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2-06-11 21:59: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健康教育总结

篇1

活动时间:XX年10月26日

活动地点:801教室

活动负责人:王金尤

活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09-1班全体同学

活动背景:据心理学家分析,大多数才踏入大学的新生,都会经过一过心理调适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会逐渐的融入到大学的生活当中,充分的享受快乐和充足的时光。

和中学时代相比,大学里的学习丛内容、目的、方法、坏境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大学的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大学学习的适应以及应对来自学习方面得压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环节。

上大学前我们已经交了好多朋友,在一个未成年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单纯、随意。

进入大学一年多了,同学们对大学生活已经适应了,为了更好的增强班级的凝集力、巩固友谊,我们公共事务管理09-1班举行了心理活动,让同学们一起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增进彼此的感情。

活动目的:大学同窗好友的友谊,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每个同学身上,通过大家的参与以增进彼此的了解,认识彼此,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份责任,要善于发现别人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帮助别人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把笑脸带给每个人。

活动内容: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主持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心理活动的主题,活动背景以及活动流程。分别为: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彼此进行优点的点评,对大学生几个心理问题的讨论,针对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和活动感想进行总结环节。

1、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

本坏节主要由主持人首先向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定势效应,晕轮效应,蝴蝶效应等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有趣的演示以及人际交往中解决人际冲突等策略的内容“人际交往时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保证正常的人际交往才会有正常的心理坏境所以进行这场教育是必要的,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系统的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与他人相处、沟通、交流。”

2、彼此进行优点点评坏节

本次活动主持人要求每一位同学坐在同学中间接受大家的点评,通过大家的点评,知道了原来自己子别人心中的位置。

3、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讨论

为了紧扣心理活动主题,主要由同学进行了分组讨论主要的心理问题。

4、游戏互动

本坏节由主持人向每一个小组的同学确定一个命题,让每个同学进行复分析后进行角色扮演。

5、活动感想环节

篇2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xx.10.24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xx.11.22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xx.12.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xx.12.19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xx.4.17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xx.6.18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20xx-20xx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20xx-20xx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20xx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20xx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篇3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民族的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注重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发展.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是好的,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国家民族对于大学生的建设发展的需要,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体系和反馈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干预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健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建设和发展的约束还广泛存在.

1相关概述

1.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当前对于心理健康还没有完全的统一的概述和定义,但是基于心理健康的导向是一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于健康进行诠释和定义的时候,提到了十六字方针“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平衡”.其中保持平衡就是针对心理健康的内涵的诠释.当前的健康定义以及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状况下,越来越多地将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的环节,成为制约健康的关键的因素.此外,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生存压力的逐渐的扩大,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演进,人们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状态受到了更多的挑战.

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专业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以人为本”核心的重要的内容与关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依托当前的教学理论课堂的模式、专业教育的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的模式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心理健康教育环节的一般特性,又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于心理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大学生的特殊性群体的属性决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教育,不断强化自身的心理信念,增强心理的素质,把握大学生的一般的心理的规律,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2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

2.1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国家的宏观教育的框架下开展的,在具体的实施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方式上也是统一和一致的.目前根据大学生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和专项的配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也避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误区.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现状和要求是适应的,能够满足当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能够查找当前教育的突出问题,并且在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升华,做出一系列的适当安排.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还广泛地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当前的复杂多变的外在环境和内生环境的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存在着重大的调整,这些都在进一步制约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开展.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的导师严重不足,而且导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2000-3000名大学生要配备专门的学校心理专家,而在中国这个比例能高达万分之一,而且有的还兼职着思想品德和伦理学等.长期以来更习惯用德育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失去专业和系统的心理治疗方式.当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缺少层次性,在教育对象上过于狭窄性,在教育方式上缺少与社会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群体的差异性,用整齐划一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重点的教育对象上又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治疗,在教育的方法上更加偏向于学校的常规手段,难以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

