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9 05:35: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银行档案员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每月按时完成工资的核算和编制,遇到节假日主动加班加点确保员工工资能够准确、及时发放;
按时完成社保年审、年检工作,在年审过程中实现顺利通过,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操作,现对社会保险网络申报、年审流程、社保法律条文及西安市高新社保局各类社保业务流程,从门外汉逐步掌握、熟悉待遇报销、养老转移等操作流程及规范。
及时办理公积金的增减变动、转移、员工公积金支取等相关手续。
为全体员工办理团体意外伤害险,及时做好新增人员的参保、离职人员的变更、出险后的报案、理赔资料准备等工作,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有效降低公司管理风险。
二、招聘、公司内部竞聘、员工入职手续办理方面:
在人员招聘方面,通过加强内部、外部招聘渠道建设,全方位及多渠道整合内外资源,最大化的拓展人才资源渠道,同时加强个人在人力资源招聘方法方面的学习和培训,积累招聘面试经验,使促公司招聘工作专业化、流程化、标准化。加强对应聘人员工作能力的把控确保公司新聘员工的质量。2014年全年共计招聘入职员工 86人、离职25人,最大化的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人力需要。
在干部选拔方面,完成了中层、班长竞聘及考察工作,选拔了一批有能力、有想法、有干劲、有经验的优秀干部、班长上岗。这次竞聘动员充分,组织得力,给广大员工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公司发现人才,储备了人才。对新聘中层的考察中,着重考察了各中层的岗位职责履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此项工作使人力资源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公司日后干部选聘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员工入职管理方面,规范入职流程、完善人员内部档案资料,强制入职体检,使员工入职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教育培训工作
2014年培训工作主要坚持公司育人理念,培养公司复合型人才为己任,重点提高公司人员整体职业化素质及职业情操,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能力,为工作开展注入活力。2014年培训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 积极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提高入职人员对公司文化规章制度了解,融入公司集体及团队生活。
(2)开展公司操作层技术培训、新“ERP”系统操作培训、交通事故预防、处理培训、销售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激发员工掌握新知识、新思想,合理应用知识及针对性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规范试用期员工转正管理工作。2014年施行员工转正面谈制,实现了对员工试用期工作能力的有效评估,也对我个人开展人力资源工作起到了良好作用。
四、劳动合同方面
配合内控部起草了劳动合同,所有条款都仔细推敲,避免漏洞,并经律师的严格审查,与员工签订了全员劳动合同430余份,即维护了员工的利益,也保护了企业的利益,达到双赢。
五、印信管理方面
严格执行公司用印制度,把好公司用印关,杜绝公章滥用、不规范使用等现象,确保印信使用管理。全年未出现用印违规现象。
六、工会方面
在工会方面,组织了3·12扶贫村植树活动;关心职工生活,慰问生病员工,为有红白喜事的员工送去慰问金等;关爱员工身体健康,全年组织了两次员工健康体检;关注员工子女教育,为不满14岁的员工子女发放六一儿童节书卡;积极组织参加集团羽毛球比赛及举办的“第九届拔河比赛”,并在拔河比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体现了新达公司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七、档案管理
以普洱市中心支行为例,虽然目前中支机关和县支行均设置有纪检监察办公室,专兼职纪检监察人员共有18人,其中:中支机关有专职纪检监察人员3人,九个县支行有兼职纪检监察人员15人。但调查发现,全辖整个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工作依旧存在三方面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对纪检监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中支机关及九个县支行均未配备纪检监察档案管理人员,形成纪检监察档案无专人管理,纪检监察档案管理人员全部为兼职,既是纪检监察人员,又是档案管理人员,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只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执法监察”、“县支行监督机制建设”等纪检监察项目的实施,而相对忽视纪检监察项目实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工作。原因在于不少人认为,只要出具了纪检监察项目报告,提出了纪检监察意见,做出了纪检监察处理决定,纪检监察项目的实施就算结束了。
(二)纪检监察档案管理人员未参加过档案管理培训,专业知识不够
由于中支机关及九个县支行纪检监察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来自于其他各部门,而专职从事过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少,也几乎没有参加过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缺少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对于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原则更是知之甚少。如此,不少纪检监察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工作时缺乏档案管理理论的指导,制约了纪检监察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纪检监察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程度不够
由于基层人民银行纪检监察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档案业务知识的专门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对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又知之较少,因此,在纪检监察档案资料收集、档案资料整理、档案资料归档、档案资料保管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无档案保管专用场所。中支机关及九个县支行纪检监察档案均无档案保管专用场所。中支三个纪检监察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各自保管着所分管工作中形成的纪检监察文件资料,九个县支行纪检监察档案则由兼职纪检监察人员负责保管。二是未按时间年限、分类打码保管纪检监察档案资料,不符合档案管理规定;三是档案资料移交手续不规范。纪检监察人员在工作调动、退休、岗位轮换时,对自己保管的档案资料,没有严格地按照规定办理移交手续,有的档案资料留下,有的随身带走。如要调阅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很困难。四是档案资料备份不全。纸质文件资料与磁介质文件资料保存不匹配,导致查找利用不方便。如:在调阅XXX县支行“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资料时,有纸质文件,而没有磁介质备份文件。又如:查找2012年“关于在系统业务管理中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时,只有磁介质备份文件,没有纸质文件。纪检监察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二、改进基层人民银行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对纪检监察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基层人民银行纪检监察档案是人民银行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到它在人民银行监督管理中的作用。要改变过去重纪检监察项目的实施,轻纪检监察档案管理的观念,树立“三个意识”,促进基层人民银行纪检监察档案管理。一要树立基层行领导的纪检监察档案管理意识。基层行领导应该将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对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明确纪检监察档案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加强对纪检监察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从硬件、软件等三个方面加大对纪检监察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一是选派责任心强、会管理、掌握了解档案基础知识的人充实到纪检监察部门,从事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工作;二是设置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室,专门用来保管纪检监察档案,使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完整、规范;三是配备办公自动化设施,专门用于纪检监察档案管理,使纪检监察工作形成的纸质文件资料与磁介质文件资料匹配一致。二要树立纪检监察人员的参与意识。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在开展纪检监察项目检查时,要树立参与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把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笔录、工作的原件及复印件,要按照《档案法》、《中国人民银行档案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档案保管办法》的要求,进行详细的整理分类,应把此项工作作为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前期工作来做。三要树立纪检监察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纪检监察档案管理人员是纪检监察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必须树立对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负全责的意识。
(二)完善纪检监察档案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1.监管目标模糊。对县级人民银行的监管目标问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把货币政策目标等同于金融监管目标,有的把监管目标局限于保护存款人利益,有的则超前地把转轨时期的监管目标等同于市场经济时期的监管目标。由于认识上的模糊,没有把转轨时期县级人民银行的监管目标界定在维护金融业的安全稳健、防止金融风险这一核心上来,导致县支行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左右为难。
2.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中监管职能分散、力量分散的缺陷,导致监管合力难以形成。县级人民银行内部监管部门按上级的要求必须对口设置后,由于县级支行人员编制有限,在保证基础业务科室基本规章制度执行的前提下,监管部门的一个科室只有1至2个工作人员,导致监管力量分散,职责分散,多头监管,各监管部门工作不协调,不能形成监管合力,无法全面解决问题,严重影响到县级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如金融管理科作为对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的主要监督管理部门,农村合作金融管理科作为对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对分管金融企业的市场准人和退出、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和离任审核及其经营活动的监管。但计划、会计、国库等部门作为现金、利率、开户结算、国库业务的监督管理部门,货币金银科作为金融市场的监管部门,与机构监管部门在职责分工上形成交叉重复。这样,既导致了人民银行监管力量分散、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又造成重复检查而加大了被监管对象的接待负担,极不利于金融监管效率的提高。这还与上级行在监管任务的安排上,缺乏统筹协调有关。
3.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上的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缺乏必要的设备和程序,监管检查以手工为主,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信息核实效率低。金融监管中的技术手段落后,已不适应有效监管的需要,制约着监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4.监管人员素质低。监管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监管人员的素质。由于中央银行本身不经营商业性金融业务,不少监管人员缺乏实际金融业务经验,部分监管人员素质偏低,有相当一部分监管工作人员不具备监管工作的资格和能力,这样不仅很难做到及时发现金融机构存在的高风险和违规操作,而且在金融机构面前也难以树立中央银行的监管威信。
二、提高县级人民银行监管效率的对策措施
1.明晰监管目标。要提高监管效率,关键是树立全新的监管理念,把“维护金融业的稳健、防止金融风险’作为当前转轨时期的监管目标,避免监管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一方面,要采取断然措施妥善化解已经出现的风险和处理已面临支付困难的金融机构,最大限度减少震荡,维护金融业整体安全与稳定;另一方面,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正确分析和判断金融创新趋势及其风险领域,建立起风险的早期识别和预警系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防止风险的积累、扩大和突然爆发。
在监管的内容和方法上也要进一步更新观念,鼓励金融创新,提高金融监管效力。我们的金融监管要逐步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当前在金融监管中要逐步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单纯的业务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并重、以风险性监管为主的方向发展;二是由单一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以非现场监督为主的方向发展;三是由传统的手工检查,向传统的手工检查和现代的计算机检查互补、以计算机检查为主的方向发展;四是由对金融违法“创新”的事后管制,向事前防范、正确引导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将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方向发展。
