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3-13 13:23: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语文培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语文培训总结

篇1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所存在的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对于促进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农村学生语文基本素质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相比于城市初中生语文教育水平来看,还存在着许多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普及与推进,不符合当前语文教育需求。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 初中语文教学观念滞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强调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应掌握的一门工具。语文学好了,就掌握了打开文化科学知识宝藏的钥匙。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局限在识字、阅读、理解层面上,而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智力的开发、想象力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上。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师中,中文专业本科

毕业的教师很少,许多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讲台,从事语文教学。目前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教学生识字、解词、语法修辞、总结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而不注意探究课文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人文素养。这样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熏陶学生的情操。

2.师资力量不充足

虽然,我国一直大力提纲到西部贫困地区支教,这一举措对我国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山区的师资力量有所缓和,但是总体看来,其发挥的效应远远不能解决当前农村中学多存在的师资矛盾。而相当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许多支教的农村语文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师资力量欠缺,而另外一方面师资人才的流失也是一大矛盾,许多城市单位高薪聘请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初中语文教师,使得许多本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流失,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师资力量不充足。

3.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不高

语文素养一词的正式提出主要是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所提出来的。概括的讲它主要是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与新课程教学理念所提出,符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是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即写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除语文课本知识需要具备的能力。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层面往往提留在课本教学知识上,教学内容和策略往往局限于书本,局限与背诵、熟记等。

4.教师对素质教育改革并不了解

虽然我国整体上素质教育改革已趋于成熟,得当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实施。但是相对于较为落后的农村初中来讲,其普及力度和普及面都还不够。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然沿用老套的教学思路去开展教学教学活动。新思维、新理念都很难渗透到教学中。这致使我国农村素质教学改革步伐很难跟进,形成了恶性弊端。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要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整体步伐,提高我国中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就必须立足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现状,进一步推进改革措施,以提高我国农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强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时代的发展。

1.加强初中教育资源的整合,充实初中语文教学师资力量

在初中校舍调整布局的过程中,要整合语文教师资源,尽量将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回归到语文教学中来,充实初中语文教学的师资力量,加强语文教研室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研活动,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业务水平。

2.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

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使语文教学回归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轨道上来。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学观念陈旧,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过少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给予学生给多自主性的空间,使其在教学中能得以施展自身的才华,是当前农村语文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问题。初中生正处理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习惯十分必要,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人喜欢,进行个性化的针对培养,多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渐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思维,通过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逐渐培养他们语文运用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整体语文学习素养。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语文教育的改革也需适应社会做出适当的变化,因此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运而生。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非常重视,对其实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且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从目前来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效果仍然不是非常乐观,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说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方式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其对整个课堂进行引导和组织。因此,教师教授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在实际应用综合性学习方式时,教师尚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教师并没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仅仅将其与识字、写作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并不愿意做更多的工作。这使得综合性学习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另外,很多教师并不认同综合性语文学习方法,因此也就不会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不仅如此,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挖掘综合性学习需要的课外语文学习资源,而只是在课堂上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阅读教学课文的教学背景,甚至还会将其当作是口语交际的内容,这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目的大相径庭的。

(二)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

想要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更好地实施,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对语文课程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出现片面评价或者评价范围狭窄的情况,且评价的手段非常单一,评价的主体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也存在着评价简单化、量化的问题,这些都是十分不利于语文教学的进步的。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来说,这是一种新的组织形态,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急需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评价制度。

(三)课堂形式单调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但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丰富的授课方式,未与真正的实际内容相结合,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与春天有关的内容编成竞赛题目,让同学分组来抢答,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很多教师继续使用该种方式进行之后的课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会渐渐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达不到教学目的。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的打击,而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也会受到阻碍,最终影响学生对于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创建良好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环境

教师应提高对初中语文综合教学的重视程度,这就要相关的教育部门以及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主要是在社会、学校中宣传有关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意义以及优点、内容、具体实施方法等,制订一个详细的指导文件,作为开展此项活动的指路明灯。还可以组织开展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改建课程的教学环境,使得语文教学也一并促进学生和语文教师共同提高,提升文化素养;同时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可以对其他课程活动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开拓学习的视野。

(二)对老师进行培训

面对综合性学习中语文教师存在的不足,管理者必须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老师进行培训:其一,改善其教学研究行为。由于语文教师受到自身教学知识缺乏的影响,导致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足,难以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详细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和目标。为此,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不仅要提高其对自身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教师对其他知识的涉猎,通过丰富自身的知识内容,提高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其二,加强理论学习。教师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各个时期的教育文件进行学习和研究,将其中优秀的教学思想应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自身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从而更好的为综合性教学服务。

