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8 09:06: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于诚信,有些人总是容易将其同信用混为一谈,认为诚信就是信用,或误把信用理解为诚信。其实,诚信与信用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一、诚信与信用的内涵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的意思,是一个道德范畴的概念。在经济交往中,人们之间奉行的道德准则实际上是生存、发展、止损的谋略,因而,诚信是谋略化了的道德。
1.诚信是一种生存谋略。人们不可能在孤立的状态下获取利益,必须通过社会交往,在交换中得到这些利益。人们的社会关系(或称人际关系)就是纷繁复杂的交换关系。诚信是交换关系通道.没有诚信,交换关系通道就会阻塞,利益也就无法实现。诚如弗兰克林所言:有诚信的人能够花别人口袋里的钱.现代社会赋予诚信的人更容易获得社会救助或社会贷款,当然也最容易获得交易伙伴。
2.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因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纽带,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人无信不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建立在“信”其所言的基础之上的。古希腊圣哲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性合群的动物,唯其如此才能组成社会。而人类之所以能合群,是因为能够相互信任。因此,没有诚信这一纽带,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也就没有社会的正常运转。正因为诚信对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奉“以诚为本,以信立业”为基本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
3.诚信能减少交易者的损失。止损是对交易损失度的预设与控制。止损对于任何一个交易人而言都是必须的.没有止损观念,或者在交易中不设定止损对于交易人而言是灾难性的。因为在交易中,每个交易人都可能会犯错误,都有判断错误的时候。如果判断错误,离场止损就是非常必要的措施了。但是,能否止损,除了交易人自己的主观愿望外,还取决于交易环境与交易对手。一项判断错误的交易可能会让对手抓住你的把柄,会将置你于死地。这时候,诚信会帮助你渡过难关,将交换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4.诚信能使交易者获得最大利益。坚持诚信也许会失去一部分眼前利益,但决不会失去长远利益,更不会失去根本利益。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讲诚信正是获得最大利润的保证。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要进行无数次的交易,为了获得总收益的增加,博弈方都会理性的讲究诚信,以求把交易延续下去。失信在初次交易中也许能占便宜,但最终必然导致失利。
信用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以某种经济生活为目的,建立在诚实守信与实际偿付能力基础上的主观承诺与客观实践相结合的经济活动。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具有以下特征:(1)信用具有货币的功能。有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可以不立即付款就获取资金、物资或服务,因此,企业信用承担了交易中的货币职能,使交易在没有货币或等价物的情况下得以进行。对于卖方来说,他不能立即收回货款,因而是对买方的贷款或投资;(2)信用可以增加市场的有效需求,增加消费,从而增加生产,扩大交易。由于不需要立即支付货币或等价物,这样,一些没有现实支付能力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拿明天的钱来满足今天的需要,从而扩大了市场有效需求;(3)信用是可以建立,并被了解、验证的。一个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经营能力,增强企业实力,诚实守信来构建自己的信用,且这种信用可以通过专业的机构或部门做出评价;(4)信用是可以被量化的。信用的量化是指信用相关者的诚信状态,可用专用符号或简单的文字形式来表达。如可将企业的信用分为A、B、C三等,每等内再分为三个等级。A等:AAA级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AA级企业的信用程度较高,债务风险较小;A级企业的信用程度良好,在正常情况下偿还债务没有问题。B等:BBB级企业的信用程度一般,偿还债务的能力—般;BB级企业信用程度较差,偿债能力不足:B级企业的信用程度差,偿债能力较弱。c等:CCC级企业信用很差,几乎没有偿债能力;CC级企业信用极差,没有偿债能力:c级企业无信用。
信用在市场经济中有各种表现形式:(1)商业信用:即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一个企业授予另一个企业的信用。如供应商授予生产企业,或生产商授予批发商,批发商授予零售企业的信用等。(2)消费者信用或个人信用:即生产商、零售商或银行授予个人信用,用于购买商品或借款。如:消费者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汽车、住房、大件耐用消费品时,银行授予个人的信用。(3)银行信用:即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予企业或个人信用,以用于弥补企业或个人营运资金的不足。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申请的短期贷款。(4)投资信用:即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予企业的信用,以用于购买土地、建筑物、设备等大型固定资产;如企业向银行申请的长期贷款。(5)公共信用:即政府机构为完成政府职能,而获得的信用。
信用是有风险的。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在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如在赊销过程中,买方到期不付款(还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造成货款拖欠或无法收回等。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外部原因包括交易双方产生的贸易纠纷;交易伙伴客户经营管理不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交易对象有意占用企业资金:交易对象蓄意欺诈等。内部原因包括所掌握的交易对象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没有准确判断:对交易对象信用状况的变化缺乏了解;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内部人员与交易对象相互勾结;没有正确地选择结算方式和结算条件:对应收账款监控不严:对拖欠账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客户是上帝;企业最大的、最长远的财产是客户,然而企业最大的风险也来自客户,这就是信用风险。
二、诚信与信用的联系与区别
诚信与信用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1.诚信是信用的基础之一。企业信用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偿债能力;二是偿债记录。仅有偿债能力,没有偿债意愿,偿债记录就不可能好,社会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就不会高。形成偿债记录的偿债意愿就是诚信。因此,诚信是形成企业信用的条件之一,企业信用是讲诚信的重要结果。
2.企业信用是诚信的回报。企业信用是得到法律认可和社会承认的专门机构对企业偿债能力、偿债意愿、偿债记录的评价。因此,企业信用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不能依靠自吹自擂来形成与提高。如果企业在商业关系中遵守诚信原则,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便会获得良好的企业信用,从而发挥企业信用的货币功能。
3.信用可以促进企业诚信水平的提高。信用是一种更加简便的交易行为,对企业来说,具有吸引力;而企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获得较高信用的企业便更加注重守信,避免失信。遵守信用的过程,也就是提高诚信道德水平的过程。
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1.诚信与信用是不同层面的概念。诚信的“信”,意为人的内在善意和良心,即孟子所说的“有诸己之谓信”;按照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解释,就是“诚善于心之谓信”。信用是经济生活有的概念,信用的“信”是指因交易双方互相信任而达成的赊销关系,同时也指一方获得这种交易的能力。2.信用关系不是从道德意义的诚信中产生的。信用关系是从商品交换和流通的发展中产生的,是发达的经济关系的本质规定。信用关系中的商业信用,即从事再生产的资本所有者互相提供的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体现着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每个人的支付能力同时取决于另一个人的支付能力。每个人一面提供信用,一面又接受信用;每个人既有要求信用的权利,同时又有履行信用的义务。可以说,再生产的不同阶段都是以信用为媒介的,信用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调节器。不仅如此,信用作为一种制度,可以把复杂的经济活动主体和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使市场经济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以信用为媒介而存在、活动,消除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联系的偶然性和障碍。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它和竞争一起成为资本运动和市场发展的杠杆。显然,不能把这种信用关系混同于道德规范或人的道德品质。经济活动并不取决于个别交易者的善意或恶意,因为竞争的强制性对每个交易者都发生作用。人们的诚信心理是变动的,而信用关系则是稳定的,只有稳定的信用才能稳定人们的心理。
3.建立了信用关系并不等于有了诚信。经济活动的交易双方通过契约形成信用关系不等于双方或其中的任何一方就有了道德的诚信,因为这种关系只是在利益驱动和契约强制下形成的,并不是签约双方内心就必然诚实守信。
4.仅有诚信并不能保证信用关系的建立与履行。信用关系必须建立在企业真实的经营实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基础之上。如果企业没有偿债能力,即使有再好的愿望,偿还债务的行为也无法付诸实行,诚信便无从谈起。
三、企业不守诚信的动因分析
纵观企业不守诚信的诸多现象,大致可分为主动失信、被动失信两类,而失信成本低导致自觉失信,偿债实力的丧失导致被动失信。
(一)失信成本低导致主动失信
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对行为的选择,主要是从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经济主体才会付诸行动。同样,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失信行为的发生决定于其带来的收益和失信成本的大小。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
1.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弱化,失信的道德成本大大下降,从而导致企业主动失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较短,契约文化底蕴不够,信用观念和意识淡薄,忽视信用资源的利用,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同时,在社会转型期,受各种价值观激烈碰撞的影响,尤其是传统道德评价、控制机制乏力,一些人的价值取向紊乱,道德规范失控。加上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们对一些失信现象习以为常,道德对失信行为的约束作用明显弱化.
