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理说明文范文

时间:2022-06-24 17:05: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事理说明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事理说明文

篇1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中比较抽象及较难理解的一种文体,知识点主要涉及:把握说明对象,理清层次结构;指出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延伸探究创新。

阅读事理说明文需注意以下方面:

一、揭开事理说明文的“神秘面纱”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两大分支。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说明对象、说明目的不同。

在说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可感的事物,看得见、摸得着,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名扬天下的苏州诸园作为介绍对象,曲径、假山、池沼、花墙等构成了清新淡雅的江南美景,说明对象具体可感。而事理说明文是以不可描画的抽象事理作为说明对象,看不见、摸不着,如: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即以沙漠中的奇怪现象及成因作为文章的说明对象,阐释了沙漠里的科学知识,事理抽象,无从勾勒其色彩、形态。

在说明目的上,事物说明文意在通过对具体可感事物的形状、性质、用途等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该事物,着重解决“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如布丰的《松鼠》,文章从松鼠漂亮可爱的外貌,说到它驯良乖巧的性格,进而介绍它的生育特点、皮毛用途,意在使读者对这种可爱的小动物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而事理说明文旨在诠释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分析因果关系,揭示变化规律,着重解决“事理为什么”的问题。如吕叔湘的《人类的语言》一文,就从人类语言的特点、意义、用声音作为传播手段的原因等角度,对语言这一抽象、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说明,意在让人们了解语言的内在演变事理。

二、抓住事理说明文的“关键核心”

事理说明文着重阐释说明对象的事理成因、性质特点、相关联系等,作者组合各说明内容之间关系的逻辑方法便成了文章的重点。阅读中,我们要清晰地辨明文章介绍了什么科学事理或科技知识、采用何种说明顺序、安排何种说明结构、运用怎样的说明方式、体现了哪些科学人文精神。

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环节就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深奥抽象的事理依靠缜密的逻辑推理维系着,因而,在阅读事理说明文时我们要抓住文章的“关键核心”――说明顺序。事理说明文以逻辑顺序为主,主要体现为: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具体、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等。理清事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要从抓标志性词语入手,因为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逻辑推进顺序的标志性词语,也可以通过概括文章段落的要点、提炼段落说明中心句来理清说明顺序。

三、把握事理说明文的“阅读节奏”

近几年中考科技说明文大都以事理说明文为主,说明内容主要涉及新兴科技、前沿科学等,如保护生态、低碳环保、微观科技、宇宙探秘等,大都是同学们知之甚少的知识领域,再加上事理说明文科学严密的文体特点:多用专用术语,逻辑推理严密,平实说明为主,因而文章较为枯燥,给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在阅读事理说明文时,我们要:1.仔细阅读文本,抓住说明对象本质,明确说明的主要内容。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要明确作者抓住哪些奇怪的光、声现象的本质,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解释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原理。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推理过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作者为了说明花红的原因及其色彩变化规律,按照“设疑、解释、总结”的顺序行文,条理非常清晰,同时作者按照严格的逻辑推理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3.品味说明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中学生阅读的事理说明文大都是科普类文章,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活泼,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多引用俗语等,生动活泼。4.激活科学思维。如中考题常有让学生想象“未来太空生活”“人类特征解码”“畅想生态家园”等探究题。我们要立足文本,根据生活经验和科学实际,进行合理的思维迁移和科学想象,展现神奇的科学图景,通过创新探究题,大力培养自己的科学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向适当的身高进化

寻 正

以现在的主流标准来看,多数人都向往“高个子”,不少家长为儿女身高不足担忧。在校园中,经常有个子不高的同学被称戏为“根号二”,即1米多一点,身材高大的同学则更有安全感,也更受异性青睐。但是,当我们用科学方法论证身高的问题时,就会发现普遍的偏见实在是荒谬至极,个子矮的人其实不应当为身高担忧。

从进化论角度来看,在人类未进化出意识之前,跟其他生物一起在食物链上竞争时,个子高大占据生理优势,因此,古猿人身材向高大发展。这有利于跟其他动物进行体力拼搏时占上风,所以高个子的生理优势是动物性的。当人成为万物之灵时,个子高大不再是优势,我们有一种向个子矮小进化的趋势。

在充满人类竞争的历史上,高个子占得表面优势,而真实的取胜者往往是矮个子。从生理学上看,高个子跟矮个子对比有绝对力量、短时爆发力、达到范围宽、不易缺水等方面的优势;而矮个子则在拥有相对力量、灵活度、散热、耐力上的优势。高个子基础代谢率更低,对食物能量的利用更有优势,不过,消耗的食物总量却更多。高个子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而矮个子则适应南方热带气候。