(三)充分对语文学习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项需要实际参与的过程,并且需要对于多种资源进行利用。不同的学生的思想状态不同,其成长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异,内心思想的不同,导致对统一的学习活动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与结果。教材的编写由于面向整体水平,比如会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创造性的对于语文学习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丰富性,更好的完成语文教学活动。

(四)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科学有效的评价工作,是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总结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后续工作改进和优化的必要手段。教师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的发挥。评价的标准要针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灵活的制订,保证具有良好的可探究性,让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得到有力的体现。评价的方式选择上,要从以往的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提高评价活动的互动性。

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保证初中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的重要方式之一。就现阶段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但是,笔者相信通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会使其不断完善,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探索,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语文教材改革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从不同版本和特色的教材内容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教育改革的侧重点,课程改革向前发展的动力十分强劲,对于未来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现阶段要将优秀地方教材之中的特点和创新点进行总结和归纳。长春版语文教材因为知名度较差,在业内很少得到关注。

一、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

(一)保持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从我国悠久的历史角度出发考虑内容编写的问题,在教材的内容上与选文的编写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发扬。首先,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古代作品中有:《古代神话六则》、屈原的《国殇》、选自《晏子春秋》的《晏子使楚》、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现代作品有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光未然的《黄河颂》、贺敬之的《回延安》等。其次,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加入了很多提高初中生道德素养的课程内容,其中主要体现了初中生尊老爱幼、团结、拼搏、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积极向上、乐观人生、重义轻利等良好品德,保持了孔子的儒家道德,行为规范教育,课文有《论语八则》《论语九则》。

(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容编写与设计理念,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学习兴趣入手,选一些关于学生真实学习需求的内容进入课本,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学习积极性与发展动力。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帮助许多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很多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独有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大多数都建立了一种灵活的学习思维,在尝试中学会了一种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

(三)选文体现时代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材的选文内容要体现时代特点,反映时代进步和科学精神,体现多元文化,架起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生命、学生与生存、学生与世界的桥梁,帮助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内容的选择上不仅具备民族性与典范性,而且具有浓郁的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如无私、坚强、友爱、宽容、敬业、诚信、热爱科学、治学严谨、尊重环境、保护环境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现代的先进理念。

二、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对策

(一)完善助读系统和课后练习系统

现阶段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已经解决了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但是在学生后期或者是课堂下的复习方式上还存在一定不足,一些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保持集中精力和较强的学习动力,离开课堂就无法独立完成语文作业和学习任务。

对此,作者建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完善语文教学内容的后期助读系统和课后练习系统,语文教学的导读系统是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让学生掌握学习重难点,而助读系统和课后练习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在书本之中加入总结和归纳部分,让学生在课堂下面,通过自我的独立学习,认真分析知识的要点。

(二)加强校本教学、研究、进修一体化和制度化

在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过去的设计理念与编写经验来看,语文教学内容渗透进入一些道德思想,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爱国情操就已经是最主要的教学重点了,然而这种思想时过境迁,随着经济发展和地区文化发展的独特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地方性差异和地方文化需要在内容之中得到体现,让更多的人掌握到本土风情的知识和文化。

因此,在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校本教学理念,从研究性教学内容入手,在内容中加入本区域的文化知识,结合地理优势给出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了解本土文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我研究能力,设计一些练习题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锻炼发散思维,扩展学生见识,让学生自我研究与深入探索,提高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进修一体化的发展稳定性。

(三)提高教师自我素养,保持现代化教学能力

时代是不断前进和变化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保持一定的前进动力,提高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跟上时代节拍,保证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能力不会被社会所淘汰。长春版语文教材内容的设计传统过程中的确是采取了一层不变的办法,教师自我的培训与提升自然也变得少了很多。

未来,长春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师队伍要抓住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所提供的锻炼与积累的平台,不断充实与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系,促进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积极向上的校本研究的大环境下,主动和同仁合作,并积极开展个人行动研究。在课堂上,多多观察自己和学生的反馈;课后,及时把授课过程整理到自己的教案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或教学方法,这样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篇4

1.教学观念落后

一直以来,语文都被视为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必须掌握的一门工具,学好了语文,就掌握了打开文化科学知识宝藏的钥匙。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学比较强调识字、阅读、理解等内容,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力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忽视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这一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观念的落后。

2.驾驭不了《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可见,初中语文不仅要承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更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突出学生的素质教育,熏陶学生的情操,使其全面而健康成长。可是就当前来看,不少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教学活动仍然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上,忽视对学生的培养,而且教学方法陈旧、老套,不灵活,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语文教材的驾驭能力较低。

