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05:50: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学会看病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2.1学会运用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式去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在文中的词语释义。(家庭作业:预习不懂的字词句。)
2.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题所包含主要用意。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当时的感情变化。
情感教育: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博大的爱。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母爱的存在,更应在新环境下懂得母爱,面对学习付出学习的责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从中感受母亲的爱子深情。
难点结合文意的表达,自己是否能真情实意写一写对母爱方面的好句来,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
4教学任务:
激励学生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面对生活,要学会坚强处事,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
5教学流程
教课前设计我自己先对班上无母亲的孩子进行思想沟通,教育他们面对生活,要学会坚强,提高自己的品质和人生价值,使得这些学生的心灵不受到思想创伤。懂得教师所设计课的目的,让更多的学生结合文意受到不同的思想熏陶,启迪学生懂得"母爱"。如若谈母爱时,听听其他同学的说法。从而知道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创设情境,说"母爱"
⑴欣赏歌曲《妈妈的吻》,让同学们从思想上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⑵用精炼的语句讲故事,叙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自己小组同学们听一听。并推荐演说好的学生在课前五六分钟去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便提高写作技能。
⑶导入新课再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师引导。关于"母爱"的话题是很多的,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也各自不同,老师相信你们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用一些修饰词、感悟后的语言,唱有关母亲歌,或制作小礼物等方式表达母爱……引入话题:同学们,母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更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思考问题:那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咋样?她为什么这样去做?她处于什么目的?
请跟随熟悉的音乐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体会看病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阅读课文,懂"母爱"主题的含义
⑴解决生词 自读课文时,先单独后合作方式解决:默读、朗读、速读……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⑵感知课文内容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语句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合作与引导理解为主)
⑶感悟句意
① 按要求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②对画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自己先感悟母亲的感情变化。决定──犹豫──心软──后悔──担心──磨练──勇气
心理变化语句出示,有感情地再朗读语句,仔细体会当时母亲的感受。如"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的心软)"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不应狠心)"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等语句(磨练的是一种"意志"带来了以后的精神财富)
⑷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倾诉体会,升华情感
⑸谈谈读后的体会读了课文,把同学们把想要表达的话说出来:文中的母亲或儿子;或联系自己的父母亲去畅谈
⑹拓展延伸谢"母爱"倾诉情感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话语表达
⑺板书设计:
决定-犹豫-后悔-担心-坚定
母爱
⑻学习收获: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6作业。
联系实际,赞"母爱"。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058-04
一、导学案复习法的操作策略
在多年的不断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课前、课堂、课后相对成熟的操作办法,具体说明如下:
1.创设环境,营造兴趣基础
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成立了学习互助小组。小组设立时既考虑学生意愿,也考虑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每组成员均安排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室内张贴有关“最佳学习小组”“五星级标兵晋级”等有关制度。
