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7 23:43: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管理专业简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006-4至2007-12月广东德邦物流有限公司任会计职位,行政助理(熟悉整个物流操作流程在客户开发方面有一定经验,例开发合生元)主要做的是财务分析等~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私立华联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2006-06-01 所学专业一: 财务管理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2005年4月至2005年5月 在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 中级会计电算化证书
2006年11月14日获会计从业资格证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During the work I am committed to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practice, on many occasions to participate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school and my internship in Guangdong, Guangdong International Trust and the work of accounting firms, Debon Logistics Services Limited office accounting jobs,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my knowledge In practice, better use of the work is mainly to do day-to-day account, the department's financial analysis of a business during the period of validity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identify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proposals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addition, I have three years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leaders to organize a variety of theory, practical activities.陶研participated in the Council, also named outstanding school团干and "Award for outstanding work." Training in the work of my writing skills, the work of a conscientious and responsible, .3 strong learning ability, strong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financial business analysis. 详细个人自传 2003-2006 private school in June Hualian College March 9, 2006 and joined the CPC in June the same year, the private graduated from Union College, from April 2006 to November 2007 in Guangdong Debon Logistics Ltd.
一、前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财务管理专业涉及的专业范围更广,更具有指导意义,这使得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遇到瓶颈;而且近几年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逐步增加,尤其是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注重他们的综合素养,但是无论是哪方面的才能,我们的培养目标和体系中都存在弊端,都需要改进,譬如理论教学集中,实践教学欠缺;教学方法陈旧,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结合;课程体系不合理;综合素质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学生们的发展,更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方向。文章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两方面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的理论和实操能力。
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及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基本能力不扎实
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会计专业素养,如会计核算知识和报表的编制,还要熟知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也要掌握管理企业方面的技能和基本程序,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素养后,要学习掌握统计学的一些计量方式,管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等,并要将这些知识融为一体,学以致用,将这些知识完全应用到财务职责中,这样才能很好的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但是现在的专业素养培养存在一些漏洞,因为好多学生认为除了会计专业技能之外,其他的对初入社会,初始找工作的学生们应用不大,面试官也很少问相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们了解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和益处,要把目光放远些。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具体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的知识学生必须熟知,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轻车熟路,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但目前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大多都缺乏这样的能力。
(二)财务管理核心能力匮乏
财务管理的核心能力要从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手,主要包括会计实务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能力、筹资分析能力、项目评估分析能力、公司理财能力、金融管理能力等,这些核心能力的取得要学生首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不仅需要学生在课上和老师积极互动,还需要学生在课下积极复习、预习,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发散思维,迅速提升自己基础知识。但是目前学校只有财务管理核心理论课的开展,很多学生都是从书本和课堂上了解了这些知识,但是没能实际应用,也就不能学以致用,不能迅速增进这些核心能力,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匮乏。
(三)实践教学环节缺失
学校的实践环节主要是指实验教学,这个环节要求学校具有较强的教学硬件设施。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对于财务管理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投入不多,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投入,但是实验软件陈旧,一直不更新,对教师实践环节的培养也匮乏,只是少数学校建立较好的实践教学中心,这样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校企对接的实验教学环节欠缺
现在很多学校比较封闭,认为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老师的授课计划和完成程度能达到要求,那么学生的专业素养自然提升。但是实验环节不然,本身学生学习完知识后,只是靠自己的主观思维来理解,但是实践教学是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环节,因此校企对接势在必行。
(五)教学方法的僵化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在方法和意义上都存在差别,前者更自由更开放一些,但是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实验教学环节仍是老师占主导地位,一言堂到底,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是属于应试教育,教学方法的僵化也会导致学生的理解力局限,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导致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操作的时候仍是一头雾水。
(六)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最大的缺陷的就是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提及理论大家都侃侃而谈,但是一到应用就不能如鱼得水,这和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不合理有密切联系,因为在课程设置上大多都是理论课,实验课所占比例太低,有的学校还不能够考虑学科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的学习体系不健全,不能很好的构建知识网络。
(七)通用技能不完善
通用技能即是除了学习能力以外的其他技能,这些技能是随着岗位、职别等的变换在发生变化的。譬如人的沟通能力,此能力一部分是天生的,另一部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在变化的;还有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多组织相关的活动,通过参与活动过程遇到问题锻炼解决问题,提升沟通能力等。因此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这些通用技能,但是现实是现在具备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较多,但是大多通用技能都较差。
三、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路径及实践能力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逐步增长,但是各高校也发现了社会的这种需求,有财务管理专业的学校在扩大招生,没有财务管理专业的学校尽全力开设这个专业,但是往往大批量的培养就忽略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通用技能,因此各高校要以对学生负责为宗旨,高度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素养。
(一)优化高校课程设置,改变教育教学模式
高校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学生就业率高低的反映条件之一,因此各高校应从基本入手,对其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以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高校目前的课程设置没有和社会需求相匹配,更多的是理论课,而且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增长,也不能将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大多高校都只重视学生的课程分数,忽视实际动手能力。因此,高校发展要想符合社会需求的潮流,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多开学生感兴趣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选修课、通识教育课、人文素养培养课程等,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来适应社会需求。同时还要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有专职教师和专门经费支持,保障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但是,各高校只是注重学生的课内培养还不够,还有想办法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总体的知识水平。例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征,开设择业环境认知与自身职业优势发掘、形象管理艺术、情景模拟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专场、面试艺术、面试策略与技巧、简历制作与投递、财务管理OFFICE技能应用、行政办公OFFICE技能应用等系列课程,针对要报考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开设申论写作技巧、时事政治解读、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思路、公共基础讲解、公务员面试指南、公务员经验交流分享等系列课程,针对要去外企工作的学生,可以开设外企面试自我介绍、外企面试常见问题、书写英文简历、英文面试技巧等系列课程。
除了开设系列课程外,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求职需求开展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培训项目,比如企业新晋员工职业化训练、银行信贷管理培训项目、银行客户经理培训项目、小额贷款培训项目、银行柜面人员培训项目、企业财务管理培训项目等。
(二)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搭建综合实训平台
很多高校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都在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寻找实习的方式,但是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毕竟不易,因此搭建综合实训平台是解决学生实习难最好的办法。目前也有些企业已经设计了综合实训平台,如用友公司、福斯特公司等。他们开发的软件,不仅有会计手工帐练习,还有整个企业的仿真模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构建各种角色,如人力资源部、生产部、销售部等业务流程,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整个企业的工作流程,并了解工作的每个环节,不仅了解会计核算工作,还有了解和熟悉企业的其他流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不仅如此,学生还要练习各种企业的工作流程,认识和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为今后进入社会择业、就业、创业积累经验。
(三)建设校内实验教学基地
实验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重要基础,所以构建校内实验教学基地是基础,也是硬件条件。实验教学是校内实验教学基地的重要环节,也处于首要地位,它有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逐步实现现代化教学实践基地。同时还要为学生配备优化的实践环境,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基础。
(四)注重校企结合的实验教学