2.2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有利于构建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铜墙铁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的良好有序,利于各方面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注重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打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和深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断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突出的问题,并面向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利于摆脱传统的教育的方式带来的一系列的误区,有利于从全面发展的环节具体实施.有利于丰富与完善大学生教学内容,为全面素质教育增添新活力,构建大学生全面的发展、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教育结构的先决和前提,在教育结构上处于把关和枢纽位置,全面制定和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推动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学的内容的充实和价值观念的引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教育的总体的归宿和落脚点,是进行落实实效性的关键之所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两者在教育的目的和方式具有高的统一性,都是为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都是为了进一步的扩大身心健康发展和进步的实效性.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开展.当前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基本上是一致的,能够保证和满足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鲜活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大学生的总体的教育的环境和教育的实施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和发展的总体的规划和依据,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的发展,就要不断摆脱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环节的设定,不断总结和要求当前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以及对大学生的发展的一般设定,努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目标导向以及环境的优化等环节进行考量.

3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路径

3.1构建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国家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是指导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各有关部门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实际,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情况,借鉴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实现研究成果向现实转化.社会要按照统一要求和部署,设立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并适时向大学生开放,进行重要的心理指导和心理补给.家庭应该遵循国家有关指导,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暗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问询和心理误区排查,做到真正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并实现心理状况的动态跟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体系的构建是一种宏观上的掌控、中观上的支撑以及微观上的把握的综合体,是进行相应的发展的指标性和建设性的综合,是进行相应的发展的重要的考量,是对于当前的发展的目标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不断进行相应的实践锻炼.

3.2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机制

高等院校要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运行机制和以惩防并举为核心的应急机制.在日常工作中要事无巨细地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动态排查和监控.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开展健康有益的心理活动.可以根据实际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基地,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借助社会有效力量,高标准建立起大学心理健康咨询室,培养起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团队,对于重点问题和情况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并不断实现研究成果的现实转化,对于个例要进行针对性地研究,不断排查误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大学环节的制度覆盖和无缝对接.

3.3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归宿和落脚点在于大学生本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教育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除了要在国家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学习,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认知,强化概念摒除误区,对自我心理状况和他人心理状况以及环境适应性进行认知.通过大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情感,增强与人交流和有环境适应的情感维系.通过开展的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磨练自身的心里意志,增强自身的抵御风险和抗挫能力,健全人格砥砺品行,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教育目标实现,关乎大学生成才体系实现的重要课题.要紧密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不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实现体系探索与构建的科学化和实战化水平,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屈正良,朱翠英,夏金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2〕姚本先,刘世清.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篇4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1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大幅提升;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健康教育是社区护士主要职责之一;因此,必须在高校内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以调动学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社区护理技能素质。很多高校内部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进行综述。

1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原因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课程,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且成为大学公共课程、护理临床专业课程,这为护理学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过程中偏重社区健康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性操作教学较少,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掌握社区健康护理技能相当不利,且不利于后期社区护理服务。因此,为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社区服务能力,落实社区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特征,教学中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计划与活动。

2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实践途径

2.1 制定教学计划 社区护理学是专业必修课程,要求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参照《社区护理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同期平行课程,制定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具体方案。其教学目标在于实现教学目标与社区需求相结合,学生技能掌握与能力提升、素质提升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展开前,教学研究组、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基础能力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对内容进行优化,实现教材与学生相统一、教师力量与教学需求相统一,编写实践方案,保证方案可行、可靠。向学生简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目的、方法,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分,以促使学生参与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

2.2 落实教学内容

2.2.1 社区健康教育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生活、行为相结合,主要内容有:大学生的饮食习惯、睡眠情况;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如肺炎、乙肝、结石、牙痛、感冒等;对大学生减肥的认识;大学生的就医认识,其包括对校内医务人员的工作技能、服务态度、护理方式等评价;女大学生对女性疾病的认识,且关注女大学生保健、个人卫生等。

