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7 06:43: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

篇1

二、用向量方法研究平行关系的问题相对较少

教材中利用向量方法研究垂直关系的例题、练习及习题比比皆是,但利用向量方法研究平行关系的例题却为数不多。且不能很好地体现向量方法的优越性。

例如教材第30页例3,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用向量方法,反而更容易想到的是用相似三角形这一较为熟知的知识点去推证四边形EFGH与,平行四边形ABCD的各边对应平行,并且简洁易行。类似这样的题目还有第41页例5(该题用反证法也很容易证明),第79页参考例题2(该题用三角形中位线及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也是高线的知识也很容易解决),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总之,这些题口给我们的感觉只是为了介绍向量方法,但却不能显示出向量方法的优越性。另外,在练习和习题中再很难找到用向量方法来研究平行关系的题目了。笔者建议,教材要让所选例题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且在练习和习题中编拟一些利用向量方法研究,平行关系(包括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题目,来充分显示用向量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优越性。

三、教材的知识体系需要进一步条理和完整

教材中,球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分别用到了教材中未出现的圆柱和棱锥的体积公式,而这些公式无论是对帮助学生理解球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对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方面,都是应当在本章中有所体现的,即使它们是被作为了解的内容。另外,用祖呕原理(这一原理的发现比西方早了1100多年)推导球的体积公式反映了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建议可作为阅读材料介绍给学生,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国富民强而勤奋学习的热情。总之,教材的改革是要对传统教材中的“繁难偏旧”进行改革,而如果把传统教材中精华的部分也舍掉的话,那肯定不是课程改革的初衷。

在中学阶段,向量方法被应用于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尚属首次。以上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作为中学教材,它是要在全国进行推广和使用的。因此,无论是从它的权威性而言,还是从它的科学性而言,这些“小问题”都希一望引起编者的重视。相信,只要通过教师本着边学、边教、边改进、边完善的精神,中学数学教材的改革必将日趋完善,日趋成熟。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推出使我国高中数学的教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行教材的结构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本文认为今后高中数学教材改革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教材应当适度提高对综合推理的训练;应相对增多用向量方法研究平行关系的问题;教材的知识体系需要进一步条理和完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改革建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推出使我国高中数学的教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行教材的结构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教材的使用上还会出现一些现行的问题,它需要我们教学时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保留传统优秀的东西,摒弃一些繁、难、偏、旧的东西,教学中时刻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与同行、与学生广泛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使自己的教学稳中有变,变中求现行,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研究几何的根本出路是代数化,引入向量是代数化的需要。”基于此,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下B),利用向量方法来研究立体几何问题,这给传统的高中立体几何的教学注入了一股现行鲜的气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作为解决几何问题的通法一一向量方法的威力。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教材中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现对其提出几点意见。

参考文献:

[1]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兼,黄翔,张丹.数学课程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篇2

一、教师是学习者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兴趣的人,因此教师很关键。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学习数学新教材,挖掘数学新教材的新特点,如果教师不熟悉新教材是不能教好学生的。时代在发展,高中生有着新特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怎么才能学好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当一个谦虚的学习者,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才能解决高中生在学习数学中出现的认知偏差和心理问题。多媒体的应用,需要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有效整合网络资源,才能掌握教育信息新动态,然后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创设出高效优质的高中数学课堂。

因此,教师是学习者,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论与专业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自身内蕴。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向新型学者型转变是每个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教师是引导者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的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是引导者。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方式。新课改以来,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表明,高中数学是抽象的,而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让学生产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厌恶。合作探究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的过程,更能让学生变得聪明,更能让学生有创造力。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引导者,必须要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定势,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拿得起放得下,以人为本,学会引导学生,教会学生思考方法,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举一个例子,比如在在新人教版教材中,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式模型。例如,给出y=f(x)定义域、值域,求出反函数x=f-1(x)的定义域、值域,学生发反函数规律,从而引出反函数的概念。既让学生参与其中,又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师是研究者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理性精神。新教材在内容设计上,让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直接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接受并理解学习的内容,从而能够灵活运用,必要的教学科研是必须的。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是一种反思性与实验性教学。新课程所包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不是以前的经验和理论能完全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等待别人把研究经验送上门来,然后生搬硬套的把这些经验应用到教学中去。我认为教师应投入到教学科研中,结出自己的经验。为了适应新数学,教师应以主动的姿态,多反思自己的教学,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类问题,研习新的理论,探索新的领域,生成新的经验。

