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长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2-08-02 12:51: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园园长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园园长考察报告

篇1

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要感谢这次培训部老师的精心安排,5所幼儿园5个风景,各有特色、各有亮点,让我们能从各方面汲取它们的精萃。

1、每到一个幼儿园,她们的园长都会将自己幼儿园的一些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虽然介绍很简短,但每个幼儿园的园长的思路都非常地清晰,她们很清楚自己幼儿园的发展方向、管理模式,而且也都朝着自己的目标方向不断努力着、前进着,由于不断地坚持,她们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确,园长作为一个幼儿园的领头羊,她们的理念、思路和能力都会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整体发展,所以一个幼儿园是否能够很好地发展,园长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这就提醒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最大限度的拓展视野,并秉承求实务真的态度,去管理幼儿园,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站在高点步步迈进,最终实现有挑战意义的发展目标。

在园长们介绍的内容中,都会提到她们敬业、和谐的团队,这也是所有的园长们很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情。是呀,如果没有一支团结、努力的团队,幼儿园不可能会有好的发展,园长起导航作用,真正付诸实施却是教职工,所以她们工作的实效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整体运作。所以这又给了我一个启示,我们必须要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建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规范的管理,园长自身的人格魅力、先进人文的管理模式等等都会影响到整个团体,我们要努力使自己的管理成为一种艺术。

2、通过参观每个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走廊的展板,幼儿作品琳琅他们幼儿园室内、室外都充分利用得很好。满目,它们的区域非常丰富,特别是废旧材料的无限开发和材料层次性的体现,走进任何一个班级,我们都可以看见丰富、实用而美观。

3、观看到每个幼儿园老师的观摩课特色展示,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知识的理解,体现着幼儿园教育的成功,同时看到了该幼儿园的整合教育观,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这所幼儿园中教室动手区、探索区、阅读区、益智区等,看到他们的教育是寓教于乐,丰富多彩,显现出幼儿园的教育的开放性、自主性、形象性、愉悦性。也看到了他们的养成性教育良好,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的。

4、在这里我要重点说一说关于陈泽铭教授的《开启儿童智能的另一把金钥匙》报告:

一、 影响幼儿音乐活动的因素:观察力,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

儿童音乐教育目标体系:技能目标和非技能目标。

二、 构建儿童能力的手段:

(一)听觉能力训练手段

1、听觉记忆——记住。

2、听觉辨别——准确。

3、听觉信息转换——把接收到的听觉信息来转换成符号,形象的能力。

4、听觉筛选——能够在诸多声响中迅速有效捕捉有用信息能力。

5、听觉广度——同时吸收多种听觉信息的能力。

(二)情绪控制能力训练手段

(三)反应能力训练手段

(四)注意力训练手段

(五)形象思维能力训练手段

(六)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手段

(七)语言能力训练手段

在培训中,陈教授的授课方式较为活泼并向老师们呈现了他的原创音乐,音乐都是以主题或故事为主。在活动中,陈教授与大家进行互动着。在一次次的音乐互动中,老师们领悟到了如何用音乐活动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如听辨一段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乐器来培养孩子的听觉辨别能力;听音乐并借助肢体动作想象《毛毛虫的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听觉转换能力;在一段音乐中找鼓点节奏来培养孩子的听觉筛选能力;听一段乐器合奏的旋律,找出分别出现了几种乐器来培养孩子的听觉广度能力,引导孩子学会“立体地听音乐”……

在培训中,懂得了如何组织好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如何上好一个律动,并知道了“音乐原来可以如此美妙与神奇”,因为在音乐的世界里形成了有力有效的训练手段,如情绪控制能力的训练手段、注意力训练手段、形象思维能力训练手段、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手段、语言能力手段等。

美妙的各种音乐旋律、丰富形象的肢体语言、妙趣横生的各种音乐互动游戏,在参与聆听中,我终于领悟到了:原来开启儿童智能之门还有这么一把“金钥匙”,今后要好好学会利用它,让孩子们的学习之旅更轻松快乐,与孩子们在音乐人生中尽情漫步!让我们对音乐欣赏活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借鉴。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我将借鉴各种适合活动的训练方法,为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给我的启示和思考。

篇2

观察一:尚志的孩子

我的活动好丰富 在“开放、表现”课程的纲领下,尚志幼儿园把幼儿的活动进行了科学、有序的分类,并用形象而具有一定隐寓意义的名词进行定位,如例项活动,是指每年根据季节和地方特征、幼儿的共同需要而例行的全园性大活动;车厢活动,是将幼儿园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可延续或发展的活动,有选择地、有创新的、可发展地开展和进行;自助活动,指向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但强调教师根据本班实际,在日常工作中的自主和自我特色;共同生活,是以孩子们在集体中的饮食起居和人际规范为主要关注对象。在这几个有趣的名词下面,包含着一串串不同主题、特色、形式的活动,如运动月、综艺舞台、两个朋友活动、童话剧巡演周、流动玩具站、月诗、月歌、进入C空间、数的活动、超市系列、周小聚、排排队、电话接线员……真是天天有好活动,月月有重头戏。

