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5 00:53: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加强政府主导推动,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快文化建设、保障文化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工作内容,一以贯之抓落实,通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突出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总分馆的建立和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做大做强总馆,为图书馆服务体系升级创造条件。近三年,我县每年用于图书馆事业经费都在120万元以上,且逐年增长。总馆现有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阅览座席300多席,其中少儿阅览室60席,馆藏图书20余万,年订阅期刊300余种,基本满足读者阅读需求。连续4次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连续8次获评省文明图书馆。二是突出加强乡镇、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规范化建设。把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作为图书馆服务体系深化拓展的重要着力点,坚持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明确创建目标和标准,落实达标措施,确保3年建设周期取得实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乡镇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多次召开建设推进会,各成员单位主动作为,大力推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督促指导乡镇、村(社区)开展图书分馆规范化建设。专门对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的图书服务功能配备标准进行了调整提升,出台了乡镇、村(社区)图书分馆建设标准。通过规范化建设,为全县图书馆总分馆县、乡、村三级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全覆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高标准建设提升农家书屋。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始于2008年,并于当年底在全县346个行政村全部建起“农家书屋”,率先完成了书屋全覆盖的目标。经过近几年不断巩固建设和提升改造,目前建成省五星农家书屋1个、四星级2个、三星级14个,建成数字“农家书屋”360个。农家书屋的提升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统一规范管理创造了条件。
二、注重制度机制建设,统一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
2013年4月,为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促进全县公共图书馆发展,县图书馆与乡镇文化站签订了《**县图书馆分馆管理协议书》,在原有21个乡镇文化站基础上成立**县图书馆乡镇分馆。以规范的管理制度措施,来提升全县总分馆服务层次和水平。
一是实施一体化、专业化管理。各分馆实行统一资源配置,由县图书馆统一负责新书采购、编目;统一业务管理平台,建立了**管理系统服务平台,总馆与各分馆实现“一卡”通借通还;执行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标准,分馆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正常开放,分馆的运行情况由总馆按统一的标准于年底进行考核;统一业务培训指导,由总馆安排业务骨干定期不定期地到分馆进行培训指导,帮助各分馆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二是搭建统一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图书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和统一配置,将乡镇各分馆、村农家书屋、流动服务点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文献联合目录数据库,并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渠道,将各种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共建共享。各分馆新进图书由县图书馆进行统一技术加工,图书加盖统一印章,粘贴统一书标及条形码,Marc数据进入县图书馆**数据库。对全县各分馆现有未能进入**系统的图书,县图书馆也重新对其进行数据加工,保证所有图书数据均可通过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借还。截至今年9月底,全县可通借通还文献资源共计378766册,全县共享数字资源近20万件。三是统一组织绩效评估考核。把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对各镇和相关单位文化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有效的考核激励措施,保障了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县图书馆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对乡镇(街道)图书馆分馆和村(社区)农家书屋业务考核工作。随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不断规范完善,服务的功能得到了拓展和提升。
通过对乡镇(街道)图书馆及农家书屋不断整合和统一管理,逐渐形成了覆盖全县乡镇(街道)、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有力地保障全县群众共享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益。全县农家书屋与乡镇(街道)文化站共同作为县图书馆的服务延伸,支撑起县、乡、村三级图书服务阵地。
三、坚持以县带乡联动发展,整合资源下移重心,提高公共图书资源共建共享效益
一是重抓农家书屋更新改造,推动转型升级。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对全县农家书屋进行排队摸底,对照标准,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规范改造。不仅按统一标准对馆舍面积、藏书数量、书架、电脑等硬件配备,提出明确要求,由乡镇(街道)、村落实经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添置和更新改造。同时,按县总馆制定的业务管理规范和服务规范,用强行入轨的方式进行改造重塑。在农家书屋纳入总分馆制试点过程中,我们始终做到建管并举,建用并重,县图书馆总馆统一协调,组织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走进书屋、利用书屋。二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我县以总分馆为平台阵地,进行各类社会图书服务资源的整合尝试,引导加盟的各图书服务单位参与总分馆制建设和服务,达到“双赢”的效果。各图书服务单位按协同机制推出一批服务项目和活动,提供给城乡群众体验参与。如李埝乡每年暑期开展“大手牵小手,一书一世界”大学生村官暑期牵手少儿读书活动,受到小读者热烈欢迎,文化站自发排演文艺节目为广大群众表演。图书总分馆制的公共服务延伸效应在基层得到了充分放大和呈现。
四、创新服务模式与内容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培塑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一是广泛组织读书活动,打造品牌文化活动。构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作用不仅在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上,还体现在各类阅读活动的延伸上,把分馆从单一的等待读者上门借书转变为吸引读者参加各类阅读活动,让农民深切感受到文化惠民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造浓了基层阅读氛围,增强了农家书屋等分馆的吸引力。二是重视数字图书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总分馆利用率。县图书馆积极策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主动与优质资源提供商合作,推出数字图书馆阅读平台。
存在困难
1、分馆图书需逐步完成数据加工。
由于原乡镇文化站图书都在万册以上,且均未经过数据加工,虽然近年来对分馆图书组织过集中加工,但由于分馆图书本身体量巨大、经费短缺,至今只有四家分馆能与县馆通借通还,其他分馆图书均未加工,因此这部分分馆仍不能进入通借通还系统。因此今后要继续投入人力、财力对已有图书进行加工。
2、分馆**服务端口需独立安装
总分馆制源于西方国家。它作为公共图书馆法定的制度,将某一地区公共图书馆(市、县、区)的人、财、物资源由总馆集中管理,并统一进行文献采购;总分馆间具有统一的管理系统、目录系统、借阅系统和馆员教育培训;分馆直接向基层开展服务,没有文献采编任务。总分馆制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为目的,通过一体化和专业化管理,实现体系内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互动,充分体现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总分馆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关注。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组织模式按照行政级别设置,即国家、省、市、县(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模式,其特点是:一级政府建一级图书馆,一级政府管一级图书馆,各级图书馆级别分明、归属清楚。这种结构的最大缺陷是资源集中,服务范围与受众都受到了馆址的严重制约。而总分馆制是在一个地区设置一个总馆,再按照这个地区的服务人口与服务半径,设置若干个中小型分馆,构成星型结构分布式服务。其特点是: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布局合理,资源有效共享与利用,服务与管理专业并一体化。且分馆功能简单、服务便利、快速,总、分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这种总分馆结构分布式服务在我国已初现端倪。
一、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的现实意义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图书馆独立提供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总分馆制这一图书馆服务体系指由同一个建设主体资助、同一个主管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其中一个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图书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或与总馆一起隶属于同一个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其基本特征是:图书馆的总馆建设主体与分馆建设主体统一,即经费来源统一;总馆主管部门与分馆主管部门统一,即管理统一。总分馆统一人财物管理、统一规划和实施服务、统一服务水准。这种对人财物的集中管理和利用,将有效解决基层购书经费不足、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同时系统内统一的“采、编、调、配一体化”服务模式,也将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好地利用,是促进总馆和分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模式。
一般来说,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大致可分为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技术保障等方面。在单馆制建设思路下,每个公共图书馆在业务机构设置上大致都是相同的,基层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文献采购量少,某些部门工作量不满,造成人才浪费。另外,区域内各馆书刊采购的重点与范围也大致类似,这造成区域内文献信息资源同质化严重,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文献采购经费,同时使区域内的读者难以享受更丰富的文献信息服务。而在总分馆制下的图书馆网络可以促使各成员馆各尽其责,发挥整体效益。抛弃“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以效益为标准,通过各自内部人才、机构重组,发挥各自优势,以达到整合效果,实现资源共享。总馆发挥自身人才、文献、技术上的优势,强化其协调功能,在文献布局、数据库建设、编制联合目录、网络化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发挥协调作用。分馆充分利用总馆的各项服务,在各自的服务区域开展特色服务,发挥它们与基层紧密联系的长处,让更多基层读者享有平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二、总分馆制是激活公共图书馆的有效机制
(一)总分馆制是一种先进的办馆模式
总分馆制是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总馆下,设立若干分馆,以一个网状的形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机构。随着我国图书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有不少省市、地区公共图书馆也进行了总分馆制的改造,如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就通过系统化、集群化、网络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优化了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极大地改善了县馆经费拮据、资源匮乏、服务落后的生存局面,为提升公共图书馆整体水平作出了贡献。
(二)总分馆制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体制中,公共图书馆实行的是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单馆,图书馆之间存在大量重复收藏、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等问题。一方面是馆内资金投入不足、有舍无书,另一方面是公共图书馆系统内大量资源的重复配置,不能互通有无,而且图书馆系统与广大读者之间的供求关系也难以维系,使得各公共图书馆难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总分馆制可以在不改变原有行政、人事、财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以一个规模较大、文献资源丰富、技术力量强大的图书馆作为总馆,以其他有着共同愿望、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图书馆为其分馆,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自发组成总分馆关系的合作机制,构建以省或市馆为总馆统一协调的总分馆制,在总分馆制的框架下,整合、利用以各县公共图书馆为分馆及乡镇、社区图书室为分站成员馆的资源优势,形成三级图书馆网络,实现各成员馆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图书馆体系的服务能力,发挥各成员馆的整体效益。
(三)总分馆制是解决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保证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支撑,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主体,对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总分馆制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形式,是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文化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公共图书馆实施总分馆制应注意的问题
(一)总分馆体系中分馆设置应遵循适度、合理的原则
总分馆制的本质与内涵决定了并不是现在任何级别的公共图书馆都适宜建设。成功的关键是“适度”。在总分馆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适度”这一原则。专家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总分馆制进行研究后发现,“适度”是这些国家取得成功的关键。“适度”首先指图书馆建设主体适度,即保障总分馆体系所需经费的政府的级别不能太高或太低。这是因为太大的建设主体会形成超大的管理单元,不便于管理;太小的建设主体财政能力不足,不能保证高效持久的图书馆服务。例如,澳大利亚是以州政府和市政府作为联合建设主体的。其次是合适的管理单元,即在适度的政府级别上设置总分馆体系的主管部门。南开大学教授于芝认为总分馆制关键在适度:“合适的建设主体+合适的管理单元+适度的覆盖范围才等于合适的总分馆体系或书馆系统。”建设主体级别太高,形成超大的管理单元,运行成本过高。而建设主体过小,财力无法支撑分馆长期有效运行。我国地广人口众多,省、市、区(县)、乡镇地域面积是呈倒金字塔形的,目前有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市级公共图书馆仅适宜在市本级建立分馆,只有县(区)级公共图书馆才是最适宜推行总分馆制的。
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对区域内各层级图书馆整体规划,并按照规划好的总分馆进行建设,逐步发展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同时应避免在一个地域内当有不同行政级别公共图书馆存在时,服务体系建设无序性、不作为等情况。在满足《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分馆建设应在使用上具有方便性及舒适性;行为上应满足人际交往与场所感的需求;形象上具有地方感与标志性,也就是说它应有一个可以被人们熟知的认知性。
(二)资源配置应优化合理
考虑到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各级公共图书馆首先应坚持资源建设中分馆与总馆多领域、多层次的互补与共享。其次需要总馆对下辖各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书目数据、期刊目录进行整合。形成总分馆制下所有分馆统一的书目数据检索系统和期刊联合目录,加强与各成员馆信息咨询部、采访部开发数字文献及在新书订购中及时沟通、交流信息的机制,全面协调、合理配置各成员馆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互通有无。
(三)书目数据库建设应规范化、标准化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以书目数据的高质量为前提的,如没有规范、一致的书目数据作前提条件,自动化系统就无法高速运转,总分馆制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将无法实现。由于数据库类型的多样化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目前,在各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所建书目数据库数据内容参差不一、分编员专业知识水平不等、执行标准不统一、数据建设质量不高、制作数据速度慢等问题,既影响读者的检全率、检准率,又影响图书馆分编人员套录数据的取舍规范,难以统一。总馆应加强上传联机编目数据的质量监控工作,及时对各成员馆著录的书目数据进行在线指导,不断提高各成员馆分编、标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不断完善联机编目数据的书目质量,为总分馆制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打下牢固基础。
总分馆制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国内,总分馆制已提出多年,专家们认为,总分馆制在国内推广遇到的主要阻力是多方面的。第一是观念。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一级政府建一级图书馆,一级政府管一个图书馆”的图书馆建设体制,习惯了这种体制的人可能存在理解困难。有些可能认为这会给总馆工作增加压力。第二是管理权。在已经建立街道、城镇图书馆的地区,街道、乡镇政府可能会把转让图书馆行政管理权视为自身权利的削弱。第三是财政安排。在有些地区,各级政府可能需要根据总分馆体系的要求,从财政上调整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拨付办法,而这种调整可能会遇到地方政府惰性的阻碍等,但建立总分馆制是今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投入比重在增加,目前在我国建设“经费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的总分馆体系的条件事实上已经成熟。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持续降低服务成本和有效保障服务质量是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业务协同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总分馆制是我国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均等、惠及全民的先进服务与管理模式,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文】
