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9 19:27: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审计执法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审计文明执法是加强审计机关自身改革,建设服务型、满意型机关的客观需要,是文明审计的具体表现。审计机关不仅自身是执法机关,它还要对其他执法机关进行监督。因此,审计机关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那么,审计机关如何才能做到文明执法呢?笔者现就审计执法中的“公开透明”、“以人为本”、“严格执法”和“执法为民”等几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公开透明是审计文明执法的重要前提。审计机关是政府监督机构,它本身没有自己的利益,它所涉及的只有人民的利益。因此,行使审计权利时就应该是透明的。审计执法透明了,人民的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审计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审计执法透明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审计工作,才能为审计提供有价值的审计线索;审计执法透明了,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才不敢懈怠,才能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二)以人为本是审计文明执法的重要保证。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样也是审计文明执法的重要保证。要做到审计文明执法就必须打造一流的审计队伍。在审计执法过程中,有些同志业务知识学习不够,法律条文掌握不够准确、审计执法存在随意性,对同样的违纪违规问题,量罚差别大,违反了审计的严肃性;有些同志办理审计事项不认真、走过场,该深入现场核查的不深入核查、该深究的问题不深究,缺乏职业敏感意识。因此,必须重视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认真组织学习《审计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此外,还要重视审计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要牢记总理对审计人员提出的四点希望,即“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严格执法是审计文明执法的重要途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一个法治国家的软肋,它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损坏了政府的形象,纵容了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严格执法就是坚决依法办事,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它与文明执法相辅相成,不可或缺。通过文明执法实现严格执法,在严格执法中体现文明执法。审计文明执法并不是要求要减轻审计的查处力度或降低审计执法标准,它要求审计人员通过严谨有效的工作、亲民务实的作风来化解执法矛盾,从而达到坚持审计执法标准和提高执法效能的目的。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只有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才能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四)执法为民是审计文明执法的重要目标。为人民服务是人民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审计机关是人民政府的一个部门,因此,它必须牢固树立审计就是服务,审计就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执法理念。审计要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及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审计要关注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审计要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对“三农”资金的审计;审计要关注对领导干部权利的制约与监督,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总之,审计机关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国家审计最根本的目标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证据收集与固定不规范本案中工商部门在对某有限公司无照经营的食品扣押后,在未作出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决定前解除了扣押,解除扣押的食品被涉案公司自行处理。工商部门作出的扣押及解除扣押文书上均未对扣押物品特征进行详尽描述,仅列明为11箱。该工商局的做法令此部分证据灭失无法再重新调取核实,只能根据涉案公司负责人的供述和该公司员工的证言,认定上述11箱食品共计2500支,确定购买金额为30万元。司法机关在证据审查时对行政执法机关对该案扣押物品的处理提出了异议。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查封、扣押期间作出处理决定。对于经调查核实没有违法行为或者不再需要查封、扣押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作出处理决定后应当立即解除查封、扣押。依据上述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查封、扣押期间先作出处理决定,对没有违法行为或者不需查封、扣押的决定解除。本案中涉案公司是存在违法行为的,而且在未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前是不能确定扣押物品不再需要扣押的。正是工商部门对扣押物证的不当处理,致使该案的重要物证灭失,无法再重新调取核实,最终司法机关以涉案公司无照经营数额不符合追诉标准将案件退回作行政处罚处理。行政执法部门固定证据的意识不强、取证不规范的作法给案件认定罪与非罪人为造成了障碍。事后检察机关向工商部门下发了《检察建议》,要求该局今后规范调取证据,移送案件,保证移送案件定性准确、证据完善。
二、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行政执法机关对法律的理解有误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时发现违法行为符合《刑法》具体条文的文义时,即认定行为涉嫌犯罪,并不认真查找比对相关司法解释对具体犯罪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特别是在新的司法解释对立案追诉标准作出新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执法机关由于未及时掌握法律规定的变化,极易对违法行为作出错误认定而冒然移送案件。
(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紧密行政处理决定有具体期限,公安机关立案决定有具体期限,而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无期限规定,导致一些案件在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协商过程中,面临行政执法期限超期的问题。行政执法机关为了避免超期,会在向公安机关正式移送案件之前先行作出行政决定,再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这样即保证了行政行为不违法,又保证了对涉嫌犯罪行为的追诉。但是,这种作法会使刑事追诉面临一事两罚的质疑,而且行政决定的执行会造成证据的灭失。如前所述案例,正是由于行政机关为了保证扣押不超期,在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前作出了解除扣押的决定,致使该案的关键证据灭失,无法准确认定违法行为的罪与非罪。
(三)侦查机关易受行政执法机关意见左右行政执法机关对案件的定性虽然不是司法认定的依据,但是侦查机关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需依据其已调查收集的证据决定立案,易受其意见影响。对行政执法机关调取的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证据侦查机关需重新调取,使侦查机关立案后经侦查才发现移送的案件证据不足或不构成犯罪,但公安机关又不愿承担撤案的后果,勉强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这既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职称论文自己发表:
从选择期刊到期刊投稿,都需要亲力亲为,需要作者注入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见作者向编辑吐槽自己的论文投稿之后被拒稿好多次,向期刊投稿之后稿件审核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回复,论文大修或小修之后会录用吗,修改之后又被拒稿了,投稿投的心累,蓝瘦,香菇!
