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范文

时间:2022-05-23 15:53: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现代诗歌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诗歌

篇1

感恩的心

落叶在空中盘旋飘荡

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那是大树感恩大地对她的滋养

浪花在大海中翻腾歌唱

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

那时浪花对哺育塔的大海的颂扬

不要抱怨上苍给予你太多的坎坷与沧桑

也不要悲叹命运中有太多的曲折和跌宕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体验生活的快乐,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

有人说——

善良的本质就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也有人说——

感恩是人世间的美德,它至高无上

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予我宝贵的生命,哺育我们健康的成长

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带我品尝知识的琼浆,叫我放飞青春的梦想

感恩亲爱的党,因为它为我们创造和平安定的环境,播洒阳光让新苗茁壮

感恩伟大的祖国,因为它赋予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次满含着感动得泪花把未来畅想

学会感恩,就会虔诚的面对生活的挑战

学会感恩,带着欣喜与热爱去进行生命的远航

感恩,是一种力量

感恩,是一种境界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感恩节现代诗歌范文二

绿叶在林中吟唱,

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

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

绘画着一幅幅感人的画像,

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

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

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芬芳!

学会感恩,感恩让我们的价值坐标更为宽广;

学会感恩,感恩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光芒;

学会感恩,感恩会让我们的青春更加昂扬!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节现代诗歌范文三

感恩每一滴水,它把我滋养,

感恩每一枝花,带给我芳香,

感恩每一朵白云,编织我的梦想,

感恩每一缕阳光,托起我的希望。

感恩父母,给予我生命,

感恩老师,教会我成长,

感恩帮助过我的人,使我感受善良,

感恩伤害我的人,让我学会坚强。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的世界和谐美丽,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的世界有我有你。

看了感恩节现代诗歌的人还看

1.关于感恩节的现代诗歌

2.关于感恩节的诗歌

3.关于感恩的现代诗歌

篇2

翻山越岭神气扬,

扛着国徽进村庄。

农家大院悬国徽,

巡回办案解愁肠。

**

情法交融把案断,

篇3

一、引言

对于“白话文”的渊源,一般可以追溯到唐代。一些敦煌史料研究者“基本承认变文是一种(白话)文学,认同变文是通俗(白话)小说的肇始”。

称“由初唐到晚唐,乃是一段逐渐白话化的历史。敦煌的新史料给我添了无数的佐证。”为确立“白话文”正宗的书面语地位,他极力寻找“历史的依据”。因此,在他那里“白话文”是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指与“官方文学”、“庙堂文学”相对的歌谣、语录、弹唱等形式的“民间文学”、“平民文学”,“一千八百年前的时候,就有人用白话作书;一千年前,就有许多诗人用白话做诗做词了……”一言蔽之,在看来,每个朝代都有“白话文”的存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白话史”。周作人则认为“现在的用白话的主张也只是从明末诸人的主张内生出来的。”

二、白话文运动

作为白话文运动的首倡者,他深谙思想内容与文体形式的关系,“我也知道有白话文算不得新文学,我也知道新文学必须有新思想和新精神。”但限于传统观念的漫长历史及客观条件的复杂,他强调白话文与文言间对立、分裂的一面,不遗余力地倡导“白话文”之工具性。“‘白话文学工具’是我们几个青年学生在美洲讨一年多的新发明。”

白话新诗运动是五四的重头戏,就曾经提出“近几十年来西洋诗界的革命,是语言文字和文体的解放。这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也是先要求语言文字和文体的解放。”而诗体的大解放是新诗运动的关键:“五七言八句的律诗决不能容丰富的材料,二十八字的绝句决不能写精密的观察,长短一定的七言五言决不能委婉达出高深的理想与复杂的感情。”然而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繁荣、最高雅、最贵族化的一个文类,让口语性白话成为现代诗歌主要语言,在审美上存在一定阻力。在倡导“文学革命”的时候也清醒地指出,白话诗歌是最难的“壁垒”:“现在反对的几位朋友已承认白话可以作小说戏曲了。他们还不承认白话可以作诗。这种怀疑,不仅是对于白话诗的局部怀疑,是在还是对于白话文学的根本怀疑。在他们心里,诗与文是正宗,小说戏曲还是旁门左道。他们不承认白话可作中国文学的唯一工具。”在尝试白话诗创作的初期也如此感叹白话诗的艰难:“我的《尝试集》起于民国五年七月,到民国六年九月我到北京时,已成一小册子了,这一年之中,白话诗的实验室里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没有积极的帮助,故这一年的诗,无论怎样大胆,终不能跳出旧诗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诗歌为他提供了借鉴的模板和参照物。因此,时期的诗歌翻译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形成时期的创作母体。

三、白话文运动中诗歌的翻译

以下是用白话文形式翻译的外国诗歌:

(一)You will love me yet!( 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

You will love me yet! --What I can.

