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17:52: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审计课程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前言
电路课程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平台课。该课程的设置历史久远,意义重大,许多理论内容已相当成熟。但由于电子信息类学科及行业的迅猛发展,本课程仍需进行必要的革新。虽然多年来,国内高校电路课程的建设取得许多重要成果,教学水平不断提升[1-2],然而事实证明,对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方向还不明确。
河南大学物理学院的物理学、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均开设本课程,而本课程的知识内容繁多,理论性、结构性比较强,定理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前后知识点联系紧密。因此,学生在理解知识点时易出现理解不透彻、分析不到位、解题不顺利等诸多窘态。本文以电子信息学科专业为例,讨论运用横拓展和纵延伸立体衔接教学模式,在教学电路课程一阶全响应这一节内容时的施教方法和过程。
2 电路课程横拓展和纵延伸教学模式介绍
电路应用内容的横拓展 电路课程除了经典理论的讲解,在一阶电路全响应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引入横向知识的介绍,尤其一阶电路中的动态元件电容C和电感L,存在充放电的物理过程。
如汽车的一些“泊车辅助装置”――倒车雷达装备中,在通过超声波感应情况下,当汽车尾部离后面障碍物达到1.2 m时,可采用一阶RC充放电,再通过电压比较器来实施报警效应效果。其中还涉及时间常数τ的大小来决定报警声音的急促性。
再有在实际测试设备和实验仪器中,常用方波作为测试信号,如何能将迟滞比较器的高低电平连续输出,且占空比等于0.5?这时可以利用一阶RC电路的全响应来完成,通过电容C的充电、放电交替进行来实现;如果知道了全响应的三要素,即可得出宽窄不一的矩形波。
基础知识的纵向延伸 电路课程本身是一门源于物理的学科,其中所含的定理和结论以严格的数学作为依据,利用物理和数学工具来描述和解决工程化的问题。因此,在电路课程学习之前,会涉及大量的先修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图论、信号与系统等知识。一些学生对这些先修课程掌握得不理想,必然会影响本课程的学习。在对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10多年的教学研究中发现,上述先修知识要求是学生在学习中觉得困难的首要原因。这要求教师在先修课程的相关内容上进行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引入。此外,在讲授未接触过的知识之前,可以考虑从实际应用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对电路基本原理的思考和简单分析。如一阶RC电路三要素中的f(∞)值,在开关断开或闭合后的无穷时刻,判别电容C最终电压Uc(∞)。
因此,要使学生提高对于教材中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使拓展法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找准重难点的突破口和切入点[3];其次,对知识点内容的选择和讲解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拓展,作为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扩展,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搞“一言堂”教学模式;另外还可通过教学引导和习题训练应用相结合,最终达到能活跃学生思维、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 电路课程横拓展和纵延伸衔接的教学模式运用
挖掘知识点内涵,充分理解知识点运用条件 在理论教学课堂中,对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应正确引导和强调,让学生深刻理解其潜在的含义和应用条件。如对一阶电路全响应的描述:“当一个非零初始状态(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不为零)的一阶受到外施激励时,电路的响应称为全响应。”通过对一阶电路全响应的描述来分析重难点后,对学生分析如下问题。
1)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在此为电压或电流到底多大?是需要求解还是一眼可看出来?
2)在此描述的外施激励是线性的独立源,还是线性的受控源?
3)求解动态元件上的电流电压响应时,该元件以外的端口在哪里?
4)如何将电路简化为仅含一个动态元件、一个独立电源和一个等效电阻的三个元件组成的电路?(适当引导学生回忆第四章的戴维南等效定理来解决该问题。)
5)对RC一阶电路τ=R×C,对RL一阶电路τ=L/R,时间常数τ如何求解?
6)外施独立电源的个数给定了吗?如何化为一个独立电源?
