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12:06: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化妆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培养企业运作与管理的理念与运用营销策划理论的能力; 2.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管理能力;
3.培养观察环境,配置资源,制定计划的能力; 4.培养分析界定问题,科学决策的能力;
5.培养分析组织结构,协调职权关系,制定组织规范的能力; 6.培养树立权威,有效指挥的能力; 7.培养协调关系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8.培养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
9.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 10.总结与评价的能力.
二实训要求
1、学生必须高度重视营销策划实训的重要作用,明确实训要达到的目的。
2、在实训前要熟悉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
3、严格按照营销策划的基本程序、技巧和方法独立完成每一个实训项目。
4、实训一般分组进行,每组 4 5 人,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策划活动,完成规定任务,提交营销资料和策划PPT并进行演讲。
5、在每个实训项目完成后,学生必须提交工作情况、营销资料和策划报告书。
三实训时间
本学期9到18周
四实训地点
商学院营销实验室
五实训项目总数
在9周实训中,我们共完成3项大任务
六实训内容
实训一:
以利用依云的品牌为它设计新的产品 logo就是依云矿泉水,做一个依云品牌的化妆品,不做化妆水,以高端入手,认为什么样的产品适合男性或者女性消费者使用
1.化妆品的包装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突出卖点、差异化、品牌全称;
2.主要客户,例如女性用户的专业美容人士; 3.主要消费渠道 4.消费行为适用的场合 5.产品的机会点。利润点在哪?
我们组的成果:在阿荣娜主要构思下,我们设计了一款专门为孕妇提供的护肤产品 依孕美,并用以PPT形式根据老师要求进行了产品介绍。
实训二:
为一个产品寻找招商渠道 谁来帮我卖这个产品,为这个产品做一个渠道商的经销广告,例如给他利润或者市场。 例如商界特别关注的后页招商广告 1.特别关注或者商界书上的招商广告找一个 2.设计某一个产品的招商广告
3.要求建立一个样板城市,找一个城市销售我选择的产品,选择这个城市的原因,市场机遇
4.每个组开一个经销商大会,招到愿意销售的经销商。营销产品实训总结报告营销产品实训总结报告。经销商大会的内容,大会致辞,企业给经销商的哪些政策
我们组的成果:在蔡忠亮主要构思下,我们成功的以PPT进行了
旅游卫视媒体优势广告招商,并以 大中国、泛旅游 的传播理念为主要招商亮点。 实训三:
为一个产品做一份策划书。
这是本次实训最后一项任务,我们全组一起分工协作,给这次实训完美的划上了句号。
七实训心得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们整个组感受最深有以下几点:
其一,实训是让每个同学检验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想做好任何事,除了自己平时要有一定的功底外,我们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因此,每个同学都应该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其二,此次实训,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 只有努力充实自己才能够站得住不被淘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礼仪实训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中职礼仪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举止礼仪、装束礼仪、交往礼仪、职场礼仪等,相对应地,实训课有:站姿、坐姿、走姿训练,化妆训练,握手、鞠躬、名片与宴请礼仪训练,求职礼仪训练以及言谈礼仪训练等。此外,还有结合各专业特点而设置的实训内容,如房管专业售楼礼仪、酒店专业的接待礼仪、旅游专业的导游服务礼仪等。
2 影响礼仪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1 学生性格、表现欲等个体差异
中职学生生源情况比较复杂,学习态度、成绩、习惯、个性特点等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课堂学习和模拟实训的过程中,课堂参与程度、与老师的配合程度就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格开朗大方的同学,课堂表现活跃,而相对安静的同学则会比较抗拒一些个人表现的环节,由此就会出现老师对实训教学较难控制的局面,进而影响上课的效率,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教学环境
很多学校建有礼仪实训室,但由于礼仪课程的教学需要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因此,礼仪实训教学仅仅是利用通用型的实训室还是不够的。为加强礼仪课程与将来工作岗位的完美配合,在实训课的教学设计中,要结合专业实训场所,对教学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布置场景,潜移默化地为实际工作环境做好铺垫,便于学生置身场景中更能贴近工作实际,这样使实训课更有成效。
2.3 教师经验与能力
教师的教学和行业工作经验对实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影响较大。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就不能很好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融汇各种教学资源来对实际工作的多样化任务进行剖析、提取和设计,也就无法有效组织教学的情况;教师的行业经验不足,就不能将多项实际工作任务全面准确地引入到位。礼仪老师的教学经验可以不断积累,但由于面对的专业较多,无法具备不同专业所对应的各种不同岗位的行业工作经历,这对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性格对实训课程效果教学影响也很大。老师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甚至个人魅力甚至言传身教的能力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4 师生关系
实训课程通常以学生为主体,多数时间由老师引导、学生支配,“活而不乱”是实训课程的最高境界。中职学生年龄不大,大部分同学对老师都很敬重,能较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主动按老师要求展开实训,这样就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师生关系不够和谐,同学不按老师的要求有条理地来完成实训活动,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师生之间要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与合作的紧密联系,这有助于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效果。
2.5 教学评价
现在评价的方法很多,对实训课程,其评价标准就更应该丰富多彩,重视过程评价,重视激励手段,重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每一个亮点,让学生获得自信,有学习的动力。
3 提高礼仪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3.1 加强演示和示范
礼仪实训教学中要较多地用到演示法、示范法,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因此,学校最好能配备图片、视频、录像(如仪容仪表礼仪图片、仪态礼仪教学视频、宴请礼仪动画等)教学资源,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将抽象的礼仪知识与具体情境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要加强示范。如讲授化妆礼仪,除通过前面的视频播放外,老师最好能准备化妆品,找学生当模特为学生化妆,打粉底、画眉毛、涂睫毛膏……一步步亲身示范,老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通过示范,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礼仪对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好礼仪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3.2 加强礼仪与专业的结合,进行情景模拟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够模拟职业场景或情境,突出礼仪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练习方法。为了克服单纯训练的枯燥,增强训练的真实性和效果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各个专业学生设计各种模拟场景,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激发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创造性,不但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还有利于他们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际之中。比如商务宴请礼仪的教学,给学生一个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主人、客人,从准备宴请到发放请帖、会场布置、桌次席次安排及餐桌摆台、引领客人入席、席间服务等全套宴请礼仪,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通过这样的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增加学生对礼仪常识的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准备。
3.3 实训教学、学校的专题活动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礼仪实训期间,会尽量使自身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规范要求, 但一旦走出课堂,就回归到了“真我”的状态。因此,除了在实训室的训练,教师还应该积极创造各种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并在立足校园的基础上,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向社会延伸,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校也要重视校园文化活动与礼仪教学的配合,形成一定的有规律性的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阶段有不同主题的礼仪主题活动,这样通过活动的开展、环境的约束来加强对学生礼仪学习的强化,让礼仪成为一种习惯。
3.4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学校要建立以竞赛项目为教学导向,体现专业特点的技能竞赛项目,加强学生学礼仪、讲礼仪风气的形成与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技能大赛,但最能发挥作用的还是各学校组织的校本竞赛,应大力提倡此类竞赛活动的开展。
3.5 加强学生自查,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在检验学生的训练效果时,教师可以拍摄学生的课堂表现并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这样既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表现,还可以总结自己做得好的和不够规范的地方,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改正,也看到榜样同学的规范操作,刺激他人更加主动、刻苦地练习,争取获得更好的录像效果,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魅力。
参考文献
当前职业院校在开展商品营销礼仪实训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职业院校的商品营销课程中,应该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从事商务礼仪教学的教师来说,应该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规范的、完整的礼仪训练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商务营销中礼仪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 构建礼仪实训教学新模式
商品营销中礼仪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基础礼仪实训和行业岗位礼仪实训。这两部分的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是2:1,基础课程占到整个课程的76%,岗位礼仪实训课程占到了总课程的27%。学校每天开展6个课时的教学,也就是进行两周课时的教学。商品营销中礼仪实训的考核方式是分组考核,主要考核的内容是展现基础的礼仪和专业岗位礼仪。学生之间可以相互配合,进行角色互换。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考核的先后顺序,在此之前,学生应该熟悉相应的专业流程、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方式。在考试时应当采用规范的语言和行为,如此,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工作的流程和性质,一方面可以促进岗位工作者具备规范化的言行。
2 新模式教学内容和课时
商品营销中礼仪实训教学分为基础礼仪和岗位礼仪两个部分,实训教学所包含的内容有:行业形象礼仪实训、职业交往基础礼仪实训等。还有商务行业礼仪实训,这些课程内容的分配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而确定。实训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和课时分配如下:
基础礼仪实训主要包括行业形象礼仪实训,其中,仪容礼仪实训4课时,主要内容是发型及职业妆,实训时需要用到化妆所用的化妆品。对于发型的塑造,首先要学会束发、盘发。化妆的主要步骤是:洗脸、护肤、底霜、扑粉、修饰眉毛、眼睫毛、眼影和腮红,最后是唇膏。仪表礼仪实训课有4课时。教学目标:在课程前,学生穿着整齐的实训服装进场。主要的实训内容是女生戴上头巾、男生打好领带。然后男生依次学会打领带,女生依次学会系丝巾。然后进行商务迎送礼仪的教学,主要有2课时,礼仪人员应该学会迎接宾客、佩戴胸花,面带微笑送走宾客。
3 行业礼仪实训模式的教学实践总结
(一)发挥教师在礼仪实训课程中的指导作用
礼仪教师的示范性很强,专业的礼仪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做好充足的功课,训练自己的基本教学技巧。在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掌控全场。所以,礼仪教师不仅仅应该具备强大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组织实训课堂的能力。在现代的商品营销中礼仪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学应该连续性的开展,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选择,可以开展一至两周的教学课程,通过这种密集的实训课程,让学生更快掌握基本的礼仪技巧。
(二)提升礼仪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礼仪实训课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支稳定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商品营销礼仪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中应该做到:走出去。高职院校要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投入更多的教学资金和力量,对在职礼仪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教学操作能力和礼仪表现能力。比如,可以定期送教师去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接受培训。在大城市的专业礼仪培训机构进行职业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和增强其实践技能。
