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4 16:55: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一、 供应链理论概述
供应链管理起源于本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全球性的竞争使得市场变化太快,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赶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的提出为供应链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际上对供应链管理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组成,多级库存,供应链财务等方面,主要解决供应链操作效率方面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一种战略型的管理体系,研究扩展到所有加盟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合作制造和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方面,而不仅仅是供应上的链接问题,更偏重于长期计划的研究。
早期的观点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资源利用,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用来表示与供应商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仅限于与供应商之间,而且各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独立运作,忽略了与外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联系往往造成企业间的目标冲突。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重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重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美国的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活动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及至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哈理森进而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络。
二、供应链理论模型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其结构模型如下图:
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因此,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动态性。指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更新,以满足核心企业的战略需要,这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式、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用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动力源。
交叉性。供应链节点企业既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也可以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大量的研究结论表明,供应链有两种不同的运作方式。一种称为推动式,一种称为牵引式。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以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各个企业之间的集成度较低,通常采用提高安全库存量的办法应付需求变动。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高,对需求变动的响应能力较差。牵引式供应链上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采取这种运作方式的供应链系统库存量较低。
作为供应链管理战略内容之一就是要选择适合于自己实际情况的运作方式。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再造
1.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和范围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再造是指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对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进行分解、整合、重新设计的过程,使供应链中流程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提高它的竞争力。它可以划分为部门内业务流程再造、部门间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内业务流程再造和企业间业务流程再造四个不同的层次:
部门内层次的企业重组是对生产、销售等各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的再设计。这时的业务流程再设计的中心课题是“如何应对部门内的程序”。
? 部门间层次的企业重组是对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等各部门间的业务流程进行再设计。经过重新设计的企业业务流程所形成的组织,能将各职能部门的人员组织在一起,具有灵活机动、适应性强、平行处理许多工作的特点。它的中心课题是“如何应对部门和部门间的程序”。
企业间层次的业务流程再造是指发生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业务重组,这种类型是目前业务流程再造的最高层次,也是再造的根本目的。要求企业重新审视与其他企业的业务方式、关系,它的问题是“如何与其他企业合作”,与其他企业的战略性合作成为中心课题。
2.业务流程再造的重要特征
企业发展的非连续性思考。这是业务流程再造的根本特征,也是其区别于传统管理改进方法的关键。整体观。流程重组理论在分解基础上的综合,从整体上把握事务的面貌。流程重组的整体观强调为顾客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全面性,并以此为中心对企业的工作进行整合。顾客为中心。其强调从客户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整个流程,着眼点是整个流程的顺畅、快捷、优质,而不是单个部门的效率,从而使企业流程无论在时间、质量、价格等方面都能输出客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流程导向。流程重组理论要求企业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既定部门范围内的、狭义的操作和工作上,而要关注整个的业务流程。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管理运行系统。强调人的作用。传统的管理理论希望员工循规蹈矩、听从支配。流程重组理论则是希望员工进行自我支配。与此相应,组织的结构便会扁平化,衡量员工绩效的重点也会由注重过程变为注重结果。企业整体绩效的突变性。这一特征强调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等,而是要使改造落后的整体流程,取得绩效的显著增长或质的飞跃。
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业务流程再造面临的问题
如何实现供应链中业务流程的整合。供应链企业如何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企业间流程的无缝衔接,最终实现供应链集成,达到整体最优的状态。以前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再造对象往往集中于企业自身内部流程从而改变企业的绩效。这是一种局部观点,单个企业的绩效改善并不能保证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这没有体现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思想。
企业如何控制自己的核心业务。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如何确定自己的的竞争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应该知道自己的核心流程是什么,然后使其优化。其中的主要在于没有认识到企业非核心业务流程的存在,例如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有一定的职能,是一种增值活动,也是流程再造的对象,但相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单个企业的这些活动,一般还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不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因此这些活动完全可以从企业消除,对其再造本身也是分散资源或者说浪费,还可能掩盖问题真正的原因。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并在这上面形成优势,实现强强联合。
协调更加艰难。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可能使企业管理过程的协调更困难,究其原因在于各组织之间的业务流程相互不匹配。首先因为这些业务流程是各个组织独立创立的;其次,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它们通常会具有截然相反的功能。企业的局部优化和供应链整体优化之间存在着矛盾,企业的边界会对流程的完整性造成影响。
四、结论
供应链管理模式推动了企业流程再造,使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的局限被打破,为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企业现有能力的最大限度地发挥提供了一种可能。特别是企业甄选内部优势资源分析自存的优势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特别是中国的正处在上升期的中小企业,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和辅助业务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研究。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著.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2.
