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0 00:50: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就业计划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标题
计划的标题,有四种成分:计划单位的名称;计划时限;计划内容摘要;计划名称。
一 般有以下三种写法:
(1)四种成分完整的标题,如《村20xx年规划要点》。其中村是计划单位;二00年是计划时限;规划是计划内容摘要;要点是计划名称。
(2)省略计划时限的标题,如《广东省商业储运公司实行经营责任制计划》。
(3)公文式标题,如《山东省关于20xx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计划单位名称,要用规范的称呼;计划时限要具体写明,一般时限不明显的,可以省略;计划内容要标明计划所针对的问题;计划名称要根据计划的实际。
确切地使用名称。如所订计划还需要讨论定稿或经上级批准,就应该在标题的后面或下方用括号加注草案、初稿或讨论稿字样。
如果是个人计划,则不必在标题中写上名字,而须在正文右下方的日期之上具名。
2、正文
除写清指导思想外,大体上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事项:
(1)目标。这是计划的灵魂。计划就是为了完成一定任务而制订的。目标是计划产生的导因,也是计划奋斗方向。因此,计划应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要求。
任务和要求应该具体明确,有的还要定出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 (2)措施。要明确何时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就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这是实现计划的保证。
措施和方法主要指达到既定目标需要采取什么手段,动员哪些力量,创造什么件,排除哪些困难等。总之,要根据客观条件,统筹安排,将怎么做写得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3)步骤。这是指执行计划的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每项任务,在完成过程中都有阶段性,而每个阶段又有许多环节,它们之间常常是互相交错的。因此,订计划必须胸有全局,妥善安排,哪些先干,哪些后干,应合理安排。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持续增长。
二、主要目标
以就业促进社会比较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重点,着力实现“1139”计划,即建立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1个县级创业型城市,实现3个就业率达90%以上(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0%以上;当年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90%以上;本地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具体目标:全市每年将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为3.2%以下。力争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蓬江、江海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酒店开业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建立部门运营系统,并为开业及开业后的运营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包括:
(一)确定酒店各部门的管辖区域及责任范围
各部门经理到岗后,首先要熟悉酒店的平面布局,最好能实地察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酒店的管辖区域及各部门的主要责任范围,以书面的形式将具体的建议和设想呈报总经理。酒店最高管理层将召集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讨论并做出决定。在进行区域及责任划分时,各部门管理人员应从大局出发,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按专业化的分工要求,酒店的清洁工作最好归口管理。这有利于标准的统一、效率的提高、设备投入的减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人员的管理。职责的划分要明确,最好以书面的形式加以确定。
(二)设计酒店各部门组织机构
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组织机构,酒店各部门经理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如:饭店的规模、档次、建筑布局、设施设备、市场定位、经营方针和管理目标等。
(三)制定物品采购清单
饭店开业前事务繁多,经营物品的采购是一项非常耗费精力的工作,仅靠采购部去完成此项任务难度很大,各经营部门应协助其共同完成。无论是采购部还是酒店各部门,在制定酒店各部门采购清单时,都应考虑到以下一些问题:
1.本酒店的建筑特点。
采购的物品种类和数量与建筑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客房楼层通常需配置工作车,但对于某些别墅式建筑的客房楼层,工作车就无法发挥作用;再者,某些清洁设备的配置数量,与楼层的客房数量直接相关,对于每层楼有18—20间左右客房的饭店,客房部经理就需决定每层楼的主要清洁设备是一套还是两套。此外,客房部某些设备用品的配置,还与客房部的劳动组织及相关业务量有关。再如餐饮部的收餐车,得考虑是否能够直到洗碗间。按摩床能否进按摩间的门口,等等
2.行业标准。
国家旅游局了“星级饭店客房用品质量与配备要求”的行业标准,它是客房部经理们制定采购清单的主要依据。
3.本饭店的设计标准及目标市场定位。
酒店管理人员应从本酒店的实际出发,根据设计的星级标准,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制作清单,同时还应根据本酒店的目标市场定位情况,考虑目标客源市场对客房用品的需求,对就餐环境的偏爱,以及在消费时的一些行为习惯。
4.行业发展趋势。
酒店管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物品配备方面应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不能过于传统和保守。例如,饭店根据客人的需要在客房内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客用物品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餐饮部减少象金色,大红色的餐具与布置,增加一些淡雅的安排等等。
5.其它情况。
在制定物资采购清单时,有关部门和人员还应考虑其它相关因素,如:出租率、饭店的资金状况等。采购清单的设计必须规范,通常应包括下列栏目:部门、编号、物品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参考供货单位、备注等。此外,部门在制定采购清单的同时,就需确定有关物品的配备标准。
(四)协助采购
酒店各部门经理虽然不直接承担采购任务,但这项工作对各部的开业及开业后的运营工作影响较大,因此,酒店各部门经理应密切关注并适当参与采购工作。这不仅可以减轻采购部经理的负担,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所购物品符合要求。酒店各部门经理要定期对照采购清单,检查各项物品的到位情况,而且检查的频率,应随着开业的临近而逐渐增高。
(五)参与或负责制服的设计与制作
酒店各部门参与制服的设计与制作,是饭店行业的惯例,同时,特别指出因为客房部负责制服的洗涤、保管和补充,客房部管理人员在制服的款式和面料的选择方面,往往有其独到的鉴赏能力。
(六)编写酒店各部工作手册
工作手册,是部门的丁作指南,也是部门员工培训和考核的依据。一般来说,工作手册应包括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及运转表格等部分。
(七)参与员工的招聘与培训
酒店各部门的员工招聘与培训,需由人事部和酒店各部门经理共同负责。在员工招聘过程中,人事部根据酒店工作的一般要求,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而酒店各部门经理则负责把好录取关。培训是部门开业前的一项主要任务,酒店各部门经理需从本饭店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部门培训计划,选择和培训部门培训员,指导其编写具体的授课计划,督导培训计划的实施,并确保培训丁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八)建立酒店各部门财产档案
开业前,即开始建立酒店各部门的财产档案,对日后酒店各部门的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很多饭店酒店各部门经理就因在此期间忽视该项工作,而失去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机会。
(九)跟进酒店装饰工程进度并参与酒店各部门验收
酒店各部门的验收,一般由基建部、工程部、酒店各部门等部门共同参加。酒店各部门参与验收,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装潢的质量达到饭店所要求的标准。酒店各部门在参与验收前,应根据本饭店的情况设计一份酒店各部门验收检查表,并对参与的部门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验收后,部门要留存一份检查表,以便日后的跟踪检查。
(十)负责全店的基建清洁工作
在全店的基建清洁工作中。酒店各部门除了负责各自负责区域的所有基建清洁工作外,还负责大堂等相关公共区域的清洁。开业前基建清洁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对饭店成品的保护。很多饭店就因对此项工作的忽视,而留下永久的遗憾。酒店各部门应在开业前与饭店最高管理层及相关负责部门,共同确定各部门的基建清洁计划,然后由客房部的PA组,对各部门员工进行清洁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各部门配备所需的器具及清洁剂,并对清洁过程进行检查和指导。
(十一)部门的模拟运转
酒店各部门在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到位后,即可进行部门模拟运转。这既是对准备工作的检验,又能为正式的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酒店开业准备计划
制定酒店开业筹备计划,是保证酒店各部门开业前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开业筹备计划有多种形式,饭店通常采用倒计时法,来保证开业准备工作的正常进行。倒计时法既可用表格的形式,又可用文字的形式表述。以下是一份用表格表达的开业前工作计划,仅供参考。
例:《某酒店开业前准备工作计划》
进度内容 完成时间 责 任人备 注
4月
(运营) 1. 人力资源与营销,2. 餐饮部,3. 房务部经理进场工作
4. 制定宾馆招员计划。
5. 制订酒店组织结构图,6. 岗位设计
7. 人员配备,8. 薪资计划。 4.1---4.15 1.跟进装修工程进度
4月
(工程) 1. 土建完成,2. 精装修开工。
3.宿舍4.后勤工程动工,
5. 消防,空调,水.电.气管道完成,
6. 安装窗
7. 客房.餐饮大堂装修
8. 通信系统布线 4.1---
4.1---5.30
1.1---4.30
1.1---4.30
2.1---
3.10----- 1.重点是员工宿舍
5月
(运营) 1. 员工报到,办入店手续,
2. 新员工酒店入职培训,
3. 开始市场调研,并制定营销方案,
4. 印制各种报表.单据
5. 订做员工训练服
6. 定制餐饮用具,客房物品,康乐设施
5.1----6.30
5.20---6.30
5.25---6.30 人事
总办
各部门经理 1.本地和外地招员结合,
2.财务由董事会派5月
(工程) 1. 完成宿舍2. 工程.并订购架床.被子
3. 弱电系统安装,锅炉安装
4. 室外场地清理,做绿化计划.