略阳县文化和旅游局2020年度总分馆制建设情况的工作总结
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我局遵循“政府主导、统筹实施、促进均等、提升效能、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夯实责任
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推进,我局成立了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文化广电股、文化馆、图书馆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检查指导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文化广电股,翟一蕾同志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同时,根据略文发〔2019〕1号关于印发《略阳县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各镇办、村实际及省市下达的建设任务,平时加强检查指导,验收合格后挂牌,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保证此项工作有人管、有人干、有成效。
二、加强指导,积极推进
年初,局文化广电股、文化馆、图书馆先后深入17个镇办,就总分馆建设工作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各镇办、村文化阵地情况,制定了总分馆年度建设计划。今年我们将文化场所面积大、工作积极性高的五龙洞镇、马蹄湾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分馆进行建设。在建设工作中,县局文化广电股负责和镇办、村衔接沟通,及时汇报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县文化馆、图书馆负责按照各自分馆服务点建设要求,对建设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同时加强日常工作指导,使得分馆能够按要求正常开展服务工作,打通文化馆图书馆“最后一公里”。县局安排业务人员多次到建设镇、村进行舞蹈编排和图书分类、编码、上架、借阅等培训,目前五龙洞镇、马蹄湾镇综合文化站2个分馆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6-0017-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odes of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in China
Zhang Juan Ni Xiaojian (The Capetal Library, Beijing, 100021)
Abstract: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is generally adopted by the public library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this mode develops rapidly in our country and forms many model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compared with the foreign mode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ls of central-branch public library system domestic and abroad, and points the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Then purposes the strategies of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implement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human and financial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establish a perfect funding mechanism.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CLC number: G258.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6-0017-04
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要求每个人都能方便快捷的获得图书馆信息资源,而总分馆体系被认为是实现普遍均等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最佳模式。总分馆制以其服务场馆布局合理、资源统一分配、服务标准统一、运行高效等优点成为欧美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普遍采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组织机制。近几年来,在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我国各地政府和图书馆界也开展了一系列总分馆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总分馆模式,但是与国际上真正的总分馆制相比还存在着差距,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总分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总分馆体系建设的问题和建议。
1 国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模式
总分馆制是欧美等国家普遍采取的公共图书馆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这主要取决于国外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在建设主体方面,英美日等各国法律都规定了“地方政府”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建设主体,主要负责保障图书馆建设所需的经费。“地方政府”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西方政府体系一般分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一般包括郡、县等中级政府,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低于”中级政府的城市和其它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通过辖区内居民的税收承担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为了保证辖区内的居民能够获得均等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各地方政府通常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服务标准的要求,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在辖区内的市、镇、村设置规模不等的固定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形成统一管理的图书馆系统,即一个总分馆体系。
在管理体制上,地方政府一般不直接管理公共图书馆,而是交由图书馆委员会或图书馆管理局负责整个辖区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宏观管理和规划,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和行政具体事务由馆长负责。运作机制上,总分馆实行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共享,由总馆进行各类资源的统一采购、分编、加工和物流配送,建立统一的业务建设标准,采用统一的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美、英、日三国总分馆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见表1)。
2 我国总分馆模式分析
几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和公共图书馆也进行了总分馆体系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总分馆体系模式。按照人财物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将我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分为三种模式:联盟性质的总分馆、准总分馆模式和纯粹的总分馆模式。
2.1 联盟性质的总分馆模式
联盟性质的总分馆模式也称区域网络,即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的情况下,通过行业合作,在不同建设主体保障的资源之间建立起共享机制。总馆或者中心馆只在业务上对分馆进行指导和协调,包括文献资源的统一分编、统一服务平台建设和数字资源共享,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分馆或成员馆作为独立建制的图书馆,保持财产和人员的独立性。这种模式并未涉及人财物的管理,只实现了业务上的部分合作和协调,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不算总分馆形式,我国很多地区进行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采用这种形式,典型的如上海中心图书馆体系、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杭州图书馆一证通等。
区域网络实现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服务平台的统一建设,但是由于这种模式是由图书馆发起而不是政府主导,并未涉及行政和财政隶属关系,人财物的管理仍归各馆,中心馆对分馆只有业务管理权而没有行政管理权,因此并不是真正的总分馆(表2)。
2.2 准总分馆模式
准总分馆模式是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的情况下,总馆负责全区域内文献资源的采购、分编、加工,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分馆专事各种读者服务工作;总分馆之间实行通借通还。在建设主体方面,一般由政府主导,由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共同出资,共同作为建设主体推行总分馆制建设,代表性的如东莞集群图书馆、嘉兴城区总分馆体系、苏州总分馆模式。
准总分馆模式实现了建设主体的部分上移,上级政府参与到分馆的建设中,了相关文件并提供部分建设经费,总馆掌握了部分人事和业务管理权,但是由于缺乏图书馆法的保障,政府投入随意性较大,往往一次性投入而缺乏长效建设和保障机制。同时现有图书馆分级管理体制下,分馆在行政上仍然隶属于各级政府,因此,总分馆之间并未形成真正的经费统一管理、资源统一、人事统一的紧密的总分馆体系(表3)。
2.3 纯粹的总分馆模式
总分馆同属于一个建设主体,分馆是总馆的一个派出机构,人财物由总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管理,文献资源由总馆统一采购、分编、加工和调配。分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工作人员由总馆统一派出,总分馆之间实行一卡通用、通借通还、文献检索和数字资源共享服务。2005年,禅城区政府根据“佛山市禅城区建设文化名城实施意见”提出建立“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建设目标是:至2010年建成主馆1个、分馆8~9个的图书馆群,使每十万禅城区居民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2006年“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正式挂牌,至2007年已形成1个总馆、4个分馆,总馆直接管理分馆,服务标准统一,完全通借通还的总分馆体系。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建设机制是由区政府作为建设主体,街道办事处和当地企业共同参与,除分馆场地由街道办事处和当地企业免费提供外,其他办馆条件和经费均由区政府提供,分馆的运行成本完全纳入总馆。在资源配置和服务方面,其文献资源所有权全部归属总馆,人财物均由总馆统一管理调配、服务质量由总馆统一把握,形成全区图书馆统一采购、书目数据统一编制、书刊通借通还、资源完全共享的联合服务体系。[3]
3 我国总分馆制建设中的问题
通过对国外以及我国总分馆模式的分析,我们看出我国的总分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总分馆模式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首先,在建设主体方面,总分馆一般是由一个建设主体设置的一个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它们通常被称为一个图书馆。而我国总分馆体系中总馆和分馆分别由不同的建设主体独立建设或者多级政府共同作为建设主体,建立的分馆在财产权和行政隶属上属于本级政府,因此保持相对独立,它们通常不被认为是一个图书馆,而是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合作。
其次,总分馆模式是在行政区域范围内实现服务网点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一般由一定层级的地方政府作为建设主体,在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总体部署,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的一定标准进行合理布点,区域覆盖不到的范围通过流动图书馆进行补充服务。我国的总分馆一般还是按照行政区划的级别进行分馆建设,一般按照市级、区县级、乡镇街道、乃至行政村和社区的层级进行分馆建设。在总分馆建设中并未考虑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只是将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图书馆联系起来,实现某些资源的共享。
第三,在总分馆间的资源管理方面,总馆应该享有分馆的所有资源,包括设施设备、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但我国的总分馆体系中,总馆只享有部分或全部文献资源的产权,其场地设备产权和工作人员的行政隶属一般隶属于各级政府,因此,总馆不能完全或真正意义上的对人财物进行管理和调配,也就不能在实际上保证统一的服务标准。
第四,总分馆建设的经费保障方面,一般来说各国都规定了总分馆的建设主体是地方政府,该政府具有较高的层级,如美国的地方政府是县和市,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与财政体制基本一致,图书馆建设经费主要来自辖区内居民的税收,同时接受上级政府的资金补助,并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如美国图书馆经费由地方、州和联邦三级政府承担,澳大利亚图书馆经费由州和地方两级政府承担。而我国总分馆建设中,分馆经费主要由各基层政府承担,在目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普遍困难,很难保证分馆所需的各种经费。
4 我国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建议
体制障碍是我国总分馆体系建设的主要障碍,公共图书馆的分级建设和管理体制,对于隶属于不同政府、不同层级政府管辖的图书馆之间建立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服务为要求的总分馆制形成了坚固的体制壁垒。[4]因此,要改革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体系。
4.1 改革总分馆的建设和管理体制
建立总分馆制首先要解决建设主体的问题。我国目前按照行政区划分级设置和管理图书馆的体制造就了图书馆的多元建设主体和多层级管理单元,成为建设主体统一、管理单元统一的总分馆制的障碍。因此,改革我国现有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体制,实现建设主体的上移,由一定层级的政府承担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责任。根据于良芝等人提出的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的调整方案:将大城市的区政府界定为全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将中等城市的市政府界定为整个城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将县级政府界定为全县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5]
建设主体依据相关标准对行政区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进行合理规划,按照行政区范围内的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为依据进行分馆和服务点的布局。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市政府和县政府作为主要建设主体,分别建立城市总分馆系统和乡村总分馆系统。以市图书馆或县图书馆作为总馆,负责整个区域图书馆的运行,其它馆为分馆,负责读者服务;较远的地区配以流动服务车。
在总分馆的布局上,打破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图书馆的布局模式,指定区域内一个较大的图书馆为总馆,按照服务人口和半径设置大小规模不等的中小型分馆。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原则:服务人口150万以上的地区设置大型馆1-2处,每50万人设置一座中型馆,每20万人设置一座小型馆。服务人口在20万~150万的地区,设置中型馆1处,每20万人设置一座小型馆;服务人口在20万以下的地区设置小型馆一处。[6]大型馆以读者乘公交或骑车60分钟(含等候与换乘时间)可以到达为宜,其服务半径为9公里;中型馆以30分钟为宜,其服务半径为6.5公里;小型馆以20分钟可以到达为宜,其服务半径为2.5公里。[7]
在总分馆管理中,政府设定图书馆委员会负责整个区域范围内的图书馆宏观规划和管理,包括资金的预算申请,馆长的任命和馆员聘任以及服务的监督和评价。总分馆体系内部的行政管理权和业务管理权交由总馆馆长负责。
4.2 制定科学的总分馆运行机制
总分馆系统实行经费统一管理,资源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服务标准统一的模式。在总馆和分馆的功能划分上,总馆居于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在服务规范、采访编目、网上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承担主导和引导的作用,各分馆作为服务终端,直接面向大众,承担主要的读者服务工作。
总馆具有业务管理权,制定统一的业务建设和服务标准,负责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在区域网络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掌握文献购置经费的使用权,由总馆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根据整个地区文献资源情况,合理采购和配置图书。文献编目加工方面,总馆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编目中心和加工中心,所有图书在总馆进行统一编目、加工,然后分别拨交到各分馆,各分馆只负责接收图书。除文献资源外,展览和各种活动也可由总馆进行共享。
读者服务方面,总馆制定统一的读者服务标识和读者服务规范,采用统一的读者服务系统,读者使用一张读者卡可以分享整个总分馆系统的所有文献资源,就像在一个图书馆一样,分馆没有的文献可通过物流进行调配。
在人员管理方面,总馆具有人事行政权。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由总馆进行统一招聘、分配,人员可根据需要在总分馆之间自由调配。总分馆的所有人员实行岗位聘任制,总馆根据岗位职责与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工作人员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各项工作。
4.3 完善总分馆的经费保障机制
总分馆体系内的经费主要来自承担建设主体的地方政府,政府在辖区范围内通过征收税收来保证经费的来源,并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同时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也要投入一定的比例。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情况,在以大城市市政府作为总分馆建设主体时,经费由市政府承担;由大城市的区政府作为全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时,经费主要由区政府承担,市政府财政作补充;在以中等城市作为整个城区公共书馆的建设主体时,经费主要由市政府承担,省级政府财政作补充;由县级政府做为建设主体时,由县级政府的税收为主要来源,市级和省级政府进行财政补助。在经济较为贫困的省区,如西部不发达地区可由中央政府以专项资金进行转移支付,以基本实现覆盖全社会的均等公共图书馆服务。同时,以法律形式对各级政府的公共图书馆经费支出比例予以规定。此外还要积极吸收社会力量的参与,募集民间资金和个人捐款。
参考文献:
[1][3][4][5]邱冠华等.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29-33,152-153,198,203.
