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渠道管理范文

时间:2022-06-16 12:34: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营销渠道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营销渠道管理

篇1

营销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渠道管理是指制造商为实现公司分销的目标而对现有渠道进行管理,以确保公司和渠道成员间相互协调和能力合作的一切活动,其意义在于共同谋求最大化的长远利益。渠道管理基本要素为:渠道成员、渠道结构、渠道成本与渠道冲突。

厂商、商、经销商以及用户构成基本渠道成员,他们对该产业链系统的良性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业,是营销渠道管理的主要关注对象。

营销渠道可以分为长度结构、宽度结构以及广度结构三种类型。营销渠道的长度结构,又称为层级结构,是指按照其包含的渠道中间商的层级数量的多少来定义的一种渠道结构;渠道的宽度结构,是根据每一层级渠道中间商的数量的多少来定义的一种渠道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密集型分销渠道、选择性分销渠道、独家分销渠道;渠道的广度结构,是指多种渠道的组合。

营销渠道成本包括设立成本和运行成本。企业在选择何种分销渠道时,要注重分销渠道初期建立成本和运行成本两者之间的比较,决策的基本原则是在同等收益情况下,选择成本最小的分销渠道,或在成本相同时,选择收益最大的分销渠道。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多采用多级渠道营销的分销策略。由于各分销成员分属不同的利益主体,渠道成员之间以及渠道成员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市场、价格、供给、付款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冲突处理成为营销渠道管理的日常性管理工作。对渠道冲突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实现货畅其流、价格稳定和市场占有率最大化等目标。

二、营销渠道管理的实施

企业的营销渠道网络是一个系统,各层级之间是相互联系和互相影响的,因此,企业的渠道管理是系统性、全面性、多层次的管理。

第一,渠道成员之间的协调。

直供与中间商的协调。直供是生产商的基本战略,发展直供与发挥中间商的作用并不矛盾,问题在于二者之间的比例如何确定才合理且经济效益最大。原则上,比例关系应使渠道成本最低和效率更高。现实中可通过对渠道的考核分析,不定期地动态调整来实现上述目标。企业渠道管理的目的在于掌握产品的最终流向,并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直供和通过中间商的绝对排斥性,企业考虑的重点是两者的比例协调和规范发展。

新老客户的协调。客户即企业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的共识。客户的流失意味着市场的萎缩,使企业生产能力难以达到合理水平,也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开发一个新客户需要额外花费一系列的精力和财力,成本通常是维持一个老客户成本的数倍,老客户的纷纷离去,对其他客户的购买行为具有消极的示范效应,加之客户频繁更替不利于供需双方基于长久合作基础上的物流优化、技术合作,会加大各方的转换成本。因此,尽量保住老客户,不断开发新客户,保持合理的新老客户动态比例关系,既是企业渠道协调的内容,也是营销工作保持活力的主要内容。

渠道扁平化管理。为了有效地控制渠道成本,提高渠道效率,渠道扁平化日渐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企业通过清除渠道中间多级分销环节,最大程度地压缩渠道空间,使产品的利润空间尽可能地增大。从而保证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

然而,在渠道扁平化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在压缩经销商渠道环节的同时,企业自身的运作环节被拉长了,总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多级管理机构,形成了内部的多层“渠道”,使得内部的管理成本相应地有所增加。因此,必须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把企业内部各种渠道环节和企业外部各级经销商综合起来考虑,使各渠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渠道的综合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还要减少不必要的渠道环节,使渠道的综合成本得以降低。

第二,营销渠道成本控制。

对于企业而言,应该与渠道上的各个环节的经销商建立双赢或多赢的关系,才能取得竞争优势。但同时,企业也应该注意渠道的经济性,把握好渠道的长短,减少渠道上不增值的链条,变供应链为价值链。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渠道成本。

企业和下级分销商间建立响应系统。在渠道优化、减少供应层级的基础上,企业和分销商建立共同的信息网络来即时监控各分销商手中的库存信息,尽量避免分销商在存货积压的情况下还订货,并对分销商手中的库存销售情况进行惩罚和奖励,同时,重视商品的终端销售,和顾客保持经常的沟通。

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企业与最终顾客之间的网上交易平台,企业可以更快、更准确、更全面地获取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加快对消费者的反应速度。这样可以减少对多级渠道收集信息功能的依靠,使核心企业(制造商)掌握主动权。

第三,营销渠道冲突的解决。

渠道冲突最直接的表现是渠道成员相互之间的价格竞争和跨区争夺客户。企业实施多级渠道营销,如果在同一地区只有一个分销渠道,渠道以统一的形象代表企业开展销售,虽然不存在渠道冲突,但有可能使该分销渠道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竞争压力而使渠道成员的积极性降低。如果同一地区设立多个分销渠道,在解决了积极性的同时,又带来营销策略不统一,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等问题。面临这种渠道冲突和渠道活力的两难选择,采用区域操作和专业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是企业的有效选择。所谓“区域操作”就是在区域目标市场内由一个分销机构在所在地区独家、全权、全力以赴地开拓当地市场。各个分销机构应严格按照区域分区负责,垄断经营所在区域。同时,在企业的统筹安排下,企业可允许分销机构适当地“越区销售”,有限制地引入竞争机制, 保持企业营销渠道的活力。

三、企业营销渠道效率评估机制构建

影响企业分销效率的因素有多种,只有对这些因素做详尽的分析,才能够准确判断企业的分销渠道效率。因此,企业要有专门的人员经常分析影响企业营销渠道的效率因素,然后应用到企业营销渠道效率的评估工作中。

篇2

随着全球化的出现、全球化态势的形成,消费购买行为的日趋个性化等诸多因素的,企业的营销渠道出现了许多变化,基于这些变化,企业要想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的适应新形势,进行渠道管理的创新与完善。

营销渠道作为市场营销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连结生产者与最终用户之间的纽带,是企业营销战略建设中的重点。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新千年版·第十版)中指出:“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由此可见,营销渠道就是要通过在恰当的地点,用恰当的价格提供恰当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还能通过营销中介的促销活动来刺激需求。营销渠道作为企业的一项关键的外部资源,在市场运作中具有产品分销、服务传递、信息沟通、资金流动的作用。

1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变化趋势

企业传统市场营销渠道的经典模式是制造商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在这种渠道系统中,产品渠道结构是金字塔形。这种渠道模式存在严重缺陷,在价格体系不透明,市场缺乏规则的情况下,市场营销渠道中“灰色空间”颇多,使许多经销商实现了所谓超常规发展,而生产者却难以分享应有的利润空间。传统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企业的市场营销渠道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变化趋势。

1.1营销渠道中零售商的优势日趋突出

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零售商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厂商的营销渠道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营销渠道系统内权利由生产商转向零售商,零售商逐渐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市场供求发展为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的买方市场,消费者成为稀缺资源,处于渠道最前沿,最能够接近和直接影响目标客户市场的顾客成为产品流向市场的“守门人”。第二,零售商通过扩张、兼并、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急剧可扩张规模,零售商的集中程度大大提高。第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地区之间销售渠道的差别日趋减少。超级市场、连锁商店和直复营销等形式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许多巨型零售机构把自己的销售网络扩大到世界各地。零售商业的国际化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带动了生产商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但伴随而来的是,生产商的国际化也更加依赖渠道网络的国际化。

1.2营销渠道从多层次长渠道向扁平化转变

由于传统金字塔式的销售渠道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许多企业正将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的结构,即销售渠道越来越短、销售网点则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减少环节、缩短渠道、绕过批发直供零售,从而部分地获得直销的好处。同时,随着中间商批发与零售分工的淡化,零售商能承担一定的批发功能,能同生产者直接打交道,从而使生产者缩短渠道的愿望成为可能。相应地,直接营销渠道和短渠道重要性的提高,使得长渠道的重要性降低,批发商地位下降。

渠道扁平化作为一种销售模式,简化了销售过程,缩减了销售成本,使企业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扁平化并非是简单地减少哪一具体销售环节,而是要对原有的供应链进行优化,剔除供应链中没有增值的环节,使供应链向价值链转变。

1.3营销渠道终端呈个性化发展

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行产品定制不仅可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产品积压,而且个性化的产品价格具有弹性,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如海尔冰箱,可以按照消费者的偏好换门板,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要求定制冰箱外形,正是凭着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海尔的冰箱以及海尔的其他产品能够在同类家电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相反,看不见消费者差异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难以生存。