企业是最能体现理论结合实际的地方,而此企业最典型的有国企、上市公司、跨国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在这里学生能感受到经济环境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动向、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想办法把自己融入到企业当中,这个也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当然通过这种实践,学生也能深入的了解自己的不足,针对实际情况继续学习,使得理论和实际更好的联合。因此高校要更重视校企联合的作用,和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好是在业余时间到企业去学习,不仅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也能多多的学习理论课程,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共同提升。
(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辅助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文体活动、拓展训练、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自身有哪些不足,进一步完善,实现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共同发展,同时也能让学生更了解社会上的形势,深入了解社会,以便于毕业后能很快很轻松的融入社会,使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注重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
(一)不断提升自我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接受相关知识最为直接和最重要的方式,而且经济全球化导致财务管理知识的更新非常快,所以该专业的老师应持续关注该专业的变化,注意国内外相关新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向学生传达最新最有用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方法。除了理论方面的更新以外,该专业的老师还要在实践方面不断督促自己,尝试财务管理工作,向学生传授实际案例,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帮助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各种方式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二)担任校企之间的沟通桥梁 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几乎没有企业愿意让该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即便是接受该专业的学生,也是让其做一些与会计相关的边缘性工作,根本不会涉及到财务管理,这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通过“多维化、实践型”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来解决,该专业的老师当中一部分是“走出去”的专职教师,这部分老师能够通过在企事业单位或者金融公司工作的同时,加强公司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让公司愿意接受一部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跟着公司特定的财务管理人员实习;或者在该专业师资队伍中从企业“引进来”部分老师,对这部分引进的老师,学校要积极与其联系,让他们充当校企桥梁的作用,增加校企之间的长期信任合作,为学生实习奠定基础。
(三)积极参与课程优化建设 应用型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偏向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一般要接受相关实践训练。老师由于直接与学生接触,且直接与社会接触,所以最清楚学生缺乏什么,社会需要什么,自己能帮助学生的又有哪些。因此,应让老师参与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当中去,且学校要改变以往要求老师听从教务处安排、而教务处又只是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或其他院校课程进行安排的行为,避免学生所学既不能弥补自身不足也不能适应当地企业需要。财务管理专业偏向于实践,所以该专业的老师应当尽可能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编写适应当地情况和学生需要的实践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招聘环节 由于学校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教师招聘不够严格。对于专职教师的招聘,经过多年经验的积累,每所应用型大学基本都有一套自己的招聘标准,如学历、能力、综合素质要求等,但对标准的执行却并不严格,导致一些学历相同但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的老师没有机会进入大学。此外,很多大学都存在本校保护主义,即本校毕业的学生如果表现突出可以优先留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上的“近亲繁殖”,更严重的是,在面对各种奖励或者职称评审时也存在一些照顾现象,这必然造成老师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本专业的发展。对于兼职教师,很多应用型大学至今并没有将其考虑到本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当中,即便真的招收一些兼职教师也只是为了应急、节约成本或者是为了“面子工程”而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兼职教师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兼职教师招聘时,招聘标准和招聘流程不严格甚至盲目,正是由于这种把关不严而导致一些根本不具备当老师的人员进入校园,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相反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扰乱教师队伍。
(二)继续教育环节 对于专职教师而言,学校将教师招聘到学校以后往往就安排其直接上岗,为学生讲课,既没有岗前培训,也没有向新来的老师讲解学校一些设备的使用方法或者是学生的程度等,这很容易导致授课老师的“自我意识”,即不会使用就不使用相关设备,讲课也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讲课,不能很好地与其他老师形成沟通和互补,以教授学生既能理解也能接受的知识。对于专职教师的后续教育,往往由于学校师资不足或者过于强调学术成果,而使得老师的时间安排太满,没有时间去企业实习以增加实践经验或去其他高校进修交流,也不愿意花费时间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课程的效率等,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对于兼职教师而言,学校也往往是让他们直接上岗,缺乏岗前培训,但学校所招聘的兼职教师往往都是从企业、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出来的专业人士,其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很强,但由于这些专业人员很少接受学术进修及学术交流活动,甚至有些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不能把握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律,还有些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欠缺,导致他们直接跟学生讲课时达不到预期效果。当前大多数应用型大学对于兼职教师都没有安排后续教育,这些教师往往都是上完课就离开学校,与专职教师之间沟通甚少,不利于两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专职教师讲一套,实践教师讲另一套,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普遍存在。此外,兼职教师由于自身还要处理其本职工作,从而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校参加教育培训。
学校除了对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分别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外,还要注重两类教师之间的沟通,专职教师本身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丰富,而兼职教师实践经验和能力较强,两者之间进行定期联系,可以互通有无,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也能够碰撞出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这一沟通工作需要学校管理部门或财务管理专业负责人在其中多做努力。
(三)考核监督环节 对专职教师的课堂考核,学校应增加考核次数,且要保证考核是突击性的,不能让老师有事先的准备。如果在考核过程中,发现听课的学生人数偏少,就要查找原因,考察该课程是否有助于学生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该课程应以什么样的方式讲授才乐于被学生所接受,是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还是多媒体讲授法等。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检验,必须要由财务管理专业的老师组成小组或者与其他学校合作,请其他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老师组成小组,突击检查任一老师的授课情况,评价是否讲解到位、是否与时俱进。除了同事和同行业教师的评价之外,学期末每个老师还要接受学生的评价,以综合评价老师的授课质量。对于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考核,学校必须予以重视,不能仅仅关注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可以制定详细的实践考核标准,如教师促成的校企合作、帮助找到实习岗位的学生数量、实践教材的编写等,以此考核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做出的贡献,并将这些成果纳入职称评定、职位晋升以及岗位津贴考核系统,引导专职教师关注实践教学。针对兼职教师考核,目前尚没有完善的制度予以约束,这不利于学校对兼职教师的监督和规范,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促使当地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明确规定学校与兼职教师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避免在产生纠纷时,无法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进行处理。此外,对于兼职教师的考核,学校还可以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安排财务管理专业的老师去听兼职教师的课,除了可以增加专职教师的实践阅历外,还可以体现出学校对兼职教师的重视,同时,专职教师根据自己丰富的授课经验,向兼职老师提供授课技巧等。学校通过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理解,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增强兼职教师的自律行为。对于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地反馈给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并及时组织其召开座谈会,对考核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解决。
(四)激励环节 对于教师的激励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创造出最大的效果。对于专职教师而言,首先,要对所有教师进行全面分析,由于年龄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学历不同,教师往往追求的东西并不一致,只有知道教师真正的需要,才能激励他们。如,对于教研人员,他们比较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所受的尊重,因此,对他们的激励就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有挑战性的课题、项目。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有活力、开创性强,学校可以给他们提供物质帮助,让他们研究和开发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方法等。其次,学校不能一成不变,要有破格提升和特殊奖励制度,对那些为专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应当根据其能力将其破格提升到适当的职位或者使其得到特殊奖励,这些制度要有意识地与实践教学相关,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上做出贡献。最后,在薪酬设计上,岗位津贴除了与教师的科研成果有关外,还应当制定相关的标准,与教师的实践成果相关。对于兼职教师,学校要及时肯定兼职教师对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做出的贡献,也要定期向兼职教师反馈其不足以及学生的听课意愿,使其能够感受到自己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一部分,受到学校和学生的关注和期望,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对于兼职教师的薪酬,学校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并予以及时给付,不要在薪酬支付上与兼职教师出现矛盾。此外,学校也应当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应,为兼职教师的出色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
除了上述几方面之外,学校与政府也应当为“多维化、实践型”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共同努力。学校要与当地企业建立长期互助合作机制,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参与企业真正实践,企业也可以此为基础,观察学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并将其反馈给学校,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己所缺乏的人才。政府根据企业的努力以及学校对企业的评价,对企业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政策,以鼓励校企之间的合作。通过这一系列的补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定能培养一支“多维化、实践型”的师资队伍,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活力。
[本文系邢台学院重点研究课题“多维化、实践型财务管理师资内涵式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艳芳、汪晓莺:《德国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3期。
一、引言
笔者通过文献搜索引擎,输入“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词,均没有查到关于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主要是研究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
而对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国外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和经验借鉴,如王征(2008)对美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特色进行了研究;罗建生(2007)中美两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比较研究。二是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如黄长喜(2007)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一文中对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构建现代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术规范建设,大力推进高校的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教师队伍建设措施;张爱华(2008)对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途径进行了探索,认为地方高校教师到政府、企业挂职锻炼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途径,对地方高校教师到政府企业挂职锻炼的必要性、作用和途径进行了阐述;霍宝柱(2009)等人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和管理进行探讨。
