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5 19:09: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检讨发言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在,我就帽山村党建工作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检讨!
一、思想认识不够。一是没有做到高标准开展党建工作,存在有大框框就够了,不注意细节的懒惰思想,认为开了会,写了些资料就是搞好了党建。比如,周例会等均按程序搞了,但是没有高标准的完善资料。
二是没有把民生工作与党建工作融合起来。今年任职以来,我们就着手村环境整治及催缴新农保等关系民生的工作,但没有真正的组织党员参与进来,没有在党建资料上体现出来,而且有时存在把这些工作搞好了,就是最好的党建工作的思想。
三是有时存在应付心理,从严治党、从严管党的政治环境已经形成,各项工作狠抓落实,标准又高,我们村两委干部还没有很好的适应这种环境,导致有时候开展党建工作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甚至有时会有侥幸心理。
四、学习不够,业务不精。虽然我们村两委干部都是有多年党龄的党员,但由于党建知识学习不够,学习不深入,对于高标准的党建检查,业务还有诸多不熟练。
五、组织落实不够。由于存在上面两个问题,所以对于党建工作的开展组织落实没了准心,没有常规化开展下去。人员的组织很多时候存在村两委干部落实党建,没有让全体党员参与进来,支部主题党日开展连续性不够,阵地布置整洁不够。
六、经费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村开支巨大,两委人员心里没底,一定程度影响了干部情绪及工作落实推进。
虽然存在这样那样主观和客观原因,导致我们党建工作落后,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现在代表帽山村进行表态:我们村在接下来的党建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一定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有力领导下扎实开展好,力争全镇优秀!
下面,我就开展好帽山村党建工作作以下打算:
一、加强学习,增强党建业务能力。组织所有党建工作人员学习党建业务,不仅我本人要学,支部委员也要学,党小组长和党建员更要学。
二、常态化运转党建工作。严格落实“”及组织生活会制度,做到支部工作均上支委会研究,每个月至少开一次支委会,每个月至少一次党小组会,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并结合时政上一堂党课;年底开展一次高规格的组织生活会,进行民主评议党员。抓好党员积分制管理,每月党小组会连同开展党员积分自评。
结合我们单位的特点,去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建筑业市场的冲击不小。今年,我们将协助团里多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力争保证职工收入。在当前开展的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将结合单位实际,按照“早、严、深、实”的要求抓好学习实践活动。
“早”就是早安排、早落实。及时学习、掌握兵团、农二师的最新精神及团里的具体要求,尽早部署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狠抓落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严”就是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格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阶段要求、环节要求、程序要求,坚决做到一个环节不少、一个程序不错。同时,严格标准,做到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按照目标要求认真完成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每一项工作。
“深”就是围绕重点工作深入学习、深入研究。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入思考、认真谋划。
“实”就是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仔细查找出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同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单位和谐的能力,使公司的各项工作和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积极投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首先要搞好思想认识的提高。确保思想认识到位,既是第一阶段要达到的要求,也直接关系到后三个阶段的顺利开展。而学习是思想认识到位的前提。因此,自己要认真按照国资委的实施方案和学习安排认真学习中央、自治区重要文件、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有关材料,积极参加专题大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充分认识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克服妨碍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错误观念,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上来,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激发参与热情,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政治热情,主动投入到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活动中去。
二、认真查摆,深刻剖析,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尹主任在动员会上指出:我委成立以来,始终把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为国资监管工作高起点开局、高效率运转、高水平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委机关在干部作风、行政效能方面仍然存在如:工作不够主动,激情不够,审核把关不严,要求不高;缺乏大局意识,考虑问题以部门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创新意识不够,不注重学习和思考,不注重通过调研熟悉情况和业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接待基层和企业来的同志,态度不耐烦、不热情的现象仍有发生;极个别人纪律松弛,迟到早退,有事不请假等五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自己一定根据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影响和妨碍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查找自身和部门的突出问题并认真进行剖析,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1 高层建筑岩土地基强度的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具有较大的刚度,并且和基础与地基三者同处于一个共同作用的完整系统之中。建筑物的共同作用分析,一般说是颇为复杂的。因为,三者其中任一组成部分的某些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分析的结果。工程实践中,特性多变的地基和形式不一的上部结构,构成了共同作用课题研究的复杂性。
1.1 基础刚度的影响
在上部结构刚度和地基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基础内力随其刚度增大而增大,而相对挠曲却随此而减小。所以,从减小基础内力角度而言,基础刚度选择柔性为宜。然而,上部结构和基础是密切相联、相互制约的,上部结构的内力随着基础刚度的减小而明显增大,这是因为上部结构中除由外荷载引起的内力外,还应包括由于基础差异沉降所引起的次应力。次应力的大小是同基础沉降差(相对挠曲)成正比,与基础刚度成反比,基础刚度的减小必然在上部结构中引起更大的次应力。所以,就减小上部结构内力而言,基础更多选择刚性为宜。
在实际工程中,基础方案即基础形式、刚度的确定,应视结构类型和地基条件而定。对于那些对差异沉降不敏感的,上部结构为柔性的结构物,主要能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基础刚度的选择宜柔不宜刚。对于那些建立在高压缩性土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大的结构物,由于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性、顺从性,基础刚度的选择宜刚不宜柔。
1.2 地基刚度的影响
共同作用的分析还同地基土的特征有关。随着地基的变软,基础相对挠曲和内力均相应地增大;但是,当地基刚度增大到相当大的时候,上部结构的刚度对基础内力已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因为,此时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已很小了,已不需要上部结构来帮助减小不均匀沉降了,原先存在于结构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作用己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当然上部结构的次应力亦可忽略。由此说明,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考虑共同作用分析要比坚硬地基上的建筑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地基刚度的变化将引起上部结构中纵向结构受力的重分布,这是因为,地基刚度的变化使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亦随之变化,当地基刚度减小时,边部纵向受力结构加载,而内部结构卸载,这种现象又随着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大而加剧。
2 高层建筑岩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实例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工程为某住宅小区#3、#4号楼,两栋楼房的建筑重要等级均为二级,全部为地上建筑,建筑面积分别为7,354和2,443,均为框架结构。