矮个子还有明显的更长寿命。如果你接触过百岁老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不高。日本冲绳人以长寿闻名于全球,其高龄老人平均身高:男性不到1.60米,女性不到1.45米。在百岁老人中,平均身高男性只有1.48米,女性1.39米。

美国学者撒马拉斯是研究身高与寿命关系的专家。他认为,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系统越大,其维系系统有序性的成本就越高。人的高度决定着人的容量体积,体积越大,这个系统会有越多机会增加破坏性的熵值,越容易最终塌陷――也就是说越容易死亡。

我们知道,人的生长发育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而来的,一个1.83米重达86公斤的人,其体细胞达到100万亿,相对于一个1.52米只有50公斤重的人来说,多出40万亿。个子高的人体细胞要分裂更多次才能达到要求的细胞数量,会显著消耗其DNA(脱氧核糖酸)的末端的端粒,加快衰老过程。同时,这个高个子也有额外40万亿的细胞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加发生癌变几率,从而导致寿命减少。

如果可以理性地设计我们的身高,我们应当像撒马拉斯提倡的那样,向矮个子进化。据估计,美国人口在10年间体重平均增加了4.5千克,作为一个后果,在2000年美国航空服务业增加了3.5亿加仑的燃料需求,价值2.75亿美元。撒马拉斯进一步估计,如果人类的身高减少20%,我们可以节约15亿吨的矿物质与塑料、1.3亿吨食物,以及86万亿加仑的清水,整个经济效益达到3万亿美元!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6期,有删改)

1.文章为什么从身材“现在的主流标准”说起?

2.文章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四段中的黑体词“都”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篇2

2.准确把握文章(段)内容。一般以表述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3.分析、识别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辨析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如:这段话(或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其作用。

4.品味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一般以赏析题的形式出现,命题者从文中摘录一句话,要求考生品味其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5.正确把握文章结构。一般以填空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结构特点。

6.由文章内容联想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此考点,迁移能力强,特别能考查考生的知识积累与应用的能力。

中考真题在线

(2013年山东临沂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奇招击退红潮

丹丘生

① 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3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 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考场得分:2分)

分析:失分原因在于:基本上摘抄原文内容,缺少概括;语言不简洁,太拖沓。得2分。

考生答案二:水生植物窒息死亡;人接触后会感染致病。(考场得分:3分)

分析:准确地把握了关键段落(第①段),抓住了关键句和关键词“窒息死亡”“感染”,概括准确,语言也简洁。得3分。

参考答案:大量水生植物窒息死亡;人接触红潮会感染致病。

【名师提醒】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解答时要注意:一要通读全文内容,根据说明对象或所说事理迅速把握文章内容;二要把握段落里的关键词(句),作出有效提炼,准确概括;三是概括的语言要简洁明白。

2.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4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击退红潮的方法、原理。(考场得分:2分)

分析:把握了说明顺序及说明内容。失分原因在于:丢掉了对能击退红潮原因的概括;概括过于笼统,不够细致。只能得2分。

考生答案二: 逻辑顺序。本文按照这种顺序依次说明了击退红潮的原因、方法及科学原理,用超声波消除红潮的优势与不足。(考场得分:4分)

分析:答案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正确,概括准确,语言也简洁。得4分。

参考答案:逻辑顺序。本文按照这种顺序依次说明了击退红潮的原因、方法及科学原理,用超声波消除红潮的优势与不足。由因到果,由表及里,条理清晰。

【名师提醒】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把握和说明内容的概括。解答时要注意:通读全文,根据各部分内容迅速断定说明顺序;在此基础上,细读文章,把握基本层次;把握各层次所写内容,作出准确概括。

3.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藻类浮在水面的原因。(考场得分:2分)

分析:正确辨析了说明方法,但没有说出该说明方法的作用。

考生答案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藻类依靠气泡的浮力在水面上的特点,形象,便于理解。(考场得分:3分)

分析:正确辨析出了说明方法,并能结合该段内容准确说出了该说明方法的作用,语言简洁、到位,得3分。

参考答案: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藻类依靠气泡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名师提醒】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和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此题需要注意:仔细阅读所指示的段落,找准语句,作出正确识别;抓住所用说明方法的语句,正确理解该句内容,然后结合该段内容,即可准确概括出说明方法的作用。

4.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

D.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A。(考场得分:0分)

分析:选择A或者C、D这三个错误答案,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文章相关语段,不会抓关键语句,从而理解不到位。得0分。

