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18 23:54: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在线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线教学论文

篇1

问题教学理论是前苏联教学论专家赫穆托夫创立的。这一理论是前苏联发展性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中国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综合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急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胜任时代的要求,人们在思考、研究、探索、实践的同时,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教学理论逐步成为"教师的益友"。本文着重探讨这一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教学理论概述

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在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还要掌握这些结论获得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

问题教学的主要方法论基础是马列主义的认识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而马赫穆托夫用控制论、信息论描述了问题教学的过程。根据问题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应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产生问题情境;分析问题情境并提出了问题教学的一般模式,其操作程序包括三个阶段:①现实化。即把学生以前的知识和操作方式现实化。这不仅是指把以前的知识复现出来,而且包括在新情境中运用它们,这一环节还有激起学生认识积极性的作用。②形成新的概念和新的操作方式。这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自主探索。③运用形成的技能和技巧。主要是通过运用新知识解题,进一步巩固、检验所学的新知识。

根据马氏的问题教学模式,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发展形成了多种问题教学模式的变式,这种模式适合理科教学。问题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科学事实―― 探求解题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解题。

二、问题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知识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可以不用现成形式传授给学生,而由学生在问题情境下,在独立的认识活动中去获得。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问题教学理论,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实施问题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通过呈现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学生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物理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①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②让学生面临要加以理论解释的现象和事实创设问题情境。

③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④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矛盾引出问题情境。

⑤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可以先安排学生完成如下分组实验:给予每组学生几张白纸,上面分别剪有小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的小孔(线度尽可能小些)。先让学生讨论、猜想:将它们先后置于日光灯靠近桌面处时,桌面上出现的"光斑"是什么形状的呢?大多学生讨论结果认为"光斑"的形状将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圆形。随后让他们检验自己的猜想,他们会惊讶地发现所有"光斑" 都是细长的长方形。这使他们困惑不解,从而自然进入问题情境。

2,提供科学事实。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选择,收集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事实。使学生获取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思维加工处理,以获得对问题本质的认识,教学中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为学生提供科学事实。

(1)由实验提供事实。如在研究材料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后进行三个演示实验(用3种材料分别为金属丝、半导体、合金丝)。通过加热电阻丝,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变化,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一般材料的电阻率都要随温度而变化;且不同材料的变化又有不同规律。从而为理解电阻的多种应用提供了可信的实验依据。

(2)由教学媒体提供事实。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大大加强了信息传输的容量,且提高了信息的可信度。例如在"交流电"一节的教学时,可用计算机动态描绘出正弦(或余弦)交流电的曲线图象。又如粒子射实验也可由计算机动态模拟,等等。

(3)由文字材料提供事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充分体会当年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思维的全过程,使学生不仅获得科学知识,更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3、探求解题方法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或逻辑思维方法。对物理现象、事实进行加工处理,探求解题方法,促进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设疑――引探法。即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和推理,以寻求问题的解决。

(2)猜想――验证法。

在一定的事实依据基础上,提出猜想,然后通过设计实验进一步验正猜想,以获得结论。

(3)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物理事实的比较分析,从中归纳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物理概念的重要方法。

4、得出科学结论

篇2

2电大远程教育在线互动活动存在的问题

2.1网上资源建设和应用方面的问题

教师对网上资源更新和维护不及时,内容陈旧,创新和特色的资源不足,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比较普遍,缺少适合成人远程学习的学习内容。学生很少阅读浏览和下载资源。

2.2日常辅导答疑方面的问题

教师对网上教学的教学策略应用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发帖数量少,发帖质量较低,点击率低。

2.3网上实时教学活动方面的问题

活动无主题、无设计,或有主题设计,但设计形式单一,问题层次较少,交互停留在简单的问答式水平上,缺乏活动过程的引导;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低。

3电大远程教育在线教学互动活动存在问题分析

3.1在线辅导教师欠缺,辅导课程多,对课程内容深入研究不够

电大远程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强,专业老师少,有的一个专业只有一个老师,没有组成课程资源建设团队;课程辅导教师负责课程比较多,工作量大,任务重,每个老师每学期负责5-6门课程的资源建设,还要组织实时和非实时答疑和面授课,很多情况下只是在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入研究所负责的课程内容,所以造成网上资源不够丰富,内容陈旧,多数都是文本资源,理论性的内容较多,实际应用不多。其结果也会导致学生不愿阅读和下载资源。

3.2对在线教学互动活动价值认识不足

如前所述,在线教学互动活动发挥着知识传递、情感交流、能力提升等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对在线教学互动活动价值认识不足,目前,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多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于如何通过考试,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拿文凭,缺少对知识的渴望,除非上网发帖成为其获得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否则,不愿上网交互。上网交互的目的是看老师是否透露与考试密切相关的信息,当发现老师不会在网上透露考试题时,也就对上网交互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上网发帖,没有得到辅导老师的及时回复和满意答复,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几次后,会使学员感到失望,因此将大大影响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3.3在线学习讨论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面欠缺学习活动通常由教师设计,学习者的任务是按照活动要求去做。在教学材料的选取上,重理论轻案例型文献。在教学活动及设计上,多数课程辅导教师没有注意为学生提供完成作品的模板,以及作品案例供学生参考,从我所教授的金融学这门课程观察得出,凡是提供模板或样例的作业,学生完成的比例都较高,而且质量也较好。模板和样例有助于降低学习活动形式上的难度,维持学习兴趣,使学习者的关注点聚焦于学习任务的内容本身。