2.2.2 教学实施方法 ①展开小组教学,确定实践主体。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关注实践教学,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因此,以小组方式,让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知识普查,了解大学生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②进行问卷调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护理专业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对样本中对社区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统计,并根据样本人群特点、健康问题特点,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经老师指导后确定计划实施。③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全面评价实践结果。对特定人群展开健康教育干预,一方面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区护理知识教育与培训,以全面提升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讲座、座谈会、发放社区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提升样本人群的社区健康认识,并以演示操作传授样本人群日常护理技能。经社区健康知识、技能宣传培训后,各个护理专业小组对健康教育进行综合性评价,并调查、统计、分析社区健康教育效果,与初期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并总结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的注意事项、技能要求、服务要求等。④形成总结报告,反馈实践结果。护理专业学生在《社区护理学》课程结课前做好社区健康教育报告总结,其内容包括社区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结果分析与总结、个人发展分析等方面,此后提交书面报告。待收集完小组报告后,由任课教师对报告进行批改、评定,将评价结果积极反馈给学生。

3 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社区健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且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且对学生后期生活、工作起到积极性的指导作用。

3.1 激发学生兴趣 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转变了传统以知识教学为根本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发挥教学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将原来的“讲台授课”变为“学生实践”,直接要求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并在其中发挥个人力量,相对于枯燥、死板的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设置的调查问题较多,且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如减肥、保健等,可直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

3.2 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且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人文素养等,尤其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护理的目的在于服务患者、服务社会,因此,教学实践必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校园中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要求学生将理论运用实践,并通过调查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实现调查结果,必须以小组内部合作为前提,以与外界沟通为保障,因此,社区健康教育实践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3.3 其他作用 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群体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护理知识、医学知识,且利于提升大学生人群、社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认识等,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条件: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中,护理专业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探索,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知识,获得了一定社会经验,可为后期工作提供准备。

4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提升,因此,护理专业教学中,必须以综合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利用大学校园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提升大学生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帮助大学生和社区群体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年,由旭,郭岩.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设置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02):24-26.

篇6

近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现在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高校内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成为社会焦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为解决这类问题,现已在各个高校全面展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且最后的结果也比较满意。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所以中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工作当中仔细研究。

一、把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二者都属于精神层面的教育,相信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就既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又能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从而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也有比较共性的部分。所以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二者共性与异性的内容相互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普及教育,就是极大地对心理健康进行宣传,让学生及家长都能提升对该项内容的重视;而个别咨询是针对某些个体而言的,当发现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并尽快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大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毕竟他们都是同龄人,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也都比较相似,所以可以通过让心理健康素质较高的学生对周围的同学进行观察,并在他们心理有不足时及时给予帮助,他们交流对解决彼此的心理问题还是很有效率的。同时,学生的家长也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细致观察,以便在学生心理出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这样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一起努力与协助配合,将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开展。

二、落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途径

加强师资教育队伍的建造,首先高校在进行心理教师的选择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必须确保招聘的教师具有相关的教学知识及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开展专业的心理问题咨询,通过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让学生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而且每一项活动的最后,还应该整体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总结、评估,以便为下一次心理健康提供经验和教训。过程督导机制,各高校可以设置相关的监督机制,从而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高效地实现,并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通过及时对近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走向阳光大道。

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地方,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日渐受到社会的重视,高校将此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体系之中,并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调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及时全面认识自己,并教会他们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从而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起到一种预防作用。课外是大学生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地方,在课外活动中,大学生可以接触到积极的心理行为,从而对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

三、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运行控制

篇7

青少年期是发生性及相关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峰期。[1]大学生是这一人群中的特殊群体,正处于青春期,虽然其性器官发育成熟,但因尚未步入社会,在性心理上并未完全成熟。传统的观及性道德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十分淡薄,性观念日益开放,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大学生恪守“禁欲”观念并不现实,婚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高校开设性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限于历史及文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高校性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相对滞后。随着大学生性压抑、婚前甚至性犯罪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性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之一。目前,国内已有大量的关于高校性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献报道。本文对现有关于高校性健康教育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归纳出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开展相应的性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高校性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相关研究