2.课前自学,开展互助学习
在这个环节,“导学式”复习法学生课前主要是完成老师编写的学案,学案题目布置分A、B两个层次,A组题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前通过自学的方式得到解决。B组题提供给程度较好的同学先行思考,试图解决。各小组的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成员完成预习题的A组题,特别是要督促并指导程度较差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体现的理念是:“先学”和“互助”。导学式学案主要有以下五块:
(1)题组训练
本环节的题组通常是由多个分支构成,这个题组尽可能地把本单元的知识点涵盖在内,学生在做题组的过程中能较自然地回忆所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这比老师直接组织知识结构来得有价值。
(2)尝试建构
本模块要求学生要有超前意识,而不是等老师板书的知识网络图出来后再复印到笔记上,这样就背离了构建知识网络图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联系的初衷。我们不仅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构建。这才会起到梳理知识、生发知识、开阔解题思路和引导学生学会“再创造”的作用。当自己超前的思考和教师的结论不同时,学生自己就会开始发现自己的缺陷,如果继续深究还能发现造成缺陷的原凶。这样就可以从本质上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3)病因诊断
给别人“看病”,是培养学会学习反思习惯的重要方式。不会自觉主动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和缺陷是很难提高复习效率的,更不可能学会复习,用发现“ 陷阱”去训练学生是刺激学生好奇心,是转变复习课“无味”、改变和控制教师满堂灌的重要手段。
(4)例题先做
例题通常是课上教师讲给学生听的, 学生听着听着就开始模仿。利用“ 导学式学案”,先将例题让学生做,并以会讲先来要求,再通过课上教师的点拨学会自己去剖析“病因”,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本模块需要我们老师设计科学、合理的例题,例题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性,又要考虑到知识性。在做例题时要求学生不仅能做而且能讲,即能把这道题讲给别人听,别人要能听得懂。在做例题时还要求学生写出题目考察的知识点、题型、用到的数学方法、关键点、易错点,若是几何题还要求学生能写出分析过程。
(5)例题归纳
依据学生在“导学式学案”上暴露的问题,依据学生错误的类型和特征,紧扣知识体系,重视题型体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整体构建,在让学生共同分析其他学生错误原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自己是学习主人的快乐和剖析到问题本质的成就感。
以题目带知识点,依知识点归类题型,以题型去挖掘解题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这是例题教学最高境界的操作,其可行性和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我们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真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本质所在。
二、导学式复习课案例
《直角三角形》复习课导学案
(一)题组训练,构建网络
1.题组训练
(1)课前学生完成题组训练:
(A组)已知,BA=BD=2,ACBC,∠1=30度,BE=1,DE=
①求AC、BC的长,并说明用到了什么知识点?
②求∠BED的度数,并说明用到了什么知识点?
③你能用几种方法说明ABC≌EDB,并说明用到了什么知识点?
能用“HL”说明吗?如能请写出说理过程。
④求∠ABD的度数,并说明用到了什么知识点?
⑤若F为BD中点,求EF的长,并说明用到了什么知识点?
(2)课中解答
设计意图:如直接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点,学生感觉到很突然,但通过做题让学生回忆知识点,学生能体验到“原来知识点就在题目中”。
2.知识建构
(1)课前完成:(A组)“ 直角三角形”这个单元知识你知道多少?请尝试写出有关知识点的结构图。
(2)课中构建:本知识结构图可以在学生回答题组练习中的知识点时有意板书,然后利用思维导图连接,效果会更好。
(二)学会看病,深化理解
本环节先让学生课前完成,课中通过师生对话形式完成。
下列各题已解答的有“病”吗?如果有 “病”请写出病因”;如果解答没错,你认为这题易让别人犯错的“ 陷阱” 在哪儿?
1.(A组)如图,∠A=30o,AB=4, BC=2
解答是否正确:
病因或陷阱:
生1:错误的,病因是“角C并不一定是90度”。
师:很好,我们把此类错误归纳为“审题不清”,看来做题审题很重要,“磨刀不误砍材功”。
2.(A组)如图,∠ACB=Rt∠,BD是三角形的中线,BC=6,AC=8,AB=10,则BD=5
解答是否正确:
病因或陷阱:
3.(A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是6和8,则直角三线的周长是24。
解答是否正确:
病因或陷阱:
生2:错误的,病因是“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哪条是斜边”,正确答案是24或14+2。
师:很好,我们把此类错误归纳为“分类不全”,看来分类思想在数学题中经常出现,所以我们要把握分类的原则,不重不漏!
4.(A组)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BC=4,ABBC,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AB=3,BC=4,ABBC
AC2=AB2+BC2=25
AC=5
CD=12
S=?+?2=36
解答是否正确:
病因或陷阱:
生3:错误的,病因是“题目中并没有告诉∠ACD=90度”,他少了说明∠ACD=90度的过程!
师:很好,我们把此类错误归纳为“概念不清”,所以我们在做题时要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前提,以防出错!
