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故事范文

时间:2022-04-13 14:26: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学家故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学家故事

篇1

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是语文阅读文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跨文本阅读的方法,以使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展开,通过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以从这篇阅读文章中体会到深刻的道理。

一、语文阅读课程采用跨文本的教学方法

要使小学生能够认真地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如果不对于课堂教学巧妙设计,是很难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思维单纯,但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正处于活泼好动年龄段的他们,一切的事物都是新奇的。此时,如果对于小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开发,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小学的阅读课程的目的,是要提高读文识字的能力,通过各种感人的故事来净化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领悟到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从中受到鼓舞和启发,从而激发起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努力学习的决心。采用跨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是与课文题材相关的文章搜集出来加以整理作为语文阅读课堂辅助教学,主要是为了激发起小学生对于阅读课的兴趣。只有从心理上接受并形成认知,才能够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预期效果。

二、《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以苏步青童年的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场白

教师在对于《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展开教学之前,要以其童年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今天在讲课之前,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当小学生听到有故事可听的时候,很快地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洗耳恭听。教师看到小学生们已经准备好听故事了,就继续讲:“有一位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里贫穷,孩子众多,作为家里的次子,就要承担起家庭的担子。在他的童年时期,就是在各种劳作中度过的。但是,因为他每天几乎都会从私塾路过,听着教室里面朗朗的读书声,他总是情不自禁地跑到窗外,静静地站在那里听着。渐渐地,他就入了迷,直到私塾内的小朋友已经放学回家了,他才回过神来,然后就扛起自己的割的草回家了。他非常珍惜可以在窗外听书的时光,并默默地将知识记了下来。三年过去了,父亲见这个孩子实在是喜欢读书,就把家里把大米省了下来,换一点钱让他去读书。从家到学校要走100里的路程,可是小孩子即使感觉辛苦也没有抱怨过,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

讲到这里,教师向听得入神的小学生提出问题:“请问哪位小朋友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此时,小学生会说出自己的答案。小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如果偏离了课堂内容主题,教师要及时提醒:“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采用这种引导方式,可以让小学生独立思考,并积极而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思维。经过一步一步地启发,“苏步青”的名字终于浮出了水面。

(二)数学家苏步青在诗词歌赋方面的造诣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其数学成就是被世界学术界所公认的。尤其是对于微分几何学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已经接近了世界水平,部分甚至超过了世界水平。苏步青的这些学术成就不仅与其成长的环境有关,更与其坚毅不拔的意志力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此时,教师将话锋一转:“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苏步青除了在数学研究上获得很高的成就,在其他方面呢?”

当小学生了解了苏步青的童年以及对于其后来数学研究的影响之后,听到教师提问了第二个问题,就会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提醒:“中国是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苏步青喜欢数学,却没有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此时小学生仍然没有正确的答案,教师则要进一步引导:“中国古人最擅长什么呢?”此时,答案就自然出来了:“诗词歌赋。”

教师讲解:“是的,苏步青善于数学,但是对于文学却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名著,都不知道翻阅了多少遍了。‘三十年前在贵州,曾因奇异点生愁,如今老去申江日,喜见故人争上游。’ 这首小诗是苏步青在将《射影几何概论》(英文版)赠送给自己的学生的时候,题写在扉页上的。”

(三)有关苏步青趣闻

此部分已经接近课堂的尾声,为了调节一下课堂气氛,教师可以讲一讲苏步青的趣闻:“当苏步青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学生往往议论对多的就是他身上的补丁。这些补丁很有特点,都是一些几何图形。一些顽皮的学生不免会研究苏老师身上的几何图形,竟然还会发现‘螺旋形曲线’。”

当讲到这里的时候,小学生不免会露出笑容,教师接着讲:“苏步青白天授课,晚上就会在破庙的香案上进行自己的数学研究,《射影曲线概论》就是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诞生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论文对于《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的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了跨文本教学方式。通过将苏步青的故事进行延伸,并使这位数学家的故事更为贴近生活,使学生快速理解阅读文章的同时,能够从中感悟到更深刻的道理。

篇2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985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可是对数学却很感兴趣。他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学费,从此华罗庚失学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卖点小东西生活。

不能上学并没有阻挡华罗庚爱数学的势头,他从此以后便自己学,一年到头华罗庚几乎每天都要用十几个小时来学习,勤奋好学的他走进了数学王国。1930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图书管理员,他一人干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终于成了我国着名的数学家!

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那样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五年级:董亦樵

篇3

Euclid、Newton、Hardy等理论派是真理的追逐者,甚至连Hardy的名字,意思都是“艰苦的”——在我看来,他们并非是很好的榜样,Euclid的《几何原本》竟然连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都没有——在他看来,除了理论之外,一切都是多余的。但他们为真理投入了自己的一生,虽然结果有些可疑,但是毕竟是精神可嘉。

纯实用主义者

你也许不敢相信,畅销智力玩具的设计人、著名的趣题专家Samuel Loyd拿不出大学文凭,甚至连高中学历都没有!他学习和研究数学仅仅是为了有趣——他没有创造性的观点,但是一道简单的趣题却可以让理论派的数学家们头痛不已——那些理论主义者们的“纯数学研究”,竟不如一个没有文凭的智力玩具设计人的灵机一动!

中庸之道

Gauss也许是偏理论一点的数学家,但

Gauss

他的理论似乎也谈得上妇孺皆知。比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3岁的娃娃也不难理解。事实上,Gauss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同时,他也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他似乎找到了中庸之道。

篇4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2、陈景润 (1933—1996)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篇5

作者简介:孙传远(1968-),男,安徽明光人,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研究;刘玉梅(1968-),女,上海开放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教育心理学;董丽敏(1971-),女,上海开放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育经济与管理。

基金项目:2015年上海开放大学学科研究文科重点课题“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基金资助(编号:JF1502),主持人:孙传远。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4-0054-07

一、问题提出

“教学学术”的概念最早出自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在1990年出版的《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的报告,他首次从综合的角度阐述了教学学术的含义和类型,认为教授的工作主要包含四种形式的学术――发现学术、综合学术、应用学术和教学学术,其中,教学学术是指教师以本学科的认识论为基础,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将研究结果公开,与同行进行交流讨论,接受同行评价并能够让同行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的活动(吕达,周满生,2004)[1]。从此,“教学作为学术”的观念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关于大学教学学术的内涵、要素、模型建构及其评价标准等的研究也逐步得到深化和拓展。

国外学者对学术工作评价标准的探讨是评价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理论依据。大多学者提出的教学学术评价标准或模型都比较完整,且重点关注教学交流和教学成果的公开和应用。例如,查尔斯・格拉塞克等(Charles Glassick, et al,1997)[2]1997年撰写的《学术水平评估》中认为,不论什么形式的学术都应该有六个标准:目标明确、准备充分、方法适当、结果显著、表达有效、批判反思。卡罗琳・克莱博(Kreber,2002)[3]认为对教学学术作出判断可以参照六个方面的标准:高水平的与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性、知识可以复制或详尽描述、可以用文献或资料予以证明(包括教案和关于自己教学的反思性论文)、教学能被同行评论(发表有关学科教学的研究论文)、产生了重要影响。舒尔曼(Shulman,2000)[4]结合教学学术的独有特征,将教学学术的评价标准明确为三点:能够公开;能够被其他同事评价与批判;能够被其他同事使用、发展与完善。英国学者特里格威尔等人(Keith Trigwell,et al,2000)[5]以澳大利亚大学的20名学者为对象,通过以“对教学学术的理解”为主题展开访谈,抽象出一个教学学术程度的评价模型,该模型从四个维度对教学的学术性程度加以衡量:知识、反思、交流、观念。