(三)更新教学观念,完善实训教学的教学环境
第一,完善相关的礼仪实训教学计划。
商品营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应该更新相关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重视实践教学。首先是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商品营销和其他普通课程不同,这个课程的涉及面广泛,不仅需要学习市场营销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
第二,优化商品营销礼仪实训教材的建设。
目前,高职高专中,商品营销的实训教材严重缺乏,教学内容设计也很不合理,教学质量也没有达到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要求。商品营销实训教材的编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虽然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给予参加教材编写的教学工作者一定的经济支持,但是这种普通教材的编写,并不能成为教师评定职称的标准。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教材评价机制,根据读者的反馈完成相应的教材调整。鼓励教材编写者编制出具有特色、教学效果较好的实训教材。
4 结语
在高职高专商品营销中礼仪实训教学模式中,商品营销中礼仪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非常重要。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礼仪实训教学新模式,发挥教师在礼仪实训课程中的指导作用,提升礼仪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更新教学观念,完善实训教学的教学环境。同时,为了创建更好的礼仪实训教学环境,需要完善相关的礼仪实训教学计划,优化商品营销礼仪实训教材的建设。
参考文献:
Teaching reform of characters designing profession clothing & accessory course
Wang Taopeng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s improving, people pay attention on personal image more and more, characters l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esigning professio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nalysed the clothing & accessory course of the design professional for the characters,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law, to develop more skills-base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project teaching; teaching innovation
自1999年以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大力推动下,开始被广泛开设。该专业源于中专院校和社会培训学校的美容美发专业,随着专业细分化和整体化的整合过程,演变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旨在培养人物形象设计师、化妆师、美容师和美发师,以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同的院校基于原有的资源等因素,在最终的培养方向上会有所不同,如服装类院校开设本专业会以服装类课程作为主导,而以化妆、发型设计等课程为辅。
不论是怎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和培养方向,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作为对人物进行整体形象的设计和包装,必不可少的实操课程之一是服装服饰。不同的院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课时量的多少、教学内容的安排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亲身体会,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总结和探讨。
1 对创造力(创意能力)的分析
做好艺术设计必须具有优秀的创造力,缺少了创新设计、没有了创意,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出路的。
创造力(创意能力)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是推陈出新,是与众不同,是能够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设计;创造力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和最高表现,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所谓创造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它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这种超越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的。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力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更多的内涵: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有丰富的想象力,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标新立异的精神和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能够完整地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阐述和解释。
2 教学内容的安排
在服装服饰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同院校各有侧重。例如,有的院校是在原有服装专业基础上开办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因此,其课程内容以服装专业原有课程内容为主,以美容、美发、化妆课程为辅;有的院校教学师资以美容、美发、化妆为主,服装服饰类的课程课时量相对较少,对应服装课程教学条件也很一般。笔者所在的院校属于后一种情况,该课程的教学条件比较简单、课时量只有48课时。根据此种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根据本专业整体形象设计的需求,精华教学,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如紧密联系化妆、美发课程的教师,根据其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服装服饰课程的内容设计,并在教学进程方面也尽量保持同步。化妆课程讲解到中国古代妆面,服装服饰课程就相应讲解中国古代对应的服装,使学生对整体人物造型印象更加深刻。
2.1 学习服装历史的重要性
针对48课时的有限课时,在服装历史内容的讲解上只能讲解对应化妆课程需要的部分,这样重点突出,又能够深化学生对整体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而且通过学习服装历史知识,可以更多地了解相应的服装文化和历史背景,并期待学生能够在整体人物形象设计中,在创意服装造型的设计中,将历史的服装造型活学活用。
2.2 服装效果图的作用
设计服装效果图是在服装制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设计师与被设计者(或者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手段,因此,服装服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用服装效果图的形式,画出自己设计的服装,并能够用效果图形式表现整体人物形象设计,这也是让学生对整体人物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和理解,并能够辅助未来的工作岗位。通过效果图也能看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并体会人物形象设计的“整体性”所在。而优秀的服装效果图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个设计师审美内涵和修养的体现。
2.3 不可或缺的服装立体裁剪和制作
设计了服装、画出了效果图、通过了审核,最终需要进行服装的整体制作。服装立体裁剪和制作部分教学内容对于没有服装制作基础的学生来讲,是比较难学的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对应的服装结构,但是该部分教学内容必不可少,否则学生设计好的服装,只能花大价钱去专门的制作单位制作,这样会给学生在经济方面加大压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实践,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体会到了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表现出了极大的服装制作乐趣,也深刻体会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宗旨。
以上三个教学内容,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每一部分的内容需要48~60课时,在课时总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更多地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或者教师利用个人时间进行指导。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而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服装服饰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安排和设计。
3.1 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是以主体参与为内容,以主体互动为过程,以主体构建为结果,通过主体参与来完成教学,实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传授与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在服装服饰课程中,活动教学法主要体现在:教师根据服装历史部分已经讲授的内容,布置服装效果图的主题,让学生进行临摹或者创新性的服装设计,在创新性服装造型设计上,要求体现出古为今用的特点,并针对有特色的服装设计造型,要求学生进行系列服装设计,并配合化妆、发型形成整体造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将全部效果图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进行评判。在服装制作教学内容部分,该教学方法体现得更为具体:化妆课程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同时需要配套服装,因此让学生根据化妆课程需要进行服装造型设计和制作。制作服装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非常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也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此过程还让学生对整体造型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3.2 项目教学法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服饰课程中,该教学方法非常实用,以服装制作部分教学内容为例:根据整体形象设计造型需要,新娘服装、晚宴服装、创意类服装等几类是必须具备的,因此,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购买面料、辅料,制作服装,此过程在教师的辅导下,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综合应用服装服饰课程教学内容的能力。在该教学方法中,学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套服装的制作,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系列服装的制作。同时也充分与化妆、美发专业技能教师沟通,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在大型化妆造型比赛中,均要求整体造型的配套,因此也需要制作服装,这也是服装服饰课程实际项目的具体应用。在历年的市级、全国级化妆比赛中,大多数学生需要根据比赛主题,自己设计和制作服装,即使不能自己完成设计和制作服装,也要求学生在购买的服装上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该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意义,许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服装,体会到了服装制作的乐趣和看到成果后的满足,也对专业更加有自信了。
地域的优势,使学生可以多参观或者观摩各种服装设计比赛、服装展览,这对于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服装设计的真谛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经常带学生、鼓励学生、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服装展览展示、艺术展示、画展等信息,动员学生多看、多想。
3.3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法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法主要应用于拓展教学内容,同时弥补教学课时量不足、充实教学内容等,如在服装服饰课程课时量较少,教学内容安排较多,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法很实用。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都受益匪浅。
在服装服饰课程教学中,服装历史部分、服装裁剪和制作项目的训练,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课后时间来进行,尤其是在参加化妆大赛之前,服装都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通过项目教学与自主教学法的结合,给教师的震动也非常大:在比赛的促动下、在实操课教师的共同要求下,学生通过立体裁剪的办法,完成了很多难度较大的服装制作,完成效果也非常好,让人觉得非常出乎意料。获奖的学生又进一步促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过来促动了对服装制作和设计的热爱和热情,所以,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是学生、各科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4 教学效果的体现
4.1 绘画能力有所提高
在绘画服装设计效果图教学内容的要求下,学生自身的绘画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为绘画能力本身就是需要不断地通过动手画的形式来锻炼,因此,通过教师对学生作业量的要求、对设计作品的严格要求,学生能够在绘画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2 服装制作能力极大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培养符合现代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其重要职责。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办学模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发展。随着职业教育逐渐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1],校企进行深度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5月,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明确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一要求为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指出了新的改革实践方向。