从文献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来看,主要从宏观角度研究一个国家和一个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而针对某个专业,特别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群体的特殊性而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研究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师应具备的胜任力要求,分析现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高效教师队伍经验,提出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胜任力要求
由于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其专业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要求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除具有一般教师具有的素质,如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很强的教学效能感、良好的人际技巧与沟通能力、广博的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外,还应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
(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由于知识在不断更新,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出现,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环境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作为教师既担负传授知识的重任,也负责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自己应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意识,为今后在工作和学习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奠定基础。
(二)具有很强的教学效能感
所谓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教学作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己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成才,便会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努力工作;效能感高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会注意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不断学习有关的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在工作时会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心情愉快,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则相反。因此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
(三)应具有广博的知识
首先,应具有系统的大学教学理论和技巧。教学理论包括大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等,使教师能很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应具有系统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会计学科涉及的领域较多,相关的学科业较多,如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技术经济学、生产管理、战略管理、金融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一名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应对这些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应具有系统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
(四)具有良好的人际技巧与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指与别人进行有效信息交流并促使别人认同而采取行动的能力。沟通是门艺术,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高的情商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若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力降低,就不能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教学效果会降低;若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不能很好地传达课程内容信息,也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五)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能力
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既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也能创造新的知识;既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能使自己更加充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因此,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要成为新的财务理论、财务管理方法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不断进行研究与探索,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六)具有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
会计或财务管理工作同其他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一样,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也具有艺术性,实际工作比财会理论要复杂得多,只有权变并创造性地应用财会理论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会计和财务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如果没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就很难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很难处理该学科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很难做到抓住课程教学重点而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同时,在教学中很难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也难以让学生正确理解该学科中的主要内容,不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加大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引进力度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除了与入职后的培训有关外,与入职前的素质有关。我国的高校教师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高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整体素质。
1.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应通过网站宣传,提升学校的形象,同时利用人才市场招聘人才的机会,宣传学校,利用到大学招聘的机会进行宣传,让人才对学校的人文环境、人事制度、相关待遇、发展前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2.多渠道引进人才。原来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大学研究生,使得财会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思维容易同化,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高校应尽量拓宽人才渠道,除了大学研究生以外,可向社会招聘,引进具有较高学历且具有丰富财会经验的政府、企业的高级人才到大学任教,这样的好处是可大大改善现有财务管理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3.加强招聘过程管理。在招聘前,人事部门应组织制定财务管理本科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胜任能力标准,为招聘选拔提供依据;在招聘过程中,组织专家进行面试、试讲等,客观评价应聘者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充分考虑本单位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严格按照标准科学地选聘符合要求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
4.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由于财会类人才在市场上较为稀缺,地方本科院校的现有薪酬制度难以吸引优秀的财会人才到大学任教,学校应在市场调查基础上,根据该类人才的市场薪酬情况,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以吸引优秀的财会人才到学校任教。
(二)加大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培训力度
1.加强新教师上岗前培训。新进财务管理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但一般是非师范专业的研究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训练,对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不熟悉。因此,在新教师开始从事教学前进行系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学生心理、教学方法、科研方法、学校相关制度的培训,使新教师基本掌握教学方法或技巧。
2.注意教师知识更新培训。地方性高校一般地处偏僻,远离学术中心,财务管理教师知识的更新尤其重要。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课程进修、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做访问学者、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习(攻读学位)、外出考察、参加专业论坛等方式,使教师能随时了解本领域的最新动态,拓展视野,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鼓励教师到政府、企事业财务部门兼职或挂职锻炼。笔者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到,西方国家商学院教师大多来自于企业,国际上著名的管理学科教授多半具有丰富的企业高层管理经验。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或证券投资部门工作,可以积累实际经验,提高创新能力,对实际会计、财务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人员素质要求有较深入了解,对财务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理解和讲解财务有关理论,使教学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更生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通过有效地引导与奖励机制,鼓励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到财务部门兼职或挂职锻炼,并注意对教师挂职锻炼过程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奖励、职务晋升挂钩,以有效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改革和完善财务管理教师激励制度
1.改革教师聘用制度。教师聘任制的弊端在于容易造成教师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在工作中往往追求短期效果,不能安心开展中长期的重大项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基础性和原创性研究成果的产生,但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地方院校应根据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强化岗位聘任和分类管理,实行终身制与合同聘任制相结合的用人制度,且根据不同岗位实行长期聘任和短期聘任相结合的聘任形式,对不具备教师素质或不安心教师工作的教师实施淘汰,建立退出机制。
2.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考核是对教师以前工作的评价,通过科学的考评,为教师薪酬的确定提供依据,为教师的晋升提供依据;同时,也对教师具有激励和行为导向作用。高校可通过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对教师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情况、实践情况、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考核。同时,把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统一评价标准与多元化评价标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起来,重视同行评价,使考核更能有效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同时要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晋升、奖金挂钩。
3.建立和完善薪酬制度。在分配制度上要重实绩、重贡献,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原则;在科学的薪酬调查基础上,根据财会人才市场行情,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和合理的薪酬结构。另外,对学校急需的优秀拔尖人才也可实行年薪制,对短期聘任的教师可以实行协议工资制等。
(四)建立一支优秀的财务管理兼职教师队伍
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短缺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而政府、企业财会高级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了解该学科理论与实际差距,能较准确把握课程的重点,能把枯燥的理论深入浅出地用事例进行讲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聘请企业、政府高级财会人员兼职承担教学任务、协助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论文、举办专题讲座等,建立一支优秀的财会兼职教师队伍是优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结构,弥补现行财会专业师资不足的良方。
【参考文献】
[1] 罗建生.中美两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11):189-181.