3.4在线辅导教师在线教学技能欠缺

电大远程教育辅导老师在线教学互动中对于激励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及提供有效的反馈等技能欠缺,从小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处在高于学生的位置,比较善于传授知识、批评教育、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得非常简单,只是单纯的给个分数或者是三言两语的不疼不痒的写几个字“好”、“不好”、“写得太差”、“写得不错”等话语,这样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实际上学习活动是做完了,但是没有进一步提高。

4电大远程教育在线教学互动活动的改进措施

4.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课程团队,资源共享

各个独立的电大教师队伍比较弱,但全国电大系统的教师队伍就比较强,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和增加教师,另一方面利用电大的优势,可以通过组织全国电大系统的各课程责任教师,组成课程团队,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共同服务一门课程。在建设学习资源时,建设符合成人学习的学习内容,比如:多建设一些微课件、采用碎片化教学等,做到资源共享。目前国家开放大学新开发的平台,正在尝试这种方式。

4.2加强引导学生对在线教学互动活动的价值认识

远程学习的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在线互动,这是最大的障碍。他们不愿意发起问题或者参与互动,在老师之外独立完成工作,毫无疑问部分原因在于这确实是很辛苦的工作!老师们有时候需要更多耐心来说服学生相信协作性互动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采用自愿和有约束性的两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互动活动,既有又鼓励又强迫学生参与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互动的价值。同时老师除了要解决他们知识上的疑惑之外,还要增加人文关怀,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他们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到远程学习中。

4.3有效组织和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互动活动

能否让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进行,教师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和设计至关重要。首先在设计学习活动的学习材料上,要更多的采用典型案例型的文献,因为往往案例型学习材料贴近实践经验,有利于引发学习者基于自身经验的讨论交流。由于案例分析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学习者、教师、专家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互,有助于意义协商的深入进行。其次,组织讨论时老师要给讨论的内容一个框架。讨论的话题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讨论的支架,引发学生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不然就会出现在讨论的时候要么学生不积极发言,没人参与,要么就会出现很多学生发言但毫无主题。那么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手段就是老师给出讨论内容框架,这样可以约束学生讨论的范围。

篇3

(一)引入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

一堂课的讲述首先是由教师的备课开始。对于老师来说,备课已经成为了一件老生常谈的事了,把握本单元的任务目标,深入研究阅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但结合课外知识这方面却经常被很多人忽略或者马虎带过。适当引入课外知识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讲到杜牧的《赤壁》时,除了要预备讲述简要的三国历史外,还需把杜牧年代以前的“盛唐印象”一一道来。“那时候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大显与世,文化发达对法交流颇为频繁,号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令人向往的国家。”对盛唐的讴歌并不是无用的,当学生们沉浸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的同时,“中唐”大背景的带入显得特别有必要了,杜牧在中唐坎坷的仕途也是非常有必要讲述的。这样“”与“低谷”相结合,赞美讴歌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加贴近了课文教学的核心。

社戏是人们在敬拜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在介绍鲁迅《社戏》时,教师可以从详细介绍社戏入手,结合当地民俗民风,把课文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做一个自信有趣的演说家

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尤其是新老师,演说能力的缺乏或者是演说无趣是影响教师在课堂“完美授课”的两大拦路虎。在课堂上教师扮演着“主持人”的作用,如何“hold住”你的舞台,带动台下的观众,成为教师所要练习的“必杀技”。在完整的备课后,教师可以在一个小房间或者空旷的地方练习演说,随着熟练度的提升可以和亲人朋友一起练习,相信在亲人朋友的鼓励下,你的自信度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提高了自己演说的自信度后,是该想想怎样使自己的演说风格变得更有趣了。在过去有一种职业叫说书(又叫评书),他们在演说的时候除了语气音调的变化外,常常会伴随着简单的音乐做辅助。我想我们的教师可以从古代评书家那里找到经验,在授课时除了语气音调随情节的变化外,有时也可以选用适当的多媒体音乐视频来辅助自己的演说,二者合一,能更加引人入胜!

二、双管齐下,做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在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

理论贯穿于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也是相互联系和推动的。实践,使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具有指导性。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夯实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双管齐下,民族文化的烙印将更加深刻。

(一)理论铸造思想

理论是思想的指导者,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多而杂,老师教授知识滔滔不绝,却不一定能转化成思想原料灌输给众多的学生。此时位置反转,学生成了思想争夺战的主力军。检测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教会学生主宰自己的思维,是我们语文教学后期的重要任务。

作文可以体现一个学生的思想,教师可以通过做一些相关命题的作文检测来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状态,并在之后的教学中有机会对其采取适当的措施。从沈从文的《端午日》单元发起对学生对“端午节”由来、发展、意义的讨论;从中秋咏月诗三首单元激起学生对“中秋节”传统风俗的热情。

