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2-04-12 14:55: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综合实践课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综合实践课教学

篇1

二、综合实践课的适宜性实践主题

综合实践课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是基于学习者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强调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及学生经验整合的课程,表现为活动主题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种学科的,应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所在,即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跨学科任务,所以实践课题的选择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题来源的生活性

对学生来说,来源于他们实际生活中的课题首先是具体的,即是可见、可及、可感的。真实的生活容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基础,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现实世界建立联系,从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生活责任感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其次,真实的生活主题往往不单纯属于某一学科,而是打破学科的界限,必须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一个主题多个领域的综合实践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得以实现提供了开放的环境和空间。

(二)主题内容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合实践课的选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参与实践过程的体验才是真实的、愉快的,而且学生容易克服和战胜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三)主题目标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课程相比,更注重情感目标和全面发展,所以其选题在条件与结论上都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不确定性。也就是每个活动主题应有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这样,思维水平、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不同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程度不同的成功和体验。

(四)主题难易的适中性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的太难或过易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有碍于实践活动的持续与完成,因此在选题的难易上应根据赞可夫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找准选题的切入点,即找准“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他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生活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三、综合实践课的良构性实施环境

良构的实践环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得以实施完成的保证,它主要包括时空的灵活与开放,形式的丰富多样,师生的平等与协作,以及资源渠道的畅通等。

(一)时空的灵活与开放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活性、开放性及趣味性决定了在实践活动的时空上要具备灵活和开放的特点。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更着重于课程实施动态运行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经验的获得,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独特的,所以,活动前预设的时间、场所难免发生变化,所以说灵活、开放的时空会有利于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二)形式的丰富多样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及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主张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和实践欲望的形式,强调多种感官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动组织形式的丰富多样,如班级、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创意识。有利于学生体验困难和成功,在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师生的平等协作

综合实践活动中应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是组织着、指导者、合作者、实践伙伴,教师处在学生们的中间,同学生一起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提问、善于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累经验。

(四)资源渠道的畅通

丰富的课程资源、实践环境和畅通的使用渠道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目标达成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证。除了网络资源和学科课程资源外,还有广泛的社会环境资源,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意义与价值的宣传工作,使全社会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为学生提供环境资源、社会资源、资料资源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学生与社会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综合实践课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及个性发展,而这其中的探究和创新意识、获得方法、锻炼能力、形成生活责任感和良好的态度价值观等指标是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或简单的测试来衡量的,所以对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收获及生成的关注,是衡量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主要内容,而由此形成的灵活多样的基于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是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形式,这里的灵活多样还指在活动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且评价标准不能整齐划一,同时,要将学生个人发展的纵向评价与班级、小组发展的横向评价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实施的过程化

比较而言,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相对独立性,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综合实践课更强调知识的丰富性和相互联系,更强调教育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发展学生的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所以,综合实践课的教育评价应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和行为进行积极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抓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每一有利条件,针对学生情感和行为的细微变化,尤其是在活动过程中外显的生活能力的发展和态度的形成,及时、适时进行点评,即评价发生在整个活动过程的时时、处处,这必然会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综合实践课,进一步实现发展性的教育目标。

(二)评价内容的丰富化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多是将学生获得的知识或技能作为教育绩效的基本标志。综合实践课的发展性目标,使人们意识到,学生的实践和活动是他们在社会中成长的必然过程,学生获得的积极的内心体验也同样是成长的结果和评价的标准。因此实施综合实践课,不能用传统的分数或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教育效果,对教育活动的评价,按三维的目标体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技术与能力,知识与理解)进行立体的全面的发展性的评价。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传统学生评价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这种评价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对评价产生畏惧和逃避的心理。综合实践课应改变这种教师是教育评价的唯一主体的做法,充分重视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形成教师、小组、班级及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教师作为综合实践课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在综合实践课的评价过程中也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特别应当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准确地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也是综合实践课的重要目标之一。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既可以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会更客观确切地反映学习者的实际情况。

(四)评价标准的个体化

由于学生主体意识的个性化,加之他们的感悟能力的差异,同时又受现代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所以综合实践课的评价应该以每个学生为评价对象,将其在综合实践课中的感受及变化作为具体评价内容,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更好的发展,构建一个纵向的个体化的评价标准,这样更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衡量复杂而又有个性的学生对象。

(五)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讨论、成果展示、评比、论坛、体会、自我小结等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实施评价的手段。由智力多元化理论可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由不同程度、不同元素组成的智力系统,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有利于实现客观、真实、有效的评价,使评价的调节、激励、改进和教育功能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4--181.

