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陷阱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27 12:09: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消费陷阱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消费陷阱论文

篇1

2.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变动分析。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0.51总体上保持下降趋势,到2007年的0.36,食品消费支出已不在占据消费支出的一半比例。说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到达小康阶段,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文教、居住方面的支出比例都相应有所增加,表明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3.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分析。消费结构变动度,是分析消费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在1996年~2000年期间,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为9.00%,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为6.26%。在2001年~2006年期间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为2.22%,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为3.27%。

在1996年~2000年期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非常显著,其中食品支出消费对消费结构的变动影响最大,交通通讯的影响其次;2001年~2006年期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经过剧烈变动后,明显趋于缓和变动,居住消费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影响最大;医疗、文教消费是影响消费结构变动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甘肃省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生产总值构成变动分析。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同时是计算支出法生产总值的三要素,其中最终消费一直在我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最大,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最大。1978年甘肃省生产总值为64.73亿元,2007年为2702.40亿元;消费率1978年为66.62%,2007年为59.78%,说明最终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因此实证分析甘肃省居民消费变动及其对经济影响作用有一定实际意义。

2.最终消费情况分析。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组成,甘肃省最终消费支出1978年为43.12亿元,2007年为1615.37亿元。根据《甘肃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居民消费支出一直占据最终消费支出大部分的比例,稳定在70%以上。

3.甘肃省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消费贡献率(消费拉动率)通常指在经济增长率中消费需求拉动所占的份额,计算甘肃省最终消费贡献率在2002年至2007年间分别为63.99%、55.38%、63.81%、69.24%、49.67%、53.44%,可以看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稳定,其原因是经济增长更容易受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政策要素影响。

三、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分析

本文采用持久收入消费函数。具体模型:Ct=α0+α1Yp+α2Yz+ε

其中Ct为现期消费;Yp和Yz表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系数α1和α2分别是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根据《甘肃年鉴》统计资料,对模型进行回归拟和,分别得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函数(1)、(2)。

农村居民消费函数Ct=0.258+0.721Yp+1.737Yz(1)

(0.002)(8.237)(2.469)

R2=0.873D.W.=1.212F=34.461

城镇居民消费函数Ct=87.934+0.789Yp+0.873Yz(2)

(1.095)(40.793)(3.908)

R2=0.997D.W.=1.91F=1878.984

从方程中可看出,农村居民每增加1元持久收入,有0.72元用于消费;每增加1元暂时收入,有1.74元用于消费。既增加了暂时收入,不仅要将暂时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同时还要拿出储蓄来消费。城镇居民每增加1元持久收入,有0.79元用于消费;每增加1元暂时收入,有0.87元用于消费。

四、简要结论

1.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之间有直接的影响。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增加越高,消费也会随着增加。但是,在投资、出口和消费等三要素当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一般都在70%左右,说明拉动消费仍然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出现重要变动倾向。在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当中,食品支出消费对消费结构的变动影响最大,交通通讯的影响其次,特别是自从2001年以来,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剧烈变动,居住消费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影响最大。另外,医疗、文教消费是影响消费结构变动的又一重要因素。

3.为了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我们建议:一是加快发展城乡经济,保证固定资产的投资速度,使投资增长不要出现大起大落;二是进一步开发农民能够稳定增加收入的就业渠道和途径,如非农产业收入、转移性就业收入、农业产业化收入等;三是对于城市居民来讲,要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作为重点,用扩大就业保证收入,用收入增加保证消费;四是对于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一定的引导,努力改善城乡居民住房、医疗、教育、保障等关键性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一、引言

Zeithaml,Berry与Parasuraman(1996)的研究发现,忠诚顾客不但会重复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而且还会向别人宣传和推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Fornell(1992)的研究发现,忠诚顾客的维系成本要远低于新顾客的获得成本。可见,忠诚顾客不但是企业稳定市场占有的保证,也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正因为如此,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所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的环境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高顾客忠诚度便成了企业营销活动的核心工作之一。

Oliver(1999)及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忠诚的一个重要前置因素.尽管现有的研究结果已证明: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二者间究竟是何种形式的函数关系,目前各学者间存在较大争议,这给企业在管理实践上从事营销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困惑,进而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问题。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本论文旨在对理发行业满意和忠诚间关系进行一个实证研究,以其对这方面的研究一点贡献,从而更好的指导理发业的营销活动。

二、文献探讨

1.满意与忠诚之间的关系

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存在正向的影响,这一结论各学者的研究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但是二者究竟是何种形式函数的关系目前各学者间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有以下两种结论:(1)线性关系,Olive(1980)及Fornell(1996)等人的研究把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假设为简单的线性关系,认为高水平的满意会导致高水平的忠诚。早期的研究都是基于这一假设的。(2)非线性观点, Bennett和Rundle(2005)的调查发现,高水的满意并不一定导致高水平的忠诚。Mittal(2001)及Fullerton等(2002)的研究证实了顾客满意和忠诚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Oliva(1992)的研究还进一步验了在餐饮服务行业顾客忠诚和满意呈现反S曲线关系。国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涂荣庭等(2008)为了验证顾客满意与忠诚的反S曲线关系,对产品服务一体化的空调行业进行了研究,但数据分析结论并没有支持他们的假设。

2.满意陷阱理论

由于顾客满意和忠诚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的存在,所以高水平的满意不一定就会导致高水平的忠诚。基于此学者们提出著名的“满意陷阱”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低满意水平区域,顾客的忠诚度会随着满意度的提高而缓慢提高,但增加的速度是递减的;而到达中等满意水平的范围内,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不会引起忠诚度的显著提高,即忠诚对满意的加速度几乎为0,人们把这一区域称为“满意不敏感区域”;当顾客满意突破这一区域继续提高时,顾客忠诚会急剧提高,即忠诚对满意的加速度是递增的。也就是说从顾客的角度看,一般满意和高度满意之间有天壤之别,高水平满意的贡献强度高于低水平满意。Homburg等(2005)的研究也验证了在服务行业满意度与顾客支付意愿之间呈反S形关系。

关于“满意陷阱”的一种比较公认的解释是,顾客期望分为基本期望和潜在期望。基本期望是低层次的需求,当顾客基本期望的满意水比较低时,顾客忠诚就会随着满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这种满意水平对顾客忠诚的边际贡献是递减的,尤其是在产品和服务达到行业平均水平附近时,不论企业如何来提高满意度,忠诚度的变化都不大。而潜在期望是高层次的,不为顾客事前预想到的期望,其满意水平对顾客忠诚的边际贡献是递增的,原因是顾客从中获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价值,为了体验这种感觉顾客在下次购买时很可能还选择这一品牌。

三、研究问题与框架

从上面的文献探讨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关于顾客满意和忠诚关系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虽然 Oliva等(1992)的研究证明了在一些服务行业顾客满意和忠诚间呈反S型曲线关系,但后续相关的实证研究很少,国内更是几乎没有针对服务行业的实证研究。着眼于以上研究的局限性,在“满意陷阱”理论的指导下,本论文将对理发这一服务行业满意和忠诚间关系进行一个实证研究,以其对这方面系统结论的形成和推广以及理发行业的管理实践活动做出一些贡献。

根据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在文献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一个简单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四、研究模型和假设

根据“满意陷阱”观点,高水平满意的贡献强度高于低水平满意,顾客满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顾客忠诚会急剧提高;而在中等满意水平的范围内则存在“满意不敏感区域”。当顾客基本期望的满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顾客忠诚就会随着满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这种满意水平对顾客忠诚的边际贡献是递减的,尤其是在产品和服务达到行业平均水平附近时,不论企业如何来提高满意度,忠诚度的变化都不大。而潜在期望是高层次的,不为顾客事前预想到的期望,其满意水平对顾客忠诚的边际贡献是递增的。因此顾客满意和忠诚间的关系最有可能呈现反S型曲线。由此得到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模型及相关假设:

模型:(其中:)

假设:服务满意度与顾客忠诚的关系呈反S形。

五、研究方法

1.测量指标的构建与量表的设计

我们采用里克特7级量表来测量被访者对每个问题的同意程度(1非常符合,7非常不符合,要求被访者就每个问题项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产品和服务满意度的测量主要借鉴Fornell等(1996)开发的顾客满意度测量量表,共设计了3个题项;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的测量参照Kristensen等(2002)开发的顾客忠诚度测量量表,态度忠诚设计了3个题项,行为忠诚设计了2个题项。

2.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本次调查的被访者全部来自随机抽查到的市民,为了不失一般性,样本范围覆盖了整个昆明市区。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达到63%。回收问卷中男性占51.9%,女性占48.1%。

3.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文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通过内部一致法来检验观测变量的信度,现将分析结果整合在表1中。由表1可以看出,每个潜在变量下观测变量的Cronbach'sAlpha信度系数远大于0.7。因此测量量表具有较好信度。

本论文所采用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测量量表是借鉴国外Fornell等(1996)和Kristensen等(2002)开发的,以被多次使用并验证为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另外本文应用结构方程软件AMOS7.0,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分析结果见表2和图1。由表2和图1可以看出各个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都远大于0.55,两个潜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87,p=.000)。因此可以说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可以进行接下来的进一步分析。

六、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服务满意与顾客忠诚反S形曲线关系的拟合

以服务满意度均值为自变量,顾客忠诚度均值为因变量,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采用三次曲线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如表3和表4。虽然表3显示三次模型的RSquare值大于0.7,适合进行样本数据拟合,但从表4中可以看出除常数项外,各次项系数都没有通过显著性t检验,因此产品满意与忠诚间的三次反S形曲线关系并不显著,研究假设没有得到验证。这与Oliva等(992)所认为的服务行业顾客满意与忠诚间呈反S曲线关系的观点是相悖的。

2.服务满意与顾客忠诚间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为了进一步寻求服务满意与顾客忠诚间的系形式,我们又分别对二者进行了直线和二次曲线的拟合。结果发现,服务满意与忠诚间更趋向二次曲线关系。拟合结果见表5和表6。表5显示二次模型的R Square值大于0.7,适合进行样本数据拟合;从表6可以看出,常数项和二次项都通过了显著性t检验。图2为拟合散点图。

七、结果讨论

基于满意与忠诚间关系形式的诸多争议,在“满意陷阱”理论的指导下,本论文对理发行业满意和忠诚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数据处理结果并不支持满意与忠诚间关系呈反S形的假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理发行业满意与忠诚间更接近二次曲线性关系。也就是说在理发行业并不存在“满意不敏感区域”或“满意陷阱”问题。这与Oliva等所主张的服务行业顾客满意与忠诚间呈反S曲线关系的观点是不相符的。这可能是由于国内外情况不同或行业具体情况不同所致。

我们知道理发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它不像其他行业一样,一旦对产品或服务不满意还可以退换,顾客还有回旋的余地。而在理发行业,一旦头发理掉,就不能退换,等到恢复原状也得耗费很长时间,加之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型也成为了消费者展示自我个性的一面,对头发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消费者在消费这一服务时,显得非常谨慎,尽量回避更换服务所带来的风险。这就使得一定程度的满意就会使他们达到较高的忠诚,满意和忠诚间呈现二次曲线关系。当然本文所得结论还需进一步的、更多的研究予以检验。

本论文的理论贡献在于对顾客满意与忠诚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例证,从而更方便相关研究工作的进行。实践意义在于发现理发行业并不存在“满意陷阱”问题,从而对培养和维护客户关系方面的营销活动和资源配置提供了一个依据,而不导致盲目的资源投入。

本论文的不做之处在于样本范围太小,只选取在校学生和周边市民,测量结果可能有所偏离更一般的情况。同时只对理发这一服务行业进行了研究,而没有对其他服务行业进行究,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涂荣庭 朱华伟 余 波:产品满意与服务满意对顾客忠诚的双维模型[J].营销科学学报,2008,(4):89~90

[2]谭荣波 梅晓人:SPSS统计分析适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65~171,209~217

[3]邱皓政 林碧芳: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91~170

[4]Mittal,Vikas,William T.Ross, and Patirck M.Baldasare.The Asymmetric lmpact of Negative and Positive Attribute-Level Performance on overall satisfaction And Repurchase lntentions [J].Journal of Marketing,1998,62(January):33~47

篇3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6-0037-06

一、各个收入阶段都有收入陷阱

在全国政治经济学第十四届年会上(2012,太原),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教授提出了如果说存在中等收入陷阱的话,是否各个收入阶段都会存在收入陷阱的疑问。我们认为,我们在关注中等收入陷阱的同时,不能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各收入阶段都有收入陷阱。

(一)低等收入陷阱

低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由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始终难以跨越低等收入水平鸿沟的现象。有代表性解释成因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种。

1. 马尔萨斯的“人口危机”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中有一些内容过于激进,但其揭示的“人口危机理论”能够解释目前非洲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跳不出低收入陷阱的部分原因。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生活资料增长速度,必定会引起贫穷的出现。2009年,非洲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2.45%,而人口(100 835.4万人)占世界总量(682 798.8万人)的14.77%①,并且非洲的人口增长还将持续,有专家预计非洲2050年人口将达到20亿。经济增长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非洲依赖资源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将更趋缓慢。庞大的人口比例与极少的经济财富形成强大的反差,使得非洲长期处于“低收入陷阱”。

2. 纳克斯的“贫穷循环”论。纳克斯(1953)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论证低收入国家与地区为何长期陷入贫穷,走不出“低收入陷阱”:从供给方面来讲,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决定了低资本的形成,低资本投入必然形成低产出,低产出最终导致低收入,这一过程在没有外力的助推下,会无休止的循环下去;从需求方面来讲,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使得投资不足,投资不足形成低产出,低产出导致低收入,这一过程在没有外力施加下,也会无休止的循环,使得低收入地区难以逃出贫穷循环的魔咒。

3. 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美国经济学家R.R.Nelson(1956)发表了以《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为题的论文,综合研究了在人均收入和人口按不同速率增长的情况下,人均资本的增长与资本形成问题,从而形成了“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形成,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跳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和经济增长。

4. 萨克斯与华纳的“资源诅咒”论。萨克斯和华纳(1995)以71个国家为样本,研究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慢于自然资源稀缺的国家与地区,这一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徐康宁等以中国各省为样本,研究认为国内也存在着“资源诅咒”现象,国内拥有丰裕自然资源的地区如云南、贵州、山西、陕西、甘肃、东北等,其经济增长明显滞后,并在全国范围内始终处于低收入水平。对于“资源诅咒”形成的原因,Auty(1995)认为是进口替代政策导致;Torvik(2001)认为是寻租引起生产效率下降;Gylfason(2001)认为自然资源的繁荣使得大量资本流入该产业,导致了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而人力资本则是经济长期有效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竞争,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目前,“拉美陷阱”是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案例,原因在于拉美地区中大部分国家滞留“中等收入陷阱”的时间过长。截至2011年,智利滞留40年,乌拉圭滞留38年,墨西哥滞留37年,巴西滞留36年,哥伦比亚滞留32年,阿根廷滞留49年②。此外,还有以泰国、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亚国家,也已经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较长时间,且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人均收入增速放缓,部分学者担心这些国家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对于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综述学者们的观点,大致如下:收入差距过大;人力资本投资缺乏;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比较优势丧失或不明显;产业结构升级滞后;投资消费结构失衡;腐败多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

(三)高等收入陷阱

篇4

 

任何一门考试都有规律可循,政治也不例外,政治在整个文综考试中占100分,其难度相对于那两门来说,难度较小,政治取得一个高分并不难,也会为整个文综考试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打下好的基础。文综政治分的选择题,也就是客观题,共12个题48分,占整个文综选择题的34.29%,下面我们就重点常用的九种破题分析一下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技巧。