选准金融监管的着力点。根据不同时期监管政策的要求和金融企业的自身特点,努力寻找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内控的最佳结合点和结合方式,切实将金融监管政策融入金融企业完善内控、加强管理的工作之中,以此寻求金融监管与金融企业内控的最大合力,避免监管的无效劳动,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县级支行的科室设置,完善央行监管前沿阵地——县级人民银行的监管体系。要克服治标不治本的短期监管行为,建立以金融稳健运行、金融整体有效性和金融中长期风险预测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体系。一是合并县支行的所有监管科室,集中力量、集中职责。对县级支行的现有机构进行改革,按“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现有的科室进行撤并,由现在的6-8个科室撤并为两部一室,即:撤销金管科、计划科、农村合作金融监管科成立金融监管部;撤销会计科、国库科、货币金银科成立营业部;撤销人秘科、保卫科成立办公室。二是将原会计、国库、货币发行等部门的监管职能全部移交金融监管部,一个窗口对外实施金融监管。这样改革后有三大优越性:其一,可以解决县级人民银行监管职能和监管力量过度分散的问题。将原来各监管科室的力量进行了集中,有利于监管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和指挥,如利率、结算、现金等季度性检查就无需对同一家机构分别组织三次甚至若干次的检查,只需一次性检查即可完成,能有效地避免重复检查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大大减轻被监管机构的接待负担。其二,有利于基础业务科室集中精力搞好业务核算,提高基础工作质量,严格执行基本规章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其三,可以实现“两个结合”:一是实现监管与调研的有机结合。由于将计划统计、非现场监管、调查研究等职能全部交由监管部负责,在工作安排上就可解决“单打一”问题,在对金融机构进行某项检查时,就可同时对其它情况和问题进行调查和检查,工作人员回行后再按工作分工进行分类汇总处理,分别上报。这种办法能有效地解决县级支行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节约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在组织专项调查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性、苗头性问题,能及时有效地采取监管措施,有利风险的及时化解。二是实现服务与监督的有机结合。既可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询服务,又可在服务中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为更好地搞好金融监管奠定基础。
3.落实监管责任,改进监管手段。
(1)依据监管职责,建立监管目标责任制和监管内控制度。要保证监管目标的实现,提高监管效率,必须建立监管目标责任制和内控制度,对监管部门及人员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作出明确规定。为保证监管工作的协调配合,建立责任制时,可实行监管职责AB制,即每个监管人员既承担一部分主要监管职责,还要承担一部分协助监管职责,避免出现监管工作空档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对于涉及区域金融秩序和金融风险等重大工作,实行统一制定方案、统一调配力量、统一组织实施等做法,有效地发挥监管部门的整体功能。
(2)强化督促落实,严格监管约束。制定实施工作考评制度、工作情况汇报制度,监管人员要根据本岗位工作要求,主动制定计划,落实任务,汇报工作。同时,规定工作纪律,要求监管人员不以管谋私。对监管人员中出现的监管责任事故和发生的违反工作制度、工作纪律的问题进行记载,并根据所犯错误的程度和工作责任的大小,给予必要的处分,以进一步树立人民银行的良好形象。
(3)改善监管手段。一是要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改变人民银行主要依靠手工作业进行监管的现状,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加大计算机在金融监管工作中的作用,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报表资料电脑化管理,实现金融监管指标电算化,把监管人员从复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做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调查和处置金融服务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二是要建立监管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信息。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金融监管档案信息系统,是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环节。金融监管信息系统要全面记录辖内每个金融机构业务发展、高级管理人员、金融风险、违规经营等情况,做到金融监管有效资源丰富,记录全面、真实、准确,并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建立金融政策法规档案,通过掌握金融政策法规的历史沿革,理清监管思路,杜绝金融执法中的误解和偏差。要对金融机构档案、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档案、非现场监管档案进行整理、规范和完善。机构档案要分系统按行别建立,档案内容分机构设立、业务范围、业务变更、违规查处、机构年检、市场退出等六大类;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监管档案分系统按人员建立,档案内容包括任职审查、任职考核、离任稽核、任职资格取消等四大项;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档案按行别收集,包括各机构报表资料、自查报告、非现场监管报告和报表等内容。
4.完善监管工作规程,提高监管效率。推行程序管理,实现监管工作的规范操作。为适应新形势下监管工作的需要,必须实行程序化管理,即对目前的监管任务,依据操作的先后步骤,进行科学设计,优化筛取,组合出最优工作程序,并用以操作的一种管理方式。要涵盖金融监管的全部内容,使各项监管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易于操作,统一规范,运作有序。程序化管理的实施,不仅可以规范监管工作的实际操作,而且可促使监管职责AB制落到实处。
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化,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金融创新的空前活跃以及电脑网络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对县级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金融监管队伍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新业务和金融创新显得严重滞后。金融监管人员监管能力的增强和水平的提高与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步伐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大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尽快提高监管队伍素质。
中图分类号:G271;F8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127-01
一、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组成部分,也是存在单位重点管理的内容之一。2005年我国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对银行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给出了明确的指示,目的是促使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完善化。
从定义角度来说,银行会计档案是指在银行机构日常的工作中,所形成的会计凭证、账簿以及财务报告等所有用于核算的专业材料。这些材料是反映本机构中经济业务的重要证据。作为经济金融类档案的一种,银行会计档案很显然与科技类档案、人事类档案有很大的区别。
这种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银行会计档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般来说,凡是可以进行独立财务核算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但银行本身也是一个对外服务的金融窗口,这就要求其会计档案中除了一般企业(单位)所进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内容之外,还要包括更宽泛的金融经济信息。
其二,银行会计档案种类较为稳定。无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还是区域性地方银行,在统计会计档案类别中极少进行变动,便于作为管理部门的中央人民银行实行规范化制度。
总体而言,银行会计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复杂性和严密性特点,促使形成了与其他会计行业明显不同的档案特点。
1.1 专业性
银行会计档案工作不仅仅是针对本机构的,更多的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统计部门,并优先考虑整体经济的需求,换句话说,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而与宏观部门对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专业性较强的手段提高效率。
1.2 严谨性
银行会计档案工作的形成过程造就了其严谨性的本质,从业务角度来说,所有的操作都是依赖于凭证完成,并形成相应的账簿,最后构成整体报表,任何一个数字都是有缘可查,彼此之间的依赖程度很大。
1.3 广泛性
银行会计档案工作涉及、服务和影响的范围很广,几乎包括所有的社会经济体(个人和组织)。同时,银行机构自身的发展也表现为广泛性的特征,几乎所有的银行机构都会建立分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侧重点,筛选业务对象。
二、当前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银行会计档案工作的稳定性,必然造成其管理问题的集中统一性,在目前国内的各类银行系统中,所面临的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大同小异。
首先,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固定的形式,只注重工作对象而忽视管理流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2006版)中规定,银行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必须进行集中管理和监督。但从实际操作中,档案资料的最终处理实行了集中统一处理,但在会计档案的管理形势上,则采用的是分散和柔性模式,赶进度的情况普遍存在。
其次,银行会计档案具有保密性,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管理制度形成了矛盾。例如银行的会计档案是否应该接受公安部门的监督,这是一个讨论已久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部门(经侦)有权利对存在一点的经济账目从银行档案中调查的权力,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银行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外借。这种实际存在的 矛盾,必然导致中间手续的形成,既破坏法律原则,又对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再次,当前国内的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缺乏完善,一些必要数据容易丢失。从会计工作本身而言,是在体制下进行严格的经济记录、整理和协调工作。但是,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十分严重,容易造成监督管理上的漏洞,如档案保存周期、档案监督权限等,最终形成监管分散、多头参与的复杂局面。
三、针对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3.1 明确部门职责,加强统一管理
银行会计档案的形成是通过不同渠道完成的,换而言之,部门越多档案的细分化就越具体,但造成的沟通协作问题就越多。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权责不同,所进行的操作规范和硬件匹配各有差别,因此容易造成监督部门的监管乏力;如果将银行的分支结构考虑在内,必然会收到异地异步管理的影响。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在体系内形成多条档案管理交流的信息流,有利于部门之间的纵向沟通和横向协作。因此要在银行体系内部明确规定各部门的会计档案类别,划定工作区域,避免重复劳动浪费资源。最终的档案数据进行汇总,实行统一管理的模式。
3.2 完善银行制度管理,提升会计档案科学监督力度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服务体系的扩充,我国的银行机构中所包含的经济成分也越来越复杂,严格意义上说,目前的银行体系中没有一家是国有独资企业。不同的利益成分坐拥在一起,必然会对银行制度化的形成产生不同的作用,并向有利于自身的角度发展。央行作为管理机构,可以从银行制度管理完善为方向,以银行会计档案为切入点,加大管理力度和完善力度。同时,虽然银行企业不得不遵守经济类法律法规,但真正发挥约束作用或者约束作用较强的,依然来源于中央人民银行的相关监督条例。从这一角度来说,完全具有管理和提升的可行性。
3.3 强化会计从业人员意识,明确档案管理责任范围
银行会计从业人员是主导档案形成的力量,也是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会计人员的专业性、职业道德等方面培养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般来说,会计人员首先要完成业务工作,其次才能够针对档案进行立卷、审查、整理和归档等操作。对银行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不仅要从体制内入手,还要包括体制外的检查和监督,例如定期抽检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及时性等,在相关专业性方面,通过定期培训或者引发学习材料的方式,督促银行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同时,对从业人员的职责范围必须做出明确的界定,防止过度放纵或过度约束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良军. 浅析商业银行会计档案管理现状[J]. 金融科技时代,2011,09:66-67.
[2]吴晓东. 转型期银行会计档案管理优化的思考[J]. 兰台世界,2014,S3:145-146.