[2]范蔚,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3,3.

[3]李志厚,李如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4]张华,研究性学习与生活[J],教育发展研究,2003,6.

篇2

一、初中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初中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拓展初中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所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对于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效实施这一新设立的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化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四通八达,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信息来源、思维方式、综合学力等都得到了扩展和延伸。课堂教学采用“研究性学习”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与实践。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来完成。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社区服务方面

比如学生个人或集体在本社区通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增强为社区建设、发展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可组织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到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慰问老人和儿童,为他们提供服务;成立爱心助学会,扶贫帮困等。

(2)社会实践方面

比如以学生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旨在使学生获得国防知识、生产劳动技能,增强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它是学校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师指导下的活动,如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参观活动(参观珊瑚礁,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社会考察(菜场、商场的货物门类、市场价格及销售情况),调查街道扶贫帮困等情况,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道路破坏等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建议。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对学生集体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能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术的培养和择业指导。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学会生存”、提高自理能力为目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展开活动,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当地家业种植和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如指导学生通过对人才交流活动情况的调查,了解现代职业和择(就)业的要求。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好处

1.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愿意和伙伴进行合作交流,需要成就感。同时青少年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特别是与“综合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语文、数学、常识、生活与劳动等学科知识,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学生基本上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自主学习、研究、创新。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丰富有趣的方式、途径,努力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

如《远离噪声污染》的学生课题来说,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实地观察、实验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观察、采访、录音,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他们上网查资料,用《我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来衡量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响是否符合要求,用此来警示人们保护我们的声音环境;他们利用声级计测试数据;他们访问居民,访问有关专家;他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结。最后他们宣传动员,发“倡议书”,设想出5种有效的对策。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他们在观察实验中学习科学的方法;他们上网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统计总结,学习撰写课题报告,学习与人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内容和方式。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关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三,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纺筹规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五、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征

1、评价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他们的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作用。

3、评价关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综合实践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而情感的交互作用更俱有偶发性和动态性,恰恰这些动态生成因素对活动效果的影响更大。

比如对于确定的主题,学生活动中的生成性可能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甚至比教师预想的更多更深刻更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因素,给予恰如其份的引导和评价。

4、评价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比如,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评价活动的结果,而应关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挖掘活动中的闪光点。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评价应因人而异。

六、评价模式

1、档案袋评价

在教育评价中,档案袋已从原来的工具演化为评价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其实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即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所取得的各种行式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汇总,展示自己的发展轨迹。

以档案袋的方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将自己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材料不间断地收进自己的档案袋中。如:展示知识成果的材料、展示过程成果的材料,展示应用资料的材料、展示自我反思的材料等。以此来展现活动的全程性。

2、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便捷、有效。教师、同学、家长等注意实践者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给予恰当评价,促进活动的开展、深入、创新。这种评价可能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句恰倒好处的指点,一句中肯善意的批评……但它一定是肯定,是点拨,是启发,是鼓励……

篇3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归纳重点、积累知识、扩大语文视野、提高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

这里的时间不是指课内的时间,而是指课外学生用于查找资料、相互讨论、总结反思的时间。因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的最终指向不是某种知识的达成度,而关注的是活动的实施过程。所以,要是综合性学习达成好的效果,就应该在过程中下大功夫,让学生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反复阅读、思考、记述、讨论,落实每个环节。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关照个别差异