3.教学不合理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以考试为目标,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试卷,经常进行模拟考试,希望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对一些知识熟能生巧。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可是过于死板,也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有的情况下,学生在巨大的课业压力下产生了厌学心理,以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4.教师实力不足

同城市教师实力相比,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整体实力明显低一些。例如,教学观念和手段落后、对新课程改革要求认识不足、自身综合实力不强等。由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满足不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课堂上常常采用“填鸭式”教学,以致教学效果不好。

5.学生基础薄弱

由于农村地区的不少中学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想法设法将孩子送到城市中学,导致优秀生源大量流失,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这也是农村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

面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师资问题,只有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才能具备改革基础和条件。在这里,针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建设问题提出“走出去”、“引进来”政策。第一,“走出去”,即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让青年教师到一些教学成绩好的学校学习,多多接触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并最终为自己所用。第二,“引进来”,简单地说就是推广高校师范生到农村支教政策,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到农村任教,让他们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手段等带到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让农村孩子受到新时代教育。为了使这一措施起到好的效果,教育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优秀师范生、青年教师到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任教。

2.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应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全面改进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手段和方法等,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情操的培养。对此,应采取一些措施。

第一,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初中语文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多思考、分析、总结,逐渐形成良好的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使自身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某种程度上,可以将语文看成是一门生活学科,通过它可以去了解我们生活的大千社会。为此,教师培训学生人文素质,可以开展书法作品展、诗词颂咏、作文竞赛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篇5

1正确解读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通常我们一提到实践能力就是指进行课外活动的能力,在说到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时候,也很容易想到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就是指培养初中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能力,但是,这其实是对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能力的不正确的理解。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不仅仅是指进行课外活动,而将课本上练习题、课堂语文实践等丢到一旁,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的听、说、读、写的练习,早读课上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朗读和背诵。初中语文教科书上的课后练习思考题,还包括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切以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因此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可以从以上多个角度进行。

2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2.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是一个特殊阶段,面临升学压力,面临考重点高中的现实因素,学校的一切重心都是向学生的高分看齐,学校通常认为,学生考的分数高,就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于是,学生的分数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而不是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与学校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与其说学校之间竞争的是综合实力,还不如说是竞争每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重点高中的录取率。要提高学校的高中升学率,学校一般会想方设法让学生补课提高成绩,学生每天的时间专门为学习文化知识而被安排的满满的,学校才不会考虑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是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表现。

2.2教师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师最得心应手的科目非语文莫属,除了语文学科,语文教师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因此,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学了能在语文学科上提供帮助外,其他科目只能对学生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当下,老师与老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于是,见到语文课堂上绝不允许学生做与语文无关的作业现象也屡见不鲜了。从某种层面来说,教师根本没有引导学生综合学习的意识,那么,教师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习就更无从谈起了。

3依据教材,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

3.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的实践能力。

3.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如教学《梅兰芳》《小动物过冬》《孔繁森》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

4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4.1完善相关理论体系

完善相关理论体系,这是从国家政策层面出发的。就需要国家出台颁布相关的“综合实践能力”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否则这只是教育者的口头禅。与此同时,颁布的相关理论体系不能仅仅只从宏观层面出发,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应该从微观角度思量,让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时“有法可依”,有具体措施参考,具体方法指导,具体思想引导。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完善相关教育理论体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综合实力强的人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因此,理论体系应该完善到支持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综合发展,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完善相关理论体系是促进教育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前提条件。

4.2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研究者表明,“一专多能”型人才永远不会被淘汰。同样的道理,“一专多能”型的老师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更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名师出高徒”,这话说的很有道理,综合实践能力很强的老师一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不会太差。但是,当下我们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不高,除了能胜任本专业以外,其他学科无从教学。因此,教育部门应该组织有关教师的培训活动,教师所在学校也应该为老师培训提供条件。培训的过程是思想交流的过程,更是教育理念碰撞的过程,这也是老师相互学习提升自己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5总结

总之,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基于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能力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同时也是基于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的。不管将来的考试如何改变,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着重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雷良启,于英媛.吸收党带语言学的适用理论.构造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言语知识体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2]胡晓.李海林语文课程改革.反思与建设-中学语文高层论坛暨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第29届年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0.(2).

[3]刘丽.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之初探.[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8):167.

[4]吕晓莅.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3):199.

