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2-03-06 08:42: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健康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健康调研报告

篇1

综合而言,造成城管执法人员心理异常,心理失衡的原因主要来自工作,社会,自身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

其一,来自工作责任的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市管理部门肩负重要职责。城管工作情况复杂,管理对象主要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把各种不满情绪转移到城管部门头上,如果处理失当,很容易激化矛盾,带来负面的影响。在目前情况下,城市管理部门既要在具体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又要严格执行城市管理的各项法规,确保城市生产,生活秩序,这就对城管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管理使命,达到“管”的目的,的确责任重大,担子不轻。

其二,来自要作任务的压力。不少城市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争创各种各样的“城”。城市管理的力度随之加大,这样必然导致工作的责任、标准和强度的提高。一线城管执法人员天天面对的是新情况,新问题,稍有懈怠,便会陷于被动,特别是在当前城市管理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尽管加班加点地努力工作,一旦失误,还免不了上级的责难,领导的板子,同事的白眼。长期面对工作压力,极易产生慌乱,焦虑,抑郁,失衡等不健康的心理。

其三,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城管执法工作情况复杂,管严了,市民同情弱者;稍一放松,市民又会投诉你不严格执法。市民对执法工作不理解,造成执法两难的尴尬局面。特别是每次“行风上线”,“作风建设测评”,城管部门在承受工作责任、工作任务双重压力的同时,却因城管执法工作的特殊性,每次测评还总是名列榜尾,这都给城管执法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

其四,来自暴力抗法事件屡屡发生的压力。近年来,城管执法人员与违章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个别人在城管执法人员执法时,或殴伤城管执法人员,或动用凶器行凶,或聚众闹事,严重妨碍公务,暴力抗法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制约了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发展,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不仅流汗,还常常流血,说起暴力抗法,城管执法人员不禁感慨。城管执法人员长期处在复杂多变危险的环境中,心理往往处在紧张压抑,甚至恐惧的状态,很容易动摇坚守这个岗位的信心。

其五,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城管执法人员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很少顾及家庭,父母妻儿往往会多有怨言。每次回到家里工作累的只想休息,没有心情和精力做家务,久而久之,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渐渐疏远,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一定的危机。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给城管执法人员带来的是更为严重的心理负担。

上述种种压力,使大多数城管执法人员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这些压力没有及时得到缓解,轻者不能处理各种关系,影响工作;重者偏离方向,迷失自我,甚至走向极端。

城管执法人员不健康心理的表现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一是矛盾心理。在城管执法过程中,队员们既对违章者的行为感到厌恶,又由于看到其生活艰辛面心生同情,往往象征性地暂扣其经营工具或以自由裁量的“底限”对其实施处罚,但这种心理往往容易使违章者觉得你不是动“真格”,容易使当事人产生侥幸心理,由“初犯”变“惯犯”。

二是急躁心理。在处理违章行为时,往往不以过周密调查和仔细分析,就急于定论处理。他们出于对违章行为的憎恶,当听到某人举报某处出现违章行为时,便急于查处,造成失误;或者在执法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对待违章者,甚至不按法定程序办案。

三是畏难心理。城市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但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却相对滞后,法律,法规赋予城管执法部门的执法手段又极为有限,再加上城管执法工作本身具有反复性强的特点,要实现有效执法,达到执法目的并非易事,部分城管执法人员因而对城市管理工作产生畏难心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是恐惧心理。屡屡发生的暴力抗法事件,甚至跟踪,伏击城管执法人员,因公负伤的事件屡见不鲜,虽然有关法律法规为城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但实际操作中却常常难以得到切实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为顾及家庭和亲人的感受,不少城管执法人员不得不更注重对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执起法来免不了谨小慎微。

五是倦怠消极心理。城管执法人员在城市管理等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所取得的成绩得不到上级领导和市民的理解和认同,次次民主测评都倒数最后,不少城管执法人员对城管工作丧失信心,缺乏兴趣,甚至厌烦,不想从事城管工作,但一时又无法离开城管队伍,于是工作消极,不认真履行职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六是攀比心理。所谓攀比,通俗点讲就是在工作方面向低标准看齐,在待遇荣誉方面向高标准看齐。由于城管工作的分工不同以及长年在编制、地位、收入等多方面的差距,有部分同志对于往往会产生攀比心理,造成心态失衡,自身消极工作同时还影响到队伍团结和工作的有序推进。

上述不健康的心理症状尽管存在于部分城管执法人员身上,但也削弱了城市管理的执法效能,负面影响不可谓不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心理素质问题,有的放矢采取措施,消除城管执法人员不健康的心理,切实改善和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撮高城市管理的执法效能,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一要树立献身城管事业的坚定信念。如果不把城管工作当作事业,就会患得患失,就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激情。因此,要树立献身城管事业的坚定信念,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待得与失,大力弘扬队伍特有的艰苦创业,敢打能拚,忍辱负重,勇于奉献的精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为民谋利的利器,为社会和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有作为才会有地位,通过创造社会价值来实现个人价值,提高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二要爱岗敬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情绪,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喜欢工作,乐在工作中,让工作为自己心灵健康造福。要为断加强学习,充实专业知识,保持热忱,积极的工作态度,去体会完成工作任务后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要正视工作压力,感到自己有工作压力。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有的正常心理体验,对此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始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挑战,当然,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凡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忙而有序,化压力为动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要经常沟通,及时化解心理矛盾,心理问题。沟通是培养城管执法人员健康心理的一剂良药,要坚持和完善谈话,谈心制度,及时了解队员所思所想,所盼所难,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使之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组织上在其工作顺利时要告诫其居安思危,力戒浮躁;在其处于逆境时要帮助其分析问题,查明原因,防止悲观消沉,自暴自弃。同时组织要根据各个队员的能力和特点安排调配好工作,让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五要开展人性化执法,尽量消除执法人员与管理相对人之间的隔阂。凡事都提倡逆向思维,换位思考,摒弃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主动与被管理者交朋友,主动为被管理者和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尽量消除误会、积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性化执法不但使工作赢的主动,而且绷紧的神经也会在谅解、宽容、和谐的气氛中得到放松。

