普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素。
三、人的修养和陈设艺术的交互影响
陈设艺术是空间环境中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往往通过装饰细节和整体意境的营造产生区别。我们可以从对材质搭配、图案选择、器物陈列、色彩关系等角度进行思考。另外,陈设艺术品具有可移动性,居住者可根据空间的结构进行选择性摆设,所以更加考验个体的审美功力。空间中的陈设意境是个体修养的视觉表象。反过来,环境也对人的精神状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以华为贵”的陈设现象,把价格昂贵的象牙雕、贴金的雕塑等摆在空间中最显眼的地方,以示华贵富有,是人对物质欲的心理需求。日本茶道千利休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评价一间茶室是否有品位,只看在空无一物至简、至纯的空间里摆什么壶,会插一支什么花,这些物品的意境就是主人细微情感的体现,甚至对进入空间的人都产生了重要的心理暗示——宁静平淡,满足精神上的愉悦,这也是东方的陈设艺术所追求的意境。所以说,在陈设设计上需要调整对家居陈设的心态,家居中的陈设都是用来把玩和享用的,而且是我们生活中沉默的“亲友”,其会陪伴发现并安顿我们内心里那些细微的情感需求。近年来,花间堂酒店系列、广州的四季酒店就通过对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保存和弘扬,在西方的形式里透露出的东方高雅的气质,也就是对生活形式的艺术化行为,在市场上已经取得较好评价。因此,陈设设计师应该随着设计的深入更加注重陈设的设计内涵,为人类创造真、善、美一体化理想的意境追求。结语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陈设艺术的短期繁荣,但粗放型的行业发展现状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需要对自身命运和未来发展有主动的思考。
1.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发展和传承
需要规范由于市场经济的推动,广阔的消费市场使传统工艺美术得到了优化升级和高效利用。但从工艺美术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它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却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以及政策环境、法律规范的保障。由于经济利益的推动,一些人忽视了工艺美术作品的质量问题,打着“创新”的名号进行劣质的模仿,对传统工艺的形象和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在天津杨柳青年画的正品门店销售中,一张2开纯手工绘制的传统年画价值为800~3000元,而部分假冒伪劣产品只要50~200元。其实,传统的年画需要制作人员进行长达数十道工序的手工绘制和加工。有些商家利用印刷的方法,仿制出外观与正品极其相似的复制品,降低价格,严重打击了传统工艺美术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即使有一些新颖、具有实践性的设计理念也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好市场调配,长此以往,不规范的工艺市场会降低产品质量。因此,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增强。
2.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市场定位不明
晰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指的是在创作工艺美术产品时,相关的设计需要呈现日常生活中所看不到的惊艳创意。创作人员通过大胆创新,带给人视觉冲击力和设计美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需要更加贴近生活。传统工艺美术的消费市场有着重要的发展特点。传统工艺美术普遍符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大众审美,对消费层次的区别并不明显。但是,长久不更新的产品会让人们产生乏味的感觉,固守陈规就不能更好地扩大消费市场。为了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应该对工艺美术产品进行现代化的创意、升级和研发,以便迎合地区差异、文化差异所造成供求关系的变化。
3.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设计
结合的人才培养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美术,需要对该项目的人才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从传统工艺美术的大趋势上看,由于小作坊、家族式的创造规模所限,很多项技艺在一代代口口相传中流失。很多年轻人也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想参与到传统工艺的队伍中却又无门可循。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艺术类人才,是传统美术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绝佳结合。对设计创意类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年轻人思想活跃,个性独特,想法新颖,掌握了现代科技和产业知识,是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的领头军。现代创意的价值在于其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加强创意设计的人才培养需要系统性的规范。
二、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结合的相关策略
为了使传统工艺的运用能够更加广泛,要组建相关设计文化创意产业。从根本上说,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着力发展的高端产业,也为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相关结合,可以从模式改革、技术创意、人才强化几方面进行改革。
1.规范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融合的措施