篇6

1.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所采用的仍是传统模式

我国各初中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道德、能力、体育方面的考察力度,这是我国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而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模式也是如此。其造成的主要后果就是无法与时展的脚步一致,而致使初中语文教育无法正常得到展开,无法取得相应的预期结果;学生课堂效率低,对于语文的兴趣不浓,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严重的一个现象;教师教课内容乏味以及管理实施力度不强,因此,其的发展较为缓慢,易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对于我国稳定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认识错误

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缺乏详细的了解,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对此进行看待,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课堂管理是一项教师完全控制的模式,而其主要作用是使教师上课时受到的干扰减少,保证上课的顺利进展,而没有考虑具体的效果,这种错误的概念导致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发展受到进一步的约束和限制。

3.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形式单一以及课堂环境欠缺

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即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时间过长以及控制过度,采用完全强制性的管理,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这会使得学生的自由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骤减。这对于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判断的初中生而言,易产生语文课乃至中国文化较为无聊的观念,这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播以及继承都极为不利。

二、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发展的对策

1.宣传新课程管理模式,推广其使用范围

对新课程下的新型管理模式进行宣传,主要宣传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主要的应用方式,使各学校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明白初中语文课堂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否则无法得到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会下降,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及时的提高,最后容易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对此有了全面的认识后,各初中会对此引起重视,从而达到新管理模式的广泛使用,从而到达所期望的目标。

2.改变教师的认识和观念,制定相关的规定

教师需要对此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学校需要要求教师及时补充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尽快改进自身的管理模式。学校也需制定相关的规定,主要是对教师在语文课授业中的学生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较为灵活的测试,其中不单单包括书本的知识,还应包括对教师平时的教课进行突击检查等进行全面的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正措施。如出现学生满意度低,授课管理中绝对掌控等情况则进行相应的知识普及以及一定的培训,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能够向前进一大步。

3.针对具体课堂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改革有效地改善了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解决了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为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水平奠定了基础。但是将农村语文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较后发现,二者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出现就是因为农村教育不完善导致的,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不能满足当今语文教育的需求。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基础设施

如今,国家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使许多农村中学的设施趋于完善,并且多数学校的基础设施都能够满足师生的日常需求。由城市或相关机构所支援建成的学校基础设施比较齐全,且在设备等方面较为完善。可是与城市的教育设施进行比较后发现,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全面。

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 在部分学校中,虽然现代化教学设施较为齐全,但是用到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教师无法适应这种应用现代化设施进行教学的方式导致的。并且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地区,即使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条件却不允许使用,因为应用设备进行教学极大地增加了学校的财政负担。2. 大部分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一些学校根本没有现代多媒体教室,或者根本没有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条件。

(二)教师情况

1. 学历不高、职称低。在农村的学校中,有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不具备高学历,有很多的教师学历为中专,并且多数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职称很低,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虽然学历与职称的高低并不能够决定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如果学校没有设立定期的教师教育制度,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严重落后、教学方式陈旧,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 教师的教学水平低。在农村,大多数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所以他们自身所储备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许多的基础知识没有牢牢掌握,有的还存在着很多的错误。另外,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农村方言比较严重,因此在字音与普通话方面都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3. 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因为城市教育在许多方面都优于农村教育,所以许多农村初中语文职称较高的教师都逐渐到城市或者经济发达的地区任教。这给农村的语文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像在四川省的德阳市,某校只在一年之中就被经济发达的地区挖走了将近70名骨干教师。并且在这种情形下,诸多师范学校的毕业生都不想到农村任教,这样在农村初中,主要的师资力量就以中老年为主,很少有新生的力量来校任教。

(三)教学情况

1. 缺少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农村,多数初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依然很传统,仍提倡应试教育,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许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无法与时代同进步、共发展。对当代一些合理的教育理念仍然采取否定的态度,更不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同学们贯彻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

2. 教学手段较为传统。多数教师由于教育理念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因此其教学手段仍比较传统。多数教师仍以“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分析语文文章时仍只看重作者的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有要求背诵的文章,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要求同学立刻背诵,这种教学方式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带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不会有太多的沟通,无法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学生情况

老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没有丝毫的兴趣,语文能力非常低。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导致的,当然也有一部分责任要归咎于学生本身。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多数家庭生活条件不富裕,因此担负着较重的家庭压力,无法有效安排时间来学习语文,并且家长对孩子的语文教育也漠不关心,这些原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农村初中语文改革方略探究

