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3 12:20: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会效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人们常有这样的错觉,认为博物馆就是一个存放文物的场所,博物馆的“博”仅在于收集陈列文物的数量、年代和地域范围。其实不然,博物馆还是重要的文化传播事业单位,是群众享受文化权益,接受美育、道德情操熏陶、爱国主义及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之“博”也并非仅文物而言,还包含宣扬文物之文化,文物之文明等社会效益。正如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所言“公众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衡量博物馆事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以及为社会带来多少效益。
一.博物馆蕴含巨大的社会效益
博物馆所收藏和展示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实物见证,是人类薪火相传的溯源之路,因此当今博物馆担负的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社会效益的重要使命,对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说,博物馆亦不再是简单的藏品收藏、展示、研究机构,而更应成为面向社会、服务于公众的文化教育机构和信息资料咨询机构,成为人类终身教育的课堂,成为社会效益的释放地。
博物馆社会效益还体现在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场所。博物馆数量不菲的藏品本身就代表着国家一定时期的历史与文化,体现着历史进程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科技、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其中不乏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熏陶,所以博物馆本身就是一本爱国主义教科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二.博物馆社会效益的特性
博物馆社会效益的特性与其他文化教育事业单位有所区别,它以直观的、立体的形象,向对象客观地传承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的文明,通过与个体的互动,使之融会贯通、开启思域、启迪智慧。
文物是一个历史时期文明的物质结晶,总是以最客观的方式记录当时的工艺水平、政治思想、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创作者主观思想。与阅读书籍不同,书籍以文字为载体阐述理论实现其效益,而博物馆则是通过直观形象传递文化元素来实现。由于先感觉再知觉最后形成意识的心理认知过程,比起前者,后者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博物馆作为独特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将零散的历史遗存发掘、征集、聚合到一起,创造出一个在博物馆以外所没有或少有的感性认知条件。因此人们常把博物馆的教育称作“直观教育”或“ 诉诸于眼睛的教育” 。这种直观形象的教育决定了博物馆社会效益是在观众意取闲野、心旷神怡中进行的,“寓教于乐”,是其显著特征。
三.克服瓶颈,多举措实现博物馆社会效益
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发挥客观上存在着一些瓶颈。我们暂且将形成瓶颈的制约因素大致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加以分析。
外部因素:首先,博物馆社会效益发挥的效力范围直接受制于观众数量,参观者数量越多,则社会效益覆盖的范围越广,反之则覆盖范围越窄。再则,博物馆社会效益发挥的程度受制于观众学识层次和文化素养,通常来讲,博物馆在层次高、素养深厚的观众身上更容易发挥其社会效益。最后博物馆社会效益发挥的广度受制于博物馆所处区位特点,交通便利,信息渠道广泛、区位优势明显将有利于其发挥社会效益。
内部因素:一是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对自身亲和力的塑造。博物馆是冷漠地以建筑形态矗立在街边,还是热心地以主人翁姿态走进社会;是以教育者自居,还是以朋友身份与社会形成互动;是以自谓高雅艺术超乎于人民群众,还是以包容意识实现雅俗共赏等等,都将决定其亲和力的强弱。亲和力强的博物馆更能赢得众多数量、不同层次和积极参与的观众,从而使社会效益在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多层次、广覆盖的繁荣景象。二是博物馆文化宣讲与文物的结合程度以及生动程度。文物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对一般人而言,如果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讲解,很难领会文物蕴含的历史、人文、思想等意义。只有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紧紧结合文物的生动讲解,才能赢得 “芳心”,加深观众对文物蕴含意义的认识,才能实现文物应有的社会效益。三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效益的形式多样性和吸引力。博物馆发挥社会效益的传统模式是在馆内对文物进行静态展览,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实现受益。传统模式过于单调且容量有限,走进博物馆感知文化的观众数量毕竟仅占一小部份。以四川博物院为例,尽管四川博物院年观众流量达到100万人,在同类博物馆位居前列,但相对于全省人口而言(2009年底,四川总人口8860万人),按每人年均参观一次计算,全省仅有1.1%的人口可以在一年内享受一次这一资源,以此推算要实现每人一生中参观一次,则需要近百年的时间。这还是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历史艺术类综合博物馆,依托多达26万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国家珍贵文物达6万余件),10000平方米展厅在传统模式下所能实现社会效益的范围。
鉴于制约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内外因素,我们有必要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采取多种措施克服内外因素的不利影响,疏通发挥社会效益的渠道,使博物馆传承文明、陶冶情操、开启民智等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1.明确博物馆发展理念
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一名博物馆馆长在谈到博物馆事业发展时曾这样描述,“冷静思考,老老实实地做一些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具体事情。真正把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落实在基层,落实到群众中,落实到青少年教育中。”无论是从标准定义还是感性描述中,都不难看出,博物馆作为特殊的文化教育单位,具有鲜明公益性质,强调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明确为社会服务的发展理念,博物馆自身建设及运作就更能从以人为本角度,换位思考,考虑对象观感、接受程度,探索更多有益的方式,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更广泛的范围实现社会效益。
2008年国家下达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政策,可以看作是利用政策牵引力实现博物馆发展理念向提供无偿性、公益性社会服务转变。这一华丽转身收到的成效是显著的。以四川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为例, 截至2009年,全省共有50家博物馆纪念馆纳入国家免费开放范围。免费开放后,观众人数大幅增涨,仅2009年全省50家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观众1452万人次,其中青少年576万人次,各馆观众数量是免费开放前的2倍。大量的工人、农民、居民及其他从业人员、青少年学生、自驾游客等入馆参观,观众出现更加多元化倾向。免费开放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出现了文化惠民繁荣的盛况,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2.塑造博物馆文化氛围
