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 13:33: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测绘工程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程测量》课程是我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能够从事相关专业中的测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的能力,更好地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1]。
1工程测量课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等[2]。该课程教学主体上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教授学生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具备解决工程施工能力。
1.2学时安排
我院的《工程测量》课程共48-64学时,3-4个学分,每学年有9个~11个班级授课,年修读学生300人以上。
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测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它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1.4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学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吃透测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3];(2)在实践操作中有诸多不合规范的操作习惯;(3)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得更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例如: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习;(4)面对棘手问题不能够发散思维立足于新的视角合作的解决;(5)课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4]。2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围绕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全面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深化教学改革,做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1)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到社会项目上,与一线的技术员和专家共同探讨;优化和完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适当删减过时保守内容或者仅作简单讲述;(2)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通过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增加投入购置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加强与生产单位以及测绘仪器销售商的交流;(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课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感官教学方法[6][7];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专业比赛,锻炼并检测学生的测量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测量专业知识;(4)另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测、绘、算”技术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站仪,了解GPS测量技术[8],学习CASS成图技术,让学生尝试结合EXCEL编写简单的计算软件;(5)在考试改革上,采用综合性笔试和平时性考核项目的多维度考核办法,不断探索优化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该课程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成果的体现程度。
3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1)掌握各类普通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会正确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2)会结合现行规程规范和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一般性的测量方案,并进行有效率的测量和内业处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项目、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4工程测量课程活动设计
4.1各类普通测量以分组比赛类型教学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作介绍。(1)目的: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操作水准仪;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操作工序和规范的水准内业处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实操水平;(2)活动安排: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内业处理流程、学生练习水准仪、普通水准测量实验,计划4课时;分组完成四等水准外业、内业,提交成果资料,计划2课时;成绩和总结,评定成绩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仪器操作与观测方法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小组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测量以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为例做介绍。(1)目的:了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掌握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样流程;(2)活动安排:课堂讲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计划2课时;课堂讲解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计划2课时;观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现场教学视频,课堂提问学生,总结分析施工放样流程,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学结,计划4学时;(3)评价方案:课堂提问占40%;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学结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变形测量以完成项目类型教学
(1)项目目的:使学生了解建筑变形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理解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施测内容与测量方法;熟悉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2)活动安排:收集该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此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配置测量仪器,制定观测计划,计划2课时;布设水准点、观测点,做垂直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布设控制点和工作基点,做水平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处理数据,整理项目成果,并给出项目结论及建议,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外业测量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项目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测量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其他考核项目在授课期间进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综合性笔试,占总评成绩比重50%,评分标准依据参考答案评分;(2)小组数据和总结报告,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水准测量占25%、角度测量占25%、距离测量占25%及小区域控制测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测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4)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成果书面材料,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占30%,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汇总占20%,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占30%,附图附表占20%;(5)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比重5%,评分标准是把握测绘科学前沿动态占40%,内容充实可靠占50%,论文形式要素正确占10%;(6)出勤,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旷课、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6总结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特色和学习目标,在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施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成果的量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许善文 唐小方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岑敏仪.土木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颜为莉.探究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6-137.
[3]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118-121.
[4]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5]田桂娥,吴长悦.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基金项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7)
作者简介:胡青峰(1980-),男,河南省汝南县人,博士,讲师。
1引言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1],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既能够很好的对自己四年来的学习与实践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工作方法,是一个学习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但不同的学科由于其学科性质不同,要想更好的体现以上观点,其毕业论文或设计模式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测绘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在现阶段测绘新技术形势下,如何更好的使学生达到“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的培养目标,探讨测绘新技术形势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意义重大的。
2测绘新技术特点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了弥补传统测绘技术的不足和满足现代测绘的要求,测绘科学涌现出了新的测量技术,主要有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其测量呈现如下新特点:
(1)作业模式数字化
测绘部门传统的生产作业模式正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如:地图数字化、数字摄影测量、扫描数字化等。计算机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正逐步出现在测绘生产作业流程中的各个关键部分,传统测绘生产工序正被简化,新型测绘生产作业以及管理模式正逐步形成,这要求学生对计算机软件要有较好的运用。
(2)测绘技术一体化与复合化
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也出现了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如内外业数据处理一体化、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一体化、“3S”技术集成等等,这种一体化与复合化的特点将有利于网络化观测体系的形成,必将会大大提高测量作业速度和测量数据处理效率,并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测绘技术的一体化要求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综合能力。