1.4营销渠道内成员关系由商业利益关系向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变化

传统营销渠道系统中,渠道成员都是为各自利益,独立完成各自的职能,渠道管理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较差。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买卖关系,很少或根本不重视相互间的合作。 在市场条件好、竞争不激烈的时期,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满足。但一旦市场出现起伏,竞争较为激烈的时候,各方会发生利益摩擦,此时渠道中往往会发生矛盾与冲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渠道要想高效运转,渠道成员必须协调一致地工作,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联合成为一个统一体,即生产者与中间商由“你”和“我”的关系转变为“我们”的关系,从交易型向伙伴型转变,由商业利益关系向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在这种渠道中,渠道成员在统一协调下,以整个渠道系统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一体化或联合经营。

1.5营销渠道化的出现和发展

随着网络广泛普及,电子商务的兴起,开创了营销渠道的全新方式的电子商务。与传统渠道方式比较,电子商务具有营销效率高,营销费用低,营销市场无限性,营销环境开放性,及营销方式多样性、交互性等诸多优势。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营销成为充分有效地获取传送信息的最佳途径,是现代企业在信息开发新产品、发展新市场和扩大合作的最有力手段。它带来了销售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变革,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商品流通中经历的诸多环节,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价格。另外,它还覆盖了传统中间商难以覆盖的角落,突破传统中间商的发展空间的牵制,使得渠道成员更直接地面对国外同行业企业的竞争。

2当前营销渠道管理的思考

营销渠道的变化要求我们的众多企业对渠道要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原有的渠道组织和结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将原来单一、僵化的渠道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强的形式。

2.1从渠道管理理念层次上的思考

营销渠道成为建立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而非仅作为一项管理的职能与日常运作。其核心竞争优势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有效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从营销渠道功能方面的认识变化看:渠道由原来的“物流”形式向增值服务转化,强调服务功能。传统营销管理中,营销渠道的职能主要包括:分类、整理、匹配、仓储、运输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营销观念的发展,营销渠道充当生产商和最终消费者之间信息搜寻、传递媒介的作用,这部分功能包括:调研、促销、联系、谈判、财务、承担风险;而随着我国买方市场形式出现,顾客在交易市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渠道另一项独立出来的功能,即服务在营销中越来越重要。著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有关渠道的战略思想。

从渠道构建需求导向看:渠道管理构建的主要思路是以顾客需求为起点来指导整个营销流程。整合型的营销渠道作为一种新型的顾客需求拉动型的渠道模式,以消费者为起点,通过对生产者、经销商各自活动的整合,达到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目的,更具吸引力和竞争价值。例如:在家电行业中形成国美、苏宁“挟渠道以令诸侯”的局面,说明零售商以其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独特地位,在渠道管理中越来越重要,最终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2.2从渠道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思考

当前企业对营销渠道进行了许多变革和创新。主要从渠道的长度与宽度、渠道类型、渠道成员的合作方式、渠道的运作方式和渠道的地理影响力等方面入手。

2.2.1从渠道长度与宽度来看:渠道系统由“金字塔”式转向扁平化。企业要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的销售渠道,摆脱传统的层次分明的模式,开展直接面向终端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销售的营销策略,采取“扁平型渠道”。金字塔式渠道采用生产者——级批发商——多层次级批发商——零售商的模式,而扁平型渠道采取生产商——批发商或零售店(厂商零售店)——消费者模式。这样,生产企业对市场更了解、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能力,服务更及时。

2.2.2从渠道类型选择来看:由单一渠道转向多元化组合,直接销售与间接销售结合,大型超市、百货商店、仓储式商店、便利店和连锁专卖店等综合运用。渠道类型选择要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和产品情况选择。对于某一产品的某一区域市场而言,传统上多数制造商只通过一个渠道进入,而如今,随着细分市场和潜在渠道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多元化市场营销渠道系统。增加渠道方式及发展多元化渠道组合,可以弥补单一渠道形式的不足,提高市场覆盖率,使渠道成本降低,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2.2.3从渠道成员的合作方式看:传统的形式是交易型,现代的企业要转向“伙伴型”、“关系型渠道”,并采取垂直型营销系统。渠道内各成员之间应发展和保持密切的、固定的合作关系,从交易型向伙伴型转变,最终实现双赢乃至多赢。

2.2.4从渠道运作方式来看:以总经销商为中心的推进模式逐渐衰落,以终端建设为中心的拉动模式渐渐发展,从而提出了“逆向渠道”的概念。在传统的渠道构建中,一般以正向模式选择各级经销商,以厂家为出发点选择一级经销商、次级经销商,逐级控制管理;但企业对终端几乎没有控制能力,使渠道的功能大打折扣。而逆向模式从营销渠道的末端开始,向上考虑整条渠道的选择,根据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和产品特性选择销售终端,充分考虑终端的特性和利益,弱化一级经销商,加强二级经销商,决胜终端零售商,通过加强各环节的协作来达到企业的战略意图。

2.2.5从渠道的地理影响力来看:虚拟市场将越来越重要,商务条件下的渠道设计方案成为有待解决的重要领域。传统的营销渠道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商圈范围,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必须要跳出渠道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狭小空间,建立以为载体的分销渠道,使商圈范围不受时空的约束,向更大的范围扩展。

3结束语

通过企业营销渠道的选择和变化趋势,对企业营销渠道的构建与管理做出一些思考。营销渠道是建立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而生产商通过营销渠道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正是企业建立并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根本。营销渠道中多种形式应该并存,各种观点为互补而非替代;任何一种渠道都无法解决所有,要根据具体环境,针对营销渠道出现的各种变化,正确选择基本的渠道模式。现代渠道的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在于服务,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提供优质的渠道服务来赢取顾客;我国企业渠道管理的最重要任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客户、市场信息处理系统,建立健全以经销商为主体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1菲利普·科特勒.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吴健安. 市场营销学,北京:高等出版社,2000

篇3

二、渠道管理的具体内容

1.对经销商的供货管理,保证供货及时,在此基础上帮助经销商建立并理顺销售子网,分散销售及库存压力,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

2.加强对经销商广告、促销的支持,减少商品流通阻力;提高商品的销售力,促进销售;提高资金利用率,使之成为经销商的重要利润源。

3.对经销商负责,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对经销商提品服务支持。妥善处理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产品损坏变质、顾客投诉、顾客退货等问题,切实保障经销商的利益不受无谓的损害。

4.加强对经销商的订货处理管理,减少因订货处理环节中出现的失误而引起发货不畅。

5.加强对经销商订货的结算管理,规避结算风险,保障制造商的利益。同时避免经销商利用结算便利制造市场混乱。

6.其他管理工作,包括对经销商进行培训,增强经销商对公司理念、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产品知识的认识。还要负责协调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尤其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如价格涨落、产品竞争、产品滞销以及周边市场冲击或低价倾销等扰乱市场的问题,要以协作、协商的方式为主,以理服人,及时帮助经销商消除顾虑,平衡心态,引导和支持经销商向有利于产品营销的方向转变。

三、营销渠道管理的设计

设计一个渠道系统要求分析消费者的需要,建立渠道目标及限制因素,确立主要的渠道替代方案和评价方法。

首先,场营销渠道的设计者必须了解目标顾客需要的服务产出水平。

其次,确定渠道目标和限制条件,不同类型的企业都会根据限制条件来确定它的渠道目标。

最后,确定渠道模式。

(1)直接销售渠道。直接销售渠道是指生产者将产品直接供应给消费者或用户,没有中间商介入。直接分销渠道的形式是:生产者——用户。具体方式企业直接分销的方式比较多,但概括起来有订购分销、自开门市部销售和联营分销。

(2)间接分销渠道。间接分销渠道是指生产者利用中间商将商品供应给消费者或用户,中间商介入交换活动。间接分销渠道的典型形式是: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个人消费者。

(3)长渠道和短渠道。分销渠道的长短一般是按通过流通环节的多少来划分,具体包括以下四层:①零级渠道。②一级渠道。③二级渠道或者是制造商——商——零售商——消费者。④三级渠道:制造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4)宽渠道与窄渠道。渠道宽窄取决于渠道的每个环节中使用同类型中间商数目的多少。企业使用的同类中间商多,产品在市场上的分销面广,称为宽渠道。企业使用的同类中间商少,分销渠道窄,称为窄渠道。

(5)单渠道和多渠道。当企业全部产品都由自己直接所设的门市部销售,或全部交给批发商经销,称之为单渠道。多渠道则可能是在本地区采用直接渠道,在外地则采用间接渠道。

四、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渠道不统一容易引发厂商之间的矛盾。(2)渠道冗长造成管理难度加大。(3)渠道覆盖面过广。(4)企业对中间商的选择缺乏标准。(5)忽略渠道的后续管理。(6)盲目自建网络,企业不能很好的掌控并管理终端。(7)新产品上市的渠道选择混乱。