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大学教学学术内涵及评估还处在理论阐述和探索阶段。例如,王玉衡(王玉衡,2012)[6]运用帕森斯社会系统论专门探讨了美国大学教学学术运动产生的过程以及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为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宋燕(宋燕,2013)[7]研究了大学教学学术的基本理论和制度保障,认为我国目前大学教学的学术性程度不高,需要内外制度的合力保障。还有研究者专门探讨了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袁维新,2008;周光礼,马海泉,2013)[8][9],如,袁维新认为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应以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为核心,具有三个方面特征: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关于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研究主要有:严冰(2011)[10]认为开放大学应高度重视教学学术,远程教育应该寻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钟志贤(2012)[11]探讨了开放大学教学学术的内涵、意义及方法后认为,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必须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深入开展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密切相关的学术研究。总体看,我国对开放大学教学学术的研究还很少,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目前对于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价标准的实证研究还很缺乏。针对开放大学目前的转型发展及其远程教学质量保证的特殊性需求,认为关于开放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及其评估框架的研究既是迫切的,又是十分重要的。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教学学术主要指开放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从事发现、交流、改造和创新等的活动。开放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活动既要完成大学教师基本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还要以远程教学为特色,从事重要的服务社会和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活动。开放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的制定是开放远程教育的重要保证,从教师自身角度评价教学学术活动和建构科学的评估框架,无疑对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形成良性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过程

(一)问卷结构

本次研究使用自编的教师教学学术评估问卷开展调查。调查问卷遵循一般的问卷结构,主要包括封面信、个人基本信息、调查题项、结束语等几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部分主要了解开放大学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任教学科等,调查题项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教学研究与创新、教学反思与交流、教学学术规范与伦理8个一级指标问卷,以及由此框架而形成的38个二级指标问卷。答案设计成五级量表的形式。

(二)调查对象

上海开放大学系统由总校和分布在各个区县的44所分校组成。截至2015年1月,系统内共有专任教师1075人,兼职教师1052人;总校7个院系共有专任教师111人。2015年5月,研究者对上海开放大学总校及其6所分校的专任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43份,回收问卷222份,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88.29%。本问卷统计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1和表2。由表1可见,专任教师中,女教师(66.3%)相当于男教师(33.7%)的两倍;中青年教师是专任教师的主体;中级职称(讲师)教师占多数(64.8%)(调查对象中没有教授职称教师);教师学历以本科(41.8%)和硕士研究生(51%)为主体。在13个学科中,由于受开放大学招生专业的局限,没有教师从事农学、军事学和艺术学等三个学科,教师获得最后学位学科与现在所任教学科不太一致,主要表现在理学、教育学为主要教师“输出”学科,工学、管理学为主要教师“输入”学科。

(三)因子分析

通过对问卷中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二级指标38个题项分别进行项目分析,单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所有题项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所有题项均适合调查研究。然后对38道题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KMO检验值为0.918,适合作因子分析。再经Bartlett Test球形检验,其值分别为5569.009,自由度(df)为703,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也证明其适合作因子分析。

经两次正交旋转、碎石图检验法(Scree Plot)和因子负荷值的检验,只筛选掉1个题项(“远程教学的认知能力”),剩余37个题项,得到7个因子,且每个因子包含3个以上的题项,每个题项的负荷值均在0.4以上。最后对每个因子进行重新命名。分析结果见表3。

(四)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问卷采用Cronbach’s Alpha(α)系数(即内部一致性估计方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4。表4中各因素的α系数均在0.725―0.932之间,说明本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本问卷效度检验主要看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学术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在0.733―0.841之间,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统计结果描述与分析

描述统计结果可以通过计算每个因子内各题项的平均值(mean)反映出来。相对来说,平均值越高,表明教师越看重该项学术的价值。由图1可见,教师在“学术研究规范”方面整体得分较高,其中,“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和“对自己研究成果负责”得分最高(m=4.321),这充分说明教师对他人以及自己学术成果的尊重;在“用通用方式呈现教学成果”得分最低(m=3.903),说明教师在呈现教学研究成果方面不太赞同所谓的通用方式,而认可多样化的公开方式。

由图2可见,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实践”方面整体得分较低,其中,“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得分最高(m=3.908),在“主持教学研究项目”得分最低(m=3.653),这说明开放大学教师认为研究重在参与,而不是都要主持研究项目。实际上教师能够主持教学研究项目的机会不多,主持项目的能力也略显不足。由图3可见,教师在“对远程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方面得分最高(m=4.066),说明教师非常认同远程教育教师职业,而实际上大多数教师在选择这一职业之前就已经具备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了;而对于“远程教学评估能力”准备不足(m=3.837),或觉得自己评估能力欠缺,应由外请专家进行评估等。

由图4可见,教师在因子“教学理念创新”方面整体得分较高,尤其是“奉行开放大学办学理念”(m=4.311)得分最高,这说明开放大学教师比较能够遵循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宗旨,遵守开放大学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勇于实践和创新。由图5可见,教师在“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高”(m=4.255)、“学习者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m=4.174)、“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m=4.174)等方面得分较高,说明教师认为学习者在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和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方面认可度比较高;而在“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增强”(m=3.821)、“远程教学创新能力”(m=3.842)等方面得分较低,说明教师认为在远程教学方面的创新非常艰难,而且实践中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教学成果。

由图6可见,教师在“远程教学实践”方面,教师负责“课程教学”得分最高(m=4.174),而在“努力组建和形成教学团队”得分较低(m=3.796),这说明开放大学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而不是其他,同时也揭示出教师从事远程教学时往往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不能组成合作性教学团队,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由图7可见,教师在“教学知识基础”方面整体得分较高,其中,“所教学科知识”(m=4.418)、“远程教学的教授能力”(m=4.204)方面得分偏高,说明教师教学主要凭借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科知识,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而对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准备不足(m=3.964),或觉得目前还比较欠缺。

(二)差异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结果与分析

经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检验,不同性别、学历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经方差检验,(1)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学术研究规范”上只有中级职称(m=37.339)和副高职称(m=35.182)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差异为2.157,显著性为0.038)。这说明中级职称的教师未来存在较大的升职空间,对学术研究规范比较重视;而副高职称教师因学历学位的限制在开放大学几乎没有升职空间。(2)不同年龄的教师在“学术研究规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发现,36-40岁的教师评价最高(m=38.267),51岁以上的教师评价最低(m=31.800)(见表6)。从表6可见,31-40岁的教师平均值较高,处于“峰顶”状态,说明他们正处于教学、研究等事业顶峰时期,有较大的升职空间和机会,相比31岁以下和41岁以上的教师来说较为关注教学学术评价。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本研究因子分析结果框架可用于评估开放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根据因子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的结果可知,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的稳定性较高。依据因子分析的贡献率(解释率)赋予各级指标权重系数(见表3),可以用来评估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但此框架比较适合教师自我评估,真正科学的评估框架体系还需要专家意见、同侪评议、学生评教等综合构成。而且,依据教师评价的结果看,目前教师对教学学术的理解比较偏重“学术研究”,而不太认可“教学作为学术”观念,存在将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分裂开来理解的认知倾向,这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不断调研,探索转型发展的路径。

2.开放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评估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但也存在着弱点和劣势。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和平均值的比较发现,开放大学教师眼中的教学学术主要表现为职业认同感强、注重学术研究规范、积极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关注学习者的满意度等,但同时也不太关注学术成果表达的通用方式、教学实践创新、组建教学团队和具备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等应该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在遵守“学术研究规范”方面,教师比较尊重学术研究成果和维护学术权利,而不太看重成果表达的通用形式;(2)在“学术研究实践”方面,教师认为参与研究项目比较重要,而主持研究项目的任务不是大多数教师赞同或看重的;(3)在“相关知识基础”方面,教师比较重视远程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可以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高;(4)在“教学理念创新”方面,教师认为自身的职责是奉行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而不是进行诸多实践创新;(5)在“远程教学效果”方面,教师认为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和让学生满意十分重要,而对于创新不太看重,也缺少一定的创新教学成果;(6)在“远程教学实践”方面,教师认为远程教学实践非常重要,而不看重组建教学团队;(7)在“教学知识基础”方面,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具备学科知识和教授能力,而不是信息技术与网络知识。此外,不同年龄的教师在遵守“学术研究规范”的评价方面差异显著,51岁及以上的教师与其他各年龄段教师间差异显著,说明开放大学教师在临近退休的几年里对于学术规范的认识存在所谓的“退化期”。

(二)改进建议

1.尽快构建科学的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体系。开放大学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主要体现在远程教学上,具体表现为“面授教学+在线教学”的混合模式,但国内大多数开放大学教师的教学长期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教师的工作量(出勤率、上课时数)往往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尺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当前需要结合绩效工资制度等的改革,从内外多种角度(如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教、专家评议等)开展对开放大学专任教师的教学学术进行综合评价,以利于促进教师发展,提升开放远程教学质量。

