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12 19:29: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档案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档案管理论文

篇1

    (一)要管好档案、用好档案,首先要熟悉档案。随着星星的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整体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生产品种也从原来单一的冷柜到冰箱、空调、便洁宝、电脑、数码、光电等高端科技产品,为接收和管理好这一类科技档案,档案人员应转变观念,不要在办公室坐等,要主动请教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生产车间,熟悉了解生产经营工艺流程,弄懂技术档案的内涵关系和保存意义,使档案人员对各种科技档案、资料做到“胸中有数”。

    (二)要确立档案是资产的观念,在企业无论是科技、还是文书、声像、会计档案,都是全体员工从事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劳动结晶和智慧积累,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评价。以产品为例,从设计试制到品牌的创立,无不包含着一代甚至几代领导者和员工的聪明才智和辛劳汗水,无不凝聚在以文字、数据、图纸、音像等各种形式的档案载体上,比如,星星从十八年前只有几十人的手工作坊式小厂,发展到现在年产值几十亿元的规模,其创业的经验、历程,是难以用金钱买得到的无价之宝。档案财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产,它除了具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属性外,还具有专有性、地域性等公共属性。企业法人认识到档案是资产以后,就会千方百计去管理、保护、利用好这些资产,就会下决心做好档案工作。

    (三)要确立档案是企业独有的信息和知识观念。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大潮中,企业各自的档案是独有的原始记录,记录着未公开的、未申请专利的知识和技术,如各种设计资料、图纸数据等。占有这方面的档案就是占有企业的技术秘密和独有知识。如果企业的档案材料不收集、整理、保管好,在市场竞争和信息流通的今天,很可能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四)要确立档案具有实用效益的观念。档案资产是固定资产和一些无形资产的伴生物,它是在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下产生、共存并发展完善。档案资产的实用效益是在档案利用中发挥出来的,今年十月份,综合档案室及时为星星家电产业总公司技术中心提供冰箱蒸发器所有技术资料,以贾祥胜、洪立忠为主的研发小组利用了原有技术档案作参考,攻克了“冰箱蒸发器改为嵌入式”的自主创新项目,创造经济效益203万元,该项目荣获椒江区企业科协“金点子”活动一等奖。十一月上旬,由集团投资在洪西路立交桥北边利用原厂房改建台州市星星机械交易市场,施工过程中碰到厂区区域、房屋结构不明等难题,进展缓慢,项目负责人忧心如焚,档案室得到求援消息后迅速调出原北厂区总平面图、所有厂房建筑图纸,他们高兴地说:“这些厂房已有十几年历史,没想到档案室能提供这么完整的资料。”确保了该市场在明年元旦前竣工的计划。从上述可看到,档案资料只要管理好,利用好,就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体制创新,使档案工作适应现代企业的高速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的档案工作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对企业档案工作实行机构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机构创新的核心是精简。无论哪个企业,精干是一个必然趋势,企业档案工作也要顺应企业的需要,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也必须创新,其内容就是要扩大档案工作的外延,深化档案工作的内涵,把过去只是单一的管理档案的档案室扩大为集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统计等为一体的“企业档案信息中心”。这个中心机构在行政上受集团总部的领导,业务上归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指导。其主要任务和职责是负责集团总部及所属各子公司、各级各类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例如,星星集团下有十余个子公司、在全国各地有11家销售公司,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施联网,从而达到各种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和资源共享,真正形成一个集团化的信息联合体。这样符合现代企业精干、高效的原则,有利于增加企业档案管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二)机制创新的关键是高效。企业进行整合改造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转换机制,高效运行,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也要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转换而创新,要激活机体,坚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最基本管理理念,敢于否定自己,善于完善自己。从单纯的档案资料管理机制向档案、情报、信息、科技一体化管理机制转换;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让档案资源成为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的动力源之一。

    (三)制度创新的实质是要从企业各自的实际出发,星星作为一家大型的民营企业,回顾多年来的档案工作实践,领导支持固然非常重要,但具体活动的开展却要靠各项制度的规范和档案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看来,适合各类性质、各类机制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一些重要的档案分散在各部门、各子公司,不够规范,降低了利用率,制度创新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制定较为详尽的制度,不断创新集团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档案工作的年度方针和目标,以及兼职档案员在档案工作中的义务和责任,评价档案活动效果的方式、方法,按月考核,年终进行总结评比,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从而调动全体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用制度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篇2

在经济发展的当今阶段,自然资源的优势已不再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知识资源因能促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充分的利用,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企业由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进行突破。知识管理就是帮助员工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调整和发展企业内部结构,提高员工进行知识交流的技巧,增加获得知识的来源,最终促进知识交流并产生最大的效益。电子文件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数据,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组织开发利用好这种特殊的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2、电子数据管理不够规范

