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英语教师工作范文

时间:2023-01-26 23:45: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一对一英语教师工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对一英语教师工作

篇1

教师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就专业的六个基准:专业知能、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道德、专业发展、专业自主而言,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专业的要求和特征,并越来越专业化。依上述六个基准作为衡量的尺度,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就当今世界各国教师教育而言,在课程与实际做法上,其专业知能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科专业知识(学生毕业后讲授的专门课程)、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材教法、见习实习等)三大类。但各国在教育专业知能的具体内容上,即三大类知识的课时、学分比例如何分配上差异很大。由于我国现行高师本科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片面强调各核心专业学科知识的、忽视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高师学生发展的需要现象,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现行教师的从师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类课程与实践等准备不足,这需要从课程设置观需要尽快更新和不断完善。

(二)专业道德危机潜伏,师德建设仍需加强

从专业道德看,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的道德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根据有关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2)教师用带侮辱性的语言伤害学生仍然比较常见,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3)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4)个别教师的拜金、乱发泄等不良行为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三)专业自主受到限制,专业权力名不副实

教师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的权力,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我国,过去人们习惯于从义务的角度去规范教师,而较少思考或研究在教师的职业工作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尤其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权利。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职业生涯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教师进行更深思考的并不多。教师自受到种种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教师权力名不副实。

二、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

(一)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连接,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并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跨越式变革。这种变革给传统的学科教与学带来了深刻变化。

在学校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影响教师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专家引领,教师职前教育;教师校本实践;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同行间交流合作等。

(二)完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理解和实施,就无法保证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的实现。总结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人们发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个教师尽快适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工作。

(三)拓展信息技术视野中的教师培训模式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条件不断完善,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重心已经从硬件建设逐步转移到以教师培训带动教学改革。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模式和国家培训制度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是信息技术视野中的两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国家培训制度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是指国家教师教育政策指导下的,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的,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的培训模式。以往政府行为的教师培训存在着诸多弊端。为了达到新时期教师教育应有的目标,各级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保障。

一要建设完备可靠的信息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和丰富多样的教育信息资源;

二要健全系统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

三要依托高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培训队伍;

四要把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作为核心培训内容;

五要将国家培训制度与学校实际有机结合,采取灵活务实的方式;

六要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成本分担机制。

篇2

摘 要:在大学英语四级改革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翻译课堂中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及创新,指出“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是一种首选的翻译教学法。

关键词:翻译工作坊;四级翻译新题型教学

1.引言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而翻译作为一项语言学习的基本能力,往往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被忽略。然而,翻译题是大学公共英语课必考题型之一。尤其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以后,翻译题目调整尤为突出。翻译题所占比重明显加大。考查题型由原来的补全句子,调整为140-160个汉字的汉译英段落翻译。翻译部分的分值从5%提升到15%,考试时间也从过去的5分钟增加到30分钟,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在已考过的试卷中,出现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话题,如茶、中餐、中国结、北京胡同、中秋节等。

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中可以看出,翻译部分题型由易到难,整套试卷中考试时间及分数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改革是大学英语四级测试重点由应试能力向交际应用能力的转变,是对学生英语语言和文化交技能力的综合性考察。这就充分说明,英汉翻译能力也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如何进行有效地翻译教学,为学生提供翻译技能习得的平台成为当务之急。在思考并寻求解决方式的过程中,翻译工作坊教学法不失为一种首选的翻译教学方法,

2.翻译工作坊

那么什么是“翻译工作坊”呢?根茨勒将其界定为“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Gentzler,1993:7)。我们认为,“翻译工作坊”就是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翻译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大量高强度翻译训练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并通过课内外的交互学习环境,去感悟、领会和把握翻译的真谛,为他们日后独立从事翻译活动、承接翻译任务打下基础。

笔者近年来担任了所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在教学中探索应用翻译工作坊教学法时现阶段主要采用其初级形式,也就是在大学英语课程的一部分时间内,在笔译基础理论和技巧的讲解后,采用模拟工作坊的形式进行专题翻译项目操练,初步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和职业素养。

3.翻译准备阶段

理论及技巧回顾:虽然实践是翻译工作坊的核心部分,但是从理论回顾到技巧回顾再到翻译实践的操作过程,通过理论的讲解,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之前熟悉基本概念,知识与技巧,为后面的实践打好基础。这种在笔译课堂中应用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初级专业能力的学习,是一种模拟的工作坊,在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和专业程度上和专业的工作坊还有差距。但是它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坊相似,师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和互动达到某种共识。

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首先,翻译材料的选择要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及热点问题等,如对大教育家孔子及其作品的简单介绍,景泰蓝工艺的介绍,广场舞,北京烤鸭等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内容进行介绍。也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问题的材料进行翻译,如大学生职业能力问题,电子商务,酒驾等问题。这些新闻或生活中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出现在学生的翻译材料里,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和四级考试内容贴得比较近。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差异选择翻译材料及教学内容。如讲到shopping这一话题时,对于经济类学生可以引入商务英语词汇,例如“to pay in cash”(付现金);exchange rate(汇率,兑换率)等专业词汇。但是对于机械类这样的工科专业,可以介绍像“网购”“支付宝”等流行词语。对于建筑工程类学生可以提及“四合院”“胡同”等词汇及相关文章。这些词和相关表达都与学生的专业或生活息息相关,非常实用。很容易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日后加以巩固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4.翻译阶段

工作坊中教师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师的角色,这里的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促成者。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教师根据翻译内容,提出一些在翻译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去钻研,去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讨论与协商,学生不仅可以克服语言等方面的问题,而且也可以打开思维模式,开拓视野。

老师布置翻译任务,学生通过自由结组的方式,分成若干个团队。在团队内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角色扮演,完成整个翻译任务工作流程,包括承接翻译任务,了解客户(教师可以扮演客户的角色)要求(对于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材料的要求以四级评分标准为准),译组成员确定,译组成员工作任务分配(初级译员,审稿译员和终稿译员),最后经过一次翻译,二次翻译,三次翻译,与客户沟通,交付翻译终稿。

团队内的学生采取讨论的方式分析收到的翻译任务,制定翻译计划,内容包括时间分配,材料收集与整合(语翻译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专业术语等等),解决方案,完成进度,翻译过程以及其他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5.审校阶段

翻译任务完成之后,接下来要以小组之间讨论的方式来对比各自的论文。探讨自己的论文是否有理解方面的错误,表达和措辞的欠妥之处。互相学习。随时记笔记。随时标记翻译好的部分以及欠妥的部分。讨论完成之后,选取两组译文进行教师点评。要肯定学生努力,对翻译的精彩之处给予鼓励。同时指出译文中存在的不妥和欠缺之处。通过集体讨论学习,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异,学习和积累翻译经验,争取做到学有所获。

6.结语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有效实施了翻译技能的培训先于理论知识的的传授,通过案例探讨翻译技巧,优先于泛泛而谈的翻译技巧讲解。他以翻译过程为导向,关注翻译过程的错误分析,重视译文的修改与完善。它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者潜能,逐步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合作能力。同时翻译工作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人沟通、与人协商、自我评价翻译表现时,可感受到被赋予的任务、使命和责任。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不是英语专业的专利,也可以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当中。(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课题(项目名称:独立学院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4YYJG076)

篇3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8-2-0070-02

手机作为现代人沟通和交流必备的设备,已经是最近十年来互联网科技对人们工作和生活影响最深刻的事物,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代表,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形成的手机文化也成为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潮流文化。这种文化冲击和影响着高校青年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手机文化特点分析