2.1 地基稳定性验算和有关加固处理方法
2.1.1 稳定性验算
对于此工程的非均匀性地基,除了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地面建筑物的倾斜、差异沉降和沉降等特征进行分析外,还要根据建筑物重要性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稳定性验算,但是国内外对于这一问题的文献记录相对较少,使得不少岩土工程师在进行相关内容的处理时仅仅以对基地稳定有利或有害轻轻带过,缺乏具体的说明,让设计人员的合理设计变得缺乏依据。
国外研究人员以地基整体破坏原理为基础,利用刚体平衡理论,假设塑性展开区的深度为1/3或1/4,并在此基础上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该方法对于做好整体稳定性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终则建议通过圆弧法对相关数值进行验算,也就是最危险的滑动面上的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MR与滑动力矩MS应符合以下关系,即:K=MR/MS≥1.2
根据稳定安全系数,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K=R(Wi,cositani+cili)(p-pc)bx+Hz
公式中的R代表的是圆弧半径,Wi表示土条重量,ci表示土的抗剪强度,li表示土条的内滑弧长度,p-pc为基底附加压力的平均值,x表示附加压力的中心到滑弧圆心的水平距离,H表示水平外力。
该式仅适用于偏心荷载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的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主要取决于滑弧深度的选择是否合理、准确,只要能够准确测定滑弧深度,那么地基土地的整体破坏范围也就能够得到确定。根据以往工程对于地基土圆弧滑动稳定性的验算结果以及塑性区的展形范围,可以认为在基础外角点底面以下,1/4基础宽度范围内,且这一点与地面的连线夹角为45°-/2的验算范围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需求。通过前面介绍的公式对有关内容进行验算,直到结果满意,或者通过采用增强滑带土抗剪强度的方法来对地基稳定性的安全系数进行重新计算。
2.1.2 对不均匀地基的加固处理方法
不均匀地基的岩土横向和纵向上的物理学性质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反力集中的现象往往比均匀地基更加明显,如果在进行基础设计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就容易给工程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在对此类地基进行基础设计的时候,除了要首先沿着纵横向设置钢筋外,还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工程中的不同建筑物要尽量采取不同型式的地基。如果建筑物是建造在不均匀的地基土上,应该适当增加其基础刚度。层数较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单独柱基应该沿着纵、横两个主轴的方向设置系梁,尤其是那些各柱基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差异非常显著的柱基或者埋深差异较大的基础。同一个建筑物的基础不应该设置在岩土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岩土层上。设置在不均匀地基岩土上的桩基础,其顶部和底部应该设置大于1m箍筋加密区,如果采用的是预制桩则应采用高强度的预应力管桩。
对于设置在不均匀地基上的底、内框架房屋和多层砌体房屋应设置相应的基础圈梁。
2.2 基础方案分析
2.2.1 天然地基浅基础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可知,#3、#4号楼的衙载较大,而浅部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却偏低,在软弱地基土层还存有一定数量的埋藏较深的溶洞,同时施工现场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不适于采用换层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天然地基无法满足建筑物荷载的需求,因此不能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型式。
2.2.2 人工复合地基浅基础的可行性分析
#3、#4号楼的施工应采用CFG桩法或深层搅拌桩对上部地基的土层进行加固处理,使其能够满足建筑物基础部分对于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以层④作为桩端的持力层,预计桩长约在11.7~15.6m的范围内,实际搅拌深度应根据场地的实际条件进行相应的调节,并配以地基浅基础--条形基础。对于搅拌桩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可以通过现场单、复合多桩地基荷载的试验来进行,在初步设计时可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要求进行处理。
结束语
基础选型首选成本低、施工简单、质量易控制的形式,一般的选择顺序是:浅基础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桩钻冲孔桩、桩筏式基础。无论选择哪种基础,勘察除查明地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外,还要注意施工的可行性、地下水的条件、持力层在施工开挖及地下水的作用下性质的改变、周边环境与施工的相互影响等4个方面的因素,只有经过全面的分析才能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才能确保地基施工质量。
近年来,铁岭县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关键之举、重中之重,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一号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开展“六进”活动,全县营商环境总体持续向好。自开展优化营商工作以来,铁岭县公安分局党委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全面攻坚、重点推进,深入贯彻《辽宁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多次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成立优化营商领导小组,县局局长、政委亲自挂帅,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坚持以人民幸福生活为中心的思想,立足公安实际工作,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本职贡献,现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就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如下研讨工作。
要全面提升社会面管控,营造优质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快速处置圈机制。在全区建立1分钟、3分钟、5分钟接处警快速反应机制,构建起巡特警为主、派出所为辅的巡逻防控格局。对接报的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等报警、求助,快速受理、快速派警、多警联动、妥善处置。二是营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铁岭县公安分局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跟进市局“打击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全警联万企”“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深入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全力打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同时加强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强化治安巡逻,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快速处置企业人员的纠纷警情。三是开展企业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加大企业涉稳风险排查,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案事件。督促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最大限度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坚持属地属责、警种协同,对企业周边秩序进行集中整治,妥善化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增进警企联系,为经济发展打造和谐畅通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建立警企包联机制。要建立完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坚持实行领导挂点联系、靠前服务,推行“一企一警”制度,将责任细化分解到位,定人员、定措施、定任务、定奖惩,全面开展服务企业发展各项工作。同时,将民警走访企业数量质量、企业对项目联系民警的知晓率、熟悉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完善走访联系制度。要将走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包保民警定期主动深入中小企业开展走访,了解企业对公安工作的需求,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1.重视市场调研,找准毕业生岗位内涵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首先要打破原学科定位,依照毕业生应职岗位(岗位群)对知识和技能及素质要求为基础,对原教学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组,确立新的学习领域。岗位内涵要以现实岗位真实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其中,对知识、技能、素质进行详实调查和研究,为确定学习领域作好准备。
