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11:49: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材说明:
本幅画面的背景是在森林里.一群小动物们聚在了一起,正在举行联欢会.这里都是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活泼的小猴子,忠厚的小狗,勤劳的小熊,可爱的小鸟,善良的小松鼠.森林里挂满了小朋友们亲手制作的贺卡,轻轻打开一张精美的卡片,上面是一排清秀的字体:"小松鼠:你好,我很喜欢你.祝你天天快乐!"原来,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小朋友都在卡片上写了自己的心里话,送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呢!教学要求:
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他人的喜欢,赞美,鼓励,关心,安慰……
了解写贺卡的基本格式.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写贺卡.
难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向小动物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语激趣,创设情境.
小朋友,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块学习.今天,曾老师是受森林王国狮子国王的委托,邀请大家去参加那里举行的森林盛会的,你们有兴趣参加吗)
设定情境,引导说话.
情境一:
1,所有的小动物们都会去参加呢,你们说说都会看到哪些动物呢
2,自由发言.
3,在这些动物中啊,曾老师最喜欢的要数小松鼠了,因为它的尾巴可漂亮了,像一把小花伞!更重要的是啊小松鼠还特别的勤劳.你呢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4,小朋友喜欢这么多的动物啊!那这些动物会出来和你见面吗
5,哦那可不一定,不过.如果动物们能听到大家对他们的夸奖与赞美,肯定会出来和你打招呼的.不信,我来试试.
6,我夸小松鼠:"小松鼠,你的尾巴真漂亮,你还能自己找食物吃,真能干."看,小松鼠出来啦!
7,谁还想来夸
8,小花猫怎么不出来啊可能它想听到大家更多的赞美呢,谁还能夸夸他
9,自由地夸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情境二:
1,谢谢大家发自内心的夸奖.我想小动物们会很高兴的.对了,森林盛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到那去瞧瞧吧!
2,多热闹啊!小动物听说大家要来,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把森林打扮得多么漂亮啊!很多小朋友都带来了精美的卡片送给小动物.
4,小朋友们,你们有带礼物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吗不着急,老师这儿啊,正好有一些美丽的卡片,可上面还没有写话呢!我们写好作为礼物送给小动物们,(板书:写贺卡)怎么样先想一想,你打算送给谁你打算在贺卡上写点什么
5,想好了就和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
6,同桌互相练说.
7,好了,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让大家来评一评你这样说,合不合适
8,总结:对了,我们给小动物们写的话可以是对他们诚挚的鼓励,,可以是对他们由衷的赞美,还可以写上自己的祝福呢!……其实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想说的,而且是真诚的,都可以写在贺卡上.
(课间休息)
9,一位叫王婷的小朋友也写了一张贺卡送给她最喜欢的小松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松鼠:
你好,我很喜欢你.祝你天天快乐!
你们睁大自己美丽的眼睛看一看,小婷婷在贺卡上都写了些什么啊
动物的名字,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名字,时间.
你还发现了什么他们各自都写在什么地方
总结概括,练习表达
1,对了,你要送给谁,就把名字写在第一行,并且要顶格写,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下你要说的话,最后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现在你会写了吗
2,好吧!打开你们美丽的贺卡,把你刚才说的写下来.老师和大家一块写,看写得好!开始写吧!
可爱的小花猫:
你好!你的花衣服真漂亮,你勇敢地抓老鼠,为民除害,真了不起.祝你开心.
曾瑶
20__年12月20号
谁来评一评老师写的.
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位同学写的(两人)
谁还想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听!
排着队一个个读.
总结发散,结束教学.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生字,认识量词。
2、掌握识字方法。
3、复习
26
个字母的大、小写。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认识量词。
2、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复习
26
个字母的大、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老师希望大家用眼睛仔细观察,动脑筋认真分析,并用你们的小嘴巴把观察到的
结果告诉大家。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
认读生字“辆、匹、册、支、铅、棵、架”。
(1)教师出示这些生字的带拼音的卡片,逐一示范朗读。
(2)教师让学生齐读生字,并开“小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3)教师遮掉生字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效果。
2.