(3)测绘设备的两极化
新技术测绘设备的生产正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一方面向小型化、微型化和可携带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其功能和性能也更可靠。这一变化对我们的启示是,在教授学生传统测绘仪器使用的同时,必须加以强调和落实学生掌握和运用新理论和新仪器的能力。
(4)测绘信息的网络共享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也飞速普及全球,这一工程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生产过程管理的网络化,而且促进了网络化由生产部门一直延伸到用户。这种发展导致了测绘生产组织结构必须加大信息服务能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在生产组织结构中趋于专门化,这也就加强了学校和测绘单位和外界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的必要性,以便空间数据资源的互补。
3建议
在测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针对如何利用测绘新技术开展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达到我校“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前面分析本研究给出以下建议:
(1)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联系起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特点、现状和发展前景,清楚社会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要,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定位,进一步激发其刻苦学习与立志成才的积极性[2],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测绘新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对测绘新技术理论的学习、探索、创新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能力,为以后学生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2) 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我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和有创新”。与其它专业相比,测绘工程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专业性强、专业面较窄。因此,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时考虑到教学大纲的同时,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所学到的各种基本理论和技术,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题目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且难度达到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应该是被允许和鼓励的。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兴趣,有利于获取创新性的成果。
(3) 与学生就业方向相结合,为学生以后就业打基础
对于有意向到科研院所或高校工作或继续深造的学生,根据科研院所的具体情况,指导老师可以重点考虑为该类学生选择与测绘新理论相结合的论文形式的相关课题,对于有意向到生产性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指导老师可以重点考虑为其选择与测绘新技术或方法相结合的设计形式的相关课题。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直接让学生到意向单位实习,结合意向单位课题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为学生快速转变角色、适应单位的工作模式打下基础。
(4) 注重交叉学科的选题,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在选题时,还应注重交叉学科的选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测绘科学与技术大的学科框架下选题,即可以适当与新发展的相关专业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整个测绘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二是与学校特色相结合[3],多与相关水利专业相结合,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对学校办学强项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校特色专业引进了新的先进的测绘技术,促进了学校特色专业学科发展。
4结束语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过程,是检验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自学专研能力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的检验和提高,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次重要的综合实践机会,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针对测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为真正把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毕业论文(设计)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21世纪,英语与计算机能力已经成为基本素质。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英语正逐渐成为其工作语言,许多仪器都只配备英文说明书,一些常用专业软件如Arc/Info、ENVI等虽然有中文版,但却不是最新版本。可以说,没有过硬的专业英语能力,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就无法创造更多的效益。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测绘的国际交流必将频繁起来。
然而,虽然我国测绘类专业大都设置了测绘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我们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的过程中,依然感到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写作时都非常的吃力,成为自身能力提升的一个瓶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发现,这门课程无论是从课程定位还是从教学方面以及实用性来看,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商榷的地方。因此,在各种新技术新学科新仪器纷纷登台、我国各行业都积极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大背景下,应当对测绘专业英语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1 现阶段测绘类本科专业英语课程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校的测绘专业是应用型本科,所以以往对于测绘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很低,通常情况下属于“鸡肋”课程。而学生也比较重视与自己就业和深造有关的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对该课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这是专业英语的现状和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其所造成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课程设置
测绘专业英语在课程设置上就存在了问题。一般学校大都将该课程放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进行,这样安排是因为考虑到专业基础课已经学完,学生同步学习专业课(如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GPS、GIS等等),可以起到中英对比学习、加深印象的效果。但是由于测绘专业英语的先天性重视度不够的原因,设想的这种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测绘专业英语是一门“没有太大用途”的课程,课上就不会用心听讲,那么根据“内因决定论”的说法,自然就无法出现课程设计者的预期目标。
这就造成测绘专业英语形同虚设,学生毕业论文惨不忍睹的现象,使得无论直接就业的学生,还是继续深造的学生,在阅读外文资料和撰写英语论文的时候忙于补习或者忙于求助,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1.2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学过程呆板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以往的测绘专业英语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采用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的方式。教材所有,即是教师所教:专业词汇介绍、课文翻译、重点词句讲解等等。而学生们也从自身想法出发,默认了这种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得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1.3 教材选用
教材内容陈旧,学术词汇过时,知识面狭窄。
教材因篇幅和出版延迟所限,学生所见基本都是陈旧测绘知识内容,与同时进行的专业课学习内容脱节,更不能跟踪世界前沿领域的动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数字化测图已经在社会上普及了,而有些教材甚至使用了二三十年,还在教授经纬仪平板测量、圆水准器整平原理等知识。这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
一些教材中使用的测绘术语已经过时,比如“surveying engineering”已经改为了“geomatics”或“geomatic engineering”。另外还有许多新的术语产生,比如“Grid GIS”、“SAR”、“image fusion”等等,测绘专业本科学生需要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教材的陈旧,大多数学生无法知道这些术语的含义。
现在使用的大部分教材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面狭窄的情况,有些仅仅局限在测量学以及工程测量方面,没有扩大到整个测绘类学科,没有从“大测绘”的角度来映射。这对学生开阔专业视野不利。
1.4 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问题也是制约测绘专业英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的教授测绘专业英语的教师,除有条件的学校聘请外籍专业教师任教,绝大部分都是其他专业课教师兼任。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往往比较强,但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培训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也不了解,而且教师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1.5 考核方式与实践环节
多数学校的测绘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是考查课,其考核方式也是以单一性的随堂测试或作业性质的翻译为主。学生疲于应付,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同时也是对于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
测绘专业英语一向没有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就断送了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学生不能了解一门课程的用处,也就不会去在心理上重视。
不重视实践,并非学生的过错,而是我们的专业建设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测绘专业已非过去的专业,而是变成了多方向多学科的交叉性多用途的综合性一级学科。而无论从教研型还是从实用型的专业角度来看,都需要与国际接轨,都需要用到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
2 解决方法暨课程改革构想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在进行了大量调研后作了如下的改革构想,以期能解决以上问题。
2.1 课程设置改革
以往课程设置出于某些考虑,将测绘专业英语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移至大四第一学期开设,这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
一般测绘专业的学生将在大四进行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由于距专业英语开课至少有一年的时间间隔,学生在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过程中对于外文资料的获取与论文英文部分的撰写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指导教师在审核毕业生论文过程中也时常发现其英文部分错误百出,惨不忍睹。如果将专业英语放至大四学年学习的话,缩短了间隔时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研究生复试阶段的面试有很大帮助。