考生答案二:B。(考场得分:3分)

篇3

李老师我想对您说

三二班郑铭硕

时间过的真快,我来到新世纪学校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的班主任李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她是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人,还是一位关心学生学习,关心班集体的先进女教师。

在这一年里,您教会我很多知识,而且还教育我做人的道理。在您的指导下,我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生活上,您对我无微不至。有一次,我肚子不舒服,您就马上带我到学校医务室给我看病,医生给我拿了药,您说,要是吃了药还是不舒服就马上告诉我啊。李老师,您知道吗?我听了您的话好感动,谢谢您在学习上对我的鼓励和教导。我们有不会的题,您就让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完让同学们到讲台上讲解,您教会了我们很多学习的方法。

李老师,我快要升四年级了,我就要离开您了,我好舍不得,谢谢您,这一年里对我的帮助和关心。我永远爱您!

篇4

所谓文明史观,“把人类社会发展史看成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的历史观”。其研究的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各文明的流动、发展和变化,是一种宏观的历史观。

当前,文明史观已日益受到重视并进入课程改革。但情况不容乐观,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课例1】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教学片断

讲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引入教材第31页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材料。

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教师:1.请问材料提到的“洋货”为什么会“涌入”中国?

学生: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的政治经济特权。

教师:2.不平等条约是怎么来的?

学生:列强的所致。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要反抗列强的侵略。

当然,该结论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没有抓住要害――没有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各种经济现象。

如果再加入这么几个问题:

3.西方列强使用什么生产方式生产“洋货”?(机器生产)

4.“洋货”究竟是什么样的商品?(工业产品)

5.与中国传统手工业品相比,“洋货”有何优点?(物美价廉)

6.“洋货”只能靠特权才能涌入?(洋货价廉物美、技术先进,注定其比传统手工业品更有市场竞争力,涌入中国市场是迟早的事。)

7.那要改变这种现象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的问题,我认为就抓住了教材本质,深刻揭示历史发展的实质,也让学生思维在探寻的欲望中逐步深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在行云流水中自然形成,不留一丝一毫痕迹。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遇时作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中国近代的不断失败,就是由于我们当时的统治者不会在世界发展潮流面前作出正确选择而导致的。

两个片段,为什么最后结论会相差这么多?我认为这不仅是问题设计技巧,更是认识问题的技巧。因为没有认识问题的独特视角――文明史观,就不会有切中要害和本质的问题设计技巧。

【课例2】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专题小结复习片断

师生共同完成此框架:

最后,教师总结:可见,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源远流长,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最终成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我们今天学习这些内容,目的是要善于学习其精华,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本课例中,教师基本知识的落实是非常到位,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显得有些苍白。如果再加上这么两点:

1.古典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是是人文主义将这三个阶段连接为一个整体;

2.但是,人文主义在各个阶段的表现与内涵是有差别的。

“人应该怎样的生活?”这是人类恒古永存的话题。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是在解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文艺复兴在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宗教改革回应的是“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启蒙运动解决的是“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的问题。

如果教师能讲到该层面,历代的先哲们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地去探索“人文主义”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就明了了。还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从而能正确传承文化。

但是该老师没有想到把这些实践于课堂上,为什么?我认为还是没有从文明史观角度宏观地把握的问题。那又怎么能要求学生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森林”呢?

【课例3】必修一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专题小结片断

教师问: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秦国和古希腊雅典的政治制度相比有哪些区别?你认为古代中国的法律与古罗马的法律,哪个对后世更具有价值?

学生1:秦国实行的是专制制度,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度。

学生2:当然是罗马法对后世的价值更大。古代中国法律制度是为皇帝服务的,不具有历史进步性。

教师:(总结)中国实行君主专制,人治色

彩浓。西方实行民主制度,法制观念强些。罗马法中所蕴藏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中国的法律是皇权的体现,并不是一种人人平等的法律,因此,对后世来说,并不如罗马法。

在本课例中,教师引入中西古代政治文明的比较这个有价值的话题,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虽然能体现不同文明的发展特点,但也易使学生对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的认识趋向机械和狭隘。而最后教师的小结更是强化了这种效果。这样会使学生错误地认定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就是专制和民主的分野,带上了“厚西薄中”的情绪。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又怎么达成呢?