五、针对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1.企业应该解决由于市场狭小造成的企业和中间商之间所发生的冲突,统一企业的渠道政策,使服务标准规范,为防止窜货应加强巡查,为防止倒货应加强培训建立奖惩措施,通过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有效结合,从而培育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厂商关系。

2.应该缩短货物到达消费者的时间,减少环节降低产品的损耗,厂家有效掌握终端市场供求关系,减少企业利润被分流的可能性。

3.厂家必须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关注每个区域的运作,尽量提高渠道管理水平,积极应对竞争对手对薄弱环节的重点进攻。

4.在选择中间商的时候,不能过分强调经销商的实力,而忽视了很多容易发生的问题,厂商关系应该与企业发展战略匹配,不同的厂家应该对应不同的经销商。选择渠道成员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如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合作精神、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数量以及发展潜力等。

5.很多企业误认为渠道建成后可以一劳永逸,不注意与渠道成员的感情沟通与交流,从而出现了很多问题。从整体情况而言,影响渠道发展的因素众多,渠道建成后,仍要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不断加以调整,否则就会出现大问题。

6.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不顾实际情况,一定要自建销售网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厂家自建渠道必须具备的一定的条件:高度的品牌号召力、影响力和相当的企业实力;稳定的消费群体、市场销量和企业利润,具有相当的品牌认可度和稳定的消费群体;企业经过了相当的前期市场积累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等等。另外,自建渠道的关键必须讲究规模经济,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厂家才能实现整个配送和营运的成本最低化。

篇4

当企业高举着产品战、价格战、概念战、品牌战等大旗杀得人仰马翻之时,一直暗藏在水面下的渠道竞争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也就有了“得渠道者得天下”“渠道是企业的命脉”的说法。

市场营销渠道的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市场营销渠道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企业能否实现市场营销目的的关键。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实现的。企业只有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按适当的数量和价格把产品交付给消费者,才能实现所有权的转移,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渠道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公司分销的目标而对现有渠道进行管理,以确保渠道成员间、公司和渠道成员间相互协调和通力合作的一切活动。渠道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同一品牌的分销商发生价格冲突和窜货时,渠道管理尤为重要。渠道管理的关键是确定冲突的根源及其潜在隐患。建立和完善高效的渠道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回报,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一、营销渠道的作用

中间商存在的必要性在于解决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品种、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矛盾,把商品从生产者那里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这样三方面均能获得一定的好处,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生产者来说,可使企业的产品能有效地打入广阔的目标市场,节省资金的占用,提高营销效率和投资收益率,获得生存的机会且能实现资本积累,确保企业的;对中间商来说,它可以将自然界的原始资源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商品组合,尽快地把产品交付给消费者,获得一定额度的利润;对消费者来说,可更多地选择商品,同时可廉价购买商品。

二、渠道管理的具体内容

1.对经销商的供货管理,保证供货及时,在此基础上帮助经销商建立并理顺销售子网,分散销售及库存压力,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

2.加强对经销商广告、促销的支持,减少商品流通阻力;提高商品的销售力,促进销售;提高资金利用率,使之成为经销商的重要利润源。

3.对经销商负责,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对经销商提品服务支持。妥善处理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产品损坏变质、顾客投诉、顾客退货等问题,切实保障经销商的利益不受无谓的损害。

4.加强对经销商的订货处理管理,减少因订货处理环节中出现的失误而引起发货不畅。

5.加强对经销商订货的结算管理,规避结算风险,保障制造商的利益。同时避免经销商利用结算便利制造市场混乱。

6.其他管理工作,包括对经销商进行培训,增强经销商对公司理念、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产品知识的认识。还要负责协调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尤其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如价格涨落、产品竞争、产品滞销以及周边市场冲击或低价倾销等扰乱市场的问题,要以协作、协商的方式为主,以理服人,及时帮助经销商消除顾虑,平衡心态,引导和支持经销商向有利于产品营销的方向转变。

三、营销渠道管理的设计

设计一个渠道系统要求分析消费者的需要,建立渠道目标及限制因素,确立主要的渠道替代方案和评价方法。

首先,场营销渠道的设计者必须了解目标顾客需要的服务产出水平。

其次,确定渠道目标和限制条件,不同类型的企业都会根据限制条件来确定它的渠道目标。

最后,确定渠道模式。

(1)直接销售渠道。直接销售渠道是指生产者将产品直接供应给消费者或用户,没有中间商介入。直接分销渠道的形式是:生产者——用户。具体方式企业直接分销的方式比较多,但概括起来有订购分销、自开门市部销售和联营分销。

(2)间接分销渠道。间接分销渠道是指生产者利用中间商将商品供应给消费者或用户,中间商介入交换活动。间接分销渠道的典型形式是: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个人消费者。

(3)长渠道和短渠道。分销渠道的长短一般是按通过流通环节的多少来划分,具体包括以下四层:①零级渠道。②一级渠道。③二级渠道或者是制造商——商——零售商——消费者。④三级渠道:制造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4)宽渠道与窄渠道。渠道宽窄取决于渠道的每个环节中使用同类型中间商数目的多少。企业使用的同类中间商多,产品在市场上的分销面广,称为宽渠道。企业使用的同类中间商少,分销渠道窄,称为窄渠道。

(5)单渠道和多渠道。当企业全部产品都由自己直接所设的门市部销售,或全部交给批发商经销,称之为单渠道。多渠道则可能是在本地区采用直接渠道,在外地则采用间接渠道。

四、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渠道不统一容易引发厂商之间的矛盾。(2)渠道冗长造成管理难度加大。(3)渠道覆盖面过广。(4)企业对中间商的选择缺乏标准。(5)忽略渠道的后续管理。(6)盲目自建网络,企业不能很好的掌控并管理终端。(7)新产品上市的渠道选择混乱。

五、针对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1.企业应该解决由于市场狭小造成的企业和中间商之间所发生的冲突,统一企业的渠道政策,使服务标准规范,为防止窜货应加强巡查,为防止倒货应加强培训建立奖惩措施,通过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有效结合,从而培育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厂商关系。

2.应该缩短货物到达消费者的时间,减少环节降低产品的损耗,厂家有效掌握终端市场供求关系,减少企业利润被分流的可能性。

3.厂家必须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关注每个区域的运作,尽量提高渠道管理水平,积极应对竞争对手对薄弱环节的重点进攻。

篇5

当企业高举着产品战、价格战、概念战、品牌战等大旗杀得人仰马翻之时,一直暗藏在水面下的渠道竞争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也就有了“得渠道者得天下”“渠道是企业的命脉”的说法。

市场营销渠道的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市场营销渠道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企业能否实现市场营销目的的关键。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实现的。企业只有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按适当的数量和价格把产品交付给消费者,才能实现所有权的转移,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渠道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公司分销的目标而对现有渠道进行管理,以确保渠道成员间、公司和渠道成员间相互协调和通力合作的一切活动。渠道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同一品牌的分销商发生价格冲突和窜货时,渠道管理尤为重要。渠道管理的关键是确定冲突的根源及其潜在隐患。建立和完善高效的渠道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回报,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一、营销渠道的作用

中间商存在的必要性在于解决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品种、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矛盾,把商品从生产者那里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这样三方面均能获得一定的好处,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生产者来说,可使企业的产品能有效地打入广阔的目标市场,节省资金的占用,提高营销效率和投资收益率,获得生存的机会且能实现资本积累,确保企业的;对中间商来说,它可以将自然界的原始资源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商品组合,尽快地把产品交付给消费者,获得一定额度的利润;对消费者来说,可更多地选择商品,同时可廉价购买商品。

二、渠道管理的具体内容

1.对经销商的供货管理,保证供货及时,在此基础上帮助经销商建立并理顺销售子网,分散销售及库存压力,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

2.加强对经销商广告、促销的支持,减少商品流通阻力;提高商品的销售力,促进销售;提高资金利用率,使之成为经销商的重要利润源。

3.对经销商负责,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对经销商提品服务支持。妥善处理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产品损坏变质、顾客投诉、顾客退货等问题,切实保障经销商的利益不受无谓的损害。