1 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校企合作中大致存在两种文化,即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2]。两种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发展过程和组织载体,它们在校企合作中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实现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对接即是要减小两种文化的冲突,促进两种文化的互补,加强两种文化的渗透,增进两种文化的融合,实现两种文化的有效对接,共同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生产管理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而深度、有效的校企合作需要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实现良好对接。进行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效的文化对接有利于校企之间良好合作
校企之间的良好合作是职业教育育人的关键,校企合作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办学。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若过多的强调经济效益和短期利益将会导致校企合作教育的异化。其校企合作异化的表现包括:缺乏对教育育人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关注;教学服务组织成为执行企业生产任务的组织,失去其自身的教育管理职能;职业院校的教师、学生在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合作中失去发言权,沦为校企合作中企业的附庸。以上这些异化表现若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危害校企合作的基础,导致校企合作失去自身本应有的属性和特色,造成校企冲突日益趋向激烈。
(二)有效的文化对接有利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校企合作中,由于企业的自身特点,使其拥有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市场信息和社会变化更加敏锐,导致企业往往在实际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占据主导位置。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有着更加强势的地位,企业会表现出越权现象,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育管理等合理的育人活动进行干涉,其结果导致学校教学失去教育价值内涵,教育教学变得过于指标化、数量化,严重影响职业院校开展教学的自主空间和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也会由于自身僵化、盲目、保守的文化,对企业的合理诉求视而不见,无法走出校园对当前社会和产业的变化进行实时追踪,缺乏进行自我及时更新的能力,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轨。因此,校企合作中应保持院校、企业双方有着各自合理的权利边界,进行充分、有效的文化对接,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有效的文化对接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渐开展和日益深入,“双师型”教学团队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师资队伍建设是校企合作取得良好l展,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面对企业注重实效、更多面向短期利益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教育教学的育人性要求使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及长远发展。这种企业和院校对人才目标要求的冲突往往使教师徘徊于两者之间,在两者的夹缝中左右为难。无论教师选择哪一方都会带来心理上的困扰,服从于企业短期要求,则会使教师削弱对教学的主动探求;服从于学校的育人要求,又难以符合企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
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所带来的这种冲突,若不及时给予重视并加以解决,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教师心理冲突的日趋激烈,进而导致教师健康水平的降低和发展能力的受限,严重影响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
对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进行良好对接,将会使教师拥有更和谐的心理状态,更容易对教师职业产生幸福感。此外,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接受并认同校企合作,在更多的校企合作问题上开展讨论和交流,使校企双方在更加理解、更加包容的状态下进行合作,促进职业教育良好发展。
(四)有效的文化对接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校企合作为其就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更容易得到自身将来职业定位和发展的信息。但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的冲突对学生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如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孰轻孰重?是学习那些工作后能立竿见影产生效果的技能,还是放眼未来,学习那些对自身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方法和素质”?
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的有效对接能帮助学生在认识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需求信息,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与美容行业知名企业广东华好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共同组建的。华好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强技能且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及服务人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华好集团有限公司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服务于地方经济及美容化妆品行业发展。在“互利共赢、合作自愿”的基础上,校企双方构建了理事会领导下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华好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七人组成,企方委派四人,校方委派三人,理事会主席、华好学院执行院长由校方人员担任,理事会副主席、华好学院院长及副院长则由企方人员担任。此外,校企合作双方在办学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框架协议下的校企合作长效办学机制。为保障华好学院校企合作的规范、高效开展,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权益,理顺华好学院的运行体制,校企双方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并规定每年召开两次理事会共同商讨校企合作办学的重大问题。
以上各项改革措施为华好学院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的对接提供了交流平台,为两种文化的渗透和融合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为校企文化实现对接提供了充分可行性。
2 校企文化对接的美容化妆品产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华好学院自成立之初,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满足美容化妆品行业需求的人才,在各项体制机制的保障下,大力推进企业文化与院校文化的交流,通过校企双方文化的不断渗透、融合,校企文化的对接已具备一定效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企业文化与院校文化进行充分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华好学院将工学结合全方位地融入华好学院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课程标准的制定、专业教材的编写、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运作等方面全面深化了校企合作,形成了“三双、四跟、五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双、四跟、五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是指:“三双”是指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和学徒),教师具有双重角色(院校教师和企业顾问)、领导具有双重责任(院长和总裁);“四跟”是指专业跟着行业企业走、课程跟着服务管理走、教学跟着岗位标准走、教材跟着项目任务走;“五对接”是指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的有效对接为构建“三双、四跟、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能,为校企合作朝着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保证,为校企双方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基础,从而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符合美容化妆品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华好学院与广东省相关中职院校构建了中高职衔接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一般而言,区别于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从自身发展角度而言,相比于中职学生,高职院校更愿意吸纳普通高中学生就读。但从美容化妆品行业实际需求出发,中职学生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更为行业发展所需;而且,中职学生相对较短的人才培养周期也更容易满足美容化妆品行业日益增加的人才需求缺口。在企业务实、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文化影响下,华好学院突破常规,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建设,在自主招生的宣传、笔试、面试内容与方式的设计和实施及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尝试。正是因为有了企业文化的参与,华好学院并没有按照传统院校的选材标准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从实际实施效果看,中高职衔接进展十分顺利,培养的学生受到了美容化妆品行业企业的欢迎。
(三)突出实践操作专业能力课程的选择
专业能力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环节。围绕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华好学院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及深入研讨,从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开设了一系列富于行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如:美容美体学、中医美容基础、亚健康预防与调理、美容会所经营与管理、化妆品学等。
由于企业文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企业文化的注入使华好学院开设的课程与传统理论型课程明显不同。华好学院开设的专业能力课程十分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更加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更加注重学生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更加关注学生完成学业后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的上。校企双方文化的有效对接为华好学院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强大支持。
(四)情景教学“校中厂”实训基地的建设
华好学院“校中厂”实训基地按照“学校出地、企业出资”的模式进行建设,实训基地包括技能教学实践区、理论教学与研讨区、服务区和办公区,设有形象创业实训室、中医技能实训室、多功能课室等。该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化方式运作,功能划分合理,对学生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华好学院实训基地在校企双方的反复沟通、充分论证下,完全按照实际经营环境进行建设,整个实训基地的设计和布局都体现出了企业文化特点――“发现美,经营美,创造美”,实训基地为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提供了充分保障,为学生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创造了良好环境。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华好学院实训基地已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五)优势资源互补教师教学团队的搭建
华好学院师资队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学校教师承担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企业教师承担专业技能及实操课程的教学工作。华好学院师资队伍“双师型”特征明显,整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企业教师长期入驻学校,与校方教师一起做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企业教师的进驻不仅带来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市场信息,也带来了企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在与校方老师持续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校企双方教师不断增进彼此了解,加深彼此认识,使双方以更加包容、理解的态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校企双方老师的交流是校企文化交流十分重要的方面,校企双方老师的互相认可、彼此欣赏为校企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打下了十分扎实的基础。
(六)填补行业空白专业特色教材的编写