Tarry your loves protracted growing;

June rear’d that bunch of flowers you carry

from seeds of Aprils sowing

I plant a heartful now , some seed

At least is sure to strike.

And yield--What you will not pluck indeed

Not love , but , maybe , like.

You will look at least no loves remains,

A glares one violet

Your look ?--that pays a thousand pains

What is death? You will love me yet!

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我能等着你的爱慢慢长大。

你手里的那把花,

不也是四月下的种,

六月开的吗?

我如今种下满心房的种子,

至少有一两颗,生根发芽;

开的花你是不要采--

不是爱,也许是一点但喜欢吧。

我坟前开的那一朵紫罗兰--

爱的遗迹--你总会看它一眼;

你那一眼吗?抵得我千般苦恼了;

死算什么?

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全诗所体现的,是一个女子对其爱人忠贞不渝的爱以及获得真爱的决心。我们从的译本中感受到布朗宁夫人炽热充沛的情感和扣人心弦的力量。尤其是结尾的一句:“死算什么?你总有爱我的一天!”将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的倔强、坚持和无畏表现的淋漓尽致。试想假如将此诗译成文言诗,原作一气呵成的气度就会被破坏,只能是勉强达意但是学究气会很重。普通大众对诗中表达感情的共鸣将会大大降低。

(二)Over the Roofs(Sara Teasdale)

I said, "I have shut my heart,

As one shuts an open door,

That Love may starve therein

And trouble me no more."

But over the roofs there came

The wet new wind of May,

And a tune blew up from the curb

Where the street-pianos play.

My room was white with the sun

And Love cried out in me,

"I am strong, I will break your heart

Unless you set me free."

我说“我把我的心收起,

像人家把门关了,

叫‘爱情'生生地饿死,

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

但是五月的湿风,

时时地从那屋顶上吹来;

还有那街心的琴调

一阵阵地飞来。

一屋子里都是太阳光,

这时候“爱情”有点醉了,

他说:“我是关不住的,

我要把你的心打碎了!”

以上是翻译的版本,网上还有一个文言诗的版本:

既将心闭幽,情似门内囚,日久成饿殍,无计使余愁。孰料东风长,挟雨润房梁,街畔忽入耳,琴韵声悠扬。暖阳耀深闺,幽情呼欲飞,困我岂久长,奋飞将心碎!

经过对比,翻译的白话诗版本在表达原诗意思上明显优于文言诗版本。全诗音韵自然,节奏流畅,立意新颖,充满美感,体现出翻译和创作的密切关联。在这首诗的翻译中找到了“白话诗体的基本范式:相对工整的诗节,基本平衡的诗行,整齐匀称的节奏,规律一致的韵式”,难怪自称这首译诗为中国白话诗“新诗成立的纪元”。当代学者也在考察了在20世纪初的20年间的诗歌翻译后,发现的译诗明显经历了“从模仿诗体到有机诗体的转变”。

例:无题

电报尾上他加了一个字,

我看了百分高兴。

树枝都像在跟着我发疯。

冻风吹来,我也不觉冷。

风呵,你尽管吹!

枯叶呵,你飞一个痛快!

我要细细的想想他,

因为他那个字是「爱!

四、小结

白话诗指和后打破旧诗格律,不拘字句长短、用白话写的诗,也称“语体诗”、“白话韵文”。现代不多用“白话诗”这个名称,只称“诗”,把传统格律诗称为旧体诗。1919年2月在《新青年》二卷六号上发表的八首白话诗,是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他的《尝试集》(1920年),是我国第一本白话诗集.白话诗也叫“现代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在“新诗”成为一种大多数人接受的现代诗歌体制以来,一丝毫“我”泛滥成灾,到处是“我是”、“我像”、“我爱”、“我愤怒”、“我悲哀”之例的直白句式,在语言方面助长了滥情主义(英雄主义与感伤主义是它的两面)倾向;二是语法上受西方逻辑化修辞的影响,单复数、代词、虚词、因果词、时态词、以及形容词加主语的修辞格大量进入了诗歌,加剧了诗歌的散文化倾向。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86-02

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以其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见长,与相对较为晦涩的古体诗相比更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现代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人生的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通过现代诗歌,可以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珍视友谊,思考时代。

北师大版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现代诗歌,如何使这些在文学领域中独具魅力的诗歌深入孩子的内心,是应着力探讨的课题。

一、发现篇

1.教材中对现代诗歌比重和分量的分析。现针对四、五、六年级的人教版旧语文教材和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现代诗歌进行一次对比性统计——