综合性学习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向全体学生提出的,而不是只针对部分优秀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当然,对于某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该考虑在适当时机给予他们恰当的学习任务。此外,教师还应该依据学生发展需要,抓住教育时机,用好课程资源,善于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有善待之心和体察入微的细心,关爱、保护这些在学习活动中的弱势群体。使之共享学习资源,如果处理得当,恰恰可以成为生活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意志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契机,语文综合性学习也许因此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妥善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

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教师过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替学生分组、替学生选择论题、替学生拟定活动提纲等,二是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旁观者,或者是节目主持人,基本不给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不指出学生的偏差和错误,不控制活动的发展节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某一类型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学生必须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应该是自下(学生)而上(教师)的。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考虑活动的效果

和语文课本的教学相比,语文的综合实践课没有一个检测的体系。是一个可开展也可不开展的课型。语文课本的教学效果有平时的大、小测验和期中、期末的考试作为检测手段,这就强制地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务实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只是教师的一种自发的自由组织的活动,开展的多少,不直接影响传统的教学效果。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无序化和随意性,造成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注重过程不考虑效果的局面。这样就无法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对于语文的教学也就得不到好处。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是一项贯穿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活动

初中语文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那只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样版。如果我们就依照教材的安排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也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同,就不可能开展同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一项适合学生水平发展的,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学生词语方面有问题,我们就可以开展词语积累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方面有问题,我们就可以开展写作训练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所有活动的开展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两次的活动就想达到某种效果是不可能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活动工程,它是在一个个很小的活动中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次次熏陶,是个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过程。活动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它应是一条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线索,一头连着课堂,一头连着社会。学生应该是被这条线穿起的一颗颗珠子,在运动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

篇4

在现代教育中,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纷纷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身特长与动手能力的空间,给学生支配综合实践课程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够以自我与小组为主要的活动主体,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独立或者团结协作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综合实践课活动。

一、简述综合实践课

现代教学主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上,并没有过多的硬性规定,它主要以多种活动主题、多种自由活动形式、多种活动方法共同协助综合实践课的完成。在国外,综合实践课的研究较为深入,学校在每个年级都会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并且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综合实践能力。我国的综合实践课开设较国外晚,但是在现代教育中,同样将综合实践课作为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说,综合实践课是我国现代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

二、综合实践课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难点分析

1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教学中,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提供一定的教学设备或者场地,但是很多学校对此都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他们只是将综合实践课体现在课程表上,以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真正开展的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是少之又少。

2 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指导的作用。虽然教师并不是教学主体,也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丰富的知识结构,以随时解决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很多综合实践课的教师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并没有相对专业的知识结构;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而以考试的内容为教学内容,偶尔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也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3 当前的学生所面对的学习压力很大:一方面,学校为学生开设各种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也使学生倍感压力,所以很多学生只对如何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感兴趣,对进行综合实践课活动的兴致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综合实践课材料、工具的准备,也使综合实践课教学出现了难点。

三、解决综合实践课教学难点的对策分析

1 要想真正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综合实践课教学的认识,使学校各方面都能为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提供便利,促进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此,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与检查力度,使学校将综合实践课真正实行起来;建立教师考核制度,将教师的绩效与学生的能力培养考察相连,提高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识;最后,开展有意义的“亲子活动”,提倡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到教学中,使家长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综合实践课需要教师有效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所以,教师要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场所都变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条件。比如,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蝴蝶标本的制作活动的小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蝴蝶标本的制作,就能发展学生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65-02

