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助理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2-10-23 01:07: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辅导员助理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辅导员助理心得体会

篇1

一.工作情况小结:

1. 对寝室文化节的工作:

10月30日左右,贯彻辅导员老师指示,与班长李超、心理委员王志刚一起出演寝室生活小dv,并与心理委员王志刚一起拍摄男生寝室生活照。

2.对班级信箱的定期查看工作:

如所承诺,本人于每周二、五定期打开并查看于国定正门的136号班级信箱,但迄今没有一封邮件。

3.分发住宿费收据工作:

11月11日—11月12日期间,与生活委员邓波尔共同将全体同学住xx发放到每位同学手中,并做好签名工作,得到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4.体育文化节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与生活委员邓波尔共同负责班级运动员的相关物品的购买和分发工作。

5.班级班费的收取工作

10月27日,与生活委员邓波尔共同收取班级班费,并得到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6.对班级物品的保管工作

如所承诺,本人与专门地点将迎新晚会短剧道具等一应班级所属物品统一存放,并在寝室小dv中使用。

7.出席院团委的班委工作会议

篇2

尊敬的王辅导员老师、辅导员助理学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本人生活委员(男)宿驰,很荣幸能在此向诸位汇报我于这一个月中的工作开展情况和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工作情况小结:

1.、对寝室文化节的工作:

10月30日左右,贯彻辅导员老师指示,与班长李超、心理委员王志刚一起出演寝室生活小dv,并与心理委员王志刚一起拍摄男生寝室生活照。

2、对班级信箱的定期查看工作:

如所承诺,本人于每周二、五定期打开并查看于国定正门的136号班级信箱,但迄今没有一封邮件。

3、分发住宿费收据工作:

11月11日-11月12日期间,与生活委员邓波尔共同将全体同学住xx发放到每位同学手中,并做好签名工作,得到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4、体育文化节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与生活委员邓波尔共同负责班级运动员的相关物品的购买和分发工作。

5、班级班费的收取工作

10月27日,与生活委员邓波尔共同收取班级班费,并得到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6、对班级物品的保管工作

如所承诺,本人与专门地点将迎新晚会短剧道具等一应班级所属物品统一存放,并在寝室小dv中使用。

7.出席院团委的班委工作会议

篇3

26日早上参观了甘肃省康乐县畜牧龙头企业康美集团,并与在此实习的我院07动物医学和07动物科学的80多名同学进行汇合。当天下午,与07动科和07动医的同学一同乘校车前往康乐县龙头企业信康牛业进行参观学习,回来后在苏集小学对在该校进行补习的部分康乐三中高一高二同学进行了“农村食品安全现状”的问卷调查。

27日早上是本次下乡的重头戏。一大早,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本次任务,全体小分队员早早起床,搬桌子,扛旗子,拿图片,提板凳,早上大家在活动比较密集的地方进行了食品图片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讲解,问卷调查,走访附近镇民。当天下午,全体下分队员对住在苏集镇上或者附近的小学生进了假期课业辅导、英语歌曲教唱、食品安全基本常识讲解和菜篮子制作等活动。

篇4

二、在践行“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辅导员助理机制发挥的作用

学院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践行“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如通过加强党团建设、建立学生自律组织等来实现全面贴近学生;通过加强职业素养与实践教育等全面贴近专业;通过加强活动课程等的设置全面贴近社会。辅导员助理这一工作机制在学院全面推进“3S”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时应运而生,自成一体,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充分发挥着“同辈辅导、同伴示范、同业辐射”的独特作用。

(一)充分发挥“同辈辅导”的作用,全面贴近学生现在的90后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知识结构比较丰富、个性突出、维权意识强。而且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新生更需要的是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更快地融入大学的专业生活。辅导员助理在新生的入校初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甚至心理上都能给予他们一定的引导,以便于他们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心理学上关于同辈辅导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同辈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更易被接纳,同辈辅导的效果更明显,因为同辈朋友之间的帮助具有及时、自然、支持性高、抗拒小的特点。另外,随着学分制的推进,大学生在宿舍里渡过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宿舍就自然成为了他们的第二课堂,也成为了我们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宿舍里的生活最能反应大学生个体的生活习惯、人际沟通能力,在时间和经济上的自我管理等能力。辅导员助理作为他们的学长,有着先天独厚的条件深入宿舍,认识和了解他们、理解和关心他们,切实贴近他们的生活,作为同龄人,更能贴近心灵,就能协助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创造条件满足他们具有个性化的需求。

(二)充分发挥“同伴示范”的作用,全面贴近专业在辅导员助理的人员安排上我们建立了选聘机制,择优录取,要求辅导员助理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品学兼优、综合能力强、德才兼备,工作思路清晰,心理素质好,沟通能力强,在正式上岗前还要进行工作方法和技巧的培训。另外还一定要求同专业,这样在专业的学习上他们对学弟、学妹们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辅导员助理用“学生的视角”贴近学生的理解角度,进行专业思想的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目标、计划,经验和心得体会。在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习上,就有了专业老师和同专业的学长二条线同时进行引导,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的内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规范、职业道德等角度就有了师、生二位“讲解员”,使学生更快地了解专业发展,进入职业角色。在指导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面,辅导员助理也能起到有益地、有力地补充作用。更重要的一点是辅导员助理本身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在专业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上都是其他学生的榜样,在学生中威信较高,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这在大学生中也无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篇5

试用开始,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工作环境,熟悉要维护的机床设备,这是展开工作的基础。试用期的前两周,工作的重点都是熟悉车间,通过观察车间里的各种各样的设备,增加自己对车间设备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各设备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就是通过和车间里的同事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增进大家的感情,机床操作人员对各自操作的机床比较熟悉,对机床的常见故障也比较了解,如能得到他们的悉心指导,这对自己的维修工作将是很有帮助的。