不过也有很多作者是成功投稿、审稿、录用的,也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小确幸。
二、我国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现状
虽然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三是审计过程的检查、监督不到位;四是审计项目的质量评价体系缺失。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
三、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企业产品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检查、销售、服务等主要环节。与此类似,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勘察、设计、监理、采购、招标、施工、财务管理等实施过程审计;审计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审计成果跟踪,审计后评价等环节。与企业质量管理的各环节具有对应性。比如: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市场调查主要是了解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审前调查主要是了解项目情况,制定审计质量控制计划,工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按照PDCA循环,审计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属于P阶段,审前准备、现场实施、审计报告属于D阶段,审计质量检查属于C阶段,审计成果跟踪处理属于A阶段。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PDCA管理的四个阶段如下:
(一)P阶段即审计计划阶段,包括审计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和影响审计质量因素分析,是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计划阶段是对全过程审计工作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总体设计,是全过程审计质量工作的行动指南。因此,在制定全过程审计计划时,应遵循统一性与灵活性、预见性与现实性、科学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拟定措施计划,使审计计划工作对全过程审计工作真正地起到指导作用。1、审计立项调查审计立项调查的内容包括被审项目所处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被审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建设规模、投资总额、资金来源及建设条件等。通过审计立项调查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实施审计打下基础。2、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目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根据审计调查结果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目标。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审计目标是指完成审计项目所应达到的预期效果。制定好年度审计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对年度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可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年度审计任务的完成和审计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年度审计计划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2)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3)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4)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3、影响审计质量因素分析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自愿审计需求不足。(2)审计需求者的错位。(3)审计监管体制的缺陷。(4)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5)审计人员的政治与职业道德意识。(6)审计方法和手段的应用。(7)审计收费。
(二)D阶段即审计实施阶段,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编写审计报告和审计资料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1、审前准备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对需要开展全过程审计的工程项目成立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召开审计进点会。2、审计实施审计组人员根据审计方案按分工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包括:项目前期及可行性研究审计、勘察与设计审计、招投标审计、项目合同签订与执行审计、项目实施过程造价审计、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项目财务决算审计等。其中项目实施过程造价审计包括: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拍照和记录,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或抽查,对主材价格进行询价定价,对合同及文件进行审签,对工程进度款进行审核,对工程变更、现场签证、施工索赔进行确认,并收集各类审计资料(包括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变更通知、隐蔽工程签证、材料签价、索赔资料等),编制审计工作日志、审计周报和阶段性总结,召开工程审计例会等,该阶段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3、编写审计报告和审计资料管理审计组人员在实施现场审计的同时,汇总审计资料、撰写审计工作底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核意见、竣工结算审计报告、财务决算审计报告和全过程审计报告等)、并签发审计文书、整理审计资料并档案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工程审计所涵盖的专业有工程、经济、管理、审计、法律、计算机等方面,在确定审计组人员时,要根据项目情况挑选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胜任工程审计工作的人员。2、要根据全过程审计的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竣工结、决算等不同阶段,针对各阶段进行审计任务分工和人员调配,并在每个阶段审计实施前确定具体的审计事项、责任人、审计方法、需要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等。3、在签发审计文书环节,审计组在出具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核结果报告、项目阶段性总结报告、竣工结算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报告等成果文件时,应向派出审计组的审计主管部门报送。为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审计部门可与建设单位或其相关单位建立协调机制,扩展审计成果利用渠道,将报告以抄送等形式分发至各单位。审计项目执行阶段是影响审计质量好坏的实质性阶段。主要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开展审计工作:一是遵循既定目标。必须全面按审计计划规定的数量、质量要求和时间节点完成审计任务。二是严格审计程序。要按照《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的各项程序性规定实施必须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并对所有已完成的工作都以审计日记、周报、现场经济签证、材料价格签证和工作底稿记录备案。三是谨慎原则。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依靠审计经验作出专业的判断并进行认真核实,因此,审计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能重程序轻实际,不能让存在的问题在眼皮底下“溜”走,防止“执行”走过场。