性健康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应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校园活动及相应的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而不应该仅依靠课堂理论讲授。尹幼明、吴瑕通过对传统的性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反思,认为传统的性健康教育存在教材陈旧、师资不足、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性相关咨询与解释服务缺失等缺陷,通过相应的实践,提出通过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采用参与讨论式的PBL教学模式、在校内建立性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机构、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等方式,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性健康教育教学目的;[2]李江滨等通过对10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性知识缺乏,缺乏获取性知识的合理通道,因此,有必要开设性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并通过编写适宜的教材、完善性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与知识宣传等方面论述课程开设的可行性;[3]童伟、王孝锋通过多种途径调查,认为在朋辈心理咨询与教育过程中结合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增强性健康教育效果,达到性教育目的;[4]崔志霞针对目前大学生性道德观念冲突、缺乏性知识、性心理与性生理发展的内在冲突、不良传媒影响等性心理问题诱发因素,提出在大学期间应通过性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并在校心理咨询中心开设性心理咨询,以增强教学效果。[5]

2.利用其他课程完善性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

因性健康教育课程本身的特殊性,部分其他课程可以作为一个平台以补充传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彭英等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认为在体育课上,通过体育干预的手段与措施,可以为性健康教育提供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健康的性气质、鼓励异性之间的健康交往,虽然体育干预在性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性健康教育的补充。[6]

3.高校性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相关研究

张瑷琳等通过开设性健康教育相关选修课程,并选取选课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经过系统的性医学、性心理学和性社会学学习的学生,在性知识、性观念、对待的态度、性道德等方面有一定的改变。研究认为,大学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7]

4.大学生性健康、性态度等现状调查相关研究

为更好地开展性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性态度、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知识获取来源、特点、性伦理道德、性观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教育,达到教学目的。目前此类研究较为丰富。田小英等通过包含性知识、计划生育知识及婚前态度的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性知识,但在避孕知识方面较为匮乏,对婚前较为宽容。研究认为,大学生在性知识方面缺乏系统性,高校应针对调查结果有计划地加强相关性教育;[8]宋兴怡等通过分层抽样调查3所高校600名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现状、艾滋病知识相关教育等,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性观念及性态度较为开放,对艾滋病有一定的认识,但目前性健康及艾滋病相关教育不容乐观。研究者建议,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相适宜的性健康教育课程;[9]高文、郑灼珠通过自编问卷调查500名大学生的性健康、性教育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性知识了解程度不足,主要知识来源于网络,缺乏系统的性健康教育。研究认为,目前大学生性态度较为开放但性知识相对匮乏,建议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普及大学生性健康教育;[10]何珊珊采用修订后的“亲密关系中的行强迫量表”研究恋爱大学生首次强迫的特点,结果表明,我国恋爱中的大学生首次强迫的发生率较高,并建议高校开设两性关系等方面的性健康教育课程;[11]张英华等针对女大学生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半数学生对婚前持赞同或无所谓的态度,少数同学有人工流产经历,中学性健康知识教育对性态度无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鉴于女大学生对婚前持宽容态度,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课程;[12]黄丹眉、潘燕华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性伦理道德、性知识获取途径、现状、性健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性伦理道德水平基本符合社会要求,但性知识掌握程度比较有限,且缺乏引导,在校期间相关性健康教育不足。研究认为,目前大学生性态度趋于开放,对高校性健康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外,还应增加性健康方面科教片展放,通过发挥学校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性道德、性态度,提高大学生性心理调试能力;[13]黄艺娜等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婚前现状及其态度,调查结果表明,约有15%承认有过,相对于以往调查有所增加,针对婚前的态度,男生较女生更开放,多数大学生期望能够接受系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研究认为,由于社会开放及网络等多方面原因,婚前呈年轻化,性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应开设相适应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应提供避孕知识的咨询与服务;[14]张曼琳等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在校大学生恋爱观、观、婚前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性态度较为开放,对婚前较为宽容,婚前发生情况随年级增加有所上升。研究认为,高校应积极开展性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同时,性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侧重避孕知识及相关技能,同时建立完善的性健康分级管理制度。[15]