六要加强对城管人员的保护,严惩暴力抗法者。城管部门应加强与公安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公安部门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完善城管、公安联合执法机制,以便在第一时间应对和制止暴力抗法行为。同时要购买必要的防暴装备和执法人身保险,对敢于以身试法,蓄意报复城管执法人员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严惩不贷。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罗县党委《关于做好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平党办发[2004]6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平罗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于2004年5月组织专人就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截止到5月1日,全县共有县级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防疫站、保健所各1所,乡镇卫生院21家,城关防保站、陶乐防保站各1所,厂矿医务室14家,个体诊所35家,村医疗站180家,已基本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建立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县乡镇卫生院除部分乡镇卫生院外,都已基本完成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基本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要地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部分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救护车(如黄渠桥中心卫生院、姚伏中心卫生院、宝丰卫生院等)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急诊需求。

二、目前医药卫生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卫生部门在巩固和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成果的前提下,着重在医疗专业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大力加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同时,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大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力度,完善院长负责制,实行公开选拔和末位淘汰制,积极探索卫生改革的新路子,对村医疗站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狠抓乡、村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基本满足了全县广大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卫生院(惠北、通伏、崇岗、下庙)房屋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配置不全,缺乏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仪等,这即使农村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无法改善,又增加了农村卫生院对疾病筛查的难度。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卫生院正常业务的开展,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早期诊治带来了隐患。

2、从2003年起,由于财政紧张,县政府对农村卫生院实行差额补助,并且对99年以来新注入的农村卫生工作人员财政不予拨款,全部实行自收自支。由于乡镇卫生院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许多工作者都是无偿服务的,而且卫生医疗收入减少,药品利润逐年减少,煤、电、水等公务费支出却逐年增加。这样,既加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又造成缺人才又用不起人才的局面,使我县卫生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地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长足发展。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得不到足额发放,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每月仅能拿到300多元的工资,农村卫生院为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医疗上,忙于创收而忽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从而缺乏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对,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落实各项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民心工程,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并将部分医疗卫生单位指定为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单位,但黄渠桥中心卫生院作为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住院部的扩建工程至今无法开展,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长期、稳定发展。

4、我县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工作在我县各级医疗机构都得到了足够的认识和加强,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传统中医诊疗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保障我县的中医优势,但我县大部分医疗单位的中医诊疗仪器都相对落后,中医人才相对匮乏,无法保障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同步。

四、建议和对策

为扭转这种局面,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身体素质的健康水平的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重点搞好乡(镇)卫生院三项建设(房屋、人员、设备)提高卫生院综合服务功能,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惠北、通伏、宝丰、崇岗、下庙、黄渠桥卫生院房屋翻建,扩建更新,补充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

(二)进一步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院的农村卫生队伍,积极争取政策,建议县政府调整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政策,尽快恢复对乡镇卫生院的全额拨款政策,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对新注入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财政也予以支持,减轻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切实保证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举办的各类机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由政府按照卫生规划的要求予以安排。

(四)是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重视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任用、管理和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五)是加强农村卫生适宜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从我县实际出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改善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培养和建设一支与农村卫生发展相适应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

(六)县财政加大对中医工作的投入,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发展中医事业,使中医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篇3

一、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1.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逐渐形成。近年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协调指导、评估认证等方式,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为90%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7%的老人提供社区服务,为3%的老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如桃源县乐怡园养老服务中心就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居家和社区养老项目,该中心积极探索适合桃源本土特色、为社区五保、孤寡、困难等老年人开展了助餐、助洁、助医等系列上门延伸服务活动。

2.

各类补充养老项目有序推进。突出推进了以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屋为主的养老项目,2018年建成日间照料中心7个,2019年建立日间照料中心5个,建成了67家农村养老“幸福屋”,现如今全县敬老院占地面积达到260亩,建筑面积达到5.3万平方米,实现了每个乡镇达到了

1-2所敬老院的目标,有效的为所在村(居)的留守老人提供健康保健、心理咨询和文体娱乐等服务。

3.

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面铺开。为贯彻落实省市要求,我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实施。目前,已建立了老年数据库,对全县高龄、失能、贫困、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了大摸底、大排查;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朝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方向大力发展。

(二)存在突出问题

1.

政策支持力度有差距。一是补助标准低。尽管2016年出台了17号文件,但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的标准还较低,离市政府文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护理员特殊岗位补贴制度没有实施。二是补贴范围窄。目前只对县城规划区内社会力量举办的、经县民政局验收达到国家运营标准的养老服务机构实施运营和床位补贴,全县享受补贴的只有一家。三是政策支持欠缺长久性。目前补贴政策只管三年,并且只补贴民办养老机构,造成部分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无力运行,近年来投入建设的15家养老服务示范点,现在运行的只有7家。

2.

养老资源利用率低。一是敬老院入住率低。我县目前有41所农村敬老院,总床位2400张,入住五保老人不足1100人,床位使用率不到50%。二是敬老院整合效果差。提倡将全县老、旧敬老院进行关停整合,对场地、设施较好的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转型升级,但收效甚微。三是敬老院管理服务不到位。部分敬老院管理、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本着多1人不如少1人的原则,不愿接受社会老人入住。

3.

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县探索了以公办敬老院为主、民营养老为辅、日间照料和农村幸福屋为补充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但这些项目建设与服务范围还是在初级阶段,民间资金投入没有积极性,民营养老模式发展缓慢,实质上的健康养老体系还没有形成。

二、关于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建议

为不断提高我县社会化养老水平,促进我县健康养老事业加快稳定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

提升组织推动力度,提振发展信心。一要建立组织机构。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二要建立考评机制。将养老服务纳入县、乡镇(街道)、县直单位责任制,加强督促协调,确定各成员单位在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改造、项目建设的职责和责任。三要建立议事制度。对社会力量申请兴办民办养老机构的实行一事一议,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降低准入门槛,精简行政审批环节,建立“一门受理、一并办理”的并联审批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2.

