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月末总结范文

时间:2022-07-06 10:05: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月末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月末总结

篇1

一、实施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监管的背景和目的

(1)贯彻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存款偏离度一词第一次被提出是在2014年8月14日,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中。为响应国务院的号召,2014年9月12日,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等联合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236号文)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

(2)防止存款波动。信贷的投放数据逐渐变成判断经济态势的重要指标。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会将这些数据作为反映货币效果的主要依据,并以此来制定新的政策。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冲时点”的行为,使得M2的统计数据失真,所以监管机构希望通过对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实施监管来防止存款的波动,以消除其对货币政策的干扰。

(3)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当前银行在季末“冲时点”,存款大量挤入,但季初又迅速流失,造成银行流动性的第一重损失。根据央行的规定,银行需按照季末时点数缴存款准备金,这样又造成流动性的第二重损失。因此,“冲时点”行为对银行流动性形成巨大挑战,监管部门希望通过实施存款偏离度监管,能减少季初的流动性波动,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对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指标实施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降低商业银行月末存款的波动性对商业银行存款的时点数提出要求和引导乃至限制是必要的,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该监管指标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

(1)商业银行“冲时点”变成了“冲平时”结果成本不降反增。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存贷款之间的利差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所以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经营的考虑,并不会因为监管部门对存款偏离度实施监管而任凭其存款回落,冲时点的现象也不会就此消除。眼下各家商业银行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商业银行的揽储冲时点提前,将关注点由“时点”转变为了“日均”。“冲时点”变成了“冲平时”,加大了商业银行揽储的成本,结果是不但不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反而使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大甚至造成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为了将月末存款偏离度指标控制在监管部门要求的指标范围内,商业银行不但要统计每日存款数、月末存款数、季末存款数,还要对平时的存款余额进行监测。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工作量。

(3)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实施存款偏离度监管会给存款客户带来诸多不利。因为无论是日均存款额还是月末余额,其增减变动,不完全是由商业银行自身决定的。客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额和存款时间是客户的自由,不是商业银行的自由。当然商业银行有主动出击营销的一方面,但更多的是客户的选择。客户有了闲余资金才会选择到银行存款,如果客户没有资金,商业银行无论如何营销也是没有效果的。但是如果监管部门用存款偏离度指标来考核银行,这会间接影响客户最起码的将资金存在哪家商业银行的权利,也就是说银行的普惠功能受到了影响。

(4)从监管部门的职责来看,对商业银行实施存款偏离度监管与监管部门的职责不符。银行监管部门是为了保证商业银行遵守各项规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与指导。其主要目标是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是对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工作经验的高度总结。并且在银监会监管工作的标准中明确提出,对各类监管设限要科学、合理,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且要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把存款偏离度作为一项硬性的指标,实际上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范围。

(5)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特点来看,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应该独立核算,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业务,日均多少存款,月末多少存款,应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需求。商业银行选择冲时点也罢不冲时点也罢,是由其自身的运行规则所决定,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并且冲时点这种行为也是要商业银行付出成本的,即使什么成本也没有,也是有利息支出的。因为存款首先要有利息支出,过多增加月末存款数,也是以增加成本为代价的。正是由于此,如果商业银行认为期末增加存款不划算自然会选择降低月末存款数。

(6)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应重点放在风险指标方面。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那么政府应明确职责职能,把应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交给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由此看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存款保险制度的即将推出,以及十提出的政府职能的转变,宏观上要求监管部门应当缩减监管的指标和内容,将重点放在监管风险指标而非像存款偏离度这样的经营性指标。

三、3%的依据问题

在《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商业银行的月末存款偏离度不能超过3%,但是3%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其科学依据有待研究,为什么设定的是3%而不是其他数,依据是什么。对于像“工农中建”这样的大型国有银行,由于其存款规模庞大,他们触碰到存款偏离度3%这个监管红线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而小型商业银行由于其存款基数比较小,就很容易达到3%。

