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总结范文

时间:2023-01-24 09:13: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生语文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生语文总结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性;有效课堂;生成策略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将高效率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对于教育教学而言,如何生成高效率且综合性强的课堂教学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同时也指出:“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因此,如何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知识积累,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分析并解决小学语文综合性有效课堂的生成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巧妙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活力、内容更加丰富,而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到新的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综合性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直接体验主体,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立足于社会锻炼的课题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以自由行动为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体现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学会科学性总结。这种实践课题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其一,基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从生活中选取主题与内容。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寻找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的主题与内容,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开展综合性学习课题活动,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题活动中。将语文教学的目的与教学内容、语文知识转化为内在的需要,引导学生健康、愉悦的生活,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

其二,基于学生视野的拓展,从生活中开展实践与探究。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是睁大着双眼,想探寻个究竟。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为基础,引领学生了解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然环境。同时,适当的将课堂做合理的延伸,使得学生的生活经历得以扩展,激发其对自然对社会生活问题的求知欲,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身边发生的现象,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加强对自然、社会与自身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二、创设并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 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的新观点、分析问题的新思路及解决问题的途径,遇到问题能够独立进行思考,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求证。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中“综合性有效课堂”学习的目标之一。同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被开发,探究性的思维能力也正待开发,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亲身经历获得实际的体验,这些是在探究及探索过程中生成而获得的。因而,在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设计探究式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建构起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逐渐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生学习了《秦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等课文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世界七大奇迹”为主题的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收集关于七大奇迹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自主了解各国的历史及创造这些伟大工程的历史背景,并明白当时为什么要建造这些工程,有什么作用,对所造国家与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现代又有什么意义等。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料、网络、咨询等多种方法去思考去探究,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正确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入口,然后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科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最为直接的实践体验,养成热爱阅读、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式学习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语文综合性有效课堂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乐于进取、善于交际的良好品质。合作学习的开展是以教学集体为出发点的,针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着眼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合作交流,建立以学生合作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个性及集体性得到和谐发展。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互的合作学习模块, 为学生营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合作关系的形成,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多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教学经验,并用诸于自身的语文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活动引导,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课堂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为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吕波.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J].中国科技财富.2011(03)

[2]黄键.浅议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6)

[3]黄幼香.四个“强调”,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兼谈“难忘小学生活”的教学构想[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05)

篇2

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我组12名同学接到海棠中学的通知,我组12名同学被分到初一、初二共12个班级。接到各个年级的教学进度后,同学们在校认真备课,结合课本的知识和参考资料准备自己的教案。遇到教学中的难点就全组讨论解决。个人粗略准备好教案后就开始全组的试讲。每位同学都很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试讲和点评中来。每位同学都试讲三次以上,教案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大家都觉得大家的试讲问题不大时就请指导老师来为我们点评。由于比较晚接到课程安排,所以有些同学的试讲时间推迟到下星期的晚上。老师很配合我们的时间,每次都点出了我们没有考虑到的缺点。使每位同学的教学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全组同学都感激曹老师。本周星期四,我组同学和地理专业、政治专业的实习生以及各专业的指导老师一同来到海棠中学参加见面会,各同学认识了自己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原任老师。了解到实习学校的要求和基本情况。

实习的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我组12名同学一同来到海棠中学,开始我们的实习工作。之后是实习时间,每位实习生均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虚心求教。准时准确地完成班主任工作,并利用空闲时间在实习学校进行多次试讲,并邀请其他专业的实习生点评,力求让教学内容完美。实习期间每位实习生都至少上了2节课,我们每位实习在班主任工作上认真负责,深入学生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班主任工作。有班主任工作计划,课外活动开展计划,班主任工作记录等。总之,每位同学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受到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二、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同学们普遍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高。主要有:

第一、同学们对中学生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在今后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第二、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大致克服了胆怯心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

第三、同学们增强了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因而更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

第四、同学们增强了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水平。

第五、了解中学生对数学科的兴趣所在和掌握程度。

三、实习建议

以下是同学们实习归来后的几条建议:

1、同学们普遍感到应加强师范生的信念教育,让他们树立更加明确的目标,自成为师范生就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

篇3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学实践的创新和改革迫在眉睫。只有通过教学实践创新,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一、充分利用新课改环境,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显然不再适用于教学发展的需求,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首先就必须要想办法创新教学模式,尽可能地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开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

