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5 03:15: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职高自我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在的小孩较以前来说,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再加上身为家中的独生子女,可谓是集几代宠爱于一身,所以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均由家人包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他们这一代身上根本就得不到体现,一生下来就是家人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虽然这些只是生活中的事,是长辈对小孩“爱”的体现,然而这也就使孩子养成了一种惰性。使得小孩子缺少了自理的机会,使他们丧失了自理的能力,也很少去想“接下来我要去做什么呢?”而是等待爸妈叫他做什么?
2、学校教育的因素。
进入学校,老师一时无法改变学生的惰性,于是在一定程度上去强制学生做这个做那个,想以此来改掉学生的坏习惯。虽然想法是没错,但这又给学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老师没说要做的就不是作业,老师说不用交的就不是作业,凡事都必须是老师交代过的,偶尔哪一天老师有事出差,那他们就会六神无主,不知道该做什么好了。其实,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太强,似乎学习都是为老师学,如果有一节自修课,而老师又没布置作业的话,那就会闹翻天了。他们从没想过要自己去找作业做,自己主动的去学习。
整改措施:改变教师的想法。我越来越体会到教学成绩的好与差是决定你合不合格的一个最为关键或者是唯一的因素,于是作为教师的是想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许短暂的逼迫确实能暂时提高学生的成绩,然而那并不是学生主动去学的,也不是学生真正认识到的,他仅仅是在为你而学罢了,那样的基础不扎实。所以,作为老师,不能只看到短暂的成功,而要费很大的时间去想想如何对学生的未来有利。
应该怎样实施教育才能达到上述的目标呢?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通过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自我约束。让学生明白职业道德行为是十分关键的,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得靠自身行为约束。要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从自我约束做起,认真对待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持之以恒,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2.从身边小事做起。作为职高教师,我们应让学生们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简单道理,让他们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严格自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处理并妥善解决身边的日常小事。
二、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1.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职业意识是职业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职业规范是指某一职业或岗位的准则,包括操作规程和道德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这是未来做好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2.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作为职校的老师,对每位同学都要重视技能训练,向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学习,刻苦钻研,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1.把学和做结合起来。社会是检验知识最好、也是最终的场所,实习阶段对职高生是十分重要的。实习是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转化的关键阶段。每个学生都应珍惜并好好利用这短短的一年实习期,把在校园里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实践中去。
1.形成性评价: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同一年级同等层次的实验班和对照班,我们用同一试卷进行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专生与高职高专生的试卷难度不同),其中对期末考试进行形成性评价,两届中专生实验班的成绩为65~98分,平均82.89,标准差7.95;而对照班成绩为55~92分,平均81.19,标准差6.72,中专生四个班级的平均成绩经t检验,t=2.429>1.987,P<0.05,有显著性差异,中专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两届高职高专实验班成绩为63~97分,平均84.18,标准差7.72;而对照班为58~95分,平均81.89,标准差8.56,四个高职高专班平均成绩经t检验,t=2.137>1.987,P<0.05,有显著性差异,高职高专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
2.教学情况问卷调查:期末考试后的下一学期开学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4。通过两年努力,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自学能力、调查研究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能力,都有了明显地提高。调查表明82%的学生赞同三段教学法;约65%学生认为此教学方法没有增加学习负担,并且还认为课前的预习题和课后的总结报告,大部分是一个寝室集体讨论和调查获得的,分摊到每个人的任务很少,不但没有增加学习负担,还增进了寝室团结,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减少了课后复习时间,提高了整个寝室同学的学习成绩。25%左右的学生认为轻微增加学习负担,她们认为查找资料,完成预习题和总结报告,多多少少占了她们的业余时间。8%的学生认为明显增加学习负担,她们认为自己自学能力较差,或没有预习的习惯,还是老师按部就班教学好;84%学生认为三段教学法对以后自学有帮助,她们认同将来要继续学习,特别是自学,但在校时没有养成自学习惯、缺少方法和信心,更缺少老师在这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职高数学;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我国在职高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试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我国教育受到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相对欠缺。作为职业教育传统文化课程之一,数学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任务。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适应现代职业发展要求的职高数学教学新模式已成为时展迫切要求。
“自主发展”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模式。该模式设计采用流程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设置的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着力点是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中促进自我的发展。以改革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规律和新知学习的规律,创立了以学生“自主发展”学习为中心命题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其基本模式如下:
图1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参与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必须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与专业课相适应,与现实相联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实际水平分析基础上,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出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环节一般可表现为:
图2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环节设计
该环节实施提倡授课教师集体备课,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强调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的专业知识特点,结合恰当的教学时机,创设最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课堂情境,将学习兴趣进行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新课的动机,激发自主参与的热情、兴趣。
二、自主探究――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该环节是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自身素质优化的基本途径。“自主探究”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要变学生“教我学”为“我要学”,以兴趣为起点,以问题情境为背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体验、自主探索、自主尝试、自我总结。该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图3“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环节设计
该环节应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自主调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问题进行分析,选取解决策略。这个步骤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展与教学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问题与陈旧性知识相结合讨论,连接了新旧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有效学习。学生的任务是以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三、小组合作――发展自主合作能力
21世纪的社会主题是竞争与合作。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职高数学中要积极鼓励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在交往中实现再创造,发挥数学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功能,使学生终生受益。该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图4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环节设计
