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6 04:18: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学教师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农村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为教师教学能力形成与发展起着助推作用。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能在一定时期根据需要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具体培训时,有的教师的培训动机不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而是为了晋升职称、加薪。有时因教师的不重视,培训中心也是走过场,如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只是理论讲的多,具体的教学操作层面指导少。由于培训时间和培训场地因素的影响,培训范围小,培训层面涉及少。这样也会影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政策导向促进教师能力的发展
农村中学教师任职学校对教师的发展起引领作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教师每天的教育教学中对教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的发展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就学校对教师管理而言,要有科学、实用的常规管理制度。教师要搞好备课、授课、批改作业、书写教案等工作。就书写教案来说,大多数教师的教案实用性不强,可操作性不强,教师授课从未用过教案,而是为应付学校、教研组长或上级检查的。现在新课程运用的模块教学,应当有较大的弹性,学校有较大的自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来开展教学,可实际不是这样,非要每所学校统一起来,或教育主管部门把一个区域内的教学进度统一起来,学校没有自,教师没有自。这种做法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教师的自主性体现不出来。再者,部分学校对教师的教学任务分配有不公平现象。有的教师不上课还要满工作量,代课多的教师年终又得不到优秀,且工作繁重。这样,教师之间由于不平衡而使工作的积极性会受挫。所以,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调动教工作的积极性,要给教师提供教研的平台促进教师的发展。
(1)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设计方案.课前同教研组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在进行“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探究活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4人一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将方案写出待课堂讨论用.
(2)师生共同讨论,优化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开始前,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设计思想、实验原理、方案、实验步骤、所选仪器和药品.在代表发言期间,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其他组指出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如有可能,最好提出改进方案,并可借鉴别人的优点,优化本组设计.教师根据讨论情况,适时提出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方案或提出自己的建议.
(3)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解惑答疑.讨论结束之后,各组采用本组认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帮助有困难的组完成实验.
(4)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分析评论.待各组实验基本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各组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大家评价实验方案,得出最优方案,并对效果最好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二、初中化学教师要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它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学习和创新的结果.新课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下了极大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师的可支配因素,使教师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够更为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这意味着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师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将作为课程有机构成部分的主体存在,他不再是一个执行者,而是一个决策者.在这样一种新的课程环境中,教师将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潜质、不同的特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气氛,设计出带有自身个性标志的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以更大的自主性进行教学,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157-02
随着科技飞速的发展,高校传统法学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受到挑战。网络的迅速普及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便利了人们的资讯获取,而且也迫使高校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当代互联网及各类网贴为人们分享知识提供了便捷的平台。近年来,名师网络课堂、精品课程随着互联网宽带的拓展和移动终端功能提升而使人们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面对学习资料、教案、课件、精品课程、名师讲堂网上有的局面,使得包括法学在内的文科教学产生困惑。法学教育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有所突破,值得法学教育者认真思考。笔者认为,“教问式”法学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法学教学方法。
一、“教问式”教学法的内涵
在目前的法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法如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主导者,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仅局限于教师的讲述和解释,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限制,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及智力和非智力的开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虽然在目前的法学教学中,教师们也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在教学中,如多媒体教学等,但据笔者考察,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往往流于形式,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等同于电子板书,缺乏鲜明性、立体性、动感性等特点,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这种投影式课件,无法体现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性、交互性和现实模拟性等优势特征[1]。此外,尽管这种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运用于法学教学中,但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大学教育简单化、低效化,根本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要求,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作风[2]。