华好学院扎根市场需求,发挥校企优势,共同编写了《美容美体学》、《美容会所经营管理》、《美容网点开发与维护》、《中医美容基础》、《行业与企业认知》、《皮肤护理与形象修饰实操》、《中医推拿与按摩技术实操》、《亚健康预防与调理》等多本精品教材。源于准确的市场定位及对职业教育理念的精准把握,《美容美体学》和《美容会所经营管理》两部教材于2013年9月获得了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立项。华好学院在成立不到三年的短暂时间里,取得了一系列教材建设成果,校企双方间文化的有效交流和融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彰显行业特色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华好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美容创业项目――“园美空间”、化妆技能大赛、各种各样的美容协会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不仅彰显了美容化妆品行业的鲜明特色,也为企业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提供了良好渠道,为更多校方人员了解美容行业提供了窗口,更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间的交流发展提供了机会。
3 总结
华好学院自成立之初,便具有了极其鲜明的“校企合作”特征。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发展,校企间进行文化对接十分必要,华好学院自身特殊的办学体制机制为校企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华好学院依托自身优势,以校企文化有效对接为突破口,以提升自我内涵发展为目标,进行了诸多促进校企文化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果,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但从校企文化对接的角度总结华好学院各项改革措施,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针对各种问题,提出如下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一)职业院校应不断更新教育办学理念,积极进行校企合作
目前的职业院校受到传统院校文化的影响仍然较深,相比于传统的高等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特色尚未完全彰显。但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职业院校勇于面对并适应这种要求。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对自身固有的价值观念进行不断更新,以更加包容、开放的人才培养理念,投入到校企合作中,通过不断解决校企合作中的各种问题矛盾,逐步形成合作、平等、发展、共赢的价值取向。
(二)职业院校应不断加强自我内涵建设,促进师生自身文化养成
职业院校的师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在企业文化和院校文化的有效对接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为进一步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职业院校的发展已逐渐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在职业院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应重视自身文化养成,应将企业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与院校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实践,不断完善院校文化,以使文化建设在促进职业院校发展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三)企业应以包容的姿态面对校企文化对接出现的各种问题
校企文化接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以市场为主导,以短期利益为目标,市场变换和经营压力会导致其行为方式和问题处理上具有一定急迫性。在实际的合作办学过程中,企业有时会不自觉地越权干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开展,严重制约了职业院校的自主办学空间。因此,为保证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力和未来发展,企业应以包容的姿态对待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校企文化对接出现的各种困难,应发扬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妥善处理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企业应对自身文化进行发展完善,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进行校企合作
我国企业的发展历史相对短暂,尚未形成完善、成熟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中还存在着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决策不科学、组织架构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满足市场需求。校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所需人才,同时也为企业文化与院校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在院校文化积极借鉴企业文化中合理因素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应从院校文化中积极汲取有效养分,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促进自我不断提高。
总之,在校企两种文化都尚不成熟,都急需完善发展的今天,随着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教学的日益深入,两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正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发展。两种文化有着自身的发展形态和表现特点,在两种文化对接和沟通的过程中,应避免任何单方文化的过度膨胀,避免两种文化过于剧烈的冲突,保持两种文化进行充分融合的空间,为校企合作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两种文化应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共同探讨校企合作的有效办学模式,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美容产业升级的化妆品技术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改革协同机制研究》、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美容化妆品产业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群研究》(1201533588)。
参考文献
[1] 谈松华. 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建设: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选择[J]. 教育研究,2005,(5):29-31.
[2] 刘义国. 校企合作中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644):43-47.
[3] 潘荣江.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4,(7):55-59.
[4] 朱巧芳. 试析高职校园文化[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3):100-103.
[5] 余祖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659):5-10..
[6] 颜楚华. 高职院校的文化个性及其养成[J]. 教育发展研究,2013,(Z1):31-35.
[7] 刘建湘. 企业形态的高职院校文化研究[J]. 教育研究,2011,(383):95-98.
[8] 刘晓,路荣平. 文化互动视域下高职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方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2,(09):44-45,63.
【关键词】
护理美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理论;实训;结合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口头讲述为主,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较低[1],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新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顺应,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还使他们学会了观察生活、换位思考及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学对象
2008-2012级三年制大专护理及助产专业学生,年龄18-20岁,均于第一学年度第一学期开设本课程。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本课程共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理论课集中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制作精美的PPT,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训课上课地点在形体训练室、模拟病房、会场等,要求学生每6-8人一个小组,分别进行分组练习并汇报展示,锻炼了她们学会运用知识及团队协作意识。
1、护士日常交往礼仪
(1)理论课 。 授课内容包括: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电话礼仪、迎送礼仪等。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介绍一些公共场合礼仪,诸如位次礼仪、乘坐交通工具礼仪、餐饮礼仪等。
(2)实训课 。 课前安排学生提前准备,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场景,学生也可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自由创意,目的是尽量将理论课上学到的各种礼仪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通过表演展现出来。例如学生可以表演患者入院过程的接待礼仪,出院时的送别礼仪,工作会议接待等。各组展示结束后,先请同学发言,之后教师做总结性发言,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护士仪容及服饰礼仪
(1)理论课 。 护士的仪容礼仪主要授课仪容修饰的原则、护士仪容修饰的注意事项,拓宽知识可介绍一些化妆技巧。服饰礼仪的教学包括着装礼仪和配饰礼仪,重点讲授着装礼仪,具体包括:着装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护士着工作装的具体要求,拓宽知识可将西装的着装要求加以介绍。
(2)实训课。 聘请专家传授美容护肤和服饰方面的知识,进行现场演示,同时现场指导学生正确化妆[2]。让学生边看边学边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快速掌握知识并且会用的目的。
3、护士仪态礼仪
(1)理论课 教师使用PPT课件向学生一一展示护士正确规范的站姿、坐姿、行姿、蹲姿、手姿、面部表情及眼神等。对每种仪态的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一一说明,为了加深学生对规范的仪态的认识,教师给出不正确的仪态,分别让学生说出不妥之处,杜绝以后相同错误的再次出现。
(2)实训课 这堂课我们安排在墙壁四面均装有镜子的形体训练师进行。配合背景音乐,将学生分成小组,反复对镜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展现护士典雅端庄,大方的气质[3]。学校学生成立了礼仪队,她们利用课余时间加以练习,使她们对护士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她们还经常参加学校的大小活动,如开学典礼、运动会、5.12护士节等,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护士工作礼仪及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1)理论课 。 护士的工作礼仪是将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内容综合性应用,并体现在不同工作岗位的礼仪规范,以便护士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将分别从门诊、急诊、病房、手术室、ICU护士工作礼仪进行讲解。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在正式授课前先请同学们思考,在工作过程中会与哪些人接触?会产生怎样的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通过问题来引出我们的授课内容,护患关系沟通、医患关系沟通、护际关系沟通、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
(2)实训课。 这次课的教学我们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护士(如导诊护士、门诊护士、急诊护士、住院部护士、手术室护士等)、医生等角色,并准备好相应的道具后在模拟病房进行汇报表演。由于学生缺少临床经验,可以安排她们利用周末及课余时间到医院走访、参观、收集素材,为她们能真实的表演提供依据。角色扮演寓教于乐,充分调动护生积极性,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其中“移情”的运用能使护生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患者感受,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4]。
5、护生实习及应聘礼仪
(1)理论课。 护生实习礼仪我们将从三方面去学习,即护生应从哪些方面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实习期间如何与医务工作者良好沟通及怎样与患者沟通。护生应聘礼仪也从三方面学习,包括面试前的准备、书面材料如何准备、面试礼仪及注意事项。课后让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份面试用的个人简历,以备实训课使用。
(2)实训课。 这回我们采取模拟面试来进行实训,具体做法为,假设某医院现招聘儿科护士若干名特举行这次招聘会,每组抽取一名同学充当用人单位代表进行现场提问,其余同学即成为面试者,按顺序依次进入会场进行模拟面试。之后,根据面试情况宣布可以参加二次面试的人员名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为日后的正式面试积累经验。
三、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学生最终的总评成绩由三部分所构成,即总评成绩=理论考试(50%)+实训考核(30%)+平时成绩(20%)。理论考试采取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实训考核学生以小组随机抽签进行考核,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通过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联系平时成绩的考核方法进行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学质量。
四、小结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保证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的实训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日后的实习、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
【注释】
[1]杨丽君.护理礼仪课程探讨[R].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2(5)92.