博物馆静态展览的传统模式过于呆板,将博物馆文化封闭在馆内,这样的结果致使博物馆仅仅成为一个地区的旅游景点,社会效益并不明显。要做大社会效益,可以考虑从营造博物馆文化氛围入手。这就好比中国的茶文化、美国的汽车文化一般,让博物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在具有博物馆文化氛围的区域,其社会效益发挥较其他地区而言显然更为有利。塑造博物馆文化氛围不妨从培育“博物馆之友”,招募博物馆志愿者,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入手。
邀请有志之士参与博物馆事业,营造博物馆文化氛围。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培育并壮大“博物馆之友”这一群体。“博物馆之友”关心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同时兼具观众视角,他们的参与将有利于加强博物馆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博物馆爱好者和博物馆事业后备力量;有效利用馆外的人力、物力,协助博物馆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工作,并及时引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最新观点和最新成就,应用于博物馆的工作实践。特别注重在大学社区里培育“博物馆之友”群落,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将博物馆文物资源与大学的智力资源、实验室资源结合起来,一方面向大学提供学用结合、心智休养的场所,一方面扩大博物馆影响力,提升博物馆文化氛围。建立科学完备的博物馆志愿者评价标准,吸引专家学者、大学生、民间艺术传人、社区居民等各领域人士,参加到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为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志愿者提供合作、交流、学习的平台。志愿者参与博物馆事业,在出于对社会公益事业考虑之外,往往还会出于增长学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及增强未来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考虑。志愿者渴望得到关于自身公益行为的客观评价,因此结合博物馆实际,制订科学完备的志愿者评价标准,能吸引更多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并通过志愿者行动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文化附着力。
跳出博物馆为展览而建的传统思维窠臼,摸索新路子,不断增加将其作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可能性。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使博物馆周边地区的公益设施、园林设计和建筑外观体现出博物馆元素,扩大文化影响力。同时,依托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搭建平台为社区文化活动提供方便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传统民族文化节日期间,博物馆主动贴近群众,结合节日文化背景,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社区传统节日场景布置,深入浅出地讲解节日礼仪,提供传统节日服装、器物等式样参考,组织开展节日特色的社区集体活动等举措,一方面可以带给人们一个原生态的传统节日,加深人们对其文化背景的认识;一方面更能使人们在愉悦的体验中,对博物馆文化氛围有直观立体的感受。
3.创新形式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
博物馆通过发挥自身资源的文化教育功能来实现社会效益。从传统博物馆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来看:许多优秀的历史文物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库房,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被局限于展览馆内,并不为大多数人知悉,社会效益难以充分发挥。鉴于此,博物馆需要创新服务形式,尽可能让博物馆资源贴近群众,发挥应有的文化亲和力。
始创于四川博物院的流动博物馆是创新服务形式颇具成效的事例。这一新思路不再将博物馆文化束之高阁,而是主动走近寻常百姓家门口。
2010年2月,四川博物院照国家文物局提出的“博物馆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推动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的要求,在全国率先打造的服务“三区一基层”的流动博物馆“大篷车”流动博物馆正式成立。仅一年时间,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的足迹已遍布巴蜀大地,涉及区域有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地震灾区,受益单位类别有:乡村社区、学校、驻川部队、工厂、矿山等,总行程5万多公里,直接受益观众达60余万人次。
让博物馆动起来是博物馆服务形式的创新之举。博物馆从定点展出到流动展出,其文化教育等社会效益在极大程度上得到延展,文物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这一新颖的展出形式,有利于克服博物馆自身容量不足以及所处地域条件对人们参观博物馆的限制。除克服地域条件的限制外,我们还应考虑博物馆开放时间对博物馆发挥社会效益的影响。
一般而言,博物馆开放时间与其他大多数行业工作时间几乎同步。这与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初衷存在冲突,工作中的人们不大可能在上班时间去博物馆参观,而此时门庭冷落的博物馆又正好冗积了大量的准备提供服务的员工。解决这个冲突,博物馆需要对作息制度予以改进,尽可能满足提供异步服务的要求。所谓异步服务,是指当与其他行业同步工作的时间结束后,博物馆设置新的较长的服务时段,组织员工为结束工作后的人们提供服务。博物馆是一个特殊的文化教育服务机构,它的特殊性在于,人们走进博物馆参观,接受文化教育服务是主动的个体行为,是在休闲愉悦的体验中进行的。因此,将博物馆开放时间予以延长,为人们茶余饭后提供浓郁文化氛围的休闲场所,不仅能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也能促进博物馆提高文物资源、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服务形式是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丰富并方便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引进现代科技克服文物保存空间对于文物展览的限制。打造数字展厅,采用3D数字技术拍摄文物及其制作工艺、历史文化背景记录片,让人们在极度真实的场景中,实现多角度观赏文物造型,并深入了解文物产生的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传递信息的优势,建立网络虚拟博物馆,模拟参观博物馆的真实场景,让人们即使坐在家中也能以第一视角近乎真实地进行参观。博物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妥善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能为其实现社会效益开辟更为方便、迅速、畅通的渠道,为实现博物馆文化无障碍传播奠定基础。
实现友好互动是创新服务形式的重要取向。博物馆实现社会效益是建立在观众愉悦体现的基础上的。与观众建立朋友关系,而并非以教育者、馆主人姿态凌驾于观众之上是保证观众愉悦体验的前提。通过多种形式与观众形成互动,例如:在民族民俗文化展览中,结合展览内容,设计故事情节,提供服装道具,邀请观众参与角色扮演;建立手工坊,指导帮助观众在参观文物之后,探索文物的制作工艺,亲自参与制作其感兴趣文物的防制品制作;创新讲解形式,改革说教、灌输为主的单一模式,把说教式变为激发式,把灌输式变为互动式,主动把信息传递给观众,强化展示效果,让观众看后能记忆深刻,最大程度地发挥和强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开辟休闲交流平台,为观众提供一个整理思绪、总结交流观后感的优良环境等等。建立友好互动的关系能加深观众对所见事物的印象并感受到博物馆及其文化的亲和力,对博物馆发挥社会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博物馆静静守护历史并维护历史原貌本无可厚非,但由此冷落馆藏所含社会效益却令人惋惜。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博物馆实现社会效益的现状,开阔思路,创新服务形式,采取多种有效途径解禁并放大其价值。这对丰富公民教育,增加社会效益,促进博物馆事业繁荣进步都极具重要意义。博物馆以主动姿态进入公众视野,多种形式融入社会事业,终将使之成为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重镇,成为民族文化和历史文明窗口,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者单位:四川博物院)
参考文献:
[1] 王敏英,独特的古代文明传承方式.东方艺术,2009年 S2期.