[2] 王征.美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特色及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21-22.
[3] 赵丹凌.基于能力开发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创新[J].教师,2008(7):50-51.
一、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内实验用实验室等硬件到位但专业软件匮乏
大部分独立学院都是近年来新办的学校,在教学楼、实验室、电脑等硬件方面的投入都很充分,然而,在硬件到位的情况下却暴露出软件方面准备不足的缺陷。形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财务管理涉及的教学软件种类繁多且价格高昂,对于独立学院紧张的办学经费而言,确实难以如数购买。比如ERP、CRM、SCM、物流软件、交易平台、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报关系统等,有些专业软件的售价动辄以十万,甚至上百万计算。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实验室中所使用的专业软件大部分跟实际商业活动相脱节,学生在操作模拟实验系统后,难以获得真实的实践体验。
2.缺少具备实践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
独立院校自身培养的青年专职教师大多是刚刚走出校门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士博士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指导实践教学的效果通常不够理想。此外,多数院校在引进教师的时候,过多强调学历、职称等“纸”条件,客观上弱化了对实践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检验,进而致使其所引进的教师达不到“双师”标准。教职员工素质不达标已成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瓶颈。
3.校外财务管理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财务管理实践基地能为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供最理想的环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事业单位会以工作忙为理由拒不接收实习生的到访。还有的单位接收了实习生但不积极配合,使学生拿不到相关资料,达不到预期的实习目的。
二、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基于前文的分析,我们对独立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出若干意见:
1.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积极争取院校支持,加大对教学用财务管理软件的购买和研发力度。比如根据院校实际的经济能力购买部分ERP、CRM、SCM、物流软件、交易平台、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报关系统等,就基本可以满足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发小型的专业财务管理软件,学生在开发过程中不单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观测力、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独产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2.有计划地增设专业课外活动
专业课外活动是学生更容易接受的“第二课堂”,教师可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规定其占一定学分,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院校按照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品的质量、获得的奖项、评定成绩、给予学分。比如,学生的实习态度(20%);案例报告质量(30%) ;研讨发言情况(20%);现场实习成果的评价(30%) ,前三项成绩由校内指导老师给出。毕业实习成绩由校外指导老师给出。
3.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理论研究先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构建和完善独立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独立院校应该计划地安排年轻的专职教师到相关企业实践锻炼,提高其实践工作能力,以便将社会的需求引入教学。另一方面,可尝试聘请一批社会知名度高、学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事务所、税务财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其他院校的总经理、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业务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全过程参与专业改革、教学、专题讲座,指导实训、指导论文写作、参与论文答辩,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独立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
4.鼓励并引导学生创业公司
在独立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打破在校学生不能经商的“”,鼓励学生进行在校创业,但要必须谨慎地加强管理和引导。
建议学校设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中心下的创业公司应是学生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产生价值的产业孵化基地。
5.重视专业实训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比如,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财务分析工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我们设立一些题目,要学生在两周时间内,使用Excel、Access 等软件工具对财务工作的特定项目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这种专业实训活动可能够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智群.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合格人才[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6.(3)
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财务管理”从会计专业独立出来,列入工商管理学科下的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全国高校围绕“财务管理”这一崭新专业的建设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讨。尽管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学科体系中,属于新兴专业,如何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是高等财经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原则及现状
(一)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实践教学的目标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指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和相关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而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概括起来就是:高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掌握现代公司和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会计、管理、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相关知识,适应地方中小企业金融、证券业、政府部门和其它管理服务业需要的具有一定理财技术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身心素质的初中级理财人才。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应主要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高素质”上,即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功底和宽广的相关学科基础性知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必要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具备外语、数学、计算机和大学语文基础;具备一定的国际观、战略观和涉外理财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它培养的学生是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功底,熟悉金融、经济、法律、管理、会计等相关学科基础性知识,综合素质过硬、能力全面,学生的岗位定位是能在大中型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含外资金融机构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事业单位;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高技能”上,即掌握经济管理、理财、金融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构建的原则如上所述,无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都是其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与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更加明显,这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理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它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满足市场经济对学生财务管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同时,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多变性和多样化。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满足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教育的要求,应该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及时进行调整,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新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而且'还能加强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促使学生将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财务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同样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既要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做到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通过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学生既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前已述及,高技能的人才,仅靠理论知识的教授是不够的,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绝对离不开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的,这一点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都非常清楚:首先,实践教学强调的是以实务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其次,实践教学内容上能体现出实践教育教学规律,突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的学科特色。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核算,掌握财务管理人员基本操作方法。不仅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的手工训练,为工作岗位具体操作奠定基础,而且进行财务管理与分析,为从事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投资分析咨询、财务规划等工作奠定基础从而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三)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的硬件缺乏。虽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被广大高职高专院校所认识,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资金的限制使得专业实验室的建设E困难重重。从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上来看,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经过较长时间的经营和逐步投入,有着相对比较完善的会计、金融等相关经济类“老”专业的实训室,而财务管理专业却没有专门的专业实验室,因为,财务管理毕竟是一个新兴专业,投入期还很短,不可能一步到位。没有专业实验室,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的问题。不仅如此,校内外财务管理实践的缺乏。(1)校内专业实践体系的缺乏。校内实践是在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对工作环境产生直观的认识,并掌握部分理财实际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目前,很多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只是开设了会计实验课,虽然还有一些其他课程方面的实训,但由于没有专业实验室,只是借助于别的专业实验室进行一些课程实训,有“东一浪头,西一棒槌”之嫌,并没有建立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说,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校内的专业实践几乎空白。(2)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按照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最好能有长期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到实践中去真正认识和体会财务管理的工作环境,并掌握财务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因此,长期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对建设和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学校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习,因很多企业不愿接收去实习的学生而不能进行。如果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又有相当多的学生因联系不到实习单位而无法实习。即使能联系到实习单位,但实习单位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学生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同样达不到
预期目的,实习效果不容乐观。对实习企业有关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业务不能胜任。在课堂讲授的教学环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分散在多门课程中,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因此,综合业务能力不高。而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得以完成。正是由于在学校动手能力培养上的缺失或不完善,也客观上造就了学生就业上的困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他们有相当的动手能力,尤其对于高支高专毕业生来讲,动手能力、“工作经验”的要求尤为严苛,这就造成了学校的培养效果与企业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设想
(一)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实验室在校内建立模拟财务管理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模拟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分析问题、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有很多如用友等财务软件供应商和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这种校企联合的方式颇值得借鉴。无论从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还是关于实验室整体规划,企业都可以使高校的教学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也能够在学校经费不足、实验室投入周期拉长的情况下,在短期内达到满足教学要求的捷径。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能否参照用有公司的模式,寻找有意向的单位,来建设校企共建实验室,这是我们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一个途径。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验项目需要,购置一些其他应用软件如EXCEL、证券投资模拟系统等。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增强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能力。(2)设计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内容。与财务管理专业比较靠近的是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有些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而有些与金融学更为接近,因此,在认真分析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和企业理财实践的基础上,应将财务管理实验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个部分比较合理。首先,基础课程实训。一是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就目前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来看,多数学生在刚就业的时候从事的是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很少有学生直接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其原因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如企业筹资、投资等工作对多数企业来说尚属于高层管理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还不能胜任。