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策划范文

时间:2022-08-11 05:04: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商业地产策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商业地产策划

篇1

1.1房地产项目策划的定义

房地产项目策划是指以房地产项目的特定目标为导向,根据全面的市场调查分析结果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运用各种策划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拟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进行创造性规划的活动[1]。

1.2 商业地产项目策划的特征及作用

1.2.1 商业地产项目策划的特征

商业地产作为我国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个特殊行业,是将房地产、商业与投资三者结合起来的产业,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商业与投资,也不是属于传统的房地产行业[2]。商业地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地产项目策划的特征也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导向性

商业地产项目策划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市场需要入手,善于捕捉市场空白,致力于满足消费者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开发建造合适的商业物业。

(2)地域性

地域性是商业地产项目策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商业地产项目策划过程中,我们要对开发项目的区域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包括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同时也要对项目所在地的市场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及项目区位我们也要全面考虑,拟开发项目在该区位是否有发展前景。

(3)系统性

商业地产项目策划是由多个策划子系统组成,对于商业地产来说,各个策划子系统主要包括市场调研、项目定位策划、项目方案策划、可行性研究、营销推广策划以及物业服务策划等。各个策划子系统各自具有一定的功能,他们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商业地产项目总体策划。

(4)创新性

商业地产项目策划要以创新为核心,要敢于追求新意,主动创新。要想在激烈的商业地产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商业地产开发商必须要追求创新,在项目策划中要进行概念创新,主题创新,能够突出商业物业的个性化,使商业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能够牢牢地吸引目标客户。

(5)切实可行性

商业地产策划要立足于实际,能够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操作,实施方法简单易行,不能脱离客观的市场条件,或实施方法难以操作,超出了开发商的实施能力,使得策划方案变成纸上谈兵。

1.2.2商业地产项目策划的作用

(1)商业地产项目策划能为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决策提供依据

(2)商业地产项目策划避免商业地产开发商的盲目投资

(3)商业地产项目策划有利于商业地产企业认清市场形势,锁定目标市场

(4)商业地产项目策划有助于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3商业地产项目策划的主要内容

1.3.1 商业地产项目策划的内容

项目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项目多个方面的策划共同组成的[5]。对于商业地产来说,项目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定位策划

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对项目进行准确的定位,包括项目的战略、业态、主题、形象、功能、经营以及目标客户等方面,突出项目的个性化,使项目能以与众不同的形象进驻市场,并被消费者接受。项目定位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项目未来的经营状况。

(2)项目选址策划

项目选址策划主要是对拟建项目的建设地点进行选择。商业地产项目选址重点考察项目是否在核心商圈内,交通是否便利,是否在人流量多的地段,是否有充足的客源,能否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购物条件等等。

(3)项目规划策划

项目规划策划主要包括项目的整体规划布局,项目的建筑设计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等。

(4)项目实施策划

项目实施策划主要是围绕项目的既定目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进行策划,从而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5)项目融资策划

由于融资策划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策划工作,因此在进行项目融资时,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方式的特点和风险,选址最优融资方式。

1.4当前我国商业地产项目策划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措施

1.4.1 我国商业地产项目策划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商业地产目前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国家政府也采取了相关的宏观调控措施确保我国商业地产稳步健康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投资建设策划过程中依然曝露出许多不足。

1、市场调研与分析不充分

一些商业地产开发商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不愿花钱和时间在市场调研与分析上,只凭主观想法随意做决定,直接构思项目建设方案[3]。

2、项目定位不准确

由于我国商业市场还不成熟,项目定位通常只是流于形式,通常是由个人或少数水平不高的咨询企业来完成。

3、项目选址不正确

目前一些商业地产开发商忽视商业地产周边环境状况、缺乏对商铺地理位置的考察,未能考虑城市规划、商业网点布局、交通条件、客流规律和竞争对手等因素,盲目进行投资建设。

4、项目规划不合理

商业地产开发商由于追逐商业地产的高额利润,盲目进行投资建设,往往忽视了商业地产项目的整体规划布局以及项目内部空间布局。

1.4.2 商业地产项目策划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地产项目策划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保证我国商业地产投资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重视市场调查分析

市场调查分析是否全面关系到商业项目的定位正确与否。因此在商业地产策划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市场调查分析[4]。

2、抓住市场缺口,准确定位

我们要善于发现市场隐形资源,能够找到得到消费认可的市场缺口,进行准确的项目定位,突出项目的个性化。

3、合理选择项目地址

一个好的项目地址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还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选址过程中,始终贯穿5A法则(交通便利、确认便利、趋近便利、进出便利、选购便利),以购物便利为主线,设身处地的找出消费者便利性需求所达到的条件和标准,进行项目的正确选址,满足消费者的便利购物需求。

4、策划方案要切实可行

商业地产开发商要立足市场需求,科学合理的编写策划方案,使得策划方案能够体现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能体现项目规划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贾世军.房地产项目策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2

首先,要规范、简洁、易懂。

大多数策划公司往往认为一本厚厚的案子更有说服力,更可以显示自己的高超水平和雄厚的实力。的确,一份厚厚的文字是很有气势的,并且可以证明自己付出了很多的辛劳。但是真正需要靠这份策划案来答疑解惑的人们却往往被其中错综复杂的分析和论证弄的头晕眼花,不知所云,说白了就是仍然不知道怎么办。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正好说明了策划公司自己在面对项目时,心中并没有良好、成熟的方案,不敢轻易下结论。就象民间老中医一样,开一大堆子的药方,治好了是自己的功劳,治死了,那是说明你没有把握好,与本策划公司无关。

我们承认面对SHOPPINGMALL这个庞然大物,要涉及的内容、方面非常多,几页纸肯定是说不清楚的,但是,即便无法削减策划案的物理厚度,却应该可以看到清晰的思路、分明的条理,准确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未来应该做什么,该如何精确实行(实现)。

其次,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开发商花钱请策划公司,是希望能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方法和步骤。那么这份东西不需要多少引经论典的内容。开发商需要的是有较强的操作性、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指明发展方向的内容,要看到通过怎样的操作流程让他们可以最终赢利。而策划公司提交的策划案多是格式化的框架内容和无关痛痒的分析,究竟怎样执行,仍然不明所以。因此,策划公司在作商业地产案子之初,就要分析开发商究竟最关心的是什么,并明确解决方法,确定以后,要把它做透、做深,可执行性要强,便于开发商在实际运用中的操作。

再次,策划公司一定要真正懂得商业地产的运营、操作。

现在大多数从事商业地产的策划公司并没有本方面的专业人才,多是从住宅、写字楼方面转来的人员。这些人在住宅、写字楼等传统地产方面可能经验丰富,况且住宅、写字楼在中国10年了,他们可以去借鉴。但是面对商业地产呢?难道去借鉴超市、百货大楼的运营可操作模式吗?再或者把超市、百货大楼、住宅、写字楼等这些东西拼凑一下吗?所以策划公司必须要有一批从商业地产策划实践中磨练出来,或者实实在在操作过这类项目的精英,他们要对商业地产的操作流程了如指掌,懂得商业地产如何规划、怎样运营、以及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危机应对策略等问题。

篇3

然而,会展的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原因。展会作为一种载体,接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是一种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展会给企业和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因此,参展企业如何利用会展经济来创造效益,如何在展会中实现销售,已成为企业领导者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如何才能在展会中实现销售呢?参展企业只要合理的利用好展会的优势,结合企业和产品的现状,进行充分的筹划,就一定能取得好的参展效果。前期,三友传媒为A商业地产项目提供策划,参加2004年秋季房展会,仅投入几万元,成功销售商铺80余套,销售额近千万元,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了最大的销售,创造了历届房展会销售的历史新高,使该项目成为了本次房展会最大的赢家。同时,通过本次房展会,迅速为原本处于滞销状态的A项目重启市场,在展会结束后的几个月中,展会的热销效应得到了延续,实现了较为理想的销售业绩。

一、 合作背景

A项目是一个出售商铺产权的商业地产项目,地处省会城市郊区,毗邻正在开发初期的经济开发区,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较高的投资潜力。但是对于A项目来说,由于该地段尚处于开发初期,经济开发区尚未入驻,项目周边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较小,对于一个商业项目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很多人对A项目的投资价值持怀疑态度。

但是,由于A项目的开发商对项目定位为当前比较受投资者追捧的“产权式商铺”,即将商场进行小面积分割,然后出售单铺的产权,并为购买商铺的客户代租商铺,客户自购买商铺之日起即可每月收取一定的租金回报。由于这种投资方式具有较大的吸引力,2004年6月A项目经过充分准备后正式开盘,在项目开盘初期,这种低总价、高回报的产权式商铺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消费者的抢购。然而,在项目前期火爆销售过后,由于前期宣传推广不利及大学城建设的停工,A项目的销售受到了巨大影响,这种火爆的销售热潮在项目开盘仅二个月便处于销售停滞状态。

在A项目的销售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开发商决定要换掉目前推广不力的广告公司,重新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广告公司进行合作,在推广上加大力度,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来重启市场。9月底,A项目的销售负责人找到了在推广方面较为知名的三友传媒,经过初步的探讨,结合A项目的现状,双方在项目的推广上碰撞出了令人兴奋的新思路。于是,双方很快达成合作意向,由三友传媒代替原来的广告公司,负责A项目的全案推广工作。

二、深入市场,调整策略

10月份三友传媒正式接手A项目全案推广工作,并成立项目组。项目虽然拿下了,但是项目组的每个成员的压力却是巨大的,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已经处于停滞状态的项目,要让它“起死回生”谈何容易。然而,有压力就有动力,项目组成员对该项目进行的详细的市场调研、分析和论证,最后项目组得出的结论是:项目销售之所以滞销,是因为消费者对项目的投资前景缺乏信心,由于目前项目周边消费能力较低,担心项目正常经营后的风险较大,影响了项目的销售。因此,要想重启市场,必须要打消消费者心中的疑虑,重新树立消费者对项目投资的信心。这也是前期A项目一直打“投资”主题而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问题找出来了,项目组制订了“先树形象,后打投资”的新的推广思路,并将项目推广的二次启动时间定在了10月底的房展会。10月上旬和中旬,项目组与开发商一起对A项目的形象进行的整合,确定了极具吸引力的五大业态,并根据这五大业态,在电视标版、报纸、杂志、广播电台、市区灯箱广告和车体广告等媒体上进行了前期的形象宣传,并对销售案场和项目建设现场围墙进行了新的形象包装。在这段时间内,项目组没有打任何关于A项目投资价值的信息,而只是以塑造项目形象为主,突出项目具有经营潜力的全新业态,通过近一个月高密度、大范围的项目新形象宣传,使消费者对项目有了新的认知,渐渐对项目的经营前景产生了信任。

三、寻找突破点,瞄准房展会

对于商业项目来讲,要想实现销售就必须要突出项目的投资价值,这就是商业地产与住宅销售的差异所在。在形象推广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之后,接下来就要在此基础上推出“投资”的概念了。消费者对于投资项目,往往喜欢跟风,往往认为当前大家都关注的项目就是最具投资价值的项目,大家都不关注的项目都是没有投资价值的,因此,商业地产的推广一定要集中火力,在最适宜的时机推出,营造旺销的气氛,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从而实现销售。

此时,离房展会也越来越近了,房展会不仅是房地产项目展示自己实力,同行间大比拼的盛会,对消费者而言更是认识地产项目,选择地产项目,进行货比三家的良机,地产投资者也大多会到房展会淘金,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投资项目。房展会将会在短时间将房地产行业的目标消费群最大限度的集中在一起,因此,项目组认为本次房展会对于A项目重启市场而言,是再好不过的时机了。此时,项目组已将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到房展会上来,力争在房展会上一炮打响,以实现我们的房展会“市场引爆计划”。

正当项目组成员为突如其来的市场良机而欢呼时,一盆冷水泼在了项目身上:由于A项目正处在建设阶段,而项目销售的停滞导致了资金短缺,开发商要求本次房展会A项目将可能不会参加,即使参加,也不会有大的资金投入。经过项目的努力,开发商决定将参加展会的费用控制在几万元之内。众所周知,房展会就是一场地产大鳄们的烧钱比赛,为了体现楼盘的档次和实力,展区无论是从位置、布局、造型还是到材质,无不是追求档次和视觉效果,一个展会下来,所花费的费用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光是演出费用恐怕也有几万元。对A项目而言,区区几万元如何能在展会中崭露头角,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呢?