(一)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农村的经济水平较低,且发展速度缓慢,进而导致初中语文教育水平落后,这是想要加快农村语文教育发展应该首要解决的现状。首先,政府应该重视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加大在语文教育中的投入力度,为农村学校增添相应的教学设施并创造出设备使用的环境。这样就完善了语文教学设施,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另外,政府应该对农村的中学进行资金援助,定期地对语文教师做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培训,提倡教师应用现代化设备进行语文教学。同时政府还应该扩建校区图书馆和阅览室,完善语文教学设施系统,确保课外教学的质量。这样的做法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其他学科的建设,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二)增强师资队伍力量

1.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各省、市的师范院校应该定期对学历与职称低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教学水平低且无法提高的教师考虑进行岗位替换,鼓励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学任教,这样就可有效地促进农村教育向前发展。

2.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农村的教师之所以不断到经济发达的地区任教,是因为农村的教育方式较为传统且福利待遇较低。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应该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之间的福利差距,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总结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道路仍很漫长,不是在朝夕之间就能够完成的。我们必须探求初中语文教学规律,突破传统,进行改革创新。有效地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跟上社会基础教育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篇8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语文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解决语文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活动。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把研究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范畴后,研究性学习也随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改革成果。然而,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当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所面临的困境

由于受到一些初中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教育观念、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重形式的倾向

一些学校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形同虚设。一是重表面文章,忽视了学校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开发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只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二是重书面材料,为了能够让检查者看得到成套的文字和图片材料,专门组织人员在材料上下功夫。三是急功近利,选择一些持续时间短,转换频率快,能够迅速取得影响的选题让语文教师和学生去做。四是轻实际效果,照搬别人的做法,机械地模仿,不考虑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能得到什么。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缺失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缺失体现在如下方面。1.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让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难以捉摸,直接影响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效果。2.教材没有设计相对应的活动内容,初中语文教材还是按照过去的传统体例编排,很少有明确而又具体的可供语文研究性学习选择的课题或方法指导等方面的内容。3.学校教学计划中没有明确的校本课程方案,一些初中学校的领导、语文教师在研究和制订学期或学年语文教学计划时,仍以中考、统考、语文教材的要求为依据,语文研究性学习一直被边缘化。

(三)缺乏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配套措施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配套措施缺乏体现在如下方面。1.评价措施不配套。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评估、督导、视导等活动的评价指标中,很少明确地涉及语文研究性学习。学校组织的评价对于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没有考核标准。语文教师则持应付态度,在形式上走走过场,至于实际效果怎样、学生表现如何,则基本不做评价。2.保障机制不健全。活动经费没有保障,使得不少设计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流产。

(四)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力量明显不足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力量明显不足体现在如下方面。1.指导教师缺乏统一调配。一个班级的若干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若干个课题,常常只有一个语文教师在唱独角戏,没有什么合理的机制鼓励其他教师参与。2.全校相关学科教师缺少互相支持。虽然语文研究性学习有许多方面是要与其他学科发生关联,学校领导没能坚持全校一盘棋的方针倡导相关学科教师参与。3.校外指导力量使用不足。语文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话题有许多与社会相关单位、部门发生关联,但这些单位和人员不在学校和语文教师的支配范围,无法保证能得到有效帮助。

(五)缺少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

缺少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体现在如下方面。1.学校缺乏统一组织。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校领导只是满足于一般的要求,很少考虑到让语文教研组或语文教师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专门的研讨。2.教研组没能有作为。初中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存在不作为的现象,曾有一所初中的语文教研组对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等,压根就没有讨论过,更谈不到问题的解决。3.语文教师研究的动力不足。有些教师担心开展这种出力不讨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容易在统考或中考中出问题,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有些得不偿失。上述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质量的提高。