规范养老扶持政策,留住各方人心。一是统一运营补贴。按照自建床位数核算补贴标准。对接收“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优抚对象、空巢留守老人、低收入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人员的民办养老机构要重点保障,实行购买服务,确保供养机构“不吃亏”。二是统一护理员岗位补贴。护理员是特殊岗位,要在保证持证上岗的前提下,切实落实他们的岗位待遇,补助标准实行自然增长,按时提高。三是统一补贴范围。养老机构补贴的范围应扩展到全县所有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非营利性、营利性养老机构可分级补贴。由城乡社区举办的日间照料中心、城乡医养“健康屋”、城市“宜老自助屋”、农村“互助幸福屋”等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及养老服务设施实行定期补贴,确保长久运行。

3.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罗县党委《关于做好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平党办发[2004]6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平罗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于2004年5月组织专人就“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截止到5月1日,全县共有县级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防疫站、保健所各1所,乡镇卫生院21家,城关防保站、陶乐防保站各1所,厂矿医务室14家,个体诊所35家,村医疗站180家,已基本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建立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县乡镇卫生院除部分乡镇卫生院外,都已基本完成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基本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要地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部分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救护车(如黄渠桥中心卫生院、姚伏中心卫生院、宝丰卫生院等)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急诊需求。

二、目前医药卫生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卫生部门在巩固和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成果的前提下,着重在医疗专业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大力加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同时,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大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力度,完善院长负责制,实行公开选拔和末位淘汰制,积极探索卫生改革的新路子,对村医疗站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狠抓乡、村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基本满足了全县广大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卫生院(惠北、通伏、崇岗、下庙)房屋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配置不全,缺乏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仪等,这即使农村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无法改善,又增加了农村卫生院对疾病筛查的难度。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卫生院正常业务的开展,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早期诊治带来了隐患。

2、从2003年起,由于财政紧张,县政府对农村卫生院实行差额补助,并且对99年以来新注入的农村卫生工作人员财政不予拨款,全部实行自收自支。由于乡镇卫生院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许多工作者都是无偿服务的,而且卫生医疗收入减少,药品利润逐年减少,煤、电、水等公务费支出却逐年增加。这样,既加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又造成缺人才又用不起人才的局面,使我县卫生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地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长足发展。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得不到足额发放,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每月仅能拿到300多元的工资,农村卫生院为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医疗上,忙于创收而忽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从而缺乏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对,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落实各项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民心工程,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并将部分医疗卫生单位指定为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单位,但黄渠桥中心卫生院作为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住院部的扩建工程至今无法开展,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长期、稳定发展。

4、我县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工作在我县各级医疗机构都得到了足够的认识和加强,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传统中医诊疗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保障我县的中医优势,但我县大部分医疗单位的中医诊疗仪器都相对落后,中医人才相对匮乏,无法保障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同步。

四、建议和对策

为扭转这种局面,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身体素质的健康水平”的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重点搞好乡(镇)卫生院三项建设(房屋、人员、设备)提高卫生院综合服务功能,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惠北、通伏、宝丰、崇岗、下庙、黄渠桥卫生院房屋翻建,扩建更新,补充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

(二)进一步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院的农村卫生队伍,积极争取政策,建议县政府调整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政策,尽快恢复对乡镇卫生院的全额拨款政策,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对新注入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财政也予以支持,减轻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切实保证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举办的各类机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由政府按照卫生规划的要求予以安排。

(四)是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重视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任用、管理和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五)是加强农村卫生适宜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从我县实际出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改善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培养和建设一支与农村卫生发展相适应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

篇5

二、我校教师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涉及55名教师,其中男教师17名,占28.8%,女教师38名,占71.2%。55名教师中患有疾病的人数占58%,健康人数占12%,亚健康人数30%。其中多数教师身患一种疾病,有不少教师身患两种以上疾病。患病随年龄成正比,女性患病率较男性高。根据调查发现,教师们的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咽喉,大多教师在教学中仍使用粉笔,由于长期接触粉尘,教师的咽喉疾病发病率远比其他行业高。此外,由于教师用声较多,声带也是教师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调查的教师中,3人患有严重的咽喉病,经常表现为喉咙痛、说话声音沙哑,更有说不出话的症状,其中1人为此动过咽喉手术;其他老师咽喉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其二是颈椎,教师备课和批改作业需要长时间工作,上课长时间站立等都会诱发颈椎退化性关节炎或肩周炎。调查中,老年、中年、青年教师均有,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其三是神经系统, 教师工作时间长、用脑过度,加上工作压力大导致精神负担重,易引发与情绪不稳相关的疾病,出现头晕、失眠、早醒等症状。调查中的55名教师,有50名教师近一年来出现过头晕、失眠或早醒现象;23名教师经常有头晕、早眠、早醒现象,其中老教师比例高于中青年教师。其四是心血管,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人持续疲劳,同时运动严重不足。与这些疾病关系密切的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也非常多,其中通过调查男教师比例较高,占45%。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长期“奋战”让一线教师疲惫不堪

大多一线的教师从早上7点到校,要到下午5点左右才能完全放松下来。其中,一上午的时间都在用于备课、上课、批改家庭作业,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任务以及处理班级学生的各种状况。中午,组织学生用餐、休息或者辅导学生。下午除了上课,仍是批改学生课堂作业,处理班级问题。一天10多个小时与学生在一起。从中,我们可以洞悉教师普遍承受的压力是多么深重。教师的劳动强度到底有多大,目前小学教师在学校承担的工作至少有5个大类,包括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科研任务、学生管理任务、学校布置任务和课外教学任务,而要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必须占用8小时以外的大量时间。因此,有一多半教师在休息日选择睡觉,以此来弥补平日的睡眠不足。

2. 心理压力使教师不堪重负

很多教师反映,他们感觉自己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学校出了事,家长会迁怒于教师,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长的愿望出现偏差时,家长也要归罪于教师……为了工作,教师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日积月累,心理问题就开始悄悄逼近教师,使他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更为强烈 ,这也成为教师们面临的最大压力。

3. 经济条件、医疗状况让农村教师“讳疾忌医”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教师医疗保险境况堪忧,主要是个人负担重。教师们普遍反映医疗保险个人负担重。一是门诊治疗费在医疗卡上扣除,扣完后得自费。而教师医疗卡上只不过几百元钱,药费又高,几次打针、吃药差不多就用完了,再加上大部分农村教师的父母、子女均无医疗保险,这就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二是住院费用对教师来说是较大的经济负担,治疗教师职业病的许多药物是不给报销的,这也是导致教师有病不积极治疗的原因之一。

四、提高农村教师健康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1)教师应该减负。现在社会大力提倡给学生减负,其实教师更应该减负。只有教师的负担减轻了,才有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否则,教师随时会把自己的负担转移到学生头上。