[2]沈丽云.日本图书馆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43.
>> 城市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中分馆资源建设的定位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浅析在延边地区构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与建设图书馆总分馆制 “联盟+总分馆”模式的地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联盟+总分馆”模式的地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浅谈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分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效益分析 浅谈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服务模式探索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 武进城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均等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盐城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研究 “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状与展望 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之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我国民图书阅读率较1999年下降5.5个百分点[N].中国青年报, 2013-5-2(7).
[3]世界儿童图书日:当儿童遭遇“阅读危机”[EB/OL].[2013-7-15].http:///2013-04/03/c_115262464.htm.
[4]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07.
[5]江少莉,杜晓忠.公共图书馆的城市阅读推广策略——以苏州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1(12):13-16.
[6]陈永娴.阅读,从娃娃抓起——英国“阅读起跑线”(Bookstart)计划[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101-104.
[7]张彬.图书馆空间的审美化与阅读环境设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28-38.
[分类号]G258.2
1 总分馆建设的起因、做法和成效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图书馆学术界大力研究和宣传百年来中国图书馆精神,传播现代图书馆平等、免费、无区别理念,普遍均等的理念开始在业界植根,各地开始认真思考为社会提供低成本、高效益、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途径,并积极加以探索。2001年,苏州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从新馆开馆第一天起,几乎每天到馆的读者都超过了设计容量。一方面是读者旺盛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是接待能力的明显偏低,加上区、街道、社区图书馆的缺失,形成了苏州市图书馆事业独特的供求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从2004年下半年起,总结反思20世纪80、90年代乡镇(街道)万册图书馆未能持续生存的教训,分析2002年后建设的四个分馆中三个失败的原因,并对国外的总分馆制和国内一些开展总分馆探索的地区进行调研,形成了《苏州市城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方案》,并连续四年呈交苏州市政府。此方案要点包括:①建议由市政府主导,作为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②集中市、区两级财政在公共图书馆上的建设和运行经费;③在市区按每2万人一所的标准建设社区图书馆,并作为苏州图书馆的分馆,达到管理统一、资源统一、服务统一覆盖全苏州城区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④五个县级市参照这一方法,由各市(县)政府作为当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主体,各县级图书馆作为总馆,每县建设约20个乡镇、乡村分馆,并在广大乡村设立以共享工程基层点、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相结合基础上的流动图书车服务点;⑤全市六个总馆构建成一个区域网络,实行联合采编、统一检索、一证通用、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全苏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全覆盖。
为体现方案的优越性,苏州图书馆主动与各区政府、相关街道办事处联系,积极寻找建设社区分馆的合作伙伴。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在2005年10月与沧浪区政府合作开设了第一所直接管理的分馆――沧浪少儿分馆。在第一个分馆合作成功的示范下,一些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纷纷主动与苏州图书馆联系合作建设分馆,至2007年底,共建成了10所分馆。在这个过程中,苏州市政府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支持,将社区分馆建设连续列入了2006、2007、2008。年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并从2007年起增加苏州图书馆年度购书经费180万元。从10所分馆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2007年平均每馆每月接待读者4 123人次,2008年1至4月更是上升为4 799人次/月。分馆很受读者欢迎,也被合作的基层政府所接受,体现了较高的效益。
这些分馆均为新建,且以合作方式存在。合作条件是:对方提供馆舍、装修、设备,并提供年度物业费用,向苏州图书馆每年提供5到8万元的人员和购书经费;苏州图书馆安装管理系统、委派工作人员、提供分馆初始藏书并定期补充调配、征订报刊、开通馆藏数字化资源,并负责开放;读者享受免证阅览和免费上网,使用统一的借书证外借图书和音像资料,并实现通借通还。
为了保证分馆的服务质量,苏州图书馆还采取了以下的措施:①制定了《社区分馆建设标准》,包括馆舍面积、空间布局、设备清单、开馆时间、资源配置、读者权益等,以规范社区图书馆的建设;②在分馆安装了远程监控装置,以便实时了解和掌握分馆的运行情况;③完善了网上咨询平台,以便及时解答分馆读者的咨询问题;④使用VPN虚网,使分馆能够共享总馆的数字化资源,并在分馆的电脑上设置统一的引导界面,读者根据引导可以方便地进入书目检索、电子图书、馆藏数据库资源、政府公开信息、共享工程等栏目;⑤各个社区分馆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按每周不少于50小时灵活安排开放时间。总馆根据各分馆的读者需求情况,为每个分馆配备7000册初始藏书,不少于100种的期刊报纸,3000张光盘,每月为分馆调配400至500册图书,部分是新书,部分是周转书,确保资源的丰富和更新;⑥向分馆派遣的工作人员均是在总馆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具有较为熟练技能的合同制员工;⑦建立与合作单位定期恳谈制度;⑧将讲座、读书活动延伸进社区分馆。
2 总分馆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体来说,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从一开始就确定为一种示范性建设,目的是倡导、推动苏州市政府主导这项工作。根据苏州图书馆只有79个事业编制,年采编图书17万册,到馆读者150万人次(2007年达到161万人次),每年需要开展200多次读者活动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并发用户数等实际情况,最多支撑20个分馆。
这些成为制约苏州图书馆进一步建设总分馆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级政府都看到了将本级图书馆作为苏州图书馆分馆的优越性,新建的区级图书馆也开始委托苏州图书馆管理,纷纷上门洽谈委托事宜。这一方面说明苏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形势大好;另一方面大型分馆占用了较多的资源、人员和并发用户数,还需要派遣在编职工去充当分馆的馆长,这些,都会给苏州图书馆造成巨大的压力,使苏州图书馆处于一种既要顾及保护基层政府建设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积极性,又要时刻提防自己被包袱压跨的两难境地。
3 对总分馆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随着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的提出,图书馆理论界在总分馆和服务网络建设上研究出许多成果,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哈尔滨、东莞、佛山、嘉兴、苏州等地在总分馆实践上积累起很多经验。2007年初,中图学会设立了服务网络构建模式研究课题;2007年5月,文化部召开了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十七大报告还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2008年4月,中图学会在嘉兴召开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高层论坛;5月份,上海图书馆召开了城市中心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会。同时,笔者通过与南开大学于良芝教授联合主持《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构建研究》课题,对各地的总分馆建设作了一些调查,获取了不少经验,对苏州的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就多了一些体会,有了一些思考。
3.1 总分馆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
缺乏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建设,谈判成本巨大。当图书馆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时,需要较大的谈判成本,而当数量庞大的基层政府都找上门时,也会出现另一种谈判成本。基层政府原来应该承担的责任,希望通过
政府购买行为来化解,从而达到节省开支、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减轻包袱的目的。而在缺乏政府主导时,图书馆的资源、专业人才有限,政府需要承担的责任,图书馆无法长期承担。而且在双方的利益博弈和矛盾化解中,缺了上级政府这个裁判,就需要依靠长时间的谈判来达成共识,谈判就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
缺乏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建设,无法确定适宜的建设主体。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特性决定了需要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撑,而街道一级政府缺乏这种能力。即使是在苏州这样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也有许多街道感到力不从心。需要街道一级承担公共图书馆经费支撑的做法,加剧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非均衡性分布。因而,需要将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上移到市、区一级政府,这个体制上的突破,也需要政府主导。当然,有时这种体制改革只需要简单的改良:苏州市沧浪区政府在与苏州图书馆合作建设四个分馆的基础上,今年已经委托苏州图书馆制定覆盖全沧浪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规划,并安排50万元年度预算,代替原来需要几个街道分别支付的分馆建设和运行经费,实现了沧浪区事实上的建设主体上移。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即使是简单的改良,主动权也在政府,也需要政府主导。
缺乏政府主导的总分馆建设,无法确定合适的管理单元。一个总分馆体系究竟以多大为适宜,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太小,不利于资源共享,更不利于读者使用;太大,增加管理成本,有时会使管理失灵,从而降低服务质量,进而影响总分馆体系的生存和发展。但在政府缺位的前提下,图书馆的自主创新根本无法控制这个管理单元,这也是目前有些地区形成两个总分馆体系在一个区域中出现交叉局面的原因。
缺乏政府主导,就缺少了制度保障。通过合作、契约式的总分馆建设,其生存是建立在基层政府是否具有充足的财力基础之上的,一旦这个基础出现变动,那么基础之上的总分馆合作体系就会瓦解。同时,双方领导的更迭,也会对总分馆的合作产生影响。因此,即使模式是成功的,规划是科学的,技术是先进的,离开了政府主导,缺乏制度保障,其体系还是不稳定的,更无法实现全覆盖。
从根本上说,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政府的责任,没有政府主导,图书馆行业的自主创新只是推一把。图书馆没有实力以职业创新来替代政府行为。
3.2总分馆建设必须有规划指导
总分馆建设需要及早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包括建设方案、设置标准和工作流程。这可以指导总分馆建设工作不会走偏,起到许多良好的指导作用:
有利于控制风险。分馆的建设,从合作谈判到建设、运行,都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对总馆会形成较大压力。规划的过程是对自身资源和能力正确评估、预见可能出现问题的过程,有了规划的指导,就可以预知、控制风险,从而使自己进退自如。苏州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总的目标与各地一样:为市民提供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但在自主创新阶段,其目标是向政府示范,从来没有奢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一个覆盖全苏州的总分馆体系。因此,所有的目标、工作、做法、效益重心都放在示范上面,而且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不超过20个分馆的“度”的规划控制。
有利于充分准备。图书馆的自主创新,一旦示范成功,就会进入政府主导,这时,将会以一种超常规的速度推进,从而对图书馆形成巨大的压力,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必须在一开始就有所准备,而规划就是这种准备的开始。
有利于界定谈判“底线”,实现总馆对分馆的全面掌控。一般情况下,合作方既然进行了投资,有的会把对分馆的控制权作为投资的权益,有的会对文献资产权产生诉求。而要使总分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实现总馆对分馆的全面掌控,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这是合作谈判的底线。价格开放时间的长短、资源投放的数量可以谈,但控制权不能谈。苏州的分馆效益较高,得力于分馆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员工有较高的服务技能、服务标准整齐划一、新技术(如远程咨询、远程监控、短信服务)的运用、讲座和活动等对分馆的延伸等,但这些的前提是在总馆实现人员、资源、管理、服务上对分馆的全面控制,使分馆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切实的保障。这样做,有利于使读者逐步产生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预期,培养起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习惯。
3.3总分馆建设必须以效益引导
建设总分馆体系,其根本目的是方便读者就近利用图书馆,发挥出图书馆传播信息和知识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在同等服务效益前提下的成本最小化。因此,总分馆建设要充分考虑投入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必须强化对分馆的管理,所谓管理出效益。
自主创新条件下的总分馆建设需要有一个“强壮的母体”。一个总分馆体系运行得是否高效,布局、资源、技术、服务都很重要,而且需要在体系内部保持基本一致,这就需要总馆在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非常强壮。一方面,随着图书馆利用习惯的培养,会使读者总量逐步上升,因而分馆的增多并不会大量分流总馆的读者,从苏州的情况来看,2007年总馆的到馆读者还比2006年增加13万人次;另一方面,分馆的设置、行政管理、资源建设、技术维护、人员培训、后勤保障乃至服务质量保障等,都是对总馆实力和能力的考验,分馆越多,对总馆的要求越高、压力越大。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实现总分馆一体化,使总分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有一个强壮的母体――总馆。
总分馆内部结构越紧密,运行成本就越低。按照总分馆的统一管理、统一资源、统一服务的要求来设计总分馆的结构,可以有效节省运行成本。苏州的总分馆尽管是一种合作,但合作对方对支付给苏州图书馆分馆经费的对等条件只放在服务效果的评价上,将分馆的所有管理权全部委托给苏州图书馆,文献资源实行“动态资产权”(即文献的资产权随文献一起流动),人员由苏州图书馆委派并直接管理,从而实现上述总分馆内部的“三个统一”,分馆成为苏州图书馆自身的一个组成部门,从而保证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分馆的服务效益。
[ 2 ] 国家“十二五” 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3-08-13].http://.cn/policy/txt/2012-02/16/content_24647982.htm.
