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计范文

时间:2022-11-22 08:26: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力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力设计

篇1

关键词:

电力工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这离不开电能的基础作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电能不仅是工业基础建设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整个电力工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关系着电力工程的正常运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有效利用电能的指导方针,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设计原则

合理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离不开设计原则的指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原则可以简单地归纳成以下的3个方面。第一,对于大型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设计要从大局考虑,严格按照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自身的周期性设计,保证设计方案完善。第二,安全性是整个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首要保证,没有安全性,整个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就没有意义。第三,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的成本控制是设计师要重点考虑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单项电力工程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对单项电力工程设计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依据时间的长短可以将其分为长期的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中期电力系统发展设计。单项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1.预测和分析

电力负荷电力负荷的分析预测是整个电力规划设计的基础性工作,一般的电力规划设计要求进行中短期负荷预测,时间在10年以内。例如已知一个地区的基础负荷为23MW,按照当年的负荷增长率计算,目前可供选择的主变容量及台数的配置方案见表1。利用MATLAB计算可得LCC费用如下所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见表2。

2.电源规划

电源规划是通过对周边以建和拟建工程的统计分析,规划出电源的处理策略,保证各个用户安全用电。电力电源可以分为统调电源和地方电源两个类型,各大类型的发电厂是统调电源,一般归电网统一调度。企业的自备发电机和小型的水电站属于地方电源。两种类型的电源在不同的水文期有不同的调度策略,不同的处理情况,随着新建的电源机组不断地投入使用,电源的统计分析就变得十分必要,这也是电源分析的意义。例如,江西省某城镇的两个系统电源扩展规划如下所述:该城镇要求容量为100MV和容量为150MV的机组λ=2次/年,r=87.6小时/次,容量为50MV的剧组λ=2次/年,r=87.6小时/次。第一种方案平均投资为每千瓦10000元,每年的机组平均运行费用为300元。第二种方案为9000元和320元。现已规划期30年,停电损失为10元/kWh,贴现率为10%计算。第一种方案的总投资金额为5.6×105万元,运行维修费用为1.63×105万元,停电损失费用为1.66×104万元,总体投资金额为7.96×105万元。第二种方案的总投资金额为4.95×105万元,运行维修费用为1.74×105万元,停电损失费用为2.46×104万元,总体投资金额为7.92×105万元,故方案2为最佳方案。

3.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是通过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对所在区域的供电项目进行电力电量平衡计算,保证各个项目合理用电,这是整个电力规划设计的约束条件。首先根据负荷预测得到各水平年的系统最大负荷,计算出电力电量盈亏、出电力系统所需要的发电总量、变电设备的容量。

4.接入系统方案

在分析当地情况后,设计师需要依据原有的负荷分布、网络特点和电网发展规划确定项目接入系统比较方案,说明项目工程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并等待政府部门的审批意见。在制定接入系统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建设距离、节约用地、电网新技术和节能降耗,还要依据该地区投产年的电网结构、供电电压和运行方式确定项目工程各方案的规模和布局结构。

5.地按期计算是电力规划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稳定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4部分

潮流计算可以得出各网络元件电力损耗、电网各节点电压和电力潮流的分布情况,这是分析各接入系统合理性、可靠性的举出。短路计算保证了熔体的额定电流和整定值,便于在故障情况下迅速地切断短路电流,尽可能地减少损失。稳定计算包括电压稳定计算、频率稳定计算和系统暂态稳定计算,设计人员通过这些计算的具体数值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稳定策略无功补偿计算为电力网络中的感性负荷提供无功功率,以降低网络元件的电能损耗。

6.方案比较和系统专业提资

在完成上述内容后,要对所有的项目接入方案在安全性、实时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比较,选出其中最佳的接入方案。合理的接入方案基本规定了建设规模和投产时间,这为其他专业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和数据支撑。以1999年江西省某一地区发电厂的退役决策为例来说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方案比较,该地区的全部负荷由60kV辐射式输电线路供电,地区总负荷为54MW,电源主要来自与系统相连的GLD变电站,此外有50MW的发电机组容量的本地发电厂作为备用电源,由于发电机的运行年限已经到达最后的寿命终止年限。其中的一台涡轮机已经失效,实际的容量为25MW,该机动组还有启动失败的记录,因此,电力公司需要比较机组完全退役,修复改造恢复到50MW和维持现有容量只进行常规修复3种方案的利弊。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据实践经验来看,50MW的燃气轮机的平均有效强迫停运概率为12.2%,平均修复时间为56.04h。如果只对该地区机组进行常规维修,使其维持在25MW的容量,假设机组不会进一步恶化,机组的平均有效强迫停运概率为23.38%,平均修复时间为为181.81小时。从投资成本来看,发电机组退役和保持原来状况不会产生费用,修复发电机组西药追加120万元,退役方案需要支出45万元的拆除费用。估计机组修复方案和常规修复方案的运行成本和风险损失费用。机组修复的风险损失为每年6.0万元,维持现有状况的风险损失为每年13.0万元。机组退役方案的总费用为206.44万元,机组修复方案的总费用为304.16万元,机组维持不变方案的总费用为260.22万元。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工作经验

我国不断壮大的电力系统要求更加专业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为其服务,在中小规模电力设计单位开展电力系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很多有效经验,主要在准备阶段和开展工作阶段两个方面。针对新项目要注意收集最新负荷情况。总之,完备的数据库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需要不断地添加更新。

三、结语

我国的电力工程已经向大电网、高电压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简单地总结了电力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一些实践经验,但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还需我们不断的完善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的电力供应。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电力工程设计;应用

0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其设计的主要原则就是要保证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因此,为了使电力工程设计得到长期稳定地发展,就要在设计过程中应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并且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进行总结,从而使电力工程设计得到进一步提高。

1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可以将其分为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设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对电力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工程设计论证的主要依据,在单项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主要有:电力负荷预测和特性分析;电源的规划情况和出力分析;通过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接入电网系统方案;对方案进行电气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进行方案比较;提供系统专业资料。

1.1电力负荷预测和特性分析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其设计的基础是对电力工程就近的片区,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特性分析。在实际的电力负荷预测中,针对十年之内的电力系统,要进行中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在中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中,通过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运行进行的,同时需要对往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解,基于此,通过社会经济发展,进而对中短期附近的区域的最大负荷逐年进行负荷预测。在一些已建或在建的大项目的基本情况,对其电力负荷的特性要进行分析,并且,要看该项目对电网供电是否具有影响。在实际的负荷预测中,具有很多的方法。在预测中有传统的方法也有新方法。对于一些输送量大的电力线路、容量大的发电机组、枢纽变电站等重要的电力工程,在电力负荷预测中,要使用多样性的预测方法,对其电力负荷的增长和发展进行具体分析研究[1]。

1.2电源的规划情况和出力分析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电源的规划情况。那么,电力电源主要可以分为:地方电源和统调电源。地方电源主要包括企业自备发电机组和小型水电站。统调电源是各类大型的发电站。每种不同电源的出力情况都不一样,就要对其进行具体地分析,进而使接下来的工作得到顺利进行[2]。

1.3通过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进行电力电量平衡

通过以上的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电力电量平衡主要具有约束作用。在实际的电力电量平衡中,主要根据电力负荷预测从而确定电力系统每年平均的最大负荷,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电源的出力分析,得出具体的电力电量,进而可以确定电力系统需要的设备容量。

1.4接入电网系统方案

在接入电网系统方案中,要根据原有的电网、负荷、网络等情况,通过电网的发展和规划,进而提出比较方案。在实际的接入系统方案中,要进行综合考虑,从电网技术、节能降耗到节约用地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要远近结合。

