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03-31 09:12: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

篇1

1、稳抓环卫,提高道路保洁质量,确保开发区环境卫生在全市领先。

2、发展绿化,确保完成开发区下达的绿化养护及绿化保洁任务。

3、积极拓展其他工程业务,提高经济效益。

4、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意识,尤其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及道路保洁工人人身安全。

5、提高全体干部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

6、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提高职工福利待遇,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

7、力争完成全年营业收入520万元,创利税20万元。

8、积极拓展物业管理新业务,拟承接高铁国际商务区一体化物业管理。

二、具体措施:

1、加强政治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全体干部员工为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意识。将开发区的新形势、新发展、新变化传达给个职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2、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尤其是物业管理人员,分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秩序维护员(保安)、保洁员等不同部门、不同工种要定期进行物业管理知识、专业技能训练,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对驾驶员定期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3、继续在各部门推行承包责任制,由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内部的所有事务,部门负责人对公司经理负责。

1)公司拟正式成立监管科,隶属于公司办公室,向办公室及公司总经理汇报工作。监管科于2011年初成立试运行以来,对公司的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监管力度仍然不够大,离公司领导对监管科的期许,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公司拟于下半年正式成立监管科,加强对各部门的检查考核,量化考核指标,每天考核两次,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不怕得罪人,如实填写日考核表,月底总结考核情况报办公室,根据考核情况按公司奖惩制度进行奖惩。

2)对环境卫队酝酿进行重大改革。推行承包责任制,环卫队实行队长负责制,队长签定承包责任合同,全面负责环卫工作。同时计划分路段进行承包,由监管科对各路段进行考核定奖惩;垃圾中转站(车队)实行队长负责制,队长签订承包责任合同,职责范围包括垃圾中转站、车队、安全保卫、渣土办;与驾驶员签订责任状,明确驾驶员的责、权、利,进一步明确发生安全事故后公司和驾驶员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对原垃圾站进行改造,新上压缩机组一台;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力度,拟增加封闭式保洁车、吸粪车及洒水车各一辆;拟接管经七路垃圾中转站。

2)办公室加强内部管理,对公司各部门劳动纪律及业绩的监督考核;负责仓库、汽车等事项的综合管理;组织经理办公会及班组长会议,每月进行工作总结并制定下月工作计划;安排监管科每天考核各部门工作;进一步加强物资采购、仓库管理、用油管理,材料进出必须有领导签字;油票由办公室统一开具经总经理签字后方可加油,并由办公室安排专人随同;汽车维修及购买配件由专人负责,办公室统一安排。   1  

3)绿化队实行承包责任制,分管经理签订承包责任合同,负责绿化队内部所有事务。在确保完成开发区下达的绿化带养护及保洁任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其他绿化工程业务。

4)继续加大物业管理力度。做好安全培训及管理,定期对安保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消防培训,定期举行技能竞赛和消防演习;继续加强科技创业园服务区的管理,对服务区食堂卫生及饭菜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宿舍楼住户财产及人身安全,确保园区环境美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园区车棚建设;继续做好怡园市民广场窗口单位物业管理,拟申报广场绿化工程为徐州市精品园林工程;承接清洁技术产业园绿化

4、开源节流,节约各项经费开支,加强财务审计力度,尤其是工程审计,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5、加大物业管理房租、水电费收费力度,确保费用及时回收。

6、改革公司工资分配体制。进一步提高临聘人员工资待遇以及改革驾驶员工资制度,宗旨是使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不劳者不得,尽可能使工资分配趋于合理化。

篇2

【正文】

一、基本情况介绍

王堰镇辖11个村,159个自然庄,6.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793户、9941人,贫困发生率15.55%。截止到目前已脱贫2716户、9765人,2020年脱贫77户176人今年脱贫,全镇5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从整体情况看,我镇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为因病致贫1866户,占比 66.8%,其次因残致贫508户,占18%,其他致贫原因419户,占比15.2%。

二、“十大工程”实施情况

1、产业扶贫。2016年申报到户产业499户1739人,申请奖补资金273.21万元;2017年申报产业扶贫项目2573户,申请奖补资金569.94万元;2018年申报到户产业2064户7367人,申请奖补资金513.37万元;2019年申报到户产业1540户,申请补助资金350.58万元;2020年申报到户产业1919户,已发放第一批补助资金303.67万元;2016年以来共计申报8595次到户产业项目,奖补资金累计2010.77万元,户均奖补资金7200元。

2.光伏扶贫。稳定运营13个光伏电站,集体光伏受益1252户户用光伏受益户513户。2016年来合计打款1299.55万元,户均增收7400元

3.健康扶贫。家庭签约医生定期开展义诊和上门送诊活动。全镇贫困人口签约实现应签尽签,据合管中心提供数据统计,我镇为3577人办理慢性病本。有14021人次享受“180”政策,报销金额达461.61万元,报销比例94.99%;1117人次享受“351”健康扶贫政策,报销金额693.31万,报销比例达92.34%;15138人享受大病救助政策,报销金额144.26万元。2020年至今,有2127人次享受“180”政策,报销金额达15.91万元;126人次享受“351”健康扶贫政策,报销金额11.14万;234人享受大病救助政策,报销金额61.2万元。

4.教育扶贫。全面落实“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和中小学寄宿生补助等教育扶贫政策,重点关注因学致贫贫困人口,对义务教育范围内辍学学生及时摸排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学业。2016年至今义务教育补助7173人次,324.48万元,雨露计划728人次,218.4万元;2016年至今教育资助共计发放7971人次,发放金额542.88万元。

5.社保兜底。目前全镇贫困户有1016户1410人享受社会兜底保障政策,享受政策占比14.18%,其中有827户1206人享受低保保障政策;有189户204人享受特困供养政策。今年脱贫的77户176人中有低保户54户144人,特困供养户23户25人,孤儿救助2人。

6.就业扶贫。2014年以来,我镇共建设3个就业基地和,吸引就业人数近百人,带动贫困户39人,年均增收近万元。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光伏协管员、护林员、保洁员等提供253个就业岗位,其中生态护林员年工资8000元,光伏管理员年工资3600元不等,保洁员年工资7200元。2019年,组织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1450人次;招聘光伏协管员26人、保洁员63人、各村自主性开发公益性岗位146个;介绍39个贫困人口到我镇就业基地和扶贫就业车间就业,促其增收。