互联网时代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质的转变,人们在更多的时候是主动获取知识,绝大多数问题的答案均能从互联网上找到。因此,法学教学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而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教问式”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而提出。“教问式”教学法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唯一主体为教师学生两个主体。“教问式”教学法立足于课堂教学,在不否定原有教学模式遵循认知的基本规律,重视专业系统性的前提下,对传统教学的重心加以调整。在课程设计和教授上,首先注重使学生对所学法学课程的框架体系明确掌握,然后将重点和难点以问题导向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有针对性地设定问题,使问题与重点、难点对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互动作用,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事先设定的问题向学生提问,由学生加以解答,教师最后评述。反过来也可以由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向教师提问,教师加以解答。通过这种“教”“问”的方式,剖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教问式”教学法有两点要注意把握:一是课前必须指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查阅有关资料,凝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立体化、形象化、情景化、模拟化教学内容和问题,使学生有一个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从而使知识巩固并升华。
二、“教问式”教学法能有效回应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是海量信息传播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量不仅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而且来源于网络媒体。特别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取,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是依赖数据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检索自己所需要的全部资料。通过数据库查找资料比到图书馆查阅纸质图书资料要便利得多。
在互联网时代,法律数据库已成为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来源。由于法律数据库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学生只要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查找到数据库中内存的所有相关文章为我所用。由于法律数据库采用互联网技术,所以学生访问法律数据库便利、快捷。此外,法律数据库通常包含上千种数字资源,其资源具有全球性特点,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学习。但是,法律数据库同其他数据库一样,也存在自身的缺点,具体表现为:一是知识的滞后性。法律数据库所承载的都是过往的知识数据,各专业出版社或期刊社为保证自身纸质图书或期刊的发行量,均不会将当期图书或期刊上到数据库中,通常要滞后一年左右的时间才上数据库,这样,数据库就无法使用户有效获得当前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二是存储困难。数据库不仅库量大,而且使用在线服务,数据库所有者通常只提供使用者使用权,不会在用户端提供存储服务,用户一旦停止使用数据库,就无法使用该数据库的所有信息和资料,不利于使用者存储。三是数据库服务的稳定性易受环境的影响,在一些特定环境下,使用者可能无法连接数据库。
法律数据库的优缺点为我们进行“教问式”教学,回应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提供了机遇。一方面,利用法律数据库的优点,教师课前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和信息,掌握相关知识的关联性,对疑难问题和知识点预先设问,在教师课堂教学时,学生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作为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非常多的信息,不致使自己的研究简单重复他人已经研究过的东西,从而避免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失误。在教学中,能保证将最新前沿动态和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新知识。另一方面,“教问式”教学法能有效克服互联网知识滞后性的缺点。高校教师通常是从事专业教学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站在其所教专业的前沿,因而其所教的知识必定是该专业最新、最前沿的知识,通常不会将滞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采用“教问式”教学的课堂,学生所获取的知识通常是其所学专业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此外,互联网时代,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人的思维变得浅薄[3]。而在“教问式”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提问引领学生,使其知识产生从碎片化转向整体性,思维从浅薄到深刻飞跃的过程。
三、“教问式”教学的目标及模式预设
互联网时代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教学目标价值取向、内容、形式、功能、结构需要相应变化;现代教学目标理论需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因素来考虑[4]。信息时代,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而“教问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动用多种信息媒介和网络应用,整合各类辅助手段、知识渠道,使之成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寻求知识答案和发现问题提供有效资源帮助。具体来讲,“教问式”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培养学生有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授知识之前,通过设定知识点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海量网站或专业数据库中收集相关知识和信息,然后学生通过筛选、凝练从而获取正确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其二,“教问式”教学不仅在于完成计划课时内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对自己所教专业课程知识是否已经了解和掌握,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互联网、专业数据库获取相关信息后,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教问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融会贯通,真正能够解决司法实务问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升华。
“教问式”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模式预设。第一,强调运用性与知识系统性的统一,突出运用性。在“教问式”教学过程中,虽然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居于主导地位,因为课堂的组织和设计离不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系统性的把握,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法律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实现法律实务问题与专业知识点的有效对接。因为法学是实用性学科,法学理论知识如果不用于解决司法实务问题,学以致用,则法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第二,强调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突出实践性。法学不仅是一门实用性学科,而且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问式”教学中,必须突出实践教学。可通过案例教学法、模拟审判为学生搭建培养实践能力的平台。在案例教学方面可选取典型性、新颖性的真实案例,采用课堂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研究分析案例,引出法学理论与法律规则,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模仿与再现法律程序的模拟审判,来检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案例讨论、模拟审判结束后,教师做最后点评,总结学生的优缺点,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教问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在“教”、“问”过程中有效实现师生互动,使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学生能更好地扩大知识面,掌握法学最新前沿动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跃飞.论招录体制改革下的公安法学教育[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条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而系统地探究知识、增强智力和能力的活动。师生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成为了知识的接受者,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并为自己的学习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使得整个语文教学有效合理地开展。
