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00:02: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会实践成果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工作感受
第一次正式工作的感受,给我的感觉也是正式的,那是严肃不带一点生活化的严谨。很有秩序的上班下班,很有顺序的进行工作的安排。每一步,也绝不是在课堂上的实训一般的随性,因为每一笔的动作,都代表着公司的利益和自己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所以每写下一笔,心中的压力也会无形增加不少。
每天规律的上下班,这种逃不出也躲不掉的束缚的感觉,我想我无法用我浅显的语文水平描写出来。只有当你真正被那种无形的框架固定,你才会明白。每天7点起床,八点出门,八点半进办公室。再到下午六点半下班回家,你会觉得虽然上班只有八小时,但你的其他时间似乎因为上班的八小时而慢慢的被牵扯到周边,哪些附加的琐碎会吞噬你更多的私人时间。你会因为要上班,而逼迫自己早点睡觉,早点起床。会按时按点固定自己的作息。根本不会像是在学校,有足够的休闲时间,更不会像是放假在家,无聊可以在家上网无所事事。
无边的生活压力会让你对社会的认知也慢慢上升到了成人所独有的精神压抑感。那种面对城市里钢筋水泥的无表情无感情,和人流车流里匆忙的不肯停歇的快节奏的无奈,只会让你渐渐的沉沦,也会让你安逸,最后懒惰的去看待所有的事。
是的,也许正是有这些那样的消极影响,才会让我们年轻一辈出现那么多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也正是有这些那样的消极影响,我们才会有更多更强大的动力,压力,激起我们奋发的前进。同样,也告诉我和你,面包很重要,但学会做面包更重要。还是抓紧时间更好的学习知识技能,为更好明天未来努力吧!
二、工作经验总结
第一次的经验总结虽然不是最有价值的,但对于同样是新手的我们,意义却是不同的,第一次的踉踉跄跄的走上专业的路,心里肯定是不踏实的,因为自己确确实实怕犯错,毕竟自己才接触这方面不久。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基础会计这门课真的非常重要的,看似哪些不怎么厉害的小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却是十分专业的真理。其实,在真正的工作中,用到的也就是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困难,最重要的基础专业知识再加上耐心细心的细致工作,帮着处理一些事项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三、工作成果报告
通过这次的工作的训练,我可以拥有信心的去面对自己将要学习的更深的专业面,
以及以后的工作的内容。可以将现学的专业知识运用自如的用到实际的操作上,从而加熟练我现学的专业知识,巩固了前学知识、加深知识的印象。可以为2012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好准备工作。
同时,通过这次工作,我也更加成熟了我的职业观,对我以后的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也很有帮助。可以用以此的感受作为以后学习乃至工作的动力,让我有信仰继续走下去。让我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还有这个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性。着实受益匪浅啊!
会计1135班 倪心仪
作为一名大一的学生,虽然在高中时代就有做过社会实践的经验。但是那仅仅停留在“小孩游戏”的阶段。而今,我已进入了大学的第二学期,我也将迎来更多的挑战。迎来越来越多的专业上的考核考试。
为了能更好的深入专业,真正的了解专业深度,这个寒假,一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二是为了巩固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实践。进入了一家专做环保器械的公司担任财务部工作室的小助理。以下是我的工作感受及工作经验总结、成果报告。
一、工作感受
第一次正式工作的感受,给我的感觉也是正式的,那是严肃不带一点生活化的严谨。很有秩序的上班下班,很有顺序的进行工作的安排。每一步,也绝不是在课堂上的实训一般的随性,因为每一笔的动作,都代表着公司的利益和自己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所以每写下一笔,心中的压力也会无形增加不少。
每天规律的上下班,这种逃不出也躲不掉的束缚的感觉,我想我无法用我浅显的语文水平描写出来。只有当你真正被那种无形的框架固定,你才会明白。每天7点起床,八点出门,八点半进办公室。再到下午六点半下班回家,你会觉得虽然上班只有八小时,但你的其他时间似乎因为上班的八小时而慢慢的被牵扯到周边,哪些附加的琐碎会吞噬你更多的私人时间。你会因为要上班,而逼迫自己早点睡觉,早点起床。会按时按点固定自己的作息。根本不会像是在学校,有足够的休闲时间,更不会像是放假在家,无聊可以在家上网无所事事。
无边的生活压力会让你对社会的认知也慢慢上升到了成人所独有的精神压抑感。那种面对城市里钢筋水泥的无表情无感情,和人流车流里匆忙的不肯停歇的快节奏的无奈,只会让你渐渐的沉沦,也会让你安逸,最后懒惰的去看待所有的事。
是的,也许正是有这些那样的消极影响,才会让我们年轻一辈出现那么多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也正是有这些那样的消极影响,我们才会有更多更强大的动力,压力,激起我们奋发的前进。同样,也告诉我和你,面包很重要,但学会做面包更重要。还是抓紧时间更好的学习知识技能,为更好明天未来努力吧!