2.精心设计学习领域,与行业生产良好对接
根据岗位内涵要求,结合畜牧业发展状况,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探讨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学习领域必须是生产中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综合技术,如动物饲料配合技术、动物临床诊疗技术、动物繁殖技术等,能解决生产中某一环节的技术问题,具有可操作性。
3.制定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文件,在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并制定相关课程标准,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教、学、做”为一体。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以系统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引导文法等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以仿真及现场教学、案例研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现场工作情景;创新立体教学,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格局,极力倡导并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行工学结合,充分体现职业特征。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学会畜牧生产的各工作岗位的能力,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紧紧围绕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融合职业技能证书的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及敬业精神等要求,以生产的各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和毕业前的顶岗等途径,使学生在毕业时能真正与工作岗位对接。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按照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案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之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4)通过评价标准测评课程效果。专门制定学生技能的考核方案和细则,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对学生评价到位。在教学中每个学习情境都有考核方案,上一个学习情境考核达标者才能进行下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增加课程评价内容使标准真正成为教学行为的规范。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在本门课程中形成的职业能力。
4.学习情境策划与设计
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基础,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设计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学习情境的相对独立性。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情境间可为平行或递进关系,不能相互包涵。
(2)设计载体可有所不同。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有其特殊性,学习情境的设计载体应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经过细致的分析和论证来选择确定。如工科类多以产品为载体;汽车维修常以故障现象为载体;养殖类专业多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这样就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使学习情境的实施更顺畅。
(3)做好情境描述,更便于实施。情境载体找到后,对于情境教学目标、资讯问题、资讯引导、任务描述、资料索引、教学场景准备、所用工具及材料、教学评价等都应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作说细描述和说明,为教学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二、专业核心课开发的体会与思考
1.课程开发系统化,体系更加完善
组建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历经“市场调研定岗位、职业分析定能力、典型任务分析划领域”的开发过程,根据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选取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开发设计思路清晰,内涵标准反映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强。按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初步确立,为相关专业课程开发提供良好借鉴。
2.教学情境一体化,体现真实性
为确保学习领域中各学习情境的实施,建立包括教学区、工作区、讨论区、展示区、资料区等企业一线工作情境的专业课教室,布置场景和营造氛围,学生通过各个场景接受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和职业技能培养,实验实训场所全天对试点学生开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按照行业标准改革课程内容,学生通过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项目训练,可获得与专业相适应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与企业上岗职位无缝对接。
3.课程实施行动化,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
采用“三段、六步、三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三段”即行动实施前的行动方案形成阶段、行动实施阶段、行动后的行动反思阶段;“六步”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三环”即从资讯到计划以思考为主的思考环,从实施到检查的以操作(活动)为主的实施环及六个步骤整体构成的行动环。通过“三段、六步、三环”的教学,教师与学生完整地再现了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隐性思考和显过程,真正达到了在行动中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的目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多维整合,教学内容由过去的知识体系的章节结构转变为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为中心的学习情境,教学方法由传统的传授式“满堂灌”转变为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法综合运用。
4.课程评价多元化,保证公正性和人性化
一、正确构建教学内容
我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经过充分调研,根据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微生物科等的岗位能力需求和相应工作任务的要求以及全国微生物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要求来设计所必须的教学内容。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主要由基本技能、常见微生物检验技术、环境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等组成。其中基本技能部分主要包括细菌染色技术、培养基配制、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细菌生化反应、消毒灭菌技术等,为学生进行各种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打好基础。常见微生物检验技术包括常见球菌、肠道杆菌、弧菌、非发酵菌等检验,让学生对常见微生物的鉴定程序、方法等有所了解。环境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包括各种环境标本、化妆品标本、食品标本等的微生物检验,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方法,使学生掌握真实标本的卫生微生物检验程序、鉴定和报告。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适应培养应用型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人才的需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多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按部就班操作。实验课结束,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印象不深,很多学生只是机械操作,对整个实验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因此,从实验准备开始就让学生全程参与。包括培养基、试剂的配制,标本的制备,各种仪器、器材的准备等都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对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等已有了解。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对实验的每一步想想为什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生物安全教育