1.5对方案进行电气计算

对方案要进行电气计算,电气计算主要包括:无功补偿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稳定计算以及潮流计算。首先,在潮流计算中,主要对电力网络的电压和功率,进行详细地计算。潮流计算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为稳定计算和继电保护提供有利地依据。潮流计算能够确定系统的运行,检查其元件可否达到运行条件。潮流计算是整个电力系统设计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比较方案最直观的方式,根据潮流计算能够掌握多方面的情况,能够对各个接入系统方案进行具体地分析。在稳定计算中,主要对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设想计算,进而保证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稳定计算要在潮流计算的基础上进行。那么,在短路电流计算中,主要对给定网架的电气元件,由于产生故障而形成的不正常电流值,进行验算。对工程接入系统的各种短路电流进行计算。通过短路电流计算,能够为熔体的额定电流及继电保护整定值提供有效地选择依据,进而使电路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地切断短路电流。有效地降低了短路故障形成的损失。在无功补偿计算中,可以对电力网络的感性负荷提供无功功率,进而使网络元件因传输无功功率形成的电能耗损得到减少[3]。

1.6分析计算结果,进行方案比较

对各个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项目接入进行方案比较。对项目接入方案要进行全面分析,从发展的经济性和适应性到安全可靠性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进行方案比较,选出最佳方案。1.7提供系统专业资料通过对系统设计和电气计算,选择出最佳系统方案,确定项目具体的建设时间和规模,为电力工程设计提供有效地依据。

2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总结

在电力系统的发展中,随着电网规模的逐步扩大、电网电压的升高。电源装机总容量的提高,从而使其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在电力工程的设计中,电力系统的专业设计以及论证,对电力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对于中小规模的电力设计单位,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因此,为了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要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做好充分地准备,进而设计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3总结

电力资源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此,为了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有效地保障,就要全面提高电力工程设计,从而使电力系统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地基础条件,因此,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轩,程沛沛,田野,刘进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4(06):26-28.

篇3

准备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内电网中电源规划情况统计及出力情况分析,是论证单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电力电源可以分为统调电源和地方电源,统调电源是指由电网调度统一调度的电力电源,比如各类大型发电厂等;地方电源主要包括各类小型水电站和企业自备发电机组等。电源在不同的水文期出力会有所变化,新建的电源机组也会随着逐步投产而使各电源的出力情况发生改变,因此针对这些电源要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以对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1.2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是指以以上两项内容所得出的结论为依据,对项目附近区域内实施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作为确定电力工程布局和规模的依据,电力电量平衡是电力工程规划的约束条件。具体计算是要以负荷预测的结果为依据,确定各水平年的系统负荷上限,并结合电力电源规划情况和出力分析结果,掌握电力电量盈亏情况,最终得到电力系统所需的发电、变电设备容量。

1.3接入系统方案

在对近区原有电网负荷分布和发展规划分析的基础上,为拟建项目在电力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作出准确的定位,以此为依据提出接入系统方案,在此过程中要关注电网新技术的引入和坚持“远近结合、节约用地、节能降耗”的原则。

1.4电气计算

电气计算主要包括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等。潮流计算主要是对电力网中的功率和电压分布进行计算,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系统的运行方式,对各元件能够满足运行要求进行检查,并为系统继电保护和稳定计算提供依据和初值;稳定计算是指按要求对电力系统的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以此来确定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主要特征和稳定水平;短路电流计算主要是针对因发生故障而导致短路的情况下,给定的网架中电气元件上产生的异常电流值,该项点的计算为电气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依据;无功补偿计算是针对电网中运行的感性负载进行的分析和计算,该计算为有效消除谐波污染、减少电能消耗和净化电网提供了基础数据。

1.5方案优选

方案的优选要以以上各项分析或计算的结果为依据,从安全可靠性、发展的适应性和经济运行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考虑,从而对各方面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其进一步优选并确定一个最佳方案予以推荐。

2经验和方法

在单项电力工程设计过程中,怎么样合理的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以及对专业系统设计进行相关的论证已成为中小规模电力设计部门面对的新课题。

2.1准备阶段

在系统规划设计开始前,首先应该收集所在区域内有关电力系统现状的材料,弄清楚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并对这些资料分析、整理;对已投运的变电站线路以及统调电源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录入到数据库中,使其作为电网网架的基础数据;尽可能查清近区最新的电力规划情况和掌握其发展趋势,并将相关数据录入数据库中使其形成各规划水平年的网架基础数据。

2.2开展工作

规划工作开始后,要持续关注电力系统的新变化,收集和分析各地区负荷情况及特点,摸清网内各类电力设备的分布情况及参数,并对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为系统设计准备好数据资料;针对新工程,要对当地负荷情况进行收集并对当地和周边的电力系统资料及时更新,并以这些数据资料为依据进行电气计算,配合项目工程的设计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TP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36-02

温、湿度控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使用温度计、湿度计来采集温度和湿度,通过人工操作加热、加湿、通风和降温设备来控制温湿度,这样不但控制精度低、实时性差,而且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即使有些用户采用半导体二极管做温湿度传感器,但由于其交换性差,效果也不理想。在某些行业中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大型的电力系统中,由于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元器件失效或由于环境湿度过高而引起的漏电事故时有发生,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危及到电力系统局部及操作人员的安全。为了避免这些故障,需要在配电柜柜体内安装控温、除湿设备。由于采用了新型单片机对温湿度进行控制,所以特别适用于对温湿度控制要求较高的继电保护柜、仪表箱、计量柜等设备。通过加热去湿使其干燥获得一个独立的温湿度可以自动控制的恒温恒湿空间。

一、系统硬件平台

本系统以89C系列单片机为核心,将采集到的信号送给温度传感器、通过HS系列湿度传感器对所接收到的温度、湿度等信号进行采集,送到89C系列单片机系统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单片机系统的外设对获取的信号进行显示、控制,这样就将采样到的非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加以实现,从而解决了对温湿度的电气控制方案。本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配电柜内的温度低于系统中所设定值的最低值或设备内部的环境湿度大于系统所设定的最高值候,单片机将输出低电平,这是系统会自动启动加热系统使电加热元件开始升温工作,对设备内部进行温度升高,干燥环境;当配电柜内的环境温度高于系统所设的最高值或测试到空间湿度小于系统的最小值候,系统电路将输出高电平,对加热电路控制,停止加热;当工作环境温度值超过通过循环风来降低工作温度的上限设定值时,系统处理器会输出低电平,促使风扇工作的控制电路开始工作,排风散热降温;当设备内部温度值小于排风降温设定得最低值时,微处理器将输出高电平,停止风扇工作。对环境的温、湿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以89C系列为核心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输入电路,数据转换电路,警示及加热控制电路和排风控制电路,还有一些外设电路构成。该控制系统以微处理器为控制器中心,采用数字PID算法,经过详细核算、调试确定出参数KP、KI及KD的数值,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从而构成一个循环的控制系统。提高环境温、湿度的控制精度,达到用电单位所提出的精度要求。

二、各模块组成

信号采集模块由温度检测电路和湿度检测电路组成。温度检测电路,在此系统中,由一个高性能的双运算放大器、r1、r2、r3组成比例运算,且输入信号从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输入;则它是一个反向比例运算放大电路。采集到的信号Ui经输入端电阻r1送到反相输入端;而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接“地”。经过AD590的输入信号经双运算放大器进行IV转换后可得到电压输出,输出的电压Uout为100mV℃,最后由模数转换电路的通道CH0送给微处理器。测温传感器采用AD系列,它是集成温度传感器,其电源电压为4~30V,测温范围-55℃~+150℃。整个测温范围内精度可达±0.5℃,且线性度好,直接输出为电流(1?滋AK)由于采用了线性度良好的AD590进行温度测量,故测出的温度值不需要进行线性校正。湿度检测电路由湿敏传感器、多谐振荡器和单稳态触发器等组成,采用CV变换完成湿度检测。湿敏传感器采用电容式湿敏元件HS1101,这种元件有响应快、线性度和可靠性高、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好、长时间饱和下快速脱湿等特点。因而采用一般处理即可达到精度为±5%RH的要求。