从这2︰26的数字和分量的变化,从中外现代诗歌分量2︰21与0︰5的比例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北师大版教材对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视。

2.现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所有的现代诗歌,即使貌似平淡的叙述中一定也蕴含着某种深意,或抒情,或寓理。而教师们面对现代诗歌,除了心理惧怕外,还有一种困惑和迷惘:现代诗歌到底该怎么教?于是面对内容浅显的诗歌,老师们选择了最原始的方法——一读到底;面对意象深刻的诗歌,老师们选择了灌输的方式——硬性填鸭。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对)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也较难体会深入,与很多精彩纷呈的阅读课相比较,现代诗歌的课堂气氛显然沉闷。那么,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学习现代诗歌,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让学生理解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深意?这些都是目前我们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二、探索篇

现代诗歌的艺术特征主要反映在情感、节奏、情境、意象、语言等方面,因此在教学现代诗歌时,可以针对所教诗歌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并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典型方面进行体会鉴赏。

1.吟咏诵读中感受音韵美。白居易曾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由此看来,诗歌的音韵节奏是外显的,而感情则是内隐的,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吟咏诵读,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其音韵美,继而用感情朗读再传递出诗歌的情感美。由于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在这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调的高低缓急来表现诗歌的韵律,对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还应有一个准确把握,从而体会诗歌的情感。如《种子的梦》1、2小节写种子在母亲的怀里,春天的梦正在悄悄孕育,因而可以读得低沉、缓慢,有让人窒息、压抑并暗暗积蓄力量之感;而4~8小节写种子梦想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则要读得欢快、激昂,有气势,让人感受到种子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憧憬之美。

2.品词析句中感悟语言美。现代诗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形象而凝练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感,即语言—意境—情感。对语言的咀嚼,我们可以采用“换词法”、“对比词语”、“看图想象”、“联系生活延伸”等,还可将语言与诗的意境糅合在一起,在这个境界中咀嚼词句,这样学生才能品味出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体会到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意境。教学《种子的梦》时为了体会叠词加强语势、增强语感的作用,可采用“对比词语”的方法品味赏析,从而体会诗人遣词造句的严谨、生动。例如:

这样,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把玩赏析、对比朗读中,既感受到了种子生存环境的恶劣,又体会到了遣词造句的精妙。再比如教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肆虐”一词的含义,可联系生活实际,补充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并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个SARS病毒辐射发展图表(以第一例发现地广东为中心辐射展示其他城市的发展变化地图)。

触目惊心的数据加上辐射状图表,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诗歌和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很容易就体会到当时形势的严峻——SARS对人类的威胁,感受到SARS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蔓延范围之广。这样联系生活理解词语,不仅使学生有效地理解了“肆虐”的含义,更能使他们感悟到医护人员不怕牺牲的精神。

3.想象画面中体会意象美。诗歌的意象美就是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优美的意境更能够诱发读者的想象,而丰富的想象又能把读者带进更为广阔的意境。因此,在感受诗歌意象时,我们最多使用的办法便是想象,可以多方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充分感受其意象中深含的意味。以《种子的梦》为例,诗歌表面在写种子的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实则是在写诗人内心深处孕育的梦想,是诗人在黑暗的时期面对艰难挫折,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表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柯岩借种子这一意象抒发自己内心深处那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魄和“拨开云雾见日月”的希望,所以在学习种子冲破土层和冰雪重压这一小节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右手紧紧握住左手的一根手指,把左手的这根手指当作种子用力向上挤,想象种子生长过程的艰难、执着和顽强。再通过观察图片:冲出岩石夹缝的种子,冲破土层重压的种子,挤碎冰雪而生的种子,挤出杂草堆里的种子……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验种子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在想象中感受诗人坚韧乐观的品质,在想象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意境,从而领悟诗人借用种子的梦做意象的深刻意义。

篇5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2、 《乡色酒》舒兰。

赏析: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浓的现代小诗。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仔细品尝这杯《乡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篇6

初中教材中所选编的现代诗歌大都是篇章不长,文词明白,学生比较容易看得懂,正因为这样而往往就容易只读到它的表层,而忽略它内涵的一些东西。要让学生能够解读诗歌的内涵,就必不可以少地对作品背景的了解――这是能否正确解读诗歌思想的关键。

第二步,以诵读为依托,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尖端。现代诗歌的语言精炼、形象、富有音乐美。诵读是赏析诗歌的重要依托,是诗歌意境解读的物质条件。《乡愁》中,那承载着诗人小时候依恋母亲安慰的“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相思和依偎的一张“窄窄的船票”、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相见的一黄土,和象征着中华古老民族深深伤痕的“浅浅的海湾”,以及“这头”与“那头”沉重的分离,都是在诵读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有了这个基础上,再将学生引向诗歌的赏析。