近年来,高端模拟人在各学科中的应用以及病历的设计中屡见报道,而在高仿真实训课开展时,实验教师如何在后台配合却鲜见报端。现以COPD病人的护理为例,介绍高仿真情景教学和实验教师后台配合的方法。
一、高仿真情景教学方法
1.教学准备
(1)病例设计。病例设计分为情景设计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两部分。病例素材选取笔者学校合作办学医院的真实患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经修改使之标准化。病例情景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病例参数、症状与体征、用物等。计算机程序设计包括每个环节相对应的生命体征参数、病情演变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趋势,与病例相符合的体征、声音等。
(2) 模拟场景布置。模拟病房布局仿照医院设置,创造一个“真实”的临床环境。房间内放置具有生理病理反应、真人大小的高端模拟人,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化妆”,配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负压吸引器、吸氧装置、输液泵、抢救车、药品等操作用物。
(3) 学生准备。实训课开展前一周,将病例发给护生,护生复习相关内容、查阅资料、练习操作、角色分配、进行小组间的讨论、明确护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实训前10分钟,护生熟悉场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准备操作用物。
2.情景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教师展示病例。患者,陈某,男,7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10余年,加重伴发热四天”门诊轮椅入院。患者10余年前开始反复咳嗽、咳痰,伴活动后胸闷气喘,秋冬季节多发,自觉活动耐受量逐渐下降。四天前感冒受凉后胸闷、气喘,阵发性咳嗽,咳白痰,伴发热、畏寒,发热最高39℃,自行服药后效果不明显,来我院就诊,门诊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收住,入院进一步诊治。
第二环节,患者入院当天下床如厕后,突然呼吸急促,胸闷加重,口唇紫绀,脉氧78%,呼吸36次/分,双肺呼吸音稍粗,散在哮鸣音,心率130次/分,律齐,体温39℃。
第三环节,经过一周的治疗护理,患者病情稳定,予以出院,现给予出院健康指导。护生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三个场景的实训,护生扮演不同角色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实验教师在后台模拟病人与护生沟通,准确形象地描述症状,配合护生专科体检,根据护生实施的措施进行调控生命体征参数,展现一个动态发展的病情变化过程。另一名教师组织其他护生观摩,同时记录参与护生的操作细节,便于总结反馈。
3.引导性反馈
首先请角色扮演护生讲述在实训中的感受,包括心理状态、疾病判断、护理措施、交流沟通等,再由观摩护生进行评价,营造一个自由探究的氛围,鼓励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最后由教师根据现场的详细记录进行评价分析。
二、高仿真情景教学中后台配合要点
1.计算机病例程序设计合理便捷
计算机程序设计符合实际病例,根据疾病的发展分为不同的编辑模块,模块内容包括生命体征参数、症状、体征、心电图、导入的声音等。模块之间建立紧密连接,护生干预是否合理关系到疾病的转归,若干预及时合理,转换到好转或治愈,如果处理不当则转到加重甚至死亡。
每个模块包含了相应环节病人应呈现的状态,后台只需进行模块转换即可,模块间的灵活转换,对护生的护理干预给予及时回应,缓解了数据延迟给护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合理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在展示病情的动态发展,体现仿真情景训练的连续性,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赋予模拟人“生命”,使模拟病人“活”起来
根据病例给高端模拟人“化妆”。例如,根据性别更换假发和会阴,外伤的患者应用创伤模块等。将高端模拟人本身具有的气道、呼吸、心脏、循环等功能体现出来,使之具有基本生命体征和特殊病理特征。例如COPD的病人,能测量脉搏、血压、呼吸,也能听诊双肺哮鸣音和心音。监护仪参数贴近真实病人,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以及参数之间的一致性,符合临床病情的发展。
护生进行护理操作时,模拟人给予反馈,如静脉输液、除颤,模拟人会反馈出静脉回血、心脏复律,后台教师模拟病人与护生交流,说出相应的感觉等。
3.沟通交流技巧
与护生沟通交流时,注意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比如人文、伦理、心理等,培养学生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教师在仿真实训中用病人的“真实”感受与护生交流,不使用医学术语,用通俗语言准确、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症状,情绪饱满,氛围渲染好,带动护生融入情景训练中。同时,以教师的角度评判护生的干预是否符合教学目标,不符合或者达不到教学目标时,以患者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护生进入主题,并判断护生是否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三、体会
高仿真情景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死板、抽象,还弥补了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给护理实践教学开辟了新途径。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大部分院校,特别是专科院校,虽然学生人数多,但能真正参与到高仿真实训的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处于观摩状态。他们只能通过观摩来获得体验和相应的知识,两组进行对比,观摩学生各方面的反馈评价比较低。如何在学生间平衡教学资源,缩小这种偏差,还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目前,学生还不能完全把高仿真实训当成临床实践,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心理暗示,加强磨合,使之渐渐进入情景中。在情景教学中教师会针对学生的判断和措施给予引导,但是引导的方式,把握程度等,每位教师都不尽相同,还需要不断地探讨研究,找出合适的方式方法。
病人的病情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学生给予“病人”干预时,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后台实验教师会让“病人”的生命体征等在短时间发生变化,而实际临床病人生命体征数据变化和症状改善则需要更长时间。例如休克病人在补液后,实训课上一般5分钟左右血压升至正常,而临床上却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样很容易误导未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导致其认识上偏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解释,及时纠正。
四、展望
高端模拟人的应用给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评价工具不统一、病例软件编写开发欠缺、综合教学项目不完善等问题,未来除了借鉴国外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需要护理教育者继续探索研究。目前,能够进行精细动作,智能对话的机器人已开始应用于其他领域,希望这种技术今后也能应用于高端模拟人的开发,使模拟人不再局限于躺在病床上,通过配音实现交流,变成真正的灵活生动的智能高端模拟人。
参考文献:
[1]钟丽强,王晓琴,赵丽等.仿真模拟教学中护理病例的设计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10).
