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采购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2 09:15: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贸易采购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贸易采购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34-02

自20世纪末以来,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扬,文化产业得到各国的重视。文化贸易的发展速度也呈现出飞速增长的趋势。文化贸易对经济增长、文化产业结构的作用日益显著。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中国从1995年起,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并列世界文化贸易的五强[1]。可是,中国的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地位,这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文明古国、贸易大国的形象极不相称,说明了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竞争力不强的事实。探究其原因,精通法律、外语和专业知识的文化贸易人才的缺乏是最大的因素。文化经营贸易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出口的重要瓶颈之一[2]。这对国际文化贸易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分析从事国际文化贸易的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入手,探讨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的目标,并进一步构建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构成

近些年在国际上非常受关注的一种教育理念即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就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目前这种理念指导着世界各国大学和职业教育与培训。它实质上就是以从事某一种职业所要求的能力为核心来在实践教学中设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机制等[3]。具体来说,国际文化贸易人才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练的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从事贸易的专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首先是对宏观与微观经济的了解及判断能力。其次是具备贸易素质的最基本的技能。另外,就是必须培养贸易人员的文化素质。

(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既要具备基本的团队协作与沟通、组织协调、运用商务沟通技巧进行谈判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熟练操作外贸软件、从事文化产业的文化产品营销能力、文化渠道经营能力、文化创意策划能力及媒体关系能力等。

(三)创新能力

国际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文化产业作为精神层面的产业,具有创意的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国际文化贸易应用型人才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敏感的市场发现意识,才能不断地发现新商机,获取贸易利益。

二、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目前,国内已建立国际文化贸易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其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开设较早,它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国际化”、“应用型”。“国际化”指“面向世界”,以适应国际化需求为直接目标,“应用型”内涵“高层次”,核心是学生能力发展,强调国际文化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技能应用型人才”,又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其根本特征是注重能力培养的系统化而非知识培养的系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因此,笔者认为,具备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办学潜力和专业优势的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上可以借鉴上述提法。而为数更多的地方院校在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上除了面向世界外,更要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间的沟通,突出区域办学特色,结合区域文化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共同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5]。可以把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国际化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国际化应用创新型人才除了具备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拥有较强的应对国际文化贸易具体活动的实践能力外,同时又具备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把已经形成的实践能力变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早在1998年就被界定为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不仅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而且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6]。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高校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就是在确立了高校毕业生择业时需具备的能力之后,高校如何设计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以形成上述能力,通过何种机制来保证这些能力的实现。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专业教育的核心,能够体现出专业的特色,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在国际文化贸易课程设置中,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注重功能性和综合性,专业必修课程注重基础性,专业选修课程注重知识的灵活性,实践课程注重操作性和实用性。除此之外,专业在发展中要与政府、企业合作、调研、交流,了解掌握本学科发展最前沿的学术情况、法律法规、业务标准,并根据这些变化,相应的对专业课程学时、内容、方法进行调整。搭建起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的课程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灵活和适应性。

(二)实践能力培训体系建设

实践能力培训体系通过认识实践、外贸平台综合实训、顶岗实践和毕业实践等多种形式来完成。国际文化贸易专业的认识实践就是联系相关的文化出口企业或政府文化产业管理部门,让学生对文化贸易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外贸平台综合实训要由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按照社会需求的层次设定不同的实验方案、实验目标和课时。顶岗实践和毕业实践是让学生去学校联系的外贸实习基地或其他文化产品出口单位进行业务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敬业态度和与人沟通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确保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专业技能。

(三)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设

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创新创业体系的建设就是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培养专才向培养通才转变,由“知识+智力”模块向“智能+创新”模块转变,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建设内容包括更新教育理念、重建学生评价体系、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等。

(四)培养机制建设

1.提高师资队伍业务能力

给专任老师充分的成长空间,鼓励到海外进修,加大教师申请文化贸易科研的资助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按一定比例培养专职的实习指导老师,逐步提高专业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为其提供到优秀的文化出口企业、事业单位锻炼的机会,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教学力量,逐步形成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2.双语教学及双语教材建设

根据学生英语接受能力,确定双语教学的课时。部分课程可以采用全英语授课。对于特色课程如国别文化研究,可以在长期授课经验情况下,鼓励教师采用自编教材,也可以联合具有较强实力的科研单位与高校共同编制教材。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经典原版教材和国外经济贸易类学术期刊,学习前沿理论内容,以增强其学习的动力,提高外语水平和专业素质。

3.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由于国际文化贸易相关课程,内容多而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清晰简明的达到传授的效果。对于培养国际化应用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社会调研和开放性实验、诊断治疗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灵活搭配不同的教学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实行中外联合办学

“中外联合办学项目”是指国内学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以我国在籍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7]。国际文化贸易的学科性质更适合推行中外联合办学。应与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文化产业发展快的国家大学建立联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形成办学形式、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层次、项目管理、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一系列文件。

5.构建可监控的国际化应用创新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标准很难做到人人认可,应尽量细化评价方案,做到所有实践内容都能量化。严格执行评价标准,使之有序运行,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可测评。同时,及时追踪社会对文化贸易人才需求的变化,建立一套人才培养反馈机制,结合反馈结果不断完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方案,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实现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和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 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第5版)[M].海闻,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杨艳红.中美文化贸易争端与中美文化贸易的发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4):90-96.

[3] 海峰.基于 CBE 模式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China’s Foreign Trade,2012,(3):269.

[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方案[DB/OL],/Item/35071,aspx.

篇2

 

一、SA8000的由来及涵义

(一)人文贸易主义

近年来人文贸易主义被应用广泛到国际贸易活动中。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文贸易主义。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主张以为人中心,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强调人的人性自由和人身自由,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教义;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个人的才能和奋斗;提倡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人文主义把人确立为价值原点,认为人在一切事物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是一切事物的衡量尺度。在传统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指导思想以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和对物质财富的最大限度占有为目的。很不顾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承受能力。

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就成为西方社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并深深地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之中。然而,主体性的过分膨胀一方面导致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脱节,另一方面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对立。工业经济时代中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平衡等。20世纪末,知识经济的出现使智力资源代替自然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知识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有效统一。由于人既是创造知识的主体,同时又是知识的载体,所以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工业经济的弊端和知识经济的优点应对策略,现代人文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反对传统的主体主义,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处境。在现代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国际范围内形成了人文贸易主义的价值观。人文贸易主义是新的人文主义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体现,是指在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一系列活动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使人类的活动与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的贸易发展观:

1、人文贸易主义强调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人文贸易主义强调在与贸易发展有关的经济活动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削弱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能力,即注重整个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3、人文贸易主义强调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应注意协调人们的身心健康免费论文下载。

(二)人文贸易主义的体现­­――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即Social Accountability8000, 是1997年10月份公布的全球第一个有关道德规范国际标准。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及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所制定的SA8000,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是SAI[1]基于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得公约,制定和建立的第一个以保护劳工权利、劳动环境和条件为宗旨,以工厂水平管理、专家认证、共同牵涉程序、公开报告为主要架构的社会责任体系,其确立的标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道德责任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规制企业管理,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最终实现每个工人无论其所处地域都能拥有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可以获得认证证书,以表明由其生产或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企业履行了公认的社会责任,在组织运营中也完全遵照了社会公德并切实地保障了劳工的正当权益。可见,SA8000体系宣扬保护人类的基本权益,尤其是劳工的权益。

设在美国纽约的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AI)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SA8000国际统一认证机构,它所推出的社会责任标准取自于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共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内容主要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保密、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歧视、纪律处分、工时、报酬、管理系统等方面的规定。