(三)例题先做,展示风采
1.课前
下列例题你能不用老师点拨就能把别人讲懂?请先做做,看自己有无“漏洞” ?如果有请尝试写出“病因”。
例1.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DCB=∠DAB=90O,点E,F分别是DB,AC的中点。
(1)说明AE=CE成立的理由;
(2)说明EFAC成立的理由。
解:此图中含有的基本图表有哪几个,请画出。
分析过程:
说理过程:
反思:
①本题用到的关键知识点有:
②本题属于的题型是:
③解本题的关键是:
④本题易错点是:
⑤本题用到的思想方法有:
2.课堂
(1)展示自我。学生上台讲解题目,学生打分评价。
(2)教师精讲
解决此类题时,首先要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按“有用捕捉、有关提取、有效整合”,得出以下信息:
①有用捕捉
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得到以下几个信息:
符号信息:由∠DCB=∠DAB=900,点E,F分别是DB,AC的中点,易知BAC与BDC是直角三角形,AF=CF,DE=BE;
图象信息1:AE是RtABD斜边上的中线;
图象信息2:CE是RtBCD的斜边上的中线;
图象信息3:EF是AEC的中线;
②有关提取
根据有关提取得到下列逻辑分析表:
③有效整合
由上述分析得出解法:略
④自觉分析
从本例题我们可以看出,解本类型题关键是画出基本图形,解完题后可以从知识点、题型、解题关键、易错点和思想方法等方面来总结,同时归纳出解题步骤。
3.合作学习
在师生共同归纳例1后,教师给出下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不清楚的先问组长,组长再不会的问老师。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解题,同时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生帮生,生强生”。
如图,在ABC与A’B’C’中, CD, C’D’分别是高,并且AC=A’C’,CD=C’D’,∠ACB=∠A’C’B’。试说明:ABC≌A’B’C’。
(四)例题归纳,总结提升
你能以知识点或题型给上面例题分类?发现解题规律或数学思想方法?有什么补充?请先写下来(B组)。
本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自发领悟”“自觉分析”的能力。
(五)挑战自我
本环节是课前学生搜集有关本单元的题目,前提是搜集人首先要会做,然后能讲解清楚,在课堂上当点名让别的组来讲而讲不出时,搜集人能充当小老师的作用,如第三组有一位同学搜集到下一题:
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BC边上的高恰好等于BC边长的一半,求∠BAC的度数。
第二组抢答:
AD BC,AD=BC=BD=CD,
∠BAD= ∠B= ∠C= ∠CAD= 45O
∠BAC= 90O
第四组抢答:还有一种情况
AD=BC=AB ,AD BC
∠B= 30O
∠BAC=∠C=(180O30O )= 75O
但搜集人也只做到了这两种情况,还是没有处理好分类讨论的原则,没有考虑到顶角B为钝角时的情况,但是本题也成功地给学生一种启示。
(六)课堂检测
1.(4分)一个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4,则第三边长为 。
2.(3分)在ABC中,BC=5,AC=13,AB=12cm,则AC上的中线长为 cm。
3.(6分)如图,已知RtABC中,∠ACB=Rt∠,∠A=30度,BD=1,则AB= 。
4.(7分)如图,ADBC中,∠A=∠B=90度,E是AB上一点,且AE=BC,∠1=∠2
(1)RtADE与RtBEC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CDE是不是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本检测题主要从分类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几个角度来考察,从课堂检测来看,绝大部分同学做得较好,平均分为17分,部分同学由于时间问题第4题第(2)问没有做。
(七)课外作业
再试一下,看“后患”有无解决?