学习量词。
(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片上是什么,再根据图片上的物体数量来说一说图片内容。
生:三辆汽车、两支笔、四册书、一棵树、两架飞机、四匹马……
(2)师:“辆、支、册、棵、架、匹”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
(3)师:这些都是量词。量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但是量词不能乱用,要用得恰当、准确。
(4)课堂练习。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组词,让学生判断量词使用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张书 一只糖果 一条人 一个杯子
两棵飞机 五匹布 三册铅笔 一架汽车
3.
巩固新字。
(1)教师示范书写生字,指导学生注意笔画顺序。学生在本子上描红。
(2)学生自由练习认读和书写这些字。
三、学习“字词句运用”
1.
找一找,连一连。
(1)学生重温
26
个字母,教师指名背诵。
(2)教师请几个学生到黑板上默写,每人按顺序默写
26
个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默写。
(3)学生完成课本上“找一找,连一连”的习题。教师公布答案。学生自己检查是否正确。
(4)学生把
26
个字母的大、小写再抄写一遍。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
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认读课本上的两组字。教师指名读一遍,并及时纠正读得不准确的音。
(2)师:仔细观察这两组字,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
生:第一组字中每个字里都有“日”字,第二组字中每个字里都有“寸”字。
(3)教师把学生分组,让学生开动脑筋,给“日”“寸”再增加一些偏旁,组成其他新字。每组派代表汇报,比一比哪一组说的字最多。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不少字,那我们是用的什么识字方法来学习的?(用加一加、增加偏旁或和其他字组合的方法)
四、学习“展示台”
1.
学生根据拼音自主朗读课本上的
10
个词语。
2.
教师指名朗读。其余学生仔细听并纠正错误。
3.
学生自由交流这些词语在哪些课本上看到过,并说一说交流结果。
生:“减法、计算、算式、排列”我在数学课本上看到过;“姿势、经历、预防”我在……
4.
师:看来同学们在其他课的学习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字,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要学着在生活中留意新字词,增加知识的积累。
5.
全班开“小火车”朗读
10
个词语。
五、课堂小结
1.
学生分组朗读课本上的字词。
教师告诉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习,体会语文的重要性。
板
书
设
计
语文园地二
辆 匹 册 支 铅 棵 架
日 寸
课
时
作
业
一、我能在自己的本子上默写
26
个字母。
二、我会填空。
一(
辆
)车
两(
匹
)马
一(
支
)钢笔
一(
册
)书
三(
棵
)树
锻炼(duàn dàn)
食粮(sí shí)
热闹(rè yè)
鞭炮(qào pào)
朝霞(cháo zhāo)
蜻蜓(qīnɡ pīnɡ)
玉器(yǜ yù)
捉迷藏(cánɡ zànɡ)
二、读拼音,写字词。
1.鱼儿在chí(
)塘里huān(
)快地游来游去。
2.lǐ(
)阳和爸爸经常一起dǎ(
)wǎnɡ(
)球锻炼shēn
tǐ(
)。
3.在这鸟yǔ(
)花xiānɡ(
)的季节,我们全家去mí(
)人的张家界游玩。
三、词语对对碰。
例:
今
远
春暖
朝霞
四、好朋友,手牵手。
五、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每组至少写出3个)
1.
2.
3.
4.
六、选一选,填一填。
再
在
1.夏令营结束了,我(
)站台上和大家说(
)见。
青
清
2.远处有(
)山,近处有(
)泉。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
1.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芝麻开花——
小葱拌豆腐——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蝌蚪在池塘里
。
(2)下课了,同学们
。
八、课内阅读。
铃声响,下课了。
操场上,真热闹。
跳绳踢毽丢沙包,
天天锻炼身体好。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经常(
)
喧闹(
)
2.文中
、
、
是体育活动。
3.说说体育锻炼有什么好处。
九、课外阅读。
可爱的小白兔
我家养了一只小白兔,它长得非常可爱。
小白兔的毛雪白雪白的,在灿烂的阳光下,真像一堆闪闪发光的雪花。它头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只要一有动静,就不停地摆动着。最好看的,还数它那对红光闪闪的大眼睛,真像镶在白玉里的红宝石。
我很喜欢小白兔,每天给它吃新鲜的青草。
1.选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小白兔的
、
和
都很可爱。
3.文中把小白兔的毛比作
,把小白兔的大眼睛比作
。
十、写话。
题目:我喜欢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段文字。
第五单元提升练习参考答案
一、画去:dàn sí yè qào cháo pīnɡ yǜ
zànɡ
二、1.池 欢 2.李 打 网 身体 3.语 香 迷
三、古 近 秋凉 夕阳
四、五、1.吃 叫 吹 2.提 拍 捉
3.跑 跳 踢 4.伙 伴 体
六、1.在 再 2.青 清
七、1.节节高 一清二白
2.示例:(1)游来游去 (2)在操场上拍皮球
八、1.天天 热闹 2.跳绳 踢毽 丢沙包 3.天天锻炼身体好。
九、1.3 2.毛 耳朵 大眼睛
已是傍晚,荨麻上……
【俄】叶赛宁
已是傍晚,荨麻上闪着(
)的露珠。我站在大道旁,
倚靠着一棵柳树。
(
)的月光
倾泻在我家房顶。远处不知哪里,
传来夜莺的歌声。
既温暖又惬意,
仿佛围着冬天的火炉。白桦亭亭玉立,
如一根根高大的蜡烛。
而在树林的尽头,
在远处的河对岸,
一个(
)的更夫,
敲着(
)的梆点。
(选自《叶赛宁诗选》)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困倦
沉闷
皎洁
晶莹
2.