纵观高中政治文明史的教学内容,如古代文明的范式,教材就介绍了两类,一是以中国等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制度,一是以古代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这样编排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明白:两千多年前,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条件下,为了实现民众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东西方的先民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明,不论其存在怎样的不足,都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这些都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所以,不能轻视先辈们的创造和贡献,应该学会的是尊重各种文明,要有包容的精神。

本课例中的教师由于对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理解,没有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和看待现代文明的传承和演变,因此对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就不能持客观公允态度。

以上这些课例,说明文明史观还没有真正进入中学历史课堂,还没有深入到教师和学生认识世界的骨髓中。那么,怎么办呢?

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文明史观认识

要认识到是时代的发展促成文明史观进入改革中的中学历史教学。所以,教师要提升自己理论素养与品位,尽可能的与文明史观的内涵和外延相契合。

其次,要加强专业阅读,提高自己专业素养

如课例三中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是史学界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很多角度和观点。在教学设计前,教师应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只有教师提高了自身专业素养,建立和健全了文明史观意识,自身有了一种“大势”观后,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文明“大势”观。

再次,要重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篇5

(一)1995年试题分析及能力层级定位。

这一年考核的科技说明文是《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安排在试卷的第三大题中,共有4小题,都是四选一题。第20题指出“三次和两次”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次属B级。结合文中两个数量词所在的语句,可以找到C项答案:“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第21题,理解“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的意思。从语法角度分析,它的主干是“未发现电波源”,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道题的答案是B项“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此题能力层级属B级。第22题找出两位学者认为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的依据。这是考核对短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层级属B级。通观全文,可从原文的第二、三段中找到答案,宜选D项。第23题找出不适合文题的一项,这是考核文意与标题的吻合,能力层级属C级。通过对全文的把握,可确定为C项,它将文中的可能判断理解为肯定判断,所以不合题意。

(二)1996年试题分析及能力层级定位。

试卷第三大题四个小题考核的是“介绍造纸新工艺”的科技短文。第20题是测试对“示范厂”“小规模工厂”“正式规模的工厂”和“小型厂”四个概念的正确理解,这是判断概念包容和被包容的试题,能力层级属B级。根据文章,可判断为B项。第21题理解佩蒂的一句话,能力层级属C级。联系上下文可知“一天生产350吨”的含意是指A项“纸厂规模的缩小”。第22题选择不合文意的一项,考查对原文的理解,能力层级属C级。分析原文可知制造纸浆的主要原料是木材,而非酒精和水,因而可判断D项不合原文意思。第23题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能力层级属C级。比较文中佩蒂和邓肯森说的话可知,他们两个对于ALCELL工艺看法是一致的,故选A项。

(三)1997年试题分析及能力层级定位。

篇6

2..变压器一般安装在自然通风良好和清洁干燥的场所。如果安装在地下室或其他通风不良的地方,应考虑强制通风的问题。本产品每1kW 的损耗(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大约需要 2~4 m3 / min 的通风量。

二、运输、装卸与储存

1.产品可用火车、汽车或轮船等交通工具运输,装运车箱或船舱应保持清洁,无污秽物。

2.产品在装运中必须符合运输规程的安全要求。产品应紧固在一个牢固的底座上,在运输过程中产品不允许有晃动、碰撞和移动现象。

3.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其倾斜度不得大于30°。

4. 产品在车站、码头中转或终点卸下后不要堆码,同时在包装箱下用木方垫好,垫高不小于100mm。并用防雨布遮好。

5. 装卸产品时要用两根钢绳,同时着力四处,并注意产品重心的位置。两根钢绳的起吊夹角不要大于60°,变压器起吊应使用箱壁上全部吊攀(箱盖吊环仅供起吊器身之用,不能起吊整个产品)若因吊高限制不能符合条件,请用横梁辅助提升。

6. 若要长期贮存变压器,请保证贮存环境良好,不要拆去出厂包装物,变压器不要磕碰,不要堆码。

7. 安装前短时在露天放置时,要用木方垫好,并用防雨布遮好。

三、检查验收

1.用户收到变压器后应及时进行检查。按装箱单及铭牌查对产品其型号、容量、电压组合、联结组标号、阻抗电压等是否与订货合同相符。

2.检查出厂文件是否齐全,配件是否与装箱单相符。

3. 查看变压器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伤,产品零部件是否损伤和位移,紧固件是否松动,污秽痕迹等。

4. 产品开箱检查后,如不立即投入运行,应重新包装好,并把它放在户内安全的地方,以防损防盗。

四、运行前的准备.

