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范文

时间:2022-10-21 23:02: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篇1

弘扬中华美德,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当你发现有人需要帮助时,你是否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还是在一旁无动于衷。

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位老奶奶在公交车上没有座位,有一名男子和一名女子,都让对方去让座,自己坐在座位上,都不肯让座,后来,有一名男子毫不犹豫的把座位让给老奶奶,这令我感触很深,难道让座就那么难吗?难道大家不知道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吗?

在生活中,有些人仍然自私自利,有些人却无私地为大家做贡献。如果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一点关心,那整个世界就是充满爱的海洋,中华美德的精神就会弘扬光大。

四年级:周文韬43

篇2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后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培养祖国后代的教育工作者,时时渗透给孩子们要向先辈们那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篇3

有些孩子性格懦弱、缺乏独立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给予了过分的保护和溺爱。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家长都替他做了。结果孩子想自己拿小勺吃饭,不行,自己吃不饱,还把饭撒到桌子上;孩子想自己穿衣服,不行,太慢了;孩子想出去和小朋友玩一会,不行,受伤怎么办?这也不能干,那也有危险,禁止孩子接触任何新鲜事物,从而限制了孩子的主动性,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孩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怎样去做,也不敢去做,处事畏首畏尾,对任何活动缺乏主动,意志不坚强,缺乏独立性。

因此要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家长首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摔几跤、累一些并没有什么关系。凡是同龄儿童能够做的事情,如穿衣、洗涮、同陌生人谈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等等,哪怕多少带点危险性的事情,都应让孩子去做。因为孩子只有完成了多少带点危险的事情,在完成过程中内心多少有点不安,他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变得坚强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要注意安全,给孩子适当的保护,防止孩子接触危险的东西或去危险的地方,如有电、有火的地方或阳台、高墙等。在孩子做事情前,告诉他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或危险,以及防范措施。

这还是生活问题,体现在人格上,就是逃避、退让、攻击性强,一遇挫折动辄离家出走,动辄采用极端的方式待人待己。这样令人锥心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着,而且呈现着愈演愈烈的态势,虽然这里的原因极为复杂,有个体的、家庭的、社会的,也有个体心理上、人格上的诸多诱因,但都共同指向一个主体――我们的孩子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

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旧的道德体系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似乎瞬间土崩瓦解,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建立,整个社会处于“礼崩乐坏”的特殊时期,我们的学生在这种浮躁世风的影响下,精神越来越脆弱,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自主自立精神的缺乏实在是令人忧心。

学校教育就是接受文明和传承文明,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那么,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学校教育实在是责无旁贷。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者,班级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在日常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

我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已28年,一直担当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将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精神,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作了一些尝试,

首先,我利用班级的宣传板,让每一面宣传板都说话,让它们成为班集体学生成长的沃土。班集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耳濡目染,熏陶渐染,渐成习惯。我班着力营造自立自强的氛围。班训是一个班共同奋斗目标,是激励全体成员努力完成的标高。因此,为了达成自主自立的目标,我班班训立为:自主、自立、自控、自律、自学。取得成绩时,学生们总是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来互勉,偶尔失败了,大家又用名人自强不息的例子来勉励自己,就这样悄然形成一种“以自立自强为荣,以依赖思想为耻”的风气。

第二,下放权利,给学生一个自我管理的平台。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班主任很多时候充当“抱鸡婆”角色,这里想“抱”,那里想“搂”,在管理中总是缩手缩脚,生怕孩子出个什么事,结果弄得自己非常疲惫,孩子又怨声载道。久而久之,班级管理就会出现过多过滥的情况,学生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班级大事漠不关心,甚至会强化孩子自私冷漠的习惯,让其游离于班级之外。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么,这就要求班主任舍得“放权”,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其在班级的平台上大显身手。

1、化整为零,分而治之。即将班级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5人,每个学习小组是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每组设组长、课代表、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学习委员等职,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名称,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目标等。组长为小组的全权代表,有组织学习、调配座位、安排值日等“大权”,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如此一来,每个组内都有专人负责,组员又各施其职、各尽其能,整个班级合而分,分而合,化整为零,管理起来非常轻松。