四、资源整合,出奇制胜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摆在面前,总是要解决的,经过项目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房展会,一定要整合现有资源,打破以往各开发商进行财力大比拼,以奢华来吸引消费者的参展方式,争取在展会中以最低的成本,来出奇制胜,巧妙地将A项目的投资优势传播出去。要打投资概念,首先要总结吸引消费者投资的利益点,最终,项目组将本项目的投资优势提炼为:投资门槛低、回报稳定、回报率高、适合大众投资。针对这一卖点,我们把A项目的目标消费群定位为在一定积蓄,想投资但无固定的投资渠道的城市小型投资者。

有了具有竞争力的卖点,如何将这一卖点有效地传播出去是项目组面临的又一问题。所谓有效的传播,不是简单的让目标消费群知道这一投资信息,而是要让他们接受信息后,认同我们的卖点,产生购买欲望,最终实现销售。因此,项目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使“投资门槛低、回报稳定、回报率高、适合于大众投资。”这一信息更加通俗、可信度更高,才能达到传播的目的。

于是项目组结合A项目的现状,对A项目的资源进行整合后制定出了参加本次房展会的营销策略:传播造势,利益诱导,促进销售,重启市场。针对制定的营销策划在策略实施上项目组进行了细化,以确保策略的指导性和可行性:

细化一:在传播时间上要拉长传播周期,以确保信息传播的持续性。

所谓拉长传播周期就是要使信息传播的时间从展会开始前、展会过程中到展会结束后的一段进间内要贯穿始终,争取做到会前传播进行市场预热,会上集中传播达到、会后跟进传播使热销持续。这样会前造势、会中促销、会后跟进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保证了信息传播的持续性。

细化二:对传播媒体进行立体组合,以确保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载体,面对众多的媒体要对媒体进行有选择地组合,如果盲目地依赖单一媒体,则有可能造成信息的流失;如果无选择地投放多家媒体,则会增加传播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本次展会在高空媒体选择上我们选择本市的主流报纸《晚报》,该媒体是本地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报纸,同时也是本次展会的主办方,会前对本次展会进行重点跟进报道。

光靠高空媒体是不够的,在展会过程中,信息能否及时有效地传播到参加展会的消费者中去,对参展企业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这部分人群就在现场,能否将他们吸引到你的展区内,就要看你的信息传播是否到位了。因此,在地面媒体的选择上我们决定自制宣传工具,届时在展会上流动发放。

细化三:在传播内容上主打促销牌,与其他参展企业主打形象形成对比。

在历届房展会中,参加展会的开发商无一不是在大打楼盘的形象,比档次,比概念,比个性,令消费者看得眼花瞭乱,到最后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看热闹。因此,项目组对于广告传播的内容决定以促销信息为主,主打促销牌,与其他楼盘形成反差,从成堆的广告中显现出来。同时,制作促销单张在展会现场发放,使A项目促销信息在参展消费者中传播出去。

细化四:制作会走动的吉祥物气模,营造现场热闹气氛。

由于事前开发商已声明对展区制作不会做大的投入,就注定展区的设计要一切从简,如何吸引消费者到你的展区前驻足呢?此时,项目组想到了吉祥物气模,也只能依靠这种可爱的吉祥物形象来营造现场气氛了。届时,可以制作数个会走动的吉祥物气模在展区周围巡回走动,一定会吸引大量人群,且由于气模是在展区外走动,不会占用过小的展区空间,不影响消费者咨询和销售人员同客户的洽谈,无意中又扩大了展区的实用面积。

细化五、制作大、小存折,使投资概念通俗化、形象化。

基础设施都已俱备,本次展会中推出“投资概念”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快速接受,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呢?于是项目组围绕该项目“投资门槛低、回报稳定、回报率高、适合大众投资。”的卖点进行讨论后,有人提出对于本项目投资打个比喻来说就好比一次性在银行存入一定的资金(购买商铺产权),然后每月可以从银行收取一定的利息(项目的租金回报),只是这种加报率要比银行利率更高,但同样具有稳定性。这句话刚说完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于是一个令大家兴奋的创意出来了:在展区制作一个大的银行存折模型,将项目的投资回报分析模仿银行利息回报写上去,消费者从这上面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投入多资金,每月能收取多少租金回报。通过这种方式A项目的投资优势便通俗易懂而又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有了放在展区的大存折模型,又有人建议再制作与真正银行存折大小相当的小存折,作为宣传资料在展会现场发放,小存折内除了项目投资回报分析外,增加项目介绍、项目业态、项目投资优势分析等内容,这时的小存折俨然成了一本精致的楼书。同进,结合小存折的尺寸,项目组将原来的准备要做的促销单张制作成为精美的促销卡片,夹在小存折中在展会现场同时发放,由于这两种宣传品制作精美,于是避免人们在接到宣传品后顺手丢掉的现象。

细化六:推出特价商铺,让利促销,拉动销售。

做了这么多销售铺垫,最终消费者能买账吗?当消费者对A项目的投资价值产生兴趣,并认同后这种投资模式后,如何才能让他们产生必须要展会期间购买的欲望呢?要刺激消费者的即时购买欲望,必须要让消费者感到即时购买会得到平时购买所不能得到的利益、且这种利益只有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才能实现。

于是,项目组决定找出A项目当前总价值最低的十套商铺,作为特价商铺推出。这种特价商铺,从价位上非常有吸引力,一定会在消费者中引起抢购风潮。可以进行炒作,以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五、成功引爆市场,成为最大赢家

按照前期展会营销策略的指导,展会前一星期,主办方为参展企业在《晚报》上做了一个房地产广告专刊,本专刊夹在报纸中同步发行,因此发行量很大,也深受消费者的关注。正如项目组所预料,各房地产企业在专刊上都打出了参展项目的形象广告,只有A项目打出了以促销为主题的广告,同时在广告中注明了项目展区的位置,以便于消费者寻找。同时,由于大多数参展项目为住宅项目,打的都是居住理念,而只有A项目打的是投资理念。因此,使A项目的广告版面在本期房地产广告专刊中显得格外醒目。广告一经播出,赛前就有很多消费者打来电话咨询,要求提前订房,而销售人员却欲擒故纵,声称该优惠措施只有在展会期才能享受,届时请到展会现场购买,为展会现场的抢购打下了基础。会前的信息传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展会前三天,项目组开始了布展工作,由于考虑到成本问题,展区设计在造型和用材上都进行了简化。为了更好的在现场促销信息,项目组将展区的立柱进行了加宽,于是4条立柱便成了4个广告牌,于是项目将促销信息打在了近5米高的立柱上,使促销信息变得格外醒目。印有A项目投资收益分析的大存折也放到了展区的最前面,并配有销售人员现场讲解;作宣传资料发放的小存折和印有促销信息的促销卡片也都准备到位;吉祥物模型出订做完成,并聘请在校大学生做兼职,展会期间钻到气模里面在展区周围走动;项目组还在展区前放置了音响,播放项目的专题片,以吸引人气;同时,从售楼处拉来4组桌椅放在展区内,以便于销售谈判。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A项目具有转折意义的房展会如期而至。展会第一天,会前通过电话咨询要求定房的客户便早早地来到了展区前,与销售人员进行谈判,现场气氛火爆,看到如此场面,销售人员的积极性高涨,谈判显得格外投入。由于促销人员在展区内流动发放小存折和促销卡片,消费者看到如此新颖的宣传资料,大都仔细阅读,大批的准客户被吸引到了展区前。同时,吉祥物气模也发挥了作用,它可爱的时而挥手,时而走动,吸引众多消费者前来合影留念和驻足观看,为展区增加了人气。

第一天推出的10套特价商铺被抢购一空,为了再一次营造抢购风潮,项目组决定再加推10套特价商铺,并修改了现场订铺的优惠政策。展区的人越来越多,要求与销售人员咨询谈判的客户也越来越多,由于谈判桌不够,很多人都在一边等候。于是项目组将展区内的接待台移动到展区前面,在展区内又增加了4组桌椅,这时原本不大的展区,被谈判用的桌椅全部挤满了。这样的火爆场面一直持续到了展会的第三天,也就是展会的最后一天。在最后一天下午,很多参展商都在准备撤展,而A项目的展区内仍有消费者在咨询,于是A项目便成了本次展会撤展最晚的一个。

展会后,按原计划项目组在推广上进行了跟进,在报纸上加推了一个整版的广告。其中半版以软文的形式对A项目在展会期间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炒作,提出平民化投资的概念。同时,利用半版的硬广对A项目本次展会取得的成绩进行庆贺,并加推5套特价商铺。本版广告投放后,便吸引了上百个咨询电话,掀起了第二轮抢购风潮,使展会的热销效应得到了延续。

篇4

按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律,一般社区商业配套在人均0.5-0.8平方米, 区域性购物中心在人均1.0-1.2平方米。而我们很多城市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消费承载力。问题还在于,一个城市能够容纳多少购物中心?假如一个40万人口的城市,一下有了5个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就出现严重的空置率,同质化问题就难以解决。表现为业态的同质化、商业资源的同质化、商铺产品的同质化、租金水平的同质化,造成商业物业经营效益低下,商铺产品滞销,严重的造成资金压库和社会问题。

二、如何面对

造成同质化的原因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的选择,而非城市消费功能配套的选择。这是问题的根源。房地产开发商因为商业地产的地价属性和社会属性,可以获得设定条件的商住配套用地,可以通过低价拿地、入驻品牌商家的集聚效益、地段商铺的销售大幅提高房地产产品价格,因此往往不经充分的市场定位和商业策划就盲目开打。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何面对?

1.做好前期策划定位

成功的项目要有极大的前瞻性和创新能力,这就是商业策划要结合建筑策划、投资策划、项目开发统筹,各类提供商配套商的选择和工作SOP。

这些前置工作不可忽缺,通常说,商业三要素就是商业环境、商业趋势、商业内容,用地分析关键看环境,也就是城市控制性规划和交通规划,看社区和区域在建和待建项目的储备人口状态、竞品状态,控制性规划条件是硬性的、刚性的。看竞品就很关键,在竞品充分的条件下,可能社区商业的配套就是人均0.1-0.2平方米,区域购物中心的体量就是0.2-0.3平方米,这还要根据市口环境客流和消费习惯进行修正。再就是看商业趋势,商业消费是动态的、柔性的,可以根据商业的规律结合用地的条件进行定位,如何对商业趋势进行判断,这是决定商业内容的关键。我们把商业消费分为基础消费、选择性消费和文化消费三个大的范畴,进行补缺、转移、创新的不同定位。其中,选择性消费和文化消费业态需要下比较大的前期功夫,需要对发达地区的品牌资源、先进业态、经营模式、运营团队和获利能力进行详细的考察,进行引进和创新,进行属地化的接种和培植。

项目的专业策划决定项目后期的商业内容、资产运营目标。我们过去叫“订单地产”,现在叫项目租售留的前置控制,所有的物业产品无论租售留,都是商业使用价值,应该经过市场的选择才能落位。成熟的品牌商家也有一整套定位模式和合作策略,我们在前期就进行共同选址和合作开发。

从更高层面说,城市扩容后,城市综合体及其商业内容的定位,甚至是人民生存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再造和位移。在中国,不同于美国,我们的用地极为有限,所以追求较高的开发强度,同时负担着巨量的安置房建设,如何达到理想的定位又能解决现实的旧改拆问题。此事不可谓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关系城市民生和财政能力,政府对大规模投资的街区和商业中心区的工程项目,越来越重视。但现实往往是企业走得快,政府行为却非常滞后,尤其在三四线城市更是如此。仍然表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传统矛盾。这时候,企业就不能只是限于自身的短平快目的,仅仅琢磨自己的地皮,而要拿出城市运营的勇气,主动参与到城市控规的完善和编制,在更大的视野和环境上发现城市真实的需求和用地最大的价值。

2.重视品牌主力店的占位和落位

抢占品牌商业资源是商业地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城市基础消费业态已经呈网格化布局,而选择性消费和文化消费等更高业态业种,需要在城市区域布局、商圈规划和发展中进行全方位的用地平衡和选址。整合当地特色经济的商业资源、产业资源、市场资源(商业、办公的需求),形成项目特质,城市综合体同样反对抄袭。引进国际或外地品牌商业内容要结合城市商业网点核心内容的需求,形成错位经营格局。

以红星美凯龙为例,目前正全方位进军商业地产开发,主要选择城市新的发展中心区位,一般50-1000亩的用地,进行直接投资或合作开发。在项目定位上,以双Mall (百货Mall+家居Mall)为核心,带动商业街、公寓、酒店、住宅及其他公建配套,进行街区化综合开发。对于百货Mall,10万平方米的要求5公里40万人,5万平方米的要求15万-20万人口,这个复合度不能动。家居Mall,5公里覆盖4万户家庭,每个家庭每五年的家居消费一般是5万元,这是本运营的账。这些要求其实是商业选择的结果,一旦立项定位,就成为区域商业中心,聚集上千的一线二线品牌商户跟随我们,是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所以,区域开发商不能把品牌主力店招商看成简单的业务,而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开发商一定要明白,一个上好的物业,租金不断增长,如何做到?需要考虑的不只是眼前,还要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应该有严格的结构化市场策划和投资运作程序,并保证及时的沟通和交付,才是面对在市场的正确态度。

3.重视新建项目的产品营建

城市综合体及其商业内容的建设要满足城市公共空间和消费的需求,集合在一个建筑空间中各种功能的实现,并且取得环境和交通通勤要求上的平衡,部份因素是非技术性的,这就要求在策划、规划、实施城市综合体项目时理顺各种非技术性的关系。没有政府和社会支持,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选址和形成很难成功。克服同质化,强调城市区域发展的综合建设、综合开发、综合配套,才能形成片区开发的定位优势。