目前,SA8000正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德国进口商协会已制定了《社会责任行为准则》,要求德国进口商应按照SA8000标准,对其供应商的社会行为进行审查。据悉美国、法国、意大利等一些传统采购中国轻工业产品的贸易组织也正有意向要求将中国纺织品、玩具、鞋类生产企业通过SA8000认证作为选择供应商的标准。SA8000最终可能与ISO9000和ISO14000一样为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

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下,各国在承诺的履行范围内逐步降低关税,减少和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同时,也开始谋求新的渠道来恢复或补偿由此带来的贸易损失。对发达国家而言,这种贸易损失就是因其关税大幅度降低,配额逐步取消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从激增的优势产业贸易额中获得的额外利益。面对这些损失应对策略,新的贸易壁垒披着“正义”的外衣孕育而生并悄悄蔓延。为避免与发展中国家的正面冲突,他们以保护劳工权益为由,在企业界积极推行SA8000标准和认证体系,绕开各国政府和多边贸易体制,并在实践中使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

二、不同的劳工标准对比

在劳工标准的制定、实施方面有全球影响的有ILO[2]和OECD。ILO是专门负责劳动事务的国际组织。1919年成立后,先后制定了大量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并大大促进了各国劳动立法的发展,它的八项“基本劳动公约”3[3]在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提高劳动标准、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OECD没有“基本劳动公约”的概念,它认为只有一小部分劳工标准共同组成了一个人权保护的整体,这些权利也包含在联合国一些文件中,即“核心劳工标准”,包括四项内容:消除剥削性的童工;禁止强迫劳动;反对就业歧视;结社与集体谈判自由[4]。不管是列为八项还是四项,“基本劳工公约”与“核心劳工标准”性质内容完全一致,只是名称不同而已[5]。由SA8000体系确立的SA8000标准与二者在内容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区别也较明显。

SA8000标准与ILO、OECD劳工标准的比较

 

劳工标准

SA8000

ILO

OECD

产生

背景

欧美企图将劳工标准与贸易纳入WTO框架失败。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涌入,其社会各界要求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一战结束,国际社会需要重建和平

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和合作的产物。

制订机构

篇3

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

政府采购配套法规不健全。当前在国内政府财政部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采购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采购,但是当前国内法规如《政府采购资金拨款管理办法》、《政府采购履约监督及验收工作办法》等尚且处于草拟阶段,尚未建立健全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由此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且还存在着与财政监督脱离的问题。

首先,在编制预算中,关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不利于进行监督管理,难以与国家宏观政策相统一,无法实现集中采购的规模,出现重复与过度采购的现象;其次,受到相关部门利益机制的影响,在政府采购过程中无法对价格与质量进行对比,因此屡屡出现质量问题,甚至被骗;最后,政府采购决策透明度不高,不仅危害到公共财产与政府资金的安全,而且导致一些腐败现象的存在,损害公共利益,影响到政府对外的形象。

缺乏完善和有效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在我国管理与政府采购相关的工作中,财政部门并非唯一的部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相关部门,例如国家经委、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对外招标谈判工作等不同部门,他们在政府采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当前,我国现行的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体制与政府采购之间相互矛盾。实行统一的采购制度,应当以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为前提。

此外,负责政府采购的操作机构也不统一,像省市单位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采购,只能由财政部门真的业务处室进行运作。管理人员并非专业出身,因而也存在这一系列问题。

政府采购未能形成市场化。当前在我国尚未形成全国性的政府采购市场,政府部门所需要的物资与服务,主要由各地相关部门采购,如此不但没有实现批量采购的价格效应,而且无法对采购方式进行规范,在采购过程中还出现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由国家颁布的财政、货币以及产业等政策更是难以全面贯彻与执行。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快速发展,政府采购受国际贸易的影响,成为代表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标志。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签署相关协议用以规范政府采购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但是在国内却没有开放的政府采购市场,更没有相关协议。

对招标投标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我国,关于招投标制度并没有从政府采购与公共支出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认识,一些规章制度中也只是对具备一定金额的采购项目进行管理。由此,这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贿赂评委、泄露及暗中交易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严重影响到招标中的公平竞争原则,有其表现在建筑施工行业中。

有形式却无实质的招标任务,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政府采购刚刚从国内兴起,在一些单位对其形成清晰客观的认识,特别是因为其触到部分单位的利益,引起地方单位的抵触,再加上政府采购的矛盾多集中发生在财政部门等,这些都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此外,我国政府采购项目较为单一,例如多围绕大宗通用设备与各类定点服务等,除此之外只有深圳少数城市在城市维护、绿化项目和修缮工程方面尝试开展政府采购,很少涉猎其他领域。

我国政府采购的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加强政府职能,建立完善的制度措施。通过立法与行政手段,弥补政府在市场中的不足之处,积极地引入市场力量,加强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政府采购市场化。首先,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公开的招投标制度确保政府支出的最小化,将采购负责人在采购过程中节省的成本以奖金形式发放给官员或者用作预算之外的开支;其次,不断完善约束机制,对税收与支出进行约束,从根本上限制政府行为。不断加强社会的监督与约束,强化对政府预算的监督与约束,防止政府出现膨胀和扩张、低效率的问题现象出现。

加强法制化管理。 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实现政府职能,确保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确保资源的有效使用。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规则、条例、司法及政策等的控制和限定,通过确立采购立法对政府采购实施严格的管理。

将政府采购的具体规定确定与完善。在前文提出的《办法》中,只是对政府采购原则和政策作了规范,但是操作方法、程序中的原则规定等并没有具体提出,由此,需要对相关工作结合实际作出具体规定,尽快完善预算管理体制,保证采购支出的合理性、有效性,建立政府与供应商之间的监督及价值,确保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公开等特点。

实现集中采购。将政府机关所需的物资与服务集中在特定机构中集中采购,如此增多了采购数量,便降低采购价格,实现采购程序的标准化。集中采购还将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

篇4

尽管现代国际物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企业实践中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理论界对其研究成果相对偏少,截止2012年10月9日,在中国知网平台以“国际物流管理”为关键字对1979~2012年期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进行搜索,总文献量为18篇。该系列文献更多地是从物流的功能模块角度如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来分析研究国际物流的企业个案、国际物流理论发展以及教改工作。尽管在功能模块中理论和工具方法研究非常丰富,如库存管理上就有:ABC分类法、周期订货法、零库存管理与JIT生产制等等,但功能模块角度的研究就整个国际物流的流速与其经济性的整体考虑,或出于企业和国家层面的国际物流建设与发展决策缺乏相对全局性。基于物流是企业继续生产资料、劳动者之后的“第三方利润源”的理论角度[1],本文提出了基于网络视角下对国际物流管理进行研究的一个思路。

2思路阐述与应用

2.1网络与国际物流网络。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图,表示研究诸对象及其相互联系,是从同类问题中抽象出来的用数学中的图论来表达并研究的一种模型。

国际物流网络就是由多个收发货的“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流抽象网络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动网络的集合[2]。整个国际物流过程就是由多次的在连线上的运动——在节点上的停顿——再运动——再停顿所组成。基于网络视角的国际物流管理就是对整个国际物流网络的连线与节点,以及整个网络之间货物流动的速度与经济性的管理。网络的流动始于国际贸易双方的贸易合同签订、跨国企业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的国际市场分销。通过国际物流网络示意图(图2-1)可形象理解国际物流网络的概念。