2、轮流值日,各显神通。组内问题解决了,班级日常事务自然就由各组轮流值日,轮流解决日常问题,再懒惰的孩子,在班级大环境里也不得不大大方方地站出来说话做事,组织班务总结,组织晨读晚读。为了促进孩子们自立精神的早日规范化,我也时时来点波澜,时时“煽风点火”,比如大肆表扬某个小组,奖励某个团队,别的小组没受表扬,可不服气呢!怎么办?下次值日时加油,下次周考时努力,这样一来,大家伙都较上了劲,做起事来动脑筋想法子,还真是各显神通。

篇4

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用传统美德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当代社会,我们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呢_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明确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

其次,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要多多的了解中华民族大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得到,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其道德水准和国学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合格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者。

再次,我们还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既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又把学生在家庭和社区内的道德行为列入矫正和测评的范围。同时,发动家长,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德育教育实现实效性、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从而巩固我们的德育成果,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把她原有的智慧发掘出来,继承下去,使她能不卑不亢地服务于当代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盛开的更加鲜艳!

我认为,谦让是最大的美德。有些人认为只是表面上谈谈“纸上谈兵”,实际也不用去做的,但他们错了,生活中你不一定就要做大事,而小事却置之不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你都能做,如上车先让老人先上,看见老人要让座……

谦让这个词语对人们即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我们的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学会谦让,随着时间的流失,在我们的记忆里谦让这个词已渐渐淡忘了……记得有一次,我站在104路车上,人很多,座位都做满了人。到了宛平南路这一站时,上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还带着一位年幼的小孙子,居然没有人让座。那位老奶奶领着孙子从车门口一直走到车尾,可满车的人却毫不在乎,视若无睹。坐着的人心安理得,连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们。没有几个人像我这样看着这一老一少。 每次到一个站点,都会播放“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我想,这是在浪费电。我听了几百遍了,想必经常做车的人听了不止100遍,而今天,满座的人,面对他们却不加理睬。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哈尔滨市一家企业公开招聘人员,一位前来应聘的女

篇5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和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是中华民族凝聚的精神纽带和心理归宿。我们应挖掘好、保护好、弘扬好、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财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目标。

关于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着重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重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这些论述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南。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中华美德的当代价值,2015年11月26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与孔子研究研院专家学者座谈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发展作为繁荣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书记的这段话实际上就是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和积极价值,那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 影响,其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历史的不断推移,时代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文化是否还与当今社会相适应?应当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这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显著特点,从总体上科学地回答了“传统文 化有何当代价值”的问题。党的十以后,反复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的丰厚滋养。” 在曲阜考察时,他更是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 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在看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坚定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更重要的还必须坚持和发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中华优秀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伟大复兴的需要,这就是我们说的一个观点中华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中国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不仅可以树立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能促进人们形成振兴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感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德力量。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富贵不能武不能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传统中国文化所展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刚直不阿,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仍是我们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得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需要 1940年初,抗日英雄杨靖宇被日军包围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里,支撑着杨靖宇与日寇顽强战斗的力量就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可以超越民族 宗教的界限。产生巨大而又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特别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思想通^人们价值上的认同情感上的接受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文化繁荣。在2013年10月11日,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的历史大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民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在今天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即是优秀文化的精髓更是增强民族团结文化凝聚力量的源泉。

中华优秀美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邢二平是河南水利职业学院2012级的学生他因三次跳入黄河成功救起了3名落水人员,荣获河南省“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因孝敬父母荣获鹤壁市尊老爱幼特别奖,并获得2015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在邢二平的身上体现了中华优秀美德的积极作用。他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自强不息孝敬父母等品德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而且是因为他践行了这些中国传统美德才成就了他乐于助人的品行。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美德和成就 也会对社会今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他更好的成长成才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敬业、廉洁自律。