生物安全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教师在实验中要反复强调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从“非典”突发事件中暴露的实验室生物污染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实验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卫生微生物检验标本的特殊性(待测菌为可以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如果实验室本身管理不善或学生在实验中操作不规范,随时都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扩散。因此,第一堂实验课就向学生讲授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包括合理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和高压灭菌器等。强调实验室规则,如进入实验室一律穿好白大褂,严禁在实验室吃东西,不得在实验室喧哗,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一定要报告实验老师,不能私自处理。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双手消毒、清洗干净后方能离开等。任何实验材料不得私自带出实验室,使学生在校就养成严格注意生物安全的习惯。
四、开放实验室,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
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操作的基础,尤其是卫生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能如细菌染色技术、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等因为没有基础课程支撑,学生都是从零开始。由于受课时所限,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全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各种基本技能。因此需要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让学生课余反复进行培养基配制、细菌分离、染色等训练,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五、适应地方特色,选择检验标本
兴趣是学习的有效促进剂。实验标本的制备是学生实验成功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的有效载体。标本的选择中,也要注重地方特色。如宁波为沿海地区,海产品丰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较常见,可以选择蟹糊等本地常见海产品进行检测。学生拿到富有地方特色的标本,就有兴趣考虑这些标本中可以检测出何种微生物?如何进行检测……
为了使学生对各种标本的检验有阳性结果,阳性标本制备成功与否是关键。阳性标本制备方法基本有两种:如果是液体标本,则可直接在标本中添加适量待测菌,混匀即成。如果是固体标本,标本内不宜加待测菌,可以事先在增菌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待测菌。两种方法最后都能使学生分离到目的菌,使学生掌握从标本的处理、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直至菌种鉴定、结果报告整个过程。
六、注重与行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
加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学校和行业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采用去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微生物科见习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实训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通过校内实验、实训,校外见习至顶岗实习,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在现场真实工作情景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七、重视实验考核
考试是评价学生对各门课程掌握程度好坏的标准,也是制约学生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考核可以使学生重视实验课,对实验课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首先,我校教务处明文规定,学生实践考核不合格,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理论考试,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实验课。其次,改革实验考核方法,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学生的实验考核分数包括平时实验分和期末实验考核分。平时实验分由实验课出勤率、实验态度、参加课外开放实验率、操作规范性、实验报告等方面组成。期末实验考核包括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两部分,实验技能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各种技能考核都制订完善的考核标准,由学生抽签考核内容,两位教师打分,尽量做到分数公正,能正确反映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再次,加大课程总成绩中实验考核分数比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操作技能尤为重要,在课程总成绩中实验考核比重可达40%,甚至50%。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使学生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课的地位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实验准备。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同时加强了与行业的联系,与行业共同培养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也得到行业的肯定。
人格化管理,亦指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了解满足人的正当愿望。高校教师是一个有异于其他劳动者的群体,有其特定的劳动特点和劳动规律。了解高校教师的特点,遵循其工作规律,采用合理的、人格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设性人才。
一、高校教师的特点
1.高度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高校教师具有高学历,受过系统专业教育,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视野开阔,知识面广,重视能够促进其发展的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他们要求组织给予其自主权,以便能够以其有效的方式工作,完成交给的任务,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2.注重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
高校教师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认为成果的质量才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因此,成就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而金钱等传统激励手段退居次要地位。不仅如此,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同样格外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并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3.重视人格独立和自由
高校教师不仅富于才智,精通专业,科技知识接受度高,而且重视人格独立和自由,提倡推崇扁平的层级结构,希望组织资讯公开、科技导向、强调绩效,以创新方式解决问题。他们尊重知识,崇拜真理,信奉科学。此外,由于他们是知识型员工,掌握着特殊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对上级、同级和下属产生影响,因此,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4.具有较大的职业选择权
高校教师由于占有特殊生产要素,即隐含于他们头脑中的知识,而且他们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务的挑战,因而拥有远远高于传统职员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组织,寻求新的职业机会。所以,高校教师更多地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组织做出承诺。
5.渴望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称心的工作环境
高校教师从事创造性劳动,他们依靠自身占有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因此,他们渴望拥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称心的工作环境,注重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而不愿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一样被动地适应机器设备的运转,受到物化条件的约束。他们适应能力强,不会割地自限,希望主宰自己的时间和创造力,追求的是一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忠诚度。他们喜欢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共同的目标和有创意的成果努力,并乐于成为团队的一分子。
