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工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2-10-02 14:59: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美育工作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美育工作论文

篇1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美育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感到在语文教学中,美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喜爱,而且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各种各样的美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使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得到升华,从而达到灵魂的净化、人格的提升。

一、自然之美

大自然的美千姿百态,数不胜数。上有变化多端的云海,浩瀚无际的宇宙,星光斑斓的夜空;下有波澜壮阔的江河,连绵起伏的高山,遮天蔽日的森林;既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巍巍峰峦,也有“大漠孤烟直”的茫茫戈壁;有池生春草,曲径风荷;有皑皑白雪,莽莽草原……这些无限美景,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经典之作。而中学语文教材中对大自然之美描写的文学作品也俯拾皆是:譬如《山居秋暝》这首诗,描写的便是一幅秋天雨后清新自然的山中景色:一座雨后青松如盖的高山,一轮皎洁如镜的圆月,一条弯弯曲曲、洁白如练的小溪,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踏着月色笑逐归来,一片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边披分,一艘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月色的宁静向远方摇去……

再如《荷塘夜色》中那流水一般的月光,以及月光下那绰约多姿的荷影,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荷香,脉脉的流水和凝碧的波痕,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淡雅;还有《再别康桥》中那多情的康桥,那云彩,那金柳,那清荇,那星辉斑斓的夜晚……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方面,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使人类变得更完美、更高尚。因此,阅读这些作品时,就会让学生产生对自然的热爱,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会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对美的形象进行发掘、开拓,从而感知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二、人性之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谈到文学的作用时曾这样说过:“诗人指导人们趋向于高尚的生活概念和情感的高贵形象:我们读诗人的作品,就会厌恶那庸俗的和恶劣的事物,就会看出所有美和善的迷人的地方,爱好所有高贵的东西;他们会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善良,更高贵。”由此可见一切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在内),它的最基本的推动力,就是改善人生,呼唤人性,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文学作品是依靠文字来反映社会生活、诠释作者在生活中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体验、喟叹和期盼的。社会生活的主要贯穿者,便是人类,而人性又是永远无法完全、完整地揭示出来的,所以一代又一代的作家、文学家在不断地琢磨与探究中,在对社会生活的描述中,都阐释了自己对人性的理解与看法。因此文学作品最能够震撼人的心灵的,恐怕就是它所展示的入木三分的人性了。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就以其犀利的笔调,对国民的奴性、愚钝性、任人宰割的麻木性做了深刻的剖析。如他笔下的农民形象润土,少年时身手矫健,灵活自在,经过几十年生活的磨砺之后,变成了一个拘于礼数、反应迟缓的中老年农民。还有鲁迅先生笔下的另一代表人物――《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在婚姻、生活方面终身都受到封建制度的制约、束缚与奴役的妇女形象,她是那个年代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还有人人熟知的阿Q,更是整个民族劣根性的集中体现。这些形象正如一个个制作精良并且个性鲜明的标本一样,一直活跃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是那个时代人性受到禁锢的见证。

而另一位文学大家沈从文先生则是以一种优美的、诗化的笔调将一副副湘西的风俗画展现给了大家。他的文章质朴清丽、含蓄自然,笔下的人也是向善向美的。如《边城》里的翠翠美丽、纯真、热情,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与期待。这种淳朴的爱与美的展示,能使学生领略到艺术赋予人物的人性之美。

三、情感之美

篇2

关键词:网络媒体;舆论;舆论引导

1网络媒体的兴起及舆论的界定

在当今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步伐中,新闻传播活动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随着新闻传媒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因特网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网络迅速向新闻传播领域渗透,网络媒体作为基于网络技术的新闻传媒崛起于当代传媒的花园之中。在传统三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之后,以其独特的特点迅速成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这个名词也开始出现并流行。中外学者针对网络媒体的定义也随着时间以及自己的出发点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见解。

薛瑞汗在《论网络媒体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一文中指出网络媒体即互联网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但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媒体不再被置于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之后冠以“第四”之名,而被正式命名为“网络媒体”。汪苑菁在《网络媒体的道德危机和社会责任》一文中从法律的角度指出网络媒体是指“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授权或承认,在国际互联网上依法从事新闻信息的选择、编辑、评述、登陆和链接等服务的专业网站。”这种定义明确了网络媒体的主体,即网站。

那么,何为舆论引导?首先,“舆论”一词,何梓华在《新闻理论教程》中认为,“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体对某一事态的大体相同的看法。”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雷跃捷在《新闻理论》中提到,“舆论就是普通大众的言论或意见”“新闻舆论则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传媒对最新事态的意见表达”。而舆论引导,则是“通过报道、分析当前形势,研究改造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途径在公众中形成和新闻媒介立场相同的强大舆论,把公众的意志统一起来。”不难看出,要进行新闻舆论引导,新闻媒介是其中重要的载体。

2网络媒体的基本特征

随着网络的发展,新闻信息的出口越来越多元化。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在传播活动中有其独特的特征。

首先,信息来源的多样化。网络的广泛应用,决定了其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几近为零。在网络环境搭建的平台中,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各自的意见与看法,“全民记者”的时代正逐步到来。

其次,多媒体化:网络媒体传播手段多媒体化,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单一的传播手段,而是集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长于一体,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报道手段的有机结合。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报纸用文字、图片,广播用声音,电视主要用图像,而网络媒体三者皆用,融合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报道手段。

第三, 实时性:网络媒体的新闻来源广泛,网民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者;网络媒体制作、新闻简便,同样可以现场直播。因此,其时效性常常胜过传统媒体,尤其以报道突发性事件见长。

第四,互动性:网络媒体能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传统媒体虽然通过问卷调查和读者来信来电等方式与受众沟通,但本质上新闻机构对受众的单向传播。网络媒体通过开设电子论坛(BBS)、公布记者电子邮件和在每篇报道之后设置评论区等手段,给公众提供一个交换批评和评论的场所,使网民能够直接参与新闻报道,产生良好互动。