比如,小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多提问,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让他们回忆自己在电视或者是生活中所见到的松鼠是什么样子的,具有哪些特征,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必然会更加深刻。以上所说的是,小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一些优点,但是在他们身上也有一些缺点,例如自制力差,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保证学生的学习。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情感培养作为重要部分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可以说是紧密相连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在语文课文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学习《礼物》的时候,学生能够感受到亲情的魅力,在学习《小英雄雨来》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浓烈的爱国之情……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将情感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身边,有没有一个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人,教师可以以这个话题开展一次语文口语交流主题活动,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特殊经历。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而且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总体来说,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加探索,寻求更多的让学生产生正确的情感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认知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终将为生活服务。通过小学语文教材可以看到,许多文章所描绘的故事,都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历过的,而且在生活中的较多地方都有运用到语文知识。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应学会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丰富学生的认知,加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写作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发现、生活经历、所见所闻等转变成文字,记录下来。这样的写作材料来源于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写作教学也能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资源,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的运用,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例如,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集图片、声音和文字于一体,类似于小学生在平时所看到的动画片。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得枯燥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很大的帮助,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年龄小,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汉字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他们的识字乐趣很快就会被消磨殆尽。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将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将汉字教学制作成趣味盎然的踊,选择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给学生以听觉和视觉上的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会更加强烈,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总之,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好的事情,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学会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的心理,对于自然、社会、人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追问欲望,抓住这一特点,适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取主题。学生围绕小课题进行问题探索是还能迸发出新的小问题,使探究的过程像滚雪球一样,进入“问题”的良性循环。

1.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生活即课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用自己的眼睛深入观察,认真思考。如在一次闲聊中,有个学生说家门前那条河的水越来越脏,越来越少,夏天甚至出现了干涸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把学生的思维阀门打开了,有的说应该禁止往小河里乱扔、乱倒垃圾;有的说要在小河边上立一块警示牌,让大家要保护水资源……最后大家就自己的发现确立了“家乡的水污染情况调查”这个小课题,并展开调查,进行探究。

2.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长期的乐问善思,能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品质长期得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目光变得敏锐,捕捉信息的能力会增强。如学完《小村庄的故事》,学生看着满眼苍翠的校园,便开始担忧起来:“我们的校园不会砍掉这些树吧?”“我们的家乡有没有这样乱砍乱伐的现象?”于是,学生们展开了“让绿树伴我们成长”的小课题探究。写“保护树木倡议书”,调查乡村的树木种植、砍伐情况……在活动中,学生还发现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很差,倡议保护家园。

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怪不得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二、调查访问,促进语言表达、交际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以宇宙为学校,奉自然为宗师。”的确,语文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社会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进行以下的活动。

1.宣传、倡议。围绕主题组织学生走入社区,走上街头进行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中,学生能提高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如“家乡的水污染情况调查”这一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去社区做宣传,保护水资源,发起倡议……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交流学会了交际。

2.参观、调查。学生有目的地参观或调查某一景点,某一事物,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就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向老师和讲解员咨询。认真听讲解的同时,提出心中的疑惑,形成一个交流的场面。如“家乡的水污染情况调查”中带学生去水厂参观,通过听水厂工作人员的讲解,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提问,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正确发达自己的想法。

3.采访。在小课题研究中,“采访”是经常采用的活动形式,通过采访可以快捷、直观地获得信息。在采访过程中,除了有准备地对被采访者进行问话外,还应就对方说话的内容及时反馈,并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在这一程中得到了提高。如《书写中错别字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学生通过采访,了解到许多书籍上没有涉及的知识,孩子的知识面宽了,表达能力,处事能力,交际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三、信息归整,炼就搜集、筛选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发展到多元,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发展到开放。这一过程让学生动手是比较困难的事,因此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1.紧扣主题是收集、筛选的前提。教师要告知学生信息收集的范围,让学生从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如“书写中错别字情况”的小课题就可以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错别字,错别字带来的危害等。收集到一定量的信息后,应学会分析所找的信息与主题的匹配程度。与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的就筛除,能对主题进行补充说明的或与主题相近、相似的资料就保留。通过多次反复指导、练习,学生明白如何收集有用的信息,又该如何地筛选、整理。

