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开学范文

时间:2022-07-08 06:17: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计算机学院开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计算机学院开学

篇1

一、做好教材挖掘工作

在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下,计算机作为生活与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作用也是极为显著的。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小学阶段出发,做好计算机课程开设工作,在保证教育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学生的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由于教学结构单一与内容单一等,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降低,最终也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欲望不断降低。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的基础上来收集教学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做好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转变工作,挖掘出教材中的重点,确保教育内容的合理性,以此来延伸学生的知识层面,运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做好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来打造出合理化的教育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教育内容完善共走,同时还要做好教学资源的挖掘,确保教育的有效性。通过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在结合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内容整合,加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构建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将教材资源转变成为提升学生技能的素材,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通过对教材进行开发与利用,以此来找出有效的教育素材,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来吸引学生,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教育资源,实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标,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

二、做好网络资源挖掘工作

在教育发展中,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相对较大的,同时也可以转变传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中来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从网络资源优势出发,做好网络教育延伸工作,充实计算机教学内容,以此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第一,完善教育研究结构,以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为基础,做好学生主体作用开发工作,实现三位一体教学,在充实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来完善教学计划,对所获取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在提炼重点的基础上来发挥出教育资源的作用,保证教育的有效性。第二,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在教育中通过利用网络下载相关课件与教案等,以此来实现整合教学资源目标,实现资源的共享。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计划上传到网站中,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在线互动,以此来完善教学结构,充实教学资源库。第三,做好网络资源共享,及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通过使用互联网,以此来收集与小学计算机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的资源,并综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做好整理工作,选择适合学生实践的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到计算机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运用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挖掘出有效的素材,以此来充实教育内容,同时也要做好整合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并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存在的问题[2]。

三、完善教学资源应用模式

只有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才能明确所使用的资源是否是有效的,所以说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要运用到实际中去,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优化教学资源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综合资源内容的基础上来做好学生指导,以此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进行资源开发时教师就要秉持正确的心理,做好资源挖掘工作,探索出有效的教育运用模式,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利用教学资源时,就要求教师要提升自对计算机的正确认识,以提升自身观点为基础,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如要主动与一线教师进行互动,掌握最为先进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确保教学资源的深入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做好创新探究工作,找准研究方向,以此来提高教育资源实效性,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四、开发故事教学情境资源

篇2

深刻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正确认识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当前改善教学管理工作、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摆放在全体中学计算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以当前全国普遍实行的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为背景,在计算机课教学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初步地探索与实践,以期达到以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促进计算机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目的。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和物力的总和。可以看出,教育教学中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多种多样。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只有那些真正进入到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课程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在教育教学中,每一名教师要努力做到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所谓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而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进一步的开发。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摆放在全体计算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相比数学和语文等传统学科而言,计算机教师大多比较年轻,从教时间比较短,不太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在讲述《Windows XP中文版教程》时,学生们知道该软件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制和开发的,他们纷纷议论,中国人使用计算机,为什么非得使用美国公司的产品,难道中国人不能研制和开发操作系统?我们告诉学生,我们中国人已经研制出了成熟的操作系统软件,其中包括中科红旗公司的Redflag Linux以及2004年9月火爆问世的国产中文服务器操作系统Kylin(麒麟)。对于国产操作系统问题,我们没有采用讲座的形式,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新兴的课程资源――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来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学生们通过登陆互联网,使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国产操作系统”,便查询到了多篇关于国产操作系统的文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了解到,作为国内最早树起中文Linux大旗的先锋厂商,红旗软件充分发扬“自由软件”运动精神,致力于开发研制基于Linux的全线应用产品,令这一影响全球的新一代操作系统植根中国,并大放异彩。作为国产软件的一面旗帜,中科红旗公司致力于红旗操作系统Redflag Linux及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红旗软件通过提供与世界同步的先进的红旗Redflag Linux操作系统软件和一流的技术服务,让每一台具有处理器的设备发挥最大效能,为政府和企业用户提供可靠安全保证和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红旗Redflag Linux已经在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业务领域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金融、能源、教育、交通等行业以及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领域和部门。红旗软件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中国操作系统软件。

此外,与Windows、Linux和Unix同台竞技的国产操作系统已经诞生。2004年9月,国防科技大学和联想集团共同推广中国产的中文服务器操作系统Kylin(麒麟)。该系统是国家863计划的重大研究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麒麟”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其严格的安全机制,确保系统的高安全性,对打破外国对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垄断和控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国产操作系统的现状,他们表示,使用操作系统软件,应率先使用国产操作系统,并建议有关部门编写国产操作系统的教科书和参考书。

其次,在讲述《Word 2002中文版教程》之《插入图片》时,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其中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大屏幕液晶投影仪。在导入新课时,首先提问学生:“中国有哪几位航天员?”与此同时,通过液晶投影仪显示三张照片: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并配以画外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升空日,千年飞天梦圆时,杨立伟乘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顺利升空,并按时返回预定地点,航天英雄杨利伟从此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太空征程新起点,神舟六号新篇章,中国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中国从此成为世界宇航第三大国。”之后打开文件“从神五到神六.DOC”,先后插入前面所提到的三张图片,并对这些图片进行裁剪和加工。这样做,是为了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将计算机专业课和思想品德教育适当整合,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以便使学生关心时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实际教学来看,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增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摆放在全体中学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正变得越来越便捷,人们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改变,新的多媒体技术正掀起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浪潮,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挑战。“局域网+微机室”模式已经逐渐被“WLAN无线通讯技术+手机终端”所取代,各种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远程教学平台、微课教学资源、APP应用正在蓬勃兴起;各种简单易学、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动画资源、电子书等教育资源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微课”起源于“一分钟课堂”,可汗学院又对其发扬光大,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契合了网络时代追求便捷与效率的趋势,是混合式学习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应用,微课具有知识指向性强、终端多样化、可重复学习等特征,能有效减轻学习者学习时的认知负荷,有利于自主学习与泛在学习。可以按照个体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与重复学习,使得“终身学习”、“人人可学”变为了现实。