一、什么是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调动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实现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语文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语文学习不能变成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新知识需要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现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交互式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采用“交互式教学”,教师通过呈现实际的问题情景或者直接从现实的教育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发言,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明所提问题的欲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语文交互教学设计的实际意义
教与学是密切联系的两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包含着教师的教,这是同一个过程。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教学即成功”,就是说如果“教”的行为未达成有效的“学”,那么这种“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过分注重教,对于学生的学则重视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及个体差异,如此才能教学相长。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实践证明,教学交互或交互式教学,是实施教学共振的最好方式,教学交互是共振的一种具体体现,它能使教学效率和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正是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之间的交互交往过程,构成了教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自身工作动力的推动下,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主体的学生受激发后的学习动力的驱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专心听讲、质疑问难、回答问题,这些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强化了教师的工作动力,促使教师挖掘教学潜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交往,推动教学过程持续运行和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如何开展语文交互式教学设计
现在中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学的活动设计与安排。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交互交往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
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交互式教学强调使用更为具体明确的行为术语,使得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交互式教学需要做大量材料精选和补充工作。传统的教育学教材都是以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为特点编写的,没有顾及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交互式教学一方面要顾及知识逻辑,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因此,要根据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需要,收集和创设大量的学习资源,如教育案例、教育视频、教育争鸣性的事件。
四、语文交互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参与率不高。现在的高中或者职业中学班级规模往往过大,生数众多,这样的班级规模要实现交互式教学,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人数多,增添了管理方面的压力,呈现一个案例或者情景后,难以让每一个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参与讨论的机会。这样,使得一部分同学,特别是比较被动的同学,还是处于“静听”状态,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从理论上讲,现在没有人对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学习外语必须同时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这已成为广大外语工作者的共识。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王振亚说过文化教学的状况是“教师随机任意地教,学生凭兴趣随意的学。”(1)这种状况在中学阶段尤其突出。从主观上讲,有些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外语的初级阶段,只要学生记住单词、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就够了,没必要导入文化知识,他们只承认大学阶段应该教学文化内容;还有老师担心教学文化会加重中学生的负担,也不愿把紧张而宝贵的时间花在文化教学上,所以就放弃了文化教学。而客观情形是教学大纲对文化教学没有具体的要求,致使中学英语教师在这点上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意的成分就更大。而这样就导致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比较薄弱的局面,这也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遇到尴尬。
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学一定要与文化教学想结合,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割裂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内容。笔者结合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此提出几种文化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讨在中学阶段文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化教学。
一.词语挖掘法
在学生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中完全对等的词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解词汇时应注意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词义的文化因素挖掘可视具体情况采取语境法、词源法、搭配法、比较法等。比如:讲到news一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词的来源。所谓消息,也就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新鲜事,news这个单词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方位:north(北)、east(东)、west(西)、south(南)。也就是汇集四面八方来的事。又如美国英语的秋天常用fall,这是美国人用落叶一词生动形象地展现秋天时节落叶缤纷的情景。再比如我们在讲解英语中对女性称呼的三个词Miss、Mrs、Ms时,进行一翻讲解学生就知道其用途了。Miss表未婚小姐,Mrs表已婚女士(夫人),而Ms一词则不表明此人婚否,这个词是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者所创造的一个词,因为我们称呼男性时一律用Mr,而不区别此人婚否,所以女权运动者为了与男性平等而用了一个新词Ms,所以Ms不仅是一个新词的诞生,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种观点和态度,此类例子举不胜举。这种讲解方法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词的表面意义,而且使他们了解词的文化内涵,为他们日后准确运用打下基础。
二.语法提示法
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把目的语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融进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具有目的语文化特点的语法现象,这样做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英语中的独立主格结构是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个语法项目。难就难在它体现的是英语语法中重结构,重视词与词的组合,而汉语语法重意思的差异。比如下面这个句子学生经常出错。
It
Sunday,the children are at home now.