5.大学生异常性心理问题相关研究

随着大学扩招,学业、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因性压抑等因素,性心理问题发生率有所上升。刘亭亭运用访谈法研究高校6位女同性恋的身份认同与身份沟通,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基本能够接受自身的性取向,通过积极的身份沟通能够缓解调查对象的紧张及羞耻感,提出通过儒家文化中的仁爱观念,在传统的家庭伦理中存在包含同性恋关系的可能性。[16]

参考文献:

[1]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0.

[2]尹幼明,吴瑕.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性科学,2013.22(2):73-76.

[3]李江滨,蔡梦珊,杨丽梅,等.在校大学生计划生育知识及性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科教导刊,2012.30:183-184.

[4]童伟,王孝锋.运用朋辈教育法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调查及评价[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5):186-187.

[5]崔志霞.浅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6):21-23.

[6]彭英,唐刚,陈真勇.高校性健康教育中体育干预的实施[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2):15-16.

[7]张瑷琳,王玲玲,薛云珍.医学生性健康教育成效评估[J].中国性科学,2011.20(11):35-36,41.

[8]田小英,曹阳,杨肖妮,等.在校大学生计划生育知识及性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6):108-109.

[9]宋兴怡,徐选国,苏天照,等.山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20(4):101-103.

[10]高文,郑灼珠.宁德师范学院在校生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2):157-160.

[11]何珊珊.恋爱中大学生首次强迫的特点[J].中国性科学,2012.21(12):63-68.

[12]张英华,黄俭强,颜君.女大学生性态度与情况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11):1044-1045.

[13]黄丹媚,潘燕华.大学生性知识、性道德现状对性健康教育的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8(6):45-47.

篇8

0 前言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和研究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加强心理品质的提升,为成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消除大学生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应该如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总结出围绕高职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八项核心能力,形成“个性与共性、教学与学工、课内与课外”三融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1.1 面对个别学生的咨询性个体心理辅导形式

个别心理辅导(咨询)是单独与咨询师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稳定的关系本身就有疗愈的作用。个别辅导(咨询)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的问题,咨询师可以对来访者的生活史,现在的主要心理矛盾、心理结构、心理发展阶段、主要防御机制等指导今后咨询的关键点做非常系统的判断和评估。特别是刚开始进行心理咨询时,以个别咨询开始将使来访者较快地获得稳定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一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在校生达到了15000人。如何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环境,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拥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潜能,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学校于1999年就组建了“聆灵心声”心理健康咨询组织,采取信函式的一对一的个别咨询方式。并于2004年正式组建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现有专兼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二十名,实行心理咨询师联系院系制度,建立有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咨询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网络制度。新生入学期间,利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对得分高的学生专门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给予重点关注并提供专门的心理支持服务。

1.2 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

个别辅导有利于解决来访者深层的心理问题,但由于世俗的偏见和对心理咨询缺乏了解,使许多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顾虑并望而却步。一方面,心理普查的结果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大量存在,一方面,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又门可罗雀,少有人问津。如此情形让心理咨询师们也很困惑,是坐在咨询中心等学生来访,还是走出去,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心灵相通呢?面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更能发挥其教育优势。

发展性心理辅导着眼于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与潜能开发,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心理发展历程,妥善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开发其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由于较少提及心理问题和障碍,使广大学生更易接受。此外,团体辅导中更多地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基于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的优势,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以课题为依托、以校园为实验场所、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性实验研究。

