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1-18 12:16: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码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码技术论文

篇1

数码技术从陶瓷艺术品的设计加工和运用多个角度,[3]对陶瓷工艺品进行科学详尽的规划设计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生产,数码技术从设计方案、艺术品外观、艺术品绘色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和数据计算,采用信息化手段,将正在设计和生产的陶瓷工艺品与其他相似的陶瓷工艺品,进行对比研究,高科技数码技术可以为陶瓷工艺品的设计加工人员,迅速采集大量信息资源,快速整合大量资料图纸,并以合理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明确清晰的设计加工方案,在数码技术对陶瓷工艺品领域信息资源的总结基础上,凭借陶瓷加工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传统工艺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对陶瓷工艺品进行整合加工。也可以对陶瓷艺术家的理论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可以采取3D打印技术对陶瓷制品进行制作,3D打印技术具有喷色和挤压等多方面技术优势,对陶瓷制品的颜色绘制和外观形状构建具有重要作用,3D打印技术可以是陶瓷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对陶瓷工艺制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3D打印技术在陶瓷领域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为陶瓷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艺术创作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

(二)为陶瓷艺术创新交流提供平台

数码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陶瓷工艺品加工制作和陶瓷艺术设计理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数码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欣赏空间,也为陶瓷艺术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性支持,同时,创造了巨大了艺术交流借鉴的空间,为许多陶瓷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交流机会。

(三)高科技数码手段提高陶瓷加工过程技术含量

数码技术可以在虚拟调价下制造出陶瓷艺术作品效果图,可以使传统陶瓷设计与加工工作,图片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高科技手段带动传统陶瓷工艺品创作思维的革新。新型数码技术,可以使静态的陶瓷工艺品呈现出动态的效果,这对于艺术家审视工艺作品的艺术理念,完善陶瓷工艺品艺术加工手段提供了可能。采用高强度技术手段,对陶瓷工艺品进行外观的改造与加工,将数码技术所具备的视频,图像等条件充分发挥,为陶瓷艺术品加工人员提供新型创作平台。利用数码技术,对艺术品加工提供改造的机会,工艺品加工环节中的任意部分,都要用数码技术加以更改,以数码技术的视频图像优势,为陶瓷工艺品加工提供更正机会,不断地拉近陶瓷工艺品与设计规划方案的距离。

篇2

二、现阶段市场状况分析

报纸、电视、杂志、万维网,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有关数码产品的信息向我们涌来,显然对数码相机这块大蛋糕的争夺之战已经开始了。

新款数码相机不断推出——新的概念。一是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二是数码相机本身就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相机的新事物;三是数码相机有着其前瞻性、时尚性特点;四是它存在的基础就是最新的科技技术。

基于此,在技术上没有太大差别的数码相机,后起厂家若想赶超传统厂家,很显然在技术上是很难有太大作为。只有在找寻现有市场盲点的同时创造市场。竞争重点也就放在产品外观创新、服务、人性化设计、时尚把握、市场群定位上了,以此祈求可以打开市场,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与数码相机形象匹配的产品市场形象——时尚、前卫、高科技、人性化等全新形象。

三、市场调查

以此为出发点,我对传统相机和现有市场上的数码相机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及相应设计取向:

1、总趋势

传统相机在光学上的技术优势,成像上的效果,数码相机在短时间还无法对其实现替代,特别是对于专业选手,更是不可能。因此数码相机在设计考虑时,目前应着重与非专业选手的需求。

2、造型上

传统相机造型是以机械美、科技美为主要诉求卖点,在这些方面已达到极至。美的很,也十分具有诱惑力。因此数码相机造型在现阶段设计上就应避开这些,在吸取其这方面优点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时尚、前卫及人性化等方面,况且这些也是与时代特征——科技以人为本、感性营销策略等相一致的。就像美国航空把诉求点放在高科技上,获得成功。而法国则把诉求点放在服务上,同样在世界上也不甘落后。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产品”要获得成功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是必须的。

3、产品功能上

在产品功能设置上,传统相机以其高科技的完善支持,可谓功能全面,因此造成了其复杂——复杂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境界。或许专业选手就是喜欢它的复杂,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勉为其难了。面对一款高档相机,也只有望而兴叹。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尴尬,面对一款光学相机却不知如何用好。傻瓜相机的诞生就是一种弥补市场的措施,但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数码相机。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数码相机设计应该是易操作和易使用的,。能够抓住最大群体的非专业用户,其成功就不得了了。毕竟专业用户又有多少,况且他们似乎对数码相机还不屑一顾的。

4、色彩上

传统相机由于是以机械美和科技美为主要诉求点,在色彩上主要是以银色和灰色为主要基调,可谓是色彩单一,面对其主要诉求点,其稳健、持续的作风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必需的。它也因此赢得了专业用户的由衷爱戴。但面对今天这个追求时尚、个性、多样化的后工业时代,由于其的市场定位,也势必会失去一大批非专业用户,为做出弥补,它们也推出了所谓的傻瓜相机,但事实上傻瓜相机只不过是一种简化版。事实上,他们也不敢随便就改变这一诉求点,要不它的麻烦就大了。这也就为数码相机暂时留下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因为它还没成熟,还没形成自己固定的市场角色。这一角色会是如何样子?通过与传统相机相比较,可以预见它应该是时尚、前卫、新潮、高科技、人性化的、面对最大消费群的大众时尚用品而绝对要区别传统相机的,在色彩上也就必然要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了。

5、材料使用上

传统相机在此方面很少考虑不同材料所具有的特有魅力。实际上,设计上对同一产品进行不同材料的使用是设计成功的一条非常有效的和节约成本的手段之一。像苹果电脑,相同的品牌、技术、类似的造型元素,仅仅以半透明的材料为机壳,就创造了世纪末的一个神话,形成一种潮流——G4流行风。苹果电脑厂家也因此摆脱困境,走向新的辉煌。我觉得,在面对产品开发阶段,不带任何“成见的设计”,不带任何“成见的评判”,将会使企业走向最可能成功的道路。创新之路绝非一条,没有一条企业也一定走不太远。因此,作为全新的数码相机在创新方面所应考虑得也就很多很多了,而材料方面也是绝不可以放松的因素。

6、产品精神、文化等高级功能

我将分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个复杂的问题

(1)、产品、企业方面

细细想来,在众多成功的产品都有一个特点——它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都传达给人每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更高深的东西,我们专业称为精神、文化价值或精神、文化功能,通俗的讲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家东西看上去很美,这件东西给人感觉很舒服或很好诸如此类明显的表现。另外有许多不明晰的表现也同样具有此类含义,如某些人在买商品时会考虑商品是不是适合自己的身份或它能不能代表自己的喜好。此时商品已经不再简单的是一件商品了,它已经被赋予了人格化的价值,被人化了。其价值也就不能简单的以其实际的物质价值为标准了。也就像上海有些五星级的大酒店,一瓶两三万元人民币的酒,开瓶费最高达7200人民币。也因此引出“一天开出一辆桑塔纳”的戏言。可见五星级酒店所包容的一系列商品种类,实实在在的已经是一种象征和寓意,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的价值而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样作为商品类型之一的相机,传统相机做的是专业用户,其精神文化价值就在于一个专业形象。例如SONY所带给人们的是最先进的和最好的最优的等一系列与好相关的形象概念。靠的是它企业一流的科技,第一时间的创新——始终处于行业领头羊位置,国内好像还没有哪个企业达到这一境界。这就是产品的精神文化价值了(当然它还包含更多内容),也是企业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企业使自己产品具备精神、文化价值是一个企业实现腾飞,摆脱别人阴影的根本,也是一个企业实现高效率高利润的根本所在。要达到这些,靠某个部门某个人是很难实现的,它的实现必须有一种战略指导思想,具有把人团结起来,使之产生很高热情,产生想干点事的强烈欲望,能够产生良好的创新,这当然就是每一个企业都追求的境界了。

(2)、人的方面

从人发展需求的规律来看,产品具备精神、文化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的科技越发展,人类距离自然也就越远”。也就是说人类存在规律同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是不能再画等号的——尽管人类有其自然性(原始动物性)的一面。

A、社会经济

就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而言,是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次提升的。当社会生产力达到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境界后,人们就会对消费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产品包含除实用功能之外的更多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甚至于民族宗教的更多功能(价值)。

欧洲18世纪工业革命之初,当大量机械制品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数量涌向市场时,大多数人是欢呼雀跃的——尽管那些产品是粗造滥制和丑陋不堪的,因为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物质生产无法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有就是最好的了。

二战后40~50年代的欧洲经济落后,物质同样匮乏。人们生产最迫切要求是满足人们生命需求。因此产品以简洁、实用、耐用为最高原则,很少有人去关心其它方面的东西。

在经过60~70年展的后,很多国家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于是在人们深层埋藏着的那份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欲求便被提升了起来。也因而80~90年代至今时代对人性化的关注提到了一个至高境界——形成人性化设计、科技以人为本等时代主题特征。这很显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中国达到这一阶段也不过在90年中期,才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才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中国正为赶上这班末班车而努力着。那作为生存在这一大环境下的生产企业还有何理由不跟上来。因此产品具备精神、文化等价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B、人类社会

上面我们提到,人是一种超越其自身原始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生命形式。因此人类除具有和动物一样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外,还具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内容。试验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需求有从低到高发展的规律——或许这也就是人类得以不断发展的动力吧。这种需求从低到高主要分五个层次:

首先:生理需求

也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属首要、必要条件。

其次:安全需求

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满足了生存需要后,很自然就要求生存的没有危险,使自己的生命得到保障,这还基本属生存需求的进一步延伸。