4.加强对经销商的订货处理管理,减少因订货处理环节中出现的失误而引起发货不畅。

5.加强对经销商订货的结算管理,规避结算风险,保障制造商的利益。同时避免经销商利用结算便利制造市场混乱。

6.其他管理工作,包括对经销商进行培训,增强经销商对公司理念、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产品知识的认识。还要负责协调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尤其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如价格涨落、产品竞争、产品滞销以及周边市场冲击或低价倾销等扰乱市场的问题,要以协作、协商的方式为主,以理服人,及时帮助经销商消除顾虑,平衡心态,引导和支持经销商向有利于产品营销的方向转变。

三、营销渠道管理的设计

设计一个渠道系统要求分析消费者的需要,建立渠道目标及限制因素,确立主要的渠道替代方案和评价方法。

首先,场营销渠道的设计者必须了解目标顾客需要的服务产出水平。

其次,确定渠道目标和限制条件,不同类型的企业都会根据限制条件来确定它的渠道目标。

最后,确定渠道模式。

(1)直接销售渠道。直接销售渠道是指生产者将产品直接供应给消费者或用户,没有中间商介入。直接分销渠道的形式是:生产者――用户。具体方式企业直接分销的方式比较多,但概括起来有订购分销、自开门市部销售和联营分销。

(2)间接分销渠道。间接分销渠道是指生产者利用中间商将商品供应给消费者或用户,中间商介入交换活动。间接分销渠道的典型形式是: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个人消费者。

(3)长渠道和短渠道。分销渠道的长短一般是按通过流通环节的多少来划分,具体包括以下四层:①零级渠道。②一级渠道。③二级渠道或者是制造商――商――零售商――消费者。④三级渠道:制造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4)宽渠道与窄渠道。渠道宽窄取决于渠道的每个环节中使用同类型中间商数目的多少。企业使用的同类中间商多,产品在市场上的分销面广,称为宽渠道。企业使用的同类中间商少,分销渠道窄,称为窄渠道。

(5)单渠道和多渠道。当企业全部产品都由自己直接所设的门市部销售,或全部交给批发商经销,称之为单渠道。多渠道则可能是在本地区采用直接渠道,在外地则采用间接渠道。

四、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渠道不统一容易引发厂商之间的矛盾。(2)渠道冗长造成管理难度加大。(3)渠道覆盖面过广。(4)企业对中间商的选择缺乏标准。(5)忽略渠道的后续管理。(6)盲目自建网络,企业不能很好的掌控并管理终端。(7)新产品上市的渠道选择混乱。

五、针对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1.企业应该解决由于市场狭小造成的企业和中间商之间所发生的冲突,统一企业的渠道政策,使服务标准规范,为防止窜货应加强巡查,为防止倒货应加强培训建立奖惩措施,通过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有效结合,从而培育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厂商关系。

2.应该缩短货物到达消费者的时间,减少环节降低产品的损耗,厂家有效掌握终端市场供求关系,减少企业利润被分流的可能性。

3.厂家必须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关注每个区域的运作,尽量提高渠道管理水平,积极应对竞争对手对薄弱环节的重点进攻。

4.在选择中间商的时候,不能过分强调经销商的实力,而忽视了很多容易发生的问题,厂商关系应该与企业发展战略匹配,不同的厂家应该对应不同的经销商。选择渠道成员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如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合作精神、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数量以及发展潜力等。

5.很多企业误认为渠道建成后可以一劳永逸,不注意与渠道成员的感情沟通与交流,从而出现了很多问题。从整体情况而言,影响渠道发展的因素众多,渠道建成后,仍要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不断加以调整,否则就会出现大问题。

6.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不顾实际情况,一定要自建销售网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厂家自建渠道必须具备的一定的条件:高度的品牌号召力、影响力和相当的企业实力;稳定的消费群体、市场销量和企业利润,具有相当的品牌认可度和稳定的消费群体;企业经过了相当的前期市场积累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等等。另外,自建渠道的关键必须讲究规模经济,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厂家才能实现整个配送和营运的成本最低化。

7.任何一个新产品的成功入市,都必须最大程度地发挥渠道的力量,特别是与经销商的紧密合作。经销商应该与厂家有相同的经营目标和营销理念,从实力上讲经销商要有较强的配送能力,良好的信誉,有较强的服务意识、终端管理能力;在同一个经营类别当中,经销商要经销独家品牌,没有与之产品及价位相冲突的同类品牌;同时经销商要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固定的分销网络等。企业在推广新品上市的过程中,应该重新评价和选择经销商,一是对现有的经销商,大力强化网络拓展能力和市场操作能力,新产品交其后,厂家对其全力扶持并培训。二是对没有改造价值的经销商,坚决予以更换。三是对于实力较强的二级分销商,则可委托其新产品。

参考文献:

[1]李先国.销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网络营销决战渠道

得“渠道”者得天下,为在网络营销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各大互联网门户不断加强营销渠道建设,力求实现网络营销渠道的多样化。营销渠道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服务商的市场竞争力,拥有畅通、可靠的销售渠道,已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所在。

巨大的渠道支持会使得互联网企业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成为现实,其间的商业价值巨大,各大门户也逐渐向真正的互联网经济企业迈进。有了强大的网下实体渠道网络的支持,互联网可以相对轻松地实现企业从产品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在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下,渠道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网络实名为例,网络实名作为典型的网上服务产品,以广泛发展商的传统模式进行销售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不仅网络实名如此,其它类似的网上服务产品,如搜索引擎登记、竞价排名等,由于以企业为主的终端用户对于这些服务产品的认识不足和操作上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等局限性,以及服务产品的本地化特点,使得直接依靠网络渠道销售发展缓慢。

大量的工作仍需要由各地商进行线下市场培育、促销,售后服务等,利用商了解当地市场的优势开展本地化服务,达到单纯或主要依靠网络销售无法比拟的销售业绩。线下实体渠道是大部分网络营销服务商采用的主要销售渠道。

所以,国内绝大多数的网络营销服务提供商如3721网络实名、网易搜索引擎、搜狐搜索引擎、新浪搜索引擎、百度竞价广告等都采取了商渠道销售的策略,这一点上有别于Google关键词所采用的客户自助式直销模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国内网络营销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用户还不理性,对于网络营销产品并不十分了解;2、真正的品牌集中度较高的网络营销服务商尚未形成,用户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仍处于被动。

搜索势力与网络营销渠道商关系微妙

有业内人士称,到2003年底,国内从事网络营销服务的商约4000家,95%以上都是采取人海战术作为市场推广手段,一对一销售是主要销售模式。客观上来说,这些大量与客户一对一的销售人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网络营销服务市场的发展。

但在决定意义上推动市场的还是技术,搜索引擎在中国全面崛起很可能将是中国网络营销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而且,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搜索引擎的商业应用进入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对于整个网络营销市场的布局也产生强大冲击,更有可能将重新洗牌旧格局,可谓搜索“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门户网站或服务商应该尽快加强整体营销体系建设,尤其要加强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和管理。诸如中华网、TOM、8848等搜索新势力也在不断强化其自身的品牌优势,意在对有实力的渠道商暗送秋波,因为谁掌握了渠道,谁就在这次变局中具备称雄的资本。

提供网络营销产品的门户或服务商与渠道企业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既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商需要依赖服务商的产品,商的努力程度决定了服务商的收入,同时商自己的前途又掌握在服务商的手里,它本身不具备关键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对于门户而言,一方面要吸纳渠道做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要防止商出现不规范操作而破坏正常渠道销售秩序。而对于商而言,保证自身利润的同时,多数情况下还要在多个服务商之间周旋。

网络营销渠道的控制力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门户或服务商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如何,取决于营销渠道对他们的忠诚程度,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市场营销决策的执行程度。忠诚度越高,控制力也就越大,贯彻得越彻底。因此,对于上游服务商而言,其渠道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控制力如何,更进一步的说是在于如何提高渠道的忠诚度。对于渠道商来说,作为渠道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价值,将更多的关注集中到最终用户身上,通过增加服务价值的方式将企业自身的价值做出来,同时建立一套更前瞻、更合理的管理体系,以确保渠道微利时代能持续发展。

随着网络营销服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渠道的竞争将成为门户或服务商之间技术之外的另一个竞争的主要方向,也成为了今后谁能主导中小企业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简要的说,把握渠道包含加强对整个网络营销服务市场产业链的控制和加强营销渠道的忠诚度和控制能力两个方面。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产品或业务形式出现,企业客户的需要也在不断深化,门户或服务商应该更紧密地与产业链下游伙伴合作,以便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