A组题:作业本(1)P12:1、4、5、7、8、10
B组题:作业本(1)11、14、15
挑战题:作业本(1)16
三、导学案教学实践效果与思考
(一)实践的初步成效
1.同学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了
导学课堂的关键是寻求帮助,寻求帮助必定产生小组合作,小组同学的合作学习对于改善同学关系具有较好的作用。自学环节小组同学互相帮助,保证了每一个同学预习或检查都能得满分。课堂抢答环节,有些平时从不主动发言的学生,在本组同学的帮助下举起了手,组内同学没有发好言,同组同学急急忙忙补充或提醒。良好的同学关系改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幸福感。
2.后30%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了
导学课堂中后30%的关注让这部分学生找到了失落的幸福,他们在课堂上也找到了一席之地,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帮助和特别的关照。课前展示让他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为小组贡献的喜悦。
3.优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力更深刻了
课堂展示环节的引入,让更多优秀的学生担当了小教师的角色,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深入了一步。预习作业准备时,他因为第二天需要面向学生讲解,“备课”也就更加仔细。课堂讲解时,他必须努力使其它同学听懂,还要接受其它同学的提问。这样一来,一些平时似乎已经懂了的问题,在接受来自同学们的考验时,在与同学不断的争辩过程中,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又增进了一层,印象也就更加深刻。
4.学生的课堂表现更活跃了
在导学案课堂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每一个同学都在课堂上积极地表现自己。特别是同学们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表现,令我们刮目相看。
5.对知识整体的把握不再浮于死记硬背了
随着系统的、有计划的复习工作展开,学生从开始对复习课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到渐渐地成长为喜欢并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者,在知识掌握方面不断取得进步。特别是知识网络化这一环节,使学生在知识的整体理解方面更上了一个台阶,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6.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了
在复习过程中,采取先注重基础,再提升能力的方法。随着复习的深入,对于综合题学生从不会做、不敢做,上升到有一些想法、可以作一点,甚至可以完全独立解答的程度。能力的提升使同学们从开始的心里没底到最后胸有成竹。这种能力将会伴着每一位学生不断的前进。
(二)实践引发的思考
1.关于“导学案”的使用
将前4项“学会看病”“尝试构建”“例题先做”“例题归纳” 以讲义形式上课前发给学生,一般超前一天,教师上课前尽可能批阅,来不及批阅可有选择的批阅少部分,目的是准确把握学情,使课堂针对性更强,要坚持学生已会的坚决不讲,学生的重点点拨,重要规律发现的引导。“导学案”的第5项“课堂检测”和第6项“课后作业”是课上测试时才分发。
2.关于时间分配
3.关于学生展示
展示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所以预习很重要,这也要求教师设计好预习题,另一方面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讲课能力”,这就要求相应的评价要跟上,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讲课。
4.预习是关键
导学案关键是预习,课前的预习质量直接关系到上课的顺利进行,所以如何监控学生的预习、如何保证让学生预习也像做作业一样认真就显得异常重要。
复习课的任务是回顾、整理、应用、提高,但有效的复习不是由几个方法、几个策略就能完全办到的,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如预习题的设计、怎样利用学生的预习题、怎样利用学生的合作学习机能、怎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教学的切入要简单
有效的课堂是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的过程。要在课堂中达到这样有效的互动,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细心研磨,精心从文本的字词句段中、从课后思考题中、从单元导语和自读提示中寻求最佳的切入点,为有效的略读课文教学打开思路,打开视野。请看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的教学:
人教版教材在每个单元组都编排了一个教育主题或者一个重点训练项目,也会在每个单元组的前面编写一段单元组的学习导语。教师在教学本组中的略读课文时,可以从教材中的导语入手发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语:“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学习本组课文,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因此,在教学这个单元的略读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和《金色的脚印》时,可以根据从精读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学习中习得“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的方法,有效地进行略读教学。
2.教学的环节要简约
真正好课的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略读教学主要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略读课文教学有三项基本任务:首先要知道“写了什么”,再谈谈 “有什么感受”,最后交流“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刻”。根据略读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再加上有限的课时安排,就要求略读教学的过程设计要简约,思路要清晰,要多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和交流提供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请看《学会看病》一课简约的教学环节:
一、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
1.认真读课文,画出“母亲在孩子生病后的作法”的语句读一读。
2.边读边想:母亲的这种作法,你赞同吗?
二、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
1.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内心的语句读一读。
2.边读边想:母亲这样做,她愿意吗?
三、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
1.谁来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2.母亲内心既然如此地不舍,但为什么非要这样做,这样残忍吗?