2.加快建立和完善校内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开放大学教师属于大学学术职业的一部分,但其学术职业地位偏低,职业发展进程缓慢。因此,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必须要与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紧密联系,同时要遵循开放远程教育领域自身的特色和发展规律。开放大学教师的学历主要以硕士学位为主,而大多学校教师的正高级职称的评聘需要博士学位,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教学和研究热情。因此开放大学在未来的转型发展中,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给予在教学和研究上有突出成绩的教师以恰当的职称评聘,有效激发开放大学教师群体的教学动力和职业发展热情。此外,开放大学教师的学科和教学学术领域也因受学校招生制度的市场调节机制而频繁变换,其职称评聘方式也应分层次、分类别和多样化。

3.有效开展教师研究型教学或探究性教学实践及研究。开放大学在国际远程教育领域里属于“远程教学型”大学,在中国属于开展远程开放教育为特色的“新型大学”。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教学作为学术”的观念尚缺乏足够的和正确的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急需增强。当前首先需要增强远程教育教师研究机构的功能,增加资助研究经费,同时增强教师对教学与研究、社会服务等的相互关系的认识,有效开展开放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型教学或探究性教学实践,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远程教学能力,从而提高远程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素质。

4.协调进行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处于大学学术职业的“边缘地带”,处境极其不利,因此,当前需要协调进行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包括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职业技术院校、成人高等学校等在内的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和提高开放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权利和地位,对开放大学教师来说,要在学校的转型发展中逐步明确大学的核心功能和价值所在,尽快从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教学的教师角色中转变过来,着重基于多学科领域的多层次和多样化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

[2]Glassick C E, & Huber M T, Maeroff G I.. Scholarship Assessed: Evaluation of the professorate[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7. 6-7,36.

[3]Kreber, C.. Controversy and consensus on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7(2). 2002. 151-167.

[4]Shulman, L.S.. From Minsk to Pinsk: why a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Journal of Scholarship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JoSoTL).1(1).2000.48-53.

[5]Trigwell, K., Martin, E., Benjamin, J. & Prosser, M..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 model.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2000.155-168.

[6]袁维新.教学学术:一个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高教探索,2008(1):22-25.

[7]王玉衡.美国大学教学学术运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篇6

因母亲身体不好,顾颉刚小时候大多数时间跟着祖母生活。祖母疼爱孙子,对他的饮食起居照顾得体贴入微。为让他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祖母严格教育、从细节抓起,为幼年顾颉刚立下很多规矩。

有一次,祖母买了点心款待客人,顾颉刚站在旁边不停地看,客人分了一个给他,顾颉刚高兴地接过来吃了。客人走后,祖母才告诉他这样做有失礼仪,希望他彻底改掉这个坏毛病。在对待食物的态度上,祖母还告诉他:“惜食有食吃,惜衣有衣穿。人间浪费一粒米,天上看了就像一粒星。”从那以后,每次吃饭,大人没有下筷,顾颉刚绝不先吃;吃饭绝不许浪费,落到桌上的米也要拣到碗里吃。这些规矩和习惯影响了顾颉刚的一生。

祖母规矩多、管教严厉,对待孙子的学业,更是极其认真。小孩子总是贪玩,顾颉刚整天在私塾里,几乎没有一点玩耍时间,他想方设法借故逃学。一天下大雨,吃过早饭,看着祖母说:“今天雨太大了!”祖母看透了他的心思,坚决地说:“你想不去了吧?就是下铁,也得去!”这几个字斩钉截铁,令顾颉刚终生难忘。随后她不厌其烦地叮嘱、鼓励说:“你上学要好好用功啊!不要坏了祖上的名声!”

祖母极其注意顾颉刚的品行,一举一动,都严加约束。每晚临睡时,总要检讨孙子一天的行为。若是做了错事,便叫他写在纸条贴到床头上,第二天早晨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让他把那张纸条诵读几遍,以防日后重犯。这样日积月累,顾颉刚将“时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记在了心上。

篇7

科学家故事100个读书笔记

这本书十分好看,一个个故事令我知道了科学家们的艰辛、勤奋,令我十分感动。其中我最难忘的人物,还是阿基米德和徐霞客了。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一位着名的学者,也对科学研究十分重视,一旦开始思索边难以自拔,以至于罗马士兵把刀架再阿基米德鼻尖时,他才发现了罗马士兵,这位爱科学胜过爱生命的科学家竟然说:“等一下杀我头,让我把这道几何定律证明完毕。”但罗马士兵不由分说便砍下了他的头,这是一个天才的遗憾,如果罗马士兵没有杀死他,他一定能给后人做出更多的贡献!阿基米德虽然早已牺牲了,但他的勤奋却被后人代代传颂。

徐霞客是明朝的一位地理学家,他从22岁开始便开始四处考察、旅行。他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在旅途中,他遇到高山,便一定要登上顶峰,遇见山洞,也一定要钻进去考察一番。而且他坚持每天写日记,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最能体现他不畏艰辛的还是他51岁时候的遭遇,当时约了三个同伴一起前行,可是没走多久,这三个同伴,一个吃不了苦回家了,一个途中不幸病死了,还有一个,竟然偷了他的钱财逃走了,但是,徐霞客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仍然坚持考察,无所畏惧。他那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向科学顶峰攀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快来读读这本书吧!它会令你受益多多!

篇8

二、书写材料

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需要一定的材料。在古代,在竹简、纸、帛上写字是一种功用――记录的需要;而到了现代,它的功能性已经减退,而偏重于艺术性,这让书法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既不失传统,还要有新意。孩子是喜欢创新的,本课在书法的材料上作出了大胆的尝试。

有什么材料能替代墨汁书写?白矾、豆浆、油漆、国画颜料……都在被尝试之后就否定了,不是太渗水,就是写在纸上像涂层似的太死板。偶然一次,在课间餐的时候,有孩子不小心将牛奶洒在了衣服上,去洗衣服的时候,孩子发现,那一小片撒上牛奶的衣料不过水。这突然给了他灵感――牛奶里有一层油,可以防水,不沾墨,先用牛奶写字,等字干透了,翻个面,在背后涂满墨。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原来用牛奶写出的字立刻显现出来,黑底白字格外分明,呈现出古代碑帖的效果。细细一闻,牛奶的清香扑鼻而来。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审美。通过了解甲骨文的知识、文化和艺术特色,感受汉字的造型美感,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和创造。

2.体验与发现。通过欣赏甲骨文,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及特点;体验甲骨文书写的乐趣,发现具有艺术美感的甲骨文构图。

3.实践与创作。欣赏意象甲骨文,进行水墨创作。体验甲骨文书法和水墨的巧妙融合。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欣赏甲骨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验用牛奶表现甲骨文。

2.难点:将水墨技法与构成知识大胆结合,用富于变化的水墨表现甲骨文的韵味和内涵。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根据儿童认知特点,强调在教学中对“甲骨文”多个维度的感知。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展示。

2.作业要求。基础层面:学会甲骨文的书写;深化层面:理解甲骨文书写的排列、构图,并具有艺术美感;探究层面:甲骨文和意象水墨背景的巧妙结合。

3.教学准备。学生方面(全班30个孩子分成5组6人小组),教师方面(示范用笔、龟甲、兽骨、示范用纸、牛奶、墨汁、笔架、盘子、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六、过程设计

(一)以物导入

(图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非常神秘的、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的神秘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很神秘地打开锦盒,出示龟甲和兽骨)(见图1)

师:这是什么啊?(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师:对了,这就是甲骨文。古人因为没有我们现在使用的纸和笔,他们就以刀为笔,在龟甲和兽骨上刻下了他们创造的文字。现在,老师就把这两件神秘的礼物给大家看一眼,摸一下。(以击鼓传花的形式,从两边开始传)

师:好看不好看?神秘不神秘?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甲骨文的神秘世界。(出示课题“书非书――意象甲骨文”)

【设计意图】运用实物展示的方式出示龟甲和兽骨,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学习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对甲骨文的了解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甲骨文的产生和特征。