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教学,既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又可以很好地进行纵向和横向知识的展开,做到目标明确;同时可以将相关知识由点及线、由线到面,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
一阶电路全响应的横拓展和纵延伸 在直流电源激励下,由于一阶全响应电路在分析时需要求解三个要素:初始值f(0+)、t∞时刻的稳态值f(∞)、时间常数τ,后代入公式f(t)=f(∞)+[f(0+)-f(∞)]e?Ct/τ求解响应。而这三个要素的求法,尤其要熟练地能将动态元件以外的一端口化为戴维南等效才可以,求出等效电阻Req和开路电压Uoc。而对一阶全响应电路知识点的分析,本文采用横拓展和纵延伸的立体衔接教学模式来说明一端口线性等效,如图1框图所示。
从图1框图可知,对一阶电路全响应的知识内容,采用横向拓展方法和纵向延伸的教学策略和模式,能正确地让学生领会如何去分析全响应电路,能清晰了解在求解三要素时要求具备的基础知识。
4 知识点横拓展和纵延伸的施教
在上述基础上,仍以一阶电路全响应为例,对知识点如何进行横拓展和纵延伸的施教加以说明。
横拓展的施教法 由上可知一阶电路全响应求解,关键在于如何求解动态元件以外端口的戴维南等效。围绕开路电压和戴维南等效电阻的计算,可同时进行知识点的横拓展。其中的开路电压可以采用电路课程中的基尔霍夫电压定理(KVL、KCL)、网孔电流、回路电流、结点电压、电压叠加定理等方法来分析计算。假设一阶动态元件电容C以外是一个包含受控源的含源一端口,其等效电阻的计算有两种常用方法:去除独立电源后的端口外加电压/电流比值法、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比值法。如包含受控源的含源一端口戴维南等效电阻问题,可采用如图2所示方法来计算。
对于含有独立源的一端口等效电阻Req求解,图2(a)保留了独立电源Us。在独立电源Us作用下,分别求出端口开路电压Uoc和短路后的短路电流isc,Req=Uoc/isc。图2(b)去除独立源Us后,在参考方向尽量不变的情况下,在端口处人为加上一个电压源U后,求出产生的端口电流I,建立U与I的线性关系,可得Req=U/I。
从图2可看出,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横拓展思维[4],进一步找出其中的区别和联系,只有充分理解电路定理的使用条件,才能在面对问题时胸有成竹,进而正确解决电路问题。
纵延伸的施教法 纵延伸施教主要将该知识点的前后相关内容大致贯穿起来[5-6],以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功效。比如一阶电路全响应关键求出动态元件以外端口的戴维南等效,对于没有独立电源的一端口电路,常分为仅由线性电阻构成和仅由线性电阻、受控源构成的一端口。对于仅含线性电阻构成的一端口,总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或星形三角形变换等方法来求解等效Req。对于仅含线性电阻和受控源构成的一端口,当一端口内受控源的控制支路在该一端口电路内时,由于无独立源存在,该支路的电压U和电流I均为零,则受控源得不到激励,一端口的开路电压Uoc=0。由电路齐性定理得知,此一端口外加一个独立电压源后,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成线性关系,可求出等效电阻Req。因此,其对应的戴维南定理也蜕变为一等效电阻。
再如一阶全响应电路涉及受控源如何处理,控制量支路是哪个,如何分析可采用前面章节的KCL、KVL等定律的相关内容来解决。无论一阶电路哪种响应,时间常数τ的求解也很关键,这也涉及一阶动态电路的基础内容。另外,在一阶电路全响应分析过程中,发现它是一阶零输入响应和一阶零状态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3所示(以一阶RC电路为例),也是稳态分量和瞬时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a)一阶全响应电路可分解为图3(b)的一阶零状态电路和图3(c)的一阶零输入响应电路两部分的组合。利用前面知识可以求出电容C在时间t=0时,开关合上后的电压uc(t)表达,在此不予详述。解决好一阶电路全响应问题,可以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中C的充放电过程和最终仪器仪表的显示结果。
0 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有如下问题:
(1)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目前课堂教学的案例均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在备课时所选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国外的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要么不能够有效的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么就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
(2)师资能力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不仅积极性较差,而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2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2)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①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④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专门给课题实践成绩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3 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3)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于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4 课后实践教学
(1)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综合模拟。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公司的实务,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直至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当然,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2)校外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经管学院)目前开设的审计模拟实验课程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属于集中教学实践课程,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每个实验项目的资料,运用审计的原则和方法,自主实施审计程序和步骤,进而培养学生洞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理解和运用所学审计理论知识提供模拟实务操作的平台。本文对会计学专业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定位及目标、教学改革成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还有未来进一步的建设规划逐一进行探讨。
一、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定位是:面向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属于集中实践教学部分,因开设在第7学期,因此,教师面对的授课对象为大学本科四年级的学生。
本课程的目标是:本课程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学生能够根据每个实验项目的资料,运用审计的原则和方法,亲自进行审计程序和步骤,进而培养学生洞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理解所学理论打下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
二、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
2015年度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组(以下简称课程组)成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建设,成效良好:
(一)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及实施效果。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内容体系日趋优化。本课程主要是对审计实务工作中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到审计计划、实施、报告的整个过程开展模拟操作,以使学生在实验环境中模拟操作审计业务,从而间接接触实际、认识实践,进而提高审计实务工作能力。
本课程体系在本年度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2015年度,课程组为学生选定了2015年经过更新的一本公开出版的实验教材《审计模拟实训教程》,通过对该教材的使用,使经管学院会计学2012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在为期2周的实验课程学习期间进行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的实验学习,取得了较大的收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导论: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组织、步骤、数据等内容。(2)被审单位资料:主要包括被审单位基本资料、被审单位会计资料(如财务报表、总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账等),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如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认证资料、红字发票备查文件、纳税申报表、重要合同、银行对账单等)。(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包括: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的编制、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的编制、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的编制等。其中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的编制内容多且难度大,主要包括:①控制测试工作底稿的编制,如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工作底稿的编制;②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的编制,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长期借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等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的编制。(4)完成阶段工作底稿的编制。