本环节设计意图上是通过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个体和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力求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强调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要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在具体的合作活动中,分工要明确,方便学生各司其职,顺利完成任务,并强调集体成效。教师应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全程监控,对各个小组活动进行观察和介入,既作为活动的观察者,又要是活动的引导者,和学生形成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有效的合作,对合作困难的小组成员提供知识支持和鼓励帮助。
四、交流展示――培养交流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设立一个交流、展示平台。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还为每一位学生的提供了成功机会,体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交流展示中,有序发言与相互补充相结合,鼓励争辩,辩论。教师用信任、激励、理解、赞扬、鞭策等鼓励性语言,予以认同、启发、推进、追问,促使小组或全班学生进一步讨论,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入的知识。对超越课堂的知识,也可适当延伸,该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图5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交流展示环节设计
本环节活动中各组负责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成果。组内成员可以适当补充。然后各个小组进行相互交流,对有不同见解的提倡讨论。通过讨论疑问,既可以检验知识的准确性,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教师在小组成果交流的过程中应作好倾听者和引导者,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以及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看待问题,认识问题的实质。
五、总结评价――增进自我评价能力
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职高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自我评价环节设计目的是促进学生主我发展,培养反思习惯,提高自我认识的调控能力。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以评价促进自我发展,再以发展提升评价水平,为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奠定基础,实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针。本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图6“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总结评价环节设计
该环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组间评价,让学生主动的对自己学习知识的过程、结果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对其他组同学的学习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评判,在互相评价的同时也会促进对自我学习情况及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自我评价和组间评价时可以进行适时点评。根据同学学习评价的情况,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及学生容易出问题的部分进行解难精讲,将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结构性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时候,能有清晰简洁的结构印象。
六、拓展延伸――促进自主能力升华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要求职高数学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发展。拓展延伸环节通过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补充、完善,可以对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例题改编、问题引申、思考题、网络拓展等方式对职高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整体效应。本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图7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环节设计
通过教学任务延伸环节,可培养学生进行同类问题和异类问题的延伸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明确的主题,有较强的目的性,使教学突破于传统课堂延伸,通过小论文、调查研究报告、网络问题收集等方式,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数学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创造的激情,促进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尽管“自主发展”教育理念贯彻到课堂的时间还不长,但是已经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和接纳。新时代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要求。通过“自主发展”数学教学模式有效实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思维活动始终积极、活跃,教学活动不仅关注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也关注了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重视成功带来的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得“自主发展”数学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观点得到了共识。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28-01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理工类专科学生继续深造必须学好的一门课。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高等数学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以及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数学教育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国内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远远落后于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这种现状制约了高职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不明确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但是目前,有的教师对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不准确,片面地理解数学只是专业学习的工具,有些人甚至认为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可有可无,学习它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考试。由于长期对高等数学的不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是被动地去学习。
2、教学思想、手段、方法落后
部分高职数学教师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与时俱进,及时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黑板加粉笔的三尺讲台生活”。部分教师把教学仅仅看做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番”事业”。当前高职数学仍是采用班级集中式授课,老师主讲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并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高职数学的这种现状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亟需改革。
3、教材应用性不够,脱离学生所学专业
高职数学教学应用性环节非常薄弱,与学生所学专业严重脱离。教材中过分偏重数学理论的推导,数学知识的讲授,忽视了概念产生的原始过程,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很少涉及怎样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将数学知识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为专业学习做好铺垫。
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根据高职的高等数学教育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学情,通过与高职高等数学传统教法做比较,数学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提高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对传统教学的研究,我们发现传统教学方法之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该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根据高职学生学情,结合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摸索探讨,总结了数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介绍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介绍数学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起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教师要用充满感彩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引进开放题教学,扩大学生视野;(5)学院内部组织数学相关活动,比赛设物质和精神奖励;(6)建立完善数学建模培训机制,鼓励参加数学建模大赛
2、改革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高职的高等数学教育具有自身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阻碍了高职数学教育的发展,所以本课题组认为现行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亟需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1)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做好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师生多交流,培养师生情感,教师固定时间为学生答疑解难(2)高等数学教学要与专业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样化,始终给学生创造新鲜感(4)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消除学生依赖心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5)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完善学生评价体系,辩证地看待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高职生数学基础薄弱,自学能力较差,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高等数学的考核应重视学习的过程,尽量弱化结果。过程性评价可以借助多种形式:
(1)在每章结束时学生“自我总结”。每章结束时让学生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列出重要的知识点。这一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学习方向与目标。
(2)结合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和专业实际编写小论文。学生通过查资料、动脑思考能很好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中的有关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热情。
除此之外,还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面谈、提问、日常情境观察、建立学生档案,填写数学学习反馈表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过程性评价。
三、结束语
高等数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需要教师们长期摸索、不懈努力并进行实践的艰巨任务。它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原来的不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跟踪数学发展前沿,并将数学的最新发展适时引入到教学之中;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关注学生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课程的改革。教师应围绕高数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宗旨,将高等数学与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专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综合能力强,素质全面,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
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这种比赛规模越来越大,参赛选手越来越多。这说明这种比赛被全国各大高职高专院校认可,并得到了广大院校领导和学生的高度关注。同时这也表明这种比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指明了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朝着“实用,实际”的方向前进。同时,这种大型比赛也给指导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给学生创造了一次又一次锻炼自我,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和舞台。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参加了2012年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内蒙古赛区)的比赛。就如何指导学生备战笔者谈一些观点和看法。
2012年内蒙古赛区的比赛在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自治区教育厅、外研社和协办院校的领导都前来参加这次大赛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次比赛空前壮观,参赛的学校多,参赛的选手阵容强大。笔者认真分析了此次参赛的得失,认为取得大赛好成绩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指导教师综合素质高;二是教师制定合理的辅导计划,指导过程精细化;三是选手的综合能力强;四是选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指导教师要有很高的综合素质
比赛一方面是学生与学生在台上的角逐,另一方面是台下指导教师的暗中较量。作为一名优秀的指导教师要有前瞻性,要有很强的分析能力,要甘于奉献、具有忘我的工作热情。
(一)指导教师要有前瞻性
指导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制定一个具体、周密的辅导计划和详细的时间表。指导教师对辅导时间、辅导内容和辅导效果都要做出一个预测。其次,指导教师用慧眼选拔参赛选手。许多教师沿用一贯的选拔选手的方法——第一步,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某篇文章,考查学生的发音标准与否;第二步,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口头作文,考查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某个学生发音标准,口语表达也好,这位选手就会被选中。但笔者认为,传统的选拔方式没有选出真正的高水平的选手,没有选拔出具有潜力的选手。英语口语比赛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考察学生其它能力——持久的耐力、快速的反应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超大的胆量、丰富的赛场经验。
(二)指导教师善于分析、总结
首先,指导教师要善于分析大赛文件,把握大赛主旨,领会大赛精神,弄清大赛程序,了解比赛的内容。其次,指导教师认真分析题型特点,把握题型的特点,掌握重点、难点。再次,指导教师反复研究历年的考题及视频资料,找出出题规律和考察重点,制定备战策略。最后,指导教师分析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通过校内选拔,指导教师选出一二名选手进行赛前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学生的性格不尽相同,有的安静内向,有的开朗活泼。教师应使用不同的方式与之交流沟通。开朗活泼的学生经常会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教师与选手经常会在很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讨论心得与体会。教师也较容易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并可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安静内向的选手不会主动与教师谈自己的心得感想,教师也很难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往,走进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觉得老师是他们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到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的真实想法、真实感受,及时调整辅导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指导教师要有甘于奉献、忘我的牺牲精神
作为一名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从准备大赛的第一天起,指导教师从心理上、行为上以大赛辅导为中心,将其他一切事情都抛之脑后,克服种种困难。指导教师应时时刻刻想着大赛,想着学生。可以说,这段时间是教师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过程。
二、指导教师指导过程精准化
教师对辅导过程进行周密的计划,主要包括:1.教师对辅导内容分类,整理;2.时间安排精细化;3.比赛流程细节化;4.辅导效果达标化。
(一)教师对辅导内容分类、整理,向学生逐一讲授每个比赛阶段的准备方法
大赛共分为三个比赛阶段:一是“情景描述阶段”,二是“情景对话阶段”,三是“选手PK阶段”。由于“选手PK”阶段是在前两名选手中进行,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应变能力,短期辅导收效甚微,所以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应放在前两阶段。对于第一阶段“情景描述”,题型有图表、图片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人口等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按题型进行分类指导,同时将题目相关内容贯穿于题型之中。首先,指导教师就图表题进行指导。图表有柱形图表、曲线图表、圆形图表。不管哪种形式的图表,描述的方法都是相同的。只要学生掌握了一种图表的描述方法,举一反三学生就能掌握所有图表的描述方法。这样可以化整为零,减轻学生的准备负担。教师指导的关键是描述的方法、顺序要恰当,描述图表所用的时间要符合要求。其次,指导教师就图片题进行指导。图片题分为描述风景的、人物的、空间的等等。教师指导的关键是分清图片类型,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描述。教师指导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清头绪,在考题的海洋中做到“游刃有余”,真正操控题型,在赛场上沉着应战。第二阶段“情景对话”,题材非常全面。在这一阶段,参赛选手就自己抽到的题目与外籍评委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重点考查学生知识面是否广、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否强、听力和口语能力是否高、场上应变是否快。参赛选手备考时间是有限的。选手拿到材料后应以最快的速度浏览整篇材料,找出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原因,情况如何(即who,when, where, what, why,how)。指导教师辅导的关键是训练选手的阅读速度,掌握评委出题套路,力求做到看到题目,就能猜出评委可能会与选手交谈哪些话题,使选手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时间安排精细化
指导教师制定一个长期时间表和一个短期时间表,并根据当日的辅导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努力做到局部调整,大局不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部分的辅导任务。指导教师将所有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辅导占用时间的80%,其余辅导占用时间的20%。
主要包括:1.比赛内容辅导;2.比赛流程辅导;备考注意事项——赛场注意事项;3.现场模拟辅导。
(三)比赛过程细节化训练
指导教师除了对选手在知识和细节方面辅导,还要对整个比赛流程中所有细节进行辅导。俗话说:“成败在于细节。”选手场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最后成绩,因此,指导教师在最后一段时间要着重对选手进行赛场训练。教师和选手一起研究肢体语言如何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怎样才能与评委和场下的观众进行有效的互动、服装的搭配及麦克风的使用等等细节问题。
(四)辅导效果达标化
指导教师应制定每一部分的达标要求,并做相关记录。
1.图表训练达标要求:分清所给图表属于哪种类型的图表,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楚地介绍图表内容并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关信息的比较,分析形成的原因。
2.图片训练达标要求:仔细观察图片,分清属于哪类图片,根据图片的种类运用不同的方法详细介绍每张图片,不留“死角”,使选手与评委和观众产生共鸣,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3.情景对话达标要求:指导教师给出相关的模拟赛题,选手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相关信息,流利回答指导教师的提问。