(1)解决好环境和市政的配套建设

政府享受着土地出让金和未来的税收,政府也承担着项目成败的责任和义务:供地、配套、周边环境、市政交通的各种有利条件、解决动迁、拆迁、安置和环境配套中的社区统筹问题等。

(2)功能清晰

综合、聚集、互动的作用不明确,功能混乱的城市综合体无法给城市带来综合效益,只可能给城市带来混乱。规划设计任务必须明确:规划结构及各物业建筑形式、总体布局建议、功能分区、业态组合及公建配置、商业物业技术规范、建筑形态设计及空间设计、分区设计与分期开发、交通系统、景观系统、市政配套及绿化系统。

(3)横向和竖向动线布置

城市核心圈的土地利用率很高,城市综合体要做好横向和竖向动线的布置,重要的就是地块内外部交通规划,才能使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体现出来,不同层段、不同价值、不同布置方案,如独立铺、持有型商业、酒店、办公等动线区隔和功能区位的隔离,商住分离、客货分离等,为社区和建筑综合体的终端使用进行预设和人性化投入。

(4)立面公建

如果有公寓或其他居住功能的综合体,要对建筑立面控制,住宅立面不整齐,可能会破坏综合体的形象效果;立面公建化,能显现出气势。

(5)车位足够

车位决定城市综合体的存活率,应当提高车位配置率。车位决定品位,没有足够的车位无法形成城市综合体的品质,没有品质保证的城市综合体可能是城市的垃圾建筑。

(6)避免电梯公交化

城市核心圈强调竖向交通,城市综合体由于功能分置,电梯会很多,作为开发商不愿电梯多,电梯竖井太多会影响得房率;电梯太多增加设备成本。因此,城市综合体应更多避免底层商业上层住宅的传统套路,盲目增加住宅规模和容积率,最后只能让商业象只病猫奄奄一息,遗害的还是发展商自己。

(7)灯光亮化

这是城市城市综合体形象必备要求,城市综合体的亮化是第四代产品的根本标志,并将今后引导城市风尚,所以城市综合体必须亮化,否则不会成为地标,但是城市综合体的亮化要考虑节能和环保,具体到细节还要结合景观和公共需求设计。

(8)广告控制

突出主力、名店、特色店的品牌效应广告。外部和内部要做严格的广告规划,不能再把项目产品搞得俗不可耐。

(9)物业管理

国内综合物业管理的水平是目前对城市综合体的极大考验,须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的理念和服务规范,以内部服务增长为核心,变管理房产为服务客户,为城市综合体提供增值服务。商业物业只有空间和设备上的规划是不够的,还要有时间上的规划,不能互为消极因素,应为互为积极因素,如办公楼夜间亮化为商业补景,居住区的公共车位和办公区、商业区的停车互用,白天白领下班后成为商业的优质消费资源,投资经营户愿意参与物业分摊等。这些方面需要很仔细、巧妙的构思,才能构筑好城市综合体内在循环经济。

4.重视已有项目的商业改造提升和资产管理

虽然物业由房地产企业建设,但是真正能使这些物业产生价值的最终用户包括了商业、酒店、办公房的经营者。开发商品是制造了硬件,而经营方才是未来的主角。搭建舞台的人也要给予未来舞台角色们更多的话语权。

开发商和业主要向终端的经营实体让利,政府给的优惠条件不但向开发商倾斜,还要向终端的运营者和零售商倾斜,要给予商家一定优惠扶持的政策,只有这样综合体才能度过养商期,变成活力体。城市综合体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只有政府、发展商、运营者、零售商环环相扣,选址、物业、配套一并考虑,规划、建设、经营全面考虑,把非技术因素处于控制状态,那么这样建设的城市综合体和商业物业才会取得成功,成为城市的聚宝盘,成为城市的骄傲,也成为人民需要的生产、生活、投资和消费的天堂。

大多数区域开发商不具备万达和红星一样的垂直一体化运营能力,怎么办?作为弥补其短板的专业运营服务商就诞生了,我们做横向服务的工作,统筹项目生产要素。所以不同于简单的策划机构或商。初期开发商急功近利,会与我们产生一些歧见,时间长了才发现,商业地产综合开发,光有钱不行,还必须做好综合策划规划和招商运营,要协同N多的协作伙伴。增加商业创新和提升的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含量。

这些都需要专业统筹和资产管理目标的统筹。如何解决甲乙方之间的传统成见和分歧?应该转变合作思想,建立合作开发、专业评审和后期合作运营的长效机制。

商业地产同质化,对于在建项目,需要转移和创新城市和区域的消费功能,需要注重可持续能力的商业运营合作;对于已经交付的物业,则要根据环境和趋势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全面的诊断,对症下药,进行运营层面、财务层面和商业内容的统筹,结合更多商业资源和运营资源,强化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达到更新和再造输血功能,同时,也要通过商业运营达到物业资产的增值和退出机制,接轨资本市场。

篇5

近几年,商业地产工程项目成为企业争相投资的对象,作为具有地产、商业与投资三种特征的集合体,商业地产在经济上的意义是区别于传统房地产本身的经济意义。

一、我国商业地产业发展概况

商业地产是满足人们“衣、食、行”的作为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用来供人们购买生活用品、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等。广义的商业地产是指用于从事商业活动的房产或地产,一切用于商业用途并取得实质的商业效益的房地产项目都统称为商业地产。商业地产从经营的方式、用途和地产功能上是区别于供人们居住和使用的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它集地产性、商业性和投资性于一体,兼有这三方面的特点,既区别于单纯的投资和商业,又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房地产行业。

在1999年,商业地产的概念为人们所知,以大连万达集团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开创了中国模式下的“订单式商业地产”,此后,各大房地产开发商相继推出商业地产品牌。商业地产比传统意义的地产用途更广泛,其中包括商务宾馆与酒店、商场、便利店、专卖店、商务写字楼、特色商业街以及功能多样的会展中心等。在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普遍开发的商业地产工程项目就是大型的购物中心,在房地产业中,购物中心的开发和经营与商业地产的开发和经营相通,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成为购物中心地产开发模式效仿的对象。

二、商业地产供应链管理

房地产业市场化体制逐渐形成,商业地产在房地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得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商业地产作为作为新兴产业,是目前房地产市场投资的热点。然而盲目投资引发商业设施与资源浪费、项目工程中断、实际收益较低等问题,从而给商业地产的发展带来阻碍作用。商业地产作为一种商品,它就像现代化工业生产一样从原材料到最终的地产产品的产生再到把地产产品推向市场,这正是一条涉及多方面的供应链,在这条供应链上面设计规划方、原材料供应商、地产开发商、地产投资商、建设施工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等等构成了这条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在商业地产供应链上,地产开发商占据主导地位,各个参与方都通过相互协作、双方互利的原则向最终的消费者提供满足消费者意愿和需求的地产产品。

1.供应链管理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受到国家政策的调控影响较大,进而地产市场未能实现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商业地产时刻面临除市场以外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增强商业地产开发的竞争力才能使得地产企业生存下去。增强商业地产开发的竞争力首先需要加强地产开发的成本控制力,运用现代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地产开发对成本进行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生产出更多地产产品,推动经济的发展,满足商业地产消费者的要求,从而开拓商业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空间。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一般是指涉及供应链上游企业(原材料供应商)、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发商或制造商)和供应链下游企业(产品分销商或运营商)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使用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思想进行管理。

图 供应链流程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对产品从筹划生产到产品分销再到市场进行有效的生产控制与管理,以达到在最短的生产期内,用最小的成本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为整条供应链系统提供更广阔的利润空间,达成多方共营的局面。通过对商业地产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使得地产开发成本达到最小,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促进地产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商业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调节和促进作用。

2.商业地产供应链成本管理

供应链成本包括了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供应链各节点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供应链成本管理是将成本管理的思想及方法运用到供应链上,由企业内部拓展至整条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对跨越组织边界的所有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的方法和概念。供应链成本一般包括产品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所发生的包括采购管理成本、原材料批发成本和设备成本、运输成本以及产品分销和销售成本等等在内的为了实现产品销售的费用。而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是以供应链中的企业为重心,起始于供应商原材料的供应到产品最终在市场上流通销售,这就体现了产品的形成过程中供应链的各个参与方和企业之间的成本控制策略,各供应链节点的企业都力争将成本降到最小,利润变成最大。

商业地产供应链分为上游、核心和下游各参与方,从而从供应链的视角下将商业地产成本分为供应链上游成本、供应链核心成本和供应链下游成本。商业地产上游成本是地产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产生的成本,包括土地开发成本、资本成本等;商业地产核心成本是指的地产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产生的成本,包括地产建设及安装成本、地产开发企业自身的管理成本及开发成本等;商业地产供应链下游成本是指地产销售阶段产生的成本,包括与地产经纪机构的交涉成本、物业公司管理成本等。通过对商业地产企业供应链的分析找出最优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比如一些发达国家和成熟企业通过对地产工程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来推进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快速发展。

(1)日本地产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分析

日本地产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实行的是供应链全过程管理模式,即从项目调查阶段开始,工程的后续计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监督检查阶段、竣工交付阶段直至项目保修阶段都实行严格的控制管理,从源头和整体着手控制地产工程项目的成本。同时,日本一些地产相关部门在制定了日本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定额、编制了工程费用估算手册的基础上,还定期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变化进行修改,从而实现工程管理成本控制的动态管理。在项目成本管理方式上,日本的房地产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都是处于有序的市场运行环境中,结合市场和社会认同来确定和管理地产价格,使得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成本控制实现了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从而更加经济高效地管理和控制项目成本。

(2)万科关于房地产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

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在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而面临困境时,采取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面进行创新,从地产供应链的完整性出发,采取了建立集团统一的采购模式,引入“战略供应商”的概念;重视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图等,从供应链的各节点出发对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万科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统一采购”的信息化和透明化;并通过网络招标,与战略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按照协议直接在网上进行采购各种原材料,节省各种交易费用,这种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大批量、大规模采购,使得造价成本得到优势控制。此外,万科通过成立万创设计研究中心,从项目的初步规划、各种工艺改进、样本材料把关、样本房装饰装修等多方面进行管理,从而有效控制后期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和确定大致的建筑成本。

三、商业地产工程供应链成本优化

商业地产相比于一般的房地产特点是选择地产建筑地时要更为考虑区位因素,注重未来客流量以及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该区位的影响。

1.地产供应链上游成本控制优化

上游成本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成本,资金成本、勘察设计成本、咨询成本等,其中土地开发成本与资金成本是影响商业地产超额利润的两大关键成本。

(1)土地开发成本控制

地产市场中对土地的垄断性较强,地产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土地成本受政府各项宏观政策影响较大,全国各区域发展水平不一样,地价的构成和相关的配套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地产开发企业应了解开发区域的各项土地政策。

(2)资金成本的控制

控制地产的资金成本主要是从降低负债率、贷款利率和缩短开发周期、加快资金回笼等方面入手。首先,加强财务杠杆的应用合理筹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其次,加快应收款项的回收。最后,要做好资金的使用规划。对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做出正确的测算,分析每个关键节点的现金流量和资金使用量,从而合理分配资金。

2.地产工程供应链核心成本控制

核心成本主要包括建筑安装成本、地产开发企业自身管理成本和地产开发企业支付的开发成本三部分,核心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建筑安装成本控制和地产开发企业自身管理成本中的管理费用和税金的成本控制。

(1)建筑安装成本优化

建筑安装成本是地产项目成本中较为稳定的部分。其成本可从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来进行控制。对于设计阶段,可在满足同样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设计工作是整个供应链中建筑安装成本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设计成本应通过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推行限额设计以及引入考核机制等举措来进行控制。

(2)管理费用成本优化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管理费用的开支,房地产开发企业按岗位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各部门和员工都应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管控的参与者,让每个人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使企业各项成本要素都得到充分的管理。

(3)税金的筹划

在中国,房地产是税负最重的行业之一。其中交纳金额较多的是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三项。按目前标准,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按销售收入的5%交纳营业税,按所得额的25%交纳企业所得税,按增值额扣除项目金额的30%~60%不等交纳土地增值税。在这种税收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通过税金筹划来减少税金方面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①通过借款利息的筹划,土地增值税起征点的税收优惠筹划、整体转让、分解定价等方式,综合进行土地增值税的筹划。②通过合理拆分业务,剥除价外费用,将房屋的装潢、装饰以及设备安装费用单独签订合同等方式,综合进行营业税的筹划。③通过迟延纳税的筹划,充分利用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项目等方式,综合进行所得税的筹划。以上一系列的整体税收筹划运作,可以有助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税负的减轻。

3.地产工程供应链下游成本控制

在下游成本中销售成本是控制下游成本的关键。销售渠道选择是是市场营销决策中的基本决策之一,是影响下游成本的重要节点,它关系到企业能否将产品及时顺利地销售出去,以及企业销售成本和盈利水平。通过聘用专业的销售人员,制定完善合理的销售计划,通过各种结合本地区特点的宣传方式,力争以最少的销售成本赢得最大的销售量。

通过对商业地产供应链上游、核心和下游成本的分类分析,提出了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一些措施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有利于地产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四、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们对多元化的服务和产品有更高的消费需求,从而促使商业地产工程项目的投资与开发。商业地产企业为最大程度上获得经济利润,就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分析。从供应链视角,商业地产成本进行了策略化分析,分为供应链上游、核心、下游三方面来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最大程度上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巩本兰.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商业,2011(11).