还有一点,专业英语的课时太少,以我校为例,测绘专业英语的课时只有45个,远远不能满足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如果条件允许,应适当增加课时量。
2.2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环节改革应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师生的互动性,教师应处于引导的位置。可以适当增设特约教师,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适当讲授一些教材所没有的外文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与知识面。适当引入多媒体演示,比如在讲授“Applications of GIS”这篇课文时,就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以英文版的Arc/Info软件为参考,来提高课程的生动性,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适当布置作业,比如英文科技期刊的阅读摘要与读书报告、原文片段的翻译等等。让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及时反馈教学质量信息以进行改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客聘一些外籍专业人士以做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
2.3 选用教材
教材方面,尽量选用权威高校与机构编撰的最新教科书,尽可能缩小知识的延迟。以我校为例:选用的是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内容比较贴合测绘技术发展趋势,而且基本上是选用原版,保证了语言的纯正性。还可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原版外文资料,可以在课上讲解,也可留作课下作业。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大大增加,还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专业课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师资进行专门的教材编写。
2.4 提高教师水平
专业英语一般都是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的英语水平决定着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为了提高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平时应多进行原版外文资料的阅读以及英文论文的撰写。还要注意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单词发音要准确。如果有条件,可以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出国短期或中期的学术交流与深造。
2.5 考核方式与实践环节改革
笔者认为专业英语近期内还是应当保持考查课的性质不变,但考核方式可以适当变化。专业英语应注重实用,所以随堂测验意义不大,可以改为大作业的方式,即,教师选择合适的外文文章(最好是论文)若干,让学生课下完成翻译,根据译文质量高低给予成绩。文章可以节选,但要保证数量,以免出现抄袭现象。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撰写英文。
专业英语同其他英语课程一样,注重实践。所以笔者认为专业英语应增设实践环节,可以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比如:举办英语论文翻译与写作大赛,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论文写作能力。
结束语
测绘专业英语同样是一门讲究实用的课程,没有需求,就会没有实用;没有实用,师生主动性就无法调动,课程教学质量就不会提高。本文围绕实用性这点对如何提高测绘专业英语提出了一些看法,随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也是以怎样能够让实用性展现出来而进行的,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发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做好铺垫。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文中观点及主张难免有短浅与粗陋之处,恳请广大师生与业界人士指正,不胜感激。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际间的频繁交流,相信专业英语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尹晖.测绘工程专业英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曲建光.测绘专业英语[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摘要:从认识注册测绘师入手,提出了在注册测绘师制度影响下,测绘教育应以培养和造就符合国家注册测绘师基本要求的测绘人材为培养目标。为适应新的培养方向,应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工程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注册测绘师测绘教育教学改革
Abstract: from understanding registered surveyor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division influence, surveying and mapping shall be in education train and bring up conforms to the national registered surveyors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talent for training goal. To adapt to the new training direction, should be adjuste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plan, set up 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 the teachers'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Keywords: registered surveyors, mapping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注册测量师制度是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行的基本测绘管理制度。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德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已经有专门的注册测量师立法,对注册测量师的申请、条件、注册程序、执业机构、职责、违法处罚等进行了明文规定。为了推动我国测绘市场与国际测绘市场接轨,在全国建立诚信测绘体系,提高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促进我国测绘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家测绘局和人事部决定从 2007 年 3 月 1 日开始,在我国测绘行业建立职业资格制度,也就是注册测绘师制度。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深化测绘教育改革,要根据专业测绘师的从业要求,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工程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和造就符合国家注册测绘师基本要求的优秀专业人材。
2 认识“注册测绘师”
《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第四条明确指出:注册测绘师,是指经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并依法注册后,从事测绘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2.1注册测绘师的执业能力
《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要求注册测绘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执业能力。一是熟悉并掌握国家测绘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了解国际、国内测绘技术发展状况,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工作经验,能够处理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三 是熟练运用测绘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手段,完成测绘项目技术设计、咨询、评估及测绘成果质量检验管理;四是具有组织实施测绘项目的能力。
2.2注册测绘师的认证
对注册测绘师资格的确认,有严格的条件和考试程序,申请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除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外,必须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而且经过规定时间的测绘实践。注册测绘师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设《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测绘法规》、《测绘案例分析》3 个科目,考试合格者,方可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
2.3注册测绘师与测绘工程师的区别
注册测绘师与测绘工程师不完全一样,其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注册测绘师必须通过全国统考合格,并经登记注册才能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二是注册测绘师必须有全面的测绘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测量实际操作技能;三是注册测绘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法规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必须做到忠于职守、公正、廉洁;四是注册测绘师必须服从注册测绘师协会(理事会)和有关部门的自律管理,其行为要受有关法规的约束,并要承担民事、刑事和法律责任;五是注册测绘师不是终身制,每 3 年要重新登记注册,与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关系,或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等都将被取消注册测绘师资格。
3 注册测绘师与测绘教育的关系
我国的注册测绘师制度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教育评估、职业训练、注册考试和注册管理。其中,教育评估和注册考试两个重要环节与测绘教育密切相关。教育评估是国家按照有关 标准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提出要求和进行检查。通过评估的院校,可以授予测绘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
4 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以适应新的培养目标
4.1坚持道德标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培养
在强调职业测绘师培养方向、强调测绘师进人市场能力的情况下,还必须加强对未来测绘师健康人格的培养。首先,《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明文规定注册测绘师必须履行“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保守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委托单位的商业、技术秘密”的义务,而这些义务的履行是以健康的人格做为保障的,测绘教育有责任为测绘师履行自己的义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出现的“商业主义”正冲击着测绘教育,这种经济第一,赚钱第一的价值观,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的道德建设有着严重损害,如不加强德育工作,不加强引导,将会助长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把培养方向引向邪路。测绘教育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但不能偏离培养合格的职业测绘师的方向,坚持德育标准,坚持教书育人是非常必要的。
4.2完善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建议开设《测绘技术文件编写和论文写作》课程,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写作基本知识、文字表达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切实提高他们测绘技术文件的编写水平和论文写作水平,这既是在校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注册测绘师执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对其它课程的内容,在不影响评估的前提下,应和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
4.3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具有执业实践的师资结构