2.2国际物流网络的节点构成。国际物流网络中收发货节点是指进、出口过程中所涉及的国内外的各层仓库、中间商仓库、货运人、口岸仓库、国内外中转站仓库以及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和保税区仓库。具体包括各类口岸、港口、普通仓储(仓库)、保税仓库、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除了考虑现有节点的布局、节点能力等客观限制外,企业的国际物流节点选择还需要掌握供应商或客户在世界各地分布的情况、供应商或客户当前和未来的供应和需求模式、供应商或客户所能提供或所需要的服务水平,以及要考虑不同方案所产生的物流总成本[3]。就政府层面而言,必须加强节点现有储存能力、服务能力的建设与提升,以及服务价格水平对企业吸引力的提升。如政府建设港口水深的挖深、沉淤的疏通和港口规费的相对稳定与降低等。

2.3国际物流网络的连线构成。国际物流网络的连线由各种海运、陆路运输、航空和管道运输的线路组成,代表了国际物流货物的移动。各节点之间有不同的路线、不同产品的各种运输服务,各节点则表示货物流动的暂时停滞与缓冲。在网络视角下,企业的国际物流有着不同的路线选择,从而就企业和政府层面而言都存在着一个网络选择与优化的问题。在国际物流实践中,海运线路比较适用于运输大宗商品、体积庞大的商品或笨重的商品,如钢铁、原油和汽车等产品。航空线路比较适合易腐产品、时令产品、高价值产品,如钻石、芯片、时尚服务等产品。

2.4国际物流网络优化。在国际物流管理实践中,企业物流目标可归纳为如下三类:(1)以最大限度地追求物流速度、货物周转速度。此类目标在国际贸易中如样品寄送,少量、轻量货物的寄送作业中是容易达到,也是值得追求的。众多以快递为主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能提供此类服务,如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等。(2)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国际物流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物流的流速上要求不高,如已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的大宗钢材贸易、原材料采购等。(3)寻求物流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该目标是目前众多企业所追求的物流目标。

在三个目标指引下,结合对“第三利润源”的挖掘,国际物流网络的优化则成为国际物流管理的一个全局性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木桶原理在国际物流网络优化的应用、线性规划方法在兼顾国际物流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决策中的运用。

2.4.1木桶原理与国际物流网络优化。管理学上的木桶原理指出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国际物流网络中,各节点对货物的停滞与缓冲能力、费用支出是不一致的,也是可以通过企业管理的努力进行调整和选择的,同理国际物流网络的连线也存在此类情况。物流的速度提升空间在于作业速度最慢的那个节点、连线或线段的速度提升,物流的经济效益提升突破点也在于作业费用支出最大的那个节点、连线或线段。因此,企业在物流目标的指引下,可以通过发现国际物流网络中节点与连线中影响物流速度和经济效益的最大的节点和连线,并对其进行调整优化。调整优化途径可以是:更换更为理想的节点或连线;运用物流功能模块研究的成果优化当前节点或连线。

同理,对于国际物流网络的节点与连线的作业速度的比较优化,也可通过以上方式来获取最佳路线,通过结合企业的物流目标,寻找一个物流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即可寻找出适合企业国际物流的一个理想网络。此外还可通过对模型的灵敏度分析,来寻找单个节点和连线优化的上限与下限。

3结论

通过引入网络视角对国际物流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功能模块角度存在模块衔接不一致,使得某一模块发展特别迅速,而某一模块成为国际物流的堵塞点的问题。同时,有助于企业寻找国际物流的速度与经济性的平衡,从而挖掘出物流的“第三方利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国际物流管理的决策提供另外一个角度与思路。当然,由于国际物流的系统范围广,环境差异大等特点,在国际物流管理实践中还需要增加对除经济效益和物流速度以外的诸如政治、天气等不可量化、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通过提高自我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借助第三方保险等来降低整个国际物流管理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彭欣,等.物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逯宇铎,等.国际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5

二、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遗产旅游与文化产业、旅游文化(人类学)方向教学科研工作。

三、主要研究成果与学术活动

一是抓住核心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北京地区遗产旅游原真性与管理创新研究,对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人类(文化)学、人文(文化)地理解读,对中国古都文化遗产的旅游空间演变与产业重塑(北京、西安、咸阳等地对比)进行研究。在《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中国园林》、《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版科学)》、《城市规划》、《北京社会科学》、《农业考古》、《中国软科学》等核心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二是重视积累,出版高质量的著作与教材。张祖群副教授出版著作《旅游地策划——文化·创意·空间》(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旅游与文化地理学随笔》(民族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从聚集到扩散:新时期北京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张祖群为该专著第四作者,撰写两章,合计5万字),《基于类型的古都遗产旅游的文化空间解读》(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参与邹统钎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教材撰写,负责“第十六章文化遗产景区旅游管理”修订(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3版)。

三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基础,着力进行课程改革,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制订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高质量建设“旅游研究中心”,构筑学科研究高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努力探索课程建设与改革新途径;增加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旅游实践,注重实践教学,并将其纳入培养与考核体系。

四是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宣传旅游管理学术观点。2011年,张祖群等:《从恩格尔系数到旅游恩格尔系数:述评与应用》入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举办的中国经济安全论坛(2011)电子论文集。2011年10月22日至23日,张祖群的《试论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北京”建设》受邀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举办“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分会场报告做报告。2011年7月5日,张祖群等《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非优区的错位分析》,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举办的“中国区域科学年会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中,被选为大会交流论文,获得荣誉证书,并邀请做会场报告。2011年12月3日至4日,张祖群受邀在2011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京津冀(贫困带)扶贫旅游研究:判识、机理与学术目标》主旨演讲,《国家经济地理》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报》对此做了专门宣传。

五是以超星学术视频讲座为平台,服务社会大众。2010年3月至5月全球最大的中文学术视频网站:超星数字图书馆(video.省略/)全程拍录张祖群的《文化地理学——城市空间的文化解读》、《旅游文化学——遗产旅游专题研究》课程,该课程是将枯燥的遗产旅游与文化地理理论转化为科普实践的有效尝试。

篇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获得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已成为贸易大国,但并非贸易强国。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总额上来看。

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由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到,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从1986年的2580.4亿元增长到2004年95539.1亿元,而2005年更是突破了100000亿元大关,达到了116921.8亿元,而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23.3%。

(2)从产品结构来看。

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虽然去年来有所变化,但根本结构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因为中国的优势还是在廉价的劳动力。仅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虽然像以前那种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格局已经开始变化,但是这样的变化还是没有改变中国出口产品劳动密集型的特征。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只有建立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贸易促进体系,才能保证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明确贸易促进机构的职能定位和分工

构建新型贸易促进体系的关键在于理顺各类贸易促进机构的运行机制。根据不同主体赋予不同的职能和权责,真正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研究发现,发达国家一般只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贸易管理的政府部门,在地方政府层面,一般只有贸易促进机构贸易促进体系,而无管理机构。

(二)完善贸易促进[1]的外部环境

1、继续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降低企业的出易成本。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协作,本着有利于首都经济发展的原则,认真执行国家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商务氛围。

2、加强海关、商检、税务、外汇管理、银行、保险等部门的协调,提高贸易的便利化程度。商务主管部门应主动与这些部门协调,降低有关收费,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与银行、保险等有关金融机构的协调,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手段,保障企业出口权益,提高出口竞争力,为企业融资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3、提供法律服务,支持企业开展反倾销反补贴应诉。我国是世界出口大国,同时也是遭受反倾销诉讼调查最多的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受害者。由于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接受了15年的非市场经济和12年的特殊保障措施条款,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能遇到更多的不公平对待。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反倾销应诉工作,扩大反倾销应诉资助资金规模,发挥各地WTO事务中心等专门机构的作用,与海外律师事务所加强联系,对反倾销应诉工作进行组织与指导,充分发挥各商会的组织协调[2]作用,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抗辩能力,争取有利结果。