二、工作经验总结
第一次的经验总结虽然不是最有价值的,但对于同样是新手的我们,意义却是不同的,第一次的踉踉跄跄的走上专业的路,心里肯定是不踏实的,因为自己确确实实怕犯错,毕竟自己才接触这方面不久。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基础会计这门课真的非常重要的,看似哪些不怎么厉害的小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却是十分专业的真理。其实,在真正的工作中,用到的也就是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困难,最重要的基础专业知识再加上耐心细心的细致工作,帮着处理一些事项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三、工作成果报告
通过这次的工作的训练,我可以拥有信心的去面对自己将要学习的更深的专业面,
所谓社会实践,是指高校生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走向社会,体味国情,增添常识,提高才能和全力多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过程的总称。社会实践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成轻忽的主要地位,是我们今天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并不断完善优化其模式,用这一活教材教活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合理组织规划,完善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是难度系数较大的教学环节,需要合理规划,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首先,学校应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由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学工处、校团委、各学生所在系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系部应成立由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系领导担任组长,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学生团总支书记、学生辅导员参加的社会实践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签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具体要求等,负责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指导小组根据《办法》精神联系当年度社会热点制定当年《社会实践指导意见书》,以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动态规划指导实践活动。在规划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考虑实行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点上活动以学校组织为主,讲求一个“精”字,组织精细,安排周密。它主要适用于那些影响大、费用高、跨系部的重点实践项目。线上活动采取学校资助、各系组织的方式,讲求一个“特”字,即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主要适合各系实践小分队或社会实践团队等具有一定组织难度的集体项目。面上活动是对全体学生,讲求一个“广”字,要求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多数学生个体进行的暑期社会调查活动。其次,为保证社会实践顺利进行,学校应设立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为社会实践团队提供必要条件,资助立项的重点和一般社会实践项目,奖励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个人、优秀报告和优秀指导老师等。社会实践经费由学校实践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每年学校都要制订《实践项目经费汇总表》,将项目名称、负责人、时间地点、人数及所需经费清单列出。学校在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筹措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从单一拨款的方式转变为拨款、自办实体、项目合作和寻求社会赞助等综合方式,逐步改变社会实践经费紧张的局面。
(二)制定考核体系,强化奖励机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多头管理、考核混乱的现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由团委考核,考核方法主要侧重于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的社会实践由任课教师进行考核,考核方法主要侧重于结果;此外,各系部也时常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考核方法主要侧重于声势大小、报道多少。考核方式不同,标准多样,有时也出现重复考核现象,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但统一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应建立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二者综合统一的基础上,考核成绩既要看实践调查报告、社会服务总结报告、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及水平高低,又要参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做到知、行统一,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点。由于重点项目和主线项目一般有专人负责带队,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综合统一性难度不大,难度最大的是如何对大量无人监管的个体自主调查项目的考核问题。为加强过程考核,教师应要求实践报告中必须有专门部分对调查过程进行描述和实践体会的总结,明确所调查的具体乡村、城镇、社区或学校的名称、地址、被调查人的联系电话、邮箱、在调查地点的留影、调查人与被调查者的合影等资料,并尽量索要《社会实践单位回执单》,以便于事后抽查。为鼓励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体以及组织,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成果报告会,由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给出“优秀组织奖”“优秀实践团(队)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先进个人奖”和“优秀调研报告奖”等一系列奖项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对于优秀的研究成果,还可按年度编印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选》或制成光盘保存,也可推荐到校报或正式出版刊物或结集发表。
(三)建立实践基地,提高实践质量
小集中大分散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部分学生只能利用暑假返乡进行社会调查。时间的局限性排斥了日常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分散性增加了考核的难度,形式的单一性不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要。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可以大大拓展实践时间,将实践活动由假期向平时延伸,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变暑期实践为日常实践,并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范围,使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得到实质性锻炼的机会。学校应以多样、多点、共赢为原则,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所谓多样性原则,即是把目光从红色旅游基地上扩散开来,建立教学、科研、实习、社区援助、勤工助学等多种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在基地地点的选择上,要考虑多点性原则,既要考虑郊区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也要考虑中心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既包含企业、工厂,也包含社区、学校等。所谓共赢原则,就是必须坚持在学校和学生受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地方和活动接受单位受益,发挥双方优势,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为社会实践长期化、制度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实践教学要实现学生对社会环境和行业专业的认知,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对社会环境中的一些角色和现象能明白其原因和原理,做到心中有数。这一阶段实践教学旨在让学生为公共管理实践打下牢靠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和新奇事物进行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对公共管理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学生对公共事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认知。
第二:掌握阶段———大学三年级。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些专业实践知识的具体操作和应用,具体实施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知识以案例分析为主,以小组讨论等活动为补充;具体操作可通过各种专业模拟软件和实践课程进行。通过具体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再用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两者结合,不断优化改善,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提升阶段———大学四年级。