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和
。3.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幅画中,有诗
人
、
、
、
、
、
等,
请给你脑海中的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吧
。
4.
结尾处描写更夫敲着梆点,
更突出了乡村傍晚的
。
5.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置身于乡村童话般的世界中,充满了诗人的挚爱,请从诗中选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展开补充至三四句话,意境不变。
【参考答案】
1.
晶莹
皎洁
困倦
沉闷
2.
拟人
比喻
3.
月光、柳树、夜莺、白桦、更夫、河、屋顶等
乡村入暮图
4.
宁静恬美
5.
略
咏水仙
【英】华兹华斯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
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
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
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选自《情感的流淌
名家诗歌
外国卷》)
1.
照样子,写一写。
无穷无尽(ABAC
式):
、
。粼粼湖波(AABC
式):
、
。
2.
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此外文中还运用了
、
修辞手法。
3.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B.
表示意思的递进
C.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
第一、二节通过诗人对水仙的描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5.
请谈一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吧。
【参考答案】
1.
人山人海、尽善尽美
皑皑白雪、郁郁寡欢
2.
拟人
使形象更加活泼可爱
比喻
夸张
3.
C
4.
惊喜欢愉,在诗人的心中水仙代表了自然精华,是自然心灵的美妙体现。
同步练习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ě
xiè
未解(
)
浑身解数(
)
解释(
)
解甲归田(
)
ɡònɡ
ɡōnɡ
供给(
)
供耕织(
)
提供(
)
供词(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昼(
)耘(
)供(
)桑(
)傍(
)
查(
)坛(
)拱(
)嗓(
)榜(
)
三、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
)
A、理解,懂得
B、分开
C、解除
傍(
)
A、临近
B、靠近
C、依靠,依附
阴(
)
A、暗
B、树荫
C、不光明的,诡诈的
四、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
)、(
)、(
)、(
)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
)中的一个场景。
五、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
,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
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指
。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①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②飞。
【注释】①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春秋皆可种植的农作物。②蛱蝶:蝴蝶。
1、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象?