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过程,学生是这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尝试者、探索者、合作者、体验者。在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到引领指导作用,这给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带来了更深刻的思考: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准确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既独立又兼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再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向学生讲授单一的应试知识,而要求教师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所传授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学科知识,也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必须去思考的问题,也是要给自已准确定位的问题。虽然新课标对教师的定位是多样的,但最终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参与其中。如,给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亲自去调查、去实践、去探究。教师在课题活动中只能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如,通过“垃圾问题小思考”、“生活中的安全标志”等活动,让学生对他们生活的环境有进一步或更深的了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各学科知识综合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各学科知识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拓展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并且要具备对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精选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现成的经验,而且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校资源,引导学生提出课题,合理制定活动方案;要求教师既要有对活动的内容、过程精心设计,又要组织协调好学生的活动过程,组织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协调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资源状况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给低年级学生选一些趣味性强、知识性浅显的话题进行活动,如“小秋收”、“制作琥珀”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动脑进行操作的,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思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选一些难度较高有一定探究性、思考和创造性能力的活动,如“配制盆花营养土”、“汽车与社会进步”等。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从中有所思考、感悟或超越。

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活动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不能只依赖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选取与学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尽量把综合实践课上成学生的生活课、实践课。这就要求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严谨的态度,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与合作,通过活动达到多种学习活动的统一。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的相互结合,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活动课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课题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如:“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校园环境的调查”、“人类的灾难――洪水、海啸、地震”等。通过活动学生很容易从中感悟环境与环保的重要性,更能体会到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交流、探究与合作。通过活动积累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合理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理念上已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范围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已不仅仅局限于室内、课堂,已向课外多领域、地域延伸。因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以教材为纲、取材广泛的开放性课程。

四、创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情境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实践、体验、合作的情境。把活动内容与活动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过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通过让学生“腌咸蛋”、“钉纽扣”等活动,体验动手劳作,体会母亲的辛劳等。教学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情感、兴趣的统一,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直接体验劳作者的心酸与喜悦,成功与失败。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72-0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是问题的主要症结。因此,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途径。只有把语文活动实践课程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一、开展初中语文活动实践课的有效途径

1.注重活动实践课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再度把语文活动实践课推上更高的地位。我认为,应该切实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设计活动实践课实施的具体措施,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强调活动实践课的学生自主实践性

语文活动实践课的活动,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是传统的课堂授课最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参与。而语文活动实践课开展的出发点是使活动课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己设计安排、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根据学生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但很多情况下,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要强调活动实践课的社会实用性。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弥补传统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3.把开展初中语文活动实践课作为常规的教学形式

要想把语文实践活动真正有效地开展,最好的就是把这种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常规的形式,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语文实践课。我结合多年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经验,认为有三种形式是比较有效的。第一,开展纠正错别字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走进商家,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并找出店铺招牌或墙上书写的错字、别字,定期进行整理和归纳。第二,组织学生进行郊游。感触大自然的气息,布置学生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第三,争做“爱心小博士”的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知识学习活动。

4.做到认真指导,“活”学活“动”

(1)准备充分,合理安排。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做“管事婆婆”,要相信学生“我能行”,全面放手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依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合理安排任务,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培养活动能力。如在上《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这节实践活动课时,学生能够积极讨论研究,充分发挥想象,不仅认真准备了许多礼品,精心布置了教室,还设计了多份活动方案,使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

(2)放手活动,独立参与。实践活动课重在参与。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具体地指导下,积极动手实践,认真思维,灵活运用,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如上实践活动课《赏春联》前,学生能够走家串户,看到门上的春联就随手抄下来,加以整理。在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来相互欣赏品味,并能自造对联吟咏,虽然有的语法欠佳,韵味不足,但每个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二、切实开展初中语文活动实践课应注意的问题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7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目标,在现有的语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整合。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要求下,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能自主的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主,提倡实践活动要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结合社会实际并且满足社会需求。教学内容是以语文学科为基础,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包含历史、科学、人文等科学知识和文化道德。教学的效果是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创新和协作意识等。 

二、开展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所具有的教学特点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学内容既包括物质层面、又包括精神层面,既有助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智力的提高。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也是内心情感、意志、信念的升华和强化,这是一个外部提高和内部深化的教学过程。这种内外部结合教学的方式,会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和突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有的知识全部依赖于教师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课堂的氛围压抑,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彻底将传统的模式打破,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多是各自为战,只注重自我学习的提高,却忽略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而现代社会对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视,拥有团队合作意识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分组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脱离“语文”的基础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以语文课为课程的出发点,在语文课的基础上再拓展其他的学科。但是在现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实践活动的认识有些偏颇,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普通的实践活动混为一谈,忽视了语文的特性,这样就会违背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初衷。 