外部电路由89C51扩展接口芯片8155来实现的6位LED显示和24键的键盘显示器接口电路。接口芯片8155也可用8255来代替。AT89C51外扩1片8155,8155的RAM地址为7E00H~7EFFH,IO地址为7F00H~7F05H。8155PA口为输出口,控制键盘列线的扫描,PA口同时又是6位共阴极LED显示器的位扫描口。PB口作为显示器的段码(字型码)口,8155H的PC口作为键盘的行线状态的输入口。

后向通道中光耦合双向晶闸管驱动器是一种单片机输出与双向晶闸管之间较理想的接口器件,它由输入和输出两部分组成,输入部分是一种一砷化镓发光二极管,该二极管杂5~15mA正向电流作用下发出足够迁都的红外光,触发输出部分,输出部分是一硅光敏双向晶闸管,在红外线的作用下可双向导通。在使用晶闸管的控制电路中,常常要求晶闸管在电源电压为零或刚过零时触发晶闸管,来减少晶闸管在导通时对电源的影响。这种触发方式称为过零触发。过零触发需要过零检测电路,有些光电耦合器内部含有过零检测电路,如MOC3061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去湿干燥机采用我国新型的发热材料PTC半导体陶瓷加热,其加热部件下面配有微型风扇,使热气流均匀快速流畅,它可以根据端子箱的大小尺寸配定。其功率可在300~800W之间调节,与其配套的排风机可带走端子箱内的湿气。这套去湿干燥机,结构合理、高效、节能,其热效率超过9000,并且安全可靠无明火,不会引燃物体,其使用寿命比传统电热干燥元件高十几倍。

三、软件系统

篇5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进行大规模电力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只有做好线路设计、负荷预测等方面的规划才能高效、有序进行电力建设,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电力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时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来说电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做好电力规划设计,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不同区域的电力需求,并结合城市建设等进行线路优化设计,并进行合理的电力负荷预测,使得前期规划设计充分结合实际,并对多个方案进行论证比对,从而选择最优的电力规划设计方案。对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而言,首先要进行电力负荷预测,之后才能根据负荷需求及所能提供的负荷能力进行相应的电网电源设计,其次要进行线路的勘察及选择,从而进行电力网络及建设规划,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出实用性强的电力规划设计方案,这也正是电力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之所以要进行一系列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目的就在于对电力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及选择,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并加以解决,最终以优化的设计方案来确保电力建设的有序进行,为电力供应的稳定安全奠定基础。

2科学地进行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系统只有提供充足的负荷能力才能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为此必须进行科学的电力负荷预测,结合地区以往发展实际进行电力需求预测,主要的预测方法如下:2.1回归分析及单耗法。这种建立在以往用电负荷基础上的定量分析法被广泛使用,主要是通过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来对未来的电力负荷需求进行估算,这不仅需要本地区以往的用电数据及各功能分区的用电负荷数据,更需要对本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合理评估,从而确定未来的用电负荷。这种预测方法能够对地区综合用电负荷进行评估,且具有较高精确度的预测性,尤其适用于短期及中期电力负荷预测,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难以测算各供电区的电力负荷发展水平。为弥补回归预测的不足之处,常结合单耗法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工业和部分农业用电量常常能统计出具体的单耗指标,结合单耗指标进行用电负荷的预测具有针对性,能够对不同功能分区区域进行较为准确的用电负荷预测,从而为电源规划等奠定基础。2.2灰色系统法。这是建立在灰色系统理论基础上的预测方法,能够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在数据不多的情况下找出某个时期内起作用的规律,从而建立起负荷预测模型,对于短期负荷预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这种预测方法对负荷数据要求较少,不考虑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便捷性,但是当数据离散程度逐渐变大的情况下,负荷预测精度将下降。2.3趋势分析法。这种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建立在对未来地区发展趋势进行多方面了解的基础上,这是一种确定的外推,在对历史负荷数据及拟合曲线进行分析之后得到模拟曲线,不考虑随机误差,在具体使用中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加以利用,主要的趋势模型有线性、多项式、对数、指数趋势模型等。

3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技术分析

3.1做好电力规划要点设计。之所以进行全面的电力规划设计就是要通过更低更合理的成本投入来利用电力资源,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尤其是在制定电力扩容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对传统的供应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加以考虑,具体来说主要是社会总资源供应侧、需求侧的利益及应满足的可靠性约束,同时对财政上的完整性、投资额度和装机容量等加以考虑,需求侧资源的影响将会导致电力规划内容的变化,规划设计中的目标函数应是满足用电需求侧成本最小,并对不同目标负荷形式的需求侧资源分别进行约束;同时进行经济计量、负荷预测、资源评估、电价分析及财务分析等,从而通过综合资源规划来为电力规划设计奠定基础。具体来说是将多种需求侧管理措施产生的影响视为出力,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手段综合考虑供需双方的资源选择。3.2通过同时法和DSM消去法进行资源组合。3.2.1同时法。这种通过需求侧与供应侧措施的直接比较来对系统成本进行估算的方法就是同时法,即同时考虑需求和供应的相互影响,毕竟电力供应最终是满足用户需求,而用户需求的变化也在影响着电力供应,这种方法能够评价其可靠性、运行能力,对需求侧进行动态管理,同时能够对需求侧管理的规模和时间特性进行直接估算,但该方法需要较为详细的需求侧信息,并需要复杂的用电估算模型进行一系列的测算。3.2.2DSM消去法。这主要是负荷需求满足的问题,如果需求侧管理的规模不大,那么电力系统运行会较为稳定,而DSM消去法首先要利用边际成本来对需求侧管理措施进行选择,然后将所有的具有成本有效性的需求侧管理措施消去,这样才能实现供应侧资源的优化组合,进而实现满足剩余负荷需求的目的。但是一旦需求侧管理措施在新资源中所占比重过大,那么可能会降低系统可靠性,带来运行能力问题;另外,该方法忽略了电价对用电需求的影响。3.3在设计中采取灵活的交流输电系统技术。近年来,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系统工程、新材料的开发等一系列成果的不断出现,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电力规划设计模型和方式方法,为提升电力规划水平奠定了基础。交流输电系统技术FACTS运用了电力电子学的最新成就,并结合现代控制技术来实现对交流输电功率的灵活控制,在电力规划设计时充分利用该技术能够将现有高压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显著提升,并明显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FACTS技术不断向复合型发展,两台及以上控制器通过复合组件一组FACTS装置,并通过共同的、统一的控制系统进行管理控制,在电力电源及线路设计中要合理运用。3.4串联补偿技术及电力系统频谱分析。输电系统跨度较大,在远距离传输中稳定性成为主要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合理采用串联电容补偿技术来提升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能。利用串联电容器能够构建LC串联回路,一旦串联电容补偿度达到一定程度,则系统中某一点会发生扰动,同时可能会和发电机、变压器、送电线路电容发生串联谐振,其频率通常位于次同步频带上,假如谐振频率和发电机机械系统质量弹性体的扭转振荡频率发生互补的话,极容易导致机组的损坏,这一点必须在电力规划设计中加以考虑。随着非线性负荷的不断增加,同时在电力电子技术的运用下,电力系统的不对称和谐波日趋明显,串联、并联谐振和系统不对称对电力设备与用户的影响已不容忽视。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和发生扰动时系统频率不变的传统假设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现代电力需求,因此有必要开拓频谱分析的研究,以丰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思维。3.5在设计中注重大区互联。通过大电网之间进行互联不仅能够带来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同时能充分利用能源和减少装机容量,将电力系统运行和供电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加以提升,改善电能质量。

4结语

电力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诸多影响因素,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必须在进行电力负荷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开展电力线路设计、荷载设计等规划设计工作,在此过程中注重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带来的规划影响。

作者:张馨方 单位:国网焦作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篇6

1.1实现电力管理系统的动态监测

实时动态监测电网全部信息,监测数据反映系统动态行为特征。主要应用领域如下:稳态分析、全网动态过程记录及事故分析、电力系统动态模型辨识及模型校正、暂态稳定预测及控制、电压及频率稳定监视及控制、低频振荡分析及抑制、全局反馈控制、故障定位及线路参数测量等。