次之:社会需求

最主要的内容是归属和爱情方面的要求。人类数群居动物中最高形式了,任何一个人在生活中拥有一点自己的朋友、失业、爱情、或其它的他可以作为其中一员存在的氛围,在这里他可以找到一些快乐和愉悦。

再次:尊重需求

也就是自己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最后:自我实现的需求

属最高需求了,即人的价值有可以实现的机会和有可以实现的条件和能够实现并可以得到承认。像那些在拥有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富贵人,他们所追求的或许也就是能够实现自价值并得到承认了。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有着更简单明了地说明“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

这些抽象的理论也许显得有些空洞,但它毕竟是科学,而现实社会也就是与之相一致的存在着发展着,并一步步验证着它的正确性。这已经不再是纯学术上的理论了,已经为众多企业奉为经典而坚决执行着它。诺基亚、摩托罗拉、联想、海尔、苹果电脑、TCL手机等——归纳为简单语言就是“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产品的策略性设计”思想——以此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上的需求。

虽然人类各种高级需求的满足不一定完全通过设计物来实现,但作为人类接触面最大的商品,可以说是时时处处都伴随着人们。它无疑是人类情感最好的载体——人类情感的物化物。人们往往在自己购买的产品后寄托它于自己的各种情感,赋予它更多以物质价值所无法衡量的价值内涵。很显然,在我们进行产品研发阶段,就应该实行并行工程,在认真研究消费群可能的高级需求后,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阶段就赋予消费群可能要赋予的精神、文化、情感等高级价值内容的话,使产品在被消费群见到的第一时间就深深地打动他。相信这也是消费者要在产品上寻找的除实用功能之外的东西。因此,可见使产品具有精神、文化、情感等价值是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结果。因此所谓的人性化设计和策略性设计决不是几个设计师的心血来潮,它有着自己的渊源。

(3)、技术方面

可以说,技术是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了。但技术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为人类做出贡献、服务必须有一个媒介作为它的物化载体,也就是我们身边的各种机器设备了。这就很自然产生了一种关系问题——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一提到关系问题,相信是每一个人都很头痛的事——因为不管你是那种角色,都要每天面对各种关系,去处理和协调它,很麻烦的。同样面对人与机器的关系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人类一直在做着努力,试图解决它协调好它。在事实与愿望之间中有哪一点差距。到现在这一关系该如何解决,仍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设计界也因此诞生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派别、未来主义等不同的派别来各自解读着这一关系。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他们又不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从时代的背景和未来可以看到,前辈们的探索,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为我们今天解决这一关系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也就是以人为中心来看待这一关系,技术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在这一基础上对机器分类对待,那些人们随身携带的,非随身携带的;使用频繁的,和一般的;以大量高技术为支持的系统平台终端产品,低技术产品;——这样一直分下去,相信每一个厂家都会找到自己的产品在为人类服务的众多产品中的准确定位,也会相应的找到解决自己产品与人的相应关系的良好方法。

拿我们的数码相机为例来分析技术、机器(数码相机)、人的关系。

首先是以电脑和网络中心的技术群的诞生、发展、成熟、普及是各种不可能变成可能,它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式。因此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产品开发、创新浪潮。而数码相机的诞生就是一切改变后的必然产物,是适用于新技术、新时代、新环境、新人类的全新概念的新生事物。很显然厂家在开发与设计时就应赋予它全新概念。

其次考虑这一新产品在适用于人时的最好形式,它包含设计理念确立(与人的关系)、产品设计管理运作,及在此基础下的产品造型设计、产品材质设计、产品色彩设计、产品界面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营销战略制定、产品广告设计的一系列内容。并建立相应的产前、产中、产后及市场运营、售后甚至与回收等透明机制,以可以有效检验在产品最初阶段设计阶段的一系列考虑是不是达到了预期效果,便于及时调整修改,以达到最好解决数码相机服务与人的目的。这也是工业设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了这些,产品也就必然要求具有精神与文化等高级的价值内容。也只有这样,产品才会很好的达到实现高利润的目的。

7、自由飞翔

现阶段各厂家生产的数码相机大多还没能脱出传统相机的阴影,还在沿着传统相机的路在前进。它所遵循的游戏规则仍然是传统相机的——业界对传统相机的认可形式。

上面我们也略微提到——数码相机是新时展的新事物,虽然它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相机的必要,但它似乎也没必要完全再沿着传统相机的路走下去。它应该具备更多与新时代相一致的自己的语言和声音,要不哪来的创新和前瞻性!又怎样体现它的新?有少量企业已作了一定尝试——北京数码节,几款全新造型的数码相机,基本上找不到传统相机的影子——全新理念、全新思路、全新色彩、另类材质、全新造型却取得了轰动效应。其实这就是新时代新人类所期盼的——“他们希望在产品上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靠——靠的就是创新,靠的就是企业老板前瞻性的决策与果断,靠的就是工业设计的魅力与不安于现状,靠的就是对时代对人的真切关注,靠的就是她可以用属于自己的形式自由飞翔!

四、产品设计

鉴于传统相机的种种优点、特点及因此而形成的市场盲点——忽视了大量非专业用户;鉴于现有数码相机的尴尬角色——没能形成特有的定位;鉴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资源特别是技术很难形成长时间的垄断局面,一切变得越来越透明,一切似乎都有共享、共生的可能,企业最有效竞争的最后手段似乎只剩下对人类创造力、创新速度和企业决策者胆识等智利因素的竞争了;鉴于大时代下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张扬及时代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我们的设计产品如果还沿着别人的路走,而不能够大胆创新、大胆开拓市场、创造市场、从而引导市场,那我们将很难有走很远的机会,更不用说创造神话了。

不过在这里有一句话是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是TCL的品牌,我们在知名度上是没有问题的,既然市场存在巨大未开发领域,相信我们只要紧跟时代脉搏,把握任何的可能,大胆创新,我们将很有可能打赢这场保卫战,我们将很可能成为这一新事物的市场引导者和领头羊——神话的缔造者!

总结以上种种,对数码相机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大体方向是简洁、美观、亲和、时尚、前卫,同时是易操作的,易用和个性化的。

第一、造型上

这一点我们暂且称为形,应该说它是产品与人交流中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了,色彩是另一因素。它们属第一感性因素,同技术、结构、机能相比它们有着更大的可变可能,有着一定的自由度。

1、个性化设计

在造型上我们有可能根据不同市场群、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民俗习惯等差异性,做出相应调节。面对特别要求的用户,似乎也可以开展定制业务,以手板制品来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应该没有问题的。这样也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开业界之先河,也会大大促进设计人员设计水平的提高速度。当然,收费要相应的大大提高。

2、模块化设计

为节约成本,我们可以在设计时把设计元素做模块化处理,做到一件多用,各件互用。这样做也会有效控制成本,增强产品的连续性和保持产品风格的相对稳定性。

3、人性化设计

适应广大的非专业用户需求——简洁、美观、在视觉、心理上都给人亲切、易用的平民感觉,让我们的产品成为每一个消费者的可心伙伴。

第二、色彩上

色彩是最廉价和有效提高产品个性化、人性化设计及附加值的手段了,色彩有数之不尽的相貌、表达不完的情感内容、极其丰富的特性内容,并且不同色彩的运用会对产品的质感、质量、美感、感性价值产生巨大差异。据我的一位专业老师讲苹果电脑的色彩设计就请了世界上最一流的色彩专家和食品专家等共同来设计其产品色彩。相信苹果电脑的成功一定有这方面的原因了。

另外,造型和色彩也是使产品具备精神、文化、情感等高级价值的最关键因素了。因此我们的产品应充分把色彩设计和造型完善结合,争取在第一感性方面就紧抓住每一个消费者的心,我们也争取在这方面做到——使我们的产品看上去的感性价值远远大于标签上的价值。应该说这也是我一位一向很敬佩的一位老师的常言了,同样也是一名工业设计者最大的愿望之一。

第三、材质上

产品在材质上的设计变化,会有效提升产品的视觉美感和手感,对塑造产品的时尚感、前卫感、人性化、个性化等因素的力量也是绝不亚于造型和色彩的。举例来说,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绿色、黄色、灰色,难道没人喜欢磨沙感,、细腻感、木质感等吗?可见它们同那些造型上的方圆、长短、胖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都是很值得去认真来研究的必要内容。

对以上这些运用的熟练、成熟程度是衡量一个设计师成熟的标准;对这些运用的成熟程度也是衡量一件产品是否具备深厚内涵的标准之一。这些似乎也是工业设计师解决技术与人之间矛盾,平衡技术与人关系,使技术人化的最重要的可用因素了。这也应该是工业设计使产品具备“态”的必要因素了,同“形”她二者共同构成“形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神兼备。

第四、技术、结构、机能等

相对于前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应该属理性或隐性内容了。它们只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才会显现出来的优劣。相信没有哪一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要求拆开了去看结构、机能,有的也只有操作一下,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了。由此可见,如果在技术、结构等隐性因素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自己的产品想在大量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靠哪些因素?很显然只有在第一感性因素方面先做好文章,也就是做好设计开发阶段做好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工作了。当然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是必须要跟上的。