大四临近毕业,临近工作,此阶段实践目标旨在查缺补漏,综合运用前两个阶段的成果。这时实践需要通过专业实习完成,多数是在与专业相关的公共管理部门进行,实习阶段学生应将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转化为真正的工作技能和素质。独立自主地完成工作要求,遇到困难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解决,熟练担负公共管理工作任务,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工作素养,并且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可提前熟悉未来就业环境和工作方式。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为目标服务。实践教学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可分为四个阶段和层次的内容体系:校内进行课堂实践和专业实践,校外进行假期实践和专业实习,这四种方式各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且具有相应的成果。具体如下:
(一)课堂实践:成果形式———小组合作实践报告
课堂实践以公共管理案例为依托,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具体操作两方面实施。理论分析方面可通过引进经典案例、热点话题、实时政策、新近公众事件等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完成成果报告,可分成小组,进行组间对比和探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具体操作方面可通过场景还原和模拟进行,一人或数人操作,大家共同检查问题,博采众长,填补缺陷。最终分享学习成果,且形成书面化学习报告。当然,这一过程也可以进行拓展。
(二)假期实践:成果形式———社会实践报告
利用寒暑假期实现对专业和社会认知的目标,学生应以印证理论知识和探究实践目标为目的。依托专业教师的相关课题,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社会调研,成果主要是与课题和项目相关的调研报告和论文。
(三)专业实践:成果形式———学年论文
主要指课程实践,如城市管理专业实践和社区管理实践等,专业实践存在诸多困难:往往实践人数多,实践单位有限,且实践时间相对比较分散,单位不愿意接收,根据现状,现有两个实践课程尽可能多地以调研为主,实践内容根据学生论文课题自行设定,如此不仅可以为论文写作提供更多可行性素材,还可以用实践成果。
(四)专业实习:成果形式———毕业论文
现状是多数高校安排学生在大四开始前的暑期进行实习,一般为期三个月,专业实习要求实践单位和教学单位的指导老师同时到位,对指导教师有严格的职责要求,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在学生实习之前,可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带着选题实践和实习,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完成毕业论文,或者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自拟题目,进行应用型研究。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
建立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质量意识,很好地检测实践教学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优化改善。
第一,社会实践成果应该有规范的文本或报告呈现。
报告和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有具体要求,格式要规范、条理,以便查询和保存。内容一定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避免纯理论叙述、泛泛而谈,充分展现案例观点和数据,做到有理有据。杜绝抄袭、挪用他人观点、虚编捏造等现象发生。成果的展现应该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一致。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几乎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过多地强调书本知识和应试能力。教师是在用大纲和教材教学科知识,学生是在跟着教师学习这些对他们今后生活可能没有多大帮助的知识;教师是学科知识、技术的传递者、灌输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在课堂内教学生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学生被禁锢在课堂内呆读死记,成为知识的容器。“教育丧失了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意义,难以培养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进行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不再将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隘的范畴内加以理解,而是把课程理解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与可能生活世界的桥梁”,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着眼于为中小学生建构完满的精神生活。基于这种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教师要树立起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质量观;确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的目标观;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育人观、教学观。
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敞开学习的大门,让学生通过探究自然和社会问题,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促进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发展。
一开始,要放低起点,摸清学生的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情况,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将教学层面逐渐转移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层面。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讲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的专题报告,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能达到的实际目标。实践活动的步子要小,把活动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始终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宽松的、多元化的自主发展机会,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让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实践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主动参与活动。例如:用一条3厘米的凤尾鱼,一根水藻,一个烧瓶和半瓶水做成一个生态球,会吸引众多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由小小的生态球就可以过渡到生态系统、人口增长、滥砍滥伐、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开发课程资源
任何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都是由一定的课程资源支撑的。各地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有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区特产、远古传说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辽阔肥沃的农田。这些都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物质和文化资源。
近年来不少高校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但收效甚微,实践教学很难实现预期目标。以公共管理专业为例,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是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考核体系。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改革目标当列首位,教学活动应围绕目标进行。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应划分为两个目标:一个是整体目标,作为整体框架;一个是具体目标,作为实践过程的指导。两个目标要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围绕专业课程目标,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不能单一片面,应以实际运用为目的,不能仅是高屋建瓴,而要“接地气”,便于在基层各高校开展。具体目标为总体目标服务,最终实现改革目标。实践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认知阶段――大学一、二年级。实践教学要实现学生对社会环境和行业专业的认知,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对社会环境中的一些角色和现象能明白其原因和原理,做到心中有数。这一阶段实践教学旨在让学生为公共管理实践打下牢靠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和新奇事物进行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对公共管理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在实践基础上实现学生对公共事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认知。