[2] 黄超,流动博物馆 创建展览新模式.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年 01期.
旱地小麦增产节水的技术要点:(1)以深耕(松)、镇压、蓄水保墒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为目标的整地技术。(2)以培肥地力为目标的施肥技术。(3)以培育壮苗为目标的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这3项技术相辅相成,达到以土蓄墒、肥土保墒、水肥促苗、苗壮根深、以根调水,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深层水,减少旱地小麦的地表径流,提高自然降水和肥料的利用率,防旱地小麦早衰,提高旱地小麦单产,增加总产。
2.研究的主要技术
2.1深耕或深松节水栽培技术
通过深耕或深松,加深了耕作层,打破了犁底层,增加了旱地麦田对降水的蓄积,增加了土壤蓄水量,结合深耕或深松将所施用的有机肥全部作为基肥深施入土壤,耕(松)深25-30cm后,接着镇压和耙深耙透,精细整地,不留明暗坷垃,地表平整,不作畦,等行距播种。增产机理是:一是加深了耕作层,打破了犁底层,增加了旱地麦田对自然降水的蓄积,增加了土壤蓄水量,结合深耕或深松将所施有机肥全部作为基肥深施入土壤;二是促进了小麦根系下扎和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三是镇压塌实了耕层,整平了地面,促进小麦次生根喷发,提高了小麦抗旱抗寒能力。试验结果说明,该项技术使旱地小麦同比增产5.8-8.0%,2-3年深耕(松)一次。
2.2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一、紧紧抓住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良好契机,在节水工程建设上搞突破
紧紧抓住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和灌区自筹,为龙凤山灌区建设赢得了主动权。
1.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坚定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信心
龙凤山灌区始建于“”年代,是一个设计标准低、工程不配套、急需更新改造的老灌区。需新建、维修和改造的工程占灌区工程总数的43%。灌区缺少控制性工程和区间调节工程,灌排渠系不配套,跑、冒、滴、漏现象较为严重,上游大水漫灌,下游缺水干旱问题普遍存在。农村实行以后,农民种水稻旱改水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水资源紧缺,供水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高产高效作物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提高灌区效益,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市政府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请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利用2年多时间,为龙凤山灌区重新进行了规划和设计。依据改造规划,拟新建、改造建筑物294座,对75km渗漏严重的渠段采取防渗措施。龙凤山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后,1998至2002年,国家共投入水利专项资金3050万元,为加快灌区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激发了地方配套和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在短短4年时间里,五常市累计投入灌区改造资金3388万元。
2.广筹严管,注重效益,把资金投放到刀刃上
灌区在资金的分配投向上,坚持捆起来使用、突出重点和注重效益的原则,集中投放骨干工程项目。首先,把重点放在瓶颈工程上。卫国灌溉站干渠长达60km,跨4个乡,水田面积近0.6万hm2。长期以来,由于徐家街节制闸和四道岗渡槽两处“卡”水,上游水用不了,而下游的卫国、常堡两个乡近1333hm2的水田缺水。1998年以来,五常市安排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永久性的节制闸和拱形渡槽,从根本上解决了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水田灌溉面积。其次,改造病险工程,增强输水能力。营城子灌溉站兰大桥渡槽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干渠输水能力低,因此灌区筹措资金100万元新建了兰大桥渡槽,使下游的水田灌溉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第三,建站提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卫国乡六合村、民意乡勇进村和兴隆村的地势较高,土地贫瘠,渠道从村旁通过,由于缺少提水设备,百姓只能望水兴叹。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灌区投资300多万元,兴建了六合抽水站和民意抽水站,扩大水田面积近666.6hm2,粮食产量比种玉米大豆时翻了一番。志广乡拥政、民和两个村地处丘岗地,灌区改造工程将旱田改为水田后,每公顷增产粮食1500多kg,每公顷增加收入3000多元,人均年增收近1000元。民意乡永进村农民陆山将2.67hm2旱田改为水田后,全家7口人,人均净增收入940元。
3.落实“三制”,建设精品工程,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新机制
在龙凤山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使工程建设迈上了创精品、上档次的新台阶,实现了投资项目项项合格。3年来,投资建设在百万元以上的民意抽水站、六合抽水站、四道岗渡槽、兰大桥渡槽等较大型工程都得到了受益乡镇和广大农民的好评。其中,全省流量最大的、跨度24m的钢桁架U形结构兰大桥渡槽和单跨度50m的中承式三角拱桁架结构的四道岗渡槽均被评为省级优质工程。
二、运用科技手段,强化调度管理,在节水措施上挖潜力
在抓工程节水的同时,还突出抓了灌溉节水和机制节水,不断挖掘灌溉潜力。
1.推行先进灌溉技术,减少田间用水
在节水措施上,灌区把工程节水作为重点,投资280万元,完成了6.9km的干渠防渗工程,提高了渠系水的利用率。同时,以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农机措施相结合,大面积推广大棚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浅—晒—浅—湿”的灌溉技术,实行死水补灌;推广机翻旱耙整地技术,实行耙地、泡田、插秧一茬水。还在小山子灌溉站胜丰支渠、民意灌溉站的抽水干渠、卫国灌溉站友好、六合支渠和营城子灌溉站的营城子支渠建设了4个万亩节水示范区,每公顷用水量由过去的15000m3下降到9000m3,相当于增加了40%的水资源,扩大了水田面积,拉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2.合理调度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
龙凤山灌区输水距离较长,从渠首至渠尾近150km,高差较大,一般在20m左右,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灌区提前制定调度计划,确定轮灌时间和办法,上下游错开用水高峰。统一调度流域内水资源,做到科学、经济、合理,利用电厂发电尾水灌溉小山子、卫国灌溉站的耕地,利用光辉、民意和小山子灌溉站上游的回归水补充卫国灌溉站的水源,利用上游四个灌溉站的退水,进入营城子灌溉站的干渠。在用水高峰时还调动区间的小型水库交叉补水,既减少了用水矛盾,又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龙凤山水库属于不完全年调节水库,年径流量为7.93亿m3,而兴利库容只有2亿m3,水库弃水较多。为了挖掘水资源潜力,灌区坚持长年调水,合理进行水库调度,在停水以后,把电厂发电尾水和水库的余水蓄入灌区的几个小型水库中,既缓解了灌溉期间用水紧张的矛盾,又使水库水源得到了及时补充,做到了闲水忙用。
龙凤山灌区管理局运用综合节水措施,挖掘潜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为1.47万hm2,现已发展到近2.67万hm2,相当于在国家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又增加了一个龙凤山水库。水田面积的扩大,使大部分坡耕地变成了水平梯田,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又起到了保土、保肥、保水的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三、深化灌区改革,提高服务质量,为灌区发展营造良好的运行机制
只有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使灌区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龙凤山灌区在改革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
1.改革收费方式,实行收费到户
针对过去委托收费出现的收费不到位、截流和挪用现象,从1996年开始对水田面积进行了多次核查,使收费面积增加了20%。水费由过去的村屯代收改为收费到户,实行供水单位与用水户直接见面,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同时还推行了灌区建账、村里建卡、用户发证制度,做到账、卡、证相符,地块、面积、收费额清楚,水费收缴率大大提高。改革之初,龙凤山灌区管理局明确规定:凡农民自行到灌溉站交费,给水费全额3%的优惠,于是最先实行这个办法的小山子灌溉站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农民排队交费现象,农民自觉交费达130多万元,占应收总数的80%以上。