5. 定制厨房设备设施, 5.20---7.10
5.1-----6.30
5.1-----6.25
5.1------6.25 1.
6月
(运营) 1. 安排员工到伙伴店实习
2. 制订宴请名单与计划
3. 定制营销用品,开始前期介入性营销
4. 制订开业典礼方案
5. 制订店内店外装饰采购方案
6. 餐厅,会议的家具进场
7. 检查酒店各部工程与设备安装完成情况 6.10—6.20
6.10---6.20
6.10---6.20
6.20----
6.10----6.20
6.10---6.30 人事
各部门,人事
营销部
各部门.采购
采购 1.保证员工吃住。
2.培训场地,用具
3.用具印上酒店标志。
6月
(工程) 1. 空调系统安装与调试
2. 电器.通信系统安装与调试
3. 厨房设备设施安装与调试
4. 装修工程竣工清理
6.10---6.30
6.10---6.30
6.15---6.30
7月
(运营) 1. 安排员工到伙伴店实习
2. 制订宴请名单与计划
3. 定制营销用品,开始前期介入性营销
4. 制订开业典礼方案
5. 制订店内店外装饰采购方案
6. 餐厅,会议的家具进场
7. 检查酒店各部工程与设备安装完成情况 8.15---9.05
8.20---8.30
8.20---
8.15---8.30
8.15---8.25
8.15---8.30 人事
营销部
营销部
营销部.总办
各部门.采购
工程部
7月
(工程)
执行细则
-------客房部
(一)开业前三个月
与工程承包商联系,这是工程协调者或住店经理的职责,但客房部经理必须建立这种沟通渠道,以便日后的联络。
(二)开业前第两个月
1.参与选择制服的用料和式样。
2.了解客房的数量、类别与床的规格等,确认各类客房方位等。
3.了解饭店康乐等其它配套设施的配置。
4.明确客房部是否使用电脑。
5.熟悉所有区域的设计蓝图并实地察看。
6.了解有关的订单与现有财产的清单(布草、表格、客用品、清洁用品等)。7.了解所有已经落实的订单,补充尚未落实的订单。
8.确保所有订购物品都能在开业一个月前到位,并与总经理及相关部门商定开业前主要物品的贮存与控制方法,建立订货的验收、入库与查询的丁作程序。
9.检查是否有必需的家具、设备被遗漏,在补全的同时,要确保开支不超出预算。
10.如果饭店不设洗衣房,则要考察当地的洗衣场,草签店外洗涤合同。
11.决定有哪些工作项目要采用外包的形式,如:虫害控制,外墙及窗户清洗,对这些项目进行相应的投标及谈判。
12.设计部门组织机构。
13.写出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说明,制定开业前的培训计划。
14.落实员工招聘事宜。
(三)开业前一个月
1.按照饭店的设计要求,确定客房的布置标准。
2.制定部门的物品库存等一系列的标准和制度。
3.制订客房部工作钥匙的使用和管理计划。
4.制定客房部的安全管理制度。
5.制定清洁剂等化学药品的领发和使用程序。
6.制定客房设施、设备的检查、报修程序。
7.制定制服管理制度。
8.建立客房质量检查制度。
9、制定遗失物品处理程序。
10、制定待修房的有关规定。
11、建立VIP房的服务标准。
12、制定客房的清扫程序。
13、确定客衣洗涤的价格并设计好相应的表格。
14、确定客衣洗涤的有关服务规程。
15、设计部门运转表格。
16、制订开业前员工培训计划
五)开业前二十天
1、审查洗衣房的设计方案。
2、与清洁用品供应商联系,使其至少能在开业前一个月将所有必需品供应到位,以确保饭店“开荒”工作的正常进行。
3、准备一份客房检查验收单,以供客房验收时使用。
4、核定本部门员工的工资报酬及福利待遇。
5、核定所有布件及物品的配备标准。
6、实施开业前员工培训计划。
(六)开业前第十五天
1、对大理石和其它特殊面层材料的清洁保养计划和程序进行复审。
二、产品分析
三、管理团队
四、市场调查和分析
五、竞争分析
六、营销策略及销售
七、财务分析
八、市场风险预测及解决方案
九、总 结
十、附 录
一、概 要
为了更好的以雪花啤酒作为创业项目,我们针对此完成了一份完整具体的商业计划书——成立天印广告创业团队,组建一支完善的管理团队。
这份商业计划书主要配合雪花啤酒开拓大学生市场,涉及新产品的介绍、市场分析、营销策略、财务分析等。其中重点阐述了新产品的介绍和财务分析,因为一份商业计划书可行性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优势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
二、产品分析
1、产品特色定位
采用蓝色包装为主题,容器材质采用全透明玻璃瓶。
2、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有在校大学生2000多万,作为成年的消费群体,对酒品的消费可能性极大。
3、产品优势分析
包装上对大学生极具视觉冲击力。产品所包含的主题意境符合大学生消费心理和倾向。
三、管理团队
1、团队宗旨
“天道酬勤、心心相印”,我们相信并坚信上帝是会帮助勤奋与坚强的人,同时我们会用心去经营管理,用心去服务客户,用心去经营自己的人生和事业!
2、团队名称
天印广告创业团队
3、团队结构
(一)技术管理:冯柯 王帅
二人都有在广告公司工作的经验,对广告制作流程相当熟悉。
(二)业务管理:盛小刚 王晨刚
主要负责业务的扩展,理论知识在学习阶段都是很优秀的,特别是对于市场营销,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练,会有一番新的作为。
(三)行政管理:王伟明
负责团队日常工作管理,以及相应规章制度的制定,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为团队发展进行战略性决策。
4、相对价值增值
新包装的雪花啤酒是一种大学生生活时尚、激情的代名词,在追求个性生活的大学生眼中,喝雪花啤酒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对未来激情生活充满希望的向往!雪花啤酒,畅想成长!
5、团队设施
电脑两台,打印机一台
四、市场调查与分析
(一)、营销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1)总体经济形成
随着我国入世成功,外资对我国的投资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前途一片大好,我国居民GDP较快增长,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形态的转型大提高,享受品的消费需要也大大的有所改善。酒品消费GPI也持续增长。
(2) 总体的消费态势
据报告,全球啤酒消费至2010年将超过1800亿.有潜力至2010年人均啤酒将达至26%到2010年亚太地区啤酒消费者将由目前占全球的25%上升为34%自1990年以来,该地区贸易上升了11%,而全球仅上升了2%.
我国啤酒工业自90年代高速发展之今,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市场竞争激烈,大中啤酒企业相互竞争行业利润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01年销售收入为4990130.4万元,同比增长4.31%,利润为170233.1万元,同比增长17.56%.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在增加,产品种类多种多样,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已经不在是物质上的满足,而重点是心理上的,消费成现多样化.