第二:掌握阶段――大学三年级。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些专业实践知识的具体操作和应用,具体实施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知识以案例分析为主,以小组讨论等活动为补充;具体操作可通过各种专业模拟软件和实践课程进行。通过具体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再用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两者结合,不断优化改善,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提升阶段――大学四年级。大四临近毕业,临近工作,此阶段实践目标旨在查缺补漏,综合运用前两个阶段的成果。这时实践需要通过专业实习完成,多数是在与专业相关的公共管理部门进行,实习阶段学生应将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转化为真正的工作技能和素质。独立自主地完成工作要求,遇到困难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解决,熟练担负公共管理工作任务,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工作素养,并且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可提前熟悉未来就业环境和工作方式。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为目标服务。实践教学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可分为四个阶段和层次的内容体系:校内进行课堂实践和专业实践,校外进行假期实践和专业实习,这四种方式各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且具有相应的成果。具体如下:
(一)课堂实践:成果形式――小组合作实践报告
课堂实践以公共管理案例为依托,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具体操作两方面实施。理论分析方面可通过引进经典案例、热点话题、实时政策、新近公众事件等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完成成果报告,可分成小组,进行组间对比和探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具体操作方面可通过场景还原和模拟进行,一人或数人操作,大家共同检查问题,博采众长,填补缺陷。最终分享学习成果,且形成书面化学习报告。当然,这一过程也可以进行拓展。
(二)假期实践:成果形式――社会实践报告
利用寒暑假期实现对专业和社会认知的目标,学生应以印证理论知识和探究实践目标为目的。依托专业教师的相关课题,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社会调研,成果主要是与课题和项目相关的调研报告和论文。
(三)专业实践:成果形式――学年论文
主要指课程实践,如城市管理专业实践和社区管理实践等,专业实践存在诸多困难:往往实践人数多,实践单位有限,且实践时间相对比较分散,单位不愿意接收,根据现状,现有两个实践课程尽可能多地以调研为主,实践内容根据学生论文课题自行设定,如此不仅可以为论文写作提供更多可行性素材,还可以用实践成果。
(四)专业实习:成果形式――毕业论文
现状是多数高校安排学生在大四开始前的暑期进行实习,一般为期三个月,专业实习要求实践单位和教学单位的指导老师同时到位,对指导教师有严格的职责要求,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在学生实习之前,可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带着选题实践和实习,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完成毕业论文,或者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自拟题目,进行应用型研究。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
建立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质量意识,很好地检测实践教学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优化改善。
第一,社会实践成果应该有规范的文本或报告呈现。报告和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有具体要求,格式要规范、条理,以便查询和保存。内容一定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避免纯理论叙述、泛泛而谈,充分展现案例观点和数据,做到有理有据。杜绝抄袭、挪用他人观点、虚编捏造等现象发生。成果的展现应该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一致。
第二,成果的展现应区分优劣等级,并给予相应奖励。如评选优秀报告和论文、优秀实践个人和集体等,重点关注调研和实践类论文和报告,而非理论性文章。
参考文献:
创新素质是创新人才进行创新活动并取得成功的关键素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促进大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矫正和改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形成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4方面:
(一)社会实践唤醒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对创新活动的认识与态度,包括创新的需求和动机,表现为强烈的创新意愿。大学生在课外科研和社会考察等实践活动中,有机会接触未知领域。在对新问题的探索中,他们被激发起好奇心和求知欲,创新意识被唤醒。
(二)社会实践启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用新思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寻求新关系,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方法[2]。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可以将新事物与实际经验相联系,这有利于形成创新思维。
(三)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提出新思想、发明新事物和创造新价值的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创新活动最重要的能力,包括信息整合能力、科研能力和新技术开发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其认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并且通过反复试验和调整已有理论,最终形成新认识及新方法。
(四)社会实践塑造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引导个体正确选择价值目标,为创新活动提供巨大的精神支持和创新动力[2]。主题鲜明和内容多样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增强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并能及时发现不足,用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顽强的意志完成创新活动。
二、社会实践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充分利用校内及校外资源,开展各类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建设长期稳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结合专业激发创新潜能,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对实践创新不够重视
当前就业形势愈加白热化,大学生“考证热”的势头愈演愈烈。很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考取各种证书,甚至放弃自己的专业学习,也不愿参与社会实践,更谈不上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事实上,没有经过社会实践和具体应用而取得的一些证书,只能证明拥有了考试的能力,而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如何还是个未知数。同时,一些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创新之路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之路,需要经受许多挫折与失败。一些学生往往把创新看得太容易,但又不愿脚踏实地研究探索,当遭遇困难时,便怨天尤人,难以坚持。淡薄的创新意识无法应对未来的竞争和挑战。
(二)政府支持乏力
首先,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对积极参与实践创新的高校和企业,政府没有或较少提供积极的财政支持,如通过减税、专项补贴、财政拨款及设立大学生实践创新基金等承担一部分费用,这使得校企双方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挫伤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政策保障不够完善。高校组织大学生实践创新的行为规范、大学生参与实践创新过程中人身及相关权益的保护制度、规范和鼓励实践单位接收大学生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无法较好地保障参与实践创新的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再次,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尚未建立起全国联网的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信息平台,不能定期全国或地区的实践创新活动信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也不够系统和全面。
(三)高校实践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首先,考核制度不完善。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态度、表现和成果没有明确的考评标准;指导教师在工作量、能力和绩效上也没有具体的考核方案,实践创新尚未纳入高校的完整体系中。其次,保障制度不健全。一些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经费支持不足,活动开展受限;很多教师教学工作繁重,指导实践创新的精力不足;不能积极拓展校企合作,难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限制了活动的开展。最后,缺乏激励措施。对做出实践创新贡献的师生没有在业绩考核和学业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难以激发其积极性。
