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04-19 20:23: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普法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普法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 药对荆芥-桂枝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计量学解析法

配伍理论是中药复方的核心问题。药对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是复方的最小组成单位,又是复方的一种特殊形式[1]。药对的化学成分研究将为中药复方的配伍研究提供基本的依据,并揭示配伍理论的化学本质。荆芥-桂枝为常用辛温解表药对[1]。荆芥祛风解表,宣毒透疹;桂枝散寒解表,温经通脉,通阳化气[2]。两者配伍使用,可增强祛风解表、散寒止痛的效果,共收解肌发表祛风散寒之功。挥发油成分是解表药对的药效物质[3],而药对荆芥-桂枝的挥发油成分未见报道。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hemometric resolution method, CRM)是对二维色谱/光谱矩阵数据进行解析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利用二维矩阵数据包含的色谱/光谱信息,采用局部因子分析以分辨出单个组分的纯色谱和光谱,其原理与解析参照文献方法[4],它已成功地应用于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分析[5]。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CRM分析药对荆芥-桂枝的挥发油,并比较了单味药与药对的挥发油成分, 讨论了单味药配伍后挥发油成分的变化。

1 器材与方法

1.1 器材仪器为日本岛津QP2010型气相色谱仪-质谱仪。荆芥、桂枝均购自湖南中医药研究院,经该院中药研究所鉴定分别为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茎枝、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

1.2 挥发油提取

1.2.1 药对挥发油的提取称取干燥的荆芥(Herba Schizonepetae, HS),桂枝(Ramulus Cinnamomi, RC)各100 g,混合,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挥发油提取法提取[6]。

1.2.2 单味药挥发油的提取分别称取干燥的荆芥和桂枝各100 g,按照上法提取。

1.3

挥发油的测定条件

1.3.1 色谱条件色谱柱OV-1( 30 m×0.25 mm)。 程序升温:起始温度40℃,以2℃·min-1升至120℃,再以10℃·min-1升至230℃,维持20 min。载气He;流速1.0 ml·min-1;进口温度250℃,界面温度280℃。

1.3.2 质谱条件EI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倍增电压1.28 kV,扫描范围20·600 amu;扫描速率3.8 scans.s-1,溶剂延迟2 min。

1.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在Celeron(R)2.66GHz(Intel)计算机上进行,程序用Metlab 6.5编写,所分辨的质谱在NIST107标准质谱库中检索。

2 结果

2.1

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图1~3分别是荆芥、桂枝和荆芥-桂枝的挥发油的GC-MS总离子流图(TIC),其中许多色谱峰产生重叠。图2中A的保留时间段为53.05~53.50 min,放大为图4。

图1 荆芥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略)

图2 桂枝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略)

图3 药对荆芥-桂枝的挥发油总离子流图(略)

图4 A峰的总离子流图(略)

图5 解析后A峰的色谱图(含化合物1,2,3,和4)(略)

从图4可见,A似乎是两个分离很好的色谱峰。直接从色谱库中进行检索,左侧峰中不同位置质谱变化很大,且检索结果与被测物质谱相似度都较低,其中左半部分中间部分检测为Dodecanoic acid, 2-phenylethyl ester,相似度为70%,右半部分检测为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undecyl ester,相似度为81%,右侧峰检测结果为Pentadecanoic acid,相似度为64%。可见,直接从色谱库中进行检索的定性结果其可靠程度和准确度都较低,同时由于色谱峰重叠,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利用CRM分析,结果表明A是一个四组分体系(图5)。根据各组分的纯色谱和质谱,再将它们与NIST标准库进行匹配,可检索到4种组分,分别为 ①4-(phenylmethoxy)-Benzoic acid;② Phen-1,4-diol;③2,3-dimethyl-5-trifluoromethyl-Tridecanoic acid;④Benzoic acid,2-phenylethyl ester, 相似度(相对含量)分别为97.9%(0.09%),94.4(0.05%), 91.5(0.07%), 93.8(0.02%)。由于得到的是纯组分的质谱,定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大为提高。