篇6

调研过程:

1、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查找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3、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调研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学会了知识,是否理解了知识,能否运用知识,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迟到、旷课、上课心不在焉、打瞌睡、与老师顶撞等等,这都说明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如果心理问题不解决,又怎么能专心踏实的学习呢?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栋梁,把学生培养成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关键在于教育,它既包括文化素质教育,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调研结果:

1.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表现

通过统计表明,目前我校有1.3%的学生患有心理疾病,8.6%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48%的学生不懂心理异常如何预防和调试.学生表现为心理负担重,思想困惑多,精神失衡,厌学、弃学、早恋、离家出走、打架斗殴、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这都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及时调试、疏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2.对我校学生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的分析

2.1中学生自身的弱点

(1)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剧烈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渴望独立生活.但是他们对社会缺乏了解,缺乏知识和经验,也缺乏自制力,在复杂的事物面前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思想上容易片面、偏激,又带有幼稚的特点,因此办起事来顾此失彼,不计后果. (2)心理结构缺陷.人的心理是有各种心理成分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统一体.青少年心理各种成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心理结构还不健全.比如:有的学生认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意志还不坚强,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和打击;有的世界观是正确的,可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这些都是心理结构缺陷的具体表现.

2.2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习以为常,如”请客送礼”、”走后门”、”拉关系”等,污染了学生的心灵,并因此误导,使他们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出现模糊意识,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还有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他们蜕变的场所,如不健康的网上游戏,凶杀打斗的影片及黄色书刊都会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学生上课用手机上网,不专心听讲,导致学习直线下降,最终厌学、弃学.

2.3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溺爱的教养方式与专制主义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单亲家庭结构,是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表现为学生不服父母的管教,不与父母沟通,情绪不稳定,一遇挫折和打击,很容易出现意外.

2.4学校教育的失误

(1)重智育,轻德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学校对德育缺乏足够的重视.(2)教师的教育态度及教育方法欠妥当.有些教师当面讽刺挖苦学生,疏远学生,让学生找家长或体罚学生等错误做法时有发生,使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紧张,感情对立.(3)不良的班风.因为学校、班级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心理环境.好的班风可使人心情舒畅,催人奋进;相反,差的班风会使人心灰意冷,萎靡不振.事实表明,学生离家出走、弃学、打架斗殴等都出在班风不好的班级里.

2.5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校虽然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没有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不能使全体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毕竟自愿去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是少数.

解决方法:

学生心理障碍既是学生个体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单靠一个方面是不能解决的,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实行综合治理,并且要科学的应用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一)调动社会因素的力量.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以及网络的舆论导向作用,讲清造成中学生离家出走、轻生、犯罪现象的真正原因,及给家长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从而提高全民教育意识,使人人都来支援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二)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世界发达国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视.1945年3月,美国学校心理学学会成立,我国在1993年10月才成立了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起步太晚了.据了解,辽宁教育研究院专门组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为中小学心理咨询培训了一批专业人才.在我市,各个学校也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三)学校、家庭教育要形成一种合力.在这个新时代,中学生的思想问题既多又复杂,教育问题难度大,只靠学校或家庭单一的教育是很难奏效的.因此,要教育好学生,学校和家庭必须紧密配合起来,形成一种合力,调动积极性,互相依赖和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从而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学校不定时的开家长会,或家长通过电话向老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等等.

(四)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开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要改变过分重视分数的思想观点,建立良好的校纪班风.还要注意美化环境和开发隐性教育资源,把环境熏陶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和渠道.

(五)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强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仅能查找、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而且更要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尽可能实现”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保健的医生”这一梦想.教师对待学生要发自内心的爱,从真诚出发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以友善的态度和良好的教育为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家长应当学习心理学知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产生心理障碍不足为奇,关键是如何认识它、矫正它.因此,家长应该学点心理学,弄懂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的给予矫正和指导.

(七)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调节的方法.自我调节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挫折和心理冲突),能自觉或不自觉的解脱自己的烦恼,恢复情绪的稳定,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御机制.有以下几种方法:(1)理智化:指以抽象、理智的方式对待紧张的情境或应激刺激,借以将自己超然于情绪烦恼之外.通俗的讲就是冷静沉着的处理问题.(2)宣泄:是指心情烦躁,用理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改用语言宣泄.如找老师、家长或好朋友,倾诉一下自己的苦衷、愤怒与不平,获取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以解脱或减轻自己的烦恼.还可以大叫几声,痛哭一场,再冷静地处理问题.但要注意场合、时间和适度.(3)转移:是指一个人无意识的将对某一对象的情感转向其他对象来表达.也就是说先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以此来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或者脱离现有环境进入新环境,来达到缓解情绪的目的.(4)升华: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将本能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为社会所赞许的方向的心理机制.就是遇到困难,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把它看成是前进的力量,树雄心,立壮志,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不干出成绩来誓不罢休.

总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今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抓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才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从而减少犯罪,提高全民素质,构建一个和谐富强的社会!

参考文献

篇7

一、基本情况

在接受健康调查的人员中, 男教职工:2664人,占调查总数的51%,女教职工2520人,占调查总数的49%。其中30岁以下25%,30-39岁30%,40-49岁30%,50岁以上15%。在被调查的教职工中,博士11%,硕士26%,本科41%,大专15%,专科以下人员7%;在职务分布上,科级以下39%,科级 38%,处级21%,校级2%;在工资收入情况方面,调查显示,1200-3000元占58%,3001—5000占35%,5000以上占7%。被调查人员绝大部分为一线教职工,切实体现广大普通教职工的生活工作健康状况。

我们在调查中按不同性别,年龄段,岗位,学历,工作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数据处理后我们发现,在不断深化高教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广大教职工在承担着创新理论,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特殊职责,同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在社会环境的影响,精神和心理的负担,工作的压力等因素下,致使许多教职工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况态,需要很好地去疏导和调理。

二、健康状况分析

(一)身体状况让人堪忧

从数据中反映出:教职工中自我感觉身体健康的只有11%,感觉良好33.8%,感觉一般27.4%,也有9.8%的教职工认为身体较差。患有职业病的情况:颈椎和腰椎病占34%,咽炎、鼻炎占26%,精神紧张占13%,头昏、失眠占13%,静脉曲张占8%,其他占6%(表一)。教职工的常见病主要有:胃病、颈椎病、肩周炎、高血压四种。另外,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的教职工的占57%。从感冒的周期上看,一年只感冒一至二次的教职工占35%,一年感冒好几次的教职工占46%。