第五、营销

篇3

第一阶段,195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业技术规划不明晰时期。独立之后马来西亚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与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相一致,资源型产业(如早期的橡胶、之后的棕榈油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是政府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这一时期建立的马来西亚农业发展研究所(MalaysianAgriculturalResearchandDevelopmentInstitute,MARDI)对当时农业多样化、农矿产品的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技术指导和推广作用。相对地,在马来西亚推动工业化的产业政策框架中,产业技术发展并没有成为优先的议题。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通过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的投资方式在生产初级消费品的进口替代行业兴建了一批制造业企业,到60年代末为解决就业问题和种族间经济利益冲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导向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旨在社会重组目标的新经济政策成为这一时期产业政策的重点,而外资主导的出口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新建的自由贸易区内,与区外的当地产业几乎没有技术联系和外溢效果。在80年代初期到中期马来西亚重工业化的第二轮进口替代阶段,马国政府通过政府投资行为推动的重工业项目计划不仅包含了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的设计,同时希望进一步达到种族间经济利益平衡的目的。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产业技术的学习、深化一直不是政策制订者的直接目标。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开始筹建科技行政体系,如1975年成立的国家科学研究开发理事会(theNationalCouncilforScientificResearchandDevelopment),1976年成立的科学技术环境部(theMinistryofScience,TechnologyandEnvironment,MOSTE),它们的预算、权限十分有限,无力对其他部门(如贸易工业部、农业部)以及这些部门下属的重点研究机构发挥统筹规划的作用。

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政府加强技术力量供给的技术发展战略。8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政府感到马国工业化“缺乏对科技政策、战略全面而清晰的方向”,[2]1986年马来西亚政府在当年数个经济规划中,包括第五个国家计划(1986—1990)和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明确了产业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联合,并在1990年产业技术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详细了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及鼓励措施。首先,产业技术目标在多个政策框架中明确体现,明显不同于前一阶段。由政府推动的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失利后,1986年马来西亚政府颁布了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1986—1995年)(theI8ndustrialMasterPlan),在这份规划中明确说明国内弱小的产业技术基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认为已具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产业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几乎完全依赖外国技术,建议采取韩国式产业政策对特定部门采用倾斜式政策以帮助本地企业建立技术基础,强调优先发展具有较强联系效应的资源型制造产业,如木材加工业、橡胶制品、石油精炼产品。尽管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的政策方向随着很快到来的外国直接投资冲淡了许多,但该计划是马来西亚政府首次将技术发展领域独立地列为经济发展规划中,显示产业技术发展已经成为政策目标之一。1990年出台的“产业技术发展行动计划”(ActionPlanforIndustrialTechnologyDevelopment,APITD)作为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的补充,更为详细列举了五大优先发展领域,如自动化材料、先进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和能源、环境与环境技术,同时指出了马来西亚产业技术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瓶颈,并提出了42项建议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其次,在包含产业技术发展目标的多个政府规划出台后,对原有科技行政体系的改革也就成为必然,这些技术发展机构与私营企业界联系显得比过去紧密。原有分散在各部门的主要工业研究机构统一由科学技术环境部管理,以便提高这些研究机构的合作能力;改革后的国家科学开发理事会加入了更多私营企业界代表,并监督1986年启动的、由国家资助的“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theIntensificationofResearchinPriorityAreas,IRPA)项目的实施情况;马来西亚内阁组建一个由总理牵头的、新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科技立法和项目规划,除此之外,产生了一些非政府机构的民间—政府协商组织,如马来西亚商业理事会的技术委员会、马来西亚高科技产业—政府协调小组。最后,在政策的推动下,马来西亚对科学技术的公共投入迅速增加,1986—1990年第五个五年规划中科技的公共投资从5.4亿林吉特上升到11.6亿林吉特,这些投资流向国有技术研究机构的基础设备投资以及资助国家重点领域研究项目(IRPA),国家科学开发理事会挑选国有技术研究机构开展IRPA项目。

从实践效果来看,由政府制订技术发展规划、国有资金支持、国家公共研究机构执行的科技体制属于典型的“由上至下”的技术供给型发展战略,这种规划体制的性质是一种集中型的体制而不是包含私营企业界参与的复式或协调式体制,尽管政府的初衷是仿效日本产业需求拉动式技术发展模式将科技发展与产业发展统一起来,但显然缺乏合格技术官僚的参与和企业界的广泛参与,特别是这种集中型的技术供给型发展战略与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自由化的市场环境相矛盾,这种发展战略对产业技术的提升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但无疑地国家对科技的大量投入培育了一种技术创新的社会风尚,这是马来西亚社会氛围里一直缺少的。

第三阶段,1993年后,加强技术政策与产业组织结构、市场条件的协调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政府注意到大量涌入马来西亚的外国直接投资内部化的技术转移比70、80年代显得活跃而积极,跨国公司对呈现产品多样化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依托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消费型电子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电子产品制造技术能力迅速提高,同时开始跨国公司增加了对马来西亚本地企业的零部件采购以及部分下包行为,槟城形成了以半导体、硬盘驱动器为主的高科技产品的产业集群。面对占马来西亚经济举足轻重地位的电子产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紧密融合和跨国公司行为模式的转变,前期的供给型技术发展战略显然无法满足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马来西亚政府调整了技术发展思路,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制造业转变原有扶持单一产业为主的倾斜式产业技术政策,新发展思路强调为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提供诱导性的政策指导以及完善创新的网络建设。在产业政策上,面临90年代初国内已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社会基础设施紧张等形势,政府强调从“生产要素投入驱动型”向“生产效率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组装、装配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环节发展,提高产业的自动化水平。加强产业技术开发,提高产业结构联系,以生产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在技术发展的操作思路上,突出了培育产业群的技术发展思想,重点发展以电子电器产业、石化与制药、材料、资源加工等8个产业群,通过产业群的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施和相关商业服务的互动合作带动产业上下游联系。在外资政策上,1991年11月颁布《新外资投资法案》对参与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科技的外资给予倾斜的投资优惠政策;1995年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规定以“人均员工最低投资额”作为批准投资的附带条件,从而抑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1996年马国政府将吸引高科技企业投资作为最优先的税收优惠项目,这些政策调整表明政府通过选择性FDI政策以达到促进本国产业技术升级的目的。另外,为改善本国二元性的产业组织结构,促进先进技术扩散,1993年马来西亚政府公布了《扶植企业计划》,由马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国内大企业)三方合作,促进大企业和经挑选的本地中小企业的配套生产,打造中小企业的技术学习渠道。

其次,科技体制从政府指令性向市场主导机制转变,这种转变突出表现在有关技术政策的制订、实施有更多私营企业界的参与。为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原国家公共研究机构的运作机制发生转变,改革后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营公司,采取合同制研究体系建立企业式营运模式,与此同时大学也被要求通过研究合同立项加强与产业的联系。1992年成立的公私合资经营的“马来西亚技术发展公司”(theMalaysiaTechnologyDevelopmentCorporation,MTDC)是马国首家风险投资公司,旨在促进公共研究机构成果的商业化。

二、马来西亚R&D发展模式的转变

推动研究与开发(R&D)的发展是政府培养本国内生性科学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国政府科技规划的主要领域。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在工业化发展早期,R&D的作用并不突出,但随着企业技术能力深化,R&D活动就开始变得重要,这时的R&D活动大部分与企业吸收、改良复杂的引进技术相联系。特别是,随着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R&D活动开始从改良转变为真正的产品和工艺创新。因此,无论是促进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或是实施技术创新行为,R&D的增长都意味着工业的成熟和技术能力的提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学术界视研究与开发投入为衡量一国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R&D水平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直接相关。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马来西亚进入工业化快速成长阶段,但R&D投入(指R&D/GDP)一直较为落后,成为制约马来西亚产业升级目标的阻碍。但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R&D的资源分布和活动特征明显改善。90年代中期之后,马来西亚的R&D总投入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幅。从R&D投入来源结构来看,来自产业界的研发比重从1990年的20%上升到2000年的57.9%,说明产业界研发的支出已经成为马来西亚R&D总投入的主力,显示在R&D领域由20世纪80年代政府主导开始转变为企业主导模式。与此相应地,在研发项目类别上,应用型和实验型研发支出大大超过基础型研究支出,显示产业主导形式已成趋势。

表11992—2000年马来西亚研究与开发的来源结构

(金额单位:百万林吉特;份额:%)来源19921994199619982000

金额份额金额份额金额份额金额份额金额份额

政府253.746164.927108.719.824721.9417.525.0

企业246.345292.648400.172.974666.2967.957.9

高等教育

机构50.79150.92540.37.3133.611.9286.117.1

总计550.7100611.2100549.11001126.61001671.5100

占GDP比

重0.370.340.220.390.50

资料来源:MOSTE(马来西亚科学技术环境部)—MASTIC(马来西亚科学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R&DSurvey,1994,1998,2000.