2.理解信息是分析、筛选的关键。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信息所表达的意思,往往只看到几个词语或几句话跟自己所找的信息相同,就大量地收集。因此,应通过自悟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先理解信息意思再进行筛选。如在“有趣、神奇的汉字”这个小课题中,学生查找谐音歇后语时,把“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等都收集过来。面对这种情况,我先让学生明白歇后语有很多种,谐音歇后语就是含有同音或音近的歇后语,再让学生通过认真地读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做出正确筛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四、形成报告,提升语言文字创作的能力

学生收集,筛选信息后,要形成完整的报告。撰写报告时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精炼的基础上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表意清楚;要注意撰写时的层次性,突出重点,做到有详略。同时要让学生清楚报告的基本格式。撰写完课题报告初稿后,研究小组成员在老师的进一步指导下,再共同讨论,反复锤炼。

篇5

引言

英语测试主要用于英语语言研究和教学研究、选拔人才三个方面,其中最为普遍的是适用于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测试是衡量英语教学成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衡量工具,一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检测教学效果,反映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对学生而言,通过测试可以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检测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确定努力方向;对教师而言,通过测试可以帮助了解学生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及其应用技能情况,通过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确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找出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供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长期以来我省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与测试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如何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差异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如何积极有效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我们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呼吁教育专家和学者予以解决。

1. 国内外对英语测试衔接问题的研究

1.1英语测试基本理论、功能及对教学的影响.

1.1.1 基本理论

根据教育评价与测量学的定义,测试是由一定数量的题目所组成,用于测定被试者的心理品质或学习掌握程度的工具。(王景英,2000)英语语言测试就是设计一份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或学习的状况。它是一种教育评价方法、一种测量方法,也是发现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外语测试是随着外语教学的出现而出现的。(李筱菊,2001)语言测试在近二三十年时间里发展迅速,逐渐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它从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和学习论获取科学内容;从心理测量学获得科学手段,是多种学科的结合体。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测试体系、理论、方法日臻完善——语言测试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1.1.2 功能

选拔功能

是指利用测试成绩对人才进行选拔的一种功能,例如中考、高考等。这些测试是用来衡量考生能力的测试手段,用于选拔那些可以继续下一阶段学习的考生,因此这样的测试发挥的是一种人才选拔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基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本应是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对结束的教学过程进行的进步测试或诊断测试,与高考这种选拔功能的水平测试有着根本不同。

信息反馈功能

测试的信息反馈功能体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测试提供的信息来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分析所采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通过测试提供的信息了解全体学生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就能使老师认识到教学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使教学有的放矢。测试的反馈功能通常是通过学期内的形成性学绩测试来实现的。这一功能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最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不能不顾教学规律过度频繁使用测试的反馈功能,把测试反馈的信息真正落实到之后的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测试的作用。

评价功能

测试的评价功能是指通过测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它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这种功能是根据测试的不同类型有所不同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的进步测试和诊断测试是衡量学习者对某一特定课程或短期教学计划中所学内容的掌握已达到何种程度的测试。这些测试的设计与所学课程直接相关,测试结果是对某一段时期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我们经常提到的中考、高考属于水平测试,它一般不考虑被试者学习了多长时间,也不考虑他们所学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而只是测试被试者是否达到了某种语言水平,它评价的是语言能力。教师设计测试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功能设计不同的测试内容。

1.1.3 测试对教学的影响

正面影响(positive effect)

测试与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单独一个领域进行工作而不涉及其它两个领域都是不可能的。测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自然延伸,为教师、学生提供有用的信息以改进教与学的活动。测试有助于教师的认识和自我提升。试卷反馈的信息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弱点和难点,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及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测试、评卷,教师可分析掌握学生暴露出的较普遍的错误与缺陷,以便有的放矢地弥补和解决。测试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竞争力。在测试中,学习者的独立应变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受到激发。参加测试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平时练习时,学生大多没有太多压力,也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完型、作文或阅读的速度相对随意。但是在测试中,他们就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作完一定数量的题,这对作题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提出了挑战。在测试中学生不能和别人讨论也不能向别人请教,必须独立思考解答试题,这对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另外对提高他们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很大好处。

负面影响(negative effect)

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把测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信息来源,对于测试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这一观点却有所保留。实际上缺乏质量的测试和现有的测试模式也难以改进教学决策。有些教师围绕高测试题将教学与测试密切挂起钩来,测试形式怎样,教学就采用怎样的形式。将英语教育完全应试化。更有甚者,不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教学目标,而是以猜题、押题为教学目标,以解题技巧为核心教学和培训内容,完全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对于教学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孙平华,2005)