1.微课的含义与特点

“微课”是按照新的课改标准与实践教学要求,以视频或屏幕录像为主要承载方式,使用多媒体技术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这些知识点,可以是重难点解读、试题解析、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技能操作等方面的精讲和演示。微课模拟的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场景,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解决教学问题,或讲授清楚某一个知识要点,微课应具有解惑、启发、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功能,其主要特点如下:1)微课应解决传统教学方法难于解决的重点、难点。微课作为一种新媒体教学手段,绝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它应是经过教师认真思索,精心设计与制作的微型精品课程。其内容具有多媒体的特性,适当加入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述,或需要学生有较好空间想象能力的重难点问题,微课是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好的帮手。2)微课应以学生为本,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资源主要以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为主,学生可以方便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以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重复学习。微课作为自主学习的多媒体资源,其在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学习对象及其认知特点,利用微课知识点精炼、单纯,针对性强等特点。用碎片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过程,进而完成整个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

2.《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必修课程,课程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几乎成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定势,极大地束缚着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如何将混合式学习方法、微课等新的媒体手段引入教学过程中,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学生调研,在本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希望学有所用,但是学习基础差异明显;学生学习的基础参差不齐,这是学习者多样性特征的具体体现。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和对信息技术素养课程重视程度不同,使得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以前接触过信息技术课,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系统;有些学生计算机接触较少,没有什么基础可言;有些学生迷恋上网聊天、玩游戏、新奇的东西见得很多,对枯燥的课程学习不感兴趣;还有部分学生觉得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深奥难懂,有学不懂、厌学的情绪。如何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因材施教,将计算机应用课程知识点细、操作技能繁杂的问题妥善解决好,是教师面临的难题。2)学习者自主学习方法欠佳,学习技能有待提高,学习效率较低;计算机应用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许多学生暂时不能适应高职学习的特点,依然习惯于中学阶段的填鸭式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差。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资源,进而没有了兴趣和动力。例如“数制与编码”部分,学生往往有畏难情绪,选择退缩,而不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困难。另外,《计算机应用》是一门教考分离的课程,个别老师为了追求通过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只让学生反复训练几个模块,应试化教育现象明显,导致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从培养技能型人才向培养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3)教学设计和模式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存在差距;只有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差异,对教学方案和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才能有效实施教学并产生良好的效果。现有的“理论+上机”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上存在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为主、因材施教的理念。另外,教学设计与模式单一,教师忙于解决计划学时与课程知识容量相矛盾的问题,缺乏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不同教学设计,制定相应多层次教学方案的能力,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更谈不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微课辅助教学的应用优势

“微课”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瓶颈与不足,特别是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方面,作用尤为突出。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学习媒体、学习模式、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等学习要素进行有效混合,优化学习资源的组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从而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将微课应用于传统课程教学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从高职学生角度看,长时间、高强度的课程教学,学生会感到筋疲力尽,注意力无法有效集中;而微课在较短的时间内,精彩呈现教学知识点的教学形式非常适合高职学生,避免了长时间枯燥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效率较高。2)从课程角度来看,微课具有的重难点突出、针对性强、短小精悍、实用性强等优势特别适合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针对每个教学单元,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和学习观念,选择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工作的“教学案列”为任务驱动项目,将重难点融入教学案例的任务设计中,并且制作成微课等共享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根据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对于教学难点可以重复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并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4.《计算机应用》微课教学实践

1)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微课件制作原则微课的选题是微课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即使制作成微课,其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在《计算机应用》微课教学设计中,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几年等级考试试题,根据考试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各专业学生常见的题材,将教学内容按照“模块单元任务”进行分解,采取“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微课设计。强调实用性、典型性、时效性、趣味性和衔接性。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注重了对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工作任务的分析,强调了“任务驱动”在微课学习中的重要性。任务的选择宜小不宜大,如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案例,将原来一个案例分解为“公式的录入与简单计算”、“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函数的使用”三个自成一体的微课,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艰涩、知识点密集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微课制作一般流程为:微课选题教学设计微课件制作教学实施与录制视频剪辑与字幕教学反思。其中,“微课件制作”是其核心,一般有三种主导类型:①PPT式微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等知识可应用此类型;②屏幕录制式微课程,以培养MSOFFICE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技能为主;③教学录像微课程,如电脑配置组装过程。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要突出主题,讲授清晰,语速适中,操作同步。2)录制微课视频与资源“教学实施与录制”部分是微课制作的关键环节。微课的呈现方式是视频为主的流媒体,教师熟练掌握屏幕录制软件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如“FSCapture”,要熟练掌握软件的界面、编辑处理技巧、音频处理、视频输出与编辑、字幕、标注等操作;在教学过程的录制环节中,强调录屏效果,可能会重复多遍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强调片头的设计,其决定着整个微课的基调;通过使用“AfterEffects”、“会声会影”等软件对原始视频进行优化、剪辑、添加字幕等处理,最终获得所需视频并转换为网络上常用的流媒体格式,在这里选择的.mp4格式,在学院的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一同的微课资源还包括:作品素材、微教案、微练习、试题库等。3)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好导学工作,提前将制作好的微课资源和作业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共享给学生,学生自主完成预习、复习等教学准备工作,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巩固学习效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重、难点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微课,同时上网查询,认真记录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首先针对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现场示范与解答。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教师应提前准备好难、中、易三套学习资源,分发给相应的学生。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情景化、可视化的多媒体学习资源,有助于各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在推动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共享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微课”作为核心资源的地位逐渐显现。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为微课在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中创造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篇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6-0044-03