(一)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认识不到住。邮储银行信贷风险工作人员对五级分类工作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资产五级分类的结果准确性无关紧要,平时只注重不良贷款比例指标的控制,而对资产五级分类情况重视不够;二是认为资产五级分类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工作,只是认为每季度末进行分类,没有落实常态化管理。
(二)在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操作执行不到位。邮储银行在五级分类的操作上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小额贷款业务的五级分类完全依靠系统进行分类,系统只简单根据预期天数采用拖期法进行分类,没有根据贷款的使用情况、借款人还款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类;二是在小企业贷款方面,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对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导致部分贷款改变贷款使用用途,银行却不掌握情况。三是基层行(市行以下)没有贷款五级分类调整权限。通过调研发现,小额贷款五级分类结果若市行发现分类结果不真实,需要进行分类结果调整时,市行恰恰没有修改权限,系统的自动分类不允许进行手工修改,修改权限经询问在邮储银行的总行,省行也没有修改权限。
(三)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不到位。一是信贷档案不齐全。五级分类要求风险管理部门和信贷员建立完整的信贷、财务档案,收集、整理并更新最基本的信贷、财务资料,全面、动态、准确地了解与资产有关的全部定性和定量信息,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而调研中发现,有的行信贷档案资料不完整,不连续,缺少贷后检查报告或者检查情况不真实;在资料收集方面,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不愿意主动向银行报送财务报表,或者因利益关系提供虚假报表资料。信息收集难度大;二是信贷资料真实性值得推敲。由于农户贷款存在户数多、金额小、人员分布散等特点,银行很难掌握每个借款农户的收入状况和第一手动态信息资料,即使是在本岗工作多年的老信贷员,也对借款人所有信息的掌握不全面,信贷档案资料难以做到随时变化,可能会影响分类的准确性;三是贷后检查不到位。由于县支行近年来贷款业务量猛增,信贷人员人手不足,基层行对贷款的贷后检查不到位,特别是农户小额贷款。
(四)贷款五级分类业务人员工作能力水平不到位。信贷人员和复审人员必须具有必要的信贷分析知识,熟悉资产分类的基本原理,才能做好五级分类工作。但邮储银行信贷人员一是对五级分类知识掌握不是很全面,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风险能力较弱,又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在理解上也有偏差,依靠定性因素决定形态的成份较大。二是分类人员没有工作经验。邮储银行的信贷人员基本是邮储银行自己培养起来的,没有工作经验,五级分类工作更是陌生:三是信贷人员管户数量较大,调查发现,每名信贷员管户数量达到近180户,信贷员要发展新客户,还要对老客户进行贷后检查,很难有时间研究五级分类工作,造成五级分类工作在基层没有得到落实。
二、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五级分类工作不仅是邮储银行加强资产管理的需要,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邮储银行要进一步提高对五级分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消除对五级分类工作消极应付的态度,将五级分类工作纳入常态化的管理。要经常性开展检查督导,全面落实五级分类的各项工作要求,真正把五级分类工作作为信贷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目前,在我国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业务,大致要占其全部资产业务的60%左右。因此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对信贷风险的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另外,信贷风险也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关系着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信贷风险的管理最凸显银行管理水平,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在同行中的竞争能力。信贷风险就是债权人因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无法偿还贷款的违约行为,商业银行要为这种违约行为买单,是风险的承受者。对信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不良贷款的防范,我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 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 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基础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缺漏
信贷业务人员由于工作疏漏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档案资料缺失不在少数。有些档案中的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依法收贷造成困难,也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信贷业务的档案保存相当重要,因为很多贷款期限长(可能长达几十年),在这期间银行工作人员必然产生变动,从信贷员到高级管理人员都可能要变动很多次,目前也曾经发生过因工作人员变动而造成信贷业务档案缺失的情况。这些都可能信贷业务档案的失真、失实,则银行的贷款就面临极大风险。
(二)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员,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信贷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和管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人员鱼龙混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信贷人员的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严重、等行为皆有发生。因此而使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另外,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贷前调查流于形式,贷中审查报送不严,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或有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三)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定量分析
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很强。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关于企业详尽完整信息的数据库,缺乏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
(四)部分商业银行为追求市场份额,盲目扩大信贷范围,增加信贷方式
市场经济的自由度扩大了消费者的消费力和消费范围,促使各银行间在潜在消费力层的角逐。抢占更多的未来消费群变成了银行的重要目标,宽松的放贷条件成了银行的重要手段。大部分银行在近些年来都增加了VISA业务,但在其申办限制条件上却并未严格审批,进而导致坏账率上升的同时也使得部分消费者被负债。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从根本上看,银行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还是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一)要建立良好的银行信贷文化,加强全员风险意识教育
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风险管理的整个运行机制,都要靠人来执行,所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是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要从从提高信贷人员素质这一基础工作抓起,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全面增强信贷人员的素质和信贷人员风险意识。对员工及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及审查监督。。
(二)必须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信贷管理部门之间要相互独立,互相制约
各个部门明确细化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明确尽职、问责和免责的标准。对信贷质量和自己的信贷行为负责,贷款人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挂钩。实行贷款逐级审批责任制,建立权限管理、体制约束、风险逐级控制的内部制约机制。各信贷管理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某一项工作结束后,迅速转移下一个部门,并不得影响和干扰下一个部门的业务。贷款质量出现问题,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属于哪一个部门的责任,由哪一个部门承担,同时还要追究相关部门的失察责任。
(三)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及严格化
在执行发放贷款计划前明确贷款群,明确自由竞争并非自由放贷,之后再进行贷款审查。贷款审查的标准化是管理信贷风险的传统方法。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机构,对贷款人的品德、能力、资本、担保、经营情形进行必要背景调查。详细了解借款人的诚实性以及还贷能力,调查借款人的自有财产,分析借款人的经营情况,所处的经营环境与行业发展趋势。要确保贷款的安全与盈利,重视对借款客户信用状况的审查,形成系统的衡量标准。信贷风险管理应该贯穿整个贷款周期,严格执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核、贷后检查监督的全过程,并形成相应的风险防范理念和风险监控机制。
(四)引进高技术含量的信用分析技术
商业银行需要进行一定的投资,在建立标准化风险评估机制的同时,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风险计量分析技术,提高国内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形成一定规模的数据库,不断完善风险计量分析模型,建立健全风险指标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监控系统,建立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提高对各类信息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的档案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按一定规律集中保存起来以备考查的具有物理载体的历史记录”。按照不同种类,商业银行档案可以分为如下两种:
一管理类档案
商业银行管理类档案是相较于业务档案而言的档案中,包括但不限于党政档案、人事档案、文件文书档案等,主要记录着商业银行企业内部管理的动作、流程、结果等情况,记载着商业银行营业活动以外的日常运转情况。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管理类档案具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例如人事档案一般有人力资源部或者人事劳资部管理。
二业务档案
商业银行中业务档案是指商业银行在其业务发展中形成的档案。之后,中国的银行允佳杆俜⒄梗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算般成立,并发展壮大,业务范围从最开始的开立结算账户、存款、取款、汇款、贷款等基础业务逐步发展,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商业银行业务已经涵盖贵金属业务、理财业务、移民义务、发行债券业务等衍生业务。商业银行业务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会计结算证、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其他非结算、信贷业务发生过程中的凭证、合同、协议等。业务档案能够反映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全貌,它真实、全面的记录了商业银行从事相关金融业务的全过程。商业银行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就是在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档案按照“建、归、管、用”四个步骤执行的产物。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家商业银行传承业务经营思路、企业文化、业务特色以及对未来战略、打法的制定上。其必要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的需要,即业务档案的有效管理能够保护商业银行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员工的合法权益,为商业银行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增加银行信用、促进商业信用提高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服务各经济主体,履行社会责任。
从“结绳”、“刻契”,到“壁画”、“雕刻”,再到纸的发明,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档案也飞速发展。其作用和价值从一允嫉摹氨4婕锹肌⒏ㄖ记忆”的功能,也逐步演变成多功能、多用途的实用性科学。当今社会,档案涉及每个领域,特别在某些领域尤为突出重要,比如商业银行,业务档案是商业银行特有的、也是最重要的档案品种,它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包括但不限于会计凭证、业务合同、交易对手基础材料、回执、搜记录等整理形成的档案,业务档案的建档、归档在商业银行中被要求以纸质档案为基础,影像和电子档案则根据实际需要以搭配的方式保存,因此即使是在流程中以电子形式出现的材料,也必须打印归档,形成完整的业务档案。
银行档案管理的意义
商业银行无论发展到任何时候,档案资料都具有核心作用。商业银行档案资料记载着商业银行日常内部行政运转以及商业银行相关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商业银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机构内部运转的效率以及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最终决定一家商业银行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所以研究商业银行档案管理的工作对于目前商业银行所处的环境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运作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要发挥中国经济剂和助推器的作用,商业银行必须要配合市场经济规律改变自身业务特点。要配合规律就必须有准确的自身定位,这必须依托于过往的发展经验。而银行业务档案记录着这家银行从成立之日起,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规范业务档案管理不仅可以为银行转型提供有力的决策意见,也更能够规避发展过程中重蹈覆辙。
银行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1,业务档案由于保管不规范、人员流动大,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等因素,造成档案保管的不规范问题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缺乏,主观意识淡薄。首先,商业银行业务档案管理的人员都是业务客户经理兼职的,在目前市场竞争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多采取的是“份额占比、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态度,行业内普遍“全民参战”,都背上相关经营指标任务,因此迫于压力和行业内宣传主导的影响,即使是专业从事档案管理的职员也因“任务”的压力,从而减少了自我业务技能的学习和提升,淡化了档案管理的意识。其次,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职员几乎没有档案专业从业经历或专业学习经历,技能水平底子薄”,更多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再次,档案管理从事人员相对不固定,基本限于一种抓着谁是谁的情况,导致没有延续性。最后,商业银行针对档案管理培训较少,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机会不多,此外由于领导的不重视,专业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职员缺乏升职加薪的机会
2,现行商业银行档案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机制的因素主要包括制度的建立、制度的执行以及执行的监督。制度的原因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自身拥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但随着层级的逐步下推,认识并且执行这些制度的人即成为凤毛麟角,很多从事档案管理人员甚至不知道本行存在一套档案管理制度,现行的档案管理方法不过是老员工口口相传,市经验之谈,似乎是又回到了没有文字的时代。同时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没有监督机制,形成了“你查我改,你走我照旧”的游击状态。因此制度的执行力度与执行的监督是机制中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学分银行;教育大数据;技术架构;云服务;智能网关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6―0053―07
一、国内外学分银行信息管理
平台研究与建设情况