在熟悉了车间的环境和设备后,重点就是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手册、图纸、说明书和软件,进一步深入了解各机床设备的电气操作、电气原理、常见故障现象以及常用的故障排查方法。这些资料是很有用的,是维修手段方面应具备的条件。现在的机床越来越先进了,特别是数控机床,具有很完善的自诊断能力和故障显示功能,对比较常见的故障都能自我诊断,并把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显示出来,供维修人员参考。就算有些故障无法自诊断,如对机床的电气原理比较熟悉,维修时能熟练地查找相关的资料,维修起来也是比较简单比较快的。

搞电气维修,特别是数控机床维修的,要知识面广,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电子元件和电气设备更新换代快,类型又多又广,除了要掌握常用的电气知识和电气维修技术,除了要掌握电子电气的维修技术,还要掌握一定的机械维修技术,现在的机床故障,不再是电气故障机械故障分得那么清的了,很多都是电气、机械、甚至液压气压等故障交混在一起,要各方面都有所熟悉才有利排查故障。所以一有空闲时间,我就找来大量与电气、电子以及机械有关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和增进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还要通过请教师傅、上网查找资料等各种途径来了解有关的最新消息和资讯。

除了掌握好理论知识外,主要的是要不断实践,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扎实的理论知识,检修起电气故障来才能得心应手。胡连春师傅经验丰富,维修起电气故障来得心应手,每次有维修任务时,我都会跟着他到维修现场,通过观察他维修的过程,了解师傅是怎样询问现场人员,怎样查找故障原因,又是怎样排除故障的,通过做他的维修副手,参与维修工作,从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维修能力,掌握一定的维修方法和技巧,以及增加自己的维修经验。除了跟师傅学习,积极主动参加维修工作外,还要设法找一些东西来维修,办公室里有很多损坏的电路版、驱动器、plc等各种各样的电气部件,有时间我就拿来解剖、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并设法维修。虽然大部分修不好,但通过实践,加深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加了自己的维修经验。另外,胡师傅因事没来上班时,虽然经验不是很足,维修技术不是很熟,也要敢于独立维修,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从实践中摸索,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维修方法。

在参与维护、维修工作中,也发现目前车间电气管理工作的一些不足,维护工作做得还不够好,车间机床很多电气设备陈旧破损,线路潮湿、零乱、老化,加之车间长年潮湿,充满油雾粉尘,很容易引起各种电气故障。虽然油雾不导电,但夹带着大量磨屑铁粉的油雾粘在电气设备和线路上,也会引起漏电、短路等现象,车间里有好几台风扇和去磁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漏电的。电气工作人员不应是有故障就维修,无故障就闲着,应该经常到车间去逛逛,查看一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线路情况,做好维护工作,发现异常就立即着手排除。虽然有些异常很微小,但也要重视,要不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故障。还有有些电线是多余的,为了减少故障因素和维修方便,最好拆去。只有平时维护得好,机床正常工作,才能充分利用好机床,创造大的效益。而一但机床(特别是数控机床)出现故障,即会影响车间的生产,要是出现大故障,造成停车时间过长,对公司来说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要做一个合格的电气维修人员,除了以上这些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比较齐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要有比较广的电气安全常识,还要有一颗谦虚的上进心。这些我相信会随着我维修经验的增加而增强。

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尊敬的王辅导员老师、辅导员助理学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本人生活委员(男)宿驰,很荣幸能在此向诸位汇报我于这一个月中的工作开展情况和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工作情况小结:

1. 对寝室文化节的工作:

10月30日左右,贯彻辅导员老师指示,与班长李超、心理委员王志刚一起出演寝室生活小dv,并与心理委员王志刚一起拍摄男生寝室生活照。

2.对班级信箱的定期查看工作:

如所承诺,本人于每周二、五定期打开并查看于国定正门的136号班级信箱,但迄今没有一封邮件。

3.分发住宿费收据工作:

11月11日—11月12日期间,与生活委员邓波尔共同将全体同学住xx发放到每位同学手中,并做好签名工作,得到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4.体育文化节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与生活委员邓波尔共同负责班级运动员的相关物品的购买和分发工作。

5.班级班费的收取工作

10月27日,与生活委员邓波尔共同收取班级班费,并得到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6.对班级物品的保管工作

如所承诺,本人与专门地点将迎新晚会短剧道具等一应班级所属物品统一存放,并在寝室小dv中使用。

7.出席院团委的班委工作会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76-01

从事辅导员工作近10年来,作为学工秘书和辅导员的我在忙碌的工作里体会什么是责任意识,在身边领导和同事的言行中感悟什么是敬业精神,自身对于辅导员这份工作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

辅导员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管理工作者是学院教育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院教育教学的实施者之一,肩负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重工作重任,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针对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些思考。

我带过的是机械系99级.03级.06级.和现在的09级;所涉及的专业分别有机电设备与维修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CAD专业;数控专业;冶金工程专业,至目前为止大约有1500多位学生;通过近10年的工作,我认为要做好辅导员工作,首先应及时把握学生特点和思想轨迹,这是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手段,是了解和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我认为大一的学生特点是有"三性"--盲目性、服从性、可塑性、"三差"--自我管理差、适应能力差、自学性差。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等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心理的转变。大二的学生特点是有"三型"——人际关系型、社会实践型、得过且过型、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实践教育、教育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转变。大三的学生特点是"三型"--职业规划型、就业忧郁(或焦虑)型、随遇而安型、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现实教育、教育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如何就业和择业的转变。

作为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进而到社会的过渡,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生活氛围是每个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作为辅导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我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1.首先健全班委,团组织队伍,依托三支队伍

1.1 充分班委会作用

1.1.1 定期召开班委会议,布置工作,交流思想。认真落实班级周日集中点名工作、奖助学金评定和学年综合测评工作。期末组织班委会进行书面总结和工作交流。

1.1.2 每学期末,按照《学院学生手册辅导员工作条例》及校学生处有关文件规定,综合学生与院领导意见,结合平时学生工作办公室掌握的情况,完成对班级学生的考核工作。对优秀班干,上报学院学生处给予表扬和奖励。

1.2 学生干部和助理辅导员配备得力。他们责任心强,学习好,工作得力,素质高,在全体同学们中得到广泛的认同。

1.3 认真培养学生骨干。为了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我们每周召开学生干部例会,全面贯彻校学工处、团委和院领导对学生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及时总结、部署工作。加强团学联与各班班委与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的沟通与联系。