各高校应鼓励和要求专业教师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并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贯彻到教学中去。应大力提倡教师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工程设计,增加工程实践的经验,以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同时,建议有关部门放宽对专业教师的注册限制,允许专业教师在校外的测绘生产、设计单位注册,增加参与工程设计的机会,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把测绘教学与测绘师的执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4.4加强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各高校学生实习多是自找门路,其结果是管理混乱,效果较差。要切实提高实习效果,一是建设一个技术含量高、多功能、综合性强的校内工程实践训练基地(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环境和氛围,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职业化研究和推进,实现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与实施,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从而为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要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5 结语
在我国,注册测绘师制度刚刚起步,在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过程中,测绘教育将不断面临新的课题,测绘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前进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测绘教育会适应注册测绘师制度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优秀的职业测绘师。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进行测绘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用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同多设计或者施工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能够达到客户需要的测绘效果,如此,方可以实现测绘单位和客户的双赢。在测绘行业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加强对测绘项目的管理,将会是测绘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强大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对测绘项目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测绘项目管理的方法探讨
1.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实现工作目标的主要工具,能否使得设备发挥应有的效力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技术的更新,新型设备的购置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任何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坏都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而良好的保养和使用习惯,又会为企业节省大笔的设备更新费用,但想要做好这项工作仅仅依赖某一部门又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设备管理工作无论在企业管理层面还是在项目运作层面都需要提起高度重视。相信每一个测绘企业都有自己的设备仓库和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但设备管理工作除了要做好设备的出入库以及在库阶段的存放、保养之外,设备管理人员更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到测绘项目现场,为基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建议。因为设备的最终使用者往往不具有专业的保养知识,这就需要企业设备管理部门通过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来解决这一矛盾。做为项目团队的领导者,测量队长应使自己的组员深刻认识到保护好测绘仪器并使之时刻处于良好的状态的重要性,并根据企业规章制度制定适宜的仪器管理责任制,使得每一名技术人员都能对自己的“工作伙伴”以必要的尊重和爱护。
2.实施信息化测绘项目成本管理
成本领先原则是测绘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同时也是所有测绘单位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测绘单位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在进行测绘成本管理过程中,可以推进信息化管理战略。
比如,在行使预算管理职能时,测绘项目管理人员可以依据类似工程的测绘成本数据,结合项目特点及项目所在地的、用工单价、机械台班费等因素,对测绘项目成本做出较合理的成本预算。因此,实施测绘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在设计计算机程序之前,企业要先进行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实施单位要先明确系统模型、各模块的功能及管理流程等等。测绘成本管理系统的意图及管理的思路都应该体现在设计说明书中。
(二)编制完成后,可以通过专业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单位来完成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测绘设计人员会通过与施工单位的交流和自身对设计的理解来使系统变的完善。当然,其设计还要经过初步设计阶段、模块程序设计阶段、系统集成阶段和系统完成这四个阶段。
(三)当系统的设计完成后,实施单位还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运作。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管理制度建立、梳理管理流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等;其次要做项目试运行,施工方可以新建一个项目来完成项目的试运行工作,因为试运行要伴随着整个项目的实施,也就是说:系统的实施必须在项目一开始就开始进行;再次要完成运行的评估、系统的优化;最后,系统就可以全面运行了。
3.质量管理
测绘项目的实施,应坚持先设计后生产的原则,禁止没有设计进行生产。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适用规范、设计约定、客户要求等方面的因素,对各道工序的作业方法、精度限制进行详细论述。对于测绘行业而言,绝大部分企业都经过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因此质量管理工作也应以ISO质量管理体系为主线,对生产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按照“二级检验,一级验收”机制,对测绘产品的生产进行监督。除了严格产品的逐级审核制度外,还应加强对产品过程检验的管理、指导工作。
测量项目组织也应充分重视质量控制意识,把完成质量目标变成团队的自觉行动。依靠整个团队的力量来保证产品质量,而不能将质量仅仅依赖于项目领导或个别技术能手。
4.测绘资料管理
在笔者多年的测绘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现很多的测绘单位不会编制测绘项目的竣工资料或者是编制的资料不全面,不规范,比如测绘资料记录格式不符合相应的标准,对一些测绘项目的记载中缺乏关键的信息,比如没有记录人,没有检查人,没有规范的进行时间日期的记载等,对整个测绘项目的管理都有着很消极的影响,。笔者认为,要在遵守《测绘技术设计规定》和《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测绘资料的管理。
(一)要指定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负责测绘项目资料的管理和对工程检测资料及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现场的施工竣工人员还要将当天施工项目及各单项的工作内容完成后的测绘资料及时做出来,不能堆积到一起,如果等工程验收时或有专项检查时再做,这样就会容易造成资料遗漏或者错误。
(二)针对测绘项目测绘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记录,建立专项档案,使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施工内容同步。不会出现项目测绘资料短缺、漏作的情况。项目部有条件的话,要指定专人每个月将各方的资料统一收集,即使有露项缺项的情况,也能及时加以补充,也能及时发现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及时得以纠正。
(三)最好能实现计算机软件管理,在电脑上能及时查找到每一个测绘工程项目的时间,每一份资料的存放位置,要用的时候能立即调出来。要建立相应的全宗卷、卷内目录和备考表,不仅档案盒内有手工版的,在计算机中还有备份的电子版方便查阅。
(四)资料的保管也很重要,现在很多测绘工程项目都有单独的档案室,有专职档案员,我们要有健全的测绘资料保管制度和借阅制度,档案柜内要存放防虫、防霉等物品,要有放尘、防潮、防高温的措施。特别是在温州沿海地区台风暴雨较多,工地现场很容易积水,因此测绘资料档案室的位置不可在低洼处,测绘资料要放置在较高的位置。
三、结语
测绘项目对整个项目的施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一项大型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将会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在进行测绘项目管理中,要深刻理解项目管理对测绘提出的具体要求,要深刻理解测绘项目管理的实质和内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采用先进测绘技术,加强对测绘人员,机械设备的管理,加强对测绘成本的管理,加强对测绘资料的管理,并在监理单位等多方面的配合下,实现测绘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如此可以更好的促进测绘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明华,5W方法在海事测绘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及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会议论文] 2010 - 全国第二十二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
[2]丁浩然,测绘企业项目管理初探[会议论文] 2009 - 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峰会
[3]陆向明,数据库技术在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会议论文] 2009 - 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23次学术信息交流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前言
当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断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社会和经济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学历型开始向技能型转变,更注重通过市场来检验人才的综合能力,由于社会用人理论的转变,也对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素质,社会更需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在当前职业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更需要为学生提供更限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1测绘工程专业技能的内涵
1.1测绘工程的理论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不仅需要主干学科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学科的支持,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数理知识、外部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测绘学理论基础,对各种测量技术进行运用,对图形图像进行科学处理,能够根据图形图像信息来进行各类地图的编制,熟悉测绘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1.2测绘工程的实践技能
测绘工程实践技能的提升,需要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即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对测绘仪器能够熟练进行操作,而且还要能够灵活对各项测绘技术进行应用,而且在实践中能够将测绘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所以测绘工程实践技能需要通过日常课程安排来实现,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1.3测绘工程的科研技能
科研能力对测绘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发展、查询文献和文献综述及撰写科研资料的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大学生测绘工程科研技能时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2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技能的实践
2.1抓好基础教学,着力培养理论技能
学生在测绘工程专业学习中,理论技能的掌握主要还需要依赖于理论教学来实现,测绘工程专业都会开设《数字化测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理论基础课程来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的培养,同时在具体教学中,职业院校需要选择国内最新的教材,同时还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抓好基础教学工作,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养。
