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站重点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03-02 17:32: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超限站重点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超限站重点工作计划

篇1

围绕上述要求,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县委确定的重点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全力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济乐高速公路、汽车客运站等项目建设。积极加强沟通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完成济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和汽车客运站项目建设。二是重点抓好县乡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扶持,加大工程投入力度,力争年内完成济乐高速公路连接线、商展路、龙白路、赵沙路等三条重点县乡公路改造和西关桥、生张桥等5座桥梁改造工程。三是着力抓好通村油路项目和耿玉路、白大路安保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我县农村公路通达能力。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围绕“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力度,深入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重点打造“龙怀路、耿玉路、白玉路、龙白路、燕韩路”等县道养护环绕示范圈,积极推进乡村两级养护示范圈建设,加大安保工程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另外,进一步加强城乡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农村公路综合整治活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出行提供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

篇2

(一)重点公路工程建设。三抚公路(迁西段)一级改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8亿元,东段(A1标段)完成路面10公里,实现全标段主路基本通车;西段(A5标段)路面工程完成底基层6公里、下基层5.1公里、上基层4.6公里,油路试验段0.3公里。碾唐公路北段大修工程,完成投资2.2亿元,路基成形25公里,完成底基层摊铺15.8公里、下基层摊铺9.5公里、上基层摊铺2.5公里。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项目,取得省发改委“工可报告”批复,初步设计工作完成。

(二)乡村公路建设。24项、69公里国补和省补乡村道路建设项目,京建线至安家峪、石门子至小关庄、城自岭至交界等10项已完工。水泥路路面完成24.5公里,完成投资800万元。

(三)公路养护工程。完成迁曹线27.458公里的罩面中修。京建公路洒河大桥改建工程,施工队已进场,正在进行征迁工作。

(四)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省级公路累计清扫路面2615公里、清理垃圾2115立方米、清理排水沟、边沟513公里、修整路肩边坡387公里、修剪杂草390公里;路基标准化390公里,路树修剪180公里,粉刷路树20175株、沿线设施27800平方米。县级公路完成粉刷设施4426平方米,清运垃圾6.48万立方米,路基标准化3.6公里,补齐示警桩400根,里程碑9块,划路面标线1020平方米,完成坑槽挖补2万多平方米,修整路肩、边坡13.62公里,安装责任牌16块,栽植柳树2514棵,紫穗槐30万棵,木槿2.5万棵,补植柏树845棵。

(五)运输行业管理。查处黑车150多辆;完成客运、货运、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被考核企业全部达标;客运、水运、危货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稳定。

(六)交通规费征收。至4月30日止,车辆通行费收入8105985元。

(七)顺利完成费税改革后人员转岗工作。养路费稽征人员全员转至路政执法岗位,收费站全体人员拟转至三抚公路收费站,确保了改革后交通队伍的稳定。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力实施公路建设攻坚,破解道路交通“瓶颈”制约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局以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三抚公路(迁西段)一级改建工程、碾唐公路北段大修工程以及乡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口,打响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速度最快、见效最好的交通建设攻坚战。

一是聚集各方之力跑办项目。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项目自2008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受到县委、县政府、市交通局的高度重视,得到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在整个项目前期工作中,县领导多次带队进省、市协调工作,带头跑办;市局领导和相关处室给予向上沟通、协调市直部门、组织筹备专家评审会议等全方位支持,为项目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创造了良好环境。涉及的国土、环保、发改、建管、水务、财政、工商、林业、文物、电力、建设银行等相关部门主动介入,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形成跑办工作合力。我局落实“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分包领导,一套人马盯办”的项目工作责任制,全力以赴,负责同志跑办行程达4万多公里。经过共同努力,该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工可报告”所需附件批复工作全部完成,省发改委批复“工可报告”,为下半年工程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开展在建工程“百日攻坚”活动。攻坚活动,我们突出质量、进度两个关键点,做到“三抓”,即:一抓好协调,确保落实。抓好各方面协调,做到上下连动,实现职责、组织、制度、措施、责任五落实,及时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二抓质量管理。各级工程管理干部发扬“五加二”、“白加黑”和“重点项目三班倒”精神,落实一线工作法,严管死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召开现场观摩会、现场批评会、调度会、质量联查等活动30多次,发通报、简报30多期;碾唐北段工程指挥部制定《对施工和监理单位违反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处罚规定》、《工程质量隐患和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办法》等,对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队、监理部严格处罚。三抓计划管理和进度控制。实行以年控制、月计划、旬安排、周进度为主要控制手段的目标管理,将工程任务详细分解到天,制定科学严密的施工计划,定期检查和通报计划落实和工程质量情况,对进度慢,质量、安全、文明管理无保证的施工、监理单位依制度从严处罚。

三是开展农村公路创精品工程活动。在有建设任务的乡镇与我局签订《2010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完成承诺书》的基础上,我局加大建设质量监管力度。地方道路管理站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包段方法,落实质量责任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全力开展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等工作;站负责同志坚持定期巡视检查,对在建的每一条线路每周检查至少一遍,对施工不细、管理不严的,采取批评教育、责令停工(返工)、停拨水泥、建议乡镇撤换施工队等措施,有效遏制粗制滥造行为。局质量监督站质监人员坚持现场把关,经常抽检,在保证工程质量达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选聘河北省翼民工程咨询公司和北京路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为工程社会监理单位,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理,保障施工质量达标。

(二)加大公路环境整治,创建优良的道路交通环境

我局按照“整治标准再提高、整治措施再强化、整治效果再扩大”的要求,立足于公路环境治理“脏、乱、差”三到位、创建“洁、齐、美”三形象,打好公路环境整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治“脏”创“洁”。落实三项重点工作:1、加大街道化路段整治,实行“统一形式、统一位置、统一标准”的三统一模式,确保街道化整治“清理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提高一片”。2、清除垃圾。采取分段包片,定人定责的办法,组织道班工人和民工彻底清除边沟内和排水沟内各类垃圾、杂物,确保沟内整洁、通畅。3、加大公路路面日常清扫频率,道班工人全员上路,通过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办法,保证路面干净。

二是治“乱”创“齐”。突出三项规范:1、规范沿线群众用路行为,制止摊贩占道(占路肩)经营,清除违章设置的广告牌匾、非交通标志,清除占路堆物堆料。2、规范运输行为。交通路政执法各队全天候上路巡查,责令沿路飘洒载货车辆、带泥上路车辆司机清理路上飘洒物和泥土,恢复公路路面整洁,同时加大源头管理力度,监督沿线厂企规范载货行为。3、规范施工现场物料堆放行为。以三抚公路A1标段为重点,责成施工单位整理杂乱堆砌土石方。

三是治“差”创“美”。实施三项工程:1、路基标准化工程,保证公路路面基本无坑槽,桥面、路面经常保持清洁,各种病害处治及时。路肩外缘线连续顺畅,实现“三个面、五条线”(路基的内外边坡及沟底,路肩边缘线、边沟底两条线、田路分家带二条线),路肩平整,线条清晰。2、公路绿化工程,实施公路路树补植、修剪、粉刷,创设景观景点,提高公路绿化覆盖面积,改善行车环境,构建“一路一景”的景观公路。3、公路设施完善工程,重点完善穿村路段、平交道口、事故多发段的安全警示设施,增设提示牌、示警墩,补齐“三桩”,并粉刷油饰,修复缺损路缘石,达到适当、准确、醒目、美观的效果。

(三)加大运输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

针对我县运输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局集中力量,纠建并举,重点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狠抓黑出租车治理。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黑出租车专项治理活动。抽调执法人员20人,联合公安交警10人,组成综合执法队伍,采取现场取证和乘客举报相结合、定点守候与流动稽查相结合、工作日查与节假日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对“黑车”打击力度。同时,紧紧围绕县政府“创建省级园林城暨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道路运输市场百日攻坚活动,在县医院、汽车站、远大商场等客流密集地设立营运车辆停车位,规范客运秩序,严查黑车非法营运。

二是全面搞好质量信誉考核。开展了客运、货运、维修企业开展质量信誉考核,详细检查企业的场地设施、经营行为、档案资料、安全监管等情况,对个别企业存在问题进行督导整改,使之全部达标。

三是维修市场整治。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不合格的经营业户下发违法行为通知书,严厉打击店外经营行为,对不整改的业户严格按交通法规和县政府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四是强化驾校管理。从严检查学校资质、培训场地及相关设施、教学内容、教练员情况、教练车情况、非法经营驾驶员培训教学等情况。同时,重点打击“黑驾校”、“黑教练车”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为驾校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上半年,培训学院640人,从业资格证58人。