我们培养的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应用性人才的定位是在掌握了扎实的会计核算基础上的、有一定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能力的财务主管,因此,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强化会计基础,使大部分毕业生首先以会计工作作为就业出路;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逐渐走上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因此,可以财务管理专业首先的课程实践是以会计循环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和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作为基础性课程实训。二是利用EXCEL工具的各种功能及基本操作分别设计若干个实训项目。虽然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训里面一般都要开设《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以介绍EXCEL工具的使用和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方面作一些强化。由财务管理专业老师在实践环节开设的这个实训,可以针对财务管理的具体课程内容,设置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财务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基本财务分析图的绘制、财务管理常用函数的运用等内容。此类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财务管理应用的基本操作能力。三是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和实训。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涉及一些项目内容的时候,以案例形式给学生讲解。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问题性和实践性等,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也要注重发挥这些特征。有的学校独立开设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这门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认为,财务管理的各专业课均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而且案例教学方法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论证问题的能力、提出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解决方法进行评价的能力以及通过评价选择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施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组织可以灵活多样,案例的来源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编写分析。一般采用分组讨论、组内讨论的形式,形成结论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采用在课堂上共同讨论的方式。案例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案例分析中,不可能只有一种“正确”的答案,但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最佳答案。所以案例分析的好处在于它能提供一种发现多种解决方法和对其进行评价的机会。在案例分析之后,再针对每一单项作出实训设计,如在企业实践中,有资金需要量预测、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应用、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存货经济订货量决策、最佳信用政策决策、销售收入预测、利润预测及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的编制和财务分析等多个单项实训项目。其次,综合实训。在实践环节要强调学生在实践环节的综合能力。实质上,在综合实训内容当中,又涵盖了每一单项技能的训练。因此,在基础实训之上再设综合实训,即可符合人才的培养目标。综合实训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要求学生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融入到实训中才能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开设以下综合实训项目:一是项目投资决策实训。现在有很多的学校和地区、公司都在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从市场调研、项目选择、财务预算,到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创业活动都有学生进行设计,我们财务管理教研室的老师正在思考针对我们专业的学生,开展举行类似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的实训内容,选择其中某一部分内容,以一个创业项目作为实验背景材料进行实训,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作出决策,也可以让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得到锻炼。这就为我们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提供了实践环境。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完善,形成在专业学生中开展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大赛类似的活动,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专业建设目标。二是证券投资模拟实训。进行证券投资,学生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特别要熟练掌握财务管理课程和证券投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模拟实践,学生应掌握证券投资的过程,会分析证券价格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判断单项证券的投资风险及价格走势。在模拟实践过程中,学生进入证券公司网站,通过互联网查询同步、真实的股市行情做出投资决策。三是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的核心。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各个职能的工作流程都要熟悉。该实训是在仿真环境中模拟企业经营运作来组织的,需要以模拟团队为单位进行。可以让学生在实训中分别承担模拟企业不同的角色,共同营造实训环境,共同构建模拟企业团队。沙盘模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企业实战。在实训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ERP综合项目实训。在沙盘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对ERP系统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与此同时,我们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近几年来,国家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同时,对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别是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师资普遍实践能力偏低、能力结构单一、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等问题。财务管理是我国管理学科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该专业培养能够独立从事企业日常账务处理、成本核算和纳税申报工作,进行财务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分析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教师的因素至关重要。
(二)研究的意义
教师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二、研究目标
(一)教师素质目标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培养的是优秀的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因此特别需要注意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品质;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合作精神等。
(二)专业梯队目标
从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来讲,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并具有基本教育教学管理力;从专业技术能力方面来讲,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能胜任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的组织与指导工作。明确要求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引进和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6名骨干教师,聘请4~6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一体化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双师型”目标具体来讲又可以分成两个具体层次:教师队伍多样性和教师本身素质,具体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三)学历结构目标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号)的规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必须达到15%以上。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比例为14.6%,2008年达到26.2%。高职教师的学历结构有待大幅改善。
(四)年龄结构目标
年龄结构应为阶梯形。35岁以下、36至45岁和45岁以上的教师以各占三分之一为宜,并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五)职称结构目标
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实质上反映了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不同素养和水平的教师按照某种比例进行搭配的状况。寻找其合理结构的目的就在于:在动态发展中,使教师队伍逐步达到并保持某种比例关系,以求得到最低的消耗,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状况
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无论在职务结构、学历层次、整体素质、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双师型”教师比例和专兼职教师比例等方面,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数量相对不足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大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数迅速增加,导致各高职院校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这样就造成了教师课时过多的现象,有些教师一周上课达到20节甚至更多。高职院校教师的计划内教学时数大多高于普通本科院校水平。这样的情况,教师的精力就只能集中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上,而没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方法和业务能力。在教师构成上,“双师型”教师数量更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仅有30%左右的比例。除此以外,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数量偏少,聘请的行业、企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偏低,受环境制约,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难以展开,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不够,这些都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教育教学技能不足
教育教学技能不足由于我国高职教师师资的培养起步较晚,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来源上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占较大比例,因此教育理论背景相对缺乏,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存在较大不足。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一部分教师较少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更不要说进行财务分析和管理了。
(三)人员结构不合理
(1)人员来源不合理。高学历意味着素质相对的高,科研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作为高职院校不能忽略职业教育这个重点,自身所需的更多是专业对口、具有相关实践经验的人才。面对实践教师缺乏的局面还大量引进各高校毕业生,在短期培训后即进入教学岗位,但是实践经验很少。以广东为例,通过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中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教师比例仍高达70.4%,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渠道引进人员的比例较低。
(2)年龄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专业目前师资年龄结构属于三角形,35岁以下的人数最多年龄结构上,缺乏中年教师,没有学术、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的教师比例较低,比专任教师的这一年龄组教师比例低11.7%,75%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
(四)经济发展限制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区域间、行业间、企业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岗位仍然被传统型劳动力所占据导致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此外,我国的就业市场还不规范,人才高消费,毕业生就业难,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更多的是政府行为,还没有成为企业的迫切愿望。而且,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一些企业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财务信息进行分享。
五、研究措施
(一)建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首先,工学一体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财会工作站的建设,积极参与各大中型企业财务方面的活动,积极申报财会类科研课题。其次,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到会计师事务所、各大中型企业顶岗实习或是合作共同研发项目。此外,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已具有教师以外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申报高校教师职称;积极帮助有教学职称的教师通过参加其他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或职业技能的鉴定,鼓励教师考取对口的职业资格证。
(二)适度引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1)提高高职称、高学历人才比例。从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出发,加大高水平师资招聘力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招聘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中年教师一般要求具有高级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引进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根据学科和专业建设规划,采取“带头人+团队”发展战略,适度引进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提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国内的地位。
(3)建立人才稳定机制。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生活条件,力争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三)以任务导向为载体,教师团队建设新进展
以教学研究为主线,加强财务管理专业教研团队建设。高职院校要把教学研究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石,教学质量建设的根基,自始至终抓教研,始终不渝促教研。
(四)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培养模式
(1)参与财务工作,就是要让专业教师参与学校财务工作,熟悉学校财务工作,参与学习工作站的建设;校外企业兼职,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去兼职,小企业做账等;提供咨询服务,鼓励有业务能力的教师利用业务时间给企事业单位提供会计核算、审计方面的咨询服务。
(2)企业调研:1)专业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以此来改进专业培养目标、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2)咨询,教师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向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和有关财务专家请教。3)访谈,与财务工作人员、资深专家进行交流,发现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4)专门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培训和专门进修,比如可以专门组织教师去用友和金蝶公司去系统学习,掌握财务软件的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和各个模块的操作等基本必备技能。
(五)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靠人才,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必须靠培养出能马上顶岗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两者要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关键是教师。企业为教师提供实训基地,为师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工作情境。校企合作企业必须和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相适应,必须是这一行业在这一地区具有先进性代表的企业,否则无法实施校企合作的内容;企业规模应在中等以上,否则难以适应成规模人数的实践教学;以地域分应是距离学校不是很远的企业,否则工学交替实施难,教学成本过高。
师资水平的提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通过好的规划就能得到改善。为此,研究工作应当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特别是结合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在以职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引下对教师素质的更高要求,进一步探索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的途径和机制,为促进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彭新澧.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研究,2009(5).