2.坚持依法治水,强化收费力度
水费是灌区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支柱,全面收缴水费是灌区整体工作中的重头戏。灌区在为农户做好周到服务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的同时,对一些“钉子户”“赖账户”实行依法收费,实现了水费收缴的重大突破。2000年以来,在法院的支持下,先后共立案查处了315起“抗费”案件,收缴水费35万元,追缴滞纳金2万元,执行罚款3万元。和平村一个村领导带头抗费,不但自己不交,还支持亲友和群众“闹费”,水政监察大队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法院对其实施依法拘留。在法律面前,这个领导现身说法,认责、认账,带头交了水费,接着全村仅一天就完成了水费交纳任务。志广乡长富村一个村民不但拖欠水费,而且还辱骂工作人员,水政监察大队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法院对其拘留。事后他如数交纳了水费、滞纳金和罚款,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依法收费,处罚了个别人,教育了一大片,2000年全灌区水费收缴率达到了90%以上。
3.改革管理体制,引导农民参与灌溉管理
在改革过程中,注重把发展节水灌溉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节水的氛围。在一些支渠组建了用水户协会,大胆试行了“管理局+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的新型管理模式。还对一些灌溉条件较差、地处偏远的五小水利工程实行了拍卖、租赁和承包,盘活了存量,扩大了增量,为灌区发展注入了活力。灌区把两级核算改为一级核算,灌溉站实行报账制,减少了行政经费180万元,再将这些钱回补于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4.改革用人机制,实行目标管理
二、繁荣群众的美术创作,展现艺术魅力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美术不断渗透到群众的生活中,有利于群众利用美术来丰富艺术创作,从而让美术逐渐成为群众艺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我国非常著名的“剪纸之乡”黑龙江海伦,那里的人们非常喜欢剪纸艺术,甚至连小孩和老人都很喜欢这项手工美术创作。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护林乡农民冯素珍创作的《送粮》《喂马》《养鸡》,双录乡农民刘淑珍创作的《牛车》《猫》《狗》,联发乡农民徐凤琴创作的《梳妆》《持花仕女》,李继英创作的《花鸟》等。更为特殊的是冰灯、冰雕、雪雕等美术作品都是黑龙江人们更为喜欢的,男女老少都很喜欢,摄影也逐渐成为了现代人热忱追求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让摄影艺术家的艺术魅力得到更全面的诠释。
相比起经济效益而言,广告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昨日,国家12部委督查组来新疆督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时,督查组相关负责人对新疆各级媒体在广告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要求各媒体间应形成合力抵制虚假违法广告,不让不良广告钻空子。
当日,在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座谈会上,各媒体相关负责人就广告和《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审查规定》贯彻落实情况,对虚假违法广告出台的相关监管、处罚制度等方面,向督查组一行进行了汇报。
座谈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监督管理处副处长罗蓉表示,今年对全国广告抽查由原来的每季度抽查一次变为每月抽查一次,就今年1月至10月的抽查情况来看,新疆整体虚假广告违法率较去年有所上升,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投资和收藏等几大类。
督查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疆各级媒体在制度贯彻上落实得较好,但在实际执行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希望各媒体不断提高自身的广告品质,立足于各自所处的环境,因地制宜地解决广告发展问题,促进广告科学、长效发展。
自治区工商局副局长樊占元说,近几年新疆发展速度很快,广告也成了经济建设的晴雨表,所以新疆的媒体要在继续落实各项制度上下功夫并严格审查各类广告,同时要加强广告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力求从源头上提高广告质量。
一、经济效益
医院的经济效益是指:它指的是医院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所投人与支出的相关比例,是劳动耗费或资金占用与劳动成果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我们必须加强医疗经济效益研究,实现效益最大化,目前竞争激烈的时代,医院要想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要讲求经济效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如果医院职工的工资发放都没办法保证,医院亏损巨大,就会致使医院无法生存下去,怎样可能讲求经济利益呢?如果医院条件要好,医生医疗水平要高,管理要善,服务要优,所以医院既要重视节约,促进医院增加收入,还要促进医院拓展医疗服务范围,扩大医疗服务项目内容,以及加强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除此之外,还必需严格按照国家物价政策规定来执行,做到不多收、不少收、不乱收。还要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流动资产安全使用周转对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医院绩效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社会效益
医院的社会效益是指:医院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数量、服务态度等得到社会认可,医院的社会效益就是公众对医院的评价,医院在老百姓中的威信。医院应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善的医患关系,从而真正赢得让老百姓对医院的充分信任和支持,那么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怎样才能在这种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呢?怎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信任?那就只有牢牢抓住百姓心理,与患者保持友好的沟通,满足患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吸引患者,留住患者,占领更多的市场优势,从而使医院健康地向前发展,从而使医院能够在医疗市场上占领到制高点,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双丰收,首先医院的形象至关重要,包括视觉形象、医疗形象、环境形象、设施形象、公共形象等各个方面,首行医疗形象是指医院的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表现,是医院精神面貌、医院的价值观的体现,往往体现着医院信誉、医生的特长和整体实力,好的医院形象就是树立在病人心中的金字招牌,好的医生形象是医院的竞争力之所在,是医院的生命之所在。所以要注意医院的形象,做到外树形象,内抓管理,全院职工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一方面追求好的医术,另一方面追求好的医德,并把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它是一个医院是否能生存的社会环境,比经济效益还要重要,是医院生存的生命线,一个医院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讲究社会效益,两者是相依相随的,首先应该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公立医院的效益观要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目标应是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医院要想求发展就必须要求得双项效益双赢。
三、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园林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是一种新型园林。城市园林追求人、社会、自然生态的平衡,更注重城市建设各方面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从而达到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一种和谐。
一、建设城市园林的必要性
1、城市园林的涵义