在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传统工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广大相关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引导企业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从而不断改进产品的适应范围。规范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和设计,不仅能够促使企业进行积极主动的产品研发,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占领市场的销售份额。企业在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可加大生产力度,对于保护和继承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文化知识产权,形成严谨的市场规范非常必要。如,在苏绣的生产中,手工的绣品固然受到大众欢迎,但是相对高额的造价、较长的生产周期使其渐渐无法满足注重效率的现代社会的需求。在一些大型的苏绣生产厂家,厂方应用了大型机械和计算机操作程序,对产品的前期设计、配色、配图、配线进行机械操作。这样一方面大大节省了前期不必要的人工费用,另一方面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加快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只有对产品自身进行深刻认识,才能对市场具有精准的定位。
2.丰富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意文化基因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传统工艺品的创意,为现代设计、工艺跨界的创意提供了更广阔的方向。如,将手工生产的方式方法扩大,从而符合不断发展的现代生产和营销的个性化风格,不断满足现代人对文化和艺术享受的各项要求。在这样的设计和改革中,还可以参考国内外系列传统工艺美术的案例,如朝鲜族绘画、日本的陶俑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着力发展的高端产业,也为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丰富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意基因,对材料的选择应该适当改进。如,广州的牙雕原本是用珍贵的象牙雕刻,可是象牙在我国禁止销售,广州牙雕艺人改变了雕刻材料,使用质地较为相似的动物骨头,一方面解决了材料来源的问题,另一方面逐步提升了这一传统工艺的表现力,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了不同款式的雕刻产品,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融入现代创意丰富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氛围,使工艺美术内部之间的交流和跨界更加融洽。
3.培养扎实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当今,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重中之重。为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对人才的培养要提到工作日程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学校的共同努力,从而形成浓厚的设计氛围。培养扎实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更需要建立精简的教育项目,相关教育部门和机构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以应对市场的人才需求。
三、对传统工艺美术融合时代创新的几点启示
1.坚持进行适当的手工原创传统
工艺美术本质上是人们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起到了美化生活的作用。一方面,传统工艺美术是生活的必需品,起到了生活工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实践物品也具有强大的装饰作用,为装饰家庭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传统工艺品要具有产品的文化性、历史性和情感性。传统文化的手工特点决定了它的独特性、创造性,同时它兼具了地域特点和人文特点。在普及机械化制造的今天,传统手工业被逐渐替代,手工创作的温情也逐渐消失。为了保护手工原创的设计,在时展的历程中,创作者应该不断加强创新,坚持适度的手工原创,守护手工艺术的独特发展,使其散发特有的魅力。
2.将传统工艺美术设计
融入日常生活将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生活,并进行有效的创造,才能保持原有的意味。在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创意发展的过程中,把握企业改革和创新的度非常重要,不能背离传统文化的本质精髓,从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上进行颠覆。创作者应取长补短,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的艺术之美。工艺美术是一门综合类造型艺术,将传统工艺美术设计融入生活需要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充分重视材料应用和技术创新。尤其是一些现代风格浓厚的家具设计、室内设计,要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运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进行各种样式的创新。一些本土的工艺美术加工机构在自身的艺术转型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浙江黄岩工艺美术,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高效结合。这种“1+1>2”的绝佳融合实现了文化元素的多项互补,在提倡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的同时,重视产品的时尚发展和创新。