[2][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6.
[3]唐纳德・A・马灿德等编,吕传俊等译.信息管理[J].2002.102.
A Analysis About the Mod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i Qinyang
二、采购管理的概述
企业内部的传统采购主要功能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来获取企业所需物料,这就限定了采购部的日常工作不具有战略性。近年来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采购管理在企业者眼里也越发突出,采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采购,逐渐带有了利润的色彩,可以为企业直接提供利益。目前对采购管理的概述为:(1)将库存投资以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2)不间断为企业提供所需物料或供应,保持企业的正常运作;(3)时刻保持和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安全;(4)发展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5)降低所需物资和服务的总成本投入;(6)尽可能降低管理支出;(7)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水平。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特点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式具有以下转变特点:
1.转变为订单采购
相比传统采购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不再单单是为库存而采购,逐渐转变为订单采购。在订单的驱动方式下,采购更加满足客户需求,通过订单来驱动供应商属于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周转率。一般来说,订单采购是具有降低交易城成本,运作同步化、实现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等特点。
2.将供应商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的转变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模式可以将供应与需求的简单关系发展到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可以解决一些全局性问题:①首先还是解决了库存问题,通过双方达成的合作关系,将双方数据共享,将采购决策变得透明化,避免了合作信息的失真情况发生,更能保证双方信用问题;②双方合作是避免不了有风险的存在,但是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便可由降低风险的发生,例如信用风险、担保风险等;③最重要的还是降低采购企业的采购成本,通过战略合作的关系,双方都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从合作的方式中降低运行成本;④双方战略合作的关系可以对问题的解决提供便利通道,避开了繁琐的程序,双方可以直接协定采购供应的长期合作方案。
四、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策略
1.采购管理的竞争策略
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采购企业与供应商在竞争角度是明显的对抗关系,一般在这种对抗下形成的结果为三种情况:①双方实力均衡;②采购方做出让步;③供应商做出让步,针对以上的情况都有不同策略来解决。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供应商占优势的话,采购企业便可采用多角化策略,以积极的防御措施对抗,扩大对市场的研究,尽可能多的寻找到其他渠道供应商或者代替材料;如果是采购企业占绝对优势的话,采购企业便可采用压榨策略,以激进的方式对抗,尽可能压低采购价格,但是不能够做得太绝,以免破坏供应链条;当双方处于平衡状态之时,采购企业需要采用均衡中庸的策略办法,对的商品价格进行协商,当然在这时要保持存货,以免急需商品而失去与供应商谈判的筹码。
2.阶层采购
企业各管理层采取的策略综合被称之为企业采购管理策略,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各阶层采购任务是不一样的。企业的管理层是采购企业最高阶层,从管理层面来说,采购者的议价能力决定了竞争策略,促进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再来就是事业部阶层,其主要任务就是全面、系统的分析各渠道供应商的价值,并对存货和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管理。再下来就是企业采购管理中最低的部门阶层,其主要职责是管理采购资源,对费用严格把关,并将采购活动列入企业战略目标当中,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以及措施。
3.全面采购的策略
研究者认为,企业的采购从系统方法入手是最有实效性的,可分解全面采购的策略,从单一的可实现的策略入手:发展新的供应商,专业化采购、代购,长期合约的签订,垂直整合等。综合以上的策略,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点:①满足制定的长远策略,此策略的最大影响因素是议价和供需,所以为确保策略的有效性,企业必须加大力度收集资料;②采购企业可以全面掌握供应商的专业技能和议价手段;③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利益的影响很大,所谓的环境因素是指政府出台的政策、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采购中一定要辨清风向和市场格局,采用最为合理的策略。
五、加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
1.库存的管理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库存的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采购模式下,采购就是补充库存,以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长此以往如果市场突然变化,将导致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显然不利于企业经营。企业的库存管理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必须与企业发展相衔接,能够灵活适应市场的变化,借助与供应商“无缝”的合作关系及通过专业的方法将物料所需和产品所需编制成详尽的计划报表,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库存。