学分银行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不仅需要相关的运行机制、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等的支持,还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平台的支撑才能真正有效运行。目前,国内外都围绕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从国内来看,关于学分银行制度建设、认证框架及其运作模式等研究相对较多,而对于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架构方面研究较少。崔铭香和乐传永较早探讨了学分银行的运行程 序[1];姚德明等人从一所职校的视角,提出了职校学分银行管理体系[2];汤书波等人研究了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3]; 彭飞龙对学分银行系统进行了一定研究[4];陈晶晶和陈龙根等人对基于学分银行的学习型城市服务平台建设进行了一定研究[5];鄢小平等人对基于云架构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设计以及我国学分银行制度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进行了研究[6][7]。这些研究选择不同视角和方法,讨论了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对本文起到了启发和参考作用。
从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情况看,国内主要有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江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等。这些平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门户网站、管理系统和用户档案信息库。门户网站主要用于学分银行工作动态、规章制度和运行流程等的展示,并有各种功能的导航等;管理系统包括用户、机构联盟和业务流程等的管理;用户档案信息库包括终身学习账户和终身学习档案,提供学习成果的累积、存储、转换和查询等功能。这些都是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需要给用户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档案信息查询,还需要提供相关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服务需要有数据来支撑。因此,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还应具有针对各种异构平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的功能。
在国外,大多数学分银行体系的运行,都有强有力的信息化开放服务平台作为支撑。韩国终身教育振兴院(NILE)开发了多层次的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根据其职能架构实现多层管理,主要包括提供相关政策制度查询、在线学分认定申请、证书核对、学分登记、学分认定和学位授予等功能,并为个人和机构提供专业学习指导与培训计划推荐。平台数据实行多层级管理,并打通各类学习平台接口,为学分银行的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服务和保障[8]。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QCF)建有国家认证资格数据库(NDAQ)、MIAP和SFA的LAR系统[9]。南非资格署开发了学习者档案数据库(NLRD)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国家资格框架电子管理系统[10]。欧洲学分银行是国际上发展较早且体系较为完善的学分认证体系,包括学分转换与累计系统(ECTS)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系统(ECVET)。欧洲各参与国或有关院校大多建有信息化服务网络系统和便捷的学分转换系统热线。欧盟设立的“欧洲学习机会”(Ploteus)门户网站也提供了大量有关教育、培训和各种学习的机 会[11]。英国学者安东尼・约翰・维克斯[12]和荷兰开放大学赫曼・博世[13]对这两个系统做了大量研究。
二、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
设计理念与原则
1. 设计理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很多组织中,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已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思维方式的大变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各类教育管理、学习服务模式以及人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都将受到大数据浪潮的深度影响[14]。教育领域的大数据不仅来源于各类学习平台上不断积累的学习数据(包括课程视频、教案和习题库等),还包括学习者的行为数据和个人资料。当这些数据积累到一定级别且互联互通后,教育大数据就形成了。国内外教育界对于大数据与教学结合的看法,呈现出积极态势。目前,在教育领域,虽然已生成大规模的数据,但由于不同教育机构的数据相互独立,存在数据分散存储、结构不统一和数据不完整等问题,使这些数据很难集成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中,得不到有效利用。如何将这些格式各异、分布广泛的数据集成与交互,整合成对教育和学习有价值的信息,正是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最大的价值所在。
学分银行制度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终身学习的重要体系支撑。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在设计理念上,应该坚持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完善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标准、满足各类学习成果之间的转换,并实现为个人、企业、机构和教育部门等提供学习教育需求和政策建议为目标。要实现这一功能,就要充分运用平台中的各类数据,挖掘教育数据中的隐藏信息,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基于此,在整个平台的开发过程中,数据架构显得非常重要,数据架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后续的数据生态管理。这些都要求系统设计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结合用户在相关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对用户的学习需求、培训计划和工作目标等进行设计、评估与指导,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与智能化学习引导。
2. 设计原则
首先,要遵循系统安全可靠性原则。安全是平台建设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平台的总体设计和安全体系设计要符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要求。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存储了大量个人身份信息和学习成果数据,涉及大量个人隐私,存在被恶意攻击和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为了保障平台的安全,应该对平台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要有完备的运行维护及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信息的安全。
其次,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平台要能提供标准化开放接口,支持多平台接入。学分银行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更好地连接并打通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间的通道,并提供相关分析与决策。因此,平台的数据来源需要与各级各类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充分考虑与其他外部系统的接口需要。
再次,要遵循海量数据处理原则。学分银行面向全社会成员开展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服务,整合各级各类相关异构学习平台的数据,会形成海量的用户信息,因此,需要支持海量数据处理。
三、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功能
模块与职能架构分析
1. 功能模块分析
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对外服务、政策宣传、业务管理和平台管理等功能模块。其中,对外服务是最主要的功能模块之一,要能够支持对公、对私两大业务。对公业务模块主要包括机构资质申请、机构学员学习档案管理、学习成果认证管理、机构成员学分积累认证、学习成果转换、教育产品介绍与推荐、课程学习组织与推荐、专业或资格推荐、能力测评及专家引导等,实现为行业、企业等从业人员等提供非学历培训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互认服务,为学习型组织提供需求定制服务。对私业务,即个人业务,主要服务于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者,管理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包括账户注册、终身学习档案管理、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能力测评及专家引导等。其中,终身学习档案管理模块除了能够提供个人信息及学习成果的查询外,应能够综合分析个人的学习成果、工作经历和学习记录等信息,智能化地提供相关专业资格推荐等个性化服务。能力测评模块主要是通过分析用户提交的能力测评表并结合专家引导等方式帮助学习者制订学习计划等。
通过对外服务所积累起来的各种数据,都会保存在信息平台的各级数据库中,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学习、工作与成果累积等情况,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整体教育情况和需求,为行业或个人提供各级各类学习推荐与引导,并为培训机构提供相关信息,促进资源共享,实现跨区域合作。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外服务完善终身学习档案库的建设,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及培训成果的转换,并与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及其他各级各类学习平台之间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结合数据分析提供专家评审与指导等功能,支持最优学习路径搜索与推送,促进行业需求与培训信息互通。
2. 职能架构分析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有从国家层面设计的,如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有从地方层面设计的,如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无论从国家层面设计,还是从地方层面设计,学分银行的职能架构都可分为三个层级: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和学习成果认证点。
学习成果认证中心作为第一级的业务执行机构,主要负责机构设置与管理、标准制定和课程体系建设等顶层设计,并提供学分银行信息化运行所需的各类评价标准及外部资源,完成综合性数据分析。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作为第二级的业务执行机构,主要完成账户管理、部分学习成果认证转换等业务受理、终身学习档案建设与管理、网点或机构管理等。学习成果认证点作为第三级的业务执行机构,设立在每个二级认证分中心的下属区域,其职能是为用户办理开户、销户、认证、转换和学习档案查询等业务。三个层级之间的数据库互通。三层职能架构如图1所示。
<D:\教育盘\2015年教育\2015-06\06-14.jpg>
图1 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三层职能架构图
四、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
三层数据架构与云服务管理
1. 系统数据分析
当前,国内外各种不同形式的学分银行运行支撑平台,多以学习成果的认定、存储和转换为主要功能。随着业务的开展,平台数据不断积累,数据量日渐庞大,但这些数据并没有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这些平台大多只提供查询功能,很少有平台能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或是为机构提供教育培训需求与决策分析。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宗旨是服务于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通过学分互认打通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基于此,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需要提供的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存储、积累与转换,同时,还需要为社会成员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教育机构和企业联盟提供教育需求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评价模式和数据分析功能 。
如何通过给定的评价模型实现相关教育决策和培训学习分析,则需要通过挖掘技术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和清洗。学分银行用户数量庞大,数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数据具有类型多、数量大和关联性强等特点,为用户个性化服务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例如,可利用文本语义的情感分析模型,分析出数据中对学习有促进的或无关的语义,通过定制评价模型对不同维度的学习成果及该用户或群体所对应的学习行为等相关要素进行监控,通过文本分析、不同维度之间的关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技术挖掘数据中隐含的信息,找到与提升学习和促进教育相关的因素,预测学习需求与教育培训趋势。
与各异构平台对接后的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中的数据存在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数据以结构化数据为主,比较好处理,如用户信息档案,包括用户特征、工作经历和教育程度等;隐性数据多数是非结构化数据,一般以用户的行为数据为主,包括学员的个人偏好和实时行为等,如学员参与交流互动的情况、E-mail情绪和视频及网页的浏览情况等,这类隐性数据一般属于非结构化数据。还有一类数据处于显性和隐性之间,以半结构化数据为主,如学员能力评估、学习方向分析、学员个性特质分析以及各类提交的表单、证书材料等数据。学分银行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结构如图2所示。
<D:\教育盘\2015年教育\2015-06\06-15.jpg>
图2 学分银行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结构图
传统的针对学习培训的评估方法是通过问卷调查,根据预先设定的评价模型,对学习效果与教育需求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而采用大数据分析不仅实时、动态,而且可以通过挖掘数据的相关性实现面向未来的预测,与传统的相对静态、预设模型的学习分析方法相比,更加高效和便捷。随着学习环境越来越数字化,学习评估和学习需求也越来越被量化。从图2可以看出,和各异构平台对接后的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包含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数据复杂、时效性强且比较全面。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相应的评价模型和数据分析,使教育培训的量化评估、个性化精准推荐和学习需求分析等成为可能。
2. 数据架构
数据的集成和整合需要完成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海量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多数据中心协同的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处理技术以及较高的个性化服务功能,都可通过ETL工具和OLAP技术得到解决。OLAP分析是针对事先拟定的主题重新组织、筛选和转换数据,统一数据结构,重新整合产生综合性数据。有效提取、转换和加载是数据维护的难点。ETL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数据抽取、转换、清洗和装载,是大数据集成和分析的重要环节和核心技术,其关键在于为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中应用ETL的目的是将分散在各教育机构和学习平台中与结构和标准不统一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给个人和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教育需求分析与决策建议。
数据集成与数据功能对平台技术要求较高。根据学分银行三层职能架构,可将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数据集成划分为三层,通过ETL认证和OLAP分析实现数据架构管理。
三层数据依次是学习成果认证中心数据交换库、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数据交换库和学习成果认证点数据库。从第一级到第三级数据的组成分类由复杂到简单。第一级数据,即认证中心数据,主要包括账户信息、终身学习档案信息、机构信息、认证分中心相关信息、专家信息、证书信息、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信息、课程信息、清算信息和标签化资源信息等各类数据库;第二级数据,即认证分中心数据,主要包括分中心部分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信息、分中心终身学习档案信息、认证点的相关信息以及清算信息等;第三级数据,即认证点数据,该层级以对外窗口服务为主,数据相对简单,以本地用户信息和学习记录信息为主,此外还包括一些开户、销户和认证申请等临时信息。三层数据架构如图3所示。
<D:\教育盘\2015年教育\2015-06\06-16.jpg>
图3 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三层数据架构图
当档案信息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这些数据可用于OLAP分析以及数据挖掘。通过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的后台统计分析功能,可以按不同层级生成用户统计报表、存入课程统计报表、存入证书统计报表和转换学分与课程统计报表等。统计报表是可定制的,并具备相应的分析功能,通过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中的智能报表生成与数据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主管部门的要求随时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并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真正实现决策支持。