A)is
B)being
C)was
D)will be
选项中C、D可首先排除,因为时态不对,但很多同学在A和B选择时会选A。咋一看,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和汉语意思正好吻合,而且连标点符号都一致。殊不知英语里重句子结构,如果选A,It is Sunday.主系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第二个句子 the children are at home now.又是一个完整句子,而两个完整句子不能用逗号连接起来,要么用连词连接成一个并列句,而句中没有,这时候为了让两个句子在结构上发生关系,我们选择B,用分词的独立主格结构作后一个句子的状语,这样就符合英文习惯了。而汉语则不同,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这种结构和意义上都是完整的句子放在一起,用逗号连接,在汉语中我们认可这种句子。类似的语法还很多,像英语中的从句,从句里面又有从句,这些句法现象都是英美人思维严谨的特点在语言上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在恰当的时候把这些解释给学生,那么他们就不至于一头雾水。如果我们能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语法,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而且容易举一反三。他们就不是死记语法规则,而是灵活地分析句子结构。
三.翻译对比法
王佐良先后于1984年、1985年在《翻译通讯》上发表了《翻译中文化比较》和《翻译与文化繁荣》两文。他以丰富的实例说明:“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翻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吕淑湘先生也说:“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知识广博。可见,积累掌握文化知识,了解背景知识对翻译者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对保证译文质量,促使译者忠实、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等助益匪浅。”(2)所以我们在做翻译练习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英语式汉语或汉语式英语,这些都是阻碍我们用英语交际的因素。如:在翻译“我们通过实践来学习英语”这句话,学生用英语表达时写成“We through practice to study English.”,可见,学生在翻译时受汉语干扰严重。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将那些突出反映目的语文化特征的词汇、句式、篇章结构等语言项目提取出来,与母语进行对比,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异同所在,选择最佳的对应方式。
四.文化旁白
文化旁白是指在介绍有关语言知识内容时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到有关圣诞节时,可以顺便介绍圣诞节的缘由、庆祝方法和习俗;在讲虚拟语气的礼貌用法时,可以见缝插针地讲解英语国家人士的交际习俗和规则。“文化旁白”也可以是“文化渗透”在某一个语言上的扩展,例如:在讲到英国人惯用天气打开对话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由于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水特别多,随时都会下雨,所以他们出门时特别关心天气,就像我们中国人关心温饱问题一样,总是以吃、穿来打开对话。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其实人类的心灵有共同之处,关心什么就谈论什么,只是世界范围内的人关心的问题不同而已。
一、小学语文新课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时展的要求下实施和颁布的。新课标指出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基础语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它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
小学语文新课标是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三大教育理论发展下提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充满活力而又多元化的语文课程。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作为我国的一名公民应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小学语文是普及文化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汉语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文文化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小学语文强调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同时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古诗的特点
古诗一般分为两大类: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以描写具体事件、人物为主的;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它又可以分为写景和写意两大类,但不少古诗既写景又写意,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意境美,是故事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音乐美,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形美,是指形式美与形象美。
三、新课标下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含蓄精炼的语言、深邃优美的意境、丰富诚挚的情感,成为脍炙人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诗不仅能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状态及古人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在古诗中领悟到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的文学熏陶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⑴创设意境,感知诗意之美
古诗是诗人的感情在特定的环境下即兴地抒发,而此种感情往往是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而产生的,然后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古诗教学中,如果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能提供给孩子们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学生较快地带入“智力发展区”,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一把金钥匙,而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联系。如果在教学中把意蕴含蓄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乐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听觉中的“声”,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古诗中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⑵赏词句,品味语言之美
古诗讲求“炼字”,其简洁精炼的语言含蓄深沉,使人时常回味。只有引导学生弄懂诗句中字、词的真实含义,揣摩出其精妙之处,他们才会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也才能真正品味出诗的韵味来。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每首古诗时应当先让他们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进行讨论、交流,弄懂词义,理清诗句的意思。不过,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有些呆板,学生学起来也感到枯燥无味。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反复琢磨,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⑶启迪想象,感悟表达之美
诗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浓缩性,所以给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而新课标下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去进行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切身感受诗的意蕴,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显然,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尽管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正是知识的旺盛期,但也不能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塞,以为越多越好。相反,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古诗教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此才能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 徐国芹. 探索各种教学媒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3): 127-128
二“、阶梯式”练习,促进学生挥戈深入
数学“阶梯式”练习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又能使知识点更系统全面,从而更具实效性。在本课练习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层次一: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共有多少个广告牌?如果题目的已知条件改成有25个广告牌,那有多少根电线杆呢?这一层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这两题因为已知和所求的对象的不同,导致最后的结果不同。层次二: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如果要锯成3段,需要锯几次?这一层次从显性的一一间隔排列过渡到了隐性的一一间隔排列,锯的段数是两端物体,锯的次数是中间物体。通过这一层次使结论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层次三: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一组两端物体相同一一间隔排列。根据学生画的(大多数学生画的个数偏少),出示教师画的两端物体相同一一间隔排列图示(篇幅所限,图略)。提问:
(1)老师画了多少个圆片和多少个三角?