2.双赢的采购模式
在双方合作关系之间建立起平衡的竞争承诺就是双赢模式,这种模式降低了企业采购的成本,取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稳定价格,不断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以及将库存降到最低。另外,双赢模式能够最先获取新的产品设计并适应市场变化,不仅实现了供应商稳定自身市场的要求,还满足了采购企业的需求,并帮助企业运营思路的改善,降低采购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DOI] 10.13939/ki.zgsc.2015.24.032
1 供应链管理模式概述
1.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描述了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产品生产、使用结束,整个过程中的供应管理流程。
1.2 建筑供应链的定义
建筑供应链是从业主方开始,根据其需求出发,以整个项目的管理为核心,通过对信息处理、工程建设、资金周转等各方面的控制,从中标到施工、竣工验收以及售后服务等,将材料、设备等的供应商及业主、总承包商和各个分包商等连成一个整体的项目运作链。
2 基于建筑供应链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1 建筑供应链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项目管理公司的架构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业主方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一般无法胜任这一角色,承包商方面也因为其企业性质不适合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而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可以凭借其全面的工程管理知识以及从项目总体进行协调控制的能力,以总承包的方式参与到整个项目周期中,成为该管理模式运行的核心企业。
2.1.1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运行方式
基于建筑供应链的项目管理模式建立了信息共享的系统平台,将T程项目信息进行内部共享化,各参与部门和企业都可以在项目建设期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解决物料供应不合理、施工与设计冲突等情况造成的工程延误、造价提高、质量下降等问题。
2.1.2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目标
基于建筑供应链的项目管理模式以形成一个最优的工程项目建设运营体系,减少整个项目的建设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提高T程建设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建筑供应链的经济效益为目标。
2.1.3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主要业务
(1) 业主服务管理。业主服务要求项目管理公司能够定期向业主通报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质量、工期等业主所关心的各种问题。
(2) 项目招投标管理。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为工程建设参与方提供了全面了解业主、竞争对手及招投标项目信息的渠道。
(3) 供应商、分包商管理。供应商、分包商关系的管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分包商,以建立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机制。
(4) 设计、施T管理。
(5) 项目维护管理。工程维护管理就是工程竣工之后在一定的维护期内为业主提供项目运行技术、维护保养方法和服务等。
3 建筑供应链管理实施的障碍
3.1 业主与设计、咨询单位之间的问题
在项目开始时,业主会委托设计、咨询单位对项目进行评估、设计,然而设计、咨询单位不一定能够充分、准确地理解业主的需求。一旦项目设计方案不符合业主的需求,工程概预算不够合理,很容易引起各方面的问题并造成损失。基于此,目前一些设计、咨询单位需要与业主签订相关的合同来降低风险,可是这样也极大限制了设计、咨询单位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2 业主与总承包商之间的问题
业主自身不可能掌握整个施T现场的情况,即使最详细的施工图纸和说明也没有办法涵盖所有的工程细节。而且,目前很多建筑物是以前从未建设过的,所以必然会有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因此,通常会有些总承包商为了中标而提交不够实际的低报价,在工程开工之后再通过工作或是一些工程的变更等来提出额外的资金要求,形成一些不良的竞争,这显然不利于业主,也不利于整个建筑业供应链的合理发展。另外,总承包商与各分包商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类似的对抗性关系。
3.3 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的问题
在建筑行业传统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和需求方之间往往是能够达到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程度,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成为建筑行业传统采购过程中的重要工作。需求方为了从多个供应商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供方,一般不能透露出完全的项目信息以防供应商增加要价。而在供应商这边,为了能够拿到供应合同,也可能会虚夸自己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其结果是不仅提高了交易的成本,也带来了一定的交易风险。这增大了需求方对物品质量控制的难度。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供应商在遇到工程需求发展变化时,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无法长期提供完善的服务。