2.综合性不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另一个强调的特性就是综合性。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综合性贯彻的还不够。有的语文教师简单的将综合实践活动当做课外活动,只是局限于某一种形式。比如,有的教师在开展“这就是我”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一直采取演讲的形式开展,这样就会使得综合性无法体现。 

四、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建议 

1.明确课程目标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与现阶段的学生学习内容相结合。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第一单元的实践活动是“我爱文学”,语文教师要找到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寻找其中的契合点作为教学目标,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进行教学。 

2.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语文教材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只是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建议,并没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符合教学目标,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走进图书馆”这一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可以选择“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如何运行”等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 

3.丰富的教学方式 

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58-0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设置了“综合与实践”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样的安排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下面,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和实践,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谈一些想法。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而已,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条件。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在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是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有创新的火花闪动。教师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1、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经历和心理水平不同所决定的。例如,低年级的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从自然景物中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体味数学价值,整节课的教学充满情趣性。中高年级则更注重体验数学,因为中高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更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需要他们通过实验操作、调查访问甚至课题研究,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2、数学活动的内容要有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例如教学《周长是多少》一课,可以让学生拼一拼、围一围、摆一摆、量一量等,在拼一拼中先以学生喜欢的喜羊羊、沸羊羊用12个边长为1厘米各铺成的一个长方形,但周长不一样,但老羊村长却说他们俩都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迫不及待想动手操作拼一拼,通过操作学生得出拼法其实有3钟,能迅速完成表格,并能说出那种拼法周长最长,哪种拼法周长最短。在老师引领下学生还总结出:长与宽相差越大周长就越大,长与宽相差越小周长就越小。从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活动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活动课的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

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篇9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因此,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育中主动思考、大胆探究、革新体验并接受人文素养的自然熏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综合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风景名胜文化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同时,学校实践基地“聊斋园”文化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我们还邀请了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聊斋、蒲松龄的历史及内涵,体验到了文化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为了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走出校园,走进第二课堂,领略淄博的春秋之美,培养孩子们热爱淄博、热爱淄博悠久历史文化的思想感情,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校每年春秋都会组织学生到综合实践基地参观调查活动。活动前老师指导学生收集参观地点的材料,了解相关知识;活动中结合各个流程进行讲解,介绍聊斋的来源故事等,使学生们都受到了一次实地教育;活动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制作并完成了绘画、文化卡等内容,各年级还挑选出精美作品制作成果展板进行了展示。

三、贴近学生生活,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如:在对家乡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保献一计”等主题,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形式,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认真撰写环保小提案,征集环境保护金点子,向班级同学发放环保小袋,用摄影摄像记录身边的环保文明行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周”、“我为家乡添新绿”、“清清溪水静静流”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添上一点绿色,用实际行动宣传教育带动全体少年儿童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关注家乡建设。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素质逐步提高,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臣.活动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转

篇10

何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呢?我认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出和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数学知识进而获取数学经验的一门活动。这种活动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挑战,同时也给我们的数学教师提出了一门全新的研究课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综合活动课教学,也逐步成为各方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有效性。

一、合作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意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合作教学模式在各科教学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也经常采取合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案例:在执教《我们去春游》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我先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首先制订我班的春游计划。制订春游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全班的人数、旅游地点的门票、乘车的费用等。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配合的非常好,在我的引导之下,各个小组在组内还进行了有效的分工,有调查员、有记录员、有统计员、有统筹员等。各个小组完成自己的旅游计划之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大家讨论出一个最佳的春游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需要运用到很多数学知识,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运用。

合作教学模式不是让学生自由进行,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适时进行指导,不能完全的放之任之,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影响合作学习的进程,也可以避免部分合作学习小组有偷懒的可能。

二、游戏教学模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讨厌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喜欢游戏教学模式。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而游戏教学模式正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