2 当前有关中小学英语测试衔接问题的研究

分析现有的测试研究结果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当前中小学英语测试衔接还存在着以下问题:⑴目前英语评价还是以书面测试为主。“重知识、轻能力”这一现象难以避免,这严重削弱了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是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对教学做出准确导向的必要手段。评价不仅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通过评价应帮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要激励学生,建立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千万不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意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等。(文秋芳,1995)⑵小学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由于小学一二年级英语测试普遍存在“学的难,考的易”的现象,导致小学英语到四年级许多小学生已经开始掉队,以至73%的七年级新生还不能独立按国际音标注音读出生词。(蒋建华,2005)⑶小学英语师资不足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小学英语测试的衔接.由于教师缺乏测试理论的系统知识使目前中学英语测试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测试目的性不强(水平测试与成绩测试比例失衡、分班测试与诊断测试流于形式、测试题型与考分解释模式化);试题设计、选用欠妥;主观/写作试题的评分标准不统一;测试策略指导不当等。(马德容,2005)⑷影响中小学测试衔接的一个主导因素,就是各阶段老师不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情,班情,校情和教情。小学的老师要研究初中的教材,初中的老师要研究高中的教材,高中的老师要研究中小学整个教材,也要研究大学教材。弄清每一个阶段衔接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新旧知识心中有数,才能建立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achman,1996.)

3. 我省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测试衔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我省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与测试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小学生在升入七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测试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在,在六、七年级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与测试实践中,存在着衔接方面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生难学难考:进入初中后,学生又从ABC开始学习英语,对英语学得较好的学生而言,势必浪费时间,缺少新鲜感,而对大多数后进生来说,收效不大,甚至会导致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整体的下降。另一方面,中学英语考试较小学而言更加正规标准,更加贴合教学难度,让一部分学习后进生无法适应。二是老师难教:由于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在小学阶段早已出现,初一英语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广度、深度及难易度;又由于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和学生学习时空的限制,中学英语教师难以有效地因材施教,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结语

综合上述的观点,中小学英语测试的衔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后继英语的学习,还由于学生差异的存在是必然,对学生良好学习策略、习惯的培养是外语组长期艰巨的任务;而且每一届的学生的特点又有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调整和变化。所以,我们的衔接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六年级和七年级这两个层面,必须扩展到整个中小学阶段,这样的研究才是完整的。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我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孙平华.我国高考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面临的主要问题[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5).

[5]马德容.中学英语测试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6]蒋建华.行动研究在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 (4).

[7]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8]孔德惠.英语测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0]Bachman,Lyle F.and Palmer,Adrian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篇6

[关键词] 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竞争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人际交往和就业求职等领域的冲突和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受挫的几率增高,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高校应采取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预警机制包括确立心理问题预警指标体系、确定心理问题预警的对象和范围、评估预警信息和警告;干预机制有宣传干预、教育干预、辅导干预等具体的干预措施。在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干预机制,对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心理问题“侦察、测试系统“

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干部、寝室长为单位组成心理问题“侦察系统”,在不同时期通过网络心理测试、心理问卷调查形式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问题动态。

2.培养一批解决心理问题的骨干队伍

高校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强化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要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积极选送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参加教育厅组织的重点培训。鼓励专职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通过3-5年的努力,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加大对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力度。凡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都要经过岗前培训才能上岗。

3.给学生建立“心理跟踪档案”。

首先,对入校新生进行全面心理测评和普查,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对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建立预警对象库,学校予以长期观察、重点关注,根据危机状态及时加以疏导防治。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然后,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干部和寝室长层层负责,对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表现,随时汇报、及时记录,定期以书面形式上报院系,由院系统一汇总制成学生电子“心理跟踪档案”纳入微机管理。高校“危机干预”措施包括:在高校中推广心理辅导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有效阻止高校学生危及自身生命的行为发生等。这种措施有六点益处:⑴.通过此种做法,每个年级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表现。⑵.学生中一些小的心理问题被及时发现后,经过心理问题培训的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干部和寝室长,就可利用所学知识为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提供帮助,解决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⑶.在汇报、记录和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的观察、发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奉献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⑷.通过建立的“家、校互访热线”电话和 “辅导员电子信箱”,可以把每个同学近期的思想表现、心理问题等信息及时的传达给学生家长。⑸.对有些后进同学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及时提醒、帮助他们修正自己,促进了学校的学风、作风和校风建设。⑹.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有突出心理问题的同学,便于学校及时邀请有关心理问题专家或医院有关专家予以会诊,为治疗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同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

