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3 05:05: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机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与管理,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农村的建设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相关管理机构及人员应加强对农业机械管理的重视,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导向,确保农业机械生产、使用的安全性。
1.2加大农业机械管理的宣教力度
向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员工以及用户全方位宣传相关法律规定,增加其责任感及安全生产意识,通过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防止违规操作的基础上,确保生产及管理工作的高效、安全开展。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机械服务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保障了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因此,管理部门应将工作深入田间,通过选择典型案例,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对农户展开监督管理以及安全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及农业机械保养、维修水平。
1.3完善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工作
在开展农业机械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首先应深入分析当地农业机械的具体使用情况,并进行仔细的规划,选择型号合适的机械设备,合理搭配,优化使用,在减少重复购置的基础上,实现投资成本的降低。此外,农户在购买农业机械设备时,应选择符合标准、质量可靠的产品,并办理等级入户手续。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还可举办相关培训活动,免费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规范其驾驶、操作、保养及维修等,在确保农机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的基础上,保证作业的安全性。2.4提高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为保障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后,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法律规定,规范农业机械的操作及运行,加大农业机械的管理力度。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培训,充分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
1.农业机械总动力现状分析我国2004—2011年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发展变化。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为977.3466百万千瓦,比2004年增长了52%。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快速增长,一方面降低了我国农业对农业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部门的转移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对农村劳动力的替代,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2.中央财政投入发展现状我国2004—2011年8年中央财政投入的发展变化。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2004年中央财政在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仅为1.6115亿元,而到了2011年则高达192.037亿元,增长了百倍多,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之间有重大的突破,增长的值甚至超过了之前年份的总和,这个增长幅度在很难在其他中央财政投入中看到,可见中央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视程度。
3.地方财政投入发展现状我国2004—2011年8年地方财政投入的发展变化。地方财政的投入增长明显要平稳得多。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2004年地方财政在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为29.2528亿元,2011年为94.9459亿元,增长了将近四倍。在2004年时地方财政投入的金额还是中央的近两倍,而到2011年却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央财政投入,这与两者组成状况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后文会详细解释这方面的原因。
二、财政投入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证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主要步骤包括:①建立回归模型,②求解回归模型中的参数,③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1.中央财政投入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关系根据中央财政投入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建立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y1与中央财政投入额x1的线性回归方程:y1=698.7699+1.4023x1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53,判定系数为0.908,说明中央财政投入额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同时回归模型的t检验统计量为7.72,P<0.05,拒绝零假设,该模型有非常明显的统计意义。回归系数为0.01402表示,在2004—2011年之间,在其他条件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央财政投入额每增加1亿元,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1.4023百万千瓦。
2.地方财政投入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关系根据中央财政投入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建立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y2与中央财政投入额x2的线性回归方程:y2=515.0372+4.9948x2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4,判定系数为0.988,说明地方财政投入额与农业机械总动力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同时回归模型的t检验统计量为21.6,P<0.05,拒绝零假设,该模型有非常明显的统计意义。回归系数为4.9948表示,在2004—2011年之间,在其他条件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央财政投入额每增加1亿元,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4.9948百万千瓦。
三、我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
1.中央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主要是以农业机械购置投入为主,农业机械购置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48.48%提升到2011年的91.35%,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的绝大多数都向农业机械购置项目倾斜,同时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财政的大力投入使得这项政策的贯彻力度极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
2.地方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地方财政投入的组成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地方财政投入主要是以一般行政事业支出为主,但是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一般行政事业支出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65.31%下降到到2011年的46.73%,同时农业机械购置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19.11%提升到2011年的27.92%,相比而言一般行政事业支出的比重还是接近总体的一半,在农业机械化地方财政投入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的共同职能是满足基本建设支出、科研推广支出、推广培训支出和农业机械购置支出的需要,而地方财政支出在此基础上还要承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行政事业支出,这是中央财政投入不需要涉足的地方,在比重变化的幅度中也可以看出中央也舍得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下大力投入,因此中央财政投入增长的弹性和空间比地方财政投入要大得多。同时一般行政事业支出就占了地方财政投入的一半,然而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系统机构的数量也由2005年的34470个减少到2011年的32936个,基于行政支出的稳定性,因此整个地方财政投入的增长也是稳步提高的,这也解释了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投入与地方财政投入数额差距巨大的原因。
