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改革范文

时间:2022-07-26 03:44: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计算机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计算机教学改革

篇1

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不断向着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在不断向着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越来越广阔、所涉及的知识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因此,只掌握了简单的办公软件之类的程序的基本功能,就认为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是浅层次的,要想从更深层次上对计算机有所了解,必须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然而,我国目前计算机教育的重点,却多数放在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记忆和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学习上,而很少涉及更深、更广的内容,对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升造成了限制。因此,计算机教学改革,也是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的需求。

2 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2.1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计算机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常见、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广,价格也越来越低,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也越来越普及。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进步,则使得计算机的操作变得越来越简易,人机的交互界面越来越友好,使计算机逐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学习、办公工具之一。而这些,都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改进打下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2.2 计算机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途径和可能

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计算机学习操作的方便简易,都为计算机教学脱离传统的任课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提供了途径和可能,使得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以不完全依赖于任课教师讲解传授。现在,很多计算机教材都带有随书光盘,光盘中带有相应的教学内容的电子教案或课件,以方便学生自学。其次,现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远程的计算机教育课程,很多学校也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并在校园网上上传有很多学习课件,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提供了很好了便利条件,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了途径和可能。

3 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健全计算机教学管理体系

健全计算机教学管理体系,是实施计算机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多模式、个性化的教学体系,能有效的促进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计划,健全计算机教学管理体系。在科学的、个性化的教学体系中,具(下转第49页)(上接第40页)有指导意义的教学计划,应由学校专门设立的教学机构负责制定,如:计算机教学中心或者计算机公共课教研室等,这个专门的机构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情况进行管理,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安排,来对教学进行管理。

3.2 完善计算机教学内容

在学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不应只涉及考试所需的或基础教材所规定的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些更广泛、更实用、更前沿、更专业的知识,来完善已有的计算机教学内容。

3.3 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

要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应首先改变传统的、原有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教学状况。树立“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建立起自身的知识和结构和能力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计算机教学活动的要求。其次,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来改进现有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教学进度快,教学效果好,因此,将其应用于计算机教学将对计算机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

3.4改进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过多关注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导致了“重理论、轻实践”和“应试教育”现象的出现,不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把计算机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上,并根据本校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使计算机教学的考核和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篇2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逐步普及,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初步形成,计算机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日趋融合,这些都对普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挑战。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均已成为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过去,高校是计算机教育的起点,教学内容主要是以Windows操作、办公软件和Internet应用等知识为主。进入21世纪,当我们重新审视计算机基础教学时,情况发生了许多变化。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普及,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不再是“零起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涌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水平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就显得过于陈旧,迫使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革,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构建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大都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重在教授。在讲授理论课时,教师一般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照“片”宣科,过分依赖电子教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仍以教师讲课为主,缺少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此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气氛显得十分沉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计算机软硬件技能的关键。只注重理论而忽视上机实践的教学,只能培养出单纯懂理论知识,能说出许多专业名词,却对计算机无从下手的学生,更谈不上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实践问题。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高,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问题。即使在极其有限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不高,只要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就万事大吉,缺乏创新精神的激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而,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二、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1.创新教学观念,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首先要明确课程定位。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它作为普通高校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实践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在各专业领域中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第二阶段,对于不同专业,我校开设了程序设计课程,如“c语言”、“VB语言程序设计”等。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方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员而言,学习VisualBasic语言本身不是为了培养程序员,而是通过程序设计方法的学习,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从而为与专业结合打好基础。

2.结合系统化教学,构建立体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不仅要有传统的书面教材,而且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教学资源,这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我们应开发和完善基于网络的数字教学平台,将课程的电子教案、网络课件、视频录像、实践工具软件、实践指导以及试题库进行网上,配合网上答疑、讨论、网上作业提交等,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可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平台使每个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随时上网学习。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课堂教学与自学、师生双向互动、校内与校外资源共享的教学支持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网络教学平台给不同地点、不同空间的学生和教师带来了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积极性

教学环境的改革,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上,除普遍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外,还必须特别注重任务驱动式和案例式教学。具体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取,但要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每一种教学手段要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以应用为主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任务驱动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更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只有在解决案例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通常是先基础,后引案例。我们认为可以先引入案例,布置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去学习相关基础知识,教师在此时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答疑和解惑,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地完成既定任务。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高校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高校的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是势在必行。当前,社会上各行各业进行招聘都要求应聘者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已成为学生走向职场的一个门槛。然而,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与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于这种情况,教育部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文件指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上:过于突出理论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的有机衔接不够,容易形成孤立的点,不利于学生整体理解与掌握,这需要从教学内容组织上进行改进。教学中缺乏实践操作,单纯地讲理论,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合,出现理论与应用脱节的问题。第二,教学内容上:知识陈旧,泛而不精。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相应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导致教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等到工作后l现已是过时的理论、技术。第三,课程设置上:课程与就业脱节。很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有些课程开设不合理,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应用软件没有学到,受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和应用能力,致使计算机教学与就业需要相脱节。

2 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性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限制,我国计算机教学也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计算机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被动,一味地以接受知识为主,缺乏必要的课堂实践。另外,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有限,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重点、难点、热点的教学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对于重点、难点内容理解不够深刻,应用起来更是难上加难。这样的教学现状导致计算机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的水平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教师没有认识到计算机实践的重要性,而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影响了计算机教学质量。