(四)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交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我局以“实干兴业,争创一流;路通人和,服务发展”的主题,以强化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效率意识、实干意识、廉政意识为主线,以改进作风、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健全机制为抓手,促进干部转变作风,在岗位上争先创优。

一是加强干部教育,思想认识上位。我们坚持教育为先导的工作思路,“严把三关”,即:严把学习内容关。组织干部学习指定篇目,研读《干部作风建设读本》。严把学习时间关。把每周五定为干部理论学习日,各级班子集中时间集体学习,周六、周日安排干部自学。严把调研关。围绕转变作风、推进发展,组织干部深入基层、企业和乡村,征询群众、业户对交通管理的意见、愿望,结合理论,干部反思自己工作表现,重新给自己定位,撰写调研报告或在班子中交流体会。

二是突出重点问题,切实落实整改。通过各级干部会、公布投诉电话、召开民主生活会、恳谈会、开展问卷调查以及基层走访、入企下乡等形式,征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梳理出交通系统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了六项解决措施:一是落实责任制。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将责任层层分解,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二是加强机关工作纪律。制定了《机关考勤制度》、《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监督检查实施办法》、《中层以上干部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一批制度。主管副职带队,局纪检监察科和局办公室每周定时查岗、录像监控,发现出勤违纪下发通报,并督查整改落实情况。三是强化车辆管理。在局大院内划分各单位指定停车区,规定公务车辆禁止停放在饭店、娱乐场所,下班后一律停放在局院指定地点,局纪检监察科核查。所有涂了制式车样式的私车全部改涂,发现未改的定为违纪,严肃处理车主,从而消除了这一现象。四是加强执法人员管理。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两错追究制》,开展了执法人员岗位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五是规范服务。在机关推行“十二种规范”;行政审批服务科实行一站式办公,工作效率提高明显。重建了政务公开栏,公开了年度工作目标、干部作风建设资料等。六是落实“三项清理”。开展单位自清、局纪检监察和财务审计核查、张榜公示、举报监督等工作,详查私设“小金库”、干部经商、人员吃“空饷”现象,并进一步严肃了纪律。

三是开展三项竞赛,深入转变作风。1、“转作风、纠偏颇、解难题”竞赛。局班子突出公路建设管理和行业管理两大方面,落实责任制,班子成员落实一线工作法,力量在一线配置,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处理了大量工程征迁建设遗留问题、项目协调事务、行业管理突发事件。2、“转作风从一事做起”竞赛。在干部中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联系一个运输企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情况,了解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障碍,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献一计”,围绕客运管理、黑车治理、超限治理、公路养护等重点工作,出谋划策,提高管理水平;“办一事”,即联系一名车主业户,为他们提供交通法律法规咨询,或帮他们联系货运信息,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已为车主业户提供代办手续等服务44件。股级以上干部继续落实“一助一扶贫济困”活动,在端午节前对扶助对象普遍进行了走访慰问。3、“做文明交通人”竞赛。以全体干部职工为主体,以“规范、高效、创新”为目标,规范办事行为,创造优良业绩,展现良好形象,在内部选树了王彦海、王学民、张连等典型。

三、上半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乡村公路建设进度比较滞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县各乡镇经济遇到一定困难,致使各乡镇间项目建设进度不齐,个别工程还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二)行业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黑”出租车违章经营现象严重干扰运输市场秩序,虽然我局持续进行治理,但仍有反弹现象。

(三)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于完善。全县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但养护管理还存在养护人员不足、机械设备不足、养护管理粗放等问题。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实施重点工程攻坚,实现公路建设新突破。进一步细化施工方案,倒排工期,按天分解,挂图作战,延长作业时间,加大人员、机械设备投入;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继续发扬“五加二”、“白加黑”和“重点项目三班倒”精神,继续落实一线工作法,全力打造精品工程;进一步强化协调联动,与县直相关职能部门、沿线乡镇通力协作,以事不过夜的速度,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问题,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三抚公路(迁西段)一级改建工程、碾唐公路北段大修工程、京建公路洒河大桥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年内竣工,质量优良。加快落实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线工程征迁占、工程招投标等工作,确保9月份工程开工。:

篇3

2007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乡(镇)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充分发挥交通建设的职能作用,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管理为重点,立足“三个服务”,加快推进效能建设,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构建和谐涡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主要成绩

一、路桥建设。投资2493万元,完成西高路通达工程38.2公里;投资1750万元,完成通达工程十临路25公里;新(改)建村村通农村公路273.2公里(其中水泥路83.8公里),在建工程83.2公里,完成投资8286.5万元,占年计划任务的105.2%。投资260万元,完成义门大桥维修工程;改建刘张路胡东桥、丹史路郭寨南险桥2座,维修潘楼桥、沙木桥、实验沟桥及马桥、薛刘桥等5座险桥及改建维修涵洞8道。

二、公路养管。省道方面:养护省道边坡56公里(双边),养护桥梁39座、涵洞63个,路面中修700余平方,小修切割填补近1.5万平方,切割断角1220块,接线近15万米,更换桥梁伸缩缝61米。县道方面:完成县道养护283.8公里,中修罩面21.3公里,挖补坑槽4.5万平方,投入人力18890个工日,石灰2760吨,石子8800立方,沥青350吨,机械1087个台班等,完成投资523.9万元。

三、规费征收。共实现交通规费征收1899万元,占年计划的103.5%,同比增长4%。其中:运管费完成450万,同比增长3%;小机养路费完成678万元,占年计划的95%,同比增长8%;客运附加费完成712万元,占年计划的116%,同比增长20%。

四、市场管理。抓住创建全省文明县城的机遇,在继续保持对站外拉客、游动拉客及异地车违规违法经营的同时,为充分发挥今年道路建设成果的效益,实现“路通、车通、人心通”的目标。一方面加大对我县客货运市场的调查研究,新增农公班线2条,货运公司5个;另一方面加大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力度,投资300余万元,完成青町、龙山、石弓、义门、高炉等5个客运站建设,以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五、企业经济。完成了交通投资公司的组建,实现销售收入3100万元,同比增长3%;工业产值4200万元,同比增长1%;入库税金110万元,同比增长1%;完成客运量43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5%;货运量3315万吨,货运周转量2.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

六、效能建设。研究制定了《涡阳交通行业推进效能建设促进“三个服务”实施方案》,详细制定了“三个服务”的50项措施,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领导小组指导协调、成员各负其责、全体职工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07年,在全县三次“季环评”中,连续三次位列前五名;在全市效能建设互查中,受到通报表彰。

七、文明创建。被县推荐为全市第四届文明单位,被市交通局推荐为全省交通系统先进单位。

——2007年度主要做法

一、抓好“四个结合”,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

(一)抓结合,促发展。为克服“村村通”工程建设配套资金不足,全面完成第一批GPS定位任务,避免重复规划,合理利用一切促进公路建设的有利条件,我局结合涡阳实际,勇于进取,大胆创新,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农业发展项目相结合。如齐王路、程小集村路和聂小庙村路都已完工;二是与老区项目相结合。充分利用我县是革命老区的历史优势,积极协同有关部门把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尽可能多得用到村路的修建上来,今年我们争取到8条老区转移支付资金支持的村路项目,如宝仲路、寺后路、耿周路、黄店路、太王路、龙山北三里、徐石路、王集路等,其中前4条,共18.2公里已完工;三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如西阳、高公、高炉等乡镇,群众捐资修路积极性较高,我们给予了优先支持。四是与进矿公路相结合,如袁店二矿6.7公里和刘店矿7.2公里都已全部完工。

(二)抓措施,促落实。在积极向省厅、市局汇报工作的同时,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交通工作开展情况,以争取他们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不断努力,涡阳交通工作,特别是“村村通”工程建设获得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今年县政府为民18项重点工作之一,提上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日程。县政府分别以政府名义和政办名义出台了《涡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涡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通知》。并与县财政部门共同研究出台了《涡阳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暂行规定》,从而使该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程序化管理之路。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定期调度,每月一检查,通报各乡镇工程进展情况,奖优罚劣,有效促进了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快速推进。