[2] 刘向兵,李立国.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J].科技信息,2010(23).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联系较为紧密,其专业定位在实践中存在两种明显的倾向,一种是偏重于会计学的会计处理能力培养;另一种则是偏重于金融学投融资能力的培养。两种定位都严重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也失去了财务管理作为一个独立专业设置的意义。专业定位不明,专业的特色教育就无从谈起,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将成为无本之木。
2.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由于专业定位不明确,目前许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是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取舍。形成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大致上有三大块:会计学方面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加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加管理会计);财务学方面核心课程: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加财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金融学方面核心课程: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投资学等。显然,这种课程结构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但并未突出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特色。
3.人才实践和后续教育不健全
我国目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资格教育还未形成一个独立的认证体系。与专业定位偏重会计学或金融学相对应,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要么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师资格,或者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获取注册会计师资格;要么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相应获取一级和二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财务分析师和财务规划师在实践中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也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企业长期来形成的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传统思维一直得以延续。这些都极大地妨碍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长远发展。
二、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有扎实的财务专业基础、熟悉财务理论和实务,能在工商、金融、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法律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和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系统掌握金融理论和金融知识,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能,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三个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筹资、投资、资本营运决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学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金融学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
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程上,专业核心课程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们体现了各专业的教学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等;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概论、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中央银行学等。显然,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这反映了三个专业之间的确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但从这三个专业核心课程总体设置上看,恰恰能够体现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
从各校实际看,尽管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环节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实验两大部分,但在具体内容和方式上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大部分,财务管理模拟实验一般侧重于案例分析,逐渐成熟起来的ERP沙盘仿真实验可使学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通过ERP管理软件在仿真环境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和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则以会计核算业务为主,会计模拟实验一般包括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操作两个部分。而金融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模拟操作主要针对证券投资和银行业务两大领域。三个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通常都根据毕业生未来工作去向,采用顶岗实习的做法。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对口实习岗位比较容易安排,而财务管理专业因可能涉及到的企业商业机密问题,使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校内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
三、建设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明晰专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水平的根本性要求,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路径与模式。赵德武教授认为,社会需求是财务管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因此,应把新时期理财环境下社会对财务人员技能结构的需求和期望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方式获取的结果显示,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技能需求主要反映在综合管理型、决策型以及创新型三个方面(如下图)。因此,我们认为,我国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当体现这一人才能力的要求。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在本科财务管理教材和教学中,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通常是按照财务管理的知识层次来设置,分初级、中级、高级财务管理。其优点是知识层次性强,便于财务人员自学提高水平;缺点是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之间的划分比较困难,使得各高校在初级、中级、高级财务管理不同层次的内容在衔接上显得比较混乱。如何形成一个体系完整、层次分明、内容科学的课程和教学体系是科学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应着力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国外,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一般按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培养对象分层次设置,教材编写非常注重案例与实证分析,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在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来设置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并直接引进原版教材用于课堂教学。显然,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置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各高校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深入探讨,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以便形成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中仍然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研究导向与重学术、轻社会服务的不良倾向。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关键是加强校企合作。具体途径主要有:一是青年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到合作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考察与实践学习;二是教授以企业顾问身份,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财务专题调研和讲学;三是聘请企业财务负责人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讲课或举办专题讲座。
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全国先后有100余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普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缺失,使得学校的培养结果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因此,为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高校应注重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本文以江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完善和构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推进财务管理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一、高校本科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及能力的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考察三个层次的能力。“三层次”包括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能力层次和创新能力层次。
1.专业技能层次
从财务管理专业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财务软件处理财务管理业务,具备从事财务岗位工作的能力。
2.综合能力层次
对于与会计学专业联系密切的财务管理专业来说,首先,会计信息是经济发展中重要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掌握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其次,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利用会计信息等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决策的能力,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有效开展关于资产投资、资本融通和营运资金管理及利润分配等管理活动。在进行具体问题决策时,不能照本宣科,应有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这是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3.创新能力层次
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过程中应注重“三层次”能力的培养,即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该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构建三层递进式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从培养计划看江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
1.实践环节现状
江苏大学从1998年开始招收首批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已经初具规模。财务管理专业是我校开设的一个特色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财务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从事财务管理教学、科研、实务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本专业毕业最低要求210个学分,实践环节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2006级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安排表
2.存在的问题
从培养目标来看,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是培养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从表1来看,实践环节只占专业总数的17.14%,如果去除军训、入学教育、生产工序流程等,则剩余的实践环节只占到专业总数的14.76%。从这个比例来看,我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课程总数还是偏少。再从实践课程的构成来看,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很少,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如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审计学、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会计等都没有设置实践环节,核心实践课程只有会计流程实验、财务软件应用、企业税收筹划课程设计和财务管理课程设计4项,只占到专业总数的4.76%。而其中的财务管理的专业实践就1项。从这些数字来看,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安排极其不合理,课内实验基本属于基础课或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的会计、财务课程没有课内实验部分,使得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单项实践非常缺乏。同时,综合性的实践环节也以会计实践为主,财务管理的专业综合实践只有1项,难以体现财务管理区别于会计专业的特色。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首先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三、构建三层递进式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实践教学的“三层次”目标和江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分层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作为专业课程的一部分,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仿真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自己动手完成实际工作中有关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等工作,掌握完备的专业技能。其次,在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实训、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模拟沙盘、科研立项、各级各类竞赛(如创业大赛等)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协作能力的训练。我们可以通过基础课程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开发实践等不同层次的实践项目,在专业技能的掌握、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创新开拓意识的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形成与锻炼等方面逐步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最终造就“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三层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图