档案、资料和数据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量、载体、介质的多样化为档案收集带来了新的课题。国家《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规划(2011—2015)》和《关于组织开展电子政务内网“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系统”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对我市电子文件管理的原则、内容和任务要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部署。但是电子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安全化仍然较低,成为传统档案管理中的难点对象,重视纸质档案实体、忽视电子档案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企业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信息和数据,缺少可借鉴的档案管理规范和标准,元数据不够统一,管控效率较低。

二、当前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由于电子文件对计算机设备的依赖性、内容与结构和存储载体的可分离性、电子文件自身的不稳定性以及认识不足,使目前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文件归档收集工作尚显薄弱。

1、信息壁垒加大电子档案收集难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步入信息资源管理时代,各业务领域普遍开发应用了信息系统。由于各系统的开发环境不同,各专业之间、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壁垒,加之档案人员与业务人员沟通渠道有限,档案人员很难及时进行收集和归档指导,使企业电子信息很难实现有效聚合和共享,文件、数据的利用率较低。

2、管理粗放加大电子档案规范管理难度

目前,企业各级人员普遍未充分认识电子文件的意义、功用和重要性,未对电子文件进行收集、整理、鉴定和归档;有的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电子文件易被非法访问、非法修改和损害;有的电子文件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有的只用计算机起草和打印文件,打印出纸质文件后,作为草稿性的电子文件很多未被保存,或因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其他信息而被删除;有的对电子文件不分价值进行全部保存;有的仅保存在硬盘里,电子文件数量庞大,增加了管理和使用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电子文件进行收集、管理和归档等相关控制。

3、电子设备的更迭对档案征集提出考验

科技的进步使计算机系统加快升级更新,老版本的电子文件无法在新的软硬件环境中直接使用,不仅增加了电子文件有效利用的难度,也给电子档案的收集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三、电子档案管理收集模式构建策略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应按照全程管理、规范管理和安全保密、便于利用为建设原则,采取电子文件前端控制、全程管理等方法,加强通用业务电子文件和专业工作电子文件的管控,厘清现行文件和非现行文件之间的管理要求,形成文件生成、办理、交换、归档、保存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构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企业应高度重视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归档任务。办公室负责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负责系统运行维护,各个业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根据各业务信息系统电子文件的运行流向和档案管理需求,建立以文件形成部门为核心的业务系统、以档案管理部门为重点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电子档案保管利用系统,形成电子文件管理层、维护层和业务层共同协作的工作格局。

2、加强前端控制,提升电子档案管理质量

随着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程度不断加深,传统意义上“被动接收”和“看堆守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观念已经成为提升档案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桎梏。为确保电子文件真实可靠、完整安全,企业应确定电子文件管控范围,划定通用业务、专业工作和其他需要管控的电子文件。通用业务文件包含协同办公系统运转的电子公文等内容,专业工作文件包含电子商务、ERP等业务信息系统上形成的表单和数据等内容。档案人员应通过调研、分析等手段,加强与业务人员的沟通,划定档案收集的文件范围、元数据和背景信息、文件分类等内容,将档案管理提前延伸到文件的形成阶段并建立档案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对关键电子文件的直接管控。

3、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电子文件归档质量

企业应创新管控手段,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中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一是对电子文件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把本单位所有应归档的电子文件全部纳入企业管控和档案管理范畴,构建“统一策划、统一管控、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平台”的工作局面。二是创新管理手段,充分利用融合职责、制度、标准、流程、绩效等管理要素于一体的“五位一体”协同管理平台,一方面优化交接、归档、保管、销毁、验收、评估等档案业务流程和归档标准、档案整理标准和重要档案管理表单,在“五位一体”协同管理平台中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岗位进行匹配,规范文件形成部门管理行为;另一方面,应以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为重点,梳理工程建设节点的重要表单,在“五位一体”协同管理平台中的各个基建业务流程中进行匹配,使工程管理人员清晰掌握档案管理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使档案管理的要求与基建业务工作实现了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归档效率,还能保障归档文件的质量。

4、完善制度保障机制的建设

篇3

企业作为生产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重视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是正常情况,但技术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同样不应该被忽视。技术档案管理作为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内容繁琐、投入精力大、耗时长、短期回报不明显,这些特点给生产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特别是对于生产任务重、人力资源有限的企业,同时由于技术档案管理可能出现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效应,造成企业管理者对该项工作有意无意的回避。

1.2技术档案管理不规范

技术档案不同于行政档案、人事档案,其本身对于档案建立、分类以及日常更新需要一定的生产管理和专业技术经验,而具备这样经验的人员往往又是企业生产骨干,不可能投入过多精力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这就造成了技术档案建档、分类和更新工作中由于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和经验不足技术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技术档案内容缺失或者关键参数不准确。另外,即使是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在做这方面工作,也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对于档案管理理解层次不同以及投入精力不同,造成该工作开展的差异性,都是直接影响技术档案规范性的重要诱因。