新课改以来,高中数学教材作了深刻的改动,每一个章节都包含着一定的理念,把教育学和心理学有机结合起来,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教师不但要研究新教材,还要研究教法,让新教材成为源头活水,让教法成为新推手,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教师是合作者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新课程的理念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疏导、师生互动,相互配合、加强师生合作。另外,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面对的是严峻的挑战,[本文转自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单靠外出参加教研、学习,许多出现的疑惑、问题是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所以教师与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通过不断的交流获取教学信息与灵感。如果高中数学备课组共同努力,分工合作,各人都把自己最好的经验贡献出来与大家交流,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可以大大减轻每个人的负担,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研究。经过实践表明,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且有益的。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只有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学习者、引导者、研究者、合作者等多重角色,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新课程改革才能越来越深入,新课程改革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 参 考 文 献 ]

篇3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40-04

一、引言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大学生的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入学时就开设了。根据生源的情况,学生可能是选修高等数学(理工科学生)、经济高等数学(经济管理类学生)、文科数学(文科生)、大学数学(介于理工科与文科之间的,如农学、林学等专业)。通常是学习一个学年,上学期学习高等数学I,内容主要集中在一元函数极限与微积分及其应用;下学期学习高等数学II,内容主要集中在多元函数极限与微积分及其应用、无穷级数、微分方程等。由于最近几年大多数高校调整教学模式、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数,高等数学I、II的理论课时均缩减至64学时。同时,高中生也在所开设的数学课中,学习了部分高等数学的知识,与大学所学内容有重复的情况。高中数学也细分为必修与选修内容,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高中数学是以高考为指挥棒,高考不要求的内容,中学教师基本上是不会花过多时间讲解的。高考大纲才是决定高中数学内容的关键。因此,在非常有限时间里,如何高效地讲授高等数学?如何补充高中未学过的内容?如何减弱或规避高中已经学过的内容?如何编写高等数学教材与大纲?现行的高中数学大纲与高等数学大纲是否合理?如何做好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教学衔接?现在的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是否应该与时俱进,更多地提升自己以适应新形势与新情况?现在教育部门的管理者是否应该更多的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正视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从而主导大学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系统性地指出二者间的异同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供中学教师、大学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参考。

二、内容的比较

最近十多年,大学数学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下放到高中进行讲解;高中的内容在20世纪90年代的教材基础上,增加了微积分初步内容、算法初步、概率、平面向量、简单逻辑、统计等,同时也删除了一些内容。部分内容在高等数学中有重复,因此,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重复的内容如何精简讲解?高中弱化或不作要求的内容,如何再强化讲解?这些都是一线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了解并想办法处理的事情。现对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与极限、一元微积分内容与大学高等数学中相应的内容做比较。这块内容是重复较多的部分,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内容。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哪些内容在中学已经学过了?哪些内容在中学还没有接触?哪些内容在高中与大学都省略掉了,但在后续的学习中又要继续用到它,这部分内容是应该重点讲授的。如果是学过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技巧学生应该是比较熟练。如果没有学过,那就得加强讲解与学习。下表是一元函数极限、微积分内容与高中数学所对应内容的异同,以这块内容为例,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的高等数学(上册)内容与中学很多内容是重复的。