[2]罗方晔.关于构建供应链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产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近几年来,商业地产投资也逐渐成为房地产投资者关注的新方向,并将成为未来几年内我国房地产开发的新趋势。在商业地产的开发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是提高商业地产投资回报的关键。

一、商业地产的投资特点、运作模式及其开发程序

商业地产指的是专门用于商业发展的非住宅性房地产,比如写字楼、饭店、酒店、旅馆、商铺商店、购物中心、大卖场、商业街、ShoppingMALL等专属于特定商业用途的房地产。

从根本上来讲,商业地产是一个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反映,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体现,它是城市住宅结构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一个城市从分散、单一向集中化、现代化转变的重要体现。

(一)商业地产的投资特点及其运作模式

区别于一般房地产的开发,商业地产有其特定的投资特点和投资环境,也有着特定的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商业地产的开发过程十分复杂,投入极为巨大,投资回收期很长,从而决定了商业地产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商业地产开发一般有三种运作模式:一是只租不售,其优点是:开发商始终掌握招商的主导权,能提升物业的价值,能很好的进行融资;其缺点是:完全靠租赁收入来盈利,投资回收期长,面临的资金压力大。二是只售不租,其优点是:投资回收较快,风险较小;其缺点是:开发商失去招商主导权,招商难度加大,不利于物业升值。三是又售又租,即部分销售部分出租,它综合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克服了前两种模式的缺点,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商业地产运作模式。

(二)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程序

1、项目开发前的综合分析和整体规划

根据商业地产的投资特点,在进行商业地产开发前,进行全面、细致的前期市场调研和综合分析,并作出专业、成熟的项目开发策划是非常必要的。任何投资都需要一个详尽的投资策划,作为商业地产投资,更需要进行专业的投资策划和成熟的项目策划,并做好开发后期的营销策划。在进行项目策划中,要进行投资环境、投资风险以及投资效益的综合分析,并做出准确的项目目标市场定位、项目主题概念定位、项目总体形象定位、项目开发过程综合安排以及目标客户的精准定位和价格定位等。

2、商业地产项目的营销策划

房地产投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大型营销活动,商业地产的投资更需要进行专业的营销策划方能达到良好的投资回报。根据商业地产的投资特点,商业地产的营销策划主要包括商业地产产品的策略、广告宣传策略、产品销售策略、地产招商策略等,商业地产的营销策划是进行地产投资做进一步项目策划的基础,是制定有效地商业地产销售目标和项目开发过程安排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商业地产投资项目成功的重要前提。

众所周知: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购买力,但只有三者结合才能构成现实的市场,故无论是选址,还是定目标客户、规模大小、运营模式,都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3、商业地产项目的市场定位

商业地产开发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因此,精准确定商业地产所面对的目标客户,并作出准确的市场定位是进行商业地产开发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讲,商业地产所面对的客户分两个层次:销售阶段的商业投资经营者;物业经营阶段的最终购买者(消费者)。

针对商业地产面临客户的具体状况,在进行项目投资策划时,就要周全考虑商业投资经营者的需求特点和最终购买者的需求特性,并分析其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为所投资的商业地产项目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

4、项目开发要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在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客观资源的有效整合,把松散的、分离的资源经过有效整合,使其为整个项目开发服务。通常来讲,这些客观资源都是隐性的、需要深入挖掘才能发现的,项目投资者要善于发现挖掘,并积极提炼,使之整合在一起的,最大程度的为项目开发服务。

5、项目开发要以人为本,努力挖掘人文亮点

在商业地产的项目开发中,项目投资者的目的都是投资回报,然而,在进行项目操作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区域特点、民族特色等文化因素,使项目投资更富有人文性,把传统的空间及现代的文明元素相结合,建设舒适宜人、极具特色、富有人文性的现代商业空间,以满足现代人对经济生活的需要。

6、商业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

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接下来就是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规划设计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规划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达75%以上。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经过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就确定了业态,确定了主力店,也就明确了客户的需求,决定了商业经营的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规划设计的盲目性,降低了设计图纸翻来覆去更改的频度,也有效地控制了项目成本和工程造价。工程规划设计完成后,建造成本就已基本确定,要更改是很难的了。

此外,在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中,尤其还要关注:交通体系布局要合理,人车要分流,上下要方便,卸货区域的安排;高度、荷载要根据业态需求确定;此外,在规划设计时还要尽可能留有余地,以供变化之需。

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物业管理、开业经营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二、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商业地产的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征用费用、拆迁补偿费用、前期策划费用、基础设施费用、工程施工费用、建筑安装费用、公共配套设施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等。在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是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益的重中之重。本文从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及开发商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两个角度,阐述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措施。

(一)项目开发不同阶段成本控制的措施

1、项目开发前期的成本控制

在项目开发前期,当投资决策已然确定项目开发的地点以后,首先要做好项目的市场分析以及项目的财务评估,如项目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方案的设计制定;项目投资的机会成本以及资金的筹措等。

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是商业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比例不大,一般只占建安成本的1.5%-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多少。

同时,在项目开发前期,要积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如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完整的项目投资估算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该明确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各项初步技术所涉及到的经济指标,这将直接决定着整个开发项目的投资成败。

此外,商业地产开发企业还应该做好开发项目的报建工作。要积极整合资源,争取有利的规划条件,以有效进行成本费用的控制。项目开发前期成本的控制,关键在于前期费用、投资成本及投资利润的有效估算,以做出准确的项目决策,从源头上避免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也要考虑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以提高投资回报。

2、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商业地产开发项目是高风险、高挑战性的投资,地产项目的设计阶段对有效进行成本控制也显得格外重要。在商业地产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要全盘考虑项目开发的综合因素,既不片面强调节约,也不能只重视采用新技术而忽视成本的控制。这就要求在设计商业地产项目时,要通过项目设计招标、项目施工预算、设计概算等方式,把项目的方案设计进行优化选择,从各个环节降低建筑安装费用、工程施工费用、投资企业的支出成本等,以达到有效的降低项目开发成本的目的,最终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3、项目开发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商业地产的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最具体、最繁杂的,也是影响项目开发成本的关键时期。

(二)严格进行项目施工的招标

在商业地产的开发实施阶段,要严格按照工程量的清单报价进行招标,不要不切实际的增加工程量或减少工程量,更不能脱离严格设计的工程量报价去乱招标。

(三)加强施工现场的控制和管理

在地产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和控制,要确保尽可能地减少设计变更,切切实实的保障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的质量,把好价格关。这个阶段的控制和管理是直接影响到项目工程质量以及使用价值的关键时期,对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成本控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做好开发项目市场营销环节的成本控制

商业地产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盈利,使投资回报最大化。因此,市场营销环节的成本控制是商业地产项目开发过程的后期阶段。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营销管理的费用、销售操作费用、销售税金、财务费用等方面。

对于商业地产的销售,为有效控制销售成本,投资企业就要针对具体的销售情况,做出最优的决策以有效降低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一般来讲,投资企业在销售阶段初期,都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成本目标体系,这样就比较明确的划分了经济责任,做到各个销售环节的权责明确,易于计算经济效果。

对于商业地产的租赁,应该做好营销推广工作,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挖掘企业内外部潜力,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租赁方案,尽力采用性价比高的营销方式,提高营销推广费用的使用效果,从而,达到合理有效降低营销环节成本的目的。

(五)商业地产投资企业自身的完善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1、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商业地产投资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做好成本控制的基本因素,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以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有效推动项目成本的控制是降低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同时,投资企业要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监督的同时,也要加大企业外部专业机构的监督,加大施工管理力度,加强施工监理和投资监理等。

2、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理念

商业地产投资企业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成本系统管理理念,把企业的成本管理看做是一项需要彻底执行的系统性工程。投资企业要树立整体和全局观念,切切实实的系统研究关于成本管理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项因素。从整体来看,投资企业的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层以及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因此,企业所有人员都是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身所负的责任,都要有成本控制的观念,实时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

3、注重对项目成本资料和信息的管理。

在商业地产的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商业项目复杂多变,而且关系到许多利益主体,因此,及时将项目过程中的施工图纸、招标图、招标文件、合同文件、来往信函、指令单、报价表、水电费用、奖惩通知单等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可以为整个项目的操作打下良好的资料基础,为成本的控制提供有利依据。

同时,也要注重建立并完善商业地产投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成本资料的电子信息管理,通过电子信息资料的管理,可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商业地产开发投资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成本控制的特殊性。投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企业自身的措施,对项目开发成本进行控制,实现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尹贻岳.建设工程项目价值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刘华.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项目开发中的成本控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21(3)

篇7

一、定义和主要类型

地产按其功能通常分为三大类,即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住宅地产和以商业活动为目的的商业地产、以工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地产,商业地产的特点是通过在地产上的商业活动体现商业和地产价值的集合,商业地产主要包括写字楼、商场、店面、旅游景点、酒店等。

二、商业地产的主要运行模式

(一)只租不售。即在商业地产建成以后,通过招商出租的方式,收取租金,逐步回收投资商业地产的投入及获取投资收益。

1、只租不售的好处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获取较稳定的投资收益的同时,获取商业地产的增值收益;二是在需要资金时,可通过将商业地产抵押的方式取得贷款;三可以统筹租金,防止恶性压低租金;四如招租、日常经营、物业管理等后继工作做得到位,则可提升该投资者的品牌价值。

2、只租不售的弊端在于:一对商业地产的招租要求较高,存在招租无法达到预期、租金收入不理想的风险及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特点;二对招租的总体定位、商家的具体定位、具置的规划等均需做出很好规划,否则会导致整个项目的招商失败、无法出租;三商场地产的日常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等后继工作对投资者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是对刚介入商业地产的投资者更是一个挑战,如经营管理不到位,对后继的招租、现有商家的维护、租金等方面都将带来负面影响。

3、只租不售商业地产的难点:一整个项目的设计规划、招商策划等前期工作,对项目招租的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对投资者在这方面的要求极高;二招租和日常管理团队,对招租的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只租不售的方式需要投资者要有较良好的财务状况、较高的商业地产综合规划和管理能力、企业较明确和稳定的战略发展定位。

4、案例:北京万通集团持有的万通商城采取只租不售的方式,统一布局,统一招租,统一管理,使其租金一直居高不下,取得了成功。

(二)全部出售。即在商业地产建成后或取得商业地产的产权后,将其全部出售。

1、出售方式的好处主要:一是可一次性收回投资成本、获取投资收益,解决投资者的现金问题;二是可省去招商、管理等环节,节约投资者的人力、物力资源;三对商业地产前期设计规划方面的要求不会像只租不售的投资者要求那么高。

2、出售的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在:一如地产行业向上发展,则投资者享受不到商业地产带来的增值红利;二商业地产普遍存在投资金额大的特点,使得有能力全额购买整个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资者少之又少;即使有能力购买,理性的投资者也不太愿意用大笔资金购买,更多的会寻找新的地块、自己建,因此,单纯的出售开始不再适应商业地产的发展。

3、出售方式商业地产最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商业地产包装策划好已理想的价格出售。因此,计划出售的商业地产,在计划投资时就因先做好出售策划工作。

(三)租售结合。即投资者将商业地产的一部分出租,另部分进行销售。

1、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一即可收回部分投资成本,解决现金流问题,又可持有部分商业地产,享受其增值带来的好处。二解决部分招商压力和管理压力。三租的部分还可以用于贷款,同样可以解决部分资金压力。四如售得理想,反过来会促进招租。

2、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一对租售部分的比率、具置等需做很好的策划,如策划不会,否则会对租及售的整个项目产生不利影响;二无法统筹考虑整个项目的租金,可能会出现恶性压低租金的现象;三无法统筹考虑、策划整个项目交付使用后的定位、经营、管理等工作,需与其他购买协商。

3、租售结合方式的难点在于:如何统筹安排租与售的定位和比率、协调各购买者的关系等。

4、案例:最典型的就是万达集团开发的大连万达城市广场,一楼只租,二楼三楼卖给沃尔玛,通过沃尔玛作为主力店的作用,带来大量的人流量,进而也为万达集团和其他商家带来钱流,且万达广场一层销售价格通常是市场价的两到三倍,沃尔玛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商业地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短期内,由于在建和潜在的商业地产供应量过大,部分城市商业地产面临过剩风险,投资回报率降低。据悉目前国内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报率已经被压缩至历史最低,约为6%。

2、投资者普遍存在专业度低的困境。一些投资商业地产的企业,特别是2008年前后才开始进军商业地产领域的企业,因缺乏经验和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面临许多问题,如缺乏人才团队、内部管理机制、资产管理能力、前期设计规划能力等,这些都将影响了投资商业地产的成功与否;即便是在商业地产方面投资较成功的万达集团,其在万达广场使用后的物业管理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如在厦门湖里区投资的万达广场,其地下车库无较明显的指示牌、区间管理不到位,易造成停车、出车库困难。

3、地区发展不均衡。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商业地产因发展得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商业地产发展得较成熟、较充分;而经济较差的中西部地区,因经济起步较东部地区晚,经济较不发达,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也就较晚,总体上正处于与起步阶段。

篇8

商业地产,一道多元多次方程式

――深圳世方商业地产顾问有限公司6年专业营销实践

同样是在深圳的东门商业旺地,同样是分割销售的商场,位于东门中路的九龙城,与坐拥东门步行街核心和老街地铁站双重地利的八达商场,却形成了强烈的经营反差:九龙城商场人气旺盛,不仅商场低楼层满租,连六七层以上几乎没有空铺,而八达商场空置严重,业主不得不打出自行招租的条幅。

在东门商业中心,类似八达商城遭遇的还有新2000广场、金世界商业中心等物业,这些当初销售火爆的商场如今惨淡经营,既让投资者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使开发者滑进了商业地产的深渊。

曾创下商铺40万元/平米天价的东门九龙城,之所以成为东门的“常青树”,关键在于开发商茂业集团雄厚的经营实力,九龙城也一度发生招商和经营危机,业态也在不断调整之中,如果没有强大的经营管理做后盾,相信就不会有九龙城的今天。

不仅是东门茂业九龙城,人民南罗湖口岸的罗湖商业城、华强北的赛格电子广场、宝安区的宝安电子城等销售过的商场,尽管同样面临着产权分离的局面,但是在开发商成立的管理团队有力地经营下,不但经营稳定,有的更创下了深圳商业的奇迹。

同样的地段,同样是销售型商业地产,其结局却是天壤之别,――那么,商业地产销售产权分离之后,“命根子”究竟在哪里?怎样才能保证商业地产的可持续经营,使商业地产销售之后成为良性物业?