本年度授课过程中,选用了版本更新、内容更适合的最新版实验教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优秀。
(二)教学形式、方法改革及实施效果。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还根据本届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主要有: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教师预先将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分割,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并提供适当的线索,由学生个人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和线索以任务为中心自行寻找任务答案,之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评判对错,总结好的思路和经验,梳理、提炼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2.启发式问答教学法。本课程的教学中也常采用启发式问答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不同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开展创造性、趣味性、延展性的启发式提问,从而尽可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启发式问答的教学方法需要就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作精心设计,强调通过开放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不只是引导学生思考预设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寻找开发更有趣、更有意义的问题,鼓励、支持学生在思维运动的锻炼过程中养成探索、发现新领域、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思维习惯。
3.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教学法。本课程教学中还采取了引导学生自主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提炼、总结,以达到提炼理论、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的目的。在此种方法下,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点评。引导学生分阶段做相应总结提炼并讨论、交流,之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厘清各个章节的学习重点,剖析遇到的难点,学会如何将前后章节融会贯通,做到脉络清晰。
课程组教师在运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同时,积极探索使用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效果良好,学生表现出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与学互动良好,教学任务能很好地得到完成。
(三)考核内容、方式的改革及实施效果。本年度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考核是由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实验报告进行评阅,并结合学生平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考勤、案例与课堂讨论、阶段性任务作业提交的及时性),对每一位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综合评定成绩。本年度本课程考核过程中,由每位学生个人独立提交作业,改变了以前年度由3―5人为一组,按组完成并提交作业的考核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每一阶段的实验任务,其中包括需要担任不同角色而完成的各个任务,从而提高了本课程实验的难度和实验作业工作量。由此,使学生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提升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务操作问题的能力。
上述考核改革的实施效果良好。通过撤销以往分组完成实验,改为由每一位同学单独完成全部的实验内容,有利于对个人的实验成绩做出更加准确的评定,但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需要适当减少总体的实验任务量以避免因任务过重而影响实验效果;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同时可能会减少学生“思想碰撞”产生“智慧火花”的机会。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可以考虑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将实验任务分为个人独立完成任务和小组协作完成任务两种,个人任务可以是审计案例分析或者其他相对独立的实验任务。小组任务可以是需要相互协作配合完成的综合实训任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综合两种方案的优势:通过个人实验任务成绩考核督促学生提高自身独立完成审计实务操作的能力,培养工作责任心;通过小组综合成绩考核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解决综合问题。这种综合考核的方案可以考虑在今后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实施。
三、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虽然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在本年度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本课程教学与实验内容相对于教学时间(目前为期2周)来说时间较紧,需要更合理、高效地组织与设计教学活动。解决措施:课程组成员进行研讨,讨论使本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更高效、高质的改进方法。第二,本课程有待使用审计教学软件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措施:审计教学软件比较昂贵,课程组会继续通过本系领导建议学院在适当的条件下购买高质量的教学软件以提升教学质量。第三,课程组关于本课程的教学数量不多。解决措施:积极鼓励主讲教师与课程组成员发表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论文。第四,网上资源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1)本课程相关网络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例如文献、图片、案例、学习视频等。解决措施:发动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力量,搜集、整理、筛选、录制并上传网络。(2)与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尚不能做到实时互动,如实时答疑交流、学生各自提交作业等。解决措施:可以考虑申报本课程的网络课件,在网上进行建设,并实现对每位学生的教学管理效率与教学质量。(3)学生在网上主动学习的兴趣有待提升。解决措施:布置相应少而精的课余任务引发学生探索学习。
四、进一步建设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计划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下一年度计划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建设和改进,以期增进本课程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多受益:
(一)教学资料建设。(1)配合目前使用的教材,编写相关学习辅导资料。(2)搜集和设计相应的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习题与资料,并上传网络。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建设。(1)争取经管学院的支持更新审计教学软件,使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内容时代化。(2)针对更新后的教学内容,在总结讨论现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与学习本课程更恰当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3)进一步开展网络资源建设及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网上实现课前资料的准备、课中教学资源的运用以及课后的答疑与交流。
(三)教学质量建设。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继续完善现有的听课制度和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考评制度。努力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教学成果积累。课程组非常重视教学成果的积累,计划在课程组目前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申报相关的教改课题,发表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论文,组织编写教学案例集和实验指导书,积极争取积累更多成果。