四、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1.注重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是一种能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组织形式。目前财务管理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或多或少采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由于在案例选择和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案例与实践未能实现紧密结合,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收效甚微。要充分发挥案例作用,教师可选取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学生自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使课堂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师可在上课前就将相应的案例资料和待解决的问题提供给学生,使学生有充分时间进行思考和准备。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为学生建立起模拟实践的情境。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发展发散思维,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做全面总结。
例如,在讲解公司委托问题中股东与管理层、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冲突时,可使用2010年在国内引起舆论风暴的国美争夺战为例。由于该事件曾经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资料丰富,从案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开始,便可发挥以学生为主导,指导学生对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研究股东和管理层冲突、大股东和小股东冲突在国美的体现和原因等。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对委托问题这一比较抽象的理论产生直观的理解,并能够提高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高校应重视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科学设置实验项目,并配备先进的软件和硬件,使学生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专业岗位的模拟训练,为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必须深入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可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目前,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已有二十余家校外实习基地,应当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同时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如校企互派人员,高校教师以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的角度到企业从事社会实践,企业财务人员为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到高校进修或者从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高校教师在利用最新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为企业具体财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而企业也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双方在实现共赢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校外实践基地才能巩固扩大。同时应整合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实习基地资源,实现各专业基地资源共享。
3.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会计学专业毕业,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基本上没有从事会计、金融管理或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导致对企业具体的财务运作和控制环境只是表面的感性认识,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具体可以通过两个方法改变现状:一是把现有的教师逐步地送出去,以企业调研、承担科研项目等方式,锻炼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指导实践课程的能力。二是聘请企业界的财务管理专家和一线管理人员,给学生作报告,指导学生相应的实践课程,甚至可以以兼职身份成为实践课程的专任教师,完善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
4.完善实践环节考核方法
目前,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单一,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没有规范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控制,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过程评价考核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过程评价考核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考核和测试。实验过程考核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时对学生的实践过程给出定性和定量的评定。实践过程是实验课程的核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对实践的目的、原理、程序等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了实践环节的效果。过程评价考核有助于学生认真对待实践环节,积极思考和理解实践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彬.浅析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2(4):289.
[2]王丽南,于晓红.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5):16.
[3]黄丽丽.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11(6):118-119.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185-02
财务管理学科实质上可看作是将金融学科和会计学科联系在一起的“中观学科”,以培养CFO复合型人才为导向的财务管理学科应定位为:立足于微观企业主体,放眼宏观金融环境,融合金融与会计学科双重优势,探寻企业财务运行机制与决策优化的综合性学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现代财务管理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方法,熟悉经济、证券、金融、会计、审计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财务软件相关使用方法,能有效地进行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学科课程设置中除了应包括本学科应有的核心专业课程外,还应融入金融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和会计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还需要开设大量的实践课程和学科前沿课程。这些课程共同的特点是首先要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一、当前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财务管理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夯实基础、精通专业、强化应用”符合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然而,在当前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一个单位的财务信息和会计信息,具有高度的机密性。这导致外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在校实习生到单位进行实习,即使勉强接收,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核心的资料和真实的数据。学生始终不能了解单位的资本运作的情况,更不用说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校外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财务管理专业性质也决定了财务管理岗位需要的人数不多,用人单位即使愿意接收实习,能够接受人数也是很少的,导致学校需要联系大量的实习单位,增大了学校工作的难度;从而也带来了学校对校外实习学生的管理难度增大,风险增加;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所需要的大量实践,很难在校外进行。
而校内的实践一般依托于模拟实训室来进行,然而,部分高校由于经费有限或者重视不足,不去购买财务管理所必须的软件,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训室。学校在设置财务管理课程时,因为没有资源而不去开设相关实践课程,或者实践课程开设的学时很少,流于形式,导致该专业的一些毕业生在毕业时都没有上过相关的实践课,没有接触过相关财务软件,不具备实际工作能力。
2.课程知识化倾向严重。即使学校具备专门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室,模拟实训室采用的是模拟、虚拟的企业,在实践过程中为了突出教学目的,往往尽可能简化企业运作的环节,避免出现复杂状况,导致模拟实践效果真实性较差,不如在实际企业中进行实践的效果;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师资来源主要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往往一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从学校到学校,根本没有在企业中实际的工作经验,不知道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出现的问题,更不用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课程知识化倾向,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靠他们去指导学生实践,往往又变成了主要介绍理论而规避实践、操作;而且,财务管理实践课程设计中,没有完全根据职业和岗位要求来设置,相关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
二、校企合作、共建财务管理专业的必然性
“夯实基础、精通专业、强化应用”的财务管理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校企结合、共建财务管理专业的道路,校企结合是加快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和为社会培养财务管理合格人才的“催化剂”和“增长素”。
1.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有效支撑。校企合作,使得企业成为学生真正的业务操作平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业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员,了解人才供求的矛盾,帮助高校制定和修改培养计划;通过校企结合,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企业参与到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制定,能够解决传统教育课程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培养零距离就业人才。
2.校企合作是完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企业为教师提供顶岗锻炼的机会,让教师在公司的各岗位上进行锻炼,能够使其尽快熟悉业务流程,参与科研或技术推广和协作,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改变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促使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有助于加强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聘请企业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学校的特聘教师,邀请他们参与教改项目,给学生开讲座,以他们丰富的经验来指导学生实践,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3.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由于有较高理论知识的高校教师共同参与,在以企业的实际财务运作为背景教授学生时,教师更易于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就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企业共同研究、解决,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同时,在校企共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问题处理方法带到企业中来,可以帮助完成企业的部分工作,分担企业的压力,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力量。
三、校企结合,共建财务管理专业的措施
1.精心挑选企业,建立真正意义的校企互利共赢模式。在选择拟合作企业时,高校应该依据财务管理各项具体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去挑选企业,尽量选择那些经营管理比较规范和完善,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高、能够指导学生具体实践,具有一些课题,能够接纳较多学生的一些大中型企业。这类企业财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财务管理也比较健全和有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企业为学校提供了真实业务操作平台,同时,高校也要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与企业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平台。高校应积极参与到企业日常运营中来,积极正视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将先进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中去,将专业对接产业,而不是仅在形式上接受企业投资、接受设备捐助或者挂名等。
2.校企合作,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高校应依据工作岗位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来制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系统、合理地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高校应广泛、深入调研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岗位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大纲也应根据调研结果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这样可以使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和符合实际,教学更有效率。但是,普通高校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应一味突出实践而忽视理论,要突出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对于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则可以突出实际应用,对理论遵循“必需、够用”原则。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教学方法,以企业实际资本运作为支撑,以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强调理论的作用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可以通过采取让同学参与企业财务决策的制定、邀请同学参与企业课题、师生集体讨论解决企业面临的财务问题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设专题和前沿讲座,介绍财务管理的经典理论和最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建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财会教育,2012,(5):115-116.