【分类号】G718.5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从建立之初就是社会需求量较大的热门专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据全国星评委办公室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14680家星级饭店,“高星级”从业人员2010年缺口超过30%,星级酒店每年需补充各级管理人员20%左右。但由于想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高考成绩居于下游,对于很多综合类高职院校来说录取率一直不高,这就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吃不饱、干不好,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自2004年建立至今,经历了十几年的建设历程,最终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法符合规律、拥有较强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的“小专业”,本文从下面三大方面论述一下建设思路和成果。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
人才培养方案无疑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历十几年的建设已经非常成熟,全国有很多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示范性院校所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成为标准,但是作为“小专业”,我们在建设酒店管理专业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宽泛”变为“狭窄”
培养目标的准确与否是人才培养的能否成功的基石,由于酒店行业的就业群体非常庞大,岗位分布也十分复杂,加之“小专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确立了“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思路,选择与合作企业一起培养特定的酒店人才,由原来的尽量适应各种星级、各种岗位需求,转变为在紧密的“校企合作”培养的基础上较为“狭窄”的培养目标,近几年逐渐建立起了“豪华五星级方向”和“国际邮轮乘务方向”两个培养方向,以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为切入点,深化校企合作,与各大国际邮轮公司继续实践酒店管理专业“分方向”发展。
2.核心课程体系与“分方向”课程体系的建立,体现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特点和不同企业的企业特色
核心课程体系体现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不同培养方向的职业共性,也是酒店管理“小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此我们紧扣酒店行业的餐饮和住宿两大主体业务,建立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体系,以酒店服务基础素质、酒店服务基础技能、酒店督导管理基本能力三个层次的课程,形成了“两纵三横”的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这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对固定的部分;除此之外,为了突出“分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特点,我们和合作企业一起,通过详细的调研、研讨和协商,共同开发了“分方向”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即豪华五星级酒店方向课程体系和国际邮轮乘务方向课程体系,这部分课程主要由合作企业承担教学和培训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和实习实训资源不足的缺陷,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积极性。
3.建设并实施基于“校企一体、淡校旺企、逐级提升”培养模式基础上的“校企一体、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在“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与企业一起,创新实践“校企一体、淡校旺企、逐级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把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职业精神、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职业道德提升促进职业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达到酒店行业对于管理人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基于工作过程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使核心课程对应核心技能,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用任务驱动教学,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采取双元授课、双元指导、双元监控、双元评估、双元地点、双元身份的共育模式,达到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目标融合,直接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最终形成系列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定向培养”的“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师资建设相适应,核心课程体系与校内师资同步建设
“小专业”的瓶颈之一就是师资力量,为此,针对方案中的三大课程体系我们采取了三种措施,其一,公共课程师资学院统筹解决;其二,“分方向”校企合作课程师资企业为主解决;其三,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师资重点建设;下面重点介绍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师资建设的内容。
核心课程师资方面以自建为主,在本专业建设之初,我们只有三名校内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很多专业课程需要外聘教师完成,教学质量难以控制,课程建设也无从谈起,为此,我们坚持引进人才建立校内专职教师队伍;在这个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两个原则,就是按课程引进、按兴趣引导,即主要引进核心课程体系中所需的师资,在引进后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兴趣点确定主攻方向,例如,有教师喜欢化妆、注意形体,就积极引导她注意礼仪和形体训练等酒店服务基本素质类的课程,再如,有教师在上学时参加过酒店客房部的实习并对此有很多心得,工作后有在酒店客房部打工的职业经历,喜欢研究客房服务技能和管理知识,就积极引导他教授客房服务技能和客房管理方面的课程。经过十年左右的引进、训练、适应和磨合,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逐渐形成了一支年轻化、职称比例较合理、全员拥有初步职业经验和中高级酒店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师资队伍,完全可以胜任核心课程的所有教学任务,并且多名教师已经开始在酒店管理专业内多方向发展,为此,我们拓展出了多门酒店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比如,酒吧管理、调酒服务、茶艺服务、康乐服务等。
三、校内实训条件建设与核心课程体系相适应,积极建设拓展课程和分方向课程实训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建设的相对滞后,是酒店管理专业成为一个“小专业”的重要因素;由于受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建设速度缓慢,近几年刚刚完成了从“有限训练”到“综合实训”的转变,在这一方面有如下几点经验可以分享。
其一、先“训练”后“实训”
我们在专业建设之初,首先建立的是基本训练条件,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也就是首先建立了中餐摆台训练室、西式做床训练室,为学生提供有限的训练空间,至于其他训练和实训,主要依靠虚拟课堂和实习单位来完成。随着招生人数的稳定、师资力量的增加、实习单位支持,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多次普惠性院校建设资金的有力支持,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按照核心课程体系的需要建立起了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体系,它由八个实训室和一个校中厂组成,基本可以支撑百人规模以内的训练、实训和现场管理情景化教学需求,初步达到建设目标,并且具有了针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人员开展社会培训的能力。
会展专业是一门“学中干、干中学”的实用性极强的行业,由于会展项目涉及调研、策划、营销、组织、服务、管理各环节,筹备时间非常长,企业对实训学生的容纳量有限,客观上难以与教学上的任务的时间人数要求衔接,因而,目前高职业会展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的不足,特别是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的缺失的情况,不利于培养会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筹经费、自主办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程设计思路
“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涉及筹展全过程,教学目标为:第一,职业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会展管理、会展营销、公共关系、现场管理、活动策划、财务管理、公文写作、消费心理等必修课程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筹展办展的具体问题,而且要从总体方案规划、生命周期到风险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虑会展项目的可行性。第二,职业技能目标:熟知展览策划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内容;能设计调查问卷、能胜任宣传资料的编印工作、熟悉会展新闻管理工作,具备会展文案写作能力;能进行业务面谈、现场管理和展后跟踪分析。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有坚韧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诚信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目的,会展专业教师经过调查走访会展企业,明确了会展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黏合知识的方法来形成本项目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案设计
会展专业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采取“分段式”的方法,根据工作任务界线,划分整体项目为以下阶段,各阶段由不同工作任务形成的小项目组成。
(一)第一阶段——计划、组织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校园市场需求及参展商的要求,确定展品范围是服装、化妆品类、文化用品类,能考虑人流量,把办展场地点确定在宿舍区。第二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借学院形象提高展会档次更重要,把展览地点从宿舍区定在校园标志性区域。第三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会展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得出了“就业是2010年的一大市场需求”的结论,并在展会上增加了“校园招聘会”专场。在筹办展会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财务知识计算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系数,从而确定展位营销和招商招展指标。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学生对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六个问题:展会展品的范围所在产业是否能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展会的名称、展品范围与展会定位之间匹配与否;展会举办时间、举办地、办展频次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是否有冲突;办展机构对展会所在产业的熟悉程度;办展机构需要的筹展时间。教师给出标准格式,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立项策划书。要求报告篇幅适中,结构完整,编排合理,措词准确、明白易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向学校提交了“综合实践计划书”、“场地审批”、“可行性分析”、“展览场地测绘图”,并到学校各部门争取支持政策。这一过程自然仿真了展会举办的申报流程。
(二)第二阶段——运作阶段
会展专业学生成功地组织了会展设计大赛、开幕式、现场表演、商业宣传、参展商联合大优惠等活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附加服务,从而提高展销会的形象和档次。在招商招展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把康师傅、比亚迪汽车等著名品牌引进了展览会上,招聘会上仅会展行业协会就组织了十多家企业参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从业热情。
展销会的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展销会,服务工作包括对参展商、参展观众的服务,服务工作要做到细致、耐心。对于展销会的供应商,如对于展台搭建商、运输商的选择标准是优质服务和价格合理。一个展会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现场服务质量的好坏。一定要做好现场的服务工作,这样对于整个展会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展会现场中,同学们在忙碌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水电设备安装到舞台搭建、从全安巡视到餐饮供应、从天气忽变到客户纠纷处理,他们始终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很好地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本次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完全符合了一名职业人的要求;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一些与同学、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为以后融入社会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转贴于