另外在班级管理中让班干和团干参与管理,适当下放权力,明确职责,大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不要做“苦行僧”。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严字当头,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毅志力

大学时代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面对的环境纷繁复杂,思想也比较活跃,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引导格外重要。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拥有一桶水,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帮助学生解决政治思想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拥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辅导员在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学习生活管理等工作。为了做好工作.服务好学生,辅导员在工作时间之外,还得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寝室,加班工作,遇到紧急情况则更不能懈怠。因此辅导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任劳任怨.把学生真正放在心里,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以身作则,影响学生。

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沟通从心开始,一个辅导员如果不能走进学生心灵,其教育是乏力的。如果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做思想工作,则其工作就难以奏效。实践证明,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信任,加深与学生的感情,感化学生才能使自己不仅成为学生的良师,更成为学生的益友。才能根据不同学生找到工作的切入点,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4.加强学生宿舍管理

学生宿舍是学生休息、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重要阵地,生活空间的共同性、年龄的相似性,使得同一宿舍的成员往往会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并形成该宿舍的特殊文化;因此做好宿舍管理应做好:

4.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学生寝室;取宿舍人际关系干预策略。 对同寝室学生实施自我检查、、情谊联络教育,加强室友之间情感联系。当室友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引导学生反思事情出现的原因,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通过以诚相待,热情待人,最终实现寝室的和睦相处。

4.2 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宣传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本着“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抓好宿舍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入学教育、安全知识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将学生宿舍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4.3 造学生宿舍的文明、文化氛围。开展多种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倡导卫生环境,引导学生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搞好个人卫生、宿舍卫生;倡导文化环境,如举办寝室文化节;倡导娱乐环境,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文化娱乐生活。

5.与时俱进,学生工作网络化

篇7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这是我院制定活动方案时,领导班子思考的问题。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确保师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师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线教师的事,而是全院教职工的事。所以,我院的师德教育工作首先从领导班子自身和党员干部开始。成立了我院师德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孙智同志担任组长。活动过程中,全体院领导和党员都认真写出了个人师德学习体会和整改方案。孙智院长和邵小慧副院长还共同带头撰写了高质量的师德建设论文。

2、根除教职工“打工者”心态。针对民办高校不少教职工把自己当成“打工者”来看待的情况,在活动开展之初,我院就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在师德教育动员会上,院领导强调:全体教职工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担负起育人的职责,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根除“打工者”心态。在教职工上交的体会中,纷纷表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人民的教育,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关爱学生;只有干一行、受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抓学习,强意识

学习是保持进步的法宝。活动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学习活动,强化全体教职工师德意识。

1、切实开好师德集中教育动员会。10月13日,我院召开了师德教育动员大会。会上,孙院长对我院的师德教育活动作了动员讲话,他肯定了我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强调在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意义,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个不足,九条表现,两大任务和三点希望。邵小慧副院长就我院的师德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大会由罗永全副书记主持。

2、搞好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全院教职工参加了学校的两次师德教育辅导报告。以学校编写的师德教育读本——《师德如光》为主要学习内容,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系统学习。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师德教育学习活动氛围。学院还要求做到两结合,即一是与落实本学期学校整体工作相结合;二是与办好应用型本科,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相结合。

3、抓好自学的检查落实。我们要求教职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我学习。明确学习要求:在学习期间,每位教师撰写学习记录和心得体会,院领导分到各科室,参与和指导学习活动。每位教职工都已经上交了个人XX字以上的学习心得,周义龙、李丽、孙玲玲、郑坤丹四位老师还撰写了高质量的师德论文,辅导员刘骞老师在全校师德讨论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4、向先进典型学习。我们组织教师对《师德如光》读本上当代名师的师德故事进行了重点学习。并以学校“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活动为契机,对我院周义龙、雷石标、许鸿等12位老师的典型事迹在师生中进行了广泛宣传,身边的这些“典型”述说平凡的故事,全院师生获得了心灵的感动,反响强烈。

篇8

显性教育主要指具有强制色彩,每位同学必须参加的教育方式。这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将教育内容告知受教育者,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收效较快。隐性教育则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主,以活动为载体,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1、举办理想信念、安全知识、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专题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对新生进行群体性的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尽早熟悉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

2、举办优秀作品欣赏会。由社联会的学生干部负责组织,通过欣赏历年学生优秀作品与成果,让新生们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以及成果有直观的感受,在无形之中对新生进行专业情感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未来学习生活的目标定位。

3、加强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学生,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可以针对开设的学科特点制定本专业的“必读书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借阅学习。各个班级可以在专业老师与班主任的指导下,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在集中举办读书汇报会。

(二)拓展入学教育渠道,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地方高校的入学教育通常由学校总体部署,学院具体落实,在实际安排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院校集中教育外,还可采取“三点两面一条线”的教育渠道,使入学教育层次更加多样、教育效果更加明〔日j乙。上“三个点”的把握入学教育渠道的“三个点”是指教室、宿舍与社团三个区域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其中,“教室区域”通常指通过在院校层面举办开学典礼、军训、第一次班会等活动,这类教育活动多为群体性集中,入学教育可以此为契机,抓好关键点,强化针对性。开学典礼是新生明确大学生活开始的一个标志性仪式,同时也是新生第一次的全体集中。各专业主任、班主任以及部分主要学生干部,如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主席,可以通过开学典礼与新生进行接触,培养新生的归属感和组织纪律性。“宿舍区域”即指学生宿舍。学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与新生们聊天谈心。很多高校会选择在新生入学期间,组织领导、班主任、辅导员走进新生宿舍,亲切看望新生。这一举措不仅表达了学院对新生们的欢迎,也让新生们增强了对学院的归属感,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社团区域”则是指的是利用朋辈关系组织的入学教育活动,如新老生交流会。以专业为单位,新生与老生相互交流,讲述对大学的感受与期望,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也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搭建良好平台。么“两个面”的联系进入大学学习标志着学生在学习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开始独立生活,但并不代表着其心智水平已经完全成熟。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生行为上的偏差都是与家庭、学校两者相互联系不够造成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无法成为一个整体,学生的成长也出现“断层”。所以,高校入学教育应当加强家庭与学校这两个面上的联系,加强联动,共同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笔者所工作的学院为例,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学院举办家长见面会,加强“家一校”联动,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院领导向家长详细介绍学院专业发展、设置及就业情况,提醒家长注意在大学四年中学生们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加强与学院的沟通;在迎新现场建立“家一校”联动通讯录,并与家长约定于下学期开学初举办家长见面会,届时将会把学生们在校和假期在家的情况相互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J清况调整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入“一条线”的培养主要是指设立新生班级助理班主任制度,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大一学年是打基础的时候,学院聘任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班级的助理班主任,在大一学年对新生进行正面引导,每天早晚自习均与新生在班上,在协助管理班级的同时,在专业学习上产生积极影响,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三)地方高校创新入学教育形式,逐步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