在实践测绘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会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讲,允许发展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课堂上学生银座的问题,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优化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专业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人才闭关需要通过课程教学这个重要的途径来实现,课程教学也是构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支架,所以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从而更好的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测绘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充分的考虑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测绘人才的需求,并以此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学生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技能,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实现对测绘知识的综合应用。
2.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进行整合与精简是有必要的。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好具有操作性强的教学文本。一般来说,实践教学主要是突出作业方法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创设一定的条件,学生通过利用课程设计或综合实习,针对测绘工程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感受,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潜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的优良品质。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作准备。
(2)建立好实习基地。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的技能除了要以人为本之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培养的成效,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实验条件,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还要适时改善实习教学条件,及时更新测绘仪器设备。条件有限时,可以和社会实践工程与企业加强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以实现技术和理论的有机结合。
(3)严格教学管理。坚持实习跟踪服务。学生在校期间,实习的项目有很多,有的在校内实习,有的在校外实习,特别是在校外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监控、检查和指导。指导教师要跟踪指导,跟踪检查,对学生的出勤率及表现等进行现场考核;当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操作行为时能够及时纠正;能随时随地的解决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也会因习惯而表现出自然,高度地重视规范行为,慢慢达到规范的要求。
(4)加强科研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
想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定时聘请相关的知名专家来现身说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生找科研的灵感;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项目,通过项目来促进科研。项目指导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从拟写项目的研究提纲、项目的开题、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全程指导科研。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技能的关健的一环。通过毕业设计,学生懂得了如何查找文献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设计等。先从选题入手,选题一定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尽可能地结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工程生产实际的任务项目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取不同内容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巩固、扩展和深化所学知识。
3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我国测绘教育的工作者,更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已任,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于2011年正式启动,它是为了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测绘领域的工程师人才进行培养,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已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实施。测绘领域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卓越计划的逐渐实施而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工程能力在企业参与培养过程后有了较大提高,显著增强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这也使企业在过去只担任用人的角色得到了改变。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企业一方面要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一方面要指定指导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指导。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要有一年的企业实践经验,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研究、生产项目的管理组织,结合企业需要选择研究方向作毕业论文。
1.2与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相对接
我国的注册测绘师制度是原国家测绘局和人事部在测绘行业建立的职业资格制度,自2007年3月1日起实行。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测绘行业管理,规范测绘行为,强化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责任,提高测绘作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开展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本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经过1~2年的工程实践,应该满足注册测绘师的从业要求。在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阶段,必须根据注册测绘师的从业要求,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师资团队结构,加强工程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符合国家注册测绘师基本要求的高级测绘专业人才。测绘工程专业集实践性、技术性于一身,实行的注册测绘师制度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仅仅局限于熟练掌握专业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能够进行一般测绘项目的生产上,更要具备较强的工程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具备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中,要避免本科阶段大量单一的、零散的、片面的实习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有注册测绘师必须具有的从事测绘工程系统设计、施测、管理和评价能力,成为较高专业素质、技术全面的工程技术人员。注册测绘师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术,而且具有管理、服务、法律意识;不仅要有掌控全局的工程能力,更要有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1.3依据CDIO理念构建能力培养体系
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导向是需求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进行构建。作为一种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教育,测绘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教育以培养适应工作实际需求或特定的行业且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因此,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要对人才需求及行业背景进行认真的分析,且以行业及社会调研为着手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依据行业发展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求来确定,在对职业目标进行设计和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而且所用到的能力、技术及知识要符合企业行业的需求,主线是“构想—设计—实现—运行”能力,这些能力是培养职业所需求的;要以明确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及课程设置,对核心专业能力素质进行提炼为基础形成可行的全面人才培养方案。
2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建立科学、合理、渐进、创新并与理论教学交叉配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专业硕士培养的关键。坚持以面向工程、面向企业、面向社会为准则,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与开发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切实培养适应测绘生产、管理、科研、服务一线需要的测绘工程能力创新型人才。
2.1全日制测绘工程领域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特点
测绘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将进行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研究生生源结构从原来的以非全日制为主转变为以全日制为主,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来说,虽然培养目标都一样,但过去的非全日制在职专业学位硕士至少都具有3年以上的实践经验,进校深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补充系统的专门知识,而且不涉及就业分配,专业方向明确,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长处。而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生源一般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生,为达到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就必须在学习期间加强实践环节,并且以此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2.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方式
实习实践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根据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实习实践的组织工作要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1)与具有一定规模和能力的行业企业建立专业实践基地,由学院组织和选派研究生去工程和管理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2)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或与测绘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3)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测绘行业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4)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测绘类相关专业实践单位,从事测绘工程相关的实践工作。