2、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01课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未解(jiě)
浑身解数(xiè)
解释(jiě)
解甲归田(xiè)
供给(ɡōnɡ )
供耕织(ɡònɡ)
提供(ɡōnɡ )
供词(ɡòn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多音字的区别和掌握情况。
二、比一比,再组词。
昼夜
耕耘
口供
桑树
傍晚
检查
花坛
拱桥
嗓音
榜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形近字的区别和掌握情况。
三、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
B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古诗中的字词的意思的掌握情况。
四、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宋
范成大
春
夏
秋
冬
夏日生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这首古诗的整体理解情况。
五、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桑阴
1、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
2、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3、儿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向往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这首古诗的理解情况。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练习。
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91-01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看图学文”,图文相映,内容生动,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好教材。它富有情趣,易教易学,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训练朗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好“看图学文”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好途径。就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几点浅见。
一、借助插图,进行词句教学
借助插图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是“看图学文”的特点。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从指导看图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提问和提示,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教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小山羊》一文时,请学生仔细看图。回答下面问题:①图上画了哪些动物?它们长得怎样?②小鸡在吃什么?③小鸡对小山羊说什么?小山羊怎么回答?让学生在这样的提问下,展开积极思维,寻找答案,明白图意,进而让学生口述全图大意,这样段落中的文字自然而然在学生脑子里形成。接着,再让学生朗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在句中理解词语,在段中理解句子。通过“请”字可以看出小鸡和小山羊很友好,“谢谢你”一词可以看出小山羊很有礼貌。然后让学生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或几句话。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又学会了字词,也发展了语言。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看图学文”是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来了》,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方可看出秋天的季节?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认识到:天空是那么蓝,那么;一群大雁往南飞;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这一秋天景象。这些都是秋天的特点。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写好这些景色呢?请同学们分段朗读,逐句理解,弄清为什么树叶黄了会从树上落下来,显示了秋天的特点。天空的特点是那么,那么蓝,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这是大雁飞行时的样儿让学生知道秋天到了,所以情不自禁地说:“啊!”这里表示“知道了”,“看出来了”。除了这些以外,秋天还有哪些特点呢?通过想象,学生纷纷发言:燕子飞到南方过冬;稻子成熟了;开了;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用彩笔画出简笔画来。这样学生既看懂了图意,理解了课文,同时在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理解插图,渗透思想教育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在小学进行语言文字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甚为重要。
1、以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义务教育新教材插图新颖,符合儿童年龄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对儿童有吸引力。根据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得到思想教育。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到了》一文时,让学生了解图意后可提问“秋天到了,大地有什么变化?”“天空又有什么变化?”“这样的景色美不美?”让学生讨论,使学生知道一年四季,不但春天很美,而且秋天也不逊色。从而激发小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2、抓住重点句启发思考,教育学生做事不能纯模仿。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小猫种鱼》是讲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花生的种子播到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的玉米、花生,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想到了秋天,也能收到很多小鱼的故事。教学时要紧扣重点句子设问,让学生思考,理解句子的含义。如教到最后一自然段时,可提问:①小猫看到农民把玉米和花生播到田里,它也把小鱼种到田里,说明了什么?(小猫有向别人学习的思想)②它的想法能实现吗?(不能)③为什么不能实现?(玉米和花生跟鱼的生长条件不同,玉米和花生是植物,在泥土里生长;鱼是动物,在水里才能养活)从而让学生明白:向别人学习时要动脑筋,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
3.扣紧重点词语,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讲文明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促进人们的互相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应选好“训练”与“教育”的结合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课文中有些词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讲读时,既要引导学生掌握本义,要重视理解这些词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作用。如《小山羊》一文中做“请”“谢谢”这两个词,是极为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
总之,要充分利用“看图说文”的教材特点,对儿童进行两个素质的培养,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精品论文doc[OL].互联网-其它论文-道客巴巴.
2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课件《月球之谜》[OL].互联网-豆丁网.
3《燕子》说课稿 PDF[OL].互联网-技术总结-道客巴巴.
4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OL].互联网-百度文库.
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山羊》[OL].互联网-[斐斐课件园].
学生是新课程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教师应充分注重学情,从学生的角度作为出发点进行语文的有效教学。首先,教师应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语文的知识起点,从而全面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对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要全面的掌握,教师应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实现小学生个体差异化的教学;最后,教师应对小学生的学习背景进行全面的掌握与评价,从而整理出适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教案。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4课的《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例子,教师在进行这节内容讲解的时候,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能力进行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蝌蚪妈妈的角色朗读,通过趣味盎然的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也能发挥出学生的特长,并进一步激起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设置“小高尔基”“朗读之星”等相关的荣誉评价,以此激励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并着眼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从而有效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根据教材特点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备课