2001-2004年,商业地产简单销售的时代

2001-2004年是我国商业地产刚刚兴起之初,如同超级女声一夜红遍大江南北一样,商业地产在“首期几千元买铺”的强烈诱惑之下,迅速形成“全民卖铺”的热潮。这一阶段的商业地产以纯销售为主,能卖掉就万事大吉,主导营销的是强势的广告宣传,其销售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只管卖不管租,二是包租十年销售。

简单销售模式一:引进主力店,包租十年销售。

商业地产营销初期,引进主力店包租十年销售虚拟产权式商铺的模式较多,投资者往往看中这种销售方式的长期稳定性回报,加上商铺面积分割得很小总值才几万十几万、首期不过几千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全民买铺热”,然而实际上,这种长期包租的虚拟产权式商铺,并不能给予投资者稳定的收益,投资者恰恰成了受害者。

首先,虚拟产权式商铺,其铺位分割与实际经营卖场不吻合。虚拟产权式商铺,绝大部分为大商家长期包租,以超市、百货卖场的形式经营,而超市、百货的开放式卖场布局,导致经营的铺位与销售分割的铺位完全不一致,投资者购买的铺位有的成为货架,有的成了通道,投资者在经营卖场里根本找不到自己的铺位。

其次,包租期满后难以为继。虚拟产权式商铺包租期满后,业主找不到自己的铺位。由于经营铺位与销售铺位不一致,业主在包租期满后根本找不到自己的铺位,如何再出租? 此外,大商家整体租赁的租金相当于同地段租金的一半以下,包租期满后,小业主接受不了大商家的过低的租金要求怎么办?大商家谈不好租金撤走了,商场如何再经营?

其三,包租期内也可能会出问题。事实上,当前大商家正在疯狂扩张,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疯狂扩张使得大商家就像吹气球一样,气球越吹越大,有的最终升上了天,有的却吹破了。一旦大商家经营不善或关门倒闭,发展商又拿什么支付包租期的小业主回报呢?另外,如果发展商经营不善,无力支付小业主租金,如何兑现包租承诺?

总之,虚拟产权式商铺是发展商套钱融资的手法,一方面发展商用低租金招大商家进场,另一方面却要给小业主高回报,其自身也是利益的损失者,一旦其资金回报率达不到年回报8%,必然要亏损甚至倒闭;另一方面,小业主在包租期内和包租期满后风险都很大,小业主也是利益损失者。建设部曾多次查处虚拟产权商铺,如合肥采取虚拟产权商铺包租销售的某广场就被建设部查封,重庆在某包租销售的虚拟产权式商铺查封后,有关部门立即规定销售的商铺必须要有独立门牌号,同时必须是独立经营等。

虚拟产权式商铺存在种种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无法协调的,将是包租期满之后的一颗“定时炸弹”,而且这颗炸弹还可能在包租期内提前引爆,所谓的长期包租最有保障只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世方公司认为,商铺销售必须明确产权,而且必须保证销售分割的铺位实际经营的铺位,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只有独立式分割的铺位,让销售铺位与招商铺位一一对应,业主可以直接向租户收租。

简单销售模式之二:只管卖不管租,从长期包租走向另一个极端。

只售不租的模式即是开发商只销售、出让产权,销售完成之后基本上就不再进行干预,仅由物业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的统一维护管理,这是旧有商业地产开发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开发商可以快速回收投资,进而实现短期套现,减轻资金压力,并且无需承担后期经营的压力和风险,同时投资者也具备完全的经营自。但由于产权被分割出售后,经营权迅速分散,开发商无法进行统一的招商和统一的经营管理,而经营者往往根据自己的判断“什么赚钱卖什么”来选择经营品种,导致业种业态组合混乱,呈现一种无序状态,导致最终经营不善等后果,商铺的价值也大大缩水。

只售不租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只能局限于商业的大宗销售或少量的社区街铺,对于大卖场散铺销售和大型商业街销售,采取只售不租往往引起经营管理失控。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商场难以经营甚至瘫痪的悲剧在商业地产领域时有发生,甚至已成为一种通病。试想,一座几千数万平米的商场,缺少必要的短期委托经营,产权分离之后,成百上千的小业主各自为政,如何按照既定的经营分区去招商?事实证明,深圳有多个只管卖不管租的商场,有的不得延期开业,有的经营分区十分混乱难以为继。

根据世方公司的商铺操盘经验,虽然长期包租的虚拟产权式商铺不可取,但采取独立店铺销售模式的商场,必须要采取短期委托经营的办法,如世方的多个商业项目都采取了委托经营两年的办法,也就是发展商一次性支付业主两年租金,发展商于而在商铺销售之后取得了两年的经营权,从而保证商场可以按统一的经营定位招商,并以优惠的租金放水养鱼,做旺商场,而两年之后,业主得到的是一个旺场。

由上述两种商铺模式可以看出,虚拟产权式商铺在包租期满之后,必然成为非良性物业,而只管卖不管租的物业如果开不了业,马上就会成为不良物业。

2004-2007年,商业地产进入探索期的“伪经营时代”

在商业地产后续经营问题不断出现之后,商业地产受到商业地产的强烈质疑,而商业地产的开发者和营销者,开始进入2004-2007年的探索期,为商业地产导入“定位―招商―销售―经营管理”全方位的策划推广,这个阶段的商业地产市场既好看又热闹,伴随着零售市场进入大连锁和升级换代的进期,大型购物中心、步行商业街和社区商业风起云涌,各类消费品和工业品专业市场也随着市场升级层出不穷。

在2004-2007年是商业地产开发营销的探索期,尽管进入了全方位的策划运营,但是概念化、表面化的东西太多,真正进入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东西太少,实质上是一种“伪经营”的状态,在定位、招商、销售、经营管理四个方面的运作都只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

定位方面追求创意。

一是生搬硬套“第五大道”、“新天地”等概念,几千平米的一座小商场也自称“第五大道”;二是追求环境创意,如广州和深圳都出现了以“五洲风情”主打环境的商场,但由于忽视业态规划,两个商场都关门大吉;三是追求业态定位创意,比如近年动漫概念比较抢眼,商业地产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动漫城,却不知一个刚刚处于培育的动漫市场存在着极大的经营风险。

招商方面一味“放水养鱼”。

由于投资者开始关注商场经营,开发商为了推销商铺,不得不被动做招商,而主导营销的是公司,缺少成熟的招商运营团队。多数商业项目的销售一般都有二三年的委托经营期,开发展在这二三年的委托经营期内都会采取“放水养鱼”的做法,通过免租期、租金优惠、追加经营推广费用三大法宝来做旺市场,希望委托经营期结束、跳过“龙门”后,投资者能坐收高租金。但是开发商放这么多的“水”,会养出什么样的“鱼”呢?事实证明这几招不太管用,不少商业项目因此而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有的项目这个铺位要转让那个铺位关了门,有的整个商场差不多就剩下一条“大鱼”(主力商家)在游,小鱼(散户)早已稀稀拉拉。免租期还没完,“鱼”就死了一半,还指望什么二三年后跳“龙门”?这种忽视招商定位、招商质量的形式主义,虽然能够完成招商指标,但却给后期经营带了巨大的压力。

经营管理方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经营管理前期介入,是商业经营的重要原则,经营管理只有前期介入商场的定位和招商,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经营管理,然而目前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程序,基本上都是经营管理团队在项目快开业之前匆匆忙忙建立,项目的定位和招商已是“生米做成熟饭”,经营管理团队只能被动上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发展商付出了昂贵的后期经营成本。

伴随着全国各地商业地产后续经营问题的不断出现,商铺“一铺养三代“的神话不继破灭,一些经营不良的商铺甚至出现了“三代养一铺”的倾向,商业地产开发面临着市场信任危机。尤其是一些场内商铺,由于缺乏良好的定位和有效地招商,出现的后期经营问题更多。

商业地产由于定位、招商、经营管理不力而导致的经营后遗症,不仅使投资者交了学费,同时也使开发商自身付出了昂贵的后期管理成本,――由于前期缺少经营管理介入,后期为改变定位高成本调整商户者有之,商场长期亏损颗粒无收倒贴水电费者有之,砸掉装修翻版重来者有之,投资者要求退铺告上法庭者有之……一些开发商面对如此严重的经营管理后遗症手足无措,不得不做出回购商铺的痛苦选择。

商业地产与商业行业的区别

――与成熟的商业行业相比,商业地产还刚刚起步

商业地产与连锁经营的商业行业有着重大区别,商业行业是以商业经营获利,而目前的商业地产开发更多是以销售商铺获利,尤其是销售型的商业地产项目,其经营模式也与商业行业的主流业态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销售型商业地产与成熟的商业行业有什么不同?

首先,商业行业早已进入成熟的连锁经营。成熟的商业行业未来是以连锁化、规模化经营为主导的,购物中心、百货、超市、电器大卖场等正以巨大的规模优势、一站式的购物选择、强大的价格组合战略在零售市场遍地开花。在这些连锁化的零售大卖场中,商场格局基本上都是开放式大卖场,经营模式为统一收银扣点。

其次,销售型商业地产以独立店铺、独立收银为特征。销售型商业地产一般做法是将商场分割成若干间商铺,将分割的商铺产权销售给投资者,投资者通过出租商铺获取租金收益,这种销售型的商铺属于独立店铺。如果将这种卖场百货化,即空间上采取全开放式格局,收银上采取统一收银扣点,将难以满足商铺业主的需要。

其三,业主不可能以扣点为收租模式,而是以实际租金为收租模式。一个销售型的商场,如果采取百货大卖场的统一收银扣点经营的模式,业主根本无法以营业额扣点来衡量租金收入,一方面,业主无法判断经营者的营业额能达到多少,来估算扣点所对应的租金水平,另一方面,波动的营业额将会导致业主回报的波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业主是不愿意承担经营者的风险的。

其四,销售型商业地产在定位上,不要与统一收银、连锁经营的百货竞争。目前不少销售型商业地产的开发者,都有一种贪大求洋的心态,就是要把商场装修得豪华气派,在经营定位上要走高档路线,引进各类大品牌,却不知在百货连锁发展、促销升级、价格战不断的今天,一个销售型的商场,根本不应该走高端定位路线,而应该回避百货竞争,走中低端路线和专业化路线,其原因在于:销售型的商业地产往往只是单个商场经营,不可能在与多店连锁的百货竞争中占上风,同时百货统一收银统一促销,而销售型商场独立店铺独立收银难以进行实质性的统一促销。未来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将垄断零售的中高端市场,作为销售型的商业地产,应该立足零售中低端和专业化的市场,与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互补性经营。

相比成熟的商业连锁经营,销售型的商业地产还只是刚刚起步,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只有把握销售型商业地产和商业连锁经营的区别,才能给销售型商业地产做出正确的定位。

商业地产,输在不完善的产业链

商业地产产业链包括开发商、销售商、招商和经营管理公司、建筑规划设计等,在这条产业链上,有的参与者纯粹以商铺销售为终极目标而对商业经营缺乏基本了解,有的参与者具有丰富的商业行业经验但对销售型商业地产一无所知,从而导致商业地产产业链的极度不完善。销售公司把商铺当作住宅销售,对商业缺少了解。销售公司以商铺销售为导向,通行的营销惯例是,只要将商铺划小,就有投资市场,于是,管它三七二十一,划蚂蚁铺,划柜台,普通的百姓都可以来抢铺,却不知适合销售的铺位,并不一定适合经营,不同的业态需要不同的铺位规划。一些销售公司开始转型商业地产,也只能说是“半路出家”,对于商业地产的经营定位、招商、经营也下过一番功夫,但是由于缺乏对商业规律的深入了解,其运作只能停留在创意的层面上,――可以说,一个不了解商业地产规律的销售公司,其在给项目带来良好的销售业绩的同时,也给项目的后期经营判了死刑。