4.比赛细节训练达标要求:熟悉比赛流程,在场上神情自然,站姿标准,语速适中,态势语运用恰当,与场下有效互动,声音洪亮,穿着得体。
三、选拔选手高标准
作为一名优秀的选手,不但要有良好的语音面貌,还应具备以下条件:充满自信心,灵活的应变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持久的耐力和一定的大赛经验。
有了自信心就有了成就事业的动力。有自信心的人会主动去奋斗,为到达成功的彼岸奋勇前进。选手站在赛场上就如同一个演员站在舞台上,良好的台风会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选手应特别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正如大家所知,准备比赛的过程漫长而艰辛,选手只有凭借着自己持久的耐力才能坚持到最后,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色。敏锐的洞察力在赛场上特别关键,选手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赛题中每一处细节。赛场上有许多情况难以预料,要求选手用自己的应变能力去应对现场出现的情况,避免“冷场”。在“情景交流”部分,有的选手会出现不流畅现象并有“嗯”“啊”等口头语。其原因之一是选手没有对考官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这种现象会对比赛成绩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选拔参赛选手时一定要全面考察选手的综合素质,选出高水平的选手也是比赛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指导教师进行充分准备
指导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通过选手完成。选手积极配合,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勤奋的学习态度完成指导教师的每一项任务,才能有收获,才能出成绩。
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早已结束,但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回顾这场比赛,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思考。笔者希望这些思考能对想参加下一次大赛的教师和选手有所借鉴,也希望这些思考能为推动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喜存.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对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和导向作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近年来,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得到了迅速发展,竞争的激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通过对100名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2/3以上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希望拿到英语等级证书,将来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选择兴趣所在和为了语言文化知识而学的学生只有不到1/3和1/10。针对高职高专的特点和考虑到学生所承受的就业压力,产生这样的动机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许多走出校门以后的毕业生却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用英语写个人简历、求职信,也不能读懂各类资料和产品的说明书,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和发展都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摆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要求我们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一、高职高专英语学习现状
高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各学校班级的中下层,学习成绩的相对不良使他们形成了较自卑的心态,这影响了他们的自我信念的积极建构,自我评价过程产生的消极情绪。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甚至出现逃课的学生。如何调动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对指导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连48个音素都认不全。英语口语、听力方面更是“先天不足”,词汇量严重不足。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本来应该是在一定的中等程度和能力教育水平上的延续,可是不少学生入学时还远没达到此标准,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基本学习能力,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更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
(二)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由于教学进度的原因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以讲解词汇、课文和语法为主,难以将学生的应用能力落到实处。
(三)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单一。
教学中基本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只粉笔,一台录音机。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较少或利用不足。
三、如何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就能得到很好的激发,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学中积累的点滴经验和国内外的有关经验介绍,以及学生的信息反馈,我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建立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
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确立英语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一外部动机,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英语学习指向目前可能达到的目标(即近景目标),同时又使学生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英语学习与以后的深造、工作和就业(即远景目标)联系起来。教师在讲授每一节课前,必须清楚而生动地提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实践证明,通过创设理智的诱因,即使那些情绪一度低落的学生,也会激起较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春季班的学生甚至连最简单的音标都不认识,更不要谈其它方面,可想而知,他对英语的兴趣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帮助他建立学习目标,了解英语的重要性,举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并在教学中注意对他多加鼓励帮助,结果他通过努力,在期末考试中成绩由升学中的最后一名上升到了全班的中等水平,并且打破了英语从来不及格的纪录。
(二)注意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讲授形式的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这一原则符合生理学和心理学观点。使学生的神经总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不致因单一、呆板、机械及单调的教学方法造成单一的神经刺激而压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如教词汇,由教师用英语讲出某些词的意思也就是先paraphrase,再由学生猜出该词的汉语意思。个别较难的词义可结合体语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也可通过role playing的形式。例如,我在用英文讲到《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三册Unit 2的词组pick up的八种英文意思时,让学生翻译出它的中文意思,并造句,这样学生记忆深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句型操练时我也注意多种形式交替使用,避免机械单调。例如: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词或词组造句,或是给句子让学生翻译(英汉互译),也可要求学生连词成句。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情绪高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又可以是学生互问互答,甚至还可以大胆地采用学生问、教师答的方法;在频繁的语言交流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另外,讲授形式的多样化除了适用语言点的传授外,还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三)学生的能力要特长化。
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觉得上英语课有许多事要做,主人翁情感油然而生,从而为学生自觉、主动独立地学习且最终具备语言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是一切语言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基础。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纽带,才能将教师的热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注重教师的反馈与评价。
在教学的环境中,反馈通常指为了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而对其某一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发回的信息。教师应多从学生角度考虑,即使学生反馈了错误的信息,教师也应先“艺术”地予以肯定,再婉转地指出问题使学生乐于接受有关他失误的信息并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六)把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纳入教学轨道。
有组织、有指导的课外英语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角”等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结语
英语谚语:“What we learn with pleasure we never forget.”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此不疲,便会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教师要多研究教学法,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对开展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建洋.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育艺术杂志社.