2.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失信的法律成本偏低,从而导致企业主动失信。法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最高维护者,直接规范社会的每一个行为主体的具体行为,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信用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需要法律制度作保障.我国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法律惩治罪犯不能惩治小人,在信用经济的运行方面还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立法不完备,现有的法律对契约关系的维护、对债权人的保护不够,给失信违法者以可乘之机,通过不正当手段和非法交易谋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是因为执法不严,失信违法者得不到法律的惩治或惩治力度偏小,风险成本低而所得收益高,从而使一些失信违法者有恃无恐,恶化了信用环境。
3.体制改革滞后,经济机制不完善,失信的经济成本太低,从而导致企业主动失信。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起来,市场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完善还需假以时日,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产权界限不清晰的状况,产权模糊导致了收益不清,经济主体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往往不能从经营活动的守信中获利。既然守信产生的收益或失信支付的成本与行为者缺乏直接的联系,人们自然就没有必要守信了.就国有企业而言,由于经营机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责权利不明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只是使国有资产受到损失,而经营者的经济利益损失较小。在失信状况严重的某些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低,即使企业由于失信而受到惩罚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也可能很快地通过重新注册得以继续经营。
总之,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时,经济主体有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失信行为,失信现象就会大量发生;而当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无利可图,并可能给行为者带来损失和制裁时,经济主体就会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信行为,从而促进信用环境的好转。
(二)偿债实力的丧失导致被动失信
信用不是道德,遵守信用也不能仅仅依靠诚信。一家企业如果希望获得银行贷款,它必须有企业信用,这个信用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一个是履约记录。建立信用关系后,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还款期间突然丧失,即使它有心偿还债务,也没有这个实力。
偿债实力的丧失,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社会信用体系崩溃或经济危机而形成债务链造成的。虽然经济生活中不乏主动失信者,但也存在大量因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的被动失信者。这种失信是信用风险的表现,是信用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应当警惕的是,一些具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往往总是把自己不守信用的行为说成是或装扮成是丧失履约条件结果,是有不可抗力造成的。这里就变成了道德诚信的问题了.
四、信用经济不能依赖个别企业的诚倍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交往中,经营行为的选择不能建立在人性善这样的假设之上,否则肯定吃亏:市场不一定惩罚失信者。至少在短期是这样。但这个“短期”对企业的生存来说也许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信用经济的建立不能依赖个别企业的诚信,必须依靠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一是推进体制创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要严格界定产权,保护产权。二是规范政府行为,在建立信用体系中,政府应起推动、规范、监督、服务的作用。三是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要完善信用管理系列的立法和执法,建立和完善信用规范和失信惩罚机制。四是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一个富有效率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信用数据的开放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信用管理系列的立法和执法,以及信用管理民间机构的建立等。五是规范会计行为,建立征信网络。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转,依赖于各种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六是培育全民信用观念。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风格,建立信用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一
社会学对社会转型的界定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经济体制的转轨,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二是社会结构的转变,主要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变等。本文中的社会转型是指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所引导出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它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而且还促使我国伦理道德观念进入了转型发展时期。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运行是依靠权力来维系的,由国家通过指令与服从建立经济秩序,统一对资源进行配置,以克服个体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混乱,诚信体现着对党和国家政治上的忠诚和伦理道德方面的正统,并被强化。这时,不存在竞争,也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搞假冒伪劣、损人利已,破坏信用的空间很少,甚至没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以及法律体制仍在改革和完善之中,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冲击和瓦解着人们原有的诚信道德观念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而新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诚信道德观念仍末建立,而恰恰是这种旧破新末立的特殊社会转型时期,构成了中小企业诚信危机产生的契机。因而中小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他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制假售假严重、债务债权纠纷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失信现象,这些行为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需对其进行治理。
二
结合我国实际和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一般认为,实现诚信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约束的,即法律制裁和道德制裁。所谓的法律制裁主要是通过国家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来对人民的行为进行限制。所谓的道德制裁主要就是指通过社会的舆论和良心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限制。这两者是通过相互作用来对诚信发挥作用的。
第一,加大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实施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
其一,加强中小企业员工的诚信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企业要实现诚信经营,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教育,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律机制来保障中小企业诚信经营教育的效果。一是,要认真制定诚信经营准则,使中小企业员工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诚信经营准则有哪些内容,什么是属于诚信经营行为,什么是不属于诚信经营行为,从而使中小企业员工有章可循,能够自觉地接受中小企业诚信经营准则。二是要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对遵守诚信经营准则的员工给予必要的奖励,对于违反诚信经营准则的员工要给予必要的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员工遵守诚信经营准则。正如一石说:“一个社会的道德完善与否,仅靠每个人的内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如果有一种机制,能从恶的人的信用记录上留下污点,并让他为这个污点付出沉重的代价,那么整个社会的信用就一定能走上正道论文格式范文。”[1]因此,中小企业员工必须在内部实施诚信经营教育,丰富他们的诚信经营知识,提高他们的诚信经营水平,使他们树立起敬业爱岗、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风尚。
其二,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诚信价值观教育
由于中小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但中小企业的诚信缺失已经严重制约其参与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对国民经济各方面作用的发挥,那么,中小企业诚信道德建设显得更是令人瞩目。所以,中小企业应作为诚信道德建设的重点,应首先进行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然后以点带面,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让他们形成互动,从而促进中小企业诚信道德建设。
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诚信价值观,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也需要法律的支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的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扬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为达到这种要求,首先,加大社会信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识。“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治”。培养信用意识是有利于信用制度的建立,是有利于市场主体的自律和对信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前,要广泛深入地开展讲诚信的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正确引导,向社会宣传诚信是一切道德依赖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对中小企业的最基本的要求,要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得尊,悖信遭耻”的舆论环境,从而以诚信道德规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如太仓市在开展诚信建设过程中注重抓好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一是在城区商贸最集中的人民路开展创建“诚信经营规范服务示范街”活动,确立了10家诚信服务示范窗口及20家参创单位,通过这30家单位的引导,带动全市商贸流通行业的诚信建设。二是在太仓民营经济最壮大的璜泾镇召开创建诚信企业动员会,选择了四家影响较大的企业作为示范企业,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带领全市民营企业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三是在全市窗口服务单位,开展“诚信服务”示范窗口和示范岗的评选活动,引导更多岗位由“微笑服务”向“诚信服务”提升。四是抓好乡镇示范点,把璜泾镇、新联村作为全市农村创建的示范点。[2]其次,要努力为诚信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加强法制教育与宣传,营造社会舆论环境,使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使诚实守信成为每个中小企业立足于社会、立足于市场的根本,在全社会形成遵守契约、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目前,我国对违反道德特别是违反诚信道德规范的行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一般只是立足于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能给予应有的惩罚,这事实上就是纵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不讲诚信行为,应当改变这种传统的做法,用法律手段解决不讲诚信行为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制止中小企业的不讲诚信行为。
第二,加大信用立法力度,严格依法办事
其一,完善信用制度的相关法律建设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诚信的基础和依据首先是法律,因而完善信用的法律体系,便是营造和保护讲信用的社会环境的第一要务。信用缺失是一种违约行为,经济学分析表明,经济活动主体是否选择违约,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违约行为的预期效用超过的时间及另外的资源用于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效用时,便会选择违约。所以治理中小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必须立法先行,尽快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有关信用的法律法规涉及《担保法》、《个人信用实名制》、《个人消费信贷实施细则》等。就体系而言很不完整,就立法层次而言,大多属于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中小企业的失信行为只能依照《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来处理,制裁的力度明显不够。如《合同法》中对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只是笼统地指出“应承担违法责任”因此,对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之处,要通过细化法律来进行调整,提出明确规定和要求,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通过立法保护经济主体的交易自由权和财产权,这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另外还要建立有关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其内容应涵盖信用等级评定、资信评估、咨询机构和公共信息、数据的取得与使用程序等。在立法上要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强化违约责任追究,不仅对逃废债务的单位要处罚,而且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构成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其二,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
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阶段,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来保障。从司法和执法上落实法律责任,通过加强对失信经营者的打击力度,强化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的执法权,建立有效责任追究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使法律制裁对实行中小企业信用行为发挥有效的作用,实现真正的法治,这也是保证中小企业信用建立的前提条件。如温州的乐清县柳市镇中小企业的转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十多年前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柳市黑潮”曾搅得全国不得安定,国务院曾史无前例地为了一个小镇下发了国办【1990】29号文件,开展了毁灭性打假行动。全镇1267家低压电器门市全部关闭,1544家庭生产户全部歇业。十多年后的今天,柳市镇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全国所选用的低压电器,有50%来自这个滨海小镇,仅财政收入一项,就由1990年的几百万元上升到2000年的3、45亿元。同时,柳市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低压电器出口基地,一年出口创汇3亿美元,居全国之首。今天的柳市是真正名副其实的电器之都,同时也是打假打出的电器之都论文格式范文。[3]