[2] 杜建华.财务管理学科定位及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财会月刊,2012,(4):90-91.
关键词: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阵地建设;教学方法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personnel training;practice teaching;base construction;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226-02
0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热捧,成为社会热门专业。作为一名财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通过2年的暑期实习实践活动和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调查,发现企业招聘财务管理人员时不是简单地看重学历,而是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众多招聘信息明确列出“需要有2-3年的工作经验”,或“有实际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人员优先”等条件,缺乏工作经验正是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拦路虎。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加强实践教学。
1 实践教学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200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指出,财务管理专业以培养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管理、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目标,要求毕业学生应具备财务会计手工核算能力、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能力、资金筹集能力、财务可行性评价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税务筹划能力,具备突出的财富管理的金融专业技能,能为公司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方向性指导及具体方法,可从事财务、理财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1]从这一培养目标,凸显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首先,实践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使学生具有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必须通过而且只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其次,实践教学是帮助毕业生实现初次就业的有利条件之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是任何人都不想见到的结果,顺利进入职场、学有所用,这是学生个体及家庭的期盼。有效的实践教学在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决定了它必然有助于学生就业愿望的顺利实现。最后,实践教学是满足专业领域人才需求重要条件之一。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可用之才”,而决非是企业再培养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就业愿望的同时,满足企业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标准的要求。
2 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不足
尽管大多高校明确表示要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一专业培养目标。但根据调查,在众多高校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①实践教学方式单一。无论是财务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还是证券投资分析能力、项目评估分析能力、金融管理能力等,都要与企业需求密切联系,但目前高校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完成,在认识实习、专业调查、实训实验等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
②实践教学的阵地缺乏。表现为:校外实践环节薄弱。财务管理、会计及资本等方面的信息作为一个企业的商业机密,作为实习的学生很难接触到实质的内容,致使校外的实习、实训难以有效开展;在校内,普遍缺少实训、实验所必需的场所。[2]
③实践教学的良师缺少。财务管理作为一个应用性专业,决定了它对教师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的教师有着特殊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现实是,大部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其业务知识与实践能力很难对学生的实习实践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
3 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过程实践教学的途径
3.1 加强实践教学阵地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阵地建设主要通过加强校内实验教学,完善实验教学环节,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具体落实。在实验教学中,完善实验教学环节,采用单项模拟实验教学、课程模拟实验教学、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三个层次,来实现实验教学对课程知识的全覆盖。所谓单项模拟实验教学就是以课程各章节为实验单元,用以解决专业课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专业学习中的某些关键点和难点。所谓课程模拟实验教学是对某一课程知识进行综合的模拟实验,用以解决课程知识及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谓综合模拟实验教学是将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实训,是一种复合实验。目的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
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多功能的、可满足多种财务管理业务训练的综合仿真模拟实验室。选择那些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放在仿真模拟实验室中进行仿真教学,将学生放入较为真实的财务管理情境中掌握基本的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2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强化校外实训教学,构建学生实践平台,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校外实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走出去,到相关单位、相关岗位实习实训,以促进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邀请企业家、财务总监等进校进行专题讲座,或承担必要的实践教学任务等,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检验。[4]
3.3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可以通过规范教师的选配条件、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教师综合素质和指导水平。
在教师的选配上注重实践经验。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及特点,专业教师特别是实践教学教师,首先应具有本专业的丰富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即“双师型”教师。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通过挂职锻炼这一特殊的进修培训方式,来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国家或国际统一的财会执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获取相关职业的任职资格,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同时,采用从金融界、企业财务部门聘请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做兼职教师,担任教学指导或参与课程建设工作,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创新。倡导教师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加强互动型的教学方式,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案例研究方法,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本中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实际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采取专题教学方式,化难为简,使学生能深入掌握并且不易忘记。
4 结语
总之,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应该在实践教学上狠下功夫。在保证“夯实基础,精通专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强化应用”,达到知识、素质、技能的和谐和统一。
参考文献:
[1]姚华云.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0(22):95.
财务管理专业在高校设立的时间较短,因此所积累的建设经验有限。目前新形势下对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现状堪忧,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不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所以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想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就必须要认清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让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得到良好的发展,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高校教改的新形势下,其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却并不明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人才的要求是综合性能力强的人才。但是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不突出,没有自身的特点,且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很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对培养培养的目标是“应会”、“应知”,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对其他相关知识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弱,应变能力差。
(二)教学内容滞后,课程体系不确定
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会涉及到一些会计知识和金融知识,导致了各大高校之间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财务会计,有的侧重金融投资。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独立的、系统的标准。其次还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照搬照抄西方财务的内容和方法,并没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导致很多知识应用性不强。
(三)专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
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金融专业等有一些内容上的相似,很多学校在设计课程时会把几个专业的课程内容重复到一起。如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相互重叠交叉。这种专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优化。另一方面由于课时的增多,学生自学时间减少,重复出现的内容会减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比较落后。例如应当采用学时制,有的学校虽然采取学分制,但实际上就是学时制的翻版。教学模式仍然是“灌输式”、“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等很少得到应用。其次,教学设备也比较落后,大多数教师都采取板书,多媒体教学和电化教学方法应用有限。以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深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改革的策略,成为了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热点话题。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改革构想
(一)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国家教育方针,高校教育特点以及新形势下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确立为:培养知识面宽,财务管理理论功底扎实,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并注重素质全面提高的综合型的、能够在工商、金融企业、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教学和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这个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涵盖了三个方面的特点:1、提倡素质教育;2、在就业导向上兼顾工作、教学和科研;3、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注重培养高级专业的人才。
(二)设计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合理地设计财务管理专业狭义的主干课程。根据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的构成及特征,对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的设计。可以依据财务管理核心内容并且结合财务管理的理论、实践等进行设计。可以设计如下: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中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和项目评估。这样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兼顾了理论知识,也涉及到实践部分。按照中级到高级逐渐训练学生的技能,加深知识,让学生逐渐掌握相关知识,符合了“从一般到具体,从基本到特殊”的原理。
(三)调整学科内容,避免重复交叉现象出现
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要有自己的独特点,侧重点。可以从资金的规划和控制入手,对学科内容进行调整。学科内容可以包括筹资、投资、分配和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围绕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来作调整。对投资部分内容可以具体调整为短期资金投放和运用,长期资金的投放和运用等。研究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内容的特点,完善其内容,避免与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的相关内容重复交叉。可以设置包括经营预算、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可以寻找出新型的、适合其专业教学的方法,改变被动的格局。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具体应用“问答式”、“讨论式”和“倒拉式”等来实现教学。2、案例教学法:选择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上展示,或者根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两个问题,对财务管理具体业务作出调查,并客观描述,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3、实践性教学:积极开展校内财务管理相关的实践课,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础,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三、结语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只有直面问题,分析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完善发展策略,才能推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专业的综合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