7.危房改造。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 C类、D类危房摸排工作,对摸排出的危房户,按照C类危房维修,D类危房新建,全力保障群众住房安全。2016-2020年,共计申报危房改造项目375户,申报资金512万元。2017年至今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共计解决我镇151户648人贫困户生态安居问题,分别为2017年易地搬迁安置107户445人。2019年易地搬迁安置44户203人。住房均已通过安全鉴定。

8.饮水安全。镇内有2个自来水厂,满足我镇一万多户人口的自来水供应。对全镇实现了安全饮水的全覆盖。

9.金融扶贫。实施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共有532户贫困户享受小额扶贫政策共计贷款3829.35万元。

10.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基础项目建设:1、我镇累计争取各类落地项目资金近2亿元,其中道路建设投入1.1亿元,自然庄扩面延伸工程投入7200万元,硬化道路1351条近200公里;道路畅通工程投入2600万元,新建道路22公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投入823.8万元,道路15条近9公里;改扩建截岗沟道路6公里,加宽张楼外环街道3.2公里; 2019年投入676.3万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改扩建村党群服务中心1个;新建5个村卫生室,修缮6个村卫生室;新建镇养老服务中心一个,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投资600万元;新建幼儿园2所,改扩建4所,总投资1768万元,新建中心学校食堂及宿舍楼3700平方米,投入1054.28万元。2、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积极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产业园及各村就业车间建设。产业园一期占地75亩,规划12栋标准钢结构厂房,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已建成8栋,4栋正在建设,园区内道路、绿化、下水道等配套工程已实施完毕,建成8栋厂房已全部入驻企业。3、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村容村貌。2019年全年,我镇清理转运生活垃圾 4000余吨,清理乱堆乱放5000余处;新建农民文化小广场30个,小型公厕50个;自2017年以来,我镇实施改厕共计1513户,正常使用683户,问题户数540户,现已全部整改(维修整改467户,重建整改233户),农户自建卫生厕所130户,其中,2019年实施改厕259户,正常使用259户;生态扶贫流转土地4800亩、已完成植树3600亩;通过开展清洁文明户评选,动员群众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奖励花果树苗,鼓励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全年共计评选清洁文明户14000户次,发放花果树苗24万棵,力争2-3年内,全镇成为大花园、大果园;全镇11个行政村已实现网络全覆盖;宽带村村通,居民安全饮用水有保障;村村都设有文化小广场,群众休闲有去处,文化活动有场所,每村都有卫生室,贫困户签约服务全覆盖。

三、脱贫攻坚工作存在不足与薄弱环节

一是少数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二是扶贫资金需求投入不平衡,扶贫资金倾斜于贫困村较多,非贫困村双基设施缺口仍大。

镇政府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阜南夜话等方式宣讲政策,普及种养技术、宣传就业岗位,为群众提供就业职位和产业发展技术;同时联系学校、卫生院跟踪服务群众医疗和教育问题,定期走访查看群众住房情况,确保安全住房有保障。结合本镇实际,建议加大对非贫困村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村基础设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2021年工作计划

1.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快推进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路网、水网、信息网,构建城乡一体、配套完善、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2.持续挖掘产业效益。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打造王堰镇农产品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进城”。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活力,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性收入达到一定规模。

3.持续实施健康扶贫。深入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落实好贫困患者就医和“351”和“180”等医疗保障政策。

4.持续落实兜底保障。对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重点救助对象,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基本生活。落实县级财政代缴贫困户农村医疗保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100%,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

篇3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对中央调控政策、经济发展态势、重点行业的监测分析,定期开展月份、季度、半年、年度的经济形势分析,研究制订《市第四季度保增长冲刺工作方案》,提出33条措施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建立健全市场监测网络,在超市、农批市场、油气经营单位建立信息联络制度,并纳入价格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

2、全力以赴加大投资力度。根据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建设,突出以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先后3次组织召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组织签订责任书,分解落实年度投资任务。

3、积极争取新增中央投资。充分发挥中央扩内需的政策作用,积极组织申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计划,起草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市中央投资项目专项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起自查制度、督查制度和考核制度。

4、全力做好资源供给与保障。积极应对甲型H1N1流感事件,加强重要物资储备管理,做好防控药物、防护用品的调度和储备。加快能源保障项目建设,西气东输二线深港支干线、大铲岛LNG应急调峰站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研究协调天然气产业政策,积极推进我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一张网规划建设。开展抽水蓄能电站、电网工程、国家成品油储备油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二、抓自主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1、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出台《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制订《市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方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生物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在高技术产业项目和创新资源的支持,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数字电视等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建设,填补了我市在国家工程实验室领域的空白。

2、全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编制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市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年)》、《市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年)》和《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三大新兴产业的振兴发展政策。成功引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三大电信运营商等战略合作项目。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热利用研发与测试中心等项目落户。

3、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定《市LED产业发展规划(年)》、《市推广高效节能半导体照明(LED)产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年)》等高技术产业规划和政策,推动中芯国际、思科、华星光电8.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航天科技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展开。

4、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在年出台《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市总部经济年工作计划》等配套措施,明确总部企业认定资助、总部企业引进、总部集聚基地建设和深化服务等工作。

5、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编制完成《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为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和重大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重要依据。修订《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年修订)》,确定新一轮鼓励类、限制类、禁止(淘汰)类的产业准入导向政策,调整产业项目的约束性指标。

三、抓区域合作,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拓展经济发展腹地和发展空间

1、统筹协调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落实。承担并迅速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制定《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承办《规划纲要》珠三角()现场会,制定《市贯彻落实珠三角各市现场会精神工作方案》,提出交通对接、跨界河流治理等重点合作事项。研究起草《市实施〈规划纲要〉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确保2012年前取得明显成效。

2、务实推进深莞惠合作。牵头起草《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起“三市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三市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点领域专责小组”三级合作架构,形成三市合作的领导协调机制。提出《市东莞市惠州市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近期工作重点事项》、《三市规划一体化合作协议》,明确近期三市在发展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界河治理等领域的重点合作事项。