(五)师资队伍建设。(1)继续支持和鼓励课程组教师外出交流、进修和深造,开展学术、教学交流活动,学习名校先进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经验。(2)引进、补充新的课程组成员,优化课程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保证课程组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
(六)网上资源建设计划。继续加强对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给学生可供自主学习和拓展视野的平台:(1)将进一步整理完善后的课前准备资料、课中使用资料、课后的课程教学质量调查及教学改进的相关资料上传网络;(2)将进一步更新后的授课案例上传网络;(3)将主讲教师部分教学录像和学生实验图片上传网络;(4)搜集相关图片资料并上传网络;(5)补充更新相关文献资料并上传网络。
五、结束语
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对于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专业必修的实践类课程,是学生从学校的理论学习到校外工作实践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探究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模拟实践锻炼中主动探索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自觉对先前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的协作能力,是课程组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本文对审计模拟实验课程在2015年度教学改革的进展和成效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存在问题的同时拟定了解决措施,提出了下一年度建设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计划,以期将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为精彩。S
参考文献:
[1]马春静.审计模拟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王晓峥,马施.审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探讨[J].审计研究,2013,(06).
运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材为依托,以方法教学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对教学大纲的把握,注重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注重对教材的运用,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传递,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1 以教材为依托,探索《审计实务》教材编写模式
中职教材编写要紧紧围绕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要将理论型教材编写模式转变为中职教育技能型教材编写模式。从根本上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技能,重课堂讲授、轻实践训练的弊病。在编写《审计实务》教材,重点阐述“是什么”和“如何做”。“是什么”解决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如何做”解决不同专业技能课具体技能的操作程序、方法和技巧。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淡化“为什么”,这样缩减了教材内容,改变了教材越编字数越多,越编理论性越强、实践性越差的趋势。同时加大实训的力度,在实训的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尤其是加强专业的综合实训的研究,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教材的定位应更加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为原则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以行业为向导,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 以方法教学为主线,探索《审计实务》教学方法
根据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理论够用为度”探索《审计实务》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审计实务》教学目标。
2.1 归纳总结法 《审计实务》课程设计内容广泛,比较零散。故而,课堂讲述理论部分内容完成后,应该再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审计理论体系构成,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对于审计实务部分内容,每个审计项目均包含有多个审计环节或审计程序,因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就应该用归纳总结法,对重点程序进行总结,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2.2 案例教学法 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审计科目实践性特点最为突出,学生到企业、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直接实战的机会并不充裕,故而案例教学法应是审计课程的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案例教学法研习的重点并非理论本身,而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体验的升华。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形象地获取知识,更能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以案例教学环节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理论,使系统性增强。
2.3 比较分析法 在审计课实务部分教学中,比较分析法在此中是较好方法,实际运用中效果良好。审计实务中常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有盘点法、分析性复核、函证法、检查等,基本上每个项目的实质性测试都是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在不同对象的审计上,这些方法的具体使用偏向还是有侧重点和区别。如果区别和侧重点没有加以把握,就可能引起审计方法使用上的偏差,以致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灵活使用对比分析法,深入挖掘出其异同点,加深对审计方法的理解,提高运用审计方法解决审计问题的能力。
3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审计实务》教学模式
3.1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创新能力 老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有关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国际热点、国内焦点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不仅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也能够置身于社会的环境中,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融合,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和途径,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创新能力。
3.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创设情境,讲授中用启发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独特的、新颖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3.3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只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应尽可能改革创新,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学内容,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引导创新精神的逐步建立。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时,还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把所学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更多地了解社会,开拓视野,以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4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 有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的有限时间内难以完成,老师可先创设问题,把问题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查阅资料,把零碎的、粗糙的思想片断系统地组织起来,再经课堂汇总,可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交际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访问、查找图书、参考资料、利用计算机检索资料,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全面提高。(上接第248页)参考文献:
[1]王军伟.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与教材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