大学生继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美德,不仅可以增强热爱祖国,热心公益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且还可以促进我们道德意识合作意识的增强,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仅如此,良好的道德和修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篇6

说到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一个虚空的概念,也有人认为只有“最美……”才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不是那么极端,中华美德处处可见,这些美德处处体现在我们生活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其实中华美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等。这些中华美德体现在小事中也体现在我们自身的修养中。我们的自身修养像一棵树,从小时候的一颗种子到长大后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都需要浇水施肥。我重点想说作为学生一要学会谦让,二要学会坦然,三要知错就改。

孔融四岁就会让梨,将又大又好的梨分别送给长辈和兄弟,而自己吃比较小的。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谦让的品德,懂得谦让的礼仪。因为这些本是幼年时候就应该懂得的礼仪,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人和事。如果在小事中做一些让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多么有意义啊。学会谦让也一定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篇7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号召每名燕赵儿女,做一个乐于助人的河北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河北人、做一个孝老敬老的河北人,在社会上树立助人为乐光荣、见难不助可耻,知恩图报光荣、以怨报德可耻,惠民利民光荣、坑民害民可耻,信守承诺光荣、坑蒙拐骗可耻,孝敬长辈光荣、虐待遗弃老人可耻的导向。依托“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平台及其各种载体,燕赵大地上呈现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浓浓风潮。

“善行河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善行河北”以丰富的载体和科学的举措弘扬了中华美德,广大党员带头倡导、积极参与,并有效带动了全民参与。“善行河北”活动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载体。“善行河北”活动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是具有独特社会标识意义的、具有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无形财富,是强化主流价值、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推进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这一奋斗目标的坚实道德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不断影响着公众的精神世界。“善行河北”活动在社会道德建设的决策和管理领域进行了成功实践,构筑了系统的宣传教育引导、榜样典型示范引领、道德实践B成相统一的活动体系,使中华美德弘扬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体现了管理创新。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自发起至今,积极追求社会效益,紧密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实践活动开展深入,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大力弘扬了中华美德。“善行河北”活动从纲领性布局逐渐展开,制度建设得到了跟进,“善行河北”活动月报和定期督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等制度相继出台,相关考核、奖励、帮扶制度陆续建立,保障了善行河北活动的良性有效推进,补充了社会公益制度的缺失。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自发起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各地普遍开展了特色主题活动,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文明办、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群众个体等运行要素有机地统一在活动平台和各项载体之中。在各级文明办的有力倡导下,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纷纷响应,各类善行服务队(小组)如雨后春笋遍布燕赵,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在工作模式上,“善行河北”活动体现了从以权威为本的模式设计向以事实为本的模式和以设计为本的模式的过渡和改进。这种改进来自于组织者的实践积累和自下而上的经验启示,体现在组织力量的调整、机构的完善充实、活动主题的推陈出新、活动内容的扩展和以内容决定的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载体的创新等。机制的改进总体体现在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帮扶机制、联动机制等方面。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善行河北”活动的优化和深化

强化主导。在“善行河北”活动中,河北省文明委作为权力部门,其权力范围的活跃性关系到“善行河北”活动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的过程和结果。除了运用好考核、奖励机制外,尚需在多措并举的同时,增强各项举措的专注性。既要创新设计工作举措,又要在每一项举措上,严抓、深抓、抓实。建立弹性强、适应性强的主导作用机制,是加强主导力量的着力点和方向。只有大力加强党委的推进力度,“善行河北”活动才能更有效地针对当前社会文化生态,才能在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从强化主导作用的方向看,主要应突出以下三点:一是提升“善行河北”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宣传思想传播力度,让“善行河北”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入人心,让“善行河北”与中华美德弘扬有机地统一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进程中,带动更广泛的参与主体。二是加强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善行河北”活动发挥规模效益和时间效益,让“善行河北”无人不参与,无时不扬善。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以善动河北、善满河北为目标,带动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随处大兴中华美德之风。