4、定期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培训。行业协会应定期举办贸易实务培训和与国外经贸机构的交流活动,分析国内外市场形势,使企业及时了解各国市场准入规则、技术壁垒、环保指标、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信息;以“孵化器”的形式对中小企业进行出口业务指导,由专家实际指导受训人员操作进出口业务免费论文。

(三)创新贸易促进方式和手段

创新贸易促进方式的着力点要通过提供完备的公共信息服务,创造直接的交流机会,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

1、建立完备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参照国际成功经验,尽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政府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及企业共同参与的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对重点行业、地区设立专家小组,协助企业对相关国外市场进行调研,为企业出谋划策;组织联合国等大型国际组织来华采购,举办有针对性的采购说明会和网上专栏,让更多的企业了解采购程序和招标信息。

2、加大交流合作,创造直接的产品[3]出口机会。商务主管部门每年年初要研究制定开拓国际市场的工作计划,组织形式多样的国际市场推广和介绍活动。

一方面要“引进来”,如针对目前大型商业性跨国公司急于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以开放市场为条件,加强与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联络,了解他们的需求动态,及时邀请负责采购的买家来华,组织相关企业做好准备贸易促进体系,从而实现内贸带动外贸发展,促进产品出口。

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如组织企业参与境外的各类国际专业展会和境内的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对于“结伴参展”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鼓励;组织专业贸易小组到重点开拓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市场考察和产品推广;结合国内国际贸易形势,适时组织企业代表团出访,搞好双边或多边的经贸关系。

3、加大贸易环境和出口产品的宣传力度。在每年的对外宣传计划中列入对外贸易宣传内容,加强外经贸发展的总体性宣传,整体推介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制造业能力。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和寻找经济技术合作伙伴。

(四)调整财政性贸易促进支持方向

1、整合发挥外经贸发展资金的使用效率。

扩大现已设立的外经贸发展基金规模,根据业务发展的具体需要统筹支出。设立科技兴贸专项资金、境外投资贸易工作机构运作专项资金等用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境外投资贸易工作机构运作[4]等方面。

2、调整财政支持方向,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水平。

一个地区的生产能力决定其出口能力,因此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水平是做好贸易促进工作的基础。鉴于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总体上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外贸出口需要尽快实现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增长上,因此应该引导出口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由低价竞销策略向高附加值为主的技术创新、品牌推广相结合的新战略转变,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品牌价值,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转变出口的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

3、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符合WTO规则并被各国普遍采用的贸易促进手段,在促进出口增长、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方便企业融资、提高出口竞争力以及带动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提高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大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其成果显而易见,但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促进水平也是迫在眉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外贸易促进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构建对外贸易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和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彦荣.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2]国际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探讨.商业时代.2009.

[3]刘晓惠.文化创意产品:国际贸易及贸易促进.国际经济合作.2007.

篇7

摘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也已经变为了国际贸易中所研究的重要课题的一项。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增长,知识产权的作用也变得更加重要,伴随着中国正式进入WTO,如何增加我国人民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使国民真正意识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有助于我国对外发展经济。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知识产权相应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问题;对策

1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知识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是对国际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反映,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依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能产生剩余价值的只有物质资料的生产,但是知识产权是一种非物质经济,它本身并不会产生剩余价值,仅有参与物质生产部门的价值分割才能够产生价值。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经常通过压低产品的价格,从而使得与知识有关的非物质经济部门的价格得以提高,这样导致其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很大的竞争力。知识产权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它的地位也在国际贸易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知识产权在国际上与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相提并论,足可以说明它的重要性。

2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国际贸易中面临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和重视,在中国每一个年度会有数万个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可是提交的专利申请仅不到百分之十,结果致使我国每年都会有部分的知识产权被国外抢先注册。到现在为止,许多在国内的管理者并没有建立或成立知识产权的机关,同时也没有员工专项负责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有关的知识产权人才少之又少。我国有一些法律甚至有许多空白。知识产权是法律给予合理性的独有性。大部分发达国家对于乱用知识产权进行垄断的做法,都是利用执行反垄断法来进行制止,然而截止到现在中国并没有推行《反垄断法》,并且可执行的一些制度也没有在相应的机制中体现出来。因此,我国一些企业经常处于十分被动状态在遇到有关知识产权纠纷时刻,这样很不利。

3我国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应对策

3.1推行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首先要改变以往资金扶持政策由原来的不明确,没有目的性的扶持转变到有目的性,主要支持那些拥有自己技术的项目上,尤其针对拥有先进的技术的自有产权,建立具有本国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并具有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项目群。其次,还要给予完善的保障措施,奖励制度要合理的执行并且实现,对于那些有重大发明的就有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要加大奖励力度。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及执行应该以推动革新、改善环境为方针,从而建立与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体系相吻合并且与国际大环境相吻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紧完善和修订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制度。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因为人才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核心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对人才的竞争,谁拥有的精英数量大,它便可以在竞争中取得上风,最后得到成功。最近几年,很多海外公司已经开始增大了对中国本国人才的吸取,我国企业对人才的重视还不增强,企业将会损失了将来开展市场的第一核心力。我们不仅要在寻求特色经济发展,同时还需要对知识产权保护拥有属于我们的特色。知识产权保护要有与我国特色相吻合。最近几年以来,国外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防止山寨等作为,在这其中网络山寨是核心。并且,相关部门根据当今社会的特点,重新修订了本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尤其是刑事处罚手段,让侵犯知识产权的人在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3.2企业推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现如今的社会,品牌在产品价值的比重中越来越高,企业应坚持树立产品的品牌价值,从而加大知名度,达到在产品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如果企业没有拥有过硬的知识产权知识,就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他的产品也不会在海外市场分得一杯羹;如果企业想要拥有属于自身的并且众所周知的自有品牌,那么就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的学习从而对自己品牌的保护,洞察其它海外企业在中国采用的品牌发展方针,利用品牌的全球化从而调整知识产权的部署。我们要对自己进行各个方面的保护。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推行专利保护,它可以帮助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顺畅。如果企业要推行知识产权部署,就需要加速完善技术革新机制,加强革新产品的输出与研发,从而技术创新和研发成为主体。首先企业应该知道以及深刻认识什么是知识产权,怎样申请报批形成知识产权;其次企业还要对研发中心的建设,使研发中心成为知识产权战略推行的载体,最后还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实施生产,教育,研究共同培养技术人才的模式。

4结论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国,我国应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要使国民真正意义上认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培养知识产权的相关人才,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从而保护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不受到伤害,有助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晓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应对策略[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2]黎奔,刘路遥,卢鹏论.WTO框架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1).

[3]丁永刚,张海鹏: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5).