第三步,以情感为主线,体会诗歌深层的意蕴

可以这么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作者的感情体现在诗歌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还以余光中《乡愁》为例:那“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候的依恋,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那“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往来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那一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诗人的心灵将归往何处?……诗人的这些浓烈的情感,无不在诗中的“小”、“窄”、“矮”、“浅”之间得到反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体味作者从字里行间凸现的跌宕的情感波澜,体味诗词深层的意蕴。

第四步,放飞思维的翅膀,品位诗歌的意境

所谓“有意无境不成诗”。“境”即形象,《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即是壮阔、豪迈之意境。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才能真正意义上品味出作品的诗美,从而切切实实培养起他们的艺术鉴赏力。现代诗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境”呢?最直接的做法是展示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诗歌品赏过程是需要思维的,而思维是允许开放性的、有个性的。但须注意,开放式的解读不等于随意的解读,而是切近原意的解读,所以应尽量减少曲解原意的误读。

第五步,以生活为蓝本,展现心中的诗情画意

篇7

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现代诗歌篇目浩察,足见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地位重要。

我们看看课程标准对现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力求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的总体面貌、表现方式、文体知识和文学史知识,陶冶审美情趣,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能力。在引导阅读时,着眼于启发学生学会发掘、理解和品味作品的文体特点和审美特性,在接受人文熏陶的同时,培养纯正的审美感受和灵敏的语感。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精选外国诗歌散文作品,突出经典性和可读性,培养鉴赏外国诗歌散文作品的兴趣和能力,丰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如此高标准的要求,对现代诗歌的教学怎能懈怠?

在“课改”形势下,如何适应新教材的变革,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事现代诗歌的教学呢?

一、教师要用激情创设情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一个教师如果不落后于现代教育进程,他会感到自己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机构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他感到自己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环节。”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一堂课若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不能使学生透过文字符号理解其中的深意,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何在?特别是诗歌教学,应该是这样的场景:教师激情洋溢,学生进入情境,课堂为浓郁的艺术氛围所笼罩,结束时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效果。而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富于激情,需要教师燃烧学生,为学生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正如拜伦所言“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师生与诗人心灵互动的场面不是虚假造作所能体现的,那需要师生沉浸于诗,如痴如醉物我两忘。

二、走进诗歌

1.走进诗歌,必须先走进一个个诗人,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

例:学习闻一多的《死水》,我们要求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程式化的闻一多的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更多地是让学生去触摸诗人丰厚的生活,走进诗人那丰腴感人的生命中,去感受诗人卓尔不群的风采,谛听诗人情感的赤诚,从而净化我们的心灵。所以我搜集了很多和闻一多有关的文章。如《血色闻一多》、《纪念闻一多先生遇难十六周年》,印发给学生看,学生了解到的闻一多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潜心学习,为国为民呐喊终生的不屈不挠的真正的民主斗士,甚至在了解到闻一多在昆明被杀害的一幕时,我们的孩子居然也有人拍案而起。此后,每读到闻一多的文章,孩子们或哀伤或愤怒或流泪,这难道不是走进诗人心灵的深处的明证?

2.美读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研究证明,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精神实质。

美读是学生从正确的语言、声调、节奏方面对作品的内容直接受到感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一种手段。美读能使学生入情、入境、会心。在这方面,我学习于漪老前辈的作法,其一,比照感悟;其二,指导技法;其三,强调心会(心中领会)。

3.揣摩探究深味其旨

如果说诗人是一座花园,那么他的每一首诗,就是花园里一朵朵艳丽的花。美读是我们一朵朵的欣赏,而要想谛听花语,领略花园的魅力,离不开揣摩探究,具体地说首先是品味,要咀嚼诗的字句,品评诗的外在形象特点,探究诗歌的内在意蕴。品的过程更是妙趣横生,精彩不断。如在教学郑愁予的《错误》时:

师:有人说隔壁的诗人是疯子,远方的诗人是风景。刚才我们解读的游子思妇说,只是一种普通的解读,我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还可以作哪些多元的解读?