完善机制。“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要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是在时间上不设期限,要不断打造公民道德建设新常态。二是在内容上,要不断总结和提炼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结合社会道德水平状况,直击道德建设中存在的根源问题和流弊,扩展“善行河北”活动内容。三是在载体上,要不断促进“善行河北”各类载体的优化,同时要不断推陈出新,创设新的载体和活动形式。四是要在健全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帮扶机制、联动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善行河北”活动的动力机制,激发各类主题活动的磁力效应。

制度设计。除了需要不断完善推进“善行河北”活动向纵深发展的各项促进措施之外,还应十分重视制度体系的系统设计。在机制内部,制度设计处于轴心地位,制度建设重在强化党委对善行河北的主导作用。应进一步推进“善行河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活动纲要、“善行河北”活动理论研究制度、“善行河北”工作组织制度、“善行河北”活动动员制度等。这些制度重在解决好“善行河北”活动运行中的影响因素和目标侵蚀问题,重在为“善行河北”活动的深入提供理论支持问题,重在通过制度解决具体活动中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问题等。在机制外部,应该在党委主导下,加快构建完善的辅助制度。这种辅助制度是作为社会机构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制度。如企业在善行河北活动中如何担当社会职责、个体每周参与志愿服务一小时等。此外,党委、政府各部门还要切实结合职能优势和部门优势,将“善行河北”活动有机地融合于良好发挥部门职能之中。社会管理部门还应及时推出社会救助制度,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公益组织建设。

要素整合。促进运行机制中各要素的协同性和能动性是“善行河北”活动优化和深化的基本路径。各级党委政府、制度、社会组织、群体和个体等主体要素以及活动载体、内容等客体要素,通过可行模式进行整合,有利于实现“善行河北”活动上层次、开新局、增实效。从整合模式看,一是对已成功开展的活动加以整合,实现层次和效果的提升。提升的路径是通过经验总结实现改进,改进后的活动避免了原来活动的不足;或者在活动改进中充实一定的专业队伍和专业技术,提升活动质量。二是在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中植入“善行河北”的客体要素,使“善行河北”活动有机地融入工作、生产、生活和各类社会活动中。三是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升“善行河北”专兼职管理和服务队伍素质,促进要素整合并作用于活动之中。四是要素组合,选择“善行河北”主客体要素进行组合,实行一主体多客体、多主体单客体、多主体多客体组合方式,实现“善行河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载体优化。承继载体、创新载体、泛化载体是载体优化的几种现实选择。几千年来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中形成了诸多有效载体,迄今为止也依然是富有价值的传播形式,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而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已经成为载体创新的首要选择。借助民间和群众智慧,捕捉群众之喜闻乐见,也是拓展载体的方式之一。

(作者为石家庄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善行河北”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关系研究》(项目编号:HB14SH008)研究成果】

篇8

一、领导重视、准备充分

学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为了把庆祝活动落到实处,会议对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0月x日至15日,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板报等宣传舆论阵地,广泛宣传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人人重视老龄问题,共同关心老年人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老龄意识和养老意识。自觉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关心和帮助老年教职工,使广大退休教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精心组织,形式多样

为了让我们的老教师过上一个既愉快又有意义的节日,我校对各项活动进行了精心的组织。

1、学校召开了老教师座谈会 10月x日晚7时,学校组织了老教师座谈会。屈林副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充满感情的讲话,代表全体教师向老教师表示节日的祝贺,对老教师为我校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深深地感谢。老教师们也纷纷作了发言,对学校为他们庆祝表示感谢,同时对进一步搞好学校的工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整个座谈会始终充满着和谐、热烈的气氛。

2、深入开展敬老宣传,唱响尊老敬老主旋律 通过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进一步大力宣传了广大老年人对社会、对家庭、对当地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和老有所为的先进典型,提高人们对老年人重要地位的认识。