3. 云服务管理
大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离不开云计算。云计算的概念虽然出现在大数据之前,但随着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价值不断提升,这两者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学分银行积累和整合了教育大数据之后,如何让数据更有价值,离不开云计算和服务。
学分银行业务涉及各行各业,除了高校和教育机构之外,还涉及其他各类学习型组织、社区和企业等,用户数量庞大,分布广泛,要求不一,这对学分银行平台的架构要求更高。为了更好地实现学分银行的上述功能,可以采用云计算实现数据服务与管理。基于三层架构的学分银行数据服务从业务需求和复杂度方面分别需要实现三类云服务:SaaS服务、PaaS服务和IaaS服务[15]。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云服务功能如图4所示。
(1)SaaS服务。SaaS服务主要面向数据架构中的第三层认证点,这层用户对业务要求不高,也不需要投入太大,系统只需提供个人和机构联盟一些简单的个性化需求,如开户注册、成果的录入、申请和查询等基础功能。在支持用户完成基本信息添加和学习成果录入的同时,促进了学分银行信息档案库的建设,实现学分银行平台基础数据积累。这些数据以结构化数据为主。
(2)PaaS服务。数据架构中的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中部分对平台功能要求比较高的机构可以提供PaaS服务,该服务帮助机构根据自身需求快速完成相关环境的开发,在提供功能开发扩建服务的同时,完成相对复杂的数据服务,包括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3)IaaS服务。对于部分有特殊需求的机构,平台提供IaaS服务。该服务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的自主服务,可以实现要求更高的系统扩建需求,用户可以在三层数据架构基础上自己完成特定网络环境及软硬件部署,扩展本层的数据架构,实现更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服务。
<D:\教育盘\2015年教育\2015-06\06-18.jpg>
图4 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云服务功能图
五、案例应用――以国家开放大学
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为例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模拟和借鉴银行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等功能的新型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平台总体设计考虑学分银行系统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与教育部整体信息化建设,包括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相关平台整合对接,形成一体化的国家开放大学的终身教育信息服务体系。平台设计在延伸韩国学分银行系统架构理念的基础上,基于SOA标准,并通过智能网关及开放接口(OpenAPI)实现异构平台数据的整合,支持分布式部署的弹性支撑云服务应用,充分利用云计算IaaS平台统一管理资源池,做到按需分配,适应各应用模块的横向扩充,灵活应对解决业务量、数据量持续增大带来的数据管理与分析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总架构如图5所示,其内容包括用户层、应用支持层、系统支持层、数据支持层和基础设施层,外部还有云管理服务及规范标准体系和运行维护及安全保障体系等。
用户层包括个人用户、机构用户和管理人员等。应用层包括对外服务、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及学习成果认证点的各类应用。系统支持层包括门户支撑系统、站群管理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CA认证系统、协作通信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文件交换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数据支持层通过智能网关将学分银行三层数据集成架构与终身学习平台及其他各级各类学习平台的数据对接,形成一个数据资源开放平台。基础设施层包括虚拟化软件及平台、各类服务器、云存储与备份、云计算服务、网络支撑、负载均衡和接口管理等。
<D:\教育盘\2015年教育\2015-06\06-19.jpg>
图5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总架构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功能需求,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将逐步打通对接各类异构平台数据,利用智能网关汇聚异构数据的特点,并通过OpenAPI接口实现跨平台数据对接,真正实现了数据共享,为教育大数据的积累提供基础。基于学分银行运行制度本身的特点,使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在技术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为了实现平台的各项服务功能及教育大数据的价值,需要解决平台之间计算、存储、共享和分配等关键技术,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涉及负载均衡、数据库集群和库表散列、缓存技术、多中心数据同步和多终端自适应等相关技术。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平台已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运行。目前,平台主要由业务宣传门户网站、业务处理工作平台和社会公众服务平台三大模块组成,以学习成果的积累和转换为核心功能,综合各类平台的相关数据,为用户和机构联盟提供服务,并以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为宗旨,实现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生态运行体系。平台前期运行以信息档案入库和不同层级的数据对接为主。国家开放大学及部分机构联盟信息作为平台第一层级的数据已入库,包括电大在籍生、党员干部培训、国培计划、社区、技师学院以及各类机构培训人员110多万用户信息。作为第二层级数据来源的分中心,如甘肃分中心、长春分中心、青岛分中心等和第三层级(部分认证点)的数据也正在逐步对接的过程中。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主页面图如图6所示。
<D:\教育盘\2015年教育\2015-06\06-20.jpg>
图6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主页面图
平台运行时间短,大数据的形成和异构平台之间的对接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平台的推广和学习成果的不断积累,以及各类学习平台和信息资源的不断整合,教育大数据的特点与功能将逐步显现。
六、结束语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架构,既涉及制度设计层面,也涉及技术层面。学分银行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不仅要实现自身功能建设,还要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因此,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不能单考虑平台本身的功能架构,还应该充分考虑平台之间的联通性与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
文章基于教育大数据背景,从学分银行业务功能入手,提出了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的技术架构,并通过数据分析、云服务和智能网关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不同学习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与分析,通过平台运行逐步实现如下目标:第一,建立“前店后厂”互动模式。各类学习平台中经学分银行认定的标准化课程资源可直接为学习者所用,并转换为标准学分直接存入学分银行数据库中,学分银行可把学习平台中的这部分课程资源作为学分银行的产品推送给用户。换句话说,二者应该形成互动,形成链接,形成“前店后厂”互动模式;第二,建立一站式服务模式。学分银行系统将全体社会成员和机构联盟提供的用户信息和学习资源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网络直接传送给用户。学习者通过门户网站可自主查询各类信息,使用各类资源,方便、快捷地进行实时信息交互,实现面向学习者的学习成果管理、学习服务管理、个性化推荐和信息咨询等一体化服务,实现基于网络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第三,积累教育大数据。通过学分银行系统不断整合积累教育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给用户和机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教育需求分析与决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崔铭香,乐传永. 成人教育建立学分银行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8,(8):20-21.
[2] 姚德明,基于知识共享的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研究[J]. 科技文汇,2011,(03):157-158.
[3] 汤书波,陈梅艳,李志平. 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设计方案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2011,(08):78-87.
[4] 彭飞龙. 终身学习体系学分银行的原理与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6-91.
[5] 陈晶晶,陈龙根. 基于“学分银行”的学习型城市服务平台建设[J].成人教育,2013,(07):4-7.
[6] 鄢小平. 基于云架构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设计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4,(05):66-71.
[7] 鄢小平.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J]. 远程教育杂志,2015,(01):
[8] 朴仁钟. 终身学习型社会与韩国的学分银行制[J]. 开放教育研究,2012,(02):16-20.
[9] 杨敏,孙耀庭,顾凤佳. 态势分析法视野下的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2):13-18.
[10] 李建忠. 南非国家资格框架的发展与改革[J]. 比较教育研究,2010,(04):18-21.
[11]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Proposal for a Recommend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Z].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2008.
[12] Anthony John Vickers.European credit recognition system:a system of trans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A]."Credit bank"and"lifelong learning"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s,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workshop series report[C].2011.
[13] Herman Bosch.Promote student exchanges by credit transfer and the previous tudy.[A]."Credit bank" and "lifelong learning"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s,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workshop series report[C].2011.
[14] 张植卿,程鲜彩. 大数据对教育领域产生的革命性影响[J]. 经济研究导刊,2014,(05):232-233.
[15] 余燕芳,葛正鹏. 终身学习平台设计与构建――以Web2.0到Web3.0的学习理念变迁为视角[J]. 中国远程教育,2014,(04):70-76.
[16] 余燕芳,葛正鹏. 终身学习平台建构的理念与架构――从Web2.0到Web3.0 [J]. 电化教育研究,2014,(08):57-63.
[17] 赵凤芝,王振雷,刘学爽等. 基于结构的异构数据模型映射方法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1):35-3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会计业务提供了多样化、数据集中化和高效化的处理功能。这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和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也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一、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会计信息系统(AIS系统)[1]是一个面向价值信息的信息系统,是从对其组织中的价值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角度提出信息需求的信息系统,即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它是以目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便捷的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会计规范和会计准则为依据所创建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方式和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以会计数据为处理对象,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独立的子系统为实行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会计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及会计信息的传输、输出的功能。
二、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
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一般会计信息系统所具备功能,以中央银行会计信息为核心而设计与运用各子系统的集合。一是它涵盖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涵与观念;二是它是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各类子系统的集合。包括会计核算的相关业务系统(如:TCBS系统、ACS系统、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会计数据传输的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总行综合管理系统等系统)。三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中央银行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中央银行信息库,应实现其数据大共享。四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广义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狭义的定义。它不仅指各系统本身,还包括其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数据档案、内控制度、安全防范、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等)。央行会计信息系统以其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功能为央行会计、国库、货币信贷、货币发行、财务、监管等工作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三、目前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人民银行已经搭建电子化基础框架,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已摆脱了以往繁杂的手工记账,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电子化方式核算。“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迅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完成业务信息化建设任务,开始向管理信息化阶段迈进。在遵循“数据集中、资源整合”的原则下,人民银行按照业务线条大规模开展应用系统建设。据统计,人民银行已建立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综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反洗钱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103个应用系统[2],为人民银行履行各职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了支持,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手段,同时也提高了央行的金融服务水平。
四、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整体性不足、相关性不强
因各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只从本部门的业务状况和当时技术条件考虑,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很少考虑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问题,使得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形成标准各异的“烟囱”式系统。同时,各系统的开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使用技术和开发模式各异,一般各系统独立运行、管理和维护。有时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采用专人专机、专人负责的模式。这造成信息资源共享难、系统维护艰难、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整个信息系统间关系纵横交错、网络支持复杂、系统开销庞大3,也给业务人员工作带来了压力。
