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仪器范文

时间:2023-02-19 03:45: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环境监测仪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环境监测仪器

篇1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的发展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污染问题都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为了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减轻环境污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作为环境监测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以求保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稳定运行,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为环境治理工作给予质量更高的数据支持。

1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制度

1.1制定完整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流程

作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工作关系着整个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想要保证良好的管理工作质量,必须先从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做起,制定完整的工作流程,才能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制定仪器设备管理流程时,必须参考《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的相关要求,明确每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将仪器设备的每个管理环节都设置相应的负责人,这样就能在每个环节都保证好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涉及对仪器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质量验收、设备保管、设备调用等环节的管理,另外还涉及到对仪器设备的维护检修以及设备更换等工作。针对这些工作环节,为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记录表,表明具体负责人、申请人,详细记录工作细节,将责任分配至个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申请人的责任意识,也能让管理工作有迹可寻,便于追责。

1.2对仪器设备的跟踪记录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明确管理工作中的责任。由于环境监测工作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种类较多,不能明确每名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就不能确保良好的管理质量。在仪器设备的置换申请、添置申请、保修申请、报废申请等环节,都需要专门制定相应的负责人,对这些申请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及时的审批与驳回[1]。及时的答复相关请求,可以有效避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采购不到位、统计不准确、监测滞后等工作问题的发生。

2制定健全的仪器设备计量管理体制

2.1实施仪器设备分类管理

为了更好管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必须对仪器设备实施分类管理,做好台账记录工作,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对精密度要求较高的仪器设备,实施周期计量,也就是需要定期的对这些设备进行质量检测。第二类:一些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不受时间、环境、使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对这类监测设备可实施一次性计量,也就是检测一次设备质量即可;这类设备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中占很大一部分,比如检测用的玻璃器皿,这些器皿只用于指示环境监测,而不会影响监测数据[2]。第三类:在环境监测时,还需要为环境监测创造特定的环境条件,可以不进行计量,具体涉及搅拌器、加热器、除湿器等辅助用设备。在管理工作中,按照上述的标准为仪器设备制定格式统一的记录表,明确设备名称、型号、出厂时间、技术参数、购置价格、目前状态等参数,可以让管理人更好的实施管理。在此基础上,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实现对记录表的高效信息录入与整理分析,也是提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2建立规范的资料档案

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还要对一些重要的精密仪器设备制定更加完善的资料档案,资料档案中存储的具体资料为对该设备具有维修、检修资格的服务商,以及具有相关资质的仪器设备部件供应商等资料。对这些服务商、供应商的资质证明、负责人、联系人、业务范围进行完整的统计,对检修工作中出具的质检证书、校准证书、检测报告等资料进行整理保存。对实施仪器设备的检定机构、具体检定人员、联系方式等也需要录入档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开展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可以更加及时的对各项申请作出回应,不干扰环境监测的正常进行。

2.3对仪器设备标注明确的标识

篇2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234-01

1 期间核查仪器设备概况

为了确保设备校准状态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而对设备示值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能否达到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的一种核查。为了加强对环境的监测,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对监测仪器实行期间核查是十分必要的,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主要运用国家认可和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方式,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已纳入环境监测部门的日常工作中。

为了规范环境监测部门的管理程序化、科学化、制度化,不是对所有的监测仪器都需要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检测设备应是主要的或重要的设备;对于日常工作中经常,但使用性能不够稳定、易老化的检测设备;需要经常到野外进行环境监测的设备;其他认为对监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对于不涉及计量的采样、制样等辅的设备不需进行期间核查。

(2)根据监测方法的需要或仪器本身性能要求,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对一些监测仪器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对于这些仪器需要期间核查,有的方法可采用推荐性的标准。

(3)对于一些对核查标准、监测方法要求不高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不进行期间核查,有些监测仪器必须具有核查标准和实施条件。对环境监测仪器期间核查不但有利于监测质量可靠性的提高,而且降低了监测结果风险,但并不是没有风险。期间核查实施以及实施的频次要根据监测机构自身特点去寻求成本和降低风险概率。一般而言,对于信誉度较好、规模较大的监测机构所要进行的期间核查的覆盖范围较广、频次高。

2 期间核查的类型

在对不同性能的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根据期间核查的方法有不同核查方式,但都以精度核查为主,通过不同仪器间的对比、标准物质验证机单点校核都可以进行核查。为了便于进行核查,要对监测仪器建立统一的核查标准,所谓的核查标准主要指用来代表被测对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仪器、产品或其他物体。

2.1 标准物质的核查

监测仪器的期间核查不但是校准,它还可运用到对检测仪器的核查上。标准物质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主要是指各种标准样品、标准仪器等。例如通过使用声级校准器可以监测噪声,pH计、离子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进行核查,使用标准气体对气体进行核查,气体采样器采用标准流量或核查,可用便准烟度卡对滤纸式烟度进行核查。在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保证所用的标准物质能够溯源并有效。

2.2 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监测的需要,有些仪器自带校准设备应运而生,在监测时,监测仪器能自动校核和核查。例如电子天平都有一个标准的工作砝码,β射线TSP(PM10)分析仪自带标准膜片并且能够自动校准,可用来核查。

2.3 期间核查方法来源

期间核查的具体方法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种。

(1)根据监测标准及技术规定中有关具体要求。许多标准经过实践论证可作为校准的方法和要求,可直接用在期间核查上。

(2)仪器设备检定规程。仪器设备检定规程按照国家标准,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鉴定过程,期间核查可只对需要核查的部分进行。为了满足没有检定规定的仪器,同参照类似仪器的检定标准执行。

(3)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产品标准或供应商提供的方法。

(4)有些仪器设备并无方法来源,它需要根据实践经验进行检定。期间核查的方法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合并在仪器操作维护规程及自校方法等作业指导书中。

2.4 在进行等级相同的一个设备或几个设备的量值精度比较时

对保留的样品量值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测量:即是达到留下的样品性能(测试的量值)稳定。在资源满足的情况下,应用高等级仪器设备来作为期间核查的依据。期间核查的判定优先可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或已知校准值/实际值的“核查标准”。

期间核查不但要在核查时做好详细记录,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如果记录比较简单,可以在监测原始记录或者仪器设备维护记录上进行纪录,如对噪声监测仪的核查和天平的校准核查。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期间核查,则应该编制相对应的记录表,专门进行记录,以方便查询。

3 期间核查参数和量程的选择

监测仪器进行期间核查的目的主要为了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因为仪器在长时间运行中会发生系统漂移,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对仪器的参数及量程进行选择,还有的检定证书是参照往年的核查情况,进而选择变动性最大的参数和量程作为核查的主要目标参数。

4 期间核查的实施

在对监测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时,要遵循有关规定进行实施,其具体步骤如下。

(1)在期间核查实施前,主要根据有关标准来编制具有实用性相关程序文件,不断完善期间核查制度,要求监测仪器设备核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具有可操作性,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对监测仪器期间核查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2)期间核查要形成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模式,根据核查的要求,编制合理的期间核查计划。期间核查计划内容主要包括监测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编号、期间核查时间或频次、检查方法根据来源、执行人、记录方式等都要登记在册,以便进行核查查询。没有方法来源的仪器设备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切合实际的作业指导书。

(3)期间核查制度建立健全后,执行人按编制的计划可进行期间核查。在期间核查期间,如发生以下情况,也要进行期间核查:首先对监测仪器的使用环境有较大变化的,如大风天气、湿度发生较大变化将对检测仪器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是在仪器监测过程中,发现检测数据不可靠,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最后是遇到重大环境事故、作为仲裁或有争议时的监测,维修或搬迁后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检测仪器的期间核查介绍,为执行人员做好期间核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做好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工作主要是将用于监测和校准的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之间保持在合格状态,建立健全期间核查制度,需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相关管理部门的配合与监督,不断的进行完善,编制符合实际核查需要,具有操作性的管理程序或作业指导书,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保证监测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环境保护部.