被调查的教职工中,处亚健康状态占有一定数量。突出表现在浑身酸痛无力和精神衰弱失眠两个方面,比例高达50%,经常感到疲惫的教职工占26%,时常烦躁易怒的占19%;在工作中感到精力一般的占45%,精力较差的占15%,精力很差的占2%。近40%教职工认为自己属于肥胖,并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以上这些疾病的产生,都是与教师职业的特点相关联,由于坐立的工作时间较长,讲课时间长,吃饭不规律,休息没钟点,加上长期精神压力大,又缺乏劳逸结合和适当锻炼,造成高校一部分教职工,特别是一线的教师身体严重透支,不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痛苦,也给教学科研等工作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二)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激烈竞争中,教职工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压力。通过调查显示出,90%以上的教职工从不同程度上认为工作压力大。压力主要来源:29%的来源于科研课题的压力,24%来源于晋升职称的压力,11%来源于教学科研成果考核的压力,还有16%来源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的压力,家庭负担的压力占11%。从休息时间表上看,晚上11点前休息的教职工占38%,晚上12点后休息的占40%,凌晨一至二点休息的占22%;从业余时间的主要用处看,做实验、钻研业务的教职工占19%,备课、完成论文的占21%,电脑前浏览信息的占26%,用于第二职业的占8%,用于其他休闲的占26%;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看,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至6次的教职工占7%,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至4次的占16%,每周参加体育锻炼1至2次的占45%,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占32%。

从心理症状的调查中看,有46%的教职工平时会感到紧张,有10%的教职工会感到恐慌,有12%的教职工感到终日心神不宁,还有12%有教职工常感到有不幸的事要发生。这些教职工经常会出现头晕、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等等现象,还有的教职工出现头痛、耳呜、口干、胸闷、便秘、多汗等症状。

以上的数据显示,高校教职工在工作学习上压力不断增大,许多教职工缺乏科学地安徘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造成的心理紧张与心理障碍,不会自我调整,不好意思或不会去求助他人,又不愿意上医院或找心理医生,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排忧解难,帮助自己走出困境。他们需要有一个减压的环境和措施,需要组织上的关心和帮助。

(三)对健康的期望值很高

随着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高校广大教职工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从调查表上反映出,教职工对健康教育很感兴趣,喜欢专家做健康报告和知识讲座的占48%,喜欢板报和校园网上宣传健康知识 的占25%,喜欢专家来校进行义诊的占18%,喜欢组织交流保健知识的占9%。广大教职工非常喜爱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主要有春秋游,运动会,各种球类,气功,登山和文娱活动等等(表三)。有许多教职工还喜欢参加公益活动。调查显示,有46%的教职工对爱生助学,关心特困生的公益活动比较热心,有13%的教职工愿意帮助孤寡老人,有13%的教职工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募捐活动。

以上的调查和数据反映出,广大教职工对校园文化建设有较高的期盼。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祥和、政通人和、互助亲和、内谐外和的氛围,让广大教职工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学习感到安心、放心、悦心。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会组织有较高的需求。工会要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吸引和凝聚教职工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释放压力,愉快身心。广大教职工有提高防病治病能力的迫切愿望。工会组织要配合行政和校医院组织健康讲座,利用工会的系统宣传健康知识,防病治病知识,组织好交流活动,提高广大教职工健康保健意识。

三、建议与措施

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满足职工文化需求。”我们认为,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中首先要提高职工的身体素质。特别是高校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更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激发出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工会组织在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中,首先要关注教职工的生存权,维护好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和谐校园建设。针对当前高校教职工身体状况,以及结合当前工会组织工作的性质、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

1、建立健全教职工的医疗保障机制。

针对高校教职工,特别是一线的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评定方面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又缺乏平时身体保健措施,学校应坚持一年一次定期为广大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对高级知识分子、女教职工增加针对性体检项目。

成立学校大病医疗互助会,建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在发扬社会主义团结友爱,互助互惠的基础上,帮助学校以病至贫的教职工切实解决经济上存在的困难,同时也是对高校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充。三年来,在省教科工会积极推动下,我省的部分高校已成立了大病医疗互助会,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项工作受到了高校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也得到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协助,各高校都是在教职工自愿的基础上,每年每人自交120元,学校行政给入会的教职工每年每人120元。由学校工会牵头成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学校教职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使用条款,再拿到教代会上讨论通过,最后在全校公示。目前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已经成立大病医疗互助会,并已运行二至三年。大病医疗互助会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一致好评,教职工反映,这项工作是以人为本,服务于教职工,真正能帮助困难教职工解决问题,同时又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2、加强对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学校工会要正确引导教职工科学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从调查中反映出:很少参加锻炼、没时间锻炼、不想锻炼的教职工占44%;很少参加休闲活动、不喜欢没兴趣的教职工占41%;饮食不注意、不太注意的教职工占87%。这说明有相当部分的教职工对科学地饮食,正确地锻炼和休闲这些方面的知识是很缺乏的,需要教育引导他们提高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习惯。校工会要定期开展健康、防治疾病讲座,充分利用工会的各类活动和网络、宣传栏等阵地宣传健康保健知识,从各方面、各角度来提高广大教职工健康水平。

省教科工会要继续开展“健康教育进高校”活动。这项活动是我会与省医学会联合举办的。每年都组织有关大医院专家到学校为广大教职工义诊、讲座。通过零距离与专家接触,帮助教职工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同时提高了自我保健的能力和水平。

3、积极组织开展有利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篇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在人们的心目中,警察应该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就高速交警而言,他们肩负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职责,承担着高速公路的治安管理、秩序管理、事故处理等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应激工作任务。他们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