篇9

G621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党在今后阶段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并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从大小两个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1]。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优秀文化,使国民具备这种素质,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学生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更应该努力学习并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培育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一、在学生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2]。正所谓“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这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正可谓少年壮志凌云。而纵看当今时代的学生,因为从小生长在和平的环境下,缺少了对历史浓厚的认同感,甚至还有不少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漠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学生群体中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变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学生即使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也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奋勇前进,完成大志。

二、学生应具备的品德素质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3]。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4]。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香饽饽”,他们虽然不缺少物质上的满足,但也仍应该继续弘扬勤俭、廉政的传统作风,不铺张、不浪费,从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长即尊敬长辈,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更是现代学生所应该学习和继承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5]。

三、如何践行伟大使命

现阶段的学生比起为祖国献身的伟大前辈,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和便利条件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今天的一切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而得来的,且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学好基础知识做起,提高自己做人的基本修养,用心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用实际行动来传承这种文化[6]。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心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杨瑞森.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学习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2] 郝佳彤,崔月英,朱t. 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 教育探索,2015,01

[3] 秦新然. 中小学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7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25-01

1 引言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可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且需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得到创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质、优秀的传统、高尚的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综合。儒、释、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来源,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传统美德是人们行为习惯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民族强大凝聚力的主要来源。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主要支柱,具有强大的道德力和影响力。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涉及到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小学德育中的道德力和影响力表现在: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中小学生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中小学生不断前进;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一项基本工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重点探讨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德育中的道德力和影响力,以期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发展,提高人们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水平。

2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社会,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如:青少年中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道德滑坡等等。这些都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在弘扬中华传统价值观念,是集爱国主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身心和谐发展为一体的道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也造成了社会中价值观的杂乱迷离。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彰显个性,着重个人的创新品质的塑造与培养,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的创新、和谐发展。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都学生进行渗透性教育,是一种外在的知识与内在的情感的贯通和融合。“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是我们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传统美德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从而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张俊杰、王钟坤、送,2010:138)

3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校园的创建

文明校园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文明校园的创建,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以说,传统美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个人发展的层面上,还应当为学生营造有利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行合一,道德情感转化为学生的文明行为。传统美德教育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成为凝聚和谐思想、文明行为等各种优良道德品质的粘合剂,成为创建文明校园的原动力,将校园打造为“道德家园”,把学校建设成为“文明的家”。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赋予传统美德新的内涵,弘扬其精华,发挥其重要作用,就一定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文明校园创建中,结合学生实际,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生活、服务、人际关系、科教文化活动中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他们将道德理念转化为自身行动,并升华为文明校园的创建行动。

4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者。他们是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驱动力,是中国强大力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袁洪群(2007)认为,“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永恒性和历史的可续性”,“只要我们不断结合现实,赋予新的内涵,弘扬其精华,就一定能够对当前的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人类的精神文明发挥重要的作用”。(袁洪群,2007:50)毫不夸张地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关乎能否为青少年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并且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 结语

“站在全球化的立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的生活基础与社会环境发生该变后,必须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理念与范式的转换,才能重新获得在现代社会境遇中的价值合理性基础与前提”。(林楠,2005:38)中华传统美德是和谐思想的集中体现,强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着重实践,把个人和集体、社会统一起来,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必然会产生巨大的道德力和凝聚力,对学生自身、校园建设,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产生无限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篇11

2011年9月,学校课题组在校长的带领下,经过反复研究,结合实际需要,确定课题为《艺术表达传统美德的校本研究与实践》。其目的就是坚持学校德育方式的改革,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教育的规律,运用各类艺术(美术,音乐为主)的相关功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发挥音、画、书、演的动态效果,制作音画共赏的PPS,有效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为学生成为合格的现代中国人打好基础。

一、制作传统美德教育PPS的含义与作用

(一)关于PPS的含义与优点

1. 什么是PPS?PPS——是PPT(PowerPoint)文件格式的一种,全称是PowerPoint Show,是会直接生成预览形式的放映幻灯片。

2. PPS如何存储?在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时,选择“另存为”,从“保存类型”的下拉选项中选择“PowerPoint放映即(*.PPS)格式”,就会自动生成PPS格式文件。