(3) 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早在95期间对大中啤酒企业进行鼓励其发展,壮大。努力减少啤酒企业的新建.
(4) 相关政策,法律背景
国家明文规定所有酒瓶必须为b2瓶,以便减少爆瓶伤人.但对于使用b2瓶会使产品成本增高,不利于开扩农村和远销啤酒。
(5) 市场文化背景
从酒类看,自古就有"南黄北白"之说.而啤酒为大众化。北方人性格,粗放,豪爽,宽厚,重感情,谈友情,讲豪情 .
2.微观环境因素
(1)市场构成。
在市场上以有“青岛啤酒,燕京,五星,喜力,克罗那,百威,等品牌的啤酒。”市场上对雪花啤酒构成竞争对手的主要有青岛啤酒,潜在竞争对手有五星,燕京。
(2) 市场构成特征。
在着个啤酒市场上,季节性很强,6-9月份销售很大,还有12-2月份。华润核心竞争力是有强大的资本优势。
(3) 营销环境的规纳和总结
优势:依托香港总部支持资金雄厚。
劣势:和对手比,不如青啤强大的品牌优势。
机会: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要在此基础上做大做强。
威胁:不断有品牌进入啤酒市场,所运用的促销策略,会带动整个市场利润下滑.
3.本策划方案市场描述:消费群体主要是由中等文化以上(大专.本科),中等收入以上的社会价层,经济收入较高,社交广泛,应酬交多的这步分时尚人士组成。这部分人具有许多共同特点,具有较高的生活品位,能较快接受新鲜事物。能促使较多的团体消费,社会影响力较大,较年轻。如大多都在25岁—40岁之间。男性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消费者张扬不乏内敛,成功或在成功的边沿,潮流不失风格。
4.本策划方案目标市场分析:高校――大学生市场。
本策划方案目标消费群分析:大学生
五、竞争分析
竞争描述:
1. 企业的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为:青岛啤酒,哈啤,百威,燕京。
2.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例如燕京啤酒:
燕京品牌01年价值为55。29亿元,燕京啤酒具有很强的地区性,对北京一带市场占有率很高。
3.竞争战略:差异化策略,主要针对大学生市场开发新产品,符合大学生时尚前卫的消费观念。
六、营销策略及销售
1.营销规划
以新颖与富有激情的包装为基础,多元化渠道推广为手段,品牌质量体系为保障。
2.销售策略
采用店铺、超市、与高校餐厅联姻的方式,建立多元化营销渠道。
3.促销方案(借鉴金星啤酒促销)
见附录
七、财务分析
(一)本团队早期资金投放
1、办公室租用成本:1500元/月(包水电)X 前三个月 = 4500元
2、设备投入
电脑二套:3500元 X 2 =7000元
办公桌及椅子:500元(桌子四张、椅子四张)
打印机一台:750(桌子四张、椅子四张)
电话机一台:70元
3、通讯费用
上网成本:60元/月 X 前三个月 = 180元
通讯成本:150元/月 X 前三个月 =450元
4、办公耗材
油墨成本:50元/月 X 前三个月 =150元
纸张成本:25元/月 X 前三个月 =75元
5、人工费用
业务员2名:2 X 700元/月(不包括提成)X 前三个月 =4200元
技术员2名:2 X 1000元/月 X 前三个月 =6000元
行政人员1名:1200元/月 X 前三个月 =3600元
6、流动资金
公关费用、竞标费用、推广费用:5000元
以上成本按三个月来进行预算:
前三个月总成本:32475元
(二)商业计划书运作成本
1.湖北高校市场广告投入(海报、杂志、报纸、电视,其中海报为主)
成本:10万
2.促销人员、用品等其他必要开支
成本:10万
3.啤酒包装上的变化对于其成本暂时无法分析
合计:20万
八、市场风险预测及解决方案
1.市场风险:竞争对手短期的模仿所导致市场的同质化。
2.解决方案:强力度的推广策略,短期内充分占领高校市场。
九、总结
在创业过程中,每一步的迈进都充满风险,但我们相信团队的力量会在无数的困难前去克服。相信我们自己就是对我们商业计划书的肯定!
十、附录
雪花啤酒夏季促销方案
一、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进一步促进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活动时间:待定
三、活动主题:“雪花啤酒盛夏防晒工程”
四、活动原则:公平、公正、公开
1、活动与宣传互动,活动促宣传,宣传促销售。
2、选择名牌制伞厂,走强强联合的道路。
3、活动与常规工作相结合,不可将二者隔裂开来。如通常的渠道与终端工作不但不能放松,相反一定要强化。
五、广告宣传语:“雪花啤酒,清凉一夏”
六、活动的细则:
1、凡一次性购买(或累计消费)雪花啤酒××瓶,均可获得特制精美天堂伞一把。
2、兑奖地点为雪花啤酒各销售点。
3、活动的解释权归雪花啤酒集团。
七、活动目标:湖北省高校附近,预计三个月内实现销售量同比增长30%。
八、活动执行:
1、广告宣传:在湖北经视直播,湖北卫视黄金时间和湖北广播电台,在《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上作1/4版广告。
2、区域市场经理配合策划中心人员组织业务员和经销商在各区域市场开展活动,利用节假日在闹市区广场集中搞方艺演算出配合活动开展,有条件的请当地媒体记者的进行采访报道。
3、在各经销商店头和终端店头悬挂印有活动主题和奖励方式的横幅加强宣传,现买现赠。
九、活动控制:
1、市场管理中心派人对各区域市场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人员的到位情况、活动次数、参与人数、宣传力度、POP广告布置、赠品发放到位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每项满分值10分,根据落实情况进行打分。
2、各区域市场上的策划中心外派人员及时对活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向策划中心汇报,及时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正。
国家我们酒店的装修进度,现在初步计划是在XX.4.1试业,现在我就根据装修进度制定出酒店运转所需的人员/物品/宣传计划书,在计划时间内完善所有工作,确保如期试业。
XX元旦后10天内应该确定餐厅经理/副经理/主任,行政总厨/副总厨,客房经理/保安经理人选,并通知其在2月1号开始上班,2月份开始招聘各部门员工,2月10号前应该定下酒店所有家私/布草/餐具/陶瓷/印刷品/员工制服/开荒用品等的清单,15号以前定下所有的供应商,下定单。确保在3月15号前全部材料到位。
3月份全部员工到职上班,上午培训,下午搞卫生,10号以前定出菜谱,15号至25号模拟运转,主要是餐厅。
一、运行主体:
拟近期内在南京市鼓楼区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运行载体。
二、注册资金:
注册资金拟定为10万元,项目运行所需要其它资金由股东自筹,具体可能需要的追加投资见财务预测。
三、股权结构:
具体的股权比例结构未定,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
四、营业地点:
1、营业场所:公司拟租赁30--50平方米左右的商业经营房作为主要营业场所与办公地点。
2、地点选择:营业场所建议选择在交通发达、人流量大,但繁华程度适中的鼓楼区交通主、次干道,具体可选路段为:黑龙江路、钟阜路、新模范马路、中央路、云南路等。主要理由有二:(1)、便于进行形象展示与扩大宣传效应。(2)、便于适当控制成本
3、仓储场所: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利用营业场所自储的基础上,考虑在营业场所周边配备30平方米左右的仓库。
4、公司宗旨:开拓法国红酒及洋酒在南京的市场,在南京高端酒类消费领域形成稳定的份额,同时推动其他综合销售的全面发展。
5、营业范围:法国及他国(包括智利、西班牙、阿根廷等主要葡萄酒产地)的葡萄酒与洋酒系列、国内名酒系列、烟草销售,其中法国及他国的葡萄酒与洋酒系列为公司主营产品。(本计划书主要围绕公司主营产品而展开)
第二部分、产品/服务描述
一、产品综述:
公司的各类法国葡萄酒与洋酒皆属于法国原装进口,具有海关进口及完税证明、产品合格证明及检验报告。从酒的定位来讲属于中高档酒系列,该系列酒入口味道醇厚,均衡,留香持久。公司的86年的茅江窖92年的赖茅系刚从地窖挖出,口感绝佳,数量有限,且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公司的茅台供酒与茅台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并具有较强公信力与影响力(很多商家将军供茅台与普通茅台同价销售,且销售势头极佳)。
二、产品类别及具体价位
(见附表)
三、品牌影响力:
法国红酒以其出众的口感、卓越的品味而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公司经营的各类品牌红酒(尤其法国红酒)相应地在西方国家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但就国内而言,法国红酒作为整体的综合品脾有着较高的美誉度与影响力,但作为具体的单个红酒品牌,影响力较弱,熟知程度低(对江苏市场影响力相对更低),公司经营的部分高档品牌法国红酒(尤其波尔多系列)相对而言在部分商务人士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四、市场认可度:
就国内市场而言,对于接触过法国红酒的人士,整体上对法国红酒的认可度较高。然而就认可的原因,又可以对认可的人群进行进一步细分。一部分人确实属于对红酒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与认知能力,因法国红酒自身的品质而对其予以认可。但也有相当一部份人属于盲从心理,把品鉴法国红酒作为自身身份品味的象征或因法国红酒自身的影响力在潜意识中把法国红酒
放到一个较高地位,从而给予法国红酒一个较高的评价。
五、产品竞争优势:
1、法国红酒整体的品牌影响力强、认可度高。
2、口感,酒质上佳,明显优于国内市场同等价位红酒(主要是在葡萄品质与工艺水平两方面都明显领先于国内红酒)。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增强,会愈加注重对生活品味的追求,从远景来看,法国红酒有着广阔的空间。
4、进入市场早,竞争对手少,在南京市场基本上不存在同质商品或可替代商品。
第三部分、行业及市场
一、南京红酒、洋酒市场的现状
1、市场份额划分
一、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
(一)国外关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
随着文化产业园区在西方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Anne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在德瑞克·韦恩看来,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其特色是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设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文化园区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工作、休闲、居住)的结合[1]。HilaryAnneFrost-Kumpf认为文化园区指的是一个在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它提供夜间活动且延长地区的使用时间,让地区更具有吸引力;提供艺术活动与艺术组织所需的条件,给居民与游客相关的艺术活动;提供当地艺术家更多就业或居住的机会,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
另外,NolapotPumhiran和Wansborough&Mageean均将文化产业园区定义为一个空间有限和具有明显地理区域,文化产业和设施高度集中的地方。这些集群由文化企业和一些自己经营或自由创作的创意个体组成。园区内特殊活动可包括儿童玩乐的场所、图书馆、开放和非正式的娱乐场地。在这些园区中鼓励文化运用和一定程度的生产和消费的集中[2][3]。
(二)国内关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与文化产业园区相关的概念有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出现较晚,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研究也显滞后,主要有一些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界定: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由具有相关性的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向勇、康小明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将文化产业集群划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4];欧阳友权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企业或机构共处一个文化区域,形成产业组合、互补与合作,以产生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群落[5]。
国内至今尚无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统一界定。在以上国内外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诠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在此尝试将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界定为:文化产业园区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产供销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二、文化产业园区的特征
在这方面,John.Montgomery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他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并以Temple酒吧,Sheffield文化园区,HindleyStreet,Manchester北部园区等为例,分析、总结出成功文化园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活动、形式、意义三方面[6]:
(一)活动