与上述解析A过程相似,对桂枝其它保留时间段的组分以及荆芥和荆芥-桂枝TIC图,利用CRM逐步进行分辨,可得到组分的纯质谱,再用质谱库对分辨出的组分进行质谱定性检索,得到组分定性结果。荆芥-桂枝、荆芥和桂枝挥发油定性鉴定的组分分别为51,47和61个, 占总含量的88.72%, 90.52% 和88.37%。

2.2

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对解析后的所有色谱采用总体积积分法积分,可得到各个组分的定量分析结果,荆芥,桂枝和药对荆芥-桂枝定性组分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90.52% ,88.37%和88.72%,三者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

3 讨论

由表1可见,药对荆芥-桂枝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数量大致是两个单味药荆芥和桂枝的加和,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或来自荆芥,如5-methyl-2-(1-methylethylidene)-Cyclohexanone,(2R-trans)-5-methyl-2-(1-methylethyl)-Cyclohexanone等;或来自桂枝,如3-(2-methoxyphenyl)-2-Propenal,Benzaldehyde等;或来自二者之叠加,如D-Limonene,Benzylidenemalonaldehyde等。 这些主要成分在药对中的含量与在单味药中的不同。实验结果还表明,药对荆芥-桂枝挥发油中还出现了多个单味药中没有的新的化学成分,如(E)-3,7-dimethyl-2,6-Octadien-1-ol acetate,(S)-1-methyl-4-(5-methyl-1-methylene-4-hexenyl)-Cyclohexene,Octanal,3-phenyl-2-Propen-1-ol acetate等,但它们的含量都较低。这些新化学成分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合煎中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如增溶作用、助溶作用等。由于这些物理作用,单味药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在配伍后溶出率将提高,因此,单味药中含量很低而未能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在药对中含量提高而可被检测。这些物理变化也会导致其它挥发性成分在药对中的含量变化。

每个单味药含有特定的活性化合物群。两个单味药配伍形成药对,在合煎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形成新的活性化合物群,它与单味药的活性化合物群在量与质方面均存在差别,从而导致药效的不同。两个单味药在合煎过程发生什么物理变化与化学反应,值得深入研究。

表1 荆芥、桂枝和药对桂枝-荆芥的主要挥发油成分(略)

rt为保留时间;rc为相对含量;-为未检出

【参考文献】

[1] 胥庆华,刘丽云,赵瑞华.中药药对大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360.

[2] 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18,1533.

[3] 沈映君.解表中药方剂研究[M]. 北京: 中国医药出版社, 2005:198.

[4] Guo FQ, Liang YZ, Xu CJ, e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volatil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Notoptergium Incium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iterative or non-iterative chemometrics resolution methods [J]. J. Chromatogr. A, 2003, 1016 (1) : 99.

篇2

(一)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普通话水平与将来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不需要有多高的水平,再加上个别学生认为自己已是成人,语言的发音、表达习惯已形成定势,更改不易,对普通话的学习与练习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完成普通话教学内容需要36学时,受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影响,已经压缩到只有8至10个课时。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的确是个难题。所以老师只能有选择的教学。

(二)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不是来自一个地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招生范围扩大,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口语表达都带有各方言区不同的特点。尤其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从未接触过普通话方面的训练,即便是接受过普通话的理论教学,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层面,而缺乏相关的应用训练。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般要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三)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动机

虽然口音各有不同,但方音特征差别不大,学生之间用方言交流未形成言语障碍。因此,在课下,这些学生更多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偶尔出现有人使用普通话的情况,还有可能遭到别人的嘲讽和羞辱。普通话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些情况下被轻易地淡化了。

二、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设计的改革办法

(一)课上改变授课内容,讲清细节,课下强调随时练习,养成语言习惯

在普通话教学课时较少的情况下,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和指导的机会相应减少。为了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明显高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顺利考取等级证书,可将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所讲内容与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型紧密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四道大题: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的标准程度。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第三题朗读,注意避免错读、漏读、加读、倒读、不要读破词和句造成歧义,做到自然流畅。第四题说话,注意减少方音、自然流畅、有口语感等。普通话课的授课内容打破了过去按教材章节进行讲解,而以这四道大题作为四次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讲授与练习。