二、高速交警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工作压力大,心情焦虑、烦躁。近几年,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遍布各地。警力不足造成了许多高速交警一个人要身兼数职,承担多项工作任务,使得工作的压力过大。他们经常感到心烦意乱,没有自己的空间,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例如,高速交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当事人不配合,甚至漫骂、撕打。事情过后反诬告执法民警,单位领导不理解,甚至对民警的执法情况持怀疑态度,由此产生情绪波动而出现失眠、食欲不好、心情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在家庭生活中角色的失调导致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家庭压力大。因为高速交警长期与家人聚少离多,易产生角色间失调。社会赋予的高速交通警察这一角色与家庭中父亲(或母亲)、丈夫(或妻子)、儿子(或女儿)的角色产生了冲突,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家庭问题。民警长年累月在外地出差,加上工作岗位轮换调动频繁,与家人两地分居,缺乏交流和沟通,对家庭照顾少,容易出现感情纠纷,产生家庭矛盾。事业与家庭,亲情与责任,警察正是在这种情感的交织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对民警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心理变得脆弱悲观,甚至颓废懈怠。

(三)、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与周围朋友、同事交往感到困难,敏感多疑。由于高速交警的工作生活都在一起,正因为这一点往往他们容易把因工作产生的情绪带到日常生活中,或者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带入工作中。这样交叉反复影响,又缺乏适时调适情绪的空间与途径,就使得原本复杂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难以处理。例如,许多涉世之初的民警,不适应新环境,觉得与周围同事格格不入,内心感到空虚、无助,不知如何是好。自己焦虑不安的情绪处理不好,导致与同事、朋友关系紧张。

(四)、倦怠、抑郁、郁闷。长期处在高压高危,繁忙枯燥的工作环境中,高速交警极易产生产生抑郁、郁闷的心理问题。对生活、工作既没兴趣也没目标,每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调节,以至于看到他人有条不紊地工作,时间长了自己变得悲观起来,对前途失去信心。

三、高速交警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职业的特殊性

高速公路高效率、快节奏的特点决定了高速交警工作的超负荷。首先,作为工作时间不定的职业之一,他们工作时间长,需要24小时地维护高速公路安全和畅通地运转。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没有界限,不论白天黑夜和天气情况,经常得加班加点,生活无规律。处理交通事故又时刻处在危险地带。其次,高速交警的心理压力还源于这一行业工作情境的特殊性及不可回避性所带来的孤独。他们长期工作在高速公路上,生活在偏僻的高速公路边,单一枯燥,与家人聚少离多。所以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疲劳、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

(二)、身体健康因素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情绪与高血压病的非常密切,高速交警作为社会中一个较特殊的群体,经常承受着常人没有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因而易患原发性高血压、肠胃型溃疡病等心因疾病也就不奇怪了。近几年来,各地民警在体检中发现病患呈"三多"现象,即基层领导患病多,业务骨干患病多,一线民警患病多。高速交警目前的身体状况,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三)、社会压力大

除了工作上的压力,高速交警还必须面对公众和舆论的压力。他们必须处于聚光灯下,面对社会、公众的"审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安全的需要"是其中一个层次。高速交警是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最佳载体,公众对他们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和信任。在公众心目中,他们应该是正义的化身和完美的代名词。而一旦高速警察的某些行为不符合公众的心理需求,甚至个别警察做出违法违纪行为,就极易出现心理学所说的"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的效应。警察群体中出现一个反面典型,就如同一个重磅炸弹,立即在公众中掀起轩然大波。这种情况无形中对高速交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四)、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

按照管理学原理,人是"经济理性人",从现实和理性出发,大多数人参加警界工作,首先是把警察作为一种职业,靠取得工资薪水解决生活来源,以保障家庭收入。但在现实中,有些领导者、决策者过分强调"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管理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作

为一种行政的强制要求,落实到相应的制度安排,片面强调从严治警,忽视从优待警。高速公路民警也是"经济理性人",一些民警把自己的工作与海关、税务、工商等单位的工作相比,很显然,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都比那些国家机关大,而福利待遇比那些国家机关差。从政治资源方面比较,高速交通民警作为基层民警,在任职定级,晋升方面就更是困难得多。这种现象不同程度地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容易造成警察群体普遍的失落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滋生腐败现象。

四、警察心理健康标准

前些时候,"__*心理健康网"将下面7项内容列为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对高速交警而言同样适用,可以通过此7项内容对自身进行一个综合测评。

(一)、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异常。例如出现昆虫恐怖症的人往往对特定类型的昆虫表现出一种极度的恐惧,显然这是一种心理变态的反应。

(二)、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认识不正确的情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而夸大自己的结果是经常遭受失败的;另外一个是过低的评价,结果是缺少前进的动力。

(三)、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没有不必要的紧张和莫名的不安感,一般事情不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镇定,遇事不慌,能采取紧急措施。

(四)、保持统一的人格。警察应当在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与外显的行为相一致。一个人如果内心和外部行为不一致,就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形成双重人格。

(五)、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同他人交往,并且把人际关系作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人格,对他人的过错能予以容忍,采取宽容的态度。

(六)、社会化良好。警察应该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理解,掌握所在社会占据优势地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无法适应社会也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

(七)、自我控制能力较强。在平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品质进行良好的控制,在一般刺激作用下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控制自己的情绪、面部表情、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在危急情况下能够临危不惧,果断地做出应对。

四、保障心理健康的措施

高速交警作为不同于地方警察的特殊群体,对维护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心理健康是从事警务工作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到警察队伍战斗力的发挥。如果他们的心理出现问题,对公民、对国家都意味着潜在的危机。危害的不仅是个人的机体健康,还包括他的工作对象,进而影响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到政府及国家的形象。为此,保障高速交警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加强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系统的体系以保障民警心理健康。

1、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以培养公安民警的健康人格为目标,展开民警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科,培养专、兼职心理辅导员队伍;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开通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咨询热线。

2、切实把关心爱护民警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逐步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医疗制度,改善民警健康状况。合理安排民警工作时间,进一步认真落实民警休假、体检、轮训、抚恤等制度,防止随意调动警力从事非警力活动,尽可能减轻过度负荷,缓解民警的身心压力。同时提高民警防病意识,增加经常性的健身等活动等。

3、在保证警力充足的同时,将通过心理素质测试纳入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的统一招考中(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广泛开展)。同时在警察队伍中大力加强宣传心理学常识的力度,让民警对心理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警的自我心理保护意识和求助观念。