二、摆脱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困境的策略探索

(一)进一步强化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

经过课改的洗礼,人们已经对于什么是语文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展、怎么设计和开展等问题,基本有了共识。解决现实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突出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1.期待教育科研部门和教材编写者增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也有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远不能适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希望教材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像超市一样让学生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且能够提供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对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2.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初中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督查。教育行政部门所组织的检查、考核、视导、督导,就像中高考一样具有指挥棒作用。要发挥好这种指挥棒的作用,一是要把语文研究性学习列入初中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在检查、考核时作为必查的项目,以提高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关注度;二是组织视导、督导时要抽调一些对于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所了解并能实施有效指导的人员,在发现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关的问题后能够帮助一线语文教师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三是对初中学校和校长考核时,要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目标,并设计出相应的评分指标。3.初中学校领导要明确制定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学校要坚持对初中学生的发展全面负责的原则,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推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措施,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手段,并采取配套措施,如考核教师设计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技能、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观摩活动等;还要组织专门的力量对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列入教师教学实绩的考核范围,努力形成一种有效的推动力。4.初中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要突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地位,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要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准确把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指导方式和实践程序;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重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此外,语文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给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实践、表现、思考、创造、成功的机会,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努力提高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初中学校领导、语文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缺失,而这种指导能力的提高,又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1.教育科研部门要适时研究辖区内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掌握区域内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然后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集中攻关,着力研究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组织好初中语文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提高初中语文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水平。2.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应开设以语文研究性学习辅导为专题的教育科研和培训。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认识模糊,缺乏组织指导能力。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初中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应开设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相关的课程或专题,组织研究性学习专题辅导,讲授有关的知识,进行案例研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帮助初中教师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素养,比如帮助研究和解决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源问题,帮助研究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引导初中语文教师主动介入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在网络状态下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等。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必须体现初中语文特点。一是重视培养初中学生主人翁意识,指导教师要利用初中学生的心理,尽量让初中学生自己学习操作、实践,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体验、总结、提高,而不是去当初中学生的“保姆”;要宽容他们的过失,容忍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多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二是必须重视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语文特点,以语文教材文本为依托,经过改造形成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与写作能力培养相结合,把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研究选题的论证、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的写作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文课外实践相结合,像一些与初中学生生活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设计精巧的广告、生活中出现的谚语、俗语、歇后语以及读书活动等,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很好资源。4.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路径。虽然初中学生对于网络的熟悉和应用程度没有高中和高校的学生那么普遍和深入,但是也已经渗透到初中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语文教师应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媒体就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带领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相关信息,研究具体问题,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视野,也利于师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互动。

(三)构建科学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评价既是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质量的检测,也是初中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组织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动力。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初中学校办学、教育教学、学生发展都有积极意义。1.坚持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我们要强调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目标的激励性,认识到对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不是为了对学生做出鉴定,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活动能力服务的,在对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地给以肯定性的评价,让初中学生在参加语文研究学习实践之后,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培养他们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2.要注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差异性。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不仅受到初中、语文两个方面特点的制约,而且还会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时,必须坚持差异性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所辖区域内的初中学校所开展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时,要考虑辖区内各学校间的差距,在对某一具体学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要考虑该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评价不同学校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学生个体。3.要实现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初中的语文教师或语文教研组,可以是初中学生或语文研究性学习小组,可以是学生家长,可以是与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相关的社区或有关部门的人员,还要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只有坚持评价的多元化,才能兼顾来自各个方面的评价意见,使得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4.要强调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过程性。一方面,运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从明确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设计研究课题、选择研究课题,到组建学习小组、制订学习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形成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展示等环节,不同的学生表现是不一样的,受到的锻炼也不一样,得到的体验和收获更是不一样。这些情况只能通过过程性的动态评价,才能给当事的初中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另一方面,为了实施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全程调控,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适时评价,评价者应坚持评价标准。5.要构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评价机制。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评价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是初中学校领导组织和实施的考核评价体系,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通过学期或年终考核和视导、督导的方式进行评价。学校要组建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监控体系,成立一个由分管校长、教务处、年级组、语文教研组组成的领导系统,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强化语文教研组对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组织、调控、考核的责任。教师要采取具体评价策略,实施前看学生是否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社会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实施中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实施后评价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情况、课题研究中的体验、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的质量、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等方面。

(四)建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保障机制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条件,而且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这种机制不仅有领导、考核、评价的因素,还涉及资金、物资等方面。1.教育行政部门在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帮助学校研究和解决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经费和物资上满足初中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物质支援,还要帮助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为初中学校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2.初中学校要建立起有力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领导保障机制。教务处、督导室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检查、考核方案。科研处要定期调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年级组要把检查班级语文研究性学习计划落实情况作为重要的任务,并将教师指导情况作为对教师考评的一项内容。语文教研组要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研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3.注意发挥校外力量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适时地聘请校外专家做指导教师,发动和鼓励学生请父母、亲属当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为了培养初中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社会交往能力,学校可聘请专业人员对初中学生社会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此外,还需要动员家长支持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

篇9

语文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推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下,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实现对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其关键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以及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掌握各项技能与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而在学生的自觉性学习中,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只有热爱阅读,并且通过阅读才能实现知识的积累,最终达到能力提升。