1.3技术档案管理缺乏连续性

技术档案管理贯穿企业的设计、建设、安装、调试、生产到后期检修、技术改造各个阶段,很难保证原有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不发生变动,岗位变动就意味着该人员不再承担技术档案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人员变更的情况下,即使可以做到交接过程的规范与全面,也会因为前任与继任管理人员理念、能力和对该项工作投入度不同等各种原因造成该项工作停顿、半途而废甚至推倒重来,造成工作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企业生产活动中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的不同,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导或者规划也会造成技术档案管理中的断层或者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出现。

2对于技术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技术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强化管理意识和制度建设,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2.1加强技术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需要肯定技术档案在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技术档案具有原始性和凭证性的特点,一旦技术档案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料缺失或者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断将对企业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失。其次,将技术档案管理作为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避免因工作冲突或者人员工作疏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强化技术档案管理重要性宣贯,使得生产人员自觉加入到技术档案管理体系中来,高质量完成技术档案建设、管理工作。

2.2规范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技术档案管理体系的规范,首先需要明确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保证技术档案管理人员明确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可以综合档案管理规范和生产管理人员的需求,形成符合企业特色的技术档案管理体系,明确技术档案内容、格式、检索关键条目等内容,保证技术档案更新的时效性、形式的规范性,规避因人员变动或者企业经营氛围改变造成技术档案内容的疏漏以及质量下降。

2.3实现技术档案跟踪管理

考虑到技术档案管理贯穿企业全过程,建立并形成技术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建立以节点性工作为考核点,技术档案管理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跟踪管理的依托,可以有效降低因技术档案管理衔接不到位、企业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影响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等不利情况发生的可能。同时,对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也是推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跟踪管理的有效途径。

3全方位打造立体式技术档案管理系统

要实现技术档案的全过程高效管理,就要求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在项目前期对于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有明确的思路和计划,并在技术档案建立初期甚至更早就明确档案内容、格式、档案变更程序以及如何实现技术档案跟踪管理的管理办法。

3.1技术档案的格式

技术档案的格式主要用于规范技术档案的建立和定点存放以及检索关键条目,应类别区分、装订形式、名称与时间排序、文本格式(档案名称、标识、页码等有效统一)等相关内容。通过规范技术档案的格式,可以让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技术档案时可以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成质量和更完整、更有效地存放技术档案以及实现对于技术档案检索效率。

3.2技术档案的变更程序

技术档案变更程序是在技术档案内容或者格式发生变化,由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完成的对技术档案的更改手续。为保证技术档案的一贯性,除非技术档案存在重大缺陷或者生产业务需求进行较大变动的情况下不对技术档案格式进行调整,而对内容的修改也应在保留原有信息的情况下完成,以保证原始信息留存和全过程管理。

3.3技术档案的跟踪管理

针对企业生产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档案的跟踪管理制度。例如在设计阶段完成项目科研报告、审批文件、设计资料等技术资料的收集以及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架构和流程的实现,在建设与安装阶段完成设计资料变更、合同与技术协议、到货清单和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收集,调试阶段完成调试报告、设计变更资料的收集以及项目竣工资料整理,生产阶段完成机组性能参数、试验记录、工艺记录、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备份数据和日常运维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对现有技术档案调整工作,检修和技术改造阶段完成检修记录、设备变更记录、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等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对于技术档案的补充工作。保证各阶段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是技术档案跟踪管理的核心和根本。

3.4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贯穿

要打造立体式技术档案管理系统,关键是抓好贯穿整个技术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强化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技术档案在生产建设、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更好地完成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其次,赋予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足够的权利,可以调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技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最后,设立技术档案管理督管和奖惩机制,让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在监督下工作,保证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

篇4

电力技术档案针对的是供电企业的实际生产,而生产活动往往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过程,而是多个操作环节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所以各个独立的系统档案可以从某种方面产生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即整个科技档案是一种配套关系,某个专项档案的数据将与其他专项档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二)档案的实时性

供电科技档案是对某个时期的供电生产以及技术调整的真实记录,因在科技档案中所记载的数据对于某个时期而言是实时化的,其反应的是特定生产环节下的技术参数以及数据资料等。如设计单位提供的蓝图、施工资料等,这些数据对于后续的系统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二、科技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科技档案在实际的管理中应当得到重视,因为其特征使之可以帮助供电企业在生产和维护中采用更加适应其自身特点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生产与维护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做好对供电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服务意识