(三)抓廉政,保质量。在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中,由县财政局招投标中心组织,对每条路都严格执行招投标制,确定施工单位后,在签定施工合同时,签定廉政合同。在施工过程中,实行“1112”的质量监督机制,即每个乡镇有一个社会专业监理组、每条路有一名乡镇专职监督员、有一名村干部、两名群众代表挂牌上路监督检查,确保每条路质量达到合格工程标准。同时,为方便群众代表监督,我局还印制了《“村村通”改建工程建设明白卡》1000份分发到全县各乡镇领导和各行政村群众代表监督员手中,将“村村通”建设工程的各项用料的配比进行了细化,对改建柏油路、水泥路从每平方、每公里所需石子、石灰、沥青、沙子、水泥、土方的用量等基础数据进行了量化说明。通过《明白纸》的印发,让每位群众代表监督员做到“心中有数,监管有据,执行有度”,方便了现场监督。同时,根据气温对道路施工的影响,我局分别于11月5日和12月10日,两次下达停工令,停止柏油路和水泥路在建项,并要求各乡镇,各建设单位的所有“村村通”工程建设项目,没有得到允许,一律不准擅自开工建设,有效避免了气温低对道路施工的影响。

(四)抓宣传,争支持。抓住将“修路是政府的事,是交通部门的事”的错误认识,转变为“修路是全社会的事,特别是村村通工程,是农民兄弟自己的事,现在国家给予补助,机会难得,千载难逢”这个宣传重点,主办了“涡阳路情”专刊和在县电视台开辟“农村公路建设”专栏,各乡镇村悬挂宣传横幅及乡村广播等多种形式的有效宣传发动,极大调动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踊跃投身入农村公路建设之中,全县26个有建设任务的乡镇都已积极行动起来,分别在建和完成了数十公里“村村通”建设任务,全县通等级公路建制村数量大幅提高。今年共收到各类群众捐助配套资金已入户近2000万元,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

(五)抓资金,保进度。为确保国家和省厅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及人民群众捐资全部用于道路建设,我县设立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专户,统一管理,计量支付。其管理程序是:已批准列入计划的项目,由乡镇为业主,统一足额筹集配套所需资金上缴至专门帐户——通过县招投标中心公开招投标,选定施工企业施工——施工单位根据合同要求,按完成工程量上报中期计量申报单(按工程量的60%)——人民监督员、社会专业监理人员、业主负责人共同审核签字——报交通局质量检验监督技术人员、分管局长签字——县农村公路领导小组负责人或委托交通主管局长签字——财务人员支付。工程完工后,具备交工条件,按以上程序由施工企业申报,再支付工程款的30%,剩余10%,待质保期满一年后,竣工验收合格支付。从而消除了企业、干部群众对资金管理运行的担忧,也杜绝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强力推进和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进度。

二、依法行政,不断促进交通运政走向规范化轨道。

(一)加速“两站”建设,实现交通服务功能的提升

为加大运政管理设施的功能齐全化、服务配套化,实现我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按照“站站合一”(即农村客运站与乡镇交管站合并建设)的思路,年初,成立了局所两级主要领导和有关股市负责人为成员的“两站”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并进行了明确分工;5月份,组织人员到谯城区交通局和凤台县交通局参观学习在农村客运站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8月份,组织了“两站”建设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到宿州市墉桥区交通局参观学习了他们在交管站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客运站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经过公开招投标,对青町客运站、龙山客运站、石弓客运站、义门客运站、高炉客运站

(二)多措并举,确保交通规费应收尽收

1、继续全面实施微机征费,增加科技含量,降低开票错误率,强化票款解缴率,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行业窗口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2、提倡人性化服务征费,如跟踪征费、上门送票、代办手续、代审证件等,与业主保持互动,促使车主增强了自觉缴费意识,相应增加了群众对运管工作的满意度。交通规费征费工作由被动上门催缴转化为业户主动到征费窗口缴费,实现了交通规费征费工作的“软着陆”。

3、延伸征管工作触角,持续加大涉外征费力度。针对涉外征费潜力大,费源充足,征管力量薄弱的现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降低门槛,合理配置人员力量,兵分三路,奔赴江、浙、粤等我县驻外车辆聚集地,辅以服务征费,征管效果明显。

4、用足、用活规费征收政策,积极挖掘征费措施,拓宽征费渠道。今年以来,在严格要求各基层运政征费单位遵守上级征费政策的同时,利用辖区经济优势,进一步培育运输市场,吸纳周边县市到我县营运的车辆入籍我县;运用执法队的力量,加大对偷、漏、欠、逃缴交通规费车辆的稽查力度,确保应征不漏,应免不征。

5、通过严把营运车辆市场准入关,尤其是对营运车辆的更新,认真执行上级政策,加大对“大吨小标”车辆的征收力度,规费征收该征的征到位、该补的补齐。

(三)抓住机遇,实现客运市场整顿渐进性好转。

2007年,我县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县城文明创建,我局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大督促农公班车进站载客,打击站外拉客、游动拉客力度;督促长途客车进站配载、站内发车;加大对河南籍在涡发车的进站督查等工作。在此期间,我们整合执法队伍,进一步明确内设执法机构职责,全面落实辖区管理,制定针对性奖惩措施,完善行政执法内部机制,注重行政处罚的统一性、日常工作的互动性、执法各环节的制衡性、处罚效果的持久性、执法对象的侧重性相统一。

通过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共查扣违章车辆363车次,纠正违章近600余起,建立执法卷宗266卷,其中简易程序76卷,一般程序190卷。行政处罚52万余元,无一起复议和诉讼案件。“黑头车”在我县基本得到了遏制;客运市场整顿工作得到广大运输业户的肯定;异地经营车辆、农班客车都与各客运站签订协议进站经营;基本上做到“车进站、人归点”的整治目的。

(四)规范管理,实现行政许可的程序化

1、营运证件办理和审验。运管所按照行政许可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别是新颁布的交通部令的相关规定,在严把市场准入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运输业户以最大的方便。截至目前,共办理道路运输证13663件,其中货运11716件,客运445件,农用1502件。2007年,办理新增营运车辆1403辆,其中大货新增226辆,小货新增212辆,三轮新增484辆,农用新增481辆。

2、客运车辆班线复核。2007年度长途客运班线的线路复核工作已于5月份正常开展,运管所在前期做好了周密的准备,对本县两家客运公司(亳客集团涡阳公司、阜汽集团涡阳公司)车辆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认真核查,并如实上报,所有班线车辆适合条件的均复核完毕。共复核省际班线16条,车辆37辆;市际班线13条,车辆62辆。

3、行政许可的规范化。制作办事指南,对许可项目、法律依据、办理程序、提供材料、办理时限进行公示,方便业户群众;提高办事透明度,对业务办理情况向社会公开,内容包括运输企业的开业许可情况以及农公班线的许可等热点;实行重大许可“集体研究、否定报备、及时公示”的原则,避免了许可的个人因素及其带来的偏差。

4、积极整合维修市场。按照“发展、提高、控制、淘汰”的办法,督促全县6家二类维修企业全部安装使用《安徽省汽车维修行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并推荐维修总质检员参加省运管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严把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关,确保维修质量。一是严格了汽车维修合同、竣工出厂合格证和二维备案(提示)卡的发放管理,实行单证签发、领用制度;二是加强了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督力度,对未按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的,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5、规范驾培市场。认真与“涡阳县雉河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保持互动,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积极监督驾校的运作,认真治理非法驾培代办点,取得一定社会效果,督促该校参加机动车驾驶学校信誉考核评。

三、实施全民创业战略,壮大交通产业,促进交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响应上级全民创业的号召,全力发展交通经济,借鉴周边县区交通企业发展模式,拓宽经营渠道,按照“建设、改革、盘活、提高、管理、创业”的原则,推行一企一策,老企业保稳增效,新型企业全面发展,营业收入、入库税金等全面增长。07年各项指标的完成同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交通企业年创税率一举突破200万元,达到253万元。同时,交通投资公司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完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办理了公司营业执照、法人执照、税务登记、企业代码证和贷款卡年检工作等,公司合法化问题得到解决,为交通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面发展提供了创业平台。

四、端正行业风气,推进“三个服务”,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1、着力做好“三个服务”,强力推进效能建设。按照省厅、市局推进效能建设会议精神,我局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涡阳县交通行业推进效能建设,促进“三个服务”实施方案》,以改进“两风”,增进“两情”为突破口,详细制定了“三个服务”的50项措施。调整充实了涡阳县交通系统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领导小组指导协调、成员各负其责、全体职工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全市的效能建设互查中,受到全市通报表彰。