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们能尽快融入到新集体中,为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积极创新入学教育形式,通过别具特色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1、设计班级标识。例如“班服,、“班徽”,从新生入学教育的角度来看,特色“班服”在对新生的知校、爱校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新生了解所在学院及专业特色。

2、举办专业见面交流会。专业见面会由各专业教研室老师具体负责,对全体新生进行专业设置、学科优势、培养模式以及课程学习的要求与方法等方面的答疑介绍,帮助新生了解认识所学专业,及早确立专业学习目标,明确专业前景。

3、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由于高考招生录取存在志愿调剂的情况,部分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没兴趣,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但不论是否为调剂录取,每位学生都应当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篇9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这是我院制定活动方案时,领导班子思考的问题。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确保师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师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线教师的事,而是全院教职工的事。所以,我院的师德教育工作首先从领导班子自身和党员干部开始。成立了我院师德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孙智同志担任组长。活动过程中,全体院领导和党员都认真写出了个人师德学习体会和整改方案。孙智院长和邵小慧副院长还共同带头撰写了高质量的师德建设论文。

2、根除教职工“打工者”心态。针对民办高校不少教职工把自己当成“打工者”来看待的情况,在活动开展之初,我院就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在师德教育动员会上,院领导强调:全体教职工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担负起育人的职责,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根除“打工者”心态。在教职工上交的体会中,纷纷表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人民的教育,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关爱学生;只有干一行、受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抓学习,强意识

学习是保持进步的法宝。活动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学习活动,强化全体教职工师德意识。

1、切实开好师德集中教育动员会。10月13日,我院召开了师德教育动员大会。会上,孙院长对我院的师德教育活动作了动员讲话,他肯定了我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强调在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意义,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个不足,九条表现,两大任务和三点希望。邵小慧副院长就我院的师德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大会由罗永全副书记主持。

2、搞好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全院教职工参加了学校的两次师德教育辅导报告。以学校编写的师德教育读本——《师德如光》为主要学习内容,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系统学习。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师德教育学习活动氛围。学院还要求做到两结合,即一是与落实本学期学校整体工作相结合;二是与办好应用型本科,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相结合。

3、抓好自学的检查落实。我们要求教职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我学习。明确学习要求:在学习期间,每位教师撰写学习记录和心得体会,院领导分到各科室,参与和指导学习活动。每位教职工都已经上交了个人xx字以上的学习心得,周义龙、李丽、孙玲玲、郑坤丹四位老师还撰写了高质量的师德论文,辅导员刘骞老师在全校师德讨论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4、向先进典型学习。我们组织教师对《师德如光》读本上当代名师的师德故事进行了重点学习。并以学校“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活动为契机,对我院周义龙、雷石标、许鸿等12位老师的典型事迹在师生中进行了广泛宣传,身边的这些“典型”述说平凡的故事,全院师生获得了心灵的感动,反响强烈。

三、抓活动,强氛围

我们从抓好五项活动入手,充实和强化师德教育活动的载体,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全体师生从活动中掌握师德内容,明确师德目标。

1、开展师德大讨论活动。10月20日,我院组织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师德讨论会。大会由孙院长主持,会上,陈爱梅、王雪峰、周艳华等8名教师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分析了师德问题,有的说师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与时俱进,有的谈了教风引领学风问题,有的分析了教师的情感育人问题,有的阐述了民办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更加高度重视师德教育问题,等等,会议热烈,成效显着。学校党委书记张文瑞、教务处副处长陈红、督学洪长德和人事处处长助理杨艳红受邀参加了会议,张文瑞同志对我院的大讨论活动作了高度评价。此我,我院还组织了青年教师如何提高师德修养,中年教师在职业行为方面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老年教师如何继续发挥潜能、再创佳绩等三场讨论会。

2、开展“五查五改”活动。一查思想认识,二查爱岗敬业,三查教研业务,四查教研业务,五查为人师表。全院教职工查得认真,改得及时,在他们个人学习体会和整改方案中都有具体体现。

3、开展“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活动。“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活动是学校校庆的重要活动之一,我院以此为契机,把它当成师德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号召全体教师“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争最受学生欢迎的人民教育”。此次评选活动,我们组织全院学生进行了两轮投票,第一轮投票由各班级进行民主推荐,产生了孙苏苏、雷石标等12名候选人。第二轮由辅导员在各班级对12名候选人的情况和事迹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并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投票。最后,根据得票情况,推荐了周义龙、雷石标和许鸿三位同志参加全校的“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院还组织了已经离校实习的大三学生进行了两轮网上投票,有80%以上的大三学生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反响强烈。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教师受到了教育,同时也唤起了我院全体学生的尊师重教意识。