目前,财务综合管理系统、ACS系统、国库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相互独立运行,每天一个基层县支行基础业务股业务人员完成当日业务需使用6~10个系统,3~6台电脑。因各应用系统的独立运行造成相关联系统(如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与ACS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ACS系统、货金系统与ACS系统)内数据无法自动校验、核对,只能以手工方式进行核对与汇总。为确保账务数据的准确性,财务报费用后需将财务系统数据与ACS系统数据进行核对,现在只能分别从两个系统打印账表人为进行手工核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ACS系统、发行基金与ACS系统等相关联系统也存在上述情况。会计财务部门汇总报表则更加困难,业务人员需分别从国库、财务、ACS、货金系统等系统中导出数据,然后进行手工汇总。若数据导出或数据汇总错误则整个报表错误,只能从头开始。如果各应用系统之间加强连通性,增强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各系统之间关联数据的自动校验、核对,报表的自动生成(汇总),这不仅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部分系统使用率不高
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数量较多,但并未实现全覆盖且存在漏洞。一是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主要为科技人员负责,而系统使用人为会计人员,业务系统未能充分满足会计人员的业务需求。从会计角度出发,系统存在风险但该风险不能通过系统设计程序来避免。二是系统开发未能综合考虑会计业务的各环节,仅针对会计业务的其中一个环节,新系统上线造成该业务环节与其他关联环节脱节、不一致的情况。三是相关会计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系统》自身功能欠缺,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四是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数量多覆盖面广的特点,但部分应用系统使用率不高。如预算单位账户年检系统每年仅使用一次。近年来从普洱市情况看,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及外挂系统每年业务量不超100笔,如墨江县支行两个系统上线以来均未发生过业务。
(三)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制度不完善,存在风险隐患
1.会计内控认识不到位、会计信息沟通不畅。随着各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业务人员忙于新系统业务处理操作的学习忽视了对新系统中业务处理流程风险防范的学习。将风险防范依赖于新系统自身的平衡校验及风险防范设计,淡化了业务流程中的人为控制,形成“只要系统校验通过就行”的不良习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存在信息沟通不畅问题,突出表现在公文传阅不及时。如15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会计业务人员需对系统内参数进行维护而至15日会计人员并未收到上调准备金率的文件资料。
2.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今年来随着央行会计业务的不断发展,会计新业务、新系统迅速被推广应用,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其操作规程与相关制度不配套,出现内部控制空白时间段。其次,现有的监督管理方法落后于业务系统的发展。如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上线,会计数据的核算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并未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或监督的标准,也未对事后部门进行培训指导。事后监督部门不清楚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加之没有统一的规范,存在监督难的问题,只能凭以往的经验监督。
最后,目前的会计监督缺乏对系统内操作流程的监督。事后监督多以会计凭证资料为准,以最终的账务结果为依据,而没有对业务人员系统内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存在会计凭证与系统内操作不一致的情况,而只看账务结果是无法发现的。如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一份更正(调库)通知书在系统内有多种操作方法(通过更正菜单、或其他菜单),业务结束后系统自动按其设计的原理对业务数据进行汇总,而最后呈现的账务结果一致。事后监督部门只看会计凭证是无法发现业务人员在系统内是如何操作的,该笔业务的明细只能通过系统内部查询。这也给业务监督部门提出了难题。
3.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现有会计内部控制未涉及计算机技术人员与会计人员权责如何分工、如何防范计算机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风险是会计人员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会计系统故障无法接收、发送网点业务;业务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因数据工具损坏而造成无法读出、储存数据;计算机程序故障或由不正确的系统操作引起的错误。
(四)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化的迅速推进,业务系统的运用,会计人员不仅需了解会计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知识和会计原理等不如手工会计直观,业务人员局限于业务的计算机操作而忽视了对其原理的学习。因各个系统设计的思路不一致,其相关的操作也存在差异,对应风险点不同,原有的会计知识已不能满足当前要求,这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会计信息适应新的发展。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者是会计人员,若会计人员不会使用或者不懂系统运行原理则丧失了系统开发的意义。
(五)会计资料收集、会计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数据、档案不仅包括手工账本和登记簿,电子数据资料也是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目前对电子数据的保管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模式,只针对部分业务系统的电子数据保管进行零星的规定。其次,央行会计档案多以纸质资料的形式进行分散保管,存在查找资料难、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会计凭证、账户档案、数据资料、人员档案等处于分部门进行保管状态,调用一个文档或数据不仅需跨部门协调还需手工进行查找,上下级行资料调阅更需通过快递进行传阅,这不仅加大了调阅资料的时间也增加了数据资料的传递风险。因各类经济数据资源不共享,造成多个部门重复统计、收集相同会计数据,不仅加大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造成资源浪费。如今,商业银行已将会计资料归档和整理上收,会计资料进行影像扫描储存供会计人员查阅。
现有的档案保管规定不能满足现实发展,部分档案资料的保管方式、方法未能在各项规定中找到,只能凭会计经验进行保管。总体来说,央行会计档案保管手段落后,档案保管也逐渐被忽视。
五、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一)构建总体框架,建立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长效机制
加强各方联动研究并制定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向、目标、指导原则,制定可操作的执行标准和规范,供领域范围参考。可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采取各部门分步实施策略。提高认识,加强各部门沟通建立建设央行会计信息系统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构建
1.以硬、软件为基础,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购置的系统软件应是经过实践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技术成熟的。若各业务系统对计算机有特殊要求,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置,严防因计算机问题造成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建立机房硬件服务器安全保护制度,安装火警防护系统及后备电源,以防突况发生。同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以人员为关键,做好会计信息保密工作。
2.以技术控制为核心,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首先,对系统各操作员进行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确认制度,确保用户的身份安全。其次,通过系统安装防火墙、查杀病毒、信息加密等方式,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同时,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的岗位控制和操作控制。在划分岗位职责时严格遵循岗位不相容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操作员在系统内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并建立日志备查。最后,做好数据备份与数据保管工作,建立系统运行维护记录及时了解系统运行情况。
3.以网络为中心,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及时监测中央银行系统内网络的运行情况,查找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系统外导入系统内时应加大对传输数据的安全性监测,确保导入系统内数据安全严防病毒入侵。
4.以备用系统为保障,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应建立健全备用系统保障制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情况处置预案,并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做到备而有用,确保系统运行无后顾之忧。
(三)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自身建设
一是制定应用系统设计和实行的总体框架及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和储存标准,提高标准化水平,增加整个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强对业务需求变化和组织机构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整合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统筹考虑,合并或取消部分现有会计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系统。建议将部分业务系统整合,业务人员可在同一系统的不同菜单内办理多种业务,减少一种业务对应一个应用系统的局面。三是加大空白领域(支付结算)的系统开发,改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的不足,不断完善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
(四)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控建设
提高业务人员风险防范认识,改变依赖系统控制的思想。加快内控制度建设,使之与系统同步,消除会计监督的空白。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改善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办法,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对应与之相关的监督手法,使之能有效的对各应用系统进行监督。同时,应加强各应用系统内的操作监督,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严防系统内操作的随意性。加大新系统业务培训力度,尽快转变新系统的工作理念,以适应新系统的需要,彻底纠正以往旧观念的影响。
(五)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会计信息系统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中央银行要重视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对现有会计人员要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培训方式,使会计人员既能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知识、应用方法,也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比如建立会计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激励会计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普及计算机知识,讲解日常业务中经常遇到的计算机问题处理方法,使业务人员成为既通晓财会业务知识,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六)加强中央银行会计档案系统构建
一是要规范中央银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建立数据资料、档案资料库系统,通过设置业务人员操作权限等方式进行资源共享。因中央银行数据资料较多可对数据资料的业务类型、保密类型等进行分类整理。一类数据通过设置操作员权限进行共享;一类数据由各部门进行储存,业务人员调阅数据时先申请,通过审核后再提供资料;一类对数据设置可调用用户的权限,如财务数据只能财务人员及管理人员查看,上下级进行访问限制等方式进行。
二是要加强研究,制定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档案管理规定,为档案保管提供参考。
三是要提高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手段,各纸质会计资料可进行影像扫描储存,以便人员调阅。及时清理现有的档案,加强纸质资料的保管。
参考文献
[1]扬周南,张瑞君主编.《会计信息系统》.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康文,王平.《数据集中背景下基层人民银行科技工作转型研究》.时代金融,2014.
[3]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会计财务处.《浅谈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财政监管,2007.
[4]柴小卉.《人民银行信息系统整合的必要性与方法思考》.上海金融,2004.
二、目前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人民银行已经搭建电子化基础框架,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已摆脱了以往繁杂的手工记账,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电子化方式核算。“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迅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完成业务信息化建设任务,开始向管理信息化阶段迈进。在遵循“数据集中、资源整合”的原则下,人民银行按照业务线条大规模开展应用系统建设。据统计,人民银行已建立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综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反洗钱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103个应用系统,为人民银行履行各职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了支持,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手段,同时也提高了央行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整体性不足、相关性不强因各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只从本部门的业务状况和当时技术条件考虑,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很少考虑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问题,使得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形成标准各异的“烟囱”式系统。同时,各系统的开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使用技术和开发模式各异,一般各系统独立运行、管理和维护。有时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采用专人专机、专人负责的模式。这造成信息资源共享难、系统维护艰难、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整个信息系统间关系纵横交错、网络支持复杂、系统开销庞大3,也给业务人员工作带来了压力。目前,财务综合管理系统、ACS系统、国库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相互独立运行,每天一个基层县支行基础业务股业务人员完成当日业务需使用6~10个系统,3~6台电脑。因各应用系统的独立运行造成相关联系统(如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与ACS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ACS系统、货金系统与ACS系统)内数据无法自动校验、核对,只能以手工方式进行核对与汇总。为确保账务数据的准确性,财务报费用后需将财务系统数据与ACS系统数据进行核对,现在只能分别从两个系统打印账表人为进行手工核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ACS系统、发行基金与ACS系统等相关联系统也存在上述情况。会计财务部门汇总报表则更加困难,业务人员需分别从国库、财务、ACS、货金系统等系统中导出数据,然后进行手工汇总。若数据导出或数据汇总错误则整个报表错误,只能从头开始。如果各应用系统之间加强连通性,增强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各系统之间关联数据的自动校验、核对,报表的自动生成(汇总),这不仅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部分系统使用率不高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数量较多,但并未实现全覆盖且存在漏洞。一是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主要为科技人员负责,而系统使用人为会计人员,业务系统未能充分满足会计人员的业务需求。从会计角度出发,系统存在风险但该风险不能通过系统设计程序来避免。二是系统开发未能综合考虑会计业务的各环节,仅针对会计业务的其中一个环节,新系统上线造成该业务环节与其他关联环节脱节、不一致的情况。三是相关会计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系统》自身功能欠缺,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四是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数量多覆盖面广的特点,但部分应用系统使用率不高。如预算单位账户年检系统每年仅使用一次。近年来从普洱市情况看,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及外挂系统每年业务量不超100笔,如墨江县支行两个系统上线以来均未发生过业务。