这是大学数学内容下放的结果。感觉还是混乱,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内容界限不清楚。中学数学是在模仿大学的课程模式,如必修、选修,其中又细分为必修1、2等。选修也分好几个模块,这样的初衷是想因人而异,让学生去选,出发点是好的。但所有的这一切,其实最终还是落到了高考指挥棒上。无论怎么细分,最终中学的师生都是围绕高考大纲进行学习,其他的只不过是摆设,即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不会花精力去学习这些高考不考的内容。这样的选修内容就没有意义,它不像大学的选修课,至少可以修学分。

三、存在的问题

高等数学通常分上、下两册,一个学年的学习时间。由于课时缩减,很多学校是64学时一个学期,即一周4节高等数学课。对于高数上册的内容,这个时间是完全够用的。高数上册集中讲解一元函数的微积分,这些内容学生在高中都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入手并不难,学生期末考试的通过率也较高。但高数上册的教学、内容安排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学生的直观认识

刚进入大学,学生忙于各种事情,包括适应新的环境。高等数学上册的前几次课是讲映射与函数,数列极限等内容。这些内容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如果教师还是照本宣科,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会受到严重打击,从而失去兴趣。学生会直观认为教师是在重复高中的内容,以为高等数学很容易学。但事实是高等数学下册内容是较难的,但学生碍于师生关系,不会及时向教师反映这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教师与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负很大责任。除了教材之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下高中数学、往年的高考数学题等,从而对学生的高中数学有一个基本了解。

(二)教师的教学问题

现在的大学数学教师基本是硕士研究生或以上的学历,他们对高数内容的理解、讲解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些教师的高中数学知识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的,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们还是停留在自己以前的记忆里,没有与时俱进,拿着老旧的教材,重复讲解高中的数学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一脸茫然,不是听不懂,而是觉得■嗦。而对比较难的、有实用性的内容教师反而又省略了,如相关变化率、反常积分等。这样下去,学生会觉得教师是在做无用功、在重复高中数学。学过的、容易的反复讲,难点内容又省略了。其实不用过分担心学生,数学是严谨的,就是要讲解抽象定义、定理与方法,而不是回避、省略它们。

(三)高等数学教材要做大的修订

修订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与高等数学教材迫在眉睫。不仅是高等数学,还有概率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文科数学等,这些课程也一样。为什么要修订?重复的内容太多,断层的内容不少,两不管的内容也存在。有了合适的教材与教学大纲,才能与中学的内容衔接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把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有机地衔接起,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现在流行自编高等数学教材,这是很好的现象,理工学校有自己的教材、农林院校有自己合适的高数教材。这些工作通常是由一个学校或几个学校的数学教师合作完成的。正是因为如此,教材也参差不齐,这是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基础内容。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充分调研高中数学内容,知道学校的生源主要在哪里?文科生还是理科生?不同的高数教材应该区别对待。教材的编写应尽量做到知识点内容不重复、不遗漏、突出重点与应用。

(四)高等数学的教学教法需要项目立项

只有立项这方面的教改科研项目,才能更好地展开全面研究,才能投入更多人、财、物去实践。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写本教材即可。在项目支撑下,可以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情况、教学范围、教学用教材、教学辅导材料、教师的教学理念等进行调查,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观念、高等数学教材、高等数学的教学计划与大纲等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研究,形成学术成果,发表于刊物,让教育工作者与决策层参考,从而对高等数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五)现行高等数学授课、考试等相关问题

现在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重复内容较多,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们在高中都学了些什么内容?是必修还是选修,是高考有要求的吗?如果是必修、高考要求的内容,那么学生高中三年对常见的计算技巧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如:定积分的计算、数列的极限等。其次,要了解生源,由于大学很多是大班授课,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的省份,可能高中学过的数学内容有些不一样。有的可能是文科生与非文科生混在一起,这时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不一样的,要照顾好所有学生的学习。再次,要充分了解高等数学教材与教学大纲,只有这样才能对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区别、异同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难点,少重复,才能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不遗漏地传授数学知识。第四,在考试方面,大学高等数学不是竞争性考试,应该更多地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考查的覆盖面要广、知识点要多,但难度与技巧性要降低。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高等数学中的定义、定理、方法的内涵,了解数学思想,而不是死记很多公式、定理,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最后,应该增加平时的考核,方法与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做是为了突出应用性,而不是为了应用而讲应用,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让学生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去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理论,这是区别于高中数学的地方。