最后,广容性:广容性是指网络媒体信息的容量不受限制。就传统媒体而言,报纸苦于版面有限,广播、电视限于时段固定,不得不对许多材料忍痛割爱。网络媒体则一改传统媒体线性述事的方式,采用超链接的方式将无限丰富的材料立体式地。

3 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新闻舆论的正确引导

“网络媒体是网络新闻宣传和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力军。”舆情局副局长曾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最活跃、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新兴媒体,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战略性机遇。要正确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新闻舆论的引导,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全面认识网络传播的基本特性和规律。如前所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许多相同的属性,同样是社会舆论的工具,同样具有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功能,同样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这就要求网络媒体适应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还要坚持新闻“三贴近”原则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通达社情民意。

其次,网络媒体的公开性与低门槛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客观上能起到心理疏导、安抚情绪、缓和矛盾的作用。但网络媒体不能只作为公众的意见发表台,而要紧紧围绕其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针对人们的各种思想和意见,做好引导。

第三,要包容多样,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而对于那些影响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少数杂音噪音,则应该加以“过滤”和“屏蔽”,用真实、有益、建设性的舆论主导传播空间,压缩和抑制失实、有害和破坏性的言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网络媒体必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网络媒体中的大多数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里发展壮大,已成为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但应该始终牢记,网络媒体与所有新闻媒体一样,都具有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和引领思想道德建设的双重职能。网络媒体要带头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培育文明道德风尚。那些唯利是图,为争取网民的“眼球”,增加点击率,不惜用不健康的内容去取悦网民的网站终将遭到广大网民的唾弃。

参考文献

篇3

为了更好地总结我校江苏省“十五”立项课题《多方位加强普通中学美育的实验研究》的成果,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推动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学校组织、落实了“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的编撰及出版工作。为保证编撰工作顺利开展,学校组成了由陆琪校长、宗甄副校长为主任的编撰委员会,领导此次编撰和出版工作。教科处负责了具体的组织和落实工作。

计划中的“美育文丛”由七本书(题目暂定)构成:

《美育论丛》主编:陆琪 洪敏 约20万字

这是学校开展“美育”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包括对学校三个“五年计划”中美育课题研究的概述;“十五”课题美育研究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学校在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管理中渗透美育的做法总结;教师撰写的在德育、课堂教学、环境建设中实施“美育”的论文,教师撰写的以开展审美教育为主题的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美苑漫步》编撰:王积庆 约15万字

这是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校本教材,分美学概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四个专题,共10-12讲。

《三贤诗文选读》主编:徐俊良 约15万字

这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养成美好心灵和人格的校本教材。

《昆山咏赞》主编:宗甄 鲁德俊 约15万字

这是让学生感受家乡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美好人文环境的校本教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论文集》主编:姜红珍 徐永琴 朱小英 约20万字

这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法和成果的专题总结,主要包括案例、调查报告、活动方案及学术论文。

《昆中植物志》主编:徐俊良 约10万字

这是我校打造绿色校园、美化校园成果的反映。此次编撰的主要工作是充实、修改。

《美苑撷英》主编:俞菊明 殷金方 

这是展示我校师生审美、创美能力及成果的画册。要求编撰者在已有的师生文学作品、摄影、书法、绘画作品中筛选或进一步征集优秀作品。

为了保证“美育”课题顺利结题以及校本课程按时开设,本文丛将在XX年暑期出版。各分册编者将在六月底拿出初稿,七月份修改并定稿,八月份印刷并出版。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3月9日,学校召开了全体组委会成员会议,要求各分册主编认真制定、落实编写计划,明确分工,把好质量关和时间关,如期完成编撰工作。教科处也已经多次下发通知,在教师中征集有关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众多教师的积极响应。

此外,我们还在师生中组织了第二次美育摄影比赛;在“涵青班”青年教师中组织了美育摄影创意比赛和以美育为主题的教学比赛。

2、教科处召集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培养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力量,教科处向学校推荐了教育科研骨干人选,并于4月6 日召集了由他们参加的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教科处主任洪敏向与会者介绍了近几年江苏省参赛获奖论文的写作特点以及给予我们的写作启示。宗甄副校长对与会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多读书、勤反思,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带头作用。陆琪校长到会并作讲话。他指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投入教育科研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他要求与会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确立目标、勇挑重担、多出成绩。他表示,学校将会为教育科研工作和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优先给予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今后,教科处将继续组织他们学习、研究和交流,力求使他们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突破教育科研方面的瓶颈,更快地发展,为壮大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作出贡献。

3、认真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等教育科研刊物

本学期,教科处编辑了《昆中教育》第44期,并对版式进行了改进;编辑了《江花》第六编第5、6期;编辑了以“美育”为主题以及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考》第5、6、7期;编辑了《传是》“杏坛论语”版第25-26期。这些刊物已经成为昆中教师发表教育科研成果、开展学习的良好平台和园地,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4、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及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重视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

本学期,XX届“导师制”工作将告一段落,我们按照惯例组织了14节由“徒弟”开设的汇报课,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通过三年的师徒结对,这些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的不少老师已经能够承担并胜任高三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省级论文比赛中获奖。共2页,当前第1页1

本学期“涵青班”青年教师培训继续进行。为了切实提高“涵青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在上学期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了“3+1”比赛,即板书、演讲、美育摄影创意及学科教学比赛,进一步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为了使学校“美育”课题研究能够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我们特别要求他们在教学比赛中贯穿对学生开展美育这一主题,并专门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评课表。目前,这些比赛已经全部完成,评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通过一学年的培训,“涵青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学生的成绩和学生的评价上,都显示出了良好的表现和发展势头。在昆山市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中,有3位“涵青班”青年教师获奖,其中一位还荣获了特等奖。