1.2实现整个区域电网的调度管理

使得设备满足负荷的需要;使整个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和连续供电;保证电能的质量;经济合理利用能源。

1.3实现电力管理系统的精确授时

系统依靠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供高精度时间基准,实现电力系统的同步相量测量。由于电厂大多采用不同厂家的设备、系统,而其大多采用各自独立的时钟,存在较大的时间偏差,因没有统一的时间基准,不利于运行维护和数据分析。通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高精度基准,建立统一的时间同步系统,统一所有设备、系统时间,可较好地满足运行监控和事故后故障分析的需要。且采用北斗系统进行授时,摆脱了GPS束缚,不受制于人,精度可达小于1us。

1.4电网事故与紧急事件处理及报警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电力管理系统具备事故与紧急事件处理和报警的功能。当某个区域发生的输电线路发生异常状况是,管理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和报警,定位异常区域地点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5电网数据传输的实时有效传输

电力管理系统可以利用北斗卫星通信链路实现各个子发电站和变电站间到监控系统中心站之间或者其自身之间的通信能力,也可以通过电力管理系统的数据网络SPDnet网,实现各个分系统与中心站的通信,从而保证系统数据的实时传输。

2.系统总体设计

2.1研制思路和关键问题

2.1.1研制思路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电力管理系统解决了电网的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应用于电网监测的时钟源可靠性的问题。系统的电网广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WAMS)使用国产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主,GPS系统为辅的方式为电网的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提供精确的授时信号,并采用可观性分析和同调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电网进行了布点规划。基于北斗的电网监测管理系统为双机双网结构,采用Unix服务器,给出了拓扑结构图。建设电力系统的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和现代高速数字化通信网络,为电网动态过程和在线监测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和保证。电力管理采用电网广域实时动态监测技术实现准确捕捉电力系统在线故障扰动、低频振荡以及人工试验等情况下电网动态过程的技术手段。电力系统的各个分PMU站为系统提供全网采样和计算的相量数据,通过北斗卫星通信和电力调度数据网实时传送到监控系统中心站,使调度员能在调度中心及时了解电网的动态信息,在满足电力管理系统的整体性能指标的前提下,突出可靠性、实用性、标准性、先进性和低成本的设计指导思想。2.1.2关键问题(1)电力管理系统的高精度时间同步基准:为保证数据测量的高度同步性,便于数据在统一时间基准下比较。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电力管理系统中的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2)电力管理系统的实时通信机制:为保证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高实时性,便于监控中心对各分站PMU系统进行实时监控。这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当前电力系统通讯技术的发展情况,基于北斗的通信功能是实现电力管理系统的实时通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办法。

2.2系统组成结构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电力管理系统结构由安装在各个发电站和变电所端的测量装置———PMU分站和电力管理系统的监控系统中心站组成。根据电力管理系统的特点和需求,系统总共分为3个分系统组成:监控系统中心站,电站的数据采集系统(PMU分站)、通信传输系统。电力管理系统通过北斗授时终端提供的精确授时信号对各个分电站进行统一授时,并且在各个区域的变电站和发电站采集到各种电力方面的数据,然后利用通信传输系统将信息转发到地面的运营平台。地面运营平台将信息送往一个集中的应用数据中心,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可提供两个数据通路:一路将信息经过卫星转发到用户指挥机,由指挥机将信息送到监控系统中心站;而另一路可通过INTERNET网经有线送到监控系统中心站。监控系统中心站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存储、分析、处理、监控等,至此完成一次信息的上传作用。监控系统中心站对变电所和发电站的的指令操作信号则已相反的路经方式下达,可以对其完成电力调度,动态调控以及远程遥控功能,从而实现控制功能。

3.北斗在系统中的主要应用

3.1高精度授时应用

北斗/GPS时间同步系统,是针对电力系统基于卫星授时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综合时频应用系统,采用北斗/GPS双卫星系统互为备用工作模式,可完全替代GPS授时产品,满足电力系统的电厂、变电站、自动化等领域的时间和时钟同步需要。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较好地满足电力系统未来发展和系统扩容的需要。电力北斗/GPS时间同步系统采用我国自主的北斗及GPS双卫星系统互为备用授时机制,同时接收北斗与GPS卫星发送的时间同步信号,获得外部时间基准信号;利用本地恒温晶体钟的短稳特性及卫星授时信号的长稳特性,输出高精度的时问同步信号,脉冲信号授时精度优于100ns。时间同步系统主要由卫星接收天线、北斗高精度授时接收板、GPS接收模块,时频标数据处理单元、各应用处理单元和接口模块,系统应用软件等组成。北斗接收单元主要由北斗天线,高频、中频数据处理、多普勒校正与秒脉冲合成等模块组成,主要完成卫星信号的接收与放大、滤波、信号的下变频,解扩解调、时间信息合成输出等功能。采用天线一体化设计、高精度时频时间合成技术、北斗卫星轨道预测等技术。GPS接收单元接收GPS卫星信号,产生时间信息和时频标信号。与北斗接收单元互为备用。恒温高稳钟提供高精度频率信号。时间处理单元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信号正常时,依据卫星接收模块根据提供的授时信息,维持高精度的时间信息,输出到应用接口单元产生时间同步信号等。卫星信号异常时,利用恒温晶钟提供的频率信号,在一定时间段内维持一个高精度的时问信号输出。为满足不同设备对各种时间同步信号的需求,IRIG_B码生成单元合成IRIG_BDC码和AC码时间同步信号;脉冲生成单元生成不同接口类型的1PPS、1PPM、1PPH时间同步信号,NTP网络授时单元通过网口利用NTP协议对外授时,实现计算机网络高精确度对时;人机交互单元观测设备工作状态,设置设备工作方式、外部时间基准信号、输出接口类型等,告警及检测单元对系统的异常情况进行告警提示,监测时间同步信号的接口。

3.2基于北斗在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中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经常发生各种故障,由于线路很长,并且很多线路地形复杂,要寻找故障地点就非常费时费力又耗资。传统的故障测距方法利用电压除以电流得到阻抗,然后根据线路参数估计故障距离,由于线路故障大多为非金属短接,过渡阻抗无法确定,造成误差很大。因此,对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进行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迅速发展和微处理机式故障录波器的开发应用,故障分析测距的全过程可以自动完成,而线路两端的电气量的应用又将使故障测距的精度大为提高。用双端信息的故障测距算法的核心问题就是双端信息采样是否同步。所谓同步采样是指:在任何采样时刻,不同装置的电压、电流基波相量采样估计值具有统一的参考基准,相互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比较。采用行波法实现双端测距装置,在故障线路两端分设检测元件,用以检测到达两个母线的初始行波而构成两端测距,若能在同一时间基准下测量出两端首次接受到行波浪涌的时间,则能容易地计算出故障的距离。由于光速为3×105km/s,当两端时间测量上有lμs的误差时,即可产生150m的测距误差。因此,要想获得高精度测距结果,两端计时系统必须保持微妙级同步,这是解决双端行波测距应用的关键问题。用行波法实现测距装置,在故障线路两侧分设检测元件,用以检测到达两个母线的初始行波而构成两端测距。为了准确标定故障初始行波浪涌到达两端母线的时刻,线路两端必须配备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实时时钟,而且两端时钟必须保持精确同步。

3.3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通信

3.3.1基本功能

数据通信模块控制子系统是主要功能是保证北斗通信和电力管理系统运营服务通信的畅通。其基本功能包括:(1)接收北斗通信:通过VPN连接北斗地面总站,获得由总站转发来的所有运营中心下属北斗终端发射的数据通讯信息,将获得的数据信息交由处理通信、应用服务及管理模块处理。(2)发射北斗通信:通过北斗指挥机群将运营中心的控制指令信息、短信通信信息和其他增值服务信息发射到北斗卫星,从而送达目标运营中心下属北斗终端。(3)移动通信服务:通过和移动通信网关的连接实现管理平台的北斗通信与移动通信的互联互通。(4)增值服务:通过和外部增值服务系统的连接实现管理平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内容包括天气预报、新闻、商情、保险等等。(5)系统运行:通信、应用服务及管理模块负责联接系统内各个模块和子系统,包括向服务坐席管理子系统提供管理平台状态信息、控制指令接口等,向连接管理平台的各应用服务系统用户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连接数据存储、处理及备份子系统等,这些系统运行功能保证整个运营系统的通信和服务的正常运行。(6)运营服务计费:根据运营计费模式,对管理平台下属用户订购使用的服务进行自动计费。