我是主角 小舞台上轮番上演着一出出童话剧,我跟着刚演完的一组孩子回他们的教室——3楼的大班。几个家长和老师一边表扬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一边帮忙卸妆。教室里还有3个组的孩子,正在另一位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童话剧舞台的设计画。孩子们时而靠在一起商量,时而低头画画。我趁机问一个孩子:“你演过童话剧了吗?”“演过了,我演的老公公。”他自豪地回答,让我感觉这“老公公”一定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园长在介绍中说:“每个孩子都是主角。老师在改编剧情时,会考虑每个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在童话剧中充分地展示和表现。每个班分组开展排练和演出,一个孩子在这个组中演主要角色,还有可能在另一个组里演客串。”

我的未来不是梦 不管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是艺术潜能的挖掘培养,或者是适应集体、社会的生活能力,只要是孩子的,尚志幼儿园每一个都慎重地对待,积极地创设条件。园长曾提到的关于幼儿“排队”的观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说,排队现象,在幼儿园、 成人的社会中时刻都在上演着,孩子们要生活、要长大、要适应社会、要做高素质的公民,必须要学会排队。这种排队,是指没有规定位置下的“自然排队”。小孩子在学习排队的过程中,能体验到距离感、建立起规则感。在尚志中,每天的早点时间,是孩子们自由选择、自然排队的实践时间之一。从这一细节中,我看到了尚志的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负责,对未来的负责,她们的理念和她们所营造的氛围,将会使孩子们的未来更美好。

观察二:尚志的教师

我和孩子一起玩 例项活动之一的“两个好朋友”活动,尚志幼儿园把师生关系定位为“朋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创编诗歌、一起布置孩子们的画廊,一起经历着一个个精彩、美丽的片段或瞬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我就是教师 园长有一句话让我看到了她对教师的工作定位:“教师不是专家,但她能把专家理想化的东西转化为现实,并在实践中促成理想的再次生成。”这就是教师,教师应该做回教师。在这个定位下,我可以想象,尚志的教师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观察三:尚志的家长

我是辛苦的,更是幸福的 成为尚志的家长,就要做好“辛苦”的准备。幼儿园丰富的活动,孩子每一次的表现机会,都需要家长的关注和支持。根据家长工作情况,幼儿园将许多展示活动安排在傍晚的4:00——5:00,如童话剧的演出、运动月的足球赛事等,便于家长在下班后参与。家长的参与不只是观看演出或做拉拉队那么简单,幼儿园还设计了“评价单”,请家长写下自己对孩子的评价,以此作为家园的又一沟通渠道,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人才观。如在“朋友画廊”活动中,家长不仅观看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布置的画廊,还倾听自己孩子表述的绘画故事,并做好记录,最后填写评价单,从绘画中认识自己的孩子。在家长们的注意力被调动起来的时候,他们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们也认识到自己的付出和获得是成正比的,所以,“累”并“快乐”着。

学习与思考:

反思我们的艺术教育 尚志幼儿园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人人参与,并将艺术教育的过程和结果的表现功能合理、巧妙地融合一体。由此反思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或者有了过程而降低了表现的艺术性,或者重视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教育性,甚至以放弃大多数孩子的学习、表现机会为代价。

让教师做回教师 现在的幼儿教师,人人都喊累且不快乐,因为每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园本课程、课题研究、原创主题、案例分析……教师不再是教师,想融入孩子中间,却总是心头压力重重。教师不是专家,请让教师做回教师,找到快乐工作的感觉。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家庭和幼儿园就象孩子成长的一对翅膀,只有协同用力,才能使孩子翱翔蓝天。幼儿园要吸引家长的目光,调动家长的注意力,从中宣传科学的育儿观念,提高家长的教养水平,最终利于孩子的成长。

哈尔滨尚志幼儿园考察报告(系列二)

(五星幼儿园 管慧芳)哈尔滨尚志幼儿园场地不大,一幢五层楼的房子就是它的全部了,连一点儿户外的空间都没有。是什么让这所硬件条件并不是太好的幼儿园声名远扬,是什么让尚志幼儿园成为国家级的《纲要》实施试点园,这些都让我对尚志幼儿园充满了好奇,促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走进它,去了解它。