3、强力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积极组织与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沟通协调,推进特区延伸工作。加大项目、资金和投资倾斜力度,推动特区外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快推动大运项目建设,开展96所特区外原村小改造工作,推进新建市属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向特区外转移,继续落实固本强基项目。

四、抓民生实事,统筹公共服务需求和供给,稳步提高民生福利水平

1、加快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推进大学医学院、市信息学院新校区、南方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建设,继续实施卫生事业“一大一小”发展战略,推进第三人民医院、疾控中心等卫生项目,全面启动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购置工作,推进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观澜版画艺术博物馆、宝安书城、龙岗书城、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系统等项目建设。

2、加强人口调控和管理。研究提出分区域人口调控指导性计划与户籍人口机械增长指令性计划相结合的调控方式,印发实施《市、区、街道人口工作机制方案》,加强人口政策研究,推进人口信息采集平台建设。

3、着力减轻社会价费负担。出台系列价格惠民政策,停止征收国家和省取消的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部分中介服务收费,自年春季学期起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和高中节假日补课费,完善出租小汽车油价运价联动机制。

五、抓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1、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编制《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并报国家发改委审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总结工作,完成《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近期实施方案(2006-)》评估工作。出台《市循环型社区规划与实施方案》,组织起草《市政府采购循环经济产品目录》。

2、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制定《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起草《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并上报市政府。组织各区及部分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降耗责任书,分解落实全市节能指标,顺利通过省政府对我市年节能目标的责任考核。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3、积极推进生态环保项目建设。落实治污保洁工程建设责任制,推进大鹏污水处理厂工程、葵涌污水处理厂工程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市油气及其他危险品仓储区规划建设和搬迁整治。

六、抓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履行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组织协调,修改完善并出台实施《关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起草《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改革和精简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先后出台《关于简政提效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若干措施》,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方案、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办法。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标准体系建设,改进项目审批办法,优化审核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3、积极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推进水、电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健全有利于生态环保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价格体系。理顺排水设施营运费管理体制,出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电价政策、建筑垃圾处置临时收费政策和汽车尾气排污检测收费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电价调整方案,优化电价分类结构。

七、抓机关建设,扎实开展“服务年”活动,推动行政服务再上新台阶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第二阶段的分析检查、第三阶段整改落实和“回头看”活动,形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制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工作方案》,37项整改措施100%按目标进度推进和落实,达到了预期效果。

2、“服务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按照以“三服务”促“三保”的要求,制定并落实“服务年”活动13项措施。实施“三减少一下放”(减少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下放审批权限)的简政提效措施。

篇4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预计(下同)达到217.6亿元,增长13.5%;区属经济增加值突破100亿,达到100.8亿元,增长15.6%,超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达到4.03亿元,增长38.5%,超计划目标8.9个百分点。与年度计划相比,其他各项指标也全面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8.5亿元,增长17.8%,超计划目标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22%,超计划目标1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38元,增加630元,超计划目标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890元,增长15.5%,超计划目标0.85个百分点。

(二)各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0.8%。为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一区、两线、三圈、四带”的总体构想,明确提出了近期重点发展的支撑性项目。加大名品名店的引进力度,沃尔玛总部正式批准同意在攀设立分支机构,必胜客、星美院线、劲浪体育等招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利川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二期、旅游产品特色街积极推进,“第四届山城啤酒节暨首届火锅节”、“迎新春购物月”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传统商贸业档次不断提升,市场消费保持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1.5亿元,增长19.3%。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阿署达景区、弄弄沟至大黑山风景区规划工作全面启动,体育公园前期工作扎实开展,玉佛寺景区建设进展顺利;烟草物流中心、汽车4S产业带开工建设,密地粮食物流中心、密地综合物流园、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服务带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阿里巴巴全国西部二级城市首家电子商务平台成功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4%。洁宇加气砖、宏冶高速线材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攀阳煤基还原铁、攀航钛材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00万吨表外矿等项目已初步具备开工条件,钢铁冶炼及延伸加工、采选等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巩固,钒钛新材料、都市型工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培大扶强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3户,区属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增长3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入园企业占区属地方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6.7%,实现利税近亿元,园区已被省发改委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范畴。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4200万元,增长1.8%。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办法,密地二社、倮果三社、沙坝二社的征地、拆迁工作积极开展,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初显成效。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双龙水库及配套渠系建设已完工,弄弄沟村通社入户公路、阿署达村至水保牌坊道路建成通车,龙岗水库加坝扩容工程接近尾声,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特色种养殖业的培育取得新进展,成都新希望万亩优质水果、秦氏咖啡、安国枣等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壮大,双龙滩大型养猪场初具规模,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加快建设。

(三)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结构呈现新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亿元,增长2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5亿元,增长19.2%;更新改造完成29.2亿元,增长61.3%。投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一是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国有、民间投资分别完成32.1亿元、24.5亿元;二是服务业投资提速,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3%的情况下,其他服务业完成投资12.4亿元,增长38.5%,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5个百分点;三是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2亿元,增长25%,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四是环保和生态建设加快,完成投资2.56亿元,增长34.7%,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共实施项目278个,113个项目竣工或投入运营,149个项目在开工建设,30个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四)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城市面貌得到新改善

继续实行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严格落实“三同时”,新上项目全部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控制了新的污染。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24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对15家高污染企业实施了关停淘汰,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总量2008吨,超市下达目标22%。强化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圆满完成了中汇、攀阳等重点企业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据初步测算,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5.6%和7.3%。全力以赴推动创模工作,着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马家田沟综合整治、大渡口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迁建、饮用水源保护区沿岸违章建筑清理拆除、沿江保洁等工作积极开展,辖区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抛洒扬尘、工业企业面源污染、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等专项整治,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创历史新高,全年平均达到86.45%。城市功能不断健全,积极主动配合市里完成了金瓯广场、滨江大道后段等项目拆迁及配套工作,建成了炳草岗垃圾中转站、医疗危废集中处理系统、后山公园休闲健身通道、湖光休闲广场,启动了小区煤气管网改造。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从突击性整治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