1.运行前的检查

1.1 检查运输时拆卸的附件是否已全部安装就位。

1.2 检查所有紧固件、连接件、标准件是否松动,并重新紧固一次。

1.3 检查温控设备以及其他辅助器件能否正常运行。

1.4 检查变压器的箱体是否可靠接地、铁心装配是否有一点可靠接地。

1. 5 检查压力释放阀是否有效开启

2. 运行前的试验

2.1 测量绕组在各个分接位置的直流电阻值。

2.2 检测各个分接位置的电压比与铭牌是否相符。

2.3 测定绕组的极性和联结组标号。

2.4 用2500V 兆欧表检测变压器高压对地、低压对地及高压对低压的绝缘状况。如果所得

数据达不到要求,此时变压器需经干燥处理。干燥处理的方法视现场条件而定,最简单

的方法可以用热风干燥或红外线灯烘烤或两者兼用。此时,加温不可急骤,要缓慢,保持变压器周围的环境温度在60℃~80℃。干燥处理一段时间后。待绝缘至少恢复到表1 的规定后,变压器可以投入运行。不经干燥处理的变压器(20kV 级及以下)可以投入运行的绝缘要求见表1 高压对低压及地

绝缘电阻(MΩ)

≥ 1000

注:测试条件温度为15℃~30℃,湿度为 ≤ 90 %。

2.5 如要进行工频耐压试验,其试验值为出厂试验值的85%。变压器必须在温控器与传感插头分离后方可进行耐压试验。

2.6 如是有载调压变压器,请按有载调压开关说明书,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调试。

3.试运行经过检查和测试,变压器一切正常后,可以投入试运行。

3.1 变压器投入运行前,且正确使用温控和温显设备。

3.2 再一次检查变压器的分接位置是否与铭牌和分接位置标志牌相一致。

3.3 检查变压器相序与电网相序是否一致。

3.4 在确定保护装置已经投入的情况下,变压器进行3 次全电压空载合闸,进一步使变压器承受操作过电压和激磁涌流(瞬间峰值可达10 倍的变压器额定电流)的考验。两次电压冲击之间间隔应大于5 分钟。无异常情况后,可以空载运行24 小时。

3.5 当为有载调压变压器时,应将有载分接开关作一次循环操作,检查变压器输电压是否合符要求,开关操作是否正常(在空载的情况下)。

3.6 带上负载后,注意观察温度显示是否正常,在三相负载平衡的情况下,三相温度应相差不大。

3.7 所有这些检测过程都应该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五、运行中的监护

在做好第四和第五条规定的工作后,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在正常负荷情况下,本产品不用维护。平时应着重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 经常观察负荷情况和变压器的温度情况。

2. 如发现有过多的灰尘聚集,应在可断电的情况下用干燥、清洁的压缩空气来清除这些灰尘。

3. 本产品停运后,经绝缘检测,无异常情况可直接带负荷投入运行。

4. 只要电网电压最大值不超过相应分接电压的5%,变压器可安全运行。

5. 无激磁调压的变压器,在完全脱离电网(高、低压侧均断开)的情况下,用户可根据当时电网电压的高低按分接位置进行三相同时调节。

6. 有载调压变压器,当电网电压波动时,可在负载的情况下,通过自动控制器或电动、手动操作来改变线圈匝数,从而稳定输出电压。

7. 根据环境温度和初始负载状态,变压器允许短时过载运行。

8.变压器的附件,如温度控制器、开关、冷却风机等的使用,请参阅有关说明书,在附件调试正常后,先将变压器投入运行,再将附件投入运行。

六、安全事项

1. 变压器投入运行前,必须对变压器室的接地系统进行认真的检查。

2. 变压器外壳的门要关好,以确保用电安全。

3. 变压器室要有防小动物进入的措施,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 工作人员进入变压器室一定要穿绝缘鞋。注意与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不要触摸变压器。

篇7

监理合同》中的全部文件,即:协议书、通用条件、专用条件、附件A、附件B、附件C

以及其它补充文件或附件。

二、协议书由系列文件组成,其中的其它文件和其它附件是指签约双方一致同意

增加列入监理合同的文件或附件,签约时必须在协议书中具体写明。协议书所包括的

文件之间如果出现矛盾,按监理合同通用条件第1.2.3条的规定,按时间顺序以最后编

写或双方最后确认的文件为准.而与该文件在协议书中的排列顺序无关。

三、签约双方在监理合同专用条件第6.2.1条和监理合同附件C中,约定业主问监

理单位支付监理服务费用的期限和方式;在监理合同附件B中约定业主向监理单位提供

工作条件的期限和种类。

四、签约双方在监理合同附件A中,约定监理单位提供监理服务的形式、范围与内

容;在监理会同专用条件第5.2条中,约定监理单位提供监理服务的时间和有关期限。

五、双方签约时确定的协议书终止日期,如果在履约过程中发生变化,双方可通过签

订补充协议对此日期进行调整。

六、签约双方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协议书副本份数,也可约定协议书正本与副本具

有同等效力,当两者出现矛盾时,以正本为准。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合同通用条件

1.1.6 "第三方"应主要理解为与业主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单位、实体或个人,即