一 添枝加叶

“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在政治高考选择题中,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例一.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

体”的正确理解是( )

A. 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中必须占支配地位

B. 在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 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v

破题:该题A、C项题制肢设置,命题者通过增加修饰、限制的词----“各个”,使观点趋向绝对化,就运用了“添枝加叶”的干扰方式。正确答案:D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关键词,一定要仔细推销、慎重选择。

二 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原意是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在政治高考选择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陷阱题肢。

例二.节约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恩斯侧提出了借鉴悖论,认为节约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启示我们()

A. 个人应该坚持节约,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B.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

C. 金融危机要求我们大力扩大内需,增加消费

D. 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破题:部分考生肯能会选A或B,犯了“似是而非”的毛病。A项是对“借鉴悖论”认同,不符合题意的主旨。B错误,生产决定了消费,消费对生产起到反作用,但不能决定生产。故排除A、B。C项与题干无关。只能选择D 。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主旨,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三 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的问题。在政治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例三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A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 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 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事统一的

D 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破题:根据题意,考生对C不选应该没有异议。但对于其他三项,则要费些思量。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其侧重点不同。由于歌德小诗说明的是人生在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故正确选择D。A、B说法虽然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纯属答非所问,故不选。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或没有直接联系的题肢,即使其本身的说法再正确也不能选。

四 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原来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在政治选择题中,往往以相关或相近、易混的知识做干扰,考生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或审题不仔细,很难发现其错误之处而误选。

例四 “几十年的经验是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破题:题干的主旨强调的是哲学的价值。A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错误,哲学研究对象不是某一具体领域。C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能选D。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必须对一些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要尽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乱不清。

五正逆颠倒

逆向选择,也是高考政治常见的一种题型。论文写作,解题思路。论文写作,解题思路。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入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论文写作,解题思路。论文写作,解题思路。

例五下列关于商业保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商业保险一般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B 商业保险是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项措施

C 商业保险是参与保险者个人及单位意志体现

D 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

破题:本体考查对商业保险的认识。论文写作,解题思路。由于商业保险是参保个人意愿的体现,故C项错误。其余正确。由于本题为逆向选择,故正确选择C。

启示: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注意题干的选择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

六舍本求末

“舍本求末”原意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直接问题上下功夫。在政治选择题中。这类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

例六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恩本原因在于,它们( )

A 是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的

B 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C 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D 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破题:政府利用经济杠杆调节,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通过影响市场主体经济利益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故正确选择B。A错误,经济手段不具有强制力。C、D属于作用,非根本原因

启示: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求末,导致失误

七主次颠倒

这类题目常常将相关知识的主次关系颠倒,设问方式通常为“主要目的”、“主要作用”等。如果不明确相关知识的地位,盲目选择就会出现错误。

例七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没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主要原因在于欧美成员国希望发展中成员国在非农产品出口实行巨额补贴的政策。欧美成员国不对等的谈判方案引起了发展中成员国的强烈不满,谈判由此陷入僵局。论文写作,解题思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作用是( )

A 取消成员国进口关税

B 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C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D 平衡成员国国际贸易逆差

破题:A错误,削减关税不等于取消关税。B、C、D三项从不同程度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故正确选C。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对应知识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

八因果倒置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备和透彻的理解所学知识,把握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间固有的因果关系。

例八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元/瓶(约200毫升),折合约2000元/吨。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调质原因是( )

A. 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

B. 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更少

C. 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有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破题: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是导致矿泉水比较贵的原因,答案D,许多考生在答该题时误选A项。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要看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是看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型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果是因果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与题干是不是同义反复,有没有因果倒置。

九 偷梁换柱

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例九某市政府规定,“凡是市政府或经市政府同意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需进行解读”。强调解读文件“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这一措施()

A 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

B 体现了政府审慎用权、民主及、民主决策的工作态度

C 能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D 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破题:强调解读文件“要使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是为了便于人民群众的监督、正确选择D。A错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由法律规定的。B不体现。C错误,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民主决策,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而不能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解题方法只是一种技巧,其前提是基础知识很扎实,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想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以扎实充足的知识为基础。一方面,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力求全面而有序,使相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另一方面,对重点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记忆之上,一定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加深理解,尤其要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相关知识的异同,力求融会贯通,既能在理解中加深记忆,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第二,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的习惯和好的做题习惯。好的思维是锻炼出来的,凡事要多思考勤动脑,同时,有必要建立错题集,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不断总结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选择题的具体形式还有很多,高考试卷中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命题者常在一道试题中同时采用几种“迷惑”方式,同学们除了遵循上述方法外,在平时的练习中还要细心观察,反复体会,熟练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努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篇5

论文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成品房居住建筑住宅装修毛坯房

国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水平,恩格尔系数有了大幅下降之后,生活消费的热点已从吃、穿、用,开始转向了住房、汽车和旅游。以住房消费来说,城镇居民住宅走上商品化、市场化的轨道之后,促进了住房消费逐步向较高的水平、较高的标准发展。住宅建筑设计,应该顺应发展的形势,不断推出好的设计作品,满足市场的需要。当前各地积压的一些“陈量房”,销售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位置不好,也不会是房价过高,其主要的原因还在市场营销策划及设计标准的定位跟不上住房消费水平提高对市场发展的要求。住宅建筑设计师(包括各相关专业设计师)有义务和责任为消费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引导现代化居住的消费发展,及时改进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病,使AtN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1.毛坯房由住户自行装修存在许多问题

在房市发展初期,毛坯房由住户自行装修的模式,适应了开发商压低售价和购房者惧怕装修价格陷阱的心理,以及对所谓“个性化装修”这个论点理解的误区,很大程度上被人们(买卖双方)所接受,这种模式下的住宅设计,从内容到深度都是不尽人意的。实际上,这种住房消费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已暴露出不少问题,不仅有价格高昂、为装修而奔波劳累之苦,而且其中还可能留下不少的遗憾,甚至产生不少涉及安全、损害公众利益和消费者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购买这样的半成品商品房来自己操办装修,并不如人意,许多反成为了“伤心房”。空壳房交给住户自行装修,除乱拆乱改影响结构安全、影响外部立面之外,变更排水系统不慎漏水,影响楼下住户;装修人员(包括装修公司的许多设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如不懂电气设计,用电安全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还有施工噪声扰民,影响邻里关系……甚至由此引发法律纠纷的事,也时有所闻。

2.市场呼唤成品房

由于住户自行组织住房装修存在重大的弊端,政府自去年以来,在加强对装修市场管理的同时,出台了住宅装修的一系列管理文件,积极推广装修一次到位或菜单式装修模式。建设部第110号令<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对于杜绝乱拆乱建、影响外立面观瞻,杜绝损坏承重结构和防水设施、影响结构安全或漏水、影响相邻住户的正常使用,限制装修施工时间以免噪声扰邻……以及对装修从业单位的资质、合同管理、质量及验收、质保和保修等,都建立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法规,无疑对于新旧房屋的二次及反复装修,都会起到规范管理的作用。但是,从大量存在的问题来看,还是实施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由开发商提供成品房,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篇6

从我国的城镇化率水平中可以看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数目依旧较大,因此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多、潜力大的消费群体,它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基”、也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

一、金融惠农政策研究概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农业信贷补给理论

Anjini Kocha指出,印度正规信贷市场的运行显著地影响了农村经济,通过分散地参与曾由大农场享有的农业信贷改变了收入水平和收入不均等,并且认为是通过土地租借市场起作用的。Adams, DW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低利率的农业贷款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收入的集中和农村金融市场的不良运作。他们主要是关注与农村居民这一低收入低消费群体,通过更低的门槛,给予农村居民借贷上更多的便利,以促进起自身的发展。