[2]Herbert Spencer.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海峡文艺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74-01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成材愿望,他们视野开阔、兴趣广泛、善于交往、勇于求新,这些积极的心理因素,是我们进行德育工作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职高学生自身的特点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滋长了自私自利的心理;一些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相对减弱,“对人不感激、对己不克制、对物不爱惜、对事不尽力”。
我结合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对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师德,做学生的典范
班主任老师要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以自己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人格修养、高度的责任感影响学生,产生教育的效果, “身教胜于言教”。每次我走进教室后,先看室内环境和地面卫生情况。如果地上有纸便弯腰拾起,扔进纸篓。这个简单的动作,久而久之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里,学生都养成了这个习惯。只要进校门后看见地上有废弃物,不管这是不是自己班的卫生责任区,我班学生都能拾起来并扔进垃圾道,这也成了全班同学的习惯动作。这件事也使我意识到班主任老师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要率先垂范。
二、因人而宜,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班主任老师要摸透学生的心理特点。职高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到青年过渡的心理发展阶段,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矛盾的时期,缺乏自控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也很弱,极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根据这一特点,要从整体上严格要求学生,在个体上因人而异,适当调整严格的尺度,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那些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我采取了“感情投资多给一点,学习指导优先一点,锻炼机会多给一点,表扬奖励放宽一点”的倾斜政策。这使学习上的后进生得到了优厚的待遇。我则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经常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为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创造条件争取机会。
当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要有严厉的面孔,而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 “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但在管理方法上要活。这是因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等都存在个性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学生,由于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变化,也不会“不变速”前进。所以班主任在工作方法上要灵活变通,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三、注重学科魅力,陶冶学生情操
班主任老师若能将所任学科的特点及内在魅力挖掘出来,把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学生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提高得很快,同时也会陶冶学生的情操。
首先,班主任要注重上好接班后的第一节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为第一节课若上得十分成功,在学生心目中的班主任老师除了有权威外,还很有水平,就会达到十全十美的效果。同时,高质量的第一节课,教师不凡的气质和扎实的基本功,也会使学生心服口服,产生新鲜感,为以后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树立班主任的威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如果能抓住学科特点,把学科活动搞出特色,能有效地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大学生才干的目的。我是一名计算机老师。计算机是一门工具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造作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注重了新课用实际问题去引入,设疑激情,使他们尽快地投入到探索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
四、热爱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作为班主任,面对形形,素质不一的学生,真正要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很不容易。长期的人才观问题影响了一大批老师对学生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应在某种意义上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学生之间的好与差是相对的。其次,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缺点,变说教为引导。处在青少年时期的职高生意志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此时他们还不完全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对待这个年龄段犯了错误的学生,首要问题不是狠狠的批评,而是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然后正面引导,使其按正确的方向自觉发展。在这方面,我较喜欢采用迂回战术,侧面批评。在一次大扫除中,有两名男生总用眼睛偷瞄着我,伺机偷懒,劳动后,在总结会上我表扬了干得出色的学生,肯定了大家的成绩。然后又说:“有两名同学了很值得特殊表扬,在劳动过程中他们不仅自己干,而且还十分关心老师在活动中的楷模作用,时刻注意老师的行踪。”话音则落,大家都笑了,而他们两个却红着脸低下了头。从那以后,在劳动中再也没发生过类似事情。因此我总结出,批评学生可以暗示错误、点到为止,也可以以正代反,贬意褒说,又可以诙谐风趣,夸张此喻。这样的批评方法,正是适合新时期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仅不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还会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密的师生关系,再因势利导,循循循善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班主任老师还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专业以外的特长,学生就会心生敬佩,师生间的友谊就会加强。
一、严格要求学生,抓好养成教育
中职学校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为主,文化课学习为辅的技能类学校,学生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坚毅的品格和意志,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那么专业学习也收效甚微。学生一入校,我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他们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改变他们入校时散漫,随意的状态。