4、在任课教师中开展关爱学生活动。针对当前学校开展的“迎校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学生中存在的文明守纪和做人问题,我院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关爱学生活动。要求教师要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师爱与和谐。具体要求全体教师做到三点: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尤其要加强后进生的教育引导;要善于理解、原谅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不文明和违纪行为。全体教师以身作则,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10余学生违纪和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及时引导和教育,比如教师遇到最多的学生下课抽烟问题、上课玩手机和吃零食问题等都得到了及时引正,效果十分明显。此外,我们还组织了李华丽教学示范课,用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5、在学生中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我院注重把师德教育与学生尊师重教教育相结合,使两项活动相辅相成,特别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辱骂教师等不尊重教师行为,我们要求辅导员老师组织了尊师重教主题班会,提出学校出现的有违尊师的现象,大力表扬学生中尊师的行为,颂扬教师工作的崇高与伟大,让他们明确怎样做才是尊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从而激发了广大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有效地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现在,我院学生上课守纪和见到老师问好等情况得到根本好转,学生的尊师重教意识得到明显提高。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师德专题学生座谈会及教学信息反馈员座谈会,并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分析,拟定了整改措施,逐条整改,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抓整改,强实效

抓好整改,提高我院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微型机活动力,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队伍,建立我院师德教育长效机制,是我院本次师德教育活动的目的。

1、完成了个人整改。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全体教职工都写出了《个人师德整改方案》。他们的整改方案认识深刻,切合实际,操作性强,为有针对性地长期做好自身师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完成了集体整改。结合师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经讨论,我们拟定了《旅游学院师德整改方案》。明确了思想和业务两个整改内容,七个整改措施。主要内容是:思想整改和业务整改。主要措施是: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相应机制,要求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效能,充分发挥学生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系部氛围,要求教师认真将师德内化。这是我院持之以恒抓好师德教育的指导性材料。

篇10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这是我院制定活动方案时,领导班子思考的问题。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确保师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师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线教师的事,而是全院教职工的事。所以,我院的师德教育工作首先从领导班子自身和党员干部开始。成立了我院师德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孙智同志担任组长。活动过程中,全体院领导和党员都认真写出了个人师德学习体会和整改方案。孙智院长和邵小慧副院长还共同带头撰写了高质量的师德建设论文。

2、根除教职工“打工者”心态。针对民办高校不少教职工把自己当成“打工者”来看待的情况,在活动开展之初,我院就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在师德教育动员会上,院领导强调:全体教职工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担负起育人的职责,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根除“打工者”心态。在教职工上交的体会中,纷纷表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人民的教育,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关爱学生;只有干一行、受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抓学习,强意识

学习是保持进步的法宝。活动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学习活动,强化全体教职工师德意识。

1、切实开好师德集中教育动员会。10月13日,我院召开了师德教育动员大会。会上,孙院长对我院的师德教育活动作了动员讲话,他肯定了我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强调在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意义,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个不足,九条表现,两大任务和三点希望。邵小慧副院长就我院的师德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大会由罗永全副书记主持。

2、搞好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全院教职工参加了学校的两次师德教育辅导报告。以学校编写的师德教育读本——《师德如光》为主要学习内容,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系统学习。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师德教育学习活动氛围。学院还要求做到两结合,即一是与落实本学期学校整体工作相结合;二是与办好应用型本科,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相结合。

3、抓好自学的检查落实。我们要求教职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我学习。明确学习要求:在学习期间,每位教师撰写学习记录和心得体会,院领导分到各科室,参与和指导学习活动。每位教职工都已经上交了个人XX字以上的学习心得,周义龙、李丽、孙玲玲、郑坤丹四位老师还撰写了高质量的师德论文,辅导员刘骞老师在全校师德讨论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4、向先进典型学习。我们组织教师对《师德如光》读本上当代名师的师德故事进行了重点学习。并以学校“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活动为契机,对我院周义龙、雷石标、许鸿等12位老师的典型事迹在师生中进行了广泛宣传,身边的这些“典型”述说平凡的故事,全院师生获得了心灵的感动,反响强烈。

三、抓活动,强氛围

我们从抓好五项活动入手,充实和强化师德教育活动的载体,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全体师生从活动中掌握师德内容,明确师德目标。

1、开展师德大讨论活动。10月20日,我院组织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师德讨论会。大会由孙院长主持,会上,陈爱梅、王雪峰、周艳华等8名教师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分析了师德问题,有的说师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与时俱进,有的谈了教风引领学风问题,有的分析了教师的情感育人问题,有的阐述了民办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更加高度重视师德教育问题,等等,会议热烈,成效显著。学校党委书记张文瑞、教务处副处长陈红、督学洪长德和人事处处长助理杨艳红受邀参加了会议,张文瑞同志对我院的大讨论活动作了高度评价。此我,我院还组织了青年教师如何提高师德修养,中年教师在职业行为方面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老年教师如何继续发挥潜能、再创佳绩等三场讨论会。

2、开展“五查五改”活动。一查思想认识,二查爱岗敬业,三查教研业务,四查教研业务,五查为人师表。全院教职工查得认真,改得及时,在他们个人学习体会和整改方案中都有具体体现。

3、开展“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活动。“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活动是学校校庆的重要活动之一,我院以此为契机,把它当成师德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号召全体教师“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争最受学生欢迎的人民教育”。此次评选活动,我们组织全院学生进行了两轮投票,第一轮投票由各班级进行民主推荐,产生了孙苏苏、雷石标等12名候选人。第二轮由辅导员在各班级对12名候选人的情况和事迹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并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投票。最后,根据得票情况,推荐了周义龙、雷石标和许鸿三位同志参加全校的“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院还组织了已经离校实习的大三学生进行了两轮网上投票,有80%以上的大三学生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反响强烈。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教师受到了教育,同时也唤起了我院全体学生的尊师重教意识。

4、在任课教师中开展关爱学生活动。针对当前学校开展的“迎校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学生中存在的文明守纪和做人问题,我院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关爱学生活动。要求教师要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师爱与和谐。具体要求全体教师做到三点: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尤其要加强后进生的教育引导;要善于理解、原谅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不文明和违纪行为。全体教师以身作则,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10余学生违纪和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及时引导和教育,比如教师遇到最多的学生下课抽烟问题、上课玩手机和吃零食问题等都得到了及时引正,效果十分明显。此外,我们还组织了李华丽教学示范课,用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 1