(五)各项改革有序进行,对外开放显现新成效

政务服务中心和群众接待中心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启动并实施了新一轮街道、镇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办法,实施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阶段性验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全面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加快推进。攀钢集团公司辅业改制工作有序进行,钢城企业总公司改制工作顺利实施,钢城集团正式挂牌;市属企业改制移交工作全面完成,部分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参与承办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项目对接会,参加了第九届西博会、首届川商大会等招商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客商40余批次,与众多商会、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严格重点项目责任制,大力推行重点项目督查督办制,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和一站式服务体系,对外开放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4.3亿元,增长35.3%。

(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扶持重点科技项目13个,帮助企业申报专利15项,2家企业被评为省市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市专利试点企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区属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稳步实施,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全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学校13所,新增校舍面积4000余平方米,维修校舍25000余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医疗和食品卫生市场进一步规范,辖区无重大疫情发生。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社区小广场46个,第六届社区艺术节成功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通过验收,社会政治保持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物价、档案、妇女儿童、残联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七)惠民工程稳步实施,和谐建设有了新进展

促进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救助等十大惠民工程大力实施,年初确定的33项惠民项目全面完成年度预定目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506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07人,“4045”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6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转移农村劳动力2300人。健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参加五大保险的人数平稳增长,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强力推进惠民帮扶工作,全面建成了街道(镇)和社区(村)便民惠民服务中心站点,各类帮扶活动广泛开展。在全市率先创建3家惠民超市,1800余户城市低保户享受了日常生活用品购买补助。认真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辖区所有村民均享受农村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零利润”药品覆盖率达100%,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95元,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106元。继续实施“寒窗助学”行动,全区共有3607人次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其中487人次享受“三免一补”政策),支付经费65万余元,无一名特困职工子女因家庭贫困辍学,1194名农民工子女就学得到妥善安排。改造完成廉租房453套,为1367户居民发放廉租房补贴382.8万元,农村30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全面完成,银江镇敬老院主体工程完工。

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区上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积极组织救援人员200多人次奔赴灾区一线展开救灾,及时支援灾区帐篷、食品、衣被、药品等物资,安置灾区学生239名,捐赠人民币955.6万元。在“8.30”地震发生后,快速启动三级响应应急预案,动员全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150人、临时安置43850人、妥善安置受灾学校6000余名师生,发放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160余万元、组织捐款210万元,全面开展了24小时安全巡查、卫生防疫等工作,有效防止了灾后疫情的传播,辖区没有发生一起因地震灾害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同时,抓紧编制和启动恢复重建规划,筹集恢复重建资金6400余万元,快速实施应急工程和恢复重建项目,保障了辖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从总体上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承接了近几年的良好势头,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自身优势发挥不充分,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节能降耗压力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土地、融资成本上升,机制、措施缺乏创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度和要素流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对财政支出的压力日益加大;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仍然较重。

二、计划的初步安排

(一)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

受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攀钢等大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中小工业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部分行业出现严重亏损,走出困境仍有待时日;受整体经济低迷的影响,消费领域不容乐观,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行业仍可能延续低增长态势;受盈利预期无法实现的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和能力下降,发展后劲受到严峻考验;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但其效应尚有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我区当前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自身发展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甚至一些困难和问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充分挖掘有利或潜在的有利因素,从而更好地寻找应对的策略。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但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保增长、促发展成为政策的主要取向,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趋紧的状况会得到极大缓解,企业将得到更多实质性扶持,钢铁、建材等行业景气度有望在巨额投资的带动下提升。全省、全市经济从地震灾后的低谷中有力回升,并将继续受到灾后重建的拉动。从自身条件看,随着“双创”成果的逐步显现、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进程的加快以及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三产设施的兴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来临,我们发展的环境日益改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招商选资的渠道更加通畅。随着100万吨表外矿开发、谷田三期扩能等项目的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随着攀航钛业钛材等项目的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打开,我们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

为此,我们既要充分估计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有效应对。

(二)发展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在计划安排上,总体把握“四个加快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原则。“四个加快转变”就是加快传统农业向近郊休闲旅游业转变、加快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由协助配合城市管理向主动参与城市建设管理转变。“五个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上取得新进展;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增进和谐上迈上新台阶;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建设,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新成效;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在城乡统筹上迈出新步伐;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优化环境、完善制度、增强活力上力求新突破。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增长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9%,第三产业增长13%,区属经济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8%。

——节能减排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以上。

——改善民生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6%以上。

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强力推动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完善项目生成机制。紧紧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扩大项目来源,增加项目储备。加大财政对城市、园区、民生、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放大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引领作用“引导项目”;以主导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为重点,积极面向国内外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招项目”;为抢占产业前沿和制高点,把前期工作延伸到实验室,参与中试“抢项目”;立足区情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资源“开发项目”;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项目”;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灾后重建机遇,抢前抓早乘势而上,向国家和省市“争取项目”。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执行重点项目部门和区级领导责任制、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制、重点项目督办制。切实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的管理,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市场自主投资的鼓励和引导,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对重点工程和在建项目,强化组织协调,确保按期推进。对新开工项目,抓紧完成各项审批程序,落实开工前的各项建设条件,确保如期开工。创新融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制约。

(二)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完善和落实市区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切实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发展水平。扩大就业承载能力,全年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不低于3000人。

不断提升消费业。(1)加快构筑新的高端时尚商圈。推进旧城改造,力争启动二街坊商业综合体、桃源街商住项目;加快新区拓展,推进炳三区商会大厦建设。促进连锁经营、特色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2)着力提升商贸流通业。积极引进一批名品名店,完成旅游产品特色街的打造,加快推进曼哈顿商业步行街和利川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二期、西海岸市场三期等专业市场建设,建成三星级屠宰场。(3)办好节庆活动,通过啤酒节、乡村旅游节、房博会等活动的开展,广聚人气商气,繁荣辖区市场。(4)以发展近郊休闲旅游业为重点,以阿署达至玉佛寺、弄弄沟至大黑山为主要景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近郊休闲旅游景点,适时开发沿江休闲项目。(5)推动龙江明珠、水木风华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6)把发展服务产业与发展服务事业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的产业化进程,力争启动体育公园、沙滩排球基地等项目建设。(7)深入推进“社区双进”和“万村千乡”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促进服务业从城市向农村快速渗透,逐步构建节点畅通、城乡相连、点片互动的服务网络。