2.1 时附锥

团队成员自课题申报开始就着手前期的准备工作:组建课题小组、整理课题申报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组织教师赴北京大学分期分批进行拓展师资培训学习并取得相关资质、组织教师进行体验式学习模式理论学习和探讨、组织教师进行团体辅导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课题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后,团队成员于2009年5月正式启动研究工作,6月份开始设计拓展项目及实施方案。成立学生社团――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协会完成招募实验组成员。

2.2 心理拓展训练阶段

2009年7月召开论证会,进一步明确培养方案和计划、调整成员分工、细化教育内容;9月在医学院新生中招募实验组成员,从268名志愿者中随机分层抽样选择55名同学作为实验组学生,并确定了对照组学生。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课题组对09级实验组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培养。按照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进行循序渐进设计,分别围绕环境适应、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情绪管理、创新实践核心能力模块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并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全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心理测量,作对比分析研究,总结实验组中出现的问题,并调整相应的培养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3 任务和项目驱动活动阶段

在设计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在“边研究、边试验、边修改”基础上进行探索,收集效果反馈资料;为了达到“先行后知、知行结合”的目标,特制定出“任务驱动计划”和“项目驱动计划”让学生的健康积极发展――核心能力,通过活动体验与参与得以真正的提高与升华。

“任务驱动计划”是指给实验组学生设定特定的任务,不给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在指定的期限内,让学生们自行想办法解决问题与冲突,最终完成任务。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筹经费拍摄校园情景DV剧并举行全校首映礼、组织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组织首届PPT达人大赛、首届阅读经典读书创意秀大赛等一系列的“任务驱动计划”,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前期心理拓展训练的学习成果。最终,校园情景DV剧《安放青春》在全校成功首映,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首届PPT达人大赛、首届阅读经典读书创意秀大赛等都好评如潮。

“项目驱动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第三学期时由实验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的项目组接受不同的挑战,培养深层次的心理品质和创新精神。分别组建:助教组、创业组和科研组。助教组负责协会新成员的纳新及承担新成员部分课程的授课任务。开设“学生大讲堂”,定期面向学校全体师生作专题讲座;创业组学生自由组合,又细分为若干小组,书写创业项目立项书,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调查,建立严格财务及分配制度,组建团队真金白银、自负盈亏进行创业项目活动,各创业小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战绩;科研组也遵循自由组合和兴趣相投原则,细分若干小组,首先进行文献查新,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法,确立研究方向。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研究进展,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并撰写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

此阶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式――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鼓畈⒅傅伎蒲行∽榈难生分别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等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形成了“教学与学工、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三融合的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3 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推广

3.1 学生积极参与高度认同

心理拓展训练虽然都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但学生们却有着高度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每次都提前半小时到达场地等候,分享单中有许多同学写到“期盼一周的活动终于来到了”,“望眼欲穿的团队活动终于开始了”,在轻松、活泼、自在的气氛中,学生们充分地感受着体验式学习的魅力,在“小游戏大道理”中分享着各自的心路成长历程,坚持在每天的感恩簿中记录着点点滴滴的感动。这些都让学生对心理拓展训练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和吸引力。任务、项目驱动主题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对学生践行学习内容和技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增强综合能力和素质,自信心和成就感不断提升,对活动参与度的热情也不断增加。

3.2 学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篇9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的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它是指运用一定的教学案例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许多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我国最早可在《史记》《春秋》等著作中发现,作者会借助一些经典的、生动的民间故事来阐述事理。我国《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案例教学法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大中小学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课程教学计划,以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贵州大学也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主要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有所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应该提倡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中的优势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案例教学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优势,它弥补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不足。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案例的呈现能够为大学生创建一种寓教于乐的真实情景,案例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先看到教师设计好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问题情境,运用他们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案例情境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师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对一些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认知,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些问题,这对提高大学生探究自省能力的同时可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深层理解,达到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二)促进大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由于具有课堂教学的观察者和旁观者的角色特点,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需要解惑的情境,从多个角度引导大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对心理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大学生阐述某些心理学观点时,应尽可能留些思考问题的空间,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如果发现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较大的观点时,师生可一起进行分析研究。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更有助于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融洽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允许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与交流。这种对话讨论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能增进师生的合作,协调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弱点,从大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师生之间的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也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精选与慎选心理学案例