(2)金融服务理论

这一观点站在金融服务的视角来阐释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ohn Richard Hicks认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缓解理性经纪人对于流动性风险的顾虑,促进资金的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益。Diamond、Greenwood等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对交易成本的降低来论证金融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

(1)农村金融主体研究

邓海英将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分类为农户、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供销社以及粮食企业,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韩俊认为,农村金融需求按照主体性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农户金融需求和乡镇企业金融需求两类,分类比较清晰简便。赵德旺则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将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分为了五大类:一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一般农户和种养专业户;二为医生、教师等智力型职业者以及乡镇企业务工者;三为初具规模的农村个体工商户。

(2)金融惠农的整体性与区域性研究

惠农政策是一个体系庞杂、历史深远的系统结构。目前相关学者将我国惠农政策作为一个政策整体研究对象的成果还比较欠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整体角度,例如薛恒的《国家“三农”政策的制度化建设》建议稳定惠农政策的目标取向和行为导向,强化政策落实监控制度;包括硕士学位论文陈燕妮《取消农业税后我国惠农政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等也给予了关注

(二)本文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均衡研究与非均衡研究相结合

虽然本文是做实证研究,但是研究的是金融惠农政策的实施状况及其对农村经济实实在在的影响。本文采集了诸多数据进行均衡分析研究,同时又借助于一些科学理论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与解释。既从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了解了重庆农村发展的情况实证分析,又从区域特点上加以解释。

2.文献研究是实地考察相结合

在论文撰写之前,本文作者查阅了诸多资料,来完善论文的内容。同时抽样考察了荣昌县、永川区、潼南县、黔江区等地区的农村,对其基本状况做了记录与分析。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

1.由于重庆市是1997年才正式挂牌直辖,本文选择了重庆市1997年至2012年的农村经济数据,所以数据的选择样本较少,时间范围较窄。因此在模型设计的时候由于样本较少而带来的误差可能会有所增加。

2.理论知识与学术能力的不足给予论文的撰写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造成论文质量缺陷请老师指正。

二、重庆市农村金融主体与基本结构

据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对于农村金融体系的界定是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重庆市农村金融体系基本上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体,新型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为生力军,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为辅助,民间金融为补充的格局,在具体金融机构上包含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民间借贷机构。

三、重庆市惠农政策实施困境与解决

(一)重庆是金融惠农政策实施面临问题

1.农村发展面临资金匮乏问题

由于农村资本的边际效率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农村其实面临着资金匮乏的危险。虽然我们看到重庆市对于农村的投入不断增加,惠农政策也在不断地颁布实施中,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仍旧不容乐观;

2.重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发现,储蓄率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也较高,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有待提高,落后的消费观念只会抑制经济的增长。

3.农村金融体系亟待完善

金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纽带,只有资金流动起来,才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而由于重庆地区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金融产品较少,同时由于农村居民素质普遍不高,信息对称严重失衡,进一步导致了农村经济瓶颈的出现。

(二)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由被动的金融惠农政策到积极引导的金融惠农政策

我们可以发现,重庆市为了鼓励农村经济的发展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这过程中我们发现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因为这些政策普遍是被动情况下,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瓶颈的消极应对。要从根本上解决瓶颈问题,就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对金融惠农政策的谋划能力,不能消极盲目地投入资金等方式来提高其经济的发展,应主动引导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引导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应该把传统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手段转化为引导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上来,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储蓄率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制定和实施金融惠农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和政策性促农经济发展银行因注重对农村居民消费挂念的转变。实现从资金投入到观念引导的转变。

3.积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完善首先应该从主体出发,主体是体系中的最活跃因素,也是关键因素,因此,金融惠农政策的实施应该注重发展多元化、规范化的金融主体,以期提供给农村给多的更多的金融产品。只有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才能使农村资金高效有序的运作起来,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充分有效的沟通反馈,能够有效地促进惠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因而必须重视和加强我国惠农政策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也是目前惠农政策建设的当务之急。

4.注重基层人才培养

基层人才是贯彻落实金融惠农政策的纽带,通过他们,可以更好地将惠农政策的理念传达给基层老百姓,是他们更加了解惠农政策的细端末节,乡土精英通过自身特有的信服辐射力对公共事件进行信息整合、传播,实现着对公共事件导向的影响和控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惠农政策体系健全落实的战略角度出发,乡土精英在村民自治体制内部发挥着落实、传达政府惠农政策,引导农民对惠农政策的信息反馈,提高农民与政府政策对话能力的综合作用,且具有低成本、效果好的特点。

5.谨慎实施金融惠农政策,避免陷入补偿性回馈陷阱

篇7

近年来美国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房地产业严重衰退,造成一连串重大金融事件,比如:美国政府托管“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等,由此引发全球股市大跌,中国股市上证指数也跌穿2000点。全球金融领域面临严峻挑战,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当前这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已经超过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包括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美国金融系统,无论是发达程度、透明度、监管力度,还是融资规模、金融产品多样化等都堪称世界之最,为什么目前出现了这种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呢?我们对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做了深入分析。

一、金融监管制度缺陷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内部管理机制失误造成的。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推出了许多金融衍生产品,这对繁荣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衍生产品太多,加大了投机风险,而与此有关的风险预警机制及防范措施却未能跟上,从而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美国本轮金融风暴是次贷危机进一步延伸的结果,而次贷危机则与美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中过度利用金融衍生品有关。

在各种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中,美联储政策的失误可能是较为严重的一个危机因素。在格林斯潘主持美联储期间,特别是在2000年到2005年之间所采取的低利率货币政策在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埋下了危机的种子。长期的低利率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三大负面影响:一是扭曲了信贷市场和房贷市场,二是减少了居民储蓄,三是加剧了美元的贬值。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而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诱使”市场形成一种预期:只要市场低迷,政府一定会救市,整个华尔街弥漫着投机气息。然而,当货币政策连续收紧时,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开始上升,由此引发的违约狂潮开始席卷一切赚钱心切、雄心勃勃的金融机构。庞大的赤字需要有大量外国资本的弥补,结果是美国的资本账户逆差大幅度增长,加剧了经济失衡的风险。一旦出现经济波动,引起外资撤离,美国就难免陷入一场金融危机。

二、超前消费陷阱

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主要依附于消费,使得经济基本面发生了问题。为推动经济增长,政府鼓励寅吃卯粮、疯狂消费,引诱普通百姓通过借贷消费。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很多人都在透支消费,而这主要是依靠借贷来实现。特别是通过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但从2006年底开始,虽然美国房地产价格的涨势只是稍稍趋缓和下降,经过金融衍生产品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剧烈放大作用,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和危机就难以遏制地爆发出来。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消费太多,则会使得储蓄减少,从而影响一国的资本积累,导致投资不足,影响经济的下一轮发展。而美国正是消费的过于旺盛,挤占了投资,坐吃山空,经济迟早会出现问题的。

三、对自由经济的过度迷信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把“双刃剑”,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认为这场危机主要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但是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在华尔街,而在于美国近30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危机,内容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客观而言,新自由主义改革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通货膨胀率下降、经济增长率回升、失业形势得到一定缓解等。

但任何理论都有它存在的现实基础,而现实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无休止地把这种自由主义政策推向极端,必然会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威胁和破坏。大量金融证券机构置国家经济安全于不顾,利用宽松的环境肆意进行投机,并因此获取巨额利润,导致投机过度,尤其是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比如:互联网和房地产等,严重损害市场稳定的基础,产生严重的泡沫风险。近几届美国政府没有意识到美国已经变化了的经济状况,过于迷信自由经济理论,终于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美国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美国当前遭遇的危机,是一场与美国自身的经济、政治、社会体制密切相关的危机。尽管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所带来的全球金融动荡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有限,但我国存在着许多类似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病因”,因此,反思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在电视审美媒介中,传者(审美生产者)、媒介及其负载的媒介内容(审美文本,审美代码,审美语境等)和受众(审美消费者)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可以将这种情感投射分化在两个系统中,即:审美文本在审美生产者艺术创作中的审美价值生成;审美文本在审美消费者的艺术体验中对的审美价值实现。前者,作为审美客体生产者的审美主体,在审美创作中的重点指向在审美文本构造和审美语境的营造上,把审美客体即其创造出来的审美产品放在第一位置上,通过对声音、画面的编辑创造出“与天地之往来”视听语言、审美代码。