大力发展生产业。(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启动密地综合物流园、密地粮食物流中心、倮果战略装车点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攀西烟草物流中心、金利医药物流、汽车4S产业带、矿产品物料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实施。(2)抓好三大平台建设。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引进为重点,着力打造投融资服务平台;以阿里巴巴网站为核心,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平台;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带的建设为依托,努力形成制造与服务有机融和、互动发展的新格局。(3)大力培育法律、会计、人才、科技咨询、信息技术等中介组织,努力建设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水平较高、竞争有力的区域性中介市场。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按照“做强传统、培植新兴、重点突破、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从传统向新兴转型、从做大向做强转轨、从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

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把支柱产业和现有骨干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2)引导现有企业正视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战略转型步伐,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3)加快钢铁等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抓紧培育钒钛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下大力气抓好钢企100万吨表外矿、谷田三期、攀阳煤基还原铁、攀航钛材、顺腾碳化钛、久欣氮化钒等一批有利于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

抓好工业发展载体建设。(1)以建设生态环保型园区的理念为指导,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不断完善园区规划。完成高梁坪园6.2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力争通过华山园工业用地规划评审。(2)大幅提高园区建设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园区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拓展步伐,完成倮果三社搬迁、补偿、安置及项目入驻,分片启动流沙坡园开发,积极探索地企共建园区的新路子。(3)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园区管理,促进各类要素向园区有序集中,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形象。

抓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1)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期投入机制,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行动,逐步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提高项目单位面积投入强度和整体利用效率,完善土地集约利用的准入和考核机制。立足于挖潜与开发,着力在盘活土地存量上下功夫,推动部分园区用地实现“零地增长”。(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钢铁研究院、学院国家级钒钛新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钒钛制品检测检验中心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科技孵化园和中试基地,并适时引入风险创投机构,引导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全年力争建成1家工程技术中心,至少培育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促成3-5个项目关键技术突破并转化实施。支持地方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全年培育和发展市级专利试点企业2家,力争新增专利10件。

(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1)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科学设定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健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2)在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汽车4S产业带、密地综合物流园、高梁坪园区拓展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和承载能力。(3)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结合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完成村六社、密地村二社、倮果三社村民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阿署达村、弄弄沟村、沙坝村二社等村民集中安置区建设,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4)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各类实用型专业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将新增社会事业投入向农村倾斜,在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适度发展特色农业。(1)优化种养植(殖)业结构。与近郊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重点抓好阿署达花香果园特色农业园、秦氏咖啡种植示范园、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双龙滩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盛唐生猪黄羊养殖基地建设,支持绿景公司DM生物菌有机肥生产项目的实施,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2)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抓好咖啡深加工、禽蛋深加工、果品深加工等项目,逐步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3)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弄弄沟小流域治理。建成弄弄沟村、阿署达水保牌坊至机场路口道路,启动阿署达至玉佛寺公路建设,全面完成龙岗水库加坝扩容。

(五)夯实民生之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改善民生民本。(1)加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实现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迈进。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城乡一体化进程,制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贯彻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积极实施灾害应急救助,深入开展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帮扶活动。探索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全城乡居民住房保障机制和社会福利建设。(3)加大财政投入,集中力量推进就业促进、社区建设、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十大惠民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1)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学校灾后重建方案》,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确保两年内全部完成学校灾后重建,努力争创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市区县第一。(2)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启动区、镇、农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3)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完成银江镇卫生院迁建,力争将妇幼保健站建成国家一级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严防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积极推进健康教育、五小行业及食品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切实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4)统筹推动其他各项事业。深化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强化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做好审计、物价、妇女儿童、交管、档案、民族、保密、“双拥”等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1)完善社会政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公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2)切实加强工作,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置发生,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保障社会和谐安定。(3)建立健全城市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抓住源头、聚焦重点、完善机制,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共建美好家园,不断提升城市形象