高校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和需求分析表明,高校教师的主导需要具有高层次和精神性特征,完全有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主导需要。因此,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取决于内激励,取决于内在需要与外在目标的统一,是教师个体的个性需要与职业角色规定和期望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对高校教师进行人格化管理,激发高校教师的内驱力,使创造性和积极性成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体验和需要显得尤为重要。单纯以外在的监督去管理复杂的内在思维性劳动,其效果微乎其微。只有根据教师职业劳动特点和主导需要,运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方法,才能使高校教师自觉选择努力行为,持久而稳定地提高工作绩效。
二、对高校教师人格化管理的意义
1.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因此,高校要调动教师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讲究管理的艺术。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重视对教师人格的尊重,采取各种人格化的方法和途径对知识的载体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目前,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传统的科层制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上下等级管理、严格规章制度、规范教师行为、提高理性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约束作用。但其被动的强制服从性束缚了教师识和智慧发挥最佳的时候。对教师实行人格化人管理,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让其有机会参与各种重大问题的讨论,得到信任且受到重用,使之以愉悦、舒畅的心情进行工作,从而培养其归属感,使其同舟共济,着眼于集体成就,发挥主人翁的积极性。这样,学校对教师形成了一种吸引力,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贡献。
3.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情绪以及行为反应等。一般可分为教师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行为模式三个层次,这三个层子相互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教师文化的一个成熟表现就是教师群体拥有一种共同的教育信念,包括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这种信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教师文化的另一表现是教师的职业精神、持续的工作积极性。教师文化对教师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树立一种教师文化观念,认识到教师文化是保持整个学校内在秩序、促进教师开拓进取并赋予其强大生命力的精神构建。这是一种内在约束机制,但同时却具有把外在的规范制度转化为教师自觉发展的行为能力,并能濡染教师始终保持自我更新的发展方向,以保证高校的良性发展。
4.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理论与科技,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全面履行这些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就要保证教师队伍这个重点。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优秀群体,他们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业特点是进行较高层次的人才生产,他们所认同和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及其特定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他们的工作业绩和状态,直接影响人才的质量和高校的职能。他们的人力资本含量最高、“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也最大。他们一旦“跳槽”,给学校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因此,留住校内教师、吸引校外优秀人才是高校发展壮大的必经之道,而实行人格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三、高校教师人格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人格化管理”是具有较强“人情味”的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及工作热情为主的较高层次管理方法。这种方法除尽可能满足教师合理的生活需求外,更主要是满足教师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满足教师在工作上的追求感、事业上的成就感,并通过领导与教师在价值观上取得共识,使学校的管理逐渐转移到“自我控制”的轨道,由此而达到学校“人格化管理”的最佳状态。
1.尊重教师是“人格化管理”的基础
在人格上、工作上、日常生活等方面充分尊重教师,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学校将领导和教师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2.教师的参与是“人格化管理”的保证
“人格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管理转移到“自我控制”的轨道,因而就必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统一到学校的整体利益之中,形成“学校是大家之学校,成员是学校之成员”的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学校精神。这种精神是教师拼搏向上、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强大动力。
3.相互理解是“人格化管理”的精髓
相互理解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首先处在教师的立场上体谅、感受对制度要求的承受能力。当教师提出要求给予帮助时,管理者应将它当成自己的困难去协助解决;当教师工作中出现失误、犯了错误,我们既要批评教育,更要帮助查找原因,妥善处理。学校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但也应该根据教师工作特点,相信教师觉悟,允许教师在正常工作时间处理些私事。如果教师有困难个人解决不了,学校就派人、出车协助解决。我们这样做,劳动纪律不仅没涣散,相反,教师更热爱学校,更尊敬领导,工作责任心更强,纪律更严明。
4.听取教师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是“人格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听取教师,特别更注意听取愿对学校工作发表评论的老教师的意见。这样才能密切领导与教师的关系,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5.解决教职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人格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创造条件协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定期解决在岗及离退休职工家庭中存在的困难等等。这样做,不仅对老同志是一种安慰,对在岗同志更是一种教育,使教师在工作上有紧迫感,在生活上有方便感,退休后有安全感。
此外,在教师管理中,还应把“人格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规章制度是一所学校内的“小法规”、“警戒线”。它一经制定,本校内所有的人在它面前都是平等的,都要受它的约束。实行制度化管理,这本身是管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成功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抑制人们的消极面而保护和促进积极性,它是一个法规范畴。而人格化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从深层次上挖掘教师的潜在能量,也是为了调动积极性,只不过它是一个道德范畴。前者是管理的一般性规律,后者是对它的深化和发展。因此,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一致的。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既不能因为执行制度而否定人格化管理,也不能因为进行人格化管理而废除必要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bacterial emergencies.Methods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n a food poisoning incident,the use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etection of dual color fluorescence detection reagent for sample.Results The bacterial emergency inspection 16 hours out of the initial diagnosis of etiology,40 hour stage test results,48 hours out of the final diagnosis results.Conclusion The bacterial emergency inspection,using the method of PCR can be obtaine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o diagnosis,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bacterial etiology of emergency test.