招商和经营管理公司熟知商业行业,却不了解商业地产。目前绝大多数的商业招商经营管理公司,其人才结构大多是具有购物中心、百货或超市大卖场行业经验的,这类人才和公司,普遍不了解商业地产的特点,存在着“商业地产=商业经营”的误区。比如对于销售型的商业地产,必须考虑独立店铺、独立收银、定位中低端或专业化业态,但是这些人才和公司的骨子里只有开放式卖场、统一收银的概念,对于中高档的百货大卖场有着明显的倾向,――可以说,一个只懂百货超市的商业招商经营管理公司,在给一个销售型的商业地产带来良好招商业绩的同时,也给项目判了死刑。

商业规划设计单位简单照搬国外经验。在商业地产产业链上,不仅仅是销售商、招商和经营管理公司不成熟,规划设计单位等基本都停留在常规型商业连锁认知上,对销售型商业地产缺乏了解,不能融会贯通,比如很多大型的商业地产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往往忽视项目销售需要,简单照搬国外购物中心模式,导致发展商不得不采取十年包租的销售模式,给发展商和商铺投资者带来了灾难。

商业地产服务行业进入分工协作时期。目前,商业地产行业已经悄悄进入到行业细分的时期,比如深圳的房地产销售行业,已经细分出专业的商铺策划公司、写字楼策划公司,甚至专业的豪宅公司、大盘公司等等,世方商业地产顾问有限公司2001年开始介入商业地产策划,2003年就开始全面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只做商铺不做住宅和写字楼市场。目前在深圳、珠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已逐渐形成了一种住宅、写字楼、商铺分开寻求策划的气侯,比如深圳的多个综合性项目,都是由世联、中原策划住宅部分,由世方商业部分。

商业地产必须注重可持续经营

怎样保证商铺销售之后成为的可持续经营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让商铺销售之后成为良性物业的根本性问题,它要求开发商跳出以销售、融资为目的的怪圈,真正立足商业经营,实施专业化地开发运作。

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商铺可以卖?只有产权铺位与经营卖场相对一致的商铺才能卖,一类是独立的街铺,一类是独立经营、独立收银的主题商城或专业市场。那种引进大零售大商家、包租十年销售的虚拟产权式商铺,是不符合商铺销售市场规范的。

其次,要考虑一座商场应该卖多少?对于零售类商场,开发商应该尽可能对大商家租赁的部分只租不售,如世方策划的深圳华强东商业中心项目,开发商将沃尔玛租赁的二三层12000平方米不售,以保证二三层产权的完整,只销售首层的6000平米面积。主力店部分只租不售,为首层销售商铺的经营和业态调整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而对于专业市场项目而言,发展商必须充分考虑足够的配套空间,比如深圳华南工业原料城的展览中心、酒店等综合配套十分完善。

其三,销售商业地产必须进入专业化运作体系,把握五个重要环节。目前商业地产领域,开发商和策划商基本上还停留在销售时代,其营销流程是:先找一个经营定位,再大肆炒作,然后强力销售。尽管目前开发商和策划商意识到招商的重要性,但还是停留在表面需求上,忽视商业基本规律。如某商场引进电器主力店,再销售电器辅营区,却不知电器主力店的辅营区很难定位,也很难经营下去;再如某零售中心引进家具主力店,却不知家具属于大宗采购型消费,人流很难与超市百货互补。

商业地产定位,在销售与经营之间走钢丝。商业地产作为不动产长期持有经营时,其经营定位是比较单纯的,商业地产一旦要分割销售,就必须在满足经营条件的同时,还要满足销售条件,这就是商业地产以销售为前提的特殊性。

商业运营公司对于商业地产的经营定位,是以经营为导向的。一个零售购物广场项目,可以引进超市、百货、电器、餐饮、休闲、娱乐等等,这么多的业态足够选择与组合了,――但是,问题在于,适合经营的业态,并不一定适合销售,比如商铺定位做开放式百货大卖场,开发商就得背上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返租包袱,再比如商铺定位做高档品牌店中店,铺位经营面积都很大,单铺总值越高就越不易销售。

地产公司对于商业地产的经营定位,是以销售为导向的。地产公司明白:只要在保证实用率的同时,尽可能将商铺划小,就有投资市场,――但是,适合销售的铺位,并不一定适合经营,不同的业态需要不同的铺位规划,如果只管销售,不管经营定位、招商营运,开发商迟早得给自己擦屁股。

商业地产营销的根本:以销售为目的,以经营为导向。其实,商铺销售的风险性,正在于商铺经营与销售的冲突性,不同的商业业态,涉及到铺位面积、装修标准、统一收银还是独立收银等种种要求,而商铺销售,大多要求面积较小、独立收银,――一个成功的商铺定位,正是在这种冲突中找到契合点,在经营与销售之间走钢丝!

商业规划,调动策划者、设计者、经营者全体参与。在成熟的住宅市场,无论是设计院、开发商、商,基本都能够独自为住宅的建筑规划设计,提供完善的方案,发展商内部的工程部、公司内部的概念设计部等等,都具备了一定的建筑规划设计能力。

相比住宅市场,商业地产作为新兴的开发领域,既无经验可循,也缺少完整的规划设计体系,给商业地产的规划设计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比如目前众多的住宅、商场综合楼,发展商在规划设计阶段往往与以住宅为主的中介合作,规划设计上以塔楼住宅为先导,在户型设计、环境布置上花足了功夫,由于发展商、设计院、以住宅为核心业务的中介公司,三者均不精通商业地产,甚至缺乏起码的了解,结果,发展商在塔楼住宅上一般都有超水平发挥,但在商业裙楼上却交了学费。

在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商业地产开发,必然会与商业水平形成较大的反差,而连锁中的超市百货业等只能被动地选择卖场,面对规划设计先天缺陷的商场,商家每每只能削足适履。

商业规划必须调动策划者、设计者、经营者全体参与。开发商业就必须了解商业,一个商业地产的开发者,必须由一个“门外汉”变成“商业通”,通过与商业策划者、设计者、经营者的广泛接触,了解商业地产开发的基本规律,然后再充分群体参与,通过策划公司介入深入解读市场,提前与拟引进的大商家进行意向性接洽,让设计者按业态量身定做,达到商业设计与与业态需要的高度吻合,这才是一条商业地产规划设计的“捷径”。

商业地产,规划决定成败,一个规划不当的商业项目,其结果只能是市场的弃儿,商场每建高一层,风险就会增大一成,发展商是最后的买单者;只有以策划定位为先导,走好规划设计第一步,并充分把握商业地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成竹在胸,才能有效降低商业地产开发的风险。

商业招商,必须严把招商质量关。招商工作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此环节招商的质量与后期经营管理息息相关。商业地产项目的前期招商,一定要立足长期的经营管理,一方面要在“放水养鱼”的同时把好招商质量关,一方面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招商工作最重要的部分,是在实施有效的业态定位的前提下,把握商户质量,对商户进行“体检”,了解商户实力。一方面确认商户在哪里经营过,经营什么,经营得怎么样,提供相关营业执照、工商税务登记证等,另一方面要看商家的实力能否经得起市场培育期,不少商户是属于“打游击”类型,这类商户开业后发现人气不足就没有信心经营下去。其次是考察商户是否适合本项目的经营环境,看其经营商品与周边存在的消费群体符合多少,消费需求量大不大。其三要看商户之间的经营互补性,尤其是在社区商业中,如果同一品牌、同一品类的商户过多,经营商品相同,就会分流客户,造成恶性竞争。

商铺销售,必须关注销售模式对后续经营的掌控。只售不租的商铺销售模式,必然导致商场产权分离,业主自行招租各自为政,因此,商业地产的销售,必须通过有效的销售模式,来掌控商场销售之后的有序经营。

目前有效的销售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短期委托经营,一种是带租约转让。短期委托经营,指开发商通过聘请的经营管理公司一次性支付业主短期(一般两三年)租金,取得商铺短期的经营权,进而可以对卖场统一招商、规划和管理,放水养鱼,引进有实力的商家做旺商场。由此,委托经营期结束之后业主得到的是一个人气较旺的商铺,租金收益较稳定,投资回报有保障。

带租约销售是指开发商在销售前先把铺位租给商家,然后再把商铺卖给投资者。租赁时由开发商先和商家代签合同,投资者买铺后再转让合同,也可直接与投资者签订合同。带租约销售由于开发商在销售商铺前已经进行招商,因此对商铺整体业态控制的较好,也有利于统一经营定位;发展商也减轻了返租的包袱。同时,对于投资者而言,商户的租金真实反映了商铺售价水平。

商业经营管理,建立团队前期介入。纵观近几年商业地产发展,不难发现商业经营低成功率主要有五大因素:首先,开发公司不重视项目后续经营管理工作,近几年房地产开发正处阶段,开发公司一般是多个项目同时开发或连续滚动开发,对商业地产投资偏向于短线投机盈利,急于回笼资金,对项目没有长线经营意识,而商铺投资热更是加剧了开发者忽视经营管理。其二,商业项目开发赶速度,项目规划、业态定位、招商工作等过于粗糙,导致业态定位不准、业态规划不合实际、规模过于庞大等多种负面问题,直接造成项目无法运营成功。其三,商业后续经营管理过于繁琐,开发商没耐心做,经营管理公司对于销售型商业地产的经营管理缺少经验,很难有效介入保障市场运营,导致商业后续经营管理实质上处在真空状态。其四,经营管理方案执行不彻底,有的商业项目也承诺组建专业经营管理队伍,开发商留出多少万专项运营基金等,最后大都不了了之。

其实,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商业经营管理并不是无章可寻。要搞好经营管理工作,需要发展商建立经营管理团队,实施前期介入,先认清商业项目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抓住定位期、筹备期、进场期、 启动期、运营期、稳定期六个时期的工作。

定位期,为商业运营打好基础。一个具有良好潜力的商业项目应该在项目施工前,就应该有良好的业态经营定位和清晰的招商对象定位,这个时期经营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是结合业态实际经营要求,对商业的业态分配、铺位分割方式、配套要求等提出具体的方案,以往这方面的工作往往决定于开发商、设计院、公司,从物业的实际运营者角度说,经营管理工作在此时就应该提前介入。

筹备期,为市场运营做好准备工作。在第一个时期工作完成之后,经营管理公司应对商户的招商对象筛选,并做好市场运营的宣传推广工作。举个例子来讲,一般新商业招商有很多都是首次下海缺少经验的商户,经营管理公司在此时一方面要注重筛选有多次经商经验的商户,另一方面应该编撰创业手册等资料,协助创业者顺利入行。另外经营管理公司还应该在此阶段完成自身架构的完善工作,比如建立信息部优化商户上游货源资料,建立终端推广点,为商业未来商圈辐射做基础工作。期间可以不间断加强和商户的交流活动、提高商户经营素质,帮助商户采购有竞争力商品。

进场期,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商户经营信心。此时期商铺逐步进入交铺工作,经营管理公司在此阶段应该帮助商户审视产品竞争力,对持观望心态,不肯下实力经营的商户进行经营信心劝服工作,任何新商业项目投入经营最根本的矛盾是一怕商品没人来买,二怕开始经营了消费者到了现场买不到商品,如此恶行循环经营自然难以做旺。此阶段工作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尽最大可能提高商户经营信心,提升商品品质和价格的综合竞争力。

启动期,把人气做起来。商业进入试业或开业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制造现场的人气,可以用天天特价、买货抽奖、消费送礼、免费接送等方式制造人气和消费额度。不管是零售业态还是批发业态,首先要让商户有生意做,此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前几个阶段的工作没做好,商品款式不新、品种不全、质量不高、价格无竞争力,虽短期制造人气也很难把商业做旺,这种情况下人气越旺,市场口碑形成的消极影响反而会危害了市场成长。相反,商品综合竞争力强,口碑效应则会让商业越发兴旺。

运营期,把生意机会最大化。项目初步经营起来之后,应该在此时期加紧梳理商圈辐射的空白点,专业市场类的应加大和下游终端商户的贸易对接工作,零售卖场类应尽可能扩大商圈辐射范围,对商圈盲点进行专项推介,对商圈居民进行情感性沟通工作等。

稳定期,守卫消费商圈,与时俱进提升商业竞争力。此阶段一方面为商业创品牌,增加商业形象诚信度,促进消费者情感认同度,另一方面要持续不断的为市场商户提供商业资讯、增强其经营素质和新商品引进能力,持续不断推出各类促销活动增加消费热情。

篇9

1.1 引言

商业地产的建筑设计与管理,包含商业地产及建筑设计两方面的范畴。商业地产的出现是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地产开发与商业经营的有机结合。商业地产一般是指从事零售、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等商业用途的房地产开发形式。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用途功能不同于普通商品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因此,商业地产的建筑设计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1.2 商业地产的概念