“煽情”,从电视审美传播的角度看,它是“审美”创作者在审美消费者文本意义建构的阅读行为中逾越文本科学意义上的政治化的霸权行为,它是在诱惑或压迫下的超越了道德底线的对观众的欺骗或不尊重。从电视审美媒体所处的生态环境看,它与上述移情大相径庭。电视传媒生来就携带着消费社会的商品化属性,正如王一川先生进行的文化产业的商品属性对大众的影响的描述:“文化产业包括其巨大的影像产业通过商品化和传播媒介,对大众有一种压迫性……”

在几近疯狂的非理性形式重压下的对文本美学意义的重要性弱化过程中,“艺术创造者们”将“审美消费者”当成中弹即倒的靶子,携带着“隐藏”起来的商业味很强的药剂对电视观众进行不负责任的“皮下注射”,用极度夸张的视听手段刺激或是麻醉审美消费者的情感,人类共通的情感承担了负载在原有文本意义之上的超负荷的弹壳,对电视观众进行肆无忌惮的轰炸,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脆弱的观众,悲哀的倒下, “电视审美生产者”“以虚拟的现实来侵蚀并取消人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这无疑是一种胜利,但对电视审美消费者来讲,却是一种极大的欺骗与伤害!

二、在审美体验中看移情与煽情的效果性差异

心理学的试验和我们的经验都表明,刺激动机的变化最易于导致刺激场的刺激情境的变化。

移情所能够达到审美自由的体验是“煽情”不可能企及的,煽情只能将审美消费者的情感引向其预设好“情感”或是“道德”陷阱之中。

移情的审美知觉最终将知觉主体的心灵导入自由的境界,“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移情的魅力就在于让读者(电视观众)在建构电视文本意义的阅读行为中能够与作者(电视艺术的创作者)进行沟通,这种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不只是原生态的情感的展示,而是编织了作者艺术情思的新颖的创造性的个性表现,使读者(观众)聚焦于自我情感与作者传达的自然情感的共通之上产生的共鸣,在回忆与沉思之后达到一种自我情感的超越后的审美情感的自由。“煽情”则不然,由于创作者刺激动机的功利化,他总是企图设计一个情感的陷阱,并极尽所能的将审美消费者导向到自己的“道德目标”的情感中,让观众根本获得不了闲暇安逸时的自由的享受,反而在回忆与沉思之后获得更多的是一种被玩弄的欺骗感和被奴役的压迫感。

“艺术的天才特征在于移情,它的敏锐度可以轻易决定一部作品的好坏,在优秀的作品中,移情是真实的,在差的作品中移情是虚伪的,在拙劣的作品中移情是失败的。” 煽情不仅仅不会让观众获得真实感,反而必然导向到一种失败的虚伪感中。当下电视荧屏中不少曾经被认为艺术品格很高的电视栏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长时间的播放后为什么也被盖上“煽情”的头衔,抛开《艺术人生》文本中的情感本身的假与真,但就固化的修辞手法我们就能一目明了,艺术体验是一个自由的王国,修辞手法没有任何创新的个性,终将导致作品“自我表现”缺失,“尽管题材怎样好,怎样实有其事……但如果他没有在作者的情绪里溶解,凝晶,那你就不可能把握它,也不可能表现它……客观事物只有通过主观精神的燃烧才能使杂质成灰,是精英更亮,而凝成浑然的艺术生命。”创作风格地一致化,电视产品的叙事语调的同质化必将大大的消溶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陌生化效应,自由是无拘无束的游弋的体验,体验是一种建立在对陌生感征服之上的,审美体验的惟一性和一次性要求创作者在审美创作中注入新形式,新意蕴的创造和发现,才可能创造流畅的审美感兴!

三、结语

“煽情”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电视艺术批评话语之中,但关于“煽情”的科学界定和系统研究的资料却寻查不到,本人在开题之时,本打算从“煽情”的概念,“煽情”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与“移情”做一个比较,但是,因为本人学识尚浅价值时间有限,也感到这篇论文很多问题没讲清楚,希望在以后的时间中,我们能够对这个问题进行更多的关注。以期能够给电视一线的工作着一点点启示,为中国荧屏的进步做一点点微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当今,我国室内装修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这场机遇与挑战中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位置,已经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以研究室内装修行业中的家装企业为例,以家装行业在多媒体数字化背景下的商业运营模式为主体,通过对数字化平台设计下的商业运营模式进行分析,结合网络装修平台的发展情况,提出家装企业基于网络数字化平台设计的多品牌、多行业交叉的商业模式。

一、我国家装行业的规模及发展

“室内装修”行业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公共空间环境为设计、施工主体的,建筑装饰企业。一类是以家居空间环境为主的,家庭装修企业。所谓“家庭装修”(简称家装),是指通过设计、施工等一定技术手段,利用材料、家具、织物等饰品对住宅空间进行改造和装饰的过程。“家装”这种新需求理念的产生,也促使了一个具有庞大的家装产业链的行业的产生。在这个产业链中涉及的产业,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设计、施工、材料等内容外,还包括了家具、厨具、洁具、灯具、家电、广告、营销等等。其范围之广,市场行为之多样性,需求之旺盛,使得这个“家装”行业拥有着持续的发展动力和无穷的商机。

目前我国家装市场的容量已经超过4万亿元的规模。但是,传统家装市场不规范,装修公司之间竞争无底线,合同签订陷阱,消费者为了达到自身要求往往要支付超出原预算甚至翻倍的费用,如果没有加价,消费者则可能被迫掉进另一陷阱,所用材料质量低下,以次充好或缺项漏项。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都显示了传统家装行业的产业链出现了困局,亟待求解。

二、“互联网+”下的家装行业

随着这几年我们国家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现代消费意识的多元化对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和消费行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像,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由单一的传统型向多样的现代型转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细化,对互联网的需求也各式各样,这就给功能综合型的网络系统及网络信息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具备专业信息的信息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料的首要选择。

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家装企业开始意识到为大众服务的不再只是设计和施工,而是信息和需求,“互联网 + 家装”已迎来前所未有的契机。那么,如何将装修与互联网结合企业该如何转变经营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在当下掌握企业发展的先机?由于家装行业的产业链太复杂,涉及的行业太多,再加上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家装行业水很深,可暗箱操作的漏洞非常多。这就迫切需要借助一种透明的手段来改造传统家装行业,让家装的信息更透明,让服务更到位。“互联网”就是这样一种很好的手段。

三、家装行业网络数字化平台设计

1.家装行业网络数字化平台设计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目前的客舳约易笆谐〈嬖谧乓恢忠求高品质、省时、省力还省钱的需求。这种需求将是未来家装市场的主流,也是影响家装行业未来发展的因素之一。要想满足这种需求,使家装行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家装行业就必须要创新与转型。目前传统企业纷纷涉足电子商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业务要想迈上新台阶,转型电商无疑将成为关键。

家装行业的创新与转型可以依托“互联网 +”这个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将“互联网与家装行业”相结合,通过结合,形成一种“家装行业网络数字化平台”的新模式。所谓“家装行业网络数字化平台”新模式,可以这样理解:“家装行业网络数字化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业主通过网络上的装修网站直接与装修公司、设计师、建材商等进行交易。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中间转手环节,从而使业主买到的服务的价格比市场便宜很多,相应的,企业等到了大量的业务。在这个平台中,以消费者的利益为核心,兼顾家装公司及装修产业的商业利益,使家装行业产业链的各种产业能够很好的结合,达到一种平衡,最大程度的减少产业链中的矛盾,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家装行业网络数字化平台的特点