4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实施策略
4.1 供应商管理
良好的供应商选择可以保证供应建筑材料供应的顺畅,使生产不会因为库存紧缺而停工;可以保证原材料的品质稳定,从而保证建筑产品品质的稳定;可以保证交货数量和交货期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施工的延续性。建筑行业中,建筑材料所对应的供应商众多,首先应该能够很好地把握经常往来的供应商和潜在的供应商的基本信息,便于及时联络、建立巩固供应关系。由于建筑供应链是临时与永久相结合,固定与灵活多变相结合,在实际操作时,承包商应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既有战略性合作伙伴,又有普通合作伙伴,以满足不同需要。
供应商选择是从众多的备选供应商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合格的供应商,也是建筑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选择合格的供应商需要总承包商确定一个全面的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标准,根据选择标准制定出供应商选择的指标体系,然后选取适当的评价方法(AHP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等),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供应商的最后确定。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产品的竞争力,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研发能力以及供应商的信誉状况。
4.2 风险管理
(1)自然风险。建筑施工一般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建筑行业是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大的行业之一,大风、地震、水灾、火灾等各种形式的自然灾害都会对建筑施工造成巨大的影响。
(2)市场风险。从项目的开发策划、建筑材料的采购,经过建筑施工阶段到最终建筑产品的销售,建筑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给建筑供应链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只有在掌握了准确的市场预测的情况下,才能将市场风险给供应链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3) 工作分解结构法。WBS法是一种分层次定义项目范围内工作的方法,它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再分为工作和子工作,继而再细分为一系列更小的任务。通过这样的逐层细分,将项目划分为可以切实关注和具体操作的程度,这样既可以使每一步的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也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每项工作的完成程度。由于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对项目在现场的实施过程从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因此WBS法对于建筑企业供应链的风险识别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4) 鱼骨图法。鱼骨图法,又叫因果图法,该方法是管理学中常用的图示T具,也是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作用是将造成某个结果的可能原因列出并进行分类。许多潜在的原因可以归纳成原因类别,画出来以后形成的图案类似于鱼刺的样子。鱼骨图法适合于用于识别一些简单的或者目标单一的供应链风险,而且可以通过图示清晰地发现存在的风险。如果对供应链整体的风险进行识别,画出来的因果图必然非常复杂,这反而达不到一目了然的目的。比如对供应链中供应商的风险识别就可以运用鱼骨图对风险进行识别。
4.3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对策
由上可知,基于建筑供应链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实施对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和提高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外企的涌入更是增加了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压力,我们必须积极面对现实,充分认识项目管理应用的重要性,通过各方面积极的努力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1) 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项目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理念等,同样也可以积极向国内领先的项目管理公司学习,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架构和国内建筑市场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使得企业能够得到更快更合理的发展。
(2) 培养和造就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为适应当前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院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招生数量逐年扩大,而且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做了一定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项目管理市场需要。
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功能