马来西亚政府的R&D投入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增长幅度很大,其产业需求导向的趋势日益增强。1996—2000年R&D支出为9.35亿林吉特,比1991—1995年的支出增长49%,[3]其中67%分配给国家资助的“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IRPA),其余则流向政府参与的技术合作项目,包括1999年成立的马来西亚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技术合作项目(theMalaysia-MITBiotechnologyPartnershipProgramme,MMBPP)、1998年批准的多媒体走廊研发基金计划(MSCResearchandDevelopmentGrantScheme,MGS)、1998年成立的示范应用技术资助项目(theDemonstratorApplicationsGrantScheme,DAGS)等。以政府R&D领域的资金分布状况来看,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IRPA)是马来西亚政府研发的主要部分,配合第二个产业主导计划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重点扶持领域从过去的5个增加到11个。相比过去,政府对应用性研发给予了更多倾斜。1986年启动的IRPA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1)IRPA的资金绝大多数流向公共研究机构和一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产业界很少从该基金获得研发项目,目前该基金尚缺乏产业界与研究机构的共同合作的机制;(2)缺少能够承担风险的技术孵化器的民间企业,IRPA在各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率都很低。考虑到IRPA模式的局限性,马来西亚90年代下半期在IRPA之外设立了对企业新技术研发、应用资助体系,着重联合产业界强化对产业技术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市场推广。如斥资1亿林吉特的产业研究与开发基金计划(IGS)的主旨在于鼓励产、学、研三方的共同研发与应用,已资助项目包括现有技术改良和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多媒体走廊研发基金计划(MGS)是鼓励进入多媒体走廊的资格公司的研发,已批准的项目涉及电子交易的软件开发、网络电话合成、指纹识别等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技术资助项目(DAGS)旨在推广本地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表2表明在2001—2005年期间马来西亚政府对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在科技成果商业化和科技基础设施的预算投入方面将有大幅度提高。

表21996—2005年马来西亚政府科技发展支出的预算结构

(金额:百万林吉特)项目内容1996-20002001-2005

预算支出实际支出预算支出

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755.0718.11000.0

马来西亚-MIT生物技术合作项目35.033.3-

中小企业技术发展基金58.041.230.0

技术转让基金(TAF)118118.0250.0

技术成果商业化208203.9610.0

科技基础设施与发展2413.31496.72819.9

合计3587.32611.24708.9

资料来源:根据TheEighthMalaysiaPlan,Table12—5编制。

马来西亚民间企业研发占全国研发比例的大幅增长是马来西亚研发结构最显著的变化,2000年企业研发支出金额是1992年的4倍左右,1998年曾达到全国研发总额的72%,显示马来西亚民间企业研发需求快速增多。与国家公共研究基金、高等教育机构的研发资金大多来源于国家基金相比,83%的私营企业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本身。私营企业研发领域多集中在制造业的应用技术和工程技术,特别是电子设备及零部件、交通运输工具和石油产品。在民间研发结构上,外资企业大约占40%左右,且集中于技术密集性行业,如电子电器、化工和塑胶产品,本土企业的研发着重于食品、精练石油产品、基本金属产品以及交通运输器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马来西亚研发型人力资源的缺乏和科技基础设施的不足,2000年民间企业研发费用中有1.31亿林吉特研发项目外包给海外的研发机构。马来西亚民间企业研发开支的迅速扩大,一方面是企业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表明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民间企业(包括外资和本地企业)已通过技术吸收、消化环节后进入工艺和产品的创新环节。另一方面,民间企业的研发扩大也得力于政策激励。为鼓励私营企业的研发活动,马来西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除对私营企业研发活动的资助体系外,鼓励企业研发活动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也是重要的有效政策,具体地,由国家批准的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可以加倍从应课税中剔除,被批准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予以免除5年期限的公司所得税,公司内部的研发费用的50%准予在10年内从所得税中剔除。从私营公司对这些优惠政策的反馈情况来看,研发支出双倍从所得税中课除的激励政策效果较显著。

尽管近年来投入增长较快,马来西亚研发支出比例(R&D/GDP)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这对于期望延伸本国制造业的价值链、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此外,据马来西亚科技信息中心(MASTIC)的调查,公共研究机构、产业界和高等教育机构很少从事合作研发活动,三者中高等教育机构研发能力偏低,公共研究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从国家创新体系强调知识的生产、扩散、应用在一国创新体系的循环流转的角度来看,马来西亚R&D资源配置随着产业导向的模式趋强,技术创新的效率有所提高,但科技行政机构作为协调产、学、研创新行为主体的联系功效以及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仍然有待加强。

三、马来西亚近期技术战略调整的理论分析

学术界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政策的选择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新古典学派坚持应建立“市场亲善型”(Market-friendly)的产业技术政策,即为弥补市场失效,政府应改善要素市场,推动贸易自由化、深化金融市场、完善人力资本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主张技术政策应当保持中立性。新古典引用寻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失效的可能性和成本远大于市场失效,所以排斥任何形式的针对某一特定产业、某一特定企业组织的信贷、补贴、税收优惠等干预行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理论学派(Lall,s.1998)认为政府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即便不是所有后发国家政府有能力象韩国一样成功执行有力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如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培育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后发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应该是一种包含基础型和垂直型干预的混合物,不仅包括改善现存的要素市场,同时也可以通过政府行为弥补发展中国家特有的市场缺陷,比如鼓励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比如发展技术外溢性强、关联性强的产业,Lall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政策应向“市场激发型”(Market-stimulating)调整。从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政府对其技术发展战略的调整来看,其调整的思路更多地体现“市场激发型”的特征。

首先,针对制约本国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点,政府加大在人力资源、研发鼓励、科技基础设施等环节的基础性干预。在马来西亚国家创新体系中,缺乏高级化、技术性、知识型人力资源被认为是制约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最大障碍。因此,第8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强调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倾斜,推动在职培训,从教育体制上打破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促进政府与私人、国外机构的合作。此外,以国家力量促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马来西亚加快知识经济步伐的重要措施,2001—2005年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占马国政府科技投入的60%,此举意在以信息技术的推广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在研发领域,除提供普遍的优惠政策外,政府还提供资助诱导私人研发与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技术战略相结合,并改革公共研发资源的分配、运行机制,突出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效益。

篇4

目前国内尚未建立涵盖已经由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数据库,无法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各地采用条形码技术管理时,需自建产品信息库,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由于产品信息实时动态变化,使用自建产品信息库,维护难度较大,从而难以保证产品信息的准确。

1.2医疗器械条形码信息单一

近年来,国内许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为了利用条形码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功能提升单位的物流管理水平,都在尝试开发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器械条形码使用程度低,医疗器械条形码仅包含品名信息,而与医疗器械密切相关的生产批号这样的重要信息游离于条形码之外,不便于直接通过医疗器械自身包装上的条形码来快速准确完成数据采集。使用者只能是根据自身单位管理的需要另行统一编码、打印,再对医疗器械逐个加贴,即所谓的“贴码”,才能实现条形码技术管理。额外贴码需要增加人工和成本,还可能造成人为的差错。

2建议

2.1以高风险品种开展试点工作

医疗器械分类复杂,品种繁多,同步实行条形码技术管理工作量及难度较大。应以高风险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等品种为突破口,启动医疗器械国家统一编码工作,制定统一的条形码标准,开展试点,待医疗器械条形码技术、管理技术、电子监管网络趋于成熟后,再逐步实现全面推行。

2.2制定统一的医疗器械条形码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与国际通用的商品条码标准相一致的医疗器械条形码标准,统一规范医疗器械编码方式、分类标准、条码印刷尺寸及条码在医疗器械包装上的位置,条形码所含内容包括:国家医疗器械编码、医疗器械批号等。为在医疗器械流通、使用全领域实行统一条码化管理创造条件,同时促进国际间合作。

2.3建立基于条形码技术的医疗器械准入制度

为强化条形码技术的推行力度,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从生产环节就开始重视条形码的推广使用,建议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规定进入市场(包括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的相应医疗器械品种,均须印有全国统一标准的条形码,以便于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之间流通流通时的条形码管理实现无缝对接,避免经营、使用单位额外“贴码”负担。

2.4搭建远程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平台

为实现远程产品信息数据对接,应通过互联网搭建远程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平台。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根据分工,通过平善基本信息数据库。并通过授权实现基本信息数据库信息的共享。

篇5

2、绘本插画买家。这是一个中端的消费市场,教材中将插画细致分成很多门类,实际上当前在国内的市场,插画也就是大概分成三类左右,其余的细致的门类,插画师是随时可以跨门类制作插画的,在要求不是很苛刻的情况下。绘本类,基本服务于小资人群,当人也有一部分服务于儿童,但是绘本的特点是精美,对话性比较强,不会有大段的文字,基本以绘画为主,所以,绘本类的插画更适合快餐式的小资人群,也适合喜欢收藏精美插画的人群。那么绘本的制作者都是什么样的画手呢?绘本的制作者基本是属于画手里的中档级别,由于绘本入门要求比较高,写实的功夫和良好的色彩感受力都是硬性要求。

3、卡牌插画买家。这是一个高端的市场,我们可以把游戏的插画设计和卡牌的插画设计分成一类,因为卡牌也是一种游戏,那么卡牌我们都知道从日本的赛璐璐平涂画法到美系的写实厚涂画法都有自己的一定的市场。那么我们国内有一段时间最为流行的一套卡牌《三国杀》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夹杂了大量的美术元素。当让国内的卡牌由于制作经费有限,可能制作的时候并没有花费很多的费用,有些甚至是有赞助的情节出现。但是美国的“万智牌”做为全世界卡牌最受欢迎之一的牌种,它的美术价值,就非常惊人,据说一张成熟的“万智牌”稿费能够达到80000人民币左右。日本的二次元卡牌虽然稿费不比美国的惊人,但是也是能够让国内儿插的作者足够吸口冷气的,日本二次元卡牌稿费基本都在3000-30000人民币左右,这个中间差距根据成品的质量和卡牌画手的技术成熟度拉开。那么,卡牌的买家是什么人呢,卡牌的买家可以说从学生到社会青年到卡牌收藏者,覆盖面比较广。但卡牌的制作时间也比较长,实际上一张卡牌从草稿到线稿到色彩稿子,最少要经过半个月的制作周期。在插画当前的市场中基本以上述所表述的几种为主,其余的基本都能容纳到三个种类某一种类其中。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学习呢?