园林是由水体、地形、地貌以及各种配套建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素材,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综合之后,组成的统一体。城市园林根据其规模和属性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1)用于城市整体环境的绿化,从而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2)用于局部环境的绿化,比如城市街头绿化、居住区绿地建设以及城市公园的修建等,主要的作用是为城市的居民提供方便、常用的休憩活动空间;(3)用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旅游性城市园林,为了配合城市旅游业的发展;(4)企事业单位专用绿地,是用来作为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美化。
2、为什么要加强城市园林的建设
城市园林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属于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经常被看作是评价城市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是否能够协调发展的一个指标。一个城市的园林建设与这个城市的社会经济之间往往会存在很大关系。因为每个城市在她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给自己一个关于“自我形象”的评价和定位,除此之外,这个城市的公民也同样会根据自己对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的熟悉和认知程度形成个人的一种看法。所以,对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在建造城市园林的时候,要尽量扬长避短,根据自己城市的特色来设计城市的形象就十分重要。而城市园林的建设又往往是“充实”一个城市的“软实力”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所以,它的重要地位也由此可见。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搞得不错的城市,不仅这个城市的公民都可以享受着很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效益,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慢慢的显现出来。一个十分明显的标志和特点就是这个城市在本地公民和游客眼中的形象在改变,于是,这个城市的吸引力就会增强,就会带动招商引资的幅度,宏观的经济效益也会凸显。
二、城市园林的社会效益
1、净化城市空气
据世界银行一项报告显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20个城市有一半在中国。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刻不容缓。空气中散布着各种细菌,以城市的公共场所含菌量最多,而在园林绿化比较好的地方则明显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园林植物具有过滤吸滞尘埃的作用,使空气中的含菌量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许多园林植物具有杀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森林和绿色植物是地球上天然的吸碳制氧工厂。城市绿地中的园林植物不但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而且还可以起到过滤吸收作用。
2、创造城市景观
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和艺术享受。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大多具有优美的自然地貌和风格独特的园林绿化。其中园林绿化对城市面貌起决定作用。要丰富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必须从艺术、自然角度和城市功能等方面综合考虑。既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文物古迹,又要从道理走向、功能分区上考虑,最大限度发挥绿化装饰作用。
3、提供游憩场所
城市中的公共绿地是环境美的重要地段,是人们假节日和工作之余休息、娱乐的良好场所。公园一般分为动、静两类活动区。青少年多喜欢动的游乐,老年人则偏爱静的游憩活动。在城市郊区的森林、水域,利用风景优美的地段,来安排为居民服务的休疗养地。
4、文化科教园地
城市园林绿地,特别是公园和一些公共设施专用绿地,是一个城市或单位的宣传橱窗,可开展多种方式的活动,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水平。公园中常设各种展览馆、陈列馆等还有专类公园如植物园、动物园等,是向群众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场所,使游人在游玩中丰富科技和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从而提高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养。
5、推动城市建设
城市园林建设要求城市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构建高效低耗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合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它要求城市在建设园林城市时必须先有良好的规划,再合理的去实施并不断完善;要求城市不断加强对城市绿化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公园、绿地等。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要求抓好城市主出入口和市区景观大道等道路的沿边配套绿化,全面改善城区的绿化环境,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使城市的绿化生态效益和城市园林景观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这些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目标的实现夯实了基础,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也有助于消除人们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三、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社会效益的具体措施
1、科学规划,有效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保障核心内容就是园林树木的栽植,要建构与当地生活环境气候相适应的植被地,合理的进行规划,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把城市的品位、城市的格调、城市的特色,高档次地创新地塑造出来。然后就是要加强绿地的管理养护,一个城市园林水平主要体现在绿化管理上。在具体的绿化管理过程中,要要根据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苗木状况和用途科学管理,合理协调水、肥、土壤、植物修剪等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使植物有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绿化苗木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绿化效益。
2、健全法制,依法护绿
在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和延续性,积极推进城市永久性绿地的划定工作,完善城市绿地管理实施办法,并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的立法进程,加强城市绿化执法管理,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城市绿化保护、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依法兴绿、依法建绿、依法管绿,保证城市。
3、加强宣传,人人参与
搞好城市园林绿化不单单是园林绿化工作者个人的工作,更是全民需要参予的工作,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积极搞好社会公众教育,经常性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让广大的市民朋友们、企业朋友们以及各类的民间团体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以获取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而充分发挥城市绿化效益的技术保障。