(四)社会缺乏有力支持
第一,家长认识不足。多数父母出于安全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不愿让子女经常接触社会,参加实践活动。第二,企业缺乏积极性。部分企业认为大学生实践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浪费岗位和时间。因此,不给学生实践机会,或者把大学生当作廉价甚至免费劳动力,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第三,社会宣传欠缺,尚未形成实践创新的氛围和环境。
三、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实现路径
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会受到政府、高校、社会及个人多方面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政府应充分履行宏观调控职能,提供更多的战略规划、政策指导、资源供给
及法律援助等服务,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常态化与制度化。继续加大创新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设立实践创新专项经费,提供物质保障。对普通高校的实践创新普遍支持,对研究型大学特殊支持,既有一般又有重点,有利于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优化高校实践创新机制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高校建立起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教育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组织保障、搭建创新平台等能够对高校师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为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为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1.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指导力度将实践创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实践创新公共课、选修课和实践指导课。以专题形式如实践概述专题、选题专题或写作专题等开设公共课;结合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实践类型,将调研方法、文献研究、宣传策划等设计成专题讲座提供不同专业学生选修;实践指导方式可以随团与远程相结合,使对学生的指导更加便捷。2.完善组织保障,组建创新型师资队伍成立实践创新领导小组,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为各职能部门领导,切实做好实践创新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优化教师考评机制,对实践创新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晋升机会;提高师资水平,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创新教育的学术会议与实践指导培训;校企对接,选派教师到企业定期学习锻炼,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课题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质量,成为“双师型”(教师、技师)人才,同时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导师和顾问,定期举办讲座和培训,优势互补。3.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重视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不只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要善于发现问题,开动脑筋,学以致用,善于总结,依托社会实践进行论文创作和科技创新。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调研成果报告会、实践经验交流会和社会实践成果展等形式,在“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4.丰富实践形式,搭建创新平台高校应强化本科生实习环节,建立校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跟进学生实习情况。制定实践创新的学分和奖励政策,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项目和课题,可以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以及同济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SITP)等。拓展产学研合作,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与联合实验室等,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创新。
为了组织好xx年年以“支援贫困,服务农村”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布置、精心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团委书记为组长,校团委、校学生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并拨出了专款。在上级团组织和校党委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认真落实了有关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如联系实践点、前期宣传动员工作等,确定了永嘉小坑村和平阳赤溪圣雄希望小学两个实践点。为保证全校同学的实践参与率,学校在组织工作别注重点面结合。点上,学校采取就近就便按需重点组队的原则,从各班及学生社团中选取品学兼优的30余名同学组成了2支社会实践队。面上,校团委认真制定暑期社会实践计划书,制定了详细了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具体的时间安排。
暑假前夕,学校对今年的暑期实践工作进行了动员,对进行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任务和活动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我们和当地的团县委取得了联系,对实践地进行了先期探查,并要求各实践队伍在活动期间一直同团委保持密切联系,要求队员在活动期间和活动结束后及时将实践报告和成果报校团委,并由校团委xx年暑期社会实践报道组编成特刊,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进一步深化。
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xx年暑期社会实践虽然只有两支队伍,但是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校除保持自身以往实践工作特色外,还鼓励同学以农村为主要出发点,学习典型,以多种角色渗透了解基层生活和工作。
(一)主题明确
与往年不同,我校今年的两支队伍都积极响应时代要求,因地制宜地为各自的社会实践确立了主题。永嘉县小坑村和平阳赤溪圣雄希望小学都是贫困落后地区,但是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和自然条件。永嘉小坑村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很可能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位硕士村长,该实践队的主题便确立为“共建****新农村”,而另一支队伍则确立为“放飞希望 支教农村”。
(二)形式多样
两支社会实践队围绕各自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内容:社会调查、下乡支教、文艺汇演、座谈会、参观后九降村、科技下乡等内容。不仅充分调动了队员们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文艺演出、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深了队员和村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三、成效显着
虽然两支队伍的实践时间仅仅只有八天,但通过八天的实践,我们的社会实践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一)学生加深了对社会现状的了解。他们亲自深入社会进行实践活动,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实践接近尾声时,还特别安排了与“投身农村建设”的归国硕士章文琼的座谈会,以及后九降村的参观活动和对郑九万事迹的了解,对学生了触动很大。这些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人物典型,改观了学生对村官的印象,并且不少学生还决心以他们为榜样,树立了“回报农村”的坚定信念。
(二)有助于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通过体验农村生活艰苦生活,深入调查农村现状,不仅使得我们的社会实践更深化,也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三)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次实践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协调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义务支教队伍还举行了一场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演出,培养了学生个人胆量和口才,提升了他们的组织协作能力。
(四)扩大影响,及时报道。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每支实践队都安排了一名宣传员,做好实践日志,将信息及时反馈学校。如遇重大事件,我们还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加强宣传报道。我们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永嘉网(7月18日)、平阳电视台(7月23日)、《温州晚报》(7月26日)等相继进行了报道。