5、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

根据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要求,教科处先后下发了有关课程改革研究成果评比、创新教育论文和个案评比、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评选、教育技术研究论文评比的通知。在学期结束之际,我们还将下发有关省“五四杯”、省“师陶杯”等论文比赛的通知,要求教师利

用假期认真学习、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心得和成果,积极参与这些赛事。

6、布置教师撰写学期专题总结

上学期,我校教师专题总结的撰写率急剧提高,而且大多数老师的专题总结符合要求、质量较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少数教师用工作总结代替专题总结,有的教师的专题总结字数不够,有的教师用以前的文章代替专题总结,甚至有的教师的专题总结是全文“借鉴”来的。我们将针对这些情况,在通知中重申并进一步明确要求,并提醒老师们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篇4

为了更好地总结我校江苏省“十五”立项课题《多方位加强普通中学美育的实验研究》的成果,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推动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学校组织、落实了“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的编撰及出版工作。为保证编撰工作顺利开展,学校组成了由陆琪校长、宗甄副校长为主任的编撰委员会,领导此次编撰和出版工作。教科处负责了具体的组织和落实工作。

计划中的“美育文丛”由七本书(题目暂定)构成:

《美育论丛》主编:陆琪 洪敏 约20万字

这是学校开展“美育”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包括对学校三个“五年计划”中美育课题研究的概述;“十五”课题美育研究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学校在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管理中渗透美育的做法总结;教师撰写的在德育、课堂教学、环境建设中实施“美育”的论文,教师撰写的以开展审美教育为主题的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美苑漫步》编撰:王积庆 约15万字

这是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校本教材,分美学概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四个专题,共10-12讲。

《三贤诗文选读》主编:徐俊良 约15万字

这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养成美好心灵和人格的校本教材。

《昆山咏赞》主编:宗甄 鲁德俊 约15万字

这是让学生感受家乡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美好人文环境的校本教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论文集》主编:姜红珍 徐永琴 朱小英 约20万字

这是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法和成果的专题总结,主要包括案例、调查报告、活动方案及学术论文。

《昆中植物志》主编:徐俊良 约10万字

这是我校打造绿色校园、美化校园成果的反映。此次编撰的主要工作是充实、修改。

《美苑撷英》主编:俞菊明 殷金方

这是展示我校师生审美、创美能力及成果的画册。要求编撰者在已有的师生文学作品、摄影、书法、绘画作品中筛选或进一步征集优秀作品。

为了保证“美育”课题顺利结题以及校本课程按时开设,本文丛将在XX年暑期出版。各分册编者将在六月底拿出初稿,七月份修改并定稿,八月份印刷并出版。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3月9日,学校召开了全体组委会成员会议,要求各分册主编认真制定、落实编写计划,明确分工,把好质量关和时间关,如期完成编撰工作。教科处也已经多次下发通知,在教师中征集有关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众多教师的积极响应。

此外,我们还在师生中组织了第二次美育摄影比赛;在“涵青班”青年教师中组织了美育摄影创意比赛和以美育为主题的教学比赛。

2、教科处召集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培养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力量,教科处向学校推荐了教育科研骨干人选,并于4月6 日召集了由他们参加的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教科处主任洪敏向与会者介绍了近几年江苏省参赛获奖论文的写作特点以及给予我们的写作启示。宗甄副校长对与会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多读书、勤反思,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带头作用。陆琪校长到会并作讲话。他指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投入教育科研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他要求与会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确立目标、勇挑重担、多出成绩。他表示,学校将会为教育科研工作和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优先给予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今后,教科处将继续组织他们学习、研究和交流,力求使他们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突破教育科研方面的瓶颈,更快地发展,为壮大学校优秀教师群体作出贡献。

3、认真编辑《昆中教育》、《昆中教研参考》等教育科研刊物

本学期,教科处编辑了《昆中教育》第44期,并对版式进行了改进;编辑了《江花》第六编第5、6期;编辑了以“美育”为主题以及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昆中教研参考》第5、6、7期;编辑了《传是》“杏坛论语”版第25-26期。这些刊物已经成为昆中教师发表教育科研成果、开展学习的良好平台和园地,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4、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及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重视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

本学期,XX届“导师制”工作将告一段落,我们按照惯例组织了14节由“徒弟”开设的汇报课,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通过三年的师徒结对,这些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的不少老师已经能够承担并胜任高三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省级论文比赛中获奖。

本学期“涵青班”青年教师培训继续进行。为了切实提高“涵青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在上学期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了“3+1”比赛,即板书、演讲、美育摄影创意及学科教学比赛,进一步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为了使学校“美育”课题研究能够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我们特别要求他们在教学比赛中贯穿对学生开展美育这一主题,并专门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评课表。目前,这些比赛已经全部完成,评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通过一学年的培训,“涵青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学生的成绩和学生的评价上,都显示出了良好的表现和发展势头。在昆山市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中,有3位“涵青班”青年教师获奖,其中一位还荣获了特等奖。

5、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

根据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要求,教科处先后下发了有关课程改革研究成果评比、创新教育论文和个案评比、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评选、教育技术研究论文评比的通知。在学期结束之际,我们还将下发有关省“五四杯”、省“师陶杯”等论文比赛的通知,要求教师利 用假期认真学习、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心得和成果,积极参与这些赛事。

6、布置教师撰写学期专题总结

上学期,我校教师专题总结的撰写率急剧提高,而且大多数老师的专题总结符合要求、质量较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少数教师用工作总结代替专题总结,有的教师的专题总结字数不够,有的教师用以前的文章代替专题总结,甚至有的教师的专题总结是全文“借鉴”来的。我们将针对这些情况,在通知中重申并进一步明确要求,并提醒老师们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篇5