在实际管理中科技档案的管理者应重视对科学管理措施的选择与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帮助科技档案的管理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应提高服务意识,利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为档案的使用者服务。从原有的封闭管理转为开放式管理,从原有的单纯的统计与保存转变为挖掘与总结,从原有的纸质资料的保存转变为电子资料的数据库化的保存,以此提高供电企业科技资料的服务能力。同时管理者还应对相关资料进行熟悉,明确本企业档案管理的现有情况,以及细节,掌握全部科技资料的相关数量和种类等,并对其价值和质量进行全面掌控,尽量保证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不仅如此,管理员还应明确各种档案的现实意义,即对企业的管理与维护有哪些帮助,以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指导查阅。最后,档案管理者还应进入到生产第一线,对相关技术资料进行采集和汇总,了解相关生产情况,并对第一线的生产需求进行了解,总结第一线对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在日常管理中进行改进,加以满足。

(二)做好保密与利用的平衡

一些供电企业的技术资料涉及到国家保密规定,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应做好利用、服务与保密之间的平衡。不能让档案在利用和提供服务的同时受到安全威胁。因此应大力度宣传相关法律和法规,从我国的档案法规到保密法规都应熟悉并了解,坚持恪守保密原则,同时也不影响正常的借阅和查询。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企业如果参与了某些市场活动,其档案出借必须有相应的手续,获得授权后方能出借。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生产管理以及工作计划等,同时根据这些日常的需求对档案进行管理,按照相关生产与科研活动需求提供相关档案服务。最后,还应重视网络安全和数据库安全,建立完善的防控措施防止档案数字化后被从网络上泄露。适当的增加保密级别以及安全措施是可以帮助其获得良好的安全性的。

(三)做好管理升级

篇5

由于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的归档意识不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归档范围的不明确以及实物种类繁多;再加上电力行业的工作范围广、技术层次多,使得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管理工作既具有复杂性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都导致我国电力企业在实物档案管理工作上困难重重、问题多多。虽然,由于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其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难点和问题。因为实物档案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所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实物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降低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实。

1.2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2.1电力企业高层对实物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

大多数电力企业高层领导认为实物档案管理只是一项文字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可有可无,这使档案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电力企业对实物档案管理工作并不重视,不仅投入的资金很少,管理手段和保管条件落后,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并且大多数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并不是专业的档案人才,甚至有的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根本就不懂档案管理,以为档案管理只是简单的进行收集和分类。有的电力企业只是让其他员工兼任这项工作,没有设置专门的职位。这些实物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高,其责任心也不强。再加上没有设立独立的档案室,致使一些该保存的资料没有得到保存。由于缺乏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科学界定导致管理成本加大。

1.2.2对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业务指导与时代脱轨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发展过程中实物档案资料也随之增加。但是,现在电力企业在实物档案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其业务指导思想没有随之发展,与新时期、新时代脱轨。而实物档案管理工作又日益变得重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业务指导已成为电力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需要有关部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物档案管理的模式,还要制定相关政策来指导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1.2.3电力企业实物档案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虽然有的电力企业已认识实物档案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性,组织员工学习《档案法》、《档案管理条例》及有关规章制度,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活动和档案知识培训,以此来提高全员档案管理意识。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的管理高层大多只注重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经营发展,对实物档案管理工作并不重视。再加上实物档案管理人员变换频繁,没能形成稳定的队伍。这些都导致了电力企业出现对实物档案利用率不高的现象。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因实物档案目标管理不完善而导致资料遗失、实物档案管理不当而有安全隐患以及其他的问题。例如,有的电力企业档案库房不符合安全防护的要求:档案库房使用玻璃门、玻璃窗,设置在潮湿的角落里或直接放在阳台上。还有的电力企业档案库房设计布局不合理,没有专门的、独立的档案室。

2做好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电力企业管理高层要重视实物档案管理的工作,增强实物档案管理意识

要做好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管理,首先必须增强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管理的意识。不仅要提高电力企业管理高层对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还要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实物档案管理意识,这两者缺一不可。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管理若缺少管理高层的支持,工作将无法顺利开展。同理,提高全体职工的实物档案管理意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做到这一点,电力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学习《档案法》等规章制度,以此来增加员工档案方面的知识,提高其档案管理意识。同时对管理实物档案的工作人员不断进行档案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

2.2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实物档案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之所以在进行实物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出现难点和问题,最主要的是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等一系列档案管理法规,但很多电力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些政策法规整理电力企业实物档案资料。因此,电力企业要做好实物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实物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还需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约束、激励、监督机制,对实物档案管理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激励,并要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2.3定期对实物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实物档案的归档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对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必须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重视档案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能力。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实物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制作定期的培训计划,并将培训的档案知识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因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还必须保持实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稳定。电力企业要制定一些能留得住档案管理人才的方案,提高实物档案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电力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既可以激励实物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又能提高他们的待遇,使其能留下来。电力企业要做好实物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实物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并稳定工作队伍。