四、经验和收获
它们在每次出版时名称都是一样的(除非更名),为了区分不同版本,一般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去编号。刊物有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或其他。以河南大学学报双月刊为例,2009年1月出版的,一般描述其期号就用“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来表示期号。当然有时候也会带上卷,卷是从创刊开始,每年算一卷,如“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1)”,2009表示年份,39表示卷,1表示是2009年,第39卷的第1期。
一.期刊卷号说明
1)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A
3)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code:"作为标识,不少期刊在第几期之上有第几卷标志。
二.期刊卷号具体内容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二、项目背景
京杭大运河有着千年的历史,千里的长度,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是古代中国南北方向的内陆水上交通大动脉,工程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京杭大运河,全长2400多公里,连通了钱塘江等5大水系,河流经北京等18个市区、6省市。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线路最长的人工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所经地区地形复杂,存在洪水侵泛、水源缺乏、泥沙处理等技术问题。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工程治理规划中,融入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历代统治者把它视为“建国之本”,百计经营,其采取的洪水宣泄、节制水量、平衡水位等技术措施技艺精湛。
但遗憾的是,这么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在今天获得的认知和重视严重不足,已到了缺水“断奶”、污染与破坏加剧、再不加以保护就有可能消逝的危机关头。20xx年底,城市规划建筑专家郑孝燮、文物古建筑保护专家罗哲文、建筑工艺美术专家朱炳仁3人联名写信给大运河流经的18个市区的市长,呼吁联合申遗;20xx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58名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议案,使大运河再次成为全国注目的焦点。
20xx年5月12日,由全国政协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活动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考察团将对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城市进行调查研究,考察活动行程近两千公里,是大运河历规模较大的一次全程考察。
三、项目意义
北科大学子走近运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通过与运河的零距离接触,紧跟“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以大学生的视角,采用调查、宣传等方式,利用影像、图文、签字、报道、网络等形式,与当地政府、高校、媒体合作,认识运河、宣传运河、保护运河、亲身感受运河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深入了解运河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引起全社会对京杭大运河的关注和重视,唤起沿河人民保护运河的意识。
四、调研地点
沿河十八个城市:北京、通州(区)、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城市他们分布在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
五、项目内容
1.调研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文化
1)寻找与京杭大运河相关的历史文物遗址,如石碑、老建筑等,了解历史;
2)查阅县志、水利志、地名志和地方文化等相关资料,今昔对比;
3)了解运河沿线的风土人情等;
4)采访了解运河有关的地方曲艺、舞蹈、戏剧、文学、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民俗等非物质遗产。
2.调查京杭大运河的经济效益
1) 大运河航运情况、发挥的功能、如何体现其价值;
2) 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的来源及月用水量,各地是否有抢水,霸水、造水库等现象;
3) 大运河两岸的房地产业的发展,有无破坏运河两岸建筑风貌。
3.调研京杭大运河周围环境的现状
1) 大运河周围的植被情况;
2) 大运河里水产品饲养情况;
3) 大运河周围村庄,运河本体调查河道、堤堰、桥、闸、河道周边的情况和保护现状;
4) 运河两岸的建筑、城市景观设计,是否破坏运河景观;
5) 运河上有哪些水利设施;
4.了解当地政府对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政策
1)沿途通过对运河的考察、分析等,得出结论;对某一城市运河有无断流、河水浑浊度、垃圾等污染物倾倒入河的情况、排污口、水坝的数量等方面进行记录;
2)沿河取大运河水样;
3)当地政府所表现出的积极性:法规的制定,保护京杭大运河所采取的措施等;
4)运河航运的管理措施;
5)采访当地官员,了解管理运河的相关政策。
5.宣传保护京杭大运河重要性
1)针对沿岸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爱护运河,支持申遗”宣讲活动;
2)开展“爱护运河,支持申遗” 万人签名活动;
3)联系当地媒体、大学共同开展保护运河的宣传活动,为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创造浓厚的气氛。
六、开展形式
主要通过实地调研、沿途访谈、政府座谈、宣讲、签名等形式,与当地政府、运河管理等相关部门、高校、媒体合作开展“爱护运河,支持申遗”学子走近运河系列活动。
七、项目目标
通过各分团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结束后,举行一场“我在运河身边的日子“专题实践图片展;开展一次《运河——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举办“科大学子走近运河”专题论坛;汇编《运河沿河现状调查》和《运河的故事》两本成果集。最后将相关成果报送有关部门作为大运河申遗决策的依据。
希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锻炼同学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养成保环意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小事做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八、时间安排
1、前期计划安排
1)5.20-5.26:通过网络、培训会、展板等宣传方式开展分团公开招募;
2)5.26-6.12:审核报名的团队和个人资料,进行团队和个人面试,确定团队;
3)6.12-6.19:开展团队培训工作;
4)6.19-7.15:和相关单位进一步协商沟通,进一步丰富实践形式和内容;
5)7.15—9.7:各分团实地考察调研;
6)9.7-9.15:实践团队收集、整理本团实践的成果和资料;
7)9.15-10.15:举行相关总结活动,编写成果集。
2、实践过程控制
1)根据同学时间安排进行大运河的调研活动,共同走完运河全程,完成实践任务;
2)实践期间,各实践团队要及时反馈团队信息,及时撰写新闻稿,和相关媒体联系,扩大团队实践影响;
3)实践结束一周后上交实践过程中的相关材料。
3、实践后期总结
1)实践结束后,各分团认真整理分析调研成果,撰写反映调研内容的、有一定水平的调研报告;
2)举行《运河——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举办一场“我在运河身边的日子”专题实践图片展;开展一次《运河——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举办“科大学子走近运河”专题论坛;汇编《运河沿河现状调查》和《运河的故事》两本成果集。
九、调研要求
1)诚信要求:应恪守诚实守信的诚信原则,本人切实开展调研,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谨,严肃认真的开展工作。
2)礼仪要求:在工作场所与被调查对象进行交流时,语言和举止须规范庄重,注意讲文明懂礼貌;对在调研工作中给予帮助和配合的单位和个人应表示谢意;体现良好的道德风貌。
3)工作要求:根据要求完成调研内容、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分析其中数据。
4)纪律要求:注意人身安全,遵守法律法规;认真保管好调研资料,确保完整无缺。
十、组织招募
1、组织领导
学校设“京杭大运河”实践团领导小组,由校团委主要干部组成,负责该项目的前期策划招募、中期培训管理、后期数据整理分析工作。
2、调研团的招募
1)报名(符合以下条件的个人或团队可以报名)
①本人自愿按照要求开展工作,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调研活动;
② 组织能力强,诚实守信;
④ 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独立开展调研工作的能力;
⑤ 身体健康,能适应调研工作的身体素质要求;
⑥ 所组团队形式不限,人数8—10人。
2)初选
参照以下条件进行初选(具备以下一个或一个以上条件的优先选拔)
① 家庭所在地在京杭大运河沿线;
② 担任过学生干部;
④ 曾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⑤ 团队整体或个人具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独立开展企业调研工作的能力。
3)面试
由“京杭大运河”实践调研团领导小组对通过初选的团队或个人进行统一面试考核。
5)培训和模拟演练
由“京杭大运河”实践调研团领导小组聘请相关专家对招募团队或同学进行培训,并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