生:我可以把女子理解成归人的母亲。

生:过客是归人,可归人还想流浪,不想回家。

……

其次是引领回归,揣摩往往会偏离主体,肢解文本,迷失方向的做文字游戏,此环节教师好比如来佛,不仅对文本要宏观把握还要对学生进行微观洞察。教师要抓住学生有价值的品点,深化升华,回归本真。

三、课外拓展,举一反三

例如在结束的《沁园春·长沙》后,我还给学生精选了不同时代的诗歌,如《七绝屈原》《念奴娇·鸟儿问答》《水调歌头·游泳》《菩萨蛮·大柏地》等,对写作背景和重点语句加以注解,让学生利用晨读去吟诵体会,进一步去领略一个融诗人与政治家为一体的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探求、思考和质疑。

四、摹写创作

先来读两首小诗:

音 乐

音乐/你是心地清明的友人/月白色的光/柔和浮躁的尘世

音乐/你是忠贞的母亲/纯洁的身体/积蓄无际的热情

音乐/你是抚平伤痕的良药/慰藉痛苦的灵魂

音乐/你是开启心门的钥匙/打开尘封的梦想

是你/音乐/为我驱逐黑暗/迎来了黎明/跳动的音符/婉转的旋律/内心的共鸣

谱成一首属于你的歌/爱你,音乐

人生若只如初见

初见犹如早春的雨/平凡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初见犹如初夏的风/吹拂中/略带着微微的暖意

初见犹如深秋的硕果/收获中/明白了此刻的珍贵

初见犹如冬天的万物/褪去了秋的忧伤/期待了春的愉悦

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看不见人世的污秽/听不见罪恶的喧嚣

这些诗作虽稚嫩但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要求人人都要摹写,然后我把这些摹写作品辑录成集,配上精美的封面、插图,既充实了班级图书角,又为每位学生储存了一笔无价之宝。

五、举办诗歌朗诵会

在诗歌单元教学接近尾声时,就要筹备这个事情,朗诵的规模可以以每个学习小组为单位,也可以是一个年级的或全校性的;朗诵的形式可以是集体朗诵,也可以是个人朗诵;朗诵内容可以是名家名篇、也可以是学生的稚嫩之作。不拘一格。

六、余音绕梁,醉舞诗歌长空

篇8

[印度]泰戈尔

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里,耍着折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微笑地看你在那里耍着那根折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正忙着算账,一小时一小时在那里加叠数字。

也许你在看我,想道:“这种好没趣的游戏,竟把你的一早晨的好时间浪费掉了!”

孩子,我忘了聚精会神玩耍树枝儿与泥饼的方法了。

我寻求贵重的玩具,收集金块与银块。

你呢,无论找到什么便去做你的快乐的游戏,我呢,却把我的时间与力气都浪费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东西上。

我在我的脆薄的独木船里挣扎着要航过欲望之海,竟忘了我也是在那里做游戏了。

(选自《泰戈尔诗选》)

赏析

泰戈尔的散文诗清新优美,含蓄隽永,全诗如同与孩子在进行心灵对话,充满了纯洁的童真与可爱的童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大人忙着算账,沉迷于寻求金钱与利益,孩子则沉醉于树枝儿与泥饼游戏的不同的生活状态。两相对照,突出了儿童心灵的天真可爱和纯洁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颂扬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歌语言含蓄深邃,引人深思,尤其能启迪人们去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

诗歌二

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

秋天的树林,

风在沙沙地响,

金色的叶片闪闪发光,

一片片缓缓飘落,

如同金色的蝴蝶翩翩飞舞。

落满树叶的一条路,

跑来一个快乐的女孩儿。

风把她的长发向后飘起,

女孩儿一边跑一边笑。

她欢笑着跑进一条小河,

温暖的河水淙淙地流淌。

女孩儿快乐地奔跑,

她的脚下溅起白色的水花。

天上飞过一群欢唱的小鸟,

女孩儿大笑着追它们,

和它们赛跑。

女孩儿不停地跑,

追着小鸟,追着小鸟的欢唱。

女孩儿的笑声穿透了阳光的迷蒙,

她不顾一切地跑,

河水喧哗着,

世界开满了花,

女孩儿永远不停地奔跑,奔跑……

(选自《轮椅上的梦》,有删节)

篇9

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抒感,打破了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等。这些诗歌相对于古体诗歌读起来浅显易懂。

例如刘大白的《是谁把?》:

是谁把心里相思,种成红豆?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是谁把空中明月,捻得如钩?待我来抟钩作镜,看永久团圆能否?

一、现代诗歌在人教版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编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出现了大量的现代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共选编了12首现代诗歌,九年级下册选编了6首现代诗歌。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诗歌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它是人的灵魂的食粮,没有它,人的灵魂就会苍白而空虚。诗歌以语言为美、意境为美。抒发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而引导学生将诗歌介入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也是传承华夏文化不可缺失的内容之一。

二、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由于现代诗歌读起来浅显易懂,一般教师在教学现代诗歌的时候就让学生读一读,理解一下诗歌的意思就过去了。教学形式上侧重于诗歌主题的理解,诗歌的朗读训练,诗歌表现形式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重理解,轻读写;重课内,轻课外,鲜有老师在初中阶段将教材所选的现代诗歌作为样本去指导学生尝试写现代诗歌,训练学生写现代诗歌。