2.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陪养方案的要求,测绘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三个专项实施:测绘工程文化实习、工程项目案例现场实习、工程项目研发与设计实践。1)测绘工程文化实习此项实习作为综合实践的一部分,计入综合实践的相应学分。通过深入到企业或工程现场中参观、调研,感受测绘工程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结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介绍,了解测绘工程行业特点、实施规范和技术规范,了解测绘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测绘工程的工艺流程、技术标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发展方向,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确学习实践的目标和任务。2)工程项目案例现场实习利用企业的工程项目案例,由参与工程项目实施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教学,学习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实施过程,包括项目的招标、调研、技术设计、施工、组织管理、评估验收、总结报告和新技术应用或研发等。既包括成功的工程项目案例教学和实践经验,也包括失败的工程项目案例教学和改进措施,深刻认识承担测绘工程项目应具备的工程能力和素质。3)工程项目研发与设计实践在校内和企业“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企业正在承担的测绘工程项目或测绘新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真刀真枪”地开展项目的研究、开发或设计,将科学理论与实际工程项目要求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现代测绘新技术解决工程项目的难点、重点问题,培养独立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以及研发创新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2.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考核
学院组织由校内外专家、实践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的专业实践汇报会,由学生本人汇报所进行的专业实践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实践单位鉴定表、实践日记、实践简报、实践检查记录等资料以及一线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急需大量技术性的测绘人才,而目前,很多新型仪器及软件,都是英文界面,很多测绘专业相关的文献没有汉语版本,所以掌握一定的测绘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为使测绘专业毕业生适应岗位要求,很多高校针对该专业在校生开设测绘专业英语课程,旨在帮助测绘专业的学生全面了解测绘专业相关的英语表达,提高学生在测绘专业相关英语材料方面的阅读能力和词汇表达能力,为学生学习,理解和使用测绘专业技术提供便捷的途径。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技能型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如测量工程这样的艰苦专业,高职生占的比例更大。相比于其他层次高校学生,高职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虽然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测绘专业英语课程,但与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是专业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仪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为培养出称职的、能适应岗位需要并与国际接轨的一线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有必要对高职测绘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改革。
1.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1.1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课时有限
大多数高职学院将测绘专业英语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性质为考查课,约为40个课时。这样的课程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大部分基础性的专业课已经学完,专业性更强的部分如:工程测量、GPS、摄影测量与遥感等专业课同步学习,起到中应对比,加深印象的效果。但是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的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加之测绘专业英语词汇量大、组句复杂冗长、概念偏难,对于英语基础偏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1.2 教材难觅
测绘专业英语是很多院校测绘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选用的仍是本科教材。本科专业英语教材一般阅读篇幅过长、词汇量过大,选用这样的教材既影响教学效果又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极不相符。
专业英语教材不同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要求专业性更强。专业课程教材往往更新较快,采用最新的名词术语、技术规范,可以选择的版本数量较多,而测绘专业英语教材可供选择的数量原本就少,适合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材就更难找到,且内容陈旧,无法反映前沿的新科学新技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教师能力有限
目前,高职测绘专业英语课程教师一般由专业课教师兼任,英语水平良莠不齐,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英语口语和英语教学训练,并且课程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测绘专业英语涉及的“大测绘”领域,而担任课程教师多为年轻教师,仅对某些领域较为熟悉,实践能力不强,教学中不免影响到教学质量。
1.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一般沿用基础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词汇讲解、语言分析、阅读、翻译、回答问题、写作等方式。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同于公共英语[1]]。这样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体现专业英语的专门性、实践性,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没能发挥专业英语的应有作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教师绝大多数采用讲授法,较少使用多媒体、网络等,课堂气氛沉闷,缺乏互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影响。
2.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提高高职测绘英语课程重视程度,适当增加课时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在学习完测绘英语不久后,进行撰写毕业论文,论文中涉及撰写翻译部分、查阅外文资料,有的还需要使用到最新版本的英文界面软件。如果将毕业论文撰写与测绘专业课程学习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程教学实用性。此外,专业英语的课时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质量的要求,如果条件允许,应适当增加课时量。
2.2选用合适教材或自编教材
在高职测绘专业英语教学选用教材方面,选取适应高职生的高职高专类权威最新的教科书,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尽量缩小知识延迟。以我校为例:选用黄河水利出版社的高职高专精品教材ㄍ测绘专业英语》,难易程度比较适合高职学生,并且内容较为贴合测绘技术发展趋势。如果是条件允许的话,高校也可以组织师资自编教材,选用原版专业文献或是专业书籍报刊的一些文章汇编起来,紧跟测绘行业发展趋势,保证原版语言的纯正性。
2.3提高教师水平
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首先应增加自身测绘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积累,还需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练习英语口语、学习英语教学技巧、坚持阅读原版外文资料和撰写英文论文。如果有条件,可以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出国短期或中期的学术交流和深造[2]。高校应把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教师水平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加大投入,储备一批胜任该课程教学教师团队。
2.4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学习,主要包括课文学习、专业词汇学习、构词法学习、课后阅读、专业文献知识、课堂讨论等多个环节[3]。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改变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调节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文同步学习中,演示测量仪器说明书、运行测量软件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合理布置作业,选取篇幅、难度、词汇量适中的,与课程学习很好衔接的英文科技文章提供给学生阅读翻译,以巩固课堂所学,延伸课外学习。
3.结语
专业英语已成为高职高专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当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重视不够、课时不足、教材难觅、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及师资水平有限等问题的背景下,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十分必要。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证明这些改革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高学习效果,为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王卫红. 谈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J]. 测绘通报,2002,增刊:80-82.
[2] 余正昊,赵斌臣,姚志强.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 考试周刊,2007(12):12-13.
[3]晁怡,郑贵洲,郭际元.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的教学与改革研究[J]. 测绘通报,2007(4):75-77.
通讯地址及邮编: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402160)
一、概念
1.1、测绘的概念
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极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测绘可分为若干分支学科:如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学、工程测量、海洋测量学等。其中工程测量学又可分为控制测量、房产测量、地籍测量、地形图测量、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等。
1.2、不动产估价的概念
不动产估价是指对房产、土地、森林、构筑物等不动产进行价值评估。其是以不动产为对象,由专业估价人员,根据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按照估价程序,选用适宜的估价方法,在综合分析影响不动产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对不动产在估价时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进行估算或判定的活动。其意义在于:为不动产市场交易提供客观标准;不动产资产的价值化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公平赋税等。
二、测绘在不动产估价中的作用
2.1、房地产测绘与不动产估价
房地产测绘与房地产估价是城市房地产管理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资料。
房地产测绘可提供房屋、土地及其房地产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位置、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为城镇规划建设、土地管理、房产管理以及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和资料。其主要内容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屋调查、房屋用地调查、房产图测绘、面积量算、变更测量。
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和表达房地产,测量结果是房地产价格评估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论文大全。尤其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集居地的拆迁工作中,房产测绘成果已直接成为拆迁评估的首要依据,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2.2、地籍测绘与不动产估价