"承包人"。

1.1.7 如果业主与第三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规定了监理单位履行监理服务

时的职责和权力,此时监理合同应包括业主与第三方签订的工程合同中的全部文件。

2.2.1 监理单位根据监理合同履行的正常的监理服务必须在监理合同附件A中明

确规定其监理服务形式、范围与内容。

2.2.2 改变监理合同附件A规定的监理服务形式,或超出其范围,或增加其内容,

双方应通过签订补充协议进行变更。监理单位履行或提供监理合同中明确规定的附加

的监理服务,是监理单位的义务,监理单位不得因其属于”附加”而加以拒绝。

2.3.1 " 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是我国公路行业推行监理制

度以来总结的监理工作原则;监理单位按照监理合同的要求提供监理服务,体现了业主

与监理单位之间是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监理服务属于技术服务的范畴,监理

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各类适合的或监理合同中指定使用的专业技术规定;鉴于国内目前

尚未制定统一的监理行业工作准则,因此提出"按照国际惯例公认的行业工作准则"履行

监理服务,并在监理合同附件A第五条中将国家、交通部、项目所在省(市)颁布的监

理法规列为监理服务的依据;国内各地或不同项目对监理单位赋予的职责和权限差异

较大,在监理合同附件A第四条中应对此详细规定并加以适当说明。

2.3.2 "该合同文件必须成为本监理合同的组成部分"是指:业主与第三方签订的工

程承包合同中的全部文件,以及针对孩合同文件与监理合同文件之间的矛盾而编制的补

充文件,必须列入监理合同协议书中的第二条并同时列入监理合同附件A中的第五条。

2.4.1 主要监理人员一般是指专业工程师和驻地监理工程师以上的监理人员,其资

质材料应包括毕业院校、所学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简历以及一般情况并附上毕业证

书、职称证书、监理工程师证书或监理工作培训证书及身份证等证明材料的影印件。

2.4.2 监理单位指定的授权代表一般应是监理单位派驻到项目所在地履行监理服

务的负责人。

2.5 监理单位履行监理服务所需的设施、设备和重要物品,一般是由业主提供且

产权归业主;但也有由承包人提供或要求监理单位自备的情况,此时必须在监理合同

专用条件中写明修正条文。

3.2 业主向监理单位免费提供的与监理服务有关的资料其内容与数量,双方可根

据实际需要在监理合同附件B第一条中约定。

3.4 业主指定的授权代表,一般应是在项目所在地负责监理工作的人员。

3.5 习惯做法是通过业主与第三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向第三方明确监理单位

的职责范围和权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关于监理单位职权的补充和修正文件也必须列入

工程承包合同。

3.7 如果业主已在监理合同中,要求监理单位将监理服务所需的辅助工作人员的费

用列入监理 费用报价中,则此项监理服务应作为监理单位正常的服务。

4.1 4.2 4.3 4.4 以上各条款均属于签订经济合同要素之一的罚则。鉴于在实

际执行过程中,情况比较复杂,签约双方必须在监理合同专用条件的相应条款中,约定具

体的赔偿办法和有关事宜。

4.5 合同的任何一方原本必须向另一方就履行监理合同提供一定的保障条件,但

考虑到目前国内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和外界干扰

因素较多这一具体情况,本条使用的限制程度用词为‘应’和‘可’。

46台同双方均应在自愿的基础上,办理各类保检事宜,以降低履行监理合同时用

能发生的风险否则后果自负。

5 本条目规定了监理合同生效、终止、变更、暂停、中止、转让和分包的条件,

其中重点是变更、暂停与中止监理合同的条款。

变更监理合同具有一个前提并分为两类。第5.4.1条规定:必须在签约双方一致同

意的基础上变更监理合同;第5.4.2条规定:业主要求改变监理合同规定的监理服务形

式、范围与内容时,此类变更导致增加的监理服务工作量,应作为监理单位的附加服务;

第5.4.3条规定:非监理单位原因致使监理服务受到阻碍或延误时,此类变更导致增加

篇8

所以,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过程就很能体现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征和要求。考生只要有这样一个思路,在答非选择题的时候把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征及要求套用进去,就能使这类题迎刃而解。地理非选择题的题干要求往往有:指出…特征、说明…特征、简答、分析等有指令性的词语,我们可从这些指令性词语中得到要作答的方向,确定应套用说明文还是议论文。