展销会总结的目的是检验展销会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组委会通过对所有参展商的问卷调查和参展观众的抽样调查进行展销会的评估报告,并针对调查结果,总结出展销会取得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以提高下一次展销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
展后总结围绕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的四个阶段流程介绍此次展销会的台前幕后,并通过收集大量图片和文件为读者了解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提供便捷。同时,也为下一届展销会的举办提供一个可直接借鉴的资料库。
三、实训的组织形式
本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承担指导者或辅导者,同时又是实训活动具体组织者和观察员。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布置任务,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答疑纠错,控制实训进度。
(一)教师工作
在本项目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有:
1、实训前做好实训教师分工:根据教师专长不同,分管招商招展、宣传公关和现场管理、活动设计、形象策划等不同实训项目,制定并提出项目的实训计划和项目任务书,在实训开始前由会展教研室组织审定。
2、实训中组织好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和轮换,分析讲解具体引导项目(实例),分步骤指导项目进展,项目进行中解答学生疑问和过程考核。
3、实训各项目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和项目考核。
4、实训全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提高,包括实训引导项目(实例)的完善,实训组织计划的补充修改,以持续改进实训方案、计划和实训手册。
(二)学生组织
由于是全真实训,所以在实训过程中,采用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指导的形式,由学生组成“展览会组委会”和各级工作人员,并自行制定规章制度和部门职责。
四、考核与评价
综合实训项目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学生考核分数A,由操作考核成绩B和作业成绩C两部分组成,操作成绩占的比较相应增大,权重比例为6︰4,即A=B×60%+C×40%。
(一)操作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时的积极性、独立性、完整性、创新性、理论运用熟练程度,考核模式采取公司普通运用的360℃绩效考核模式。如果被考核人的岗位为“普通员工”,其成绩由本人自评D、部门内同学互评E、部门经理打分F、指导老师打分G组成,权重比例为1︰1︰3︰5;假设有n名员工参与评价,考核公式为:
E=∑(a1+…an)/n
B=D×10%+E×10%+F×30%+G×50%
(二)作业成绩
实训结束后,学生必须上交实训手册,手册内容要填写以下内容:实训项目描述、主要岗位任务、每个模块的实训记录及个人感受,2000字以上个人实训总结等。综合评定由各项目成绩综合组成。
参考文献
1、马越,王文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评价与案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会展专业是一门“学中干、干中学”的实用性极强的行业,由于会展项目涉及调研、策划、营销、组织、服务、管理各环节,筹备时间非常长,企业对实训学生的容纳量有限,客观上难以与教学上的任务的时间人数要求衔接,因而,目前高职业会展教学存在实践教学的不足,特别是真实环境下的仿真或全真实践教学的缺失的情况,不利于培养会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筹经费、自主办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分析
(一)课程设计思路
“育英时尚节综合实训项目”涉及筹展全过程,教学目标为:第一,职业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会展管理、会展营销、公共关系、现场管理、活动策划、财务管理、公文写作、消费心理等必修课程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筹展办展的具体问题,而且要从总体方案规划、生命周期到风险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虑会展项目的可行性。第二,职业技能目标:熟知展览策划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内容;能设计调查问卷、能胜任宣传资料的编印工作、熟悉会展新闻管理工作,具备会展文案写作能力;能进行业务面谈、现场管理和展后跟踪分析。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有坚韧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应变能力和诚信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目的,会展专业教师经过调查走访会展企业,明确了会展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黏合知识的方法来形成本项目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案设计
会展专业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采取“分段式”的方法,根据工作任务界线,划分整体项目为以下阶段,各阶段由不同工作任务形成的小项目组成。
(一)第一阶段——计划、组织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校园市场需求及参展商的要求,确定展品范围是服装、化妆品类、文化用品类,能考虑人流量,把办展场地点确定在宿舍区。第二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借学院形象提高展会档次更重要,把展览地点从宿舍区定在校园标志性区域。第三届综合实训筹办期间,会展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得出了“就业是2010年的一大市场需求”的结论,并在展会上增加了“校园招聘会”专场。在筹办展会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财务知识计算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系数,从而确定展位营销和招商招展指标。
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学生对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六个问题:展会展品的范围所在产业是否能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展会的名称、展品范围与展会定位之间匹配与否;展会举办时间、举办地、办展频次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是否有冲突;办展机构对展会所在产业的熟悉程度;办展机构需要的筹展时间。教师给出标准格式,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立项策划书。要求报告篇幅适中,结构完整,编排合理,措词准确、明白易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向学校提交了“综合实践计划书”、“场地审批”、“可行性分析”、“展览场地测绘图”,并到学校各部门争取支持政策。这一过程自然仿真了展会举办的申报流程。
(二)第二阶段——运作阶段
会展专业学生成功地组织了会展设计大赛、开幕式、现场表演、商业宣传、参展商联合大优惠等活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附加服务,从而提高展销会的形象和档次。在招商招展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把康师傅、比亚迪汽车等著名品牌引进了展览会上,招聘会上仅会展行业协会就组织了十多家企业参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从业热情。
展销会的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展销会,服务工作包括对参展商、参展观众的服务,服务工作要做到细致、耐心。对于展销会的供应商,如对于展台搭建商、运输商的选择标准是优质服务和价格合理。一个展会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现场服务质量的好坏。一定要做好现场的服务工作,这样对于整个展会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在展会现场中,同学们在忙碌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水电设备安装到舞台搭建、从全安巡视到餐饮供应、从天气忽变到客户纠纷处理,他们始终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很好地负起了自己的责任,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本次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完全符合了一名职业人的要求;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一些与同学、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为以后融入社会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展销会总结的目的是检验展销会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组委会通过对所有参展商的问卷调查和参展观众的抽样调查进行展销会的评估报告,并针对调查结果,总结出展销会取得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以提高下一次展销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
展后总结围绕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的四个阶段流程介绍此次展销会的台前幕后,并通过收集大量图片和文件为读者了解首届育英时尚校园展销会提供便捷。同时,也为下一届展销会的举办提供一个可直接借鉴的资料库。
三、实训的组织形式
本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承担指导者或辅导者,同时又是实训活动具体组织者和观察员。教师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布置任务,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答疑纠错,控制实训进度。
(一)教师工作
在本项目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有:
1、实训前做好实训教师分工:根据教师专长不同,分管招商招展、宣传公关和现场管理、活动设计、形象策划等不同实训项目,制定并提出项目的实训计划和项目任务书,在实训开始前由会展教研室组织审定。
2、实训中组织好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角色分工和轮换,分析讲解具体引导项目(实例),分步骤指导项目进展,项目进行中解答学生疑问和过程考核。
3、实训各项目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和项目考核。
4、实训全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提高,包括实训引导项目(实例)的完善,实训组织计划的补充修改,以持续改进实训方案、计划和实训手册。
(二)学生组织
由于是全真实训,所以在实训过程中,采用学生自愿报名、教师指导的形式,由学生组成“展览会组委会”和各级工作人员,并自行制定规章制度和部门职责。
四、考核与评价
综合实训项目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学生考核分数a,由操作考核成绩b和作业成绩c两部分组成,操作成绩占的比较相应增大,权重比例为6︰4,即a=b×60%+c×40%。
(一)操作考核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时的积极性、独立性、完整性、创新性、理论运用熟练程度,考核模式采取公司普通运用的360℃绩效考核模式。如果被考核人的岗位为“普通员工”,其成绩由本人自评d、部门内同学互评e、部门经理打分f、指导老师打分g组成,权重比例为1︰1︰3︰5;假设有n名员工参与评价,考核公式为:
e=∑(a1+…an)/n
b=d×10%+e×10%+f×30%+g×50%
(二)作业成绩
实训结束后,学生必须上交实训手册,手册内容要填写以下内容:实训项目描述、主要岗位任务、每个模块的实训记录及个人感受,2000字以上个人实训总结等。综合评定由各项目成绩综合组成。
参考文献:
1、马越,王文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评价与案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现代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培训企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行了新型的课改教学,使之更适合企业的需要。
在课改教学中,药用微生物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完这门课后,学生在理论水平上,和项目实践操作技术上都达到中级技工对药用微生物技术的要求标准,成为一名合格的药物检验工,为企业所需。
根据课改教学的目标、要求,我们拟定了一套培养学生适应并掌握课改教材,掌握项目引领目标的新型教学手段,掌握项目实训操作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就是我们总结的课改教学方法,供大家讨论。
一、选用合适的实用的课改教材
现在各种版本、各个出版社的药用微生物的课改教材,种类繁多,各有其特点,我校是高职院校,在选用教材时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来选定教材,合适的教材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帮助。在选用教材时,我们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选用的教材涵盖的理论基础知识要广、泛而简单明了,教学重点、难点要突出,易学易懂,总结性,归纳性,针对性较强的教材。
2.选用的教材,每章节前面都应有本节教学目标,明确规定同学在学习这节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一般了解、理解的概念及内容,要了解的应用性、拓展性的知识,这样的教材使学生对本节的重点,要掌握的概念、结构、特点、应用性知识一目了然,增加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性,针对性,减少以往在学习过程中学完一节、一章后不知道要掌握什么内容的盲目性。
3.选用的教材,在每学完一节后,有目标检测题,题的形式多样,可以有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问答题,前三项题型都是比较细致。我们应而泛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同学了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如概念、特点、区别等,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强化,而问答题,可以在学完一章内容后,选择性地做,可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切合专业的需要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特别强调对理论知识要精挑细选,不同的专业,对微生物这门课的需求不一样,要尽量选择和专业相关连的专业基础知识。