一、引言

ASP(Active Server Page)动态网页程序设计是一种简单、便捷的网络编辑工具。该课程基本内容包括ASP的运行环境与配置、HTML标记语言、VBScript语言、ASP内置对象、可安装组件和脚本对象、SQL操作基础、ADO对象实现数据库的存取等。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员对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让学员们了解和掌握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操作技能,使学员们对ASP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应用。由此可见,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背景下,需要探索出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课程的创新思路。

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

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大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无论是从方法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电大远程教学的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以便使学员能够及时地掌握所学到的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要注重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技术与学员各自的专业教学、工作相结合,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当中,最重要的是以成人学员为主体,把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课程充分融入到学员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将学员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有关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问题与教学相结合,通过现代信息化的教学形式组织学员们进行互动,自行解决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一来,能够很好地激发学员们学习的热情以及对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提升电大远程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课程的结构框架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课程要求学员们能够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前导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基础、HTML标记语言与VBScript语言、数据库原理以及程序设计基础 。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中,依据开放教育理念和远程教育理论,我们对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课程的结构框架进行简要分析:

1.内容选取

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选择需要突出针对性和通用性。根据远程开放教育以学员为主体的特点,内容需要从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手段应该符合学员的基本要求、兴趣爱好。在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授课内容方面,需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课程的重点包括:服务端脚本编程技术脚本语言VBScript,ASP内置对象的属性、方法及其使用,SQL的数据查询语句的语法和作用,ADO对象访问数据库的方法,程序开发实例以及课程结合实训六大部分。应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始终把培养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因此,在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整合知识,尤其是整合中央电大在线、北京电大在线两级平台上提供的相关资源,进行模块化设计,并且确保在每一个课时内可以讲授一个完整的模块内容。

首先介绍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HTML语言以及服务端脚本编程技术脚本语言VBScript。然后再讲述如何应用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ASP内置对象和ADO对象,向学员们详细讲解Web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且培养学员解决一般动态网页程序设计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实训演练,了解学员们对ASP动态网页程序设计技术的综合应用情况。例如,选择一些具体的、使用的网站产品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些产品的开发过程进行研究,介绍其开发方法、过程、组成以及技巧等,并深入剖析技术要点。这样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目的,让学员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可以提升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篇5

1.普通招考的考生(不含直博生、硕博连读生)符合《南开大学2016年博士生招生说明》中的博士报考条件;

2.为“211”院校毕业全日制硕士;

3.入学时年龄不超过40周岁;

4.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只招收全日制攻读博士生。考生被录取后必须全脱产学习,学生档案和工资关系全部转入我校。可参评我校学业奖学金及助学金;

5.外语水平要求:申请人英语至少达到以下条件其中一项:

(a)通过国家六级(六级成绩达到425分)或国家四级成绩达到550分;

(b)托福(TOEFL)成绩达到90分以上(老TOEFL达到600分);

(c)雅思(IELTS)成绩达到6分以上;

(d)GRE成绩1300分以上(新标准260分以上);

(e)在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硕士学位;

6.以学生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I索引期刊,或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C类及以上会议、期刊,或《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取得科研论文成果要求》附件中所指定的中文期刊上发表相关专业的学术论文;

7.健康状况符合南开大学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二.可接收“申请考核制”博士的导师及招生名额

2016年南开大学博士招生专业目录中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全部博士生导师自愿申请参加;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博士生招生计划名额含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生、“申请考核制”博士生、统一入学考试生。

三.报名申请

1.网上报名

以“申请考核制”报考我院的考生需在“全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网上报名系统”报名,报名时考试方式必须选择“申请考核制”。

“申请考核制”网上报名时间:2015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

网上报名网址(全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bsbm

2.提交申请材料

考生须于2015年11月5日前(以邮戳为准)向我院提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需以快递方式邮寄。

邮寄地址:天津市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研究生办公室(新校区)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022-23505863;022-23503438

提交材料清单(材料要求A4纸规格按顺序排列):

(1)《南开大学2016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考核申请表》;

(2)《报考南开大学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3)提交两份攻读博士学位《专家推荐信》;其中一份由考生硕士阶段的导师填写。(推荐信是学院确定博士生资格的重要依据,推荐人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推荐书应由推荐人根据自己对考生的了解,实事求是、客观的亲自填写,并签字密封);

(4)申请人二代身份证复印件;

(5)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提交学生证复印件),境外获得学位考生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证书复印件;

(6)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须加盖教务处、研究生院或人事部门公章);

(7)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8)获奖证书、、获得专利及其它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9)外语水平能力证书复印件(CET6、TOEFL、IELTS等);

(10)《research proposal》,要求英文3000字;

以上提供材料均认为是真实可靠的,如有伪造,一经招生单位发现,立即取消其录取资格。

3.申请材料审核

(1)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材料形式审查: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审核基本条件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特别对应届生的学生证、已获硕士学位人员的硕士学位证书,境外获得学历者提供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进行查验。

检查合格者按报考学科(专业)进行分类整理后提交到“专业审核组”评估。

(2)学院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学科的“专业审核组”;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为控制科学与工程、运筹学与控制论两个学科的“专业审核组”,分别负责评估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评估内容包括:考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实践情况、硕士论文、发表文章以及获奖、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等。

“专业审核组”填写《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申请资格评估考核表》,并给出百分制成绩(成绩在60分以下取消其申请资格)。择优确定入围考生名单。并于2015年11月15日前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批。审批通过后,于2015年11月18日前在学院网站公示入围考核人员名单,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

4.综合考核

由申请导师及本学科学位分委员会具备博士生指导资格的4-5位委员组成“综合考核专家组”(不少于5名教授),负责对通过审核并在网上报名的考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

(1) 试卷考核:内容含心理健康、专业英语翻译(100分钟)

(2) 面试考核: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考生具体情况,考察考生专业外语,综合知识运用,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重点对考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科研潜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查。

每位申请人需准备15分钟PPT,PPT内容需含个人简介、学习成绩、课题研究、发表成果、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等内容。