(二)认知感受

1.观察、分析

师:古人是如何创造出甲骨文的呢?甲骨文到底有怎样的艺术美感和历史价值呢?老师请来了几个甲骨文,请同学们来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出示一组甲骨文)(见图2)

(图2)

2.交流、了解

师:你认识其中的哪几个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古人创造这个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甲骨文的创造性,象形、刻画符号、痕迹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像“龟、羊、山、日”这些字都是像实物,而舞、丁等字有的是会意,有的仅仅是符号,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历史痕迹。)

【设计意图】在交流、了解的过程中,教师不经意渗透了对甲骨文象形、刻画符号、痕迹等特征的知识点,体现出教学无痕的指导思想。欣赏、交流本身是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人对同一物体的体会和感受各不相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想法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3.深化、感受

师:甲骨文从远古走来,穿越时空的隧道,带来了丰厚博大的文化。聪明的中国人从甲骨文的创造中汲取养分,不断地历练、完善,在西周的时候,创造出了金文,这是一种同甲骨文一样古老的文字,它铸刻在青铜器上,笔画更加粗壮,大小也较匀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全国,也统一了文字,小篆由此应运而生。而小篆的简便写法则成就了隶书,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整理成的一种新字体。汉末以后,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的楷书诞生了。与此同时,好写易认的行书,还有寄情于笔端的狂草也一并呈现。让我们一起来比比看,你觉得甲骨文和我们后来的文字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见图3)(背景音乐)

(图3)

在优美的背景音乐衬托下,学生们沉浸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当老师在古风浓郁的音乐声中将中国书法文化的历史和书法艺术的博大精神娓娓道来,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并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和骄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演变图并进行比较,感受汉字演变发展的历程。在欣赏与比较的同时,启发学生发现甲骨文独特的造字方法,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解决了本科的教学难点,也为接下来的作品创作提供了源泉。

(三)探究表现

1.书写感受

师:甲骨文如此的神秘,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你们想不想来试着写一写?那么,先来看看老师是如何书写甲骨文的。(同时邀请两名学生上台来近距离观察)

【资料链接】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来的笔画粗细不一。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书写时用入木三分的行笔来体现甲骨文独特的刀笔风韵、力度和美感,用行笔的快慢来体现点画的律动。

师:假如说我要写好几个甲骨文,那在这个画面里面如何安排才会富有节奏的趣味和构图的美感呢?(学生说,教师示范)

2.牛奶书法

师:老师写好了,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今天老师要好好考验你们一番,看看你们有没有真正地理解、把握甲骨文的艺术趣味和书写方法,做到胸有甲骨文。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的书写材料是用牛奶来写字。白白的牛奶写在白白的纸上,文字是依稀可见的,关键就看你的感觉和对甲骨文的把握了。调白色的时候,颜色略厚,效果会更好。(学生临摹)

师:从刚才同学们书写时的表情和动作上,老师发现你们真的已经用自己的感受、理解在写。哪位同学说说看,你在写的时候有没有新的体验或发现呢?(学生再谈感受)

【设计意图】书法在孩子们的眼里本来就是“白纸黑字”一成不变的,通过书写材料的创新,学生的视野被拓宽了,自然而然他们就想创造出“人所未见”的意境画面。

(四)情趣创作

1.欣赏视频

师:我们都知道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多年,许许多多的甲骨文都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中,像一个遥远的梦,在唤醒着我们的记忆,我们多么希望这么好的甲骨文可以永远留存下去啊!下面,老师想让大家欣赏一个小视频(播放视频)。当甲骨文再一次留存在我们的天地之间,如梦、如幻般呈现出来的时候你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学生在欣赏之后,对创作跃跃欲试,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创作的空间。

2.教师示范

师:在我们中国画当中就有很好的水墨晕染的方法,那就是破墨法。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

3.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为学生创作提供了范例,学生就知道该从何下手。教师简单的水墨技法的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又一次的飞跃,并使他们明白原来意象画面可以这样表现,可以这样简单而富有创意。使学生明白许多看似复杂的东西其实并非复杂,也可以用简单的笔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评价展示

师:你们以自己的力量将甲骨文这古老的文字留存于水墨之间,甲骨文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创作的源泉,还以它独特的魅力和艺术趣味与美感启发着一代代人对它不断进行学习和创造(欣赏现代甲骨文创作)。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让我们古老的书法艺术永远地流传下去。

篇9

一、传统的数学课程评价的局限性

传统的数学课程评价,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过于注重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更是一种奖惩性评价。奖惩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师生的教学热情,但其激励性毕竟是有限的,就学生评价来讲,其有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虽然激励了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却扼杀了部分成绩中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其二,奖惩性是一种外部强化,若使用不当便会适得其反。发展心理学认为,不必要的外部强化会损伤儿童的内部兴趣,或者使儿童的内在积极性受到削弱。外部强化对于本身固有兴奋性的行为,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也就是说,奖惩不当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满和怨恨,以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从而损坏奖惩的激励作用。

二、鼓励式评价的特征

教师评价活动的本质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情绪,使他们充满获得成功的信心,帮助他们奋发向上,纠正错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小学一年级数学新课程鼓励式评价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其二,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其三,关注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并对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其四,运用成长记录,以记录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其五,运用各种方式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实现发展目标和教师的价值,如目标激励、领导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参与激励、信仰激励等。因此,小学一年级数学新课程鼓励式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发被评价者的积极心理,如自信、成功等,以促使被评价者不断改进,不断发展。

三、鼓励式评价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面的应用

(一)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评价与鼓励不能盲目过度。

在课堂中正确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在教学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它有利于给学生创设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的思维通过碰撞闪现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丰富情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但表扬也应有个“度”的限制,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学生算对一道难度很大的题,或者思考出一种新的算法,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奖励是可以的。但算对了一道对于学生来讲没有任何难度的口算题就大肆给予奖励,这样的奖励虽然在短时间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对学生个人来说,教师的表扬没有力度和价值可言。

(二)对学生的评价要适时、适度,因人而异。

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忌“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分析意识,实现不同的人在教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教师评价时要看时间、看对象、看场合,有时候需要委婉含蓄,有时需严肃庄重,有时需情绪轩昂……对于班上极个别的后进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性的鼓励。后进生需要关爱的目光,贴近的话语,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特别是学困生。在一些数学公开课上,我经常看到一些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组代表,有条有理地总结汇报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有的发言甚至是教材上总结得出的结论。但他们的发言是否是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所悟、所获?是否每个成员都能有条不紊地总结出法则?应该说还有更大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提拔。教师要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掌握数学小组发言的语言模式:“经过讨论……,我们得出……,总结出……”

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确、合理的评价与鼓励,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智,更是现代教育观念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适度地鼓励学生,会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三)巧用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业是考查学生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巧妙地运用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我把学生分为三层次根据学生情况把作业设置为A、B、C三层次,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学生完成自己或老师建议的作业后及时上交,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按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打分,但这一评价只是形式评价,其实质是与学生的学期目标作比较,达到目标的学生加1分,超过目标的学生加2分,未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可以通过订正来弥补,到学期期末把个人得到的努力分全部加起来,成为学生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做,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让学生乐于去学习,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改善各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启动学生内部的活力。

(四)开展学生自评、互评。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即发挥学生自评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学生间互评的作用。在自评的基础上,实行学生间互评。如将学生四人一小组分组,设组长一名,先由每个学生进行个人小结,然后组内成员根据班级平时对该学生的成长记录对其进行评价,以肯定成绩为主,同时提出希望和改进措施;最后由组长作书面评价,并向组内成员公开评价结果。教师通过小组互评,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组员间合作交流,互相鼓励,互相鞭策,相互间了解加深,感受到其他的人能够悦纳自己的行动,认识到自己不总是处于外在的批评、指责和敌意的包围之中。这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评语,既客观全面,又易被学生认可。同时参与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过程,能使学生充分认识集体对他的关心及希望,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从而使学生个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教师应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充分发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不仅有利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天云.鼓励数学“学困生”扬起信心的风帆.新课程(小学版),2009,09.