【工作目标】

管理目标

1、书法教师素养管理。

(1)提升教师书法书写专业技能。组内教师利用课余、空闲时间研究书法书写技能,相互交流书写经验。

(2)结合美育联盟教师篆刻培训,提升组内教师书法篆刻技能。

(3)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提升组内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2、书法教育质量管理。

(1)不断提高学生书法修养水平。完善书法课程设计,推进书法艺术进校园,提高学生的书法艺术素养。在普及教育基础上提高区级以上比赛活动成绩。

(2)强化常规书法课堂教学五环节管理。本学期重点抓好辅导环节,要以教学五环节的常规管理为基础,推进教学质量评价的改进,不断提高书法学科教学质量。

质量目标

1、做好本学期四项书法重点工作。

(1)办好校第十届“书法节”活动。

(2)按计划推进2021年度上海市教委直接委托课题“书法课程对提高学生汉字习得水平的作用研究”。

(3)组织好闵行区第二轮美育(书法)联盟工作。

(4)做好莘庄联合体特色课程交流互动。

2、贯彻落实本学期两项书法常规工作。

(1)做好书法优质化课堂教学工作。

(2)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重点工作】

1、办好校第十届“书法节”活动。

(1)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

(2)在开幕式、内容、形式等方面争取有所创新,优化活动品质,不断提升莘城学校书法教育特色品牌。

(3)按照书法节的传统特色,继续开展第十三届校园“莘城杯”书画大赛、“名家讲堂”等一系列活动。旨在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

(4)组织、落实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各项书法活动和比赛,给予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让全校师生对书法进一步认识了解,培养大家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展示书法素养的舞台。

2、按计划推进2021年度上海市教委直接委托课题“书法课程对提高学生汉字习得水平的作用研究”

(1)2020年6-9月,完成申报书。

(2)2021年3月,完成论文《学校书法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3)2021年7月,完成论文《影响学生汉字习得水平的因素分析》。

(4)2021年10月,完成论文《怎样提高学生汉字习得水平》。

(5)2021年11月,完成论文《中小学生书法学科素养研究》。

(6)2021年12月,完成研究报告《书法课程对提高学生汉字习得水平的作用研究》。

3、组织好闵行区第二轮美育(书法)联盟工作。

(1)按照美育联盟要求,继续组织并落实好本联盟各项活动,组织好联盟校积极参加各类书法比赛。

(2)邀请书法名家进校园,提高师生的书法鉴赏水平。

(3)结合区教工书法沙龙开展一系列活动。

(4)组织好篆刻进校园活动,并将经验、成效辐射到联盟学校,推动联盟校书法工作进一步发展。

4、莘庄联合体特色课程交流互动。

(1)按照莘庄联合体特色课程要求,继续组织好我校送教的书法特色课程活动。

(2)对有辐射作用的特色交流互动予以宣传,扩大辐射影响力。

【常规工作】

1、书法优质化课堂教学

(1)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开展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认真贯彻市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写字》的要求,积极参与相关教材培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书法课堂教学。

(2)以带教、磨课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书法教师积极参加书法比赛、积极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论文,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1)通过自学、培训等形式不断充电。丰富专业知识和修养。

(2)精心备课,设计精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学习书法产生持久兴趣。教学相长,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定期参加书法沙龙等交流活动,通过参展参赛等提升专业素养。不断加强团队的建设与管理,促进书法团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行事历】

周次

日期

主要工作

1

2.22-2.26

根据学校工作要点拟定本学期学校书法教育工作计划和方案。

2

3.1-3.5

筹备书法联盟、书法沙龙活动内容。

3

3.8-3.12

备课组计划、行事历、三定上交备课组教研活动“三定”申报;

4

3.15-3.19

美育联盟教师篆刻培训活动。

5

3.22-3.26

教学常规检查。

6

3.29-4.2

“书法沙龙”活动

7

4.5-4.9

期中考试

8

4.12-4.16

书法节系列活动

9

4.19-4.23

4月教学常规检查

10

4.26-4.30

组内研讨课

11

5.4-5.7

5月教学常规检查

12

5.10-5.14

教学研讨课

13

5.17-5.21

学生作业展示

14

5.24-5.28

6月教学常规检查;

校本训练调研。

15

5.31-6.4

五年级质量抽查。

16

6.7-6.11

书法学科成绩输录。

17

6.14-6.18

备课组工作总结交流会。

18

篇6

文艺复兴发生于14至 17世纪上半叶它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大飞跃.人们不仅对世界和自然美有了崭新的认识.人性也得到了复苏.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人们尽情地歌颂美、抒发自己的情感,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时自然科学哲学探索、文艺创作等都空前活跃、繁荣。笔者旨在阐释该时期美育思想的内涵及对当今美育和音乐教育的现实启示。 

一、文艺复兴时期羹育观的特点 

1美育思想核心和美育教育目标

人文主义是当时美育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思想精髓是对现世人生的重视把个性自由人生幸福,甚至感官快乐看成是人性的理想。人们提倡人性人权和个性 自由,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情感科学 为人生谋 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提出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自由” 平等博爱等口号.赞美人、歌颂人和培 养全知全 能的完美的人是当时文学艺术美学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与主要职责。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并顺应自然本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的境界,一系列的思考带来了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 美育教育途径和方式

(1)注重文学艺术作品的美育功能该时期的作家 、艺术家以及 思想家 、理论家深切感 受到文艺 的强烈美 感教育 作用 并善 于运 用文学艺术 的特 点来宣传和培育人文主义思想  代表作有 《巨人传》《抒情诗集》《十日谈》《愚神颂》《堂吉珂德》等这些作 品有 的鞭挞 了经 院教 育 思想 的 弊端 ,有的热情歌 颂了大 自然以及 人世间真挚美 好 的情感 ,有的塑 造 了 向往 自由世界 ,具有斗争精神 的青年形象 ,很 好地浸染 了人们 的心灵 。西班 牙现 实主义作 家塞万 提斯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既有趣又有益.既可以娱人又可以教人它们应该是人生 的 镜 鉴风俗的范型和真理的假象”。莎士比亚的系列作品则更是创造了人类文 学艺 术史 的高峰.他通过诗歌及悲、喜剧等多种形式尽情抒发对美的感受以及人类高 尚而美好 的情感 。 