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利于缓解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感受,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幽雅情趣。如:校训可以促学业、明大志、怀天下;人文建筑与设施可以涵养有素、奋发激励等;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可以让人耳目清新、调节情绪等。个体大学生一旦出现情绪、行为等变化,郁闷、焦虑等症状,要及时倾吐,或倾听心理咨询专家的意见。尤其是那些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于交际和沟通的学生要多参加集体活动,拓展自己的交往范围,多听朋友、老师的建议。

5. 建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网络体系。

篇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大量专业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根据2013年在天津主办的“全国职业技术技能大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统计数据,“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结构优化、就业结构优化以及就业问题解决具有重要意义。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方向来看,大量高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进入企业,经长期艰苦奋斗,终成企业发展之栋梁。为了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企业发展,尤其是企业发展之魂、企业发展之持续动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相结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相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人士在充分研究日本企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提炼而来。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企业在生产与管理活动之中形成的源自企业实际的、专一的特色物质与精神财富之总和。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发展过程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准则、道德准则、企业思维、企业形象等等。企业文化甚至被人们称之为“企业发展之不竭动力”“企业发展之生命活力”。

二、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联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了更好面对当前以及未来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而有意识、有目的树立而努力维护的精神与物质力量的综合体。需要企业成员要能够从内心意识、思想以及行为认同,高职院校学生从其就业方向来看,就要就职于大中小企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即是我国企业发展之力量源泉。其次,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之精髓。企业文化要依托企业员工构建并直接作用于企业员工本身,其发展需要企业员工不断努力而升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坏,尤其是意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文化构建质量与水准。第三,企业文化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企业文化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变化发展以适应现代、未来社会发展进而促成企业自身发展的历史发展过程。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员工需要不断提升素质与意识形态之合力,才能够进一步创新,才能够使企业文化呈现不断升华与进步之态势。

三、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两者之间具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性。那么如何才能够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梳理可知,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仍然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而对企业文化之精髓的融入层面则相对缺失。笔者认为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必要的企业文化熏陶,具有重要意义。试想,如果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之中融入大量关涉企业文化精神层面内容,通过长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促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意识与思想观念转变,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企业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则可以一方面促成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优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夯实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而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升其自身竞争力。例如,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应当结合具体企业实例,进而直观讲解,促成学生对“有德有才者中庸,有德无才者善用,有才无德者慎用,无才无德者不用”企业用人基本原则的理解,而不能够让学生死记硬背职业道德概念、特征、形式等概念。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活动相结合

高职院校校园活动是促进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企业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相结合,可以大大促进企业文化的内在影响力。与“玩中学”类似,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可以促成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校园活动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企业文化熏陶,促成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通过长期企业文化与校园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可以使高职院校学生加深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理解,促成其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对企业文化内涵、外延以及企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与未来发展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

(三)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不仅仅在于广泛宣传而得来,企业文化应当融入到企业员工生产与生活之中去。企业文化想要真正的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的内心,必须将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环境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到企业文化之内涵。通过建立校个合作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在实习过程之中,有利于学生对于既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反思。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两者之间的融合,使教师、学生、企业三者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高效教学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快速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学生的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是基于企业文化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起始点同时也是归宿点。起始点在于其对人的主观能动的调动和多方面协调发展的促进,归宿点在于其对学生的培养是基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心理和知识储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许平友.融入企业文化促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思考――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走出去,请进来”模式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篇8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随之发展和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路就是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确定后,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性地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努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语文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和周围同学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天性,把小组探究的主动性留给学生,把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小学生,把小学生引入到合作学习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以主人的积极状态进行小学语文探究性合作学习。

二、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氛围,引起探究欲望

营造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根据文本内容创设趣味性游戏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氛围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直接有效的经验方法。新课程标准认为小学生应由“会学”过渡到“乐学”,这个学习过程需要小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充分激发,小学语文教学要获得理想的效果,应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学习动机,只有当小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学习动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可靠的基本保证。