篇10

目的采用国际通用的高架十字迷宫焦虑动物模型(EPM),从行为学角度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对EPM大鼠的抗焦虑作用。方法连续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10 d,记录各组大鼠OE,OT,CE,CT值及向下探究次数等指标,表示大鼠的运动活力。结果该制剂可显著减少EPM大鼠OE%和OT%,降低大鼠在开放臂和中央平台区head-dipping次数及封闭臂的rearing值;3个剂量组量-效关系呈正相关。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具有明确的抗焦虑作用。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高架十字迷宫焦虑动物模型 大鼠 行为学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nti-anxiety of Chaihu-Longgu Muli decoction on the angle of behavior by adop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on used anxiety animal model with the elevated plus-maze test (EPM). MethodsChaihu-Longgu Muli decoction was given to rats for 10 days. OE,OT,CE,CT and head-dipping were recorded.ResultsChaihu-Longgu Muli decoction could reduce the OE and OT percentage obviously, reduce the open arm and central platform's head-dipping and close arm's rearing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ConclusionChaihu-Longgu Muli decoction has the effect of anti-anxiety.

Key words:Chaihu-Longgu Muli Decoction; EPM; Rat; Behavior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始见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所治疗疾病多与精神情志有关,而由情志所致疾病的症状多较复杂,因此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时出现的症状较柴胡类其他合方类方的症状明显增多。但仔细梳理起来会发现多数症状与柴胡汤证相关,即使有些症状在应用小柴胡汤时并不多见。近年来笔者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过度焦虑情绪反应和广泛性焦虑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为了研究本制剂作用机理,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物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Chaihu-Longgu Muli decoction, CJLM)由柴胡12 g,龙骨30 g,牡蛎30 g等药物组成,临床成人每日用量拟为50 g,口服。实验用制剂由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制剂中心制备。药液含生药量为4.0875 g/ml,4℃保存备用。

大鼠临床等效量为50×0.018 g/200 g=4.5 g/kg。实验给药拟用临床等效量的4,2,1倍,分别为18,9 g/kg和4.5 g/kg,给药体积10 ml/kg,临用前按给药量稀释至相应浓度给药。

DZP(Diazepam Tablets, 地西泮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50301。大鼠给药按照1 mg/kg给药。

1.2 动物 SPF级Wistar大鼠,180~200 g,各半,90只,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鲁)20030004。

1.3 饲料 鼠全价营养饲料,山东省实验动物管理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鲁)20040014。

1.4 饲养环境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实验管理中心,SPF级,许可证号:SYXK(鲁)20050052。

1.5 仪器 大鼠高架十字迷宫(EPM):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制作[1]。由两个相对的开放臂(open arm,长×宽为50 cm × 10 cm)、两个相对的封闭臂(enclosed arm,close arm,长×宽×高分别为50 cm× 10 cm × 40 cm)、一个连接四只臂的中央平台(central platform,10 cm × 10 cm),即:开放臂-中央平台-开放臂或封闭臂-中央平台-封闭臂,二者互相垂直成为“十”(plus)形状和围绕在开放臂边缘1cm高的矮挡板组成(目的是防止动物在探究过程中不慎滑下迷宫)。本迷宫由国产有机玻璃制作(1 cm厚),四个臂的底板及中央平台涂成黑色外,其余部位均无色透明。有机玻璃部分整体固定于(由黑色等长宽的“十”字木架和不锈钢可升降底座组成的)支架上,使迷宫底板调节到距实验室地面50 cm处。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与给药 大鼠购进后适应性饲养1周,不限食水。光照节律12L∶12D(6∶00~18∶00),保持安静。按体重、性别随机均衡分为空白对照、阳性药对照组和CJLM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每组12只。其中CJLM 3个剂量组分别按18.0,9.0 g/kg和4.5 g/kg灌胃,阳性药对照组给予1 mg/ kg灌胃,空白对照组灌服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2 h后进行行为测试,所有动物提前2 h进入测试实验室,各组并列进行测试。测试时间:每日8:30~15:30。

2.2 行为学测试

2.2.1 测试条件 实验室内光线昏暗(以1.5 m距离处能区分大鼠细微活动的最低亮度为准)并保持恒亮,室温25℃左右,保持安静。测试箱放置于实验室一角,周围2 m高布以黑色单调背景。

2.2.2 测试指标 迷宫测试前将每只大鼠单独放入塑料盒中,任其自由探究5min后迅速置于EPM的中央平台处,使其头部正对其中一个开放臂,释放后即开始记录下述指标(实验过程搬运动物、观察记录动物活动均由专人负责):

进入开放臂次数(open arm entry, OE):进入到任一开放臂的次数,以大鼠4个爪子均进入到臂内为准,中途1个爪子从该臂中完全退出则为该次进入活动完成。

进入开放臂时间(open arm time, OT):进入开放臂的时间,单位:s。

进入封闭臂次数(close arm entry, CE):进入到任一封闭臂的次数,以大鼠四个爪子均进入到臂内为准。

进入封闭臂时间(close arm time, CT):进入封闭臂的时间,单位:s。

向下探究次数(head dipping):大鼠置身于中央平台或开放臂时,一边用前爪握住迷宫边缘一边把头部和肩部伸出开放臂的边缘向迷宫外面探究的行为次数。

封闭臂后腿直立次数(rearing):大鼠在封闭臂前腿抬起以后腿支持使身体竖立的次数。

由以上指标分别计算出:① 进入开放臂和封闭臂的总次数(OE+CE):表示大鼠的运动活力(locomotor activity);② 进入开放臂次数比例(OE%):即OE/(OE+CE)×100%。③ 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OT%):即OT/(OT+CT)×100%。

每只大鼠测试5 min。中间用湿布擦拭迷宫,清除粪便,继用干布擦净后再进行下一只大鼠的测试。

2.3 数据的统计处理 所得数据均用SPSS 10.0 for windows软件统计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检验。

3 结果

3. 1 CJLM对EPM大鼠OE+ CE,OE%,OT%的影响结果见表1。与对照组比较,DZP组,CJLM 3个剂量组大鼠OE%和OT %均有增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OE+CE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CJLM对EPM大鼠OE+CE,OE%,OT%的影响(略)

与空白组比较,*P

3. 2 CJLM对EPM大鼠head-dipping和rearing的影响 结果见表2。与对照组比较,DZP组大鼠在开放臂和中央平台区head-dipping和Rearing次数均明显下降,其中Rearing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CJLM 3个剂量组对Head-dipping次数影响不明显,对Rearing次数有抑制作用,中剂量存在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 0.01)。

4 讨论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以广泛和持续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状,常伴以头晕、胸闷、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和运动性紧张,一般属于中医“心神不宁”的范畴,多见于中医的心悸、不寐、郁证、癫狂等证。临证一般认为情志为病,当从疏解安神角度辨治。CJLM具有镇惊安神功效,与目前中医治疗焦虑症的基本治法相吻合,其在精神疾病方面的临床有效运用也提示本方可能具有潜在的抗焦虑效用[2]。

表2 CJLM对EPM大鼠Head-dipping、Rearing的影响(略)

与空白组比较,*P

本研究引入的高架十字迷宫模型,为抗焦虑研究中公认的非条件反射模型。它利用动物对新异环境的探究特性相对高悬敞开臂的恐惧心理,形成动物的矛盾行为,实验指标以进入开放臂的百分数(OE%)在开放臂停留时间的百分数(OT%)反映动物的焦虑状态,焦虑动物的OE%和OT %明显降低,经典抗焦虑药物则使两者升高[3];开放臂和中央平台区head dipping次数则反映了在非保护区内的探索行为,代表动物对陌生环境的好奇探究或因惊恐而寻求逃避[4],与焦虑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开放臂和封闭臂总进入次数反映动物总的运动能力,封闭臂rearing值也可用来观察药物有无镇静作用及镇静强度。

本实验观察到,CJLM 3个剂量组均可显著增加EPM大鼠OE%和OT%值,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OE+CE明显高于对照组(P

本研究证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CJLM)具有确切的抗焦虑作用,从小剂量开始此效用逐渐增强,在实验用量范围内量-效关系呈现正性相关,但其在增加OE+CE,OE%和OT%值的同时,却明显抑制rearing值,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Pellow S, Chopin P, File SE, et al. Validation of open: closed arm entries in an elevated plus-maze as a measure of anxiety in the rat[J].J Neurosci Methods, 1985, 14(3):149.