四、我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地位
2004—2011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投入比例,这反映了我国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在众多投入中所处的地位。农民个人投入仍然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要途径,但是相对重要程度逐年下降。农民个人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84.56%下降到2011年的64.08%。与此同时,财政投入的重要性逐年凸显出来,财政投入占总体的比重由2004年的10.44%上升到2011年的33.36%,仅次于农民个人投入的比重。从长远来看,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农业机械化投入中财政投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五、总结与建议
1.财政投入的长期增长会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知,财政投入的提高会引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财政投入短期内仅仅存在提高生产率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是装备了“农业机械”就代表实现农业机械化,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推广培训也是其中的重要步骤,这些步骤都是需要一定时间为农民所磨合和消化的,因此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脚踏实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循序渐进,从而使财政投入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二、管理和保养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一)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在选择油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低能耗,在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选择的油尽量黏度小;对于机械零部件来说,如果在高速、低负荷的状态下运转,在这种情况下,收稿日期:2014-10-31作者简介:雷鹏(1976-),男,现人陕北矿业涌鑫公司安山煤矿机电科科长。需要选择黏度小的油,反之需要选择高黏度的油;对于零部件来说,如果工作在低温环境下,这时需要选择黏度小、抗低温的油,反之需要选择高黏度的油;对于零部件来说,如果需要承受冲击负荷或者需要进行往复运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大黏度的油。
(二)基本任务
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和保养,其中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是基础。通常情况下,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和保养,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工作细则,以及职责条例等,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和保养;全面贯彻落实“五定”管理;在组织开展保养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需要编制图表、工艺流程等技术档案;对于材料,需要做好供应、存储和使用;按照月份、季度和年度,编制相应的设备清洗换油计划;对于设备的情况,需要按定期时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学习使用新产品、新技术,对于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进行积极的学习和推广。
三、加强设备管理和保养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和保养的具体措施
1.编制基础技术管理资料
在组织开展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指导工作人员规范地开展设备工作,通常情况下需要编制设备卡片、日常消耗定额、换油周期等。
2.定期检测
煤矿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定期的检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认真记录,同时对设备情况和清洗换油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同时做到不超速、不超负荷;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对于检查人员来说,需要手持抹布、听诊器、扳手等,通过听、擦、闻、看、比等方式对设备按时进行检查,同时做好设备的清洁、防腐、紧固和工作,进一步确保设备、工具的完整性;对于故障的预防措施、判断措施,以及紧急处理措施等,需要设备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同时确保安全防护装置的可用性。
3.设备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处理时,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管理制度,按照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的管理原则,对机械设备实行三级过滤管理。
4.执行交接班制度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事故,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同时明确事故的责任。
5.日常管理
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检修人员需要按时做好相应的巡回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同时协同操作人员做好安全生产。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对于设备的日常管理,需要管理部门、检修人员给予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二)选择油
1.选择使用高性能的油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朝着小型化发展,其效率不断提高,使用时间不断延长,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效率,在油中添加了硫、氯等高效添加剂,这些添加剂通过在金属表面产生化学吸附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果。
2.选用多级油
机械设备在启动初期,如果使用了其他的油,通常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磨损,为了减少初期磨损,一般选用多级油。对于多级油来说,其重点主要表现为:可以改善黏温性,在高温时能够确保油具有足够的黏度和性,在低温时一方可以确保较低的黏度,另一方面可以很快地被输送到需要的部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磨损,节约能源。
3.使用固体剂
对于固体剂来说,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使用寿命长、适应性能好等,能够用于高温、污染等环境下。另外,在使用固体剂的过程中,不需要额外使用剂。
2煤矿机械保养与维修的相关技术
对于煤矿机械所发生的故障,首先应该做好相应的预防事故维修技术。具体的做法是:当煤矿机械设备出现了事故后,在维修的过程中才能够准确发现设备的故障,因为在煤矿机械设备运转一段时间以后,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对此要及时对其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避免部分零部件因为时间过于久远而出现老化问题。维修保养人员必须定期对其进行维修和保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这类煤矿机械设备正常工作,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对于煤矿机械经常出现的工作时间长了,油箱容易渗油等故障,维修保养人员可以采用油液屑磨分析诊断技术,对这类煤矿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相应的诊断,而这种技术主要使用的是光谱分析法或铁谱分析法,首先对煤矿机械设备的系统、液压系统所采集到的油样介质、液压系统油样介质的物理变化情况以及油样的磨屑粒形状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从这些详细的分析中判断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工况。煤矿机械在工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是红外线的一种,维修保养人员可以应用红外测温诊断技术来发现煤矿机械的故障。因为当机械磨损的程度较深,或是出现电器件结点损坏等问题的时候,煤矿机械设备材料的局部温度就会迅速升高,此时维修保养人员可根据零部件的温度情况,用温度传感器对设备进行即时的监测,从而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改变煤矿机械的运行性能,进而达到维修煤矿机械故障的目的。无损检测技术在煤矿机械的保养与维修中,也是一类应用较为广泛的故障诊断技术,维修保养人员在不损伤煤矿机械设备的前提之下,认真地检测机械设备的表面缺陷和内部的缺陷。对于煤矿机械的表面缺陷可以采用磁粉检测、渗透检测以及超声波等先进的检测技术;而对于煤矿机械的内部缺陷,可以采用射线检测、中子检测以及微波检测等科学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