《三字经》上“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话,人人随口能诵。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教会学生该作什么、该怎么做和不该做什么、为什么不能做。新学期,是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是师生彼此了解的一次重要机会,也是教师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时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良好班级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学生一入校,我分别对班级的纪律,学习,个人仪表,班级卫生等提出详细要求,配合班级考核分严格执行。很多学生延续着初中阶段的习惯和思维,很难一下子调整过来,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严把管理关,把管理制度执行下去,做到奖惩分明。学生是个体存在,有个体差异,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限的,仅靠班级考核分一条很难维持班级良好秩序,这个时候需要老师要做到奖惩分明,对于不断犯错的同学要做出惩罚,引以为戒。让学生明白犯了错是要付出代价的,犯错前要想一想后果,不可随意的违反纪律。当今的教育不提倡体罚,体罚对学生的身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况且职高的少数学生早已对此习以为常、麻木不忍,效果不好。但是惩罚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来进行,比如用劳动,体育锻炼等。在管理工作中我将惩罚与思想教育结合进行,在做思想教育时,我引导学生对管理的目的,过程,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学生明白管理不是老师对学生的约束,而是学生的自我约束。这样不仅会减少学生对管理的对抗情绪,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独立性,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大约半个学期的时间,我班的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班级中的迟到,旷课现象基本没有。课堂秩序井然有序,任课老师普遍反映班级整齐,课堂纪律好。开学初的严格管理只是漫漫路上的第一步,严格管理要贯穿学期始终,时刻存在,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的教育受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影响,家庭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职高生要么来源于单亲家庭,要么是贫困家庭,少数来自富裕家庭。家庭教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反映到学生身上就是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遇事怕吃苦、怕受累;贪慕虚荣、贪图享受;缺乏自信;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处在十五六岁年龄段的职高生,身心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如果不加强素质教育,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的职业没有正确规划,甚至还会走上犯罪道路。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利用早读时间和班会时间对学生做思想渗透。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培养训练等。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在讲授这方面的内容时,我总是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现象,优秀毕业生典型事例及其他实际例子等来增强真实感,赢得学生共鸣。
譬如我所带班级为动漫设计专业,这个专业是美术与计算机的结合,学生要学习素描,色彩来奠定美术基础,加强美术修养,为下一步的电脑设计作铺垫。而许多学生误以为这个专业就是打游戏,看动画,鼠标一点就会轻松的在电脑上画出漫画。面对抱着画板画素描,他们觉得又苦又累,提不起精神和兴趣。作为班主任我及时作出正确引导,讲明这个专业的特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并且举出实例:“教他们的动漫老师都有着深厚的美术功底,要想学好这个专业,必须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讲清专业特点之后,他们又重新点燃了画画的热情。教学效果明显。
三、关爱学生,注重师生沟通
每个班集体好比班主任的一块责任田,需要班主任悉心照顾,及时施肥,时刻关注。关爱不是简单的嘘寒问暖,而是要通过开展一些恰如其分的活动来走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上学期冬至这一天,天气寒冷,我们班上由于有部分寄宿生不能回家吃饺子,我利用下午的体育课,自习课时间和同学们在班中开展包饺子活动,同学们一个个热情高涨,有揉面的,剁馅儿的,擀皮的,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干劲十足。下班时我提前离开,曾经担心他们结束后教室的卫生。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到班级里一看干干净净的,包饺子的工具洗刷干净,摆放整齐。由此不难看出一旦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一切教育和管理就显得不那么困难了。关爱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爱不是放羊式管理,不是纵容学生。在关爱学生时既不能因为讲“师道尊严”而让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也不能单纯为了体现关爱而抹杀了师生界限,从而让学生“为所欲为”。职高班里的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受老师,同学重视,甚至在班中受到歧视和排斥。到了一个新的班集体,作为班主任更要多关心他们,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时时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的贴心人,为学生排忧解难。
四、教育从自身做起,注重言传身教
作为班主任要想带好一个班,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还要从自身做起。“亲其师、信其道”是古人总结出的经典教育经验之一。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比如要求学生早上七点四十到班,我一定会在七点三十五到班,要求学生讲究卫生,自己看到教室里有垃圾就动手打扫一下;要求学生勤俭节约,自己看到地上粉笔头太多,踩碎了既影响卫生又浪费,自己就弯腰捡起来放入粉笔盒中;室外阳光灿烂而室内灯火通明时,自己动手或提醒学生关掉教室内照明电源。这些不经意的事情都会影响到学生,这比空洞无力的说教、尖锐激烈的批评更有效。
21世纪是全球化的竞争世纪。为让我们的学生在迈出职高校门的时候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中职学校往往注重开设一定课时的实训课。目前我校的专业课中,理论课和实训课的开设比例为3∶7,实训课已是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更大程度开设各种提高学生技能的实训课,更大程度通过实训课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一直是各职业学校进行各种努力和改革的目标。笔者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发现,由于世俗教育观念的干涉,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尝试,计算机实训课程设置随市场的变动,使我们的计算机实训课存在不少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误区一:实训课中重技能轻品德
有人说:21世纪是数字化的世纪,是全球化的竞争世纪,却忘了21世纪是人的世纪。没错,这是来自社会的呼声。教育家司锡龄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还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与一个人的品德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知识×能力×工作态度。这个道理很简单,即使一个人知识很多,能力很强,但他的工作态度是“0”,什么也不干,那他的贡献只能是“0”。目前,我们的实训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抱着以技能为本的原则,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品德教育。这种重技能轻品德现象存在的原因,可以说是多重的。第一,来自我们的教育系统。每年都有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比的是技能,拼的是技能,这样使老师心中的教学天平自然而然地倾向于技能。第二,来自我们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每年学生都要参加技能等级考试,通过技能考级来衡量学生在校所学情况。第三,来自学生家长。他们对学生、学校以技能为重的要求更是持续攀高,已形成一种公众心理导向,这样使我们老师心中的教学天平彻底倒向了技能。
而我们的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恰恰相反。暑假期间我们走访了一些企业,我们来看一下这样一组数据。用人单位对职高学生就业能力需求的调研结果:岗位素质要求——工作态度认真、有责任感,占全部调查岗位的百分比100%;岗位素质要求——实践经验与能力,占全部调查岗位的百分比90%。可以看出,用人单位不再盲目追求学生的个人技能水平,而更加重视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让学生懂得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面对这种“窘境”,我们老师该如何驾驭好实训课中对品德的培养,如何重视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实训中,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实训中通过感知现代工业精神的熏陶而养成现代企业需要的各种职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误区二:追求课堂模式多样化,技能落实成空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法,大胆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我总结了一下,新的教学方法不下20种,有游戏法、探索法、任务驱动法、情景设定法、问题悬念法等。那么,大胆地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有错吗?没错,错就在追求过了头。在一次计算机技能教学大比武中,某个老师一节课中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游戏法、任务驱动法、情景设定法。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个个兴致盎然。课后,有个学生问另外一个学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什么的呀?”另外一个学生笑了笑:“不知道。”一句“不知道”,埋没了这位老师所有的功劳。教无定法,但作为职高的老师,不能片面地优化课堂的环境,我们需要的是有较强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全部教学模式必须围绕帮助学生“学”而展开,实而不虚。