2.4加快实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现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已被人们广泛应用到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对电力企业实物档案管理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沿用以前的方法对实物档案进行管理,已经不适合现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快实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做到这一点,电力企业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实物档案管理进行改革。电力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设备,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电力企业还要提高实物档案的利用率,使其真正发挥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要做到这一点,电力企业可以拓展利用途径、优化利用服务、提升利用层次等。

篇6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三、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⑤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篇7

【关键词】财务档案电算化档案管理信息化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工程。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会计核算与物资管理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繁琐的核算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好地参与单位的经营决策,加强财务管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会计电算化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是会计档案管理发展方向。管好用好财务档案是企业财会工作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会计电算化特点

1、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手工会计工作环境下,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借贷试算平衡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均需要进行人工汇总计算,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同时也容易造成数据上的计算错误。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或通过外部系统转入机制凭证并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指导下进行会计分录,通过凭证的审核、修改、确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科目汇总、借贷平衡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这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计算加总等工作出现的错误。

2、数据记录方式和保存介质发生了变化

手工会计方式下,数据记录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手工记录,出现记录错误的可能性加大,而且同一类数据可能会重复多次记录。数据保存介质是“纸”介质,保存这些介质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还需进行防火、防水、防潮、防盗等工作。在电算化会计工作环境下,数据保存介质是“磁盘”,磁性介质。磁性介质的采用节约了数据的保存空间,也使数据存取方便,同时通过数据拷贝、转入等方法避免了手工记录中出现重复记录的现象。磁性介质的保存除了需要纸介质保存所需的部分工作外,还要进行防病毒、防磁化等工作。由于磁盘存在着物理易损性,需要对磁盘进行备份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众所周知,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这些史料和证据具有严格的数据平衡性、时序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篡改。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保障范围的拓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会计档案管理手段的变革和管理效能的提高。建设电子财务档案,实现财务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搞好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各级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与文件,财务人员的所有日常工作以及历年会计资料的调阅均在计算机上完成,随之而使会计档案赋予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根据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较之传统的财务档案,会计电算化档案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

第二,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使用。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调用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

第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即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不仅是作为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的纸张而且更重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

第四,电子财务档案便于计算、分析,快捷获得所需结果。如果电子财务档案上网,通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交流,不仅满足了日常条件查询、统计分析、制作数据报表、开展数据交换的需要,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查阅和方便快捷的目的,节约了办公成本,避免了原始档案由于频繁翻阅而带来的磨损,还有利于专业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五,电子财务档案易于修正、拷贝和重置,便于纠错、携带和传递。

正如上面所述,电子财务档案或财务档案信息化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的一面。如具有系统依赖性,即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支持,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打开,不具备传统档案的直接可视性,还具有易遭毁损、难查痕迹的特点,同时它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即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版本数越多,即会计电算化档案更需要科学的管理。因此,即使实现了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归档中也需要实行所谓的“双套制”,即将同一份档案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归档。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的内容

1、搞好数据挖掘和整理,建好数据库,并及时采集动态数据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整个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其他的一切工作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传统的档案大都以纸质为载体,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向数字化档案管理转变。未来的财务档案室就是财务档案的数据采集源泉和基地,是数据存储、管理、处理、查询、检索、传递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基地。在财务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必须建立企业财务档案数据库,可以按企业财务档案的内容分类建立若干个主要的数据库,如按标准制度、原始凭证、会计账簿、指标文件、工作资料等建立几个主要基本数据库。数据库一经建立,立即着手数据的录入,将本单位的财务档案资料都录入计算机。

2、搞好财务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档案使用效率

档案的最大价值在于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广阔天地。建立完善的财务档案信息网络,一方面可以将业务上级的文档以及本级各单位的相关文件直接进入或转换进入档案数据库,减少档案人员的重复录入工作,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实行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光盘远程检索服务,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方式开展财务档案信息咨询。总之,网络财务档案的在线管理和使用功能,可以大大减少档案在形成、调阅上的时空差,实现财务档案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跨越,整合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提高财务档案管理能力和质量。

3、搞好财务档案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科学管理使用档案

财务档案信息通过采集整理和网络传输,最终要提供给各级领导、决策部门、财务人员处理和运用。由于信息量大、保障要求高,仅凭有关人员的经验来处理问题是不行的,必须依赖于先进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辅助决策系统。以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和控制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经济数学等为手段,建立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能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保障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