篇7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64—02



电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到的最多的能源,利用电能我们可以用来照明,用来为机械设备运转提供能源动力,还可以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来热物体等。电能不仅易于传输而且消耗电能不会带来环境的污染,所以说它是生产生活中最普遍的实用能源。若果没有电能不仅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将无法进行,而且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在我国,由于电能的消耗量比较大,所以电能资源供应一直处于紧缺状态,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环保低碳已经成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提到节约电能,由于各行各业的性质不同,所以在节能上的侧重也有所不同。通过有效管理可以实现节能,采用先进技术也可以实现节能,此外,开发节能产品、利用行政手段都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这方面比较值得借鉴的例子是上海市的节电管理办法。受运作机制、技术力量和财力等因素上海许多的住宅大楼、小区等物业公司注重在小处着手,他们把楼梯的照明改成声光控制,走廊照明采用间隔开关的办法,装分表进行考核,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是措施虽然比较细微、投入的成本也比较少,但是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除了在管理和技术上寻找节约电能的方法之外,还比较注重选用节电节能的设备。例如原本在应急出口处用到的8W的小日光灯,被更换为功耗只有1W的LED发光灯,这种灯不仅耗电少,而且比普通的日光灯寿命也常。这样节能减排的投入成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节约的电费投入中收回。本文笔者根据从事电力工作的经验,对电力设计的节能应用进行探讨,意在提出电力设计节约电能的几种方法和途径,供同行业人员参考。

一、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

影响供配电系统设计的的因素有二:一是为了合理确定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必须要考虑到用电设备的用电容量、特性、供电距离、及当地公共电网分布情况等因素;二是,确定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最终要根据用电设备的电压要求、负荷的大小与负荷的分布情况来确定。从理论上来讲,一般都是常采用高电压深入负荷中心供电,尽量要避免低电压、大容量输电和长距离送电,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输电线路上的能源消耗,从而提高电力资源的质量,保障用户及时、快捷的利用。采用高电压深入负荷中心供电的好处重要有两个。一是可以有效地节约电能。我们都知道,电压与电能功率和输送距离是正比例关系,而与电线路上流过的电流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电力系统的输出的电压越高,电能功率就越大,同时电能输送的距离就越远。同时,电压越高,输电线路上的电流也就越小,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也就越少,从而可以实现节约电能的目的,例如有人就曾做过实验,在输送容量、输电距离和电线截面相同的情况下,采用10kV电压供电所产生的能源消耗比采用6kV电压供电产生的消耗低近3倍。而采用110kV电压供电所产生的能源消耗比采用35kV电压供电产生的消耗低近10倍。由此可见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可以真正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采用高电压深入负荷中心供电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缩短输电线路的长度。在供电电压等级和输送容量相同的情况下,输电线路的长度与电能的消耗成正比。

另外,如果采用高电压供电,输送同样功率的电能,因电流小,输电线路上引起的电压降也小,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电能消耗,而且还可以保证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

二、提高感应电动机功率因数

现代电网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同时也是耗电设备,例如感应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等。在这些用电设备中,感应电动机的用电量最大,几乎占用了全部用电量的60%。通常说来,感应电动机在重负荷时,其功率因数在0.8左右,在轻负荷时,其功率因数则会急剧下降。在现实中,传动装置所配的电动机功率偏大,感应电动机很少会在满负荷的状态下运转,因此大部分情况下其运行功率因数都在0.8以下。功率因数低就是说,用电设备中存在大量的无功功率,输配电设备的运作能力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功率因数低也意味着输电线路的损耗比较大。既然功率因数过低将会产生如此多的不利,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来提高感应电动机功率因数。当输电线路的额定电压和输送的有功功率一定时,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与其功率因数的平方成反比。如果将功率因数提高,那么提高后输电线路的损耗将会大大减少。提高感应电动机功率因数的意义就在于:其一,有效减少无功功率损耗,大力提高输配电设备的供电能力;其二,有效较少电压降,保障了供配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其三,有效减小了负荷电流,提高供配电系统输送电能的能力;其四,有效降低变压器的容量,为供配电系统节约大量的投入成本。可见,提高功率因数,减少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同样是节约电能有效措施。

三、选择导体时遵循最佳原则

导体是输送电能的载体,没有导体也就不存在电能输送。但是凡是导体都会存在一定的电阻,而电阻的客观存在使电能在传输中必定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在通常的电力设计中,为了节约先期的投入成本,我们在选择导体时往往都是按照最小原则来进行的,即认为导体截面恰好能满足温升、电压损失、机械强度等要求的最小要求即可。虽然说采用最小原则来选择导线可以有效减少初始投资,但是导体的损耗是以热的形式消耗掉的,小截面的导体,损耗大,导体运行的温度高。所以从长远来看,由于导线截面较小,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能力,而且由于导体过热也会对整个供电系统造成威胁。但是如果我们在一开始能选择选择截面较大一些的导体,虽然会增加初始投资的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消耗将会大大降低,而且整个输电线路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延长,其节约出来的电能费用和后期线路投入费用远远高于当初的投入成本。另外从温度与电阻的关系来看,导体的电阻会随导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导体电阻增大也就意味着在输送电能时要损耗掉更多的电能。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在选择导体时也应该根据最佳原则选用截面较大些的导体。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导体输电时的温度,防止电阻变大而耗电。所以说,按照最佳原则而是不最小原则来选择输电电缆,同样会实现节约电能的效果。目前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及农村电网的改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用较粗的电缆更换掉一些过细的电缆,以减少线路损耗,实现节约电能的目的。

四、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现在许多重工企业中通常会用到风机和水泵,而大部分的风机和水泵需要根据不同的工艺情况调节风和水的压力或流量。在以前,调节压力或流量主要是依靠调节管道上的阀门,这样会造成电能资源的浪费。即使是不需要调节压力或流量的风机与水泵,由于与之配套的电动机功率都比实际需要的大,所以电动机也不是在额定功率下运行,如果不采取措施同样存在电能浪费的问题。但是如果采用转速控制来调节压力或流量,就可以减少这一部分浪费,节约大量的电能。所谓变频调速技术是一种以变频调速器高为主的高效率、高性能的技术。而变频调速器是用于给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的一款新型设备,其体积小、技术性能高、保护功能完善、工作安全可靠、能实现电动机软启动、软停止及可平滑无级调速。依靠这些优点,变频调速器在各行各业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外,在工业生产中利用先进的控制装置也可以有效减少电能的消耗。大家都知道现在大部分工业生产系统都要求生产设备要按照工艺顺序实现联锁控制。联锁控制有利于对生产设备的整体操控,但是连锁控制很容易造成电能的损失。例如,例如大型连续生产的皮带等运输系统,生产线路比较长、涉及到的生产设备也比较多,系统运转需要的电容量也比较大。在其逆流程起动或顺流程停车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以往的控制装置来对进程控制,在统一时间内,很多设备都可能处于空转状态,这无形之中就增大了电能消耗。如果我们能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先进的控制装置,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编程序控制器对生产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每台设备的空运转时间,节约大量的电能资源。

参考文献:

[1]孙玲玲.电力工程设计中的节电问题[J].上海电力,2007,(06).