二、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

1、要让学生针对商业插画的制作下一定的功夫。插画不同与以往的速写,有更多的商业约束在其中,所以,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真正接触到一些插画的商业单子,通过真正的单子让学生练手。我们一些院校缺少这种让学生实践的平台,由于个别老师也避讳共享个人的机会,学生很难接触到客户,这就形成了学院教学的课程总是与实践有中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学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制作的作品是否能够合乎市场的需求。因此,这中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2、要让学生大量的接触优秀的插画作品,国内国外的插画大师经典作品能够让学生打开眼界,增强自我的经验积累,并且对于美丑的界定能够更明晰。

3、积极引导企业接触院校,让学生与企业互动。在让学生接触社会的同时,社会上一些企业也在了解学院,也在进行积极的良性接触,这就会形成象国外一样的企业扶持学校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的商业链条,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链条的形成。

三、通过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

目前应该掌握的软件和表现技法。对于技术的层面,现在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cg绘画的软件基本是圈外人的一些熟知的软件,真正服务于商业插画的一些软件教材很多基本没有提及,象painttoolsai、posestudio、opencanvas等,教材中提及的ps软件等都是公用的一些软件,并不是专业级别非常强的软件。怎样把电脑变成一件超级画具?电脑可以做些什么?用电脑绘画,可以去到什么境界?这是插画家需要了解的。那么,对于学生除此之外必须要了解的另外一点是什么呢,就是数码绘的重要性,现在,基本上在商业插画的制作流程中,纸笔为媒介的方式不多见了,基本以数码绘为主,那么选择一块良好的数码绘手绘板就非常有必要性。在学生了解插画买家市场与插画软件后,并且有了自己一定的基础和手绘板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了,可以勇敢的去尝试接一些单子,在很多国内的论坛或者威客都有插画任务,可以去竞争,当然也可收集优秀的一些资料作为参考,从中来利用有用的成分服务自己的竞标,《幻想艺术》就是一本优秀的国内刊物,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处于停刊状态,但是以往的过刊却都是非常经典,可以作为个人收藏和参考使用。从2006年开始,《幻想艺术》将国内优秀的动漫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推向了国际舞台,让世界各国的人们走近中国的动漫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当然由于国内的出版竞争情况和书籍出版政策多变性导致其刊物最终停刊,但这个刊物不得不说是一本经典的融合中西优秀作品大成的刊物,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复刊。对于学生说,成功后的果实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一个插画工作者所感受的艰辛以及市场的真实性,而不是光躲在书桌后听老师在幻灯放映机前讲文字内容和其它人的作品。

篇6

二、数码图像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步骤

数码图像技术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一般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建模。建模是数码图像技术在设计中的基础,建模方式分二维和三维两种,二维指的是平面图形,三维则是立体图形。

(2)空间设计,空间性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因素,只有把握好空间的大小,才能进行细节设计。外墙构成的空间是进行设计的首要部分,在设计中,首先要通过工程制图软件将这个空间绘制成平面图和立体图,用毫米作单位,将平面图和立体图导入到3dsmax中,作为制作模型的参考。其次,在3dsmax中设置显示单位和系统单位为毫米,这样三维制作软件和工程制图就达到一致,进行墙体制作时,误差就会减到最低。在使用空间设计方面,要合理地按照设计要求布置空间,对于一些家庭用具要进行模型制作,也可以用同类型的模型代替,只有从整体到细节都进行完整设计,才能在建模时提高精确度。

(3)材质调节。材质不仅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材质也是视觉效果真实性的保障。

(4)灯光设置,视觉效果和视觉造型是通过光线来表现的,在数码图像技术中也不例外,灯光既可以用来照明,还可以用来烘托气氛,表现设计效果。

(5)摄像机的设定,一副好的效果图和取景角度也有直接的关系,在材质和光源都确定好之后,效果图的画面基本色调也就确定了,这时就要合理设定摄像机的角度,才能够保证渲染后的画面具有主次分明,虚实得当的效果。

(6)渲染,渲染是运用设计软件的渲染功能,来计算生成特定分辨率的静态图形或是动态视频的过程。

(7)后期处理,经过渲染出来的图形还要利用专门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剪裁、校色、配景等加工手续,以达到最佳效果。

篇7

青海省马铃薯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出草高峰一般在5月下旬,此期出草量占杂草总量的60%左右,采取相应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是最经济适用的技术。

1土壤处理除草剂

1.1氟乐灵

氟乐灵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土壤处理剂,播后苗前用药,用为48%氟乐灵乳油1500~1875mL/hm2(商品量,下同)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狗尾草、旱稗、千金子、早熟禾、硬草等防除效果优异,并对马齿苋、藜、反枝苋、婆婆纳等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也有较好的防效。要注意准确掌握用药量,力求喷洒均匀。整地要细,若整地不细,土块中杂草种子接触不到药剂,遇雨土块散开仍能出草。氟乐灵易光解失效,施药后应立即拌土,把药混入土中,一般要求喷药后8h内拌土结束。氟乐灵施入土壤后残效期较长,因此下茬不宜种植高粱、水稻等敏感作物。

1.2赛克津

赛克津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土壤处理剂,播后苗前用药,用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75~975g/hm2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土表,能防除多种阔叶杂草和某些禾本科杂草,如藜、蓼、马齿苋、苦荬菜、繁缕、苍耳、稗草、狗尾草等。使用时应注意施药后遇有较大降雨或大水漫灌时,易产生药害。

1.3绿麦隆

绿麦隆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土壤处理剂,在播后苗前及杂草芽前或萌芽出土早期用药,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3.75~4.50kg/hm2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于土表,能有效地防除看麦娘、繁缕、早熟禾、狗尾草、马唐、稗草、苋、藜、卷耳、婆婆纳等多种禾本科及阔叶杂草,但对猪殃殃、大巢菜、苦荬菜、田旋花效果差。土壤湿润,有利于药效发挥。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分解慢,后茬不宜种植敏感作物,以免引起药害。绿麦隆水溶性差,使用时应先将可湿性粉剂加少量水搅拌,然后加水进行稀释。

1.4果尔

果尔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兼有苗后茎叶处理作用的除草剂,播后苗前用药,用24%果尔乳油600~750mL/hm2对水900kg均匀喷雾土表,可防除稗草、千金子、牛筋草、狗尾草、硬草、看麦娘、棒头草、早熟禾、马齿苋、铁苋菜、苋、藜、婆婆纳、鳢肠、蓼等多种一年生杂草,但对多年生杂草效果差。

初次使用时,应根据不同气候带,进行小规模试验,找出适合当地使用的最佳施药方法和最适剂量后,再大面积使用。果尔为触杀型除草剂,喷药要均匀周到,喷药后不要破坏药膜层,施药剂量要准。

2苗后处理除草剂

2.1高效盖草能

高效盖草能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在生长旺盛期,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600~750mL/hm2对水600~90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可有效防除稗草、千金子、马唐、狗尾草、看麦娘、硬草、棒头草、狗牙根等禾本科杂草,但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无效。

2.2精稳杀得

精稳杀得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二至五叶期使用,用15%精稳杀得乳油450~900mL/hm2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能有效防除看麦娘、硬草、千金子、马唐、牛筋草、狗尾草、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同样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无效。

2.3禾草克

禾草克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二至五叶期使用,用10%禾草克乳油900~1200mL/hm2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以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在生长旺盛期,可用10%禾草克乳油2250~3750mL/hm2对水600~90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能防除稗草、千金子、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等。

2.4拿捕净

拿捕净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除草剂,于禾本科杂草2叶至分蘖期用药,用20%拿捕净乳油900~2700mL/hm2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能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旱稗、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看麦娘等,适当提高用量也可防除狗牙根等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2.5威霸

威霸(恶唑禾草灵)为选择性芽后传导型除草剂,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看麦娘、稗草、千金子、狗尾草、牛筋草等,于杂草出苗后二叶期至分蘖期前用药,用6.9%威霸乳油450~675mL/hm2对水600~75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防除狗牙根等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可于生长旺盛期用药,用6.9%威霸乳油600~1500mL/hm2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篇8

近年来,我镇各村出现不同程度耕地抛荒现象。为了解决冬季耕地抛荒问题,提高复种指数,我镇于2007年大力推广冬种脱毒马铃薯。冬种脱毒马铃薯由于脱除了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从而达到了复壮的目的。同时在脱毒的过程中将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细菌病原物一并脱除,在一定时期内脱毒薯没有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害,其生长势很强,生活力特别旺盛,生产繁殖的马铃薯不仅薯块大,而且商品率大幅提高,避免了种植感病种薯易引起的腐烂、尖头、龟裂、畸形等现象,产量高、品质好,平均产量达23865kg/hm2,市场销售价格2元/kg以上。因此,冬种脱毒马铃薯是解决我镇冬春季节性抛荒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好途径。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时期

马铃薯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怕霜冻,不耐热。土温在5~7℃时薯块开始发芽,以18℃时最快;茎叶生长适温为20℃,高于30℃不利生长;土温在16~18℃时适合块茎膨长。根据湖雷镇气候特点,可于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

2选好种薯

选用高产优质的克新3号、克新2号、紫花851马铃薯脱毒良种。播种前应选择生长粗壮、生活力强、无病、大小中等(10~12粒/kg)的整薯作种薯。

3晒种消毒,把好催芽关

将种薯摊开晒2~3d,每天晒3h左右,并常翻动。用消毒水浸泡过的刀切种薯(一般用75%酒精消毒刀具),切块时宜竖切,不宜横切,切块后每块种薯保持20~25g,并要求每块有2~3个芽眼,随切随用,不可堆积。将切好的种薯块放入0.1%高锰酸钾药液中浸泡5min,捞出备用,也可用草木灰沾切口。为确保全苗、壮苗,种薯应催芽,以芽长1cm左右为佳。播前7~10d,用九二(1g九二对水1000kg)浸种0.5~1.0h,取出晾干后选地势较高、通风凉爽、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催芽。具体方法是将芽床整平后先在地面铺上3~4cm厚的湿沙,然后铺上消毒切好的种薯,再铺第2层沙,如此铺2~3层,最上面一层厚度4~5cm,再盖上稻草,如遇雨天要用薄膜盖,严防雨水进入苗床。经过6~7d就能发芽。