走进哈尔滨尚志幼儿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高大的展板。展板上,“例项活动”“车厢活动”、“共同课程”、“自助课程”等等新鲜的名词,立即就吸引了我的眼球,让人不由自主的想细读下去,了解在这些名词后面所包含的理念、观点。

尚志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开放、表现”,开放即开放的思想、开放的空间、开放的实践、开放的心灵;表现是让每个人想表现,能表现,敢表现,会表现。围绕这一办园目标,尚志幼儿园对以往的课程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6年多的实践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现今这一整套包括了管理、师资培训、课程等等的教育模式,而刚才我所看到的一系列新鲜的名词,正是尚志幼儿园课程一个个的组成部分。, “开放、表现”课程,它所关注的是三个方面,即关注情感、态度;关注能力、知识技能;关注学习方法、发展过程。它由“共同生活”、“自助活动”、“共同课”、“周小聚”“例项活动”“车厢活动”组成。

共同生活是指孩子们在幼儿园的饮食起居和人际规范。让每个孩子学习、体验以集体中的一员的角色照顾好自己 ,同时相互不干扰的,友善的 ,文明的,不给别人添负担的表现生活的过程。如幼儿的自理能力的 培养、和同伴的 相处等都属于课程的范畴。

自助活动即自我援助,它指向的是尚志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和孩子每个个体的思考、行动来表现各自的想法,完成自己的意愿。尚志幼儿园把自助活动称之为话题活动,它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主题活动,它更具有生成性、转变性,随机性。

共同课是指幼儿必须要学习的 一些经典的教材,精选了一些优秀的歌曲、故事、诗歌等等,让孩子们欣赏,学习,感受传统优秀教材的精美。小、中、大班各有各的要求 。

周小聚即每周一聚活动,为所有的 孩子创造一个共同相聚的机会、相互交流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孩子除了和本班孩子接触之外,还能常常与更多的孩子相聚,让孩子在活动中建立人群感和社会感感受世界是很多人共融的世界。

车厢顾名思义是火车的一节一节的车厢,尚志幼儿园以车厢作隐喻将一些有保留价值的 ,可以延续的或发展的 活动称为车厢活动。如每日故事、月诗、舞蹈日、数的活动、流动图书馆、远足、混龄班、家长当老师等,这些活动就如车厢一样是可增可减的,是动态的 ,是过程化管理的活动。

最具有特色的是例项活动。这是尚志幼儿园经过多年的实践积淀下来的一些经典活动,它是幼儿园结合实际情况,融合“开放、表现”的办园理念而开创的活动,在每年的指定时间进行,具体有:四月份、十月份的运动月;六月份的综艺舞台;九月份的两个朋友活动;十二月份的童话剧场活动,这些活动是尚志幼儿园“开放、表现”课程的重要表现方式,是建构和发展孩子们的 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为一体的综合类的教育活动,它指向活动方式、表现方式,是一个过程化的活动。每一个过程都是课程;每一个过程都是学习;每一个过程都充分体现了为每个孩子的 学习、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例项活动的突出特点:第一是人人参加,人人是主角,人人有表现主角的空间,而且人人都有自主表现的 空间。第二是请家长参与当观众或参与活动。我们参观的当天,正好是童话剧巡演周,大厅里布置得漂漂亮亮,背景上方几个“尚志幼儿园第五届童话剧场”的大字赫然在目,每个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身着各种角色的演出服装,井然有序的按照节目单依次进行着表演,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大胆,而在观众席上,家长们一批批的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始终保持着满场,郑重其事地观看,有的还拿着摄像机和照相机不停地拍摄。再看楼上的阳台外面,各种激励的标语悬挂着,那是各班的孩子为自己加油的口号,什么“大班三好样的!”什么“祝演出圆满成功!”整个大厅始终洋溢的浓浓的演出氛围,我们的 到来丝毫都没有影响到孩子们的演出,丝毫没有影响到教师的工作。尚志幼儿园的工作是切实的。

看了尚志幼儿园制作的宣传展板和深入班级的了解,尚志幼儿园小小的外表下,确实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她们已经完全告别了传统意义上幼儿园教育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有助于幼儿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让孩子们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在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中,尚志幼儿园已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课程,展现了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秩序。“开放、表现”的课程突出体现了开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环境,“开放、表现”教育给予了每个孩子各方面充分的表现舞台和表现机会,满足了孩子们个性化的发展的需要。在尚志幼儿园每个孩子都是主人,每个人都是主角,这才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尚志幼儿园的改革给了我许多的启示。