该平台的设计定位于通过数字化的设计,给消费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家装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包括设计、施工、材料采购、预算、家具配饰等一系列内容。这样消费者的装修工程不但省时省力,还更加的透明化,在价格上也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该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信息量整合和信息的直观透明化。该平台中储存着装修产业体系中各个产业的产品信息、价格信息和产业规范等内容。通过这些信息,客艨梢院苤惫鄣匮褡约旱男枨螅决定自己的装修形式及资金投入。

该平台购买过程具备直观透明化的特点,装修公司和供货商通过该平台公开、透明地处理和共享信息,与消费者建立互信惠的良好商业关系。同时还可以保证平台中的商家在最大程度上活的盈利,并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快捷方便的服务,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减少可能发生的纠纷。

3.家装行业网络数字化平台的整合优势

家装行业网络数字化平台的整合优势是多方面的。首先,该平台实现了装修公司、材料商、产品商和消费者的最优化组合。四者之间的利益原本就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该平台将这一关系利用互联网的网络和数字化的实体体现出来,使得该商业运作更有效率,操作更直接、方便。其次,该平台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整合。消费者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条网线,待在家里就可以了解到当前最全的装修信息和市场资讯,省去了四处奔走的时间和辛苦。

四、构建基于网络数字化平台的多品牌、多行业交叉的商业模式

1.网络数字化平台商业模式的构建方式

家装企业在构建网络数字化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放在企业和合作伙伴在内的整个行业产业链和家装市场的大系统中思考。现在的装修公司一般都是设计与装修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虽然专业性会更强,但是对于装修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产业涉猎的很少,不同的产业之间交流较少,合作领域不宽泛。本文提出的多品牌、多行业交叉的商业模式是

基于网络数字化平台之上构建的一站式平台家装到户的商业模式。消费者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条网线,待在家里就可以了解到当前最全的装修信息和市场资讯,坐享家装的品质服务,也可以到线下的实体公司中去体验。通过这种联合多品牌、多行业交叉的商业经营模式,消费者可以轻松享受从装修设计、施工、安装等一系列,一站式的服务。

该经营模式将装修过程分为装修(风格)设计、材料选购、家居用品选购、施工、安装、软装配饰和入住等八个过程的形式来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装修进程来选择合适的商品和服务。该经营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一个利用网络数字平台实现家庭装修的工具,它可以使不懂家装的人通过这个平台轻松地完成装修,使装修的各个环节更加透明,减少装修纠纷的产生。对于装饰建材家居行业的供应商来说可以直接获得消费者和订单的渠道或平台。网络数字化平台的多品牌、多行业交叉的商业模式将商品交易建立在互联网,网络数字化平台之上,借助网络的社会化,消费者轻松选择优质的家装产品和服务,降低交易风险。同时,借助第三方支付系统,比如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将支付宝所记录的交易质量与诚信体系挂钩,再加上交易评价系统的导入,理论上解决网上交易的风险问题,解决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2.网络数字化平台商业模式的盈利模式

网络数字化平台多品牌、多行业交叉的商业模式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销售盈利。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与建材、家居、软装、装修、装饰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平台直接从其厂家采购商品。数字化平台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为企业做宣传推广。消费者选择好自己需要的商品后,通过下订单通知平台,平台再经过一定的程序审查,审查通过后通知商家发货。商家每卖出一件商品,就会按事先的约定比例给数字平台一定的返利。如此良性循环,既给企业带来了销售利润,也给数字平台带来销售返利。这种 利模式可以零库存,无需建立物流仓储等设施,便于把握市场,可有效获取用户需求反馈,不依赖中间商,可为用户过滤无用信息,能够有效的推荐优良的产品。

五、关于家装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综上所述,未来的家装行业将会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和渠道来呈现。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到实体店体验产品,然后在互联网数字平台上或借助移动终端购买商品。同时,消费者沟通、提货或送货以及退换货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由实体店来承担。互联网数字平台成为“生产兼消费者”模式的实现平台,也是互联网营销和大数据挖掘的平台。因此,对于已经开展或者即将投入到家装网络数字化平台建设的企业来说,改变传统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观念势在必行,必须树立以消费者为本的理念,打破现有的顾客、品牌、产品种类、行业以及部门之间的界限,构建新型的业务体系,形成创新的业务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篇10

 

商海沉浮,每分每秒都充塞着搏杀;市场营销,谁能在同行中站稳脚跟,傲视群雄?智者尚赢,“赢”销大道乃品牌营销。免费论文,战略。

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标志,也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它是一个企业的规模效益、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一个强势品牌的建立,凝聚着企业几代人心血、汗水和智慧,它除了可以赢得市场之外,还常常给企业融资、对外合作等方方面面嗲来出乎预料的益处。可以说,一个好的品牌,就是企业赢得竞争的一柄利剑。那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或在营销中挥洒之极佳境界呢?

首先,需要对品牌进行定位和设计。品牌定位,是指建立或重塑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品牌定位不仅是营销战略工具,也是沟通传播的策略工具。品牌定位作为企业与目标消费者的互动性活动,其成功依赖于企业对消费者心智的激活。在品牌定位过程中,企业要考虑目标市场的特征,与目标市场的需求相一致。品牌定位活动必须围绕目标市场进行,既要针对特定的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同时又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品牌形象真正深入到目标顾客的心中。进行品牌定位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特点、资源条件、竞争者定位、成本效益比等因素。品牌定位常见类型有:比附定位、功能定位、价格定位、创新定位、外观定位。品牌定位要特别注意定位结果偏离现象,常见的品牌定位结果偏离现象表现在:定位无谓、定位过窄、定位过宽、定位混乱、定位错位。

如果说一个好的品牌定位,是企业品牌营销成功的关键环节,那么,品牌设计则是实现这个关键环节的关键。对企业而言,一个好的定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设计来实现,定位只能算是空想;相反,如果只注重华丽的设计而没有一个好的定位作为依托,则设计往往会缺乏明确的主题。免费论文,战略。可见,好的定位只有以好的设计来实现,或者好的设计中凝结着好的定位,才能在品牌营销过程中取得成功。

其次,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设计出来的品牌要真正地实现品牌定位从而使品牌增值,仅依靠品牌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与其他环节进行有机的配合,品牌宣传作为品牌设计后的一个环节,是实现品牌营销目标的重要手段。免费论文,战略。品牌宣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宣传的数量,而且取决于宣传方式的选择及其设计。品牌推广是品牌营销过程中必要的武器和有效手段,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既是建立消费者品牌认知度、忠诚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挺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有效途径。在品牌营销过程中,品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推广,就没有市场。

品牌宣传与推广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广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信任,一般经历从接触广告到感知产品,从试用产品到了解产品,再从认可产品到验证广告这样一个循环演变的过程,这种由此及彼恶商品、由深入浅的认识过程最终将凝结固化为一个商品品牌。广告能否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引导消费者,关键是广告要真实、可信。广告的生命在于真实,虚伪、欺骗性的广告,必然会降低品牌形象,丧失企业的信誉。由于不同的品牌或产品有不同的特性,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有不同的喜好、厌恶和风俗习惯,如果品牌广告的设计不能针对不同品牌或产品的特性和不同目标受众的喜好,而是一味地按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广告,那么,广告就会因不被人接受与认可而不能实现传播品牌、塑造形象的目的。所以,广告要根据不停的产品、不同的广告对象来决定其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形式。此外,广告还要注重简明性,广告的受众对象是广大消费者,消费者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他们在较短的实践内接受的信息十分有限。广告不应给消费者带来太大的视觉与听觉上的辨识压力。简短、清晰明了地表明品牌个性是品牌广告设计的客观要求。