教学离不开书本教材,而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应只局限于书本内容,应善于利用书本教材以外的知识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前备课的时候,首先应对教材进行深刻的钻研,从而找出有用的知识激起小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其次,对课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应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在进行教材分析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课李白《静夜思》内容作为例子。教师在进行此节内容的备课时不应只局限于课本的参考,可以通过研究诗仙李白的生平事迹,同时对李白作这首诗的时代进行深入了解,并充分进行《静夜思》的深入分析,从而让学生在语文的教学里能深刻领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怀。小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感,并深刻领悟到《静夜思》所包含的思绪,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三、营造课堂良好氛围进行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室讲台前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需轻触屏幕,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互动之旅,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屏幕遮蔽功能,使选择的信息更加突出,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们春游去》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可以创设在野外野炊的情境,让学生从野外野炊情景中根据自己实际选择感触点进行口语交际。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屏幕遮蔽功能,先聚焦野炊,把野炊的情景再现出来,然后用“聚光灯”把学生找石头砌灶、生火、盛水煮饭、炒菜等几个重点环节一一展现出来。这就犹如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生活画,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趣味盎然。这种方式的展现,教师可以进行调控,也符合学生兴趣点。每副画面的展现,配以生动的文字特效、立体配音以及适合的背景音乐,让整个课堂就像一部3D电影。同时,利用屏幕遮蔽功能,让学生进行回忆,进行想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环境,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了。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就能集中精力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日月明》中,在教学生字“森”时,用拉幕遮蔽功能遮挡“森林”的图片,然后请学生猜一猜,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急切想知道谜底是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二木林,三木……”进行猜测。最后请学生利用白板笔把准备好的教学图片一点点往下拉,当“森林”的图片一点点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哇”的叫声,至此,学生心中的疑团豁然开朗。
二、利用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是关于指定数据集合的一个完全可用拷贝,该拷贝包括相应数据在某个时间点(拷贝开始的时间点)的映像。快照可以是其所表示的数据的一个副本,也可以是数据的一个复制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重点字的书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独有的拍照功能,对屏幕上的某一部分或是全部进行拍摄,有意识地对某个物体进行放大、突出强调,让学生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时,课文中有一个生字“真”,笔者利用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进行生字教学: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大部分学生会发现这个字里面有三横,但也有部分孩子比较粗心,只看到两横。这时笔者采用了电子白板的快照和放大镜功能,将“真”字里面的三横快照并放大,再请学生仔细观察,随着字体放大,学生的眼睛也睁大了,看得更仔细,记得更清楚。而这面“放大镜”也是可以移动的,如果一个生字中有两个部分都需要引起重视,还可以移动“放大镜”进行观察。
三、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室使用白板和水笔,告别了“冷冰冰”的黑板,师生不再深受粉尘的困扰,很快就有教师发现多媒体投影可以直接投在白板上,并配合水笔的书写,相当于教师在PPT背景上直接演示或演算,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交互式白板成为课堂教学新的交互平台,其最大亮点是交互的对象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而非教师与白板之间。电子白板灵活的交互性和丰富强大的功能成了师生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使学生感觉亲切自然,而不是冰冷生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友好界面和资源库功能,鼓励学生协助教师搜集和设计教学资源,建立班级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Flas,还可以是课文中的情景等。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的第四自然段时,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优秀品质。在堂课上,笔者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及时书写功能,先将文本内容在白板上显示出来,而后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带进阅读。这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也属于学生。这种阅读教学的方式,使师生、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在课堂上第一时间得到了体现。
四、利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功能,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结合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部门、各学科、各环节、各个方面为主”,“讲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因此,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即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不仅需要进行文化启蒙教育,还需要进行法制启蒙教育。对小学生进行法制启蒙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不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在法制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语文课程在学生课程中所占比重较大;二是语文教材比数学等其它教材包含着更多的人文教育资源和法制教育资源;三是法制教育的内容更容易融进语文教学当中。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方面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但是,对小学生而言,又不能简单的把语文课上成法律课,因为从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对象的年龄来看,小学生毕竟不同于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所以,对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应更多地在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从小处着眼,以达到涓涓细流、天长日久、润物无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逐步增强法律意识,慢慢积累,自觉的学法、懂法和守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语文教学与法制教学相结合呢?