文化园区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呈现,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创意,而创意灵感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与其他同行相互接触的刺激,在众多的活动别是多样化文化聚会地点的出现,通常能充分提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获取灵感。因此,集聚地点的设置通常被考虑到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策略中。
(二)建筑形式
John.Montgomery认为最适合一个文化园区活动空间的城市环境应倾向于有一个半径为400米,建筑平均5-8层,在10米范围有非常少的街道(包括人行道)。
文化园区应该有非常多功能的公共领地。它提供人们聚会交流的空间,也为园区内的交易提供场所,这样一个区域将具有渗透性。
成功的文化园区倾向于有几个具有活跃、渗透性强、临街地带的街道,或至少有一些活动的结点,便于人们在其间很容易走动。
(三)意义
文化园区要像物质一样能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也就是说人们参观之后能形成和保留园区的印象,而这些印象的形成取决于文化园区的活动、风格、形象。
成功的文化园区应是革新和创意的地方,在设计和欣赏方面经常是超时代的,并且这些超时念被带入园区的建筑设计、内部装饰、甚至重要街道和空间的照明等方面。
文化园区应刺激新的理念,成为新产品和新机会能得以开拓、努力尝试的地方。因此,文化园区意义方面的特征体现在具有历史和发展意义、园区身份和形象及知识性、环境意识等方面。
三、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
(一)国外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划分
从不同的角度,文化产业园区有不同的划分方法。Hans.Mommaas在分析荷兰5个文化产业园区时提出,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区分有7个核心尺度可以参考:园区内活动的横向组合及其协作和一体化水平;园区内文化功能的垂直组合—设计、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具体的混合,以及与此相关的园区内融合水平;涉及到园区管理的不同参与者的园区组织框架;金融制度和相关的公私部门的参与种类;空间和文化节目开放或封闭的程度;园区具体的发展途径;园区的位置[7]。
WalterSantagata根据功能将文化产业园区分为四种类型:产业型、机构型、博物馆型、都市型[8]。
1.产业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的。此类园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
2.机构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其基本特征是有正规机构,并将产权和商标分配给受限制的生产地区。
3.博物馆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园区通常是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统性效应,吸引旅游观光者。
4.都市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表演艺术、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建立。通过使用艺术和文化服务,赋予社区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并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二)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划分
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胚胎期,因而对其的分类很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区位依附、园区性质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进行划分。
1.按区位依附划分为4种类型:
(1)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城市中被废弃的旧厂房和仓库,因其宽敞明亮的空间及廉价的租金,或面临闲置空间再改造的境遇,往往成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又一滋生之地。国外许多成功的文化园区就是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的。我国较早出现的大山子艺术区依托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工厂的老厂房。上海近些年成长起来的创意产业园区绝大部分也是由旧厂房和仓库改造而成。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最典型的弄堂工厂群;建国中路10号的“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的老厂房。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利用现有建筑创造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又保护了历史文化财产,是文化产业与工业历史建筑保护、文化旅游相结合,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良好典范[9][10]。
(2)以大学为区位依托。大学作为技术的发生器,可以不断开发新的科技;同时它又是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不但培养人才也吸引着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大学也是一个开放的社区,是一个提供多元文化的场所,大学往往成为创意的中心[11]。因此,依托大学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如上海的杨浦区赤峰路建筑设计一条街依托的就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同济大学,上海长宁区天山路时尚产业园依托的是东华大学和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及TCL(广州)文化产业基地都是以大学为区位依托的。
(3)以开发区为区位依附。这类文化产业园区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区位依附。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聚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智力型人才众多,最适宜发展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区都有着大量的信息产业,这些产业跟文化产业能够实现很好的融合。属于此类型的有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内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位于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等[12][13]。
(4)以传统特色文化社区、艺术家村为区位依附。属于这种类型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托一些传统的文化区域,在这些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利于开发特色文化产业产业园区。如四川德阳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等等。第二种是依托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些艺术家村,有些是属于创作型的园区,如北京的几个画家村;有的则已形成产业化运作,如位于深圳特区郊边龙岗区布吉镇的大芬油画村等。
2.按园区性质划分为5种类型[14]:
(1)产业型。一是独立型的。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产业链相对完整,形成了规模效应。如深圳大芬村,以绘画艺术为主,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及规模效应,但原创能力不强,而且这是我国此类文化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是依托型的。依托高校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等等。
(2)混合型。这种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往往依托科技园区,并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园区内并未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香港数码港等。
(3)艺术型。这种类型的园区也是创作型园区,原创能力强,但艺术产业化程度还较弱。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艺术园区有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青岛达尼画家村等。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推广
一、安定区基本情况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全区总流域面积3638km2,总人口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11.4万hm2,人均0.31hm2。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3℃,无霜期141d,降水是唯一可利用的潜在水资源。雨水利用率低使干旱成为我区的常驻性自然灾害,据统计,安定区干旱发生频率达40%左右。十年九旱成为安定区的真实写照。年均降雨380mm,降水低谷期引起土壤水分低值槽现象造成作物出苗难。干旱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因此,如何“利用天时,主动抗旱,以雨水治旱”成为安定区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全区上下围绕旱作农业特点,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以增强农业抗旱减灾能力,实现高产优质农业为突破口,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效益为目标,采取农艺、工程、生物化学、机械、高新技术并举,节水农艺技术、集雨节灌技术、保护性耕作等各种成熟的旱作节水技术集成组装,坚持“向科技要效益、要潜力、要品牌”的原则,把提高现实生产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把提高单产与改善品质相结合,把生产与生态相结合,把促进生产与探索运行机制相结合,边引进、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形成技术研究、引进、推广和培训相互衔接,行政、科研、推广与应用互相联动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总结出了“覆盖抑蒸、土壤培肥、抗旱新材料、保护性耕作、集雨补灌、抗旱品种、坡改梯、节水农机具应用”的八项旱作农业综合技术集成模块,使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得到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了主导作用,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全膜覆盖技术稳定推广
通过全地面覆盖,达到充分保墒的目的,同时田间大小相间的垄面形成微型集水面,使一切形式的降水通过集雨面聚集于播种沟内并沿播种孔下渗到作物根系周围,增加膜下墒情,达到最大限度蓄纳降水。使降雨的水平分布变为垂直分布,使无效雨或微雨变为有效雨,平均集水效率90%以上。同时针对本区的降雨特点和春覆膜存在春旱严重影响正常覆膜等问题而提出的一项主动抗旱的秋季覆膜。可把解决缺水问题的重点放在保蓄伏秋降水和抑制冬春蒸发上,提高了播前土壤含水量。可达到“纳秋雨,增秋墒,抗春旱”的目的。再有一膜两用免耕技术也是节本增效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可大大缓解春旱对玉米、小麦、胡麻、豌豆等作物的威胁。此技术是在地膜玉米收获后不揭膜,翌年春季在原来的旧地膜上点种玉米、小麦、胡麻、豌豆等。技术优点为既节水省水又省工、省膜,减少了投入,增加了效益。
(二)配方施肥技术进万家
结合国家持续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取改进施肥方式、增施有机无机肥、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逐步培肥土壤,提高产量和品质。在施肥上改春季施肥为秋季卧肥,改地面撒施为集中施,改浅施为深施,重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三)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全覆盖
通过引进具有抗旱节水性的作物品种,使安定区全面实现种子优质化,并配套种子包衣,提高种子的抗旱性。马铃薯抗旱良种按照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提纯复壮等方式持续推进。不断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统供率,减轻病虫害为害,提高种薯质量。以区农技中心为主,继续通过外引内调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效果显著。同时,对近年来经引进试验示范结果表现较好的陇薯10号、冀张薯8号、永丰3号等新品种(系)在安定区的香泉、内官、李家堡、鲁家沟等不同生态区域类型的乡镇建立品种展示园,开展优良品种对比展示,让全区干部群众更直观地了解掌握良种的抗旱性、抗病性和增产性等综合优良特性,增强了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了良种的推广应用步伐。