首先是共同课。常听到许多老师的抱怨,如今的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原本的一些经典传统教材流失,幼儿们没有机会欣赏一些优美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尚志幼儿园共同课解决了一些经典的传统优秀教材的流失的问题。她们经过教研组的讨论,确定了一些精美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作为孩子们的必修课,在这些作品中,古今中外兼顾。这些作品,就象一碟碟精美的小点心,让幼儿能有意识的去欣赏和学习经典作品,感受它们的美,拓展孩子的学习领域,也使幼儿园的孩子们有“共同语言”,每逢大型活动的时候,全园孩子同唱这些歌,一呼百应,很好的解决了“学了一个学期,连完整的一首歌也不会唱,完整的一个故事也不会讲”的现实问题。凸现了尚幼“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整体发展观。

第二.尚志幼儿园给予每个孩子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在童话剧场活动中,同一个班的孩子们排演了几个剧目,在这个剧目中演的是配角,到了另一个剧目中就可以演主角。因此,每个孩子都有做主角的机会。在朋友诗会和朋友画廊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展出的空间。而我们,虽然也在努力的创造条件,关注每一个幼儿,给予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但还是没有想得那么周到。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还有“再来一次”的“惩罚”措施、“为教育而家长又超越家长”的家庭教育观等等,都值得我们去好好的体会,从而启示我们怎样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哈尔滨尚志幼儿园考察报告(系列三)

(三衙前幼儿园 傅晓莉)近日,我参加了区幼儿教育教研室组织的教研组长赴哈尔滨尚志幼儿园的考察活动。在听了园长的介绍、参观园舍、观摩孩子们的活动后收益非浅,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就考察学习活动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完善的硬件设施

走在尚志幼儿园大门前,我根本没有意识到它是一所幼儿园。因为它不同与我们杭州的幼儿园,有漂亮的绿化环境和各类大型运动器械,园舍占地不大,就像一栋极其普通的大楼。而一进尚志幼儿园,那些集办园理念、孩子活动、教师成长目标等一体的大屏风马上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合理布局的屏风既是宣传的手段,又是孩子们表演的屏幕,有效地利用了幼儿园并不宽敞的空间。在这里,家长、参观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目标、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活动照片……在园长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幼儿园不仅有教师所用的多媒体计算机房,还配有小朋友操作的电脑机房,每个班级还配有计算机和彩色电视、录音机、电话等,硬件设施十分完善。同时,幼儿园还有各类、各层次的计算机软件供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用。这为幼儿园的教职工及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增添活力。

二、明确的办园思想

尚志幼儿园的办园思想、办园理念十分明确。“开放、表现”的课程模式就体现了她们的教育理念。“开放、表现”课程围绕着《新纲要》中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五大领域展开,既有幼儿、教师成长的目标,又有对幼儿和教师的教育评价和反思,还有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的实施情境。这些内容相互关连、融合,关注了情感态度、知识技能情感、学习方法发展过程,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水平不断的提高,同时更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

篇3

一、从研读著作、浏览期刊和网上“冲浪”中吸取养料

阅读是拓展我们教育国际视野的主渠道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等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陶西平先生主编的《基础教育国际化丛书》、钟启泉教授等主编的《现代日本教育课程改革》、冯增俊教授主编的一套《新世纪国际基础教育丛书》、范国睿教授主译的《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等都是提升我们教育国际化眼光的必备书目。

近年来,海外的华人学者在推介国外教育方面也非常活跃,旅居美国的学者薛涌著有《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等著作,在国内曾任中学教师后又赴美从事中学教育的王文女士著有《零距离美国课堂》,旅居日本的唐辛子女士在《羊城晚报》开辟有专门介绍日本基础教育的专栏,这些海外华人学者的书籍与博文为我们提供了他们观察国外教育的视角,值得我们去研读。

浏览比较教育类的期刊,为我们走近国外教育打开了另一扇门。《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世界教育信息》《上海教育·环球时讯》《中国教育报》的“环球周刊”等报刊无疑拉近了我们了解国外教育的距离,这些报刊各具特色,大都涉及外国教育思想、理论与思潮、改革前沿动态等,开卷有益。

浏览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教育部官方网站及世界主流媒体网站中的教育专栏,是我们瞭望国外教育的主要窗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世界经合组织(OECD)等官方网站时常一些世界教育政策走向文件、公告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权威数据对比分析报告,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它们为我们思考自身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部官方网站,是我们了解这些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信息源。

这里要特别推介部分世界主要媒体有关教育类的网站,它们值得我们每天花点时间上去逛逛,主要有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教育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英国的卫报、独立报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日本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和世界日报;澳大利亚的悉尼晨报;加拿大的环球邮报等。