第三,建立和完善符合国家规范的信用体系,以制度约束失信行为
其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
目前,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所有权主体缺位,产权关系不明晰,没有明确的最终责任主体。对国有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国有中小企业经营者既缺乏产权所有者从外部进行有效约束,又缺乏一种基于自我财产利益的自我约束,在这种产权约束的条件下,国有中小企业经营者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就淡化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意识,使中小企业经营者只追求权利而逃避责任,只求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最终导致其经营行为短期化,而不顾及诚信。私有中小企业不讲诚信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产权缺乏有力的保护,最终导致私有中小企业经营者不可能像真正的所有者那样能从长计议,从而使中小企业追求短期行为是必然的。一旦经营主体不注重对长期利益的关注,信用的基础就会被摧毁,使中小企业追求短期行为是必然的,那么必须严加治理。为此,一方面,政府必须明晰中小企业产权,明确其责任,使中小企业经营者成为真正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长期和稳定的保护其发展的政策。使中小企业形成稳定的长远经营预期,做到诚信经营。
其二,不断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广义的信用体系包括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保证以及信用制度、信用管理在内的信用系统。狭义的信用体系指以独立的中介机构为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资料,为客户提供当事人信用状况等证明资料的社会化的信用系统。中小企业的诚信建设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支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要使中小企业走上诚信发展之路,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同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中小企业行为,做到让守信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就要求必须建立起一套符合国家规范的信用体系制度。当前,要重点建立企业与个人信用档案、社会信息系统、社会保障体系、任用干部的道德机制等制度,以形成以市场规则为基础,制度健全、手段完备、调控有力、管理有序的社会信用体系,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竞争条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事实上目前社会和政府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如国家经贸委等十部门今年5月份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步骤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建立信用风险的防范、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系统。”广东提出建立的企业“黑名单”档案制度,江西的“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以及浙江的“企业信用查询系统”都在为这一方面而努力,但相比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而言,目前的立法工作还有待加快。虽然目前我国现行维护信用有关的法律条款在多种法律中涉用到,但内容都比较零散,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规范的信用法律对企业失信行为只能依照《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来处理,制裁力度明显不够,使违法成本远远低于违法收益,使得中小企业的“守信”走向“失信 ”。银行在合法债务工作时,往往陷入“赢了官司赔了钱”的状况之中。“执法难”已经成为治理“失信”行为的顽症,从而加剧信用危机的程度,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靠信用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随着网络信息化发展脚步的加快,电子商务各方面技术也日趋成熟,而电子商务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也成为企业追捧的对象;目前,虽然网络已经覆盖我国千家万户,但电子商务的普及脚步却始终不见大进,其中诚信,是从电子商务登陆中国以来,一直都是电子商务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瓶颈。
一、回顾历史看问题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二十一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8年1月17日,我国的网民总人数为21 000万人,仅次于美国的21 150万人,我国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不断改善。但当问及“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仍然排在了最前面,其被选率占70%左右。由此可见,诚信问题成为电子商务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分析现状,做出对策
1.我国诚信基础薄弱,导致电子商务的社会信任度低。应该看到,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淡薄,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说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一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势必会干扰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障碍。
2.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在虚拟的社会中,网络主体表现不完整、不充分,人的自然的、社会的特性都被剥离了,剩下的只是代表交往对象的一个符号,甚至连这个“符号”也是不确定、不统一的。这给处在这种虚拟环境中的网络主体提供了不诚信的温床,从而导致网络相互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
3.电子商务秩序尚未形成。作为一个新型的商务活动空间,网络市场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一些传统的经营准则在网络市场中缺乏网民的认同,而一种能够被网民普遍认同的具有广泛约束力的网络经济秩序尚未形成,在此情况下,网络市场中的商务交往必将处于缺乏规则约束的无序状态,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违背了商务运作的诚信原则。
4.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部分网络法律法规,但有关电子商务的市场准入、认证体系、支付结算、电子发票、交易主体的行为规则以及电子支付安全、隐私权保护、商业合同认证、纠纷调解、网上打假等问题的解决还缺乏相应的游戏规则和制度参照坐标。
5.利益驱动。透过扑朔迷离的网络社会现象不难发现,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仅仅注重短期效益,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结果在商品质量、物流配送和服务承诺等方面很难让人满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在诚信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强烈制约着企业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应该看到,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淡薄,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说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电子商务发展技术上的差距,可以通过购买引进或独立开发来弥补,但是良好的诚信环境建设和诚信意识的培养,需要人们长期的努力才能培育出来,这是在电子商务诚信机制建设中的难题。
要想突破这些障碍继续前进,就得对电子商务与企业的诚信体系加强建设。
1.树立现代商业诚信资本理念培养网络诚信文化,首先在认识上要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两种观念:一是现代商业诚信理念,强化电子商务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二是信用资本观念。
2.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电子商务经济政策和法规,确立新型的电子商务的市场规则。同时针对网络违法行为具有易实施、成本低廉、隐蔽性强和危害性广等特点,在强化立法和执法的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如网上法院、网上仲裁、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以更加方便和快捷的方式防止和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和网络违法违规行为。
3.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机构作为交易双方的纽带,主要具备分担和降低信用风险,促进诚信经营的功能。为了增强电子商务的诚信经营,应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交易特点发展一些特定的中介服务机构。
4.建立电子商务征信评信制度,征信评信制度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它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为建立公平交易的网络市场环境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表现为它所特有的外部效应和社会效应,对电子商务主体形成了一种远远胜出伦理道德约束的刚性约束机制,促进电子商务的诚信经营。
5.强化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功能,加强行业自律,在我国目前整体网络信用环境尚不具备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功能是加强行业诚信自律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透过现状展望未来
通过对电子商务目前状况的了解与分析,电子商务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上的提升,电子商务与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也会同步进行,不然有技术而没有客户的局面是无法托起电子商务发展的明天,也会使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
站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诚信与支付健全的角度,无论诚信体系设计还是支付服务的定位上,要放远未来,不要忽视中小企业、传统行业的市场,无论是国内贸易、国外贸易、资金结算、以及其他增值服务,都能支撑支付服务企业的发展。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广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经验,携手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电子商务和谐、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共同建设中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诚商道.实名商圈 助力化解电子商务诚信问题.成商道博客,2007.
二、分析现状,做出对策
1.我国诚信基础薄弱,导致电子商务的社会信任度低。应该看到,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淡薄,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说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一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势必会干扰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心理障碍。
2.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在虚拟的社会中,网络主体表现不完整、不充分,人的自然的、社会的特性都被剥离了,剩下的只是代表交往对象的一个符号,甚至连这个“符号”也是不确定、不统一的。这给处在这种虚拟环境中的网络主体提供了不诚信的温床,从而导致网络相互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
3.电子商务秩序尚未形成。作为一个新型的商务活动空间,网络市场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一些传统的经营准则在网络市场中缺乏网民的认同,而一种能够被网民普遍认同的具有广泛约束力的网络经济秩序尚未形成,在此情况下,网络市场中的商务交往必将处于缺乏规则约束的无序状态,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违背了商务运作的诚信原则。
4.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部分网络法律法规,但有关电子商务的市场准入、认证体系、支付结算、电子发票、交易主体的行为规则以及电子支付安全、隐私权保护、商业合同认证、纠纷调解、网上打假等问题的解决还缺乏相应的游戏规则和制度参照坐标。
5.利益驱动。透过扑朔迷离的网络社会现象不难发现,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仅仅注重短期效益,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结果在商品质量、物流配送和服务承诺等方面很难让人满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在诚信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强烈制约着企业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应该看到,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淡薄,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说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电子商务发展技术上的差距,可以通过购买引进或独立开发来弥补,但是良好的诚信环境建设和诚信意识的培养,需要人们长期的努力才能培育出来,这是在电子商务诚信机制建设中的难题。要想突破这些障碍继续前进,就得对电子商务与企业的诚信体系加强建设。
1.树立现代商业诚信资本理念培养网络诚信文化,首先在认识上要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两种观念:一是现代商业诚信理念,强化电子商务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二是信用资本观念。
2.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电子商务经济政策和法规,确立新型的电子商务的市场规则。同时针对网络违法行为具有易实施、成本低廉、隐蔽性强和危害性广等特点,在强化立法和执法的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如网上法院、网上仲裁、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以更加方便和快捷的方式防止和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和网络违法违规行为。
3.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机构作为交易双方的纽带,主要具备分担和降低信用风险,促进诚信经营的功能。为了增强电子商务的诚信经营,应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交易特点发展一些特定的中介服务机构。
4.建立电子商务征信评信制度,征信评信制度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它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为建立公平交易的网络市场环境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表现为它所特有的外部效应和社会效应,对电子商务主体形成了一种远远胜出伦理道德约束的刚性约束机制,促进电子商务的诚信经营。
5.强化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功能,加强行业自律,在我国目前整体网络信用环境尚不具备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功能是加强行业诚信自律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透过现状展望未来
通过对电子商务目前状况的了解与分析,电子商务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上的提升,电子商务与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也会同步进行,不然有技术而没有客户的局面是无法托起电子商务发展的明天,也会使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