说明文在试题当中的具体表现:

例如:2010浙江文综卷36: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答案:(1)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在这里只需要说明纬度低,不需要阐释纬度低线速度大,节省燃料。答案也只说了海运便利,不必解释距海近,海运量大,便于对大型航天器的运输。答案也没有进一步地去描述地形平坦开阔和人口稀少如何对航天有利,因为没有必要。这就是高考地理非选择试题当中对说明文的应用。

议论文题材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题干中提出了论点,要求考生找出论据及要有论证过程。

例如,2010全国文综卷1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本题(论点)题干已经给出即地形、气候利于葡萄种植。(论据)甲地位于图中罗讷河谷地,(论证)河流谷地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论据)甲地位于45°N附近在中高纬度地区,(论证)在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在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此题的论点——论据——论证前后呼应,结构严密,论证有力。

篇9

说明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阅读考题中常出现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毕业班语文教师都必须加强说明文阅读的复习,才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准确地答题。笔者经过多年毕业班教学的经验总结,摸索出一套极其有效的说明文阅读复习方略──说明文阅读复习“四步曲”,下面笔者就详细阐述这一复习方略。

第一步:考点梳理

常见的说明文阅读考点有(1)考查对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2)考查对说明顺序的判断与分析。(3)考查对说明文结构的判断。(4)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5)考查对说明文语言风格的判断与分析。(5)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感知。(6)考查对修饰语、关键词的理解。(7)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8)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

第二步:知识点梳理

1.说明文的概念: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类别: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被压扁的沙子》等。

3.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例如又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书籍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在举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特征时,就是采用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如《故宫博物院》。(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如《死海不死》先说明其地理位置、得名的原因及特征,再说明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咸度高)。逻辑顺序有许多的小类: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4.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结构,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这种结构一般是先概括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再具体说明各个特征;或先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再总括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就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石拱桥的特征,接着再举例说明其特征,最后说明我国在建设石拱桥方面取得的成就。总分,分总,亦属于此种结构(2)并列式的结构,就是并列地介绍被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的物征。如《苏州园林》的中间部分介绍了园林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应用此种结构要用到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类别时,要注意明确分类标准。(3)递进式的结构,多用于事理说明文,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基础,后部分是前一部分的深入。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是采用这种结构。(4)对照式的结构,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把被说明对像的几个方面、前后对照着写,或者将被说明事物与其他事物对比着写,突出其某一方面的征。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中的不少段落都用了对照式的结构。

5.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下定义,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能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本质有确切的了解。(2)列数字,能准确严密地说明事物或事理。(3)举例子,能使说明内容具体化,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4)打比方,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5)作比较,通过比较,使被说明对象特征更加突出、更加清楚明白。(6)分类别,能使文章内容清晰明白、条理分明。(7)引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8)摹状貌,能说明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9)作诠释。用通俗的语言对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进行解释说明,使读者容易明白。(10)画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6.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或平实、质朴、准确 ,或 生动、形象、准确。当然,在做说明文阅读题时,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回答,切不可机械地将上面的知识点“默写”出来,否则,要被扣一定的分数。

第三步:典型考题例析

找三篇上一学年度的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这三篇文章的阅读题要尽可能地涵盖说明文阅读的所有点考与知识点。下面以说明文考点中的“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摹状貌这一说明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及“对修饰语、关键词的理解”(“几乎”一词能否删去的分析)的两个考点为例,来阐明笔者在这一步骤的教学要点。

1.考题的考点解释。向学生解释每一个考题的考点,解释的样式是这样的:如,“这个考题考查的是考生辩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这个考题考查的是考生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能力。”诸如此类,让学生再一次领会说明文考点与题型特点。

2.失误分析。根据考生的失误情况,或者笔者对考生可能出现的失误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性的语言是这样的:如,“此题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不能结合文本具体地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很机械地‘默写’说明方法的作用。”“此题的失误原因在于:没有把握这种题型的答题方式,此题的答题方式应该是:不能删去,因为‘××’词起着……的作用;如果删去了,就变成……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答案示例。教师给出相对标准的参考答案,以便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效仿:如,“应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应用这一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林各种各样的姿态。”“不能删去,因为‘几乎’一词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表示许多地方都有,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删去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四步:能力提升训练

以上的讲解,只是让学生了解考点、知识点,避免错误,准确答题的方法,但这些必竟是“理论”的东西,还属于“纸上谈兵”,要想真正提升阅读说明文的的能力,那非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不可,这一训练部分分两个步骤进行。