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完成课外阅读、实现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在语文教学开展中,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需要在教学中不局限于课本与教材中内容,在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扩大课外阅读的范围与内容,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基础上,实现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推进,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突破,在教学中建立了课内外知识相结合的新的教学结构框架,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又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模式,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开展,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现实要求,需要通过课外阅读的拓展与培训,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进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应注意对于学生的读书兴趣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对于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可以从培养自身对于读书的兴趣上做起,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自身具有比较高的读书兴趣和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自然不会采用强制性的教学方式强迫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他会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接近自然、生活,注意通过阅读、欣赏、感悟、体验的方式,进行知识积累和阅读学习,课堂教学中也能够更加合理合情地应用自己的知识积累,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进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应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给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不对于学生的阅读提出硬性要求等,鼓励学生去读,引导学生去读,以使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与趣味,真正喜欢阅读,喜欢积累,最终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最后,应注意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进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比如,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在课堂教学中主动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时间与机会,并通过长期坚持,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实现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2.改进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

在培养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后,实现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关键是要注意课外阅读方法的合理。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把握阅读的重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重点突破的课外阅读意识,以提高阅读效率,实现知识积累和增长。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83-02

1 引言

语文教学效果向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仍然把它作为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显得有些呆板生硬,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充分调动起来,大大影响了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发挥与提高。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层出不穷,已经给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来服务自己的语文教学,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习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全面充实学生的语文教学资料。但是,信息技术毕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二者的教学整合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扫除的障碍,必须尽快采取合适的策略来进行积极应对,真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2 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的影响因素

初中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教学理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虽然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处于一个紧密联系的网络世界当中,但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受到传统的教学体制影响较为深刻,他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即使意识到了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有时还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去。这就形成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的矛盾与冲突,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摇摆不定。也有些语文教师就会走入两个教学极端,即只进行传统教学,完全否定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或者盲目认为信息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任何问题,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整合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缺乏娴熟的技术手段 由于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能力的提高方面积极性不高,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不少初中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很低,只会一些简单的课件制作与文档操作,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此外,仍有一些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频率不高,使之在具体教学中很难体现现代化教学效果。

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重视不够 初中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时候,对于初中语文的信息教学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加之他们自身的自制力还没有完全成熟固定,很难在综合素质方面迎合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要求。此外,学生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更多出于好奇心与新鲜感,并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出互动教学的效果。一些家长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整合也持一种消极态度,并不赞同孩子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语文学习。当然也存在网络资源共享方面不均衡、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齐全等问题。

3 初中语文教学中解决信息技术整合问题的策略

新课标明确提出,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升他们自主探究与创新的能力。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成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且有效的整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上述影响到整合过程的一系列问题,从而真正让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整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让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转变并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实现二者整合的完美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模式认识还不太到位,仍存在教学方式的两个极端现象。为了扭转这样的教学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在特定的情况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仍然有着不容替代的教学优势与功能。而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也不是完美无瑕的,它并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够完全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做好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努力保留具有优势功能的传统教学方法,并充分挖掘出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的最大潜力,把语文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实现完美的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语文教学根据教学目标来做到详略得当,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材料与语文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以语文教师娴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前提条件和根本基础。这就需要为初中语文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专家来校讲学,可以举办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班,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地点来对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应用能力的培训等,从而让他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较为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来实现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通过信息技术来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揣摩并体会文章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阅读品味,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分析与体验。

加大对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宣传力度,改变社会各界的认知与态度 鉴于上面已经提到的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认识不到位问题,应该尽快解决。具体来说,应该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教学关系,教师应该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要明确教师是教学主导者,信息技术只是要充当一个交互教学平台的作用,为学生创设出一些有趣的教学环境。因此,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宣传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具体情况,纠正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上对信息化教学的一些偏见,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配合、支持和认可。

4 总结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是一个推进改革继续深入的有效动力所在,它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营造全新的语文教学氛围。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整合问题,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态度,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努力寻求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真正取得预期的整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中语文活动课是在初中阶段开展的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营造自主沟通、主动交流、密切配合、自主接受的学习氛围为主要目的,以系统化语文知识传授,特色化语文能力训练为主要内容,推动促进受教育者更完整发展的课程。初中语文活动课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为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第一,教师经验和精力不足而影响了语文活动课的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较高,而多数语文教师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学校也缺乏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导致语文教师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此外,不少中学班级容量很大,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组织如此大规模教学班的语文活动课教学,需要消耗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组织了也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第二,活动时间不够充裕。由于日常教学内容任务繁重,如果在上课时间开展活动课教学,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因此用来开展活动课的时间会很有限;如果在课堂教学之余进行活动课教学,时间调配是个问题;如果考虑利用假期时间专门来开展,课酬的计算和经费的保障又是一个问题。不少学校规定,在假期进行教学活动并不算在工作量内,而报告、小论文的批改量又很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致使语文活动课教学流于形式。