篇3

关键词:便携式仪器;应急监测;突发性污染事故;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有了更好的保障。但与此同时,我国却存在着一定的环境污染现象,近年来许多地方的污染程度逐渐严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阻碍。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需要应急监测部门快速提供出污染物类别、浓度分布、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以便事故处置决策部门做出快速处置方案,进一步控制污染情况,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因此,选择适当、准确、快速的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尤为重要。

一、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工作特性

通常,应急监测所使用的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与普通的实验室分析仪器有着较大的差别,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这类环境监测仪器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得其能够被良好地引用于应急突发监测工作中,具有普通环境监测仪器所没有的优势。一般来说,便携式自身特点的环境监测仪具有以下多个方面的工作特性:

1仪器操作的简单性。通常来说,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在操作上相比于普通的实验室分析仪器更为简单,在对环境指标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往往仅需要通过几个较为简便的步骤就能够给出定性或半定量直至定量的监测结果,直接读数、操作简单。而普通仪器的结构往往非常复杂,要经过一系列较为复杂的操作才能够较为准确地得到目标数据。应急监测中使用便携式的环境监测仪器,简化了测量步骤、缩减一半以上的分析时间、快速签定、鉴别出污染物的种类。

2仪器搬运的便捷性。搬运的便捷性是便携式的环境监测仪器最为核心的特点,与一般的环境监测仪器不同,这类仪器能够很容易被搬运,从而在多种条件下均能够方便使用。对于应急突发监测工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及时将环境监测仪器搬运到目标位置,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而便携式自身特点的环境监测仪器恰恰能够完美地达到这一要求。

3仪器数据的保存和传输。便携式的环境监测仪器能够储存的一定的数据信息,可以对数据进行查阅和删除处理,一般都有通用接口,可以连接打印机,随时对数据进行打印,并通过数据处理系统,使用数据线与笔记本电脑相连,实施野外作业时,同步进行数据传输。

4仪器的选择面广。各地环境监测站可以根据本身的经济能力,选择针对本地区主要污染类型和主要污染物选择相应的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在一些偏远、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可能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较高端的应急监测仪器,则可以选择比色计、显色比色管、比色纸、气体检测管等,现场利用简单的化学反应,快速、定性地反映环境污染现状。

二、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的主要类别

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中,应用到的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具有多种类型,分别可以完成环境中不同指标的监测工作。在实际的应急监测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多种仪器综合在一起使用,得到不同类型的环境指标。目前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的主要类别大致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水质监测便携式仪器。主要有便携式pH计、便携式溶氧仪、COD快速测定仪、BOD快速测定仪、基于分光光度计模块的水质单参数及多参数测定仪、离子浓度计(配置不同的模块能够测定不同的阴、阳离子)、重金属便携式检测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便携式气质联用仪等。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监测人员使用zNose4200便携式气相色谱对污染水体进行监测,快速、实时地为专家提供松花江污染物前锋到达、高峰出现已以及尾部流出的准备数据。便携式气质HAPSITE在四川地震中,对灾区饮用水源地水体24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监测,保证了灾区饮用水安全。INFICON公司的便携气质HAPSITE ER无需预热、可以一边移动一边监测,甚至在雨雪天气下,也可以正常使用。

2空气污染监测便携式仪器。 主要有气态颗粒物监测仪、大气样品采样器、气相参数测定仪、多种气体检测仪、基于PID检测器的气体检测仪、基于FID检测器的气体检测仪、甲烷检测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及气质联用仪等。在本市的多起污染事故中,监测人员使用VRAEPGM-7840多种气体检测仪,快速及时的上报出数据,在应急监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土壤污染监测便携式仪器。以X荧光为原理的重金属检测仪、油类污染检测仪、放射性污染检测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及气质联用仪等。

4生物便携式检测仪器。主要有便携式发光菌毒性分析仪、ATP荧光微生物(细菌总数)快递检测系统、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系统、叶绿素及藻类检测仪等。

5有机物便携式采样及前处理装置。便携式多功能水质采样器,采集样品后,可以进行解吸、萃取、干燥等一系列处理,并配有特定的注射器直接将样品注射进便携式气质中进行分析;便携式热解析吸附浓缩装置,可以作为应急监测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前处理;针对有机气态、液态、固态污染物样品采集的便携式样品采样箱。

三、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存在问题

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的分析原理各不相同,国家没有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评价和规范,仪器性能参差不齐。使用便携式环境监测进行监测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善。无法选择相应的机构对一些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进行检定和校准工作。环境应急监测的方法标准不完善,应急监测方法大多未标准化,造成使用便携式仪器监测与实验室分析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比对。

结语

篇4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以及人类所居住的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含量和排放量的检测,并且时时对环境质量变化的跟踪,最终确定人类居住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保护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简单地说,通过对环境监测,了解人类居住的环境水平,它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在早期的环境监测中,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对污染物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化学分析的方法,但由于环境污染物含量低变化快,因此通过取样分析出来的结果含量很低,使用的单位一般为ppm或ppb,这个阶段被称为污染源检测阶段。从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知识了解的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不仅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包括噪声污染,因此对环境的检测不仅要对污染源的监测,也要对环境背景值进行监测,这个阶段被称为环境检测阶段。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20世纪70和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建立全国性的自动化监测网络,这个阶段被称为自动检测阶段。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1)物理方法:对于声、光的监测等。2)化学方法:重量法,分光光度法等。3)生物方法:监测环境变化对生物及生物群落的影响。

1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环境检测的手段越来越多,采用检测仪器设备的方法异军突起,由于检测仪器设备具有操作简单,监测数据精确,读取数据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如在线监测设备、大气监测设备、噪音检测设备、水质检测设备、臭氧检测设备等。下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

1.1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巡检问题。大多数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设备安装的地点都在室外,或者环境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经受着自然界的风吹雨淋日晒,一些精密仪器在安装其单独修建的建筑物内,因此这些设备是要有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但有些单位为了减少开支,只是安排其它部门的人员进行兼管,不能按时进行日常的巡检,也没有日常的巡检记录,室外安装的部分不能及时的清洗和清理,室内的环境不能及时的保持,灰尘不能及时的清扫,严重的影响了检测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在检查中发现一些单位的在线监测的探头和电磁流量计的探头被杂物包裹,室内安装的检测仪器设备到处是灰尘等,造成检测结果失真。

1.2检测仪器仪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问题。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一般分成硬件维护保养和软件的维护管理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一些环境检测单位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缺乏必要的管理,如一些室外安装的设备不能及时的除锈和除杂、对一些线路不能及时的维护、对机械部分不能及时的维修保养;软件部分不能及时维护和升级等,造成检测结果的失真或者不能正常的检测。