案例:在执教《游戏的公平性》一课的时候,我就采用了游戏教学模式。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帆布袋子,在袋子里装了6个白球和3个黄球。这一切同学们都是不知道的。游戏开始之前我宣布游戏规则:每组有两名同学参加,男女生各一名。每人可以摸3次。最初把两个人摸出的球做一个总计,如果摸出的球是黄球居多,那么则判女生赢;如果摸出的球是黄球居多,那么则判男生赢。对于这个游戏,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但是每次的游戏结果都是女生赢,男生们显得非常气馁。最后男生都大呼不公平,认为袋子里一定存在猫腻。于是我打开袋子,倒出球,男生大呼老师偏心,表示只有在白球和黄球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公平。就这样,同学们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目前,游戏教学模式在很多学科中都发挥出了其有效的教学作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在游戏教学模式下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三、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是李吉林老师所提出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对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说,情境教学模式同样适用。

案例:在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超市购物》的时候,我事先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很多日常用品,比如肥皂、草纸、洗衣粉、杯子等,然后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模拟的超市。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教室里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模样:课桌都被推到了教室的一边,桌子上摆满了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并且每一个商品上都标有价格,仿佛真的走进一个小型超市一般。看到这一切,我对同学们的表现大加赞赏。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我让几名同学扮演营业员,其他同学扮演顾客。然后给大家每人发几张卡片,让他们在卡片上填上人民币的币值(当然这一切都是虚拟的)。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活动正式开始,同学们自由购物,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物品。在买卖的过程中他们在不停计算自己手中的货币能买多少东西,应该给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应该找自己多少钱等。为了刺激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我还特地搞了一次优惠活动:德芙巧克力现在搞促销,现有两种优惠方式:(1)每包巧克力19.2元,买两包可以送一包;(2)买一包可以折扣6元现金。请问您会选择哪种购买方式?这一优惠活动把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推向了,很多同学都在快速计算着,选择适合自己的购买方式。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开心,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同学们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模拟超市给同学们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同学们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同学们在内心深处很能接受,整个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

结语:除此上述几种教学模式之外,我们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还可以运用动手操作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差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希望本文可以给更多的一线教师以启发,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徐晓华.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

学报, 2009(5).

[2]蔡翠珠.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科学探微[J].科技资讯,2008(2).

篇11

一、综合实践课的发展性目标定位

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课程在内容、形式、目标上都是互为补充、有机渗透、彼此促进的关系。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手段,以实践性、自主性、创作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活动内容构成的课程。因此其目标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即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确定三维的目标体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技术与能力,知识与理解。即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具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具有较强的认识自我与选择学习的能力、生活与发展的能力,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而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学习与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而逐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有这种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对自己要获得的学习结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指导教师更好地设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二、综合实践课的适宜性实践主题

综合实践课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是基于学习者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强调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及学生经验整合的课程,表现为活动主题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种学科的,应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所在,即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跨学科任务,所以实践课题的选择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题来源的生活性

对学生来说,来源于他们实际生活中的课题首先是具体的,即是可见、可及、可感的。真实的生活容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基础,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现实世界建立联系,从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生活责任感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其次,真实的生活主题往往不单纯属于某一学科,而是打破学科的界限,必须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一个主题多个领域的综合实践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得以实现提供了开放的环境和空间。

(二)主题内容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合实践课的选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参与实践过程的体验才是真实的、愉快的,而且学生容易克服和战胜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三)主题目标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课程相比,更注重情感目标和全面发展,所以其选题在条件与结论上都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不确定性。也就是每个活动主题应有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这样,思维水平、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不同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程度不同的成功和体验。

(四)主题难易的适中性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的太难或过易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有碍于实践活动的持续与完成,因此在选题的难易上应根据赞可夫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找准选题的切入点,即找准“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他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生活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三、综合实践课的良构性实施环境

良构的实践环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得以实施完成的保证,它主要包括时空的灵活与开放,形式的丰富多样,师生的平等与协作,以及资源渠道的畅通等。