[ 3 ] 李晓东.建立公共图书馆农村分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207-209.
[ 4 ] 王玉玺.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N].云南日报,2011-12-26(7).
[ 5 ] 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EB/OL].[2013-08-13].http:///law/law_view.asp?id=373000.
[ 6 ] 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试点启动[EB/OL].[2013-08-01].http:///system/2013/07/22/00
5881858.shtml.
[ 7 ] 丁小明.农村图书馆的根本出路在总分馆制:以浙江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306-01
引言: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为了进一步加快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新时期公共图书文化服务事业,图书馆总分馆制应运而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起源于西方,尤以美国最为发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总分馆制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才开始实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关于图书馆总馆分馆制
(一)基本内涵。本文这里所说的“总分馆制”,是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中设一个总馆或中心馆(以城市中心馆为核心总馆),其他馆作为总图书馆的分馆,总馆对分馆的人员、财务、设施、读物等进行统一调配与管理,分馆是总馆派出的一个分支机构,专门从事终端读者的具体服务。若干分馆是按城市发展规划、人口分布、图书馆服务半径,科学合理地设置图书馆服务网点。
(二)产生背景。我国一些城市在早先的规划中,没有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速度和图书馆用地的规模,纷纷迁址到郊外,由于新馆远离市中心,郊区人口相对少、读书人群更少,因此多半是附近居民和周边人群前来,对于市区大部分居民来说,走太远的路、或者倒车去图书馆看书,是一件非常麻烦和不实际的事情,这也成为了人们利用图书馆的主要障碍,可以想见,有极少市民愿意倒车或长时间乘车到图书馆去体验学习。鉴于此,有必要建设一个“构建总分馆制,创办市民身边图书馆”的大胆构想,这样可以将图书馆送入到居住区、街道社区,让图书馆进入人们的生活周围、真实地满足大家阅读的需求,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发展。
二、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优势体现
(一)实现了总、分馆之间优势互补。笔者发现,“总分馆制”是在不改变原有行政、人事、财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将一个规模较大、文献资源丰富、技术力量强大的图书馆作为总馆,将其他具备和希望拥有图书资源的分部、图书室、阅览室、信息站等作为分馆,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自发地组成总分馆关系的合作机制。总分馆模式最大的好处、最直接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资源共享、服务方便、享受直接,因此读者无论在什么区位,都能够方便地、直接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因为分馆很好地解决了距离的问题,总分馆之间完全意义上的通借通还服务,从根本上实现了总分馆之间优势互补,是城市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实现了社会管理与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公共图书馆在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图书馆一直努力希望做到贴近市民,重视并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和娱乐需求,这也是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指导思想。但是,在现实中,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背景下,人们忙于经济,一些人很少,甚至从未进去图书馆阅读和检索信息。在图书馆总馆分馆制模式下,其经营思想促进形成了普遍均等、惠及市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图书馆就在身边、就在附近,这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和培育新的、潜在的读者群体,给潜在读者群众带来了机会和培养了可能读书的习惯。最关键的是,总分馆的建设可以让远离城市中心馆的孩子收益,他们可以就近接触图书、享受阅读、启迪智慧,还能弥补其因读书少而引起智力发育不足的个别现象。而且,将社区图书馆融入城市发展建设之中,走出了中心城市公共图书馆嵌入城市结构分布式建设发展的新路,对于整体城市文化、城市氛围都有积极的提炼和塑造功能。
三、图书馆总馆分馆制不足与后续发展思路
(一)不足之处。与国外相比,当下,我国部分城市的图书馆已经开始探索与实施总分馆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效,然而,尚处于摸索阶段,发展模式还不成熟,总分馆制的优势也未得到充分发挥与体现。另外,图书馆总馆分馆制模式,对图书馆管理能力、协调组织能力、投资建设能力、人事制度、运行维护方面都提出了挑战,如果操作不当,便会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实际作用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1)参与建设分馆的个别部门与单位,投入方面不重视、不积极,影响了分馆建设的速度与激情;(2)资金方面,主管单位的实力和偏重点不一致,有些城市资金紧张、财政投入力度不大,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分馆的建设与链条发展。
(二)后续发展。应重点注意:(1)对资源配置应优化合理。加强与各成员馆信息咨询部、采访部开发数字文献及在新书订购中及时沟通、交流信息的机制,有必要成立由省或市总馆、分馆组成的总分馆制协调委员会,全面协调、合理配置各成员馆文献信息资源与联络事宜,形成优势互补、协作发展。同时,总馆对本地区各类分馆承担业务辅导职责,应成为本地区各类型分馆之间,本地区与其他地区图书馆之间在图书资源、图书馆服务方面的协作与协调中心。(2)书目数据库建设应规范化、标准化。公共图书馆的特点是综合性的综合性,藏书内容涉及各个学科、各种等级和各种类型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包括各种类型、各个阶层、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程度、各个民族的读者。业务活动范围的广泛性,这是由它为大众服务和为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决定的。然而,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发现一些分馆存在所建书目数据库数据内容参差不一、分编员专业知识水平不等、执行标准不统一、数据建设质量不高、制作数据速度慢等问题,影响了图书馆分编人员套录数据的取舍规范难以统一。建议总馆应加强上传联机编目数据的质量监控工作,及时对各成员馆著录的书目数据进行在线指导,不断提高各成员馆分编、标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不断完善联机编目数据的书目质量,为总分馆制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打下牢固基础。今后,对于总分馆制,还有很多需要后续研究的内容,值得进一步探索。
总之,总分馆制是一种先进的办馆模式,总分馆制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管理体制的必由之路,总分馆制是解决区域与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总体评价认为总分馆制利大于弊,今后这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继续实践。
作者单位:金陵图书馆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的举措。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办分馆延伸服务,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海宁馆向嘉兴市图书馆学习,向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政府对公共设施投入的逐年加大,图书馆事业正赶上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办好乡镇分馆,推出更优质的服务。
分馆建设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探索的问题,本文试图谈海宁市图书馆围绕分馆建设服务体系的工作实践和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对乡镇分馆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谈谈个人的看法。本文在一些问题的探讨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有待各位同仁进一步研究。这样才能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优势,推动分馆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工作实践和探索
1、总分馆制模式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最佳选择。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点要实现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作为基层的乡镇分馆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分馆制是图书馆的一种管理模式,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当今时代,公共图书馆已经面临着复合型服务体系,建设覆盖面广的乡镇图书馆也成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2、总分馆制是一种先进的办馆模式。嘉兴市乡镇分馆的建设是在政府主导、整体规划下推进的。海宁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建设进程中,非常重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市财政一次性拨给新建乡镇分馆购书30万元作为开办经费,并且每年投入10万元专项购书经费;乡镇财政负责水电、维修、工作人员工资等开支等;乡财政投入资金负责分馆的各种设备及维修的费用。我们自2008年12月18日海宁市第一个乡镇图书馆分馆――海宁市图书馆盐官分馆正式开馆。就如同为乡村文化阵地注入“源头活水”,乡镇分馆的建成将让上万册新书以及数以千万计的期刊论文检索和数据库信息走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使城市里的优质文化资源突破区域樊篱,向农村倾斜,以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依托,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无缝对接。并对以盐官分馆的建立为起点,进一步深入开展乡镇分馆工作,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一项惠及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和外来民工的文化创新工程。盐官分馆由盐官镇人民政府和海宁市图书馆合作共建,它是我市首个公共图书馆乡镇分馆,是市图书馆创新办馆模式和实施延伸服务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为全市推行图书馆乡镇分馆制作出了示范。该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藏书近3万册,报刊杂志300种,电脑12台,据2010年统计读者办理借书证1332张,流通册次6440册,23546人,阅览人次42541人,95120册次。电子阅览室具有电子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多项功能。盐官分馆具有良好的服务功能,它与嘉兴地区各县(市、区)图书馆联网,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同时与各个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实现了共享,使盐官镇的人民群众能得到与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服务,丰富和活跃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的文化知识需求。海宁市图书馆盐官分馆在建设体制、功能设置、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上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将市图书馆的优质资源、管理体系、现代服务延伸到乡镇分馆。
3、注入新生力量。成功开设的第一个分馆正常运行后,给每个乡镇增添一份活力。一个个乡镇分馆建成后,都由总馆派出一名分馆馆长,负责分馆的日常业务工作。乡镇按总馆要求向社会公开招聘合同工,由总馆统一培训上岗、统一考核和统一管理。同时总分馆之间实现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开放时间,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节假日照常开放。为最大可能地体现公益原则,市图书馆历年来不断推出一系列措施:总分馆体系内的所有图书馆实现免费办证、免费借阅、免费查询、免费上网(局域网)和免费参加展览、丰富的读书活动等,不断让图书馆走进读者生活,成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文财务发〔2011〕5号《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自此,市图书馆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真正实现了“零门槛”服务。在这基础上,相继开出了斜桥分馆,按功能区分为三层,一楼为资源共享工程播放室,二楼为图书借阅室,三楼为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现有藏书近3万多册,报刊杂志300种,据2010年统计读者办理借书证1312张,流通册次66797册,人数25301人,阅览人次47342人,104722册次。出入分馆总人数93422人。由些可见,乡镇分馆的读者可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阅读服务,图书馆分馆真正开到了农民家门口,实现了全覆盖。让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和服务播种到基层。市、乡各级领导和当地百姓都对乡镇分馆的社会效益予了肯定。事实证明,这一模式是适合海宁社会济现状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探索。经过三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海宁市图书馆不断加强基层服务领域,并得到有效实施。分馆建设从2008年起动至今,以全面实施分馆机制,遍布城乡11个分馆和1个专题馆。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图书馆界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公共图书馆实现城乡基层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和管理
1、分馆建设和服务现状分析。分馆是街道、乡镇通过与公共图书馆签订协议确定合作关系,委托公共图书馆为其筹建并管理图书馆,从而以规范化的管理形式,为农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办馆模式。总馆管理分馆日常业务,招聘、培训并管理分馆工作人员。海宁市总馆专门设立农村指导部,负责分馆的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总馆与分馆使用海宁市图书馆统一的读者证,文献通借通还。分馆可提供书刊借阅、电子阅览、自习等服务,所有服务免费,服务对象主要为周边广大农民和外来务工者,分馆还设有少儿阅览区,为少儿提供服务。各分馆还举办图书馆服务宣传、知识讲座、文化展览等各类主题活动。2010年,共举办主题活动38场次,其中分馆联动活动8次,分馆独立活动7次,总馆开展活动23次,参加人数7450人。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盘活基层阅读热情,构建馆读交流平台,引领阅读潮流。这些分馆由于设备先进、资源丰富、管理规范、开放正常而成为深受市民喜欢。