1.3一些已经过期老化的设备不能及时的报废。由于一些单位在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一些过期老化的检测设备不能更新换代,仍然在继续使用。随着我国对环境检测力度的不断加大,检测精度也在不断提高,一些老式的检测设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环境监测的要求,如果你能及时的更新换代,不能起到对环境的检测作用,检测精度也达不到目前环境监测的要求。同时目前我国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监测的项目不断增加,因此对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2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一些的建议

2.1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设备的巡检力度。对检测仪器仪表设备的巡检是检测设备管理中的一项比较重要内容,通过对检测设备的巡检,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将设备事故隐患及时的消灭在萌芽中,使检测设备长期正常的运行。按照检测仪器仪表设备的管理要求,检测仪器仪表设备要由专人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对检测设备每两小时进行一次的巡检,在巡检中,对硬件设备要及时的清理和维护,如放置的位置是否保持着正确、是否被杂物包裹、线路是否正常连接、线路有无歪曲现象、机械部分的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油位是否正常、供气和供水是否正常等,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的解决,如果解决不了要及时的上报有关部门,防止检测仪器仪表设备出现突发事故的发生,影响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巡检过程中要认真的做好巡检记录,如果对某个环节进行了检修,要认真填写检修记录和注油记录。对软件部分的巡检也要按时进行,对软件部分的巡检一般为每天一次,由仪表管理人员对软件进行巡检,在每次巡检过程中,要认真做巡检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上报,保证软件部分的设备正常工作。

2.2加强检测仪器仪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不仅可以减少检测设备事故率,同时还可以延长检测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要制定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如一些易损件的备用计划、注油计划、小修、中修及大修计划等,在检修和保养过程中,要对硬件设备进行认真的维护保养,如对一些检测设备进行清灰、认真的擦拭、注油、更换配件等,杜绝带病工作,一旦发现问题,管理人员相应的制定维修计划,及时对检测设备进行维修。在软件的维护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相关的程序进行升级和维护。通过对检测仪器仪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检测设备正常、稳定的运行。

2.3对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设备要及时的更新换代。对检测仪器表设备要做好定期检测工作,对一些不能使用或者过期的检测仪器仪表设备要有计划的进行更新换代,对于大型的环境检测设备在申报前,要对设备申报的规格、型号、精度和功能要进行认真的论证,经过论证后进行申报,采购部门要按照申报的规格型号进行采购,采购回来后要做好入库、检测工作,并做好检测设备的归档工作。目前仪器仪表设备是环境检测的主要工具,为了使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提高检测设备的准确性,一定要加强检测设备的各项管理,按时对设备进行巡检、维护、保养等,保证检测设备的正常、稳定、连续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邓莲芬.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标准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3):26-27.

篇5

2016年1月5日,同志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1]。长江航道整治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为核心理念予以落实,明确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在长江航道整治发展中的首要位置[2]。本文从环保效果的监测和检测方法入手,利用先进的监测、检测仪器和设备,以某航道整治工程为依托,对长江航道整治环保监测效果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可为今后的环保监测、检测工作提供帮助。

1实施方案

(1)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主要是对施工水域的pH值、水质浊度等参数进行测定。监测方法是在各施工水域进行水质采样,每月采样1~2次,检测结果与标准进行比对、分析。水质检测采用的仪器包括水质浊度仪、pH值测定仪等[3]。(2)大气环境监测2019年9~11月分别在当涂与无为预制场设置2个监测点位,2019年12月以后在曹姑洲心滩护岸上设置1个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为:PM2.5、PM10。PM2.5、PM10在施工时间段进行连续监测,每个监测点每日记录1~2次数据。(3)声环境监测2019年9~11月分别在当涂与无为预制场设置2个监测点位,2019年12月以后在曹姑洲心滩护岸上设置1个监测点位,另采用手持式噪声测定仪对施工船舶,施工机械集中的区域进行不定期、不定点监测。在施工时间段进行连续监测,每个监测点每日记录1~2次数据。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监测采用大气、噪声监测仪。

2结果与分析

2.1水环境数据分析

由表1可知,5个取样点的水体pH值在7.2~8.1之间,最大值为2019年9月23日在曹姑洲心滩测定值,最小值分别为2019年10月7日在心滩左缘护底带和2020年1月14日在曹姑洲测定值,所有数据均在6~9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范围内[4-5]。水体浑浊度在3~7之间,目测结果显示,水质较清。

2.2大气环境数据分析

当涂预制场,无为预制场,曹姑洲心滩3个监测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别如表2,表3,表4所示。由表可知,存在若干天PM2.5大于75μg/m3,PM10大于150μg/m3,大于环境质量空气标准规定要求[6]。提示预制场在进行拌和施工时,如果天气干燥,会产生轻微污染,应及时要求进行洒水降尘;其他工艺对大气无影响。此外,3个监测点PM2.5数值多数再35~75μg/m3之间,说明当地空气质量是良。

2.3声环境数据分析

当涂预制场,无为预制场,曹姑洲心滩三个监测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分别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环境中监测的数据均低于70dB,小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界限[7]。说明当涂、无为预制场和曹姑洲心滩护岸现场施工中产生的噪声对环境没有影响。

3结语

(1)通过对现场抛石、抛框架水域水质pH值和混浊度的检测和分析,由于抛石施工对江底泥沙扰动,进行水上抛石时施工点附近水质会有少量混浊,但对取水口附近水质无影响。(2)通过对当涂、无为预制场和曹姑洲心滩护岸现场大气的监测和分析,预制场在进行拌和施工时,如果天气干燥,会产生轻微污染,应及时进行洒水降尘;其他工艺对大气无影响。(3)通过对当涂、无为预制场和曹姑洲心滩护岸现场噪声的监测和分析,施工中对噪声无影响。(4)施工现场环保数据的准确实时监测可为项目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前提。因此,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现场施工监理过程中越来越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施卫东.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J].中国科技产业,2021(3):40-41.

[2]季永月,陈吉龙,唐青青,等.基于知识图谱的长江流域内地表蒸散研究进展[J].水资源保护2021,1-13.

[3]李成,马龙星,郭海泉.信息化技术在河道监管工作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3):101-103.

[4]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2002.

[5]张远,林佳宁,王慧,等.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11):2523-2528.

篇6

中图分类号:X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12-02

1 背景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我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对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监测采用两种监测仪器,分别为差分吸收光谱法(DOAS法)的开放光程监测仪器和点式监测仪器(二氧化硫--紫外荧光法、二氧化氮―化学发光法、臭氧--紫外光度法)。

目前福州市城市评价点五四北路、紫阳、师大、杨桥西路和快安均采用开放光程监测仪(瑞典OPSIS长光程差分光谱仪)监测并环境空气中的SO2、NO2和O3,对照点鼓山采用点式设备(美国赛默飞世尔自动监测仪)监测与环境空气质量。为比较研究两种监测仪器对监测结果产生的差异,2012年在紫阳监测点安装了美国赛默飞世尔自动监测仪,同步监测SO2、NO2和O3。

2 研究方案

2.1 监测仪器

(1)点式监测仪器:美国热电公司 Thermo 43i SO2气体分析仪,Thermo 42i NOx气体分析仪,Model 49i臭氧分析仪;

(2)开放光程监测仪:瑞典OPSIS AR500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3)校准设备:美国热电公司的146i 动态气体校准仪和111零气发生器;瑞典OPSIS的CB100 气体校准池和OC500臭氧校准仪。

2.2 评价依据

按照国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新要求,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633-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的评价准则,对两种监测仪器的同步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2.3 数据来源

选取福州市环境监测站紫阳监测点2013年全年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原始数据,并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剔除无效数据。由于一年的数据量很大,为了便于分析,取各监测参数的日均值来评价比较。参考《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O3在环境空气质量日评价时,计入评价的是O3的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

2.4 质量控制和保证

严格执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每周对AR500进行预防性维护,点式仪器每周定期进行零漂和跨漂的校准,用于校准的标准钢瓶气为由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提供。

3 监测结果分析

3.1 监测结果的比较

比较2013年紫阳监测子站的SO2、NO2日均监测浓度值和O3的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曲线图如图1、图2和图3.