(一)时空的灵活与开放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活性、开放性及趣味性决定了在实践活动的时空上要具备灵活和开放的特点。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更着重于课程实施动态运行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经验的获得,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独特的,所以,活动前预设的时间、场所难免发生变化,所以说灵活、开放的时空会有利于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二)形式的丰富多样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及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主张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和实践欲望的形式,强调多种感官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动组织形式的丰富多样,如班级、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创意识。有利于学生体验困难和成功,在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师生的平等协作

综合实践活动中应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是组织着、指导者、合作者、实践伙伴,教师处在学生们的中间,同学生一起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提问、善于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累经验。

(四)资源渠道的畅通

丰富的课程资源、实践环境和畅通的使用渠道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目标达成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证。除了网络资源和学科课程资源外,还有广泛的社会环境资源,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意义与价值的宣传工作,使全社会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为学生提供环境资源、社会资源、资料资源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学生与社会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综合实践课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及个性发展,而这其中的探究和创新意识、获得方法、锻炼能力、形成生活责任感和良好的态度价值观等指标是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或简单的测试来衡量的,所以对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收获及生成的关注,是衡量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主要内容,而由此形成的灵活多样的基于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是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形式,这里的灵活多样还指在活动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且评价标准不能整齐划一,同时,要将学生个人发展的纵向评价与班级、小组发展的横向评价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实施的过程化

比较而言,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相对独立性,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综合实践课更强调知识的丰富性和相互联系,更强调教育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发展学生的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所以,综合实践课的教育评价应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和行为进行积极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抓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每一有利条件,针对学生情感和行为的细微变化,尤其是在活动过程中外显的生活能力的发展和态度的形成,及时、适时进行点评,即评价发生在整个活动过程的时时、处处,这必然会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综合实践课,进一步实现发展性的教育目标。

(二)评价内容的丰富化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多是将学生获得的知识或技能作为教育绩效的基本标志。综合实践课的发展性目标,使人们意识到,学生的实践和活动是他们在社会中成长的必然过程,学生获得的积极的内心体验也同样是成长的结果和评价的标准。因此实施综合实践课,不能用传统的分数或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教育效果,对教育活动的评价,按三维的目标体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技术与能力,知识与理解)进行立体的全面的发展性的评价。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传统学生评价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这种评价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对评价产生畏惧和逃避的心理。综合实践课应改变这种教师是教育评价的唯一主体的做法,充分重视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形成教师、小组、班级及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教师作为综合实践课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在综合实践课的评价过程中也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特别应当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准确地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也是综合实践课的重要目标之一。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既可以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会更客观确切地反映学习者的实际情况。

(四)评价标准的个体化

由于学生主体意识的个性化,加之他们的感悟能力的差异,同时又受现代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所以综合实践课的评价应该以每个学生为评价对象,将其在综合实践课中的感受及变化作为具体评价内容,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更好的发展,构建一个纵向的个体化的评价标准,这样更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衡量复杂而又有个性的学生对象。

(五)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讨论、成果展示、评比、论坛、体会、自我小结等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实施评价的手段。由智力多元化理论可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由不同程度、不同元素组成的智力系统,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有利于实现客观、真实、有效的评价,使评价的调节、激励、改进和教育功能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4--181.

[2]范蔚,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3,3.

篇12

身为东北人,虽然对雪已是司空见惯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较为全面地了解雪。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雪和雪文化,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珍惜地域文化、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设计了以“雪”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雪的自然知识和文化知识。

(2)让学生搜集并记录与雪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各种资料、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锻炼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组织与实施、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留心身边的事物,热爱生活,尊重、保护地方文化;爱家乡、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1.认知主题,确定活动内容

围绕“雪”这个话题,学生议论纷纷,提出了许多问题和想法,如:雪是怎样形成的?雪花的形状有多少种?雪有什么作用?雪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组合成四个小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组:认识自然世界之雪。