篇5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中等城市建设作为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进行谋划、部署和落实,特别是市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中等城市、和谐遵化”这一主题,全面加速中等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中等城市蓝图基本绘就。按照建设中等城市的目标,20*年我们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2006年初获省政府批准实施。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已完成市域空间布局、城市绿地系统等18个专项规划和修建性、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随着中等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我们对城市发展定位的认识逐步明确,建设“山水园林城、文化旅游城、新型工业城”的目标已经确定。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中等城市框架逐步拉开。按照西拓南移的城市发展思路,坚持以道路为骨架,拉开拉大城市框架,先后实施了国道112线城区段改线、*路*环开通、*大街东通等城市道路工程,中等城市架构初步拉开,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7.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3.6万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全市供水管网达9万延长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投入试运营;实施了城区电网综合改造工程,供电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实施电厂集中供暖的基础上,新建了城区南部和东部两座集中供热站,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28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62%;天燃气集中供气用户达1.3万户,集中供气率达28%。四是一批标志性建筑迅速崛起。实施了邮政大厦、交通大厦、会展中心、广电中心、高级中学新校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工程,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五是住宅小区开发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实施丽景花园、东方广场、桃李花园、*路商贸街、天之润小区等住宅小区开发工程15个,城市住宅面积达45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23.4平方米,市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中村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三间房改造已经完成,东三里、北台改造正在加紧实施,*、*路北桥两侧改造已经完成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今年将全部开工建设。六是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全面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5.8%,人均绿地面积达6平方米;城区主街主路全部安装了路灯,城市路灯总数达到3000基;分批对城区企事业单位进行亮化改造,已有23个单位完成了亮化改造任务。七是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日益雄厚。将园区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谋划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冶金深加工园区三大园区建设,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进区和即将进区项目达到15个,总投资达40多亿元。城区餐饮、商贸流通、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等服务业全面发展,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日益雄厚。八是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围绕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管新模式,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理顺了工作关系,形成了以市乡两级政府负总责,专业管理部门为主体,社区服务网络和居民广泛参与,日常管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城市管理格局,城市管理向着全覆盖、全天候、精细化和规范化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九是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在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等12个乡镇已完成城镇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城镇建设总投资超过了2亿元。文明生态村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已有484个村投入到创建活动中,占全市总村数的74.69%,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看到已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城市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城市规划体系还不完善。通过前段时间赴*、*考察,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凡城市建设搞得好的,首先是规划搞得好,搞得超前、到位。新泰、莱西等地的规划控制率达到了90%甚至100%。我市虽然完成了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一些专项规划,但在控制性规划方面还有很多空白,仍然存在规划滞后于建设的问题。二是城市建设水平还不够高。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城市建设总体上缺乏特色,难以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城市功能还很不完善,路网建设还缺乏密度,绿地、广场、停车场明显不足,城市给排水等配套建设仍显滞后,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载体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城市管理创新的任务还很重。城市管理还没有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环境卫生依然存在死角死面,违法建筑、违章营运、违规摆摊设点、乱贴乱画、破坏公共设施等一些现象依然屡禁不止,需要在管理的全天候、精细化上狠下功夫。四是城市发展的理念还需要创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抓建设、如何秉承历史文化内涵彰显遵化特色等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在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营城市水平上还需要做出更大努力。五是城市建设环境亟待改善。在这方面,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全民共建的意识不强。有的同志对加快中等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建设与发展、市容与繁荣、近期与长远、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上辨别不清,把握不好,存有“短视病”。有的在涉及城建工程时首先想到的是部门和个人利益,个别单位、个别村、个别人借城建之机大捞好处,在征地、拆迁、补偿等问题上,漫天要价,甚至制造障碍,影响工期;一些开发单位心里只想着如何赚钱,不按规划办事,不按设计施工,不按标准建筑,偷工减料,坑民扰民;一些中介机构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依法依规办事,不客观公正工作。有些单位和部门没有把城市建设作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摆上应有的位置,致使工作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有的对我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识不足,存有盲目乐观倾向,表现在看成绩多、看差距少,总觉得遵化在历史上有过辉煌,92年第一个在唐山各县中撤县设市,近年来城市建设投入年年加大,与自己比,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有小进即满、沾沾自喜的倾向,加快城市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不强。实际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建设的速度都在加快,可以说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我们在许多方面早已落在了别人的后面,站在遵化看遵化我们有变化,跳出遵化看遵化差距还很大。还有的同志对城市建设与本部门本单位的关系认识不清,存在“与己无关”的思想,总感到城市建设主要是城建部门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认识到城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部门,并且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而尚未形成加快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中等城市建设的进程,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面对全市人民改善人居环境的强烈愿望,面对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城市建设作为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认清责任,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最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把我市的城市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进一步明确今明两年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前不久,侯书记和我分别带队赴*、*等地进行考察,我们感到非常震撼。这些地区在城市建设中思想的大解放、规划的大手笔、建设的大动作、改造的大气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学习这些城市建设的经验,加快我市中等城市建设进程,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理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在发展思路上有一个大的创新,在发展措施上有一个大的改进。具体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做到五个坚持,完成好九大任务。

(一)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他山之石”与“本地方言”的关系。我们要坚持把先进地区经验与我市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具有遵化特色、行之有效的城市建设之路。既要避免妄自菲薄,生搬硬套外地经验,又要避免夜郎自大,不认真学习外地经验。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找准外地经验与遵化实际的最佳结合点,相互融通、取长补短,以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推进城市建设。二是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常言说,不破不立。当前,影响城建项目顺利实施,制约城市环境改善的最大问题,就是城市违法建筑和不符合城市控规、影响城市容貌的建筑大量存在,不做好“破”的工作,不加大城市拆违、拆迁力度,城市建设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城容城貌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是拆出来的”。因此,必须坚持先破后立的思想,大打城市拆违、拆迁攻坚战。三是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一方面,城市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撑;另一方面,城市建设也为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我们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抓好工业园区以及城区内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四是处理好老城与新城的关系。按照“改老城、建新城”的思路,一方面,要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尽快把农民变成居民;另一方面,要加快开辟新城区,以南三环以南至黎河两岸为重点,尽快打造一个集文化、教育、体育、商贸为一体的南部新城区。五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建设必须以拉开拉大城市框架为主题,管理必须以精、细、严为重点,建设与管理两个轮子协调并进。六是处理好点线与组团的关系。坚持老城区改造抓点线、新城区开发抓组团,合理分散城区人口,完善功能分区,达到整体和谐统一。重点抓好北部行政文化区、西部新型工业区、南部新城区、古文化商贸区和钢铁产业延伸加工区五大区域建设。七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规划上,要适度超前,同时又要结合我市实际,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功近利。在管理上,既要注重集中整治,快速解决存在问题,打好“突击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各项制度,打好“持久战”。八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遵化是千年古城,明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特定的历史痕迹、特殊的区域特征,必须秉承这种历史文化脉络。同时,要勇于创新,在特色中把握动感,融入现代气息,彰显遵化文化特色。

(二)要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要按照“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建成中等城市”的奋斗目标,选准突破口,每年都要明确一个城市建设主题,每年都要确定一批重点工程。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今年为城市建设突破年,明年为基础设施建设年,后年是完善提高年,2010年基本建成中等城市。要通过一年一年的努力,一项重点一项重点地突破,实现城市建设的快发展、大发展。二是坚持适度超前,领先一步,争占先机。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只有做到在政策机制、资金投入、建筑风格等诸方面适度超前、领先一步,才能在加快城市建设、彰显城市特色中争占先机。为此,我们必须在政策机制上敢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优惠的政策、快捷的服务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必须在资金投入上敢于负债建设,学会用明天的钱干今天的事,用别人的钱办遵化的事,用私人的钱办公益的事,抢先发展,超前发展,获得最佳投入产出效果;必须在建筑风格上敢于独具匠心,形成遵化特有的建筑风格,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品味。三是坚持以路为本,基础先行,系统运作。根据我市实际,把加强路网建设,加密路网结构,疏通城市发展脉络,作为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根本来抓,加快解决遵化南北向路多、东西向路少,丁字路多、断头路多的问题,畅通城市道路。把“三河”治理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将其打造成为城市亮点。同时,坚持给排水、供电、供气等基础配套工程统筹考虑,系统运作,整体推进,打牢城市发展的基础。四是坚持城乡一体,综合配套,协调发展。按照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关于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制度、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把中心城区、小城镇、文明生态村的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分层推进,组团发展,加快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以城市的繁荣带动农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我市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城市。把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打造幸福美好家园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造生态、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使人民群众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大力宣传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城市建设。要不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能拉得出、打得响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干部队伍。