在移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用户通过手持无线设备(如手机、PDA等)、车辆上安装的无线扫描设备等,在采购、制造、配货、销售到逆向物流的全过程中,都能随时随地收发数据、处理业务、查询各种信息、访问网络系统,最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加快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从而增强竞争优势。移动供应链管理集成了移动技术、lT技术、网络技术,取代过去的有线信息系统,可以让客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移动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功能如下:
1 移动数据采集和传输服务 利用信息通讯终端、增值服务平台和客户端软件,如二代通信技术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SMS(收发短息)和传真业务,还有接近三代通信技术的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GPRS通信网络,为企业生产和管理提供相关信息的采集、生产管理信息的下达和查询等功能。信业平台和专用终端可支持采集和传送客户签名、工作场景等图片信息。
2 移动定位服务 过去,货运过程一般是暗箱操作,只要货物已经发出,在途发生什么情况、其结果如何,只有等货物到达目的地才能知道。移动供应链可以通过集成的GPS、GIS和移动LBS接收器,为客户提供定位、轨迹跟踪服务。客户可以准确掌握货物情况,并针对发生的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发、收货双方都能及时了解和录制货物的情况,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及时明确事故责任,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3 短信查询服务 在移动供应链平台的支持下,移动信息平台可以通过短信形式与移动终端的用户实现准时信息交互,甚至可以使用PDA直接收发邮件。由于现在手机短信收发的实时性、低成本及手机应用的普及,手机将成为移动供应链系统主要的客户端移动设备。
4 语音通话服务 当事务比较复杂,无法用简单的短信进行表达时,专用移动通信终端可以为客户提供语音通话服务。目前已有语音VPN和短号码服务等基础语音服务和增值服务。随着互联网和无线移动网络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服务范围越来越广、通信费用大幅下降,此项功能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推动移动供应链的发展。
5 其他功能 移动供应链可实现的功能还有信息服务、调度服务、大客户个性化管理服务、集群电话服务和统计功能服务等。
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模式
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收发、存储、处理供应链上各环节的关键信息,实现跨企业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不仅可以提高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效率,还可以提高双方交易的反应速度,使客户真正体会到增值服务所带来的超值感受。此外,移动供应链还能够建立和客户的交互活动,提供服务信息的实时查询、浏览、在线货物的跟踪、联机实现配送路线的规划、物流资源调度、货物检查等。
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主要有移动物流管理、移动供销管理、移动生产制造管理和移动库存管理四大应用领域(见图1)。
移动供应链管理模式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用户层,代表实际使用移动供应链管理的用户,包括直接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和使用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企业;第二层为网络层,是移动供应链信息流动的具体通道,包括移动通信服务商、电信网络、集成运营商和Internet网络;第三层为系统平台层,实现移动供应链的具体功能并管理着整个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因此其建立的业务模型就要从这三层去考虑设计。
在此模型中,集成运营商接收用户的信息后先行存储、转换、整合,然后通过网络到移动供应链管理平台,移动供应链管理平台对接收到来自客户的格式化短信,再次进行信息处理、短信调度管理、函件到达短信通知、提供专用短信查询号码、完成短信查询功能等。有些业务(如短信查询)中,用户也可以直接把需求按照格式直接发送到平台,直接和平台进行数据传输。
移动供应链的应用实例
完整的移动供应链一般由固定设备(即公司总部或移动供应链服务商的有线技术设施和设备等)和移动设备组成。例如,在作业现场,可以使用射频识别技术扫描标签,或手机发送标准短信向公司总部或移动供应链服务商进行存储和查询数据。这样用户可以在移动设备允许范围内各处进行作业,并能够及时获得最新信息以及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移动供应链拓宽了原始供应链的应用能力,由于信息的及时性,增强了各企业的信任度,提高了供应链整体抗风险能力,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为了提高移动供应链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用下面的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建筑行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业,对建筑工程的控制和管理具有相当难度,需要实时监控系统,并且帮助按时完成工程、进行工程预算。采用移动供应链管理的方式,既可以解决固定、大件设备移动的不方便性,又可以让建筑工地的工程师和管理者及时交流信息,使得工程师能即时把图纸、需求报表、每日报告等向总经理报告,从而消除了建筑时空的隔阂,提高了整体作业效率。此外,报表等的电子化节约了大量成本。通过实践,移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实现了如下几个目标:1 继承了原来供应链的优点,并拓展了供应链的功能和范围;2 集成的条形码和PDA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建筑现场信息搜集的效率;3 通过与web的对接,增加了总公司和其他公司、供应商的准时信息获取和无线信息交流;4 提供给建筑工地的工程师以最新数据,也使得总经理能动态处理和控制工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