比较2013年紫阳监测子站的SO2、NO2日均监测浓度值和O3的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随时间的频率分布如图4、图5和图6.

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3.2 分析讨论

(1)采用点式监测仪测量的SO2监测值在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大频率出现浓度上都比采用开放光程监测仪器的SO2监测值要小,两种监测仪器监测值的相对偏差范围和相对平均偏差都较大,相关系数0.458,查表得知,相关系数临界值为r0.05(300)=0.113,这表明两种监测仪器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采用开放光程监测仪器的NO2监测值数据较为集中,年平均值比点式监测仪测量的NO2监测值略大,点式监测仪的NO2监测值分布范围较广。两种监测仪器监测值的相对平均偏差较小为10.22%,相关系数0.806,查表得知,相关系数临界值为r0.05(200)=0.138,这表明两种仪器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3)采用开放光程监测仪器测量的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数据分布较为集中,年平均值比点式监测仪的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略小,点式监测仪器的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分布范围较为松散。两种监测仪器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的相对平均偏差较小为13.65%,相关系数0.814,这表明两种仪器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4)通过t检验对成对双样本均值统计分析:三组数据的t检验值分别为: 1.33202E-27、0.007767、7.5957E-06。查表t0.05(∞)双尾临界为1.95996,三个项目统计值均小于临界值,说明开放光程监测仪器与点式监测仪测量结果无差异,即两种测量仪监测值不存在系统测量偏差,表明两测量仪器具有一致性。

4 两种监测仪器监测结果对空气质量评价的影响

4.1 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比较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633-2012),计算两种监测仪测量值的AQI指数,并统计两种监测仪测量值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级别分布的影响,分布图如图7、8所示,两种监测仪测量值对空气质量指数AQI统计结果列于表2。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计算两种监测仪的监测结果对福州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影响并列表如表3。

4.2 分析讨论

(1)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2013年紫阳监测子站采用两种监测仪器测量后计算的该站点AQI最大值没有变化,采用开放光程监测仪后计算的AQI年均值比点式监测仪的AQI年均值略大。采用开放光程监测仪后该站点空气质量评价的优良率为94.23%,轻度污染占5.77%,点式监测仪的优良率为93.27%,轻度污染占6.73%,优良率下降0.9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这两种监测仪器测量值对空气质量指数的影响不大。

(2)两种监测仪的AQI指数计算结果差别很小,相对平均偏差为5.04%。相关系数为0.92,说明两种监测仪器测量结果对空气质量结果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可比性很强。

(3)采用开放光程监测仪的SO2和NO2空气质量分指数比采用点式测量仪的SO2和NO2空气质量分指数高,O3空气质量分指数比点式测量仪的O3空气质量分指数低,导致两种监测仪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不大。

5 结论

采用点式监测仪设备的监测结果与开放光程设备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两种监测仪器不存在系统偏差,监测结果可靠。采用点式监测仪监测的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比开放光程监测仪会有所下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很小。由此可见,两种监测仪完全可以兼容,选用任意一种监测仪都不会对整体空气质量评价产生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 [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 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633-2012).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02-29.

[3] 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09-22.

[4] 庄马展,吴宇光,杨青.差分光谱仪与传统点式仪器测定环境空气质量对比研究[J].环境保护.2000年5月:25-27.

篇7

2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

2.1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仪器管理科室根据国家有关计量检定部门对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管理的规定,制定本站仪器设备的年度检定/校准计划,并负责与相关的计量检定机构(如省、市计量所)联系,采用集中送检和来单位检定的方法进行,以此来保证监测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量值可溯源性。年度检定/校准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仪器设备名称、管理编号、型号、生产厂家、检定/校准日期、下次送检日期、检定/校准单位、检定周期等。仪器设备经安装调试验收后或维修后在投入使用前都要进行检定/校准,而对辅助设备(如冷藏箱、纯水机)等非强制检定仪器设备,应编写自检校准程序并按程序步骤随时校准,仪器设备责任人应积极配合做好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认真规范填写仪器设备内部校准记录表,以确保仪器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在无法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情况下,即仪器设备既无法送检也不能自校准时,可通过参加实验室比对或能力验证来证明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也可采用不同仪器比对的方法来确认仪器能否满足监测要求。所有通过计量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在获取检定/校准证书后,仪器设备管理负责人应对检定/校准的结果(技术参数)进行确认,看是否满足检测相应标准或规范,是否满足环境监测工作使用要求,并根据确认结果,按状态贴上三色管理标识,即:a)合格标志(绿色),经计量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确认其符合使用要求的;b)准用标志(黄色),仪器设备某些功能丧失,但检测所需要的功能正常,且检定校准合格的;c)停用标志(红色),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不合格或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但经检定校准或修复后可以使用的。

2.2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仪器管理科室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状况、使用频率、使用的环境条件等要求制定仪器设备年度期间核查计划,仪器使用人依据实验室制定的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按年度计划要求进行期间核查,并把核查的内容结果填写到期间核查记录表上,仪器管理科室及技术负责人要对期间核查记录的内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确认,确保达到期间核查的目的。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主要对象有以下几种:a)大型或使用频率较高的仪器设备;b)仪器设备易发生故障时期或排除故障后,不需进行校准时;c)经常搬运、携带到采样现场进行检测/校准的仪器设备;d)外部的环境条件无法满足仪器设备的使用条件,可能导致了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发生改变等。仪器设备使用人员主要依据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检定规程等对仪器设备进行灵敏度、准确度、精确度的核查,以确定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是否发生变化,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

3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学习交流与培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使仪器设备使用人员通过实践操作和工作交流,深入了解掌握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指标,不仅要会使用也要懂得维护。所有仪器设备特别是精密、贵重,对使用环境条件要求高的仪器设备(如ICP等离子发射光谱仪),使用者必须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如仪器设备的工作时间、内容、工作的环境条件、运行情况等)并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

4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是实验室计量认证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环境监测站就要做到规范、科学管理仪器设备档案。环境监测站的仪器设备档案包括电子档案和技术档案等。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实行一机一档管理,档案材料应包括仪器设备申请采购到设备报废/报停过程的所有材料(如仪器设备采购申请表、相关采购合同资料、验收报告、检定/校准证书、作业指导书、日常使用记录等)。环境监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电子档案即通过计算机建立仪器管理动态信息库,及进行仪器日常报修维修、报(送)检和编制采购计划等工作的数据库,实行专人系统管理,为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提供高效实用的途径。(本文来自于《能源与节能》杂志。《能源与节能》杂志简介详见。)

篇8

关键词: 辐射监测;辐射防护;监测仪器

Key words: radiation monitoring;radiation protection;monitoring instrument

中图分类号:TL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076-02

1 辐射防护监测

辐射防护监测的概念——是指为估算和控制公众及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而进行的测量。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保证公众和工作人员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监测是衡量这种条件的手段。