在项目研发中,传统工艺美术需要运用精巧的工艺技术征服大众,用现代的设计美感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在这样的项目发展中,转型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如,山东绢人的制作中不乏繁琐复杂的工艺过程,为了实现绢人玩偶的规范生产,相关责任人对绢人的制作进行了现代化经营。在模型初始阶段,进行流水化作业,在镶嵌掐丝等工艺上去繁就简,转变成更符合现代化审美的生产。为了使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得到继承和发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掌握,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发展的大舞台。
一、由外及内——现代装饰不仅是外部视觉的体现
更是内部功能性的强化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启蒙者拉斯金称造型艺术为“大艺术”,称建筑和工艺美术为“小艺术”,他认为“艺术家不应该脱离生活,应该为社会民众服务”,强调了设计的社会功能,那些沉迷于古希腊和意大利的迷梦之中、脱离功能性的设计是错误的。工艺美术运动在设计上强调设计合理、精致简单、朴实无华。威廉•莫里斯的“红房子”充分体现了其前沿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上,他不仅把功能性摆在首位,还从统一协调的设计思想出发,亲自设计室内的家具,从外部建筑风格出发,设计室内陈设装饰,由外及内都追求设计风格的统一和谐,形成了统一完整的设计环境。拉斯金和莫里斯认为设计的作品应该是实用的实体,也提出了“同时也是装饰”的观点,“同时也是装饰”指明了设计师应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手工时代,装饰都是工匠做的活,所以现代设计中,抽象艺术家都在避免与“装饰”这个词扯上关系,事实上他们做的确实不是装饰,但人们往往最看重的就是作品中的装饰部分,设计师做的不应该是表面装饰,应该摒弃装饰表层意义的“好看”,去探究更深层的功能问题。以现代主义建筑装饰为例,装饰艺术的情感性经常与理性的特性相磨合,当结构和形式的建筑装饰相结合,建筑就具有了双重特性,是建筑结构的理性和装饰的感性组合。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性处于主导地位,奥地利建筑家卢斯(Luce)在《装饰与罪恶》一文中认为装饰就是罪恶,其中的罪恶是指为少数贵族装饰中的奢华之风,其反对的是无意义的繁文缛节和画蛇添足。将功能性列在首位,是现代主义设计的主流观点,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设计的实用性和现代主义装饰的态度也是极其相似的。《大英百科全书》有关装饰的概念是解释功能性装饰的主要依据,装饰装修主要取决于有机材料的属性,来获取视觉的美观。德国建筑师森佩尔(GottfriedSempes)认为建筑的材料装饰和功能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他从自然物和人体装饰研究,探索功能和材料装饰之间的联系,认为应该师法自然,依自然发展之规律探其内在的规律原理,避免对自然固有形式的表面形态的模仿,更注意其规律原理的研究。卢斯(Luce)则在森佩尔理论之上提倡功能性的深层装饰,他认为建筑物应删去表面多余的装饰,而像织物和地毯的耐用性有限,保持表面装饰的时尚成分是必要的。在这里卢斯没有完全否定装饰,而是使功能性物品的装饰更经济适宜,以适应工业化背景下的装饰,明确区分了外部表层装饰和内部深层装饰之间的不同。20世纪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观点,是对卢斯装饰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他认为“手工艺”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批量生产,甚至应该被淘汰,柯布西耶认为人们应该过上经过类型化处理的“标准化生活”,他明确提出了“房屋是居住的机器”,他的观点是对卢斯观点的延伸,其观点是对装饰外部体现和内部功能性强化的协调和思考,也是对生活方式设计的思考,至此,装饰已走上了不仅是在外部视觉体现,更是内部功能性的强化的道路。
二、由繁入简——繁复的装饰语言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淡去
工艺美术运动在设计中更多地关注了设计的功能合理、精致简约、朴实纯良,莫里斯的代表作“红房子”的设计语言就证实了这一点,至此,人们不再迷恋和崇尚巴洛克的繁复与华美,这不仅仅是人们审美意识的转变,也是人类作为工业化的主体的价值意识的提高,繁复的装饰语言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淡去是设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手工时代繁复的装饰语言在工业革命到来之时引发了人们对“装饰”的思考,那么是不是要完全放弃和否定它呢?我们来看看拉斯金的关于装饰的观点。他提出:“一切美丽都建立在自然形状的法则之上”,他认为建筑中美的形态都是从自然中模仿而来,他鄙视印第安人的刺青和涂面,认为那是一种丑陋而野蛮的自满,他反对装饰的无意义的堆砌和机械装饰的粗制滥造。拉斯金严肃指出装饰必须出现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在人们用来工作的工具上的装饰是多余的,应重点在人们休息的地方进行装饰,为人们营造愉悦轻松的环境美感,实际上拉斯金的观点阐明了设计应该把社会功能放在首位。当时年轻的威廉•莫里斯与拉斯金的思想不谋而合,他认为装饰之中应摒弃矫揉造作的传统古典风格,而主张吸取东方装饰艺术特点,推崇设计的自然主义,设计风格多借鉴了日本式的平面装饰,以花卉、禽鸟、卷草为主,使设计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然风情。他主张设计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大众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服务;二是设计工作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的活动。这场运动打破了传统为贵族服务的矫揉奢华主义盛行的沉闷之风,引起了艺术家和全社会对工业模式下产品设计的关注,艺术家肩负起了社会责任感。