(2)把文艺的认识、教益作用融合于”和娱乐、消遣之中德智体美结合采用直观生动、适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悲剧有和“净化”作用指出诗是模仿的艺术.是一种指向教益的娱乐,能够娱情悦性 。他们注意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兴趣尽可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思维能力,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并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培养 ,认为学习音乐、舞蹈等知识和技能尽管看不出直接的使用价值.却可以给人们带来奇特的享乐,并得到丰硕的成果,也即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文艺复兴时期美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1 美育教育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笔者认为,进行美育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 日益提升美育教育的地位 ,体现 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对推进社 会发展的深刻而又全面的哲学认识 。如果说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是对人性的复苏和回归,那么现在的以人为本就是这一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如我国的政治教材 中已明确提 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 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的效应主要在两个方面,即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建设,可以看出其与文艺复兴思想的渊源关系。艺术教育因其比其他事物的审美含量充盈、集中而成为实施美育的最根本或主要的形式它涉及人生的各个层面和人文社会的各个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中有不少对音乐教育有着较高的评价和认识。维多里诺就非常重视音乐的美育教育作用.认为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对提高感觉和知性的能力都有好处维尔吉利奥则认为音乐这类学问是超脱 于实际的利益而自身成为自由的科学,弗莱佛认为.音乐舞 蹈对发展人的身心健美有重要意义今天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多地 强调以审美为核心让生活变得非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的内在目的.它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和教育的愉悦性,随着音乐教育研究的推进和改革的实施日益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三.对音乐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再思考

1注重学科的交叉 、融合和渗透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育中人文主义倾向十 分明显,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都出现了多元化 、自由化 、分工化发展的新趋势同时音乐教育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 雷默提出了综合艺术教育的观点。他认为音乐教育只有和其他姐妹 艺术结 盟 ,才能够朝学校的核心课程迈进,更好 地发 挥美育教育的作用。美育教育也离不开艺术之外的其他 学科的养料 ,这一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已给我们启示。例如他们认为音乐与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达 ·芬奇  丢勒等 艺术家们把艺术作为~门科 学来进行研究。历代音乐流派众多很多都得益于 其他 学科 或是 人文哲学思想 的启示.如德 彪西 创立的印象主义音乐风 格来 自于 印象主义 诗歌 和绘画的启示:中国古琴艺术讲究  清、微 .淡远的意境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今天环境音乐医疗音乐等概念的出现也证明了不同学科领域间的融合渗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 实用性 。  

2  寓教于乐”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是 美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 目标 文艺复兴的教育思想是我们今天“寓教于乐思想的前身,同时,我们今天讲求寓教于乐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审视音乐课程价值时指出音乐课程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作为人类的巨大潜能,当今世界创造潜能的开发被日益得到 重视,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也随之而发 生着改变。创造能力与美育教育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方面美育教育能开发创造潜能,创新能力需在感受和创造性实践中培养,另方面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又有待于人们将时代精神给予创新性的运用不断创造出新的、好的艺术作品,使人们从中汲取营养、升华心灵,并从中获得灵感 ,进一步激发人的创造力。文艺复兴距今已经过去了3o0多年的时间.但它的美育思想精华却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值得我们不断去思索继承和创新运用。

参考文献: 

篇7

文艺复兴发生于14至17世纪上半叶它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大飞跃.人们不仅对世界和自然美有了崭新的认识.人性也得到了复苏.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人们尽情地歌颂美、抒发自己的情感,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时自然科学哲学探索、文艺创作等都空前活跃、繁荣。笔者旨在阐释该时期美育思想的内涵及对当今美育和音乐教育的现实启示。

一、文艺复兴时期羹育观的特点

1美育思想核心和美育教育目标

人文主义是当时美育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思想精髓是对现世人生的重视把个性自由人生幸福,甚至感官快乐看成是人性的理想。人们提倡人性人权和个性自由,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情感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提出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利益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赞美人、歌颂人和培养全知全能的完美的人是当时文学艺术美学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与主要职责。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并顺应自然本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的境界,一系列的思考带来了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美育教育途径和方式

(1)注重文学艺术作品的美育功能该时期的作家、艺术家以及思想家、理论家深切感受到文艺的强烈美感教育作用并善于运用文学艺术的特点来宣传和培育人文主义思想代表作有《巨人传》《抒情诗集》《十日谈》《愚神颂》《堂吉珂德》等这些作品有的鞭挞了经院教育思想的弊端,有的热情歌颂了大自然以及人世间真挚美好的情感,有的塑造了向往自由世界,具有斗争精神的青年形象,很好地浸染了人们的心灵。wwW.133229.cOM西班牙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既有趣又有益.既可以娱人又可以教人它们应该是人生的镜鉴风俗的范型和真理的假象”。莎士比亚的系列作品则更是创造了人类文学艺术史的高峰.他通过诗歌及悲、喜剧等多种形式尽情抒发对美的感受以及人类高尚而美好的情感。