站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诚信与支付健全的角度,无论诚信体系设计还是支付服务的定位上,要放远未来,不要忽视中小企业、传统行业的市场,无论是国内贸易、国外贸易、资金结算、以及其他增值服务,都能支撑支付服务企业的发展。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广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经验,携手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电子商务和谐、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共同建设中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美好明天。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发展脚步的加快,电子商务各方面技术也日趋成熟,但电子商务的普及脚步却始终不见大进,其中诚信,是从电子商务登陆中国以来,一直都是电子商务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电子商务诚信问题应对方法
随着网络信息化发展脚步的加快,电子商务各方面技术也日趋成熟,而电子商务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也成为企业追捧的对象;目前,虽然网络已经覆盖我国千家万户,但电子商务的普及脚步却始终不见大进,其中诚信,是从电子商务登陆中国以来,一直都是电子商务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风险是市场的灵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性,企业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各种风险,其中有些风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偶然性等特点。因此,对于企业来讲,要完全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有的风险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另一方面来讲,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赢利能力与其抗风险能力是成正比的,没有对于风险的准确认识和把握,从而实现对于风险的主动防范和控制,就难以保障企业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因此,为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全面分析形成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的能力,防患于未然,将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与并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独立主体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其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必然受到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等。
首先,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行为的支持。而国家宏观调控相关政策,如国家信贷、银行利率等,尤其是产业、行业政策导向的变化等都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重大的改变,对企业的运营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往往是负面影响,使企业经营遭遇风险,影响其正常运作[1]。
其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急剧变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具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替代性产品或服务的出现导致产品销售受阻,影响企业的存货流动率,大大提高了企业存货变现的风险;对正处于衰退时期的产品或服务企业自身必须积极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否则将失去消费者,无法保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采购市场价格变化剧烈将会对于企业原材料的采取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于出现因库存不足而停工待料或影响销售的状况。
第三,各种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如地震、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都极有可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损失。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地区或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波动都或多或少地对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龙源期刊。如2008全球金融海啸中我国许多企业面临倒闭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二)内部因素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绝大部分源于企业内部,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除了更种不可抗力所导致的风险外,一般都可以通过良好的风险预警和机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采取积极的调整措施。因此,对于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内部因素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具体来讲,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内部经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风险意识。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风险的认识还明显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凭借个人个人的主观判断和经验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主观随意性大,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缺乏全面清晰的把握,风险管理往往是呈间断性的特点,难以保障企业对市场的变化作及时积极的应对[2]。另外,风险管理意识的不足,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缺乏和不健全,根本谈不到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日常化和专业化,导致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于追求眼前利益的较低层次上。即使成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也难以真正地履行其应有的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职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二是,根据我国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决策失误成了导致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的关键性因素。究其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目标的短视化,只顾眼前利益,无视企业资源条件的限制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决策程序规范化有待强化,决策行为个人色彩浓重,等。
三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及健全是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水平的前提。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状况不容乐观,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来看,当前部分企业管理层仍未正确认识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两者未能实现有机结合。
四是,我国企业,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必须会危及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如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忽视人力资源要素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造成企业人才的短缺和不足,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员支持。另外,受财务管理水平的限制也使得财务风险成为企业经营风险种类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资本结构不合理、应收账款管理不及时等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风险。
二.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风险与机会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类的风险,经营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核心决策层的风险意识则是企业有效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前提。只有经营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认识到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将风险防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整个过程,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预测、识别、判断、控制和处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保障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3]。另外,培育和深化富有特色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既能够有效的整合企业各类资源,为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良好的企业氛围,更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
对于企业来讲,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测的,企业一定程度上对来自于外部风险是难以实现对其的全面控制。但另一方面,并不等同于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有所作为。为有效应对各类外部风险,可以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密切关注、深入分析,把握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对于外部环境及时做出适时的灵活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强化企业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将可能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水平。企业要时刻关注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尤其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面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对政策的变化对企业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及时做好预算;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及市场的变化,对市场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强化企业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注重产销的有机衔接,及时调整策略;另外对于企业目标群体的变化要给予全面关注和把握。
(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重点在于对于经营风险的事前预测与防范,将风险遏制在其产生之初。因此,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和详细的克服预案,积极做好准备应对措施以将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通过相应的诊断工具对于经营风险的各种征兆进行分析、判断,一旦发现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就及时发出警告。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时刻关注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根据相应的指标,尤其是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准确评估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危害,适时地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龙源期刊。其次,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配合的企业风险防范制度作为支持,实现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及科学化。具体来讲,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资金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人负责的良好生产经营秩序,尤其要注意制度规定的可操作性,加强制度落实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企业内控的加强是保障企业经营合法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从企业发展具体实践来看,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健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之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完善内控业务流程、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落实企业内控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将内控理念融入企业的日常经常管理过程中[4]。另外,企业财务内控作为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经营风险防范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五)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首先,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为核心的资料,不论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强化最终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支持,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流失、人员的频繁流动等将直接对于企业经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需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与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断地强化员工与企业两者间的合作互利共赢关系。培养起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为推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有效的防止企业的人才危机。
其次,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通过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整体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具体来讲,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置于事关企业稳定发展的位置,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分析、预测功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充实的数据支持[5]。同时在负债比例的控制上,在格外注意,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和优化调整,避免因财务负担过重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造成财务风险的产生。
第三,在做出相应的决策前,需加强市场调查,对于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分析进行全面分析,对于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做全盘考虑,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盲目或非理性的决策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
另外,诚信经营,塑造企业良好的商品信誉和品牌形象,也是企业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诚信为本,培育和强化企业的诚信经营理念,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的美誉度。
参考文献:
1.邢春萍.浅析如何发挥财务作用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14-15.
2.姜艳艳.基于财政政策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规避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19,11,21-23.
3.张炳莲.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09,30,12-13.
4.宾爱琪.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学术论坛,2009,10,34-35.
1.旅游合同的界分
何谓旅游合同,我国立法未予明确规定。有学者认为“旅游合同是指由当事人约定,一方提供旅游服务,另一方交付旅游费的合同。”[1]也有学者将旅游合同作广狭之分,认为旅游者与旅行业者所订立旅行及游览契约为狭义之旅游合同,广义的旅游合同不仅包括前者,还包括旅游者运送、住宿等契约。[2]
从当前旅游业的实践看,笔者将旅游合同界定为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以及旅游经营者之间因提供旅游服务、接受旅游服务并支付旅游费而达成的有关权利、义务的协议。因此,旅游合同分为两种:一是旅游经营者与游客订立的合同,也即游客与旅行社就所推出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所达成的协议。例如参加新马泰十日游,西北五省游等等;二是旅游经营者之间订立的合同,具体来说是指旅行社与旅游业辅助者之间就提供给旅客的行、游、食宿、交通等不同环节的服务所达成的协议。如旅行社与交通运输部门所订立的旅客运输合同、旅行社与宾馆所订立的接待合同等。一般而言,前者为严格意义的旅游合同,后者是作广义理解时的旅游合同。基于代表性考虑,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严格意义的旅游合同,即游客与旅行社订立的旅游合同。
2.旅游合同为格式合同特征分析
2.1格式合同与格式条款的定义与特征
格式合同又称定式合同、附合合同、标准合同,指的是由一方(通常是卖方或提供服务的一方)提出全部条款,对方(顾客)只能概括地全部接受或完全地接受,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合同。[3]所谓格式条款指是一方当事人为反复使用事先拟定的、由不特定的第三人所接受的,在订立合同时不能与对方协商的条款。[4]对于格式条款与格式合同的关系,一般认为存在格式条款的合同应定性为格式合同,格式条款决定格式合同的性质。基于此,本文为行文方便将款式条款与格式合同视为同义。
格式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合同,除具备合同的一般法律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独特的法律特征:
2.1.1格式合同要约的广泛性、持续性及细节性。[5]所谓广泛性是指该要约一般总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出,而非针对某个特定对象。持续性即指该要约一般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都可以作为承诺之对象。细节性就是指该要约一般都包含了合同的全部的条款,无需也不允许对方在承诺时对要约加以任何修改。
2.1.2格式合同承诺的不自由性。由于格式合同的要约方一般都是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或者是基于法律或事实而形成的垄断性经济组织,如自然水、电力、邮政等,这些组织在合同缔结时总是处于优势地位。而相对方则多是这些公用企业的普通生活消费者,处于服从的弱势地位,在面对要约方提供的事先预订的要约时,他们往往只能作出概括的接受与不接受的选择,并没有承诺的意思表示自由。
2.1.3格式合同具有经济性。由于格式合同是事先拟定的并可反复使用,致使可以简化传统的要约、反要约、再要约的繁琐订约程序,节约了交易成本和时间,从而使交易更加高效。这也是格式合同的生命力之源。
2.1.4格式合同具有潜在的不公平性。由于格式合同的使用者在经济地位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具有对该行业格式合同条款制定的垄断性权利,受利益的驱动,往往会想方设法制订出对自己有利的合同条款,而处于劣势的相对方因经济地位的悬殊和抗衡力的薄弱,因而无法与之平等协商、意思自治,从而背反契约者自由的精神,隐含着不公平性的特点。
2.2旅游合同为格式合同特征分析
对于旅游合同的特征,一般认为它具有双务合同、有偿合同、诺成合同和格式合同的特征。[6]但最为突出的是格式合同特征。
2.2.1从订立旅游合同的整体过程来看,在现实生活中,零星旅游者和旅行社临时订立一个旅游合同的现象并不普遍,也不典型。绝大多数旅游合同是由旅行社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定式合同。合同内容主要有:旅游的路线、所去的景点、天数、食宿标准、乘坐的交通工具、不成团的规定、旅行社的免责事项等等,对于旅行社事先拟定的旅游合同,旅游者很少能就合同的具体条款与旅行社进行磋商,讨价还价,往往只能在接受与不接受之间作出一个选择的决定,没有自由的周旋余地。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旅游业的特点和行业的垄断,致使游客在对旅游产品的信息掌握方面,相对处于弱势地位。游客对于自己希望去旅游的地方往往是比较陌生的,他(她)对旅行社提出的旅游目的地、具体的景点、团费、住宿、交通等收费标准究竟是否和实际相符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旅游产品的好坏难以把握。因此就缺乏与旅行社协商讨价还价的法码,从而游客对于旅行社提供的合同条款只能作出要么同意要么拒绝的不二选择。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推出同旅游产品的旅行社可能会不是一家,游客可以作一些比较和选择,但这种选择、比较的余地是非常狭窄的,即往往只能在价格的高低上进行比较、选择,最终的选择确定后,由于行业性的垄断,旅客还是必须面对另一家旅行社,在订立合同时,旅客同样要面临只能作出概括地接受或不接受决定的同一窘境。
2.2.2通过对现行的一些旅游合同进行分析,我们容易发现有些条款明显是限制或排除旅客的权利而减轻或免除旅行社的责任和义务的。例如,有的合同载有如此类似的条款:“以出团确认的行程为准,本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在旅游目的地任何旅客必须自费参加由当地接待统一安排的活动项目”,“在旅行期间,对于第三人造成的伤害,本公司概不负责”等等。更有甚者,有些旅行社在合同中玩起了文字游戏,成为“合同陷阱”。如“旅客所住宿的是三星级标准”,令游客认为是“三星级酒店”,其实,非也,只是三星级酒店的标准。这些条款是明显违反民法与合同法所应遵循的公平、平等、自愿、诚信等原则精神的,是为典型的格式条款。
3.运用市场手段和制度规制方法逐步消除旅游合同格式条款
合同的订立本应遵循主体平等、自愿协商、意思自治、公平互利等民法基本精神,格式合同却是与之背反,具有排斥协商谈判、排斥契约自由之特性。因此,当格式合同初现之时就倍受争议。有学者认为,格式合同导致“合同的死亡”。[7]在实践中,格式合同极易成为经济强者压迫弱者的工具,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造成不公平的后果。因此,各国均采用法律或行政等多元手段来对格式合同的使用加以严格的控制。
毋庸置疑,目前旅游合同中明显存在格式条款的情形,并且成为现实中旅游纠纷频繁叠起的主要原因。因此,无论从保护旅游消费者的最大利益考虑,还是从培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宏观视角来看,必须对旅游合同的格式条款的使用予以消除。但从当前来看,要在短时间对旅游合同格式条款予以清除或灭迹显然是不可能,因为这涉及到法律的完善、市场机制的健全、经营者自觉遵守法律、愿意承担社会义务等因素。基于此,笔者认为要实现消除旅游合同格式条款的使用,尚需假以时日,但大致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着手:
3.1加强对旅游合同格式条款限制使用的制度规制。主要包括立法规制、行政规制和司法规制三种方法。与当前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相对照的是我国对旅游事业的立法停滞不前,特别是旅游合同制度的阙如是格式条款大量存在之原因,因此在立法规制方面,应加强对旅游合同的立法,应对旅游合同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并对旅游合同的格式条款适用范围、订入合同所应遵循的程序、无效的情况等内容予以完善,实现事前控制,做到有法可依,不让经营者有机可乘。在具体的实施层面,建议在对《合同法》进行修订时,将旅游合同列入,变更为有名合同;或者在制定《旅游法》时列出专章来规定旅游合同;如有必要也可制定一个单行的《旅游合同法》等等。在行政法规方面,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旅游格式合同在公开使用前的审核,并进行监督,发现有不公平格式条款时,及时使用禁令。司法规制是对旅游合同不公平格式条款的最终控制手段,主要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对旅游合同的格式条款予以严格的解释,二是将违反强行性规定的格式条款坚决判为无效。
3.2全面调整产业政策,促进旅游市场的全面开放,完善旅游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杜绝格式条款。只有旅游市场实现全面开放,旅游服务体现全面自由,实现旅行社的充分竞争,才能打破企业垄断和行业垄断,旅游消费者才能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和支配权,才能有效地抵制经营者使用格式条款。近年来,我国在开放旅游市场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就取得良好效果。如开放经营出国旅游市场,增加了经办旅行社的数量,从原来的5家增加到现在的528家,打破了以往一直以来的行业垄断;旅行社现在可以跨地域招揽业务,与当事旅行社竞争等等,这些推动旅游市场发展的竞争措施使游客在经营者面前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一些旅行社在竞争的压力下,迫使其改变以往的传统经营模式,推出了“自由行”之类的旅游产品,使得参加旅游的游客不受旅行社团体集体旅游形式之局限,并且还可以自行提出旅游的目的地、住宿标准、行程天数等要求寻找多家旅行社进行报价,并由自己自主来决定。这是一个实现杜绝格式条款出现的良好例证。
3.3加强对旅游合同格式条款的社会控制。指的是加强对旅游格式合同使用人使用格式合同的社会监督。这主要要发挥好消费者保护组织以及旅游行业协会两个主体作用。消费者组织可以通过参与格式合同条款的拟定、协助游客处理与经营者的格式合同纠纷、对经营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损害旅游者利益的行为提出批评或诉诸舆论等方面发挥作用;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于加强行业内的自戒自律,积极在行业内进行诚信经营理念的教育和培育,使旅游经营者做到诚信经营,不欺旅客。
3.4消除旅游合同格式条款不能缺失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参与与配合。旅游者除了加强法律知识,提高维权意识,懂得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之外,应当增强旅游常识和对旅游产品的认识,做一个“不被轻易伤害”的消费者。做到这些并不难,因为网络社会的发达,给了我们充分的便利。对于经营者则应尽力自觉地做到诚信经营,积极配合和参与前面所提到的各种消除格式条款的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Z].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733页.
[2]曾隆兴.现代非典型契约论[M].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版.第253页.
[3]张新宝.定式合同基本问题研究[J].载《法学研究》,1989第6期.第44页.
[4]王利明.对《合同法》格式条款规定的评价[J].载《政法论坛》.1999第6期.第5页.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内部公认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外部公众形象,而后一种功能的实现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文化的社会宣传。
一、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是商业银行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的重要举措
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不同银行在产品开发、技术支持、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一家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很容易被模仿,但其文化却很难被克隆。从这种意义上讲,当今银行问的竞争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商业银行大力宣传自身的企业文化,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是商业银行增强员工凝聚力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内部员工的思想异常活跃,不同的价值取向相互交锋,新旧观念激烈碰撞。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的社会宣传,能够推动内部各种观点的和谐统一,增强员工对银行的归属感,将员工的自我追求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银行能够逐步培养和树立资本约束、审慎经营、价值创造、开放进取等新型的经营理念和精神,使诚信、创新、责任、合规等既有新时期银行特色,又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三)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是商业银行提升公众形象的客观需要
形象就是地位,形象就是知名度,形象就是竞争力,直接影响客户的第一印象和合作意愿。加强企业文化的社会宣传,有利于规范企业文化的运作方式,改善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服务质量,塑造企业品牌,增强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进一步扩大银行的社会影响。
二、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商业银行在推行企业文化社会宣传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以“诚信永恒、稳健致远”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准确把握商业银行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认真分析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坚持全员参与、强化教育、突出重点、分层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向社会宣传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为全面推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
1.企业使命:提供更优金融方案,持续创造共同价值。具体而言,股东是银行的投资者和委托人,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后盾,只有股东满意并持续地支持,才能保证银行健康稳健的发展。客户是银行价值创造的源泉,银行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只有为客户提供更优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省时、省力、省心、增值的金融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员工是金融服务的承载者和服务价值的创造者,优秀的员工赢得优质客户,优秀的员工支撑着银行的事业。社会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要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银行与社会的共同繁荣。持续创造共同价值,充分反映了银行对责任、利益、诚信的态度,是建设和谐银行的清晰表达。
2.核心价值观:责任立业,创新超越。首先,责任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一个人对一种信仰、一项事业忠诚度的具体体现。忠诚银行的事业,是每位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每位银行人都要以自觉履行职责为已任。其次,作为企业。银行应将回报股东、服务客户、培养员工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各个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再次,创新是银行事业发展的灵魂,是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要把创新作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以观念创新创造机遇,以机制创新激发活力,以管理创新提高效率,以产品创新增加效益,并通过不断创新实现超越历史、超越传统、超越对手、超越自我,使银行事业强盛,基业常青。
3.经营理念:诚信永恒,稳健致远。首先,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和道义,更是一种责任和准则。要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坦诚相待,竭诚服务,对客户负责、对股东责、对社会负责,以诚实守信赢得市场,赢得客户。其次,稳健是银行长期以来秉承的经营原则。也是各级经营者对银行长远发展的责任。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lack of credibility of the phenomena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probe the source of lack of credibility, and foreign construction market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system,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solve. Key research in the existing basis, how from industry credit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reas related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several aspects effectively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credit system.