以上的教学环节简约开放,一层深于一层。整节课,孩子们个性的见解、放飞的思绪和灵动的语言,无不彰显了略读课教学删繁就简、以简驭繁之美。
二、理想的课堂是求“精”的课堂
1.追寻精要的学习目标
怎样去捕捉文章重点,让教学“略”中突“精”?目标的把握非常关键,教材中对每个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设计,单元的导语往往提示的是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教学中可以紧扣导语,以整个单元为主题来确定精要的学习目标。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前面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习以运用。”我们可以根据单元导语的提示来确定《金钱魔力》一课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依据学习目标将教学定位在“感受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上,对学习的内容作适当地取舍,紧紧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句、段来重点体会,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请看一教师在执教《金钱的魔力》中“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这一段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老板为什么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画出描写老板一系列动作的词语。
生:望、吹、钻、翻、说。
师:谁能来说说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反映了什么,你认为用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以上的教学是依据确定的学习目标来设计的教学环节,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凸现略读教学中的“重拳敲击”策略。
2.追寻精当的点拨引导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老师应该多想方法,让学生能自己通过主动学习而习得知识,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更注重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应该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中学习。教师只能在汇报交流中,提纲挈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适时地点拨。
《刷子李》一课学习目标的重点是“感受刷子李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方法”。教学时,要紧紧抓住体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精彩细节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独立思考、习得方法。请看一教师在执教《刷子李》一课时,抓住“黑衣白点”这一精彩细节进行教学的环节: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3~1段,找出含有“果然”“居然”“竟然”的语句来细细地读一读。
师:谁能来说说你从这些句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果然”词中读懂了刷子李的技艺实在高超,敢穿黑衣黑裤和一双黑鞋来刷墙。
生:我从“居然”一词体会到了刷子李的本领的确高明。
生:我从联系上下文知道“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是他裤子上破的一个小洞,真正体会到刷子李本领的奇绝。
师:请你们讨论一下第一自然段中“有白点不要钱是否有点傻”这个观点。
生:不傻,因为他自己对自己成竹在胸,非常有把握。
师:请你们再读第一自然段,看对于这个问题能否有新的体会?
三、理想的课堂是求“宽”的课堂
(1)适时的内容拓展。大量的课外阅读,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健全人格。教学可以事先布置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真正落实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如《夸父追日》的教学,可以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阅读神话故事,课中可以从聊聊神话故事导入,既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又初步了解了学生学习神话故事的起点和经验。
一直以来,教师是讲台上的绝对主角,讲什么教师说了算,讲多少教师说了算,怎么讲还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教师贯彻教学内容和思想的媒介,学生要时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要好好的记住,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渐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就算是学生思考,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方向的被动思考,学生就像被哄着赶着的羊群。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感到倦怠,逐渐对语文失去兴趣。不如让学生和教师做一个角色互换,将学习的主动全交给学生,教师则负责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毕淑敏的《学会看病》这篇文章时,我一改往日我领着学生预习、逐段阅读讲解的套路,而是让学生自己对这篇课文进行解读。我提供参考资料。我将班内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参照参考资料,自己逐层解读课文,自定教学重点,并选出一名同学代表一组,来对文章进行解读。学生们在教学中吃喂食吃惯了,突然让他们自己找食吃,还真有些不适应。一开始他们有些茫然,对课文的解读顺序有点乱,但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感觉到并作了调整。每一组都很积极,很主动,其中最让他们兴奋的是他们成了老师的角色,而且自己还可以给老师讲课,这真是一件很意外的是。每一组都有自己的亮点。有的组详细的列出了这一课的生字及解释。有的组把课文内容编成了情景剧,并得出了自己对里面人物的深刻认识。有的组系统的分析了人物的性格,有的组则对照课文反思到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性差的缺点。一句话,学生不再被动的听教师讲解,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自己深入的了解课文,彼此之间还做了很深刻交流和互动。由此我发现,角色的互换,真的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尽管学生并不一定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在自主学习中每一次探索所得都是一种能力的积累,这是很可贵的。
二、设计探索机会,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如果说转换角色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大胆尝试,那么,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语文的特点,为他们量身设计探索机会,以激发学生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时候,我想通过这篇课文,培养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和感知生活细节的能力,将学生的心变得细腻,将他们引到一个用心倾听的微观世界当中。我把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先感知文章里那些细微的必须用心才能倾听到的细微的声音。这其中有蒲公英梳头的声音,有小蚂蚁在酸果落地时大呼小叫的声音,有水流的声音,生活中各种声音等等。其实语文就是来源于生活的,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变的敏锐起来,我让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生活中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声音。这样学生开始慢慢留心,有的孩子说他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有的听到了蝉的歌声,有的听到了教室同学们写字时笔沙沙的声音,他们用心捕捉到了声音带给他们的美,感动,这万千种声音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逐渐懂得了倾听,懂得了感悟。探索的机会也要多倾听学生的思想,从他们的角度去组织相应的活动,才会更符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效果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