2、搞好总分馆活动初建成效。延伸各类信息服务,除资源共享外,总馆的其他服务,如讲座、展览、培训、读者活动、网上或电话咨询服务等,也必须延伸进分馆。比如:大型活动属于元宵节猜灯谜,是海宁市图书馆,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通过“猜”灯谜,(元宵节)市图书馆携手盐官、斜桥、周王庙、马桥等各乡镇分馆,将部分乡镇分馆下属的图书流通点和村级活动点纳入活动体系,同时推出了元宵“灯谜会”。灯谜会有16个活动会场,共举行16场灯谜会,挑选了19000余条灯谜,全部免费开放,吸引了群众6457余人前来竞相猜谜。此次灯谜会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总馆、乡镇分馆、村级流通点的三级联动,极大的延伸了基层服务臂长。在各乡镇分馆推出灯谜会的同时,斜桥镇庆云村、仲乐村、永合村、路仲村、光明村也同时推出灯谜活动,为进一步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触角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3、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辐射面。健全了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网络,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半径,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当地农民利用图书馆成为可能,一些从来不到图书馆的农民成为图书馆的常客。分馆由于贴近基层,贴近农民,吸引了大量潜在的读者,使图书馆的到馆人数和文献外借册次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合作办馆还有效宣传了图书馆的服务,加深了社会对图书馆的了解,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许多分馆成为接待参观考察、展示其文化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分馆还加深了农民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一些原来对图书馆一无所知的农民,由于身边有了图书馆,开始关注、了解并利用图书馆。
三、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1、存在问题
(1)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保障。这种通过协议确定的合作关系约束机制不强,影响了分馆的正常运作和读者活动的开展。
(2)服务效益有待提高。分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分馆管理人员几乎全部为新招聘人员,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一知半解,对如何提高分馆服务工作不到位。
(3)图书馆经费普遍存在短缺问题,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分馆活动资金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图书馆的后续设备维修存在问题。一些电脑键盘坏了,不能及时得到更换。
(4)分馆工作人员工资偏低。工作人员对图书馆工作没有热情,缺乏对图书馆的理解和相应的服务技能,其结果不是服务质量不能保证,就是人员经常变动;人员每变动一次,总馆就需要重新为其培训新的工作人员,培训期间分馆就不能保证正常开放。
2、相应对策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推动是分馆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海宁市的乡镇分馆建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强有力的推动。要确保分馆健康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为分馆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确保其长久持续发展。还要让更多的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出资出力,共同关心、关注乡镇图书馆。
(2)提高总分馆文献保障能力。文献资源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海宁市图书馆年购书经费300万元,其中分馆购书经费每年每个分馆10万元,(包括报刊),每年递增图书,改善藏书结构。
(3)提升乡镇分馆的服务功能。提高分馆的办馆效益首先应该以人为本,提高乡镇分馆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水平去辅导和统筹村级图书流通服务点,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图书的管理、分类编目、读者服务等基础业务能力,使他们进一步走向专业化,才能保证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经常与总馆开展人员交流等形式,同时要加强对分馆人员的考核和管理,提高分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4)加强定期检查和指导工作。总馆应协同文化主管部门加强对分馆的定期检查、督促,认真做好宣传指导工作,促进各分馆之间的工作总结与经验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和评比活动,并进行跟踪回访,对管理成效好的分馆进行表彰和物质奖励,发挥每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5)加大宣传推广,提升农民的图书馆利用意识。通过宣传推广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产生积极的阅读行为,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也是图书馆提升社会影响、提高办馆效益的有效途径。海宁市图书馆之所以能取得年接待读者568998人次、外借文献1334078册次,新增借阅证5131张。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重要原因在于分馆开馆三年多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推广活动。要提高分馆的办馆效益,首先应加大对分馆的宣传,尤其要开展经常性的读者活动,要每年定期组织一些大型系列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活动、品牌活动,提升分馆的影响力。
四、对乡镇分馆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体制。政府的支持及资金的保障是乡镇分馆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要使乡镇分馆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上规范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在乡镇分馆建设和管理中的责任。乡镇图书馆建设要纳入政府考核机制,不达标作为乡镇政府评选先进的一票否决项,做到规范有科学性、目标有阶段性、措施有可操作性,保障乡镇分馆在总馆的统一管理上高效率地运行。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乡镇分馆是总馆派出去的一个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乡镇分馆的服务质量。随着一个个乡镇分馆的建立,必须将工作人员,培养成高素质的业务骨干,加强队伍建设是总馆的当务之急,组建与图书馆工作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形成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3、实行规范化管理。总馆在辅导乡镇馆常规业务工作的基础上,要制订考核评比标准,开展达标创优活动。采取召开现场会、互查互访定期评比检查等多种形式,确定工作任务,每半年或一季度作一次工作交流,促进乡镇分馆健康稳步的发展。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乡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乡镇图书馆要根据农民不同层次的特点,利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和世界读书日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总分馆制管理模式下乡镇分馆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以期使这种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
结束语
展望未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农村文化建设将会不断地呈现出新的面貌,广大农民群众将会拥有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将会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权益。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将会进一步惠及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的亿万农民!总分馆制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共享、服务的统一规范。我们采用了总分馆制的分馆图书馆成为广大民众学习知识、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丽萍,陈峰.创新分馆建设模式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J].图书情报工作,2009(1).
[2]邱冠华.苏州城区总分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9(1).
[3]程建宇,顾慧.庐县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探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4]王以俭.公共图书区县基层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探析[J].
中图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037-06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Bodies Setting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Abstract Library's setting body is the government which takes the most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to set up and manage public library, and provide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Types of setting bodies can be divided into independent and union one. Construction body is the government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and funds. Types of construction bodies can be divided into independent and union one. Types of union construction bodies can be divided into main, supportive and participate one. Reasonable setting of public library council improves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public library. There are six types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such as: pure central-branch library, close central-branch library, semi-close central-branch library, loose central-branch library, close
alliance, loose alliance.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governance body; setting body; construction body; management body; council
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从管理模式转向治理模式,一些公共图书馆如深圳图书馆已开始建设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工作。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也应采用治理模式,这涉及国家、政府宏观方面的政策、法律及政府的出资人角色等,也涉及服务体系内部的治理结构,其中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治理主体的合理设置是关键。
1 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角色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改革方向是“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实现政府在国家权力人与所有者代表两个方面职能的分离:一、政府具公共管理职能,是公共图书馆的宏观管理者;二、政府具有举办公共图书馆的职责,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出资人或所有者代表,行使公共图书馆所有权,是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主体和建设主体,其原有的管理主体角色由公共图书馆理事会代替。
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治理主体
治理主体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包括所有者、设置主体、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等。
2.1 所有者
我国公共图书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国家统一所有,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具体由国务院及各级政府代行所有权;各公共图书馆对馆内国有资产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资产需要审批,公共图书馆的所有者是全民。一般情况下,所有权只为所有者所拥有和行使,但全民无法直接履行公共图书馆所有权的职责,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需要委托给政府代为行使,政府是公共图书馆的所有者代表。我国各级政府目前实际控制公共图书馆的所有权,是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控制人,所以,我国各级政府常常被认为是公共图书馆的所有者[1]。不管各级政府是公共图书馆的所有者还是所有者代表,各级政府覆行公共图书馆出资人职责并行使公共图书馆所有权的角色不会发生改变,这是合理设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治理主体的基础。
2.2 设置主体
设置主体是负有设置(举办)公共图书馆的各级政府,负责为某一区域提供覆盖全区域的、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2.2.1 设置主体的作用
(1)设置主体负有设立、建设公共图书馆并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指覆盖全区域、普遍均等的服务,下同)的主要责任。政府负有设置(举办)公共图书馆的责任,是公共图书馆的出资人和设置主体,对已设置的公共图书馆行使所有权、提供所需的建设经费和负责管理,担负为所在区域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要责任。
(2)设置主体是行使公共图书馆所有权的主体。公共图书馆治理是基于所有权关系上的管辖和控制[2]。公共图书馆决策权力和内部治理的权力来源于公共图书馆的所有权,需要行使公共图书馆所有权的主体的授权。治理结构中需有行使公共图书馆所有权的主体。某一个公共图书馆或某一个服务体系治理单元可能存在多种建设主体类型,如在联合建设主体中可能存在设置主体充当的主要建设主体、中央省级等上级政府充当的支持性建设主体、下级政府充当的参与性建设主体。但在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政府分级监管的管理体制下,支持性建设主体和参与性建设主体不适合作为行使公共图书馆所有权的主体。设置主体作为行使公共图书馆所有权的主体,体现了哪级政府设置了公共图书馆就行使该公共图书馆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符合我国现有的法律及行政、财政体制。
(3)设置主体的单一或多元作为区分纯粹型总分馆制与其它服务体系类型的依据。治理单元内部设置主体多级多元,公共图书馆所有权相应分散,不利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集中管理和总分馆体系建设。如果一个治理单元由同一个设置主体设置,则整个治理单元的所有权归由该设置主体行使,实现治理单元所有权的同一,这是我国目前进行纯粹型总分馆制建设的可行模式,与我国“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相适应。但由于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的限制,有些治理单元在所有权和设置主体层面难以实现同一,形成治理单元多级多元的联合设置主体,这样,治理单元便成为其它服务体系类型。
2.2.2 设置主体的类型