在课堂训练时间缩短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任课教师不断督促学生养成几种习惯。一是学习普通话的自觉习惯。只有学生自觉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有较大的进步,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督促指导和学生间的相互督促。二是听普通话的习惯。我们的有些学生不习惯听普通话,这就需要督促学生常听普通话,养成听普通话的习惯。三是练普通话的习惯。很多说方言的同学羞于说普通话,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羞涩心理,有针对性地多练普通话,不断纠正语音上的问题。四是说普通话的习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前三题把握得很好,一到说话,问题就较多。不但要求在课堂上说,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要说,抓住一切机会练说普通话,在练习中不断纠正错误。五是纠正习惯。分两种情况:一是自纠,二是他纠。以上习惯必须在课下养成。任课教师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选择一个负责人,记录和汇总同学们在练习时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教师予以指导。另外,同学之前也相互督促,形成“比―赶―超”的学习氛围,共同获得进步和提高。

(二)教学模式更新,强化目标驱动下的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普遍存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知道自己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并能自我纠正的;二是有的知道自己的大多数问题,有些可自我纠正的;三是个别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同学,不知道问题且不能纠正的。一般情况下,第一种学生基础较好,语音问题不大,本身的基础可以通过测试;第二种学生可以通过测试,但是进入更高一级不太容易;第三种则过级有困难,需要重点辅导与督促。

在教学中,需要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将上述学生分三个层次A组、B组、C组,为了让同学们都有学习的动力,分别为三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针对A组学生,我们对其有更高的要求,给他们设定的目标是进入二级甲等。学生听到自己不仅可以过级,而且有进入更高一级的希望,学习动力非常足。针对B组,我们为他们下达的任务是保住二级乙等,争取拿到中高分;针对C组学生,要重点辅导,努力过级。学生们在目标的趋动下,学习积极性大大加强,更加有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顺应学生需要

篇3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所选30个病例均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CT确诊,并筛除原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及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患者。年龄52~83岁之间,男20例、

女10例。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者,年龄45~80岁之间。

1.2 方法 30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第2 d晨采血检测CK 、CPK、LDH、GOT,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测试。并做常规心电图,对照组同时做上述检查。

2 结果

30例脑出血患者伴发心电图异常的25例(冠状动脉缺血为主,其次为心律失常),对照组心电图异常3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增高20例,对照组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2。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致死率、致残率均占脑血管病的首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1]。心脑血管病存在着共同的病理基础,脑部病变可诱发心脏病变。脑出血可导致颅高压,下丘脑、脑干等植物神经中枢受累[2],加之血液、血凝块及水中的刺激,交感-肾上腺髓质活动异常,儿茶酚胺合成增加,导致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心肌缺血、缺氧,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导致多种心律失常。脑干下部是心血管运动中枢,其功能障碍可直接导致心功能障碍,血清 GOT、CK 、LDH 、 CPK、广泛存在于脑细胞内,当脑出血患者脑细胞受到破坏时,细胞内酶释放,血清酶升高,以 CK升高为主。

结果显示,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结果和心电图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脑-心综合征发生较普遍。

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可达66.67%。由脑出血尸检报告发现心脏弥漫内膜下出血,左心室多灶性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及纤维变性,这些改变与应激状态下中枢性心功能不全有关。因此对脑出血患者,尤其是丘脑、脑室、脑干出血者应全面兼顾,加强对心脏功能的监护,治疗脑部疾病同时,积极采取保护心脏功能措施,避免盲目脱水和过量输液,使患者能顺利度过急性期,争取获得最好的恢复机会。

篇4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若能化淡为奇为趣,自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导语的设计有很多方法:可以用开门见山式,就教学内容直抒胸意,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用歌曲渲染,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开始新课,让学生感到愉悦;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得到启发;可以故事激趣,如,历史典故、文学故事、名人轶事等,只要生动有趣,启迪思维,都可采用;可以列举实例,尤其是一些新闻时事,若是身边发生的事情效果会更好。导语形式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教师课前的精妙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

二、情感渲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