(2)把文艺的认识、教益作用融合于”和娱乐、消遣之中德智体美结合采用直观生动、适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悲剧有和“净化”作用指出诗是模仿的艺术.是一种指向教益的娱乐,能够娱情悦性。他们注意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兴趣尽可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思维能力,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并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培养,认为学习音乐、舞蹈等知识和技能尽管看不出直接的使用价值.却可以给人们带来奇特的享乐,并得到丰硕的成果,也即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文艺复兴时期美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1美育教育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笔者认为,进行美育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日益提升美育教育的地位,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推进社会发展的深刻而又全面的哲学认识。如果说几百年前的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是对人性的复苏和回归,那么现在的以人为本就是这一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如我国的政治教材中已明确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的效应主要在两个方面,即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建设,可以看出其与文艺复兴思想的渊源关系。艺术教育因其比其他事物的审美含量充盈、集中而成为实施美育的最根本或主要的形式它涉及人生的各个层面和人文社会的各个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中有不少对音乐教育有着较高的评价和认识。维多里诺就非常重视音乐的美育教育作用.认为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对提高感觉和知性的能力都有好处维尔吉利奥则认为音乐这类学问是超脱于实际的利益而自身成为自由的科学,弗莱佛认为.音乐舞蹈对发展人的身心健美有重要意义今天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多地强调以审美为核心让生活变得非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的内在目的.它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和教育的愉悦性,随着音乐教育研究的推进和改革的实施日益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三.对音乐教育方式和理念的再思考

1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育中人文主义倾向十分明显,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都出现了多元化、自由化、分工化发展的新趋势同时音乐教育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提出了综合艺术教育的观点。他认为音乐教育只有和其他姐妹艺术结盟,才能够朝学校的核心课程迈进,更好地发挥美育教育的作用。美育教育也离不开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养料,这一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已给我们启示。例如他们认为音乐与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达·芬奇丢勒等艺术家们把艺术作为~门科学来进行研究。历代音乐流派众多很多都得益于其他学科或是人文哲学思想的启示.如德彪西创立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来自于印象主义诗歌和绘画的启示:中国古琴艺术讲究清、微.淡远的意境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今天环境音乐医疗音乐等概念的出现也证明了不同学科领域间的融合渗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用性。

2寓教于乐”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是美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文艺复兴的教育思想是我们今天“寓教于乐思想的前身,同时,我们今天讲求寓教于乐也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审视音乐课程价值时指出音乐课程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作为人类的巨大潜能,当今世界创造潜能的开发被日益得到重视,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方式也随之而发生着改变。创造能力与美育教育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方面美育教育能开发创造潜能,创新能力需在感受和创造性实践中培养,另方面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又有待于人们将时代精神给予创新性的运用不断创造出新的、好的艺术作品,使人们从中汲取营养、升华心灵,并从中获得灵感,进一步激发人的创造力。文艺复兴距今已经过去了3o0多年的时间.但它的美育思想精华却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值得我们不断去思索继承和创新运用。

参考文献:

篇8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素质教育切入点的美育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提高残疾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实践能力,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本篇论文将就高等特殊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进行现象考察、理性分析和策略研究,研究特殊审美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以促进特殊审美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教育研究

机构和地域调查自1987年我国成立第一所专门招收残疾大学生的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已经基本成型,步入正轨。到目前为止,有近20所高校开设残疾人本科和大专专业,主要针对“三类基本残疾”,即视障、听障、肢障学生(近年来,还包括越来越多的轻微智障者),每年招生名额达到千人。高等特殊教育的办学形式目前大多是依附在普通高校下设的特殊教育学院,或是合作开设特殊中等职业学院和成人高等教育。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目前只有一所,即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升为本科院校,现改名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集残疾人高等教育、特教师资培养、特教专业人才培养于一身。

作为影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至关因素之一,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无疑是直接影响高等特殊院校专业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因素。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于1986年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以来,我国已有40余所高校设置了特殊教育培养的相关专业。而且,从办学层次来看,特殊教育拥有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学历层次的教育。但整体而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还不尽如人意,不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极大的提高空间。截至目前,特殊教育研究的主要机构数量有30余个,研究地域呈现出分布广,相对集中的特点。不过,从数据来看,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北京、江苏、浙江、辽宁等地是特殊教育研究较集中的地区。而且,除了国家项目外,这些省份和城市都为特殊教育研究设立了基金,这也反映出这些地区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

二、专业和课程设置

调查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专业设置是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执行的,主要根据残疾人学习和就业的双重适应性,以不同障碍类别的特点来设置不同专业。比如,肢体障碍的学生以医学、计算机、会计类的专业为主(近年来随着政策调整,专业限制已经放宽),视障学生的专业主要有针灸推拿、英语、音乐表演、社会工作、特殊教育学等。相对而言,招收听障学生的学院在专业设置的数量和范围上是最广的,包括了艺术设计和计算机应用两大类,可细分出美术学、服装工艺、摄影、动漫、园林、编辑等30多个专业方向通过表格可以看到,在为残疾大学生设立的所有专业学科中,艺术类专业拥有中流砥柱的地位。由于视障和听障学生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来接受外界信息,因此听知觉和视知觉的意义就变得尤为重要,以音乐为主的听觉艺术审美教育和图像为主的视觉艺术审美教育正好契合这种特征。

高等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也是参照和依据普通高等教育,一般围绕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三大领域展开,其中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处于核心位置。尤其是对于艺术专业的视障和听障学生来说,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同时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与艺术教育息息相关的审美教育理所应当应该成为这类高等特殊教育的重心之一。美育不能停滞在以往死记硬背、晦涩难懂的传统美学教学上,应该与知识技能课程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还要考虑到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工作,让美育更加深入生活,更加具有实用性,这也是当前高等特殊教育中审美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中所要面临的艰巨挑战。

三、理论研究现状调查情况

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所以,对近30年公开发表的相关高等特殊教育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不仅能总结出理论研究的情况和特点,还可以在宏观层面上了解该领域学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知网的检索数据显示,我国特殊教育研究所涉及前十位的学科包括了高等教育,其载文数量所占比重约为3.3%,排在第四位。检索从1989年到2016年间的所有来源期刊的论文时,剔出与研究主题无关的论文后,以“高等特殊教育”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可以精确检索到352条,其中,期刊论文296篇,硕士论文16篇,博士论文两篇,会议论文四篇。