3. PPS文件的优点。(1)播放方便。PPS文件的特点是打开就可以放映文件,较适合做演示的时候用,如果每张幻灯片切换时间设置合理又插入wav格式的背景音乐的话,就会变成一部微电影,可以自动播放,这样就完全省去了先打开PowerPoint再点击演示按钮还要附带拷贝音乐的麻烦。(2)修改简单。如果需要对这种格式的文件修改,可以单击文件属性,改成(.ppt)格式,即可进行再修改。

(二)传统美德教育PPS的含义与作用

传统美德教育PPS,就是利用PPS 表达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PS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可兼容静态的画面和动态的视频、音乐,而且制作简单、操作便捷、实用性强。它最大的优势就是音画共赏、动静结合、赏心悦目,时间可长可短,智能播放,不受太多场地的限制。用它开展美德教育,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形式和效果上都比较理想。

制作传统美德教育PPS ,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特点如下:

1. 具有创新性。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传播和弘扬中华美德,研究切入角度新颖、独特、轻松、活泼。

2. 具有可受性。在艺术课堂、班会课、校园的LED大屏幕可播放自由。涵盖面广、辐射性大、直观性强,动静结合,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3. 具有实效性。传统美德教育PPS,是艺术和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是德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是人的视觉、听觉感官美的一体多用,丰富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

二、结合美术教学,制作传统美德教育PPS 方法

1. 美术课堂调查发现问题。为了加强针对性,在新学期的美术课堂上让学生以“我所了解的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你最近一次参观的活动是什么”为题,做一次讨论发言,学生当中能够说出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著名画家名字的寥寥无几,因而更谈不上对画家人品的了解。问起代表作,答案更是风马牛不相及,齐白石的代表作居然能说成《马》。200多名学生中,参观过美术画展、博物馆的不足10人。学生对艺术大家如此陌生,其身上的艺术素养匮乏到如此程度……这种状况让我这个美术教师感到教书育人的急切与重要。

2. 找到症结,制定实施步骤。(1)向艺术大师学习。既然学生对艺术家很陌生,那就先从艺术名家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搜索“徐悲鸿、齐白石、达·芬奇、罗丹”等艺术大家爱国、勤勉、励志事例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感悟,边践行,激发出人的本性中至善至美的自觉意识,进而完善学生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和追求,从而达到课堂所期望达到的良好教育目的。

(2)制作PPS范例引导。我的教育思路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创作,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德教育。考虑到学生课业繁重,初始的时候自己先做几个PPS范例,在课堂上试播,根据反馈的情况,再进一步修正素材选取方向。后来发动电脑技术好的学生参与进来,其他学生提供素材,大家一起参照、研究制作。从搜集整理资料素材到PPS的编辑制作,无形中拓展了学生更广的知识面和对材料的消化、理解、记忆,通过技术整合,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也提高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就这样,随着学校的课题研究在持续,随着我的课堂教育在进行,在制作传统美德教育PPS这项工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问题在逐渐减少,知识面在慢慢拓宽,艺术素养也在慢慢提升。

(3)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收集素材,进行插画创作。以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诉求,发动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制作PPS的过程中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素材不足怎么办?

一方面,参阅栾传大主编的《新编传统美德故事》,提炼出徐悲鸿克己以俭、勤奋学习、为国争光;罗丹追求艺术的真谛;齐白石衰年变法,追求卓越等艺术大家的资料,以故事形式阐述,作为一部分资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借助网络工具,搜索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进一步丰富pps素材。再一方面,鼓励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搜集、挖掘身边的美好故事,用文本和图片保存,作为材料库的补充。在三方面素材搜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进行独幅、多格插画创作。整个过程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创作符合中学生心理和审美的插画,并以此完善PPS,也以此开发传统美德教育的校本教材,影响更多的新湖学子和家长。