4精耕细作,合理密植

宜选择土质深厚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和壤土。晚稻收割后及时翻犁、整地,要做到“细、匀、松”,并开沟做畦,推广高畦深沟双行栽培。一般畦宽70cm,畦高25cm,沟宽25~30cm,行距40cm,株距33cm,每穴下一薯块,栽种5.25~6.00万株/hm2为宜。种植深度要求芽的基部至畦面12cm,种植前施用基肥,并与肥土混合后加盖3cm净土层再播种,播种后再用净土盖种3cm。种薯宜倒放,芽眼朝下,以利早发根,早出苗。

5使用除草剂与盖草

播种盖土后用安全高效的50%乙草胺乳油750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杂草防效可达90%以上。喷施除草剂后畦面盖草,厚度2~3cm,不宜过厚或过薄。过厚影响出苗;过薄漏光,易形成绿薯,降低品质。

6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每生产1000kg鲜薯需用纯氮4~5kg、五氧化二磷1.5~2.0kg,氧化钾10~12kg,氮∶磷∶钾比约为1∶0.5∶2.5,此外,还需镁、硼、锌、钼、锰、铜等微量元素。以重施基肥为好,2/3肥料作基肥,1/3作追肥。

我镇是缺钾、缺硼地区,根据我镇特点,鲜薯产量30t/hm2的施肥量和施肥期如下:①基肥。施腐熟的有机肥30t/hm2、三元复合肥450kg/hm2、硫酸镁30~60kg/hm2、硼砂7.5kg/hm2,肥土混合后,施于穴底,盖净土3cm,再播种。②齐苗肥。施人粪尿9t/hm2(或碳铵和磷肥各60kg/hm2),对水900kg/hm2穴施。③块茎膨大肥。当第1批匍匐茎末端开始膨大时(倒7叶出现),施尿素120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225~300kg/hm2,施于株周10cm外,再培土。7加强管理,保证植株健壮生长

(1)中耕培土。齐苗第1次中耕除草,深度约3cm;隔10~15d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深度宜浅;再隔15d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宜浅,离根稍远些,将畦边沟土铲削后移到畦面,培土厚度10cm左右,以防止因块茎膨大土层开裂而形成绿薯,每株留3~4个壮芽。

(2)灌溉。幼苗出土后遇干旱,易导致细苗萎缩;蕾期、花期需大量水分维持植株正常生理活动和形成块茎,所以在各阶段如不下雨,地面开始裂缝,就应及时在早晚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后注意排水,保持雨停沟不积水。

(3)化控措施。对正常生长的田块,在初蕾期,用15%多效唑75~120g/kg,对水750kg/hm2,于晴天露水干后叶面均

匀喷施(不可重喷)。对生长过旺的田块,于现蕾或封行时,用225g/kg15%多效唑,对水750kg/hm2叶面喷施,可控制徒长。对不能封行或苗架瘦弱的田块和单株,则不宜喷施多效唑。

(4)根外追肥。基肥若未施用硼肥或镁肥,可于现蕾初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0.25%硼砂溶液或0.2%硫酸镁溶液。砂壤土易缺锌、铜、钼,可于五至六叶期、现蕾初期、盛花期各喷1次0.2%的硫酸锌、0.05%钼酸铵、0.05%硫酸铜混合液,以补充微量元素,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8病虫害防治

(1)晚疫病。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在块茎膨大期间发生。可在马铃薯株茎叶封行时,用40%甲霜铜粉剂或25%甲霜灵粉剂600~800倍液,或可杀得500倍液于晴天叶片露水干时喷雾防治。如喷后3h内遇雨,应雨后重喷。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毁,并对病穴撒生石灰消毒,以防病菌传染。

(2)青枯病。可用农用链霉素50~100mg/kg溶液防治。

(3)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蓟马。可用吡虫啉150~225g/hm2对水750kg/hm2喷雾防治,或用40%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4)地下害虫地老虎与蛴螬。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浇灌植株。蛴螬常发区,播种时可用甲基异柳磷穴施防治。

篇9

福安市溪潭镇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和订单农业逐步完善的事实,要求内陆半山区积极发展冬种农业,脱毒马铃薯也因此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物。近年来,由于马铃薯当家品种克新3号种植多年,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商品性差,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根据福安市内温差大、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于2005年从内蒙古引种试种筛选出了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宜本地栽种、以鲜食为主的费乌瑞它马铃薯作为当地的主栽品种,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费乌瑞它马铃薯株型直立,分枝少,茎紫色,长势强,叶色绿,复叶大,叶缘波状,花冠大,花紫红色,能结无籽浆果,块茎长椭圆形,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薯皮光滑,黄皮黄肉。食味好,休眠期较短,适宜鲜食。株高60cm左右,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但对晚疫病的抗性稍差。该品种在沿海平原一般于1月下旬播种,2月上旬出苗,4月下旬收获;山区于2月上旬播种,2月下旬出苗,5月上旬收获,生育期80d左右,在福安市表现中熟。

2产量表现

2006年在福安市溪潭镇廉村连片种植3.3hm2,经测产验收,鲜薯平均产量41335kg/hm2,比克新3号鲜薯产量16650kg/hm2,增产4685kg/hm2。濑头村种植3.3hm2,经测产鲜薯平均产量33735kg/hm2,比克新3号增产20.6%。仙石村种植2.3hm2,经测产,鲜薯平均产量34320kg/hm2,比克新3号增产22.6%。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时备种,切薯催芽

3.1.1种薯贮藏。从北方调入的种薯,要选择通风阴暗地方贮藏,贮藏地先冲洗打扫干净,并用84消毒液消毒晾干后再放入种薯,贮藏前先剔除病、烂、冻薯,堆放2~3层。存放过程中,室内必须通风、透气、防寒,避免光线直射。贮藏期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90%,湿度低时可采用地面洒水或蒸汽方法补湿。

3.1.2练苗。种薯萌发出5~6个芽,芽长2~3cm,薯皮尚未皱缩时即可切种。切薯前1~2d将种薯置于自然光下练苗,以促进薯皮嫩芽转绿、表皮木栓化,提高抵御病菌能力。

3.1.3切薯催芽。切种薯时,要用已消毒的利刀沿种薯顶端自上而下纵切成小块,100g左右的薯块切成2~4块,125g以上的先从中部横切1次,再从顶端纵切为2~4块,每块重50g左右,每个切块均具有1~2个芽眼,切块应尽量带有顶部芽眼。切块时准备2把切刀,用5%高锰酸钾或75%酒精消毒交替使用。薯块切后用40%福尔马林200~250倍液浸种20~30min,捞出闷6~8h,即可按芽长、短分畦播种。催芽处理:当种薯生理年龄小、未过休眠期的需要进行催芽处理。将需催芽的种薯置于高温、潮湿、黑暗的条件下,促其度过休眠期,然后摊放在散射光下,促芽变壮、变绿,再按芽大小分畦播种。

3.2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种植马铃薯宜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块,忌选用前茬种植甘薯、萝卜、辣椒等的田地。选地后先深耕、平整,做成畦高25~30cm,畦宽80cm,沟宽40cm左右的厢。开好边沟,利于雨后排渍。重施基肥是保证前中期养分供给的有效措施。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穴施腐熟有机肥15000kg/hm2、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有机肥不足时,施硫酸钾复合肥1500kg/hm2。

3.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春播时间一般为1月下旬~2月上旬(立春前后),高海拔山区容易发生霜冻,可适当推迟播种。如采用薄膜覆盖,则可适当提前播种;小拱棚盖膜栽培可提前20~30d播种,以提早上市。

费乌瑞它马铃薯长势强,种植不宜过密,中等肥力田块,用种量2250kg/hm2左右,种植45000~52500株/hm2为宜,播种沟深12~13cm,播种深度8~10cm;干旱和土质疏松的地块可稍深播,潮湿和土壤黏重的地块稍浅播,播后整平垄面,再头尾相连覆盖稻草2~3cm,两端用土压住以防旱、保水、防霜冻。

3.4田间管理

3.4.1水分管理。马铃薯整个生长期需水量较大,播种后先灌1次全沟“跑马水”湿润土壤。出苗后,如遇干旱,再灌半沟“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现蕾至开花阶段块茎开始形成和膨大,需水量骤增,保持水分充足,使薯块迅速膨大是高产的关键。成熟期,水分过多易使土壤通透性差,导致田间烂薯和贮藏烂薯,因此,后期要注意开沟排水。

3.4.2中耕培土。齐苗后约10d,苗高20~25cm时,进行培土,培土厚度3~4cm。现蕾期结合清沟,用土覆盖薯块膨大露出地表的部分,以防止因阳光照射薯块产生青皮,拔除田间感病植株,提高薯块品质。

3.4.3化学除草。播种当日或次日,用50%丁草胺乳油2.25kg/hm2对水750kg/hm2喷施。出苗后3~4叶期进行除草,用盖草能375~450g/hm2对水750kg/hm2喷施,防除马唐、看麦娘、稗草、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

3.4.4及时追肥。追肥量应以田间营养诊断为基础,结合基肥用量、土质和天气确定。提苗肥用量:碳铵375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对水15000kg/hm2+腐熟人粪4500kg/hm2淋施。现蕾期,用复合肥225kg/hm2+尿素75kg/hm2对水15000kg/hm2选择晴好天气淋施作结薯肥。施好叶面肥,适当使用生长调节剂。幼苗期、结薯期、膨大盛期各喷1次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收获前20d,每克“920”对水75kg喷施以延缓衰老。

3.4.5病虫害防治。病害的预防先从种薯开始,剔除带病种薯和烂薯,并注意种薯和切刀工具的消毒,防止把病原带入田间。当发生病情时,若病株随机分布较少,应及时将病株拔除后深埋,如病株连片发生,则应采取药剂防治。