(六)高中的数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

对于大学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比较问题,现在我们更多的是从高等数学的内容适应高中内容的角度来研究,是否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比如高中的数学内容与大纲的改革是否恰当?是否应该修正?目前,高中数学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内容多而杂,几乎涉及了目前大学中非数学专业的所有数学课,如:高等数学、概率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其中,高等数学、概率论与大学数学的内容重复较多。高中是以高考为目的、为指挥棒的,这是师生努力学习的目标。如果其所选的内容没有纳入高考范围,那么这些选修内容就形同虚设。另外,因为文科生与理科生的考试范围不一样,学习的内容也不同。中学的教材是不是应该更细化?对偏文科的高中生有专门的教材,从而把理科生的教材也区别出来。这样处理高中所学的数学内容就非常明确。对高考不要求的内容应该坚决去除,以免高中有内容但不讲解,而大学又觉得中学接触过了,从而轻视讲解,这样导致出现两不管现象从而误导了学生。最后,大学的数学内容是否下放到高中太多了呢?目前有这种现象,小学就接触初中的内容,初中里有高中的知识,高中又占了很多大学的内容,都是往前赶,界限不明确,学生以为自己都学了,都接触了,但事实是都不太懂。

(七)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问题

在目前的高等数学教材、教学大纲下,大学生如何学习高等数学?这得从高中数学的教与学谈起。高中数学主要以高考为目标,对各种学习都是举一反三、反复练习。教师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讲完新课,每个小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讲得很详细,板书也很到位,一步接一步,很清晰。然后是课后的大量作业、测试题、模拟题。而且教师会每天陪在学生身边,包括晚自习时间。但进入大学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时间相对自由,教师上完课后就走了,其余时间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在大学里,学生主要是靠自学,他们在图书馆查资料,与同学讨论,向教师请教,通过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动手解题。教师的讲课过程相对较快,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板书也不像高中那样整齐划一,形式比较自由。因此,有部分学生不适应大学高等数学的学习。在大学里,平时考试测验较少或几乎没有,只有期末考试一次,这也与高中大不一样,这也让学生有点不太适应。这些问题值得注意,应适当调整,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八)上级主管部门是否应主导改革,其余时间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

这得从两个方面看。一是高中数学安排是否合理?很多以前大学数学内容下放到高中,而高中目前还都是以高考为目标,纳入很多选修的内容是否恰当?是否有点事与愿违?将大学数学内容下放到高中,出发点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实际上高中师生只围绕高考大纲而进行教学。因此,应该少而明确地下移部分大学数学内容到高中,不能太泛,不然与大学的数学没有明显的界限。也许高中的数学教师并不太了解大学的数学,这就导致了是不是把更多的大学数学内容下放到高中,让学生们提前接触大学的数学知识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看起来很让人觉得“高大上”的学习?这些都值得思考。此外,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高考的大纲与范围是否应该调整?二是大学的高等数学必须改革,如果再不改革,就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高等数学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要求、考试的模式等,都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下进行改革。同时,任课教师需要了解当前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当前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融会贯通,这样两个阶段所学的数学内容才能做到自然衔接。教育管理部门应自上而下出台相应的政策,让高中教师与大学教师均参与其中,把这两块数学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使得这两块的内容衔接更自然。