从营销渠道和服务商的紧密程度来看,一般服务商的市场营销渠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核心营销渠道,这种营销渠道主要是指各大地区的核心或独家;第二个层次为次级体营销渠道,这种渠道主要是指在核心或独家渠道下的分销;第三个层次为营销渠道,这种主要是指特约营销人员和遍布各处的代办点等。

营销渠道的忠诚度来自于合作者目前通过合作获得的利益的多少和对未来合作前景的期望。所以,这种分层的营销渠道除了核心层以外,其他层次的忠诚度都处于不稳定状态,而第二和第三个层次的渠道就根本谈不上忠诚度。而渠道忠诚度越低,控制力也就越为低下,主要的有利措施有:加大核心营销渠道的建设力度,全面帮助提高核心渠道在区域市场占有率和扩张速度,包括优惠渠道政策支持等;按区域严格划分市场区域,避免核心渠道之间发生业务和利益上的冲突,尽量减少内耗;在整体营销渠道全面建设和扩展的同时,不断促使次级和营销渠道的升级,提高他们的忠诚度。

通过加大对营销渠道的资源投入,严格挑选合作伙伴,整体营销体系结构的改善等方法确实可以提升渠道的忠诚度和控制能力,但是服务商能够进一步整合渠道资源,尤其是加大渠道的管理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将会得到更大成效。

网络营销渠道的管理分析

上游服务商对营销渠道的管理实质上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比如增加渠道成员合作,防范渠道成员冲突,鼓励渠道成员发展等,进而实现渠道成员之间关系和谐、渠道销售能力增强和整个营销体系功能最优、效率最大的目标。

2004年初一门户网站授予上海一家实力网络营销服务商为其搜索引擎上海地区独家总,双方携手致力于打造引擎渠道示范模型,从而推广到全国,来规范整个搜索引擎分销渠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渠道管理直接关系到渠道营销活动功能的发挥,服务质量等,营销渠道的管理重点在于渠道政策管理和渠道激励管理。

渠道政策对于渠道运作的规范与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没有好的渠道政策也就不会有成功的渠道可言。渠道政策实际上关系着整个渠道的健康发展。

就服务商而言,它的营销渠道政策主要包含有市场区域划分政策、主打产品宣传政策、促销政策、价格体系政策、客户服务政策及渠道成员分成政策等,这些政策实际上形成一个整体的营销政策体系。

渠道政策管理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制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渠道管理政策以保证整个营销体系的高质量的运转。二是对所有营销渠道成员都必须坚决执行已经制定好的政策,以保证渠道的畅通和对外服务的一致性。

门户或服务商首先要明确的认识到渠道商是独立的经营实体,有自己的目标、利益和策略。商首先是客户的采购,然后才是门户或服务商的销售,只有企业客户愿意购买网络营销服务产品,商才有兴趣经营。因此,上游服务商应根据商的这些特点,采取必要措施,对其进行合理的渠道激励管理,以使整个营销体系达到最优化:

根据商在营销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合理分配利润。为提高商的积极性,可以制定便于量化管理的分级返点制度,便于加大对完成业务量较大者的激励;

篇7

一、市场营销渠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市场营销渠道理念较为陈旧

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难以与新时期的时代相接轨。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相应的市场营销渠道结构思维专业水平较低,阻碍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的市场营销渠道管理模式落后,陈旧的市场营销渠道理念不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模式,很多定式思维与市场产生较为明显的冲突,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布局,阻碍了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而且传统的市场营销渠道还以推销、促销为主要营销措施,对新的营销渠道发展和管理还缺乏实践,这些都造成不能良好体现市场营销管理的地位。因此,转变市场营销渠道理念,改变战略布局,是企业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的重要措施。

(二)市场营销渠道较为单一

企业的市场营销渠道过于单一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压缩了企业的生存空间,同时在单一的营销路线中就会产生利益冲突,导致营销渠道堵塞,最终造成营销渠道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一旦对利益关系过于追求,忽略了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的必要性,也会制约企业的市场营销发展。企业产品和市场中间存在经销商,一旦营销渠道过于单一,就容易导致各个经销商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这也会给市场营销带来诸多问题。因此拓宽营销渠道,寻求更多的营销办法,是改变营销渠道单一的主要办法。

(三)市场营销渠道缺少协同效应

在企业的市场营销中,没有在营销体系内形成良好的协同效益,就容易造成企业市场营销成本增加,给企业带来未知的市场风险。在新时期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拓展网络营销渠道,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企业的市场发展。企业的市场营销渠道缺少协同效应,会使企业的市场经销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让企业的发展陷入比较被动的局面。因此,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渠道管理中,积极建立协同效应,是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二、市场营销渠道管理途径分析

(一)创新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理念

企业在市场营销渠道管理中,应当不断优化发展思路,创新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理念,在新时期的市场营销渠道管理中深化落实新的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理念,做到谋创新、求发展,积极树立与时俱进的新时期管理理念。企业要根据现阶段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工作现状作为探究目标,动员广大员工,积极投入到开展创新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理念的工作中来。企业要注重对市场营销渠道管理新理念的建设,充分认识到渠道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要体现渠道管理存在的真正价值,从而保证渠道管理发挥出真正作用。企业为了完成更好的市场营销策略,要深化落实对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理念的建设,将管理责任进行划分,从企业内部进行职责与协调方面入手,逐渐将新的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理念与具体的管理内容相结合,确保在企业内部有效地实施营销渠道管理。企业要全面对渠道管理进行系统性管理,积极建设良好的企业产品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对品牌更加认同,提升企业在市场的影响力。营销渠道管理要积极转变传统管理理念,以提升企业产品品牌效应为主要市场营销策略,使企业品牌在市场中具备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加强渠道管理与企业品牌文化和产品之间的良好呼应。

(二)完善市场营销渠道体系

积极完善市场营销渠道体系,是现阶段企业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日常运营发展过程中,如果缺失一套完善的市场营销渠道体系,势必会造成企业产品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出现营销问题和管理问题。企业在发展中,要将产品市场作为市场营销渠道的指导方向,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实现企业逐步完成更好的产品市场营销,应当积极完善市场营销渠道体系,为产品的市场营销打好基础。在企业传统的营销渠道管理体系中,市场营销渠道过于简单,难以满足多变的市场环境,并且忽略了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过于追求产品带来的市场效益。因此,为了提升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应当制定科学的营销运作模式,以巩固利益关系为首要基础,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强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多元化市场运营环境。

(三)提升市场营销渠道管理水平

篇8

1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

1.1中小企业界定

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小型企业一般是根据我国在1999年修改的《大中小型工业业划分标准》中规定的年销售收入及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的企业。营销渠道是营销学研究的中心概念之一,世界著名的营销学大师科特勒(1957)指出:它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斯特恩(1969)研究认为,渠道由一组专业机构组成。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全球市场营销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国内外学者对营销渠道及其管理的认识逐渐深入。庄贵军(2000)指出,渠道关系是指组织间的关系,而不是组织内的关系,它发生在不同的法人之间。概括地说,营销渠道是指产品服务以生产者为起点,经过各级批发商、零售商、商业服务机构等中间环节,最后到达终点被用户拥有并为之使用提供保障等一系列环节所组成。

2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2.1传统营销渠道的缺陷

传统的营销渠道通路长,层次多,呈金字塔式,因其广大的辐射能力,为中小企业占领市场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渠道存在着许多无法克服的缺陷:一是中小企业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随着渠道的深入,企业对二、三级的中间商控制力逐步减弱,而对企业最重要的消费者层次,企业控制力几乎为零。二是多层结构有碍于效率的提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营销渠道使企业产品原本低廉的价格层层加价,从而使中小企业丧失了其价格优势。三是单向式、多层次的销售渠道使得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反馈,这样不但会错失商机,而且还会造成企业人员和时间上的资源浪费。四是中小企业的销售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落实。

2.2中小企业品牌影响力有限,对渠道推力不足

这是中小企业在渠道建设及运行中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在营销渠道的建设中,品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品牌价值高的产品易被消费者接受。其次,在采用委托经销商销售形式开拓渠道的过程中,经销商愿意承担产品的市场销售的任务,因为品牌价值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良好的质量保证和可预期的盈利,在销售中也可获得稳定的利润。

2.3营销人员素质不高,渠道建设管理人才匮乏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的限制和领导者对人才的重视不够,导致“好汉不愿来,孬汉干不了”的局面。以至许多中小企业不知道借助现代化的互联网、专业媒体进行市场营销。同时,缺乏营销服务意识,简单视之为将产品送达用户的工作,忽视“下游服务”———为产品使用及维护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渠道建设与管理人才的匮乏,致使中小企业花不少时间、人力、资金投入打造营销渠道,结果是建成的营销渠道冲突不断,分销效率越来越低,渠道的维护与管理成本却越来越高,因此,人才稀缺是制约中小企业企业营销渠道建设的重要因素。