以来的现代诗歌,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思想上是比较比较开放的。指导学生写现代诗歌并非遥不可及。诗歌来源于生活,学生生活在社会生活之中,正处于青春萌动期,也有许多情感需要倾诉,也有一些困惑需要发泄,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快乐和忧伤。这些就是学生写现代诗歌的丰富素材。此时介入现代诗歌写作指导时机适宜,学生也有内容可写,也有内心的写作需求。

三、现代诗歌写作指导实践研究

近几年,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指导学生写现代诗歌,对现代诗歌写作指导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经验。我在初中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写现代诗歌的。

1.教写结合,仿写入门

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理想》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掌握诗歌的表现形式。课外让学生模仿运用比喻的方法来尝试写现代诗歌。学生在作业中基本上能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几个诗句。这个时候的指导要具体,有针对性,让学生有法可依,有内容可写。如我让学生以“母爱”为题,让学生用比喻的形式来写一首小诗。个别学生写得还不错,初具现代诗歌的模型。然后我和学生一同修改提炼,获得几首小诗。如李云凤同学写的《母爱》:

母爱是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是河,在绵绵不断地流;母爱是灯,照亮前进的路;母爱是夕阳,为我们迎来黎明;母爱是肥皂,给我们洗去心灵的污垢。

后来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换个话题以“理想”写诗歌。学生也比较有兴趣,如写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起点,开创着人生的道路;理想是青春的花朵,给予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理想是初升的太阳,给予我们暖和的阳光;理想是生命的源泉,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姿。

开始训练学生写诗歌的时候要求不要太高,要在写诗歌的内容和方法上给学生具体的指导。

经过仿写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不畏惧写现代诗歌了,学生写诗热情得到了激发,有的学生在课余还主动写了一些现代诗歌让我批阅。

2.榜样示范,师生同写

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写诗的欲望,我常常将自己写的诗歌展示给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写诗的热情,学生看了也很有兴致。

有一次和好友到平西坝夏游,在长江边捉螃蟹,回来后作一小诗,记录下了捉螃蟹的乐趣。

《蟹趣》:夏日的傍晚,咱们散步去。游到三堆子,憩坐在滩头,翻开乱石块,蟹脚横出!

然后我和学生交流: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都有喜、怒、哀、乐,用精炼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以诗的形式写出来就是抒情诗歌。又如我的《感悟生命》:

生命如浮萍一样飘摇,如风筝一样脆弱,如昙花一样短暂。

生命如磐石一样稳固,如金刚一样坚硬,如化石一样永恒。

同样的人生,不同的境遇。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精神。

生命需要一种信念!

经过我的示范激励,学生写诗歌的热情高涨,一些学生也写出了不错的诗歌。如李霞写的《生命的小河》:

淌过生命的小河,是没有任何工具帮你到达彼岸的。只有脚印,你最忠实的奴仆,带着你一步步的走过。

在蜿蜒的小河中,有急流险滩暗礁,有浪花溅起的微笑。或许,小河会干涸。但是,生命的小河却不甘于平静,而在于它的澎湃。

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的急流险滩暗礁,方知生命的意义。

教师的示范带动,在教学生写现代诗歌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它让学生明白诗歌就在我们的身边,让他们有学习的对象、亲近的榜样。师生同写,教师的指导就更加有的放矢了。

3.注意积累,敢于表达

在指导学生学习写诗歌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急功近利,学生也需要积累提高。我注意让学生把自己写的诗歌用一个诗歌本记下来,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鼓励学生敢于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理想。同时定期开展班级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大赛。以下是我的两个学生的习作,与大家分享。

陈红梅

你迎着风,顶着雷,冒着电,来到人间。

天涯何处是尽头,能与谁同愁?

夜 雨

秦于杰

承受不住世间的压力,黑夜里,心里又下起了大雨。泥泞里,我踏着追寻的足迹,浸泡在无边的黑夜与寒冷里。

我向往黎明的天明,我向往明天的黎明。有了自信的武器,我不怕无边的黑夜。有了信心的武器,我的拼搏更有力气。

4.重视修改,逐渐提高

指导学生修改诗歌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非常重要。学生初学写诗歌,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要作细心的修改指导,让学生学习炼字的工夫,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高诗歌的艺术效果。

诗歌是浓缩的语言。诗歌的写作过程就是炼字的过程,就是修改―提高―再修改―再提高的过程。

篇10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当中,古代诗歌曾经占据着文学主体地位,并取得了辉煌夺目的成就。诗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形式,一种题材,它更是一种悠久历史的代表。在此基础上,1919年中,为了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新诗应运而生。作为新时代诗歌运动的变革代表,至今为止的新诗八十多年发展史中,各种流派竞相登台,在历史进程中也曾有过繁荣景象。但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北岛、顾城等诗人为代表的诗潮平息之后,人们对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的关注似乎越来越少了。青少年学生中爱读诗、写诗的更是寥寥无几。