Key words:Bacterial emergency inspection;Effectivenes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面对水质污染、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细菌性污染事件,需要及时诊断并提高检验的实效性。在细菌性污染事件中,快速而准确地鉴定细菌种类是提高细菌性污染事件处理效率的关键[1],但传统的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所需时间较长,不符合政府要求的快而准的时效性。本研究以某次食物中毒事件为例,探讨提高细菌性应急检验实效性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某次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重点样品,包括32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9份饮用水水样,10份食物,11份厨工肛拭子,2份冰箱拭子。
1.2方法
1.2.1试剂与仪器 使用仪器包括荧光定量PCR仪、半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电热恒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及微生物过滤系统;试剂:PCR双色荧光检测试剂(由深圳生科院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各种增菌液、生化反应管和选择性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2.2检测方法 根据检验需求,接到标本后,采用一种或多种PCR试剂盒对标准同时处理,肛拭子直接划线接种各种选择性分离平板,置入肉汤中,进行37℃增菌培养,对饮用水样品通过微生物过滤系统进行抽滤、食物样品均质处理,然后再行增菌培养。6h后取出增菌液100μl,离心5min,弃上清液,加入100μl生理盐水,离心2min,弃上清液,加20μl裂解缓冲液,并置100℃金属浴,10min后再次离心2min,保留上清液备用;食物样品加入少量生理盐水中,混合均匀后,离心10min,取上清液高速离心5min,加20μl裂解缓冲液,后续处理同增菌液。按照试剂盒要求,将反应液分组混合均匀,按照22μl进行分装,取经处理后的各类标本上清液3μl加入反应液,并取参比品3μl加入相应的反应液中,同时上机行PCR扩增循环,收集荧光信号,判断结果。
2 结果
2.1提前纯培养并鉴定 有9份样品在直接划平板培养9h后,长出疑似沙门菌的菌群。将这些可以菌群提前进行半固体琼脂斜面、三糖铁琼脂斜面、蛋白胨水、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尿素琼脂、蛋白胨水的接种,并置于37℃进行纯培养。挑选出提示为半固体琼脂斜面培养6h后的纯培养物,行API生化鉴定及血清凝集试验。接到样品后16h,根据血清试验和PCR检测的结果,初步判断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为沙门氏菌。
2.2生化鉴定结果 分离平板20h之后,培养出典型沙门氏菌群。接到样品后40h,结合血清学试验、镜检菌体形态、和生化反应的结果,并经API生化鉴定试剂盒鉴定,确定结果为肠炎沙门氏菌。
2.3最终结果 根据对不同批次的培养物穿插培养和鉴定试验的结果,接到样本后48h内,陆续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的样品患者肛拭子23份、厨工肛拭子7份、冰箱拭子l份。结合流行病学的调查,最终确定为肠炎沙门氏菌感染。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微生物细菌中毒事件逐渐上升,细菌性食物中毒是较为常见的微生物食物中毒[2]。传统的细菌培养鉴定方法主要是通过样品分布增菌,增加病原的可检出率。以检测有害微生物而言,测定菌群总数的标准方法是在无菌情况下,将待测样品稀释,取2~3种适宜的稀释度,将1ml的每种稀释度大测样品放入15ml培养基的灭菌平皿中在(36±1)°温箱中培养(48±2)h,取出计算平皿中菌落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所含的菌落总数。实验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出平行样品并作空白对照。这种方法培养的时间较长,且对检测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水平以及检测条件要求比较严格[3]。
目前,许多新的快速检测正在迅速发展,如比色DNA杂交检测法、基因探针法聚合酶链反应法(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此外还有抗阻法等生物化学法,其中PCR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的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段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具有快速便捷、特异度及敏感度高、易自动化等多个优点,可同时检验两种细菌,节省时间,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4-5]。此次病因诊断,16h出初步诊断结果,报告阶段检验结果的时间为接样后40h,在接样后48h出最后诊断结果。根据这个诊断结果,表明在细菌性病因应急检验中应用PCR方法可有效提高缩短细菌鉴定时间,提高检验的实效性。检测过程中,应严格做好PCR检测仪的质量控制,分清楚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将它的检验结果与培养结果结合判断,并作为结果进行报告。
综上,对于细菌性突发事件,检验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应急检验实效性的重要作用,以最快的速度和准确的结果报告初步结果,分阶段报告检验结果和最终结果。充分利用流行病学的调查,不拘泥于传统的检验方法,利用快速检验设备及试剂作出快速检验。对重点样品进行可疑菌种的重点监测,提高诊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安平.细菌性食物中毒回顾性检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30-31.