一、渗透法制教育应适时穿插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法制教育的的主要场所。语文课文中的法制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课文里面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例如: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索溪峪的“野”》一文中,作者通过索溪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索溪峪的水野、野物野、人野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讲述水野、野物野、人野的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么美好的大自然,每个人是不是都希望它长期保留并供后人观赏呢?那么我们就应该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让野生动物与人共存。如果破坏大自然,如砍伐林木、猎杀野生动物等,都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尤其是猎杀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有一部专门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大家都要严格遵守。同时,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学生,如果到大自然中去游览或观赏,千万不能破坏大自然,更不能随意捕杀野生动物。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如果捕杀野生动物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就能提高他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制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
二、渗透法制教育应与词语的讲解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然会讲解或使用到大量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词语时,可以有意识地尝试从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教师可以从法制视角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果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属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已触犯刑法,构成侵占罪。再比如:分析讲解“见死不救”这个词时,同样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别人遇到危险时,你有能力施救却不愿施以援手,你就有可能为此成为被告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在教学中,不论从哪个层面来讲,都需要对生活中的词语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并从法律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法制教育应与创设情境相结合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就要特别注重体现课堂的活动性和新鲜有趣、生动活泼的特点,根据教材的内容灵活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比赛和练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他们强烈的内驱力会促使自己乐学、爱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有所提高,学习效率才会好。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时,为了讲好这节课,我在课前设计了两个小活动:
1、拍手游戏。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今天老师上课前想给你们表演个节目,大家欢迎一下,请整齐地拍4下手。”(老师拍了3下手。)教师:“根据刚才拍的,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教师注意筛选,并板书问题:
老师拍的比同学们拍的少几下?
同学们拍的比老师拍的多几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老师拍的比同学们拍的少1下,列式为4-3=1(下)。
同学们拍的比老师拍的多1下,列式为4-3=1(下)。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初步感知,4比3多1,就是3比4少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要用减法算。
2、摆一摆,画一画。先在第一行摆6个圆片,第二行摆6个三角形,你看到了什么?(圆片和三角形同样多。)
继续摆:第一行摆6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三角形。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情况有选择地板书:
三角形比圆片多几个?8-6=2(个)。
圆片比三角形少几个?8-6=2(个)。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的设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和集体交流中弄明白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意义,并且学会了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方法,为例题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扫清了障碍。如果不设计这两个小活动,就会使新课显得被动、呆板。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1、鼓励学生做学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比较差,而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学具,借助学具帮助学习。我们做的学具有小棒、钟表模型、口算卡片、数字卡片等等,在做学具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巩固了知识,增强了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2、带好计数器、小棒、彩笔等一些常规的学具,用它们来帮忙。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认识数位时,学生对于个位、十位、百位很陌生,不易理解,如果单凭讲解,他们很难形成数位的概念,也不能较深刻地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会给以后继续学习数位的知识造成障碍,而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10个一就是一个十,10个十就是一个百”。
3、教师还要设计好课前预习和常规练习。如可采取口算、对口令等形式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之中,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学习。比如“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是第一次出现,学生的认识基础可以说参差不齐,再加上这部分内容不容易学,需要天长日久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和学习才能掌握。所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提前两个周就布置学生预习,一个是做钟表模型,第二个就是在家里学习认表,让家人教他们。教师还要督促和检查,开展小比赛,看谁认得好、认得快。这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积极的。
三、要精讲活练