面试结束后,“综合考核专家组”成员首先进行无记名投票,投票采用一票否决制(即非全票通过视为考核不合格)。按照投票结果和面试情况,“综合考核专家组”填写《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综合考核记录表》,并给出评语、百分制成绩。

考核成绩低于60分的不予录取,按照考核成绩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综合考核成绩将在学院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

5.拟录取名单审核及公示

根据“综合考核专家组”上报的拟录取名单,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综合汇总、复核。提出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申请考核制”博士拟录取名单,11月25日上报学校。由学校研究生录取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由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公示“申请考核制”博士拟录取名单,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

6.录取

凡被以“申请考核制”方式录取为我校博士研究生的考生需将档案和工资关系全部转入我校,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

四.监督机制

学院将建立以主管院长和各学科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学位分委员会委员组成的“专业审核组”;各学科博士生导师组成的“综合考核专家组”三级审核制度,确保选拔的公平、公正、公开。

考生在通过“申请考核制”申请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如果对综合考核等方面有疑问,可首先向学院提出申诉,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考生提出的申诉进行调查及处理。如果考生对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做出的申诉处理仍有异议,可进一步向学校争议委员会提出申诉,并由学校争议委员会按照教育部及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做出裁决。

五.招生咨询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招生信息请查询以下网页:cc.nankai.edu.cn; cs.nankai.edu.cn;

咨询电话:022-23505863;022-23503438。

办公地点:南开大学新校区软件学院楼110室。

六.其他事项

1.“申请考核制”选拔方式只招收普通考生,各类专项计划不得以该方式进行招考。

2.学习年限、毕业就业、学费、奖助学金、学生住宿按南开大学招生简章的规定执行;

篇6

深刻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正确认识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当前改善教学管理工作、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摆放在全体中学计算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以当前全国普遍实行的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为背景,在计算机课教学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初步地探索与实践,以期达到以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促进计算机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目的。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和物力的总和。可以看出,教育教学中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多种多样。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只有那些真正进入到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课程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在教育教学中,每一名教师要努力做到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所谓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而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进一步的开发。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摆放在全体计算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相比数学和语文等传统学科而言,计算机教师大多比较年轻,从教时间比较短,不太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在讲述《windows xp中文版教程》时,学生们知道该软件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制和开发的,他们纷纷议论,中国人使用计算机,为什么非得使用美国公司的产品,难道中国人不能研制和开发操作系统?我们告诉学生,我们中国人已经研制出了成熟的操作系统软件,其中包括中科红旗公司的redflag linux以及2004年9月火爆问世的国产中文服务器操作系统kylin(麒麟)。对于国产操作系统问题,我们没有采用讲座的形式,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新兴的课程资源——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来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学生们通过登陆互联网,使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国产操作系统”,便查询到了多篇关于国产操作系统的文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了解到,作为国内最早树起中文linux大旗的先锋厂商,红旗软件充分发扬“自由软件”运动精神,致力于开发研制基于linux的全线应用产品,令这一影响全球的新一代操作系统植根中国,并大放异彩。作为国产软件的一面旗帜,中科红旗公司致力于红旗操作系统redflag linux及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红旗软件通过提供与世界同步的先进的红旗redflag linux操作系统软件和一流的技术服务,让每一台具有处理器的设备发挥最大效能,为政府和企业用户提供可靠安全保证和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红旗redflag linux已经在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业务领域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金融、能源、教育、交通等行业以及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领域和部门。红旗软件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中国操作系统软件。

此外,与windows、linux和unix同台竞技的国产操作系统已经诞生。2004年9月,国防科技大学和联想集团共同推广中国产的中文服务器操作系统kylin(麒麟)。该系统是国家863计划的重大研究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麒麟”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其严格的安全机制,确保系统的高安全性,对打破外国对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垄断和控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国产操作系统的现状,他们表示,使用操作系统软件,应率先使用国产操作系统,并建议有关部门编写国产操作系统的教科书和参考书。

其次,在讲述《word 2002中文版教程》之《插入图片》时,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其中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大屏幕液晶投影仪。在导入新课时,首先提问学生:“中国有哪几位航天员?”与此同时,通过液晶投影仪显示三张照片: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并配以画外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升空日,千年飞天梦圆时,杨立伟乘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顺利升空,并按时返回预定地点,航天英雄杨利伟从此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太空征程新起点,神舟六号新篇章,中国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中国从此成为世界宇航第三大国。”之后打开文件“从神五到神六.doc”,先后插入前面所提到的三张图片,并对这些图片进行裁剪和加工。这样做,是为了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将计算机专业课和思想品德教育适当整合,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以便使学生关心时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实际教学来看,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增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摆放在全体中学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2-5403-02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mputer Experiment Open Teaching Model

YANG Bao-hua ,SHI Shuo, YANG Tao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efei 230036,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computer experiments open teaching system reform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 practice poin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open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key details and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sed perspective, proposed to build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verse, multi-combination, multi-level approach computer experiments open new system aims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open;computer experiments;teaching model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构建了不同的教学方案[1-3],按照专业设置了计算机课程体系[4-5],其中计算机实验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部分,针对高等农业院校,以安徽农业大学为实践重点,在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建立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6-7],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分阶段、分重点进行实践,逐步完善统一实验教学规范,并纳入安徽省质量工程体系监督和管理,以保障和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创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计算机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