四、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产物,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客观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史料和查证作用。所以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证,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安全完整的保证,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因此,必须做好会计凭证的收集和整理、会计账簿的收集和整理、会计报表的收集和整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文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磁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加强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在工程规划初期,应该由财务部门和档案部门人员共同协商,分别从财务管理角度和档案管理角度提出设计思路,考虑各方面的需要,从而避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空缺或重叠,提高效率。在财务软件方面,应采用一定的安全保密措施,实行电子签单制度,建立和健全财务档案管理责任制、电子文件签入、签出制、安全日志制,从而保障财务档案不被篡改或便于追溯使用过文件的人员。此外,为便于财务软件升级,保证不同开发商提供的软件能够相互兼容,必须提高财务数据存贮形式的标准性、一致性和可续性。

2、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操作系统;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财务软件的销售与维护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与联系人以及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相配套的各种说明书及使用手册。

3、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贴上保护字样,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的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会计档案不能被调阅或者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因此,本文建议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显然,其收集与管理工作也是比较艰巨的。

4、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利用

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整理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企业或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另外还可以得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某一地区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为规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还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一些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再利用。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1)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您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2)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您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5、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始终要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档案干部队伍,是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财务部门要补充具有计算机、通信、微电子等学历背景的技术人员,逐步改变现有业务人员队伍专业结构单一的情况,满足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加强财务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分层次、分阶段和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培训为原则,着重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提高其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意识和技能。建立合理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效绩考核评价规定,对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力强、成绩好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进行表彰,激励大家学信息化、用信息化。此外,还要对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一定的档案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知识和技能的介绍,使其了解财务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更好地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五、电算化会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存贮在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必须建立软盘备份

根据《账务系统管理制度》和《报表系统管理制度》的规定,账务数据和报表数据的备份由数据管理员建立。备份次数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备份的软盘与档案管理员办理存档手续;用做备份的软盘必须妥善保管;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条和包装盒内,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并定期进行转贮;双备份下的两套备份软盘应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保管。

2、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执行主体是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由于硬件系统存在物理易损性,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他非人为原因,将导致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工作不能进行。数据处理的准确、高效主要依赖于财务软件的质量和性能。一旦软件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一旦程序中出现严重的病毒,将会严重危害系统的安全,若不能及时排除病毒很有可能扩大损失。会计数据主要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由于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如果没有相关备份的话,将给会计电算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磁性介质以磁信号存储信息,如果数据被人恶意修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所以我们还应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做一定的工作,如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3、电算会计档案必要有专人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主体是“人”,但无论软件质量如何优良,规章制度如何完善,作为电算化会计系统实施主体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有制度而不去执行,甚至恶意地修改软件程序,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非法取得口令,都是不行的。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选用与培养,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达到电算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主体诚信。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处理业务时所产生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均应由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4、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篇8

二、构建企业档案管理的新模式

将企业知识管理融入到档案管理,就意味着企业档案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知识经济时代也推动档案管理朝着新方向前进,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市场取向、信息先导、协同运转以及知识共享”四方面。市场取向主要将档案管理所能够获得的利益更加直接地反映出来,因为,它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利润;信息先导则能够将档案知识管理的职能性更加真实地反应出来,它可以说是企业建设的重头戏;协同运转则主要是有效调节企业档案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使其达到一致性;知识共享则主要展现了档案管理的目的性。

(一)市场取向

伴随企业不断对制度进行改革发展,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企业提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作模式,企业也将企业发展壮大作为活动重心,将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活动的关键。档案管理必须从传统思维中走出来,丢开因循守旧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成为企业知识资源的脊梁支柱,不断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充足的智力和法律保障[2]。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不断挖掘档案中所隐含的信息,为企业解决法律纠纷以及产品开发等活动提供经验、启示信息,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渐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中去,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利润。唯有坚持将企业档案管理向市场化走向发展,才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成为企业的信息支撑,避免出现边缘化的情况,获得企业的重视。

(二)信息先导

不管是纸质档案,亦或者是电子档案,都能够将所储备的信息来发挥其价值。档案信息开发,主要是指档案部门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在保障档案机密安全的条件下,不断对档案信息进行挖掘,并将其提供给需要者使用的过程。信息先导能够将档案知识管理的职能性更加真实地反应出来,同时在企业档案管理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将客户的需求作为信息开发的重心,通过“挖掘信息”使档案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在面对无经验和指导的情况下,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文字、图像等档案资料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动态的、可利用的资源,并积极投入到信息的开发中。

(三)协同运转

篇9

2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及要求

多媒体工具的运用和标准化工作流程的的制定,提高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简化了档案查阅的复杂程度,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对此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进行培训。

2.1建立学习考核制度

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基础的电力工程建设知识,对多媒体工具的熟练运用以及标准化流程、步骤的熟练掌握,这离不开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机制。首先,应制定档案室职员的学习规划,请专业的教师团体对档案员工进行培训,或科室内部培训。给科室员工制定详细的课程表、授课时间、及所学内容的规划,做到每一位职员都有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与时间。其次,加强员工的考核机制。制定了职员的学习规划不代表职员能真正熟练掌握,因此需要我们建立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励职员学习的积极性。日常工作中做一些档案整理的实际操作练习,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并记录到员工绩效。对于学不会和不肯学,以及积极性不高学不好的员工进行有效处理。对档案室的管理人员也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怎么处理学不会、学不好、不肯学的员工都需要管理人员进一步探索。