地籍测绘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和调查土地及其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的测绘工作。地籍调查是为了取得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其基本任务是查清宗地或地块的坐落、位置、所有者、权属、权源、地号、等级、面积、使用者、利用状况、土地质量等。
地籍测绘完成各类图件:基本地籍图、宗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线图等。其中宗地图是土地证上的附图,是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的使用或拥有提供可靠的法律保证,也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为此,地籍测绘提供了估价必须的各类地籍要素,给不动产估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测绘知识是估价人员必备的
3.1了解测绘技术的必要性
不动产估价需具备专业的估价人员,其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估价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还需掌握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开发经营、经济、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其中对测绘知识的了解也不容忽视。
当估价人员正在为某地块(房产)进行估价时,有时更多关注相似案例的单价、资本还原利率的选取、成本项目的统计等,最终用单价乘以地块(房产)面积得出总价值。却容易忽视此地块(房产)面积的准确性,从而不能得出准确的不动产价值;
当评估人员根据不符合现势的地籍测绘图纸进行评估时,使用了已变更的界址点所含面积,已变化的房屋层高、层数、地理名称、门牌号等地籍要素信息,或者对地图的符号意义、地籍区号、宗地号等理解不够,也不能准确的评估出不动产价值。
所以估价人员除了须进行现场踏勘外,应对测量图纸的文字标注、比例尺、图示符号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还应掌握图解量算等基本的测绘技术。
3.2了解测绘误差的必要性
测绘工作是由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不论观测者多么认真负责,技术多么熟练,使用的仪器多么精密,观测方法多么合理,误差是必然产生的。对同一个量进行多次观测,其结果总是有差异的,如往返丈量某段距离,或重复观测某一角度,其结果往往是不一致的。这种差异的出现说明观测值中有测量误差存在。测量过程甚至存在测错、读错、记错等粗差。论文大全。
评定测量结果的精度高低,是用其误差大小来衡量的。评定精度的标准,通常用平均误差、中误差、容许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测绘单位根据业主的要求合理确定误差大小,根据测绘规范要求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法进行测绘的。论文大全。如1:2000的测量图纸,其点位中误差为图纸上的0.1mm,即20cm,那么其允许误差为3×点位中误差,可达60cm。此图如果作为宏观规划是完全可行的,但估价人员将测绘单位提供的1:2000测量图纸作为土地及房产评估的依据时,则就出现较大的价值偏差。必须进行逐边量取尺寸,方可作为评估依据。
所以由于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存在,估价人员需对测绘单位提供图纸上的土地(房屋)面积、尺寸等真值的“可信程度”进行考量。
四、总结
不动产价值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大,为了提供准确的交易参考依据,估价人员应当掌握关联专业知识、特别测绘知识,是很必要的。估价人员学会对委估价方提供的测绘资料加以分析、甚至懂得现场校对修测,这样能避免不必要地邀请测绘专业人员去现场帮助,从而增加评估项目成本之负担,同时又为不动产之估价之精确可信准备了必要前提条件,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洪亚敏,吕萍.土地相关经济理论和法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测量重要性
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水利工程、路桥工程施工的基础提_工程施工管理的指引。测量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需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往往—个环节的失误就会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已经充分i^识到了工程测量的重要性曲于工程测量、放线等工作造成烂尾楼的情况已很少见到。杜绝工程测量工作失民不仅仅需要在管理上加强控制与管理,还需要应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将误差将至最小,保障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城市建筑工程测量由于地形情况较好便于测量工作的进行不能充分体现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效果。对于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测量环境艰苦、地形复杂、测量放线工作困难的工程中测量新技术的优势才能够真正体现。影像提取技术、GPS技术等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一线测量人员的一致好评,加快测量新技术推广、加快测量工作设备投入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工程测量中所应用得测绘新技术
1、工程测量中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
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群和地面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GPS用户设备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其终端设备等组成。GPS接收机可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跟踪卫星的运行,并对信号进行交换、放大和处理。设备运行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观测文件(观测文件必须进行妥善保管以便日后的查询以及日后数据测算使用),再通过计算机和相应软件,经基线解算、网平差,求出GPS接收机中心(测站点)的三维坐标,最终计算出准确的测量数据。GPS测量技术不适用于短边测量,在必须使用时要谨慎观测,并通过多次测量确保测量的精准度。RTK(Real Time 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RTK测量是将1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RTK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的进行施工放样。因此,RTK被广泛应用于图根控制测量,地籍、房地产测绘、数字化测图及施工放样等各种工作中。
2、工程测量中地理信息技术(GIS)的应用分析
GIS 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指的是在计算机的软硬件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对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贮、查询、分析、更新、图形编辑、数据库管理、显示与输出和数据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它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
的新兴学科,目前,GIS 已经成为多学科集成并且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和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和工具。它的技术优势不仅仅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还在于它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功能。如今,GIS 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农林水利、气象海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监测、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让我们以城市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立为例,地理信息系统能把地形图作为基础图形数据,然后叠加地下和地面的类管线,这管线包括上水、通讯、电力、燃气、工程管线、污水,还有测量控制网和规划路等多种基础的测绘信息,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一个测绘数据的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3、摄影测量技术在城市规划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测绘技术是通过摄影方式来获取目标物体的基本信息,目前已发展到数字摄影测绘阶。摄影测量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影像处理对影像进行测绘,将大量外业测量转移到室内,速度快且精度高。在人口密集区,应用该测绘技术可高效率大面积的成图,而数字摄影测绘技术,可以对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更新,为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工程提供南图。
4、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
(1)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建库工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已有纸制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2、数字化成图手段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常规的成图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同时还有繁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具有精度高、劳动强度小、更新方便、便于保存管理及应用、易于等特点。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
三、工程测量的应用分析及展望
当前,经济的发展带动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工程测量技术正在向着内外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及系统智能化、测量成果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测量信息共享数据库和传播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测绘技术的快速更新也要求我国有关部分和企业加强测量人员的培养,使有关人才及时了解新的测量技术,使工程测量顺利进行。其主要目的是围绕提高测量工作效率、提高测量数据精准度进行,为工程施工指明方向、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我国工程测量企业、施工企业加强测量才培养,通过对测量人才的不断培养与培训使其能够了解了新的测量技术,又保障工程测量的顺利进行。另外还要加大在工程测量方面的投资,通过加大投资加快新测量技术及设备的应用,促进测量工作的精确、可靠、快速、简便、连续、动态、遥测、实时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力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2]马琳.魏志寰浅谈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科技纵横2010(17)
[3]潘贤通 浅谈测绘新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2010(19)
随着测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对测绘技术的要求与依赖日益提高:利用数字化地形图进行城市规划、路线设计、建立地面三维模型、工程量计算;利用全站仪、GPS实现各种建筑物的快速定位和工程变形测量等。其中被广泛使用的GPS系统是由由空间星座、地面监控和用户设备三大部分组成。GPS测量就是通过利用GPS接收机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来确定出地面点的三维位置的一种新型测量方法,用它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测量工作。因此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具有GPS控制网的测量实验实习基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立校园GPS实验网的必要性
我校测量实验室于2006年搬迁至新校区,测量实验和集中实习也都在新校区进行。同时,也开始在校园内进行控制点的布设,能够满足基于边控制边测量方法的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需要,也能够满足施工放线引测三维坐标的要求;实习期间采用独立坐标系、独立高程系进行导线首级控制,由学生利用经纬仪测距导线技术建立临时控制网。但是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新专业的开设,出现了测量实验课课时的增多且实习时间相对集中的局面。已有的测量控制网无论从数量上、 精度上还是使用的方便程度上都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因此,有必要着手建立并优化新校区的测量控制网,以满足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环境化学工程、给排水工程等专业对于测量实验和测量集中实习的需求。