1.1多元化的培养平台及体系

1)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室开放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并已经成为实验教学改革和当前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实验室开放的内涵和形式是多元、多层次的,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让他们体验计算机实验的快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学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多种途径的计算机开放式实验:计算机开放式实验不仅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而且还包括毕业设计课题、大学生创新基金、各种设计大赛以及其他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些都是开放实验室的方式和途经。计算机实验中心采用“提前预约、门禁派位、电源控制、实验日志”软硬件一体化自动管理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多重开放指导模式。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具有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及智能化管理。2011年上半年,10级食品科学和食品安全专业开设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课程中已经运用了“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该系统在实验课程中测试、更新及应用,并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3)多元化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强化基础,突出应用,培养创新。我校实验中心紧密结合我校“农业”高校的特点,以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目标,在使学生经历计算机基础类实验和应用类实验训练及考核通过之后,开设面向全校性的计算机语言类实验课程、应用型实验课程及开发性实验课程,在基本的计算机实验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之间架设了一个过渡桥梁,探索并实践了一个“计算机设计选修课与数字农业中心实验室联动”和“集中实训与分散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基础实验与农业实际,把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实现计算机与农业专业人才的通识教育与精英式教育的有机融合。

2.2多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

开放式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包括基于开放模式的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及多元化创新实验课程体系,面向实际应用,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农业领域的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实验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为不同专业的多模式计算机教育提供选择的空间,形成一个贴近专业应用需求、分类指导的农类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新模式。

1)大公共课程实验:基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基本的信息素养,培养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生存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涉及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性和通用性的知识、技能和应用,是信息化社会中本科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2)小公共课程实验:在课程设置方面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对农学、林学、园艺等专业开设《Excel农业统计》,对服装设计专业加强图形、图像处理及动画制作的教学,对管理专业介绍信息管理系统等。为某些大农类专业的共同需要而设置,多专业均可选学。深度上超过大公共课中的相应模块,我校已开设《Photoshop平面设计》、《网页制作技术》、《SQL数据库应用技术》,拟开设《Access数据库基础》、《3DMax设计》、《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些课程的开设主要以学生、老师互动的方式为主,并在实验室中完成授课,以计算机实验为主,摒弃传统的教室上课的方式。

3)系统开发课程实验:基于大学生创新基金及其他实训的要求,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及系统开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语言设计课程,为日后开发领域小型系统所必修,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设计能力,开发系统的基本能力。

2.3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三结合”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实验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开放实验室,采用自选与统排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放我校计算机基础示范中心的实验室,开发和运用实验提前预约、门禁派位系统,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实验的巩固训练、提高验证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

2)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实验课题的设计上,除了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其综合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文献查阅、社会调查、实验设计等组织形式,鼓励学生设计实验,为学生提供完成实验探索的条件。2012年上半年我校2011级烟草专业开设的《Excel农业统计》实验课程中,鼓励学生通过知网期刊检索系统检索相关论文,查找专业数据,利用Excel统计功能进行烟叶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对烟叶化学成分的方差分析和假设检验,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实验的重要性,更深层次的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

3)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以科研为背景,教师在设计实验课题过程中,将科研课题的分支问题作为实验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早期介入科研实验,尤其是安徽农业大学每年都开展大学生创新基金活动,就是开放式实验计划,鼓励学院交叉、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旨在建立以课题为先导的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的前期训练,并且我校每年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中70%左右和计算机相关。

2.4开放式实验的多方式考核方法

1)机考:上机考核是检验学生实验课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仅仅靠一次上机操作考试,是不能检验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情况的。必须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检查,突出自主动手、自主设计、自主归纳等能力。

2)设计作品:采取实际操作设计和创新设计作品相结合形式,通过作品评价、现场答辩、提交实验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该方式是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2012年上半年已经开展的《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的实验考核方式就是按照不同要求完成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实训报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和计算机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校内实训,提交实训报告,在实训中互相学习和进步。2012年上半年在对2011级农学专业开展的《Excel农业统计》课程中增加了实训内容,把常规统计软件与农学专业知识结合,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不仅增长了Excel统计知识,而且体会到专业知识的交叉性。

3结束语

该文基于安徽省质量工程“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计算机实验开放式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建设及关键的实施细节问题,并从农业院校基础的角度,提出构建特色鲜明的“多元化、多结合、多层次、多方式”的计算机实验的开放式新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分层次能力培养为目标,具备农业特色的、面向专业应用的,实现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的交叉与融合,强化基础,突出应用,培养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农业院校的计算机实验模式还在不断改革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夏其表,尹建新,易晓梅,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分类教学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09(24): 78-80,89.

[2]寸仙娥,蔡润芹,普玉凤.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09(24):13-15.

[3]张莉.构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创新精品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6):75-77.

[4]樊明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90-92.

篇8

目前,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已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视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以促进交流、共享,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2005年教育部启动高职近百所示范院校建设,各示范建设院校基本上一致地将数字化资源建设列为学校一个重点建设项目,高职数字化资源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是为契合学校对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创新教育内容,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满足学校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协助学校组织自有师资力量,进行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制作符合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教学、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高质量数字化课程资源,以满足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改革等的需求。同时,通过数字化资源建设,达到对师资队伍的培养。

一、数字化资源简介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类型

数字化资源的类型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等。从教学资源的功能上,资源包括授课录像、实操录像、软件操作演示、动画、模拟软件、辅导材料(背景介绍、扩展介绍、习题库)、教学课件(ppt),将这些素材经过后期的整合,成为一门精品网络课程。

2.制作资源所需素材的格式

数字化教学的素材大致可分为媒体素材和知识单元素材两种。媒体素材包括文本文稿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其他素材。知识单元素材是指围绕某个教学知识单元的多种媒体素材的有机组合,旨在支持某个或某几个教学知识点。知识单元素材可以是多种文件格式,如ppt、exe、html或aml、自解压的压缩文件格式或其他文件格式。素材的格式多种多样,单视频类素材就有avi、mepg、rm、asf等众多格式。

3.资源的表现形式

资源大致分为三分屏、网页、Flash三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形式,通常具有不同的用途、优点等。