4、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制度、进行养护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4.1建立和完善植物养护管理技术档案,方便总结,分析和改进工作。建立树木养护管理工作年历,从而做到有预见、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工作,避免盲目性。同时又能总结经验,并为今后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4.2进行养护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模式,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4.3制定详细的养护标准,进行分级养护。理论与实践表明,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制对于完善、改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都具有明显的助推作用。根据现实情况处理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园林绿化部门要坚持改革,强化管理,因地制宜,不断总结与完善,真正地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打造出崛起中的城市新形象。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国家规划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蓝图,社会和环境相和谐必不可缺,园林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使得城市环境得到保护改善和美化,同时其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标准化对于我国的工业、农业、林业、服务行业等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下将分别介绍。
1 标准化的经济效益分析
德国标准化协会在2001年出版的一本公报中指出,德国国民经济增长总量的三分之一是由标准化创造的,可见标准化工作的确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国,标准化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了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证,因此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产品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就难以取得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而产品质量的好坏需要一个标准来衡量,使其在满足相关法规标准和顾客需求的前提下,也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产品的成本,而标准化的实施使得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持久的经济效益。
1.2 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产品的产出量,劳动生产率越高,则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标准化在企业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均起到重要作用,可最大程度地调动劳动资源,降低冗余劳动带来的浪费,具体体现在:第一,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并为日后的产品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标准化有利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实现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以及设备的模块化,为高效率的生产提供前提条件;第三,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使得劳动者定岗更加分明,有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1.3 消除对外贸易技术壁垒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出口的产品经常遭受国外技术壁垒,也就是增加产品的技术标准等指标来限制我国产品出口,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标准化工作,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引入国际化的标准,能够提高我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增加贸易额的目的。
1.4 促进管理科学化和产品创新
管理和创新都是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科学的管理和有益的创新对企业的产品起到增值的作用,而标准化可以指导管理,使管理更加正规、系统和科学。在表面上看来,产品的创新与标准化是相矛盾的,但其实不然,标准化为产品创新提供了经验和基础,而产品的创新成果也会不断纳入到标准里,使标准不断丰富和进步,可见标准化和创新二者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1.5 促进产品规格体系化
产品结构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标准化的产品品种规格有利于促进产品结构的简化,剔除落后的品种,促进同一规格产品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的同时,可大幅度降低产品生产周期,因此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2 标准化的社会效益分析
2.1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耗费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也因此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世界各国分别制定了大量的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标准,一方面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限定在可允许的范围内,保证人体的健康和环境的承受力,促进清洁生产;另一方面有利于节约一次能源的使用量,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2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有了标准化工作,可使产品更安全,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生产和使用产品的过程对环境更加友好,对人体健康有利,另外,以保护消费者为目的的标准制定后可使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一线生产人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从而给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2.3 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标准的制定、发行和不断修订的过程是随着当前科技发展水平而动态变化的,标准的制定既是反映当前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为科技水平的提高服务,同时也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使标准得以顺利实施,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促进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与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环。
3提高标准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策略
3.1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具体规划
要使标准化工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制定标准化实施的具体规划,目前国际上经济较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盟均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标准化战略规划,而随着与国际的接轨,我国也提出了相关技术标准的战略目标,但作为起步较晚的国家,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较为落后,应当在充分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实施规划,缩短与国际上的差距。
3.2标准的科学制定和不断修订
标准的制定涵盖面要尽可能广,保证标准的可行性,同时也要保证标准的质量,应当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以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同时,标准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修订,使其与当前的社会和科技水平相适应。
3.3建立健全标准化效果的反馈机制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我国电力绝大部分来自燃煤电厂。近年来,随着国内用电需求快速增长,而电力负荷需求最为旺盛的就是城市,建设在城市周边的燃煤电厂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天然气发电以其优良的环保性正在为各国所接受。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天然气发电存在发展空间。
一、燃气发电的特点与优势