(二)实践激起民族文化的热情

篇4

顺德区选用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情感教育

1.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以祖国深厚的文化感染学生,三首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而《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岳阳楼记》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鼎湖山、黄山、桂林、岳阳楼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培养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语文不应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背影》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感人的力量,《散步》写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让的浓浓亲情,学生学了不仅感动,而且羡慕,更有一些学生带回家和家人欣赏,说自己的家人更加和睦了。而《伟人细胞》可以让学生学会友爱,重友谊。《故乡》里“我”和闰土厚重的隔膜造成的悲哀和《我的叔叔于勒》以金钱为标准衡量兄弟关系的炎凉世态从反面告诉学生友情和亲情的可贵,失去这两样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和友情,回忆曾经错失的或者是忽略的亲情和友情,自然变得格外珍惜和重视神圣的感情。

3.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经济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尤其是像顺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学生大多居住在环境幽雅的小区或者别墅,条件是好,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容易形成孤僻、压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错过》告诉学生生活有得有失,错过不要紧,关键是要积极,热爱生活,要把握机会。

二、美德教育

1.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一个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柳叶儿》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俭以养德》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

2.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教育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如课文《窗》,讲述了病房里靠窗的濒危病人为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教育意义的,学生在读懂小说的同时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多一些宽容》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互谅、互敬、互让、互爱。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这些优秀品格。

3.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的教育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实质上就是道德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但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精神产品,并不全盘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国传统革命英雄人物的影响,外国文学的选文中也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如《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等都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为人的无私品质。教学时紧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就能使学生的心中树立爱的丰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人生观教育

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构建;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性格发展目标构建;包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构建。

教材中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十三岁的际遇》讲述了中学生田晓菲十三岁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大,启发学生早立大志,为理想而奋斗。《贝多芬传》通过贝多芬在逆境中仍然执着的讴歌欢乐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敬业和乐业》则告诉学生如何对待生活,才能实现理想。总之,教材中到处渗透着优秀品德的光芒,只要利用好,学生自然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生修养。

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德育在教材中的体现也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修养。

篇5

2学习系统结构设计

2.1软件配置

对软件配置主要分为服务器软件配置以及客户机软件配置。①服务器软件环境要求:MSWindows2007Server的操作系统,安装MSSQLServer2003的数据库系统。②客户机软件环境要求:采用的是Windows7本操作系统;客户端IE浏览器应使用8.0版本;采用2007的Word软件。

2.2在线学习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采用B/S的多层次结构,对于客户端的用户主要分为学员、管理员和专家三大类,使用Browser的访问服务器,主要依次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表示层、应用服务层、公共服务层以及数据可层。

2.3构建个性化在线学习模型

个性化在线学习模型分为4个模块,如图1所示。1)学员学习信息采集模块。在线培训系统对学员的学习活动进行实时跟踪以及调查,主要是通过学员学习行为的“点击流”以及依据采集到的测试结果,来掌握每一个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课程知识模块。建立知识库、课程及试题库。3)个性化引擎模块。向学员推荐学习方案,可以通过测试成绩及学员浏览次数自动生成日记,向学员提供学习方案。4)学员信息模块。主个模块信息主要包括学员编号、姓名及单位、所述部门等;学习测试历史;学员最近登录的时间、登录次数及在线总时间等。

3在线学习系统的实际应用

目前,该系统已经整合到××电厂中,职员采用单点登录模式,便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培训和考试。将计划、学习、考试、评价连成一体,其主要功能及流程如下。1)教育培训计划的生成。培训项目分为计划内培训和计划外培训,通过需求调研创建培训计划,管理员发起培训计划需要经过发起需求调查、需求上报、需求汇总最后到创建培训计划四个步骤,这个流程下来后,基层员工的培训需求已经按流程反映在培训计划之上了,真正达到了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与实际受培结合在一起。2)在线课程的学习。在课程中心中,包括了培训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即培训项目管理、培训班管理、培训班的课程管理和培训班的学员管理等。在培训班外,本集团公司的各类课程如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电力技术、社交礼仪等知识,均在线上课程中分类,供员工在工余,或者利用时间碎片进行在线学习,达到提高个人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3)考试流程的实现。考试流程经过部门管理员按照题库快速组固定卷或者随机卷,对试卷编辑后到考试管理,对本次考试的试卷、人员、时间等要素进行分配,也可以通过将考试挂在培训班上,参加培训的学员就能参加考试。通过考试,员工进行在线考试。达到了培训、考核全程一体化。4)资源中心。主要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包括了粤电书苑、培训师资、培训机构、培训设施、课件管理、课程管理、新闻管理等。其中,粤电书苑电子书内容丰富,囊括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历史、工业技术等图书,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知识水平。5)员工教育培训的统计分析。主要建立了大量的报表,如学时积分报表、考试报表等,管理层对员工的学习、考试情况做到一目了然,方便领导对员工教育培训情况的决策。