篇8

该院的科技项目大多属于自主立项。科技项目立项主要根据院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结合院业务发展需要及解决勘测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一与国家的产业鼓励政策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开展引领型科技研究;二立足专业前沿,了解相关技术在国际、国内和行业中的发展水平,体现目前市场特色和先进性,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领先型科技研究;三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开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改善工艺,提高效率;四在提高工效、设计质量等方面做标准化、模块化,结合工程实际和三维设计开展,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每年末申报下一年度的科技项目。项目实行项目经理(即负责人)负责制,立项经过严格的程序审批,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立项申请(包括项目内容、所用关键技术、预期目标、成果、进度计划、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经其所在部门领导批准、院科技专责审核、分管部门的院领导批准。在所有项目中,经院科学技术委员会集体讨论选拔出一些有技术含量、有影响、有深度的项目作为院重点科技项目,形成一般项目和院级重点项目分级管理。项目立项时,要分析评估科研项目在技术、资金、人员配置、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使企业在较低的风险水平上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创新收益;与外单位合作开发的项目,要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义务和研究成果产权归属,同时分析评估项目在技术、资金、人员配置、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委托外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要进行招标,签订外包合同,明确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

1.2实施过程

科技项目的管理分院、室两级管理。项目在进展过程中,一般项目主要由部门领导负责协调、督促、检查项目计划实施情况。安全技术部(科技主管部门)每季度对一般项目、每月对院级项目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请专家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评审。

1.3结题评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将所有项目材料(如技术报告、图纸、软件编制说明书、软件测试报告、用户操作手册等)准备齐全、规范,报安全技术部科技主管,申请结题评审。(若因某些原因中途要取消所立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提出“科标业项目撤消申请”,说明其理由,经安全技术部科技专责审核、主管院领导批准后方可取消所立项目。)一般每年四季度集中进行结题评审。结题评审由安全技术部组织、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评审先进行形式审查,然后再由相关专家仔细审阅,提出初步意见。最后开会讨论,由评审委员会给出最终评审意见。

1.4经费

科技项目的经费来源于上级补助的专项经费和院自筹科技经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暂时按项目计列。项目经费在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时一并讨论确定。项目金为项目批准经费减去实耗成本,实耗成本指项目的直接耗用成本(不含人员的工资、“七金”)。项目金待项目完成、结题评审、项目所有材料完成归档后(评审结束一个月内)结算,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分配到项目组每个成员。对于项目组中途取消的项目,其所发生的直接耗用成本即为该项目经费。

1.5奖励

评审时,评审委员会对所有项目根据创新性、应用性、效益性、推广性几个方面进行打分,评出优秀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金。科技进步奖每年评审一次,凡获院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的成果可以推荐向院外申报更高级别的奖项。

1.6考核

科技项目纳入综合业绩考核,安全技术部每年对各部门科技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因主观因素未按期完成的,严格按照《全面考核管理办法》,扣部门考核分。

1.7保密

对于有创新、有突破的技术,及时确认是否申请专利或作为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进行管理。对于确认需要保护的技术及时申报专利、作为技术秘密保护的申请行业专利技术。为鼓励员工开展个人创新和知识产权创作活动,专利、专有技术的成果完成人均获得相应荣誉和奖励。

2科技项目管理经验

近几年,该院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专利、软件著作权、专有技术多方面零的突破。思考近年来科技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有:

(1)院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科技管理机构、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配置有经验的科技专责管理人员。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科技组织和管理机构、机制健全,配置有经验的科技专责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出台了《全面考核管理办法》、《目标管理办法》、《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办法》、《专利及专有技术管理办法》、《科标业及科技论文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2)科技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考核、有落实、有措施,科技管理规范、扎实有效;滚动制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每年年初制定科技工作目标、指标和科技计划、完成措施,指标分解到部门,研发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责任落实到人。对科研项目与生产任务同等重视,同步安排。在众多立项的项目中,选拔一些有深度、有影响的项目作为院管重点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每月按项目进展计划检查实施情况,并在月度例会上公布,纳入综合业绩考核,确保按计划完成。

(3)科技交流和技术合作为科技创新铺路搭桥。近两年,随着我院科技管理力度加大,我们不定期邀请西安通大专利有限责任公司专利专家来我院指导专利申请、著作权等有关知识产权申报方面的工作。使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加强,申报技巧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的工作热情近几年,我院修编了《专利及专有技术管理办法》、《科标业及科技论文管理规定》,加大了科技创新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的工作热情。

3存在问题

虽然我院在勘测设计、科技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国其他电力设计院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与综合能力不强,项目起点和研究平台低,缺少核心技术,在业务中起关键作用的专利很少;二是虽有大量工程技术人员,但研究型创新人才少,尤其缺乏专家型、大师级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三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设计人员重生产、轻科技,没有形成生产、科研两条腿走路的有效机制。

篇9

一、电力电缆敷设的一般要求

1.电力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

电缆敷设时,所确定的电缆路径的条件以及所设计的电缆构筑物或支架满足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

2.电缆支架的各种允许距离

其设计敷设电缆用的电缆支架时必须满足各种最小距离的要求。

3.在支架上敷设电力电缆时的配置原则

在支架上敷设电力电缆时应遵守的配置原则,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多根电力电缆敷设在同一通道支架上。此时,应将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排列于电缆支架的两侧,当必须排列于同一侧时,应尽量分层排列。当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对35kv及以下电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排列在同一层支架5l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支架上。(2)采用品字型布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多层叠置;对1kv以下无间距敷设的电缆也不宜超过一层。除了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用品字形布置外,电力电缆相互间的净距,一般为35mm,且不得小于电缆的外径。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和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

二、电力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

电力电缆的敷设方式很多,一般可敷设于沟道、隧道、支架、穿管、竖井、夹层、直埋、水下等。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电缆型式、数量和工程条件、环境特点等因素,满足运行的可靠性以及维护方便、投资者等综合要求选择敷设方式。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一条电缆就需要采用多种敷设方式。下面介绍几种敷设方式的特点。

1.浅槽

把电缆直接放入(没有支架)较浅的凹形混凝土槽,浅槽上覆加盖板。浅槽有两种布置方式,或沿地坪上布置或齐地坪埋入土中,其槽底可以不密实而能与地层相通。这种方法适合于地下水位较高,通道中电力电缆数量较少且不经常有载重车辆通过的户外配电装置等场所。

2.直理

把电缆直接放入开挖后整理过的土层上,沿电缆上面辅以软土或砂层后再盖以保护板,然后回填一定的覆盖土齐至地坪。直埋方式宜用于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用直埋。

3.穿管

将电缆敷设于各个单独管内,管可以埋入地下,也可以在空气中架设。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护的电缆,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时,应采用穿管。当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繁忙或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也可穿管敷设。

4.架空(支持式)

把电缆敷设于地坪超过人高的栈桥、桥架等支持物上。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化学腐蚀液体溢流的场所,应采用架空敷设。不宜用支持式架空敷设的地方,可采用悬挂式架空敷设。

5.电缆沟与电缆隧道

当电缆超过6根时宜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电缆沟内预埋金属支架,电缆多时,可以在两侧都设支架,一般最多可设12层电纫。如果电缆非常多,则可用电缆隧道敷设。把电缆敷设在预先建成的电缆沟或电缆隧道中的的支架上。电缆沟宜用于电缆数量较多,城镇人行道开挖不便且电缆分期敷设,没有化学腐蚀液体、工业水等溢流,载重车辆很少经过的地段。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宜采用电线隧道:①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众多,电缆沟不足以容纳;②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且位于有腐蚀液体或地面水溢流的场所,或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穿越公路、铁道等地段。

三、电缆穿管工程设计

1.保护管管材的选择

(1)钢管。钢管分普通碳素钢管、热浸锌钢管、挤塑外包层钢管。在有防火要求,或受力较大的场所,宜选用钢管。(2)塑料管。塑料管分平滑状和波纹状两类。塑料管宜用于含有化学腐蚀性的环境,是替代钢管的优选材料。(3)预制管。预制管分为单管和排管。按材质分为陶瓷、石棉水泥、混凝土、合成式(以膨胀砂浆充填数根电缆间隙合成一管)。