二、从短期考察、短期培训中获得国外教育第一手资料

如今,我国每年都派出不少各级教育行政官员、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骨干教师赴先进发达国家做短期考察或参加短期培训。虽然考察与培训时间短暂,也许只能走马观花式地了解到这些国家教育的皮毛,但我们还是要边行边思,不能只满足于眼看耳听,还需要及时地把观察到的国外教育的特色以考察报告、教育随笔等形式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后与同行分享。

朱永新教授因工作关系到过不少国家考察教育,在考察过程中他把所看到的点滴都做了分门别类的记载,出版了《外国教育观察》一书。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带领教育家书院首批兼职研究员曾对美国教育进行考察,回国后出版了《差异,差距———中国校长美国考察笔记》。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广州市南武中学陈祥春校长在考察中做有心人,他们在考察完美国教育后分别出版了《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和《中美基础教育名校行思录》,这两本书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美国教育并做出了他们自己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2010 年底唐彩斌、张颖等老师有幸参加了我国教育部组织的首期14 名中小学和高校骨干教师赴英国里丁大学教育学院接受培训,受训之余,他们深入英格兰中小学进行观察、学习、交流,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出版了《零距离英国教育》一书,作者基于对英国基础教育细致入微的观察,全方位地解读了英国基础教育。

1997 至1999 年,笔者有幸被教育部公派留日研修,近些年来又数次赴日本中小学考察交流,把在日学习与考察日本中小学所闻所感,编写成了《亲历日本教育:一位留日教师的点墨走笔》一书,即将出版。此书将为那些意欲了解当下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提供别样的视角。

三、在扮演“影子校长”角色中体验与感悟国外教育

近些年,我国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为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校长“领军人物”,分批选派部分骨干中小学校长至发达国家进行“跟岗”交流学习。

2008 年5 至6 月,上海市教委推出了“上海———加利福尼亚影子校长项目”,派出了以上海建平中学前校长程红兵领衔的一行10 人,赴加州不同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当“影子校长”,历时35 天。

这十位校长、园长沉浸加州期间,眼观美国校长高超的管理艺术,目睹美国学生绚丽多彩的校园生活,饱览令人眩晕的课程设置,加之他们与美国人同住同吃(HomeStay),这样零距离地与美国教育接触,加深了他们对美国教育的理解。程红兵校长回国后发表了一系列探讨美国教育的文章,展现了他眼中真实的美国教育图景。一同扮演“影子校长”的上海控江中学张群校长出版了《美国高中教育掠影》,全面呈现了他对美国教育的体验与感悟。

篇4

2011年7月,新渥初中16人考上重点高中。

这在新渥乡几乎是个爆炸性的消息,有些人不相信,有些人把它当做美谈,教师们更是觉得这就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新渥初中近8年来重点高中升学人数从未突破过两位数,整个校园里长期笼罩着缺少自信、缺少信任的沉闷空气。初中一到三年级前往城区优质校就读的学生多达学生总数的40%。有人戏言新渥有两所初中,一所在城里,一所在乡下。

2010年,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开始落实“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同年6月,“出名”的薄弱校新渥初中与县里的优质学校实验初中组建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开始实施“一所学校,两个校区,统一管理,统一评价”。

新渥初中的变化就此开始。

不过,发生变化的不仅仅局限于新渥,整个磐安县似乎都沸腾起来了。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让磐安教育的一杆秤“平”了。

失衡的磐安

“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人少,这往往就是磐安县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

磐安县有19个乡镇,但人口却只有21万人,平均下来一个乡镇只有1万多人。在其中的高二乡,没有超市,没有菜场,没有饭馆,村中“门前拴着一条狗,屋后坐着两老头”,当地人戏称这是“狗比人多,人比牙多”。

政策上的历史遗留问题,乡镇间人口规模、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造成了磐安县教育资源分布的严重失衡。因而,磐安县教育圈素有“三热”之说。

其一便是“择校热”。

哪怕是最偏僻的乡镇,对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也是趋之若鹜。

在城区的优质学校实验小学,每年招生都要被迫“扩编”,某些年份甚至要多招整整一班,而班额也始终维持在45到60人的高位水平。与之相反,乡镇中小学生源则普遍萎缩。2008学年,盘峰乡共有学龄儿童(6到11周岁)230人,可是留在本乡镇读书的只有77人,全乡少于200人的中心小学就有6所,占到学校总数的1/3,而且寄宿生、留守生、学困生、问题生数量众多。

其二便是“进城热”。

乡镇教师,尤其是乡镇学校的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纷纷考调城区优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被迫进一步集中。