误区三:课程设置太丰富、太时髦,学生所学知识使用率较低
一.研究背景
传统的中国英语课堂,基本以老师为主体,以“教”为核心,学生处于从属被动地位,弊端日趋明显,越发受到诟病。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认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在当前国内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因为老师难以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困境与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开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教”与“学”成了两张皮。
“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困境、接受能力,并据此设计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采取了学生座谈会、评教、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但其主要目的是从学校管理角度监督考核老师的工作表现,反馈结果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对老师个人优化课堂设计、监控教学动态、提高教学质量的帮助并不大。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每学期有期中学生座谈和期末网络评教两种主要反馈方式,笔者历次期末评教的平均分均高于90分(优秀),分值浮动较小。这虽然能从宏观上反映出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却不能从微观上反映学生对教学的具体评价和建议,老师也难以及时、具体获知学生的需求。学生座谈方式反馈的意见虽能更直接表达学生心声,但往往具有片面性、笼统性和滞后性。如笔者收到的学生反馈意见,通常只重点提及老师教学中的一两项突出优点或不足(如A班反馈课堂氛围很好,B班觉得作业量过多,C班喜欢Students,Presentation环节,等等),缺少对其他更多教学环节的详细评价。
针对以上问题,让教学反馈常态化,即时了解学生学习困境和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课堂即时性反馈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之一,语言测试领域专家曾用强教授等学者对此已有一定研究。课堂即时性反馈是指老师、学生就课堂教学的各个细节与环节相互进行即时评价与建议,可分为老师对学生的即时性反馈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即时性反馈。本文所研究的课堂即时性反馈,主要是指学生对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即时性反馈。
二.课堂即时性反馈研究
(一)研究设计
笔者借鉴曾用强教授的“5 minutes reports”方法,从2013年9月起,选取代表高、中、低三个水平的同一高职院校、同一年级、三个不同专业(均非英语专业)的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大学英语》课堂即时性反馈研究。其中,会计专业普高班(A班)65人,农检专业普高班(B)班70人,市场营销专业职高班(C班)70人。每节课提前5分钟结束教学内容,留时间给学生书写课堂反馈,内容可涉及3个方面:对老师该堂课教学的评价,对自己本堂课表现的总结,对本节课堂的整体感受等。学生反馈中英文不限,鼓励英文书写,采用匿名形式,下课前即时提交。
(二)研究分析
通过对回收字条的整理分析,我们得到了许多评教和学生座谈中难以获得的反馈信息,这对老师及时获知学生个性化需求、优化调整教学设计帮助极大。
1.反馈量化分析
从回收的字条数量看,A、B、C三个班级中,A、B班的回收份数稳定,分别高于93%、90%,而C班最少时低于50%。从回收字条的信息量看,三个班级中,基础越好的班级,其反馈意见的字数越多,信息量越大,提出的问题越具体(见表二)。其中,A班过半同学会在反馈中梳理课堂脉络,总结一堂课中自己的收获,并具体指出自己最喜欢的课堂环节;B班同学反馈也较为积极,但在反馈信息量上略显不足,学生归纳总结课堂能力不及A班,往往缺少对课堂脉络的梳理;而C班同学的反馈60%以上仅有一两句笼统性、空洞化的话,如“课堂感觉不错、挺好”等,较少谈及具体教学环节,学生反映的词汇量不足、英语基础差等自身问题也明显多于A、B班。
2.反馈内容分析
第一,基础越好的班级,学生对课堂的认知越客观理性,能深入具体地评价课堂,总结自己的收获,给老师提出建议。比如A班有部分学生会主动将现时教学方法与中学阶段或辅导机构英语教学加以比较,分析异同与优劣,同时给任课老师提出具体操作建议。许多同学对老师的评价基于并融入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中,而非简单从感性出发的喜欢与否。而基础较弱的班级,学生对课堂的评价较浅显,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敏感度相对偏低。
第二,基础越好的班级,学生对自主式课堂学习任务认可度越高,更“乐”于主动学习。对小组学习模式、分组翻译课文、单词联想记忆实践等方法,A班认可度高达88%,60%以上同学会用“享受”、“很喜欢”等词汇给予充分肯定,理由是这些方法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时间,从被动听课到主动参与,使课堂学习不再枯燥等。B班同学的认可度高于75%,但反馈用词体现不出强烈的喜欢,C班回收的字条中,对以上教学方法的具体评价较少,且回收量不足,无法横向比较认可度。
第三,学生对听力的需求比老师预想的高,不少学生希望增加英语听力训练量。依据我校《大学英语》课教学方案要求,大一每周4学时,侧重读写技能训练。每单元6学时中仅包含1学时的听力训练,大二每周2学时,侧重听说技能训练。但面临A、B级和四级考试压力,大一学生普遍希望增加听力课堂比重,每堂课即每2学时中均能有听力训练。这一点A、B、C三班相似,但A、B班同学会在课堂即时性反馈中提出,C班主动提及的同学较少,老师在收到一定量的A、B班反馈后,询问方才得知C班许多同学也有此需求。
第四,学生会在课堂即时性反馈中对课堂表现乃至课内外英语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有学生曾在反馈中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良表现,如听课时走神、未完成作业、不积极参与讨论等,并主动承认不足承诺改正。还有学生主动反思自身英语学习错误态度、错误方法,在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中领悟真谛,匿名甚至实名向老师表达学好英语的愿望和决心。这些都比老师填鸭式训导、批评,效果来得更好。
第五,课堂教学效果越好,学生的反馈越积极,反馈中针对老师的建议就越少,而对教学和知识本身、对学生自己课堂收获的关注就越多。
(三)研究小结
从以上课堂即时性反馈的量化分析、内容分析可以看出:
1.不同英语基础、不同生源的学生在学习方式、接受能力、学习态度上有着明显不同。对于英语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群体,老师应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学重点,除语言知识外,侧重有效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老师还可以大胆尝试不同教学方法,并即时收集反馈意见,检验其可行性。而对于基础弱、学习自觉性不强的学生群体,老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知识点传授上,课堂自主学习、讨论等环节不宜过多或过深。老师下课前务必帮助学生梳理课堂脉络,并对学生的课堂即时性反馈,提出更具体、细化的要求,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老师不宜尝试过于多变的教学方法,而可以通过对学生较适应的教学方式的微调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2.理想的课堂即时性反馈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环节。当学生对老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越高时,学生就越倾向于关注自己的课堂表现和收获,关注知识和学习本身,而非老师自身或教学中的不足。老师是这种良性互动的起点,老师乐于教、善于教,最终一定会换来学生的乐于学、善于学。
三.课堂即时性反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