第三,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且比较简单。语文活动课教学内容的确立,一方面要注重培养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内容的开发上,不少教师经常以学生查找资料为教学内容,不能依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制定出体现学校自身特色、适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缺乏各有侧重、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教学内容规划,这必然会导致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2.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的改进对策

2.1 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转变语文教师的角色,更新教育理念。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转变语文教师的角色:①语文教师要成为活动课教学的组织者。初中语文活动课可以在教室、校园、社会或大自然实施,不同教学活动的时间、地点、方式及进程不同,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活动课进行全程的监控,更要对活动课进行有效组织;②语文教师要成为活动课教学的参与者。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中,由于中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欠缺,他们对活动课整体目标、过程、要求等方面的把握是有限的,还无法系统全面的考虑和组织教学的全过程和具体细节,这就要求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关启发,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从而让学生获得最终解决问题的成就感;③语文教师要成为活动课教学的促进者。与课堂教学相比,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的学习方式及学习策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在活动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协调好各种关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他们战胜困难。

2.2 积极拓展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内容

首先,结合语文教材来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摘录名言警句、读书交流会、古诗词鉴赏、诗歌散文朗诵比赛、课前十分钟直播新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修改错别字、钢笔字比赛、板报比赛、书法大赛、名家书法欣赏、成语接龙、猜字谜、文字游戏、诗词联句、汉字听写大赛、电脑输入汉字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利用仿写新闻稿、板报编辑、撰写日记、随感、微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鼓励学生开展社会热点、焦点讨论,参与社会调查及参观访问等,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社会经验;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寻求学习动力,克服“高分低能、重书本轻实践”的现象,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广播、网络、参观文化遗产、博物馆、纪念馆等,体验实践、贴近生活,将社会作为学习的资源,全面提升学习质量。

2.3 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水平,对社会问题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较为关心社会的发展,注重整个社会的进步,他们热衷于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独立的思考,他们更愿意展示自我,以得到他人的认同。因此,在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中,无论是教育目标的设置、教育主题的选择,还是教育方式的选择和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都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动手、积极创新,为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2.4 从集体和个体两个角度出发,对学生活动成果和表现进行科学评价

首先,从集体的角度出发来科学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和表现。集体的角度一般是由班级进行集体组织的,它是对学生组成的活动小集体的评价,有自评、互评等方式,它所反映的是一种集体合作的精神,是一种团队意识的集体体现,如团队活动计划是否合理有效,分工是否明确,是否能优势互补,成员是否能够有效沟通,遇到的困难有那些,活动中是如何克服的,有何体会,活动效率如何,是否有活动记录等。

3. 结语

开设语文活动课既是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语文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中,由于经验不足、资料缺乏、学生个体差异及应试教学压力等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的方法,确保初中语文活动教学发挥应有的功效。

⒖嘉南祝

篇12

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工具学科,这门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情怀,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就带有人文性的特点,通过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语文课文中包含着很多故事情节和思想感情,这些都是对学生实行人文教育的有效素材,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拓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思想素质。

1在语文教材中挖掘人文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有意识的在教材中挖掘课本中蕴含的人文情感。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征都不同,因此他们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也不同。教师需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有效资源,挖掘积极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化和影响。具体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方面加强训练,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就会建立起来。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背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关于歌颂父爱的音乐和诗词,学生在这种父爱氛围的熏陶下,内心对父亲的浓浓亲情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会联想到自己和父亲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从而将这种情感融入到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升,学生不仅能掌握这一课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在情感方面得到了深化,这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2通过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还处于模仿和学习阶段。学生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学生会受到教师言行举止的影响。很多学生以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给学生更多的正能量,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更多的为人处世的方法,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师德教育,经常聘请一些专家进行培训和讲座,尽可能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通过培训和讲座的形式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要求渗透其中,教师经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就能将良好的思想意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这些标准衡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言传身教,促使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人文素养都能有所提升。

3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现代化的社会属于信息社会,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各种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和自媒体等多种途径掌握需要的信息,查阅需要的资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一些专题性的问题和探索性的项目,给学生布置业余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些专题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完整的活动计划,活动实施过程和活动总结。在完成业余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请教他人,学生和他人切磋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通过这些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形成乐于创新的思维习惯。此外,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协作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明白集体力量和相互配合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很有益处的。

4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担负着语言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双重任务。教师尤其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从而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文章主要从“在语文教材中挖掘人文情感,通过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方面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1,02:67-69+90+92.

[2]师伟.浅谈如何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4:102.

[3]杨丽芝.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5,32:65.

[4]李艾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7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