现代诗歌正在遭遇一个尴尬的处境。在书商那里,一本看似内容不差的小说,就可以卖钱,而且很快可以再版、三版;而诗集成了滞销货,甚至作者还得自掏腰包出印刷费。在大学课堂里,讲小说时教室里满满当当,还有外系的旁听生;轮到诗歌呢旁听生找机会溜了,本系学生也没了精神。怎么回事?是人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吗?我想,恰恰相反,这说明国人的文学趣味还有待于大大提升。那么,何以见得不读诗文学趣味、水平就低下呢?

首先,诗歌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首,有其相当的存在价值。短小、精练,相对于其他文学形式更加纯粹。不管是文章中所展现的抒情、还是表达出的说理,对状物进行的写景描写,好的诗歌都能给人以严谨、精悍、美的享受。作者体味到诗歌给大家带来乐趣,正是所谓“浓缩就是精华”的道理吧!诗中没有废话可言,语句中没有赘语可表达。

其次,一部好的小说、戏剧都要当成诗看,好的文学作品都有诗的特质,就是我们常说的有“诗意”。《荷塘月色》如诗如画,风雅别致;小说《荷花淀》描写的是血雨腥风的,却令我们沉醉在诗情画意的芦苇荡中不能自拔。任何欣赏小说只看到其中故事情节是多么精彩、曲折的人,只是停留在这部作品最粗浅、最表面的层次。一流的小说家都不见得是最会讲故事的人,一流的小说也未必有最好的故事在里面。情节内容就好像用枯树搭成的花架子,架子上美丽的花朵都是故事之外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去寻找那些花儿的美丽。那么,如何正确地鉴赏诗歌呢?

一、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常饱含强烈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来承载的。这个形象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这些形象又创设一种意境去感染人们,让人们能够懂得用体会来感受,所以在理解现代诗歌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诗歌的反复阅读,从形象与意境入手去赏析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乡愁》从诗题就可以知道作者表现的是思乡之愁;《再别康桥》是通过金柳、青荇、碧潭、星辉组成迷离、淡淡忧伤的意境;《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千帆竞进、枫染霜林的场景则提醒我们伟人的气概是多么豪迈。感情基调的把握让学生感知到作者当时所处的意境,作诗时所处的状态,学生体会到了,感受到了,进而也对诗歌的感情基调进一步多了一层了解,也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印象。

二、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现代诗歌常用修辞来增加艺术表现力。一般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反复、排比、象征、通感等,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修辞对于增强诗歌表现力的作用。想象与联想也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段,这种表现方式是诗歌的生命力所在。在诗歌赏析中,必须结合具体的诗歌形象来了解诗歌中的想象作用。《天上的街市》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与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

三、把握诗歌的形式特点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外,还要做到让学生用凝练的语言展现出形象的特点、和谐的韵律,让它具备的节奏感能够鲜明地突出。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到诗歌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再次通过真实的感受最后掌握诗歌的形式特点,押韵、重叠、反复都能够构成最悠扬动听的旋律,只有通过反复地吟唱,才能够把这种真实的感受体会出来。

篇11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异彩纷呈的诗歌,滋养了一代代的富有诗意的中国人。古典诗歌,格律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吟哦讽诵中,诗意在流淌,诗情在蔓延。因而,从古到今天,古诗词的教与学非常注重诵读的作用。到了近代,伴随着“五四”白话文运动成长起来的我国现代诗,打破了古诗词的格律限制,体现为相对自由的形式表达。但不管形式上如何自由,现代诗歌的灵魂依然是抒感,“诗言志”依然是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故而,现代诗歌教学中,朗读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诗歌,以高度凝练的、富有节奏感韵律美语言,丰富的想象、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反映生活,抒感。它能直接聚焦作者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情感的启发性,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的数量明显渐增,这就意味着现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地位得到了回归。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现代诗歌的凝练、隽永、想象丰富,学生学习现代诗歌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教好现代诗歌呢?识其人,才能观其文。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有了这样的理解作铺垫,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当然,教学的重点还在朗读、品味诗歌。下面笔者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与体会,以朗读为切入口,谈谈对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些看法。

1、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一首好诗,必须反复诵读才能感受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情动于中而言成于诗,诗歌音乐美映现着情感的节奏。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朗读标记,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引导学生用心去品读,吐纳珠玉之声,读出浑然天成的诗歌节奏。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句错落有致、节奏鲜明;每段押韵、音韵和谐;首尾呼应、回环跌宕。朗读时,指导学生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抑扬顿挫地朗读,一种浓郁地眷恋之情萦绕在高低错落的平声仄语中。