[4]《知识产权与国际竞争》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刘力.中国:直面国际经济摩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6]南振兴.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

国际贸易方向的论文范文二: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摘要:微博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活动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工具。本文对当今微博营销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利用微博网络营销,可以有效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使企业的竞争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们要注重对微博网络营销的运用,以进一步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对于网络营销贸易要不断规范,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微博;网络营销;国际贸易

由于网络的发展,微博由此衍生出来。微博最初只是一种用于网络交流的工具,近年来其作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当今我国贸易营销当中微博被广泛地使用。微博在我国的网络营销过程中,普遍被应用于个人的营销,还没有被企业贸易广泛地应用。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对于网络的认知程度是不同的,其具体的消费观念也是不同的,因此利用微博网络营销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这就需要我们着眼于微博网络的重要性,将其营销方针进行完善,将微博网络营销的积极作用充分地显现出来,提高当代企业的竞争力。

1微博网络营销的概述

微博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是微博客的一种简称,主要是将用户的信息和图片文档进行分享。用户可以充分利用微博这个平台,将信息进行分享和传递,利用微博平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再加上使用微博的人群不断增加,在我国开始出现微博电子商务平台,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快。在当前的网络营销中微博营销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微博网络营销,人们可以将自己的品牌活动进行推广,开展各种类型的网络营销策划活动。

2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降低成本

当今社会属于电子商务的时代,利用微博网络营销,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利用微博网络营销,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还可以减少信息不及时的问题,使原材料的购入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可以有效整理和分类原材料采购信息,以各个部门的采购需求为基础,进行有效地统计,上报给总部,利用微博向供货商进行统一的批量购买,降低采购的成本。利用微博网络营销,可以使国际贸易企业摆脱来自传统的商业中介的限制。传统的商业中介对于企业合作范围起到制约的作用,而微博网络营销可以打破这种局限,使其可以自由地沟通,使企业成本得到有效地降低。

2.2实现全天候的业务运作

由于地域和时间的不同,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下,企业无法和消费者进行有效地交流和谈判。但利用网络营销模式可以很好地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利用网络营销,可以做到全天候的服务,也不会过多地消耗成本,客户可以在不同的地域,借助网络,获取企业的各种信息。在微博上,人们可以随时获取很多企业的相关信息,企业要将这些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可以和微博粉丝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自己,利用网络上的评论和交流,可以使企业交易的机会得到增加。

2.3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当今网络大背景下,企业通过活动官方认证,获得具体的营销账号。利用微博,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客户信息,对于客户的具体需求可以更好地掌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产品的营销模式和定价进行调整,提高企业在当今市场的竞争力。网络营销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低价,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是特别重要的,利用微博可以为企业的广告做补充,使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4增加贸易机会

利用微博网络营销,可以消除国家和地域的差异性,使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企业可以进行有效地交流。随着世界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不再受到来自文化、语言以及宗教的限制。利用微博网络营销,可以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效益,减少企业的投资成本,还可以使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断拉近。

3微博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对策

3.1创新微博网络营销方式

当今网络营销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微博网络营销,但是,很多企业对于微博网络营销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这样就不能吸引更多网民的关注。在进行微博网络营销时,可以适当结合当下流行热词,针对大众和媒体的猎奇心理,将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充分考虑,结合网民对于微博内容的接受能力,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从而促进国际贸易领域微博网络营销的实现。

3.2加大微博网络营销力度

与传统的营销进行比较,微博网络营销更加具备优势。在贸易交流和发展的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微博网络的关注度和被信任的程度。当今的营销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依靠客户口碑将宣传进行扩大,还可以利用价格促销使客户群扩大。可以将微博网络广告和传统传媒广告进行有效地结合,使营销广告明确地表达出来,促进国际贸易营销的发展。针对国际贸易营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购物习惯,因此,营销策划者要对网络给予高度的关注,提高对产品的宣传。对于购买者的习俗要给予关注,广告宣传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微博营销者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网络,吸引更多的粉丝,使贸易交流得到发展。

3.3加强微博网络营销的研究和规划

当前网络营销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但在国际贸易中,客户的认可程度并不是很高。这和微博网络营销的管理方案不够好有很大关系。通过微博网络营销可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税收和电子商务合同的有效性等。与此同时,微博网络营销保护和支付的安全性并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对其可持续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基础,制定出具体的微博网络营销准则。对具体的微博网络营销模式和渠道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减少具体的营销方案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微博网络营销的发展,保证国际贸易企业的营销。

3.4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当今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有效提高。利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就会被淘汰。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寻找新的方式,将成本进行降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机会。随着网络的发展,企业开始开拓网上市场。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我国企业要顺应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现状,改变传统思想,将传统的运作方式进行改变,逐渐实现网络化,将微博网络贸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3.5完善微博网络营销的监测管理

针对微博网络营销,许多企业都没有科学有效的监测,甚至不存在安全监测。一些企业只是将产品的相关图片和信息到微博平台上,认为就完成了任务。一些企业将订单成交的数量作为微博网络营销的参考。如果没有订单或者客户咨询,他们就不会做出任何举措。这样一来,有关推广的投入就是一种浪费。企业应该对微博网络营销的效果进行监测,针对微博网络营销中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将微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带来更多利益。

4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具体论述,并提出了促进微博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郭晨.基于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措施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5).

[2]赵开敏.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J].通讯世界,2015(19).

篇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间的垂自专业化分工迅速发展,国际分工形态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到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演变带来了生产领域的变革,世界各国纷纷投人生产全球化的浪潮中,从而使各国间的经济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形式,而且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因此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研究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链中的地位,从而促进我国整个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1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加工贸易

1.1垂直专业化分工二国际分工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方式,国际分工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每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的特定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这种新的分工形式被人们称为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基本内涵是指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或区段分布到不同国家和经济体进行,使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工序或区段通过空间分散不扫履开成跨区或跨国性的生产链条或体系,从而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参与到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环节或区段的生产或供应活动中。垂直专业化分工在新贸易理论出现之后,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分工与贸易形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是国际分工的深化。

1.2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加工贸易的关系

首先,加工贸易不仅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实现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将产品生产过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加象的分工体系,而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表现为跨越国界的生产力口工和销售,其实质就是各国在产品不同生产环节上开展国际分工,并根据各自的生产环节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增值的活动。加工贸易不仅符合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生产的基本特征,而且也是建立在自由贸易基础上的一种贸易方式,因而它代表着当今国际分工的新趋势。

其次,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垂直专业化分工这一新的国际分工形式仍然是建立在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有利于发挥各国在特定产品不同工序的比较优势,并充分实现各生产环节的规模经济,因而有利于生产成本的节约和生产效率白勺提高,而加工贸易作为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自然也就得到了公乙进和发展。

最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垂直专业化分工使生产深入到区段工序层面,使企业成为国际分工的主体,对于劳动力丰裕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加工贸易极为有利。在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可以在不同水平、层次或环节上实现,即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企业能力升级;产业升级;区域升级。

2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切fr面临的问题

20多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38亿美元,其中.般贸易进出口约%72.2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45%;加工贸易进出口约98605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5.4%。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并成为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月旦是,我国加工贸易升级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制约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主要表现在:

2.1我国仍处于低附加值国际分工的低端,加工贸易增值程度不高,整体阳加值的增长比较缓慢。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一直体现为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也一直固化于增值能力最低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上,我国大部;衬也区只是把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生产环节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我国获得的贸易利益很小,即使是高新技术产品也不例外。

2.2我国加工贸易的“外溢效应”不明显。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处于产业链条低端,没有占据战略性主动地位,特别是对中上游产业,如原材料工业等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小。整体规模的扩大对其他企业和地区的辐射作用不大,加工贸易的发展不能给国内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也就很又留恿过加土贸易带动相关工业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升级。此外,国内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没有建立起来,加工贸易对东道国或地区的产业关联促进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加工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没有大规模地、有效地带动基础产业的袒勿告和进步,产业结构没得到应有的优化和升级。

3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结构月级策略

3.1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我国产品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优化加工贸易结构的直接关油听在,是我国比较优势转变的根本因素。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的扶持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企业白勺设备更新、技术配查和员工培训,制定和实施对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完整的技术创新优惠政策体系,尽快改变加工制造业普遍的技术落后局面。我国企业要加大研发投人的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要抓住当前跨国公司逐渐把研发中心转移到我国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其技术研发中去,分享研究成果,吸收先进理论,经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2提高国内采购率,增加产业关联和溢出效应