在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寻找丢失的放射源、确定放射源破损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以及公众和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的估算方面等,辐射监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辐射防护监测的对象是人和环境两大部分,具体监测有四个领域: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场所监测、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

辐射防护监测的实施,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现场采样和测量、实验室测量分析、数据处理、结果评价等。在监测方案中,应明确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周期、监测仪器与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等。

辐射防护监测特别强调要有质量保证措施:监测人员要经过考核持证上岗,监测仪器要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对监测的全过程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项目选择不同的监测仪器,如测量瞬时剂量率的仪器有高气压电离室、G-M计数管和闪烁体剂量率仪;测量累积剂量的仪器有热释光剂量计;测量表面污染的有α、β表面沾污仪;中子射线用中子仪测定;用于γ核素含量分析的有NaI(Tl)γ谱仪、Ge(Li)γ谱仪或HPGe γ谱仪。

2 辐射探测器原理及常用辐射环境监测仪器

对于辐射是不能感知的,因此人们必须借助于辐射探测器探测各种辐射,给出辐射的类型、强度(数量)、能量及时间等特性,即对辐射进行测量。

辐射探测器是指在射线作用下能产生次级效应的器件,而且这种次级效应能被电子仪器所检测。多数探测器是根据射线使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或激发的原理制成的。它们可以把射线的能量转变为电流、电压信号以供电子仪器记录。

人们根据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上述的各种效应,制成了许多不同类型探测器。放射性测量常用的探测器有三类:气体电离探测器(利用射线在气体介质中产生的电离效应)、闪烁探测器(利用射线在闪烁物质中产生的发光效应)和半导体探测器(利用射线在半导体中产生的电子和空穴)。此外,还有其它类型的探测器,如固体径迹探测器、热释光探测器等。现场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X-γ辐射监测仪、γ谱仪、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和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等。

2.1 气体电离探测器 电离室、正比计数器和G-M计数管统称为气体电离探测器,这三种气体电离探测器的工作特点虽不完全相同,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射线使探测器内的工作气体发生电离,然后收集所产生的电荷,从而达到记录射线的目的。

2.2 闪烁探测器 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闪烁探测器具有分辨时间短、对γ射线的探测效率高和能测量射线的能量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核辐射探测器。

2.3 半导体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是使用半导体材料的电离探测器。探测器中加有电场以便把电离产生的过剩载流子收集在电极上。在工作机制上,半导体探测器与气体探测器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利用载流子(在气体中是离子对,在半导体是电子一空穴对)在介质(气体或半导体)中作漂移运动而产生输出信号的,因此,可把半导体探测器看作一种固体电离室。

2.4 热释光探测器 热释光是绝缘体或半导体加热时从中发射的光,不能与加热到白炽化时的物质中自发发射的光相混淆。热释光是物质预先吸收了辐射能之后的热激发光。目前经典的固体能带理论认为当磷光体(晶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时,射线与晶体相互作用,产生电离和激发使得晶体价带中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游离出来上升到导带,在价带中剩下空穴。

被电离激发的电子和空穴在亚稳态能级分别被晶格中的缺陷所俘获(激发),这些缺陷称为“陷阱”(俘获电子的缺陷)或“中心”(俘获空穴的缺陷),统称为“发光中心”。处于亚稳态能级上的电子和空穴在无外源激发的环境下可以长时间滞留在缺陷中。加热磷光体时,电子和空穴从发光中心中逸出,电子与空穴迅速复合,在复合过程中以可见光或紫外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如果在暗处加热该探测元件,探测元件上放上光电倍增管,测得的光输出就正比于探测器接受的辐射能量。

3 辐射监测仪器选用原则及选用举例

核辐射测量仪器主要由探测器和电子学电路所组成。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项目要选用不同的监测仪器。现场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X-γ辐射监测仪、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中子监测仪和热释光剂量计等。实验室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有:α、β放射性活度测量仪、γ谱仪、热释光剂量测量装备等。

在辐射检测中,如何选择监测仪器,一般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如射线性质、量程范围、能量响应、环境特性、仪器性能及测量误差等等。

3.1 X、γ辐射监测仪

3.1.1 电离室类监测仪 高气压电离室是测量环境剂量率的最常用的仪表,这类仪器由一个高压电离室探测器和电子线路组成。前者为一个充高气压(一般为22个大气压的氩气)的不锈钢球壳,中间密封一个电极。电子线路主要为MOSFET静电计、二次放大电路、高低压变换器以及读出线路。这类仪表在美国用得十分普遍,它的缺点为价格比较昂贵。

3.1.2 闪烁剂量率仪 它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能发光的特性来探测射线的,这些物质称为闪烁体。射线在闪烁体中产生的荧光极弱,必须用光电倍增管来探测这些荧光,光电倍增管先把荧光转换成电脉冲,然后放大,其脉冲辐度正比于带电粒子或光子在晶体中沉积的能量。例如,我们常用的X-γ辐射测量仪FH-40G,其主机探测器采用正比计数管,外接探测器采用的是塑料闪烁体。

3.2 表面沾污监测仪器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主要是测量现场的设备、地面、台面、衣服和人体皮肤表面有无放射性污染,多用闪烁探测器,也有用G-M计数管的。

3.3 中子监测仪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弹性碰撞和核反应,形成直接电离的次级粒子。探测中子取决产生这些粒子的中间过程。常借助n-p弹性散射探测快中子,利用10B(n、α)7Li反应和6Li(n、3H)4He反应探测慢中子。这两种反应都具有不产生γ射线特点。

内部充以3He和BF3气体正比计数管和内部涂层为6Li、7Li、10B的正比计数管,可用来测量能量低于0.5eV的慢中子,而内部充以含氢物质(如甲烷、聚乙烯)的计数管,可用于探测能量大于100keV的快中子。

中子辐射监测比起γ辐射的监测要复杂的多。一方面是中子辐射场大都伴有γ辐射;另一方面,中子能量范围宽,不同能量的中子与机体有不同类型的作用,产生的次级辐射也不尽相同。

即使吸收剂量相同,由于品质因数不同,剂量当量也不同,这就给评价测量结果带来很大困难。

3.4 测氡仪 测量氡主要是通过测量氡-222衰变生成的子体,氡子体是一种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处于放射性气溶胶状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主要是氡子体,它随着人的呼吸而沉积到支气管和肺部,给呼吸器官组织造成辐射损伤。对空气中氡子体浓度的测定,都是采用将大量氡子体收集起来,通过α辐射测量仪测量滤膜上的α放射性强度。氡子体测量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一是取样过程中氡子体的积累,二是取样后测量过程中氡子体的衰变。

3.5 α、β放射性活度测量仪 α粒子能量在2-8MeV,其射程很短。按测量样品的厚度不同,样品分为薄层样和厚层样。常用于α、β测量的有电离室、正比计数器、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等。正比计数器和半导体探测器具有本底低,效率高、价格较低等优点,应用较广。

β粒子贯穿物质的本领要比α粒子大得多,因此很难采用“饱和层样”或“薄层样”来测量样品的总β放射性,须均匀铺成10-50mg.cm-2的样品,一般以20mg.cm-2厚度为宜。厚度太大,因低能β损失过大,会增大测量误差。