手机文化是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了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高速变化,还体现了现代人对高质量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智能手机真正跨越了地域和电脑终端的限制,使用、操作便捷,与人几乎形成了形影不离的关系,是带着温度的媒体。[1]“手机文化已经成为改变和影响人类生活和意识形态的一种新兴文化”。[2]它使人们使用互联网变得更加便捷,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用户的体验和自主参与性越来越强,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符合青年人猎奇的心态和娱乐化的生活态度。作为手机文化的承载者,手机自然成为当前大学生获得信息、体验成就感的第一途径,智能手机完全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APP、需要的信息、交流对象、喜欢的游戏、做微商、甚至设计推广自己和自己的特色产品,给人们创造了表达和交流的空间。同时这种空间不受时空限制,让手机持有者有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青年大学生更是趋之若鹜。手机文化把个人的自主性发挥到了极致,契合了现代年轻人的社会心态,成为不可忽视的潮流文化。

当代大学生具有的优点,如:思维活跃、善于交流、有亲和力、活力四射、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强,也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具有多样性的价值观和冒险意识,这些特点对于求知若渴的大学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手机文化的影响下,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时代特点,例如:大学生日常的关注点越来越宽泛化、碎片化,精力难以集中,大学生的钻研精神逐渐缺失;具有自主选择、高速传播的手机文化使学生们的思想更加不稳定,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甚至学生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大学生群体的好奇心强、控制力差,尤其缺少新媒体时代学生应有的媒介素养教育等特点。

二、移动互联网视域下手机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模式的考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文化是通过大学生自主选择的一种潮流文化,手机具有强大的娱乐、消费、沟通、媒体、搜索、商用等功能,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据调查,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更多的是用于消费和娱乐,很少有同学利用手机带来的便利进行学习,同时移动互联网使多样的价值观每时每刻都在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这些信息,涉世未深的学生很难理性面对、客观分析,导致他们更容易盲目地相信和不加证实地传播,容易使虚假消息在网络世界呈几何级数的爆炸性传播。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以人际传播为主要手段的灌输、课堂讲解、面对面谈话这些纯粹以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等单一的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已经很难让学生信服。手机文化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使当代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革,这种变革对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

(二)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

手机文化之所以成为当下的流行文化,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受到影响,正因其借助现代传播手段,适应了当代青年人追求新奇特的心理,所以在校园中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长期受到手机文化的影响,会使大学生丧失精神追求,缺乏社会责任感,部分人甚至失去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冲击,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倾向、行为准则和是非判断能力欠缺,[3]手机文化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据调查95%以上的同学都有上课被手机打扰或者期间看手机的经历。手机带给大学生的是内心的孤独和虚拟的成就感,其必然导致学生之间的面对面沟通越来越少,虚拟世界成为多数学生的心理安慰。不少学生精神世界空虚。手机文化也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文化,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甚至成为扰乱高校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罪魁祸首,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带来挑战。

(三)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介素养的挑战

互联网带来了资源占有的公平性,这种公平的获得信息资源的形式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设备获得知识和信息,他们对于网络的实际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他们熟练运用手机互联网、APP的使用能力也很高,但却对一些迷惑性较强的信息缺乏提防意识,容易接受误导而出现错误的认识和价值判断,使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和多元化,[4]这就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挑战,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介素养水平还不是很均衡,很多年龄偏大的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低,还难以适应青年人的网络化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对移动智能设备的使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移动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利用手机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一)高校教师要具备移动互联网思维,成为校园先进手机文化的引导者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变成了人与外部世界连接的超级终端,可以想象,防范能力不强、媒介素养不高的学生随时在线、随时分享传播信息,如果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适应这种快速的传播和分享模式,提高自身应用移动互联网设备的能力,还是单一地依赖传统的人际传播手段,其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高校在加强教师运用网络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分析判断能力,教育学生理性对待敏感事件或没有依据的信息,杜绝不加分析地分享和盲目传播引发突发性事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要具备移动互联思维,坚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在手机互联网条件下针对学生思想出现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力图使自己成为校园先进手机文化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还要从传统的说教者变成符合时代潮流的学生的良师益友,学会通过网上、网下、网言、网语和学生互动,学会在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平等沟通,达到帮助学生突破思想困境的目的,最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成为先进校园手机文化的引导者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的思想政治引领者。

(二)高校教师要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变革,利用手机文化搭起思政教育的新平台

移动互联网准确快速且便捷地展现出来的资源,其特点就是传递迅速、数量巨大、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声音视频共享、不受时空限制等多重优势,与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潮流文化特点,把手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新的互动平台。国内一些具有先进理念院校已经敏感地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变革,认识到手机文化对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划时代的变革,并通过学校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讲,多数院校发展缓慢,虽然进行了一些革新,但基本都流于形式。高校必须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视域下手机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教育者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建立与手机文化相适应的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整合多方面网络传播的资源,改进单一的人际传播的教育方式,利用现代即时沟通工具与现代传播手段,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1]这样才能应对高速发展的手机文化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高效地利用手机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

移动互联网视域下手机文化的多元性和大学生的思想不稳定性,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适时给予大学生合理地引导,通过不断对学生进行移动互联网的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通过培养大学生独立判断信息价值能力,引导他们对纷繁复杂的手机媒介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和表达,实现大学生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汲取优秀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同时培养他们坚持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拒绝作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让自己在手机信息传播过程中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时时处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手机文化严重挑战大学学风建设的情况下,必须建立相关制度,对课堂、集会、学习等时间,建立有针对性的手机使用的约束机制和规范,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培育学生对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认识,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王艳.基于手机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

篇4

高校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估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教育部开展了“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这是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本科层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质量系统全面地评价,评价的结果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和前途。高等学校的教学档案系统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高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全貌,是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支撑材料,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高校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历史记录。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高校教学档案是否系统、完整、齐全直接影响到评估的结果。同时,教学评估对教学档案的建设与管理有促进作用,高校的教学水平评估使高校的教师员工意识到教学档案的重要性,确立了教学档案的重要地位,教学档案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且教学评估呼唤教学档案的规范性管理。可见教学档案与教学评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和内容

高校教学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教学档案也是衡量高校管理质量以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学档案主要指的是教学管理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声像、图表以及文字等具备保存意义的资料集合。对于纸质档案来说,它主要包括教学日历、毕业论文、试验鉴定、试卷、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教学规划以及教学文件和开题报告等。而非纸质的高校教学档案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视频以及图片和声音等。除此以外,还包括高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比如,高校学术讲座等需要存档的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多样性,这是因为高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管理的过程非常复杂,因此,记录档案的过程也很复杂。教学档案实质是对教学过程的一个原始记录,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教学水平与高校管理质量,它能够对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因为教学评估方案中的大部分指标都需要通过查阅原始高校档案进行对照,评估教学质量的过程是否顺利,需要教学档案的支持。但是,就目前所保存的教学档案实际情况来看,却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教学档案的分类不科学、材料收集得不完整、档案材料保管不得当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作以下探讨。

教学评估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1.教学档案在教学评估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1)传统以及系统的高校教学档案能够对学校的发展历史进行展示,能够反映高校的实际教学水平,能够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质量以及理念。教学档案作为信息的存储形式,它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而逐步积累形成的,为教学评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高校教学是否成功,需要教学评估进行支持,因此,必须重视高校教学评估的作用。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提升高校教学评估的价值,所以,高校需要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教学档案能够对高校的办学水平以及理念进行完整、真实以及系统 的体现。教学评估工作能够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归档意识,同时,教学评估工作在宣传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3)高校教学档案能够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优势以及专业特色,能够定位高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能够为高校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评估教学档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使得基层教学单位对教学档案从建立、归档到保管都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档案意识。