对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不能超过3%指标的意义不同。例如,对于存款规模为1万亿的商业银行来说,增加300万的存款才会达到3%的指标;对于存款规模为1千亿的商业银行来说,增3%的存款为30万;而对于存款规模为1百亿的商业银行来说,增加超过3万元的存款就会触碰到监管红线。由此看来,存款偏离度统一设定为3%的指标,对小微银行极其不利,使小的更小,大的更大,形成两极分化,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本身就对中小银行造成冲击。这是与鼓励小微银行,中小银行的政策相违背的。

四、改进建议与措施

(1)监管部门应当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偏离度实施弹性监管。目前监管部门为了约束商业银行的月末存款波动,设置了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能超过3%的指标,这一刚性要求对于小微银行来说,特别是基数小的商业银行是难以实现的,商业银行为了不触碰到这一监管红线,就会人为的限制月末存款数据。所以,监管部门如果认为对存款偏离度确有必要进行监管,也应考虑是否有必要采取弹性监管来代替刚性管理。监管部门应当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现状进行跟进式的调查了解,在掌握商业银行月末存款规模的基础上,采取弹性指标来代替绝对指标。

(2)在设置存款偏离度指标上监管部门是否应当对存款规模不同的商业银行实行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存款偏离度上限。存款规模大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指标设定的小一点,存款规模小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指标设定的大一点,对于小微银行不设该监管指标。一方面,因为这符合我们国家支持小微银行发展的政策,同时小微银行的存款规模,月末数据波动大小对整体月末存款余额的影响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从目前实际来看,我国不是缺乏大银行而是缺少小微银行,社区银行。

(3)监管部门应当降低对不能达到存款偏离度指标的商业银行的制裁力度。在《通知》中规定:1)对于本通知之前月末存款偏离度超过3%的银行,各级监管机构会同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前与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其立即制定整改方案,并切实加以纠正。2)对于月末存款偏离度超过3%的银行,自下月起连续暂停准入事项3个月以上;对于一年之内月末存款偏离度两次超过3%的银行,适当降低其年度监管评级。3)对于月末存款偏离度超过4%的银行,监管机构还将自下月起连续3个月暂停其部分业务和期限超过90天资产的增长;并要求其自下月起连续3个月以上提高稳定存款的比例,提高基数为本月稳定存款比例,提高幅度为月末存款偏离度超出4%的部分。(稳定存款比例=剩余期限在90天以上存款/各项存款*100%。)如此严厉的制裁力度,对于容易触碰到监管红线的小型银行的发展壮大是极其不利的。同时,由于存款偏离度指标不是反映风险的指标,对任何银行都不应有如此严厉的处罚,它不像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偏离度等这样的影响金融稳定和健康持续发展的指标需要严格控制。

(4)监管部门应尽可能地加大实施窗口知道,减少行政命令。如果监管部门多采取窗口指导的方式表达意见,一方面窗口指导虽然是非法律规定,只是道义劝告性指导,但是中央银行凭借自己的信誉和权威实际上也是有很大程度上的强制性的;另一方面,窗口指导要比硬性管制显得温和许多,不易引起商业银行的逆反心理,且相对灵活许多,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动。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陶艳艳.存款偏离度管理打破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怪现象[J].银行家, 2015(01):15-16.

[2] 蒋得位.存款偏离度监管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 (23):380.

[3] 李瑞红.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 [J].银行家,2014(12):73-76.

[4] 陆岷峰,陆顺,汪祖刚.存款偏离度考核机制的政策解读与商业银行应对之策[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4):28-31.

[5] 单春艳.存款偏离度新规对金融机构影响情况的调查[J].财经界(学术版), 2014(23):5-20.

[6] 尹金丹,边疆雪.存款偏离度管理带来了什么[J] .中国农村金融,2014(20): 44-45.

[7] 路景亮.存款偏离度指标对于县级农信联社的影响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4(19):331-332.

[8] 曾薇.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3.

[9] 周光宇.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研究[D].重庆大学,2014.