商业地产实际上是“商业房地产”的简称,英文翻译为“Commercial Real Estate”或“Commercial Property”。 住宅地产是较为单一的房地产开发形式。商业地产则是复合型地产,是地产与商业有机结合的产物。

商业地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商业地产是指各种非生产性、非居住性物业,包括办公楼、公寓、会议中心以及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等;

而狭义商业房地产指用于各种零售、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写字楼、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商业房地产的形式多样,规模也有大有小。规模大的商业房地产如SHOPPING MALL项目,可以达到几十万平方米,规模小的商业房地产项目仅几百平方米,甚至更小;对于规模庞大的商业房地产,其经营多采用开发商整体开发,项目统一经营管理,以收取租金为投资回报形式 ①。其开发模式、融资模式、经营模式以及功能用途都有别于住宅、公寓、办公楼等房地产形式。

2.1 国内外商业地产开发差异

国内外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差异主要表现在开发模式、开发流程、设计理念的三方面。国外商业地产项目的所有权、开发权、经营权三者是分离的,而国内往往是开发商集于一身。三权分离优势在于三方仅负责各自擅长的业务,即专业人作专业事,有利于商业项目开发的专业化。

国内开发流程:拿地—建设—策划定位—选择管理团队—招商—运营

国外开发流程:可行性论证—策划定位—确定开发模式—选择管理团队—主力店招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

国内外商业地产开发流程相比,国外开发流程注重前期招商及策划的前置,国内开发流程注重的是建设先行,开发流程的差异与商业盈利模式有关,国内的商业地产开发大多采取销售型商业物业,往往是开发建设速度快,竣工后立即销售,销售后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商业二次改造,产生了大量无谓的消耗和浪费。

2.2 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

2.2.1 商业地产存在的现实问题

商业地产项目包含地产开发和商业经营两方面的内容,需要进行科学的统一整合与合理定位。但是大多数开发商仅考虑自己作为地产开发商的角色,在商业地产的策划、设计和建设中,没能对项目的日后商业行为进行具体的市场定位和全面调研。在缺乏市场调查及定位的前提下,在建筑设计中盲目寻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常常以快速实现销售和租赁为目的,为了好卖好租而设计,不注重商业功能及需求的设计,降低包括产品选型在内的各项建设成本,甚至选择低端的设计交房标准,这一切往往造成开发内容与市场脱节,消费需求与设计产品不同。常常表现为:商业地产的市场定位不合理,仅仅贪图经济利益,不考虑当地消费需要;商户入住后发现存在诸多的设计先天不足,制约了商业地产的租赁与销售行为,带给了开发商和商业企业不小的麻烦,降低了商业合作效率;普遍情况是商业项目在建成后,为满足商业经营者的使用要求需要大规模的进行项目改造,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商业企业均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其次,目前我国的商业地产设计的专业单位很少,能够开展设计任务的一般都为民用建筑设计院,这些设计单位对商业物业的需求了解甚少,参考的均是民用建筑规范。同时,我国在商业地产项目的设计中没有符合目前商业发展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拥有的行业标准颁布至今已相差二十年余的时间,明显落后今日的发展要求。所以,目前商业地产项目设计实施后的利用率低、实用性差、商业价值低是普遍现状。以上情况,实际上对商业地产开发标准的制定又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2.2.2 订单式商业地产开发

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市场伴随着国家的各类调控及规范性的政策,正在走向成熟。很多的开发企业重组,合并,甚至倒闭,房地产行业优质资源整合,淘汰缺乏实力的开发商,以专业化、品牌化的房地产开发为方向,是当下地产行业的大趋势,对于寻求眼前的商业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的开发企业而言,已难以生存。所以,在此背景下,商业地产的开发现在已日渐理性,知名的开发商也已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开发模式。

商业地产与住宅等其他地产形式不同,设计既要符合建筑规范,而且也要符合各商业业态的商业需求,满足不同种类商业的开店标准。不同种类的商业业态对于商业面积、层高、柱网、荷载、照明、内外部交通动线等需求各不相同,对于商业客、货梯、扶梯的配备要求不一样,对于强、弱电、安防、消防、广播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由专业的商业策划公司及专业的商业设计公司依据项目的开发定位,按照商业需求进行规划设计,才能切实的保证商业区域的实用性,以及商业价值的最大化。综上所述产生了订单式商业地产开发的新模式。

所谓的订单式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是指开发企业与大型商业企业先期签署租售合同,作为入驻主力店,请入驻商业企业参与商业地产项目的前期规划,依据该商业企业的需求进行项目设计及建设,项目竣工后按照合同约定将部分商业租售给该商业企业经营,充分利用这些知名商业企业的品牌实力和影响力,带动次主力店的租售,也带动其它商业店铺的租售行为[1]。美国的商业开发行为较为成熟,通常租售面积超过50%时才进入实施阶段。而在近几年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其前期确定的租售面达到70%时才开始工程建设。

订单式地产是将招商行为前置,与传统的先建设后招商模式相比,订单式商业地产具诸多优点,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具体表现在:

(1)开发商与大型商业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商业企业能够全面的参与整个商业项目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有助于弥补开发商在不同商业业态开发中的专业缺失,经验欠佳的弱点,有利于开发企业进行商业竞争性分析,市场定位和商业业态组合,整合了开发企业与商业企业的各项资源。

(2)商业企业尤其是知名的商业巨头,它的稳定租金为商业地产项目整体运营提供了保障,为开发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房地产开发企业借助商业巨头强大的品牌效应,提升次主力店及其它商铺的租售价格,促进项目整体的招商进度。凭借商业巨头的品牌号召力往往也会带来更多的商机。知名商业企业提供的租金收入虽然不高,但是这些商业企业吸引并带来大量的顾客,推动其它商业区域的入驻,一般情况下,明显提高商业地产项目整体的租售价格,也为商业项目的长远繁荣奠定了基础。

(3)传统的商业模式常常在项目竣工后,为满足不同商业用户的要求进行商业区域的改造,由此造成资金、资源的严重浪费。订单式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中,相当大的商业面积是根据商业主力店的需求量身定制,如具体的招商情况明朗顺利,也可将次主力店及商铺共同运用订单式开发的模式,由此将最大程度的减少日后改造的商业区域。

3.1 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项目工程设计及建设的指导大纲,是明确项目建设方案(包括设计需求、设计依据、设计范围、设计规模、设计思路等)的重要文件,也是完成设计成果的主要依据。

设计任务书控制并约束着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开发项目的决策正确与否, 与设计任务书编制、审批程序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全面、准确、严谨的编写设计任务书,充分表达开发企业的建设诉求,后续的项目设计建设过程才能顺利进行,建成后方能实现其预期的经济效益。所以,设计任务书对于项目开发设计及工程建设的成败,对于实现开发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工程建设之前, 设计任务书肩负着指导设计方向,项目定位的作用,只有正确编制设计任务书,并严格履行其要求,才能使后续的设计任务顺利开展。

本文所指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商业地产订单式开发模式的特点,将各业态商家开店需求融入本项目设计任务,并结合项目规划条件。通过整理开发企业各项目建设经验,整合设计单位积累资料,委托国内知名的商业策划顾问全面介入,共同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并予以确认。设计任务书的建筑部分内容包括:设计范围、设计深度及要求、各业态的特殊设计要求及范围、设计原则等内容。涉及内容应以各业态的商业开发需求为主,内容全面,亦可作为企业级商业项目开发设计任务书,并形成同业态范本。

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商业地产盲目开发、地产开发与商业运营严重脱节、现行设计规范滞后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说明。传统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是诸多问题根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发企业应把与商业零售企业相互独立的关系,转变成二者开展有机合作,创新开发模式。形成商业地产订单式开发的新思路。

本文基于开发企业的工作视角以项目为分析平台,在分析商业地产开发现状问题,提出解决之道的同时,总结了商业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首先,提出了商业项目开发的方式及流程。其次,在分析研究商业项目的的基础上,总结企业商业项目开发经验,整理设计及顾问公司的研究成果,搜集市场各类商业业态的经营需求,归纳各业态商业建筑设计的条件及要求。并应完整编写所研究项目的设计任务书,以及各类建筑系统的设计要点,也为目前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研究素材。

纵观全文,国内外商业地产的发展,国内外设计规范的搜索比较,国内商业地产现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的总结,国内外商业设计需求的归纳,加强了与国外信息的接轨与采集,拓展了研究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以商业地产的建筑设计为线索,探索了一条适合目前商业地产开发的思路,为日后商业建筑设计的进一步深入、全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分析基础。

展望

2013年国家再度推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调控措施从通过行政手段调控房地产整体市场转为直接调控房价,也标志着中央政府加强房地产调控力度、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强大决心。调控政策将住宅“限购”措施推向了顶峰,房产税的出台,以及各种金融信贷政策的紧缩,已使得住宅市场投资空间明显紧缩,但是商业地产未在此次调控范畴之内,在突破膨胀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商业地产投资价值势必将再次提升。未来几年全国的商业地产市场将蓬勃发展,日渐繁荣,真正属于商业地产的开发时代已经来临。预计,2011年前后中国商业地产将真正驶入发展的快行通道,前景乐观而广阔。在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继续开发的同时,我国的二三线城市也将迎来商业地产全面开发曙光。

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设计,也必将伴随商业地产的发展日渐成熟。不多时日,相信《商业建筑设计规范》及相应技术措施将完成修编,届时广大建筑设计及管理从业人士,将具有符合目前商业发展需要的设计及实施依据,避免了盲目投资和实施浪费,也必将商业建筑设计推向专业化的技术之路。虽任重而道远,但发展方向更为清晰,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注释:

①引自互动百科http://

参考文献

【1】冯领地,商业地产订单合作模式的研究,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10

截至2007年,中国商业地产市场投资总体稳定增长,全国商业用房的投资总额是2775.56亿元,同比增长17.9%,也是连续3年保持在17%左右且高于住宅地产的投资增长速度,期间大量的开发商快速扩张,进入看好的商业地产。但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以及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到2008年,房地产行业开始进入下调阶段,到现在许多开发企业遭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特别是要大量开发商业物业的开发商。但是商业地产的发展前景仍被看好,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近日连续的有关扩大内需方面的投资以及相关的金融政策的开放和银行利息的不断下调,在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为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新机会。

一、问题提出

商业地产指用于各种零售、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等经营用途的商业类房地产。住宅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并出售、出租给使用者,仅供家庭日常居住用的建筑物。在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又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特别是面临资金链的压力,如何走好商业地产的开发的这条路就显得很重要。所以在这个时期通过传统住宅的开发与商业地产开发的投资风险进行比较分析就显得更有实际意义,对商业地产的开发投资风险要怎么认识才能保证企业在以后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投资风险差异分析

房地产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影响因素如政策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等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投资者最终的收益的结果不同,这里主要是指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住宅地产开发是投入之后能够一次性快速回笼资金的,而商业地产则是长期的投资过程。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特色,所以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

(一)开发环节上的区分

最基本的开发环节的不同。当开发商看好某个城市准备进入的前提就是对该城市的市场环境有一个充分的市场环境分析,看好该城市的消费潜力之后就会着手寻找投资机会,这时住宅地产开发主要环节包括“选址-建设-销售”,销售完毕后开发工作就基本结束,建设是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商业地产开发包括“策划-选址-建设-招商-经营”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对最终的商业经营的影响,商业经营才是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因此,住宅地产开发只要求开发商有一般的房地产开发知识和经验,而商业地产开发要求开发商不但有一般房地产开发的知识和经验,还必须具有商业经营管理经验。

(二)项目成本上的区分

从项目的选址上来说,商业地产一般都是布置在城市的中心,或者是在政府规划定位将来发展的CBD区域。首先就决定了它的地价很高,整个项目的土地出让金数额巨大,商业地产的地价与一般住宅项目的地价的差别是很大的,就拿广州地区来说,商业地产的楼面地价是住宅的2倍左右。建设成本上来说商业地产的建设成本比住宅地产的建设成本更高,特别是大型购物中心的设计要求更高,因为要容纳大量的人流,对建筑的安全设计、质量等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在形体设计方面商业地产一般都是地区性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导致商业地产的前期投入成本在单位上就要比住宅要高,相对于住宅而言的建设成本较小。

(三)资金的回收周期区分

从回收周期上来分析,一般住宅项目,从前期的拿地到建成销售,一般1年左右。当然是项目的具体情况而言,有的具有整体开发实力的开发商从拿地到建成只有6个月。新出台的政策,要求封顶以后才能够预售,从建成到开始预售的时间为1年甚至更短,这样开发商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回收资金的速度很快,而商业地产的资金回收压力是相当大。中信广场1997年建成开始投入使用,直到2007年近10年的时间才将投入的成本收回,而整个广场投资额37亿港元,涉及的金额相当的大。一个完整的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则需要5-7年,而回收周期则在7-10年左右。这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所以在资金回收周期上来讲,商业地产的面临的资金压力比住宅地产要大很多。正是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收周期与住宅地产的不同,所以两种物业的运行周期也不同,一般而言商业地产的运行周期是要比住宅地产的周期要长。

