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5 07:04: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黄芪的作用和功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作用。
2、茯苓具有健脾除湿、利水消肿、除烦安神的作用,二者配伍煮水喝,作用相互协调补充,其作用明显增强。
3、黄芪通过补气而利水,茯苓通过健脾而利水,主要用于治疗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下肢浮肿、面目浮肿、水肿、咳嗽痰多、心悸气短、腹泻便溏并伴有不消化食物、头晕目眩、舌淡胖且有齿痕、脉沉或弱,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水肿辨证为气虚者,可以增加尿量、减轻水肿、减少尿蛋白、提高免疫功能。
(来源:文章屋网 )
2、增强心肌收缩力治疗胃炎
另外,实验表明,喝黄芪水不但可以强壮身体,还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有效的预防循环出现衰竭的情况。另外,若是患有胃炎,那么平时多喝一些黄芪水们就可以有效的减轻病症,尿液中蛋白定量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3、强壮身体
科学家曾经做过实物,当动物服用黄芪水后,体重增长比没有服用黄芪水的动物要快的的多,并且体内含有的白蛋白与血清总蛋白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的动物放入水中游泳坚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日常的尿液也增加了。
4、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如果身体出现气虚而导致汗多,脾虚导致乏力,肺虚导致咳嗽气短,这时就应多喝黄芪泡水,一般就能解决。另外在流感高发期,或者秋冬季节,黄芪泡水还可以预防感冒。
做法:1.先挑出黄芪、党参、甘草中的杂质,将三者浓煎,去药渣,取浓汁备用。2.将大枣、粳米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熬成粥,待粥熟后兑入药汁调匀即可食用。
用法:早晚各服用1次。
功效:黄芪大枣粥具有补中益气、延年益寿之功效,凡是体弱气虚、气虚发热、中气不足、表虚自汗、盗汗者皆可经常食用黄芪大枣粥。
黄芪粥
原料:黄芪3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黄芪中的杂质挑出来,用适量水煮黄芪取浓汁煮粳米熬粥。
用法:每天早上空腹食之,亦可加点糖。
功效: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行水消肿、托脓生肌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脾虚不能统血所致的大便下血、女子崩漏等症。当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粥有延衰老和强壮作用。
黄芪山药粥
原料:黄芪30克,山药60克。
做法:1.先将黄芪中的杂质挑出来,将黄芪、山药用水冲干净后备用。2.将黄芪煮成汁300毫升,去渣后,加入山药煎成粥食用。
用法:每日食用1~2次。
功效:黄芪能补气固表;山药具有强壮、滋养、助消化、止泻等医疗作用。据此,黄芪山药粥具有益气、生津、健脾、固肾之功效。凡久病脾肾皆虚患者,长期食用黄芪山药粥,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当代医药学家印证了黄芪山药粥有延缓衰老、强壮、强心及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作用。
黄芪炖母鸡
原料:黄芪125克,母鸡1000克,葱、姜、味精、精盐适量。
做法:1.将黄芪中的杂质挑出来,母鸡宰杀后,去内脏,反复冲洗干净后,再将黄芪放入母鸡肚子里,最好缝合。2.将母鸡入锅中,加适量水、葱、生姜、精盐,炖熟即可。上桌前去掉母鸡肚子里的黄芪渣。
功效:有补中益气、补气固表、强壮、滋养之功效,凡是产后失血、久病,以及肝肾亏虚等患者,皆可服食之。
黄芪枸杞炖乳鸽
原料:黄芪50克,枸杞子25克,乳鸽1只,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1.先将乳鸽宰杀后,去掉毛和内脏,冲洗干净后入炖盅内,加适量水。2.在炖盅内加入洗净的黄芪、枸杞子。而后将炖盅放入锅内,隔水炖熟,加适量味精、精盐后即可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补气固表、益气固肾,适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气虚血虚、气虚血脱、白带多等患者。
黄芪猪肉羹
原料:黄芪25克,当归12克,枸杞子15克,猪瘦肉100克,葱、姜、味精、食盐适量。
做法:将黄芪、当归、枸杞子冲洗干净后入锅,加入瘦猪肉片一起炖汤食用。吃时可加入适量葱、酱、味精、食盐。
功效:黄芪具有强壮、延缓衰老、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作用;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作用,能降血糖,治疗脂肪肝、神经官能症。3种中药合用后,可增强疗效,是老年人、气虚患者以及手足麻木和半身不遂患者的保健食品。
黄芪当归羊肉汤
原料:黄芪50克,当归15克,羊肉1000克,生姜、食盐、酒、味精适量。
做法:1.将羊肉反复冲洗干净后切成小块入锅。2.锅里加入生姜、黄芪、当归,煮熟,加适量酒、味精即可。
功效: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延缓衰老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延缓衰老作用;羊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健胃健脾作用。三者共煮食,适合老少冬令保健。
黄芪鲫鱼汤