(三)要完成好九大任务:

1、加快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市规划局要以实现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两个全覆盖为目标,全面加快规划编制工作。今年要完成城市道路系统、给排水、供热、环境卫生、市场、消防工程等专项规划;完成南部新城区、一环路内古文化商贸区、工业园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所有镇、乡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全市60%的村庄规划编制。20*年要完成抗震工程、防洪工程等全部专项规划和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同时,完成全市所有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为中等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建设。一是路桥工程。今年共安排路桥工程16项,其中道路工程14项,桥涵工程2项。道路工程中,*南路改造工程要在5月底前完工;镇海东街改造、*大街及*北路开通工程要在6月中旬完工;*路综合改造工程要在9月底前完工;*路与*大街十字路、海涛路与海星大街十字路工程要在5月底前开工,9月底前全部竣工;北三环西路开通工程要在5月底前开工,9月中旬完工;文竹大街要在6月底前开工,10月底前竣工;文柏北路北通工程要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6月底前清场完毕,7月份开工建设;南部新城区十字路工程要确保10月底前竣工通车;华富大街开通工程要尽快完成道路设计方案,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新112线南通工程要抓紧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确保5月初开工建设,10月份全线通车;邦宽附线东延工程本月底前要开工建设,力争尽早竣工通车。同时,要抓紧做好邦宽线改线以及蓟遵高速公路的谋划工作。桥梁工程中,南二环西路桥辅桥工程要在6月底前竣工通车;南关西桥于3月中旬已开工建设,要确保6月20日前竣工通车。对于上述路桥工程,市建设、交通、国土、拆迁办和有关乡镇、街道,要依据各自职能和属地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确保各项工程如期开工建设,如期竣工通车。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征地拆迁问题的,遵化镇、西三里乡、*乡、路南、路北街道办要积极主动上手,保证征地拆迁工作按时完成,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涉及资金问题的,市财政局要按照轻重缓急,调度好资金,保证项目建设需要,同时,建设局要与有关开发商进行深入协商,需开发商垫资的项目,一定要垫付到位,保证工程进度;涉及水、电等设施迁移的,各有关单位要与建设、交通等部门积极配合,妥善做好迁移工作。二是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工程。市建设局要督导建设单位加快工程进度,保证今年8月份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同时,承建单位要抓紧实施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将*、小河、护城河以及城区道路管网与污水处理厂管网连接,确保年内完成管网铺设3.5万延长米。三是第二水厂建设工程。市发展改革局要积极配合新加坡凯发集团抓紧进行项目立项,商务局要配合做好外资企业报批工作,*乡要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工作,确保7月底前完成所有前期手续,8月份正式开工建设,明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同时,有关乡镇、街道要全力支持,做好群众工作,保证管网施工顺利进行。四是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完成选址,市建设局要抓紧做好工程设计及招投标工作。崔家庄乡要全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尽快完成清场、补偿款发放等工作,确保7月份开工建设,年底投入使用。五是城区东部集中供热站建设工程。市建设局要督导定庄房地产开发公司抓紧完成站区设备安装,并加快管网建设步伐,确保年内供热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缓解市区集中供热压力。同时,要抓研究谋划城区西部供热问题。六是市场建设工程。市场建设服务中心要重点抓好大型专业市场建设,确保贸易城市场二期工程在5月中旬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大西大寺市场的改造力度,确保工程7月初开工建设,11月底前主体工程竣工;尽快完成*果菜、*钢材市场工程扫尾,同时积极谋划二手车交易市场、煤炭市场、木材、花卉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工作。七是新汽车客运南站建设工程。市发展改革局要加大向省发改委跑办工作力度,争取5月底前完成立项,市交通局要加大督导工作力度,确保5月份开工建设,明年5月1日前竣工投入使用。

3、加大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力度。一是尽快启动*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整体*改造工程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要抓好河道治理,由水务部门牵头负责,抓紧完成工程招投标方案,必须在5月初开工;二要抓好拆迁安置,由市拆迁办牵头,在4月底前制定出具体的拆迁安置方案,沿岸乡镇、街道办具体负责,建设局、国土局、城管局配合,10月底前完成拆迁清场工作;三要抓好土地收储开发,市国土资源局要根据河道现有条件,在今年6月底前对*两侧的土地做出收储计划,确保两岸土地应储尽储,按规划统一招标开发;四要抓好*两岸绿带公园和*大道建设,市规划局要在6月底前完成*两侧改造的全部规划设计,秋季开始进行沿河绿带苗木的栽植工作,20*年6月底前完成景观修整工程,20*年10月底前完成*大道建设工程。二是扩大绿化覆盖面。市建设局要在完成文化北路、北一环西路、北二环路绿带改造工程、西二环北路绿化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绿化范围,增加绿地面积。突出抓好东二环南路、文化北路北段、建设南路、文郁路、邦宽线、*路南通、文柏路绿带改造以及市区主次干道行道树补植补种等绿化工程,确保4月底前完工。西二环岛附近绿化、南三环与建设南路节点绿化工程、黎河绿地续建等工程要在5月底前完成清场工作,11月份完成苗木栽植。三是抓好城市亮化二期工程。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要加大督导工作力度,全力抓好以一环路内老建筑和迎宾路两侧标志建筑为重点的二期亮化工程,确保5月底前全部完工。