(四)资金的回收方式的区分

商业地产的资金回收方式主要是通过租金,它的主要运行方式是租赁运营,这些年失败的商业地产的营运经验就是,不能随便拆分出售产权各自营运,这样不能很好地形成规模效应,不能形成良好的业态组合,就不能吸引足够的人流来支持整个商业中心,最终会导致商业项目难以经营下去。租金的多少主要是由商业地产结合本身所形成的商业环境,一旦消费者认同区位中心环境,这使它的租金相应的也会大幅上涨,所以,商业地产的是一种引凤筑巢的开发模式,能否吸引大型的商家入驻,形成一定的规模的城市消费中心很重要,它的回收方式是细水长流型。而住宅的开发模式是筑巢引凤,吸引广大消费者前来购买。也正是回收方式的不同,也造就了商业地产的魅力。一旦商业地产的商圈成熟,让消费者形成认同感,就能够保证企业能够稳定的获得高租金的收益,这对一个企业来说,稳定的资金流的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五)对开发商的运营的能力要求异同分析

从项目的运作上来说,商业地产在国内的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发展不是很成熟,目前的情况更多的是一种探索,更多的是一些开发商没有认清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没有很好地与住宅地产的开发区别开来,一次次的失败经验表明,商业地产只能整体招商运作经营,考虑各种业态的组合,形成规模效应。若急于回收资金进行产权分拆出售,无异于杀鸡取卵,此外,目前国内商业运作方面的人才也不是很多,这也是导致近年大量商业地产项目破产的原因。而国内的住宅市场的发展现在已经相对成熟,策划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单项策划发展到综合策划阶段直到目前的复合策划阶段,融入理念结合企业文化品牌,有针对性的发展健康、休闲、专业的住宅了。加上已经成熟的市场营销,还有完善的市场中介参与,大大降低住宅产品的销售压力。

(六)抵抗宏观和行业的风险的能力差异分析

宏观环境风险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宏观因素的不确定性给房地产项目投资带来的风险,包括政治稳定、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GDP增长、利率变化、通货膨胀以及社会进程中的城市化等诸多风险因素。行业风险是指由于商业地产行业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给项目投资带来的风险,如市场供求风险,地产价格带来的购买力风险,同业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商铺销售价格下跌风险、投机炒作风险、土地供应风险等。这些因素对住宅和商业地产来说都有很深刻的影响,但商业地产受上述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更显著,因为商业物业的成长周期很长,在前期的几年当中可能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来营造商业地产的商业氛围,一旦遇到市场的下调周期或金融危机等,将会导致大量的商业地产的资金链的断裂,大量的商业烂尾楼就会出现。上一轮广州的商业地产消化期花了10年时间,在近10年时间里广州基本上没有商业地产的新开工项目,无论是写字楼还是酒店都是如此。但住宅地产不同,在中国目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住房需求还是很大的,是一种稳定潜在的刚性需求,成交量的低迷,归根到底还是价格与消费者的心里预期价格不一致,房价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市场一定还是可以再重新热起来,这也是导致房地产周期的表现。但是商业地产一旦面临市场环境的恶化,就根本没有成交量,只有烂尾楼,也要一直等到运行周期的好转之后才可能复苏。可以说是商业地产的运行周期的振幅明显要大于住宅地产。

三、总结

上述分析的结果表明商业地产的投资面临的资金压力要明显大于住宅,所以面临的风险比住宅地产就更大。作为商业地产投资的高风险也伴随着高回报。商业地产作为将来发展的热点还是值得投资的。前提是你要认清自身的实力,结合项目本身有一个风险的全面认识,具备完善的商业地产运营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提供给商业地产运行足够的资金,对企业自身资金链要有一个很好的预算,对市场风险要有足够的认识。世界500强的企业走到现在80%都是靠稳健的财务政策,这样才能在一轮又一轮的金融风暴中保持上百年屹立不倒,商业地产也是同样道理的,不要因为市场的一时的火热就大肆扩张,在企业做预算的时候,不要只着眼于当前高涨时期的市场,还要考虑市场不景气的时候的风险,所以开发商业地产更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条件,适度控制发展速度和规模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的运行下去。

四、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风险预防

首先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利率调整等要有足够的认识,商业地产的影响要有一定得预见。对于已经定位的项目要从开发环节上牢牢把握,尽量缩短从项目决策到最后的招商运营直接投入使用,特别是吸引有实力的租户入住是很重要的环节,在项目的前期就要开始考虑,现在有的商业地产的开发,提前开始招商,然后根据租户的要求进行开发,就像大连万达的开发模式,这样给项目的招租环节带来很大的便利,也能使项目商圈能够快速的成熟,快速回笼资金。快速地推出就是避免在项目运作期间宏观政策出现大的不利调整。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个环节的顺利对接,包括项目前期的策划、规划报批,建筑工期,租赁招商等,都能够按时完成。对于可以控制的风险,如策划风险,管理风险等,我们应该从有利于项目发展的角度做到最好。在减轻和预防项目风险时,应该根据抓住项目环节的主要方面,来重点关注,及时相应的采取对策。

(二)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一种有效的降低风险的方式,目前国内的开发商都选择了合作开发模式,可以将自身的弱项与相应的强势单位进行合作,如可以与有雄厚资金的投资银行,有丰富商业运营经验的海外背景的机构和开发商等进行合作,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项目的资金压力。在项目的销售方面可以适当的选择小量的单位进行出售,前提是要能控制项目的整体运行的商业环境,不少开发商都选择了出售5-10%比例出售产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快速的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此外也可以考虑,出售一定年限的商业物业,尤其是商场、酒店物业可以把经营期内必经的非正常经营期所引起的风险,或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非正常经营期人为延长而引起的风险转移出去。

最后就是工程的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出包的方式转移给工程承包商,但是合同必须签订得详细、周密,明确违约的处罚办法。

另外,购买一定数量的针对风险较大方面的保险,是一种及时、有效、合理分摊经济损失和获得经济补偿的方式,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张红.房地产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林蔚.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开发差异性分析[J].重庆建筑,2006(6).

3、洪罡.中国商业地产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篇11

世联地产

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房地产综合服务提供商,业务范围覆盖房地产销售、顾问策划、资产服务、金融服务及经纪业务。世联地产始终依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创新。下一个十年,世联地产将致力于打造集成服务领先的房地产综合服务平台,并凭借本地智慧和全国共享的知识平台,为客户跨地域和细分市场下的多样化、精细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世联地产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房地产专业咨询的服务机构。2007年,世联地产整体改制,成立深圳世联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13年9月,除、新疆、内蒙古、宁夏自治区及青海、甘肃省外,公司已在全国设立并运营的全资子公司41家、控股子公司3家(不包括子公司投资设立的三级子公司),员工人数超过14000人,基本完成顾问业务的全国布局。其中业务成功布局43个城市、顾问业务成功植入16个分公司。已为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客户、超过5000个房地产项目提供了高品质的综合服务。

世联地产以深圳为总部,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建立起华南、华东、华北、山东四大业务中心,形成“咨询+实施”独特的业务模式,提供从区域开发、旧城改造、土地出让到项目开发、销售以及二手房租售的综合服务,并凭借本地智慧和全国共享的知识平台。

2014年1月10日,世联正式对外宣告世联地产更名“世联行”。

房地产公司简介范文2

仲量联行

仲量联行(纽约证交所交易代码:JLL)是专注于房地产领域的专业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持有、租用或投资房地产的决策实现增值。仲量联行业务遍及全球75个国家,拥有逾200个分公司,2013年度业务营收约40亿美元。2013年仲量联行代表客户管理或提供外包服务的物业总面积逾30亿平方英尺,并协助客户完成了价值990亿美元的物业出售、并购和融资交易。仲量联行旗下投资管理业务分支“领盛投资管理(LaSalle Investment Management)”管理资产总值达480亿美元。

仲量联行在亚太地区开展业务超过50年。公司目前在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拥有80个分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7,500人。在大中华区,仲量联行目前拥有超过1,900名专业人员及12,000名驻厦员工,所提供的专业房地产顾问及服务遍及中国的80多个城市。

2014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的“国际物业奖”亚太区颁奖典礼上,仲量联行再度荣膺“中国最佳房地产咨询公司”称号。此次,除中国市场外,仲量联行还摘取了亚太地区其他6个国家的五星级“最佳房地产咨询公司”奖项,以及5个类别的“最佳推荐奖”。

自2011年RCA开始此类数据以来,仲量联行在亚太地区房地产投资咨询顾问公司总体排名中一直位居第一,同时在亚太地区的办公楼、工业地产、酒店和零售地产等细分市场中也位居榜首。2013年,仲量联行资本市场团队在亚太地区为总额超过215亿美元的商业地产投资交易提供了咨询服务,占该地区的市场份额的36%。

房地产公司简介范文3

华业行

华业行是一家从事房地产综合服务商,全称“北京华业行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业行”。华业行成立于1995年,历经十余年,以置地顾问、全案策略、营销等覆盖房地产流通领域的全价值链经营体系,已形成了集地块研究、投资分析、市场研究建筑规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商业招商、销售、广告推广、资源整合等地产综合服务。

公司服务

全案营销服务

项目营销策略制定、项目推广体系建立及实施、项目营销策略支持、媒体及广告策略等等。从项目拿地、前期产品定位策划到项目销售推广,提供全方位专业服务。

产品与营销顾问服务

产品设计及规划方案顾问、市场研究及营销策划报告、营销推广方案、销售现场管理及销售动线组织等。营销顾问服务主要提供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销售管理顾问服务、营销推广顾问服务。

商业地产综合服务

商业地产专项市场研究、商业地产市场定位及战略研究、商业地产全程营销推广、商业地产招商策划、商业地产建筑规划及产品设计、商业运营管理服务等。

篇12

第一太平戴维斯估值及专业顾问有限公司项目策划部总经理/董事

2007-2008年金牌营销专家

2007年中国不动产最具创新力人物

2006年中国房地产开发顾问最具影响人

中国资深房地产策划人

2005年中国房地产最具价值经理人

2006-2007年北京清华大学商业地产运营课程 客席讲师

理想与选择

徐伟成向记者透露,让他如此兴奋的这个项目正在审批中,未来有可能是北京最高的建筑物。

对于运作这一地标性综合项目徐伟成坦言对自己和团队而言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行业内的一种认可。回首15年的从业经历,进入商业地产领域缘于一次破釜沉舟的抉择。

1995年,在香港从事房地产行业两年的徐伟成决定进军内地,怀揣着满腔的理想与抱负,只身来到了北京。“在学习了三个月普通话后,我告诉自己,尽量忘记自己是一个香港人。因为我要完全融入到这个城市中,我的事业就在这里。”折服于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地域广阔,徐伟成被北京城市的魅力深深吸引。在被问及是什么支持着他远赴内地开创事业时,徐伟成说:“这也许跟我的性格有直接关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学专业出身的徐伟成自小崇拜宇宙的广袤神秘,具有探险家的精神,“我认为人的一生是不断冒险不断学习的过程,我做了15年房地产依然感觉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在等待我去探索。”徐伟成谦虚地说。

在最初进入香港新世界集团参与崇文门新世界项目的两年中,徐伟成走遍了大半个北京,“当时作为市场事务主任,负责购物中心、写字楼、公寓各部分的营销推广租赁工作。我跟业务员一起在一线与客户谈合作,积累了宝贵的招商运营经验。”徐伟成介绍说,“在做项目的同时我对北京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新世界商城运作圆满结束后,又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徐伟成的头脑中激荡――创业。2001年,他与合伙人一起创办了泛亚兴业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当时任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业务主要以商业地产为主,因为有开发商参股,所以公司的业务从拿地到策划全程运作。”虽然一手创立的公司由于股东彻资而惜败,但徐伟成坦言,创业时期是自己在行业内能力飞跃的关键时期,“从土地谈判、产品定位、财务分析、项目管理到物业管理,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同时也开阔了专业视角,从更深远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国际大行的决策层专业度非常高,但一贯的乙方视角限制了思维,在公司三年的运作中,锻炼了全局化思考的能力。”

泛亚的无疾而终让徐伟成深受打击,在冷静思考后,他最终决定回归国际大行。徐伟成坦言,那段创业经历让他对于北京的房地产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北京的房地产已经进入资本运营时代。”徐伟成说,与创业之初的形势不同,各大品牌机构纷纷落脚,“单枪匹马”的冷兵器时代已经结束,国际化资源整合平台与更高的专业水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际化专业公司更注重服务。”徐伟成介绍,在第一太平戴维斯,每三个月他都会依照惯例催促开发商客户为公司的服务进行打分评价,由于与客户关系非常好,他还经常要求客户“不要给面子”,以了解更多的客户诉求,“客人的反馈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聪明的企业特别会利用客人的反馈看到市场的空隙。同时,我们关注的是商业的持续经营,在经营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需要及时的应对与调整。”在众多操盘项目中,给徐伟成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规模最庞大的项目而是在2003年负责商业策划及独家租赁的三里屯同里艺术天地。“这个项目刚做完,张宝全就来找我,交流各自对于商业的理解。”高端而富于品位的业态品牌组合让三里屯同里项目至今还保持着很好的经营业绩。“时间是检验商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生生不息,可持续发展才是商业策划的王道。”徐伟成意味深长地说。

经验+视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