从来源数据库来看,占比重最大的是期刊论文,约为总量的84.1%。公开发表高等特殊教育主题论文的相关期刊有146种,«中国特殊教育»作为特殊教育领域的唯一核心期刊,收录了35篇相关论文,占总量的11.8%。对的作者身份进行统计后,可以发现高校专业的研究人员占总量的88%,占据了绝对地位,其他作者主要是来自中国残联、特殊教育中心等残疾人服务机构。在文献类型中,理论研究的数量最多,实践类型的研究比重略次,调查研究排列第三。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有关高等特殊审美教育的研究都相当单薄。笔者在搜索结果中精确检索“审美教育”,结果只找到两篇论文,而且皆为十年前发表的研究。

也就是说,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特殊教育快速发展,不仅基础教育体系日渐成熟,而且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范围分布广泛,渐成体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从变化趋势来看,期刊和硕士论文等高端成果逐年递增,而且还设立了不少国家级和省部级的课题项目,甚至某些研究近年来成为是中国教育的热点。但是,目前,针对高等特殊教育中审美教育问题的研究,不管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教学实践活动层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空白和不足之处。笔者也希望通过这些现状的调查,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个尚困难、单薄的研究领域,以进一步推动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基于以上认识,桓台县实验中学在夯实教师队伍美育基础,加强和提升教师美育水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具体做法:

一、加强美育教育理念学习和思想统一工作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高度的思想统一,才能有成效。教师对学校美育工作缺乏认识和理念认同,美育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

为此,学校充分利用大小集会、校园广播、学校平台等,宣传美育教育理念,强化教职工思想建设和美育教育理念学习。把教职工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素养教育,帮助教师树立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师德风范。引导教师,对于学校美育工作的整体定位、指导思想、目标方向、策略措施,做到心中有把握、行为有落实、评价有参照。

二、开展“强师德,树形象,做最美教师”美育活动

深入开展以“转变教育观念,弘扬高尚师德,铸就幸福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编印《实验中学教师教育信念集锦》一书、制作教育信念座右铭桌牌、组织“我的教育信念”大讨论、师德论坛、“学师德规范,做人民满意教师”、“师德在创新中闪光”、“弘扬高尚师德,争创一流业绩”等教职工演讲比赛、评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等,提高教师师德素养,使美育思想内化为每个教师的实践行为,扎实推进师德教育。

三、内研外修,塑师能,提升美育水平

对教师美育校本研修,进行统一部署,加强指导。坚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制定有《教师业务学习与考核制度》,每学期都下发教师读书活动实施配档表,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多种学习形式,组织学习诸如《现代教育理论导读》、《有效教师》《教育力的十二项修炼》《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等专业书籍,观看有关教育专家的《师道讲坛》《李镇西班主任工作艺术》等影像资料。强化教师美育素养、美育技能的培训,包括从教师服饰、教师言谈、行为举止到兴趣爱好特长、教育教学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校本研修活动中,要求每位老师都要记录不少于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学期末要通过学校组织的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测评。努力争取使教师有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有一技之长、一能之专,展示独特的教师个人魅力,以美育美。

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研修。给青年教师搭台子、压担子,优先安排外出培训,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备课会、说课、达标课、用知识树说教材比赛、基本功比赛等市县校教学教研活动。给他们制定了一年站稳讲台、两年合格、三年成为县教坛新秀、四年能送毕业班、五年能参加县教学评优的成长规划,促进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激励教师,向上向美,自主发展。倡导教师反思与写作,学校把督促教师的反思研修作为促进专业发展的基本手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考评机制。激励教师在自觉学习、自主研究的基础上写好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及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定期审定并结集出版校本教研成果《教学反思》《课例分析》和《教学叙事》。制定《实验中学教师队伍分层次培养发展规划》,建立《实验中学教师成长档案》,针对不同年段、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把培养“专家型”教师作为“最美教师”的最高追求。加强名师培养梯队工作,利用学校蠡风平台,夯实“名师工作室”建设,提炼总结名师教学智慧与教学经验,促进名师带动作用的有效发挥。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多媒体手段创造美的教育。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借助其它教学手段,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美的教学环境。组织全体教师电子白板讲课大比武,规定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在自动录播室上一节电子白板公开课,所有公开课、示范课均需采用电子白板手段辅助教学、合理使用微课教学等,突出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使学生在美的氛围的感染下,增强学习兴趣,引发美的情绪,从而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探究。

学科教学渗透美的教育。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学科教学的不同特点,用审美原则审视教材,挖掘教材内容中的闪光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时充分突出美育的功能,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更应充分关注审美的感染和熏陶。

生本课堂展示美的教育。开展生本课堂教学研究,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关注学生参与的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效度。

改革教学方式,追求完美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师教学语言的内容美、形式美、音色美、情感美、节奏美,教师的形象美,课堂设计的结构美,板书设计的情感美、简洁美、对称美、照应美、和谐美、流动美、色彩美等。

重视差异,关注独特生命之美。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差异,感受每一个生命独特的美好,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学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总之,让美育教育之芬芳,如和风如细雨,润物无声,浸润于学生心灵,彰显于教育教学行为中。

篇10

    1 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应注重美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知识与审美情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美感教育,内容广泛,它包括主体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包括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等更加重要的问题。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都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语文文学艺术是美的聚合物,语文教学本身也包含了美感教育,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增强学生对语文美感教育特性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试图探究语文美感教育的特性及针对这些特性,我们在教学中应作的相应的调节。尤其在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地位更为凸显,加强语文美感教育,正是适应了当前语文课改的精神内容核心。我们相信语文美感教学的可行性和生命,因为它牢固地立足于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职业中学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职业中学语文教材应强调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戴望舒的《雨巷》中的第一段:

    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职业中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2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职业中学语文第一册的《山的那一边》,内容是通过对大山的思考,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再如职业中学语文第六册中的《科学是美丽的》一文,这篇短论宣传科学中的美;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美丽的一面,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雷雨》、《窦娥冤》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4 美育与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相长”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的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美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美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5 结语

    美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美的体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事物的主观感知、欣赏和评价。只有准确地认识、鉴别生活中美的事物,才能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育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情操。实践证明,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职高语文疏离生活的教学现状及反思[J].科学咨询,2010(2).