1.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营造探究的学习气氛对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十分重要,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灵活采用多种丰富多样的教学辅助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如,在《舍身炸暗堡》这节课中,当面对他大义凛然的选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让小学生讨论除了牺牲他自己外,还有其它的方法措施吗?然后经过小组的论证探究讨论后,让小学生充分比较一下得与失,这种激发学习动机的情境创设,小学生对革命英雄烈士的崇高革命精神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把握,对这种学习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然就激发出来了。

又比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上课开始教师引导小学生:同学们,你们大家喜欢冬天下雪的景象吗?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冬天下雪的美丽情景?然后,教师紧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下雪的精彩图片:下完雪之后有许多漂亮聪明地小动物分别来到滑滑的雪地上打闹,哪位同学能大胆热情地说一说它们的小脚印是什么形状的?小学生会努力激发想象力依次说出许多动物的小脚印,他们很明白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然后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合作探究解决。比如,用拼音、问同桌、查生字表等,这样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然就激发出来了,非常利于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地位上,教师在课下应多和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知己,多关注小学生的内心成长与需求。”课上多和小学生互动交流,对学生的疑问要做到有问必答,用最适合利用小学生身心特点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前,教师一直处于绝对权威的主体地位,决定一切法则、教师是书本知识的象征和法则,学生只能无奈被动地无条件接受教师教给的死知识,所以传统的师生关系时时体现着绝对权威。但随着知识世纪的到来,社会对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了更迫切的向往和需求,伴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拓宽深入,教师无可撼动的主体地位早已逐渐被新时代思维的学生占领。

(二)优化问题,把握时机探究

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让小学生理解,又能够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回答,面对各方面还不成熟的小学生,要少一些提问,多一些探究合作学习,把一些复杂的问题优化成小学生通俗易懂的问题,教师切勿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复杂问题,教师不懂得如何优化问题,对探究性问题将起到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1. 教师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控制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和数量,满足小学生的年纪特征和掌握科学文化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好问题设计的难易复杂程度。问题设计太难,问题超出小学生的心理接受范围,会让小学生不敢作答;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明了,没有什么值得思考的实际价值,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又会觉得太过简单不愿过多思考,小学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小学生回答的问题就会五花八门。小学生思考的时间过长,会严重伤害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让小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情景,探究式学习的氛围中看到“恐龙”这个词语,让同学们回答想到一个怎样的生动形象?让学生用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概括总结大家伙:恐龙(害怕;巨大的;凶残的……)接着问小学生想认识它吗?根据探究的结果和经验进行探究合作交流,笨重的它怎么可能飞向一望无际广阔蓝天的?陆地上笨笨的恐龙和飞着的恐龙是完全一样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分别吗……

2. 教师要把握好时机。一堂课40分钟,小学生的心理注意力基本维持在20分钟左右,如果小学语文老师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没有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那么这堂课无疑是非常失败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把握住小学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小学生学习语文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努力控制问题的广度和难度,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努力开拓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思路。比如在学习《我的祖国》一课时,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崇尚之情,然后讲一些关于美丽景区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我的祖国的真正内涵,把复杂问题优化成通俗易懂的情景中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语文知识。

(三)小组合作,激活探究思路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给了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利用小组之间的学习互动讨论促进了小学生的学习,从而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努力鼓励小学生大胆发言探究,努力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死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1.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分成3~4人一组,每组中有一个成绩各方面较好的学生,使每组同学的差异都能得到互补。教师要协调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气氛,使每个小组学生在平等团结的愉快氛围中,在探究的愉快气氛中努力学好小学语文课本知识。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课堂中让小学生们自学、互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就会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辅导其他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既顾及全面,又能让某些小学生得到照顾和帮助,为探究学习培养奠定了基础,利用小组之间的学习互动讨论促进小学生的学习,从而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可急于求成,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渐进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2.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活思维。在传统的教学观下,小学生不敢发言,羞于发言,这对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语文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大胆发言,帮助学生找状态建立自信,最重要的就是不歧视学生,尊重学生。歧视既是一种对学生人格自尊的伤害,又一种对学生的极不负责任,也是对教师职业的侮辱!因此,教师要更加关怀那些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多给他们些鼓励的话语。一个肢体语言,一个微笑,对于那些不自信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精神的鼓舞。另外,在帮助小学生大胆发言时,应坚持宁低勿高、宁少勿多的原则,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切实目标,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处理恰当,不可当面批评,可私下找学生告诉正确答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活思维。