(三)C阶段即审计检查阶段,包括制定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定时检查、及时修正,是审计质量管理的保障环节。1、制定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在建设项目实施审计前,内部审计机构要熟悉并严格把握国家、行业协会等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形成完整、规范、操作性强的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程序、流程,明确审计质量检点,特别要加强对委托审计合同签订、审计过程监督、审计报告审核、审计质量检查评价等重点环节的制度建设,以明确职责、规范管理、确保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质量。如建立项目审计小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确定项目重点审计环节的工作流程、建立项目审计小组向委托部门(审计处)工作报告制度(周报、阶段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交叉复核制度、审计质量考评制度等。使质量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审计质量的有效追溯,提高全过程审计质量。2、定时检查。审计组长应随时检查审计小组成员的审计日志、审计周报、各种签证、会议纪要和工作底稿等;审计机构质量监督员要定时检查各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审计人员是否能胜任项目审计工作,能否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和执业道德规范,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运用的审计技术方法与手段能否揭示审计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计的处理定性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检查审计项目是否按规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完成。通过定时检查,及时发现审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3、及时修正。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是一种事前质量控制程序,但它也是一种动态的质量控制程序,它应随审计进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在审计过程中不断完善。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在不合格项控制和预防措施控制上,要改变过去沿袭的老思想、老方法、老传统,采用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要求的管理程序,使审计工作程序规范、合理、可操作,真正起到控制审计质量的作用。
(四)A阶段即审计处理,包括审计质量分析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是审计质量管理提高环节。1、审计质量分析总结。审计处理是通过实施P、D、C三个阶段后,对审计的主要过程和重点环节的质量管理方法、程序、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整理,找出计划目标与审计实际的差距,审核审计质量是否满足了要求,追踪审计建议是否可行并得到政府及被审计单位的采纳,检查是否建立后续审计、检查和评价机制。2、找出问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兴衰存亡,体现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服务大局的效果。在审计处理阶段找出影响全过程审计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加以整改,为新一轮的审计项目提供帮助。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中一般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审计程序不合规;(2)审计调查了解不深入;(3)审计实施方案缺乏指导性;(4)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不严;(5)审计成果反映不突出;(6)对审计整改的督促与检查不到位等。3、提出整改措施。针对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征求多方面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要使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目标尽可能量化、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改善、优化下一个PDCA循环。保证审计质量的措施有:扎实做好审前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各项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形成完整、规范的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和流程并严格执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做好各项审计记录;定时检查,发现审计中的质量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
四、审计质量PDCA循环管理中应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实行审计组长招投标制度
要打破原有审计组组长用人模式,规定审计组长(或主审)任职资格,以确保其专业胜任能力,同时还要明确审计组组长的职责和权限。探索实行组长招投标制,可选择一定数量的重大工程项目试行审计项目审计组长招投标,中标者聘为审计项目组长,审计组成员则采用审计组长与组员的双向选择确定。通过招投标,优选审计组长,使审计组长更具有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二)建立审计方案论证制度
首先要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审计方案评估论证制度,对重大工程项目审计组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评估论证,讨论审计方案的可行性,解决好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内容、审计手段和方法等问题。通过审计方案论证,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论证审计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的范围,要根据审计目标、重点,选择最小风险方案予以实施;二是论证选择的审计技术方法是否恰当。三是论证审计的内容是否完整,重点是否突出;四是论证审计组人员与工作内容是否匹配。
(三)建立审计项目质量审查制度
目前审计方案制定、执行、处理等环节集中于同一个审计业务部门,甚至同一个审计组。为降低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应建立审计项目审查制度,成立审计质量审查组,将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执行与检查分开。审计质量审查组主要负责对各审计业务部门的审计计划、执行及提交的资料和结论性文件进行检查,并督促审计结论的整改和落实。同时,审查组有权对认为有必要的有关事项交由业务部门进行补充审计或者直接进行补充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