再次,品牌需要不断更新与延伸。为使品牌能持久增值,在品牌营销实践中必须适时地做好品牌更新工作。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品牌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跟上潮流的发展,就必须严防品牌老化,进行品牌更新。在进行品牌更新时,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影响因素:一方面,要考虑品牌更新的成本;另一方面,要考虑市场对品牌形象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而品牌延伸是品牌发展的要求,是品牌营销的策略和工具,是品牌防御性和进攻性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推出新产品赢得市场的重要战略。免费论文,战略。当然,新产品的加入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的品牌意义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因此,在品牌延伸时,还需要严防品牌延伸陷阱。

品牌更新策略是品牌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品牌能否长久、能否发展壮大的首要步骤。因此制定品牌更新策略至关重要,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1、进行形象更新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品牌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跟上潮流,跟上社会的发展。品牌要

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严防品牌老化,进行品牌更新。品牌形象更新是品牌更新策略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指品牌不断创造新形象,适应消费者心理变化,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新印象的过程。

2、实施定位修正

随着企业和竞争的发展,品牌定位也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修正。时代在变,消费者的意识和观念、社会文化、经济水平等也在变,这就要求品牌的内涵和形式要跟着不断变化。品牌定位的修正就是从商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这种变化的再认识和重新把握。

3、更新产品包装

产品包装更新换代有时是一种“新瓶装旧酒”,内涵未变,只是包装和形式上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多数是由形势、政策、营销、竞争等原因造成的。

4、进行产品更新

企业的品牌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持技术的不断创新,不断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免费论文,战略。产品只有不断的更新换代,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品牌才不至于变成“死水”。

5、运用延伸更新

品牌延伸是品牌发展战略的核心。品牌能否快速有效发展,关键在于品牌是否能延伸成功。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因此品牌不能把自己的生命维系在一个产品上。品牌的形象老化,是品牌维护中永恒的话题。品牌可以通过延伸来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更新品牌、扩张品牌的经营范围、经验产品的档次,以提高品牌的实力、规模、资产和价值。在延伸中得以更新其形象、地位、定位和个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争对手的进攻,提高了竞争者进攻的难度和“门槛”。

实施品牌更新是维护品牌发展,永葆品牌青春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企业应当高度重视。

最后,要树立品牌危机与保护意识。品牌营销活动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实现的。品牌营销的成败决定了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也受制于企业外部环境的突发性剧变。品牌危机就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突变和品牌营销管理的失常,而对品牌整体形象构成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会在很短时间内波及开来,使企业陷入窘困的状态。有品牌危机,就必然会有品牌保护。免费论文,战略。对品牌施以保护是品牌营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品牌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品牌营销的效果依赖于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程度,适应程度愈高,企业获得利益的可能性也愈大;相反,企业品牌营销活动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环境,那就容易导致品牌危机。品牌危机有各种各样的直接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漠视市场环境变化、产品及服务缺乏一致性、品牌营销环节脱落、内部管理失控、社会不可抗力、自然不可抗力。

在品牌营销中,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持品牌充满青春活力,能够健康茁壮成长。不同的品牌,由于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差异,所采取的维护活动也各不相同。主要措施包括:满足消费者需求、维护高质量品牌形象、进行品牌再定位、保持品牌独立性、严防品牌形象老化、完善品牌形象体系。

企业还应加强品牌自我保护。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是实施品牌保护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在实践中,受执法力度的局限,品牌法律保护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保护手段。因此,为提高品牌保护效果,还应注意在企业品牌营销过程中的自我保护。

建立品牌危机预警系统,从制度上进行品牌危机的防范和保护。建立品牌危机预警系统是一个长期的管理过程,不但表现为企业内部危机监测、跟踪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与运作,更重要的是,要将危机的防范意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进而进行危机防范意识成为决定员工行为要素,也成为企业构建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制定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决策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树立危机意识、健全预警系统、进行自检自诊。

每一项商业均离不开“价值创造”,价值创造对成功是如此至关重要,品牌就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企业在现代品牌营销做得好,无疑是给企业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加上了重要砝码。

【参考文献】

《如何进行品牌营销》胡晓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7-301-06787-9/F0736

《十大品牌广告经典经典平息》张家平主编学林出版社

《市场营销学相关概念辨析》刘志林教授(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乌鲁木齐830012)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

篇11

【 论文 关键词】

如果说《寂静之城》、《来看天觉》这样的乌托邦要表达的是以科技为工具的极权制度对个人的遏制和摧残的话,那么发表于2006年的科幻小说《审判》和《镜予》则是从人类道德缺陷方面论证了“乌托邦”存在的不可能性。《审判》和《镜子》中都有一个类似最终审判的评测人的道德装置,但两篇文章各有其着重点:前者的道德装置被道德恶劣的人改造并占有,从而因无法验证自身的道德性而宣告失败;后者的道德装置的确消除了人类道德中所有“恶”的一面,却导致了人类创造力的丧失最终使人类社会走向死寂。这两篇小说都表达了对 现代 社会人类道德的失望态度,正如刘慈欣在《科幻世界》长篇连载小说《三体》中所写到的:“人类真正的道德自觉是不可能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把这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反乌托邦小说之所以显示出这种失望,原因在于,现代工具理性所关心的主要是行动的效果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对手段和行为后果的算计,现代:具理性的扩张,导致了一个无(道德)价值判断的社会评价秩序,道德上的善恶价值被抹杀。可以说,反乌托邦小说在解构现性的秩序化社会的同时,也解构了现性的价值观。正如王晋康所说:“的确,现代文明、现代科技造就了太多太多精致的规则,它们构成了庄严的陷阱,使我们陷身其中而不自觉”“科幻文学理应在阐述大智慧上多做一点事。”“在现代性的社会背景下,科幻文学所阐述的“大智慧”是值得现代人深思的。

三、未完成的现代性

科幻小说对于它所描述的社会报有深深的忧虑,而它所描述的那个社会又或多或少地反映着现实之中的那个现代社会。科幻文学的人文关怀是其与生俱来的特征。波德莱尔曾这样为现代性下定义:“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现代性的这一特征使现代人在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随着市场、货币、消费、科技等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传统的超越性价值秩序和道德优先性的价值观念已然瓦解。面对现代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科幻创作者并非视而不见,他们试在小说创作中建立起一个道德完善的幻想世界,树立一些古典的道德楷模。

篇12

中等收入陷阱则是指一个国家在跨过低收入门槛(人均GDP1,000美元)并高速发展到人均GDP4,000美元至12,000美元以下的中等收入水平时,因为成本上无法再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在技术和价值上又无法和高收入国家竞争,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波动。

那为什么说企业利基化1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必经之路呢? 那些高收入的发达国家是怎样跨越中等收入社会走到高收入社会的呢?

日本地震“震出”利基企业

2011年,当中国刚刚为自己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自豪不已时,一场日本大地震海啸却带来了比其更加震撼的内容。那么小的一个地方,聚集了那么多默默无闻、但世界第一的利基工厂或者著名企业里从未听说过的利基产品。其中瑞萨科技公司生产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微处理器在全球生产占有率超过30%;日立公司制造的空气流量传感器占世界总供给的60%!美国福特公司的Xirallic涂料原料(红色、黑色)一直由日本供应。由于地震,福特公司被迫限制消费者预订燕尾服黑色的大型皮卡,并缩小红色涂漆的面积。

小公司、高收入,利基化企业是高收入国家普遍的企业形态

您还能记得自己在1995年时挣多少钱吗?您工作的那家企业有多大?