(三)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制度不完善,存在风险隐患
1.会计内控认识不到位、会计信息沟通不畅。随着各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业务人员忙于新系统业务处理操作的学习忽视了对新系统中业务处理流程风险防范的学习。将风险防范依赖于新系统自身的平衡校验及风险防范设计,淡化了业务流程中的人为控制,形成“只要系统校验通过就行”的不良习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存在014年第7期下旬刊(总第559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7,2014(CumulativetyNO.559)在信息沟通不畅问题,突出表现在公文传阅不及时。如15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会计业务人员需对系统内参数进行维护而至15日会计人员并未收到上调准备金率的文件资料
。2.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今年来随着央行会计业务的不断发展,会计新业务、新系统迅速被推广应用,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其操作规程与相关制度不配套,出现内部控制空白时间段。其次,现有的监督管理方法落后于业务系统的发展。如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上线,会计数据的核算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并未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或监督的标准,也未对事后部门进行培训指导。事后监督部门不清楚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加之没有统一的规范,存在监督难的问题,只能凭以往的经验监督。最后,目前的会计监督缺乏对系统内操作流程的监督。事后监督多以会计凭证资料为准,以最终的账务结果为依据,而没有对业务人员系统内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存在会计凭证与系统内操作不一致的情况,而只看账务结果是无法发现的。如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一份更正(调库)通知书在系统内有多种操作方法(通过更正菜单、或其他菜单),业务结束后系统自动按其设计的原理对业务数据进行汇总,而最后呈现的账务结果一致。事后监督部门只看会计凭证是无法发现业务人员在系统内是如何操作的,该笔业务的明细只能通过系统内部查询。这也给业务监督部门提出了难题。
3.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现有会计内部控制未涉及计算机技术人员与会计人员权责如何分工、如何防范计算机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风险是会计人员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会计系统故障无法接收、发送网点业务;业务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因数据工具损坏而造成无法读出、储存数据;计算机程序故障或由不正确的系统操作引起的错误
。(四)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化的迅速推进,业务系统的运用,会计人员不仅需了解会计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知识和会计原理等不如手工会计直观,业务人员局限于业务的计算机操作而忽视了对其原理的学习。因各个系统设计的思路不一致,其相关的操作也存在差异,对应风险点不同,原有的会计知识已不能满足当前要求,这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会计信息适应新的发展。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者是会计人员,若会计人员不会使用或者不懂系统运行原理则丧失了系统开发的意义。
(五)会计资料收集、会计档案管理手段落后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数据、档案不仅包括手工账本和登记簿,电子数据资料也是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目前对电子数据的保管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模式,只针对部分业务系统的电子数据保管进行零星的规定。其次,央行会计档案多以纸质资料的形式进行分散保管,存在查找资料难、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会计凭证、账户档案、数据资料、人员档案等处于分部门进行保管状态,调用一个文档或数据不仅需跨部门协调还需手工进行查找,上下级行资料调阅更需通过快递进行传阅,这不仅加大了调阅资料的时间也增加了数据资料的传递风险。因各类经济数据资源不共享,造成多个部门重复统计、收集相同会计数据,不仅加大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造成资源浪费。如今,商业银行已将会计资料归档和整理上收,会计资料进行影像扫描储存供会计人员查阅。现有的档案保管规定不能满足现实发展,部分档案资料的保管方式、方法未能在各项规定中找到,只能凭会计经验进行保管。总体来说,央行会计档案保管手段落后,档案保管也逐渐被忽视。
四、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一)构建总体框架,建立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各方联动研究并制定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向、目标、指导原则,制定可操作的执行标准和规范,供领域范围参考。可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采取各部门分步实施策略。提高认识,加强各部门沟通建立建设央行会计信息系统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构建
1.以硬、软件为基础,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购置的系统软件应是经过实践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技术成熟的。若各业务系统对计算机有特殊要求,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置,严防因计算机问题造成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建立机房硬件服务器安全保护制度,安装火警防护系统及后备电源,以防突况发生。同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以人员为关键,做好会计信息保密工作。
2.以技术控制为核心,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首先,对系统各操作员进行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确认制度,确保用户的身份安全。其次,通过系统安装防火墙、查杀病毒、信息加密等方式,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同时,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的岗位控制和操作控制。在划分岗位职责时严格遵循岗位不相容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操作员在系统内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并建立日志备查。最后,做好数据备份与数据保管工作,建立系统运行维护记录及时了解系统运行情况。
3.以网络为中心,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及时监测中央银行系统内网络的运行情况,查找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系统外导入系统内时应加大对传输数据的安全性监测,确保导入系统内数据安全严防病毒入侵。
4.以备用系统为保障,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应建立健全备用系统保障制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情况处置预案,并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做到备而有用,确保系统运行无后顾之忧。
(三)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自身建设一是制定应用系统设计和实行的总体框架及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和储存标准,提高标准化水平,增加整个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强对业务需求变化和组织机构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整合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统筹考虑,合并或取消部分现有会计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系统。建议将部分业务系统整合,业务人员可在同一系统的不同菜单内办理多种业务,减少一种业务对应一个应用系统的局面。三是加大空白领域(支付结算)的系统开发,改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的不足,不断完善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
在汤普森河大学的标志中,从山上流出的线代表了北汤普森河和南汤普森河,这两条河在坎卢普斯汇合成一条大河———汤普森河。两条河流的汇聚象征着在2005年加入的两个机构———卡里布大学学院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开放大学(BCOU)。汤普森河大学,这名字对新的大学是多么的恰当,它来自大卫•汤普森,一位“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Ty-rell,1916)。为了不辜负此校名,汤普森河大学在远程开放教育的新领域中做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2005年,汤普森河大学经由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立法会①创建。根据汤普森河大学法的规定,大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学习的学分银行”(汤普森河大学法第三条),但该法并没有对此术语进行定义。不过,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开放大学的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该术语是如何开始使用的,以及这个术语的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
(一)学分银行早期定义
1987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开放大学内部文件对学分银行做了表述,“学分银行机制是为以下两个目标而设:一是评价和记录由非正式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学分,或者在常规学分转换机制中未被承认的机构中学习所获得的学分;二是颁发基于学分的资格证书,学分的获得可以是通过正式学习等方式获得,不需要某一特定院校的最低学习期限。”显然,学分银行的初衷是为了提供更多的中学教育之后的学习机会。
(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学分转换系统的演化
在1988年之前,对于完成中学教育后继续学习的学生来说,转学时要将先前所在学校取得的学分转入另一所大学并得到认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政府“为所有人提供机会”政策的一部分,诞生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招生和学分转换理事会(BCCAT),诞生于同一政策下的另一机构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放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招生和学分转换理事会成立的目的是对全省各自治办学机构之间学分转换事宜进行协调。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招生和学分转换理事会的工作始于促进由各高等教育机构代表组成的衔接委员会的发展工作,代表们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政策、程序和转换协议的讨论和协商。后来,理事会开始年度“学分转换指南”,为学生和办学机构提供明确的可转换学分的信息。该指南于2001年开始提供在线版本(BCTransferGuide.ca),并将校际之间的单科学分转换规则和校际之间相关文凭和证书的转换规则一并纳入其中。
本演讲将简溯学分银行概念在英属哥伦比亚的演进过程及其在加拿大其他各省的发展,并使用汤姆森河大学作为最佳案例,展示现有学分银行体系的一些特点。演讲中还将概述学分银行发展中的挑战、问题,以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伴随着旨在促进学分转换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招生和学分转换理事会的建立,上述1987年的学分银行定义开始发生变化,其重点转向了对正规教育以外的学习进行评估和认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先前学习评估及认可”的政策,该项政策支持学习者以学生档案袋的形式对自己的非正式学习进行记录,并要求那些通过非正式途径学习的具体课程和学习成绩均需明确记录在案。(Blower,2000)。该政策推行之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放大学开始将“学分银行”一词专用于对非常规学习的评估(指经认证的正规教育之外的课程和讲习班),而对非正式学习(或体验式学习)的评估工作则通过“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机制来完成。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放大学与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制造商一起所做的一个大型项目是用来帮助其员工研修完成通识学士学位相关课程。该项目的两大特点是用“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机制来评估个人工作场所的学习(非正式学习),用项目审核来评估由雇主提供的培训课程。项目审核将根据培训项目的(学习负荷和水平)赋予该次培训相应的学分,然后将其记录在学分银行。如果一个员工圆满地完成了一门课程并得到了雇主的认可,其获得的学分便可从学分银行取出用于学位课程中。
在戴姆勒-克莱斯勒项目成功之后,不列颠哥伦比亚开放大学提议开展加拿大学分评审服务(CanadianCreditRe-viewService),在全国范围提供对雇主培训项目的评估。这项服务在2000年以有偿服务的形式开始实施。然而,当时省政府对参与这类计划的兴趣有所减退,对这个项目的支持也随之受阻。2003年开始,加拿大学分评审服务以另一种方式运行,到2004年时,又以联邦政府资助的“加拿大校园”(CampusCanada)模式运作以加强对远程教育课程和专业的支持。但在2005年时,转了一圈的学分银行的概念,又完全回归了当时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陈述的理念,并写进了汤普森河大学法中。过去25年间对学分银行这个术语不断地被修改,但当其定义又回到1987年的文本时,在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眼中,有两个关键特征对学分银行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是低门槛的宽松学分转换政策;二是广泛使用“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机制对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学分进行评估。
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学分转换
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学分转换政策允许学生以一个证书所需学分的80%进行转换,这比传统办学机构高出许多,通常传统办学机构只允许25%或更少的学分进行转换。针对不同层次的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证书,允许转换的学分为:获得汤普森河大学开放教育证书需要30学分,其中的24学分允许转换;获得汤普森河大学开放教育文凭需要60学分,其中的51学分允许转换;获得汤普森河大学开放教育学位需要120学分,其中的105学分允许转换。也就是说,要在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完成本科学位,学生只需要在我校完成15个学分的课程学习(通常为三门课或一学期的全日制学习)。
为了实施这个宽泛的学分转换政策,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广泛使用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招生和学分转换理事会的转换指南,以及加拿大其他各省(如阿尔伯塔省招生和转换指南和/网站上列举的其他组织)制定的相似指南。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学生也有机会学习加拿大虚拟大学(CanadianVirtualUniversity,ht-tp://)合作机构提供的远程教育课程,但在此获得的学分被视为转换学分。此外,通过许可函,参加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学习的学生也可以在加拿大任何被认证的学院或大学学习满足自己专业需求的课程,所取得的学分可作为转换学分用于汤普森河大学开放教育证书。转换学分也可来自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但须经美国六家地方认证机构②进行认证,或者来自其他国际办学机构的转换学分须由加拿大认可的外国认证评估服务机构(ht-tp://)进行评估。综上所述,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认为,可用以转换的学分应该是在经认证的高于中学教育水平的院校中学习所获得的学分,任何不属于该类别的学习将会通过“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机制对其应获学分进行评估。