(2)基层教学单位对存档范围不清楚,档案分类不明确,导致很珍贵的教学原始材料缺失。

(3)教学档案中对学生试卷、论文归档及时,却对教学实践活动、学术交流活动、教学管理会议及文件而形成的各种资料没有及时保管、归档。

(4)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的存档没有规范化。

3.教学档案在教学评估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1)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档案意识非常薄弱,没有注意到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性,不管是各个院系还是各个机关,他们之间的职责比较模糊,相关档案制度不够完善。

(2)基层教学单位对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和要求不明确,教学档案的材料收集不齐全、分类不科学、整理不规范。

(3)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固定的专职人员。各院系大多数由各教务部门教务秘书兼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由于学校教学管理员工非常繁忙,需要不停地进行更换,因此,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团队相对来说不够稳定,由于档案管理兼职员工自身的管理知识不足,使得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达到要求。

(4)教学档案的建立及管理手段非常落后。传统的管理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快速检索及使用的要求,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完全使用人工和手工,这已不能满足评估中档案需求量大、利用率高的要求。因此,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信息化是社会进步、时展的趋势。

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1.重视教学档案建设工作是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基础

对于高校各个基层机构来说,它是教学资料文件的保管者以及生产者。基层机构的教学档案,是指在本学院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具备一定价值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是高校档案的重要部分。高校院系的教学档案,它的内容包括:(1)高校教学管理类型,有教学日历以及教学实践活动材料等;(2)教师教学业务类,这主要包括教师的科研材料、教师的教学材料、教师各类教学活动的记录等;(3)行政管理类,主要包括学院党政会议的记录、学院工作计划、学院各部门的规章管理制度及对教师管理的各种细则。对于教学评估工作来说,信息材料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非常重要,它是教学评估的前提。因此,高校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档案,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其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同时,它还能够反映高校的教学状态以及教学效果。

2.细化教学评估方案中对教学档案的要求,提高全员的档案意识

建设高校教学档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高校的教学情况可以从教学评估的结果中获取。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以教学建设、办学思路、教学档案以及教学改革为主,另外,还要重视实践教学以及毕业论文等各种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高校全体员工的教学档案意识能否提升,需要高校档案部门的宣传。提高高校师生档案意识前提条件,指的是档案部门能否做好教学档案工作。高校档案部门需要提升教学档案的宣传力度,从而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教学档案,方便开展教学档案工作,同时,宣传力度的提升还有利于营造适合教学档案工作开展的环境。收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料是做好教学档案的前提,而这是一项复杂又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它依赖于学校自上而下的重视。通过宣传档案法规等提高全体师生的档案意识,使每位教师都有意识来保管和搜集档案材料,使每个阶段的教学材料都得以保存、归档。

3.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体制,确保教学档案责任制得到有效施行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做好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及现代化的管理,及时收集有价值的教学材料,建立起全面的教学档案体制。通过管理角度进行着手,对高校教学档案的层次进行划分,主要划分为学校、教务处以及二级学院三个级别,对教学档案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比如,高校的管理以及教学部门,不仅要对资料进行保管,还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记录,然后通过院系的档案管理部门对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学校教务处主要负责对资料进行检查和保管,这样,能够为资料存放节省一部分储备空间。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稳定可靠,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改善,使其能够规范化以及制度化,从而对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行提升。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教学档案工作的保障,如明确教学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建立各部门各科室的《教学档案的工作职责》,建立各部门各科室档案管理工作细则,包括材料的收集、交接及保管细则。

4.做好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现代社会属于信息化时代,因此,需要对教学档案管理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档案工作程序是搜集、整理分类、归档、保管及使用,为了使教学档案对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便于利用,就必须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取代传统的记录方法及使用方法,主要是采用计算机对档案内容进行记录,结合数据库对档案信息进行储存,对档案格式进行制订,从而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信息。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信息进行查询和共享,确保教学档案能够更加便于查询,同时也能够更加方便获取,从而使得档案资源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地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种不足之处进行弥补,确保能够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多的帮助。对教学档案中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方便师生对信息进行查询和共享。此外,高校之间也必须要作好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这样能够帮助高校解决在资源不足的条件下,通过共享展开更多的交流、借鉴。学校要把教学档案建设工作放在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重视对教学档案的现代化信息资源建设。

教学评估主要依托教学档案对学校的教学整体质量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来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档案意识,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校的档案管理更加完善。同时,做好教学评估还能帮助学校做好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等多方面工作,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使档案管理向着现代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更好地帮助学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教学档案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建设,提高教师员工的档案意识。同时教学档案又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学校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并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的规章制度,为建设好教学档案做好保障工作。同时教学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校教学档案建设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N].2004,4.

[2]岑淑儿.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初探[J].浙江档案,2005,(6).

[3]高生军,赵耀锋.以评促建:提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水平[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篇5

Abstract: The teacher acts as both the practitioner of education and the performer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an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result of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Besides, it direct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In this way, teach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make teacher raining more targeted and more effective, it becomes quite necessary to know the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Based on various investigations in rural schools,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ituaton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English teachers and tries to find som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hat’s more,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writer suggests some modes for rural English teacher training such as Problem-based Training, Online Training, Long Term Off-the-job Training, One-to-one and Total Immersion Mode to ensur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Teacher Training.

Key words: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ing mode

一、题的提出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1998)指出,我国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且已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2004)提出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大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已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从一系列的举措可以看出国家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决心,因为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优劣和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五个因素和一个公式”。这五个因素就是①国家对外语教学的政策;②学生的来源与素质;③教材的质量;④教学的环境与条件;⑤教师的素质。公式就是:教学质量[学生(1分) 教材(2分) 环境(4分) 教法(3分)]*(乘以)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素质分值越大,乘积越大,那么教学质量就越高。在此公式中,其实“教法”的选择与采用也与教师的素质直接相关;当然,“环境”也或多或少与教师的素质有一定联系,因为国际教育评价学会(IEA)认为教学环境是由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共同构成的学习场所,学校环境主要由课堂环境组成,而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氛围等因素构成课堂生活情境,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的素质是课堂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了解外语教师现状,提高外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内部发展极不平衡,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师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成效。在农村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许多农村中小学生因为英语成绩差而选择辍学在家或外出打工,学不好或学不会英语成了制约他们发展的瓶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但在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中,城乡比例相差很大。据《广州日报》报道,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难怪总理也感慨道:“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新华社2009年1月4日)约80%的农村人口只有17.7%的大学入学比例足以说明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这巨大的差距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值得每个教育界领导及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二、农村地区英语师资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现状,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笔者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先后随机走访了六十多所农村中小学,并对农村普通一线英语教师、教研员、“‘国培计划(2012)’――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学员、“‘省培计划(2012)’――商丘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商丘师范学院初中英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班学员等进行了走访、座谈以及问卷调查, 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河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走访调查期间,我们随机发放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调查问卷300份,小学英语教师调查问卷50份。对调查对象,我们采取现场填写问卷及座谈的方式,调查问卷全部成功收回,所设计的问卷涉及到英语师资状况的诸多方面。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师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征:

1、师资严重匮乏,专业不对口现象突出,男女教师比例失调明显。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在300名初中英语调查对象中,女教师246人,占总数的82%,男教师54人,占18%;50名小学英语教师中,女教师43人,占总数的86%,而男教师只有7人,占14%。调查对象学历达标率虽然较高,90%以上的教师为大专以上学历,但多为函大、夜大或电大毕业生,大部分教师第一学历偏低,没有真正接受正规的大专或本科教育;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中,专业不对口现象较为突出,300名初中英语教师,英语专业139人,约占46%,非英语专业161人,约占54%;而小学英语专业教师只占16%,非英语专业教师占84%。具体情况如表1 、表2所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任务繁重,调查对象课时量在每周12学时至24学时不等(不包括自习辅导),转岗或代课教师普遍存在,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师,跨年级教学、双肩挑等现象极为普遍,相当一部分小学,整个学校只有一名英语教师,师资严重匮乏。