Keywords: construction market, the credit system, credit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在建筑市场的具体体现,其构建是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依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进行规划和展开的。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由于建筑市场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的特殊性,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从参与主体来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涵盖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市场上的各方主体、行业协会、还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他提供社会信息第三方机构等等;从内容上来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了信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管理机制、信用等级评定等内容。通过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使建筑市场各责任主体行为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实现从失信、缺信向守信的转变,促进建筑市场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为建筑市场的有序高效运行提供良好的信用支撑,实现建筑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概括来说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就是关于建筑市场的一套综合治理机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信用法规建设、完善信用制度和机制、统一评价标准等,有效约束和惩罚建筑市场主体的失信行为,并使各市场主体的价值取向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信为本,自觉守信,诚信经营,从而提高建筑市场的整体信用水平保障建筑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
一、我国建筑市场的信用缺失及其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建筑业目前诚信缺失现象还十分普遍,工程层层转包、大量资金在中间环节被“灰色蒸发”、建筑行业腐败惊人、高价低质的问题工程、在建项目隐患重重、长期拖欠工程款等。这些不诚信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引发了基础建设中的经济损失和严重浪费,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建筑行业的信用状况和许多行业一样,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开始制约市场经济和本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 许多政策和措施通常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而采取的治标之策, 收效于一时,而且由于建筑市场涉及面广,交易额大,可变因素多,又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造成我国建筑市场目前信用缺失现象还十分普遍。因此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多视角、全方位地分析和研究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并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信用体系构建模式的国际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二、国外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经验
当代国际上各个国家信用体系构建模式类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即征信机构由政府组织设立,主要由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组成,征信机构和资信评价机构都是非营利性的,由政府统一实施监管,这一类型的代表是德国;另一种是市场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在市场化模式下,不仅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而且与之相伴形成了独立、客观、公正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建立,并依据市场化原则运作的征信服务机构,这一类型的代表是美国。
就这两个国家而言,二者在信用体系法律制度方面都较为完善,在德国,诚信原则体现在法律制度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从联邦一级的《联邦宪法》《联邦承发包法》《联邦招投标法》等法律,还是州、市一级的如《北莱茵―威斯特法仑州建筑法》中都有对诚信惩罚方面的明确规定。政府通过立法,有效引导和强化市场中各责任主体的诚信意识,优化市场环境。美国有比较完备的涉及信用管理各方面的法律体系,美国正在实施的与信用相关的立法就多达数十项,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规范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体系,构成了一个健康的社会信用环境。二者在政府监管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德国采用政府对社会信用体系直接管理的方式,而美国则采取间接管理的方式,由市场主导。德国征信机构是由政府组织设立,美国则是由市场化运作组建。在征信机构类型上也有所不同,在德国,是政府直接监管下的由国家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审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构建的非营利性的征信体系。由中央银行从各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采集数据,建立全国信贷数据库,直接向各行业有关部门和协会提供业内企业和人员的信用记录,建立诚信档案,并接受联邦内审计部门的监督。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诚信平台,使企业的必要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市场承、发包方在交易过程中的互相选择,有效改善了市场中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美国的征信机构则是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营利性股份制企业。在信用评价方面,德国政府各部门间建立了科学的联动协调机制,以建筑监管为例,由政府建筑管理部门会同财政、税务、工商等各有关部门建立了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招标预选企业名录,对于这些综合实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企业,金融机构优先提供各类授信、贷款以及优质便捷的服务。美国的资信评价机构大多是按市场化原则运作的服务性机构。
三、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是政府主导型,与德国的较为相像,因此,德国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更具借鉴意义,而美国的市场主导型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对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必须要有法律保障, 立法先行。一方面国家有计划地制定颁发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 如现正在征求意见的《征信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整个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起着指导的作用; 另一方面, 建筑市场应出台与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相应的部门规章和管理办法等。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法规建设, 首先要修改或完善现行的建设法律和部门规章, 整合现有的管理制度, 使之适应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并没有专门针对建筑市场而制定的信用管理法律。但有一些专门机构关注和研究建筑市场的信用问题, 如美国的发展建设实践委员会( ICPC) 。ICPC 是美国全国信用管理协会(NACM) 下面的常设委员会, 为国家信用管理协会成员提供建筑业相关信息, 有计划地提高建筑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研究并改进建筑业的相关法律、信用以及财务行为。目前, 我国许多信用管理工作需要政府牵头和经办。随着信用管理行业发展和国际交流增多, 发挥信用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其重要性和可能性, 建议在完善中国信用管理协会组织机构和章程的基础上, 设立一个建筑业信用管理分会。
2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及评价机构三方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
作为建筑市场上的重要主体,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评价机构在推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就三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当前针对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不仅要更加注重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构筑中的指导、服务、惩治和监管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体系建设具体事务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建筑行业的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的建立,完善行业的自律机制,促进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再者,积极引导信用征信和评价机构加强对建筑行业和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工作建议和意见,在市场化的信用征信和评价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专业性优势。
四、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实施跟踪监管和工程担保,保证合同履行
1.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市〔2005〕138号)、《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建市〔2007〕9号)和我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建建发〔2006〕239号)的要求,加快招投标信息化建设,提高招投标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及时公布招标公告、资格预审结果、中标候选人、中标结果、招标活动、违法违规招投标行为的处理结果、招投标当事人不良行为记录和其他各类不良行为等相关信息,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工作,实现招投标信息共享。
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厅与省监察厅、省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的《浙江省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办法》(浙建监〔2006〕80号),加强对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的市场活动、信用情况的跟踪管理,将不良行为记录载入数据库,并上网公示,让社会监督。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大其违法违规的成本,限制其参加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的投标活动,以引导企业及从业人员诚信经营,以质取胜。
2.实行招标项目跟踪监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订立书面合同后7日内,中标人应当将合同送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合同未办理备案手续的,建设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要建立招标项目跟踪监管制度,对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建设工程实行全程跟踪监管。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回访招标人和中标人,落实投标承诺及合同履约情况,发现不良行为及时督促整改。实行中标项目经理锁定管理,中标人投标文件中确定的项目经理及其管理人员,未经招标人允许不得更换。招标人允许更换的,应在5日内报建设主管部门。
要严厉查处中标后随意更换项目经理(建造师)、转包、违法分包、任意进行合同变更、不合理地增加合同价款、拖延支付工程款、拖延竣工结算、拖欠农民工工资、行贿受贿等违法、违规和违约行为,促进合同的全面履行,营造诚信经营、忠实履约的市场环境。
3.积极推进工程担保,保证合同履行。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规范工程招投标行为,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保证合同履行,遏制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建设部《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要求,充分认识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义,明确目标和要求,认真学习试点城市的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工程担保运行机制的专题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工程担保工作的全面开展。
3建立健全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
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是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性环节。除了在法律法规、规章等给予明确规定,更要保障守信获益、失信惩罚基本原则的认真贯彻和有效落实。对于恶意拖欠工资、违法转包、发生安全事故等信用不良企业依据有关规定处以相应的处罚处理,如经济处罚、吊销证照、撤销或更改建筑资质等,加大失信的成本 。同时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统一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给予上网公示,通过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广泛使用,切实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动机制,让失信者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对于诚信经营的市场主体,则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做到奖惩分明,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主体意识和理念的形成并不断地给予诚信行为以正面强化。同时相关负责部门或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要做好典型优秀企业的宣传,既是对于守信经营者的鼓励,也起到宣传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效果,进一步促进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的形成。只有双管其下,真正使守信者获益,失信者得到惩处,才能为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动力上的支持。
结语:缺信经营的现象是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 信用体系管理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尤其是占国民经济GDP 比重较大的建筑产业, 信用体系管理还远远不能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 我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牢固地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 从信用体系建设入手,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用优良的企业信誉, 自觉维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良好的经营环境, 推动建设领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扬.国外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J].山西建筑,2009,36.
[2] 王孟钧, 何继善. 建筑市场信用机制研究[J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
您好!
第一届能源、环境与发展学术会议拟定于20xx年1月22日-23日在济南青龙山庄举行,会议由济南大学主办,由台湾逢甲大学、台湾淡江大学提供学术支持,由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等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经xxxxx出版社特许,所有收录论文将在国际著名刊物xxxxx 发表。本次会议主题涉及国际国内能源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问题。本次会议对济南市的所有参会者免费,特邀请您参加本次会议。敬请光临!