3 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陈旧

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软件、硬件设施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介绍前沿技术,并让学生熟悉掌握新的技术,跟上时代变迁的脚步。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是陈旧的,教材里的内容也不涉及当前计算机发展中的新技术,即使学生掌握了教材中的内容,由于企业中用的技术都是比较新的技术,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应用,也就是说,高校中陈旧的教学内容不能与不断更新的计算机领域之间相协调,从而使得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还需要重新进行相关新技术的培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提高了用人单位投入的成本。

4 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计算机课程中依然涉及大量的“办公自动化”、打字练习等内容。现在社会中计算机的普及率很高,学生几乎都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远远超过了“办公自动化”的内容。如果再在高校计算机课堂中教授这些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教学时间。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设置课程结构不合理,不能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协调。设置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结构,这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性。

5 高校计算机教学管理工作不到位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限制,高校计算机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检测往往采取考试的形式进行,而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使得老师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情况,面对考试,学生也只是一味的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掌握计算机操作情况,从而导致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计算机行业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如果只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走创新的道路,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就无法与时俱进,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6 计算机教学改革中采取的措施

1.合理的设置课程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必须明确定位目标,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培养质量。职业学校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应该紧随市场需求的步伐,专业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其就业导向。培养目标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学校必须坚持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确立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核心的的课程目标,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开展有效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基础技能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两个板块:基础技能培养板块主要是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该模块面向各类专业学生开设,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等,以及办公自动化课程如Office办公软件、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专业技能培养板块可根据专业分类、岗位就业目标等确定重点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电脑组装和维护课程,如计算机组装和维修、计算机的销售与服务;2、网络技术课程,如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3、广告设计课程,如平面设计、Photoshop;4、动画设计制作课程,中心课程为FLASH、3DMAX;5、影视制作课程,如AdobePremiere、Maya;6、程序设计课程,如VB程序设计、C语言、ASP程序设计等。

2.创立“主动式”教学模式

“主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主动索取知识、自我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自我认识能力的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积极思维去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法则,并学会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职校学生的学习是以实用为目的,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自觉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并注重锻炼用计算机去解决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知识的琢磨上。案例引导是“主动式”教学法的一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TCP协议中,不妨以军事演习中的红蓝军经典事例教学。在以”学”为中心的Internet应用方面,不妨请学生演示讲解,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敢于展示自我的能力,又体现职业素质培养理念。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实例,能够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WORD图文混排时,以简报为实例安排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将每节课的内容设置成多个任务,循序渐进的学习,适合步骤较多、较复杂的内容。在讲解FLASH遮罩动画时,以制作“旋转的地球”动画为案例,把该动画分解成制作背景、制作地球、制作移动的地图、制作地球的旋转效果、添加音乐这五个任务,让学生逐个完成,使得原本对学生来说很复杂不知道从何下手的问题,变得简单,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创新;方法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这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为计算机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不断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就需要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计算机这个专业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前景较为乐观,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专业对口性差,很多计算机毕业生并没有选择和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这凸显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选择就业的时候面临较为尴尬的境地。尽管计算机专业有着极大的需求量,很多企业都需要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人才,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信息化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但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术存在极大的滞后性,这与一些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相脱节。计算机专业不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而由于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极为有限,使得学生缺乏对计算机学科的系统性学习,致使很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于计算机基本的系统操作也没有很好的应用,这与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使得高校所培养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在技能和应用中的优势无法显现。

三、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的探索

1、对计算机课程实践环节的强化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并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是高校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计算机课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应该适当的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深化,并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强化计算机课程实践环节的培养,并高效的安排和利用每一节上机操作课。在课前可以为学生制定实习任务安排,让学生可以明确每一次实习的目标、任务及具体的要求,在课后进行上机实验报告的撰写。这样针对性的学习训练,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从而可以为课程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这也有助于计算机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2、课程学科整合的加强

课程整合是需要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可以从一些整合程度较低的学科开始,逐步过渡到整合课程程度较高的学科,从而实现跨学科、多学科设计,最终进入超学科整合设计模式。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为此,需要教师在课程学习中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教学课件来模拟环境,并丰富信息资源。改变了计算机硬件水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情况,通过教学课件可以生动形象的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可以刺激视觉、听觉,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实现有针对性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水平,对在网络环境下搭建的教学平台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都能够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把握,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及保障。学校可以组织和开展一些教学培训及讲座,由于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极快,而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陈旧,就需要教师具备新的能力,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可以适应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要求。这也有助于课程整合教学理论与信息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3、实用课程体系的构建

由于学生在进行专业必修课学习主要是分为基础应用模块及高级应用模块这样两部分,根据课时要求及学生的水平来开设,选修内容主要为运用计算机来实现实际工作的实践性学习。基础的应用模块主要是完成计算机操作知识,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等。高级应用模块包括网络技术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网页制作及常用工具软件。通过让学生掌握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Flash、Dreamweaver、3dmax三维动画设计软件等操作,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系统的安装和维护,可以灵活的将多媒体计算机中的声音、图像、图形及3d图像加速等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之中。

四、结束语

当前,计算机教学模式处于不断地实践、探索和总结阶段。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才能够推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正确把握计算机这个学科的专业特点,并分析学生的水平,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来适时灵活的转变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思索着获取知识,勇于质疑、勇于创新,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专业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文海,邹成成,赵祥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环节项目化教学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5)

[2]陶雪琴,钟圆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初探[J].知识窗(教师版).2012(01)

[3]陈步英.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双向同步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3)

[4]贵颖祺.工学结合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的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