2、着力抓好“双月评”和“季环评”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队伍素质,严正执法行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在市纠风部门组织的我县七部门行风评议中,我局被评为第一名。今年在全县执法部门的前3次“季环评”中,我局连续3次位列前5名。

3、着力抓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广泛征求广大党员干部对交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征集求意见和建议100余条,经梳理汇总形成合理化意见建议5项19条。举办了“交通局落实科学发展观演讲比赛”,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从局属20个单位参赛的20余名选手中选出13人参加了决赛。通过演讲比赛,各参赛选手结合本交通工作实际,就如何落实科学发展理念进行了充分而精辟的分析,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投身到交通事业的全面发展上来。

4、着力抓好便民通行工作,杜绝“三乱”发生。为确保蔬菜运输“绿色通道”和小麦收购“绿色通道”畅通无阻。路查中,运管、稽查、路政部门严格执行运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加强源头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上路查车次数和时间;路政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在公路上巡逻检查的规定,处理超限运输和损坏路产路权问题时,无以罚代卸、以罚代管问题发生;运管、稽征、路政管理、收费站等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绿色通道”的各项规定,为广大营运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五、严格落实责任,提高防范意识,安全生产形势得以巩固

2007年,我局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四个管理”方面,即加强事故易发的客运市场;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加强公路路政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加强秋冬季特殊恶劣天所的安全监管。一是制定了计划。在年初制定了《涡阳县交通局2007年安全工作计划》,健全了安全内规档案,落实了安全生产措施。二是加大了宣传。在春运、五一、安全生产月和“十一”期间,针对交通系统点多、面广、流动性强等特点,分别利用简报、黑板报、广播、座谈会、传单等多种形式,对广大职工和群众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全员的防范意识。三是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四防”措施,充实“三品”查堵力量,严格“三把关一监督”。采取统一领导,分块负责的原则,成立了交通安全生产督查组,全年共组织开展了道路运输、水上交通和交通建设工程检查40余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19份。四是加大投入,推进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刷新了船名牌、海事警示牌等,更新了小渡船2艘;完成了西阳贾庄渡口和李窑渡口的标准化建设。五是协助县政府开展涉渡水域船舶隐患排查,对所有渔业船舶、客渡船舶以及其它船舶全部登记造册,制定了具体整治方案,以加强我县涉渡水域所有船舶的安全监管。

六、完善执法程序,强化业务培训,综合治理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制定了《交通局五五普法规划》、《交通局2006-2010年依法行政规划》,确定了以领导干部、交通执法人员法制教育培训为重点,将法制培训与执法资格培训相结合,由重点带动全面的思路,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并逐年度制定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在《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和《行政执法责任考评办法》基础上,重新修订印发《行政执法检查制度》、《行政执法公开制度》、《规范文件审查备案管理制度》、《错案追究责任制度》、《执法证件管理制度》、《学法制度》、《法律培训制度》等,使法制工作有章可循,确保学法时间每人每年不少于40学时。

在实际工作中,因地制宜,抓好平时,突出重点,定期召开依法行政例会,分析形势,研究工作,布置任务,在人、财、物上予以支持,并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评比,使交通局依法行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重点加强领导干部、交通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组织多种形式培训班,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实行一学、二抄、三考、四评、五奖惩,量化考核,达到重点法律熟练掌握,学以致用。举办各类法律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300人次,培训外请教员,编写教材,组织考试。强化执法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严格执行《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规定》和《安徽交通行政执法规范》,规范执法行为,明查暗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岗位考勤、执法风纪、执法程序、基础台帐等工作,每年局法制股牵头进行两次法制和执法检查,组织了《行政许可法》实施情况检查,促进依法审查行政许可申请,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检查所到单位把执法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健全制度,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推行执法公开,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廉洁执法,作到程序合法,建立执法档案,卷宗装订整齐,材料基本完整,取得了很好成效。通过检查增强执法人员法制意识和观念,有效减少了执法过错,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为零。实行执法案卷评查制度,采取抽查和现场指导,从实体和程序等加强考核,提高执法质量。县法制办对交通执法案卷抽查合格率90%。拓宽监督渠道,聘请县人大代表3名,政协委员4名任涡阳县交通局监督员,定期向监督员汇报工作,听取代表意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整改提高。按照县纪检委投诉网络建设要求,局投诉受理中心有投必理,有理必果,2007年受理案件70余件,投诉满意率95%。

七、在计生工作上积极配合城关镇和社区强化管理,确保了全系统内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政策内持证率、晚婚、晚育率、节育措施及时到位率、妇检率、男工取证率及独生子女领证率均达到了100%,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计划生育各项指标。

八、党建、工会、老干部、团委、妇委等工作都健全了组织,完善了制度,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各自的工作职责,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008年工作打算

工作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进“两风”为抓手,以增进“两情”为主题,全力抓好“三个服务”,努力创建“节约型”机关,促进交通各项事业的协调、快速发展。

工作目标: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抓住开展“村村通”工程的机遇,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强化运政管理,积极开展大规模的整治活动,彻底解决客运市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交投中心的作用,多上项目,上好项目,促进交通经济快速壮大;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提升交通形象。

工作任务: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改革与发展同步,执法与服务并举,继续组织好“1个活动”,狠抓“2项建设”,履行“3项监管”,促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1个活动”。即继续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以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与合理利用资源,杜绝铺张浪费共同作为活动的中心,加强制度规范,强化节约意识,培育节约行为,在全系统内形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把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体现到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建设优质优质道路工程,做好日常养护管理;加强运输结构集约化、推进交通运输节能;解放思想,在节支的同时加大创收力度等措施,实现交通系统整体对外形象的再提升,争取到2008年末,实现各项办公经费以2007年度为基准下降10%以上。

二、“2项建设”。即基础设施建设和廉政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加大“村村通”工程建设力度。巩固和发展近几年来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将丹城等乡镇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县,营造出新的建设氛围,把“村村通”工程推向新的,争取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300公里的建设任务。

(2)“两站建设”。继续加快农村客运站和交管站建设。在不断发展公路建设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公路建设的效益最大化,计划投资250万元,年内完成公吉寺、标里、花沟、牌坊、高炉等5个乡镇客运站建设;投资120万元,完成花沟交管站、楚店交管站建设。真正提升交通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安全便利出行,实现“路通、车通、人心通”的最终目标。

2、廉政建设。针对交通系统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工作实际,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履盖到全系统,形成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员素质,从思想源头上堵住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袭。组织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局属单位负责人观看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事例影片;定期印发《涡交信息》、《交通视窗》等宣传材料。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抵制腐败行为的自觉性。二是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措施,树立交通新形象。继续实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监督制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交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交通工作的评价。三是强化对所属各单位和各执法站队的督查,促使各单位主动开展勤政廉政建设,纠正不正当执法行为,杜绝了人浮于事,消除了“公路三乱”。

三、“3项监管”。运输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和内部事务监管。

篇4

关键词:公路档案 信息化 建设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概念

所谓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划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以大型的数据库管理为基础,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应用创建高度集成化的现代化管理系统,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

二、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公路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略显滞后

信息化技术标准和规范对时效性的要求较高,受现有标准制定程序的制约,现有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难以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目前,交通运输部从国家层面制定了《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表》,搭建了标准体系框架,但是对各省、市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强,与实际应用需求存在脱节。

公路档案的规范管理必须立足于工作的俗蓟及规范化。由于公路档案管理起步晚,致使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较差,缺乏规范性办理的相关经验,管理制度尚未形成一定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容易造成管理混乱。这使得大部分公路档案管理工作在利用数据信息时质量不过硬,很多数据的引用与建立出现错误或明显的漏洞。由于缺乏规范性管理,也使得各个时期和各个类型的公路档案信息之间兼容性差,在某些关键点上无法衔接与统一,造成重要资料及关键数据的缺损与流失。同时公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公路管理部门的信息得不到统一与合并,成为新时期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瓶颈,这将是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挑战。

2.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信息化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数据的转化和掌握要求较高,需要他们具有较高的档案管理专业水平和足够的网络信息知识才能胜任。而公路部门档案管理上一直存在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岗位不固定等弊端,这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大多数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对数据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和具体操作流程不熟悉,从而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库长期得不到更新,造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成效不显著。而少数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突出,缺乏服务意识、主观能动性不强,没有创新精神,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硬件等资源被浪费,制约了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3.缺乏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