篇10

说明文主要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教授知识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传授知识,阐明事理为主。它不同于其他文体:议论文以理服人,记叙文以情动人,说明文在于传授知识。在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属于事理说明文,文章从多角度阐明花儿这样“红”的原因;《苏州园林》属于事物说明文,主要通过介绍表现苏州园林无论游览者站在哪个角度,眼前展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从近年来徐州市及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看,首先徐州市每年都在现代文阅读中出现说明文的题型,从分值上看有加大的趋势。其他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很少没有考察说明文这种文体的。针对不同的文体,当然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说明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说明文,要掌握哪些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如何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苏州园林》,谈谈如何开展说明文教学。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在课堂中学生对说明文不感兴趣,由于学生在课堂中的消极表现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其实与说明文相关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搞清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顺序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掌握这些,学生在遇到说明文这种文体时就会知道从何处着手,在中考阅读中不会无从下手。

一、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采取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和作诠释等。在《苏州园林》中为了介绍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列举了假山池沼的配合,“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绝不雷同”。通过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它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作比较的运用及作用,在《苏州园林》中,作比较比比皆是。如在文章第一段,将苏州园林与其他各地的园林作比较,突出强调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概括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又如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因为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的是自然之趣;分类别及其作用,在《苏州园林》中“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四个讲究,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文章以下几段就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说明的。分类别就是让文章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让读者一目了然。

二、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就是作者要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说明顺序有以下几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就是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组织文章内容的。这种时间顺序一般是为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观察的内容及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的内容而写的;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等进行说明。这种空间的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包括建筑物方面的比较多;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安排的。逻辑顺序细化为由总到分、(例如《苏州园林》就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开展的)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细部(例如《苏州园林》,作者首先从苏州园林的整体着眼,介绍了它的地位和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从大的方面介绍,再到花墙和廊子,细化到苏州园林的门窗及图案设计,这种结构是作者有心安排的)。逻辑顺序包括由主到次、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近几年徐州中考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例如2014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黑匣子在,希望就在》,2013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此类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一般是运用逻辑顺序。

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般从两个角度谈,一是它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二是生动形象性。说明文这种文学体裁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要求准确严密,例如在《苏州园林》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其中绝大部分语言运用准确、科学、严密,说明我国古代的宫殿到现代的一般住房,基本上对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对称,也有少部分不讲究对称,如果去掉,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用了“绝大部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但是,也有一些小品文,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其实为了改变说明文语言比较平实的特点,让说明文阅读起来兴趣盎然,作者往往在语言上用心表达,尽量让语言生动一些。例如在《苏州园林》中“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其引用《汉乐府 江南》中的诗句,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增强说明文的文艺性。

总之,在说明文教学中要关注这些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点,教给学生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授之以渔,一方面学会阅读说明文,知道有关的说明文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说明文的过程中,结合中考的考点、热点,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中考说明文的考点。

篇11

1、 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2、 特点: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3、 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按说明特点分为自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86-01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文体。因为它讲究科学性、条理性、准确性,所以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按以下几个要求进行:

一、要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如果并无标题,那还得认真阅读文本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找出说明对象。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把握事物的特征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从标题着眼。

说明文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不论是事物性说明文还是事理性说明文,它的标题一般都揭示了所要说明的对象。比如事物性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等,标题明确指出了文章所要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敬畏自然》、《看云识天气》等,标题也指出了所要说明的科学馘是。

2.从分析材料入手。

这需要抓住文章或文段中的层次结构,从每一段或每一个层中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加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得各段的第一句话)或结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话)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征。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二、要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括)――分(具体)”式、“总(概括)――分(具体)――总(概括)”式、“分(具体)――总(概括)”式、并列式、递进式等。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采用逻辑顺序。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那么,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

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往往可以决定说明顺序的安排。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如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了。例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主要采用空间顺序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或事物,多数采用逻辑顺序,而逻辑顺序常常指以下几种情况:如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等。例如《奇妙的克隆》四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同时前后又有紧密的逻辑联系。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

三、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了解说明的方法,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方法是为了内容服务,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弄清楚了说明方法,在阅读时将它们梳理出来,然后结合句子、语段,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不过在分析时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具体的语句,而不能凭空分析,脱离实际,泛泛而谈。笼统地说,列数字能给人确切、具体的印象;打比方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举例子能反映一般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下定义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产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分类别能收到全面、清楚的表达效果;作比较能使原先难说清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鲜明具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