2008年,磐安县报名进城考试的教师就有96人,占乡镇40周岁以下教师数量的19.76%,几乎等于乡镇学校中所有业务骨干都想要进城、将要进城。常年的“进城热”造成一种怪异的局面——乡镇学校里教师老龄化与新手化现象并存。19所乡镇小学中,就有7所学校50%以上的教师年龄超过46周岁;在双溪小学,这个比例甚至高达70.59%。与之相反,大盘小学、维新小学、冷水中心校初中部等学校里,有1/3的教师年龄小于25周岁,教学经验方面略显青涩。

更为尴尬的是,教师进城的数量永远赶不上学生进城的数量,而各乡镇又是按照师生比配备人员,结果导致小规模乡镇学校竟然普遍“超编”,同时又缺乏音体美教师。

甚至于,一些乡镇学校干脆处于一种“管理随意”的状态之中,教师们对上级要求基本是“不对抗、不表达、不支持”,戏称“三不”。有的小规模学校还一味要求教师手写教案,结果是教师因任教科目多,为备课而疲于奔命。教研活动也是一团和气的形式秀,缺少教学反思。

这些问题势必都会反映在教学质量上。以2007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英语期末抽测成绩为例,安文区、玉山区与城区学校相比,优秀率差距均超过30个百分点,合格率差距均接近20个百分点,平均分差距均超过10分。

所以,“择校热”、“进城热”最终导致了一种极端的现象:“迁户热”,这相当于现代版的“孟母三迁”。

在一次磐安县暑期校长会议上,磐安县教育局局长吕为苗这样形容磐安县教育的发展形势:“2007年,我县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县验收,但‘强县不强’是不争的事实。”

强腰政策

“‘磐安县实验初级中学新渥校区’的成立,在我县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事件,对于推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6月25日,在磐安县县委主要领导的注视下,吕为苗局长宣布“实验初中新渥校区”揭牌。

这意味着一种“联姻”关系的确立:优质学校实验初中与薄弱学校新渥初中结成了“对子”,后者成为前者的一个“分校区”。而在之前的一年里,优质学校实验小学也与薄弱学校大盘小学结成了类似的关系。两个实验体都被磐安县教育局视为“扩大优质层”的关键一环。

吕为苗说:“一个学校,两个校区,就是充分发挥主校区原有的教育理念、管理水平、师资水平、设备设施的优势,帮助分校区提升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分校区办得像主校区一样。”

这几乎带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大盘小学生源外流率长期高达30%以上,与实验小学“结对”后,实验小学为大盘小学配备了20万元的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其中有多媒体7套、课桌椅70套、餐桌30套。在优质学校看来,这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却在当年就成功止住了大盘小学生源外流增长的趋势。

实验小学校长陈新芳坦言:“学校的变化家长们都看在眼里,满意在心里。”

在师资方面,实验小学派出了科学、语文、数学、英语4名主课骨干教师前往大盘小学执教,直接参与一线教学管理。并建立了教师互相学习研训联动制度,实验小学派出优秀师资支援大盘小学,大盘小学选派年轻老师到实验小学上挂锻炼,两校都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扶活动。这对两校教师的成长,特别是大盘小学师资力量的增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与新渥初中“结对”后,实验初中派出了原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傅宝林前往新渥初中任执行校长,还派出5名骨干教师到分校执教。

这相当于:总校派出的骨干教师就占到原新渥初中教师人数的20%。

更关键的是,傅宝林到任后,新渥初中在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方面都严格遵循总校标准,教师和教学管理每月分教学常规、行政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等几块,细化到每个人,实现常规考核,与教师绩效工资相挂钩——这在以往的新渥初中都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随着联合关系的深入,“强腰政策”仍然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实施“强腰政策”后,实验初中校长傅君肩上的压力便陡增起来。

不断有城区家长来校向傅君提出质疑:好教师都去支教了,城里的教学质量会不会垮?甚至连新渥初中的家长也有疑问:既然好教师都是来支教的,会不会长久,又会不会恢复原样?对待这些质疑,傅君敏锐地觉察到,单纯的“援助”难以维持长久。

这些质疑与问题都直指一个关键的问题:薄弱学校能否实现自我“造血”。

活血政策

磐安人并不比别人笨,一些在磐安时的普通教师,到了外地就成了名师,一些还成了专家与名人,这就是例证。自卑不可取,自负与自大更不可为。脚踏实地做实事,少做一些务虚的事才是正道……万事源于心。过不了几年,我们将会取消上讲台的资格,希望未来的磐安教育“江山代有人才出”。

上面的话来自于一位拥有30年教龄的磐安县老教师。吕为苗局长把它推荐给了全县,供全县教师反省。

学校如何提升,教师自身如何提升,这样的问题被摆在了局长的书案上。

输血

2009年7月,一项被称为“校史安全工程”的计划被列入2010年磐安县十大重点实事之一。与以往优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注不同,这次计划承诺“县不漏校,校不漏幢”,对全县33所中小学257幢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排查。