2对于互动式教育法在初中政治教学应用方面的几点建议
2.1营造和谐交融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习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需要改变以往落后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地发挥自己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也更加地信任和尊重教师。其次,教师应该学会掌控课堂教学情绪,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如果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的状态,学生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的情绪比较高涨时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掌控课堂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教学状态,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2.2深入地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巧设互动点
互动点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切入点。在设计互动点时,需要根据教材知识以及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一般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情景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背景材料,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师的互动教学中,分析和体验背景材料,学生在体验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到相关的教学知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处。教学的难点处主要是指一些容易促使学生出现偏差的地方。教学难点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新知识,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将教学的互动点设计在教学的难点处,充分地利用互动主体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交流、分析和体验,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处。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是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有的教学重点比较抽象,学生感觉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但是,学生无法主动地掌握学习重点,但是依靠教师的指导也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教学重点,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地设计互动点,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2.3课堂中进行角色转换讨论问题
开展互动式教学,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教学模式。可以适当地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回答。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重点处开展讨论,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规格来看,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21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素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明确地指明了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非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而要通过学校教育的长期培养才能形成。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数学学习中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例习题解法(或证法)的改进,对家庭作业的独立完成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观察、归纳、类比、猜想、判断等,无不体现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反复经历“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分析、处理、加工、筛选有关信息一-转化为数学问题一-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一回答原来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按照创造教育新的理论体系,课堂应当成为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平台,教材的知识作为载体,把过去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再创造”过程,这样通过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来让学生掌握好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把文化科学知识学得好,用得活,“引爆”学生的潜能,激发创新和实践的欲望,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给学生留出独立探索、研究的机会,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求老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做,真正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自主实践;老师应重新组织教材内容,尽可能从学生探究的角度,挖掘出教材中本身较平淡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2.科学人文精神是现代科学文化人必备的时代精神,它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进行科学与人文教育整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如下几个方面的科学人文精神:
(1)严谨、朴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数学学习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心灵。数学中的概念、命题、定理的证明和表述是相当准确、简明的,无须修饰。数学的结论不需要用华丽的词藻修饰,更不允许有任何夸张。数学的思维方式能使人们养成缜密、有条理的良好习惯,长期的磨练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理智、自律,强有力的自我约束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美国数学教育家克莱因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撇学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张扬。数学中的“权威”是“规则”,结论是正确逻辑推理的结果,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必须自觉遵守数学规则。数学解题中要求步步有据,有利于讲道德、重依据的品格的形成。这种由数学教学熏陶所产生的对规则的敬畏感移植到人和事物,从而产生对秩序的尊重,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和法规的习惯等。
(3)诚实、求是,刚正不阿的品格
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似是而非的问题,在本质上要求数学研究者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不允许有弄虚作假。它用最少量、最明确的语言传达最大量、最准确的信息;用最抽象、最概括的语言传达普遍存在的矛盾和规律。前苏联数学家辛钦指出:首先,数学教学可以培养人正直与诚实的品质;其次可以培养人的顽强与勇气。数学作为一种精神,一方面通过演绎证明等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数学的每一步向前发展的艰辛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质和正直、诚实的人格魅力。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伽森狄说:“谁能从小受数学的熏陶到那样一种程度,即已经习惯于数学的那种不容置辩的证明,谁就能养成认识真理的能力,从而不会轻易放过虚伪和假象。”数学课中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是数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一种新的人文精神。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理性、批判、自由、公平、竞争等精神特质都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对于形成人的求真意识、创新观念、独立人格、进取心态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二、如何具体实施素质教育
本文中,以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操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例一]关于“圆周角的概念”的教学
这个概念的教学方案可设计为:先以具体实例复习圆心角的定义,然后教师点明要求学生根据圆心角的定义给圆周角下定义,同时画出圆周角的图形。这种设计就比直接给出定义,或者在具体的实例基础上归纳出定义更有助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方案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归纳,其智力参与程度更高,对于学生的类比思维、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更为有效。
点评: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出新知的生长点,利用旧知获取新知,可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创设情景,铺路架桥。
[例二]关于讲授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
这个教学的方案可以有几种。教法1:尽快地告诉学生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然后做一些熟悉它的计算。教法2:告诉学生,本次课所求多边形内角和同边数有什么关系。先看四边形,同学们量得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用拼剪的办法,看出都是2个平角)不用拼剪的办法,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有的学生作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这里出现了“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来研究的思想)