[2]金晶,殷爱芹,徐子茗,等.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临床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2010,7(8):108-108.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67-02
检验科的质量目标是能否及时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使检验结果更好地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和认可[1]。自2002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一规定被简称为“举证倒置”,即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由患者投诉,医疗机构要拿出证据证明在诊治工作中一切医疗行为是正确无误的。检验科为达到这一报告准确的目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开展的室内质评活动、室间质评活动中,经多年的努力使报告结果的检验准确性越来越高。有关单位统计临床有关检验质量的意见,50%以上是与检测标本本身的不合格有关。
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此期终止[2]。这一环节的执行涉及面广,包括检验人员、临床医师、护士、护工以及受检者本人,任一环节的疏漏和不规范均可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以下浅析提高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方法。
1 加强临床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
检验工作主要借助专用仪器和专门技术开展业务工作,因此,要争取领导的支持,不断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强硬件建设。同时要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制订专业的质量手册;设置合理的实验室工作区域,并符合有关健康、安全的要求;实验仪器的质量管理,建立仪器的相关档案、资料,健全维护制度,定期进行仪器的检定和校准;检测方法的选择、试剂的选择、使用和保存。
2 组织与检验质量有关的各种培训
分析前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培训检验科的专业工作人员,更应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对临床医师、护士、护工进行培训。
2.1及时组织临床医师进行新进检验检测项目的培训。医学检验项目繁多而且新项目不断推出开展,原有的项目不断被更新,有的临床医师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不够熟悉,忽略应做的检验项目,或不完全了解检验科有多少种检查对某疾病有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应将新的检验方法和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能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正确分析检验结果,并用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些临床医师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下午开出血脂检查等不合适的急查项目,或其他更改患者的准备,如餐后2 h血糖,患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抽血,在遭抽血处拒绝后,医生同情谦让患者,在检验单上加开“急”,迫使检验科出没有检验正常参考值的数据,并干扰正常状态下的检验急诊次序,反而降低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时,就使医院处于被动状态下,临床医师特别是新分配的临床医生应试行到检验科轮转一段时间,熟悉并了解本院检测项目的实验诊断原理和临床意义,以便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病史准确地选择项目用于临床工作中。
2.2对标本采集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标本的采集不仅仅是在检验科内完成,更多涉及护理人员。抽血不顺利造成标本溶血,从输液皮条内放血等都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护士应熟悉每项实验标本的采集要求:患者的准备,患者的用药情况,标本收集时的核对,抗凝剂、保存剂的正确使用。检验科制订的标本采集须知,不仅仅在检验科门口张贴,也应对全体临床医师、护士、护工进行培训,对保证采集标本质量的相关人员落实责任制。
3 严格检测标本收入标准
一份不合格的标本无法准确地反映患者真实情况的结果。检验科应制订标本拒收标准:包括标本贴签与检验申请不一致;抗凝标本凝固;标本容器破损;标本可能受污染;溶血和脂血;延迟送达的标本等。对不合格的标本,检验科应及时与送检部门联系,建议重新核实或重新留取标本,对于特殊标本或再次取样确有困难则可与临床协商进行部分内容的检验,但必须在检验报告上标明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检验结果仅作参考。
4 及时准确地对标本进行处理
及时处理标本、及时检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一个原则。尤其血浆或血清与血细胞的分离应及时,血浆有富含或贫含血小板之分,应从离心速度和时间加以保证。标本要及时检测,尽可能当天标本当天完成。细菌培养应该在2 h内完成接种。需要保存标本,必须以不影响结果为原则,注意因检测项目不同而异,注意不同检测项目采用不同条件。处理标本是一项细心工作,一定要加强三查三对严防张冠李戴。
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不仅是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医院管理的重视,在有关职能科室如医教科、护理部、门诊部的重视、参与和协调下,更好地保证这一环节的质量,使检验科出据准确的临床检验报告,让它成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重要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高职英语更是顺应时代需求下的产物。但是当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水平仍然停留在教师一味灌输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方式不恰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层面上。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素质。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是对传统捆绑式教育的改革,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构建出全新的符合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课题教学模式。
1、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的概念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等理论的基础上,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课程中将网络信息技术与研讨式教学法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通过协作主动开展创新型学习的行为。
网络技术作为新时代的高科技产物,可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师生提供大量丰富、真切、生动、活泼的语言场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环境下的“六步”教学法主要由情景——探索——协作——评价——操练——运用等六个步骤组成。
第一步即情景,就是根据设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设立出符合课设的场景,以便学生能够身入其境,真实感受直观且形象的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建立资料库,方便学生随时阅读。
第二步是探索过程。学生通过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进行分析后,进行小组分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可以是报刊杂志、书籍文献、图像资料等),并归纳总结,整理出课题汇报讲稿。在这一步骤进行过程中,讲究的是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教师主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监督。
第三步即协作。解决教学任务或问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获得的答案或许是片面不具体的,此时,小组成员在汇报前需要沟通,利用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通过辩论、合作、竞争以及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最终获得属于小组本身的一个学习成果。
第四步则需要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理顺知识资料,深入了解教学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步是操练,即在教师安排的课程任务下,学生们根据大量的信息资料与网络上获取的材料进行总结,展开练习,以达到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这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项环节,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练习,达到层层深入,提高训练层次。
最后一步就是运用。一切知识的掌握都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教师通过布置新的任务,安排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独立完成。
以上六步相互联系,共同实现英语的新式教学法。