一是公路部门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部分领导侧重于抓单位的重点工作或主要工作,没有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摆到单位的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也没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单位的考核考评,因此,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较少,档案信息化建设措施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二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表现在部分人员观念陈旧、思想保守,适应新形势、新知识较为滞后,对新生事物总抱有怀疑态度,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参与热情不高,不积极主动学习档案管理新知识和信息化技术,总以为按照老规矩、老方法把档案资料收集好、装订好、保管好就算尽心尽责,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缺乏系统的数据库信息

所谓数据化信息,其要求的就是对网络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运用的一体化和效率化。从目前江苏省公路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各业务系统内部的信息互联互通不足,公路规划、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等信息交换和共享应用尚不充分;信息服务与公众出行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建设还相对滞后,与运管、公安等关联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需要进一步加强。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及其下属的省、市、县交通运输系统行政处理、处罚、许可都使用着各自的信息系统,相互间互不兼容,不能形成数据共享。比如,一些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信息资源在省内交通运输系统网上很难搜索,车辆信息数据难以得到共享。运政、路政部门相互间货运车辆违章信息不畅通,对违章货运车辆抄告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查询。其很大原因在于将纸质信息转化成数字化信息能力不足,造成数据库信息的缺乏。

5.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当前公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跟上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就必须不断更新设施、设备和技术革新。新设施、设备和新技术又需要更高的标准来维护保养,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来保障。如果仅仅依靠基层公路部门自身的筹集,只能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能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更新换代的要求,必将制约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加强新时期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1.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结合江苏省公路局和南通市交通运输局信息化规划,以及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自上而下组织架构清晰、保障措施得力的公路信息化管理组织体系。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日常信息化建设协调管理,在各机关科室、各中心及下属的各基层公路部门推行信息化主管制度,加强信息化工作组织的工作力度,加大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协调力度,发挥信息化专家顾问的咨询作用,形成配合紧密、沟通顺畅、高效运转、配套完善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增强档案信息化意识

一是增强公路部门领导档案信息化意识。各级领导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直接决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深度和广度。为此,作为公路部门领导,应切实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摆到议事日程上,从建设一流单位和科学管理的高度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予以关心支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范围,提供人才、技术、设备及资金保障,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增强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当代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改变因循守旧、经验主义的陈旧观念和思想,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适应新常态,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方式,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3.建立健全相P管理制度

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配合以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的进行实施,确保公路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合格的管理体系中必不可缺的就是严格的工作制度的实施与遵守。因此,公路档案信息的有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的方式优化公路档案管理的机制。已经存档的公路档案与信息,要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意见完整性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制定档案信息管理的绩效和考核制度,不断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应积极地进行新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学习,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机制,实现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4.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要实现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需要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学会利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掌握档案计算机管理及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专业知识及各类现代化办公设备来进行电子文件的制作、使用、维护。因此应加强对公路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5.建立专业的公路档案信息化系统

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所以应当从系统的设计、软件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档案管理软件,有可能导致系统内部的不兼容,影响到档案信息的处理与安全。在公路档案信息化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系统的实用性,然后考虑到系统的简洁性和便利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系统的后续升级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选择等,公路档案信息化系统应当结合公路档案的实际。因此对于设计团队来说,应当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创新,保证系统资源的可继承性,预留后续的改造升级空间,避免设备资源的浪费。

6.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管理数据库

一是建立公路规划、建设、施工、养护、管理、巡查以及运营车辆等基础数据库,做到普通国省道公路、县道、乡道和农村公路的全覆盖,推动运管、交警、路政等部门的基础信息共享与整合。

二是完善市级公路行业数据中心,丰富公路信息资源,整合普通国省公路、县道、乡道、农村公路、桥梁等公路桥梁基础数据,建立云数据中心,对现有数据中心进行容量扩充,按照公路数据的不同属性分别建立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应用主题数据库,建立内部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完善消息通信、任务调度、安全处理、协议解析、数据转换、数据融合等数据交换支撑平台功能,推动下级公路部门数据中心建设,形成市、区县两级公路管理数据中心。

三是市公路部门在市交通运输局搭建统一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基础上,搭建全市公路行业信息资源分平台,建立公路信息资源目录,将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进行注册,然后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模式,对目录上的信息进行共享,努力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争取实现多行业信息资源的接入。

7.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

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是基础。各级公路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及地方政府财政预算,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维护,在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科技开发项目中,安排适当经费用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与维护,并根据发展需求逐步增加;对一些具有探索性、开创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给予扶持。同时,探索建立多元的信息化投资机制,鼓励各方面投资建设公路信息化事业,培养市场运作环境。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资金的管理,对信息化建设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发挥资金的调控作用,合理使用,提高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每一位公路档案工作者都应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与手段,探索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推进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促进公路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晓艳 浅谈公路建设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兰台世界旬刊》2012(S3):61-61.

[2]贺建东 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浅谈《办公室业务》2014(11):100-100.

[3]付文宇 浅谈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卷宗》2014(9):1-1.

篇5

下面,我代表分局作一发言。

一、今年1-9月区域煤矿安全及监管监察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煤矿事故情况

今年以来,区域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煤矿,切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回头看”,继续深入进行煤矿关闭整顿和瓦斯治理,开展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区域煤矿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1-9月区域煤矿发生事故40起,死亡47人,控制在省下达进度指标内(全年指标86人),百万吨死亡率为3.63。其中,xx市发生事故27起、死亡34人(xx区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达县发生事故4起、死亡6人,xx县发生事故3起、死亡7人,xx市发生事故4起、死亡5人,大竹县发生事故5起、死亡5人,xx发生事故3起、死亡3人,xx电集团公司发生事故3起、死亡3人,xx煤矿发生事故3起、死亡3人)在年指标控制进度内,百万吨死亡率5.17;xx市发生事故10起、死亡10人(xx市发生事故4起、死亡4人,xx县发生事故5起、死亡5人,xx区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在年指标控制进度内,百万吨死亡率1.73;xx市发生事故3起、死亡3人(均发生在xx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5;广能集团公司、xx市南江县和xx市xx县未发生事故。其中发生较大事故1起、死亡5人(xx县大坪煤矿1.10水害事故)。

10月份已发生事故6起,死亡7人(xxxx市招勋三煤矿发生顶板事故死亡2人,xx县青山煤矿发生运输事故死亡1人,xx市红旗煤矿发生顶板事故死亡1人,xx(xx煤矿)北井发生顶板事故死亡1人,xx市黑石溪二煤矿发生顶板事故死亡1人,xx电集团公司金刚煤矿发生顶板事故死亡1人)。

(二)今年煤矿事故的主要特点

1、从事故发生时段分析,1-5月发生事故15起、死亡19人,6-9月发生事故25起,死亡28人,前五个月平均每月不足4人、百万吨死亡率2.95,但后四月平均每月达7人、百万吨死亡率上升到4.3,百万吨死亡率上升了46。事故发生除与6-9月气候转换、天气炎热、雨季等自然因素导致煤矿事故高发有关外,还与近几月煤价较高、煤炭供不应求、电煤供应紧张,部分煤矿安全认识不到位、安全与生产关系处理不当、抢产量赶进度有直接关系。

2、从事故类型看,顶板事故死亡24人、占51,其它事故死亡8人、占17,运输事故死亡6人、占13,水害事故死亡5人、占11,瓦斯、放炮事故各死亡2人、各占4。加快支(护)机(械)电(供电)运(输)等基础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办矿条件和管理水平、落实现场安全监管,有效减少和控制一般事故,仍是当前区域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

3、从考核煤矿安全整体水平的百万吨死亡率来看,仍大大高于全国、全省水平,特别是xx、xx市煤矿事故百万吨死亡率还很高。区域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煤矿的安全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还亟待增强和提升,还远没有达到可防可控的程度,抓好区域煤矿安全及监管监察工作仍任重道远,需要经过我们艰苦长期努力。

4、出现了今年第一起瓦斯事故。达县新桥煤矿8月6日发生水仓掘进工作面瓦斯窒息事故,死亡2人。该起事故死亡人数尽管只有2人,但从事故发生的原因看,其事故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一是矿井没有按《加强小煤矿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设置专门通风瓦斯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二是矿井采空区没有按照规定标准封闭严实,倒风季节导致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矿井作业区(xx富源煤矿曾发生过该类事故致死六人);三是向掘进面供风的局扇安设位置不当,将进入矿井的采空区废风送入掘进工作面;四是矿井瓦斯监控系统不完善,没有在该掘进面和局扇安装点设置瓦斯探头,起到自动报警监控作用;五是现场安全管理失控,瓦斯检查空班漏检,现场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及时发现并消除掘进面瓦斯积聚的事故隐患;六是作业人员在停开局扇情况下仍冒险进入作业点作业;七是从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看,上至业主、矿长,下至作业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都表现出了低瓦斯矿井从业人员对通风瓦斯管理工作的蔑视,这是最严重的、最危险的隐患。