5、在学生中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我院注重把师德教育与学生尊师重教教育相结合,使两项活动相辅相成,特别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辱骂教师等不尊重教师行为,我们要求辅导员老师组织了尊师重教主题班会,提出学校出现的有违尊师的现象,大力表扬学生中尊师的行为,颂扬教师工作的崇高与伟大,让他们明确怎样做才是尊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从而激发了广大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有效地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现在,我院学生上课守纪和见到老师问好等情况得到根本好转,学生的尊师重教意识得到明显提高。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师德专题学生座谈会及教学信息反馈员座谈会,并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分析,拟定了整改措施,逐条整改,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抓整改,强实效

抓好整改,提高我院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微型机活动力,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队伍,建立我院师德教育长效机制,是我院本次师德教育活动的目的。

1、完成了个人整改。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全体教职工都写出了《个人师德整改方案》。他们的整改方案认识深刻,切合实际,操作性强,为有针对性地长期做好自身师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完成了集体整改。结合师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经讨论,我们拟定了《旅游学院师德整改方案》。明确了思想和业务两个整改内容,七个整改措施。主要内容是:思想整改和业务整改。主要措施是: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相应机制,要求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效能,充分发挥学生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系部氛围,要求教师认真将师德内化。这是我院持之以恒抓好师德教育的指导性材料。

3、制定了《旅游学院教职工师德师风年度个人考评细则》。在活动开始之初,我院起草了《细则》,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了教职工的意见,并进行了适当的修订,现已定稿,为我院今后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篇11

基层央行新行员是经人民银行统一招录考试进入分支机构工作的人员,是分支机构事业发展的储备力量和兴旺所在。加强新行员的培养和管理,促进新行员顺利成长成才,是摆在基层央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基层央行招录新行员的主要特点

以武汉分行为例,从2006年至2013年招录的新行员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学历层次较高,基本都是大学本科以上,硕士研究生以上占全体新行员总人数的37%,其中省会中支以上(包括分行机关、分行营管部和辖内省会中支)硕士研究生占89%,市州中支以下(包括市州中支和县市支行)硕士研究生占21%;二是以应届生为主体,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新行员占总人数的90%,与在职新行员相比,工作经历的缺乏反而使得他们可塑性更强,接受和认可央行文化的速度更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也更明显;三是成长空间较大,从最近两年看,新行员平均年龄为24岁,他们充实到工作岗位后,在职务、职称方面都获得了迅速的成长和进步,但从全辖来看,新行员成长潜力还未得到完全发掘,成长空间较大。

总体上讲,基层央行近年来招录的新行员,学历层次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工作热情较高,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诉求和愿望也比较强烈,他们在工作中敢想肯干、敢闯敢为,在各类争先创优活动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在较短时间内纷纷成为各部门业务骨干。但同时,初入职场的新行员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对自我认识不深,在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等问题上缺乏深刻认识;二是对职业环境不熟悉,缺乏工作岗位经验,对央行文化感到陌生;三是职业定位不准,方法不明、方向不清,职业发展比较迷茫,工作中容易随遇而安。这些都需要及时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新行员的业务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锁定职业目标、明确发展方向,顺利实现成长成才。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威廉・J・罗斯韦尔将职业生涯规划界定为:个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目前社会环境、企业环境等的限制,为使自我职业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行动方向、时间和具体方案 。我国学者廖泉文指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任务需求,结合本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制定出本企业的职业需求战略、职业变动规划与职业通道,并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加以实施,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职业目标相结合的发展过程 。从组织层面看,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指组织开展和提供的,用于帮助和促进组织内正从事某类职业活动的员工,实现其职业发展目标的行为过程。在流程设计上,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制定规划、实施规划、评估反馈等内容。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1对新行员本人的意义

一是推动新行员完成角色转换。基层央行招录的新行员大部分刚刚走出校门,面临着由学生向“央行人”的角色转换。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新行员快速融入组织环境,提高新行员对基层央行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实现从“局外人”向“局内人”角色的彻底转变;二是帮助新行员挖掘个人潜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运用目标激励的方法,引导新行员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职业目标,使新行员不断承担挑战性工作任务,做到“跳起来摘桃子”,实现自身的不断提升和超越;三是促进新行员评估工作绩效。新行员可对照职业规划书的各阶段目标和发展策略,评估个人业绩是否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开展新行员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利于他们找到彼此的差距,促进相互学习借鉴,为评估自己的工作状况提供了另一参照。

2对基层央行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培养事业接班人。建立新行员职业生涯规划制度,实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有利于新行员提高工作能力,提升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增强对基层央行事业的热爱,从而为基层央行事业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二是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基层央行能更全面地了解新行员的价值观、个性、能力以及其职业发展目标和计划,并可根据这些信息,把适合特定职位的人员匹配到位,做到人尽其才;三是有利于维护基层央行人才队伍稳定。通过开展新行员职业生涯规划,为新行员明确发展目标,能提升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有效缓解人才流失现象,保持组织内部人员的和谐稳定。

三、加强新行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对策

从新行员职业生涯规划流程看,基层央行的组织管理作用,主要包括协助制定规划、促进职业发展和有效评估激励三个方面(如图所示)。协助制定规划是指基层央行帮助新行员全面认识自己,同时传达组织环境和组织发展等信息,通过个人特征与组织环境的匹配,帮助新行员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职业发展是指基层央行帮助新行员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帮助新行员实现职业目标;有效评估激励是指基层央行定期地对新行员职业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反馈,适时做出调整,并给予一定的激励,推动新行员沿着职业规划路径不断成长。

从前期探索来看,通过工作分析、素质测评、辅导师谈心、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等措施,能帮助新行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了解组织环境,融入实际岗位,为后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通过首次评估、年度评估和总结评估三项内容,及时帮助新行员回顾总结,有效促进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激励他们不断做出新的业绩。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在协助制定规划、开展评估反馈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基层央行加强新行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难题在于,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我,更快地实现职业发展,主要包括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加强辅导师指导三个方面。

(一)拓宽职业发展通道

职业发展通道是指在组织结构内,新行员为了实现职业目标,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发展通道就越宽,新行员实现职业目标的机会就越大。职业发展通道总体上包括纵向发展通道和横向发展通道两类。