2.穿管敷设方式

穿管敷设一般有明敷和埋管两种方式。明敷时的固定支持跨距,不宜超过15―3.0m;并列管的空隙距离,不宜小于20m。直接埋管的土壤覆盖层厚度(管顶理深)不得小于0.5m;与铁路交叉处距路基的距离,不宜小于1m;距排水沟底不宜小于0.5m。排管顶部的埋深不宜小于0.5m。

四、电缆构筑物设计

电缆构筑物是指敷设电缆专用的构筑物,如电缆沟、隧道、栈桥、竖井、架空构架等,其尺寸应符合设计规程的规定。下面主要介绍电缆沟与电缆隧道的设计。

1.电缆构筑物的排水要求

设计电缆构筑物时,应考虑到排水通畅的要求:(1)电缆沟、隧道的纵向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5%。(2)隧道内要设置纵向泄水边沟。(3)沿排水方向适当距离宜设集水并及其泄水系统,并实现有效排水,排水有困难时,应装设动力排水装置。

2.弯曲

在设计电缆构筑物时,一定要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规定。在设计之前需要了解电缆的外径,路径上电缆的弯曲次数、方向和角度,对作挠性安装的大截面电缆还需要结合热机械特性一并考虑附加的弯曲。(1)平面弯曲。电缆构筑物在转角处应根据拐角的角度进行设计。如弯曲的角度小于22.50,可以不作削角处理;如不超过45°,可以只削去一角;如大于45°,最好削去两角以使每个拐弯角不大于22.50,这样才有利于电缆的弯曲面不会弯伤电缆。(2)立面弯曲。沿电缆线路的标高不同时,电缆会出现立面弯曲,在设计电缆构筑物时就需要根据标高差定出符合电线弯曲半径的结构要求的结构尺寸,否则就易弯伤电缆。

3.电缆沟

电缆沟分为无覆盖和有覆盖两类,前者电缆沟盖板露出地坪,一般高出地面不小于l00mm,电缆沟盖板应有一定的承载强度;有覆盖时,其盖板在地坪以下300mm。电缆沟中的支架一般采用角钢制作,当电缆沟需要转角、分支以及交叉时布置支架。

4.电缆隧道

在电缆隧道的适当间隔距离处,应设置入孔井;入孔井距隧道的首末端不宜超过5m,并问相互距离不应大于75m。隧道、入孔井(工作井)的净高,不应小于1900mm,与其他沟道交叉的局部地段净高,不应小于1400mm。对于高差地段的电缆隧道中通道不宜呈阶梯状;纵向坡度不宜15°。

篇10

(一)全方位的资源共享

与网络相比,网格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沟通交流平台,更能够实现全方位的资源共享,网络技术中通过网页的方式,将更多的信息资源连接起来,从而实现计算机电子商务的兴起,但是在各行业中并没有完全实现应用的互通,而且也远远不如电话使用来的方便快捷。为了摒弃这些问题,全面客观的实现资源共享,并集合平台便利以及技术优势,从而更好的为电力营销服务平台做贡献。

(二)网格对平台的影响

目前由于计算机的兴起,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网格的出现,弥补了计算机的局限性,使其整体性能更加高效快捷,目前,电力营销服务平台的网格应用以及越来越普遍,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网格背景的创新,不仅带了网络的发展,更创造了一个新的计算机平台,从而是网络界面优化发展,由于其自身优良的性质,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新产品新应用,为各种服务平台添砖加瓦,所以说,网格对电力营销服务平台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营销服务平台设计更加的人性化,信息资源共享也极大提高。

(三)更合理有效的利用计算资源

目前的网络发展过程中,远远超乎了我们的预期目标,就当前电力服务而言,为了符合发展潮流,更应该为适应其潮流而做出改变,从而迎合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日常生活工作的质量,从而间接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在计算资源的利用和适应方面,网格的作为无疑是可圈可点的,通常使用“广域缓存技术”于网格方面,从而将最重要的信息自动的存放在服务器上,通过上述的诸多优势不难看出,网格为基础的电力营销服务平台设计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二、电力营销平台在网格背景小的基本架构

就当前的电力市场的形势而言,由于网格的出现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在数据量庞大,而且数据资源结构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合理架构电力营销服务平台,步骤如下:1.对资源进行分配处理,接受远程任务,并且执行远程任务应采用程序。2.对资源进行调度利用,3.在进行资源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因其庞大的信息量,较为繁琐复杂,所以应该对其电力营销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处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电力营销服务平台要根据顾客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具体的操作措施,更好的处理发生的问题。其中,基于网络的电力营销服务平台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三、电力营销服务平台在网格背景下的功能设计

人们对未知事物的首先印象均为复杂陌生,但是事实上对于电力营销服务平台而言,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反而相对来说简单至极,只要能够将资源充分利用,通过网络渠道对于实际诉求进行处理,一定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其次,在设计网格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平台时,务必以实用作为第一准则,毕竟设计和实际并不是能够一成不变,存在诸多差别,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资源管理

在现阶段的电力市场的发展形势上来看,不管是市场的调节能力或者是机制管理,都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为了更好的使电力营销服务平台能够在网格背景下多快好省的产生积极效应,就必须要对其资源进行相应的管理,比如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内核中使用GRAM时,通过其进行执行任务的能力,进而处理任务请求,充分发挥分配任务处理任务的责任,与此同时,在整个资源管理工作中,处理任务的工作是其重中之重。总之,对电力营销服务平台进行资源管理工作,会使其设计更加合理完美,而且,对于其他的任务也会有相应的带动作用。

(二)数据管理

网格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平台设计出了资源管理,更应该注重数据管理的更新,虽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电子市场起到了翻天覆地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其网格的作用依旧拥有局限性,所以说,想要做成一个更全面更有效果的电力营销服务平台,就必须要对平台设计进行数据管理,通过完善信息资源,弥补漏洞,从而提高电力营销服务平台的作用,目前通常使用RM模块将电力营销服务平台的相关数据贴合应用程序,进而提高程序对数据的只用速度,加强处理数据的密集访问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避免加强文件的存储能力,防止文件丢失或者无从查证的现象发生,加强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

篇11

1、前言

我国现代工业企业电气化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办公及家用电器等用电设备的大量普及电能的需求量一直在急剧增长。目前我国还是一个电力资源缺乏的国家,可以说节约电能是一种能源开发,可以缓解用电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电能是各种能源中最为昂贵的一种,有资料表明电能的费用大约是煤的8倍、煤气的6倍,所以节约电能还可以获取可观的节约资金。再者节约电能可间接地减少用于发电的其他能源的污染。因此,电力设计是其关键。

2、节约电能的条件与途径

通常我们在进行电力设计时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变配电系统设计、电气设备选择及电气控制等方面,只要我们对这几方面加以注意就可以获得良好的节约电能的效果。但是节约电能是要有前提条件的,不能只注意节约电能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因素。

2.1 节约电能的条件

(1) 不能影响产品的质量、性能和产量。

(2) 不能造成各种环境的恶化。例如:在照明方面减少灯具数量或减小灯泡瓦数都可使工作场所的照度降低而使工作环境变坏,降低排放废物的排放标准造成大气或生态环境污染等。

(3) 能在短时期内收回为节约电能而花费的投资费用。一般投资的回收期应在2~5年内。

2.2 节约电能的途径

2.2.1 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首先是根据用电设备的用电容量、特性、供电距离、及当地公共电网的现状等因消耗及减少对环境的合理确定供电系统的电压等级;然后根据用电设备的电压要求、负荷的大小与负荷的分布情况及配电范围等确定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原则上应采用高电压深入负荷中心供电, 避免低电压、大容量、长距离送电,以减少输电线路损失,提高电能质量。一般情况下,单台设备容量在8000~1000kVA时宜用35kV及以上的电压供电,单台设备容量在25000kVA以上时宜用110kV及以上的电压供电。6~110kV架空线路的输电能力见表1所示。