四、对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一些思考对策。第一,修改高中数学与大学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做到二者之间的内容尽量少重复、少遗漏,知识点界限明确,少模糊地带。高中不要有不属高考范畴的选修课,至少目前不适合。应该把文科生的教材与理科生的教材区分开来,采用不同的教材。在当前高中教育阶段,不适合开设选修课,因为师生都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学高考不要求的内容。第二,修编高中与大学的数学教材,组织既了解大学又了解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师参与编写教材,合理安排内容,做到有机衔接。有了明确的教学大纲与好的教材,那么经过高中数学的学习,大学的高等数学就好处理了。同时,高中学过的内容在高等数学教材中就不用再写入了。第三,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要有心理准备。进入大学并不是什么都“解放”了,虽然平时不用考试,与高中相比轻松了很多,但要学会自己管理时间。学生要和高中时一样努力,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思考,从图书馆查找资料,与同学、教师多交流,主动思考,勤学多问,而不是像中学那样等教师来讲解。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正视自己的问题,积极提升自我,积极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小班教学。如果条件不够,那文科生和理科生一定要分开授课,这样才有针对性。如果这个也做不到,那只能迁就文科生的数学水平教学,而不是拿着教材就讲,不去了解学生们高中数学都学了些什么。如何快速了解高中数学?一是买本高中数学教材,二是查找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这样就基本可以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第五,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调研,收集一线教师的教学问题与经验,为改革作参考。教育主管部门要更多地倾听一线师生的意见,并参考海内外的教学教材的优秀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以上这些思考与对策虽不太全面,但从教学内容与教材、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主管部门的主导改革等几个方面做了分析,为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中存在的衔接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思路。

五、总结

作为一线的高校数学教师,在最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感觉到当前大学的数学教学与高中的数学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如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概率论、概率统计等。鉴于此,笔者从高等数学中的一元函数的微积分与高中数学的比较出发,提出了当前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类似情况也存在于概率论与概率统计中。笔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对策,也许还不太完整且不太成熟,但这些都是一些独立的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五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宇.高中数学公式定律及要点透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5.

篇4

修订后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将具有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科学合理的体系结构.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探索的许多有益经验和成果会得以继承发扬,经长期实践检验的初等数学(如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高中代数,平面三角)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会被有机整合到新的高中数学教材结构之中.不利于数学学科教学的模块化教材形式将被摒弃.教材的结构体系会在深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得以确定,无论是分科教学还是综合性的结构,都需要深入研究、精心安排.

在初等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三角内容将得到更多的充实,基本而重要的三角定理会回归教材.下图是通常所说的“两省一市(江西省、山西省和天津市)”高中理科教材的体系结构,此图充分说明了三角内容在初等数学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最近我国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三角内容不但被削弱了,而且削弱得有些多了.曾经看到杨振宁教授在文章中说过,中国的留学生在三角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他认为这对于中国学生的发展很重要,而其他国家的许多学生却在这方面要弱一些.当然,像美国的UCSMP高中数学教材,三角的内容很丰富,当然不仅此一家,国外另有一些《三角》教材既内容充实又有很好的系统性.两省一市高中数学教材(理科结构)

在初等微积分教学中目前被广泛关注的极限概念会以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被纳入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极限是自始至终贯穿于微积分和数学分析学科的基本而重要的概念,以前微积分教科书见过很多,不讲极限却闻所未闻.仅举一例,著名数学家龚升教授在1993年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过一本《简明微积分》,全书658页,32开,此书在此前已经在中国科技大学用了10多年,教学效果让作者满意.此书微积分讲得虽然简而明,却也未曾把极限概念精简掉,实际上此书的第一页就讲数列极限,不过,这里极限概念没有直接用ε、δ符号,这就没有让许多刚入门学习微积分的学生望而生畏,而是讲了极限的通俗意义,并也用通俗的语言讲了极限的严格定义.他在此书第1页就讲极限概念,正好说明对于微积分来说极限是基本而重要的,此书在第9章仍讲了ε、δ语言的极限概念.目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用极限一词却要讲微积分,实在无法理解.