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教学。在一节课40分钟里,既要把知识讲明白,又要使学生学会,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教学“认识方位”,我主要利用教学挂图并联系实际,精讲了如何利用太阳认识东、南、西这三个方向,如何利用北极星认识北这个方向。然后借助于教室、学生自身、老师的小辫子,再扩大到校园、校园外面、学生的家来深化练习,设计了有层次、有趣味、有深度的练习。学生思维的大门打开了,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总想挑战自己、表现自己,有了成就感,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1、教给学生识字、读题、读书的方法。在刚接一年级之后,我就发现学生不认字给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并产生了很多问题。于是,我和我班的语文老师一起,每天变着法教学生识字。比如,每节课都把课本上的字、题、图抄在黑板上,读给学生听,让识字多的同学试读,带动其他同学读。并且在班里建立了图书角,全是拼音读物,让学生课余借助拼音识汉字、读文章,教师再多加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学期过后,学生的识字能力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教师也省心不少。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新课程改革之后,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而本文所指的教学内容亦是如此。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了解背景资源,把握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教学。但教材往往呈现的只是这一知识点的内容,用到的学具,几种解决的方法,应该注意的地方以及有梯度的练习。
作为教师,首先要读懂教材,发掘教材背后隐含的意义,了解数学结果背后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教案,教师才能把握住知识的脉搏。有的内容适合体验,有的内容适合接受,有的能够让学生自己探索,读懂这些具有不同特点的内容,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调配。
二、联系生活实际,完善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程度就越高。其实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也只有当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才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我在教学 抽象的几何图形时,除了重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上的图形,更重视回到生活中去,我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物体的面,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等等。
又如一年级下册学习的《认识人民币》,书上出示的第四套一元以下的人民币,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几角的纸币接触得很少,其中1分、2分的硬币教学,对学生来说就更是陌生了,就是因为“分”这个人民币单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学生没有“分”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起来比较吃力,但能否因此就忽略呢?不能!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用到分的地方,比如邮票、明信片等等。
虽然现在数学教材内容坚持设计学生喜欢的情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物中再现数学知识,但像“分币”这样与生活有所脱节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银行利率的问题,低年级加减法中设置的收集画片的情景等等。
教师只有紧扣教材内容的本质,适当联系生活,把教学内容中一些与实际生活脱节的内容,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内容,这样修正完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学得轻松,也有利于学生灵活开放的思考。
三、改编重组教材,活用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编和组合的开放,即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充分估计学生现有经验与你认为应有经验的差距,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改编和重组教材,使教材更丰富、更生动,才能让知识的呈现更具有可塑性和开放性。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加法时,教材设计是先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摆,然后按照摆的过程写出竖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考虑到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重点不在于列竖式,而是探索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该如何表示,接下去十位又该如何算的问题。所以教师先让同学们进行试算,这不仅是对学生情况的一次摸底,更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再请出小棒,自己动手摆,这既是对之前试算的验证,也是一次体会满十进一的过程。再由教师具体引导一起来解决问题。这样重组教材虽然存在一定争议,但值得一试。
教材改编和重组也频繁出现在练习巩固环节,为了促使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有序的思考,可以适当将一些学生熟悉的常规性问题改造为开放型问题;也可以改造成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改造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得出多个结论的问题,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
四、改变呈现方式,开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教者所期望达到的作用,来采取适合他们的表现形式。采用合适的呈现方式,是对该教学内容的正确再加工。
如低年级的学生呈现方式可采用卡通、漫画、图片、简单的表格等为主,伴以适当的文字等,这样做一来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二来能让低年级的学生从图文结合的题目里更加易于获得信息;中年级的学生也可采用这些形式,但各种形式的比重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所不同,比如减少卡通、漫画的量,增加图片、照片和文字的量,解决问题时出示纯文字题目,增加学生收集信息的难度。
五、加强各科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现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布卢姆的目标教学理论可谓深入人心。而围绕目标设置的理论争鸣与实践探讨,也一直未停。新的课程目标提出了“三维”目标论,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各门学科的目标设置又指明了一个更清晰的方向。品德与社会(生活)是新课程改革以后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太大,导致不少教师一时难以适应,无法正解理解教学目标,甚至认为只要与教材的内容有关的,只有自己比较拿手的方面,都可以拿来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常有遗憾之处。纵观现在的部分品德课堂,笔者觉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理解、落实上存在着如下的几个误区。