3.6 γ谱仪 γ谱仪主要用于对放射源或样品的γ能谱测量。γ谱仪的探测器有NaI(TI)闪烁计数器和HPGe高纯锗半导体探测器。

3.7 累计剂量测量装置

3.7.1 热释光测量系统 热释光剂量计是佩带在人体上,用于测量个体受照剂量的监测仪器。

热释光剂量计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量程范围宽、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响应好,受环境影响小,可测X、γ、n、α和β等射线,可重复使用以及可进行多点同时监测。

常用的热释光材料大致可分为三类:空气等效性好而灵敏度稍差的,例如LiF、Li2B4O7和BeO等;空气等效性差而灵敏度高的,例如CaSO4和CaF2等;介于前二类之间的有MgSiO4和MgB4O7等。

从磷光体的存在形态可分为磷光粉、热压片,单晶切片、玻璃管封装粉末,内热元件与聚酯等粘合剂混合成形的元件、陶瓷片,带有金属衬托的沉积粘合元件,热压在耐热衬托上的薄膜元件和玻璃片等。

3.7.2 光致光测量系统 现今又出现了新型的光致光剂量测量系统,该种类型仪器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受过辐照的晶体,导致电荷从空穴场运动到发光中心,晶体受入射光激发后的发光量与晶体所受剂量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激光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所提供能量,使得电子从空穴激发至导带和发光中心,只有很少数电子被激发,使得剂量计具有了重复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尤以水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对公众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严重影响,这给我国水资源保护及水质监测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针对当前我国水质污染现状,水质监测等部门对水质环境监测技术和仪器方面加以分析,以提升我国水质环境监测水平。

1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产生及发展

1.1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国就开始研究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并将其首先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区域的在线监测。在实践中总结出两种在线监测技术,一种采用的是实时在线监测,另一种则是间歇式在线监测,两种技术可以对水温、电导率、氟化物、氟化物、浊度等进行测定。20世纪70年代末,T-N、COD、T-P等项目也被加入到测定内容当中。环境执法部门通过对远程监控体系传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对应的行政决策。这些年地表的水质环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得到极大的改善,某些经济发展水平靠前的国家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自动监测体系中将市政污水排放系统也纳入其监测范围,甚至视其为重点管理项目。自动监测系统日趋成熟,但人们对监测数据的可靠度仍有质疑。针对这一问题,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改进、研究发现,采用优化监测布点的方法有助于监测结果可靠性的提高。水土流失日益加重这一现象也是水样监测作为在线监测系统的重点研究对象原因之一。新增的监测项目对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拥有自动校正、自动清洗、远程传输及报警等多项功能。1.2自动监测系统成熟后COD监测体系的应用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在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已经日趋成熟,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COD(锰法和铬法)监测体系发展迅速。T-N和T-P是水质富营养化的两大重要指标,因此针对这两大指标的监测系统发展较早,相对而言,水温、浊度、DO的监测系统发展则极为落后。COD监测体系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根据所用氧化剂划分可以分为铬法、锰法、紫外法、OH-法,其中紫外法不使用氧化剂;根据测量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光学法及库伦法。由于铬法、锰法中采用的氧化剂Cr6+、Mn均为有毒重金属,因此在日本等国家中,COD法被光吸收UV法所取代,日本目前所持有的COD自动在线监测仪至少有3500台,UV仪就有2500台。1.3水质环境简易现场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我国水资源遍布范围广,地理环境也很复杂,发生水环境污染事故的概率也较高,因此相对于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简易现场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更广阔。简易现场监测技术的手段有很多,其中XPF(车载型X线荧光光谱仪)的使用情况较多,测量起来也更为方便,尤其对固体样品的监测技术优势更明显,不用进行消解处理就能直接用于监测工作中。车载型GC的优势在于对有机物污染的测定,很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都已经在使用这种监测方法,而该技术进入我国时期比较靠后,由于其所具备的强大优势,在我国会有强大的市场发展前景。PASTELUV型水质快速监测仪在现在已有的便携式监测仪器中,是最有推广前景的一个。它可以在短短40s的时间里检测出TOC、COD和BOD的含量,这种优势既来源于它巧妙的设计原理,也与其高集成的中心处理器有很大关系。这个高集成的中心处理器能够储存的实测图谱可达成千上万个,最终测量值就是根据实测图谱和标准方式的测定成果进行比对研究所得到的。由此,PASTELUV型水质快速监测仪既能够凭借极大限度的减少监测所需时间来提升监测效率,又将繁复的前处理程序省略掉,还可以降低使用化学试剂造成的二次污染。

2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

2.1实验室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第五次全国环境监测会议以后,实验室监测技术和相关仪器都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级监测站也引进了很多实验室监测分析仪器,新引进的这些仪器既可以作为常规环境的监测仪器,又可以为实验室的科研分析及精密分析服务。其中,使用较多的大型实验分析仪器有HPLC-MC(液相色谱-质谱仪)、GS-MS(气相色谱-质谱仪)、ICP-AES(等离子发射光谱仪)、XRF等。2.2监测技术和仪器的总体发展在北美及欧洲的水质环境监测管理中,应用最多的是混合毒性参数。水质环境管理要以预防为重点,这就要求将监测的重点放在环境水及排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而传统的以单个化学物质为对象的测定方式及其把控政策具有以下缺点:(1)监测对象均为已知的化学污染物,而对很多未知的化学有毒物质缺乏监测,危险度评价结果参考度不足。(2)对污染物相互之间的增强及拮抗作用(又称复合作用)缺乏考虑。(3)要想对更多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经费和时间也会叠加增多。为了避免以上几点的发生,则要先利用生物及化学的组合参数锁定污染严重的化学物质,然后对发现的化学物质开展测定及研究工作。为了对水中的混合毒性参数进行监测,德国指出要对慢性毒性、变异原性、急性毒性、残留性、生物浓缩性这几个混合毒性参数进行监测。对水生生物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是变异原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和残留物中的生物分解实验等。内分泌干扰物这种化学物质可以进到人体内部,其对人体产生的类似于雌性激素的作用会对人体正常的激素分泌状态产生破坏。内分泌干扰物会降低生物体的数量,生殖器官受这种物质的影响会发生异常,终会导致生物物种生殖能力的下降,这种危害性就是其作为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因素的原因。当前发现并公布的内分泌干扰物有双酚A、二恶英类、有机氯农药、壬基酚、Hg等多达77种。传统上对二恶英等POPs类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法是GC-MS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进行繁复的前处理,分析一组式样往往要用2~3天才能完成,所需资金也比较多。而用生物传感器就能简单、迅速的对二恶英等污染物进行检测。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原理是优良的分子识别功能和组合转换功能,利用与待测物质能够产生良好选择性反应的生物分子进行监测,反应进行中,生物分子及其反应生成物浓度出现改变,借助转换器将其转化成可以测定的电信号,完成对待测物质的选择性测定。这种方法不仅有操作简单、时间短、资金投入少的优点,还能在检测有毒物质时保证安全、高精度的检测。这里可以采用的生物分子最常见的是抗体和酶。

3结束语

我国现阶段在水质监测方面的技术和仪器还远不能应对我国地域广泛、水质环境复杂、水质污染因素多样等特点,在技术上国家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创新步伐,仪器研发改进方面需要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为水质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尤以水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对公众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严重影响,这给我国水资源保护及水质监测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针对当前我国水质污染现状,水质监测等部门对水质环境监测技术和仪器方面加以分析,以提升我国水质环境监测水平。