2009年,磐安县教育工程总投资1641.7万元,其中投放于乡镇学校的就有1550.7万元,占比达到94.46%;2010年,磐安县教育工程总投资1639.8万元,乡镇学校又占了1217.8万元,占比74.12%。这些数据显示磐安县在有意识地向乡镇学校予以资源倾斜。

这样的局面也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厅的肯定。刘希平厅长考察磐安县农村教育后,深有感触地说:“每到一所学校,看到的房子大多是崭新的,山区学校建设到这样的水平的确不容易,超乎我想象。”

事实上,磐安县对乡镇薄弱学校的“输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从2009年开始,凡乡镇学校开展基建项目工作,县教育局都会直接承担工程建设费用的2/3。这样大的扶持力度,使原来要求乡镇政府“上项目”的被动局面,变成了今天乡政府向县教育局“要项目”的新局面。

同时,在“软件”层面,磐安县搭起了台子:吕为苗局长亲自设立了“局长推荐”栏目,刊发名校考察报告,并组织学校参观缙云县长坑小学,亲身感受一所偏远农村学校的教育传奇。而且,教育局承诺,师资培训机会实施“均等化”。

这样的培训工作无疑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

在考察长坑小学前,磐安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杨龙海老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长坑小学地域这么偏,条件这么差,规模这么小,为什么能撑起教育的一片蓝天?考察后,他说:“全在于有一个‘二百五’的校长和一群‘傻里傻气’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做到严、细、实,教师几乎与学生吃、住在一起,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将学校全力打造成学生的成长乐园。”

以往,磐安教育人似乎更加笃信“生源决定论”、“师资决定论”或“经费决定论”,经过多种培训与“刺激”,他们也渐渐明白,乡镇学校尽管各方面条件更差,但是“安心、甘心、尽心”的工作精神与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解放同样重要。

不过,“输血”似乎始终改变不了学校中固有的人情世故。

实验小学与大盘小学“结对”后,便发生了过于“友好”的一幕:领导合作方面,实验小学不想干预过多,大盘小学不想麻烦别人;城里老师到乡下支教的热情有限,总是想回城,乡下老师到城里上挂也压力重重,总是想回乡;青蓝计划的师徒关系得过且过,常常听课却不评课……

这就像一种新生儿“溶血症”,因为母婴血型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所引起的疾病。

治疗“溶血症”的方法是:换血。

换血

所谓换血,便是从城区学校直派校长与骨干教师来进行“系统重组”。

200年,磐安县教育局征调实验小学教务主任陈荣仁赴任薄弱乡镇校双溪小学校长。

双溪小学是一所典型的面临自然淘汰、“欲撤不能,欲办低效”的边远乡中心小学。2000年,该校尚有12个班381名学生,到2009年只剩6个班139名学生,当地70%生源外流。双溪还有一所私人承办的幼儿园,但办园条件奇差,被教育局裁定为“不合格幼儿园”。

陈荣仁到任后,首先便建立了“校长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抓幼小衔接。陈荣仁制定制度,由学校负责幼儿园行政,统一调配安排后勤财务、幼师招聘、招生等工作。园长相当于小学的教导主任,享受学校中层正职待遇,由经过幼儿教育岗位培训的小学正式女教师担任,她是小学教学与幼儿教育的联结纽带。同时坚持管办分离,避免幼教小学化。

在小学,陈荣仁则带来了“山溪学校文化”。以童话为主体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出台《双溪小学儿童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目标》,内容从小班一直到六年级;每年均编印校园文集《山溪》,里面有校园掠影、校长寄语、教师随笔、学生书画、童诗乐园、童年写真、童话天地等,倡导一种认准目标、“不停奔流”的“山溪精神”。

应该说,陈荣仁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难题:增强儿童的自律意识和自理能力,实现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的无缝衔接。在这一点上,委派来的校长选准了问题的突破口。

2010年,实验初中教务主任孔新玉调任深泽初中校长。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孔新玉面对重担心情虽然忐忑,但是他却“小火慢慢熬”。

孔新玉决意在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下滑的深泽初中复制“杜郎口模式”,出台的政策宽严适度:只从初一开始试点,同时加强校内外教学交流,要求教师开门上课;试点年级期末成绩不列入考核范围,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每位教师必须记下每堂课的教后感,记下备课、教学、批改等过程中的新发现,以备反思总结之用;课外教学生学会预习、复习,不搞集体补课;课内配备足量小黑板,给学生表现的平台……

更关键的是,孔新玉渐渐地让这所乡村学校的教师开始相信学生的潜质。在孔新玉到校之前,尽管外面到处都在刮“杜郎口之风”,可是深泽初中的教师仍然一无所知;孔新玉的到来,则宛如一个“先学后教”的传道者。