设置主体分为单级独立设置主体和联合设置主体。单级独立设置主体是指在一个治理单元内只有一个设置主体负责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一般为治理单元内最高级别的政府,如纯粹型总分馆制中省/市/县政府分别是总分馆服务体系唯一的设置主体。联合设置主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共同成为某一治理单元的设置主体,实现能力整合,在某一治理单元内联合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在省/市/县为一个治理单元内部,下级政府有足够的财政支持能力设立和建设公共图书馆,参与总分馆体系建设时不愿意放弃该分馆的所有权或在未设立公共图书馆的情况下,参与总分馆体系建设时有能力并愿意承担所在辖区分馆的设置主体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统一总馆、分馆的所有权没有必要。在目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下,这种情况相当普遍。一个治理单元内存在多级多元的设置主体,总馆、分馆、承办馆、成员馆各有自身的设置主体,如紧密型、半紧密型、松散型总分馆制和联盟模式都是这种情况。其中总馆、承办馆的设置主体在治理单元内起核心作用,称为核心设置主体,其它的设置主体称为非核心设置主体,核心设置主体具有较强的经费支持能力并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多级多元的联合设置主体存在于治理单元内部,因为只在治理单元内部存在所有权控制的问题。如对于一个覆盖地级市城区的公共图书馆治理单元来说,设置主体仅限于市级、区级政府,中央、省级政府虽然可以成为支持性建设主体,但不会行使所有权,乡镇、街道办政府如没有承担设置主体的能力则不能成为设置主体。
2.2.3 设置主体设置的考虑因素
(1)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力。经费是困扰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难题,设置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经费支持能力。目前我国的乡镇、街道办政府普遍缺少作为设置主体的能力。
(2)设置主体能力的整合。把不同行政级别的设置主体整合起来,联合为某一区域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
(3)治理单元的情况。治理单元是指能有效共享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所辖区域。治理单元可以分为独立的治理单元和多级的治理单元。独立的治理单元基本不与外界有效共享公共图书馆服务。多级的治理单元内部含两级或两级以上的治理单元。我国整个县、地级市的市区、大城市的区适合为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可用适当的模式作为成员参加上一级的治理单元。如县级的治理单元可用松散型总分馆制/联盟模式参与地级市的治理单元,地级市的治理单元可用松散型联盟模式参加省级的治理单元。当然,大城市中心城区也可以建设一个单级的治理单元。某一设置主体在不同级别治理单元的作用不同,如县政府在县级治理单元起核心作中,而在地级市治理单元起非核心作用。
(4)服务体系的类型。一个治理单元确定采用某一服务体系类型,则确定了设置主体所采用的设置主体类型。如纯粹型总分馆制由治理单元内最高级别的政府为单级独立设置主体,而其它服务体系类型的治理单元由区域内政府组成联合设置主体。
2.3 建设主体
建设主体是负责公共图书馆建设所需经费的政府。对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负有责任的政府,都可以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设置主体当然也是建设主体。我国各级政府包括中央、省级政府和其它各级地方政府都负有为所在辖区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责任,只不过不同级别的政府承担建设主体责任的具体方式有所不同。某一级政府能否成为某一个治理单元的建设主体应取决于该级政府是否具有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实际能力。
2.3.1 建设主体的类型
建设主体可分为单级独立建设主体和联合建设主体[3]。单级独立建设主体在一个治理单元内由一个政府独立负责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所需的经费,它也是单级独立设置主体,即在一个治理单元内只有一个设置主体、一个建设主体。联合建设主体是指在一个治理单元内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共同成为建设主体。联合建设主体包括主要建设主体、支持性建设主体和参与性建设主体。主要建设主体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责任者和主要投入者。设置主体在由联合建设主体组成的治理单元内是主要建设主体,承担所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责任、大部分经费投入、日常管理成本和管理责任。一个存在联合设置主体的治理单元存在多层级的设置主体,也相应存在多层级的主要建设主体。除设置主体作为主要建设主体负有建设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责任外,上级政府或下级政府都负有在某一区域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责任。中央、省级等上级政府给予某一治理单元或其内部某一公共图书馆一定的经费补贴,从而成为支持性建设主体。相对设置主体来说中央政府、省级政府负有支持性责任,所以在设置主体的经费支持能力欠缺时,中央、省级等上级政府应该且有必要承担支持性建设主体的责任。下级政府付出经费“购买”主要建设主体为所在区域提供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而成为参与性建设主体。支持性建设主体和参与性建设主体不是治理单元的设置主体,不行使所有权。尽管有些基层政府自身无力成为设置主体和主要建设主体,但它毕竟也有为所在辖区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责任,虽然这种责任相对设置主体的主要责任来说是次要责任。所以我们应该把这种有经费支持能力的基层政府纳入建设主体的范畴。如县政府作为该区域纯粹型总分馆制的单级独立设置主体和主要建设主体,负有在该区域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要责任,而县政府的上级政府即地级市政府、省级政府、中央政府及下级政府负有在该区域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次要责任,上级政府负有支持性责任,下级政府负有参与性责任。
2.3.2 设置主体与建设主体的关系模式
设置主体一定是建设主体,而建设主体不一定是设置主体。一个治理单元的设置主体与建设主体的关系按设置主体分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单级独立设置主体。存在于纯粹型总分馆制的治理单元。其模式包括:(1)单级独立设置主体是单级独立建设主体,两者是同一个政府;(2)单级独立设置主体+联合建设主体,单级独立设置主体是主要建设主体,其中联合建设主体的模式包括:①主要建设主体+支持性建设主体;②主要建设主体+参与性建设主体;③主要建设主体+支持性建设主体+参与性建设主体。
其二联合设置主体。一个治理单元的各个设置主体是主要建设主体,最高层的核心设置主体是服务体系的核心主要建设主体。核心主要建设主体不仅要负责总馆或承办馆的建设任务,还主要负责治理单元的建设任务。其它设置主体是各自设立的公共图书馆或所在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建设主体。其模式为:联合设置主体+联合建设主体,其中联合建设主体的模式包括:①核心主要建设主体+主要建设主体;②核心主要建设主体+主要建设主体+支持性建设主体;③核心主要建设主体+主要建设主体+参与性建设主体;④核心主要建设主体+主要建设主体+支持性建设主体+参与性建设主体。
2.3.3 建设主体设置的原则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现有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基础差异悬殊,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和设置主体、建设主体的设置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依各地人均GDP水平差异因地制宜地选择服务体系的类型及设置主体、建设主体的设置模式[4]。
2.4 管理主体
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体是行使公共图书馆决策权力的管理机构,决策权力由代行公共图书馆所有权的设置主体行使或授予其它机构行使。治理模式下,政府不再直接行使公共图书馆决策权力,丧失了作为公共图书馆管理主体的资格。政府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出资人、所有者代表和设置主体,必须选择新的管理者即管理主体来完成公共图书馆的管理重任,实现所有权和管理经营权的分离。公共图书馆要组建具有决策权力的管理机构:(1)个体公共图书馆以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决策型理事会作为自身的管理主体;(2)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组建服务体系的决策型理事会作为服务体系及其成员的管理主体[5]。政府虽不再是管理主体,但通过派代表进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的决策型理事会,主导决策,政府的出资人权益得到充分保证,同时通过决策型理事会能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分权制衡、多元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体可以是设于个体公共图书馆内部的决策型理事会,也可以是设于公共图书馆外部的服务体系决策型理事会。
2.5 实施主体
实施主体是指治理单元内各个公共图书馆。这些公共图书馆在治理单元内有不同的角色,是总馆还是分馆,是承办馆还是成员馆,他们的责任、权力和义务与他们所在的服务体系类型相适应。
3 各类型服务体系的治理主体设置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分为六种类型:纯粹型总分馆制、紧密型总分馆制、半紧密型总分馆制、松散型总分馆制、紧密型联盟模式和松散型联盟模式[6]。各类型服务体系的治理主体设置存在差异。
3.1 纯粹型总分馆制的治理主体设置
纯粹型总分馆制是由同一个设置主体设置、同一个管理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7]。纯粹型总分馆体系的所有权归属同一个设置主体,决策权力来自同一个设置主体,
(1)设置主体。纯粹型总分馆制的设置主体为单级独立设置主体。适合作为纯粹型总分馆制的区域有整个县、地级市的市区、大城市的区,省/市/县政府是单级独立设置主体。分馆的所有权可通过划拨等形式上移给总馆的设置主体,即实现分馆的设置主体上移。
(2)建设主体。单级独立设置主体可以作为治理单元的单级独立建设主体,也可作为主要建设主体与其它级别的政府组成联合建设主体,中央、省级、地级市等上级政府可以成为治理单元的支持性建设主体,在经济落后的县级治理单元特别需要上级政府的经费支持,区级治理单元也可能需要市政府的补充经费;下级政府可成为参与性建设主体。联合建设主体的设置应因地制宜,是否需要组成联合建设主体需视单级独立设置主体的财政支持能力而定,多数县级政府作为单级独立建设主体的财政能力是不足的,需要中央、省级等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
(3)管理主体、实施主体和治理结构。设置主体设立服务体系决策型理事会,作为整个服务体系、总馆、分馆的管理主体,治理结构:设置主体—理事会—总馆—分馆。设置主体下放决策权力给决策型理事会,实现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再由理事会授予总馆对整个总分馆体系的管理执行权,实现理事会决策权与总馆管理执行权的分离。
3.2 紧密型总分馆制的治理主体设置
紧密型总分馆体系存在多级多元的设置主体和建设主体,总馆、分馆原有的所有权关系不变,总馆、分馆的所有权分别归各自的设置主体。
(1)设置主体。紧密型总分馆制的设置主体为联合设置主体,总馆、分馆各有自身的设置主体。省/市/县也适合建设紧密型总分馆制,省/市/县政府作为核心设置主体与下级政府组成联合设置主体。
(2)建设主体。设置主体是各自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建设主体。从整个总分馆体系看,形成了总馆主要建设主体+分馆主要建设主体的联合建设主体模式。其中总馆的设置主体在总分馆体系承担更大的责任,为核心主要建设主体。在经费不足的治理单元内,中央、省级等上级政府也可作为支持性建设主体对治理单元或其内部任一个公共图书馆提供经费支持。本模式不存在参与性建设主体。
(3)管理主体、实施主体和治理结构。紧密型总分馆体系要求总馆、分馆的管理权力集中统一,总分馆体系决策型理事会有必要拥有总馆和分馆全部的决策权力。联合设置主体设立服务体系决策型理事会,作为整个服务体系、总馆、分馆唯一的管理主体,治理结构:总馆设置主体、分馆设置主体—理事会—总馆—分馆。总馆设置主体、分馆设置主体下放决策权力给总分馆体系决策型理事会,实现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再由理事会授予总馆对整个总分馆体系的管理执行权,实现理事会决策权与总馆管理执行权的分离。
3.3半紧密型、松散型总分馆制的治理主体设置
半紧密型、松散型总分馆制存在多级多元的设置主体、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总馆、分馆原有的所有权关系不变,总馆、分馆的所有权分别归各自的设置主体。
(1)设置主体。总馆、分馆有各自的设置主体。可采用半紧密型总分馆制的有省/市/县(市)区域范围,省/市/县政府作为核心设置主体与下级政府组成联合设置主体。大城市的市馆和区(县)馆之间可采用半紧密型/松散型总分馆制。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可建设一个治理单元,市馆与区馆采用半紧密型/松散型总分馆制,区的范围可采用纯粹型/紧密型/半紧密型总分馆制,市政府作为核心设置主体与区政府及下级政府组成联合设置主体。大城市的市馆与县馆可建设二级的治理单元,县级的治理单元可采用纯粹型/紧密型/半紧密型总分馆制,作为成员参与市中心城区的市级治理单元,市级治理单元既包括中心城区的成员,也包括县级的治理单元,从而形成二级治理单元。地级市馆和县馆之间可采用松散型总分馆制,形成市级治理单元和县级治理单元,市级治理单元既包括城区的成员也包括县级治理单元的二级治理单元,市政府作为核心设置主体与县政府组成联合设置主体。
(2)建设主体。设置主体是各自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建设主体。从整个总分馆体系看,形成了总馆的主要建设主体+分馆的主要建设主体的联合建设主体模式。总馆的设置主体应成为总分馆体系的核心主要建设主体,在总分馆体系建设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在经费不足的治理单元内,中央、省级等上级政府可作为支持性建设主体对治理单元或其内部任一个公共图书馆提供经费支持。这两种模式不存在参与性建设主体。
(3)管理主体、实施主体和治理结构。设置主体的决策权力分为两部分:①总馆、分馆的设置主体把总馆、分馆的业务/服务的决策权力交给总分馆体系决策协调型理事会。总分馆体系的治理结构:总馆设置主体、分馆设置主体—理事会—总馆—分馆。决策协调型理事会是这个总分馆体系的管理主体,也是总馆、分馆的管理主体。总馆和分馆的设置主体下放业务/服务的决策权力给总分馆体系决策协调型理事会,再由理事会授予总馆对整个总分馆体系的业务/服务管理执行权,理事会行使业务/服务决策权力,总馆馆长行使业务/服务管理执行权,实现业务/服务决策权与管理执行权的分离;②总馆、分馆的设置主体保留除业务/服务外剩余的决策权力。总馆内部设立的法人治理结构:总馆设置主体—事理会—总馆,总馆理事会也是总馆的管理主体;分馆内部设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分馆设置主体—事理会—分馆,分馆理事会也是分馆的管理主体。总馆和分馆的设置主体下放除业务/服务外的决策权力给总馆、分馆的决策型理事会,再由理事会授予总馆、分馆除业务/服务外的管理执行权,理事会行使除业务/服务外的决策权力,总馆馆长行使除业务/服务外的管理执行权,实现除业务/服务外的决策权力与管理执行权的分离。综合两种情况,总馆馆长拥有总馆全部和分馆业务/服务的管理执行权。
3.4 紧密型、松散型联盟模式的治理主体设置
紧密型、松散型联盟模式存在多级多元的设置主体、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承办馆、成员馆原有的所有权关系不变,承办馆、成员馆的所有权分别归各自的设置主体。
(1)设置主体。承办馆、成员馆有各自的设置主体。大城市的市馆和区(县)馆,副省级城市、地级市的市馆与县(市)馆之间可采用紧密型联盟模式/松散型联盟模式,市政府和区/县级政府组成联合设置主体。省、地级市、县(市)三级治理单元因地域覆盖面大可采用松散型联盟模式,省、市级治理单元内部的政府组成联合设置主体,治理单元内最高级别的政府为核心设置主体。如地级市政府是市级治理单元的核心设置主体,也是省级治理单元的设置主体。
(2)建设主体。设置主体是各自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建设主体。从整个联盟模式服务体系看,形成了承办馆的主要建设主体+成员馆的主要建设主体的联合建设主体模式。承办馆的设置主体应成为治理单元的核心主要建设主体,在服务体系建设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在经费不足的治理单元内,中央、省级等上级政府可作为支持性建设主体对治理单元或其内部任一个公共图书馆提供经费支持。这两种模式不存在参与性建设主体。
(3)管理主体、实施主体和治理结构。服务体系协调型理事会没有决策权力,承办馆/成员馆的设置主体全部的决策权力作用于承办馆/成员馆。服务体系治理结构:承办馆设置主体、成员馆设置主体—理事会—承办馆、成员馆,这个协调型理事会不是服务体系及其成员的管理主体,联盟模式的服务体系没有管理主体。各馆法人治理结构:承办馆设置主体—理事会—承办馆;成员馆设置主体—理事会—成员馆。承办馆、成员馆的设置主体把全部的决策权力授予本馆的决策型理事会,再由理事会授予承办馆/成员馆馆长对本馆的管理执行权,理事会行使决策权力,馆长行使管理执行权,决策型理事会是各馆的管理主体。
4 结语
全民是公共图书馆的所有者,各级政府作为所有者代表行使公共图书馆的所有权。合理设置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主体,明确服务体系设置的责任、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要责任和管理责任,设置主体代行公共图书馆的所有权。合理设置建设主体,明确各级政府经费投入的责任;明确主要建设主体设置,保障大部分经费的投入;合理设置支持性建设主体,保障补充经费的投入;合理设置参与性建设主体,明确下级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责任。设立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设置主体授予理事会决策权力,实现公共图书馆所有权和管理经营权的分离,理事会把管理执行权授予公共图书馆管理层,实现决策权力与管理执行权的分离。
参考文献:
[1]肖容梅.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3):4-11.