点评:这是一种注重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方法。教师授课应将知识的得出过程讲给学生,真正的好老师应该在课上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得到知识的逻辑过程。
参考文献:
[1]朱巨元.建立好数学策略教与学的“工作平台”.中学数学月刊,2001,12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关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所在。 语感好的人可以灵敏地对语言资料的重点、好环、情趣等做出精确判断和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空间无限扩大;可以很快地运用语言流畅精确地表达含义。学生经常会死咬文字,偏离文章的主旨。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字优美、内容丰富的语言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切合实际地加强语感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才会大大增强,思考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语感在初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实施初中语文中的语感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朗读和背诵在语感训练中重要作用
训练学生的语感,必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感受语言,要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感知语言,在朗读中锻炼语感。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朗读训练,注意引导学生借助语言词句去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头脑中能够浮现出课文中叙述的人与物,有真挚亲切的感受,从而感知课本中的内容,增强语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语言形式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感悟语言中的情感和乐趣。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朗读训练,鼓励学生读出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的朗读。(2)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的文字语言的意思,能够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和理念,在朗读时,能够做到准确的掌控。(3)建议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进行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入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以便能够引起学生自身的阅读思考中的共鸣。
二、比较分析词语,使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感知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词语的意思,进而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主旨。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提示并帮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词语。词语离开句子和课文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要找出与它相近的词语进行比较,两个词在课文中的不同,区别两词的意义。进行这样比较,锻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丰富含义,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学生只有通过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才能把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在教学中,紧扣这些精彩的字词,引导学生联系文章内容,细心领会作者的独具匠心,感受文章所要传授的思想感情,就会获得强烈的语感。
三、开放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尽情地想象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在朗读中表现出较好的语感。文章的内容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在朗读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某种事物的描述展开具体的想象,获得形象可感的具体现象。当然,有必要通过创造性、独特的思维填充、丰富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领悟课文内容和意义,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模式与自身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去感受语言文字在具体运用中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想象能力。
重视学生学习思维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感的水平,以下几方面可以借鉴:(1)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建议学生在业余的学习时间下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利用,来表现学生学习思维习惯的独特性;(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学习思维形式思考课本内容,以便取得比较合理全面的语言认知感悟知识;(3)让学生能过展现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各自思维的学习和感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进步,从而促进他们语言感悟的内在生华。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的思维得到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和合理的思维发展空间,提升他们的语言思维感悟层次。
四、不断加强写作的锻炼
写作是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写作的训练,学生可以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和表现技巧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在写作时,我们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坚持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方面的方法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学习运用词汇的能力,发挥想象力,分析比较琢磨字词,想象比较,体验领悟,表达真情实感,最后不断重复修改,以形成自己个人独特风格的语言风貌。
五、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语言的的实践中获取语感
1 “班班通”设备能让历史老师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粉笔和黑板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其容量和呈现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局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历史知识,为了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绘画、板书,这都耽误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也很累。而现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有着强大的存储和调用功能,可以使用电子笔进行操作,呈现方式快,能面向学生进行,随时可以关注学生的动向;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密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高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白板上随意利用各种应用软件,随意的使用工具库中的各种工具,如:手电筒、抹布、橡皮擦等,像在黑板上一样可以自由的书写和勾画,对讲授的重点内容进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在白板上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内容,对听课的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利用“班班通”引入有趣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应该加强修身养心,多学正能量之举。最好的方式是多泡图书馆,多看健康书籍,这样既可以增长见识,又能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如此不尊重教师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学生是教育中的受益者,与老师费尽心血的培育是分不开的。只有学生做好尊重老师,才能逐渐影响到社会的其他群体,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优良风气。
1.2学校改善课程设置与评分标准
改善成绩评定方式,一则统一课程的评分尺度,避免学生根据老师或者课程评分结构选课;一则增加课程评分标准的多样性,而不是仅仅依据出勤率与考试成绩。比如,将课堂讨论、小组发言和小组讨论等记入总成绩等。另外,在选修课程设置上多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志向,对于一些比较热门的课程应该多设,避免人多课少。
1.3国家完善教育政策
1.3.1提高教师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据不完全统计,重视教育的国家,教师的待遇都是很高的。一个行业的社会价值往往体现在其从业人员的待遇与社会地位上。民族振兴的希望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所以应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待遇水平。真正形成“学而优则师”的喜人局面,而不是维持“教师是最后的职业选择”“教师是稳定的职业选择”的现状。
1.3.2增强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教育,但是大学前沉重的升学任务和大学后象牙塔的彻底放松,致使学生无暇顾及这些伦理道德。应该从小给学生都灌输“不尊重老师是可耻的”的思想。
1.3.3建立良好的师生平等关系通过完善教育政策导向来更好地平衡师生关系。一则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师生以相互了解为基础,建立双向沟通的关系模式;一则通过重视教师节与开学、毕业典礼等活动,在校园中形成尊师重道观念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