1 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产生及发展

1.1 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产生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国就开始研究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并将其首先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区域的在线监测。在实践中总结出两种在线监测技术,一种采用的是实时在线监测,另一种则是间歇式在线监测,两种技术可以对水温、电导率、氟化物、氟化物、浊度等进行测定。20世纪70年代末,T-N、COD、T-P等项目也被加入到测定内容当中。环境执法部门通过对远程监控体系传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对应的行政决策。这些年地表的水质环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得到极大的改善,某些经济发展水平靠前的国家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自动监测体系中将市政污水排放系统也纳入其监测范围,甚至视其为重点管理项目。

自动监测系统日趋成熟,但人们对监测数据的可靠度仍有质疑。针对这一问题,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改进、研究发现,采用优化监测布点的方法有助于监测结果可靠性的提高。水土流失日益加重这一现象也是水样监测作为在线监测系统的重点研究对象原因之一。新增的监测项目对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拥有自动校正、自动清洗、远程传输及报警等多项功能。

1.2 自动监测系统成熟后COD监测体系的应用

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在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已经日趋成熟,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COD(锰法和铬法)监测体系发展迅速。T-N和T-P是水质富营养化的两大重要指标,因此针对这两大指标的监测系统发展较早,相对而言,水温、浊度、DO的监测系统发展则极为落后。

COD监测体系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根据所用氧化剂划分可以分为铬法、锰法、紫外法、OH-法,其中紫外法不使用氧化剂;根据测量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光学法及库伦法。由于铬法、锰法中采用的氧化剂Cr6+、Mn均为有毒重金属,因此在日本等国家中,COD法被光吸收UV法所取代,日本目前所持有的COD自动在线监测仪至少有3500台,UV仪就有2500台。

1.3 水质环境简易现场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

我国水资源遍布范围广,地理环境也很复杂,发生水环境污染事故的概率也较高,因此相对于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简易现场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更广阔。简易现场监测技术的手段有很多,其中XPF(车载型X线荧光光谱仪)的使用情况较多,测量起来也更为方便,尤其对固体样品的监测技术优势更明显,不用进行消解处理就能直接用于监测工作中。车载型GC的优势在于对有机物污染的测定,很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都已经在使用这种监测方法,而该技术进入我国时期比较靠后,由于其所具备的强大优势,在我国会有强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PASTEL UV型水质快速监测仪在现在已有的便携式监测仪器中,是最有推广前景的一个。它可以在短短40s的时间里检测出TOC、COD和BOD的含量,这种优势既来源于它巧妙的设计原理,也与其高集成的中心处理器有很大关系。这个高集成的中心处理器能够储存的实测图谱可达成千上万个,最终测量值就是根据实测图谱和标准方式的测定成果进行比对研究所得到的。由此,PASTEL UV型水质快速监测仪既能够凭借极大限度的减少监测所需时间来提升监测效率,又将繁复的前处理程序省略掉,还可以降低使用化学试剂造成的二次污染。

2 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

2.1 实验室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

第五次全国环境监测会议以后,实验室监测技术和相关仪器都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级监测站也引进了很多实验室监测分析仪器,新引进的这些仪器既可以作为常规环境的监测仪器,又可以为实验室的科研分析及精密分析服务。其中,使用较多的大型实验分析仪器有HPLC-MC(液相色谱-质谱仪)、GS-MS(气相色谱-质谱仪)、ICP-AES(等离子发射光谱仪)、XRF等。

2.2 监测技术和仪器的总体发展

在北美及欧洲的水质环境监测管理中,应用最多的是混合毒性参数。

水质环境管理要以预防为重点,这就要求将监测的重点放在环境水及排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而传统的以单个化学物质为对象的测定方式及其把控政策具有以下缺点:

(1)监测对象均为已知的化学污染物,而对很多未知的化学有毒物质缺乏监测,危险度评价结果参考度不足。

(2)对污染物相互之间的增强及拮抗作用(又称复合作用)缺乏考虑。

(3)要想对更多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经费和时间也会叠加增多。

为了避免以上几点的发生,则要先利用生物及化学的组合参数锁定污染严重的化学物质,然后对发现的化学物质开展测定及研究工作。

为了对水中的混合毒性参数进行监测,德国指出要对慢性毒性、变异原性、急性毒性、残留性、生物浓缩性这几个混合毒性参数进行监测。对水生生物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是变异原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和残留物中的生物分解实验等。

内分泌干扰物这种化学物质可以进到人体内部,其对人体产生的类似于雌性激素的作用会对人体正常的激素分泌状态产生破坏。内分泌干扰物会降低生物体的数量,生殖器官受这种物质的影响会发生异常,终会导致生物物种生殖能力的下降,这种危害性就是其作为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因素的原因。当前发现并公布的内分泌干扰物有双酚A、二恶英类、有机氯农药、壬基酚、Hg等多达77种。

传统上对二恶英等POPs类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法是GC-MS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进行繁复的前处理,分析一组式样往往要用2~3天才能完成,所需资金也比较多。而用生物传感器就能简单、迅速的对二恶英等污染物进行检测。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原理是优良的分子识别功能和组合转换功能,利用与待测物质能够产生良好选择性反应的生物分子进行监测,反应进行中,生物分子及其反应生成物浓度出现改变,借助转换器将其转化成可以测定的电信号,完成对待测物质的选择性测定。这种方法不仅有操作简单、时间短、资金投入少的优点,还能在检测有毒物质时保证安全、高精度的检测。这里可以采用的生物分子最常见的是抗体和酶。

3 结束语

我国现阶段在水质监测方面的技术和仪器还远不能应对我国地域广泛、水质环境复杂、水质污染因素多样等特点,在技术上国家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创新步伐,仪器研发改进方面需要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为水质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尽心尽力。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94-02

现代生命周期理论最早在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并得发展。该理论认为任何组织活动都存在发展、成长、成熟、衰退等几个阶段[1,2]。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而产生并不断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保持与社会同步。生命周期理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有广泛应用[3,4]。典型的课程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门课程的整个教学周期应当由四个阶段组成,即:初期导入、之后发展、中期成熟和最后完成。该理论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依据课程特点,初期引导,之后阐述课程的知识架构,而后形成课程核心内容,最后总结课程要点,体现今后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课程作为环境专业一门交叉型、综合性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知识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往往存在教学内容深度不够,广度不足,学生所学无法满足实践应用所需的问题[5-8]。为更好地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和课程实习中,我们将课程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到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中,在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开展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把工程实践和科研项目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更多接触实践工作,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与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学到了课本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这是实现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益探索。

一、一体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

环境监测课作为一门专业课,部分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重复[6,7]。为此,在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时,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去繁删重,突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其次,在课程教学内容上按照综合性一体化原则考虑授课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一体化的环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然后,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弱化监测仪器的原理,突出监测方法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最后,简化课程课堂教学的同时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污染物监测不同方法的改变,在实践中去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环境监测的专业生命周期性。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环境监测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二)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决定学生的听课感受,也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6,8]。为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重点开展了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满堂灌模式,采用项目导向法、提问法、讨论式和渐进式等多样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选择时,重视生命周期理论对教学方法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先前注重引导,之后突出重点,最后内容总结。让学生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发展和总结,让学生去体会和掌握课程的知识。