映射和反函数的概念将仍被作为初等数学的重要基本概念而引入教材.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会被课程标准修订者所关注,高中数学教育内容将会有所减少,内容多、课时紧、负担重的问题将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立体几何中有关平行和垂直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教学将向传统教材处理方法回归.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理所阐述的结论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从直觉上可以得到结论的猜想是普遍的,但重要的是从直觉到逻辑的证明.这种情形,恰如从勾股定理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使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也不难从直觉上得到结论的猜想,而证明却仍需要一番思考,而这却是关键重要的一步.课程标准提出对于这类结论可以操作确认,实际上,由数学的特点,通过操作确认得到的只是猜想而不是结论本身.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将以务实的态度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初等数学上.

更多熟悉中学数学教学、长期专业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和课程教材研究编写的优秀中学数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将进入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教材审查的队伍之中.这对于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极其重要.

有人说数学如诗,又有人把数学比作音乐.好的数学教科书应该像一首如诗的交响曲,每一个定理、每一个习题都应该如一段美妙的旋律.就像一首壮丽的交响曲被创作出来,继往开来,未来十年中,结构良好、更好更美的高中数学教材会被研制、编写出来.未来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输送的高中毕业生会得到高校教师更多的赞美之词.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进程,相当数量的高中学生将进入高中的国际部学习,并被国外部分著名高校录取,已经在国内试用的、国际上流行的AP高中数学课程将受到更多关注,适合国内部分重点高校录取新生参考的国内AP课程会得到设计试验.

2 数学教师和数学课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展望未来十年,将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中学数学教师队伍中.

老师们的课会更加精彩,未来的数学课堂将不再仅仅是活跃的而是更有价值的,老师能够提更好的问题;未来的数学课将不仅仅是讲数学重智育的课,也将重视德育、体育和美育,还会重视语言的规范性;数学课能够更好地展现数学的自然性,也很好地展现数学的创造性;会更好地抓住重点、关键、难点,能更好地处理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教学的巩固性原则会重新得到重视;学生对数学会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知一题多解,并能举一反三,甚至达到熟和巧的程度,学生的数学学业负担将会明显减轻.教师和教研员老师将集中更多时间、精力于教学研究.教师将努力于把自己的教学向较高水平看齐,将不会轻率地要求删减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较高要求教学内容.数学教育刊物对于稿件的审稿会更加严格,一些低级论文将没有市场.大家经常考虑的问题会回归到首先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会有更多中学生因为优秀数学教师的引导而“对数学着了迷,被数学火焰的美妙弄得神魂颠倒”.会有更多的优秀老师给有数学才能的中小学生开小灶,这些学生中会出现中国未来的栋梁之才.老师会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事迹,并种下少年数学梦想的种子.数学上的后进学生会得到更多的关怀,并让他们以健康阳光的心态去面对数学学习,并相信自己一样能够茁壮成长、成才.3 数学学习材料

已经出版的和将要出版的优秀的、富有启发性的中学生数学课外读物将被得到更多的宣传和推广,成为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学生将有更多的自由时间用于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自主学习之中.一些学有专长、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数学教育工作者,将为中学数学教学编写出有重要参考价值,富有思想性、启发性和独创性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书,其中一部分将是《中学数学参考教科书》;对于同一套教科书可能会编出多套《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其形式会更简约,编写者会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写入书中,习题解答会更精彩.

许多数学家说:“数学如诗”.著名作家徐迟说:“数学里美的概念、定理、公式、问题、理论、思想等等,简直是一座大花园,开的都是人类思维的花朵,他们中有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数学是美的.让我们共同追求数学的美,追求数学教育的美,为建设美好的中国数学教育而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乐.谈谈数学的应用和中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0(3).

[2] 李忠.数学的意义和数学教育的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2(1).

[3] 饶汉昌,蔡上鹤,陈宏伯.研究教材编写历史,探索教材发展规律[J].课程教材教法,2008(10).

[4] 谷超豪.打好基础,启发思维,训练能力――从数学的特点谈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J].上海教育,2004(2).

[5] 方明一.我国高中数学课程的现状与新大纲的设想[J].课程教材教法,199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