4在线学习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经过在线学习在××电厂的应用,××电厂教育培训工作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实现如下目标。1)需求、计划、培训、考试、效果评价全程一体化运行。针对传统培训、考核独立运行的状态,通过对培训、学习、考试管理思想的深刻提炼,形成先进的一体化运行模式,达到知识传播,资源共享,对培训、考试工作运行科学管理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日常工作的强度,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2)丰富的培训资源。课件学习、在线图书、题库和试卷练习,内训师资交流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组合运用,能够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能够对各类培训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3)直观的培训效果管理。能形成人员教育培训方面的各类报表,使决策层能详尽地掌握本单位人员情况。对本单位培训资源现状可与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能直接调配培训资源。针对培训工作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产生不同时间段、各种类型的工作统计表。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21-01

一、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

新世纪理想的音乐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品格、娴熟的教学技能、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创新的教学观念等优秀教师的独特素质。第一是优秀的教师应该关心学科内容,积极探究教学内容;第二是优秀的教师应该关心他们的学生,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理及心理特点;第三是优秀的教师必须要热爱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专业和社会地位应该有着积极的态度;第四是优秀的教师必须合理的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音乐教师要有全面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与信息的时代,文化基础知识越多,系统性越强,个人的眼界就越宽。所以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才能高瞻远瞩赋予音乐教学新的内涵,才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音乐学科本体性知识,它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声乐知识、器乐知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音乐史常识等。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丰富的艺术学、教育学、美学、音乐心理学等学科知识。

(二)音乐教师要重建教学知识结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组织方法

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要多与同行交流,既能提供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资源,又能消除孤独感,获得心理支持,能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多的成绩。教师要多参加各类培训,要同别的学科一样积累很多教学案例,有助于在特定环境下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怎样进行唱歌教学?音不准怎样进行听觉训练?怎样进行识谱教学?怎样解决具体的歌曲重点、难点,用什么教学手段更好?音乐教师要能弹会唱会写,要能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和开展全校性的大型音乐活动。

(三)音乐教师要具有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与音乐整合能力

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师应具有支配资源、使用信息、掌握新技术、运用系统方法的能力等,信息时代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过去旧的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只有依靠教材和教参及配发的辅助资料就可以了。新课改以来,随着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熟练的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上运用多种手段,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音乐教师要具有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

一个好教师的标准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评判标准,但成功的音乐教师除应具有友善、理解、温暖、敏感、系统、热情等人格魅力外,情绪上的成熟性应是成功的教师应具有的另一重要品质。这意味着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让个别学生的行为扰乱了自己的情绪,如果教师表现出被学生的行为所困扰,这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而且会使那些故意找茬的学生感到幸灾乐祸。

二、教师课堂教学应具有创新精神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一)教师课堂教学应具有创新精神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教师要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首先自己要有创新精神,应具备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奏音型等的能力。

(二)教师教学的个性风格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教学风格是教师执教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技能、手段和方法,它既是教学工作成熟的体现,也是教师个人才华、个性的一种显露。教学艺术的高效功能是指教学艺术能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并充分发展其认知能力,以保证学生在“认知”和“发展”两方面都能高效率地达到预期效果,高效率地实现预期目标。教学艺术之所以具有高效功能,是因为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和能更有效地因材施教。

三、音乐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掌握双基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知识学习与技能的训练普遍被淡化,教师在音乐课上所花知识学习与技能的时间越来越少,好像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离开音乐教师就不会完整唱课本上的歌,教师在课上教唱歌一带而过;由于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认为简谱不如五线谱重要等,导致会识谱的学生凤毛麟角。另一现象是,乐器教学成了出力不讨好的事,很多教师课堂上不教乐器。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应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智慧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

(二)处理好综合性与音乐课的本体性的关系

音乐与音乐文化的教育是音乐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育新理念,这也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音乐与相关文化、相关学科的综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感受和人文理解。但是,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是为学生音乐审美体验服务的。教师要掌握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征,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和音乐知识学习的积累,音乐学习心理也将具有不同的特点,音乐教师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对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要处理好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兴趣是指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将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索的心理倾向,甚至带有感彩和向往的心情。学生在音乐课上最喜欢的活动是听音乐,其次是唱歌。学生最喜欢的歌曲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铺天盖地,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会唱的流行歌曲比课本上的多得多,这不能不引起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音乐教师的深思,一味的排斥不如正确的引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流行音乐并合理引进课堂,要选择有充分的感受力、想象力的音乐。需要强调的是,一些内容空洞、思想苍白、形式粗糙甚至低级趣味、无病的流行歌曲对没有足够鉴别力、喜欢盲从的青少年是一种毒害。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班级制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当今社会广播、电视、VCD/DVD等大众传播媒体以及家庭和社会的音乐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音乐教师应了解学生课外有无参加少年宫、文化馆等学习唱歌、乐器或舞蹈,要给这些孩子展示自己音乐才能的机会,可以在艺术月文艺汇演中或在音乐课上让他们上台表演。

参考文献:

篇7

专业教学并非教师或学生单独完成,而是要师生共同合作交流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当前,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流程编排中面临困难,降低了英语专业教学质量水平。例如,学生对教师课堂所授内容理解不足,课后无法与教师展开足够的互动交流,造成英语知识水平无法取得理想的进步。