2、教学基本功差,教学基本技能亟待提高。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无论与城市学校还是与国家要求相比,都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由于相当数量的教师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且多数小学英语教师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他们的教学基本功较差,教学技能非常薄弱,这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在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满意程度的调查中,没有人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感到非常满意,只有1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满意,84%的调查对象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不太满意,其中基本满意为32%,选择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满意的占52%。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差、书写不规范、发音不准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2012年8月具w实施“‘国培计划(2012)’――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和2013年5月执行“‘省培计划(2012)’―商丘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期间,培训伊始,我们对参训教师在培训需求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所有参训教师的语音和口语进行了前测,测试结果很不乐观,绝大多数学员48个国际音标读不准,对语调、连读、失去爆破等朗读技巧也只是略知皮毛,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亟待夯实,他们对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口语、语音培训、课件制作等需求很高。

而且,许多教师疲于应付日常教学,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英语教材、教法及学法。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他们的教学基本技能亟需提高,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调查对象都显示出了强烈需求。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我们发现,在“您希望参加的培训主题是什么?”一题中,5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夯实教学基本功”,42%选择了“提高教学技能”;在“如果您参加培训,通过培训您最想得到的收获有哪些?”一题中,7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其次是“发展课堂教学创新能力”(60%)和“娴熟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及课件制作能力”(42%)。由此也不难看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对提升教学基本功和提高英语教学基本技能要求迫切。

3、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培训模式滞后

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从未参加过专业培训。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参训机会少、参加的培训层次低。在调查对象中,只有3%的初中英语教师参加过国家级培训,22%的调查对象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具体情况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少;农村初中与小学英语教师参加过县、区级等基层培训的分别只有12%和14%,培训力度远远不够,县、区等基层培训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参加过校级培训的分别只有4%与2%,校级培训基本为空白。

调查结果还显示,培训效率低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只有12%的教师认为以往参加过的培训对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有很大帮助;68%的教师认为培训对他们虽然有一定帮助,但效果并不明显;还有20%的教师表示说不清楚。一位曾在上海某知名学校参加过培训的初中教师在谈及自己在那里的培训感受时,她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两点,“一是上海的地铁坐上感觉真舒服,二是黄浦江的水真黄。”其参训效果由此可见一斑。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针对培训对象因材施教,操作性不强,施培人员不了解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和培训需求,培训组织方对参培教师的管理不到位,多数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模式有待改进。

三、探索改善农村英语师资现状的新思路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师资状况决定着农村基础教育的成败,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高低对农村基础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状况。

1、严格规范专业教师标准及准入制度

由于教师是专业人才,教师素质及专业知识水平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一定要规范英语专业教师标准及准入制度,既要强调师资来源的专业性,又要注重其入门的规范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首先,推行岗前专业合格制度,细化专业教师资格评估标准,以推进英语教师专业化建设。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达到专业合格,否则严禁上岗。因此需要健全英语专业教师标准,标准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规定,对教师的本体性专业素养和条件性专业素养提出较为明晰的要求,从而体现教师专业化的特点。除专业知识方面要求英语教师达到一定水平之外,如词R量丰富、语法规则条理清晰且运用自如、具备合乎英美习惯的语言使用知识等,英语教师还必须语音语调标准纯正,可以参照我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制度,尝试英语专业教师需获得“英语‘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书”。成绩合格者发给证书,不合格者不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对已入编教师,可以采取待岗培训,限期达标等措施。对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对其基本语言能力、文化知识、专门语言科学知识和职业外语教育科学知识及其技能等,需要制定考核标准,要求专业必须达标。同时,要提高英语专业学历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向大专英语专业毕业水平看齐,初中教师向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毕业水平看齐,高中教师要求达到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毕业水平并向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水平努力。

其次,每年从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应届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队伍中去。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面临的尴尬局面是:一方面,农村地区中小学校英语师资严重匮乏,大部分教师不仅学历不达标,而且多为转岗或代课教师;另一方面,许多英语专业优秀应届毕业生,并不是不愿意到农村中小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而是找不到可以就业的工作岗位,他们只好把求职的目标转向与自己所学专业几乎没有关系的一些企业。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2、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专业基本技能与专业教学技能。

专业基本技能主要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体地说,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能听懂简单的英语生活对话并做出正确反应,能听懂英文故事并能复述或概括其大意,能听懂一些媒体播放的简单英语节目;说的能力包括流利的口语,标准的语音语调,能和英语作为母语的人进行简单对话,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读的能力包括能读懂与教材难度相当和比教材难度稍高的英语材料,能迅速从所读的文章中获取信息,掌握阅读理论和技巧;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能够用英语进行短文写作,具有较好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当然还要有一笔地道规范的英文书写;译的能力主要指能够准确忠实地翻译一些句子或简单的英语文章,能口译把英语作为母语的人的简单话语。在各种专业基本技能中,英语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高自己的说与写能力,因为说与写都是语言输出,而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输出相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手的语言输入材料。中小学生语言模仿能力强,准确的语音、语调及规范而又合乎英美习惯的语言运用,只能靠模仿准确的发音及规范而又合乎英美习惯的语句来获得,因此,教师必须语音纯正、语调优美,课堂用语不仅要语法结构规范,而且要合乎英美习惯,因为学生一旦模仿了错误的语音、语调、语句,纠正起来要比从头学难得多。另外,中小学生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时期,而语言的习得常常通过可理解性输入产生,如果教师课堂上口语表达错误或不恰当,就会给学生带来后患。为了不给今后的英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中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过语音关,而且要过语法、词汇关,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及语用意识。

专业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分析理解运用教材的能力、课堂设计能力、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等。教师要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能运用中小学英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能全面深入掌握所教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善于了解学生心理、学习状况,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板书规范,能绘画制作教具,利用简笔画辅助教学,能教唱英语歌曲、编写和导演英语短剧等。能根据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大纲的要求,设计优秀教案,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与“任务”。

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教师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从网上下载一些英语语音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王桂珍教授所讲授的国家精品课程《英语语音》(网址为:http:///details?uuid=8a833996- 18ac928d-0118-ac929042-0382)很受英语学习者欢迎,王教授从最基本的音标发音技巧教起,到后期的语调、连读等,由潜入深,循序渐进,王桂珍教授优美的语音语调、娴熟的教学技巧、理论讲解与实际操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语教师可以购买配套教材,进行网上同步自主学习;另外,平时多听英语原声录音磁带,充分利用Mp3、Mp4等便捷电子用具,随身携带,随时播放英语课文、听力材料或英文电影视频等,反复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狂读英语课文或报刊,培养语感,大练教学基本功。如果英语教师能够持之以恒,就不怕提高不了听说等专业基本技能。

其次,定期举行校级或县区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全员参与的的英语演讲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等,督促英语教师整体口语水平的改善与提高,改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目前各个地区也不定期举行英语教师演讲比赛及教学技能大赛,但大部分选手来自城市或县城学校,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而且通常情况下,每个学校也只是选派一两位特别优秀的教师。由于不要求全员参与,绝大部分英语教师都觉得“事不关己”,对大赛准备工作漠不关心,不付出任何努力,这样也就无法对整体的教师队伍起到应有的督促作用。因此,农村中小学校定期举行英语教师全员参与的各种比赛就显得很有必要。

第三,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室教研员的作用,“城乡之间,结对帮扶”。

基层英语教研员肩负着当地的全盘英语教学工作,责任重大。因此,教研员要以身作则,充分调动当地全体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从全市、区(县)尤其是城市中小学校选拔优秀骨干英语教师,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结对帮扶”活动,使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能把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与帮扶对象共享;而听力能力较强、语音纯正且语调优美的教师可以对一些口语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进行“结对帮扶”等。这样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城乡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共同发展与提高。