[10] 李可佳.村镇银行差异化监管制度研究 [D].西南财经大学,2014.

篇2

具体措施如下:

一、软件学习。软件学习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将来工作中也很重要。软件学习贵在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总会提高软件制图水平。

⑴、学会积累复习,每天学习一些内容,隔天复习一次,一周复习一次,月末复习一次,没记住的内容反复复习。

⑵、每天背诵两句话,内容随意。一周复习一次,一个月的最后一周复习。同时努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一周与同学练习口语一次。

⑶、每周用软件完成一幅作品,然后对照原图,查漏补缺,发现不足。周六周日晚上为作图时间。

以上计划,如遇突发事件,如紧急作业等,可延期完成。期末考试时计划停止。总体计划每天需花一小时时间学习软件,我相信,我有这个毅力坚持下去。

二、景观专业课学习。

⑴跟着老师进度学习,提前预习。不懂的地方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不留问题。

⑵十二月份考技能考试证。

⑶每周复习一次本周学过的内容,每月末复习本月学习内容。循环复习。

⑷定期总结,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三、读书

⑴每周读书时间不少于五小时,每天抽出一小时读书。

篇3

作者单位: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手术室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肢缩短、内收或外旋畸形等活动受限,手术治疗以恢复或保持正常颈干角、前倾角以预防髋内翻畸形为主[1]。笔者总结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骨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髋部正侧位X线片和CT骨扫描等检查确诊,均为闭合性损伤,符合徐卫东等著[2]《实用骨科治疗学》中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描述,排除手术禁忌症和临床资料不完整等患者,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4~78岁,平均(627±54)岁;EvansJensen分型为ⅡA型9例,ⅡB型19例,Ⅲ型8例;受伤至入院间隔1~8 d,平均(36±14)d;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8例,其他疾病10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行全麻或连续性硬膜外麻醉,牵引床牵引配合手法复位满意后,在大转子斜坡水平做髋部外侧切口,然后沿股骨干长轴做骨膜外插入,C臂机透视下确认钢板位置后,施术者采用钢板夹固定,做辅助切口并沿股骨颈方向导入2枚导针,依次置入股骨颈螺钉,最后将股骨干螺钉置入,确认位置满意后逐层缝合。

2 结果

经皮加压钢板治疗后,手术时间54~79 min,平均(635±86)min;出血量69~118 ml,平均(1005±204)ml;住院时间8~16 d,平均(107±34)d,所有患者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经影像学复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二次骨折和严重手术并发症病例。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入院后,护理人员立即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当前病情情况,本次手术治疗方法的可靠性,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可能的预后情况等;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内科基础性疾病治疗以适应手术需要,详细记录术前生命体征变化;协助患者行股骨踝上货胫骨结节骨牵引术[3];指导患者联系抬臀训练、床上大小便和患肢等长收缩训练等以预防骨骼肌失用性萎缩。

32 术后护理 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尤其重视高龄骨折和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并配合对症处理;术后早期采取半卧位,鼓励患者行扩胸和深呼吸运动,翻身扣背以预防坠积性肺炎和肺部感染;保持会清洁,嘱咐患者多饮水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患者适当抬高患肢,保持髋关节和膝关节稍微屈曲以促进静脉回流,配合深呼吸和咳嗽运动预防腹压升高和深静脉血栓[4];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和浅静脉充盈情况,耐心听取患肢的主诉以树立治疗信心。

33 出院指导 嘱咐家属掌握床上翻身锻炼、站位训练、坐位锻炼和扶拐行走等动作要领,从而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指导患者患肢逐步负重练习,术后1月末、2月末、6月末以及12月末复查以确认骨折愈合情况;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膳食,确保一定时间的日照和适量的运动,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预防骨质疏松类药物[5]。

4 小结

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促进患肢早期康复等措施降低手术风险,且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在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改善生存质量和促进患肢早期康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继续探讨。

参 考 文 献

[1] 郑荷娟,洪晓琦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护理与康复,2011,10(11):974975.