为害马铃薯较为严重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其次是病毒病、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等,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若田间发生病毒病,则用病毒A和植病灵等药剂防治;青枯病用农用链霉素和可杀得等药剂进行灌根防治;环腐病、黑胫病主要采取种薯消毒和播种前土壤消毒来预防,在整地时施石灰750kg/hm2+多菌灵1kg/hm2进行处理预防。若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间深埋,并对病株穴撒施石灰消毒,防止病菌扩散。在施肥时发现病虫害,可加入叶青双6kg/hm2+阿维菌素,预防青枯病、环腐病及地老虎等病虫害。晚疫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齐苗后,当苗长10~15cm时,结合预防早疫病,每隔7~10d,用代森锰锌、科博等保护性杀菌剂交替喷施,防治,若发现有病斑,应及时用塑料袋包装清理带出田间深埋,同时以代森锰锌、科博加烯酰吗啉、抑块净、克露、乙磷铝、杀毒矾等治疗性杀菌剂交替喷施防治。为害马铃薯的虫害主要有二十八星瓢虫、蚜虫和地老虎等。防治方法:齐苗后用扑虱蚜+乐斯本防治蚜虫、螨和二十八星瓢虫。封行前防治病虫害时可加微肥及叶面肥喷施,培育健苗,尽早搭起丰产架势。

3.5适时收获当茎叶变黄即可收获,或者根据市场价确定。选择睛天用手翻开稻草露出马铃薯让太阳晒2h,去净泥土,套袋装箱,运输贮藏注意遮光。

参考文献

[1]杜培兵,杜珍,白小东,等.同薯20号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7,21(3):176-177.[2]张国君,高世铭,张朝巍.陇中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平衡施肥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24-1725.

[3]李世峰,杨琼芬.云南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云南农业科技,2007(1):34-35.

篇10

近年来,我镇各村出现不同程度耕地抛荒现象。为了解决冬季耕地抛荒问题,提高复种指数,我镇于2007年大力推广冬种脱毒马铃薯。冬种脱毒马铃薯由于脱除了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从而达到了复壮的目的。同时在脱毒的过程中将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细菌病原物一并脱除,在一定时期内脱毒薯没有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害,其生长势很强,生活力特别旺盛,生产繁殖的马铃薯不仅薯块大,而且商品率大幅提高,避免了种植感病种薯易引起的腐烂、尖头、龟裂、畸形等现象,产量高、品质好,平均产量达23865kg/hm2,市场销售价格2元/kg以上。因此,冬种脱毒马铃薯是解决我镇冬春季节性抛荒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好途径。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时期

马铃薯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怕霜冻,不耐热。土温在5~7℃时薯块开始发芽,以18℃时最快;茎叶生长适温为20℃,高于30℃不利生长;土温在16~18℃时适合块茎膨长。根据湖雷镇气候特点,可于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

2选好种薯

选用高产优质的克新3号、克新2号、紫花851马铃薯脱毒良种。播种前应选择生长粗壮、生活力强、无病、大小中等(10~12粒/kg)的整薯作种薯。

3晒种消毒,把好催芽关

将种薯摊开晒2~3d,每天晒3h左右,并常翻动。用消毒水浸泡过的刀切种薯(一般用75%酒精消毒刀具),切块时宜竖切,不宜横切,切块后每块种薯保持20~25g,并要求每块有2~3个芽眼,随切随用,不可堆积。将切好的种薯块放入0.1%高锰酸钾药液中浸泡5min,捞出备用,也可用草木灰沾切口。为确保全苗、壮苗,种薯应催芽,以芽长1cm左右为佳。播前7~10d,用九二(1g九二对水1000kg)浸种0.5~1.0h,取出晾干后选地势较高、通风凉爽、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催芽。具体方法是将芽床整平后先在地面铺上3~4cm厚的湿沙,然后铺上消毒切好的种薯,再铺第2层沙,如此铺2~3层,最上面一层厚度4~5cm,再盖上稻草,如遇雨天要用薄膜盖,严防雨水进入苗床。经过6~7d就能发芽。

4精耕细作,合理密植

宜选择土质深厚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和壤土。晚稻收割后及时翻犁、整地,要做到“细、匀、松”,并开沟做畦,推广高畦深沟双行栽培。一般畦宽70cm,畦高25cm,沟宽25~30cm,行距40cm,株距33cm,每穴下一薯块,栽种5.25~6.00万株/hm2为宜。种植深度要求芽的基部至畦面12cm,种植前施用基肥,并与肥土混合后加盖3cm净土层再播种,播种后再用净土盖种3cm。种薯宜倒放,芽眼朝下,以利早发根,早出苗。

5使用除草剂与盖草

播种盖土后用安全高效的50%乙草胺乳油750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杂草防效可达90%以上。喷施除草剂后畦面盖草,厚度2~3cm,不宜过厚或过薄。过厚影响出苗;过薄漏光,易形成绿薯,降低品质。

6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每生产1000kg鲜薯需用纯氮4~5kg、五氧化二磷1.5~2.0kg,氧化钾10~12kg,氮∶磷∶钾比约为1∶0.5∶2.5,此外,还需镁、硼、锌、钼、锰、铜等微量元素。以重施基肥为好,2/3肥料作基肥,1/3作追肥。

我镇是缺钾、缺硼地区,根据我镇特点,鲜薯产量30t/hm2的施肥量和施肥期如下:①基肥。施腐熟的有机肥30t/hm2、三元复合肥450kg/hm2、硫酸镁30~60kg/hm2、硼砂7.5kg/hm2,肥土混合后,施于穴底,盖净土3cm,再播种。②齐苗肥。施人粪尿9t/hm2(或碳铵和磷肥各60kg/hm2),对水900kg/hm2穴施。③块茎膨大肥。当第1批匍匐茎末端开始膨大时(倒7叶出现),施尿素120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225~300kg/hm2,施于株周10cm外,再培土。7加强管理,保证植株健壮生长

(1)中耕培土。齐苗第1次中耕除草,深度约3cm;隔10~15d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深度宜浅;再隔15d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宜浅,离根稍远些,将畦边沟土铲削后移到畦面,培土厚度10cm左右,以防止因块茎膨大土层开裂而形成绿薯,每株留3~4个壮芽。

(2)灌溉。幼苗出土后遇干旱,易导致细苗萎缩;蕾期、花期需大量水分维持植株正常生理活动和形成块茎,所以在各阶段如不下雨,地面开始裂缝,就应及时在早晚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后注意排水,保持雨停沟不积水。

(3)化控措施。对正常生长的田块,在初蕾期,用15%多效唑75~120g/kg,对水750kg/hm2,于晴天露水干后叶面均

匀喷施(不可重喷)。对生长过旺的田块,于现蕾或封行时,用225g/kg15%多效唑,对水750kg/hm2叶面喷施,可控制徒长。对不能封行或苗架瘦弱的田块和单株,则不宜喷施多效唑。

(4)根外追肥。基肥若未施用硼肥或镁肥,可于现蕾初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0.25%硼砂溶液或0.2%硫酸镁溶液。砂壤土易缺锌、铜、钼,可于五至六叶期、现蕾初期、盛花期各喷1次0.2%的硫酸锌、0.05%钼酸铵、0.05%硫酸铜混合液,以补充微量元素,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8病虫害防治

(1)晚疫病。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在块茎膨大期间发生。可在马铃薯株茎叶封行时,用40%甲霜铜粉剂或25%甲霜灵粉剂600~800倍液,或可杀得500倍液于晴天叶片露水干时喷雾防治。如喷后3h内遇雨,应雨后重喷。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毁,并对病穴撒生石灰消毒,以防病菌传染。

(2)青枯病。可用农用链霉素50~100mg/kg溶液防治。

(3)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蓟马。可用吡虫啉150~225g/hm2对水750kg/hm2喷雾防治,或用40%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4)地下害虫地老虎与蛴螬。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浇灌植株。蛴螬常发区,播种时可用甲基异柳磷穴施防治。

篇11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帮扶农民利用冬闲农田种植马铃薯,古田县大桥镇农技站于2006~2007年连续2a引进脱毒马铃薯紫花851在大桥镇沂洋村进行高产栽培示范,面积66.67hm2,2a平均产量24.1t/hm2,平均产值2.5万元/hm2,比当地主栽的老品种增产27.8%,效益提高5442元/hm2。

1特征特性

马铃薯紫花851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品质优、商品薯率高,是一个适于直接进行油炸薯片加工的优质马铃薯品种。冬种生长期98d左右(出苗后到成熟),与克新3号相近。株型直立,株高41cm,叶片绿色,茎绿带褐色。单株结薯6个,大、中薯率70%以上,薯块大而整齐,结薯集中。薯块扁圆型,薯皮黄色、光滑,薯肉淡黄色,芽眼较浅,商品性好。晚疫病、花叶病毒病发病较轻。

2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马铃薯属茄科作物,不能与茄子、烟草、辣椒等茄科作物连作,适宜与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在耕作上要深耕细整,一般深耕30cm,翻土晒白后,整碎土块,起畦,开好畦沟、四环沟。一般鲜薯产量达22.5t/hm2,底肥需施腐熟有机肥37.5~45t/hm2、复合肥450~750kg/hm2。

3种薯处理

播种前捡出病、烂薯后进行消毒与切块,消毒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20min,或用0.5%福尔马林浸种5min后捞起摊晾待播,60g以上的种薯,应按芽眼进行切块,保证每块有2个以上健壮芽眼,且每块重量不少于30g。切种薯刀具要备用2把,并浸泡在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以防止病害通过刀具传染。所切薯块的切口要及时沾上草木灰,然后播种。