3、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农村英语师资培训模式

资培训是教育主管部门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也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在短时间内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必须加强培训力度,改进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

首先,加大各个层次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有利契机,使更多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能够参加高层次培训,为农村中小学校培训一批工作作风硬朗、乐于奉献的英语教师骨干力量,以便他们回到工作岗位后可以以点带面,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发挥县、区等基层培训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基层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覆盖面,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都有机会接受培训;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校级培训。另外,加强各个层次的培训管理尤其重要,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再多的培训也只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培训专业户”(即专门代替他人参加各种级别、各种科目的培训,目的只为充数)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这样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更重要的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仍将无法得到改变。因此,要提高培训成效,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培训者、基层培训学校、参培教师等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尤其是培训管理部门,从培训团队组建、前期调研、时间选择、课程安排、专家选聘、学员管理、课堂观察、实时反馈、教学评价、后期跟踪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其次,师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师培训的成效,因此,必须创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笔者曾多次具体负责执行中小学英语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参培学员对总体培训效果满意率均达98%以上。在培训实践中,笔者不断加强对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我国目前普遍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送培到县(乡)、学术交流、远程教育和校本研修等多种培训模式。在为期半年的美国学习交流期间,笔者也走访了美国一些教师培训机构,与一些培训者进行了交流、座谈。结合国内外教师培训状况,尤其是结合我国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培训模式:

(1)基于“问题”的培训模式(Problem-based Training)

这种培训通常为短期集中培训,针对培训对象的薄弱环节,解决一些迫切问题。如语音、词汇、句型、语法和课文等培训,也可以是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育技术如课件制作等。要求参培学员必须达到预定培训目标。培训结束时,要进行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不合格者待岗培训,限期达标。对合格成绩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制定不同的合格标准,有些内容可以参考驾照理论考试,90分(满分100)以上为合格。因为教师是专业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另外,基层学校也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方式,选派英语教师外出听公开课、示范课,参加研习班、培训讨论会等,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不断加强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能够得到。邀请教学技能大赛获奖教师到各个学校进行公开课、示范课教学,采取“引进来”的办法,使全校英语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享受到丰盛的教学大餐。

(2)“网络在线”培训模式(Online Training)

“在线”培训是远程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远程教育中一种有效可行的培训方式。授课教师按照约定时间打开互联网授课系统,培训开始,授课老师先进行点名,然后对参培学员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培训、交流,授课老师既可以使用语音授课,也可以通过文字输入进行交流,或者两者兼用,培训学员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学员可以随时向授课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也可以通过提问随时了解培训学员对学习的关注程度。这种培训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受训教师不必远离工作岗位,培训时间也可以比较灵活,如培训可以安排在晚上进行,培训面广,可以节省培训开支。相对于教育经费紧张的农村中小学来说,这种培训方式有很大的可行性。

(3)“长周期全脱产”培训模式(Long Term Off-the-job Training)

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紧张,教学任务繁重,在职在岗培训会使他们感到心力交瘁,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受训教师更乐意选择“长周期全脱产”的培训方式,当然,这种培训方式不仅需要基层学校密切配合,更需要教育部门、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门可以从城市学校选派优质师资代教,高等院校可以选拔应届优秀毕业生顶岗,这与“国培计划”中的“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相似。

(4)“一对一”培训模式(One-to-one Mode)

所谓“一对一”培训模式,就是培训时一个培训者对应一位受训者。教育主管部门从城市学校选拔优秀骨干教师、高等院校从在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志愿者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一一结对,对他们定期、定时进行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辅导,优秀骨干教师还可以在备课、授课、说课、评课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对帮扶对象进行一对一培训;基层学校也可以从本校选派精干教师对对一些专业知识素质较差的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实施“省培计划(2012)”期间,我们选派几十名在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对省培学员多次进行一对一语音、口语辅导,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这种“一对一”的培训模式也得到了培训学员的一致赞赏。

(5)“沉浸式”培训模式(Total Immersion Mode)

“沉浸式”(Immersion)教学法始创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加拿大法语区首先开创的一种全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它是指以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直接教学语言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让学生“浸泡”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环境之中。“沉浸式”培模式(Total Immersion Mode)是国际流行多年并有许多成功范例的语言培训方法,沉浸式英语培训模式,英语叫做Total Immersion Experience English,简称 TIE,其理论根据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要求学生衣食住行全方位、全时间段只能使用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从而阻断母语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形成目标语言的思维习惯,达到灵活运用该语言的目的。

然而在我国,许多语言工作者以缺乏英语语言环境为借口否定了这种培训与教学方法。孰不知,语言环境也是可以创造的。美国的一些培训机构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他们在为初学者培训德语和土耳其语时,尽管培训在美国国内进行,且授课教师全为美国本土的德语及土耳其语教师,但这些培训机构却为学员创造了很好的“沉浸式”语言学习环境:对学习者采取集中培训,每天从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10点熄灯就寝都“沉浸”在德语或西班牙语之中,电视机、收音机所有英语频道均被阻断,只开通目标语频道节目;上午、下午各四节课,有时晚上也会安排两节,授课教师用全德语或西班牙语授课;餐厅里所有食品的名字全用德语或西班牙语标示,售饭员通常由培训教师来充当,学员一日三次到餐厅买饭就餐时必须讲德语或西班牙语,否则就买不到饭;所有学员课余时间必须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回到宿舍后只能观看目的语电视节目等等。这样“沉浸式”培训模式效果非常明显,经过半年培训,几乎所有学员都能听懂目的语广播电视节目,讲一口流利的德语或西班牙语。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这种培训方式,尤其在集中培训英语口语和听力方面,以彻底改变“听不懂,讲不出”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12.

[2]教育部.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4,2.

[3]孙艳玲. 中小学英语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途径[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3):77-82

[4]王蔷.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杨振. 反思性教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 (5): 55-57.

[6]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篇6

英语互助合作学习刚开始实施时,英语教师应根据学情,科学合理地调整好座位,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编排小组。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分层,然后进行合理搭配。利用原来传统的座位,四人(前后两个座位)为一个合作小组,采用同桌帮扶、异桌互动(前后相邻)的合作形式,即:同桌AB、AB相互帮助,异桌AA、BB互助。笔者为了调动学习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小组的整体意识,真正展开竞争。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组织小组成员给本组起一个响亮的组名,确立本组的奋斗目标、小组誓词、组徽、小组合影照片,把每一个学习小组的信息呈现在班级网页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建立班级网页。学生精心制作学习小组网页,形成全班新的班级文化,制作完成后号召大家积极登录,不断提出改进意见,及时了解班级和合作学习小组的最新动态等,使班级网页常更常新。信息技术使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形象具体化,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意识,使合作学习的程序人人看得见,形成个人与个人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与监督,从而促进全班的良性发展。

2 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公布互助合作学习中帮扶双方的职责

互助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在学生每天的空堂、自习、课余时间,由英语学习差的学生提出在学习中不懂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的组长,英语学科组长在收集整理各学习小组上交的问题后分配学科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共性的问题统一辅导,个性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逐步研究挖掘学生课外学习的潜力,改善班级整体教学效果。起初开始实施这项工作时主要依靠学习小组长和学科组长负责完成,但实践一段时间后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有及时完成自己的任务,由于全班一对一帮扶的人太多,信息复杂,如果不及时统计每天的帮扶信息,英语教师、全班学生很难掌握是谁没有有效完成任务。为了弥补以上不足,笔者及时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每天在空堂自习前由学科组长给每一位成员把任务布置完以后,把名单及时上交,笔者在电脑上把帮扶双方名单制作成幻灯片,在合作学习前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把帮扶双方的名单在教室展示,方便大家了解各自的职责。任务完成的学生告诉笔者,笔者及时在电脑上删除他们的名字,最后没有完成的学生名单在大屏幕上以滚动的字幕及时提醒和监督。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又可以督促每一位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真正达到双向驱动、合作共赢的效果。