(三)开展多形式教学

多样的教学形成,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因此,在课程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设置中,我们不仅加强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还开展网络教学、微课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综合利用文字、音乐和图画等形式开展综合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媒体传播技术结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并开展视频教学和实践案例教学等。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有效地提高了环境监测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开放性,从而更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生命周期理论教学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结合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工作。

(一)课程引导期

通过对多年环境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表明,由于教师在课程教学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组织的不同,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类型,具体可以分为递增型、递减型、平淡型和波浪型四种类型[4]。为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将概念介绍、案例引路、师生互动、视听资料等四种方式应用其中。针对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和任课教师的实践经验,结合学生参加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成绩,让学生在课程第一节建立课程学习兴趣,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对课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在课程引导期,教学需注意一点,不仅要让学生对课程充满了期待,还应处理希望与失望的关系。要让学生意识到,未来的社会竞争及实践工作的残酷,从根本上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和专业学习态度。

(二)课程发展期

借助导入期的热情,课程顺利地进入发展期。在发展期,教师需要讲授课程的核心概念,并与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和学生均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发展期,学生会将遇到各种问题,这时教师需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减弱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在发展期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明白课程各个环节内容间的关系,为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发展期教学环节,由于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对课程的认识在学生间会产生差距。在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进度,确保整体课程的发展进度。

(三)课程成熟期

课程的成熟期在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形成。环境监测课程在经历导入和发展期教学后,需要将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巩固和加深。这个阶段通过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不同的课程实验中体会和实践课程的专业知识技能,熟悉环境监测的实际操作流程与规则。通过课程成熟期环节的教学与实践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为今后的就业做好铺垫。成熟期教学环节,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环境监测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四)课程完成期

课程最后阶段,需要教师对课程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对课程教学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本课程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此阶段,教师要避免出现虎头蛇尾、草率收场的情况,而是要通过总结和展望让学生继续思考、继续深入课程所学。在完成课程教学的总结和展望后,需要为下一个周期的教学做好铺垫,确保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教学活动,从而实现生命周期理论教学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五)课程改革阶段性成果

通过两个自然教学班的环境监测课程生命周期理论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课程改革成果。首先,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明显改善。其次,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两学期内先后有七个与课程相关的科研小组,近30名学生获得了学校的学生科研立项,学生参与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也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最后,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有了全面提升,课后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环境监测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环境专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好的了解。

三、结论

通过将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到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中,将课程教学与人才高素质培养一体化考虑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实践教学表明,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的一体化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使得知识体系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通过开展生命周期理论教学改革让学生对课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仅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课程专业技能,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总结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环境监测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考评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坚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突破口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环境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益探索,更是环境类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潘成云.产业生命周期规律、异化及其影响――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9):73-76.

[2]张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1):31-36.

[3]许崇海,秦梦华,李红霞.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视角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轻工教育,2012,(3):3-6.

[4]封俊丽.基于课程教学生命周期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沙盘模拟教学[J].财会月刊,2014,(4):125-128.

[5]叶慧婷,张进.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课程教学质量标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7):57-58.

篇12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管理行为不规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对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如节能减排、土壤污染监测等,从而使环境监测工作任务日益增长,而管理制度没有跟上环境监测工作的步伐,比较落后,致使很多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制约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二是仪器设备检定管理不到位。由于专业仪器管理人员比较短缺,对仪器设备计量没有比较完整的计划,使仪器设备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检修,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数据不精确等问题。三是仪器设备购买不科学。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购买前,没有全面的计划,对仪器设备数据、性能指标等研究不足,致使所匹配的资金难以跟进,不能及时的更新仪器设备,影响环境监测工作进度。四是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有缺陷。一些仪器设备证书丢失,使设备维修没有相应的数据支持。

1.2环境监测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仪器设备作为环境监测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种类多、型号多样、价格、性能等特点,因此在进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建设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先进性。环境监测是一项高技术活,要不断与时俱进,及时的进行设备更新,使设备向现代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二是适用性。环境监测工作对数据精确性要求特别高,因此要根据环境监测具体要求选取适用的设备仪器。三是经济性。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要尽可能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性能好的产品。四是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根据本地环境具体问题结合相关标准指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仪器设备发挥最大作用。五是建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2价值工程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建设中的应用

以某地区监测站为例,分析了价值工程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建设中的应用,具体操作如下。

2.1选取研究主体,进行信息资料的搜集

该地区环境仪器设备比较陈旧,技术水平不高,设备功能比较单一且经常出故障,未做到及时维护设备,随着现代环境监测的不断发展,现有的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大力进行仪器设备的更新,并进行设备配置计划方案的设计。对于价值工程研究主体来说,主要选择对环境监测工作影响比较大、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使用频率高、价格相对比较高等设备为研究主体。此外,特别要重视功能多的仪器设备,如大气采样器、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仪、烟尘采样—烟气测试仪等等。在确定研究主体后,就要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搜集,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2.2对研究主体进行分析评价

在确定价值工程研究主体后,根据研究主体在该地区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功能和重要程度进行功能评分,主要使用的是强制对比法,且评分标准为四分制。在进行一对一评比时,相对很重要的一方获取四分,不重要的为零分,比较重要获取三分,另一个相对次要的为一分,同等重要的话各得两分,则某一仪器设备在与其他研究主体一一比较后所获取分数的总数为该仪器设备的功能评分总值。然后进行功能评价系数的计算,有公式如下:某仪器设备功能评价系数=该仪器设备所获取的总分/所有仪器设备功能总分;某仪器设备成本系数=该仪器设备成本/所有仪器设备总成本。其中,仪器设备成本主要指的是计划配置的仪器设备购买成本以及设备的检修、维护等所需成本的近似寿命周期成本,然后根据公式V=F/C计算出分析天平、大气采样器、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烟尘烟气测试仪等的价值系数。接着根据这些结果把仪器设备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价值系数接近1的,主要有原子吸收仪和气相色谱仪,它们的功能和成本是比较一致的,说明方案中计划成本是合理的,第二种类型是离1有一段距离的,主要有离子色谱仪、烟尘烟气仪和原子荧光仪,说明该方案对这些设备的成本计划偏高,第三种类型是大于1的,主要有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和大气采样器,可能是因为计划成本偏低,使设备购买不足,难以满足需求或者功能过多过重。

2.3方案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在对该地区仪器设备功能价值系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方案,使各设备功能价值系数达到最佳,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对于第二种类型的离子色谱仪、烟尘烟气仪和原子荧光仪来说,主要改进措施是降低成本,让成本与功能相符。其中对于离子色谱仪来说,降低成本仍能购买到满足功能要求的设备。对烟尘烟气仪来说,其烟温测试信号无线发射和接收、烟气二氧化硫浓度传感器等经调查分析发现对该地区来说并不需要,因此使用一些价位比较低的产品也能进行二氧化硫等的检测。对原子荧光仪来说,不仅要与时俱进,更新设备,而且要把价格控制在11万元以内,此外如果不想淘汰此设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暂缓配置,与上级站或者附近监测站进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经费投入,在不影响其他仪器设备购买成本的基础上,加大对原子荧光仪的投入(按原方案成本进行购买),同时与附近监测站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原子荧光仪的功能和价值。对价值系数大于1的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和大气采样器来说,要相应的增加成本,特别是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大气采样器功能过多,负担大,因此要相应的配置一些设备,如水质快速检测仪器等。经由方案更新后,使仪器设备总成本降低了15万元,且各设备的功能和成本配置呈现合理化的趋势,能充分发挥各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