1.2兴趣问题。

商务英语在现实社会中应用广泛,但学习商务英语需要有足够的兴趣,在兴趣激发下才能掌握这门专业性语言。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表现出兴趣不足的问题,这与授课环境、教学方法、学习平台等存在必然联系,若能开辟新的课堂教学环境,必然会激发学生参与商务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1.3技术问题。

“网络化”是专业课程教学趋势,高校在信息化建设阶段缺乏足够的措施,阻碍了新型课程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比如,教学硬件设备不足,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尚未全面投入使用,无法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学习平台。此外,校园学习网络更新缓慢,商务英语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不利于课程学习资源共享利用。

2在线教学系统应用优势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高校逐渐采用信息教育系统平台,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在线学习系统,这是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未来高校专业教学改革的科技化方向。

2.1优越性。

长期以来,高校专业教学空间局限于教室内,约束了教师与学生接触的空间,仅有课堂几十分钟时间相互交流,显然不利于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在线学习平台,学生与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对商务英语知识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进一步优化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2.2共享性。

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性特点,一切教学资源在网络平台中可实现共享利用,这也是商务英语在线教学的主要优势。无论是哪一个年级的专业生,利用在线数据库可查阅专业课程资料,查找学习所需的商务英语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也能对旧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全面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利用。

2.3智能性。

教育科研指出,当代高等教育系统要侧重智能化改造,减少教师参与授课流程的操作步骤,利用先进技术课程教授操作。若商务英语实现在线互动教学,本质上是智能教学平台应用的一种形式,更是体现了在线互动系统的可操作性。此外,在线教学系统可“随时、随地”开展,体现了教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3商务英语在线互动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在线教学系统具有广泛性意义,也适应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水平落后的局面。商务英语在线互动教学需结合具体平台,根据系统模式设计方案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发挥出在线教学的互动价值。面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倡导研发与设计在线学习系统,为师生共同构建在线互动学习平台。结合工作经验,商务英语在线教学实现方法如下:

3.1在线查询。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学要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以自我控制学习的时间,投入的精力等。在线教学系统具有实时查询功能,按照学习功能使用标准成立个人学习档案,学生可以随时对自己学习情况、掌握学习进度的学习报表等进行查询,教师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授课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后续的教学。

3.2在线下载。

计算机数据库存储量大,有大量商务英语学习资源可利用,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线下载功能,为日后学习提供良好的资源储备。教师借助在网络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下载模块,事先浏览与商务英语相关的所有资源信息,可以按需要选择下载教学资源、软件资源、电子图书资源等,共同利用好网络课程资源。

3.3在线交流。

交流是互动教学的根本,网络教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内容均可进行讨论。在线交流区是实现互动教学的主要区域,利用网络的特性学员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例如,在学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讨论区、答疑区,随时的与其他学员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在讨论区组织专家或教师进行专题讨论,或使用答疑区功能组织进行实时答疑工作。

3.4在线学习。

学习区为在线互动平台的最主要板块,涵盖全面的基础知识、国际商务、语言能力、贸易法规等商务英语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为学习者提供最为直接的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资源。

①在线阅读训练。

由于网络语言的素材鲜活,往往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应用性,是非常理想的阅读材料,因此在线阅读板块应精选、储存、或链接大量国内外各类型的人文、地理、商务、经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英语语言文章供学习者随时在线阅读。学生可以借助在线词典(灵格斯、有道、金山)进行生词查询和翻译,同时还可以利用Word文档对重要词句或段落文章进行复制摘抄,以便对资料更好的研读。

②在线口语训练。

口语是最直接的语言交流方式,同时也是中国语言学习者最难克服的障碍。为方便学生现在练习口语,该模块建立多个国内聊天室和国际聊天室,专为国内外商务英语学习者及商务人士提供在线语音交流平台。该模块下,交流者们不能打字,不能使用汉语,仅限英语口语交流使用。

③在线听力训练。

该区块设有歌曲、广播新闻、影视、访谈等专区,学生可以在线或下载收听听力材料,也可以结合文本文档反复进行听力训练,该模块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听力能力,还可以增进他们对国内外大事要闻、商务文化、风土人情等的了解。

④在线写作训练。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写作交流,也可以通过此模块下的留言信箱专区进行写作交流,同时,还可以利用写作实训室达到训练写作能力的目的。⑤在线考试。除了为师生提供互动教学平台外,在线教学系统也带有模拟考试功能,对某个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验证在线学习取得的成效。在线考试模块是通过提供内容丰富、功能全面的测试题库,供用户进行在线练习和在线考试,考试结果以学分的形式进行管理,确保用户的学习课时、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包括课程测试、指定测试。

篇8

二、能更好地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和转折》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历史具有“既往性”的特点,人们只能借助于文字、文物或遗迹来间接认识。因此,在讲这一问题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建模和模拟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一历史情境。即把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地图用计算机语言编成程序,在地图上,斯大林格勒西北、西面、西南、南面均画上希特勒法西斯符号,并依次标注(1)工业区、(2)苏军重兵防守、(3)苏军防守空虚、(4)高加索地区——苏联重要的产油区。然后,让学生来模拟,从希特勒的角度出发,该怎样进攻斯大林格勒。学生兴趣盎然地慎重操纵鼠标,当光标指在(1)(3)(4)时屏幕上显示“对”,当光标指在(2)与(1)(3)(4)中任何一个或两个或三个之组合时,屏幕上显示“错”。通过演示,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加深了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的理解。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所学知识