目前,天然气发电在我国尚未得到大力推广。燃气电厂其装机容量只占全国的约2%。由于我国煤炭储量大,水电建设机构和技术力量庞大,而天然气相对较贵,暂时还没有自主制造燃气轮机或联合循环燃气轮机的能力。与其他相比,天然气发电有它自己特别的优势。燃气发电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发展和国家政策, 因此燃气发电有四大显著特点:(1) 气田开发、管网、终端用户三者是一套“联合生产装置”。(2)天然气生产供应具有规模性、稳定性、建设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3)天然气管网具有周期长、投资大、长期性等特点。(4)天然气市场具有多重特性:①具有刚性、不可逆性和长期稳定性;②具有波动性和峰谷性;③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④具有社会性。除此之外,燃气企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代表企业,统筹兼顾,提高天然气产业链的效率、效益和稳定性,是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管理体制一体化,努力提高管理效率。。但天然气发电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最明显的问题是价格比煤贵,而且随着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而高涨,这决定发电成本的竞争力。但据专家介绍,当政府强调燃煤电厂要使用清洁燃煤技术――安装烟气脱硫设备的时候,如果严格执行这项标准的话,天然气发电就完全具有价格卜的优势。此外,燃煤电厂无法消除细粉尘污染,不能回避由于不允许在城市周边建厂而增加的输送电的费用。水电厂需要配套的调节水库来解决枯水期用电缺乏的矛盾,而天然气发电不需要面对这类问题。
二、燃气电厂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燃气电厂现状
燃气电厂发展到现在,可分为3个阶段:启动期、发展期、成熟期。启动期,天然气开采设备不完备,在主要能源中处于次要地位,无法大规模使用,缺少国家法规,政府监管能力弱,市场处于混乱之中。发展期,以发现大气田或者建立管道为转折标志,天然气的基础设备趋于完备,天然气市场的需求迅速上升,地区化的限制逐步淡化,天然气迅速取代煤和其他燃料,对用气均衡性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价格,制定统一的天然气法律,政府监管得到加强。成熟期,以多气源的全国性管道输配网络形成为标志,此时天然气市场已经饱和,利润空间开始缩小,基础设施趋于更加高级化、科技化,发达国家的燃气企业开始扩张海外市场,天然气的价格机制已经形成,价格趋于稳定化、透明化.成熟期。
我国的燃气现状是:贮存量快速增长,产量稳步上升;西气东输管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发展期; 天然气消费量迅速增长;天然气用途逐渐扩大;天然气价格和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意义深远。2005 年国家出台了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 根据原油、LPG 和煤炭价格的5a移动平均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气价,在目前气价倒挂的情况下,为天然气价格的调整提供了法律依据。2007 年国家出台了天然气利用政策,规定了优先、允许、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类别,为有效利用天然气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天然气市场发展规律,结合我国目前天然气产业发展状况可以看出, 我国天然气市场现在处于发展期。
专家认为,加强环保的要求和相关法规的制定,是推进我国天然气发电最强劲的推进力。当政府越来越强调环境质鼍的时候,清洁能源的发展必然会大大加快,其它难题会迎刃而解。虽然我国的天然气产业和天然气发电都还处于初期。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的天然气发电优势在我国还不能体现,但我国可以以发展小型燃气电厂为主。近些年政府强令关闭小型燃煤电厂的举措,为发展燃气电厂提供了良机,这些可以建在城市内的燃气电厂能就近为城区供热,供冷和供电。现在有很多市区周边的工业区需要发展工业配套动力。“热电联产”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市区周边,燃气电厂的优势是燃煤电厂所无法比拟的,再加上其它相关政策跟上来的时候,天然气发电的时机就会真正到来。
三、煤气电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和煤炭发电相比,天然气发电的优势十分明显,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过度依赖煤炭的情况,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高达72%,研究表明,到2020年,我国若实现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反映到能源领域.约需发电装机容量9亿千瓦左右,如果全部采用火力发电,约需新增12亿吨以上电力用煤,由此将给资源、采掘、运输及环境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这种情况F,天然气就成为我国改善能源结构,寻找煤炭替代能源的主要选择之一。另外,天然气的清洁性又让它有了加分的可能,目前我国东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已不堪煤炭的高排放,高污染。专家对煤炭和天然气在相同能耗下排放污染物量对比分析发现,两者排放灰粉的比例为148:l,排放二氧化硫比为700:1,排放氮氧化物比为29:1。目前已经开展的西气东输工程,年输气120fL立方米,意味着可替代1600万吨标准煤,每年减少烟尘排放27万吨。鉴于我国能源供应的压力,其他一次性能源的局限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天然气发电有利于环保,调峰和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天然气发电对环境保护贡献突出,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对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初期有莺要的支撑作用,对改善我国电力供应结构和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具有不町替代的优势。
由于燃气电厂在占地面积,用水量,环保等方面均比其他电厂小得多,这就使得在负荷中心(城市群,工业集中区)建设电厂,实现就地供电成为可能。由此可以减轻电网输电和电网建设的压力,同时降低输电线损,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天然气发电机组运行灵活,启动快且启停方便,适合用作调峰电源。此外,燃气电厂发电效率较高,我国燃煤发电机组发电效率约为40%,而大容量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效率可达58%。
结束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GDP”和“循环经济”等等观念开始成为人类文明的主题,影响人类的发展进程。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发展观”。我国要贯彻町持续发展的方针,建设“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必然会综合考虑燃气发电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提倡发展环保型燃气电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健康,杨建红. 国外天然气市场发育规律[J]. 国际石油经济,2002(8).
[2]李宏勋,王光东,刘怀增. 从英美天然气市场的发展看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开发[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李婷,周跃忠. 国内外天然气市场特征[J]. 商场现代化,2008(10).
第三,普通老百姓虽然钱财不多,总有一些或多或少的积累或剩余。他们或者把这些钱存在银行,或者购买国债,或者购买股票。存单、债券和股票的持有期限,或者是一两年,或者是三五年。在这一两年或三五年内,这些财产虽然归他所有,但他并没有使用或消费,而是为社会所用。这种私有公用现象,对于单个人、单个家庭来讲,可能是暂时的。比如,张家的私有积蓄公用期为3年,李家的私有积蓄公用期为5年。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就形成一个巨大的、而且是越来越大的、永远不被所有者使用的私有公用财产。这个私有公用财产的典型形态就是银行储蓄存款余额。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78年的210 亿元增加到现在的80000亿元,这笔财富从所有权上看当然是私人的, 而且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的。但只要不发生金融危机,只要老百姓不挤兑存款,这个私有财产的余额,就永远归社会公用,就像王永庆的财产自己永远也不会消费一样。
第四,私有财产捐献给社会。例如,美国的股票大王巴菲特向他的子女宣布,他们别想得到他的一个铜板,他要把财产全部捐献给社会。当然,这种私有公用,是通过捐献改变了财产的所有权,即将私有财产捐献为公有财产,最终变为公用财产。
以上几种现象,都是将私有财产交给公用。什么叫“交给公用”呢?是指这些财产事实上归属于社会。从社会公益来看,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效果来看,从它对老百姓所带来的福利来看,这些财产与公有制财产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比如,这些财产照样为社会增加就业,照样为社会生产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照样为国家增加税收,照样增进城乡的经济繁荣,甚至就连这些财产的经营者和支配者,也不是财产的所有者,而是遍布于社会的大大小小的职业经营者。