[2] 徐卫东,侯铁胜实用骨科治疗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225.

篇4

目前中国对外债的定义为:境内机构对非居民承担的以人民币或外币表示的债务,其中“非居民”指的是境外的机构、自然人以及其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非常设机构。相对于国债,外债反映的是中国对外融资的能力和财政面临的外部压力。如果外债水平过低,反映对外融资能力较差,如果外债水平过高,则财政会受到比较大的外部压力。一些学者的研究显示,外债的规模风险和结构风险是外债风险指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鉴于此,本文拟选取外债负债率和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两个指标对2016-2017年中国财政外部压力情况加以分析。

外债负债率指的是一国当年的外债余额与GDP的比值。其中外债余额表示国家对外负债的总存量,GDP衡量一国的经济总量水平。负债率是评价外债风险的基础指标,反映的是外债的规模风险。目前国内外对外债规模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Reinhart、Rogoff和Savastano(2003)发现历史因素对外债规模的影响很大,有违约史的国家发生再次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Aylward和Throne(1998)研究指出一国偿还债务的历史会影响其外债规模。Detragiache和Spilimbergo(2001)发现流动性因素是影响外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傅红等(2013)分析得出,实际GDP是影响中国外债的最大因素,除此之外,进出口总额、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外汇收入也是影响中国外债规模的重要因素。王永菲(2013)也发现影响中国政府外债规模的主要因素在于外商直接投资、财政收入和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

短期外债占比衡量的是期限结构风险。相对于中长期外债,短期外债通常更具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一旦国际收支形势发生变化,短期外债项下的资金极易发生逆转,给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带来风险和隐患。在研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负债率、金融一体化、监管失位等因素都不足以解释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经济学家提到最多的就是短期外债占比。2001年以来,中国短期外债余额占外债余额的比重长期超出25%的国际警戒线。国内研究把中国短期外债的快速上升和国际游资大量进入中国联系起来。王海怡(2011)认为短期外债已成为国际投机资本出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无论是从改善国际收支角度,还是从防范金融风险角度,中国都应尽快对短期外债管理方式加以完善。也有学者将短期外债的快速扩张和中国贸易信贷的快速增长联系起来。此外,王红梅(2009)指出进出口总额的增加会引起短期外债余额的增加,其传动媒介为贸易信贷。

监测和预测方法

监测是与国民经济活动同时进行的并行过程性的测度,旨在对国民经济做完整的综合性观测、分析和评价。预测是一种对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外在联系的延续与突变进行综合研究的过程,是一种提前量的研究。在本文中,监测是用2016年的季度数据推测2016年底的数据;而预测则是根据历年的年度数据推测2017年的年度数据。在研究中国财政外部压力情况时,本文对两个外债指标2016年的情况进行监测,并对2017年的情况进行预测。

外债数据公布的官方机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外汇管理局的数据公布规则,每季度公布截止到上一季度末的外债数据,所以到截稿为止,最新的外债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末。在2016年监测部分,我们要预计2016年底负债率和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根据负债率=外币外债余额/GDP*100%和短期外债占比=短期外债余额/全部外债余额*100%的数量关系,可以先分别预计2016年末的外币外债余额、GDP、短期外债余额和外债余额,再通过计算得出两个指标的2016年底预测值。本文使用了平均值法和专家机构调查法两种方法进行预测。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有些经济变量的变化呈现某种趋势,因而在预测时,我们需要找到数据内部的规律性特征,利用趋势来对未来做出预测。本文用2013-2016年的历史数据来预测2017年外债负债率和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两个指标。在选择具体的预测方法前,先观察历史数据散点图。从图1可以看出,2013-2016年外债负债率和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逐年下降,可以考虑使用固定增长率法进行预测。固定增长率法非常适合于非线性趋势型经济变量的预测。它要求经济变量按照某个固定或者近似固定的发展速度即变化率变化,或者说经济变量的变动可以用指数函数逼近。