欣喜的是,在孔新玉“我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的决心下,深泽初中发生了大变。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在教育局教研室的抽测中,该校所有学科都居于全县前四名,部分学科的成绩超过了城区初中,初二、毕业班的老师们也开始主动要求变革,换一种教法——教育行政赋予的“威权”,渐渐演变成教育改革的“权威”。

随着骨干校长的“下乡运动”,磐安全县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走教”、“支教”、“委培”运动。尤其是委培计划作用明显,从200年起,全部新教师都留城代培,代培期满1年之后,再到所分配的乡镇学校任教。从2010学年起,县教育局每年将安排10个左右的名额为农村偏远学校定向招收新教师,实行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新教师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三年以上,参加高级职称评审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学校任教支教经历。

当输血、换血达到一定规模,则必然产生量的质变——造血。

造血

新的教学改革正在观念、构成崭新的新渥初中萌芽。

新渥初中结合实验初中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开始演变自己的“先学后教、当堂落实”改革。他们把学生分为前25%、中45%、后30%进行当堂落实。每堂课6-8道基础题、简单理解题要求“人人过关”,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用以巩固本章(课)知识的理解题、稍难题,中等学生要完成,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每堂课布置1道综合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这样,改变了以前练习一刀切的状况,充分体现了自学先导、“最近发展区”等教育教学思想。

大盘小学则推行语数目标教学改革,每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并成功地创建了语数“六步教学”模式。

以往,变革似乎很难出现在观念保守的乡镇学校,但是如今“校长、骨干都能换,教师也由城里委培”,一切都成为可能。

更加值得欣喜的是,一些变革甚至出现在了“最困难、最不可能发生”的地方。

盘峰、维新、高二三乡是磐安县经济最为落后的纯山区,如高二,实在是“地无三尺平”,骤然撤校很可能会导致辍学生回潮。然而,现在的中心校编制、单式教学显然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

可是,不断的输血、换血,却最终点燃了高二乡别具特色的“新型复式教学”改革。高二乡学校执行“异级编班,同科授课”,即一二年级编为一班,三六年级编为一班,四五年级编为一班。根据学校现有师资,“异级同科”授课,英语则单独开课。教学中,集中讲授的时间各为20分钟,注重动静搭配、学问结合。而且教师非常重视“小先生”带头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由“小先生”协助老师管理课堂,督促同学们完成课后的各项作业及练习……

“新型复式教学”可谓完全改变了高二乡落后的教学面貌。由于任教学科比较单一,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利于专业化成长;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课堂自我控制能力;请高年级同学帮助低年级同学完成任务,提高了高年级同学的成就感;“音、体、美、劳”等开课正常,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略有提升。

当最不可能发生变革的地方点燃了星星之火,磐安县“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也即将具备燎原之势。

星火燎原

“实验初中——新渥初中”与“实验小学——大盘小学”是承担教育均衡目标的两大关键教学教研共同体,如今,这样的共同体开始出现以点带面的趋势,由拥有乡镇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心集镇向周边乡镇学校辐射。

在盘山区,统合了高二、维新、盘峰3乡和大盘一镇的教研工作,由大盘校区牵头,举行联片教研活动,各校均有一位教师上课,相应学科的全部教师参加听课并开展互动式评课。这种模式使中心镇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也解决了偏远学校教师数少、无法开展教研的困难,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每月1至2次活动,几学期坚持下来,数目也非常可观。当年的薄弱校大盘小学,如今已经是县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在玉山区,则出现了“3镇带3乡”共同体,尚湖镇小——万苍小学、玉山镇小——九和小学、尖山镇小——胡宅小学结成了新的“对子”。

更多的情况是,同一区域内几所发展水平相当、规模适中的学校正在组成“松散型的教研共同体”,并形成与其他共同体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他们坚持学校独立,组团发展,主席轮值制,秘书处办公制,区域考评制,“先业务,后行政”、“资源共享,荣辱共担”。显而易见,磐安县的教育资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共进”现象。

更关键的是,对等的竞争开始出现了。吕为苗局长介绍,为支持学校布局优化,从2011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并逐年提高,用于学校新建、改扩建重点项目建设。布局优化完成后,高中学校为“两所普高一个职教中心”;初中学校将由11所(包括中心校)逐步调整为6所,且全部升格为县属初中;小学由20所(包括中心校)调整为19所。义务教育全面推行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模式,将形成“中间大、两头尖”的纺锤形格局,学校之间将自然产生对等竞争的态势。

尽管我们目前尚无法一览磐安县“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计划”最终的全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感动已经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