原料:黄芪18克,鲫鱼3~4条(500~600克),葱、生姜、精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1.将鲫鱼宰杀后,剖腹去内脏,备用。2.将鲫鱼、黄芪、生姜入锅中,烧开20分钟。吃时可放入适量葱、精盐、味精、胡椒粉,亦可放入少量黄酒调味。
功效:黄芪具有补虚损、益气补阳、固表止汗的功效;与鲫鱼配伍吃肉喝汤,可补气健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气短乏力、胃下垂、脱肛患者,常食此汤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之功效。
药食同源
百合
百合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的肉质鳞茎。有观赏、食用、药用三大价值。百合除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维生素B1、B2、C等营养素外,还含有一些特殊成分,如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经,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清心安神之效,主治阴虚久咳、痰中带血、咽痛失音、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这里介绍几3百合食疗方。
香蕉百合银耳羹
原料:银耳(干)15克,百合100克,香蕉400克,枸杞子5克,冰糖60克。
做法:将银耳用温水泡2小时,去蒂及杂质,撕成小朵,放瓷碗中,入蒸笼蒸半小时后取出;百合洗净,香蕉去皮,切成小片,枸杞洗净,用温水泡软。将银耳、百合、香蕉片、枸杞放入炖锅内,加冰糖调匀,入蒸笼蒸半个小时即可。
西芹百合
原料:西芹、鲜百合各100克,盐、淀粉、味精、酱油适量。
做法:西芹洗净,斜切成片,用开水焯熟。把百合外面的老皮剥掉,中间绿心不要,洗净。锅加油烧七成热,放入百合稍炒,加入焯好的西芹,将少量淀粉勾芡收汁,加盐,两三滴酱油(一定要少放盐和酱油)。也可切胡萝卜片,和西芹一起焯熟,加入同炒。
薏米百合粥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21-02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传统中药,其应用历史悠久。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书《五十二病方》里就有用黄芪和白蔹、芍药、肉桂、干姜、蜀椒、吴茱萸、甘草等配伍治疗疽病的记载。本品素有补气药中“耆长”之誉,有关“补气”的功效。历代本草记载和医家论述甚多。每谈及黄芪,必言其补气,似乎定论已成。时至今日,黄芪作为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常用药,为世所公认。历版全国统编《中药学》教材、《中国药典》以及有关中药学的专著中,在论及其功效或功能主治时也只言以上五方面作用。而更有甚者,在言及其他功效时也要把补气作为基础,似乎补气已经成为了黄芪的中心功效,其他功效仿佛成了补气后的间接效果。至于黄芪“活血”的功效更绝少独立地提出。涉及到古代方药以及现代临床用药有关其活血的功效时,则多从“补气以行血”的角度解释。然而,关于黄芪活血之功,历代医籍不乏记载,古今不少方剂都有应用,现代研究也有相关印证。笔者便就黄芪活血功效做一探讨。
1 祖国传统医学对黄芪活血功效的认识
历史上最早提到黄芪活血的本草著作当推陶弘景所集的《名医别录》,指出本品能“逐五脏问恶血”。后世诸如《日华子本草》,言其能“破症癖”;李东垣的《药类法象》提到本品善冶“血脉不行”;《本草纲目》记载张元素言其“活血生血”;张璐的《本草逢原》认为其“能调血脉”等等。如此种种的记载都说明黄芪具有活血的效力。
有关黄芪活血功效在临床中的应用更非鲜见。如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以黄芪与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合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的乌头汤以黄芪与川乌、麻黄、芍药、甘草相配治寒湿痹证,关节疼痛不可屈伸;《杨氏家藏方》中的蠲痹汤,本品与羌活、当归、姜黄等药同用,治风寒湿痹之血脉痹阻者;《圣济总录》黄芪散,黄芪与续断、当归等药同用,治骨折筋伤,瘀滞肿痛等;《傅青主女科》中的理气散瘀汤,以黄芪、人参、当归、红花、丹皮和姜炭,治跌闪小产,血流紫块,昏晕欲绝;《张氏医通》中的三痹汤,以黄芪、人参、白术、当归、赤芍、茯苓、甘草、桂心、防己、乌头、细辛、生姜和红枣,治风寒湿气合病,气血凝滞,手足拘挛;《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黄芪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品同用,治痹证或中风后遗症因气虚血滞、肌肤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等等。近年来,临床上更是将本品及其不同制剂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动脉血栓、肺栓塞、脑血栓、脑梗塞等多种血脉瘀滞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医理论中气和血的密切关系,黄芪活血的功效往往被掩盖在补气之下。又由于黄芪良好的补气之效,当遇到其应用中有涉及活血之效时,人们往往从补气的角度来解释。比如补阳还五汤,是著名的治疗“气虚血瘀”的方剂。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用量是其他所有药物总量的五倍还多。在解释该方重用生黄芪为君时,通常认为黄芪补益元气,使气旺而血行,瘀去而络通。可是,补气之药俯拾皆是,缘何临床很少见到运用其他补气药来治血瘀呢?于是又有人提出黄芪补气时补中善行,俨然黄芪具有理气的作用了。其实,如果根据黄芪补气兼活血的功效来解释,这个方子重用生黄芪为君理解起来就顺理成章多了。近年来关于黄芪的实验药理研究得到了证实。
2 实验药理研究对黄芪具有活血功效的支持