(四)注重总结,把握探究规律

一节语文课的情境导入固然很重要,但是一节创新的小学语文探究课不仅要十分丰富有趣,还更要有完美精彩的结尾,完美的总结不仅能巩固知识、增加小学生的学习期望,还能进一步激起小学生求知的决心,使小学生渐渐产生对小学语文探究的巨大兴趣,充分活跃小学生的思维,在愉快的氛围中把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牢牢掌握。

篇9

讲授型微课适用于叙述性的课文中,在一些教师需要把事实讲述清楚、对情景进行描绘、概括总结的课文中,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很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此类课文,语文教师应该把这些课文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下自主观看视频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再对其中的难点或者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讲解,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中,可以事先把雷锋的生平、他生活的时代背景等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自主观看视频后,对雷锋这一人物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随后对这一人物产生好奇心理,自主“投入”到课文中,诵读诗词,从诗词的字里行间里感受雷锋的魅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诵读的字音进行检查,如学生发音不准,则进行纠正和指导,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另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阅读诗词时获得感悟,认识到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重要性,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

二、积极应用演示型微课,拓展课堂内容

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计划、教学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有一些知识课上来不及讲解,课后学生自主预习又难以学懂的内容。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微课,把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然后把这些视频下发给学生,为学生扫清自学障碍、梳理出自学思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这些内容,从而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量。

例如,在“语文园地二”的教学中,只提到了部首查字法,未提到音序查字法,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字典的查询与实用方法,教师可以制作出一节微课,从介绍“触”、“揉”、“润”、“瑰”、“泞”等易读错字音的字入手,把音序法查字典的方法介B给学生,并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会音序查字法与部首查字法放在一起比较,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这样,不但能够让小学生自主掌握字典的使用方法,而且能够让小学生在总结两种方法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在学习中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三、积极应用思考型微课,扩宽学生思维

思考型微课旨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具有探究性的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在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单一地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一旦管理不好,不但会浪费课堂时间,而且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把微课应用到这些教学内容教学中,在微课视频中“抛出”相应的问题,并注重问题提问的技巧,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自主思考,随后组织全班学生交流,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10

2.在朗读课文时渗透德育教育

“以读为本”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标准,学生通过带有感彩的朗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中的重点段和重点句子,并对此进行反复地朗读,不仅能够增加小学生的语感,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能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使小学生在精神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

3.通过问题情景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不明白的事情很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发问”的特点,对课文构建一些有趣而且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情景中,即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很容易让小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再通过教师的深入引导,挖掘其内在的思想品德,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4.在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回顾和总结课文的含义来延伸德育教育工作,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小学生自己回顾课文重要内容,再以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总结课文的内在含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还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5.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延伸德育教育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还是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篇11

二、小学语文练习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从大多数小学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课堂缺乏练习,未开展因材施教,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大部分语文教师缺乏授课经验,对如何在课堂中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并不了解,所以往往会在下课前几分钟象征性地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未进行引导。存在很多语文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内容时没有提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只会增加学习负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以教学目标为主,然后围绕教学内容开展课堂练习,大多内容较为枯燥,难以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有效性策略

1.把握练习时机

练习时机是保证练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心选择,不能存在盲目以及随意的心理。在小学生学习了新的汉字、词语或句子等新的知识后,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安排合适的课堂练习,进行更深层次的锻炼,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根据学习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反复练习。此外,语文教师应该将众多重难点知识反复讲解并分开安排练习,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否则会让学生难以掌握并牢记,最终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保证练习质量

保证练习质量是实现课堂练习价值的重要保障,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课堂练习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质量,所选择的内容要适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满足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在课前做好课堂内容以及课堂练习的安排,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练习题,其中以技巧性、趣味性以及综合性题目为主。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阶段,教师必须以具有技巧性其能够举一反三的题目帮助小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不卑不亢”这类“ABAC”型成语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讨论并总结,然后说出自己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也可以安排综合性题目,锻炼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

3.控制练习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练习过程,教学内容与练习内容之间的跨度适中,方便学生练习,在制定练习内容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练习过程应以从易到难,由浅到深为宜,逐渐完善练习内容,使语文课堂中的练习呈现出层次分明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具有充分的耐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自由进行探讨并总结答案,操之过急只会达不到理想目的。此外,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练习情况制定评价标准,针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