2.2提高电力企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意识

档案管理对于电力设施的运行,改建,设备升级,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思想必须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头脑。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如何控制成本、减少开支、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做到账目透明、如何记录企业真实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等,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提供了有效凭据。从电力设施的运行、改建、扩建等方面来说,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提供了有效依据。只有从根本上认识了这一点,电力工程企业才会真正把电力工程的档案管理做好。电力工程的档案管理不是一个档案管理室就能做好的,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与支持,需要电力企业的负责人有效重视。必须在全企业树立这一思想,把这一思想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提高认识,还需要我们建立遍及全公司的档案管理网络。加强各施工单位、各合同方的深入、有效沟通,统一各单位档案管理的标准,步骤,要深入到每一个施工单位,每一个设备厂商,每一个材料供应商。在电力建设工程开始,就要统筹各方,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细化责任到个人,定期核定审查各部分的档案管理进度,做到有效管理。对于不配合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部门,不配合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程序的个人,做出有效处理,整顿。以推动电力工程档案的透明化和标准化。

2.3如何应对电力施工过程中的不同步

在电力工程进行中,各施工单位的工作进度,难易程度都各不相同,加之建设工期较长,施工单位众多,工期不能统一,无形之中给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负担。面对这一情况,需要我们时时做好档案的收集、审定、整理、验收的相关工作,细化到每一工程,做到一工程一验收。时刻追踪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档案的收集整理验收要与工程进度保持一致。从工程开始的建档,到工程进行中的档案整编验收,再到每项工程竣工时的审定整理,再到全部完工时的档案汇总整理与验收归类,这四个过程缺一不可,必须做到实时追踪、实时管理、把档案管理从以前的最后一个环节,贯彻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始终。

篇10

1.1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已经渐渐地摆脱传统的模式,慢慢地呈现新型管理模式。但在新型管理模式的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出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认识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认识不正确,导致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误解。他们认为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与企业和自身的利益无关,就完全忽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作用。他们还误认为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无非是将员工的工作经历的机械的记载和传承,毫无意义。其实这些看法完全错误。企业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实现人才的流动的人才的充分利用。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和其他的员工应该正确的认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并且重视它的作用。

1.2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水平不足

目前很多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也没有专业的知识,甚至有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他们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怎样展开工作就怎样展开工作,没有考虑工作任务,更没有认真完成工作的态度,甚至有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这样低水平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师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严重的影响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3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缺乏

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的匮乏也是导致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企业的档案馆名存实亡,名义上有着档案馆的存在,实际上没有起到它相应的只能。严重制约着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还有的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设备落后或者不齐全,这也是明显的问题。

1.4社会环境影响严重

十的召开,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很多企业只是也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完全忽略人力资源档案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的严重影响之下,一些小的企业更是不重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价值的重要的意义,一味地进行投资和开发研究适合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项目。这样使得员工也同样忽视它的重要性,导致整个社会出现这种不良的氛围。这样造成了只是重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培养。

1.5缺乏健全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难以收集企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档案归档范围没有明确的标准。比如不同行业的企业都有涉及内容复杂的项目,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规定明确需要加入归档范围的项目。如果只是根据不同行业的企业需要来确定,这具有相当困难的操作性而且很难实现。其次,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形成需要许多的部门,这导致了形成途径多而繁杂带来的困扰。有时候每个部门不能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当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各个部门互相推卸责任,不能及时找到负责的相关部门,严重降低了解决的效率。也会对档案的收集产生不能忽视的影响。

2解决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问题的措施

2.1健全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首先企业应该建立正确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实现档案的有效管理,明显避免不称职的工作人员出现的工作态度不认真的问题。其次要求管理制度能够简明扼要,因为过于繁琐的管理制度会导致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质量的下降。再次是要保证管理制度的全面,由于企业的领导或者是员工都要遵守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制度,所以应该体现制度的公平性,这样才能够实现管理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要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水平,就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最后,要体现管理制度的威信和威严,必须明确奖惩制度。

2.2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功能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功能应该进一步的得到提高和改善。这样才能加强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记录真实而且更加全面的内容。这样使人力资源的档案管理能够更好的实现其功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

2.3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由于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或者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导致整体的人力资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这直接影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渐渐地会被淘汰,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能力,在企业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中学到有利于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发展的知识的技能。