上述资源中包含了多种媒体形式的素材,比如,音频、讲课录像、屏幕演示视频、交互式动画、虚拟仿真、ppt、电子教案等。至于具体采用哪些形式的素材,将根据课程特点和其他要求而定。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计算机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其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单纯注重基本理论的讲授,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毕业生“高分低能”,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而有的学校过多强调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理论的学习。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群的脱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环境和实习环境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数字化资源逐步进入课堂,并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计算机房和网络覆盖了大部分职业院校,建立起了良好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平台。数字化资源用于职业教育可以扩大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容量,使知识构建网络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并具有技能培训的重复再现性,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更有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条件下职业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

三、数字化资源平台设计方案

1.精选资源建设内容

在数字化资源内容的选取上,要精心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授课内容,要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符合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和岗位对能力培养的要求;在结构组织和表现形式上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方式和兴趣偏好,有利于教师的课堂辅助教学及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方法和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真实岗位中的案例,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岗位。

2.注重实训模拟

在设计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平台时,要结合本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如: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网络管理与应用模块的核心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与应用,另一个是网络服务系统的管理与应用。这是构成网络管理的核心技术。如何让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平台更好地理解和完成这些技术,是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技术只有在真实实训平台上进行仿真模拟,采用数字化资源中的多种媒体实现,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制定标准

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建设需要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用来评价、鉴定资源建设的好坏,并根据评价的反馈意见,不断充实完善资源内容。数字化资源建设要能保证资源内容的有用性、可用性和通用性;要能不断适应就业市场对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作为资源库开发的主管学校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数字化建设按照此标准进行。标准的制定要在教师、学生中广泛调研,组织各学科专业方面的专家,制订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下表是经调研后归纳整理出的高职课程教学数字化资源的评价标准。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对推进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建设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作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程,应将此项建设列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开始,然后逐步日常化,规范化。学校要配置相关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和研制工作,更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和资源操作等能力,把这项工作长期不懈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姜敏凤.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3).

[2]蔺素珍.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方法[J].山西科技,2005(2).

[3]刘红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J].情报探索,2010(5).

[4]于桦楠.基于网络环境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篇9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深入,需要更多同时具备自身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才。因此,培养能将计算机科学应用于专业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非常重要。

201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简称C9会议)。C9会议讨论并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声明提出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将实现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融合,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者一种新的视界和思考。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课程,但现阶段课程安排并未体现出在医学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前景,也未体现医学领域对计算思维的需求。对这部分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内容改革成为势在必行的一项任务。因此,我们提出“计算机思想教育”。面向医学信息化发展,以培养“计算思维”为着眼点的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什么是计算思维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并定义的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简而言之,计算思维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去解决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利用启发式推理来寻求解答。将来计算思维将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那时诸如算法和前提条件将成为每个人日常词汇的一部分。我们在医学生教育中提出“计算思维教育”,是因为我们坚信医学生能从计算思维中获益。计算机科学对于医学生的贡献绝不限于能够在大数据中搜索寻找模式规律,而是能够以其计算方式和方法改变医学生的思考方式。

2.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现状

在医学院校里推行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有了较长的时间,现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是:大屏幕加展台、多媒体设备等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展示,并结合上机练习。不可否认,该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但这种方式对处于地方院校学生而言仍有一定的不足,例如,信息量大、速度快;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因此我们主张开展计算思维教育的行为具有了紧迫性。“计算思维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点从软件操作上转移到计算机思想的教育上来。

3.培养“计算思维”的方式

我们要将“计算思维”的观念注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完成的工作是从课程内容体系的角度把握系统化的计算思维知识,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强调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当前分级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还需更进一步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效果考核进行深入思考。具体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3.1 教学理念的转变

从当前单一的应试型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体系优化入手,分析课程体系的定位及构成要素,摸索适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构成要素。在基于知识点的讲解、演示教学的基础上,借助项目形式的任务案例为依托,能有助于学生系统理解基本知识,掌握运用计算机的理论、技术、应用等内涵的较好方法。

3.2 教学内容的革新

我们需要思考究竟教什么内容才能使所有的学生真正受益,而不是仅仅能够拿到等级证书。计算机学科中有很多普适思维,这些思维不仅反映了计算、计算机的原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基于计算技术/计算机的问题求解思路与方法,从而有助于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未来应用计算手段进行学科的研究与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对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了解,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不断提高,使其计算思维能力,尤其是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比较全面的提升,使他们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3 教学方式的改革

运用计算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因此,在计算方法课程的教学中建立以问题、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学习和思维训练的目的。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4 教学效果的考核

为了使教学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对知识、计算思维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中,应有部分题目结合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在每次教学中对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和程度进行评价,既可以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点和计算思维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又可以促使学生真正重视日常的学习,从而使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促进教与学的协同发展。这样不仅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该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成为计算机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

4.结束语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中担负着重要的启蒙任务。它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未来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自身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计算思维的培养是一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它的核心教育观考虑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终身运用计算机解决各种应用问题的能力。因此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 中国大学教学,2010(9).

[2]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 中国大学教学,2010(9).

[3]董荣胜. 《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呼唤教育的转型[J]. 中国大学教学,2010(10).

篇10

一、动态的情景串来源于静态的主题情景图

实施情景串教学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教材在排版上明显文字叙述少了,随之而来的是一幅幅生动有趣、五彩缤纷的主题图嵌入我们师生的视野,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正是这些将一幅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主题图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新鲜的生命,使我们的情景串教学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充分挖掘主题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相对独立的故事或活动演绎“主题图”情景,把丰富的情景画面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丰富的情景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如第四册“表内除法(二)”的第一课时,例1给出了学生庆祝节日的主题情景图,而配备的练习1―4的主题图分别是小猴爬竿、小兔采蘑菇、小鸟送信、小猪吹泡泡。而低年级学生对静态信息窗的兴趣持续时间过短,相对独立的主题图使课堂显得过于松懈,存在一节课中前半节课学生兴致高昂,后半节课学生死气沉沉、按部就班的现象,于是我尝试着把静态的、相对独立的几个信息窗转变为一个动态的连贯的情景串。把整节课设计成以学生喜欢的“庆祝六一”为主线,通过“布置联欢会场”(例1的教学内容)――“参加快乐的游园活动”(练习1―4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