(四)集雨补灌技术推广
针对安定区降雨量少、分布不均匀,使农作物在生长关键期形成“卡脖子”旱的实际情况,于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率先实施了“121雨水集流工程和集雨节灌工程”,使全区每年可发展节水补灌面积1万hm2。大力发展集雨补灌技术,配套了先进的节灌设备,滴灌、微喷灌、渗灌、膜上与膜下灌、点浇与注水播种等技术,把存贮的雨水用在作物最需补灌的时期,形成了密植作物注水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生育需水关键期、严重干旱期微喷灌补充供水。稀植作物点浇点种抗旱保苗,生育关键期、严重干旱期滴灌补灌。日光温室、网棚微滴灌的集成供水技术体系。
(五)“坡改梯”工程技术效益明显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改土造田,到80年代的兴修梯田,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机械化平田整地技术,大量投入推土机、装载机,梯田建设规模逐步扩大、进程明显加快、应用效益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使昔日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全区人均梯田面积达到0.27hm2,为全区发展旱作农业技术,促进马铃薯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一)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
要把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作为实用技术推广的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编制技术规程和宣传资料,通过举办培训班,对驻村人员、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群众分层次进行系统科技培训。同时,农业技术人员要在种植期间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实用技术现场指导,确保各项实用技术的综合应用和推广,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操作技能。
(二)进一步注重抓点示范
建立旱作农业高标准示范区和核心示范点,是融行政、技术和农民为一体,集各方力量,加大对旱作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的有效形式。通过邀请专家培训指导,示范操作,解答技术难题,实行技术承包,建立一批以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不同配方施肥、不同种植时期、不同地茬的试验基地和统一种子处理、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配方施肥、统一中耕培土、统一病虫防控等综合技术组装配套的标准化示范点,用效益、用利益促动和引导群众。
(三)进一步创新推广机制
对技术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实行技术人员联系重点户制度和技术推广报告制度,年初提出技术推广方案,在示范基地联系20户重点示范户,搞好全程技术服务,按实绩进行重奖,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马铃薯经销协会、种植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协会通过外联终端市场、内联千家万户和龙头企业,组织农户与企业签订订单和应用农业综合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起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
中图分类号:F30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5-3207-04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U Gui-hong1,FU Xin-hong2
(1. Economy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Jilin 132101, Jilin,China;
2. Economy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 625014, Sichuan,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ime series data(1985~2007),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yed a vital rol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improvement; People's better living standard and ecological improvement, in turn, boost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guarantee the benign cyc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technology progress orientate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road,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couragement mechanism of new technology extens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granger causality
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技术和社会的概念,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概念。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应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离不开农业技术创新的保障和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了研发投入的保障和成果转化的平台。本文运用实证方法来验证这种关系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文献回顾
目前,我国学者已对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现代化进行了大量研究。董晓亮等[1]分析了WTO框架下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黄钢等[2]指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是实施农业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姜鑫[3]对速水-拉坦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应该以生物和化学技术进步为侧重点,通过农业技术变革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宋磊等[4]对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的增长也明显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存在着动态均衡关系;宋燕平等[5]利用实证分析了农民素质与农业技术创新的关系,指出农民受教育程度与产出效益成正比,农民的素质与农业技术的扩散关系密切,我国农民素质低制约了农业技术创新;李录堂等[6]探讨了农业生产率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郑林[7]从现代化的视角提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三元结构理论,并用它分析近代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变迁之间的关系。翟虎渠[8]提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重点应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的根本转变。鉴于农业技术创新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对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2研究假说与理论模型
2.1研究假说
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并非两个完全独立的体系,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过程。下面提出两种假说。假说一:农业技术创新程度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水平。假定农业技术创新程度越高,范围越广,越能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假说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影响农业技术创新的程度。假定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越能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
2.2理论模型
本文将用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层面5个指标来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本文的基本模型设定如下:Y=F(X)。其中Y为农业现代化指标,X为农业科技创新指标。
3实证研究
3.1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本研究采用1985~2007年全国总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如无特别说明,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1986~2008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及1985~200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考虑到数据的均衡性,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均为产出指标。由于目前国内学者并未对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IPC大类的分类统计表中的A01类(农林牧渔)的国内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指标(ZL)作为农业技术创新指标。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和综合性的概念,如果用单一指标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有违科学性原则,本研究基于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层面,选取人均粮食产量(LS)、人均肉蛋奶产量(XQ)、农村人均纯收入(CSR)、森林覆盖率(FGL)和自然灾害成灾率(CZL)5个指标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其中生产层面通过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蛋奶产量两个指标反映;生活层面通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反映;而生态层面通过森林覆盖率和自然灾害成灾率指标反映。
人均粮食产量(LS):是指全国总人口平均占有的稻谷、小麦、玉米、高粱、粟及薯类和豆类的产量。人均粮食产量能更真实地反映农业生产的水平。
人均肉蛋奶产量(XQ):是指富裕的生活离不开肉蛋奶的消费,因此该指标也反映农业生产的水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CSR):指的是按农村人口平均的,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渠道获得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为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将农村居民纯收入按1985年不变价格计算指数,用P表示。具体如表1所示。
森林覆盖率(FGL):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自然灾害成灾率(CZL):用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若该指标是负向指标,则指标值越高,说明生态环境越差,越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3.2单位根检验
为了消除趋势影响,将所有指标取对数,分别表示为LNZL、LNLS、LNXQ、LNSR、LNFGL和LNCZL[9,10]。从图1趋势来看,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LNLS、LNXQ、LNSR、LNCZL、LNFGL与农业技术创新指标LNZL之间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平稳趋势,需要用单位根检验法来确定它们的平稳性。