“学生各类教辅资料的使用情况”一向是个热点问题,贴近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是作为一个师范生、未来的人民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但不通过调研,我们并不清楚实际的现状,只能根据已有的并不丰富的知识储备,进行想当然的分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初一学生英语教辅资料的使用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教辅市场并不规范,形形的教辅铺天盖地,其中有知名出版社的老品牌,也有新问世的看上去极为花哨的练习,让人很难辨别好坏。好的教辅资料应当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重难点,理清思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强化练习,巩固课内所学,切实提高学习成绩;而品质低下的则会误导学生,浪费时间,使学生深受其害。教辅市场如此稂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必须有一双善于鉴别的慧眼。
而实际情况又是什么呢?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学生选购教辅时缺乏自主性和科学性,往往是老师推荐什么就买什么,也不考量一下是否适合自己。有的则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家长,而家长大多并不懂英语,也不懂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的时候非常盲目。买回去以后呢,出于各种原因,很少有学生能坚持经常使用的,许多是一学期下来,使用的痕迹寥寥无几。问他们使用这些资料想解决的主要学习问题是什么,或者想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他们并不清楚,反正买回来了就做,毫无目的性。问他们使用效果如何,是否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他们也捉摸不到明显的进步。所以对于教辅资料的有效性,学生、家长都处于比较迷糊的状态。而老师只告诉学生哪本资料较好,并没告诉学生好在哪里,应该如何选择,老师只“授之以鱼”,而没有“授之以渔”,学生自然无所适从。
这些都是我们调研下来,获得的比较深刻的体会。我们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来建议和指导学生、家长,但我们发现,发现问题简单,就事论事也容易,但要提出可行的对策就很难,问题又深又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积重难返,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得了的。我们为此很苦恼,但是如果能提升相关人群的认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起来探索,此次的目的就达到了。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本身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下具体矛盾的解决同样需要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我们已为教育建设献出了一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实践的开展情况来看,我们主要遇到了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化虚为实,难以将笼统的实践主题条分缕析,分解出多个要解决的小问题,排列出合理的实践步骤,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大难题。
二是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主题实践性比较强,但与平时在学校里学的教学教法等专业知识有些脱节,较难寻找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三是调查过程中的人际沟通,难以争取被调查人的理解,而经常遭冷遇。
四是统计数据非常繁杂,一不小心容易出错,影响成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产生了这样一些认识:
一是专业素养很重要。我们的理论储备还不够,所以就事论事比较容易,要深入分析就很难,从现象到本质、从问题原因到解决途径,要有所突破对我们来说都是较大的挑战。我们的实践能力也不强,平时与一线教育接触较少,访谈和问卷对象的许多回答都是我们没有预想到的。
二是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此次调研采取什么形式、确定怎样的主题、如何理论联系实际都是我们必须仔细思考、反复权衡的问题。其中,预见能力很重要,为使调研顺利进行,在行动前,我们必须努力预见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预先加以防治。与预见同样重要的是反思,事先我们必须反思上次社会调研的经验,使这次在上次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这次调研进行到尾声时我们还要反思此次的经验教训,便于下次借鉴。以前学过的一些哲学思想也在此次调研中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抓重点、群众路线等。总之,凡事都凭独立思考,思考得多且深就为事情增添了许多胜算。
三是人际关系很重要。我们和许多同学联系过,发现他们联系不上实践单位负责人,有的完成了实践,却得不到单位的认可,盖不到章。我们此次社会调研有两个主要场所:中学和书店,涉及三种人群:学生、老师和家长,我们需要一一接触,多交流沟通,样本越丰富,越有利于实践成果的得出。人际关系好则事成,不好则调研遇阻。由小见大,要干成任何事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发现建立友善的广泛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做到三点:一是给人家留下好的印象,二是善于加深友情,三是善于立足于已有的人际关系拓宽交往群。
四是表达能力很重要。首先是口头表达能力。以学校为例,要完成任务,我们必须说服学校、说服老师、说服学生,有了良好的口才才会有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在活动中,只有说服学校,我们才能获得问卷调查的通行证;只有说服老师,我们才能通过交流提升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说服学生,我们才能获得调查对象的支持。书面表达能力也很重要。实践所得都见于书面材料,那是我们劳动成果的展示。策划是说明文,报告就是论文,心得实际是杂感散文,还有新闻稿,一次小小的调研却要求会写多种文体,要求确实很高。
五是组织协调能力很重要。我们在班中发放问卷,虽有老师监督同学,但组织学生的工作需要我们自己来做。如何让问卷调查迅速有序地进行,这是在考验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六是统计能力很重要。统计能力即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这是实现从一张张问卷到数据结论、从数据结论到事实结论的飞跃的关键。
七是分类归纳能力很重要。讲及原因和整改方案,不同的点之间很容易重复和交叉,尤其是将导师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相结合的时候,很难取舍;归纳则要求提升,但必须紧扣话题,有针对性,一不小心就会说成又大有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可行性就大打折扣。因此分类归纳可谓一大难关。
有了以上“技巧”,暑期社会实践中的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我们还意识到如下细节问题:
在专业方面,要多看书,多做理论储备,寻找方法论的指导。不要急着出成果,成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应保持一种不求回报,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团队组织上,要宏观地运筹帷幄,高屋建瓴,使整个实践团队运作协调。不可忽视实践团队内部的管理与协调;团队内分工必须明确,及时解决好团队内矛盾,并且在一开始就需要明确团队内解决问题的民主形式。
在活动过程中,要有计划,更要有耐心。采访别人的时候问题与资料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要注重细节。
在调研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多一些耐心,多请教别人,尤其是指导老师。千万别乱了阵脚,否则整个实践团队都会出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它是具有独立形态的综合性课程和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及经验课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是特定的和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是个人、社会、自然的综合,一方面需要对以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体现了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另一方面也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去解决以综合形态呈现在学生前的各种问题。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和对当前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在“做”、“考察”、“调查”、“实验”、“研讨”、“探究”、“设计”、“展示”、“服务”、“劳动”、等一系列活动中完成的。这些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成为学生的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多少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都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的、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而且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主题更是多种多样,其活动的结果呈现也是百花齐放的。就同一主题而言,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及成果表达也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点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4、创新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体验,并对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建购。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扬光大。