(二)就民警个人而言,要懂得如何适时地舒缓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

篇9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医药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县政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把中医药工作列入“xx农民健康行”活动主题,成立了“xx农民健康行”xx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中医药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同时按照《湖南省中医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中医院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提高了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地位。将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纳入了县城建设整体规划并提到议事日程,中医院经费实行了财政预算,今年预算安排45万元。2006年,我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二)突出网络建设,中医药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一是加强中医院建设。目前中医院拥有业务用房9400平方米,开放病床101张,年门诊7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术1500台次。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18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35%。2009年与2005年相比,中医院资产总值由1700万元增加到2100万元,增长23%。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县政府决定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到马鞍新区,计划征地30亩,建筑总面积15000平方米,开设病床200张,总投资40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论证和环评工作,省发改委已立项呈报国家发改委,征地工作、建筑设计正在抓紧进行。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全县6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3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兴院示范单位”。治河渡卫生院地处城郊,面对县级医院的竞争压力,通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路子。该院桥头门诊部全部为中医药科室,其中医药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的20%。团洲卫生院有中医药技术人员10人,占全院医药人员的30%。能提供中草药300多种,中成药100多种,同时,注重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建立了辖区内农民健康档案,针对个体差异,为农民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医药治疗方案。全县50%的村卫生室均能运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参与预防保健。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

(三)突出专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逐年显现。

通过专科建设,极大提高了我县农村中医药服务比重和服务能力。目前,全县共创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4个。其中,县中医院的骨伤科是该院的拳头科室,也是省级重点专科。该科室年收治病人占全院病人总数的40%。中医院的针灸康复科、颅脑外科、中风专科日益受到全县人民信任。治河渡卫生院的肝病专科已开设10多年,在全县享有盛誉,曾治愈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县注市中心卫生院设有中医骨伤科、中医肝病专科、风湿理疗专科、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科等四个中医特色专科,开展了针灸、推拿按摩、牵引、小针刀和封闭等项目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医的定点介入治疗对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医定点介入治疗患者234人次,中医中药治疗患者245人。2009年上半年全院中药收入43.1万元。通过专科的建设,中医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养,中医药人员素质逐步提高。

一是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采取师承教育、外出进修等形式,培养12名县级中医药技术骨干。二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员。以集中脱产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共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17人。三是加大学历教育力度。共选送110人参加了中医药大中专学历教育,已有68人获得毕业证。乡镇卫生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四是采取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开展学术活动,邀请省市知名专家来xx传授学术经验。并选派48人到市中医院参加了“冬病夏治”技术培训活动。

二、困难和问题

(一)中医扶持政策难以到位。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但没有像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一样发展中医事业,即使有一些扶持的政策,也很难落到实处。一是中医院预算经费没有增加。我县中医院预算基数为45万元,且去年和今年没有变化,而医院各项费用逐年增多,按照同步增长要求,预算严重不足。二是中医专项经费没有列入常年预算安排。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配置和建设、中医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经费得不到保障。三是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得不到落实。省市县都出台了要提高中医药在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但因各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西医与中医以相同比例报销。

(二)中医人才青黄不接。农村中医药优秀人才匮乏,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已寥寥无几。在全县农村中医药人员中,近几年,虽然开展了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学历层次低,技术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差的矛盾,在解除群众疾苦方面没有优势。

(三)中医西化现象严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医医院及其他医院中医专科门诊为了生存,迫不得已采用西医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方法,严重影响了服务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医药的应用和发展,致使传统的中医逐渐淡化。部分中医药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逐渐放弃简便、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而采用西医诊治,中医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收费低廉。据调查:一次针灸理疗仅收15元,与西医的一次注射费相当。一副中药汤剂也就几元钱,利润低,报酬少。同一所医院,同样职称,同样上班,中医医生比西医医生要少几百元一个月。据反映:一胫骨骨折病人如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和中草药治疗,仅需2000余元,通过西医开放性手术治疗,则需1万元左右。因此,绝大部分医院和医生都会采取西医治疗手段。

(四)中医管理机构不健全。县卫生局设立的中医股并入在医政股内,中医管理职能难以履行到位。我县作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没有单设中医股,仅有1名兼职管理人员,与上级对我县中医药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建立协调机制,健全中医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的领导,积极扶持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加速中医院整体搬迁工作。

篇10

以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动员社会支持、增强家长责任意识为着力点,大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和良好环境,努力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安全有保、亲情有护、活动有地”的目标。

1.加强留守儿童阵地建设

2008年以来,我县留守儿童学校以师德教育为出发点,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全县各乡镇中心小学建起留守儿童之家24个、希望书屋和亲子阅览室(图书不少于1000册)21个、心理咨询室5个、多媒体信息室8个、多功能活动室18个等多种留守儿童活动阵地,为留守儿童提供经常性的学习、业余爱好、心理咨询、文化体育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之家制度,即:有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教育管护、管理制度、活动制度、工作考评等制度。开设“亲情热线”30部,让外出务工的家长与子女、学校随时紧密联系,增进感情,了解实情,促进亲情。近年来,通过建立健全各乡镇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全县建成25个维权中心,由各乡镇司法助理员和妇联主席为中心负责人,为留守儿童提供长期的法津咨询和维权服务保障。今后,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活动阵地及相关设施,积极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法律咨询,并协调法律援助机构为困难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切实帮助留守儿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组建“爱心妈妈”和巾帼志愿者队伍

积极组建“爱心妈妈”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爱心妈妈和巾帼志愿者们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留守儿童联系,每季度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或家庭看望留守儿童,每年至少陪留守儿童过一次节日,保证与留守儿童长期联络,沟通情感,弥补“亲情的不足”。在互相自愿的前提下,“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形式结对关爱困难留守儿童。进一步健全__县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她们深入到乡(镇)、村(社区),积极开展亲情关爱、扶贫帮困、普法宣传、心理疏导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帮助我县留守儿童解决感情缺失、心理失衡、生活失助、安全缺保、学习缺教等问题,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有效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积极开展贴近留守儿童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开展儿童节关爱活动,利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积极开展“爱心妈妈”看望慰问留守儿童、“我爱爸爸、妈妈”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的可贵,同时评选出“留守之星”,给予奖励和鼓励,让他们度过欢快的节日;二是开展快乐假期活动,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等组织留守儿童参加课外知识竞赛、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增强他们与老师同学的沟通,消除孤独、自卑心理;三是开展传统教育活动,利用“五一”、“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四是各相关部门积极筹集资金及物资,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共享蓝天”帮扶活动,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亲切慰问,给他们捐赠学习用具、体育器材等慰问品;五是开展健康心理辅导,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心理、情感方面的问题,使留守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深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动员各相关部门深入各联系村开展爱心帮扶活动。关心帮助孤儿和父母长期外出缺乏亲情的儿童。同留守儿童悉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互诉亲情,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149-03