[2]黄颖,徐引篪.图书馆治理:概念及其含义[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1):24-26.
[3]蒋永福,刘春艳.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概念、类型与设置原则[J].图书馆建设,2010,(11):2-5.
[4]蒋永福,张世颖.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主体设置及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方案研究——“4-4模式”构想[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4):26-30.
[5]李明生.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及其成员的理事会设置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2):75-78,83.
总分馆制源于西方国家,其中,美国是总分馆制实行比较普遍的国家,体制也比较完备。根据美国图书馆法的相关规定,其公共图书馆采用总分馆制,资源由总馆统一协调,图书馆的类型有总馆、分馆、图书站、借阅处和汽车图书馆等。随着总分馆制在公共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也同时逐步应用于大学图书馆,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多级设馆形式,它共有90个图书馆,包括5个大学馆、55个系馆和30个学院图书馆。这些馆都有基于网络的统一的管理系统、目录系统、借阅系统和馆员教育培训,总馆和分馆之间实行统一的管理与服务。
总分馆制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为目的,通过一体化和专业化管理,实现体系内各级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的互动,充分体现了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总分馆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关注。
目前,我国各系统的图书馆都进行了总分馆制的尝试,如广东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起1个总馆、36个分馆和102个服务站的集群图书馆网络,服务和覆盖东莞32个镇区;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等一些综合性的高校纷纷采用了总分馆制;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于2006年也采用了总分馆制。本文通过介绍国内三大图书馆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总分馆制的组织结构,归纳总分馆制具备的特点,为国内图书馆采用总分馆制提供借鉴。
1 总分馆制在国内三大图书馆系统中的实现
1.1 高校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些合并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都出现了一校多馆的现象,国内规模较大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了总分馆制模式管理的尝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取消院系资料室,按学科门类重新建立专科分馆的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模式;由于高校合并,图书馆重组后由一个总馆和若干个分馆组成的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模式;在原院系所资料室基础上转型为分馆的北京大学模式;对院系资料室进行二级馆改造的海南大学模式;这些不同的模式可以概括为:集中式、集中分散式、分散式等。
在我国高校人事和经费等管理权限统一集中在学校的情况下,图书资料管理体制以集中式管理的总分馆制更为有效。因此,本文以集中式管理的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高校集中式总分馆制的架构。
中山大学的总分馆制是典型的集中式架构模式,2004年,取消院系所有的分馆(资料室)建制。按学科门类和读者群建立学科分馆。现整个图书馆系统由南校区图书馆总馆、北校区医学图书馆、东校区图书馆、珠海校区图书馆共4个校区图书馆和经济与管理学科分馆、生命科学学科分馆、化学学科分馆等3个学科分馆组成。其组织架构模式如图1所示:
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采用集中式管理,人、财、物都由总馆全面管理,分馆不受院系领导。各院系所原来的图书资料从业人员由总馆统一考核、统一聘用、统一培训,并在全校图书馆系统内实行图书资料人员流动制。各院系所分馆(资料室)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学校下拨的购书经费、相关家具设备全部划归学校总馆集中管理。
四个校区图书馆和三个学科分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体系。但各馆在文献服务方面又各有侧重,总馆主要实施全面管理职能和书刊文献资源统一采编工作,存放古籍、特藏、专藏等资源,侧重为学术科研服务。医学馆主要收藏生物医学文献,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珠海校区、东校区图书馆为基础图书馆,主要向本科生及教职工提供服务。学科分馆侧重收藏三大学科文献资源,为三大学科学术科研服务。学科分馆统一执行总馆的各项政策和业务标准,免费向全校开放,实行全校文献资源通借通还。
1.2 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
随着我国图书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少省、市、地区为了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图书馆单一管理、单一服务的格局,各类公共图书馆都进行了总馆/分馆制的改造。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
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该网络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各区县图书馆及高校、科研等各系统图书馆为分馆。到目前为止,该体系已发展了79个分馆,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海图书馆与26家区县图书馆之间实现了“一卡通”借阅功能。
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截至2006年底,全市形成了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22个区、县级图书馆为分中心馆,118家街道、乡镇级图书馆加入的服务网络,实现了首都图书馆——区(县)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三级互联。2007年,网络工程建设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将在朝阳区、海淀区以及大兴区建设街道、乡镇级图书馆26个,全市各区、县级图书馆及各街道、乡镇级图书馆全部纳入网络,并辅以流动图书服务车,并全部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2005年底,深圳市、区公共图书馆全部实行联网,深圳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全面开通。
这些都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形成的“图书馆共同体”,通过契约确立起彼此的关系,中心馆和基层馆在协议期内形成总分馆关系。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前提下,以一个规模较大、文献资源较丰富、技术力量较强的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在某一方面与其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图书馆为分馆,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自发地组成类似于总分馆关系的合作机制,这种合作机制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总馆分馆机制。
下面以广东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为例,介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架构:
2004年5月,东莞图书馆明确提出了“以技术为支撑、以政策作保障、以管理见效益”的总分馆模式实施思路,按照中心馆一分馆一服务站的形式促进图书馆向基层延伸。以东莞城市中心图书馆(即东莞图书馆新馆)为总馆,以各镇(街)、各系统图书馆为分馆,以社区图书馆、单位内部图书馆、资料室为网点,以图书流动车为补充和调节手段的地区性图书馆集群网。
各级图书馆,被直接纳入到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总分馆体系,“统一标识、集中管理、同一平台、共享资源”。
截至2007年底,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起由1个城市中心馆、36个分馆,包括:24个镇街、8个村(社区、居委会)图书室、4个企业(学校)图书馆及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组成的城乡图书馆总分馆网络体系。
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采用统一管理,分层服务:体系内的人、财、物由总馆统一调配,图书统一采购,书目数据统一编制,文献资源所有权归属总馆总馆负责全区域内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分类、标引、加工,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分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总分馆之间实行“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共同服务市民。
至2006年,东莞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除购书经费外,各分馆的行政费用仍由当地地方政府负担,人员的录用和管理,还未纳入统一管理的范畴。实现经费和人员一体化管理为第二步目标。
1.3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所属的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和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四个机构整合而成,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总馆设在北京,下设兰州、成都、武汉三个二级法人分馆,并依托若干研究所(校)建立特色分馆。其组织架构如图3所示:
国家科学图书馆负责全院文献情报服务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负责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服务,领导各分馆开展高效的文献情报服务。作为有特色的文献情报服务机构,各法人分馆根据全院统筹布局,参与全院文献情报联合建设,负责相应领域的战略情报研究和面向相应地域研究所一线的深层次用户服务;各个特色分馆,在服务本单位需要的同时,接受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业务指导,满足特色需求,服务全院,辐射全国;各个研究所图书馆,在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统筹协调下,共同支持研究所的文献信息服务。
转贴于
2 总分馆制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共享
包括书目数据、文献资源(印刷本资源、电子资源、自建数据库)共享。总馆与分馆之间除了书目数据的共享外,还体现在文献资源的共享:对于印刷本文献而言,由于总馆和分馆的书目和馆藏信息全部上网,供读者查询总分馆内的文献的收藏分布情况,并可按馆藏地点查阅自己所需要的书刊;对于电子资源,只要输入读者的借书证,读者就可以免费查询和下载。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通过电子资源和集成服务系统为总分馆所有的用户提供网络化服务,可提供包括1.6万余种外文期刊在内的各种类型文献的原文。除了购买的印刷本资源和电子资源外,许多有特色的资源(包括自建数据库、影音资料)也都可以共享,如兰州分馆的“西北地区水资源文献库”、“西北地区生态学文献库”、“青藏高原研究专题信息门户”等。
2.2 管理平台和技术的共享
如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中,通过总分馆制,打破过去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面,无论是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只要是集群图书馆网络中的一员,都可统一使用集群图书馆网络管理平台,统一共享总馆的服务器、设备、技术和人员,无需再自购相同设备、自设相同部门,避免了分类编目、技术维护等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各成员馆的办馆效益。
2.3 通借通还
为了让读者充分利用文献资源,总分馆间都实现通借通还,高校馆的总分馆制一般是用“一卡通”来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而公共馆则采用多馆的借书证通借通还,如东莞城市图书馆群则采用“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即读者在开通通借通还业务后,可持任何一个成员馆的借书证到任一图书馆借还书。
2.4 资源共建,文献分藏
实现总分馆制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共建、文献分藏。如中山大学图书馆总馆存放古籍、特藏、专藏等资源,侧重为学术科研服务。医学馆主要收藏生物医学文献,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珠海校区、东校区图书馆为基础图书馆,主要向本科生及教职工提供服务。三大学科馆则主要收集本学科的文献资源。
资源共建、文献分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兰州分馆重点收藏地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化学化工、核科学及电子技术等学科领域的文献,兼收应用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综合性文献;尤其重视收藏有关寒区、旱区、极区特别是关于西北地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地区的资源环境、自然灾害及工程问题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形成了有西北地域特色和资源环境学科特色的馆藏体系。武汉分馆则形成以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为重点的文献收藏体系。
2.5 服务互动
总馆与分馆有大致相同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模式;分馆可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推出与总馆相同的服务项目,也可以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服务项目;有统一规划的读者活动,活动的内容和规模根据各馆条件而定,这种服务互动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如2005年东莞首届读书节期间,东莞图书馆总馆及各分馆上下联动,全市开展东莞学习论坛讲座、书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近300余项,参与市民200万人次,凸显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联合服务成果。
2.6 共同存在的问题
实现总分馆制在有效利用资源、改进服务模式和提高整体服务效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建立分馆的评估制度、稳定分馆人员队伍、促进分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分馆特色化服务的开展等方面都值得探讨。