2.4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过去长期以来,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模式都维持着全封闭或者是半封闭的状态。所以对于对于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想法,就只是想想而已,如果真正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个挑战而且还很有难度。这种落后的档案管理模式制约着档案信息共享的步伐。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样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信息社会的各种需求。所以解决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问题迫在眉睫。企业越来越凸显出需要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人力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最终实现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每个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十分巨大的挑战,所以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应该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加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新形式。所以应该利用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信息化的应用能够降低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投入成本,而且能够极大程度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现更好的管理模式。

篇11

二、供电企业人事档案动态管理的完善措施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人事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不仅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而且人事档案管理也能在企业制定决策时提供有力参考并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其对企业的发展日趋起着关键的作用。供电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在和发展是企业内在、本质的需要,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供电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应突破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选择先进的、科学的新路径,实现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在供电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有效地改革不适应于新形势发展的规章制度,消除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及时建立更为先进的、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更具规范化、合理性和有效性。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供电企业需要依据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结合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实践,制定并完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各项档案的管理规章制度,并要根据员工档案的内容、档案标准等对企业职工的人事档案资料进行规范的分类整理以及更新工作,并提高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同步性,最终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完整化。

企业也可以建立起专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来进一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增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软、硬实力。最后,还可以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开发利用机制,即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需要的人事档案管理检索系统和一个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价值、档案管理的目标,并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与外部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环境之间的有效地沟通和联系、实现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对于供电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还需要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管理模式。要着眼于形势的发展、制度的更新,不断更新、改进工作的方法。在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创新,寻求有效的方法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及水平的提高。

2.重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重视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当中的运用以及其信息化的建设,是实现供电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选择。对于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供电企业要认识到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是提升人事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加强供电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企业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是建立起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网络,为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立基础;第二方面,是建立并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运行机制,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方面,是要加强企业人事档案数据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对此要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数字化、保证数据资源的及时更新以及人事档案的资料的完整性。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供电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

3.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对于供电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大力宣传其的重要性,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提高相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以使其可以自如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企业。

篇12

二、航天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1.项目工作“重立项、轻管理”。这一特点集中表现为整个项目团队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项目批准立项中,缺少对后续管理控制工作,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没有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行业相关标准等及时制定、修订自身的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在管理办法、管理人员配置、管理设施配备、技术手段引入等方面,缺乏完备的管理体系支撑;在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和开发利用等发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指南。这都将成为后续档案工作开展的重大灾难。

2.项目工作“重保密、轻流程”。所谓“重保密、轻流程”是指重视保密工作,轻视流程梳理与优化。作为隶属国防工业的航天工业,保密工作贯穿航天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因此为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符合保密工作要求,在原有基础流程中会加入不少加强信息控制的流程。这些流程的引入在确保保密的同时,无疑增加了处理工序、延长了工作时间,特别是相关文档资料的运转时间,有时甚至造成流程迂回、冗长、运转不畅等方面的问题,增加档案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难度,容易形成沟通上的困扰,影响项目进程。

3.档案工作“重环节、轻实体”。航天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备项目大、周期长、关系复杂等特点,档案部门理清相应的工作环节已属不易,再加上大部门文件档案都在相关承包单位手中整理和保存,可能直至验收前期才得见“真容”,因此档案部门职能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察和把握,而对于数量巨大的文件实体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三、对开展航天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健全的管理体制,是项目档案通过验收的有力保障。(1)建立统一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根据“三纳入”的要求,在项目立项之初,建设单位就要建立项目档案工作管理机构,明确有关领导分管项目档案工作,并要成立项目档案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项目档案岗位责任制。项目各门类档案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人员要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人员一起,建立项目档案管理网络,定期对项目进行登记。(2)坚决履行档案管理职能。根据“四参加”要求,在项目立项初期,相关职能部门在进行项目申报时,档案人员就要积极介入,了解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批复,经常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做到在项目立项之初及时掌握项目整体情况;项目进行招标评审时,档案人员从档案管理角度对招标方案提出建议,从质量、种类和数量等各方面确保招投标文件符合归档要求;在项目合同审查过程中,档案人员须进行审查会签,根据最终档案验收的要求提出相应条款,使文件归档要求在合同条款中得以体现,具有法律效力,为后续文件资料的收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项目的设备仪器开箱验收时,档案人员应与对方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记录装箱文件的种类和数量,及时提出缺失项,开箱验收单有档案人员签字方能生效;单项验收评审时,档案人员清查上述几个阶段所提出的文件资料是否补齐,文件资料达到项目档案验收标准后才能出具单项验收评审结论;单项尾款支付时,档案人员必须出具归档资料完整的签字后,财务部门才能支付尾款。(3)加强档案人员的项目知识培训。项目档案工作既是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工作,档案人员不仅要熟练档案管理业务,也要对各个项目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档案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加强项目档案专兼职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非常重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