《天上的街市》以丰富的想像、联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句式整齐、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如湖面的涟漪、如山间的涓涓细流,指导学生缓缓地朗读,倾心地朗读,让学生的心灵随着诗歌在天际漫游,随着诗人驰骋在美好的梦想中。

2、读出诗歌的绘画美

别林斯基说:“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

诗的情感、思想,是从诗人心灵的深处流出来的,是从诗歌如画的画境里淌出来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得到了解读诗歌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对意象进行解读,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揣摩诗人的情感美。

《再别康桥》中,那多情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新娘、那河中的波光艳影,还有那软泥上的青荇,各种意象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美丽画面,构建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诗人从深深眷恋的康桥,捕捉了富有特征的景物形象,融入自己的的情感与想象,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寻觅、品味,感悟。

余光中的《乡愁》,诗人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意象,创设了温情的画面、深邃的意境。那“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候对母亲的依恋;那“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新娘的相思,一张船票,让感情更浓烈;那一g黄土,阻隔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失去母亲的诗人,一颗心将何处何从?

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意象,融入想象,反复诵读,努力在眼前浮现这些动人的画面:儿子对慈母的思念、丈夫对新娘的想念、游子对祖国的眷恋,自然而然的就流淌出来。

3、读出诗歌的情感美

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作者的感情体现在诗歌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

篇12

1.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

2.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

3.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义。

4.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

5.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真题解析】

(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卷)学校开展诗词诵读活动,参加这项活动的有知名的研究诗词的专家,听说他不仅要朗诵的《沁园春・雪》,还要请同学们回答问题。如果他问你下面这些问题,你怎样回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写出上阕的最后一句。

2.这首词的下阕是“惜”字统领下文,到哪句为止?请你把这个句子写下来。

3.这首词上阕的前几句写了眼前的实景(现实景象),后几句写的是虚景(想象景象)。请把写虚景(想象景象)的句子写出来。

4.这首词下阕中的“略输文采”与“稍逊”含义相同吗?请写出理由来。

5.这首词上阕与下阕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什么?(各写一种)

6.请写出这首词中既是对偶又是比喻的句子。

解析:题1考查考生对现代诗歌的分段能力。让考生写出下阕最后一句,要做好这类题目,一定要对整首词有所了解,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因此考生把握好诗歌的分段点,应该是“分外妖娆”。

题2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惜”字起领起下文的作用,考生就从这个字向下找,本题应该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题3这首词作者借景抒情,上阕写景,所写的景物有实有虚,前面几句是实写,后面几句是虚写。考生了解这些后就能找出虚写的句子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题4考查考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做好本题考生须仔细阅读诗句,思考词语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里的两个词语“略输”与“稍逊”意思相同均为是“稍差”;而“文采”与“”意思也是相同的应该是指广义的文化。

题5考查考生对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做好本题考生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结合诗歌看,这首词是借景抒情,因此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为主。

题6考查考生对修辞的把握能力。本词使用了不少的修辞,考生做本题要按题干的要求去做,找出使用对偶和比喻的句子。所以考生首先要了解这两种修辞手法,根据定义去判断。

参考答案:1.分外妖娆2.只识弯弓射大雕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是核心句。)4.(1)含义相同。(2)“略输”与“稍逊”都是稍微之意,“文采”与“”都指广义的文化。5.描写;议论。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解题策略】

1.要知人论世。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就是说在鉴赏诗歌时,既要明确作者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写作动机,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例如闻一多的《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闻一多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用《一句话》表达出对理想中的中国的热切期盼,用自己的全部情感讴歌了一个永恒的爱国主题。

2.要抓住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是作者精心构思的语句,是诗歌“立言之本意”。考生要抓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的最后一节,这里往往是诗眼所在。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全诗的“诗眼”,表现出作者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死水》中的“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

3.要分析意象。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作者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意义的语言形象,是作者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例如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诗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揭示自己的思乡之情、思亲之苦,表达了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愿望。

4.要知晓抒情。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即在诗歌中直接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一种是间接抒情,即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主要有寓情于事和寓情于景两种形式。例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采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手法,借助一只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挚爱真情。

5.要明确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我们要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这样才有助于披文入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例如臧克家的《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诗歌运用排比句式,为我们刻画了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写出了他们世世代代与土地为伴的艰辛,既有对农民的同情,更有对农民的礼赞。

【即学即练】

一、(2015・山东东营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作者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含义的理解。

3.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二、(2015・湖北恩施卷)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文后各题。

雨 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你自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