3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管理中的问题的对策

3.1高度重视

企业从传统营销向信息化的转变,发挥传统渠道优势,再造供应链发挥传统渠道的稳定优势,最重要的是选择中间商。中间商的质量决定渠道整体的质量,影响渠道效率。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中间商、选择渠道成员有一定的标准。但很多中小企业在选择经销商时都会在小经销商与大经销商的选择上徘徊不定,因为大中间商实力雄厚,势必讨价还价引发中小企业渠道控制权方面的威胁;小中间商则实力太弱难以担当开拓市场的重任。因此,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与自己实力相当且全力以赴的中间商。这些经销商应同企业一样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双方都有保持稳定关系并取得迅速成长的需要。对发展有共同的动力,可以形成良性

3.2提高品牌意识,加大渠道推力

中小企业经营者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提高品牌意识,不能只关注眼前的蝇头小利,更要看到企业的长远利益。正如德鲁克所说,“用今天的资源去搏明天的希望”,要有战略眼光。中小企业要想不断壮大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打造名牌产品。品牌价值高的产品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渠道流通性也会增强,不存在产品渠道积压、上下级渠道堵塞等现象。更重要的是,品牌价值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良好的质量保证和可预期的盈利,经销商承担的产品积压、资金流动性差的风险相对减少,在销售中可以获得稳定的利。在采用委托经销商销售形式开拓渠道过程中,经销商愿意承担产品的市场销售任务,这进一步加大了渠道推力。

3.3注重人才培养

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与企业之间最根本的竞争在于人才资源的竞争。那么,最为直接的竞争可能来自于营销人才。营销人才真正掌握了市场人脉,也就是渠道中最为关键的人的因素。虽然中小企业在渠道建设时可以和大企业以及其他中小企业结成联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联盟只是暂时的联盟,每一个中小企业的目标都是把企业做大做强,当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能够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自身的实力来进行新的渠道建设,就不必再依附于大企业的渠道,并且中小企业发展起来之后就有充足的力量去做好网络营销。一旦中小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专业的营销人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中小企业在初期没有注重人才的培养,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可能出现人才的断层,这对中小企业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虽然这个时候可以从别处聘用人才,但是聘用的人才与企业根据自身特色培养出来的人才相比,后者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远远大于前者的。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庄贵军,周筱莲,王桂林.营销渠道管理体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篇9

【关键词】

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研究;渠道管理

现如今,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们的发展也倍受重视。可是,在中小企业发展中,产品渠道的拓展力度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之间不但需要在技术上、品牌质量上竞争,营销渠道的竞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大部分中小企业品牌缺乏影响力,没有很强的渠道推力

这一个问题在中小企业的渠道运营中是非常普遍的。要建设营销渠道,就必须有品牌力量的支持,这样才能顺利地拓展营销渠道,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实力,产品的品牌缺乏影响力,那么销售起来就比较慢甚至还会停滞下来;而经销商面对这样的产品也会有各种顾虑,所以就不愿意和这些中小企业进行合作。综上所述,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在渠道拓展中缺乏必要的推力。

(二)中小企业交易的成本偏高,控制渠道的能力不强

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都难以成规模,资本实力较弱,所以在和经销商进行合作时就处于劣势地位,这就造成了交易的成本偏高的情况。中小企业若是选择一些小型的经销商,那么产品推广能力必然不高,在开发与维护终端的能力方面也较差;而选择大型经销商,又不被重视,常常会被迫答应经销商提出各种条件,如赊销、降价、退货以及限制为其他经销商供货等条件。答应这些条件必然增加成本,不答应又难以拓展渠道,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而导致失败。

(三)中小企业知名度不高,导致渠道控制力弱

由于企业在市场中缺乏知名度,许多渠道专员在工作中的信心不足,缺乏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企业的实力不足,无法直接进行市场管理,就只好把开发客户或者推广产品等职能外包给经销商,而企业在渠道政策、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上若处理不好,又会让影响企业的信任度,这样都造成了企业缺乏渠道的控制力。

二、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地认识市场并实行市场定位

大家都觉得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看起来似乎也十分简单,其实市场蕴涵着一种非常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它不仅直接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实际生活,也往往同企业的盛衰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从市场营销观点来看,市场是所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集合的场所,即是该产品的消费集团。由于组成消费集团的每个人的需求和爱好不同,企业如果只生产单一品种产品想满足所有消费者的要求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从事市场经营活动时首先碰到的,就是发现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要。同时,对一个企业来说,由于资源有限不可能也无必要把所有的市场机会都作为自己的经营对象,而是要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一定范围的消费者的需要作为目标市场。因此,要想把市场开拓的更强大,就必须研究市场,科学准确地确定目标市场。

(二)利用电子商务渠道

以扁平化为方向的营销渠道策略结合电子商务的应用,针对目标客户(消费者)采取网上直销和“一对一”营销策略。采用电子商务营销,需完成三大核心任务:一是平台。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电子商务和网络卖场规划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和保障。二是推广广告。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推广体系是电子商务营销的巨大推动力和促进力。三是销售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销售管理,对老顾客、发散性顾客的营销,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基础和保障。以电子商务使营销渠道更加扁平化,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和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利润,同时能够给终端的消费者带来更多利益。

(三)合理选择中间商

发挥传统渠道的稳定优势,最重要的是选择中间商。中间商的质量决定渠道整体的质量,影响渠道效率。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中间商、选择渠道成员有一定的标准(经营实力、信誉、合作精神等)。但很多中小企业在选择经销商时都会在小经销商与大经销商的选择上徘徊不定,因为大中间商实力雄厚,势必讨价还价引发中小企业渠道控制权方面的威胁;小中间商则实力太弱难以担当开拓市场的重任。因此,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与自己实力相当且全力以赴的中间商。这些经销商应同企业一样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双方都有保持稳定关系并取得迅速成长的需要。对发展有共同的动力,可以形成良性互动。

(四)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CRM)源于“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销售、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工作部门。CRM作为一个专门管理企业前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提供了一个利用各种方式收集和分析客户资源的系统,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战略模式。它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以客户为主的外部商业关系资源,扩展新的市场和业务渠道,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赢利能力。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治理[M].梅汝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程礼芬,熊中楷.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建设与管理研究[J].江苏商论,2008(09)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111-02

1 中小企业渠道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问题

1.1 招商难

精明的经销商选择产品,一般会注意生产厂商的实力、产品的需求潜力、盈利能力,以及厂商的促销支持(特别是广告)。正常情况下,中小企业的产品品牌力与营销资源,都不可能成为优秀经销商的首选。现实中,各类中小企业花了大量招商广告,但能够找到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理想经销商却寥寥无几。

1.2 与零售商合作难

现代零售大卖场或大中型超市,凭借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能力,对于进入商场销售的商品一般会收取条码费(进场费)、节庆费、赞助费等费用,定期要求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有的还对销售较差的商品实行“末位淘汰制”,以此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零售商建立的这道进人门坎,使许多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

1.3 渠道控制力弱

由于成本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可能选择直销。使用销售商时,商基于自己的利益。只对提高自己利润和影响力的商品品牌感兴趣。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产品难以成为商的主销商品,因此在市场开发、市场覆盖、存货水平、服务及信息提供等方面,商大多时候不会遵从小企业要求,而中小企业也无能为力。

2 中小企业渠道建设与管理的制约因素

2.1 产品因素

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是狭窄市场里的成本领先或差异化产品,产品品种有限,批量不大,以更新换代快、贬值率高、生命周期短的创新产品居多。这类特点的产品要求企业建立短而宽的渠道,具体可选择直销、一阶渠道、商物分流等渠道运作方式,同时要使渠道中中间商的数量或种类够多。显然,这种需求与中小企业的财力和管理能力是不符的。

2.2 中间商因素

由于产品原因,中小企业的顾客特性表现为数量少、购买批量不大。因此,中小企业在中间商的选配上就产生了下列问题:

(1)实力雄厚、规模大、分销能力强的中间商不愿经销。

(2)中间商销售的产品中,中小企业产品往往成为配销角色,主要承担增加利润的辅助功能。加价高,销售资源配置少。

2.3 企业因素

中小企业在人、财、物上的弱势状态,是渠道建设的又一瓶颈。具体表现为:

(1)渠道选择上处于两难困境。

选择与大企业相同的渠道,在激烈的竞争中可能被大企业摧毁;建设不同于大企业的全新渠道,常常需要大量投入;这又不是一般小企业可以承受的。

(2)较高的渠道更换成本。

中小企业的初建渠道随着企业的发展,很难适应扩张了的销售量和顾客服务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对原有渠道不断进行调整或者更换。由此产生的槊道冲突,以及对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建设的旧渠道的舍弃,无疑将产生高额的机会成本。

3 中小企业的渠道管理策略

3.1 建立合适的营销渠道

3.1.1 设计渠道

好的渠道应该符合经济的标准、控制的标准、适用可能性的标准。一般说来,消费品市场的营销渠道较长,工业品市场的营销渠道较短,当地市场的渠道较短,外地市场的渠道较长。在市场距离、商品、顾客相同的条件下,短营销渠道比长营销渠道更有效、更有利。日用消费品的营销渠道多为宽渠道,消费品中的选购品和特殊品、工业品中的零配件等多为中宽度渠道,机械产品、耐用消费品、特殊商品等多为窄渠道。

3.1.2 选择中间商

设计好渠道后,建立营销渠道最重要的是选择中间商。中间商的质量决定渠道整体的质量。影响渠道效率。

在选择中间商时,中小企业必须首先评价中间商,选择适合自己的中间商,选择渠道成员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如经营历史,经营产品,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偿付能力、信誉合作精神、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数量以及发展潜力,最好选用实力与自己相当且全力以赴的中间商。

3.1.3 制定渠道协议

签订经销合同的期限不宜过长,最好以1年为宜,否则,中间商可能会利用长期合同及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从事投机活动。签订短期合同,合同条款也会给中间商施加随时可能被替代的压力。如果它真希望继续做企业的产品,会更加努力。

3.2 激励中间商的措施

(1)理解中间商。厂家应该站在中间商的立场上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心的问题,才能取得中间商的合作。对于中间商来说。首先是顾客的采购人,然后才是厂家的销售人。

(2)正确使用渠道权力。在处理与中间商的关系时,厂家可以采取不同类型的权力形式:强制服权力、报酬权力、法律权力、专家权力、感召权力。

(3)激励方式。中小企业在和中间商的合作中。大多数采取各种正面奖励,但有时也会采取降低毛利,减缓交货或者终止关系等制裁措施,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厂家并没有真正了解分销商的需要、问题、实力和弱点。

3.3 评价中间商。改进渠道系统

3.3.1 评估中间商

厂家必须定期按一定标准衡量中间商的表现,如销售定额完成情况,平均存货水平,向顾客交货时间,对损坏和遗失商品的处理,与公司促销和培训计划的合作情况。如果中间商不能胜任时,中小企业应该中止与其合作。

3.3.2 改进渠道系统

渠道系统需要定期改进,以适应市场新的动态,这种改进包括增减个别渠道成员,增减某些特定的市场渠道,或者创立一个全新的方式在所有市场中销售其产品。

3.4 解决处理渠道冲突

3.4.1 渠道冲突原因

渠道冲突产生的根本在于厂家与中间商分属各个独立的业务实体,目标和利益不可能一致。冲突的原因还在于中间商对厂家巨大的依赖性。

3.4.2 处理冲突策略

中小企业需要审慎选择要处理的渠道冲突,不应该对所有的渠道冲突一视同仁。一些冲突任其存在,可能对中小企业有益;有些冲突虽然表现为问题,但并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解决;还有些冲突则处于厂家的影响和控制之外,是企业力所不能及的,此时,回避不失为一种更巧妙和有效的做法。

中小企业还需要认识到,使用渠道权力中的强制权力会导致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水平提高,而使用非强制权力对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则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篇11

    1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已经从早期的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产品同质化日趋明显,已不再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主要参考因素。消费者更为关注商品的信誉、便捷度及增值服务等。可见掌握规模大、效率高、运作灵活、运营成本低的营销渠道,是赢得了市场的必备之利器。因此,营销渠道的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发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营销渠道内涵

    关于营销渠道的内涵,有多种描述: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指出:“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认为营销渠道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渠道成员和经销商(批发和零售)的组织机构,通过这些组织,产品或劳务才得以在市场销售;美国学者伯特·罗森布罗姆将营销渠道定义为与企业外部关联的、达到企业分销目的的经营组织;哈佛商学院两位营销学教授Slywotzky和 AdrianJ.认为营销渠道是指“一个企业的整体运作,包括如何选择顾客,确定和区分顾客反应,定义自身的任务和外包的内容,确认其资源,进入市场,是一个为顾客提供效用和在活动中获得利润的整体系统。”简单地说,营销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

    3营销渠道的建立

    3.1设计渠道

    营销渠道设计是营销渠道建设中重要一环。营销渠道设计(marketing channel design)是指为实现营销目标、对企业的营销渠道结构进行评估和选择,从而改进原有的营销渠道(营销渠道再造)或开发出新型的营销渠道(营销渠道创新)。

    好的渠道应该符合经济的标准、控制的标准、适用可能性的标准。一般说来,消费品市场的营销渠道较长,工业品市场的营销渠道较短,当地市场的渠道较短,外地市场的渠道较长。在市场距离、商品、顾客相同的条件下,短营销渠道比长营销渠道更有效、更有利。日用消费品的营销渠道多为宽渠道,消费品中的选购品和特殊品、工业品中的零配件等多为中宽度渠道,机械产品、耐用消费品、特殊商品等多为窄渠道。

    3.2选择中间商

    设计好渠道后,建立营销渠道最重要的是选择中间商。中间商的质量决定渠道整体的质量,影响渠道效率。在选择中间商时,中小企业必须首先评价中间商,选择适合自己的中间商,选择渠道成员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如经营历史,经营产品,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偿付能力、信誉、合作精神、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其下游客户的数量以及发展潜力,最好选用实力与自己相当且全力以赴的中间商,因为大中间商实力雄厚,势必讨价还价引发中小企业渠道控制权方面的威胁;小中间商则实力太弱难以担当开拓市场的重任,此外,中间商也在选择厂家,中间商是否经营一种产品主要考虑期望利润的大小,而期望利润又由以下因素决定:短期利润、预期利润、风险,厂家只有给中间商优惠条件开拓市场,并把风险降到最低,中间商往往才会接受。

    3.3制定渠道协议

    签订经销合同的期限不宜过长,最好以1年为宜,否则,中间商可能会利用长期合同及中小企业的弱势地位,从事投机活动。签订短期合同,合同条款也会给中间商施加随时可能被替代的压力,如果它真希望继续做企业的产品,会更加努力。签订经销合同时不要轻易承诺总经销权。即使市场上只有一个经销商在做,也只承诺特约经销权。很少有经销商能覆盖区域市场的所有二级批发和零售商,承诺总经销权就等于放弃了中间商无法覆盖的网点。另外,承诺总经销权,也不利于厂家对市场的控制,也许初期中间商会有意见,但是只要厂家坚持“网点建设谁开发,谁管理到位,谁所有”的原则,对于中间商已开发并管理良好的网点,企业保证决不插手,最终厂商是可以很好地合作的。

    4中间商管理

    4.1建立中间商市场准入制度

    中间商的市场准入是营销渠道管理事前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首先要确立中间商进入渠道的相关标准:如中间商的资质评价,市场覆盖范围,渠道评价,经营状况,销售规模,诚信度等内容。其次要建立档案库,将各中间商的相关信息归纳建档。第三,相关部门根据标准及各中间商的相关信息对中间商进行审核评价,最终确定其是否能够进入市场,将优秀中间商纳入企业销售渠道。

    4.2建立市场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事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已进入企业销售渠道的中间商,要进行销售过程监控。包括煤炭产品的发运、商务处理、货款回收以及通过对中间商的定期调查走访所了解的相关情况等内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果断调整企业的销售行为。如发现中间商有拖欠货款情况,企业应该高度警觉,立即查明拖欠原因,并采取妥善措施,及时回笼货款,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对问题严重的客户要重点监控,必要时终止与其合作,及时规避市场风险。

    4.3建立对中间商的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事后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中间商的资金实力,现有经营规模,社会资信实力,公共关系实力,市场价格,销售品种,区域控制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程度与能力,销售业绩等方面建立相关考核机制,及时掌握中间商的经营变化。根据中间商的相关业绩及各项指标评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作为今后营销策略、渠道调整及价格制定的重要依据。