选择一个好案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案例时一定要精选和慎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学案例的典型与普遍性

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映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大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环境中。贵州大学地处西南,四季如春,但冬天阴冷潮湿,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的同学在生活方面很不能适应。其次,贫困生在贵大有一定的比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可小觑;最后,许多外省的高分同学调剂在贵州大学后心理落差很大,建议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前应该进行相关的心理案例调查,使课程中所列举的案例更接近贵州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案例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

(二)心理学案例的真实与时代性

案例应来自大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不同时代和地域背景下的案例会反映出不同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等都会发生改变。以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为例,虽然失恋、暗恋、如何表达爱、性与爱等是大学生困惑的问题,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其内涵有很大的改变,同性恋、网恋、裸婚、婚前、闪婚已是当代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案例不与时俱进,不能体现时代性与真实性,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

(三)心理学案例的丰富与多层次性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据对贵州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明:从大一到大四依次表现为:适应问题、人际交往与恋爱问题、学习问题、情绪调节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等。这表明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心理需求既有共同的问题也有个体差异。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分配不平衡所产生的贫富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中也较突出,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会大学生对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四)心理学案例的慎选性

大学生智力发达,思维敏捷,喜欢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心理变化,同时观察仔细、善于分析,但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加上阅历还浅,往往对心理学中的某个概念误解,喜欢往自己或某个同学身上贴标签。例如在讲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强迫症”或“抑郁症”时,许多同学会根据症状的描述往自己身上贴标签,班上一下子会涌出很多“抑郁症”和“强迫症”。所以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一定要讲清楚是“强迫症倾向”或“抑郁症倾向”,阐述清楚该症一定要通过专业机构的鉴定,要注意症状的程度、时间和对工作生活的影响程度等许多因素,否则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增加不必要的烦恼,没有心理问题上了心理学课以后反而有了心理问题。

三、多媒体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无法完成的要求多媒体却可以,许多视频、音频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需要电脑完成。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便于大学生思考和感悟。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案例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有关视频时可以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10-20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10-15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约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例如,在“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应对”的案例教学时,首先

(二)课堂中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要先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知道本次课的内容,也就是说不要马上呈现多媒体案例,而是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例如,在“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应对”的案例教学时,首先教师对挫折、升华、退化、幻想等概念做专业的讲解后才呈现多媒体案例,否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解读案例,起不到以新的思维来提升心理素质的目的。

(三)在案例学习中提升迁移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传授人的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心理健康的维护等专业知识,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一定要注意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样才有助于将课堂中案例中的技能广泛迁移到现实环境。以“大学生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可以图片或故事的形式,列举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2-3个不同处理方式呈现,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大学生由于对人际矛盾的认知不同,处理方式也会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的人际关系结果。为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要多样,教师可以同时穿插讲授、提问、讨论等多方式进行,在呈现多媒体案例采用幻灯、教学录像、图片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心理学案例的讨论与反思

大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教师的总结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总结可以是讨论进行中进行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总结小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一)学生的分析讨论

看完相关的心理学案例之后,教师应就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给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题目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脱节。在小组讨论中,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集思广益,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的总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尤为关键。

(二)教师的小结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和案例联系起来,但由于学生的已有认知不同,导致学生会依据自身的主观经验来理解案例,如此每个学生的结论就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总结时应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对学生讨论观点的视角正确与否,对学生讨论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的概括、理论知识的提升,归纳案例中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以及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处理类似的问题等内容作为重心,这是对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关键。

(三)教师总结能力的培养

整个课堂教学总结许多教师不做是一个失败点,但总结能力驾驭不好更会影响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成效,就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丰富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综合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可以用下表表示:

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主要是选出的案例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个别不典型但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反映出来。其次是教师由于能力问题把握不住案例教学的时间。最后是在讨论阶段容易陷入个别同学参与而大多数同学无事可做的局面。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课,完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世纲,李枭鹰. 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 教学与管理,2004(16).