    [2] 审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3] 由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10).

    [4] 浅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

    [5] 乱花渐欲迷人眼—— 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看语文的本质,2007(5).

    [6]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2008(7).

    [7] 经济类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2009(3).

篇11

利用校内艺术馆,营造浓郁审美氛围;从美的体验走向美的创新,打造活动型课程模式;架构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审美教育联动链,创新渗透型美育课程群;以培养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多元发展,造就传播并传承高雅文化的公民群体。总而言之,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开设独特的校本课程,孕育独特的精神气质,培养独特的创新潜能,从而塑造学生,朝着“科学与人文兼收,道德与审美并蓄”的方向前行;发展学校,打造最具中国人文情怀的学校。

二、课程内容的组成

1.学校层面。创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环境,将南菁高中建成美育(中国传统艺术与审美)课程的展示基地、鉴赏基地、研讨基地和创新基地,建成校本课程开发和学生成才、师资培训的实践基地。

2.学生层面。为学生创造亲历美、感悟美、表达美、交流美、创新美的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创新的平台和机会。面向全体学生――以个性发展、特长培养为前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面对有专业发展意向的学生――以审美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开通培养高校专门人才的直通车。

3.课程层面。分三个阶段进行课程研究:一是对艺术形式和呈现方式的研究。这是对器具本身的形态研究,以凸显科学精神。二是对器具产生的环境即文化背景的研究,包括时代内涵、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精神,以挖掘人文精神。三是审美鉴赏、审美实践的个性化研究,以得到美的陶冶和熏陶。

以此构建三类课程:一是了解和鉴赏型的课程,如,在“书画鉴赏”课中享受艺术美,在“南菁建筑环境的文化烙印”课中领悟自然美;二是实践和活动型课程,如,在“古陶瓷欣赏和陶艺制作”“欹器的探究与复制”课中学会追寻;三是特长和发展型课程,如通过“考古”“工艺设计”课的学习,直接与高校对接。

我们通过由若干门学科组成支撑“美育”的学科群,开展对客观事实“真”的认知,对道德行为“善”的选择,对生活世界“美”的品味。拓展审美现有途径,健全和完善普通高中课程群,进行文物的考证与鉴别,达到“求真”(知识价值);探究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精神,达到“求善”(道德价值);体验艺术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达到“求美”(审美价值)。

4.教师层面。课程开发与实施,为教师构筑了提高自身知识运用能力、提升专业素养、进一步夯实专业技能的平台。通过理论导航、专家引领、案例反思、沙龙交流、论文提升、课题历练等方式,创造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通过构建自主式的“实践反思型”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创建教师自主发展、能动发展与创造性发展的推进机制。

三、课程建设在推进

课程实施以来,一方面,因课程需要,添置了一批新的设施设备,如,可供临摹书画作品的电脑触摸屏、书画装裱工作室、艺术品布置工作室、陶艺吧等物质载体,直观、动态地显示教学内容,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以学生喜欢为第一要素,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生本教育,满足人的成长需要。

(1)教学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不再仅仅满足于生存技能的训练,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建设――审美能力的建设,转移到学生的未来的幸福生活――由真落善,由善引美,以美启真,以美引善。

(2)教学手段。高效、便捷、互动的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操作性、体验性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自觉性。

(3)教学目标。不再仅仅培养有一定知识技能的高分考生,而重视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情趣、懂生活的高素质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科学奠基人文,人文导向科学。

在美育课程基地的建设中,我校立足学校的自然资源开发应用课程;立足学校的历史资源丰富文化课程;立足学校的优势学科和学科优势拓展综合课程。我校开设了如下门类的美育课程群。

篇12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面对的是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的青少年群体,那么我们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美术教学工作,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只有先充实自己,才有资格教学生,在充实自己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越强,自信心也就越强,学生才更敬仰你,尊重你,反之,则怀疑你的能力。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我认为,只有严格还是不够的,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还要具备相当高的艺术造诣、艺术功底以及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多种综合能力,正可谓:树人先树己,若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深入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他的工作连接着美术教育和美术课题研究这两个版块。这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范畴。高中美术教师的工作思维如果单纯局限在教学,那新意义上的美术教学就缺少相应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新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工作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1.绘画艺术

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2.撰写美术研究论文

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3.涉猎广博的知识

美术研究论文,离不开继承和创新,因此,在撰写论文时,需要懂得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吸取文化教育的多方信息,善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成就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善于吸收他人思想当中有价值的艺术观点。一代绘画奇才达芬奇就是这样一个涉猎广博、独立创新的大画家。他的画作之所以美得无与伦比,是由于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绘画便是这种综合的研究能力的展现。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这些广播的知识,无不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掌握多媒体技术

时代在发展,我们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二、完善科学的教学思想

高中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系,才能不被迅速发展的教学形势所淘汰。首先,教师要有宏观的艺术鉴赏理念,具备较高的绘画能力,熟练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有较新的艺术观念,熟悉经典的绘画风格。其次,要有敏锐地艺术感受力,能对学生的作品迅速做出准确的专业评价和指导。再次,训练方法科学合理,对学生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遇到的难题,并使之有所提高。

三、 教师生动、形象、精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是进行美育的必要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