以上实践研究业已证明,课堂即时性反馈对高职英语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即时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差异化需求。目前许多学校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一名老师往往同时任教多个班级,往往以一套教案、一种教学方法应对之,这样无助于对“症”下药。而通过常态化的课堂即时性反馈,就可以帮助老师即时了解不同班级乃至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他们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让英语教学更具针对性、更具人性化。
第二,有助于即时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不可否认,一套好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法,对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改进之处。若能通过课堂即时性反馈,老师亦能及时听到不同声音,继而在细节优化、环节调整上下功夫,这对优化提升英语教学设计水平大有裨益。
第三,有助于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不少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疲于应付课堂英语教学,课外再焦急应对各种英语等级与资格考试,学生在课里课外英语学习中缺乏自主性。通过课堂即时性反馈,可以让学生静下来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改进,逐渐培养课内外英语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第四,及时获知并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想法及学习方法。在笔者所收集的课堂即时性反馈信息中,不少学生以匿名或署名方式直抒心怀,其中不乏某些错误思想、错误学习方法以及较多困惑性问题,比如“对学英语没兴趣”、“学英语有啥用”等。作为任课老师有责任有义务答疑解惑,及时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思想及学习方法。
第五,学生的肯定可帮助老师发现一些自己都未意识到的好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总结推广。课堂即时性反馈的受益者,除了学生之外还有老师本人,不少老师会在英语教学中有所创新、有所尝试,但因自身并未发现、并未意识到,如果没有得到反馈或肯定的话,很可能会“白白浪费”。通过课堂即时性反馈,老师可以及时乃至即时获知学生的肯定与欣赏,继而将深受学生喜欢、认可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沉淀下来,在总结完善后推而广之,形成更多教学创新与方法突破。
四.研究总结与展望
综上,课堂即时性反馈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具有诸多积极作用。但笔者对于课堂即时性反馈的研究与实践,目前仍处于探索、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与操作模式,数据统计量与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笔者将通过进一步的实践,继续丰富并完善此研究。课堂即时性反馈的常态化并不意味着必须每节课操作,但必须保持一定的频率,比如每周或每单元进行一次,方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相信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与实践中,亦有学者、教育工作者对此有更多突破,对相关理论的完善做更多有益而大胆的尝试。本文所作的研究,即为探索该教学方法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尤或聪.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英语写作创新型模式研究[A].《广东教育:职教》2013年第9期
[2]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1、存在的问题
1.1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仍以模拟为主,大致可分为:单项模拟和综合模拟,单项模拟主要是在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完之后进行模拟实训;综合模拟一般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这些模拟实践教学仍以在实验室或教室里用习题式练习方式进行,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相距很大。
1.2 会计实践技能训练不足
许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财会实验室,但并未得到很好使用,实践教学组织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生实训过后就忘,学生未能利用综合实训充分学习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未能融入模拟企业情景之中,缺乏热情,未对该情景留下深刻认识,在其专业成长之路上未留下值得回味的烙印。
1.3 课程设置缺乏高职特色
很多高职院校财会教育较注重课堂上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财会课程设置缺乏高职特色,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过多,又划分很细,课程结构专业知识性比较突出,课堂教学与实训的比例不合理,技能训练往往只放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或流于形式,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最终导致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计理论比不过财会本科的毕业生,而又缺乏高职生应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做法都失去了高职院校财会教学的特色。
2、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1 重构课程体系,突出技能培养
高职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密切联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打破过去由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等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束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突出会计职业的定向性要求,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财会专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过分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因此,需要加入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保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要注意开放性地吸收实际工作经验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实和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高职财会实践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研究成果,并能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有机结合,原则上应采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同时要考虑到高职办学特色。
2.2 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财会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2.2.1 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同时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互动合作的教学活动中,只要学习目的明确,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就能使学生充分快速吸收、掌握和运用知识。互动性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打破目前传统性的教学方式。
2.2.2 案例教学
应用案例教学是丰富教学方案和内容的重要举措。教学案例设计的得当与否,则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案例。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必须把基本案情编写描述清楚。可针对不同的案例分别采用叙述、表格等不同的展现方式。
2.3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
企业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财会人才,即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吸取优秀实践教材的优势,结合本校实际,自编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材,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并选择合理的实践教学流程,拓宽会计模拟实验的范围,努力贴近企事业单位实际,增强对学生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