1纵向通道

纵向职业发展通道是指员工在组织内逐步向上晋升的过程 。基层央行在纵向通道建设上,可从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和专技职称三个方面努力,构建多梯度的职业发展通道。

在领导职务晋升上,基层央行应审慎对待干部选拔政策,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克服“论资排辈”的困境,积极为新行员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努力尝试、敢于挑战,实现自我超越。在非领导职务管理上,应进一步发挥“蓄水池”功能,对于表现优秀,而又因职数限制,暂时无法提任实职的年轻干部,通过提任非职进行过渡、培养。在专技职称管理上,应积极完善专技职务岗位等级评定办法,将岗位等级从助理级、中级和副高三级细化成五至十三级,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2横向通道

由于基层央行纵向发展通道较为有限,行员在晋升中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从而导致职业倦怠或职业枯竭。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实行横向职业流动,即岗位轮换。在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中,提供定期的、有计划的岗位轮换,有助于帮助新行员更现实地认识到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以及沿着哪一种职业发展通道是最好的 。对基层央行而言,还要打破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和专业职称之间的壁垒,建立起良性高效的流动机制。例如,在市州中支以下基层行,将副主任科员作为晋升副科长、主任科员作为晋升科长的前一步骤,可以较好延长晋升路径,进一步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有效缓解“职业高原”现象的发生。

(二)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

培训活动是迅速提升新行员各方面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新行员在职业发展前期,容易产生对环境的陌生感和对工作的紧张感。基层央行应因势利导、“对症下药”,科学地设计培训内容,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从而缓解新行员的心理冲突,帮助其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当然,由于市州中支新行员数量有限,省会中支以上在新行员培训上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1在培训内容上

针对新行员的培训活动,应包括环境介绍、岗位培训、职业管理、业务技能、团队沟通、社交礼仪、心理辅导等多方面内容,让新行员迅速地融入团队、适应岗位,认同组织文化,满足工作需要,进一步激发新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出更好的业绩。

2在培训形式上

由于新行员大多富于激情和想象,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渴望融入,对他们的培训应更多地采用互动式、体验式、交流式的培训方式,鼓励他们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可采取入职培训、成长沙龙、青年论坛等形式,广泛运用非正式培训的方法,充分发挥宣传、工会、团委等部门的积极作用,并注重组织与个人之间、行员与行员之间的情感沟通与培养,展示组织的胸怀与热情,使新行员有一种主人翁的归属感,实现组织与行员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加强辅导师指导

职业辅导师制由师徒制发展而来,但又与师徒制有所区别,不仅要传授工作基本方法,还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人际关系的调解处理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其意义和功能更为广泛。加强职业辅导师对新行员的指导,充分发挥辅导师的引路导航作用,需要从四方面着手:

1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辅导师的重要性

为使辅导师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基层央行应让新行员充分了解职业导师制实施的目的及辅导师的主要作用。可在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过程中引入职业辅导师制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增强新员工对职业辅导师制的认识,帮助员工正确理解辅导师的作用,也让辅导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有效发挥辅导师的作用。

2建立有效的辅导沟通机制

通过定期谈话制度、共同参与某些活动,强化辅导师和新行员之间的联系,创造双方沟通交流的机会平台。同时,要形成一套正式的辅导流程,以帮助导师明确在什么阶段要培养员工的何种技能,依照此流程逐步培养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稳定辅导师与新行员之间的关系

辅导师与辅导对象间一旦形成辅导关系,要尽量避免关系的变更,因为如果一位新行员有多位导师,无法得到系统性、连贯性的培养,也容易造成导师职责不明。在将辅导师与新行员匹配时要充分注意到两者的工作内容、专业、个性等是否有助于辅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尽量安排个性互补、兴趣爱好相同的辅导师与新行员结成辅导对子。另外,一位辅导师辅导的新行员人数不宜过多,应以能够顺利完成辅导工作的同时不妨碍本职工作的进行为标准,通常一位导师同时辅导员工的人数不超过4人,这样才能保证导师对每一位辅导员工都能给予良好的指导与帮助。

4加强对辅导师的考核激励

组织要对整个辅导过程进行跟踪调查,经常性地监督和抽查辅导工作的进展情况,查看谈话记录,并抽取一定比例的员工进行谈话,及时了解辅导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予以解决。定期开展“优秀辅导师”的评选,表彰表现优异的导师,为其他导师树立学习榜样。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邀请辅导师及辅导新行员参加,选取优秀辅导导师分享辅导工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成功经验,积极肯定辅导师的努力和工作成果。

总之,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人和组织都有重要意义。基层央行应从协助制定规划、促进职业发展、开展评估激励三个方面,尤其是在如何促进新行员职业发展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帮助新行员顺利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罗斯韦尔组织发展的实际[M]吕峰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 廖泉文人力资源开发系统[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篇12

相对于有偿资助,无偿资助在资助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第一,无偿资助使国家、政府和学校投入不断增大。无偿资助的赠予性特征,使投入资金单向流入,不能循环,无法回收周转使用,这样就需要国家、政府和学校不断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不至于降低。但同时也造成国家、政府和学校背负越来越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二,无偿资助有悖教育公平原则。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承担相应的教育成本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支付学习经费时,政府有必要给予一定的帮助,然而高校的经费,无论是国家拨款还是学生缴纳的学费,都是用来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每个学生对学校的经费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政府的资助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每一名贫困大学生都是一个健全的人,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知识存量,从某种角度看不应提倡无偿的资助方式。

第三,无偿资助容易使学生产生懒惰依赖心理。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操作简便,只要是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符合成绩要求并提出申请,一般均可以获得国家或学校给予的数额不等的资助。这一类受到资助学生不用归还。因此,一些困难学生渐渐对无偿资助产生了依赖心理,不要白不要,认为得到政府和学校的补助是应该的,甚至故意不交学费等着学校给予资助。这样容易让学生养成不劳而获的思想,心理上形成了“等、靠、要”的心态,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也不利于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二有偿资助是资助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