3 运用信息技术融洽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情,完善合作学习的策略

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有手机和QQ号、自己的邮箱,于是笔者利用QQ和邮箱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在网上,学生可以把想说的心里话和对学习小组、班级的建议写邮件发送给笔者,使笔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而学生收到笔者的邮件也会格外开心,学习劲头也更足。笔者还创建了班级QQ群,邀请学生上网进行沟通。在网上,学生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情感问题、互助合作学习的困惑,笔者都会耐心细致地解答。有时即使一方没有在线,另一方也可以很方便地留言,这有利于笔者更方便、更及时地管理教育学生,从而很好地弥补因为自己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更多地与学生进行谈心的不足。如学生在QQ群上留言:“英语学习太难了,我基础差能赶上去吗?”“合作学习时有的尖子生自私,怕耽误自己的学习而讲题不认真,有时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负责解决。”……学生英语互助合作学习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能够及时了解,在网上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

现代信息技术使英语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互助合作学习的模式在逐步改革和完善中也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赞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每个学生课外学习的潜能。经过最近几年的互助合作学习实践,学生的成绩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要重视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光有理论指导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由于没有机会参与公开课、优质课的锻炼,教学教研水平很难提高。所以我想如果能够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与城市英语名师、优秀教师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这对他们的专业成长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上公开课,即使上也没有名师指导,所以很难有大的提高。2014年春天,我参加了即墨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明显感觉到与城市教师的差别。所以我希望能与城市的优秀教师多交流,城市的优秀教师能多搞一些送教下乡,或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零距离接触城市的优秀教师,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要想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专业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

就要想方设法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差别,使很多农村教师想方设法往城里调,而甘于在农村从教的教师寥寥无几,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本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想方设法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有效地提高起来,要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和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此外,要想有效地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一定要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觉得在农村教学有发展,这样才会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安心教学,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他们的专业化成长。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42-01

我校自2000年秋开设小学英语课以来,经历了英语教师由非专业到专业的变化。刚开始由于缺少英语教师,我被选到英语教师队伍,由于自己是非英语专业毕业的,对英语有种莫名的恐惧,就怕教不好学生,于是我要花费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去备课:备学生、备教材。虽然教学成绩很好,但总感觉力不从心。通过此次教授们的讲座,我明白了,正是由于我的英语专业知识底子薄,所以不能高瞻远瞩,才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我觉得教师专业化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具备相当的本专业知识,使自己具备丰厚的知识底蕴,这样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教学,才能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本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在农村小学像我这样被选入英语教师队伍的不在少数,我想应加强这部分教师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化水平,使自己能够在英语教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水平。另外,由于农村学校没有精力对自己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农村教师流失人数逐渐增加。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对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此外,由于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差,给予他们的福利待遇不如城里教师,很难调动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以往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让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但是由于许多农村教师平时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多,很难抽出业余时间去参加继续教育。又因为继续教育比较注重理论考试,许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去学习或者被动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意义不大。而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水平存在个人差异,要想提升专业水平,就不能采用以往的单一式、统一式的继续教育模式,应当及时调整继续教育的模式,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在继续教育中获益,提高专业水平。

其次,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要重视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光有理论指导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由于没有机会参与公开课、优质课的锻炼,教学教研水平很难提高。所以我想如果能够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与城市英语名师、优秀教师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这对他们的专业成长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上公开课,即使上也没有名师指导,所以很难有大的提高。2014年春天,我参加了即墨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明显感觉到与城市教师的差别。所以我希望能与城市的优秀教师多交流,城市的优秀教师能多搞一些送教下乡,或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让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零距离接触城市的优秀教师,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再次,要想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专业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想方设法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差别,使很多农村教师想方设法往城里调,而甘于在农村从教的教师寥寥无几,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本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想方设法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有效地提高起来,要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和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此外,要想有效地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一定要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觉得在农村教学有发展,这样才会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安心教学,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他们的专业化成长。

总之,要想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教学水平,就应当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想方设法探索出适合和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子。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想方设法为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使得他们可以安下心在农村教学、放下心进行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52-03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数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大学生在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英语语言学习,并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后,依然要接受一至两年不等的基础英语教育,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实用技能的需要,也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然需求。

大学英语教师肩负着语言技能传授、跨文化传播、语言工具导入等多项职责。在课时少、任务重、应试考试的多重压力下,大学英语教师往往会表现出对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拖延、得过且过,工作压力大、焦虑、情绪波动等职业倦怠状况。

就职业倦怠本体来说,可体现在生理、心理、情感三个方面。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无法调动自身的能动性,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在工作中,心理负担要么过于沉重,难以培养轻松活跃的语言情境;要么过于放纵,照本宣科,流于应付,难于开展有效的交流,实现师生的互动。英语教学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般教育活动,也是传播语言文化、倡导中西对比交流的过程,这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充沛的活力,斗志昂扬地投入教学,引导学与教的整个过程。

一、造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特殊原因

1.大学英语授课对象复杂多变

与专业英语教师相比较,大学英语教师授课对象复杂多变,有着如下特点:①生源分布地域广,语言基本功与应用能力参差不齐。②学生专业领域宽,涉及文、理、艺术等不同学科,对于英语的认知和认同感不尽相同。③男女生比例差别大,学习动机、动力千差万别。

授课对象的差异性,意味着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相同的教学内容的情形下,要开展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需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做到符合客观实际,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和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无疑要加大大学英语教师的课业负担与投入,长此以往,职业压力渐涨,倦怠感油然而生。

2.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特殊性

与专业英语课程相比较,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特殊性也是教师造成职业倦怠的重要诱因。大学英语课程一般一周为四课时,总课时数较少,在较少的课时中,英语教师要做到听说读写译的全覆盖,涉及不同的教材内容,照顾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难度不小。

近年来,各高校相继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各种通识课程、专业英语课程、拓展课程相继出炉。面对错综复杂的变革,大学英语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迎接着重大的挑战。如何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如何挑选好千变万化的教育素材,做到言之有物,扩大课堂信息量,这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是巨大的考验。重压之下,倦怠之风渐长。

3.大学英语的特殊地位

与其它公共基础课相比较,大学英语的特殊地位也间接造成教师对于职业的倦怠。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大学英语的主导地位并未有所降低。社会经济发展和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大学英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应试考试依然是衡量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日益成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考核指标。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览无余。兼顾平衡教学和测试,使得教师有限的教学时间捉襟见肘。

4.大学英语的成就感、归属感、职业发展常面临瓶颈

与中小学、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相比较,大学英语的成就感、归属感较弱,职业发展常面临瓶颈,易加大职业压力及倦怠感。

中小学英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充当英语学习的引路人与启蒙者,从一片白纸到基本语法词汇的积累,凝结了中小学教师无数的辛劳与付出,这种成就感往往可以通过小升初、中考、高考以客观实际的成绩予以体现。大学英语教师虽面对水平悬殊的、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但究其本质,是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对于英语知识进行灌输,融汇整合,内化为大学生最为基础的外语素养。这种“内化”的过程,虽可以透过四六级考试、英语竞赛等应试考试予以展现,但从总体来看,依然缺乏一种信度、效度较高的衡量手段。在付出较多劳动投入的情形下,并未获取如愿的精神回报与满足感。日积月累,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日益明显。

在高等教育机构,教研型的人才日益受到重视,在职务竞争、职称晋级、评优评比过程中,占据明显的优势。与中小学教师相类似,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程,往往教师承担较多的课时,在课业负担超出平均的同时,依然要承担科研任务,其难度不言而喻。