通过对教材的有效调整,把静态的信息窗变为动态的情景串,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以图画、操作、语言等形式为载体,潜意识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游戏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去计算,使他们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动态的情景串来源于贴近的生活实践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可以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景,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践活动情景贯穿起来,编排成“情景串”。

如第四册表内乘除法的练习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情景串大背景:星期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游乐园去玩。情景一:出发前,班长清点人数。师:我先请班长清点一下我们今天一共来了几组?(6组)小朋友看一看每组有多少人?(4人)师:板书:一共6组,每组4人。师:谁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情景二:开始出发,如何租车?课件画面:停车场里有8辆车,每辆车限坐3人。情景三:来到游园门口,准备买票。课件画面:游乐园门口,张贴有游客须知及门票价格(每人2元)。情景四:进入游乐园,设计游乐项目及游览路线。课件画面:游乐园内各项游乐设施的价格及相关规定。情景五:休息,到游乐园内的食品超市购物。课件画面:游乐园一食品超市内,矿泉水2瓶6元,汽水每瓶4元。

一节课,始终围绕“游览”这一情景而展开,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景,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体验与感悟,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创造性地巧构情景串,将计算的内容、知识与技能溶入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具体现实的生活场景中,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活了学生问题意识,形成了问题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串”中,会应用数学思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计算解决问题;在“情景串”中合作交流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动态的情景串来源于生动的动画故事

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的。动画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小学生对于动画故事非常感兴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来源于动画故事的情景串就会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是一种催化剂,使计算教学跳出纯粹为计算而计算的技能训练的老路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算用结合,使课堂充满生趣。

如第一册在教学“用数学”时,上课伊始,我就以“森林里的早晨”那美丽的画面、鸟儿的叫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整节课我设计了引导一系列学生去郊游大森林的事理情景串,把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机地串联了起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愉快的旅途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中乐。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形成了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促成了认识活动的探索化、动态化和情感化。

情景串的创设亲切、简单、自然,让学生在熟悉的动画故事情景中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学生在故事中练习,在故事中学到知识,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直到下课时还意犹未尽。

篇11

一、开放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远程开放教育主要是以函授形式为主,这种方式的教育与普通全日制教育有很大差别。从学生来源、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等方面考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存在很大困难。

首先,学生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正规的会计从业人员,有社会其他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也有一些是学生。其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差很大,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和会计电化学方面的知识各有差异。再次,学生年龄结构也是很复杂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能力大不相同。

2.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具有多学科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对任课教师知识面的要求也比较高。而实际工作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教师甚至不是会计相关专业毕业,所以在讲授时就时常表现为只教软件的操作而忽略理论部分的讲授和指导,从而影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只知工作流程和操作而不知其工作原理和电算化会计理论。

3.教学基础硬件设施不健全

由于财务软件安装和使用对计算机软、硬件要求高,学校提供的电脑配置低,造成软件运行速度慢、常死机、且存储空间小,使数据难以长时间保存。此外,很多机房出于对电脑的保护,安装还原卡和禁止移动硬盘的使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4.教学方法不完善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课堂的教与学已完全不能胜任现代化的教学。

二、针对电算化会计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及方法探析

1.加强学生的素质培训

要积极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更好地完成电算化会计这门新兴学科的教学;要结合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首先,入学前要进行学科的培训和考核,要严格入学资格准入制度,对那些不合格的学生要予以劝退;合格的学生要进行集中培训和考核,培训要测重基础知识,考核要加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合格者录取。其次,在入学后要常规性地对学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大对他们的专业技术培训,集中全力提高电算化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学科综合性的特点,首先,选择在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方面有所专长的教师担任。其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此外,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让专业教师深入会计软件公司,接受先进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会计事务所和商业企业等,了解企业与教育的关系;深入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等。只有具备了优秀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

3.完善学校教学基础硬件建设

建议学校机房计算机应定期进行软、硬件的升级,使其配置适合学生学习使用。保证学习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且为了计算机的安全,给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数据存储平台,使学生能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电算化会计教学是实践性较强并且涉及面较广的一门课,所以应该将学生的创新精神融入电算化教学中。尤其是对于远程开放教育来说,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个优势,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及时地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创新。

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的会计财务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账目财务处理中,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所选择的案例难度要适宜,稍有难度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及时结合自己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必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理论学习与模拟实务的结合,才能培养出掌握丰富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史凌志.浅谈多媒体教学之利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

篇12

引言

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是指一切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并通过信息技术倍增了作战效能的作战样式。[1]军校作为培养部队指挥员的摇篮,是军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深化基于信息系统的院校教学训练改革,特别是计算机教学改革,有助于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提升,是着眼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施,是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加强和改进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各项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

军校学员信息素质内涵特征

信息素养作为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因素,在信息化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人是战斗力第一要素,以信息化为核心和本质的新军事革命对军人也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掌握军事知识技术,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从而在及时分析、提炼和处理海量信息、迅速作出判断和反应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

1.信息素质一般内涵

信息素质的概念首次使用是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向美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提案中。[3]

自20世纪90年代信息素质概念传人我国以来,我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和研究。其中王吉庆教授结合我国教育国情,提出信息素质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利用、开发信息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社会共同的评价。[4]

信息素质具有层次分明,强调普及,注重操作和发展性的特点。信息素质可以分为公民信息素养、应用信息素养、开发设计信息素养三个层次。强调普及即普遍存在,无绝对权威。注重操作即信息素养集中表现在操作能力上,具体落实在使用与操作上。信息素质的四个培养途径是: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和社会家庭中的信息教育。