国外大学生资助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从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变。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大学生贷款人数占各类学生总数的60%以上。助学金制度和减免学费制度正在淡出资助体系,奖学金制度和助学贷款制度正在成为国外普遍采用的资助制度。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走出以往单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经济资助的误区,在给他们经济资助,努力使其公平享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更要注重变资助为主的资助模式为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模式。因此,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模式。有偿资助顾名思义是受资助人在享受资助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该义务可以是助后还款,如国家助学贷款;也可以是完成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间或指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助学等。

有偿资助的核心思想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它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现时代的价值取向,还折射出高等教育资助理念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既是按劳分配要坚持的原则,也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所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接受国家和社会的资助是每个贫困大学生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之一,正如劳动者只有履行了劳动的义务之后才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一样,接受资助的权利主体只有履行了相应的义务,才能取得权利主体的地位。[1]

三有偿资助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实践

有研究表明[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例如在对资助方式的认可上,他们倾向于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而不是无偿资助的助学金、困难补助等;他们更愿意主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和隐性资助等有偿式的资助。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出,当前贫困生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体现自身的价值。因此,降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普遍赠予,而加大有偿性资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资助模式。

1加大勤工助学力度,探索勤工助学外延性发展的路径

勤工助学作为资助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个机会,鼓励和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报酬。在经济上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克服依赖心理,并在劳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能力,锻炼就业需要的各种技能和品德。勤工助学是非常典型的有偿资助模式,它把“输血”型助学变为“造血”型助学,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3]在很多发达国家,“契约性”的社会服务是实施勤工助学方案的一种相当普遍的方式。比如美国政府发起的“社会服务计划”,是由政府与学生签订服务契约,学生要获得资助必须从事为中小学生当暑期的数学和语文教师、为青少年提供咨询辅导等工作。

我国高校勤工助学的现实显示,与其他资助方式相比,其受助人数和受助金额比例偏小。其主要原因:一是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少、报酬低;二是勤工助学与学习时间存在一定冲突,在比较繁重的学业环境下,学生可做兼职的时间不多。为此,勤工助学外延发展需要解决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拓展等问题。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影响力,在扩大和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共同创造条件,方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打工,拓展勤工助学社会岗位,组织学生在寒暑假走进企业生产实习,边提高专业知识边增加实践经验,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就业能力,以实现学生、高校与用人单位的三赢[4]。例如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外勤工助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学院暑期组织高年级受助学生走进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不仅为学生解决了暑期工作的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运营过程的机会。从一份份感恩学院、感谢企业的心得体会中可以看到学生能力和品格的提高。

2成立资助服务中心,组建各类志愿服务团队,为学生提供平台

学生资助服务中心隶属于学生会,是学院资助工作的主要负责部门,对全院的资助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各类志愿服务团队是接受国家、社会、学校无偿资助的学生组成的学生团体,接受资助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它的宗旨是“感恩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其目的是增强大学生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凡是受到国家、社会、学校无偿资助的同学必须承诺完成规定时间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以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为例,获奖受助学生按类别组建了“国家奖学金先进事迹报告团”、“国家励志奖学金帮扶小组”、“国家助学金志愿服务队”、“资助义务工作团”,在资助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下,开展各项志愿服务类活动。“国家奖学金先进事迹报告团”工作内容主要是宣传获奖同学先进事迹,与新生转型教育、本硕博论坛等系列活动相融合,举办系列报告会,展示国奖获奖同学风采,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国家励志奖学金帮扶小组”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朋辈辅导,让励志奖学金获奖同学与学习困难的同学自愿结对,与党员“1+1+1”活动和“学业辅导员”制度相结合,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国家助学金志愿服务队”工作内容主要是协助学院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社会志愿服务工作。“资助义务工作团”是除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外,获得其他资助金的同学必须参加的团队。凡申请各类资助金的同学必须按要求做满相应义务劳动工时。这些义务劳动可以是学院指定的,也可以是自己申请的。以上团队全部由资助服务中心统一管理,每次活动派专人记录考核备案,每学期小结,一个学年做一次总结评定,评定结果作为下一学年各类资助金评定的参考。通过这些团队工作,将受助学生的感恩之心充分唤醒,更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回报意识。

3建立爱心基金,保证无偿资助金的循环性和持续性

爱心基金是各高校践行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模式,是由大学生个体和学生工作者共同组成的一种互公益组织,秉持“取之于生,用之于生”的原则,努力为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宝鸡文理学院在贫困生获得无偿资助时,监督其签订承诺意向书,承诺其完成学业走向稳定的工作岗位后,向学校捐赠爱心款,数量不低于其曾经在校获得的无偿资助金。这笔爱心基金不仅减轻了学校的资助压力,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无偿资助金额的循环性和持续性,也使一些学生克服了依赖心理。尽管这个基金的资金来源靠学生自觉性、诚信感恩的情怀,可能会遇到学生不能践行的困境,但未尝不是一种解决无偿到有偿的探索。又如,燕山大学“希望基金会”,学生可自愿加入成为会员,有向基金会借款的权利。每学期会员必须储蓄一次,数额不等,下限20元,毕业时一次性返还。基金会由辅导员专人负责,监控资金的周转,以保证基金的正常回收和最大限度地流通。当会员特别是贫困生遇到生活困难或遇到突发事件时,都可以向基金会借款,以解燃眉之急。借款学生可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还清借款,一般每个学期清算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基金会可视其情况准许其延期还款或适当减免。除此之外,会员们每学期还组织参与许多公益活动,用感恩的心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不仅使受助对象感受到了温暖,也感染了周围的广大师生,使更多人理解、支持并参与其中。资金来源除学生储蓄款外,师生和社会捐款、各项有组织的劳动创收也是基金会的重要资金来源。[5]

通过以上实践,在资助过程中把经济资助、能力锻炼与责任意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变无偿性资助为有偿性资助,使救济性资助成开发性、扶持性、循环性资助,全面推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如何更好地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问题,不仅关系到贫困生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稳定。高校资助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顺应资助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研究新的工作措施和方法,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努力推动我国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英,邱伟青,等.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初探[J].新西部,2009(16):182-183.

[2]陈洁,贾平,等.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新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9(9):74-7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