(4)利用PPS,开展传统美德教学。制作完成的PPS,有书籍文本资料、网络图片、视频资源,学生插画和配乐四部分汇集而成。例如,结合《新编传统美德故事》一书中徐悲鸿爱国爱民的故事,改编成《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通过对徐悲鸿一生执着艺术的了解认识和求学事例,感染学生自强不息的学业追求和理国的高尚情怀,并结合当下中日关系紧张、社会出现等混乱现象,引导学生借鉴艺术家理国的思想,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由此引导学生创作徐悲鸿对话洋学生的漫画,通过作品引入、故事感染、理性引导,到自由表达,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在原稿中插入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的漫画习作,利用校园的LED大屏幕进行循环播放,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教育。

三、结合美术教学,利用PPS 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制作传统美德教育PPS,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研究中的一种新的有效模式,完全符合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关于将美术课程定义为人文性质,使得美术课程从技能学习的层面上升文化层面之要求,更拉近了艺术教育与美德教育的关系,也奠定了美术教育陶冶人培养人方面的重要地位。

制作传统美德教育PPS完全符合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对美术教师责无旁贷。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通过传统美德教育PPS的制作过程,不仅可以提高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提高学生对传统美德文化的认同与自觉。从美的角度滋润学生艺术修养,美德心灵,规范日常言行,提升学生爱学习、爱班级、爱学校、爱家庭、爱国家的高尚情怀。

制作传统美德教育PPS,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参与者素质水平要求不断提高。PPS有完全可以手动播放和自动播放两种效果。如果是自动播放的PPS则对幻灯片切换时间要求精准。因为PPS全屏播放需连贯进行,过程中虽可人工手动换页,但每次都会从头播放,不够智能;PPS兼容音频格式受局限。比如,mp3格式的音乐必须在转换成wav格式之后才可以插入,跟文件融为一体。这就要求制作者要安装“格式工厂”转换软件;一部完成的PPS如一部微缩的电影,其思想深度取决于参与者的理论素养和眼界宽度。而美术音乐教师专业强、理论弱,课题研究和素材选取难免浅薄,深入不足。PPS制作里面涉及很多电脑特效的技术问题,需要信息教师协助完成。尽管制作PPS会有不少的技术难题,但个人的切身体会是,技术可以克服,审美可以提高,理论也可以慢慢加深。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钻研,多花心思和时间去实践和研究,做到在研究中提高,在提高中提升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篇12

编者按:教育部在2014年3月下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构建和谐社会。那么,面对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小学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应该如何进行内容的甄选?如何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学校、课程层面又应该如何落实?本期,我们特邀几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收获。

要学传统中的美德而不是学传统的形式

文化传统是一种完整的历史遗产,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礼乐、孝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核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理解传统美德的基本途径。首先是个人修养――刻苦、诗书、仁义、忠厚;接着是家庭美德――孝、俭、勤、礼;再就是社会美德――仁、忠、信、廉。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来看,“孝顺、刻苦、勤奋、节俭、忠厚、仁爱、礼义、诚信、廉洁、诗书”都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美德中,有些是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如孝顺、诗书;有些是世界各民族共同拥有的,如诚信、仁爱;有些表达上有中国特点,实质上却也是世界共通的,如刻苦、勤奋、忠厚、廉洁、义气等。

我们一方面要用尊重的态度去继承与发扬,一方面还要用审辨的精神去改造和创新,吸收其优秀的精神内核,扬弃其过时的外在表征。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要继承的首先是道理层面的文化,虽然其中也有需要扬弃之处,但基本上说,道理层面的文化和美德是弘扬的核心所在。不同时代,在落实同一道理时的制度和规范不完全一样,且应当与时俱进。今天在弘扬传统文化和美德的时候,有些人有不同看法,大多是在制度与规范层面。问题更多的是形式与行为层面。如果说时代不同,制度与规范可以并且应该有所变化,那么,在形式和行为层面,就更需要进行改变。不改变,就会使规范难以落实,就会使道理变得难以理解、继承和发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