5、探究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6、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实施过程和表达结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二、课程实施中六种基本课型
1、定课题、拟方案课。主题确定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从中筛选和确定子课题;然后根据研究兴趣,划分活动小组,并讨论和拟订活动实施方案。如《风筝》根据老师的主题设计思路,组织学生看多媒体,初步认识感知风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探究的问题,整合提升成为活动主题――《风筝》。对学生提出的不同小课题进行合并归类或者修正,形成以下主要研究问题:风筝的来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作用,制作风筝的材料等。根据爱好确定研究小组,组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完成任务分工。
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指导教师、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2、活动方法指导课。针对形成的活动专题,教师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去开展活动,如何进行采访,如何写调查表,怎样进行分工与和作等。多在三、四年级上此类型的课。
3、社区服务实践课。根据活动主题,依照自我设计的活动方案,参与实践活动,经历、感悟、体验、探索方案的实施价值。学生分小组按研究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的上网搜集有关风筝的来历,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风筝的种类,有的走访调查身边的人,了解制作风筝的材料及方法,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整理,合作完成组内任务。老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活动。
4、展示交流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成果,用各种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展示交流课主要是让学生口头发表实践活动的成果。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汇报形式分组展示汇报探究成果。程序是:各组推选一名主汇报人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进行师生评价。有的组同学撰写了研究小论文《风筝的发展》,有的同学采用现场放风筝的形式等,全体同学参与到交流汇报、评价中。
5、技术实践课。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和子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劳动技术的作品设计和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技术设计,构思作品图纸,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准备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作品的制作。
第三条*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授予在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本省境内各研究生学位培养单位从事研究生教育的集体或教学、管理、研究的人员,均可依照本实施办法的规定申请*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第四条*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个等级,2009年进行首次评选,以后每4年评审一次。
第五条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在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培养质量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实现培养目标贡献显著的,可获得*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在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方面迈出较大步伐,人才培养质量取得较大效果的,可获得*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的,可获得*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第六条申请*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对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示范性强,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三)成果需具有2年以上(含2年)的教育实践检验期。实践检验的时间从正式实施(包括正式试行)教育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订方案的时间。截止时间为推荐*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时间。
(四)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集体)应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风,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连续3年以上从事研究生教育或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管理的工作经历。
第七条申请*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由成果的主要完成者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向省教育厅推荐;
(二)两个以上集体或者个人共同完成的教学成果,由成果的完成者征得本单位同意后,由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向省教育厅推荐;或第一完成单位牵头,由3个以内主要完成单位联合推荐申报;每项成果参与申报的主要完成人一般不超过5人。
第八条推荐*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书》;
(二)反映教学成果的总结或相关论文、教材(包括正式出版的著作)及相关支撑材料(如《*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成果鉴定书》、《*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结题报告书》等);
(三)为准备推荐参加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的评选,推荐*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须同时提交由省教育厅主持通过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
(四)《*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汇总表》及相关电子文档。
(五)其他要求的材料。
第九条*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奖励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条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负责*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组织。评审工作由*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个评审组。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由省教育厅临时聘任。
(一)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先由评审组审议推荐,报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委员会须在五分之四以上委员参加的情况下进行评议,评审结果由评审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二等奖、三等奖的评审,须有评审委员会到会委员二分之一以上同意;一等奖的评审,须有评审委员会到会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二)评审委员会将评审结果报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审核批准授奖成果名单,并发文公布表彰,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奖金由省财政预算安排。
(三)评审委员会在获得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择优推荐参加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的成果,由教育厅审核确定上报名单,并按教育部的要求统一组织上报材料。
第十一条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被推荐为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成果完成人,不得参加奖励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评审工作。
第十二条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实行异议期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拟授奖成果持有异议,须在公示之日起30日内向省教育厅提出。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包括必要的证明材料)提出。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姓名、通讯地址和电话;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的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电话。
不符合本款规定和要求的异议,一般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