联系电话:xx
联系人:xx
交流研讨会邀请函(二)
尊敬的主任:
为促进扬州康复事业的发展,加强扬州康复医学领域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现定于5月28日下午在扬州京华大酒店举办大型学术交流会,届时将邀请香港大学东华医院康复科主任李常威教授、美国西北大学附属医院康复治疗师杨萧莉莉、香港东华医院康复治疗师贺玉丽、香港那打素医院康复科护师董玉华等多名康复医学领域专家到现场进行康复学术知识交流。
我们真诚地邀请您参加!
具体会议相关事宜如下:
一、 会议时间:xx年5月28日下午2点30分
二、 会议地点:xx酒店三楼京华厅(文昌中路559号)
三、 会议主题:中风的康复治疗
四、 主讲内容:
李xx:中风后肌肉挛缩的治疗
杨xx:偏瘫的物理治疗
贺xx:吸入性肺炎的治疗
董xx:中风后的护理
五、 本次学术会议免收会务费,市卫生局和扬州市医学会将授予其继续教育学分_2_分。
六、 参会联系人
联系人:陆小姐
联系方式:xx
交流研讨会邀请函(三)
“20xx年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研讨会
会 议 邀 请 函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
随着20xx夏季的到来,电子商务发展也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而迅速升温,随之而来的电子商务诚信体制也受到严峻的考验,很多电子商务方都面临着电子商务信用的困局。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引带作用,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准备举办“20xx年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研讨会.通过这次研讨会,为电子商务信用提供解决方案,增强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同时协助电子商务企业建立诚信体系和良好的行业诚信秩序,为电子商务企业评定诚信等级,以便营造诚信经营氛围,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国富泰信用作为国家级第三方信用机构,与电子商务同行们共同商讨信用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将于9月23日(星期一下午14:00-17:00)在汉中亦庄开发区1层多功能演播厅举办“20xx年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研讨会,共同探讨、分享电子商务信用现状及变化。
我们邀请贵单位共襄盛举,为下一步的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发展工作明确重点与方向,共同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附:研讨会策划方案
论坛题目:20xx年电子商务信用建设研讨会
会议时间:20xx年8月16日
会议地点: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1层多功能演播厅
主持人: 国富泰信用渠道总监 史宏宇
主办单位: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协办单位: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
网络独家:新浪电商频道
承办单位:国富泰企业征信有限公司
参会嘉宾: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张大明、国富泰信用总经理张阁、诚商网副总裁梁渝
参会人群:B2B、 B2C网站副总级别以上。含COO(首席运营官)、CIO(首席财务官)、HRD(首席信息官)、人力资源主管。
参加媒体:亿邦动力专、国际商报、商务信用杂志、中国经贸杂志、中国商务中心EC网直播、IT168、IT世界、慧聪网等。
研讨会秘书处:
联系人:
通讯地址: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11号
联系方式:
交流研讨会邀请函(四)
尊敬的xx:
您好!
xxxx研讨会定于20xx年x月xx日—xx日在______召开,诚挚邀请您参会。
会议的有关事宜如下:
一、会议主题:______________
二、主要论题
1.xx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xx建设与xx的完善
3.xx的经验总结
4.xx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5.xx定位
6.xx等xx问题
7.当前xx的热点问题
8.xxx相关问题
三、投稿要求
本届xxxx研讨会,接收与上述专题相关的、未公开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报告。
1. 投稿内容与格式
论文格式包括标题、作者基本信息、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几个部分。摘要字数在200-300字之间,且关键词最多不能超过4个。论文正文总字数应不少于5000字,中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排版;含页眉和脚注在内,页边距设为2.5厘米。
提交的文章中凡采用他人原文或观点,务必加注说明。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出版年份及页码,或者直接将引用以脚注方式标识清楚。详细文献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后,以作者、出版年份、书(或文章)名、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地点排序。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依A-Z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列,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引文中的英文部分,专著名用斜体,论文题目写入“ ”号内。作者自己的说明放在当页脚注。
2. 投稿电子邮箱
Email: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邮件主题标明:xxxx研讨会)
3. 论文收录
研讨会筹备委员会将会收录您的投稿,并将制作论文集, 如有PPT文件,请一并发送至投稿电子邮箱并注明:xxxx研讨会PPT。
4. 投稿截止日期
本次会议投稿截止日期为20xx年x月x日。
四、研讨会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xx年x月xx日报到,xx月xx日会议,xx日考察。
住宿地点:xx大酒店
会议地点:_______________
五、会议回执
为统计参会人数、预先做出相应安排以保证本届xxxx研讨会顺利举行,如果您“确定”参会,收到此邀请函后,请务必在20xx年x月xx日以前填写好参会回执并以 E-mail发送到会务组投稿邮箱____________,以便于我们为您提前预定酒店房间,以及其他工作的开展,谢谢合作。
六、联系我们
地址: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
E-mail:_______________
此致
敬礼!
xxxx研讨会
xx大学xx学院
20xx年x月xx日
交流研讨会邀请函(五)
尊敬的xxx老师:
您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术的研究与讨论不仅可以开阔思路,也是科学进步的必要途径。——我们将邀请您参加20XX年XX月XX日-XX日在XX大学举办的 “XX学术研讨会”,大会将有很多专家以及多学科名师齐聚一堂,共同交流XXXX专业和XXXX专业XXXX流程及研究进展,并对最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请您拨冗出席,相信您一定不虚此行!
会议日程:XXXX年XX月XX日 中午报到
XXXX年XX月XX日下午 会议
一. 城商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一)工作现状
在浦发银行于2006年了中国银行业第一份正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我国各大银行都相继社会责任报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工行等五大行还成立了专门部门负责社会责任工作,如工行的战略管理与投资关系部、建行的公共关系与企业文化部。关注公共利益成为各行的战略目标,交行董事会下设社会责任委员会,专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家成立社会责任委员会的公司。作为处于积极转型期的城商行也不甘落后,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嘉兴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杭州银行等也了社会责任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责任与文化建设紧密相连。
例如,北京银行本着“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使命和“诚信、稳健、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了“积极回应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客户、员工、社区及环境等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不断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以规范责任治理为基础,勇于承担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与环境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赢。”的责任模型。上海银行已经有了五年的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历史,并将社会责任渗透到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方案的实施更是加强了员工银行的认同感,使得社会责任观念深入人心。江苏银行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推动人才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党风建设,也树立了良好的文化风尚。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指导下,不少城商行都被亲切地称为“百姓的银行”。
(二)存在问题
1.对社会责任认识比较单一
虽然在灾难来临之际许多城商行都做出了积极响应,纷纷捐款,但由于文化建设的缺失,大多数城商行仅仅将履行社会责任看做是提供经济支持,殊不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还需要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与援助。城商行建设社会责任型文化时过于强调经济责任,难以体现社会价值——这也是城商行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差距之一。
2 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不够
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履行脱节是多数城商行在在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结果。部分城商行仍然存在着经管分离,部门间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城商行建设社会责任性文化任重道远。
二.城商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建设必要途径
(一)必要性
1.是城商行提高自身软实力的基本要求
城商行扩大总资产规模,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为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员工福利,增加公益活动,或许短期内不能看到成果,但从长远角度看必定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
2.是城商行提高自身声誉和知名度的必要保证。
由于城商行起步较晚,服务范围较为狭窄,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较为欠缺,所以提高自身声誉、扩大知名度成为了城商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头戏。与最普遍的商业性的广告宣传相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显然更容易从侧面竖立企业的正面形象。
3.有利于城商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虽然城商行目前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国内影响力,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化的竞争看要求城商行顺应建设社会责任型企业这一时代潮流。城商行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必须立足本土,面向国际,企业文化是其根本,而发展社会责任型文化则是城商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措施
1.诚信经营,树立积极形象
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也是城商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尤需强调的一点。只有诚信经营的银行,才能树立正面形象、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增强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在具体实行时,可将建立诚信文化与社会责任型文化相结合,力图谋求更好发展。
2.加强宣传,扩大内外影响
城商行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性活动和研发立足公益的新型产品来服务大众。可先通过手册、网站等途径,扩大在行内影响力,然后进行全行宣传,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身认同感,最后通过社区支持等渠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用社会效益的提高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3.关心员工,实现共同发展
员工是城商行的核心力量,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员工,丰富员工生活、加强员工文化建设、完善员工福利制度,力图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4.科学发展,建设和谐企业
城商行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建设和谐企业,营造出人性化的工作氛围。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也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详细、深入的解读,并组织会议讨论传达,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统筹规划后,将其分解为具体措施下发到部门。
5.立足整体,促进多方合作
社会责任型文化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全行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完整的规划和各方积极响应、配合,这不仅体现在行内支持,行外也要加强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提高企业自身盈利的同时对社会有所贡献。
1大力弘扬儒家思想中物格致知、意诚、心正的核心理念,打造思想信念坚定的营销队伍。团队的战斗力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要素。战斗力来自凝聚力,凝聚力来自认识与目标。为了统一思想,平煤集团天安公司组织员工进行大讨论活动,让大家围绕核心理念:营销管理、市场服务、做人与做事等献计献策。经过大家的广泛讨论,挖掘出了很多做人与做事的闪光理念如:诚实守信、公平公正;情感销售、阳光操作;互利互惠、合作双赢;多边联合、共同发展;做事先做人、服务无止境;以诚为本、以信为人等一系列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并把这些理念制成标语牌在公司文化长廊进行广泛宣传,使其“外在于形,内固于心”。最后在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提炼成了“与客户一起成长,与同事快乐工作”的运销公司核心营销理念,为塑造意诚、心正的优秀营销团队奠定了思想基础。
2学习国学经典,探索中庸和谐的营销与管理策略。运销公司领导班子是一个学习型的领导集体,把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学习力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面对纷繁复杂的煤炭营销市场,他们一方面研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一方面研究中国国学经典,探索“无过之无不及”的中庸和谐的儒商文化。用宋学大师程颢的话讲:“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所以中庸决策作为一种极度高明的理想的管理境界,就成为当今世界上很多优秀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积极探索和不断追求的方向,同时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处世哲学。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核心凝聚力,班子成员利用中心组学习时间组织学《论语》。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可见以《论语》为主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通过对《论语》的学习与解读,使领导班子成员对以德治企,依法行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具“怀德、怀刑”之心。在同客户的交流与合作上更加注重和而不同的交流理念;内部管理上奉行“为政以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的中庸管理理念。儒家文化正逐渐在运销公司营销文化中展现着灿烂的光辉。