本文采用Dickey-Fuller的ADF检验方法,对LNZL、LNLS、LNXQ、LNSR、LNFGL、LNCZL及其差分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虽然时间序列变量LNZL、LNLS、LNXQ、LNSR、LNFGL、LNCZL是非平稳的,但其差分变量DLNZL(1)、DLNLS(2)、DLNXQ(2)、DLNSR(2)、DLNFGL(2)和DLNCZL(2)是平稳序列。
3.3协整检验
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1985~2007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各指标和农业技术创新指标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5组数据的第一行均显示似然比统计量大于5%的临界值,表明第一种假设不成立,即存在协整关系。从第二行可以看出,似然比统计量均小于5%的临界值,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原假设成立,即有一个协整关系。
3.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该研究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见表4。表4表明,LNZL是LNCZL和LNLS的格兰杰原因;LNFGL和LNSR是LNZL的格兰杰原因;而LNXQ与LNZL之间互不影响,不存在因果关系。
实证结果分析:①由于自然灾害成灾率是个负向指标,LNZL是LNCZL的格兰杰原因表明,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可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或者说较高的自然灾害成灾率是由于农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所致。另一方面,LNZL是LNLS的格兰杰原因表明,农业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改良种质资源、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单产等途径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②LNSR是LNZL的格兰杰原因表明,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可以鼓励其购买优质良种和获得先进的种植技术,而LNFGL是LNZL的格兰杰原因表明,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扩散。③LNXQ与LNZL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4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通过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农业技术创新对生产和生态具有促进作用。第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可以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主要通过生活和生态两个方面表现。第三,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
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措施:第一,加大研发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力度,开发适合中国特色发展阶段的实用技术,尽快把农业现代化建设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第二,发展低碳经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农业,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三,建立农业新技术供给者、需求者以及应用新技术的农产品价值的实现者之间共同利益的纽带,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董晓亮,周玉芝,王英宾.WTO框架下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问题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6):73-74.
[2] 黄钢,李颖,王玲,等.科技价值链创新是提升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力的关键路径[J].农业科技管理,2007(12):1-4,26.
[3] 姜鑫.农业技术创新的速水-拉坦模型及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实证检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408-3411.
[4] 宋磊,王青,薛继亮.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动态均衡分析[J].商业时代,2009(10):12,19.
[5] 宋燕平,栾敬东.农民素质与农业技术创新关系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4):52-53.
[6] 李录堂,薛继亮.我国农业生产率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5-19.
[7] 郑林.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需求初探[J].中国农史,2004(3):37-45.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139-02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让企业园区建立起相连环绕的绿色园林景观,这对于在实践中寻找出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必要性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必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以下从确保园林四季常青、美化企业周边环境、提升环境保护效果、净化有害工业物质等方面出发,对于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1.1 确保园林四季常青
首先,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需要能够确保园林周边的四季常青。冶金企业厂区的绿化面积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绿化的实际效果。这主要是因为绿化面积越大,能够容纳的植物品种就越多,可以带来良好的植物互补效果。其次,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对于让园区内保持四季常青,美化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环境也有着良好助益。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绿化设计时应当采用包括乔木、灌木、花卉、草木、藤树在内的多种植物互相结合的科学配置,从而能够达到企业绿化园区可以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一季挂果的绿化效果。
1.2 美化企业周边环境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能够起到美化企业周边环境的效果。冶金企业通过在园区内设置合适的水景、树景、假山等景观,能够使得绿化园区呈现出花园式的绿化模式。另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应当在绿化方面也投入适当、充足的资金与人力物力,从而能够使得厂区的绿化美化水平可以显著提升,并可以使风格迥异的园林景观遍布厂区各个角落。与此同时,企业通过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还能够使得每一处绿化布局与生产结合,从而能够形成以道路绿化带为轴,相邻景区相连环绕的整体园林景观,最终可以期待走出一条独具冶金企业特色的企业园林绿化建设与发展道路。
1.3 提升环境保护效果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可以起到显著的环境保护效果。园林建设工程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可净化城市空气。故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的冶金企业厂区大多分布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这导致了该区域冶金企业面临着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情况。在这一前提下,企业只有通过灵活地运用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选择出能够适应该厂周边环境的绿化树种,才能够使其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另外,因地制宜的绿化植物配置模式还具有价格低、成活率高、补栽便利移栽易成活、管理简易在内的诸多优越性,因此能够显著地提高环境保护效果。
1.4 净化有害工业物质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对于净化企业日常生产导致的有害工业物质也有着良好助益。因为冶金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如苯类物质、氯化物及其他类型的有害气体。因此通过绿化园林的合理配置,企业就可以根据所处环境来选择能够显著净化、过滤掉有害物质的植物,通过发挥该类型植物良好的滞尘能力,能够起到对有害物质良好的净化效果。另外,冶金企业可以通过对于诸如连翘、金叶风箱果、金叶女贞、金森女贞(新)、金边女贞(新)、胶东卫矛、大叶黄杨在内的多种净化型绿色植物进行配置,在提高园区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冶金企业厂区环境污染加大,对于创建生态型绿色环境起到良好的助益。
2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技术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技术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以下从遵循园林美学原则、遵循植物互补原则、采取分区配置方式、适当远离生活区域等方面出发,对于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技术进行了分析。
2.1 遵循园林美学原则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技术应用需要在遵循园林美学的基础上进行。首先,企业在遵循园林美学原则时,应当确保配置的绿色植物能够让企业的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其次,随着当代人们对于厂区绿化要求水平的不断提升,其要求不仅仅是单纯的绿色植物,而且还应当从单方面向多层次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冶金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处于优势地位并且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势在必行的。这就要求冶金企业必须通过创建花园式的绿色园林来创造出较好的生态环境,最终能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坚实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冶金企业生态园林工厂的建设中,针对厂况污染严重特点,在植物品种精心选择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可显著减少企业周边的环境污染。
2.2 遵循植物互补原则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技术应用还需要遵循植物互补原则。近年来,呈现出绿色冶金企业升级的场景,企业需要通过逐步引入绿色植物新品种,来丰富植物园林的绿色景观,并且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体现出企业爱好绿色、保护环境的企业精神。首先,企业在遵循植物互补原则时,应当在选择好植物品种后进行有效的植物互补配置,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达到最优化的生态景观效果。其次,企业在遵循植物互补原则时,还应当在树种配置选择上注意满足近期与远期的绿化效果以及冬夏景观和防护效果的需要,从而能够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来组成丰富多彩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针对不同区域的污染程度轻重可进行不同的植物配置,最终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
2.3 采取分区配置方式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采取分区配置方式。首先,企业在采取分区配置方式时,应当重点强化冶炼区的植物配置,这主要是因为冶炼区属于冶金企业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并且其生产的废气和粉尘是最严重的。因此企业在该区域配置绿化植物时应当优先选择可以降解并且抑制有害物质扩散的绿色植物品种。其次,企业在采取分区配置方式时,还应当优先选择叶面大、枝叶茂密、减噪能力强的树种,例如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乔灌木组成的复层混交林和枝叶密集的绿篱来起到良好的抗污染效果。与此同时,企业在采取分区配置方式时,还应当在污染程度相对较轻的轧钢区和辅助区采取抗性稍中的绿色植物配置,例如诸如小叶黄杨(豆瓣黄杨)、金边黄杨、瓜子黄杨、北海道黄杨、红叶小檗(紫叶小檗)、红王子锦带、珍珠绣线菊、法国冬青(珊瑚树)等都是非常适合轧钢区和辅助区的绿化植物,可以在保护该区域环境的同时形成非常丰富、亮眼的植物群落。