我们可以说,这些财产与公有制财产的惟一区别是,公有制财产所形成的利润归公,私有制财产所形成的利润归私。在传统经济学看来,这是公有制与私有制最本质的区别。
然而,如前所述,所谓私有公用财产,是指这些财产的利润并没有被财产的所有者消费,而是被积累起来,继续用于投资或生产,继续用于财产的扩张,其结果是使私有公用财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如果私有财产所产生的利润被所有者消费掉了,则这部分私有财产就不称其为私有公用财产,而属于私有私用财产。
专业银行(含政策性银行)自身的效益是指其本身的经营成果,它主要反映在利润上,社会效益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的吸收、运用,支持企业用尽量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生产出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并运用利率、汇兑、结算等手段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而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独立核算,其利润表现在贷款利息及其他收入与存款利息及其他支出的差额。利润大小直接影响职工奖金、福利。这就使得专业银行同一般企业一样,还具有追求切身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专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它本身不创造价值,而它的利润从诸多企业成本核算中提取所得,它只有在借款单位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销路良好的情况下,才能按期收回贷款。反之,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滞销、积压,归还银行贷款就失去了资金来源,贷款就占用在产成品库存上了,企业处于困境,银行也难以盘活资金,更谈不上利息收入了,这样就形成了信贷资金只有支付而没有回流。在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行为不正常的条件下,专业银行把利润作为唯一的经营目标,会加剧产业、产品结构的失调,使企业的投资饥饿与银行的盈利动机交织在一起,加剧了投资膨胀,使中央银行对信用规模和结构失去控制。所以说,社会效益是专业银行自身效益的前提,专业银行是社会资金活动的总枢纽,它与社会再生产息息相关,是国家实施经济管理,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这就决定了专业银行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否则就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可见,专业银行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统一的。
二、银行企业化管理,影响着两个效益的关系
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与银行自身效益发生矛盾。帮助企业加强管理,可以减少企业不合理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归行率,企业可以少贷款,多办事。从银行自身效益来看,借款单位的资金周转快,占用资金就少,贷款也就相对减少,贷款的运用率低,利息收入也相对减少,站在银行的角度看,借款单位的社会效益提高了,而银行本身的利润下降了。
2、差别和浮动利率也影响着社会和银行自身效益。有关政策规定,差别利率是以较低的利率扶持急需发展的部门、行业、产品或经济落后地区,其结果是减少了高利率贷款指标,使银行的利息收入减少,利润下降。在浮动利率执行上,也是对经营好的企业,实行优惠下浮利率。银行本身就是靠较好的效益吃饭的,所谓“食利者”。而这些能使银行获得可观利息收入的企业单位,银行又给予信贷上的“照顾”,使这些好的企业“锦上添花”,他们随时可以从银行得到大笔的低息贷款,也可转作他用,而银行坐收“渔利”,按期结息,对不景气的企业单位,银行反而给予上浮高利率贷款,还实行加罚、息制度,可谓“打入十八层地狱再踏上一脚”,这样不仅不能获得利息收入,有的资金投入还形成了新的“两呆”贷款。
3、抽紧银根对两个效益的影响。当中央银行紧缩银根控制规模的信息传导到专业银行时,往往一时还难以传导到企业,当中央银行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停止发放对专业银行的临时借款,扣收到期借款和资金市场有求无供的情况下,专业银行本应将制动力传导到企业中去,从企业收回到、逾期贷款来归还借款,当这种压力传导到企业时,反映甚微。因为经营亏损的企业,银行一般也停止了贷款,他们既然从银行得不到贷款,也就很少有存款,加之经营不景气,收回贷款难上加难,结果压力集中传导与银行利益息息相关的一类企业身上,停止和收回的只是一类企业的贷款,致使一类企业占用贷款比例下降,资金运用率低,造成银行收入减少,银根的结果,使银行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对下降,中央银行达到了控规的目的。
4、财务、信贷制度和法制的不健全,对两个效益的影响。银行自身经济效益存在相当大的虚假性,有的效益是年底在各种报表上“笔下生辉”编出来的,不是靠经营管理的“汗水”而获得的,有的企业更是如此,如有的企业实际库存大量原材料,产成品损失,待摊费用及资金水份,这些损失没有及时摊入成本,挤占了贷款,银行仍然睡在那里按时收息,逾期还可以收罚息。从表面上看,银行收入增加了,实际上银行吃了倒帐,这种倒帐在特定条件下,就被风险准备冲销了,银行和企业谁也没有责任了,而吃亏的还是国家银行。现在贷款管理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但落实起来也是“纸上谈兵”,很难执行,数额巨大的就是追究责任也是“望尘莫及”,实质上,银行大笔贷款只换来了几个利息收入,借款单位效益好了,而银行是名盈实亏,影响了银行发展后劲。
5、政策性银行近年来全面实行了商业化经营,基本实现了全面盈利,而政策性银行工资费用都是中央财政逐级核拨,由于业务发展了,基层支行的管理费用增加了,而拨付的费用难以维秩机构正常运转,业务发展与费用拨付不相适应,基层行效益再好,也不能利润留成,还是分配上的“大锅饭”,经营业绩是基层创造的,而得不到正常的回报,严重影响了银行自身效益完成,从而影响了社会效益的扩大,从心灵上影响了银行发展后劲。
三、怎样使两个效益达到协调统一
1、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率体系。现行利率存在着差别小、不协调、管得死、利差低等。要使银行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必须改革利率体系。一是适当提高利率总体水平;二是存、贷款要有一个合理的利差,高了影响企业,低了影响银行;三是政企分开,属于行政、民政型的投资严格区分,不代任何单位发放亏本的贷款补贴资金;四是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实行差别利率;五是根据银根的松紧度,实行浮动利率,优惠利率向不景气的企业倾斜,向好的企业控制;六是走出市场,逐步取消上存和下贷资金,真正体现自主经营。
2、对高利存款和低利贷款应进行补贴。国家确定的低利贷款,首先应由财政部门拨付到各专业银行,在有保证利息收入的前提下,由财政、银行双线下达贷款指标,才能办理中央银行确定的低息贷款。专业银行首先应在上缴的利润中冲减一部分下来,作为低息贷款补亏准备金,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企业化经营、自主经营;才能解决专业银行发挥调控作用与自身效益的矛盾。
10:02:54防汛通信专网担负着水文报汛、汛情信息传递、指挥调度等重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唐山市连年发生汛情,当时的公众移动通信并不发达,防汛办自办的无线电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唐山市行政首长多次亲临防汛办,通过自设的中心电台,指挥抗洪抢险工作。由于通信上得到了保障,汛情信息准确及时,指挥调度畅通无阻,防汛抗洪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1996年8月,河北省中、南部发生较大汛情,水库泄洪河道涨水,形势十分紧张。唐山市防汛办电台作为河北省防汛办短波通信网台站之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决服从省主台的命令,主动沟通省台与本网他台信号,在省台的统一指挥下,对主台信号进行不间断的迂回联络,确保了岗南和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的通信畅通,把汛情信息及时传递到省防指,将领导的指挥命令迅速传达到防汛抗洪一线,极大地鼓舞了前线指战员的斗志,为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较大贡献。
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支持是防汛专网畅通的保障
确保无线电通信的畅通无阻是保证防汛信息正常传递的根本。影响无线电通信效果的因素很多,比如电台网络结构、设备选型、频率点设置以及通信干扰等。从唐山市防汛办多年的经验来看,防汛通信之所以在关键时期能保持畅通,与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密不可分。无线电管理技术人员技术精湛、设备性能优良,对防汛专网的组建工作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帮助,并在网络布局和设备选型等环节出谋划策,在专网受到干扰时积极排查,为防汛通信专网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必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