2.军校学员信息素质特征

未来战争中,信息对抗贯穿战争全过程。军校学员作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指挥官,提高和加强他们的信息素质,也是军校教育最基本的需要。在军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员较强的信息能力。一是信息系统使用能力。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范围广泛,包括正确操作信息系统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软件并熟练使用的能力。二是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5]

军校学员作为承担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军事作战人才,其信息素质内涵具有其独特性,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心理等五个方面。其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心理是保障,信息道德是准则。[6]

信息意识是指学员对信息的敏锐感受性和持久注意力,决定了学员在捕捉、判断、利用信息中的自觉性。信息知识是信息资源开发中积累的认识和经验总和,是一切同信息有关的理论、认识和方法。军校学员需要掌握的信息知识包括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安全知识和信息战知识。信息能力是指学员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信息心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所带信息的主观反应,军校学员信息心理主要包括信息心理攻击和信息心理防护两个方面。

军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军校学员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为宗旨的一系列教育。[7]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在当今社会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针对基于信息系统的未来战争需求,对未来指战员的军校学员信息素质的高要求,当前军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现状仍有许多不适应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计算机教学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状况,不适应学员信息掌握现状。当前军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明显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对于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涉及较少。

二是计算机教学形式单一,不适应多样化信息化教学和信息传媒发展。当前军校计算机教学仍停留在课堂多媒体教学和上机实验方法上,相对单一的计算机教学形式明显不适应。

三是计算机教学进展不适应学员信息应用能力要求。当前计算机教学进展特别是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等方面的教学不够,不能较好适应学员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作战和应用能力要求。

分层多阶计算机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信息能力,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应用,从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应不断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改革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行分层次多阶段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军校学员信息素质。

1.分层次计算机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与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旨在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努力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即通过最佳的学习状态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8]可针对学员类型、信息基础和专业特点三个方面对学员信息素质培养进行分层次的计算机教学。

一是按照学员的合训和非合训培养类型制定学员信息素质培养计算机教学计划。我军在部分院校实行了对部分本科层次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9]合训与非合训的学员培养类型的信息素质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当制定不同的计算机教学计划和内容。合训学员作为未来初级指挥军官侧重于信息能力的综合应用,非合训学员作为技术军官更侧重于信息技术提升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针对合训学员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加强信息知识、意识和道德的基础上,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心理的培养,主要包括军队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战争武器应用操作等实用型技术;针对非合训学员应当提高信息化应用综合素质,主要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多种编程语言应用,数据库、网络等综合信息技术应用。

二是根据学员入学时的信息基础制定计算机教学计划。在军校学员入学初期进行全面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新学员的信息基础分为A、B、C三类。按照信息基础分类制定不同的计算机教学计划,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和选修课程适时调整计算机教学计划,实现全体学员信息素质稳步同步提升。

三是依照学员所学习专业与计算机相关的紧密程度制定计算机教学计划。根据学员所学专业同计算机相关紧密程度分为计算机紧密专业、相关专业和一般关联专业。计算机紧密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与计算机专业非常紧密的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主要包括电子专业、通信专业等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较多的专业,计算机关联度一般专业主要包括非理工科专业等其他专业。其中,计算机紧密专业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体的课程教育体系,计算机相关专业主要以计算机编程,网络技术为主体的计算机及信息应用技术信息应用能力的计算机教学体系,计算机关联度一般专业主要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关信息理论知识为主的信息意识培养计算机教学体系。

2.多阶段计算机教学

多阶指将课程教学体系分为初阶、中阶、高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10]按照军校学员信息素质培养要求,结合军校计算机教学实际,制定多阶段逐步晋级的计算机教学计划,以信息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为主设计信息基础应用阶段,信息综合应用阶段和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能力阶段由浅入深的三个信息应用能力阶段。

信息基础应用阶段主要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和相关实验实践活动为核心的信息知识和意识培养,结合计算机一级考核,加强信息意识选修课程要求,从而实现信息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信息意识养成。

信息综合应用阶段主要是以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与实验,数据库、网络、计算机仿真技术为主的信息知识学习和信息能力培养,结合计算机二级、三级考核,加强信息意识和能力选修课程要求,着重关注信息技术等学科竞赛,从而实现信息知识掌握和信息意识养成。

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应用能力阶段主要是结合现有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熟练掌握信息化武器的操作,通过任职课程和选修课程强化信息心理、道德和意识,特别是加强信息战中网络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心理战的信息心理防护意识。

为了提高学员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心理的塑造和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建设氛围,通过举办计算机文化节,创建信息创新中心,设立信息安全中心,计算机兴趣小组等活动和组织实现全体学员信息素质培养,同时在合训分流教育、任职教育和轮培训等职业教育中引入专门信息教育教学活动,着重培养立足于任职需求的基于信息系统的未来信息作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3.试点教学实践

通过在某学院15个专业从2010年推行分层多阶计算机教学,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提高近5%,同期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提高了4分,同期大学及以上级别学科竞赛活动获奖项目等级明显提升。通过在任职培训引入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课程,学员反应映普遍良好,特别是以计算机文化节为主的校园信息文化氛围培育活动对学员信息素质培养提升效果明显。后一阶段,将结合学员学分制深入改革契机,将制定信息素质培养评价体系,推动信息素质培养活动和成绩纳入人才培养学分体系中,从体制上确保信息素质培养长效深入贯彻落实。

结论

新时期新阶段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深入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能力需要迫切加强,改革改进军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作为未来信息战争指挥员的军校学员信息素质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参考文献:

[1]戴清民.信息作战概论[M].北京:出版社,1999.

[2]吴宏,殷银芳.关于军校学员的信息素质教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4):116-117.

[3]Behren s,S.J.A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literacy[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1994,55(4):309-322.

[4]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王猛,李一娈.关于军校学员信息素质教育的探析[J].科教文汇,2009(9):96.

[6]宋明武,杨世松.信息素质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5):63-73.

[7]邓晓军,李长云,彭国新,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2(19):56-5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