[2]解春苓,金永涛;创新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探析[J]. 教育探索,2005(0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篇10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科课程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程,通过传授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1]。一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课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两种。

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在教学计划之内,通过课堂来开展的正式课程。根据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大学生传授学习、人格、人际交往、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意识,并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式。课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手法有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和心理训练法等[2]。在课内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组织中,可以分为预热过程、教学过程和总结过程三个步骤。预热过程即暖场,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多媒体等手段引出教育主题并澄清课程目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以客观、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引导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团体动力学原理以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总结过程既是对课堂活动的回顾与检讨,也是对未来行动的计划与展望,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感悟,从而指导实际学习生活[3]。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主要有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

2 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分为个体咨询与辅导、团体咨询与辅导两种,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近来朋辈辅导也受到重视和推广。

2.1 个体咨询与辅导

个体咨询师与辅导是通过咨询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性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一对一咨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QQ咨询等。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所产生的一种相对深入、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客观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初步分析的结果来拟定辅导方案,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4]。由于个体咨询与辅导能跟学生一对一,因此个体咨询与辅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导方式。

2.2 团体咨询与辅导

团体咨询与辅导也称小组辅导,是指一组学生在辅导教师指导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团辅人数4-40人不等,其成员可为同专业、同年级或是同部门的学生,并且有相类似的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适合团体咨询与辅导的条件是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有相似性,团体成员愿意在团体中讨论自己的问题。

2.3 朋辈辅导

朋辈辅导,是指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或具备相关能力的年龄相近者,对身边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朋友进行心理开导和支持的辅导活动。朋辈辅导的最大优点是有助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因为朋辈辅导员也是学生的一员,一般是班级干部或心理委员,他们在寝室、班级活动中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对身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可以及早发现、帮助或向心理辅导教师求助,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朋辈辅导在建立咨询关系上具有其它咨询辅导形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更倾向于向朋友倾诉,由于同辈之间具有类似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往往能够快速良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容易形成信任、稳定的咨询关系,从而达到较好的咨询效果。朋辈辅导的实施更加灵活,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只要咨询双方的条件允许,即可实施辅导,个别对话、团体互助、心理沙龙、网络聊天、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都是具有朋辈辅导特点的心理辅导形式。

篇11

就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现行教学评价体系的弊端暴露明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相对老化,与学生现状需求相差较大,学生对待本课程多抱以疑虑、怠慢的态度。虽然以往教学采用的评价方式多以开卷考试为形式的总结性评价,但师生之间信息反馈很难及时,交流的信息量明显不足,不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当前,现代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转变,提倡能力培养为基础。该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反馈-矫正是重要环节,而教学评价则是完成这一环节的重要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新的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评估和调整。为此,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提倡教师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相结合,探索出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更合理的评价方式。

篇12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单一

目前,各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和针对少数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开展得较少。还没有形成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课内与课外教育、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专题讲座、宣传栏、心理健康宣传月、宣传日等有助于营造增进心理健康良好氛围的活动开展得不多。尤其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何通过网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必须应对的课题。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形势的需要。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医学化倾向

这种倾向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是以“调试”和“治疗”即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出发点,甚至主张应用药物或医疗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当成心理医生。个别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不具备行医资格的情况下,擅自给学生进行药物治疗或仪器治疗。这种倾向的存在不但混淆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医疗单位专门心理医生的区别,而且背离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另一方面,把多数大学生中存在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当作疾病对待,造成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恐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