与英语专业的教师相比较,大学英语教师接触受众大相径庭,教学流程存在差异,教学目标迥然不同,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和科研发展的道路上相对难度更大,困难更多。要想在职业发展中寻求突破,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缩小教学与理论之间的差异性,大学英语教师须发挥更大的自觉能动性,自我激励,自我挑战,自我挑战,应对与日俱增的职业压力,克服以畏难情绪为主的职业倦怠感。

二、大学英语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感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1.大学英语教师克服自身职业倦怠感的应对策略

大学英语教师在职业进入四五个年头时,其教学风格逐渐培养,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有所积累,教学成果初现。此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婚姻家庭的负担,其职业发展往往会遇到瓶颈,突出体现在职业压力与倦怠。要克服这种日益加强的倦怠感,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做好自身的调整,迎接职业发展的挑战。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大学英语教师主要从事非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层次的局限性,其知识储备会日益减少,新的知识的累积逐渐减慢。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信息化、自主化输出的要求日益突出。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其需求,最终的结果是大学英语教师难以应对职业挑战,力不从心,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要求高校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与教学方法。

其次,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素养与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教师更应该国际化,“走出去”学习外校或者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最新的教学成果,以期用于未来的教学实践。

短期进修、访学、学历的提升,都应成为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环境的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逐步更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有助于消除文本教学的简单重复。无论是校外的观摩学习还是校本研究中教师的座谈和反思,均有益于教师从巨大的压力和挫折感中解脱出来,取长补短,去伪存真,完善教学理论。同时自然地完成教学与科研的无缝衔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2.高校应关心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

应采取各种措施,调动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努力消除职业倦怠感,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奎内斯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个体所处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者的付出与所得长期不一致所引起的。学校环境是诱发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场所和内因。因此,要消除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学校责无旁贷。

首先,学校应尽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教师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认同教师所取得的成绩,满足教师的职业抱负与荣誉感。

其次,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研讨,组织成立科研团队,可采取“一对一”、“多帮一”、“导师制”等多种形式扶持青年教师,促进他们的理论学习,使其迅速成长,在教学经验不断积累的前提下,从简单重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从而培养科研与实践并重的教师队伍。

再次,学校应给予教师更多的自由,在职业培训、出国进修、对外交流方面大开方便之门,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与外界不断地接触,及时了解本学科领域新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跨越式发展。在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上应予以更多的照顾,使大学英语教师不至为完成科研量或工作量而疲于奔命。学校也应多尊重教师发展的个人意愿,接纳教师的不同教学观念、教学风格与研究方向,鼓励教师的自由发展。

严谨奉献的工作作风、轻松自在的工作环境、积极进取的职业热忱,这正是大学英语教师在工作中所应具备的。“着眼学生教育,提高自身素养”,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能努力消除职业倦怠,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松.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王晓英,李鹤.吉林市三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7,(29).

[3]董金伟.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95

我区从1993年秋季起在各中心校五、六年级开设小学英语课程。2003年新区成立后实行教育资源整合,响应《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中提到的“从小学起逐步按地区统一开设外语课”, 全区68所小学从三年级起全面开设英语课程。但由于师资配备比较薄弱教师,转岗教师的英语专业素养相对较低,给我区小学英语的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我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我区的小学英语教学发展能尽快赶上全市小学英语的发展水平,我们成立了小学英语学科指导小组。指导组在教科院小学英语教研员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片区教研活动,以促进我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我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1 师徒结对,建立帮扶机制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全面优化。两年来,我区五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与五位小学英语学科指导组成员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关系,着重落实“一选拔、二辐射、三培训”工作。

“一选拔”是分别从每个镇区的完小中精心选拔一位责任心重上进心强的英语专职教师作为徒弟,并签订师徒协议,以确保在两年的师徒结对活动中能有较大的长进。我区共有五所中心校和三所直属校,全区68所小学,158名英语教师,其中专职教师23名,而专职专业的教师只有16名。被选拔中的老师肩负着“二级导师”的责任。

“二带动”是指师徒结对要起到两个带动作用,一是带动徒弟所属片区的英语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带动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培训”即抓好三项内容的培训,一是对农村校英语教师进行英语基础知识培训,包括语音基础知识、语法基础知识、课堂组织用语等。我区转岗英语教师有140多名,大部分教师虽然经过转岗培训,但其语音面貌仍然欠佳,更不用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的培训级别不能过高;二是针对新更换的小学英语PEP课本进行教材培训,帮助教师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三是培训教师如何规范撰写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在市区两级的教学视导中,发现英语教师的教案存在众多版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尚不明确。因此,从规范入手,要求制定的目标要涵盖五个维度的内容: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每个目标的默认主语均为学生,目标应具体可操作、可评价,不出现诸如“掌握”等词的模糊目标描述。

2 片区联动,规范教研组建设

2.1 规范管理

从制度层面规范教研组活动,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英语教师每周三下午不排课,按时参加片区教研活动;确保每位教师每周研讨都有书面反思;确保每次活动都有既定的主题。根据自身实际,要求各教研组切实抓好《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研究,苦练内功,提高业务素质。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决不走过场。一周一次的备课活动要重点研讨下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各备课组为单位各推出一节示范课,要求课前合作完成教学设计,授课结束后,再进行集体反思,交流得失。各教研组再根据一些共性问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着眼共同进步。

2.2 创新机制

教研实践告诉我们,教研工作总是借助一定的活动形式,依靠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予以落实的。在校长推动,教师主动、导师促动的前提下,健全教研网络是搞好教研活动的组织保证。我们搭建了“市学科指导组活动――区级骨干教师中心组――片区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由市教科院教研员主管学科指导组的工作,区教研员负责指导组活动和区级研讨的开展,由结对教师协助片区教研组长组织片区教研工作。这种三级教研网络,保证了教研组的组织功能,又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主体的积极性,三级活动互递信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教研活动的作用。

2.3 共享资源

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的创意不应是个人的资源,而应成为教学研究的资源共享。在活动中,我们或采取互动式教学研究,或采取开放式经验交流 ,大家畅所欲言,将自己在实践中最得意的做法展示出来,谈自己的尝试和体会。大家互通信息、互相交流、相互切磋、分享经验,充分发挥个体特长和团队精神,在分工协作、互动共生中创造优秀的教研成果。我们还申请了区小学英语教学公共邮箱,共享集体备课的教案和教学心得;建立了学科指导组成员QQ群,鼓励结对教师积极主动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思问题、研究问题,并和知道老师切磋问题。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使学科指导组的师徒联系更加密切,使片区内和片区间的教师交流研讨更加频繁。

篇11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035-02

农村高中英语教育是短板,因为很多优秀的英语教师都偏好于在大城市发展。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所以导致了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同,所以在城市中,教育的投入是非常高的,相应教师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而在农村,高中英语教育投入是非常有限的,这也就导致了英语教师水平普遍偏低。文章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对农村教育资源有限以及优秀教师流失现象的讨论。