3 结语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的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总分馆制的实现成为了可能。总分馆制在我国尽管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经在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益方面彰显了巨大的能力。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体系内的资源保障能力,实现体系内资源互补,而且能提高总馆的辐射能力和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及分馆的服务能力。随着这种管理模式优越性的凸现,会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尝试建立或加入总馆分馆体系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不管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构建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树立“大图书馆”理念,坚持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整体化建设。
在实现总分馆制模式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实行,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如一些图书馆,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大打总分馆牌,纷纷将街道和社区图书馆挂上分馆招牌,并一次性投入资金,之后却因体制未能理顺而疏于监管,资金也无保障,甚至文献数据亦不能统一,根本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最终使分馆空有其名,任其自生自灭,非但没有实现效益,反而造成了资源浪费。
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基本上按“一级政府建设一座图书馆,谁建设谁管理”的模式,因此,每个图书馆背后都有一个独立的主管部门,每个图书馆都对其主管部门负责,使得图书馆之间除了非常松散的业务合作关系之外,基本不存在任何组织联系。因此,要实现总分馆制一定要得到政府的长期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决策作用,为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互通互联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
[分类号]G258.2
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是当代图书馆在更广泛更深层次实现其社会职能的体现,是近年来城市公共图书馆追求的目标。构建一个以“总分馆”制为基本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统一标准的覆盖全社会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厦门市图书馆在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分馆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多种类型的总分馆制模式,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市范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厦门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践出发,总结探讨其总分馆建设模式及实践体会。
1 建设实践
1.1合理布局,逐步推进
厦门市图书馆实施总分馆制可追溯到1953年,当时厦门市政府把接管的私立图书馆――鼓浪屿中山图书馆交由图书馆管理,成为厦门市图书馆的第一家分馆。2005年,厦门市图书馆与杏林街道办事处联合创办了第二家分馆――杏林分馆,标志着其总分馆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1月,与灌口镇政府合作创办的灌口分馆正式开放。随着分馆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布局,逐步推进”的建设思路,根据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和读者阅读需求,科学制定分馆发展计划和实施进程。2007年,厦门市图书馆搬入新馆后,把原来位于中山公园的旧馆辟为分馆,并先后与73152部队和厦门海警支队合作创办了2家部队分馆,杏林园博苑中华教育园古籍文献分馆也于当年底建成。2008年3-4月,同安工业集中区分馆、火炬(翔安)产业区分馆和同安区图书馆分馆等3个分馆相继建成并开放。到目前为止,已在社区、工业集中区、农村和部队创办了1O家分馆。这些分馆的馆舍面积在300-1600平方米之间;专职管理人员2-4名;藏书5000-20000册;馆内设置借阅区、电子阅览区、儿童阅览区,有的还设有活动室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播放厅。
1.2统一标准,规范管理
规范化的管理和标准化的服务是提高分馆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为有效地发挥分馆的作用,总馆制定了分馆建设标准和分馆服务规范,明确各分馆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对分馆的文献资源实行统一采选、集中编目、按需配置并实时流动;对工作人员实施统一聘用、专业培训、集中管理;建立统一的服务规范、服务程序,包括统一的读者数据库,统一的图书识别代码标准、统一的业务处理标准和即时在线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环境;建立统一的计算机文献信息网络管理平台,除部队和古籍分馆外,其他分馆均通过VPN组网方式与中心馆连接,实行“一证通用、通借通还”。分馆采用“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检索、咨询、电子阅览、读书活动和学习培训等多元化服务,每周开放时间达40-76小时,服务运作与总馆的全开放模式同步,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与总馆不相上下。
2 建设模式
根据合作方的现实条件和服务对象,在分馆建设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建设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直管型、托管型、联办型和加盟型等多种类型分馆并存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初步建立起适合厦门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2.1直管型分馆
直管型分馆实质上是公共图书馆的直属机构,其馆舍、经费、人员、藏书全部属于厦门市图书馆所有,如鼓浪屿中山分馆和公园分馆。直管型分馆服务场所较大,馆藏图书丰富,管理机制完善,服务效果显著,是建设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最佳模式。然而,在目前体制下,要建立布局合理的直管型分馆难度很大。因此,只有拓展多种渠道,创新办馆形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各种类型分馆,才能构建起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2.2联办型分馆
联办型分馆是由社区提供场所、人员和设备,图书馆提供书刊资料和专业指导,双方联合办馆,共同管理。这是全国各地较通行的一种模式,其优点是联办双方优势互补,合作方提供场所、人员和设备等基础条件,图书馆以文献资源和经验、技术等作后盾,投资小、上马快,立竿见影。厦门市图书馆在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洪山外来员工分馆和现存的一些社区流通点即属于这种类型。但这种类型的分馆也存在一些缺点,即双方的约束机制不强,开放不正常,管理不到位;合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随意性,影响其正常发展。如洪山分馆就因合作方领导更换,图书馆的运营费用得不到落实而关闭。
2.3托管型分馆
托管型分馆是由举办单位与厦门市图书馆签订协议,将其所属的图书馆委托给总馆筹建与管理,从而以规范化的管理形式,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办馆模式。其创新之处在于“委托管理、分馆运作”。
所谓“委托管理”,就是分馆的举办单位把所属的图书馆委托给厦门市图书馆筹建创办管理。在托管期间,分馆的馆舍、设备等财产的所有权仍属于举办单位所有,而其管理使用权则归厦门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运作经费等则根据预算由举办单位一次性或分期交付给厦门市图书馆,由图书馆严格按预算管理使用。依靠这种委托关系,分馆的办馆经费和管理责任得到了明确,馆舍、藏书、设备及人员等办馆要素得到了落实。
所谓“分馆运作”是图书馆在获得管理权限后,将受托管理的图书馆纳入分馆管理系统,实行规范化管理,提供标准化服务。托管型分馆既有联办型分馆优势互补的特点,又有直管型分馆的专业化管理;既建立了良好的办馆保证机制,又改变独立建制图书馆“小而全”的模式,确保了分馆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一种理想模式。
2.4加盟型分馆
加盟型分馆借鉴图书馆联盟模式,以一个中心馆为主导,实行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全面合作。各自独立、规模完备的公共图书馆,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通过签订协议参加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接受这个合作组织的管理与指导,成为其成员馆之一。近期厦门市图书馆与同安区图书馆签订合作意向,两馆之间实行文献资源“一卡通用、通借通还”,使其成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第一家加盟分馆,并于2008年5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根据同安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经费不足的现状,总馆一次性调配2万册流通率高的书刊,有效地缓解了同安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匮乏的局面,受到当地居民的
欢迎。加盟型分馆的特点是加盟馆按照联盟章程签订合作协议,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合作的权利与义务,各加盟馆受协议制约,共同履行协议规定,构成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厦门市图书馆正积极引导本市各区级公共图书馆加盟“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
托管型和加盟型分馆是厦门市图书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综合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需要、分馆的合理布局以及合作方的办馆理念、经济实力、阅读群体需求等多种因素探索出来的更加行之有效的新型分馆建设模式。
3 实践体会
3.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要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关键是要把分散的、隶属关系不一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包括社区图书馆)整合成以总分馆制模式为基础的图书馆网络组织。由于厦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行政隶属不一、财政分级拨款,公共图书馆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网点稀少,在这种环境下,要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从法律层面对图书馆之间在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予以明确,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确保其长久持续发展。
为了使“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建设方案能够实施,厦门市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重要性,积极呼吁政府牵头推动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厦门市政府已把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一证通用、通借通还”服务纳入了厦门市信息化建设工程之中,采用“厦门市社会保障卡”作为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通用借书证,市民在任何一家分馆申请,都可以开通社会保障卡的借书权限,从而方便市民利用图书馆。总馆还争取厦门市信息产业局的投资,用于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软硬件建设。笔者发现,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民共享文化资源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3.2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近年来上海、杭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在总分馆建设中已探索出许多成功的模式,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作用。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和特殊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操作上,其他城市行之有效的模式在厦门暂时还难以铺开。总分馆建设是在厦门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认识还存在差异、管理体制上的瓶颈还没有疏通的现实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途径。与其他城市相比,总分馆建设步伐可能相对滞后,但却是符合厦门地方特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自2008年起,我们启动了市区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建设计划,并且获得了政府经费上的支持,许多区级图书馆争先要与厦门市图书馆签订协议,成为联盟分馆。但是根据目前厦门街(镇)、村(居)图书馆网络建设不健全的现状,未来几年总馆仍然要不遗余力地在街(镇)、村(居)创办多种类型的分馆,通过与区级图书馆构建联合服务系统和创办基层分馆两种途径协同推进厦门地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3要提高总馆的辐射功能
构建以总分馆制为模式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加强总馆建设,提高总馆的示范与辐射功能。首先要提高总馆在服务上的示范作用。厦门市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后,坚持以开放性和公益性为指导,构建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新馆开放以来,总馆年接待读者128.96万人次,流通图书160.4万册次,组织各种免费读书活动294场,成为厦门市最受市民欢迎的文化活动场所,对各分馆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分馆的管理,总馆成立了专门的分馆管理机构馆外流通部,并由一名副馆长具体分管,确保分馆管理规范有序。第三要提高总馆的文献保障能力。为保障分馆的馆藏,总馆设立了馆外流通调配书库,配备了11.7万册图书,保证各分馆的基本馆藏。总馆还根据各分馆的服务对象调整馆藏结构,每月补充和更新文学类和社科、自科类热门图书,提高藏书的针对性,吸引市民利用图书馆。
3.4要提高社会的图书馆意识
长期以来,公众对图书馆的认识存在偏差,图书馆被当作可有可无的摆设,各级政府对创办图书馆兴趣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为增进公众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总馆和各分馆纷纷举办了图书馆服务宣传、数字资源利用宣传、迎奥运系列宣传、读书日纪念活动等多形式的免费读书活动,吸引了26万人次参加,发展了大量潜在读者;并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活动,宣传图书馆,提高市民的图书馆利用意识。为了调动分馆举办单位的办馆热情,还邀请分馆合办单位的领导到总馆参观。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规范化的业务管理、开放免费的读者服务以及馆内读者涌动的读书热潮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与厦门市图书馆联办规范化分馆,一些文化活动中心成了示范点,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大量的宣传活动加深了社会对图书馆的了解,显著的社会效果为一些分馆举办单位赢得了荣誉。一些社区、村镇和工业区管委会因此由被动变为主动,已建立了分馆的,及时解决分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未建立分馆的,也积极主动地与总馆接触,要求开设分馆。分馆建设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