(三)1-9月分局监察工作的主要情况

1、累计监察各类煤矿459矿次(已大大超过全年三项监察计划数),其中国有重点煤矿44矿次、国有地方煤矿16矿次、乡镇煤矿399矿次。

2、累计查出隐患2259条,实际完成整改1863条,隐患整改率92。

3、查处煤矿事故40起,结案37起,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人,移送追究刑事责任3人。

4、累计作出行政处罚100矿次(国有重点1矿次、国有地方4矿次、乡镇煤矿95矿次),责令停产整顿7矿次,暂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28矿次;经济处罚73矿次,罚款527.48万元,其中事故罚款431.58万元,预防性监察罚款95.9万元。

二、区域煤矿安全生产及监管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管理力量缺乏

大部分煤矿没有按《加强小煤矿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配备煤矿矿长和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的副矿长及煤矿技术负责人,以及采掘、通风、机电运输和地质测量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煤矿的主要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无法落实;

2、采掘部署不正规,“两改”进展缓慢

(1)部分矿井重采轻掘、掘进单进水平低、采掘关系失调,安全生产秩序不正常(仍实行前进式开采);

(2)大部分矿井采煤工作面仍使用木支柱、金属磨擦支柱,主要运输、回风大巷没有布置在岩石中,且采用裸巷、木支架、磨擦支柱、碹石支护等原始形式和方式的较多。在对巷道进行维护时,没有制订和落实管理维护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致顶板事故多发;

(3)溜煤眼和急倾斜人行上山的管理不到位,设计溜煤眼时没有防止堵塞和处理堵塞的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上没有严禁人员私自进入溜煤眼的规定和措施,急倾斜人行上山没有可靠的防坠措施或坚持伪倾斜布置,致溜煤眼和坠落事故多发;

3、“一通三防”工作不到位

(1)大部分矿井没有专门设置“一通三防”管理机构并配备人员,通风瓦斯管理工作不落实,达县新桥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教训值得区域煤矿特别是绝大部分低瓦斯矿井认真汲取;

(2)部分高瓦斯和煤与瓦斯区域性防突工作不落实,矿井“抽、采”或“抽、掘”失衡,瓦斯预抽达不到抽采指标的规定安排掘采作业,部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没有制定和落实确保瓦斯抽采达到国家规定指标的监管措施;落实局部防突的“四位一体”措施不到位,进行瓦斯预抽后没有进行效果检验便安排生产,作业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实行不严格等;

(3)部分开采突出矿井同一突出煤层的矿井,迟迟没有按规定落实“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或申请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

(4)矿井“一通三防”管理不到位,没有定期测风调风,未按质量标准要求设置通风构筑物和设施,矿井主要通风构筑物质量差,个别矿井采区仍使用风帘控风,施工煤层上山局部通风管理不严格;煤矿用安全仪器仪表(风表、瓦检仪、各种传感器、自救器等)没有定期送检和维护;不经审查批准擅自增加采掘工作面,造成通风系统混乱和“三超”等;

(5)未按规定建设井下瓦斯和安全监控系统,井下探头和传感器数量不足,设置位置不当,且没有定期校正,风电、瓦斯电断电闭锁装置不可靠;

(6)与相邻矿井、采空区贯通,实测矿井总进风与总回风差距很大,矿井通风系统不独立、不可靠,个别矿井主要通风上山断面极小,矿井通风阻力大、总风量不够;

4、机电设备管理不到位

(1)未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规定选用符合各类矿井井下使用要求的电器设备,并定期整定、校验,井下仍存在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个别矿井擅自甩开井下漏电保护安全装置;

(2)提升斜坡的安全保护装置(特别是跑车防护装置)不完善或不能正常运行,斜坡提升用连接装置未定期作抗拉试验,且与平巷用连接装置混用;斜坡提升管理不到位,提升时井底车场所作业人员未进入躲身洞,部分煤矿井底车场躲身洞位置不当;部分煤矿使用的斜坡运输车辆无“ma”标志;

5、排水方面存在缺陷

个别煤矿主要排水设备缺检修水泵,主要排水管路无备用,有的没有并联运行;

6、放炮管理不到位

(1)个别煤矿放炮人员配备不足,采用流动放炮形式进行井下放炮作业;

(2)井下放炮作业后,没有按规程规定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拒爆、残爆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3)井下违章用放炮器作导通检查,违章使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爆破器材,井下放炮母线仍使用铁芯线且固定铺设;

7、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

(1)被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按446号令的规定落实现场监管不力;

(2)改扩建煤矿擅自增加井口(系统)、没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擅自修改设计、边建设边生产、不按设计工期组织施工等;

(3)部分县仍存在非法煤矿、非法生产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非法开采发生事故;

(4)部分煤矿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投入等问题。

(二)在监管监察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安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需要。

(1)个别县区仍没有按省政府规定落实安全执法队伍和人员,个别产煤县安全执法队伍中配备的专门负责煤矿安全监管的人员比例达不到省局规定的50以上,且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煤矿安全业务和行政执法知识培训,业务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监管监察工作的需要;

(2)个别县区没有严格按省政府规定落实煤矿驻矿监管的制度,没有切实解决好驻矿监管员的津补贴、补助、待遇和为其履行职责进行培训、购置安全装备、解决车辆费用等,驻矿安监员待遇低、素质不高、队伍不稳、不能正常履行职责。

部分县驻矿安监员工作定位不准,没有将主要职责放在代表县监管部门监督煤矿按审批同意的采掘面和入井作业人数组织生产、防止煤矿越界开采、禁止煤矿擅自增加井口(系统)的等非法违法生产的关键上来,个别煤矿仍有非法生产情形,而驻矿监管人员竞熟视无睹,使驻矿监管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2、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1)个别县区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煤矿安全的政策措施态度不坚决、工作不彻底。工作中考虑本地的基础条件、利益、关系较多,对执行上级政策措施打折扣,致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改善提升不大、不快,与先进地区的差距甚至逾来逾远。如在实行煤矿采掘工作面审核、入井人数核定公示方面,个别县区监管部门把关不严,出现了煤矿报多少审多少,有的矿井批准了十多个掘进面;

(2)“执法不严、工作不实”问题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隐患不是没有发现,而是发现后没有及时处理。一些同志存在着一些思想顾虑,遇到困难缩手缩脚,不敢碰硬;对一些重大隐患和问题,虽然也采取了执法措施,下达了限期整改、停产整顿等指令,但是没有跟踪落实,致使一些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治,出现同一隐患在同一矿井多次重复甚至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怪圈”。

3、监管监察“合力”亟待增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与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联合执法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依法对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督促检查不够,发挥基层监管力量抓面、煤监机构抓点、攻坚、破难的作用不够,个别基层监管部门对煤矿监管乏力,甚至还有为煤矿说情的情况。

4、对中介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监管。部分中介服务机构重收费、轻服务,没有认真履行维护管理职责,部分中介机构为收费,帮煤矿说话,不惜造假作假,已影响了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推进。如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的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各级瓦斯监控平台,由于管理维护不到位,使部分矿井瓦斯监控系统几乎瘫痪,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大部分监控平台正常上线率仅30左右。

5、对煤矿的工作指导不够。一方面煤矿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二方面煤矿基本的安全技术管理力量缺乏,短期内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二者反差很大。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对煤矿的宣传教育和技术指导服务亟待改进和加强,以暂时弥补煤矿技术管理力量严重缺失的不足。