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储存信息的功能,设计习题库系统,让学生根据习题要求操纵键盘,进行作答。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帝国主义战争B.由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

C.反法西斯战争D.亚非拉的民族

学生用光标分别点击A、B、D,屏幕上均显示“错”。点击C,屏幕上显示“对”。这既避免了老师重复批改作业的繁重劳动,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运用以声、光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巩固所学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讲抗美援朝一节时,播放录像《抗美援朝》节选,录像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A.战争的两个阶段:1.从50.10-51.5,中朝军民五战五捷,歼敌23万,把敌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扭转并稳定了战局,美军被迫在开城进行停战谈判。2.51.7-53.7,美帝边谈边耍花招,妄图占领朝鲜更多的土地,中朝方面针锋相对。美帝破坏谈判,发动秋季、冬季攻势,并灭绝人性地进行细菌战、绞杀战。

B.突出志愿军英雄人物,如、、杨根思等。

C.突出国内人民的支援:国内捐款合起来能买3710架飞机,广大青年积极报名参军。

D.主席的儿子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并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国土上。

学生通过看录像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历史知识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的思想教育任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把这些内容具体、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并且使思想教育富有成效。在讲授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时,让学生观看《屠城铁证》、《》、《黑太阳731》等电影,当学生看到影片中日本侵略者奸烧杀,把中国人当靶子练刺刀,并进行杀人比赛这些血淋淋的镜头时,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他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油然而生。

六、有利于记录、传播和储存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篇9

语文作为初中一门重要基础课,只有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实现自主学习呢?

一、营造轻松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发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实践证明,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意识,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提高学生自主接受知识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师生之间产生互动,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去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确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话,当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就想到题目就是这篇文章的论点,但也有些同学并不这么认为,认为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因此,为了增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虽然经过探究讨论之后并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但也并不是一无所获,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现文章中存在“中心”论题――如何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论题把整篇文章分成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一个论点,依次是人要坚持学习,不断得充实自己;大胆尝试,勇于挑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想法。仔细分析、感悟就会发现其实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不是强调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客观事实,而是指出创造性思维对人的重要性,也就是告诫读者要做一个有想法、敢想敢做、富有创造力的人,创造力强的人比没有创造力的人更有自信,更留意自身的想法,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成功也往往离他们最近,因此,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自主探究往往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思路更加地清晰,理解更加的透彻。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心理自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由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样也是进行教育改革的基本入手点。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与意识,为他们营造极佳的自学情境,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鼓励其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传授知识只是教学的一小部分,激发学生自学意识,增加问题深度,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尤其是形成个性化的问题解决办法才是最终目的。问题教学法认为,只有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如在解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中的“杂然相许”时,课文注解把“杂然”解释为“纷纷”,“许”解释为“赞同”,整句解释为异口同声地赞成。在新课教学时,我觉得这个注解欠合理,如果解释为“纷纷表示赞同”感觉更好,与文意更相符。因此我们就可创设如下问题情景:“文中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与‘且焉置土石? ’两句的语气一样吗?愚公的妻子从一开始就没有异议吗?全家人是不是都赞同愚公的想法?”此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立刻变得积极热烈起来。有的学生认为:两者语气不一样,一个表达的是关切,一个表达的是嘲讽。愚公家人较多,很多人发表意见,愚公的妻子也提出了疑问,纷纷同意与异口同声地赞成是不一样的,经过激烈讨论,学生们最终一致赞同“纷纷地表示赞同”比教材中的注释更合理。经过这样一个讨论过程,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批判地去接受教材知识,自学意识得到了激发,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所谓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充分运用现有教学资源,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从中获取知识,形成各种能力的一个综合过程。自主探究式学习通常都会围绕一个特定的探究问题来进行。比如在学习《戏曲大舞台》这篇综合实践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根据教学需要建立一个专题网页,安排学生把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上搜集的各种资料上传到该网页上去,然后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开展课堂学习。在课堂上安排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别介绍什么是戏曲,它们是如何让形成的,我国著名的曲目有哪些等。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衍生出很多分枝问题,在处理这些小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互联网囊括了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搜索到所需的信息资料。其次,信息存在多样化特点,需要学生进行整理、归纳和判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经验,提升语文素养。多媒体技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常规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把它营造气氛、引导想象、激感的功能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

总之,初中语文不但是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也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肩负起这一重要职责,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则桥.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应有之变[J].中国教育学刊,2009,(09)

[2] 杨同芝.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直觉体悟与传统的认知教育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传统的认知教育建立在归纳、推理、演绎、综合为表征的逻辑思维基础之上,只注重知识的获得以及同理性认识直接相关的能力(科学智慧)的培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逻辑性的特征;而直觉体悟教育的基础则是以感性、表象、直觉为特征的非逻辑思维,注重主体意义的获得和非理性能力的培养,具有个别性、主观性、非逻辑性特征。因此,直觉体悟是基于非逻辑思维方式,经由体验、感悟实现客体文化的生命意义化,提升个体精神境界的一种思想、方式或活动。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倡导体验、感悟,追求精神世界的一体化;它也是一种上升到精神境界的教育方式。