一、城市与农村高中英语教育对比

城市的英语教育水平普遍是偏高的,因为城市教育有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就是教育的投入比较多,这就丰富了教学硬件,例如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软件的投入,其代表就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角,再先进的教学工具,如果没有优秀教师的使用,它们也将失去意义。从另一方面讲,城市学校会吸收很多附近的优秀教师,这也是农村教育水平偏低的一个根源。而对农村教育而言,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教育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教师的待遇水平普遍偏低,这些都导致了教育资源的限制。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异是比较小的,因为很多优秀的教师都留在了农村。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而且对于个人的发展也是非常有限的。在生活压力下,很多教师都选择了离开自己不愿意离开的学校,而到大城市教书或者是从事其他工作。很明显的一个对比,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收入基本工作为1300~1500元,加上奖金也超不过2500元。而每一个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接近1000元,如果父母都是教师,孩子在读书,那么这个家庭是很难有剩余资产的。所以农村的教师生活比较艰苦,而在城市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收入往往能够达到他们收入的几倍甚至更多。这些差异尤其体现在优秀教师身上。在一些大城市,一些英语教师在做一对一教学工作的课时费可以超过1000元,而如果他回到农村教学,每节课的课时费可能也不过几十块钱。如此大的差异,造成了很多教师选择离开农村。面对如此大的收入差距,一些农村教师被迫离开自己工作多年的学校,选择去城市发展。他们带着很多的无奈,去异地求生存,这是教育的悲哀,这也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造成的必然结果。还有一个方面,农村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是占着教学资源,却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这就是所谓的“吃空响”人员。他们不但不从事教育工作,而且还阻碍了其他有积极性的教师的正常教学。这种不良的行为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积极工作的教师往往受到影响,也会在教育工作中抱怨。甚至有些人通过一些关系,挂职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他们的这些行为是对教育工作的侮辱,这样做必然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恶劣的影响。[1-4]

二、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水平

面对现状,我们不能束手无策,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提高农村英语教育水平。面对农村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我们虽然没有很大的能力去改变现状,但是我们可以减少这种差异的存在。例如,对于一些城市学校废弃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想办法变废为宝。一些学校的多媒体在不断更新换代,所以他们淘汰的东西,在农村还是有很大市场的。我们如果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既节约了购买所需要的成本,又在一定程度上跟上了城市的教育步伐。虽然我们不能够超过城市的硬件,但是我们可以紧跟其后。在师资力量方面,我们应该尽力挽留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从而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去工作。同时,我们应该拓宽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这支力量,大胆使用刚毕业的高校毕业生,让他们带着一腔热血去参与到教育工作中。学校和地方应该多帮助这些知识分子的生活,让他们踏实参与教学工作。在河北省的一些农村,高中已经开始这样进行教学调整,他们大力吸收高校毕业生,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为他们工作的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面对一些水平不够高的老教师,我们采取让他们提前退休,给优秀年轻教师提供教学机会,大胆使用年轻干部,为教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事实证明,这些办法是可行的。在没有强大的硬件支持下,我们的英语教师坚持从事教育工作。虽然农村学生的英语在起点上不如城市学生,但是在后天学习中,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多好成绩。衡水中学就是一所非常好的中学,虽然它处在一个不太发达的地区,但是它却已经成为了周边城市教学的榜样。每年考入清华和北大的学生越来越多,周边地区的学生也都非常向往这里。

农村的高中教师在一个比较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他们是值得尊重的人。对于这些甘心投入到农村教育的工作者而言,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为他们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应该敦促教育改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学生都在农村,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走入大学,我们应该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高金民.对外语教学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S1).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23-02

进入21世纪,优胜劣汰法则已经在民办高等教育领域逐步显现,本文聚焦于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通过主动参与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学习活动,找到这一特殊群体成长的现状与困扰,从而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诠释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成为欧美国家教育界一个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具体而言,教师生涯发展就是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和职称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其相应的心理体验、心理发展历程。

在关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中,富勒、伯顿、费斯勒等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学者富勒(2009)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开启了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研究的序幕。伯顿(2009)将教师的发展分为生存、调整和成熟三个阶段。教师在每个阶段都有需要面对的困难,只有很好地处理了这些困难,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才会顺利。

二、民办本科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民办高校,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承担了陕西省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然而,民办本科高校成长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竞争力。笔者经过调研,从陕西省民办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工作年限、基本情况与教师工作感受等几个方面对陕西省民办高校的英语师资队伍结构进行了总结。

数据显示,陕西省民办高校专职英语教师的工作年限在10年之上的比例相当小,校龄在4-6年之间的最多,其次为1-3年。从结构来看,其年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英语教师队伍中合理的老、中、青梯队被打破。校龄的长短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民办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及其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英语青年教师大多数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进工作岗位,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他们中有很多并非毕业于师范院校,缺乏系统扎实的岗前培训。如果将年龄与职称交叉起来分析,青年英语教师中基本没有高级职称,其呈现出来的职称结构不合理与教学水平不足与公办院校的差距甚显。

三、陕西省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发展存在问题

1.优秀青年教师流失率高。陕西省民办高校优秀的英语青年教师频繁流动几乎是很多民办高校的共有问题,很多民办高校每年都在不断招聘英语教师,但每年都有教师流失。尽管高校在培养、培训新任青年英语教师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仍存在优秀青年英语教师的流失。这一现象会引起在校教师情绪上的消极暗示,降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引起学科建设梯队的人才断层,还会对陕西省民办高校的学生教育、学科建设、办学能力、办学声誉以及学校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陕西省民办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整体教育水平不高。民办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大多数来自于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教学经验,缺乏对教育学、教师修养与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教育心理学等基本知识的体验和深入理解,这又如何做好所能承担的教学任务?教学本身是一个系统化体系化的工程,并不是教师自身具备了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教育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就能很好的驾驭教学任务。如何有针对性的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感悟能力、职业道德与发散技能等都是未来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3.教育教学理念较落后,缺乏对大学英语青年教师长远发展的规划。陕西省许多民办高校“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对于提升教师能力的学术交流与研讨等实践活动支持力度不大,导致许多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对外交流少,缺乏科研氛围,使其职业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分离,忽视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教师进行校外培训与进修,这根本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反而使教师变成被动的学习者,失去了在专业领域教学与科研发展的主动性;也有很多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专业学习与成长。

4.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薄弱。大多数民办高校成立时间短,英语教师教学压力很大,学校对教学环节比较重视,并没有相关制度来规定和考核青年教师科研能力。部分青年英语教师担任几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和能力进行科研工作,一些民办高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限制了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民办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整体科研能力直接关系民办高校未来的发展空间与教师队伍的成长完善,所以急需民办高校高度重视。

四、陕西省民办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及保障措施探索

综上所述,陕西省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特色,结合学科优势,对青年英语教师开展多种培训,制定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进行规划,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实践与创新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1.加强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陕西省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生,他们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以及相关教育理论,因此首先必须对其进行多种途径的相关培训,使之能够熟练驾驭课堂、驾驭学生与所授课程。其次,陕西省民办高校应该把英语教师在其专业领域的深造和学习作为工作重点之一,鼓励其在本领域继续学习深造,逐步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

2.实行英语教师导师制,强化经验交流。陕西省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内部资源整合,通过老教师带青年教师来加强民办高校内部资源的“传、帮、带”作用,实行“一对一”导师引导,可以在授课、科研等环节给予指导,帮助各青年英语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熟练掌握各教学环节,促进他们的成长。

3.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提高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陕西省民办高校首先应积极加强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进行不定期的学术交流、科研讲座与专题讲座等。第二,应针对如何进行论文写作、项目申报等方面知识邀请知名专家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讲座,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从而鼓励他们写论文、申报课题,有效提升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第三,民办高校科研管理部部门应重视英语教师的科研工作,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帮助。第四,民办高校可以自行组织校级课题,培养青年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为其申请高级别的课题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结语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促进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民办高校要想在高等教育行业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需拥有一支相当有实力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工作现状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毋庸置疑,教师队伍的强大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更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做到的,需要职能部门的监督、政策的扶持、社会的支持、民办高校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青年教师的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李跃文.从教师教育一体化探究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6(18).

[2]董瑞婷.反思性教学――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2,7(10).

A Survey on Yong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partment of Private University in Shaanxi Province

―Based on Teachers' Career Planning Theory

SONG Xiao-huan 1,WANG Xiao-jing 2,ZHANG Ya-wen1

(1.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130,China;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