那时笔者在新泽西的一家小企业工作,兼管工具车间。手下的几位钳工师傅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16-26美元,大约合年薪3万到5万美元。不论按哪个年代的联合国标准,都是高收入。这个工厂的规模那时也就5百万美元,员工不到50人。企业的产品工艺精良,企业模式轻盈,但绝对称不上是“高科技”。这种企业平淡无奇,在发达国家多如牛毛。

1990-1991年,笔者在美国长岛的纽约州立大学读管理。一个关于长岛地区妇女小企业与经济发展的论文项目,让笔者第一次听说美国政府专门设有支持小企业、妇女企业的鼓励政策和对口部门,这是因为美国小企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远大于大企业。那时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大部分这种类型的企业都是在70年代、80年代之后成立的,这与我们后来知道的美国学者多在那时开始研究利基企业的情形吻合。而且,我们了解到大部分这类企业是服务类型的、本地的,因为有服务半径的保护;大部分创业者是大学学历;而且人文学科的多于理工学科。

后来,我们又在德国、英国、荷兰、法国、西班牙、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看到很多这类差异化、利基化的大、中、小型企业。“没想到那么发达的国家,竟有那么多看起来不怎么样的小企业,而且还发得出那么高的工资。”我当时这样想。

当然,美国的大企业是令人震撼的。所以,可能大部分到美国走马观花、看名气、看景点的访客回来向国人介绍的更多的是这种类型的企业,这最终导致我们中国总是把“大”放在第一位。其实,在高收入国家,长期的市场选择,使各行、各业、各地、大、中、小企业都有人愿意做,形成不论做大、做小,做东、做西,都有高收入,都有面子和里子。上边提到的新泽西那个小工厂里收入最高的钳工师傅来自德国。他在德国上的钳工学校竟然是四年制的,地位和大学生一样,但他天天在车间开机器,每个小时挣26美金!

利基企业形态特别适合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中国,这两者占了中国GDP的一大半,并且提供了除第一产业之外的大部分就业。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中国企业普遍求大模式无法持续

前,笔者曾经在所领导的跨国公司给欧美的兄弟公司编写过一本“中国采购指南”。其中,我们在描述哪些东西适合欧美公司到中国采购时,特别以图例方式说明,必须是大批量且劳力密集的产品或零部件。到今天,这仍然是中国采购的主流模式。

从那时起,中国的GDP突飞猛进,从世界第六飞到世界第二,不久汽车和碳排放量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第一。因为规模太大了,所以华尔街还出现了一条“中国定律”:中国做什么,什么便宜;中国买什么,什么贵!

为什么做什么,什么便宜?这是因为“模仿加‘跑量’等于价格优势”,集体思维定式导致了产品雷同和均质化!据说中国有四五千家电机厂、一千八百多家电动工具厂、一千六百多家保温杯厂、两千多家电动自行车厂、几千家水泵厂、几千家阀门厂、几万家铸造厂……服装企业、建筑公司、银行、咨询公司、投资公司,也是差不多的情形。当今的中国,每家企业都面临着相同的压力:供应商要涨价,客户要降价,员工要加工资,里边外边都有人要开新公司挤进来。这样下去,怎么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呢?

去过电脑城的人都知道,那里小摊小店是一个挨着一个,都是同样的东西,谁家便宜几块钱消费者就去那家。商家唯一的办法就是“薄利多销”。竞相杀价,恶性循环,哪还有钱去搞创新、提高质量?不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就是好的了!都是这样的话,中国怎么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呢?

高技术规模企业模式难以独承转型升级重任

1997年,笔者离开美国罗托力士去艾默生电气的谷轮压缩机公司。在这两个公司里听到的故事都一样,中国自己不能生产国际水平的空调压缩机。那时,笔者作为美国压缩机制造企业的制造总工程师和授权技术管理总监,觉得自己正在接触世界上最高级的技术。比如,一条价值几百万元美元的三十多工位Kingsbury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空调压缩机组装线,一台价值一百多万美元的压缩机泵粉末冶金端盖加工运行中测试精密尺寸的意大利Maposs高精度测量仪。

不过,自从罗托力士向格力、三星、睿智精机等中、韩、台湾地区扩散了压缩机制造技术之后,日立、谷轮、大金等多家世界级大企业都纷纷把压缩机组装倾泻到了中国。结果,仅仅几年之后,中国室内空调压缩机的产能就过剩了。这直接导致了像广州越胜空调器厂、越秀压缩机、南京金陵压缩机等技术含量超高的压缩机工厂,几年前还炙手可热,几年后就破产了!

2006年,笔者曾经服务过的北美最大的室内空调企业因不符合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流通标准而退市,一年之后,这个于1896年成立,长期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美国最老牌空调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曾几何时,美国的空调业也如十年前的中国,有几百家在那里竞争,现在再数,十个手指头都不一定全用上。可见这种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企业,不见得能持久地普遍存在,就更别提普遍和持久的员工提高收入了。当年红极一时的小天鹅、华宝、科龙、容声,现在也不知都到哪去了?GPS导航仪,算不算高科技?去年一年卖四百万个,厂家竟有上千!只有一少半质量过关,将来能存活多少家?

高科技不可靠,蓝海更会淹死人。大而全的规模企业也有风险。这让我们担心中国投资200亿发展大飞机的模式是否有助于攻克极其复杂和小批、多样、质量要求超高的零部件?是否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法国,仅在图卢兹城市周围,就聚集了上千家航空配套企业,都在某一领域具备利基企业的四P特点:professional, precise, profitable, persistent2,即专业、精密、盈利和持久。

既要跨过陷阱,又要解决就业

纯粹从算数的角度出发,如果中国的金融业像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前一样发达,房地产价值像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前那么高,让中国的人均收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似乎也是可能的。不过,第一,美国的金融和日本的房地产都被证明不能持续稳定发展,第二,更重要的,那如何让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均富与和谐发展呢?

有十个人一起承包工程,每年总收入50万美元,平均每人5万美元,按照联合国的标准绝对算是高收入“国家”。如果每人的收入都是5万美元,那真的不错。可是如果其中两个人的年收入是46万,另外8人去分剩下的4万美元,则其他8人平均就只有5,000美元,这些人平均还在中等收入陷阱里。要是这8个人中还有2个没有工作,那岂不更糟?这显然不是中国想要的。

所以,可以挣大钱的大行业、大企业,比如金融、房地产、汽车、家电、水泥、钢铁、石化等等,在一个国家的产业构成中,缺一不可。不过,对于中国,光靠这些规模行业和企业还不足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为仅仅“大”对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转换过程中的十三亿人口大国来说,仍然不够,因为大企业贡献大GDP,但只贡献相对较小的就业比例。中国还需要有很多有生存能力、可以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给员工发比较高工资的中小企业。

把市场根据产品、品种、技术、信息、地域、商业模式等N多种差异化分解方式建立利基,并且因为这种企业生存盈利能力强,对管理要求相对高科技大规模企业低3,适合中国十三亿人口、教育和背景多样化的大国多样化的市场与就业需求。所以,当全中国大量这种企业形成气候的时候,既可以满足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又可以保证充分就业,同时还可以支持普遍高收入的社会。

企业利基化和利基化的企业是对过度竞争的一个纠正

笔者曾在之前的文章4中解释过为什么普遍的利基企业模式可以获得较高收入的原因。基本的意思是大部分企业放弃大而全、小而全的迷思,专注各种差异化细分或缝隙市场,保证建立门槛和壁垒,在细分或缝隙市场上占据规模,获得更高盈利。用经济的观点简单概括,利基企业形态应该是介于垄断企业和过度竞争之间的一种形态,是对过度发展、盲目无序、同质化恶性竞争市场的一个纠正。

钟摆震荡、螺旋上升,既是道家的,又是辩证法的。没有竞争就没有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可是过度的竞争形成的红海,让里面的鱼缺氧致死。利基化方式减少竞争,扩大在细分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以致接近“垄断”,但并不会扼杀市场活力,因为利基企业自身并不能完整掌握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威胁到真正的消费者。相反,就像福特1914年率先给工人加翻倍的工资造成社会轰动一样,最终,当大家都不得不跟着福特加薪。按照福特自己的理念,造车的人自己也可以成为车的消费者。员工因为企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而获得高收入和稳定性,反过来长期留在企业钻研技术、提高质量,使企业做出更好的产品,产生更好收益,良性循环,难道不是让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