6、据部分县煤矿安全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情况看,还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行政执法工作亟待规范。一是使用执法文书不规范,应使用的执法文书没有使用,如个别处罚案件缺现场检查笔录,普遍缺复查意见书、立案决定书、调查取证等;二是现场检查笔录制作不规范,矿井基本情况描述不细,隐患没有尽可能地定量描述,大量使用风量较弱、支护差、监控系统不完善等语言;三是现场处理缺乏针对性,个别隐患现场处理决定不当,如停止使用、停止作业、立即封闭等,应从服务、指导和便于煤矿实施的角度增强针对性;四是行政处罚的实施情况及隐患整改情况没有闭合,处罚执行依据未存档,隐患整改情况没有及时复查和处理(罚);五是对应予处罚的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没有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罚,如对部分地区矿井通风系统不独立没有按重大隐患查处,对没有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不按作业规程管理顶帮、没有防尘设施、特种作业人员配备不齐(无证上岗)、安全仪器仪表未定期送检、作业现场安全设施不齐全(运行不正常)等没有严格按相关法规处罚(理),对擅自增加井口(系统)、开采保安煤柱、越界开采等没有按相关规定处理处罚、移送关闭等;六是选用行政处罚的依据不当等。

(2)检查煤矿矿次虽多,但执法效果较差,特别是促进煤矿按期整改隐患的机制未形成,致同类隐患重复出现,我们曾调阅了某县对一煤矿的检查记录(文书),发现各级监管监察机构、部门每年到矿检查达数十次之多,但每次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都基本相同,长期下去不但将有损监管监察执法机构的执行力,而且严格要求属失职渎职行为(关键时候将成为执法不到位的证据),必须彻底加以改变。

三、下步工作意见

四季度是全年工作的重点,也是历年工作的难点,我们要按省局部署,采取扎实有效措施遏制事故,全面抓好煤矿安全及监管监察工作。结合区域煤矿安全工作实际,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重点。

(一)抓好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防治

今年以来,省内宜宾、乐山等地连续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仅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的就已发生二起,特别是一些之前没有瓦斯动力现象和从未发生过突出的高瓦斯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其深刻教训值得认真汲取。为此,省局专门下发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紧急通知》对该项工作提出了明确、严格的要求,分局与市县监管部门共同研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发了文件,我们要共同督促煤矿抓好落实。

1、进一步落实防突工作责任落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建立专门管理工作机构和专业防突实施队伍。防突专门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由有资格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的安全管理资格证持证上岗;专门防突实施队伍操作人员是煤矿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由有资格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持证上岗。上述人员必须严格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实施“四位一体”防突措施,凡一个环节不落实或不到位,严禁组织生产。

煤矿业主和矿长必须全力支持并督促检查防突机构和防突人员的工作,既要赋予其保障实施职责的权力,如停产权、撤人权等,又要督促工作到位,坚决防止“麻痹大意”、“应付了事”和“走过场”。

2、严格实施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交换图制度,确保“抽掘采”平衡。所有矿井从十月一日起要严格按省局规定分类实施交换图制度,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如实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瓦斯地质图、通风系统图、监测监控系统图、瓦斯抽采系统布置图和瓦斯超限断电控制图并及时上报和交换。

3、凡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都必须纳入市、县贯彻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和“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监管到位”工作体系建设示范矿井,实施重点监管。

4、完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区域性防突措施。有条件开采保护层的必须首先开采保护层,无条件的,优先选择布置超前岩巷,对突出煤层实施穿层钻孔网格预抽等区域性防突措施,突出煤层瓦斯预抽达到国家标准各企业标准后方可进入煤巷施工。

5、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防突监管制度,规范定期和动态检查煤矿采取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等“四位一体”综合防治突出措施的行为,对措施制订、实施、修改、完善、创新和效果检查的责任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科学管理,督促煤矿严格实施“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6、必须严格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鉴定工作。凡xx山矿区开采k1煤层的矿井,一是在今年底前,必须按规定申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二是直接申报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认定为突出矿井。逾期既不申请鉴定又不申报认定的,坚决停止生产、作业。对应该鉴定而没有鉴定的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将从严追究有关政府及部门的监管责任;对煤矿应该申请鉴定而不申请鉴定导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一律按蓄意违章指挥追究责任。

我们必须向煤矿讲清楚:一是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机理十分复杂,xx县双岔河煤矿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在820米,超过原认可的始突标高200余米,今年汶川地震后省内煤矿发生突出又出现了许多不可预计的因素,切不要等到发生了事故再去“后悔”和“采取措施”;二是根据近期发生的一些突出事故来看,部分煤矿不是先有动力现象再发生突出,而是突然发生突出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关闭矿井,加之许多煤矿根本没有可靠的地质资料,故提前采取措施抓好“预防”是完全正确和主动的唯一办法;三是一个小型煤矿实施“四位一体”防实措施的投入也就是数十万元/年,瓦斯抽采是高瓦斯以上矿井都必须建立的,瓦斯抽出来还可以利用,每年花数十万元买到“平安”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相信煤矿在明白相关规定和道理后,会主动做好鉴定和防突工作的。

(二)坚决抓好煤矿瓦斯治理

国家、总局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十分重视,今年八月专门以国务院安委办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17号),对全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提出了32条指导意见(分局已向大家传达学习)。区域xx、xx、xx三县市是省上的示范县,也是瓦斯治理的重点。根据瓦斯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各县各煤矿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全面把握“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监管到位”十六字工作体系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瓦斯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是对瓦斯治理工作的总结和深化,既是经验总结也是工作要求,强化现场管理是瓦斯治理的根本,完善通风系统是瓦斯治理的基础,有效的监测监控系统是防止瓦斯事故的重要保障,强化瓦斯抽采是瓦斯治理的根本措施,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我们一定要积极组织监管监察人员并督促煤矿主要负责人,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全面把握体系内容、标准,更好地贯彻实施。

二是要督促煤矿优化生产布局,合理组织生产,为瓦斯治理工作提供基础性保障。优化生产布局要从设计、准备、生产等环节全过程体现和落实,必须科学安排生产,按能力、定员组织生产,保证生产秩序稳定,必须坚持正规开采(主要运输、回风大巷要布置在岩石中,要实现后退式开采),在生产准备与接替、采煤方法和工艺满足瓦斯治理的要求,必须严格按要求实施煤矿采掘面、入井人数核定和公示制度,坚决杜绝擅自增加采掘面和入井作业人数生产、施工。

三是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煤矿认真制订工作规划、优化系统、整改隐患、确保投入,全面实现瓦斯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的要求。

在矿井通风系统方面,必须达到“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的要求。系统合理就是矿井通风系统要优化,采区通风系统要完善,采掘面通风系统要合理,要实行分区、独立通风,严禁不合理串联、无风、微风;设施完好就是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必须达到质量标准并保持完好无损,主要通风巷道有足够的断面并保持巷道不失修(某煤矿回风上山断面仅只有0.24m2);风量充足就是矿井总风量、采掘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并保证有足够备用系数;风流稳定就是要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局扇通风要符合《规程》要求,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并必须考虑防灾需要,低瓦斯矿井也要推广使用。

在抽采达标方面,必须达到“多措并举、应抽尽抽、抽采平衡、效果达标”的要求。多措并举就是地面抽采与井下抽采相结合,因地制宜、因矿制宜,把矿井(采区)投产前的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多种措施结合起来,加强瓦斯抽放;应抽尽抽就是凡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进行抽采,把煤层中的瓦斯最大限度地抽出来,降低煤层的瓦斯含量(压力);抽采平衡就是要求矿井瓦斯抽采达标(包括开采解放层)的进度与采掘衔接相协调、平衡,使采掘生产过程始终在抽采达标的区域内或保护有效的范围内进行;效果达标就是通过抽采,使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采煤工作面回采前可解析瓦斯含量均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规定的指标。

在监控有效方面,必须达到“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的要求。装备齐全就是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输电缆、传感器等设备要齐全,安装设置要符合规定要求,系统昼夜正常运行;数据准确就是瓦斯传感器必须按期校正,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要准确,监控中心实时反映监控部位瓦斯的准确浓度,其他传感器反映监控场所的真实状态;断电可靠就是当瓦斯浓度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dw系列开关必须停止使用);处置迅速就是要制订瓦斯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当瓦斯超限和各种异常现象出现时,能够迅速作出反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使事故和异常得到有效控制。