4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4.1适期播种

为确保芽苗出土不遭受霜冻为害和块茎膨大期避开25℃以上高温,以及不误下茬作物水稻种植,据查《古田气候》资料,我县海拔400m以下地区终霜期在1月底至2月上旬,1月平均气温8.3℃,因此大桥镇沂洋村(海拔400m)的马铃薯适播期宜安排在1月中旬左右。

4.2合理密植

推广高畦双行种植,畦宽75cm,畦高30cm左右,沟宽25cm,行距50cm,株距35cm,种植5.25万株/hm2,播种深度10cm,播种量2.25~3t/hm2。

5田管技术

5.1发芽期

播种至出苗25~30d,注意提高土温,保持湿润不发白;地膜覆盖栽培,播种20d后要注意破膜放苗。幼苗出土80%~90%重施提苗肥,用碳铵375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掺水22.5t过滤后条施。

5.2幼苗期

出苗至团棵15~20d。查苗、补苗,争取全苗。齐苗后及时剔除病苗、弱苗、多余小苗,每穴留苗2~3个主茎。当70%幼苗达6~7叶平展时,中耕除草1次,对植株周边进行松土,培土5~8cm;同时,用尿素120~150kg/hm2掺水22.5t条施。

5.3发棵期

团棵至初花25~30d,以管水、培土为主。对生长旺盛的田块,在现蕾期用15%多效唑900g/hm2,掺水900kg喷施,抑制地上部徒长,促进地下部生长。对于长势较弱的田块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加0.5%尿素混合液900kg/hm2。

5.4结薯期

开花至叶枯黄35~50d。此期主要是保证肥水供应,延长最大叶面积保持时间,当田间植株10%~20%现蕾时施结薯肥,用45%硫酸钾三元复合肥225kg/hm2加尿素75kg/hm2拌匀施于植株周围,然后中耕松土,使肥土混合,并清沟培土,培土厚度7~10cm。初花期开始根外追肥,喷施硼锌铁镁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6病虫害防治

篇12

福安市溪潭镇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和订单农业逐步完善的事实,要求内陆半山区积极发展冬种农业,脱毒马铃薯也因此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物。近年来,由于马铃薯当家品种克新3号种植多年,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商品性差,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根据福安市内温差大、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于2005年从内蒙古引种试种筛选出了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宜本地栽种、以鲜食为主的费乌瑞它马铃薯作为当地的主栽品种,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费乌瑞它马铃薯株型直立,分枝少,茎紫色,长势强,叶色绿,复叶大,叶缘波状,花冠大,花紫红色,能结无籽浆果,块茎长椭圆形,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薯皮光滑,黄皮黄肉。食味好,休眠期较短,适宜鲜食。株高60cm左右,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但对晚疫病的抗性稍差。该品种在沿海平原一般于1月下旬播种,2月上旬出苗,4月下旬收获;山区于2月上旬播种,2月下旬出苗,5月上旬收获,生育期80d左右,在福安市表现中熟。

2产量表现

2006年在福安市溪潭镇廉村连片种植3.3hm2,经测产验收,鲜薯平均产量41335kg/hm2,比克新3号鲜薯产量16650kg/hm2,增产4685kg/hm2。濑头村种植3.3hm2,经测产鲜薯平均产量33735kg/hm2,比克新3号增产20.6%。仙石村种植2.3hm2,经测产,鲜薯平均产量34320kg/hm2,比克新3号增产22.6%。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时备种,切薯催芽

3.1.1种薯贮藏。从北方调入的种薯,要选择通风阴暗地方贮藏,贮藏地先冲洗打扫干净,并用84消毒液消毒晾干后再放入种薯,贮藏前先剔除病、烂、冻薯,堆放2~3层。存放过程中,室内必须通风、透气、防寒,避免光线直射。贮藏期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90%,湿度低时可采用地面洒水或蒸汽方法补湿。

3.1.2练苗。种薯萌发出5~6个芽,芽长2~3cm,薯皮尚未皱缩时即可切种。切薯前1~2d将种薯置于自然光下练苗,以促进薯皮嫩芽转绿、表皮木栓化,提高抵御病菌能力。

3.1.3切薯催芽。切种薯时,要用已消毒的利刀沿种薯顶端自上而下纵切成小块,100g左右的薯块切成2~4块,125g以上的先从中部横切1次,再从顶端纵切为2~4块,每块重50g左右,每个切块均具有1~2个芽眼,切块应尽量带有顶部芽眼。切块时准备2把切刀,用5%高锰酸钾或75%酒精消毒交替使用。薯块切后用40%福尔马林200~250倍液浸种20~30min,捞出闷6~8h,即可按芽长、短分畦播种。催芽处理:当种薯生理年龄小、未过休眠期的需要进行催芽处理。将需催芽的种薯置于高温、潮湿、黑暗的条件下,促其度过休眠期,然后摊放在散射光下,促芽变壮、变绿,再按芽大小分畦播种。

3.2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种植马铃薯宜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块,忌选用前茬种植甘薯、萝卜、辣椒等的田地。选地后先深耕、平整,做成畦高25~30cm,畦宽80cm,沟宽40cm左右的厢。开好边沟,利于雨后排渍。重施基肥是保证前中期养分供给的有效措施。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穴施腐熟有机肥15000kg/hm2、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有机肥不足时,施硫酸钾复合肥1500kg/hm2。

3.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春播时间一般为1月下旬~2月上旬(立春前后),高海拔山区容易发生霜冻,可适当推迟播种。如采用薄膜覆盖,则可适当提前播种;小拱棚盖膜栽培可提前20~30d播种,以提早上市。

费乌瑞它马铃薯长势强,种植不宜过密,中等肥力田块,用种量2250kg/hm2左右,种植45000~52500株/hm2为宜,播种沟深12~13cm,播种深度8~10cm;干旱和土质疏松的地块可稍深播,潮湿和土壤黏重的地块稍浅播,播后整平垄面,再头尾相连覆盖稻草2~3cm,两端用土压住以防旱、保水、防霜冻。

3.4田间管理

3.4.1水分管理。马铃薯整个生长期需水量较大,播种后先灌1次全沟“跑马水”湿润土壤。出苗后,如遇干旱,再灌半沟“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现蕾至开花阶段块茎开始形成和膨大,需水量骤增,保持水分充足,使薯块迅速膨大是高产的关键。成熟期,水分过多易使土壤通透性差,导致田间烂薯和贮藏烂薯,因此,后期要注意开沟排水。

3.4.2中耕培土。齐苗后约10d,苗高20~25cm时,进行培土,培土厚度3~4cm。现蕾期结合清沟,用土覆盖薯块膨大露出地表的部分,以防止因阳光照射薯块产生青皮,拔除田间感病植株,提高薯块品质。

3.4.3化学除草。播种当日或次日,用50%丁草胺乳油2.25kg/hm2对水750kg/hm2喷施。出苗后3~4叶期进行除草,用盖草能375~450g/hm2对水750kg/hm2喷施,防除马唐、看麦娘、稗草、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

3.4.4及时追肥。追肥量应以田间营养诊断为基础,结合基肥用量、土质和天气确定。提苗肥用量:碳铵375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对水15000kg/hm2+腐熟人粪4500kg/hm2淋施。现蕾期,用复合肥225kg/hm2+尿素75kg/hm2对水15000kg/hm2选择晴好天气淋施作结薯肥。施好叶面肥,适当使用生长调节剂。幼苗期、结薯期、膨大盛期各喷1次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收获前20d,每克“920”对水75kg喷施以延缓衰老。

3.4.5病虫害防治。病害的预防先从种薯开始,剔除带病种薯和烂薯,并注意种薯和切刀工具的消毒,防止把病原带入田间。当发生病情时,若病株随机分布较少,应及时将病株拔除后深埋,如病株连片发生,则应采取药剂防治。

为害马铃薯较为严重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其次是病毒病、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等,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若田间发生病毒病,则用病毒A和植病灵等药剂防治;青枯病用农用链霉素和可杀得等药剂进行灌根防治;环腐病、黑胫病主要采取种薯消毒和播种前土壤消毒来预防,在整地时施石灰750kg/hm2+多菌灵1kg/hm2进行处理预防。若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间深埋,并对病株穴撒施石灰消毒,防止病菌扩散。在施肥时发现病虫害,可加入叶青双6kg/hm2+阿维菌素,预防青枯病、环腐病及地老虎等病虫害。晚疫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齐苗后,当苗长10~15cm时,结合预防早疫病,每隔7~10d,用代森锰锌、科博等保护性杀菌剂交替喷施,防治,若发现有病斑,应及时用塑料袋包装清理带出田间深埋,同时以代森锰锌、科博加烯酰吗啉、抑块净、克露、乙磷铝、杀毒矾等治疗性杀菌剂交替喷施防治。为害马铃薯的虫害主要有二十八星瓢虫、蚜虫和地老虎等。防治方法:齐苗后用扑虱蚜+乐斯本防治蚜虫、螨和二十八星瓢虫。封行前防治病虫害时可加微肥及叶面肥喷施,培育健苗,尽早搭起丰产架势。

3.5适时收获当茎叶变黄即可收获,或者根据市场价确定。选择睛天用手翻开稻草露出马铃薯让太阳晒2h,去净泥土,套袋装箱,运输贮藏注意遮光。

参考文献

[1]杜培兵,杜珍,白小东,等.同薯20号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7,21(3):176-177.[2]张国君,高世铭,张朝巍.陇中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平衡施肥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24-1725.

[3]李世峰,杨琼芬.云南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云南农业科技,2007(1):34-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