3、建立校园GPS网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学科相互联系的加强,GP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部门的数据采集、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地质灾害的预报、监测及防范等,因此,有必要建立校园GPS实验网,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基础资料。GPS网的设计时无需考虑测角、边角同测和测边网等的传统要求、不需要考虑布设什么样的网形、考虑图形强度,几乎可以设定在所需要的任何位置处。所以GPS网的设计是非常灵活的,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GPS网,具有全天候、对通视条件无要求、相对精度高、操作简单、高效率、作业灵活便捷等特点。不仅工作量小,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边长
4、GPS网的布设原则和GPS点的选择
GPS布网主要包括网形设计和观测计划制定,构成优化的解算图形,同时应考虑提高成果可靠性。应遵循保证测量精度、测绘速度快、节省费用的原则。同时,GPS网应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测区自然状况、交通条件等进行灵活设计,防止粗差。根据《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的规定来确定相对应边长和精度。布网时要重点考虑的是合理利用原始控制点, 将已知点和未知点以边连、点连混合方式交叉构网,使得GPS网具有较强的几何强度,常见的有环形网、三角形网、星形网等。特别是作为平差的已知点、校核点的利用,分析其在网内的位置和本身精度对平差精度的影响,最终设计出最优的网形方案,合理恰当的技术设计能有效地保证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和满足要求。
GPS点的选择按照国家测绘局颁发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要求,应考虑下列原则:
a. 观测站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和高压输电线,接收机天线与其距离一般不得小于200m 。
b. 观测站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远离雷达站、电台、微波中继站等。
c. 观测站的设立应便于用其他测量方法联测。
d. 观测站应设立在视野开阔且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小于15°的地方。
e. GPS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相重合,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f . GPS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网点相重合,重合点在网中应分布均匀。
根据校园实际地理情况,GPS点最好选择在高层建筑物上,可保证点位稳定、视野开阔,施测布网时尽量使起算点间形成异步环,其它各点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适当减少GPS网中的异步环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在起算点和需要设置参考站的过渡点构成异步环后,其它测点根据情况可不必形成异步环,但要保证观测条件良好,基线解算合格。
5、拟建GPS网的实测内容和功能
根据教学大纲对实验实习教学的内容要求和时数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选择有代表性的工程环节和有鲜明的模拟性的工程实例,作为GPS实验实习的教学内容是完全有必要的。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环境,使实验实习的整个过程尽可能的符合测绘工程生产实际,并满足GPS实践教学的要求。使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能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让测量实习转变为完整意义上的测绘工程实际工作的模仿,最终达到学生在校内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首先是对GPS技术的掌握,其主要包括GPS 业内数据处理和GPS 基线网实测两大部分。让学生通过以动态、静态 GPS的方式观测并建立基线网,对测量成果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进行工程放样。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埋设一定数量的四等三角点,以此将其作为GPS 控制网的起算数据,进行外业设计以及图形结构设计。学生通过 GPS 技术的应用在合理布网的基础上,使控制点能够具有更为便捷、 全局特征分布。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以及需求,固定控制点,对导线进行加密测量,方便对学生测量数据所具有的精确性以及真实性进行检查,以此进一步的提升了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根据校园的实际地理地貌特征,模拟出一些仿真效果好的实习场地,利用建筑物、道路、桥梁、渠道、河道、堤坝等,以此来更好的满足给排水工程、建筑工程以及交通工程学生的实习要求,增强了基地的多样性。例如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在校内完成道路选线、曲线测设、道路中线放样、纵横断面测量等工作。
最后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内容包括 GIS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的管理与入库、 GIS 工程实践训练以及相关的科研活动等等。结合数字化测图技术,实现测绘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处理的一体化,提升专业学生数字成图、数据处理的能力。同时可以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不仅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提供帮助,还可以为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实现校企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6、结语
具有GPS控制网的测量实习基地的建成,不只是能提高了工程测量课的教学效果,优化学校的原有教学条件,更可以拓宽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测量工作的范围,在提升学校社会地位、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方面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使学生通过先进技术、真实环境的接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概论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逐渐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应进一步延伸,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要。
2.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
2.1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建库工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已有纸制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论文格式。
2.2数字化成图手段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常规的成图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同时还有繁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论文格式。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具有精度高、劳动强度小、更新方便、便于保存管理及应用、易于等特点。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论文格式。
3.数字测绘在数字地球中的应用
简言之,数字地球就是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信息,加载于一个统一的地理坐标框架中按数字的形式存贮于计算机,任何机构或个人均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足不出户便获取所需的信息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数字地球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复杂,涉及部门多,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或团体能单独承担,它需要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技术才众多应用部门的配合。测绘作为地学和信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空间基础信息的获取、处理,向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货物等工作已历史地落在测绘工作者肩上。可以说,数字地球始于测绘。我国测绘部门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对传统测绘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改造。传统的光学定位技术已被光电技术,GPS技术所取代,传统的白纸测图已被数字测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所取代,以地面测量为主向以卫星定位(GPS)、卫星遥感(RS)测绘等高技术为主的对地观测方面转变,被动的静态测量向动态的实时测量方面转变测绘部门在数字地球基础框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了全国A级、B级GPS网;完成了全国1:100万、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和数据服务设施;建立了国情和省情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研制成功了从遥感立体影像自动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研制成功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栅格图(DRG)等“4D”产品生线。数字地球的雏形已经形成。
4.工程测量中的地理信息(GIS)技术
GIS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已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和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仅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还在于它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功能。目前,GIS不仅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科学,而且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在测绘、地质矿产、农林水利、气象海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区域开发与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GIS、数据库、内外一体化测图、扫描矢量化及全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为专业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标准化、数字化的基础空间信息,以建立各类专业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
5.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随着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应用,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从影像图等向4D产品转化,为建立各类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
6.工程测量中的遥感( RS)技术
遥感(RS)技术由于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及经济性等优势,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光谱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将成为对地观测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7.工程测量中的3S集成技术
3S(GPS、GIS、RS)技术的结合,取长补短,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行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GPS与RS为GIS提供区域信息及空间定位信息,而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便从GPS和RS提供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的决策依据。诸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工程,其施工范围大、物流量大、施工周期长等,而3S技术为该类大型工程提供了最有效的数据及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表达决策的工具。
8.结语
伴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勇,胡建国.GPS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工程,1996,(2).
[2]李建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