目前,由于质氢全、政策等原因,我国原材料、中间投人品的国内采购率仍较低。要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国内采购率,可采取以下措施二引导国内企业关注加工贸易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产品配套市场需求动向,支持国内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b对于一些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的开发与生产,可考虑在科技、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与特殊的优惠政策;c.发展技术水平过硬、门类齐全的配套产业集群。因为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降低配套产品成本,促进技术溢出;让提高国产原材料、中间投入品的质量,符合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国内采购率,发挥加工贸易的关联和溢出效应,会延长我国国内加工贸易的价值链,促进加工贸易结构升级。

3.3延长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条

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内优化升级,除了在产业链中游精选、从事加工制造链增值大的环节之外,还可进入如下三个产业链的重要延伸领域是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提高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二是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和配送业务;三是向产业链配套拓展,进人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制造业。我国应鼓励国外加工贸易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设计中心;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与本地大学和利技中心合作,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此外,由于物流速度和属地配套服务能力已成为影响外商投资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可以以保税仓储企业为中心,建立保税物流园区,赋予保税区的政策功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设立国际采购与酉兰中心,提高加工贸易的附加价值。

2.2我国加工贸易的“外溢效应”不明显。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处于产业链条低端,没有占据战略性主动地位,特别是对中上游产业,如原材料工业等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小。整体规模的扩大对其他企业和地区的辐射作用不大,加工贸易的发展不能给国内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也就很又留恿过加土贸易带动相关工业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升级。此外,国内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没有建立起来,加工贸易对东道国或地区的产业关联促进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加工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没有大规模地、有效地带动基础产业的袒勿告和进步,产业结构没得到应有的优化和升级。

3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结构月级策略

3.1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我国产品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优化加工贸易结构的直接关油听在,是我国比较优势转变的根本因素。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的扶持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企业白勺设备更新、技术配查和员工培训,制定和实施对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完整的技术创新优惠政策体系,尽快改变加工制造业普遍的技术落后局面。我国企业要加大研发投人的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要抓住当前跨国公司逐渐把研发中心转移到我国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其技术研发中去,分享研究成果,吸收先进理论,经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2提高国内采购率,增加产业关联和溢出效应

篇9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新疆是资源丰富的产油气大省,经过近60年的发展建设,在克拉玛依已形成了集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化工、油气服务为一体,较为完整的石油石化工业体系、管理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涌现了一大批有实力的石油石化民营企业,储备了大批石油石化专业人才。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宏伟发展目标。城市发展定位由“单一资源型城市”发展为“综合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发展。克拉玛依作为新疆重要的工业化城市,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节点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市场范围

1.1新疆范围

工业物资在新疆的供应市场范围主要是天山北坡工业园区。天山北坡是以克拉玛依市为中心的天山北坡西段区域,包括克拉玛依市、奎屯市、乌苏市和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天山北坡工业园区对工业物资的需求集中度高,工业产业结构趋同,MRO工业品集成化供应和采购的集中度较高,市场特征明显。有利于提高备品备件的利用率,降低采购及库存成本。

1.2中亚范围

中亚国家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现在独立后的中亚各国已被重新定位于“欧亚桥梁”,这也是各国实现资源富国战略最理想的对外经贸通道。中亚国家不仅地大,而且物博。中亚五国蕴藏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资源。现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约为30~40亿吨,地质储量百亿吨以上;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0多万亿立方米,地质储量为25~30万亿立方米。近十余年来,中亚五国经济年均增长约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中国与中亚各国贸易额达459.4亿美元,与1992年建交之初相比增长了近100倍。2013年,新疆对中亚五国进出口19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8%,占同期新疆外贸总值的七成。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额已达到甚至超越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水平。近年来,新疆对中亚五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发生改变。机电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占到出口总额的六成。新疆与中亚经贸合作中轻工产品所占比重高,但机电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已接近18%,达到44.5亿美元,且仍实现了超过40%的增长率(如表1所示)。中亚国家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工业化程度较高,对机械设备、电力设备需求强烈,进口以矿产品为主,工业品需求量大。工业物资种类主要集中油气矿开采设备、发电设备、机械设备、电子通讯产品、船舶、轻工业、民用工业用品等;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其他中亚国家,目前工业化水平仍处于初期或中期阶段,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增多,对工业物资需求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中亚工业物资市场需求量逐步增加。表2是对中亚主要国家工业市场的需求分析总结。另外,中亚国家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在矿产、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上需求较大;克拉玛依应以自身优势产业为基础、以中石油开拓中亚能源市场战略为契机,将油田勘探开发、油田建设与生产、油田技术服务、物资供应及后勤保障一体化发展,以克拉玛依为基地,打造面向中亚市场的大产业、大生产、大物流的格局。

2战略定位

2.1新疆工业物资供应中心

疆内专业市场主要消费商品仍以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资料为主。在生产资料市场中,金属材料和机械设备两大块占据主要份额(如表3所示)。其中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最大,而金属材料和机械设备又在生产资料市场占据主要份额,说明工业物资在疆内存在很大的需求。表32014年疆内市场成交额分布类别成交额(万元)生产资料市场2534830金属材料市场1705650农业生产用具市场15860农用生产资料36057煤炭市场16390机械设备市场500000其他生产资料市场260873疆内机电市场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主要有六大机电市场,各市场主要经营的是一类、二类、三类机电,商户总数也在逐年增加。新疆是典型的以中小型规模为主的行业覆盖面较大的工业部门,工业行业以重化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随着新疆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MRO工业品市场的规模也将逐步扩大。未来5年北疆区域MRO市场规模将达到15~18亿元的总体规模。广义的MRO市场达到150亿元的规模。2013年新疆第二产业增加值3950亿元,其中北疆地区工业增加值为2354.76亿元,占到60%。按全国MRO市场份额占工业增加值比例0.5%估算,北疆MRO市场份额为11.77亿元左右。2012年新疆工业品(五金、电料、机电及设备类)交易额为110.8亿元(包括出口份额);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此类物品交易额为77亿元。因此,广义的MRO(工业物资)市场具有百亿规模。

2.2中亚工业物资供应中心

从地缘来看,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向西开放面对的首要对象和重要阵地是中亚地区。无论自古以来还是当今世界,中亚国家都有着事关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来看,中亚国家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中亚是亚欧大陆的中心,自古中亚就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从上述工业物资市场在中亚范围的分析中可得出,中亚对于工业的物资需求量是可观的。

3发展模式

3.1由采购商转变为供应商

对于采购商来说,为了得到更加优惠价格的工业物资,必须扶持好供应商,这样双方合作时间越久,双方信任度越高,也就获利更大。而对于供应商来说,只有采购商让供应商盈利,供应商才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供应商获取的各方面报酬增加,才可能给予采购商更多的优惠。从采购商变为供应商,也就是从采购工业物资到供应工业物资过程中还可以得到利润。并且供应商降低产品成本,可以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程度逐渐增大。随着克拉玛依工业逐渐发展,需求物资逐渐增大,同时面向中亚市场,工业物资需求种类多样化,需求数量进一步增大,石油工业物资由采购向供应模式的转变,兼具采购商与供应商双重责任,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提升克拉玛依石油企业的竞争力[1~2]。

3.2由内部供应转变为外部供应

工业物资市场发展不仅要面向新疆区域,而且要面向中亚地区。近年来,新疆和中亚地区贸易越来越密切,而且工业物资是交易的主要对象,且工业物资需求量很大,种类多。所以克拉玛依工业物资不仅要面向工业园区供应,要由内部供应转变为外部供应,扩大供应市场范围,为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3]。