对于生物制药专业,主要是普通细菌、病原性细菌、霉菌、放线菌和药用真菌形态、结构、特点、应用知识的学习,并了解细菌,病毒的致病性、干扰素、抗体、免疫疫苗等相关医学知识。我们还根据高职生的学习能力,理解水平,专业特点和综合素质能力的特点,选择一些拓展性强、应用性强,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技术在生物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如柠檬酸,谷氨酸的生产原理,基因工作的基本操作步骤,原理及其特点,基因工程药品,转基因食品,糖尿病、痛风、高脂症、脂肪肝的病理及症状,微生物在有机废水处理,探矿、探油方面的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强调了理论学习的重点,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的掌握和理解,拓展了其知识面,提高了其理论知识方面的素质,做到了有的放矢,将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拓展了相关连的应用性知识。
三、项目操作技能的培训
药用微生物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训结合紧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在重视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重视项目操作技术的培训,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地学好这门课,我们认为可从下列两方面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
(一)平时实验实训
在平时的实验实训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验中发现,学生在很多操作重点和细节上,不能完全领会老师的示范操作,步骤混乱,操作不得要领,不注意操作步骤的严谨性,不在乎安全性,导致实验结果失败的情况常有发生,而且不会分析失败的原因。因此,我们在课改教学中采用下列较为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1.实验前播放相关实验视频,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用的材料、仪器、正确的操作步骤、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再简短讲解实验的原理、目的、材料、操作要领、要点。教师自己再实操一遍实验中的重点步骤,如接种、移液的方法,高温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步骤,等等,使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重点有深入而客观的认识,操作起来更加容易。
3.学生边自己动手,教师在旁边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状态,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4.结果分析。在学生做完每个实验后,要求其书写实验报告,报告要切合实际,要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结果有失败,要对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以避免下次的错误,使学生对实验及操作程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专题实验培训周
在平时实验实训后,还要专门用一周来培训学生在应用性方面的操作技能,培训的内容是:①药品或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②药品、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③空气、水中微生物种类的测定。
这三门实训项目是在有基本的微生物操作技能后才能开展的拓展性、应用性的综合大实验,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作为准则,可以帮助同学提高创新思维,提高综合技能素质,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达到学生考核中级药物检验工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和实验手段,学生的理论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和实操水平都大大提高了,既掌握了重点要求的理论基础知识内容,又了解了拓展性的应用性知识,还初步学会了对问题的研究,项目实验实训的操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独立思考力得到了加强。在劳动局组织的技工证考核中同学们达到了98%的合格证。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受到了同学、企业的好评,就业率大大增加了,符合了社会、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药用微生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根据上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质和特点,结合就业岗位需求,医学美容技术本科专业可以确定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是近年开设的医学、美学、美容学多学科交叉、应用型较强的医学技术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岗位能力及专业素质,构建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美容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有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2009年,我们课题组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实践,进行科研立项,对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创新、实践研究,现就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总结归纳如下。
1 明晰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任务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课程构建必须反映现代创新创业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结合专业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美容专业人才。要求以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指南,确立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要求培养的人才要具备医学美容技术所需的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医学美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及能力,掌握美容实用技术、中医药美容保健技术及美容化妆用品调配、营销技术等能在各级医疗美容机构、美容、日化企业、医学美容科研教育部门等,从事医学美容技术服务、教育培训、营销管理等工作。最终成为面向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协调进步,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医学美容学专门人才。
2 确立构建课程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取向
随着近年人们对美容保健的日益渴求,医学美容人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美容业岗位上的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校的人才培养日益成为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渠道,应用型本科人才日益受到为企业、社会的欢迎。因此,从社会需求出发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是医学美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自身特色。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兼顾美容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素质能力等,达到岗位能力需求的目标。
学生的“应用能力转化”主要表现为技术理论的应用能力、开发能力、技术拓展能力在岗位上的转化及运用,真正实现课程的价值。我们在研究中邀请美容行业内、就业基地企的技术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本专业教育教学专家共同商讨,使教学目标与美容行业认可的能力标准趋于相同,使教师和学生清楚地了解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应达到的终端目标。还注意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实现以“应用能力”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出发点。
3 医学美容技术2531型课程体系的建立
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院不断摸索、创新,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和课程模式,形成了我院自己的一套得到就业单位和用人公司认可的、学生反馈良好的、行之有效的一套课程设置方案,即2531型课程体系。见图1。
4 本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
4.1体现医学、美学、美容学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课程体系:必修课程39门,选修课程3门,课外实践活动、企业培训等184学时。在校总授课2574学时,实践实习1578学时,实践课占理论学时60%左右。
4.2夯实医学理论基础: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在美容专业中的指导作用和运用功能,突出有别于生活美容教育中只重视短期技术培训,医学理论含量少,学生发展没后劲,加强医学、美学基础课程,对后期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4.3突出以美容专业技术课程为体系核心:具体课程围绕五种技术进行设置,其中以美容实用技术课程群、中医美容技术课程群、化妆品课程群为主要框架,建立知识树,枝叶错落,主次分明,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力量。
4.4强调实习实训:科学利用第二课堂及企业师资培训,开展美容师、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培训的系列课程,开设就业指导课、宣讲课等,加强了学生应用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体现三种能力的衔接。
4.5依托素质教育载体,进行人文素质拓展培育:以学院、专业部等为单位开展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化妆技能大赛、团队协作培训等校内外活动为教育载体,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情怀,提升人文素质,尤其结合美容专业的自身要求,开展自己特色的艺术、文娱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爱美情怀,对稳固专业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5 现阶段对本专业加强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5.1加强专业技术课、实践课的建设力度,建立科学的实习实训管理机制,强化实践实训教育质量: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为医学美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的实训中心。除了利用原有的实习实验条件外,还应根据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医学美容技能型人才目标要求,大力建立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或美容保健中心,同时还应与美容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大力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从而使医学美容专业应用性本科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得到有机的结合。
5.2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技能有素的应用型师资队伍:要促使医学美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现,保证课程体系的实施与教学活动的执行,就需要校企联合,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技能有素的应用型师资队伍。途径有:①把一些年纪轻,学历高的青年教师放到美容公司、化妆品企业去挂职锻炼,以提高其实际工程实践能力;②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吸纳校外专家为兼职教师,可采用长期、短期或临时聘用等方式,聘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来校兼职,从而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可充分满足技术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队伍。
5.3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发挥专兼职教师作用,联合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教师,论证研究,编写一套适合本专业使用的系列本科教材。
5.4加强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6 结语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是为满足美容行业需求而开办的,目前仍是目录外试点专业,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努力,在目前社会急需医学美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形势下,作为医学美容教育教学工作者,呼吁同道们,要开动脑筋,勇于实践,相互借鉴,才能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建设,保证医学美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2]高 林. 应用型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孙学强,蒋天堂,段维华.机电类应用型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4):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