一、直觉体悟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作为以直觉思维、整体认知为特征的教育方式,直觉体悟教育是依据具体的认识对象、师生状况、情景态势选择或唤醒、对话、反思、情境设计、生活体验等形式。体悟教学的基本理论一方面来源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哲学、心理学、知识论等背景性的时论成果,通过理性演绎和体悟思辨阐释新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体悟教学的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相对于基本理论而言,体悟教学的实践要丰富得多,尤其在语文学科,涉及理论研究、阅读教学、诗歌教学、习作教学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并存,教学模式多种多样。

语文学科体悟理论的研究是语文课标要求的反映。体验和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关键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以下有关体悟的表述:“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加深体验与领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感悟;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体验、感悟;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去体验、感悟;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去体验、感悟;设置情境,唤起学生的体验、感悟等。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地理等也涉及,但相对要少得多。

二、直觉体悟教育的特征

(一)学生的自主性是直觉体悟教育的前提

体悟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育活动目标是否指向具有个体意义的内在新质的产生。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创新的过程。从教育结果看,不仅是理解、领会了存在于学生个体之外的文本知识及其内含的情感、价值观,而且强调通过体悟形成实实在在的“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只有在个体发挥了自主能动性的情形下才能实现。

(二)与个人的经验相相结合

直觉体悟既是一种精神经验,一种获得精神经验的方法,也是一种主体改造自身精神世界的活动。它是在特定情境下,动态选择、提炼并融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处事经验与精神经验,在理性、非理性思维方式的共同参与下形成主体新的精神经验的过程。虽然直觉体悟可以通过精神经验的重组改造实现,但在教育过程中,若是离开了个人的经验,直觉体悟也就没有意义了。

(三)实践活动是直觉体悟实现的重要途径

实践活动是个体直接经验的源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广阔的体验世界,是主体运用已有经验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实现了经验由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过渡。

三、现有的体悟教学模式类型

根据现有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可以概括出以下一些体悟教学的模式。

(一)“活动体悟”模式

活动体悟是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来组织即兴表演,让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以课文为剧本,即兴表演和体会的阅读理解方法。活动体悟教学一般分五个步骤:教师提出活动体悟的“剧本”和“演员”的组合;学生自由酝酿;学生自由预演;汇报表演;赏析或评述。

(二)“合作――体悟”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基于大学教学的特点,把过程与方法应用到物理学科课程论的课堂上,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来完成作业,然后又回到课堂上进行交流,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个改革项目作为渤海大学的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之一,拟在全校的各个学科教学论的课堂上推广。基本框架由四个部分构成:选择伙伴,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形成结论;课堂交流,分析论证;体悟过程,形成习惯。

(三)“体悟――创新”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力图在“往”与“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以往的基础知识与未来的创新应用彼此沟通,强调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刻体悟教材,经教师点拨,逐步形成创新性个性欣赏和创造性写作,由“小课堂”拓展到大语文,具有教材开放性、课堂系统性、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四)“自探――共研――体悟――发展”教学模式

自探是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的前奏阶段,让学生在感知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尝试性地去解决问题;共研是模式的核心部分,指的是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体悟是模式的必要环节,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些策略使学生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对知识有深刻的感受,对方法技能有切实的体会,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下,按自己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编码、加工,进而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发展是模式的内在要求。通过上述教学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将头脑中原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材料与新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科能力。

四、直觉体悟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意义

与教育关系体一样,文化与生命是体悟教育内含的两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事物。而对文化和生命的解读也恰恰是现代语文的目标和要求。

(一)生成意义、创造文化

预设与生成是教育活动中一对永恒的范畴。在宏观层面,教育肩负着履行人类种族文化延续的使命,是一种预设,需要预先明确规定教育的最终结果――教育目的(或目标),需要筛选进入学校教育视野的文化――教育内容,并以课程的形式体现出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更需要进一步通过教学设计确保文化个体化的有效性。教育是一种理性的预设,不仅体现了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和普遍性,同时也意味着辩证地看待教育的个性化问题。

生成意义是文化个体生命化的关键,是体悟教育文化功能的第一个层次。文化连接着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但只有涉及主体,文化才成为现实的意义世界,即扮演着分界的角色。在一定的历史、民族和地域的背景下,文化系统中必然存在着共性的因素,有些甚至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科学认知教育的功能是使个体了解、掌握这一套群体意义系统。

人类进步的主要标志是文化的进步,文化又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外化。因此,人类进步的实质是精神世界永无止境的演进。精神世界的存在是以个体生命为载体的,人类精神世界的演进通过个体文化生命的不断完善表现出来,这样,文化与精神世界之间就不能仅仅是等量的内化与外化的平衡关系,更需要一种超越的机制,即生成与创新。而实现个体主观精神世界的提升,就要基于体悟教育过程。