一、问题的提出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女教师都扮演着多重角色。因工作的特殊性,她们比普通职场女性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与社会压力。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往往认为重点中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压力比普通中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压力大,事实是否如此呢?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生源质量不高,教育管理难度相当大。教师除了要花大量的精力外,还必须承担巨大的压力,整日担惊受怕,担心学生出事,这种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调研,了解中职学校女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同时,也引起广大中职女教师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让她们学会用心理学的方法不断调整自己,改善自己,以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工作热情去迎接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挑战。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2. 研究对象。此次问卷调查研究以昆山电大、昆山职业一中、昆山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女教师为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在三所学校各个年龄段中分别选取了部分女教师进行访谈。

三、研究结果

1. 中职学校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从调查结果统计表可以看出,第10题:您觉得学校带给您的工作压力大吗?在140名调查者中选“A.很大,快让人受不了”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5.71%;选“B.挺大的,但我还能应付”的有68人,占总人数的48.57%;选“C.一般,在正常范围内”的有58人,占总人数的41.43%;有4人选“D.没有什么压力”,占总人数的2.86%。

2. 对部分女教师访谈发现:虽然中职学校女教师的心理问题与许多普通学校女教师大致相同,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异于普通学校的。中小学女教师产生焦虑、感到疲劳、不安等不良情绪的比例都很高,从访谈结果来看,中职学校女教师也存在这些问题,而且疲劳的比例大于普通学校。除此以外,还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在教育工作中,说话节奏变慢、喉咙易嘶哑、情绪充满忧郁或自卫性,一句话总是重复说,口头语较多。

(2)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没有热情,对学生表现出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

(3)当学校提出教育要求时,教师情绪紧张、不安,有的女教师易怒、易燥、发牢骚,甚至责怪学生。

(4)有的教师神经过敏,总是自言自语或沉默不语,对教学工作产生厌倦感、无力感、无可奈何感。在校园里易多愁善感,出了校门却心花怒放,感到格外愉快。

3. 担任班主任的女教师与未担任班主任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差别。在问卷中,担任班主任的有82人,在第10题ABCD四个选项的回答中,分别是3人(占3.66%)、45人(54.88%)、30人(36.59%)、4人(4.88%),不担任班主任的有58人5(8.62%)、23人(39.66%)、30人(51.72%)、0(0%)。尽管选A的班主任人数比不担任班主任的人数要少,但选B的班主任人数及比例大大超过不担任的班主任的人数,可以看出担任班主任的女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较高。

4. 中职类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年龄差异。本次调查发现,36~45周岁年龄段的女教师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其次是26~35周岁女教师。36~45周岁的女教师人到中年,这时候除了繁重的家务,还有子女的教育、升学要操心,赡养老人等,使她们的体力、精力透支。另外,还面临晋升压力。女教师工作到中年,教学经验丰富,一般会开始担当“重任”,如做班主任、带毕业班学生、当教研组长、开公开课、承担科研任务等,这时她们必须追求进步,提高学历层次,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因而感觉压力特别大。

四、分析与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三所学校女教师48.57%有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5.71%的女教师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还未做进一步的量化分析,但中职类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而且影响到广大女教师的身心健康,加上绝大部分女教师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也不会寻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调适。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篇12

根据省厅《关于开展疫后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市教育育局《关于做好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调研的通知》,对我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调研作出以下报告:

一、 基本情况

截止2021年3月份,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5所,中小学生15290名,专兼职心理教师44名,除石楼中学外,其他学校均无专用教室及设施设备。

二、 调查内容:

(一)、疫前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存在的问题:

1、学习方面的问题:如:学习障碍、学习疲劳、儿童厌学情况、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考试作弊、不做作业、粗心大意、偷懒、偏科、不专心等)。学习问题是在中学学生中相对比较严重,这个时期的学生要面临升学的考试,家庭和学校对于学生的强调和要求使他们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途径,更重要的是改变目前状态的方法,过分的强调和重复使得中学生的心理承受着很重的负担。

2、社会交际方面的问题(中学):主要指教育不良而造成的问题。如:退学或逃学、孤僻、退缩、冷漠、压抑和吸烟、早恋等,学会与人交往并正确地进行社会化是这个时期中学生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由于我们目前教育的不适当使部分中学生难以与人进行正确的交往,由此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出现一些问题。

3、人格方面的问题:表现为人格缺陷(自卑、猜疑、陕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怯懦)。

4、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如:独生子女教育的问题、离异家庭子女的问题。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家庭中的不良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幼年或童年在家庭中所受到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却会伴随人的一生,家庭中的不良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离异、父母的期望与子女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亲子关系不佳等。

2、不良的师生关系

不良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恐惧,出现忧郁、冷漠、孤僻、厌学、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消极心态,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接触的除了家庭成员和同学外就是老师,因此与老师的关系就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3、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中,过分关注学习以及不能与异性进行很好的交往是两个主要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三)、高中、初中、小学疫后严重心理问题学生人数及比例。

截止2021年春季,全县中小学生总数15290 ,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约 150 人,占总比例 9.8 。到目前为止,无因心理健康原因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

(四)、疫后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对策及做法

1、学校全方位、多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要求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工作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以及各科教学中。

2、保持开放宽松的学校环境。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生成长的主重要环境,一个学生在学校中的体验如果是轻松的、乐观的、积极的,他的心理状态就趋于良好的,反之,则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3、尽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正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由于教师所处地位的特殊性使学生对于教师的感情极其复杂,把握这种感情并进行相应的引导可以促使学生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4、教师、家长互相配合,营造良好而系统的教育环境。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和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互相配合,及时了解并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尽快使学生进入到正常的发展轨道。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意识和观念。

让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对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有时候中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自我调整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也是非常必要的。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着力帮助心理不良的中小学生树立纯洁的情感,了解自我人格特长,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