[2] 高 翔.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1(10):64.

篇11

免费经济学的研究目前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免费商品、免费顾客和免费经济模式。首先,Anderson(2009)从免费商品的角度开创了免费经济学的研究。其次,免费顾客是免费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免费经济模式是免费经济学理论的实践应用。完全免费模式下如何赢利是免费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之一。王建国(2007)认为,当且仅当免费的过程伴随着新价值的产生,并且所有的免费顾客都能分享到这一新价值时,完全免费才是可行并能产生利润的。他指出由于价值的内在关联性促使越免费新价值就越大,并提出了1P模型。王氏强调了三方共赢的免费模式和边际非稀缺资源的定义,并把免费置于商业经营范式的视角下,如特许经营、赠品发放等。而Anderson(2009)则强调了新的经济价值观,提出“注意力经济”(AttentionEconomy)和‘‘声誉经济”(ReputationEconomy),认为注意力和声誉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取代货币而成为市场上两个最重要的交易符号。无论是注意力经济还是声誉经济,最终价值都通过免费顾客的网络价值来体现。尽管免费经济包括不完全免费的经济模式,但由于完全免费经济模式才是免费经济学的核心与精髓,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免费顾客均指在完全免费经济模式下的免费顾客。免费经济学视角下衍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包括免费商品、免费顾客、免费模式下赢利机制以及理论模式等(Anderson,2009;Gloria,2010;盛晓白,2006;王建国,2007;傅强,2008;李大凯、孙曰瑶,2010)。尽管在理论与实践领域,探讨完全免费理论和方法的学者越来越多,但对基于免费而形成的免费顾客这组特殊群体的分析还比较有限。作为免费经济模式最重要的载体,免费顾客价值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和重要的(Gupta&Mela,2008)。

 

二、免费顾客

 

(一)免费顾客概念

 

Gupta&Mela(2008)认为,免费顾客是支付很少或不支付费用而由第三方付费者(如顾客或企业)补贴的客户。显然,对一组顾客只收取少许费用甚至免费,让他们的人数迅速累积到关键多数,从而足以吸引第三方付费者(顾客或企业),由此获得的收入远高于吸引和服务免费顾客所花的成本(Gupta&Mela,2008;Anderson,2009;Guptaetal,2009)。到目前为止,已有文献对免费顾客的界定大多依据Gupta等人的观点,基于此,本文提出:所谓免费顾客,是指完全免费模式下支付远低于成本或完全不支付费用而获得产品/服务的顾客。

 

(二)免费顾客重要性

 

由于免费顾客对企业不即时贡献收益,常常被企业所忽视。哈佛商学院长期进行顾客价值研究的教授Gupta&Mela(2008)指出,捕捉免费顾客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个有价值的顾客可能恰恰就是那个什么东西都没买的人。事实上,分析互动环境中的免费顾客价值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Guptaetal(2009)将经济学领域中的网络效应概念移植到免费顾客价值研究领域,提出了免费顾客价值的研究新模型。该模型试图通过计算新增加的免费顾客所吸引的其他顾客的数量(无论是否付费),以及计算这些被吸引顾客所产生的涟漪效应,进而尽可能精确地计算出免费顾客对企业的长期贡献。他们以一个拍卖企业为对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免费顾客所产生的网络效应对企业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付费顾客更有价值(Gupta&Mela,2008)。因此,在免费经济学视角下探析免费顾客网络价值,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具有指导性意义。

 

三、免费顾客网络价值研究评述

 

顾客价值已经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被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Woodruff,1997)。文献回顾表明,对顾客价值的研究要么从顾客的角度切入讨论顾客感知价值,要么从企业的角度切入分析顾客资产价值。其中,对顾客资产价值的研究正从关注顾客过去和现在为企业带来的贡献拓展至关注顾客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一)传统顾客价值理论

 

国外学者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提出了一系列评估顾客价值的理论模型,其中有代表性且被广泛运用的理论包括,Kotler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Woodruff的顾客价值层次模型,Weingand的顾客层次模型以及Jeanke,Ron&Onno的顾客价值模型(胡旭初、孟丽君,2004,王怀林等,2010)。传统的顾客价值理论模型侧重于支持顾客感知价值观,顾客价值是由顾客而不是产品/服务的供应方所决定的,因此,顾客价值实际就是顾客感知价值。

 

(二)顾客终身价值理论

 

虽然传统的顾客价值理论模型能够帮助理解顾客价值,但是,在面对顾客价值这个抽象的动态概念时,尤其是当从企业角度将顾客价值看作企业资产一部分的时候,传统的顾客价值理论模型已经不能满足评估需要,企业亟须一套更符合实际的量化工具。顾客终身价值就是一个正在受到追捧的热门概念工具(Kumaretal,2010),比较有代表性的顾客终身价值计算模型主要有Dwyer方法和顾客事件预测法(顾琪,2007)。前者只能预测一组顾客的终身价值或每个顾客的平均终身价值,无法具体评估某个顾客对企业的终身价值;而后者对未来事件预测的精准度并不能完全保证。与传统的顾客价值评估方法不同,顾客终身价值不仅评估顾客过去和现在为企业带来的贡献,还评估顾客未来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即,顾客终身价值试图对顾客整个生命周期为企业贡献的收益总和进行量化,包括历史价值、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Kumaretal,2010)。总的来说,顾客终身价值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对企业而言,通常需要考虑顾客维持时间、顾客份额以及顾客范围三个维度。如今,基于顾客终身价值视角的顾客价值评估模型已经被广泛认同,现存有大量对顾客终身价值进行测量、计算与监测的分析资料。

 

(三)免费顾客网络价值

 

顾客终身价值主要捕捉顾客交易行为(购买行为、交叉购买行为以及升级购买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财务贡献,也就是顾客对企业的持续购买、更多购买和更深入购买的倾向(王永贵、张炜,2006;Kumaretal,2010)。然而,从交易本身来看,免费顾客与企业之间虽有交易行为,但其交易本身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直接收益,甚至可能是企业需要负担的成本。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免费顾客对企业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具有战略价值。因为免费顾客,企业的市场规模扩大了;因为免费顾客,企业获取付费顾客的营销费用减少了(Guptaetal,2009)。显然,成本的降低与利润率的提高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这正是免费顾客数量增加所形成的网络效应促使付费顾客为企业带来财务贡献的直接体现。实质上,免费顾客终身价值对付费顾客所带来的现金流的净现值有加乘效应,这取决于免费顾客吸引其他付费或免费顾客的程度,以及那些被吸引顾客对别的顾客的涟漪效应。当网络效应足够大时,付款开始流向企业,此时,免费顾客终身价值增加了(Guptaetal,2009)。因此,对企业而言,增加的这部分免费顾客价值就是免费顾客网络价值。换句话说,对免费顾客而言,其终身价值主要表现为免费顾客网络价值。

 

近年来,网络效应的研究迅速发展。Kata和Shapiro(1985)认为,所谓网络效应是指随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普遍性扩大(兼容或相关产品的人数增加),网络随之扩大,从而带给使用者更大的价值。研究表明,消费者只需加入网络,成为其中的成员,而无需对产品进一步消费,就会对其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曲振涛等,2010)。对免费顾客而言,吸引更多免费顾客与更多付费顾客是其网络效应的具体显现,能否衍生交易关系的关键在于现有免费顾客注意力价值是否足够。不仅如此,现有免费顾客还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观众,即,少数付费顾客从大量免费顾客那里获得了声誉价值的回报。免费顾客声誉价值促使了更多免费顾客升级成为付费顾客,为企业带来即时利润。另外,免费顾客自身也是企业的潜在付费顾客,即“跨越观众成为演员”。基于顾客终身价值理论,免费顾客预期财务价值是企业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本文认为,免费顾客网络价值包括免费顾客注意力价值、声誉价值和预期财务价值。

 