一、贴新课标的标签,冲淡品德味
根据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很明显,这门课程定位为综合型课程,它涉及到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正因为如此,有一些课的老师在设计时,贴上新课程的标签,做了大胆的尝试,形式是新了,但目标却有了遍差,冲淡了品德味。
《夏天的小虫》是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这课的教学内容与科学颇为相似。曾听本校的一位年级教师进行执教,她在教学时让孩子们捉了不少的虫子,孩子们在课堂上是比较活跃,说虫子,看虫子,归纳出昆虫的各种特点。活动性是强的,综合味也浓了,但总感到上得太像科学课,缺少品德课的特点。无独有偶,2006年省教研室邬老师曾就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其中杭州卖鱼桥小学的徐燕老师也上过这一课。同样,徐老师也让孩子们课前抓了虫子,在课堂上进行了虫子的小小展览交流会,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抓到的虫子的特点以及自己在捉虫子过程中的趣事。但不同的是,徐老师在孩子们兴致勃勃交流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给说得特别棒,观察得特别仔细的小朋友颁发了一枚“科学迷”奖章,这一小小的举行,无疑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徐老师还根据孩子的生活实际,指导如何避免这些小虫子给我们带来的烦恼。重点是夏天怎样来驱蚊和被蚊子叮咬后的措施。这个话题得到了孩子的共鸣,因为驱蚊就是他们生活中所经历的事,别人的经验对他们的生活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纵观两节课,徐老师因为教学目的上始终没有忘记品德这个本性,指导孩子生活,培养孩子情趣,所以课也就更饱满,更丰富。我想,邬老师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广大品德教师,品德课的综合性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即无论怎样综合,它还是品德课,不能冲淡品德味。
二、教学安排“避重就轻”,削弱重点目标
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学目标往往有好几点,但每条教学目标的落实却不是平分秋色的。在几条目标的设置中,有些可能是重点,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与内容去达成,而有些只要达到了解、知道的程度即可。如果一位老师在教学设计、实施的过程中,没有“重点目标”在脑中,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
《多彩的服饰》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在县品德教研活动中,一位年轻的丁老师执教了这一课。她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民族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2)知道礼仪、颜色与服装的关系,知道不同的场合穿着的不同;(3)培养对不同民族多彩服饰尊重、欣赏的态度。在这三个目标中,后两个目标为本课的重点。丁老师为了达成这三个目标,她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让学生欣赏中国少数民族和外国一些奇特的服装;二是了解礼仪服饰,以当下红星小沈阳在不同场合穿不同服装来让孩子明白服装的穿戴是有场合的。最后。老师还安排了在电脑上给模特换装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对服饰的正确穿着进行实践操。从教学设计上看,这些内容的安排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设,应该说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但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具体操作中,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却并不恰当,以至于最后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尤其是重难点没有扎实的落实。
丁老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她找齐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所有服饰。还有与服饰有关的知识、趣事,并把它全都打印出来,让孩子们先分组看、说,再进行全班交流。由于少数民族太多,资料又太长,孩子们一时间消化不了,站起来交流的孩子花很长时间都说不清楚。就这个环节,花去了大半节课的时间。于是,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她才匆匆地给孩子欣赏了外国的部分特色服装,对于后两个重点内容,即不同场后穿不同的服装与换装的搭配小游戏,终因时间关系,都是匆匆走过场。很遗憾地,想得挺好,实际效果却不佳。造成这样的后果,就是教师在目标设置后没有更深地考虑到如何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如何突出重点目标,让课堂效率能得到最高。
三、教学设计先后错位,浅化主要目标
一次县级教研活动中,有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二年级下册《我长大了》一课。这一课共两课时,这位教师上的是第一课时,她想达成的目标是“让孩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长大。”根据本课教学参考的目标定位理解,本课所理解的长大是“让孩子感受到现在二年级多彩的学习、生活,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进步,从而懂得节约,懂得关心大人。”
从教案设计上来看,这位老师对于目标的把握还是比较明确的。第一步,她是通过让学生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外在的成长与变化。第二步,是激发孩子欣赏自己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产生成长喜悦感。这两步之后,孩子们就对什么是“真正地成长”有了较深的理解,教学目标也就真正达成了。教师安排的第一块内容是让孩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能证明自己长大的东西与大家交流。一个孩子拿出了一张四岁时和父母一起游玩的照片,用照片上稚嫩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对比,从而说明自己长大了。老师让同学们也根据照片对这位同学进行比照,孩子们从身高、体重、穿的衣服等来说明这位同学确实长大了。老师又拿出一本孩子的出生证,从出生证上的身高、体重来说明孩子们的长大。整个环节孩子们都趣味盎然,
课堂气氛也不错。这时候,老师总结:孩子们,你们确实长大了,下面请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成长章,郑重地别在胸前,并欢呼:我们长大了。接着,老师又教学第二个层次的内容,即让孩子进行本领的展示,告诉孩子们我们不光身体长高了,我们还变得更能干,更懂事了。整个看下来,觉得老师对于目标的理解还是正确的,但在教学设计上,第二个环节设计不妥,成长章的提前佩戴让孩子误以为个子的长高就意味着“长大了。”如果在两块教学内容之后,再郑重地进行“成长章”的佩戴,整个设计就更加合理,教学目标的落实也就更饱满更正确了。
四、各个环节目标无度。导致整体失衡
曾经听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在给一位一线老师评课时指出:“语文课朗读确实是非常重要,但不同时间的读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初读时可能只要求读通顺、读正确,在走进课文时要求学生读流利。而再进一步读可能是读进人物心灵,讲出自己的感受了。对于每一步,老师心中要非常清楚,你的目标要落实到哪个度。”“一语惊醒梦中人”。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每个环节的内容安排肯定有目标所在,但很多老师往往不知道到底到哪个度,真正落实在哪里。只有教师自己对于教学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并在每个环节中进行分解落实,整堂课的目标才会完整地凸现。这在我县青年教师叶建丽上的一课中我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