2.4 m当远离生活区域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技术的应用必须在适当远离生活区域的前提下进行。企业在配置绿色植物时应当理解到居住区在规划上是应当远离生产区的,这主要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地防止生产污染生活区,因此应当优先选择栽植条件优越并且可以起到基础美化作用的植物。工业区要布局在位于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确保在上风向吹过的污染气体是最少的,并且绿色植物的净化效果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能够做到按需给职工们创造各种园林空间环境。另外,企业在配置绿色植物时还应当通过设置游乐园和游憩绿地等来将清洁优美的环境和风格迥异的园林景观遍布厂区各个角落,最终形成以道路绿化带为轴的绿化区,同时促进冶金企业整体园林绿化布置合理性的显著提升。
3 结语
冶金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技术的合理应用需要建立在对于企业园区绿化规划的调查与分析上,通过对于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技术的合理利用,为企业的职工提供更加优美、健康、适宜工作的环境。
一、新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林业新技术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如应用基因工程进行林木新品种的培育和改良技术、林产工业生产中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技术、生物肥料与生物制剂技术、运用电子设备和卫星进行林业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测报火灾的激光技术和遥感遥测技术、纳米材料技术、节肥节水技术、各类林产品深度加工技术、专家智慧咨询技术、网络资源优化技术等。但是,最具代表性的林业新技术有三大类,一是以应用基因工程进行林木新品种的培育和改良为主要目的生物技术;二是以新型木基复合材料和木质功能复合材料工艺技术为主的新材料技术;三是以数字林业为主的信息技术。新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林业生产方式,促进了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与传统林业技术不同的是林业新技术具有更大的超前性、综合性、渗透性、长期性和风险性。
超前性就是林业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类未来生活与生存的需要,把握住世纪各种林产品技术和林产品需求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综合性是指林业新技术涉及多种基础学科知识,运用多种理论,综合多项技术,融合多方成果,考虑各方因素和影响,需要众多部门的配合。渗透性即林业新技术能够迅速扩展到林业及其关联产业中,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长期性是因为林业新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生命体,每一个生长周期虽然可以人为地缩短,但其基本生长过程却难以改变。多数林业高科技研发过程相当长,而且技术转化为产品后要求投入相当多的资金进行各种营销宣传,同时为了保持不断创新,无论是新技术研究还是开发、生产都需要较长时期的资金支持。风险性是指其不确定性因素非其他新技术所能比,因为林业新技术的研究和作用受多重因素影响,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并存。
技术风险,由于林业新技术开发或转化的时间长,技术配置相对也比较复杂,技术更新又非常快,因此技术落后或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财务风险,林业新技术涉及的因素多,各种因素变化都会造成项目投资难以回收;市场风险,林业新技术的最终产品大都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受传统习惯影响,新产品被人们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产品开发和替代又非常快;自然风险,自然界的天灾会导致研究或生产出现无法避免的损失。高投入就是在林业新技术研究与开发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且开发要比研究费用高数倍,产业化投入又比开发费用高数倍。林业新技术的收益也是巨大的既有直接收益,表现为从各种林产品销售中获得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收益,也有间接收益,表现为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贡献。所有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林业新技术很难像一般产业那样从普通渠道进行融资,资金短缺会成为林业新技术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必须采用一种全新的投融资机制。
二、风险投资是新技术产业化的助推器
风险投资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业过程,以期在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即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风险投资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投融资机制,体现在组织机制、资源整合、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和融资模式的互动性上,还体现在创新创业与企业科技进步上。在美国,风险投资通常以有限合伙制的形式运营,有限合伙制分为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一般来说由风险投资家担当普通合伙人,执行风险投资的经营管理,承担无限责任。而有限合伙人只按各自出资比例承担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设立风险基金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合伙资金主要来自有限合伙人。一般合伙人的资金并不是一次注入,而是分批投入。初期只提供必要的机构运营经费,有了合适的项目,再按普通合伙人的要求提供需要的资金,从而制约了普通合伙人的行为。有限合伙制这种组织机构的独特性,激励着风险投资家在有限的合伙期限内创造业绩、建立声誉,并有效控制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从资源整合看,体现在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源高度整合上。分段投资的方式使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与资金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资金与技术的整合风险。投资家利用自己的声誉资本为风险企业获取供应商、客户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实现了资金与人力资本的整合。风险投资家与创业家沟通与交流,实现了人力资本与信息资源的整合。创业家创新能力与个人素质相互促进,实现了人力资源与技术的整合。从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看,通过复合式证券工具的设计,应用可转换优先股的转换比例调整,使融资成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通过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投资者和经营者在利益高度独立的基础上发挥双方的最大潜能。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和制定有效的监控机制,尽量使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达到信息平衡。通过对企业盈利预测的调整控制手段,避免了企业盲目使用资金和过于乐观的盈利预测,通过长期持有企业股权,提供增值服务,确保企业盈利在年内有一个快速增长,使投资获得高回报。从公司治理机制和融资模式的互动性看,公司股权相对集中,便于有效地进行公司经营业绩的监控投资决策与企业业绩挂钩,能够减少投资损失。投资者加入企业董事会,从而参与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经营业绩与投资者的名誉和利益紧密相连,使投资者具有积极提供管理支持的动力。投资者与所投资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长期持有企业股权,使企业股价稳定,减少了股市投机行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利益独立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层激励机制,实现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经营目标统一。由此可见,风险投资是将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将资金与管理相联接,主要面向拥有高新种子技术或某种创新思想的,尚未起步或刚刚起步的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一种长期的培育投资,其着眼点不在于当前的盈亏,而在于长期的发展与收益。鉴于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特征,传统投资不敢或不屑于对其投资,而风险投资机制的先进性恰好满足了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据统计,二战以来美国的科技发展与创新都来自于中小型的新兴企业,其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现在有些已经发展成为实力强劲、世界一流的企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风险投资与新技术产业化几乎总是捆绑在一起的,为新技术产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风险投资又被称为新技术产业化的助推器。
三、林业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现状
林业新技术的特点决定了林业风险投资相对于一般风险投资不仅投入多,而且风险更大,收益也更加可观。投入多是由于林业新技术的研发周期特别长、涉及的因素也特别多,为此世界各国都力图使林业研发经费保持较高水平。林业发达的国家往往风险更高、更大,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对林业新技术研发的影响特别大,而且林业新技术产品还要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但是,林业新技术一旦研发成功,产品为市场所接受,其效益将十分可观。比如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的培育成功填补了我国短期森林工业用材尤其是纸浆材品种的空缺,新品种的问世以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改变了人们对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认识。一批有远见的造纸企业家和国外一批勇敢的投资家都把目光瞄准三倍体毛白杨造纸上。正是基于林业新技术和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的这些特点,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事业,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目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林业科研投资已有相当大部分转向了市场,林业新技术投资基本上都是来自企业。从发展趋势看,国家的投资比例在减少,企业投资的比例在增加。例如,美国先锋种子公司每年投入研究和开发的经费约1亿美元,并与杜邦公司联合投资2亿美元用于开发转基因作物。孟山都公司每年有数亿美元以上的资金投入到科研开发上。另外,为了保证各种新技术风险投资能够顺利地融通和退出,许多国家都把培育二板市场作为一条重要途径。这几年,以新技术为代表的科技类股票市场相当活跃。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为例,在过去的两年里上涨最快的指数就是信息技术类指数和生物技术类指数。为了促进包括林业在内的整个风险投资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都从政策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如美国政府为了加速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进程,进行了税制改革,降低了风险投资税率。这项改革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风险投资公司数量和风险资本都大幅度增加,使其成为世界上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