1.免费顾客注意力价值。1997年美国学者Michael—H—Goldhaber在《连线》杂志上首次提出“注意力经济”的概念。他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信息与货币资本,而是注意力。的确,人们无法同时关注许多不同的信息与事物,关注什么不关注什么,取舍间,注意力产生了机会成本,也诞生了价值。有关顾客的注意力价值在学术上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Deighton&Blattbery,1996;黄志平,2010)。对于免费顾客而言,其注意力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免费顾客数量的增加会吸引更多的免费顾客。以电子商务市场为例,买家是否接受服务平台,不但关注卖方的多寡,更关注评价者的多少,评价者越多,买家更愿意接受该平台。另一方面,注意力的规模效应会吸引更多的第三方付费者,以三方市场为例,免费顾客注意力是否足够对第三方付费者(顾客或企业)至关重要。显然,免费顾客注意力价值对其他免费顾客与第三方付费顾客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在免费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免费顾客注意力价值,仅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已经不够,还需要将免费顾客作为企业资产来进行有效管理,增加其退出消费的心理与社会壁垒,通过促进延续消费来获得更多的免费顾客注意力价值(Anderson,2009)。

 

2.免费顾客声誉价值。声誉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Anderson(2009)认为,“声誉经济”是指企业的声望和信誉。然而,在免费经济学视角下,免费顾客的声誉价值带给企业的收益也不容忽视。因为,免费顾客声誉价值会对其中某些免费顾客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即,由于免费顾客这一观众群体的存在,促使某些免费顾客在期望被尊重与仰视的动因下升级为付费顾客。尽管在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下,搭便车被认为是“免费午餐的魔鬼”但在免费经济学视角下,搭便车不但不再是问题,而且,大量免费顾客的存在使得付费顾客购买升级版本变得时髦而高级(Anderson,2009)。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预示着大规模定制时代的到来。众多既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又价格低廉的升级产品使得免费顾客转变为付费顾客的经济成本降到最低。企业要充分利用免费顾客的声誉价值,并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相结合,通过强调付费顾客的尊贵、面子等来增加其心理与社会收益,从而促使更多的免费顾客转化为付费顾客。

 

3.免费顾客预期财务价值。在顾客终身价值视角下,衡量顾客资产价值还应关注未来可能的购买行为。由于免费顾客不仅具有注意力价值与声誉价值,其本身就是潜在的付费顾客(Anderson,2009),因此,免费顾客预期财务价值也是其网络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捕捉免费顾客网络价值时,还应衡量免费交易行为基础上他/她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做出追加或交叉购买行为的可能性(Guptaetal,2009)。

 

免费顾客作为潜在付费顾客虽然没有即时购买行为,但是,免费顾客通过其注意力价值、声誉价值和预期财务价值不但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免费与付费顾客,还能提高其忠诚度。因此,准确识别免费顾客网络价值,实现顾客细分,不但有利于企业合理地选择免费顾客,而且有利于企业针对不同价值的免费顾客分配资源与制定差异化营销战略(Venkatersan&Kumar,2004;顾琪,2007)。免费经济学视角下免费顾客网络价值的研究对顾客管理理论和实践均有积极影响。

 

四、简评及未来研究方向

 

在免费经济学的视角下探讨免费顾客网络价值,可以发现免费顾客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企业的资产。免费顾客价值首先体现为注意力价值所带来的第三方付费所产生的收益,其次体现为声誉价值所带来的某些免费顾客升级为付费顾客所产生的收益,最后还体现在作为潜在付费顾客而产生的预期财务收益。尽管基于网络效应解读免费顾客价值是令人振奋的前沿性研究,然而网络效应的计算困难重重,需要有多年的历史数据。因此,对于免费顾客网络价值的实证性研究成果还只是凤毛麟角。为全面而深入地掌握免费顾客网络价值,给企业提供可操作化的指导意见,本文对未来研究提出以下三个关注重点。

 

首先,建议从免费顾客投入行为入手来测量免费顾客价值。Doom等人(2010)指出,顾客投入行为是在购买行为之外,基于某种动机所产生的对企业或品牌的推荐、口碑或博客撰写等行为。由此可见,在使用或持续使用免费产品或服务之后,免费顾客通过个人博客或公共网络等渠道对免费产品或服务进行评价、推荐等都是免费顾客投入行为的具体体现。由于免费顾客价值与其投入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准确捕捉免费顾客个体价值或群体总价值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12

作者简介:冯晓沛(1989-),女,河南许昌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11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7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4-0094-03

我国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已经出现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传授和评价在历史中以不同形态出现,从家传世袭制到师徒传授制,最后演变为行业控制下的监管制。学徒制是古代职业教育最普遍和一种特有的职业教育形式,原始社会的手工业作坊中已经有了学徒制的雏形,它在奴隶社会兴起,发展和完善于封建社会,学徒制以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着古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学徒评价也因自身特色成为国家的精髓文化。只有纵观、深入地总结古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才能发掘其利用价值并为今天所用。

一、中国古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评价的历史演变

原始社会的职业教育,是人们为了满足劳动需要和维持社会生存而传授技艺技能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以狩猎为生转变为以农业种植为生,农业文明使人类生活趋于稳定,手工业领域技艺的传授也日趋专门化。职业教育在这些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进行,但是它还未能与生产活动相分离,技艺的传授是通过口传手授、观察模仿进行的。原始社会并没有专职的教育者,也没有专门的教育组织形式和评价考核制度。

奴隶社会时期是学徒制的初级形态,其职业教育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和官府中的手工业教育两种。家庭教育中学徒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家传世袭制,父子相承和世代相传是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的主要途径。父亲作为技艺的传授者,同时也承担着考核和评价儿子的责任,父亲对儿子的考试是全方位的,道和德是整个教育的首位,以父子关系建构的师生关系要求也是最为严格[1],这是由维护家族成员的根本利益和当时社会形态所决定的。

官府中的手工业教育以西周和春秋时期为例,西周时期的重要手工业由官府控制和管理。百工负责手工业的生产,他们是手工业作坊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匠户,工师则是对手工业者进行训练和成绩考核的师傅。《管子·立政》第四篇中将工师的职责描述为:“论百工,审时事,辩功苦,上完利,便备用…工师之事也”[2]。即工师需要考核各种工匠的手艺,审查确定各个时节工匠们应完成的事宜和工作,辨别器物的精善和滥恶、产品质量的优劣和好坏,提倡产品的精致从而使设备工具便于使用。另外,工师在管理和教育百工过程中,要确定法度,即明确手工业生产的标准与规范,百工在生产过程中也必须严格遵守准则,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进行生产,不得私自改变或忽视规则。

从春秋时期开始,手工业中出现物勒工名的管理和考核制度,这对提高手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激发学徒的积极性,培养学徒的责任意识有重要意义。工师通过制定严格的赏罚制度来进行管理和考核。据《礼记·月令》第六记载,工师要“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3]。也就是说工匠需要在生产的器物上刻上自己或工场名字,以防止以次充好和仿冒行为的发生。工师需要对工匠的产品质量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考核,加以评定进行赏罚,如产品质量不好或者不符合标准就要处罚和治罪。因此工师不仅是生产管理者和教育者,也是对学徒进行考核的评价者。另外,春秋时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管子·权修》中说到:“一树百获者,人也”。他们把对人才的投资作为长期事业,在培养学徒技术的同时,道德品质的教育也没有偏废。