(二)诠释内心,丰富生活

体悟教育是引发主体悟性潜能展现的活动,也是释放内心,丰富生活的艺术。首先,理性潜能赋予了生命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并为生命的发展提供了逻辑、有序的轨道;直觉体悟指向主体的内部世界,赋予心灵自由的空间,使生命得以摆脱逻辑秩序的束缚。其次,直觉体悟的激发、发生来源于主体意识的水到渠成,外部的任何强制的规范都会限制体悟的发生。体悟与思维定式、逻辑思辨无缘,往往与闲适状态下的“不经意间”达成默契。再次,直觉体悟能够自由的驾驭主体。如果我们把体悟教育看成是一种理念,那么,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换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如果把它视为一种教育实践,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它重视主体的反思及其不同的见解,倡导亲身实践及其感性的经验。简而言之,体悟教育释放、张扬主体的灵性,赋予文化生命成长的自由空间和选择权,使主体精神回归本真的状态而呈现真实的个体。

参考文献

篇11

伴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进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在寻求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在改变教育内容、转变教育方法、转换教育结构,助推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这样的新型理念给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办法及教学方式带来了许多机遇。在为推行新型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动性,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出现了更多挑战。

1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树立新型教学理念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广给教师的教学能力持续施加压力,特别是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是大多数教师的短板所在,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基础,掌握新型教育方法能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以往的课堂结构进行改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用时也对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按照教学任务进程进行组织,以课堂主导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学习内容,并且将教学主导权在手中牢牢把握。而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理念则是把课堂的主导权交付给学生,树立起学生才是课堂主人的教育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从台下走上台前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主动接收知识。而老师也应该从思想上树立角色转变意识,从主导的理念转变为指导和辅导,烘托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鞭策学生去学习,转变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以多元化教学方式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从理性教学更快的将学生带入到感性教学之中,通过展现多画面多直观的形式,采取PPT及Flsash等方法,将原本无法展示,只能通过老师描述、黑板板书的枯燥无味课堂,营造出活跃的气氛,增加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利用情景搭建的方式,使用代入感极强的畜牧兽医专业影视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实操兴趣,从感性的角度来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点,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专业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多元化的教育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多元化的锻炼,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直面困难的能力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对教学资源来选择,找出自己喜欢的知识点,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还可在互联网平台上大胆展示自我,表达出自己独到的想法,与广泛网络信息进行交流,以多角度眼界进行分析。巩固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此过程中持续增强对本专业的知识积累。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交流平台上,或课余时间跟学生交流,不但能更深层次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还能抓住学生们交谈的热议点,也能在交流中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的薄弱环节,以此为切入点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来传播畜牧兽医专业知识,满足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2]。

3模拟临床教学,增加实践阅历

临床病例教学有的特点就是有较为明显的随机性和实践性,有些病例也许长时间都不会遇到,而有些病例可能会在一定时间段大规模的暴发。在实际临床中,有一些病症的发病率较低,也许有的师生从业一生都无法遇到,既然无法遇到更无法谈论实际医治的问题[3]。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同多数文化课不同,他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架构动态且立体的生物概念,那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可以轻易达到。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情景架设,在模拟系统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出仿真的病例信息和临床诊疗的场景,让学生在无医疗风险的情况下得到实操的机会,以直观的形象将学习知识带展现至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发现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感悟,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现在教学技术在畜牧兽医教学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着重的体现出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利于突出教学侧重点,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思维的创造性,在学习中展现自我,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教师也应该主动去了解新型教学技术的动态,不断研发新技术,利用新技能,向学生展现更加直观的知识平台,也为畜牧培养出更加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43-01

在实现现代教育模式的今天,教育的特点也是呈现多方面的特点,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转换以及教育手段的提高,造就了当今教育有其鲜明的特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学教学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观念更新,更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下面我就我个人的教学经历肤浅的谈几点。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因而,当代的小语文教师,都注重自己要不段更新教学观念,注重自己角色的扮演。如,语文教师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认识到不能把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承认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素质,把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良好语文习惯培养起来吧,这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二、注重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才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会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以清新、流利、饱含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到兴趣性教学的重要性,让自己的语文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因而,也就构成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兴趣教学的特点。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人之可所以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他的自学能力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到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训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这是因为,人的思维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知识越多,思路越广,对思维的发展也有利。思维的扩展触及更多的知识,才会产生联想。才可能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因为培养学生自学如此重要,所以,现代的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才十分重视培养我们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面对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为了更快速度的发展,为了更快的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日益重要了。我们应如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说过去的教育一点也没有培养创新能力,而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和得到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要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评价学生不再以单一学分定学生的好坏,全面评价学生的素养,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多方面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体验。因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当今的小学语文教育都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向侧重化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主体内容,当今的语文教学重点在向它们转移。并力求实现两者的有机集合。阅读是基础,能为写作提供帮助,而写作反过来作用与阅读,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自从教育部“十五”规划实验课题在我校开展以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如果离开阅读谈写作或离开写作谈阅读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最好是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训练,或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特别重视阅读和写作两个板块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教师要注重当前的教育模式,将教育的重点转移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

六、教学手段科技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中小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地,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进行新课的学习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因而,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在向现代科技化方向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手段的科技化也就成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总之,现代语文教学有其鲜明的特点,我只是就我个人的教学经历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与规律,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宪洲.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讲”的能力[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88,(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