3.3由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石油物资供应部门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节约采购成本。但传统的物资供应模式,是寻找采购商帮助企业采购工业物资,这样采购商成了克拉玛依石油公司的成本消耗最多的地方,供应处不仅没有为企业带来利润,还成为了企业的又一成本负担。现要转变工业物资供应模式,采购商不仅要供应石油公司的工业物资,还可以为其他工业企业供应工业物资,为企业带来了利润,从以成本为中心变成以利润为中心,使物资供应部门成为石油行业的又一利润源泉[4]。

4结论

本文对克拉玛依工业物资市场发展战略和定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新疆工业物资需求量和中亚地区对工业品需求量,得到工业物资供应市场要形成新疆工业物资供应中心和中亚地区的物资供应中心。经营模式要由采购商变为供应商,由内部供应变为外部供应,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邵强.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物流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程伟.供应链管理中采购商与供应商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篇10

物流英语因为侧重实际运作,实践性和实用性强,并且与经贸专业紧密相关,已经成为一门普及物流知识的有效的专业课程。近几年来,开设该课程的院校增多,重点的、普通的、财经的、非财经的、外语的和非外语的院校都开设该课程。但是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师资情况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培养的学生往往只掌握刻板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不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物流英语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课程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弥补现有的经贸类各个专业课,如国贸、金融、财政、会计、管理等的缺口。

篇11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目前,较为全面的、权威的,可以被人们所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将电子商务划分为两个层次的概念,即广义的电子商务及狭义的电子商务。广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方式有关的商务活动,其所强调的是在网络计算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狭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信息网络来进行产品和劳务的买卖活动。其所交易的内容可以是有形的产品和劳务,也可以是一些无形的产品。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使用信息网络来进行的国际贸易已经占到了世界贸易总额的10%-15%,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电子商务所具有的网上营销、网上磋商、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账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等功能对国际贸易领域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影响国际贸易的主体

1、电子商务降低了对外贸易企业的生产、交易成本。(1)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首先,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通信费用和节省交通、办公费用。其次,电子商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工费用。最后,电子商务还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和办公室租金。(2)电子商务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首先,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各部门的采购需求进行整合汇集,然后交由总部统一向供应商批量订购,进而以降低采购成本。其次,利用计算机网络可将企业的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实时订购,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第三,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网络与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使得供应商可以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供应,这样在保证生产的同时也减少了库存积压。第四,供应商可以在网站上其所供应的商品,需求方可以通过网站直接与供应商联系,这样可以避免过于烦琐的中间环节,实在零周转,进而降低采购成本。

2、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成为可能。(1)电子商务有利于中小企业发挥其产品优势。在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的环境下,人们趋向于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标准化的产品,这往往使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大批量生产能力的大企业,具有成本上的优势,从而在与中小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电子商务为顾客提供了直接面对厂商订购个性化产品的途径,顾客可以通过访问企业的网站,在线描述自己对产品的要求,大规模生产的模式转变为个性化的订制。对企业而言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让位于个性化订制所要求的产品差异化优势。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灵活,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速度快,可以更加及时地对顾客的要求做出反应,生产出个性化产品,满足顾客需求。(2)中小企业与国际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成为可能。电子商务在创造了全新的企业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了全新的企业组织方式――电子虚拟企业。虚拟企业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与信息网络集中一批独立的中小公司的采购或销售权限,利用世界各地的劳动力为其进行生产,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使中小企业与国际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成为可能。虚拟企业具有一些传统企业所不具备的优点(见表1)。

(二)影响国际贸易的手段

电子商务技术如EDI、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平台等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给国际贸易手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EDI技术的本质是将企业之间的商业来往,以标准、规范的文件格式,采用电子化的方式,通过网络系统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进行传递,而整个过程无需人工介入和纸张文件。利用EDI技术的进出口企业可将日常往来的订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贸易单证,按照协议用国际标准化的文件通过网络进行传送,从而可以抛弃人工与纸面的传递方式,实现了信息传递的电子化、自动化。例如,生产企业凭借EDI系统,可使从收到产品订单到产品交付整个贸易处理过程的无纸化与自动化,具体为:企业收到标准化的EDI订单,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就会自动处理该订单,检查订单是否符合要求通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安排生产向零配件供销商订购零配件等向有关部门申请进出口许可证通知银行并给订货方开出EDI发票向保险公司申请保险单等,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完成整个商贸活动过程。

在国际贸易中的EDI是把订单、发货、报关、商检和银行结算集合在一起,使整个贸易过程的效率大大提高。据统计,截止到1992年底,全世界EDI用户大约只有13万,1995年则达到50万,而到2000年底全世界EDI用户已达400多万,是1995年的8倍。现在,在北美、欧洲等一些西方国家和亚洲的部分国家都普遍的应用EDI。如:在英国有大部分的海关手续都是使用EDI办理的。目前,美国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都已做出决定,对不采用EDI的,将推迟办理海关清关手续,或不选择为贸易伙伴。由此可见,EDI将取代传统的人工与纸面的贸易工具,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手段是大势所趋。

(三)对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营销是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销,与传统国际贸易营销方式比较,有着诸多特点。

1、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营销的产品策略。电子商务环境下强调供应链上的核心价值从制造环节前移到消费环节,要求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供应商、顾客及产品之间要保持连续的互相沟通和协作,在产品和服务中创造顾客的智能价值,为顾客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帮助。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所提供的各项便利条件更加迅速快捷的进行产品创新,并可以在互联网上对新产品进行虚拟推广、调研及改进,从而使产品设计开发、产品生产、营销及服务等环节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互相交流。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客户可以随时对企业提出意见、反馈,并可以提出各种个性化需求。企业也可以将新产品的结构、性能等相关问题到网上,进而收集客户对产品的意见。而在整个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市场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形成高度互动,自学习创新过程。这种网络式的产品开发过程与传统直线形的产品开发过程相比,对于新产品开发本身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更能适应,提高了产品开发的速度,提高了新产品的性能与质量,从而使顾客价值最大化。

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分销策略的影响。传统产销分离型分销渠道模式,以生产者为起点、消费者为终点,众多的批发商、零售商、商而为中介环节,不仅影响产品的实际销售效果,而且影响价格、促销等其他营销组合因素的决策。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成为了可能,大大的缩短了产品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传递距离。另外,网络虚拟商场能够把现实的商业购物空间转化为虚拟的信息购物空间,能够大网上操作谈判、定货、签单、支付、运送、服务等环节。顾客可以不用出门就能“游逛”虚拟商场,浏览货架上各种各样的商品,选中所需的商品后只要敲击鼠标便可购买。

3、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营销价格策略的影响。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产品价格等各项信息大多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公开传播的,企业能更好的了解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水平,从而作出企业产品科学、合理的价格。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动信息,从而随时修正本企业的产品价格,制定更适合的价格策略。通过互联网企业还可以考虑顾客对价格的可接受性,主动要求客户参与定价决策,从而制定出消费者更易接受的产品价格。

4、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促销方式的影响。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以前传统的媒体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促销方式所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都发生较大改变。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可以向世界的每个角落广告信息,消费者也可能通过互联网也可以方便地获得电子新闻、购物信息、金融信息等各种新的服务和新的消费信息。网络广告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相比,具有受众广泛、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优势,因而能够成为非人员推销策略的主导形式。其次,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营销推广的促销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现场示范被电子网页所取代,电子邮件和各种网上广告逐渐取代商品实验,咨询服务传统营销推广方式成为一种趋势。

(四)对国际贸易政策与法律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国际贸易的政策命题:电子商务基本属性的界定问题、安全性问题、关税问题、发展中国家问题等等。目前,WTO已经就货物和服务贸易达成了协议,而电子商务以其自身的多种属性和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要求人们在未来的贸易政策制订过程中充分考虑其规则约束的归属及其难以界定的电子商务行为处理程序。另外,目前尚不存在统一的国际法来约束网上犯罪,各国国内立法又不完善。而且,电子商务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也面临挑战。当经济日益电子化后,互联网的连通使数据很容易被它国掌握。合同形式的变化对国际贸易合同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传统合同法中所规定的书面的概念、签名的确定、合同的生效时间地点等概念,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全都受到了新的挑战。这些问题不能尽快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结束语

目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为重要,及时了解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将其运用到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稳步、持续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及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太原市中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郝晓雁,张红卫.发展电子商务,降低企业成本[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2]任润姣,吴洁.互联网的利用与降低企业成本[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3]高厚礼,吴宗杰.扶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J].当代财经,2003.