在封建社会鼎峰时期的唐朝,官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较为系统和发达的学徒教育和培训制度,少府监和将作监负责和管理手工业技术工人的培训和考核。少府监掌百工技巧之政,将作监掌土木工匠之政。《新唐书·百官三》中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槊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季以令丞试之,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4]。这段记载说明了唐代学徒的考核年限因为技艺和工种不同而有所差异,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每季和年终都有考核,分别由令总管和监工进行监督,唐朝也延续之前的物勒工名制度,即学徒在提交作品时要刻上自己名字,以方便进行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宋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样是学徒制的大发展时期。宋代学徒制的一大进步就是在官营手工业中采用了“法式“来培训和评价学徒,并且宋的勒名制度已相当普遍。法式类似于今天的操作手册,就是在总结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对工艺操作、产品生产进行详细完整的规定。北宋官营手工业由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掌管,它们对学徒都有系统、严格的规定和培训以及赏罚制度。《宋史·职官志》五中记载:“庀其工徒,察其程课、作止劳逸及寒暑早晚之节,视将作匠法,物勒工名,以法式察其良窳”[5],这表达了少府监对工徒训练的管理和考察的规定,其中包括管理工徒的日程、课业、作息。工徒在生产的器物上要刻上自己的名字,少府监用法式来考察其质量的粗劣、好坏。“庀其工徒而授以法式;寒暑蚤暮,均其劳逸作止之节”[5],这是将作监对学徒培训的管理规定,“ 凡利器以法式授工徒,其弓矢、干戈、甲胃、剑戟战守之具,因其能而分任之,量用给材,旬会其数以考程课,而输于武库,委遣官诣所隶检察。凡用胶漆、筋革、材物必以时,课百工造作,劳逸必均,岁终阅其良否多寡之数,以诏赏罚”[6]。这是军器监对学徒制详细的规定,它用法式来训练学徒,根据工徒的不同情况决定他们学习不同的兵器制造,十天后对其考核检查,然后将成品放在武库,年终统一评定并进行赏罚。“文思院上下界诸作工料条格,该说不尽,功限例各宽剩,乞委官检照前后料例功限,编为定式”[7]。由此可见,宋代很重视生产的标准化和定型化,“功限”、“料例”的形成构成必须符合规定。它不仅是对学徒进行培训的参考,也是对学徒进行考核和评价的标准,看作品是否符合法式的要求。由此可见,宋代形成了更为严格的训练与考察制度。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出现了行会。行会对学徒的控制力开始加强,学徒的入徒、培养、生活和出班考核等,都由行会的习俗和行规来加以约束和规范。以晋商的学徒制为例,学徒经过保举入门、接受家庭背景、文字、智力的考察、请进培养等程序后,学徒期满三年便会进入复杂的出班考核环节。学徒评估包括商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以及道德品质的考验。商业技能包括写字、珠算、写信等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在平时的学习中都会频繁的考察,优胜劣汰。对学徒专业技能的评价因行业不同而异。最后,商会非常重视学徒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考核,它要求经理和学徒都要修身正己和注重自身人格的休养。对于学徒道德品质的考察, 掌柜通常是故意把钱丢在某个地方,然后悄悄观察学徒的行为,看其是否具有自觉意识和诚信的良好美德。经过种种能力与道德考验之后, 才能最终确认学徒者是否过关, 也才能使学徒上升到高一级层次,从而真正结束学徒生涯。否则, 学徒就永远是个小伙计角色, 甚至被辞退出号[8]。

二、中国古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评价的特点

(一)评价主体方面:父亲师傅,工师职官

中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学徒培训途径包括家传、师授以及官府工匠培训,在家传制中,评价者有父亲、其他家庭成员和顾客,师传制的评价者有师傅和同门师兄以及顾客,官府工匠培训的评价者有工师和职官,其中父亲、师傅、工师和职官成为评价的主体。父子相传的职业教育,子承父业、世代为工的现象非常普遍,父亲承担着传授和评价儿子技术的职责。培训学徒的师傅、工师和职官掌握着手工业的核心技术,他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和拔尖人物,作为评价学徒的主体是非常有话语权的。同时,学徒制中的师傅为了更好的扮演教育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他们自身也在不断地提升技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评价内容方面:满师作品,综合评价

在古代手工业中,职业教育学徒期满需要通过满师考试,评价的内容为学徒出师后制作的具体产品。师傅对学徒作品的评价不仅包括其质量和制作标准,也包含对学徒作品其他方面的综合评价。例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就提出了评判作品设计好坏的四项基本原则:“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即考察作品是否顺应时代、适应地气,材料优良,设计精美,构思巧妙。因此,在对学徒作品评价中,评价内容丰富,既有作品本身的技艺水平高低,又有学徒手法的高超程度。

古代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对学徒专业和实践技能的考核,也重视对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评估。徒弟学技艺和学做人是融合在一起的,徒弟要同时学习师傅精湛的技艺和符合时代标准的为人处世之道,满师时师傅会结合两个指标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明清时期的学徒评价便是如此。

(三)评价功能方面:监督指导,奖优罚劣

古代职业教育学徒评价是为了检验学徒拜师期间学习工艺和技术的优劣程度,并实施奖优罚劣。学徒评价包括日常考核和满师后的评价,日常考核是徒弟学艺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对于检查徒弟产品制作水平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对于满师后的终结性评价,如果学徒达到师傅和行规要求的标准,徒弟会被授予手艺人的资格,甚至自身经过磨练发展成为师傅,实现身份的巨大转变。此外,每年师傅也会根据考察结果决定下一年的学习内容和安排。

(四)评价方式方面:实践评价,因人而异

古代学徒学业评价并非文字性的纸笔测验,而是以法度为标准、通过实践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徒弟考核形式是最终的典型产品,评判标准是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技艺水平高低以及工艺复杂程度、制作的难度和耗时费工程度。这是由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程度以及学徒制的性质特点决定的。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并无技术理论,也没理论化和制度化的职业教育内容体系,所以以技能操作的考核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是适应当时社会状况的。另外学徒的学习是和生产同步的,学习是一个观察-模仿-操作的过程。徒弟需要在师傅演示过程中,仔细观察然后将技术内化,最终于每季小考,年终大考,这也决定了学徒制最终的评价方式是实践性的技能考核。

另外,古代的职业教育及其评价方式也尊重了个体的差异,师傅或行会根据徒弟不同条件和优势,安排他们进行不同器具的制作并最后进行考核,评价方法具有针对性。

三、对完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启示

“理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最高明渠道之一,就是从人类发展的文化历史长河来对教育进行展望”[9]。现代的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改革需要考虑到历史维度,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典型代表—学徒制虽已不复存在,但学徒评价制度的诸多方面仍值得现代职业教育评价去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提高评价主体的质量

在我国现代的职业教育评价中,学生评价主体单一的模式仍没有得到改变,当前的学生评价主要是教师评价,而缺乏自我评价和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评价。我们需要探索“现代学徒制”,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并达成协议,选聘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对学生学业以及学校教育进行指导、监督以及评估,鼓励校企双方、教师、师傅都积极的共同参与到职业教育评价工作当中去。因此,职业教育评价要坚持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用人单位等多种评价主体的统一。

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双师型”教师,就是我国古代学徒制的所采取的形式。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企业行业实践的能力,因此他们不仅要拓宽和加深理论性知识学习,同时要加强动手实践能力,要鼓励教师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成为更好的评价者。

(二)评价内容丰富和全面,注重综合职业能力

教育评价是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对受教育者的诸多要素进行价值评估,其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10]。因此在职业教育评价中,要注重评价内容的丰富多样和全面。职业教育对学生最基本的考核是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评价,职业教育作为技能性教育,更要注重和加强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学生专业成绩要和能力评估相结合,既要有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理论学习评价,也要有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估。

另外,职业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评价,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德能兼备的社会实用性人才,现代教育的智育与德育必须并举,把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行、责任心、人际关系等基本方面的表现纳入到评价体系,拓宽职业教育评价指标。

(三)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完善和老师、学校、社会的激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不能简单地把评价作为甄别和选拔的工具。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劣势,弥补不足,激发积极主动性,从而调整学校行为,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另外,通过职业教育评价,也可以实现诊断功能,让教师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其内容和方法。

(四)改变传统评价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职业教育评价应该注重通过实践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如采用实践操作、作品分析等,在实践中可以检验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他们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采用传统纸笔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考察的只是对知识简单的掌握,无法从学生成绩中真正衡量其水平高低,也不能真实反映出他们的真实能力。因为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将无法得到客观的考评,学生的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无法得到发挥,这样片面的、局限的考核是不公正更是不科学的。

“因其能而分任之,量用给材,旬会其数以考程课”,充分说明了师傅因人而异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充分尊重个人差异。根据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有差异的,学生的优势也表现在不同领域。因此,学校的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摆脱传统的、普教式的评价模式,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和评价,树立客观科学的评价观念。

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学徒制,虽然不能适应现在的职业教育,但它在评价制度方面仍有许多借鉴之处。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其优点,促进现代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冯永琴.技术实践知识的性质与学徒学业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24.

[2]《管子》[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25.

[3]《礼记》[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81.

[4]转引自米靖.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84.

[5]《宋史》[M](卷165,志第一百一十八卷.职官五).上海:中华书局,1977.3917,3918.39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