之所以要采用高电压深入负荷中心供电,是因为电力系统的输电电压越高,则电能输送的距离就越远,输送的电能功率也越大。输送同样功率的电能时,如果采用较高电压,则输电线路上流过的电流就小,因此相同截面的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就小,从而达到了节约电能的目的。在输电容量相同、输电距离相同及输电线路截面相同的前提下,采用6kV电压供电与采用10kV电压供电相比,输电线路的损失相差约2.8倍;同样采用35kV电压供电与采用110kV电压供电相比,输电线路损失相差约9.9倍,可见提高供配电电压等级是节约电能的有效措施。采用高电压深入负荷中心供电的另一目的是要缩短配电线路的长度,因为采用相同的电压等级来输送相同容量的电能,如果输电线路越长则输电线路的损耗也越大。还有如果采用较高的电压来输送同样功率的电能,因电流小,输电线路引起的电压降也小,更可保证用电设备得到质量良好的电能,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2.2.2 提高功率因数

由于电网中大量使用感应电动机及变压器等用电设备,其中感应电动机的用电量将占全部用电量的60%以上。一般情况下,感应电动机在额定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在0.8左右,在轻负荷时功率因数会急剧下降。往往传动装置所配的电动机功率偏大,所以感应电动机很少会在满负荷的状态下运转,因此,感应电动机运行时的功率因数一般都在0.8以下。功率因数低意味着电力系统除了向用电设备供给有功功率外,还需供给大量的无功功率,从而使发电和输配电设备的能力不能被充分利用。功率因数低还意味着输电线路的损耗大及输配电线路的电压降大。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1) 减少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损耗,使发电和输配电设备的供电能力得以提高。

(2) 减少供配电系统的电压降。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

(3) 减小视在功率及负荷电流,导致变配电设备如变压器和电缆截面有了富裕, 从而可以输送更多的电能,向更多的用电设备供电。

通常供配电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应按用电设备的电压等级分级分区补偿, 当单台用电设备容量较大,配电线路及运行时间较长且功率因数又较低时,应尽量做到就地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值应保证在0.9以上。对于用电负荷波动大的配电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来自动调整功率因数,以避免轻载时出现过补偿现象。

2.2.3 选择最佳导体截面

导体使电能输送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导体电阻的存在,使导体在传输电能过程中要消耗掉一些能量。通常设计中选择导体的截面是按满足允许温升、电压损失、机械强度等要求的最小截面来选择,而不是按最佳导体截面来选择。所谓最佳导体截面就之和达到最少时的截面。比如说如果采用规定的导体截面的最小者, 那么初始投资是小了,但会造成较大的线路损耗和导体较热的运行;如果采用较大截面的导体,初始投资虽然要大一些,但线路的损耗减小了,使线路在整个寿命使用期中节约了电能和费用,且所节约的电能和费用要相当于因增加导体截面而增加的费用的许多倍。这样采用较大截面的导体,虽然初始投资加大了些,但获得的长期效益是显著的,是非常值得的。

导体的损耗是以热的形式消耗掉的,小截面的导体,损耗大,导体运行的温度高。导体的温度也影响导体的电阻,在温度升高时导体的电阻将增大。导体的电阻一增大,导体的损耗也跟着增大。从这一点看,选择较大截面的电缆,在降低导体运行温度的同时也间接地降低了导体的电阻及损耗。对电缆电线而言,导体的温度低还会降低绝缘材料的老化速度,使其使用寿命增长且更安全可靠。

2.2.4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在工业企业中需要大量使用风机和水泵,其中大部分的风机和水泵需要根据不同的工艺情况调节风和水的压力或流量,以往压力或流量的调节是通是指初始投资和整个导体经济寿命中的损耗费用过调节管道上的阀门开度来实现,结果是造成电能的大量浪费。即使是不需要调节压力或流量的风机与水泵,由于与之配套的电动机功率都比实际需要的大,所以电动机也不是在额定功率下运行,如果不采取措施同样存在电能浪费的问题。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量与转速成正比,压力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轴功率转速的3次方成正比。当风机或水泵的运行速度为0.9倍的额定转速时,其所消耗的电能只有额定转速时的73%。可见采用转速控制来调节压力或流量其节约电能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篇12

前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故此在用电需求上也得到了增加。为能够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对电力资源最大化的得到节约,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就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对整个电力工程的运行效率都会产生影响。故此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及方法分析

1.1电力系统规划的内涵分析

现阶段我国对电力的需求及质量都有着要求上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人们正常用电的基础,所以对电力系统的科学规划就显得比较重要。而电力系统主要就是通过配电以及输、发电等环节所组成的电能生产及消费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将一次性能源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形式,在输电的支持下将电能供应给用户,所以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就是结合某地区内人口、经济和工业发展规模等实际情况,进行对电力的负荷加以预测,同时对各分区进行电力电量的平衡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盈缺情况加以预测。然后论证规划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对相关的设备等一系列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实施。

1.2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分析

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的,任何设计规划不能一次性就设计出最佳的方案,是在不断的完善改进过程中进行的。故此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也如此,要能够将前期的工作基础做好,将电力负荷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搜集,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规划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效果以最佳形式呈现出来。

2.电力工程系统设计规划注意事项及应用分析

2.1电力工程系统设计规划注意事项分析

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规划正不断的扩大规模和完善,其中的系统电压在不断提高,以及电源的容量也得到了全面上升,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得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就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在规划设计的初级阶段要能够将准备工作完善做好,对数据的收集以及数据库的建立等,都要能够加强力度,这些也会之后的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对相关的基础性数据的建立是一项长期工作,同时也是整个系统规划设计的导向,这就需要在这一方面的网络基础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并要形成规划的相关报告,如此才能够设计的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

2.2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用分析

针对电力工程设计中的系统规划设计可将其分为长期与中期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类型,具体的规划设计当中,主要有近区电网电源规划情况和出力分析,以及工程所在区域电力负荷预测及特性分析等。在电力负荷预测及分析层面,对拟建电力工程附近片区进行电力负荷预测以及分析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电力工程的设计主要进行十年以内的中短期负荷预测,也就是围绕着国民经济运行及发展所进行的。非负荷进行预测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其中的专家系统和模糊理论等新的方法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关键。另外从电源的规划层面来看,这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对拟建工程周边电网电源规划进行统计以及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分析是论证单项电力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力电源的类型主要有地方电源及统调电源两种,所谓的统调电源主要是大型的发电厂对电网调度的统一所使用的电源,而地方电源则是一些比较小型的水电站。具体的规划过程中,新建电源机组会出现逐年投产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再者就是电力的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当中的约束条件,这就需要结合前面的负荷预测及电源出力的情况进一步的对电力工程的布局和规模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电力电量平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分区间的电力电量交换也要进行充分考虑。为能够说明电力系统当中项目工程的地位及作用,要按照工程所在地网络特点及负荷分布等情况,在经了政府部门的审批之后接入系统就能够被提出,同时运行方式和供电电压的内容也要得到充分考虑。还有就是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的电气计算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含着几个重要层面的内容,也就是稳定计算机潮流计算和务工补偿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然后通过各种电气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项目接入方案安全性及可靠性等,对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择取最佳方案。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过程中的准备阶段主要是了解在大网地区基本情况和特点加以了解,对现有的统调电源及线路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将其作为电力电网现状设计的基础数据,接着就行调度。通过对电力系统中发电动力装置的转化,再进行输电及变电和配电等程序。对电力系统的细节进行设置,保证输电稳定性,在规划的重点上要得到重视,主要就是规划周期,规划设计成本,安全这几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规划设计的成本方面对电力系统规划时,对元件以及电缆和设备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过程的规划设计就需要对电力系统功能方面都要达到相关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投入实现最小化。电力网络的基础数据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有着比较重要而对意义,所以要不断的更新及完善基础数据,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于电力工程设计的科学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作用及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也将对电力工程的设计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的电网电压及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也需要更加科学的电力系统布局。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设计规划,注重人才的培养,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如此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电力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黄齐明.电力工程设计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机电兵船档案.2009(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