[4]网络资源EDI的应用[J/OL].青岛港,2002.

[5]郑淑蓉.基于电子商务的营销观念创新和营销策略变革[J].北方经贸.2001.

[6]王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山东经济,2003.

[7]马章良.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

篇12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刻,直接表现在带动了全球对外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同时将其进入的东道国纳入了经济一体化体系当中,加强了各国的经济往来。世界各国在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求发展,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跨国公司进入中国20年,形成了只有实行本土化战略才能在中国长远发展下去的共识。对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的研究,有助于中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更好的规范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行为,同时对中国的跨国公司走出国门,到国外进行投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 、生产经营本土化

1、生产运营本土化

生产运营本土化是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最直接的表现。跨国企业实行本土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降低成本。在世界贸易中,关税壁垒日益减少,而非关税壁垒日益增加,生产的本土化作为规避各种壁垒的最佳办法,被跨国公司广泛应用着。而且跨国公司为了贴近市场,也会最先考虑在目标市场进行生产。

摩托罗拉公司是在中国进行生产本土化程度较高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公司于1987年进入中国,首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于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有手机、对讲机、无线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等。截至目前,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已有26家分公司,投资总额约为35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摩托罗拉公司于2004年8月在天津签约,投资160亿人民币建立起中国最先进的半导体集成生产中心。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运营带来的规模经济已经成为跨国经营的重大优势,并有利于推进全球一体化战略。

2、生产采购本土化

采购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国公司根据全球战略要求,权衡境外采购和当地采购利弊后的一种策略选择。跨国公司由国外采购国内生产向国内采购国内生产的转变,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和提高生产的应变能力。

在中国进行采购的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和制造业,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百安居等。这些跨国零售集团在中国的采购,主要以快速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的各种产品,如服装、鞋帽、食品等为主。还有一类是如通用电器、福特汽车、西门子、联合利华等,这些制造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主要是为了支持在中国及全球生产。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速度增长相当快,年采购额已突破千亿美元,并逐年递增。2000年摩托罗拉从中国采购了将近14亿美元的产品;2002年则高达38亿美元;2004年,摩托罗拉的本土采购金额累计达156亿美元。

3、生产配套本土化

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初期,主要将中国作为一个低成本的加工组装基地,零部件主要靠进口,在中国制造和增值的比重较低,表明跨国公司与中国国内产业的关联度较低。近年来,跨国公司生产配套国产化的比例越来越高,与中国国内产业的关联度明显提高。

例如,为了给上海大众汽车公司配套,德国大众在全球的配套企业中已经有100多家来中国投资,投资总额高达22.3亿美元;重庆与五十铃公司合资建立了庆铃汽车公司后,吸引了其原有的国外配套企业来重庆投资,配套投资的数量和比例都很可观。目前,全球最大的5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超过一半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给在中国生产整车的合资企业配套。

二 、研究开发本土化

研究与开发是跨国公司的核心职能之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使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本土化成为必要,跨国公司正在不断加强对中国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的投资,在中国建立了一批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1、研究开发机构本土化

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重要的垄断优势之一,在跨国公司有效利用中国的科技资源的同时,会小心避免技术的外部扩散。因此跨国公司会通过与国内科研机构就某项课题进行联合研究开发,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互补。如为了建立和增强与高等院校及其知名学者或研究人员的联系和合作,每年IBM公司都会成立由高级主管和资深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执行委员会,从著名高校中挑选和确定出具有研究意义的科研项目,与高校共同进行研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十余个项目采用的就是这种合作形式。

2、研究开发人才本土化

研究开发人才本土化主要是通过与中国国内的科研院所和大量网罗中国本土化的高科技人才等形式进行。科技论文。如通用电气研究开发中心通过签约项目和人员培训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开发和推广运用;罗克韦尔自动化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所院校有签约项目或建立合作实验室;惠普中国软件研究开发中心与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进行合作,寻求设备支持和技术指导,都是有效利用中国的科技人才资源。绝大多数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机构的人才本土化指数都超过了60%。

三、 人力资源本土化

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经营获得的经营优势,只有通过人力资源才能真正转移到中国,而人力资源本土化是保证转移来的优势能持续下去的保证。科技论文。

1、外籍人员的本土化措施

语言障碍是外籍人员进行跨国管理的关键所在,所以使外籍人员本土化,首先是使外籍人员掌握中国语言,然后逐步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深入了解中国的处世方式,这将有利于外籍人员对中国工作人员的管理。

三星公司为外籍人员本土化所做的努力最显著,每年都从总部将高级管理人员派往中国进行学习,内容主要是学习汉语,并了解中国的相关法规、政策以及风土人情。在学习期满后,参加学习的管理人员要以报告的形式提交在中国收集整理到的有关中国的信息,并在公司进行宣传学习。

2、有效利用本土人力资源

跨国公司在中国人力资源本土化的重点是吸纳中国本土的有用人才。中国本土人员相对外籍人员较为稳定,可以增强跨国公司在中国战略的连续性,能够充分发挥其低成本和市场知识、关系资源未来的优势,有利于跨国公司在中国与顾客、员工、政府和行政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使跨国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如诺基亚在中国已经拥有员工近4000人,其中本地员工占90%以上;联合利华中国区工作的外籍员工人数也已减少了80%,目前90%的高级管理职务已由中国人担任。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在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员工的本土化,其中国公司16000多员工中有99%来自当地。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12名总经理/总裁级管理人员中有9名是中方员工,25名部门总监中有21名是本土人才。科技论文。

四、营销本土化

1、渠道本土化

渠道的作用是完成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是弥合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和信息差距。一个良好的渠道不但可以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节省交易费用,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资源配制,提高绩效。由于渠道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跨国公司选择国内的商利用自己已有的渠道销售产品,可以在低成本条件下,运用商的优势,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

2、品牌本土化

跨国公司从品牌名称的设计到品牌的宣传推广等方面,都致力于与中国的文化、社会习俗及消费者的价值观念等相适应,努力创造本土化品牌。其中最典型的是“Coco Cola”品牌的中文翻译“可口可乐”,即朗朗上口,又能形象地向人们传达关于产品特性的信息。Coco Cola公司在宣传推广方面,在深入了解中国过年贴春联的传统后,通过向顾客发送春联提升自己本土化形象。春联上联为“新春新意新鲜新趣”,下联“可喜可贺可口可乐”,既宣传了产品的品牌,又适合中国人的习惯,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贯穿在中国的生产、研究开发、人力资源、营销等方面,只有从方方面面切实落实本土化战略,才能立足中国。面对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中国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本土和国际市场上开辟属于自己的市场,具有与跨国公司相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研.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国际化论[M].上海:中信出版社,1992(21)

[2] 王志乐主编.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2004)[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