2、“六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是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能动汲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去接触外界信息,而是主动地依靠别人的帮助,通过必需的资料以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这种建构是属于个人的,学习者通过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或经验教训,能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组建。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念认为情境、主体、协作以及资源是教学工程中的促进剂。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自身为中心,学习环境和现实情景相互结合,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协作精神,通过提供大量的丰富的资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获取知识。首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其实是要求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发现和对知识理论的建构。在教育中,需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把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对“六步”教学法的合理运用,通过学生的交流过程,使其展开生动有趣的学习。网络的运用综合了建构主义四大要素——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改变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模式,为高职英语教育提供更为先进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实现了建构主义的美好设想。
多媒体网络技术是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有效工具。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话和协商对获取的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实现跨地域和时空的交流学习需要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语音功能作为支持,这便需要借助网络环境。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能够给学习者提供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加强交流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超文本的形式管理和编辑知识信息,对于学生英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网络环境下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下,利用高科技网络手段,通过六步教学法实现反传统的教学理念,是现代化教育环境中的实践操作,更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网络技术的逐步推进,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社会对于英语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式教育体制,通过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技术手段着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独立性和积极性,给英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超越局限和时空的特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造力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推进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善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探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11:33-37.
【关键词】高职高专 检验专业 检验科 改革创新
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又与循证医学关系密切的检验科显得尤为重要。医院检验科提供的各项化验检查的结果将成为临床医师诊断的客观依据,在一些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推广,释放了大量的医学需求,各家医院尤其是广大基层医院的业务量和工作量激增。高职高专检验专业作为为基层医院检验科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以满足临床检验科对人才的诉求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能够培养出新形势下医院检验科所需要的检验人才,就必须不断改革高职高专医学实验室的管理与教学模式,现就以下几点改革与建议进行探讨。
1.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BM)近年在医学领域中的迅速兴起。循证医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循证检验医学,是检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是新世纪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循证检验医学的发展将改变检验医学的现状,而对循证医学检验带来的挑战。为此作为培养检验人员高职高专检验专业实验室,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循证检验医学就是按照循证医学“以当前最好的证据为基础”的原则。循证医学要求今天的检验工作者要更多地关注检验方法的评估、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以及检验结果对健康结局的影响。而对循证检验医学带来的挑战,检验人员要有循证的意识,不仅注重检验技术的提高,更应该善于发现和提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善于利用循证医学的现有成果,并积极开展循证实验室的医学应用研究,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应用价值的检验结论,即最佳医学检验“证据”,切实使检验医学为临床和患者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循证意识,检验医学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医学渗透结合的一门多学科交义的医学应用技术科学,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实践循证检验医学将会把检验医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境地。
2.医学实验室体制发展的综合化模式
现代医学已成为一门建立在实验检查结果基础上的实验性学科,现代医院检验科已成为广泛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呈现高度综合趋势。对从业人员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其知识量、操作技能、计算机水平等各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往往一人多岗。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要求,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模拟医院检验科,建立以功能相同、学科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室。长期以来,各学校的单一性实验室常常各自为政,成为“小而全”的格局,以致造成结构相似、功能雷同、重复建设、人员冗多,资源无法共享,对有限的教学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建立起职业思维与习惯。虽然各地的实验中心如雨后春笋班纷纷建立,但真正高仿真的已医院“检验科”模式的实验室还很少。因此作为为基层医院检验科输送人才的“造血单位”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3.医学实验室认可
2003年2月,ISO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成为医学实验室认可的专用准则“医学实验室”在ISO15189国际标准中的定义为:以为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的实验室。现代医院检验科的认证工作已迫在眉睫,为适应未来认证工作的需求,在我们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技术方面。IS015189对检验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检验工作不仅仅是接受标本发出报告这样简单的内容,还要对患者的诊断、治疗起的重要作用,显示出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上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的变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人才。②质量管理质量是检验科的生命。IS0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适当的标本收集与运送以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如何从临床那里获得患者资料、病情变化、治疗方案,保证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并对临床的诊治工作提出建议是检验医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校期间,在我们的每一次实验课中都要让我们的学生树立质量概念,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时刻牢记质量无小事的概念。③服务意识。当代医学模式的确立已使得检验科不再是微不足道的辅助科室,临床检验的各项数据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分子生物诊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检测成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检验医学越来越来越凸显起在临床上的作用,向IS015189所描述的“以为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日的”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同时也为健康人群的体检做出正确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