四、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

1.作业设计紧靠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的作业应该紧扣教学目标,并通过听说读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练习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练习作业的设计是否合理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作业设计所具有的技巧性以及综合性来掌握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在后期的课堂作业设计时进行适当改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此外,练习设计内容一定要围绕语文知识进行,通过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2.将练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结合

如何将练习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是实现有效课堂练习,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安排练习时间,只要小学语文教师将练习与教学结合得更为贴切,就可以将练习时间安排在课堂中的任一时间段。将练习作业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为整个教学的重点部分,语文教师不应该将其分离,使其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篇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拓展小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教学方法。适当的阅读对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和智力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单纯的阅读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尤其是放任小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阅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但不会得到提升,他们对于阅读的真正意义也根本体会不到。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学效果根本难以保证,所以在具体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用“留白”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教学效果上看,“留白”教学能有效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还能提升阅读教学课的教学效果。

一、“留白”的原则

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要想利用好“留白”,提高阅读教育的实际效果,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坚持下列三大基本原则。

1.启发性原则

“留白”的设计,必须是具有启发性的。换言之,只有那些真正有启发性效果的留白才能真正引起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提高小学生阅读学习效果的目标。具体说,“留白”具有启发性,小学生才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留白”的指导展开阅读,阅读的目的性才能达到,阅读的效果也才会被加强。可是,如果“留白”不是具有启发性的内容或者问题,而且小学生只要仔细查找阅读教材就行轻易找到“留白”的答案,那么久而久之,“留白”的真正作用就会被小学生误解,这样教师就会在阅读教学中丧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动权。

2.相似性原则

在设计比较性留白的过程中,相似性原则是一个必须的原则。简单地说,小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是有限的,利用留白的机会强调某一组近似词在特定语境中的用法差异,不仅不会让小学生弄混这一组词,反而会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这组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这个理解的过程中,相似性越强,小学生的思考就越深入,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3.原创性原则

在开放式留白的设计中,原创性是设计的最重要原则。从根本上讲,之所以要设计开放式留白,就是为了启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基于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发散而来的。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一个小学生的发散思维也都应该是不同的。同时,只有全面完成每一个学生启发性思维的开发,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有意义有价值,所以在开放式留白的设计时,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原创性原则,为每一个学生留住放飞思想的机会。

二、“留白”的“个性化”

从留白的启发性、相似性和原创性原则出发,留白的个性化设计应当仅仅围绕着更好地贯彻这三大原则入手,同时针对这三大原则所对应的不同的留白形式进行具体的留白内容的个性化设计。

1.“主题”留白,增强学生的总结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强总结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启发式留白的设计时,可以选择就阅读段落的主题思想进行“留白设问”。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浅显的段落了解学生普遍的总结分析水平。然后,立足于拉动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的提升,在一些比学生的普遍总结分析能力难度略高的段落中,设置个性化“留白”,通过答题难度的提高提升小学生对于答题的兴趣。第三步,安排答对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答对的经验,从而促成小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达到普遍提升小学生总结分析能力的目的。

2.“心情”留白,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近义词的理解和使用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究其原因,对词语意境的不理解和使用准确度的拿捏不准,是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设计比较性留白,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小学生对于近义词的理解和使用能力。而小学生最容易自己区分程度差异的就是心情的好坏差异,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比较性留白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抓住在阅读教材中出现的可以用多个近义词来描述的心情状态等内容的阅读机会,通过个性化留白的设置,让小学生注意到近义词在表达“心情”的程度上的不同,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对于汉语词汇的理解能力和对近义词的比较能力。

3.“动作”留白,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

发散性思维的产生,必须要有一个基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小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和阅读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实现心灵沟通的情感交织点,小学生才能基于阅读教材中出现的人物的角度,用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去解释这些虚拟人物的心情或者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这些出现在阅读教材中的虚拟人物在某一种思想或者情感状态下发生的动作作为基点。因为人在类似的思想感情状态下产生的表达心情的动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从动作出发,以“解析动作中所蕴藏的感情、思想、情绪”等为主要的留白设问方式进行设计的留白最容易启发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说,阅读课是他们了解大千世界的一扇窗户。从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出发,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适当地、科学地应用“留白”教学法,不仅能提升大千世界对于广大小学生的吸引力,还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个性化“留白”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同时帮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小学生将阅读的习惯从阅读课延伸出去,延伸到生活中,培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小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