4、建设一批高标准建筑群。一是尽快启动行政办公中心建设。行政办公中心工程建设工作组要切实发挥好协调指挥和督导职能,组织有关单位加快文体局搬迁和三中部分拆迁工作进度,确保4月底前完成第一批建筑的拆除和场地平整工作,工程设计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7月初开工建设,11月15日前完成主体工程。二是加快职教中心和市医院建设进度。职教中心征地补偿工作已基本完成,市建设局和职教中心要抓紧做好工程设计和招投标工作,确保7月份正式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市医院新建工程要抓紧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由遵化镇、*乡结合市拆迁办各自负责做好新立庄村、*村居民住宅、企业搬迁清场工作,确保在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清场,6月底前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7月份正式开工建设。三是建龙公司职工宿舍建设工程。该工程一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4月底前要全面开工,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涉及到的企业搬迁、征地和拆迁等工作要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遵化镇、*镇、新店子镇、市供销社、商业总公司要加大支持力度,为开工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所有工程要确保在20*年年底前全面完工。四是港陆职工宿舍建设工程。市规划局要督导港陆公司抓紧将规划设计报市政府审批,并开展地勘和施工图纸设计工作,确保8月底正式开工建设。

5、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园区办要结合设计单位在6月份完成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园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要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重点要抓好文郁路、中小企业创业园区规划路建设,确保7月底前竣工。

6、加快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抓紧启动公园建设工程。人民公园一期工程已经开始施工,市建设局要督导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今年9月底前形成一定规模,10月1日对广大市民开放;二期工程要在20*年8月底前完成。同时,我在这里强调一点,人民公园是造福全体市民的公益事业,希望各乡镇、各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及市民积极响应市政府“捐资建园”的倡议,踊跃捐资。胜利公园要抓紧做好有关征地拆迁工作,遵化镇、西三里乡、*镇要切实负起责任,全力以赴做好涉及木材市场和企业的搬迁工作,确保6月中旬完成征地拆迁清场工作,7月份正式开工建设。朱山公园要加快规划设计工作进度,6月底前完成设计方案。*乡要密切配合国土局、拆迁办,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及清场工作,确保秋季开始乔木栽植工作,20*年5月1日前完成景观建设,20*年10月1日向群众开放。二是认真抓好居民小区道路硬化及路灯改造工程。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对居民区的小街小巷进行硬化、对部分老小区进行绿化。市建设局、路南、路北街道办要将此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案,于5月底前完成登统摸底工作,10月底前全部完成。同时要在主要居民聚集区街巷安装路灯,8月底前完成路灯恢复工程。三是抓紧启动占地100亩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程。规划部门要在5月底前完成规划、选址、施工图纸设计等工作,6月中旬组织工程招投标,争取11月15日前完成建设5万平方米。四是增加自来水供水能力。市建设局要加大督导落实力度,确保年内完成自来水厂2眼水源井建设,铺设供水管网1000延长米,解决1万人的吃水问题。同时,要加紧与新加坡凯发集团的联系洽谈,争取第二水厂早日开工建设。

7、加快城中村改造进度。在20*年以来市政府批准的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目前只有三间房村完成了改造任务,北台和东三里改造工程正在启动,其余村还基本没有进展。对城中村改造工作,我们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进行专题研究,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新路子。要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政策推动、稳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今明两年要将已批准改造的8个城中村全部启动建设,力争改造完毕。

8、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加快镇村规划编制工作进度。按照20*年完成全市乡镇总体规划、20*年完成全市村级规划的目标要求,目前我市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工作已经全面开展。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的城镇规划工作进度很不平衡,*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审批,*、*、东新庄、新店子4个乡镇已经进行了第一轮评审,崔家庄、小厂、东旧寨、平安城、侯家寨、石门、铁厂7个乡镇已经完成初步规划,兴旺寨、团瓢庄两个乡镇预计在4月底和6月底完成规划,但还有8个乡镇没有实质性进展,有的只是确定了编制单位,有的根本就没有着手开展工作。下步,开始编制城镇规划的乡镇要加快进度,尽早完成规划;没有着手的,要迅速行动,抓紧确定编制单位,开展规划工作。市规划局要切实加强对乡镇规划工作的指导和调度,帮助乡镇解决一些业务性问题,确保各乡镇的总体规划在今年底前全部完成。同时,各乡镇要加快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力争今年完成全市60%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年完成所有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要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逐步推进,加快培育一批典型乡镇、典型村,带动全市小城镇加快建设步伐。今年,*、堡子店、党峪、*、新店子、*、平安城等乡镇要率先实施以开出一条街、建设一个广场、形成一批新建筑群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工程。建设、规划、国土、公安等部门要抓紧制定出台小城镇建设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各乡镇加快发展,提高全市小城镇建设总体水平。三是继续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年内要确保所有村全部投入创建工作,同时要着力在提高创建质量上下功夫,在抓好“三化”(硬化、净化、绿化)和村民中心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户用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水、改圈、改厨、改厕,促进农村卫生条件和整体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

9、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要进一步强化职能作用,加强对城市卫生、交通、环境的综合管理。各有关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要向综合执法局集中,涉及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事项要主动与综合执法局沟通,坚决避免多头管理,导致无人管理的现象,不断提升我市的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今年我们在城市管理上建立了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为主体,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落实“一镇两乡两街道”属地管理责任这样一个新的城市管理体制。遵化镇、西三里乡、*乡、路南街道办、路北街道办要切实负起责任,抓紧建立起城管专门机构,定员、定岗、定责,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对辖区内环境卫生、城容城貌、交通秩序进行全天候监控治理。其他各乡镇都要加大辖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的管理力度。*镇已经成立了城管中队,其它中心镇也要借鉴*的经验成立相应队伍,并积极将城市管理范围延伸到村,构建市、乡、村一体,分工合理、职责分明、监督到位、运行顺畅的城管网络,努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三、硬化措施,强化管理,确保今明两年城市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今明两年的城市建设任务已经确定,重点已经明确,下步关键是要采取超常有效措施,集中精力,狠抓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市级领导班子做起,每位市领导都要分包城市建设项目,并已经下发了分包项目通知,希望各位市级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将更多的精力倾斜到分包项目上来,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市城市建设指挥部要充分发挥指挥、协调、督导职能作用,在将城市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基础上,每个项目都要成立具体工作组,做到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人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好城市项目建设,遇着问题不躲、不拖、不靠,敢于上手,敢于负责,形成推进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要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市委、市政府将对城市建设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将各单位承担的项目任务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各级各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对所承担的项目逐项、逐环节的进行细化、量化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目标和时限要求,以责任落实促进工作落实。各单位对所承担的城市建设项目要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好工作进度,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个项目按计划顺利完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