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流程和支持
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专门负责接待任何一名就读于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并希望通过先前学习及认证机制获得学分的学生。有三种方式可使学生获得此类学分:
1)学分银行。作为一项特殊安排,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与一些雇主、私营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项目一起对可授学分的课程和研修班进行预评估。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对这类课程有一个可供查询的数据库。
2)基于学习档案袋的评估。学生可以通过完善学习档案袋的内容来获取某些特定课程的学分,学习档案袋中的记录应能展示其本人已达到了特定课程的学习要求。如果就读的学校符合要求、但所学不能直接等同于一门特定课程,学生可以为自己整理一个学习档案袋以证明自已的学习已达到了特定课程所要求的一系列关键能力。
3)课程挑战。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相当于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某门特定课程,可以通过参加一个专门的书面考试来尝试获取相应学分,所授予的学分数等同于正常情况下独立学习可获得的学分数。
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让学生了解这个机制,因为根据该部主任的研究(Wihak,2007),这些信息的知晓度对学生是否参与该项目至关重要。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的网页为学生提供了有关该机制的优势、流程、费用方面的信息,学习档案袋样本、对该部门工作人员及部分学生的采访视频剪辑也放置于此。此外,通过电子邮件,该部门对注册就读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每个新生发送有关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机制的基本信息,如它是一个什么机制以及如何申请等。学分的转换流程始于所有要转换的学分完成评估、并确认可用于申请者所在专业之后。
(一)学分银行
正如上文所探讨的,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针对正规教育系统以外的培训进行评估。如果某种培训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们就会接受对它的预评估。完成了培训并拥有通过预评估审定的培训证明文件的学生,可以从学分银行取出学分,并将其酌情用于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某门课程中。我们对其他机构培训的评估流程是仿照美国教育委员会(ACE)学分推荐服务程序进行的,由两位或三位学科内容专家对培训进行全面审查,其具体内容如下: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教师资格;考核方法;课程和教师评价程序;成绩记录;可用于支持学习的资源(如图书馆、电脑、实验室)。这些学科内容专家通常都是汤普森河大学的相关教学人员,但必要时也从其他被认可的教学机构中招聘。这些专家负责向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主任就是否应对某种培训授予学分提出建议,如果符合授予学分的条件,还要对学分应是多少、属于什么层次、归于什么学科等提出建议。为了进一步确保学术监督,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主任还要与负责相关学科的学术主任一起审查这些建议。最终评估结果会以联名的方式形成书面文本,张贴在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的网站上(www.tru.ca/distance/services/plar-ol/creditbank.html)。参与我们学分银行的机构合作伙伴众多,有提供专业发展课程的专业协会,也有经行业管理部门许可的为发证或授权提供课程的非认证培训机构,专门培训女性移民组织和一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内部管理培训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二)基于学习档案袋的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
基于学习档案袋的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提供一份知识简历(KnowledgeResume),以对其状况是否与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相适应进行免费预评估。知识简历类似个人简历,但相对于找工作导向的简历而言,知识简历会包含更多有关非正规课程、研修班、志愿者经历以及个人爱好的信息。根据该学生所在专业的要求,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工作人员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内容专家将审核学生知识简历中学习经历。他们会对这名学生是否为本机制的优等候选人做出判断,查看其学习经历与所学课程或专业成绩是否名副其实。一般来说,一名优等候选人至少应有3-5年的工作经验,最好是要么位居管理岗位,要么社区服务成绩显著,要么在艺术、音乐或体育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才能。在这之后,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会通知学生本人已被获批申请进入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流程。支付了相关费用后,便能进入认证中心的网上公告平台,该网站提供了如何准备档案袋的方法及成功与不成功的档案袋范本,常见问题也张贴于此。另外,该网站还提供向服务人员提问的讨论区。
1.基于课程的档案袋
在基于课程的档案袋中,学生须证明自己拥有足够详细的课程知识和学习成果,以获得一个通过的成绩。例如,一门商业导论课的详细学习成果是:完成本模块的学习后,你将能够区分一名主管在整个组织架构中所处的层次,其中包括与其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学生档案袋可以用类似以下的语言来陈述个人的学习:我做主管已有约八年的时间了,其间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作为中层经理从事管理工作。主管是唯一不用监管其他任何管理层的管理人员,只须负责管理操作层面的普通员工,位于等级结构组织中的初级管理层,通常对某个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在我的经验中,主管是有挑战性的角色,对于普通员来说他们是管理部门的支持者,但对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却是普通员工的支持者。在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顾问教师有限的辅导下,学生有12个星期的时间来准备和提交基于课程的档案袋。所提交的课程档案袋通常由课程教学人员负责评估,如果档案袋审核获得通过,带有“S”字样的课程名称及其代码将出现在学生的成绩单上,它意味着按照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程序,学分认证已圆满通过。
2.基于能力的档案袋
在基于能力的档案袋中,学生要提供自己经过大专和本科层次的学习已获得了八种关键能力的证据。所获能力应能反映学生人文专业的预期学习成果,展现现代职场所需的基本素质。基于这些能力的学分可用在未做明确规定的选修课学分授予上,这些选修课是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证书课程,其范围涵盖了艺术、商业、通识、健康科学和科学学科,希望在特定的学科领域,如历史科目获得学分的学生应使用基于课程的档案袋。对美术和设计专业的学生有不同关键能力的要求,他们需要提供工作室学分。下面是八项能力的简要说明:
1)交流沟通能力学生能够展现出在不同场合使用多种交流手段清晰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例如,具备了职业写作、学术写作或创造性写作的能力,或具备了在公开场合谈话、演讲以及在讲习班做报告的能力等。交流沟通能力可以通过两项测试得到验证,一是通过学生在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流程中的请求表现出来,二是通过电话访谈的形式。
2)信息组织能力学生能够展现出自己可有效地进行收集、整理、综合、呈现各种文件和材料的能力。对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过程中所需信息的组织是证明这些技能的几种手段之一。
3)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学生能够展示出自己曾在工作中或社区中起到过决策者的作用,或者能够通过整理信息、辨别选项和选择方法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的能力。
4)计算能力学生能够展示自己在工作中使用数字的能力和基本了解数学技能的能力。此类能力的证据可以是基于工作或社区环境的,包括所从事的会计工作、预算预测、费用推测等。
5)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展示自己对问题和争议具备分析的能力、阅读时具备了理解性阅读的能力,能够将事实和价值观区分开来,对问题不同的思考角度秉持开放的态度。
6)智力成熟度学生能够通过所参与的活动和付出的努力展示其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这些活动和努力显示了学生对世界事物兴趣的广度、学习的能力,以及兼容其他观点的能力。
7)独立研究和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展现出主动探求学习机会和成功完成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些机会可能包括非学分或继续教育课程、基于网络的研究项目、会议/研修班/研讨会、自学/阅读计划。
8)应用知识及其能力在工作行为和生活经验及其活动中,学生能够展现出较强的知识或技能(在特定学科领域具有较强学术知识的学生可通过基于课程的流程申请学分)。在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的公告网站上为申请者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关键能力和评估标准信息。在提出了正式的认证申请和支付了相关费用后,申请者就能够访问这些网站。
下面是一名学生就她的交流沟通能力进行描述的一个例子,文中的参考“B项、J项”等是指学生档案袋附录中提供的书面证据。我能与没有财务背景或知识的客户讨论复杂的金融术语和概念,为了能将概念解释清楚,会常利用图片进行辅助,或是用客户熟悉的语言进行交流。我使用过的图片样例可在财务计划样本中见到(参见附件第19-21页,B项)。与客户见面时,重要的是要了解从经济角度看其目标和优先排序是什么、目前所处的状况是怎样的。通过有效地使用目标和关注事宜卡片以及PFR(参见附件第22-24页,B项),我能够更好地了解我的客户并很好地为他们工作。在向客户询问其私人财务信息以及说服他们分享个人价值观和金钱目标的时候需要具备一定的敏感度,此时的沟通质量很重要。通过使用书面财务计划(参见附件第12-18页,B项),我对客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建议,这种方式便于双方对相关建议的依据进行回查。作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儿童医院维多利亚社区志愿者理事会成员,我曾向媒体宣传过我们的“寻找复活节彩蛋”活动,曾在儿童医院通过分享家庭体验去提高人们对当地筹款委员会的认识以及对医院需求的认识。我们复活节活动的媒体报道可参见附件第38-40页J、K、L项以及CD视频剪辑。完成档案袋的时间周期为24个星期,并提倡提交电子档案袋,目前我们仍然接受纸质档案袋但需额外收费。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主任将首先审核档案袋内容的完整性,然后将其送交两名懂专业、接受过评估培训的评审员进行评估。
评估组成员先独立评估档案袋。当他们完成初步评估,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将会安排一次评估组和申请者的电视电话会议,其目的是对档案袋做进一步考察。会前评估组成员会事先讨论他们想问学生的问题并确认需要调查的薄弱环节。评估组会要求学生展示每项能力,并对档案袋中出具的证明材料进行详细说明。除此之外,申请者不需再做其他额外的准备。面试结束后,如果符合认证条件,评估组成员将协商并尝试提出能授予的低/高层次的学分数。然后由评估小组成员之一起草一份正式报告,经由另一位成员审核后提交到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认证中心主任会逐一审核每个报告,如果获得通过,即会向学生和学生成绩记录系统通报所授学分。通过基于能力的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所获学分属于应用学习学分,在申请者的成绩单上会以“S”(符合要求)级表示。
(三)课程挑战
在这一流程中,学生需在严格监考条件下完成一项等同课程期末考试的挑战。并非所有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的课程都适用于这类考试,因为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通过一次综合考试来进行评价。大多数课程挑战的考试题是用现代常用语言书写的,但汤普森河大学开放学习部也为学生提供用我们不教的语言(如韩语、中文、匈牙利语)进行考试的机会,如果考试语言是学生的第一语言,考试必须在高级层次。考试成绩都会通知到学生,同样也会以代表符合要求的“S”字样形式出现在成绩单上。
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的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问题是汤普森河大学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政策要求我们的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机制流程和程序要符合成人和经验学习理事会(CAEL)对相关问题所设立的标准。许多美国的大学(如中部各州大学院校协会)和加拿大的大学(如阿萨巴斯卡大学、布兰登大学、瑞尔森大学、爱德华王子岛大学、汤普森河大学),都将成人和经验学习理事会的标准当成先前学习评估及认证质量保证的基础。最近修订的标准(Fiedleretal,2006)如下:1)学分或其等价物应仅授予学习,而不是经验;2)测评应基于经由双方商定并公开的、可接受的学习水平之标准和规范;3)测评应被视为学习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与之分离的,并应基于对学习过程的理解;4)学分授予和能力水平必须由合适的学科内容专家和学术或资格认证专家认定;5)学分或其他资格证书应与其授予和接受的环境相符;6)如果授予学分,成绩单条目应该清楚地描述认定了何种学习,并确保避免授予某种学习两次学分的情况发生;7)测评过程中的政策、程序和标准,包括上诉条款,应充分公开,尤其要确保所有参与方对此类信息的知晓;8)测评收费应基于测评过程中的服务,而不是按所授予的学分数收费;9)为履行职能,所有参与评估认证的人员应接受适量的培训,并根据自己在评估中所承担的角色,保持自己职业能力的发展;10)评估方案应根据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审查、评估和修订,以体现评估方案为满足不断变化的测评需求、目的及手段而进行的更新。
除了满足成人和经验学习理事会的标准,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中心也遵守专为加拿大高于中学教育的办学机构(Amichandetal.,2007;VanKleefetal.,2007)新近制定的“质量保证指导准则”。这些准则对成人和经验学习理事会的标准进行了扩展,并针对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机制的实际执行流程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建议,这些建议主要聚焦于评估过程的基本政策和流程管理。
1.基本政策
基本政策应包括:体现成人和经验学习理事会的标准或其他质量保证原则;将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系统融入到现有的质量保证机制中,包括项目定期审查、外部同行审查和学生反馈信息;为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机制;将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和教育规划相联系;为学习者和评估人员提供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的支持服务;提供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和质量保证流程清晰和明确的定义,并清楚地传达到学习者、内部以及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质量保证审核应包括先前学习评估与认证机制的记录管理系统。
2.评估流程管理
行长不仅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是营业场所安全评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如果不能顺利通过安全评估的达标验收,公安和银监部门将首先追究行长和主管行长的责任。对有重大隐患的营业场所,公安部门可责令停业整改;对评定为隐患单位的支行,银监部门可建议上级行对该行行长和主管行长予以免职。因此,行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安全评估工作,对安全评估的规定和评价标准做到心知肚明。
二、安全防范设施必须配备齐全,并保证正常运行
营业场所是银行经营的主阵地、主战场,也是犯罪分子侵害的主要对象。加强营业场所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不仅是安全评估的要求,更是确保银行安全经营的起码要求。因此,支行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将营业场所的安防设施高标准地配备齐全,并做好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支行有条件要配,没有条件向上级行申请,创造条件也要配,要舍得花钱买安全。如果安防设施不全,运行不正常,是无法通过安全评估检查验收的。
三、档案资料必须整齐规范,经得住检查
从安全评估的评分标准看,除安防设施外,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是安全评估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说首次安全评估侧重的是安防设施,那么,本次安全评估侧重的就应当是档案资料。各行必须加强对第七项(案件防范能力占10分)和第九项(其它占10分)的关注,精心完善和整理安全防范档案资料,确保完整规范不缺项,经得起省市县三级公安部门的检查。
四、加强安全评估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的防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