在看实验药理研究前,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现代医学里药物对机体什么样的影响在中医学里可以称为活血?由于此项目前没有统一标准,笔者试就自己的理解做一探讨。考察中药中活血化瘀药对机体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药物活血功效的考量: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粘着和聚集;增加纤维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使血液流动加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
2.1改善血液动力学
2.1.1 扩张血管 石刚刚等 采用离体豚鼠心脏灌流和猪冠脉螺旋条生物检定技术,发现黄芪注射液可使豚鼠冠脉流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使氯化钾和组胺诱导的猪冠脉条收缩曲线压低,两者均呈量效依赖关系,表明黄芪对冠脉有直接扩张作用。实验表明黄芪冻干粉具有明显降低心肌兴奋性作用,从而导致心率减慢及心肌收缩力降低。由于心舒期的增长及收缩力的降低,延长了冠状动脉的灌注时间,减轻了心肌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枝的压迫,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有研究认为黄芪可以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促进N()产生,继而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导致血管扩张。
2.1.2 改善心泵血功能 张全贵等观察到黄芪治疗心血管疾病后发现左心功能改善,心排出量增加20%,心电图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0%,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和射心分数等均有所改变。薛芳荣等用心阻抗图监测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并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病人,结果表明黄芪治疗后使心绞痛、胸闷症状明显缓解,而且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心脏指数(CI)和EF值均明显增加,左室峰射血率/左室射血分数(PER/LVEF)比值变小,说明黄芪可增加心脏搏出量和提高LVEF。
2.2 改善血液流变学
2.2.1 减少血小板粘着和聚集 孙维广研究发现,黄芪在体外对正常人及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有较好的促解聚作用。黄芪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能涉及其抑制血小板钙蛋白活性,导致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活化减少,cAMP降解减慢,血小板内的mAMP/eGMP比值升高。黄芪可使血浆前列腺素I2浓度增加,血栓素A2浓度降低。另外,黄芪能显著增加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全血比黏度和细胞变形指数。可见黄芪通过保护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促进血液正常运动。高建等通过实验证实黄芪可提高应激小鼠血小板内cAMP含量,并对钙调蛋白(CaM)具有抑制作用。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依靠CaM的调节,黄芪通过抑制CaM而抑制PDE的活性,使血小板内cAMP水解减少,含量增高,黄芪皂甙(AS)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血栓形成、延长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作用。
2.2.2 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 许艳等报道黄芪多糖能有
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降低血黏稠度,提高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含量,减轻自由基造成的损伤。
2.2.3 抗血栓形成 王巧云等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发现用黄芪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凝固性,具有显著抗血栓形成作用,能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提高机体纤溶性,增加纤溶酶活性,亦能延长APTT、PT、TT而影响凝血过程,产生抗凝作用,松驰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降低血液循环阻力,改善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达到心功能改善。
2.2.4 降低血脂 吴勇等实验发现,黄芪多糖用于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MDA和ET有明显降低,并升高NO、SOD及总抗氧化活力。光镜检查可见,动脉内膜表面基本光滑,内此细胞形态基本完好,未见泡沫细胞。
2.2.5 改善动脉硬化 徐品初等妇通过研究黄芪对老年大鼠主动脉和肺内胶元含量的影响,认为黄芪扩张血管的作用与胆碱能系统和组胺的释放肾上腺素α、β受体无关,黄芪水提物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诱导一氧化氮(NO)合成酶(NOS)的产生,而促进NO的生成,介导血管的扩张,抑制VSMC的增殖,抑制老年大鼠主动脉中胶原含量的升高,对调节血压、抑制动脉硬化等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