在管理到位方面,必须达到“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严格”的要求。责任明确就是要把瓦斯治理和安全生产的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层级、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上至董事长、总经理、总工,下到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责任、技术管理体系);制度完善就是要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规章制度,把对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全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做到有章可循,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瓦斯检查、调整通风系统、巷道贯通、瓦斯排放、机电设备防爆检查等);执行有力就是要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坚持从严要求、一丝不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厉惩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监督严格就是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四是要督促煤矿在本月底前完成单井瓦斯监控系统的升级,逾期没有完成的要坚决停止生产,加强单井瓦斯监控系统的监管,确保正常运行;督促加强矿井瓦斯监控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年底前正常上线运行率达到80以上,对管理维护不力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各市县煤矿瓦斯监控中心要制定瓦斯超限和各种危险情况的处罚预案,并认真贯彻执行,及时、准确地处置各种险情,对煤矿重大瓦斯超限险情,要果断命令煤矿停止作业、断电闭锁、撤出作业人员,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处山区煤矿要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解决监控系统防雷电问题,据学习时请教专家,前不久龙滩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火源很大可能是雷电所致,特别是致全井监控系统瘫痪可能性极大。

五是要落实专人,从十月一日起,按省局会议纪要分级实行交换图制度,国有重点矿交换到分局,年产九万吨以上煤矿交换到市局,其余煤矿交换到县局。需要提出的是,xx、xx个别煤矿还没有专门技术人员,实施这项工作还有一定难度,建议各县可联系组织一些短期培训,以推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实行,促进煤矿有计划组织生产,杜绝抽掘采失调。

六是要加强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监管监察和技术指导。要严格煤矿瓦斯治理的安全准入,将煤矿瓦斯治理工程作为煤矿新建项目核准、“三同时”审查的重要内容;要将瓦斯治理体系建设作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的重要内容,加大执法力度,强力推进体系建设工程;要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对煤矿瓦斯治理“十六字工作体系”建设工作监管监察的标准,并严格对照检查和执法;要把瓦斯治理体系建设纳入监管监察工作重要内容,加强对煤矿、基层监管部门的工作指导和服务。

(三)抓好煤矿水患的治理

煤矿水害防治,是煤矿除突出、瓦斯灾害的又一个重点,各县要根据自身实际督促煤矿抓好防范,特别是有水害威胁的矿井是重点。一要督促煤矿摸清矿井水害;二要要督促煤矿根据矿井水害情况针对性编制《矿井防治水措施》和《矿井防治水预案》,并严格实施;三是有水害威胁矿井,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编制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贯彻执行;四要要督促煤矿特别是业主要确保防治水的人、财、物、设备、技术及经费的投入;五是存在安全隐患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煤矿在汛期要坚决停止生产。

(四)以顶板灾害治理为重点,抓好煤矿事故防治

为全面预防煤矿事故,最近,国家局相应下发了加强顶板、机电运输、粉尘、水害等灾害防治的通知(已放分局网站上),要督促煤矿认真贯彻落实。根据区域煤矿安全工作实际,要全面防范和大幅度减少煤矿事故,必须以顶板灾害治理为重点,兼顾机运、放炮、火灾、其它灾害的防治。

在顶板事故防范方面:一是要加快煤矿支护改革。采煤工作面要尽可能使用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或柔性掩护支架,坚决淘汰木支柱,逐步淘汰金属磨擦支柱,采空区必须作回柱放顶和充填处理;巷道应优先采用锚索、锚杆金属网喷浆(砼)和金属支架等支护方式控顶,并使用前探支架作掘进面的临时支护,淘汰木支柱(架)支护巷道,逐步淘汰不支护巷道。二是要推行后退式采煤方法,减少采掘压力影响、破坏。三是要加强对巷道维护工作的管理,减少巷维事故。

xx市部分煤矿在开采下分层煤炭时,受原开采上分层煤炭时留下的煤柱威胁,工作面经常出大面积冒顶,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我们共同要督促上述煤矿聘请专家攻关,制订切实可行、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防范措施,保障安全生产。

在预防机电运输事故方面:一是要注意设备选型,防止继续选用淘汰设备;二是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检修,杜绝不符合规定设备进入井下;三是要加强对设备、系统的整定、校验,保障正常运行;四是要加强对各类安全保护装置的维护,严禁私自取消安全保护装置;五是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六是要加强要害场所的管理,严格执行“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的规定;七是要严格劳动纪律和岗位管理,杜绝误操作等。

在预防井下放炮事故方面:一是要严格放炮人员管理,严格执行非经培训合格人员禁止从事井下放炮作业;二是要严格执行井下放炮时的人员清点、警戒、三人连锁、放炮后检查等管理制度,杜绝违章作业;三是禁止使用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放炮器材和设备,井下放炮坚持使用好水炮泥;四是要严格按规定处理残炮、拒爆等。

在预防其它事故方面,主要是要加强对井下人行上山、溜煤眼的安全管理,急倾斜人行上山禁止做成直巷,应分段或伪倾斜布置,井下溜煤眼应有防治堵塞和堵塞后的处理措施,禁止人员进入溜煤眼作业。

在预防煤矿火灾方面,随着煤矿井下机电运输设备的大量使用,值得各县各煤矿高度重视。一是要高度重视火患、火险,重视防火意识和基本知识的培训,发现火险立即处理;二是机电运输设备的保护装置必须齐全可靠,随时能发挥保护作用;三是井下电缆、皮带、风筒等必须达到阻燃要求;四是井下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防灭火器材;五是矿井建立可靠的监控系统;六是凡是有自燃发火倾向煤层的煤矿,必须按规程规定完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可组织生产。

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必须加强对作业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持证上岗,以预防和减少“三违”实现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目的。

(五)抓好对资源整合矿井的安全监管

当前,部分煤矿将进入资源整合实施阶段,容易导致盲目施工和违规生产事故,分局专门制发了《加强对资源整合矿井安全监管的指导意见》供大家参考。当前主要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是被整合矿井必须关闭到位,并落实责任防止其违规组织生产,关闭后需要利用的井口,必须按批准的《初步设计》的利用时间和顺序进行。二是实施资源整合矿井的审批手续必须齐全。三是施工、监理单位应具备规定的资质条件,且对煤矿建设施工、监理负主体责任。四是必须按《初步设计》的施工组织顺序和劳动组织计划,编制月、季、年施工组织计划,并按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施工期间严禁生产煤炭,根据设计在煤层内施工的少量工程煤,必须报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按月按规定核定并严格检查,严禁以施工为名生产煤炭;五是督促煤矿严格按设计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施工,确保建设项目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六必须按《初步设计》的工期完成工程施工和按规定程序进行联合试运转、竣工验收;七是按规定办理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八是所有资源整合煤矿都必须真正实现国家十二部委一个证照、一个生产系统、一个管理班子、统一生产经营的“四个一”规定。

(六)抓好煤矿的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从根本上提升煤矿办矿条件和安全管理水平

小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实质,就是利用煤矿安全生产的最新科技成果、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装备,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生产模式和习惯,对小煤矿的生产模式、管理方式、采掘技术和工艺及煤矿通风、运输、供电等安全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改造,提高采掘面单产单进,减少采掘面数量,优化安全生产系统,从而加强现场安全监管,从根本上提升小煤矿的办矿条件和管理水平,实现“多出煤,少出事故,少死人”的目的。各煤矿、各级政府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下定决心,克服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小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总体部署,把小煤矿的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作为抓安全、促生产、快发展和深化煤矿关闭整顿、瓦斯治理、隐患排查等首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分局根据省安委办《关于推进小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的通知》(川安办〔2008〕73号)、四川省小煤矿安全高效示范矿井建设现场会精神,结合区域煤矿自然条件及安全生产现状,提出了《推进小煤矿安全高效示范矿井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县各煤矿要将该项工作作为近三年抓煤矿安全的主要工作,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型引导,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地抓好小煤矿的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主要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抓好宣传发动工作,讲清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促进煤矿特别是业主自动地、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二是要结合煤炭资源整合、开发和煤矿长远发展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抓好煤矿的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在煤矿的办矿条件上要逐步提高、从严把关,主要运输回风巷道应尽可能布置在岩石内,不准采用前进式开采,逐步消灭裸巷支护形式,主要巷道断面和风量应有足够的备用系数,从源头上推动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三是积极引导有条件煤矿尽可能地推广使用采掘机械化,做到应上全上,掘进面不能采用小型综掘机的煤矿必须实现机械装矸;四是根据煤矿隐患排查、瓦斯治理、关闭整顿和标准化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矿井采掘机械化建设规划,对矿井通风、供电、运输、防灭火、安全监控等系统进行全面整治,从根本上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五是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采煤方法、回采工艺和作业制度,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六是要通过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为煤矿培训一批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和采掘运机械的维护管理人才。尽管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采掘运机械化,但二者绝不能简单划等号,绝不能因自然条件方面的缺陷而阻碍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

(七)进一步明确基层监管责任和标准,强化现场监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