四、福建林业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我国每年仅部省级林业科研成果就有近千项,专利技术近百项,其中转化为商品的是少数,而真正能产业化的则更少。与其它地方相比,福建在培育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林业科研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这一资金缺口恰恰需要风险投资来弥补。二是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整个林业科研及开发资金筹措渠道单一。虽然这几年随着林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龙头企业开始涉足林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但林业科研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依靠政府投资的林业科技投资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技术尤其是新技术产生与扩散的需要。三是我们资本市场发育目前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以中小型新技术企业融资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二板市场在我国迟迟未能发育成长起来,中小型林业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者最终实现所有者权益变现和风险投资退出也比较困难。四是产权交易市场之所以不够活跃,主要是其交易限于产权的整体性和个人投资者难于参与。五是缺少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由于我国林业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比较深,企业运营机制比较落后,要接受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这一新事物需要一定的时间,中介机构的存在一方面为林业新技术融资搭载了一个平台,另一方面为林业企业主提供了一个培训与再教育的机会,为促进林业新技术与风险投资的联姻起到了媒介作用。针对这些情况,必须从体制改革和政策完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保证福建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事业能够健康发展。
首先,要加大对林业科技尤其是新技术的投入,尽快建立起一个新的林业科技投融资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渠道筹集林业科研经费。因此,在林业发展上,积极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核心、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通过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研究新技术等形式,增加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应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打通为林业和其他行业新技术产业发展融资的渠道,为风险投资机制顺利运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比如,政府可以和金融机构及其他定向募集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出资,建立专门为林业新技术风险投资服务的担保基金,以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向林业新技术产业;采取相应措施,细化产权交易单位,允许个人投资者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介入;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市场的现有条件,进行新技术企业的产权交易,降低进入林业风险投资的最低保证金水平;简化各种手续,给林业风险投资者适当的经济补贴,由政府直接出面或委托建立有政府背景的中介机构,对其他中介机构亦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条例,规范风险投资者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斌、朱广忠:论政策评价的整体分析方法理论研究[J].理论研究,1997(8).
[2] 李永刚:公共政策评价的困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1999(4).
[3] 杜钢建:降低行政成本与建立政策评价系统[J].人民论坛,2003(7).
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以各种形式进入到了社会各个传统行业领域,对传统的工作方式产生了颠覆式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更是极大地推动了传统行业的变革式发展之路。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国报业也在积极探寻创新式发展之路。而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功能为报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报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而不断革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都受到计算机技术的极大影响。自1993年激光照排技术在编辑工作中普及,计算机开始成为编辑部开展核心业务的主要工具。随着IP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开始出现,传统报业媒体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新时代,面对报业信息化转型发展的需要,作为报业从业者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顺应时展潮流,围绕计算机技术在构建报业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报业信息化概述报业信息化指的是在报业原有工作系统当中,加入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管理软件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使报业系统在这些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深层次、高效化、全面性的报业业务管理,促进报业生产、运营、管理等工作模式的革新。报业信息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涉及到新闻采编、报刊发行、广告系统、电稿接收、远程传稿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当前报业信息化实施现状的调研发现,受各方面现实条件的限制和影响,目前,计算机技术多被应用于新闻采编系统,以双机热备软件保护的形式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报业工作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但由于成本较高,且在实际操作和实施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单靠报业从业人员不足以应对该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因此,还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支持。但在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和发展的背景下,报业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已经成为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对于促进我国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必要的。构建报业信息化系统的必要性构建报业信息化系统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时展的需要。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以电视、广播、报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领域兴起了一股创新、改革、发展的风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化。网络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这种行业之间的竞争。而报业无论是在新闻资源、发展规模、人才结构,还是在经济实力、技术条件等方面都逊色于电视、广播等媒体。因此,面对新时代、新环境,传统报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信息化发展,构建报业信息化系统十分紧迫。第二,传统工作方式变革的需要。在时展的影响下,传统的工作方式不仅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反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大多数报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并实践信息化网络系统建设工作,但受内部资金、技术、观念等因素的限制,此项实践工作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第三,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报业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各类信息的快速传播,帮助企业内部员工和管理者在信息系统的桥梁作用下互通有无、顺畅沟通。同时,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的信息化系统代表社会最先进、最具生命力的改革方向,构建信息化系统战略发展计划的制定,可以充分彰显报业改革的决心,促使报业自上到下形成一种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增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计算机技术在构建报业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
1.在业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从登录界面来看,业务管理系统的登录端分为用户、管理员、业务员三个端口。用户可以直接登录用户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新闻的预订、查询、下单、投稿,这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管理员通过相应端口登录后,可以对整个报业系统的业务实施进展、员工业绩等进行查询,并以此为参考制定报业发展、改革决策。业务员可以在业务管理系统中对自身业务的完成情况等进行查询。
2.在报刊出版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报刊出版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第一,稿件的编辑、投稿。计算机技术减少了稿件的文字录入程序,便于稿件的在线传输、保存,大大降低了编辑的工作量。第二,审稿。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辅助下,同一页面可以同时显示责任编辑、特约审稿人的审稿意见,为主编决审提供更多的参考。第三,排版。计算机排版系统能够集稿件编辑、排版、印刷于一体,可以大大提高稿件的排版效率,减少人工排版导致的失误,实现稿件排版工作的规范化。第四,利用计算机排版系统,在计算机图形处理程序的作用下,可以根据报刊的需要进行特定格式图形文件的生成与设计,从而实现报刊的图文一体输出,在简化报刊出版环节的同时,保证出版质量。
3.在维护报业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是报业构建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够确保报业企业各类信息数据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内容涉及虚拟网构建、病毒防御、防火墙设置、入侵检测、身份认证、安全扫描等各个方面。其中,通过虚拟网设置访问权限,能够有效避免网络信息的窃取和监听等,确保报业信息安全传输;安装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能够实现对信息系统中各类软件的监控、过滤,增强系统的病毒防御能力,切断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传播路径,从而大大提升报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效能。
应用计算机技术构建报业信息化系统的策略
1.明确目标
应用计算机技术构建报业信息化系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报业单位、政府以及计算机技术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要在对报业目前的管理机制、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等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根据已经掌握的技术、人才、资金等情况,制定明确的信息化系统构建目标,以确保在财力、时间、人力以及技术成熟的条件下,进行报业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从而降低外在因素对信息化系统构建的不良影响,避免出现信息服务不全面、数据库功能不健全、人员工作技能和心态不佳等情况。报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支持下,利用数字化器材、软件,如激光照排系统、新闻采编系统等来辅助编辑记者的工作,实现编辑工作的网络化。第二,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新闻信息采集、编辑、管理系统的整合,实现无纸化网络办公的目标。第三,构建数字化新闻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应用。
2.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