历史的车轮往往是不会等待任何人的,势不可挡的工业革命必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显然,作为反机械的工艺美术运动的消极避世观,注定成为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的载体,必然得不到长足的发展,因此,新艺术运动也难逃此厄运。但是,它们带来了人类对于设计,对于生活的思考,思考工艺与技术的矛盾关系。德国现代建筑师沃尔特•格罗庇乌斯(WalterGropius)似乎率先找到了答案,提出艺术家与技术工人合作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人情化与机械化结合的必要性,他推崇装饰语言简单利落,实际上是强调了设计应该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观点。从拉斯金到格罗庇乌斯,设计逐渐从繁复走向简约,从建筑设计到平面纹样,从工业设计到装帧设计,即使在生活格式化效率第一的今天,装饰已不再是功能的附属品,可以以视觉语言的形式直接把信息传递给人们。可以说,繁复的装饰语言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淡去,是设计风格发展的必然。追溯装饰设计的历史,实际上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价值取向的体现,装饰自始至终是设计师们关注的问题,透视现代设计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装饰的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们达成了这样共识:我们应该更多的专注于设计的具形化和肉身化,在后现代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今天,希望我们能拿出设计的热情,投入到“装饰”的生活中,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曲向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一、软陶材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市场上出现的软陶造型形式,往往以卡通玩偶、各式饰品、陈设品等艺术形式呈现,而这些艺术品是否真正具有艺术性、审美性,制作工艺是否恰当等大众化的问题,又正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因此,将软陶这种材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形成以市场为引领方向的软陶制作工艺教学体系,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又增强了学生工艺技能水平,提高了动手能力。当前国内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开始对软陶这种材料有所接触,但大部分艺术院校并没有把软陶工艺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正规的艺术专业设置中,而且在现存的软陶教学体系中存在极大的随意性,教学内容往往与市场所需相脱节,极大地影响了软陶教学的定位,也不符合工艺美术为实用服务的原则。软陶工艺课程是我校工艺美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其课程内容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市场需求,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特点,以具体实践项目为载体,进行工作任务训练,然后进行行动领域归纳,之后向学习领域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序结合。这学期软陶课程开课之初,我校与某手工作坊合作,为圣诞节而设计一套纽扣,要求纽扣不仅要有实用性,而且要具有艺术性,纽扣造型要独特、有个性,整体风格要协调统一,同学们在进行创作时不仅要考虑艺术性,也要考虑其商业价值,最终的作品是要作为商品而出售的,还要考虑销量等问题,力求达到材料、造型、装饰及工艺技法的有机结合。课程结束后,同学们都设计并制作了大量的作品,形成“产品式”教学成果。看着一件件作品,同学们在辛苦之余又透着一份喜悦。因此,将软陶作品引入市场、社会需求的方向,可以不断地推进我院工艺美术专业中软陶工艺课程的不断完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力求给软陶这种材料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扩大软陶设计应用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市面上已出现的软陶公仔、首饰饰品、玩偶等产品类型,而是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结合工艺美术专业的设计需求,以及市场需求,结合教学内容,综合选择材料,寻找具有实用性的创作载体作为软陶创意的依据,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由于软陶的可塑性非常强,可以做出各种造型,因此,我们将软陶材料与其它载体相结合,打破单一软陶材质的使用,创作出更富新意的作品。例如,学生尝试在确定主题风格的器皿上进行表面装饰,按照设计主题要求以及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多种材质的表现。将先技法后应用的传统教学模式,调整为将技法融入到具体设计内容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设置教学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实战经验。
二、结语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并在实践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形成“产品式”教学成果。为以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先决条件,同时也拓展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结合的空间,提升了传统工艺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作者:战怡红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