    5营销渠道冲突管理

    Thomas和Schmidt(1979)通过调查后认为,冲突管理与计划、沟通、激励和决策同等重要,甚至比它们更重要。

    渠道冲突最直接的表现是渠道成员相互之间的价格竞争和跨区争夺客户。渠道冲突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一面,其有利面在于渠道冲突,可以制约中间商的不努力行为;其不利面在于不同渠道之间相互争夺同一目标顾客,引起无序竞争,造成渠道成员对企业的报复或经营竞争对手的产品。企业实施多级渠道营销,如果在同一地区只有一个分销渠道,渠道以统一的形象代表企业开展销售,虽然不存在渠道冲突,不会造成渠道浪费和营销策略的不统一,但有可能使该分销渠道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竞争压力而使渠道成员的积极性降低;如果同一地区设立多个分销渠道,在解决了积极性的同时,又带来营销策略不统一、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等问题。面临这种渠道冲突和渠道活力的二难选择,采用区域操作和专业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是企业的有效选择。

    所谓“区域操作”就是在区域目标市场内,由一个分销机构在所在地区独家、全权、全力以赴地开拓当地市场。各个分销机构应严格按照区域分区负责,垄断地经营所在区域;同时,在企业的统筹安排下,企业可允许分销机构适当地“越区销售”,有限制地引入竞争机制,保持企业营销渠道的活力。所谓“专业指导”是指企业在总部设立专业指导人员,这些人员不参与具体营销业务操作,负责按行业、按产品进行宏观的、全面的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包括制定产品资源的区域配置方案、价格策略、宏观形势分析,产品专门技术的支持、各区域市场业绩的分析比较,对分销体制的维护协调、接受用户对分销机构的投诉等。企业必须清楚认识到不管是区域操作、专业指导都不可能完全解决渠道的冲突和活力问题,企业应根据实际和营销环境的变化,严格地执行制度、及时地调整企业的制约、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 周朝琦. 企业创新经营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3] 刘鸿渊. 论企业营销渠道管理[J]. 商业研究, 2004(12).

篇12

一、中小企业营渠道现存的问题

1.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的促进力不足

营销渠道,也称为营销网络或销售通路,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制造商)向消费者(用户)转移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的所有权的所有组织或个人。中小企业成立和经营受到最大的限制就是品牌效应。中小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没有较大的影响力,以至于消费者认同或接受。一方面,在经营途径方面,中小企业的商品缺乏流通性,货物滞销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通过依靠其他商销售的经营方式,则他们会更喜欢已经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名牌产品,这是由于品牌效应好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良好的质量和可预见的利益,就商而言,肩负着比较小的产品滞销和资金流动性低的风险。但中小企业,由于其品牌的低认知度,所以商和消费者会质疑产品质量。依据上述原因,中小企业在构建多种营销途径方面问题较大,在市场拓展与产品宣传方面表现得促进力薄弱。

2.中小企业途径控制能力比较薄弱,难以确认合作对象

当今,中小企业的竞争除了技术、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外,营销渠道的创建与创新也成为其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和投资较少,在途径拓展方面重点以多级经销商的途径模式为主。规模较大的经销商一般不愿意与此类小企业合作,这是由于中小企业市场基础弱,他们更加地担心消费者不认可其产品。然而,规模较小的经销商队产品的宣传力度较弱,难以在市场上进行有效的宣传,存在对终端的开发、维护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难以最终决定合作的对象而左右为难。另外,中小企业较弱的市场直接管理能力,在产品营销宣传和售后服务方面不停变更,所以导致中小企业途径控制能力较弱。

3.中小企业的建设途径盲目选择

一个合理的产品营销途径一般是一种产品按照其特点选择一项整体与其特点相适应的营销途径模式。但许多中小企业为了扩大市场,提高市场的占领率,盲目选择多种模式并存,这样不但成本高而且效率低下。企业一旦确定了营销渠道模式,就要认真维护和建立双方的关系。 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人员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保持基本稳定状态下做适度调整,以适应市场的新情况、新变化,保持渠道的适应力和生命力。企业在选择、 管理营销渠道时,要平衡好企业与渠道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不能为了实现自身的效益最大化而排挤渠道成员的利益,应合理分配利益与风险。 另外, 渠道商之间的合作、冲突、竞争,要求企业在中间起到一定的控制、 统一协调、有效地引导作用,确保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影响中小企业途经选择与管理的因素

1.产品因素

中小企业生产的商品,一般是市场不大的成本较低或差异化商品,种类少,批量小,更新换代快、贬值率高、生命周期短是其特点。拥有该特点的商品要求企业开拓短而宽的途径,具体可分为直销、一阶渠道、商物分流等途径的运营方式,而且途径里中间商的数量或种类要足够多。这种需求是中小企业的财力和管理能力无法满足的。

2.中间商因素

因为商品原因,中小企业的顾客特点具体表现为数量少、购买量小。所以,中小企业在中间商的选择上就出现了下列问题:(1)因为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等方面的因素,实力雄厚、规模大、分销能力强的中间商不愿营销中小企业的商品。(2)在营销过程中,中小企业商品基本上扮演着配销的角色,主要功能是辅助增加利润的辅。加价高,营销资源配置少。

3.企业因素

中小企业在人、财、物上都存在劣势,是途径选择的又一难点。(1)途径选择上处于两难境地。选择与大企业相同的途径,难以在竞争中存活;开发全新途径,又无法承受巨大的开支。(2)较高端途径提高成本。中小企业的初建路径随着企业的发展,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销售量和顾客服务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对原有路径持续进行调整或者创新。因此产生的渠道矛盾,和对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构建的旧路径的更替,毫无疑问将出现高额的成本。

三、对中小企业营销路径发展的建议

1.加强品牌意识,增加宣传力度

中小企业管理者要有正确的领导思想,不要过于在乎眼前微乎其微的小利益,而是要高瞻远瞩企业的长远利益。就像德鲁克所说,“用今天的资源去搏明天的希望”,要培养战略眼光。中小企业要想持续发展扩大,就一定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知名度,创造品牌效应。消费者更愿意接受品牌价值高的商品,途径流通性也会增强,商品积压滞销的现象减少、上下级渠道堵塞等现象不再出现。尤为突出的是,品牌价值高,在某些程度上代表着良好的质量和可预期的利益,如此一来经销商肩负的商品滞销、资金流动性差的风险将减小,在销售中能够获取稳定的利润。在采取委托经销商营销发展途径过程中,经销商愿意负责商品市场营销的方面,这进一步加大了渠道促进力。

2.减少交易成本,实行“逆向渠道”的方法

中小企业与经销商合作出现各类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其合作的基础条件不符合。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采取“逆向渠道”方法。因为终端市场是整个营销通路的出口,所以只有提高商品终端市场的占有率,顾客才会有购买的可能。这里的“逆向模式”,是依照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和产品特点,从整个营销途径的终端开始,往回考虑整条途径的选择:削弱一级经销商,增强二级经销商,重视终端零售商;通过加强各级经销商的合作,从而实现企业的策略目标。与“正向模式”相比,逆向模式在采取名牌策略的时候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发挥路径上全体成员的协同作用有极大帮助,得以真正实现使“顾客满意”的营销目标。

3.增强路径构建管理,注重营销人员素质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动力。中小企业要增强企业队伍的完善,培养员工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营销人员素质的综合提高。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的营销模式的优势,坚持完善路径建设和管理。比如,引进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加大专家的培养力度,通过创新,研发一种能被中间商广泛认可的技术,增加中间商的价值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让中间商依赖自己,进而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重视对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路径构建管理人员的培养,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营途径,并要维护途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4.选择适宜的路径模式,构建比较稳定的经营路径

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力、人力和物有限,不仅可以自己构建直接路径,也可以考虑间接路径,例如经营路径联盟策略,即在范围内各行业中,加强各中小企业联系,构建一体化,共享资源。比如,联盟成员间可以相互协助、彼此支持,像资金支持、货源支持、运输支持、品牌支持、管理支持、终端支持,费用支持、策划支持、宣传支持等,结成紧密的战略团体、利益共同体,成为彼此的战略伙伴。每个中小企业成员恪守协议准则,把各种优势最大化,最终达到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物流畅通的理想效果。如此,便能够避免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致使的路径中断。同时,企业在选定一种路径模式后,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四、总结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变化,我国市场格局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不仅就商品的质量对比,而且对商品的信誉、便捷度及增值服务等因素也是要求较高。所以,开拓大规模、高效率、运作灵活、低运营成本的经营销售途径,便成为赢得市场的必胜秘籍。因此,经营路径的管理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减少企业营销成本、促进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含丹: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渠道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