第二组:欣赏文学世界之雪。

第三组:体验雪与生活(采访)。

第四组:品味雪文化。

2.制订活动计划

第一组学生带着对雪的好奇心决定到户外(教室外)观察雪花,到电子阅览室上网,去图书馆查找与雪有关的科学知识。

第二组学生决定畅游文学世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雪,他们上网,去图书馆查找与雪有关的文学作品。

第三组学生经过商量,决定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采访不同身份阶层的人,体验真实生活中的雪。

第四组学生对雪文化很感兴趣,决定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民间”去采风,搜集品味雪文化。

3.集中交流指导,审查修改方案

全班学生集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完善实施方案。如,活动过程中要文明礼貌,爱护公物,注意安全;查阅资料要问题明确,去粗取精,提高效率;采访时问题要明确,时间不要过长,与人交流要有礼貌;记录要详细、调理等等。然后,各小组分别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教师与学生准备与相关部门、老师、家长取得联系,寻求支持与帮助,确保学生安全,力求活动圆满成功

四、活动过程

学生在经过了周密的计划、认真的准备后积极行动起来。

第一组:认识自然世界之雪

该组学生带着对雪的神秘感,认真地在学校图书馆选取自己需要的资料,认真查阅,时而讨论,时而动笔记录,热情非常高。

部分学生来到电子阅览室,利用互联网查找与雪有关的各种图文信息,下载保存并打印,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材料。

部分学生来到户外,认真观察雪花,并拍了一些照片,真实可感。

最后,本组学生以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包括:形成原理、形成条件、级别划分、基本形状、雪的作用、人工降雪、中国境内降雪分布。还展示了一些图片,并用Flas展示了雪的形成过程。

小结:雪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应深入自然,认真观察,掌握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研究精神。

第二组:欣赏文学世界之雪

喜欢文学的学生走进图书馆搜集、整理与雪有关的文学作品,他们畅游于文学中的雪的世界,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有的学生还下载了一些文字和影音资料。

最后,学生将材料梳理分类,作为活动成果展现给全班学生。如,雪的别称、与雪有关的词语(包括谚语、成语)、诗歌里的雪(徐志摩《雪花的快乐》,《沁园春・雪》)、小说中的雪(《林海雪原》)、戏剧中的雪(《窦娥冤》中的雪)、散文中的雪(《济南的冬天》《赏心亭观雪》)等等。

另外,可以让学生朗诵《沁园春・雪》《雪花的快乐》。

小结,文学世界中的雪是唯美的,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第三组:体验雪与生活(街头采访)

这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通过对街头巷尾百姓的采访,深入了解雪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学生的态度很认真,热情很高,效果也很好。采访的对象很有代表性,有农民,有学生,有上班族,有私营业主,有清洁工人,有城管、交通部门等,他们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谈了不同的感受。

最后,学生将采访材料进行了分别类整理,有文字材料(积极作用:降水、保温、清洁空气等;消极作用:雪灾)、图片、视频等。

另外,滕××同学向同学们展示了一段大雪中街头人们活动的视频,很有生活的真实味道。

小结:在北方的冬季,雪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第四组:品味雪文化

这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部分来到桦甸市文化馆,了解、搜集与雪有关的文化信息;另一部分到“民间”采风,向一些年长者搜集与雪有关的民间文化。

最后,学生将搜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包括文字材料、影音材料、照片等。

民间文化:堆雪人、打雪仗、雪爬犁、剪纸、摄影。

对外交流:冰雪节体育竞技。(北大湖滑雪场承办2012年第12届全国冬运会雪上赛事)

组长向全班同学展示了冰雪节活动的视频,姚××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了雪景的摄影作品,朴×同学向全班同学现场展示了雪花剪纸。

小结:雪文化是东北地方文化中不可缺少、很有特色的部分。

五、活动成果展示

这次活动在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各小组编辑了《雪科学文化知识集》《文学作品中的雪》等文集。

各小组整理了很多以“雪”为主题的照片、视频。

通过这次以“我的世界开始下雪”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的语言、行为、道德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有爱,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六、活动拓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