3创建学习型组织,强化理念,提高素质。一个组织的战斗力还取决于该组织的员工素质和学习力。为了创造学习型组织,公司特邀请国内许多著名培训师到公司授课。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和指导,让大家找到“善于学习”的金钥匙,通过心智模式的修炼,开启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大门。为广大员工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力奠定了基础,为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安装了推进器。
4拓展训练,锤炼团队,增进互信,增强合力。团队需要忠诚,智慧来自群众,人人需要互信,成败决定合力,这是参加拓展训练的同志总结的成功秘籍。平煤运销人通过理念的融合,素质的提升,互信的加强塑造出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优秀团队。
二、以“孝道”凝聚人心,因“孝道”声名远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祟信立孝,和谐兴企”;百行“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道文化在运销公司发扬光大。运销公司历届领导班子确立的孝道文化理念,推动了孝道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的深入开展,坚持每年开展评选“十名孝星”、“十佳贤内助”、“十户文明家庭”。公司成立了“孝道”协会,建立了“孝道”基金,制定了《孝敬公约》。近年来,由运销公司倡导开展的平煤运销杯“鹰城孝星”评选活动,成为展示平顶山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有力品牌,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营销文化结合的闪光亮点。在工作实践中运销公司用最朴实的“行善积德”、“尽孝报恩”来启发员工追求真、善、美的热情,引导员工强化服务意识,干好本职工作,使团队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在与用户的文化交流中运销公司的孝道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成为衡量一个人落实做事先做人,饮水常思源的试金石,成为与用户进行企业文化交流的有力接合点。
一、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概述
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企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因其生产规模小、经营模式灵活,对市场的反应迅速等优势,更是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就目前而言,中小企业面临诸多的制约因素,管理、人才、资金,其中资金缺乏(主要体现在融资难度大、现金流断层)仍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所在。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行来讲,就犹如血液之于人体,一旦出现流量不足,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财务危机难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是致使命的打击,最终可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
虽然学术界对财务危机没有统一的定义说明,但都达成基本的共识:企业财务危机不是从盈利的角度来定义,其衡量标准在于现金流量。当企业难以实现或遵守其所作出的对债权人的约定时,就意味着财务危机的发生。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能够通过相关的财务数据信息来及时有效地反映出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经营过程中,财务数据中所反映出来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不可掉以轻心。深入分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为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环境。
二、中小企业财务危机起因分析
(一)外部宏观环境的直接影响
外部经济的不景气等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重大影响。强势大企业有其品牌作为支撑,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则无此优势。因而当中小企业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出现不利影响时财务管理,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将造成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一旦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入,中小企业很快就会陷入无钱可用、无钱可贷的困境之中,财务危机迅速蔓延至企业,最终导致企业的倒闭或破产。
(二)缺乏政策的支持,融资渠道少
融资难度大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障碍。支持性政策少,加上政策的歧视使中小企业在市场上与大型企业,特别是国企、上市公司等,难以有所谓的“公平”竞争论文提纲格式。2009年,在政府试图将经济拖出泥潭的过程中,在我国企业数量中占据主体地位的中小企业却成了真正的“无关者”。不管是国家出台的4万亿的救市计划还是巨量的放货,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根本只能作为旁观者,更何谈受益。
再者,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信任危机严重,融资更加困难。特别是近些年来,曝光的某些大公司出现的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做假账、资本空壳、核算混乱的情况在中小企业的经营中更不在少数。部分中小企业迫于生存而放弃诚信经营,一些企业的欺诈行为、产品质量问题等影响了中小企业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导致投资者、银行等对中小企业失去信心和兴趣,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同时,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注册资本有限,可抵押的实物或不动产少,银行货款的条件苛刻,要取得银行的贷款更不是件容易的事。
(三)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忽视财务管理的作用
中小企业的性质使得大部分投资人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体,在进行财务活动和处理相关经济关系时,凭个人意志,随意性倾向明显,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账面混乱,及时、有用的财务信息数据无法及时获得,能以用于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而财务信息的一些细微变化都传递会相应的讯息,每个公司在发生致命的危机之前都会有许多征兆,作为企业中枢的财务更是危机信号呈现最强烈的地方。对财务危机的信号,如营业额持续下降、现金净注入量减少,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综合毛利率低等忽视或置之不理,最终将导致企业财务危机和企业危机的出现。
特别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我国众多中小企业主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重视短期利润,单纯以追求“业务”为主,忽视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殊地位,以致财务目标短期化,致使企业财务的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核心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被调查企业反映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可以花重金从海外和知名中介机构聘请高级财务人员做企业的财务总监或者财务高管,但对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财力有限,此方法难以实施。而且,由于中小企业不论从就业环境、薪金福利、发展前景等各方面,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都难以与国企或上市公司相比,导致中小企业难以招聘到优秀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更难以创造出有利环境条件以留住优秀人才。加上,部分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缺失,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困境。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在财务管理方面,涉及到“钱财”之事,经营管理者更倾向于近亲或熟人担此职务。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的现状。
三、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对策分析
(一)发挥创新精神,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因而,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要实现良性的发展,不仅应着眼于国内经济环境的整体把握,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脉络也应了然于心。这次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金融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冲击,中小企业应正确认识,这不仅仅是巨大的挑战,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借此契机,中小企业要致力于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管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如何,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还在于自身的产品和服务。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才能立企业于不败之地。纵观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普遍是资源有限。因而中小企业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在其所擅长的领域,发扬创新精神,努力做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竞争优势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加大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加融资渠道
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扶持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如,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36号文件就集中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重要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明确表示今年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在于“调结构、促转变”。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是重要的指向灯,中小企业应该以此作为企业发展的新时期,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遵循市场规律,调整企业生产方向,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然而,纵观相关的政策力度,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讲,杯水车薪。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应紧密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人才、管理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对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要积极多方寻求,合理引资合资,努力培养与银行的良好合作关系,增加融资渠道。同时通过有效宣传,树立与企业员工共同发展的坚定信念,以争取在内部筹集更多资金从而部分缓解资金困难,增加中小企业的资金量,加大资金流转力度,促进企业发展。
(三)重视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个企业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经营者所决定的论文提纲格式。作为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有远见,能够做到未雨绸缪。中小企业私营性质、规模小的特点,很大程度上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便能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水平。各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预防财务危机的重要前提。只有中小企业经营者切实改变思想认识,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的功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频发的局面。
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状况财务管理,各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企业的需求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合理安排财务职能部门的职责,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做到会计信息真实有效、账面整齐一目了然,并对资金流动、利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及预测。对于财务数据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及时进行报告及处理,防患于未然。同时,中小企业应在一定的时期内做好财务的中长期规划,专人专项负责,避免经营者的个人主义倾向。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对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吸引力,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走上正规化。同时,尽量摒弃近亲繁殖的现象,从其它途径招聘合适的财务管理人员。具体来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财务人员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形成了扬正抑邪、提倡公平与法制、崇尚诚信的社会舆论环境,为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财务管理因其专业性,对财务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中小企业自身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以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鼓励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各式各样的培训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更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齐心合力,才有可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泥潭。总之,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界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多管其下,方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于秀芝,高占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含义、作用及功能[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许燕华,金贞姬.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探源[J]. 商场现代化,2008(7).
3.穆晓英.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J]. 商业经济,2009(9).
4.赖永添,吴子云.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财务运行的影响及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