2016年外债压力监测

1.外债负债率。在预计2016年底外币外债余额时,使用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根据经济变量历史数据的数量特征,对指标进行预计的方法。使用平均值法要求相关经济变量历史数据呈现出稳定的数量特征。以表1外币外债余额为例:每年3月末和6月末数据的平均值与9月末数据的比值相对平稳,故可以用(3月末数据+6月末数据)*比值的平均值预计9月末数据。同理,再用3月末、6月末和预计出的9月末数据预计12月末的数据。最后得出, 2016年底外币外债余额预计值为7909亿美元。

在预计GDP时,使用专家机构调查法。专家机构调查法是一种间接分析经济预测方法。考虑到GDP预计并非本文的核心工作,故本文对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IMF等机构的预测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得到2016年底中国GDP的预计值。世界银行数据库显示,2015年中国GDP为108664亿美元。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16中国经济预测》认为2016年GDP增速为6.7%左右。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认为2016年GDP增速预计为6.8%。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6年中国GDP增速为6.5%。厦门大学与《经济参考报》联合《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6年春季预测报告》预计2016年GDP增速为6.66%。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16)》预测2016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7%。根据国内外专家、机构的预测结果,共获得了5个2016年中国GDP增速的预测值。中科院、人民银行和IMF数据权威性更高,分别赋予25%的权重,其余两者赋予12.5%的权重,得到2016年中国GDP增速为6.7%。依此增长率,2016年中国的GDP将达到115944亿美元。

综上算得,2016年末中国外债负债率平均值为6.8%。

2.短期外债占比。使用分子分母分别预计法预计短期外债占比,在估计短期外债余额和外债余额时,均使用平均值法。

同理,预计2016年底短期外债余额为8415亿美元,预计2016年底外债余额为13904亿美元。

综上算得,2016年底中国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的预计值为60.5%。

2017年外债压力预测

本文使用固定增长率法预测2017年负债率和短期外债占比的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年的两个指标数据基本上是逐渐增长的,因此分别计算各年两个指标的增长率。

先预测外债负债率。从表2可以计算出,2014-2016年负债率与上年负债率之比分别为94.5%、84.9%、93.2%,因此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算数平均法计算固定比率为90.9%。由此,可以预测2017年中国外债负债率为6.2%。

同样预测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从表2可以计算出,2014-2016年短期外债占外债比重与上年短期外债占外债比重之比分别为88.5%、93.7%、93.1%。因此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算数平均法计算固定比率为91.8%。由此可以预测2017年的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为55.5%。

综上所述,2017年外债负债率的预测值为6.2%,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的预测值为55.5%。

总结与思考

2016年监测部分。外债负债率的估计值为6.8%,短期外债余额占全部外债余额的比例的估计值为60.5%。对比2015年的数据(负债率7.3%,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65%),负债率和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两个指标双双下降,这反映出2016年中国仍处于外债去杠杆的进程中。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造成外债余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分化。这种分化导致了美元持续走强,利率关系紊乱,由此中国持有外债的汇率和利率风险上升,所以中国经济主体加快了偿还外债的进程。

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分析,进出口贸易的下降会导致短期外债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减少。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仅2016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9%。受此影响,2016年3月末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相应下降,占总外债规模的比重下降到66%。从2015年前三季度来看,中国进出口总额仍未扭转下降趋势,也可以为2016年末外债规模继续降低的观点提供支持。

2017年预测部分。2017年末中国外债负债率水平的预测值为6.2%,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为55.5%。对比2016年两个指标的预计数据(负债率6.8%,短期外债占外债的比重60.5%),预计2017这两个指标依然处于下降趋势,反映出中国去杠杆的进程未必像预计的那样接近尾声,可能会延续到2017年。当然从长期来看,外债规模的降低并非常态,在全球金融环境趋于稳定后,预计中国外债规模将与中国经济增长态势相匹配,回到平稳增长的路径上。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