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7 04:20: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经济管理基础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绩效管理概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绩效管理概述
医院绩效管理指的是医院经济管理人员和各个科室的医务工作人员一起探讨,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考核评价、总结反馈的动态管理流程,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最终实现医院既定的战略目标。随着绩效管理的推行,各行各业中都有着自己的创新使用,医院管理体系中常用的绩效管理方法主要有360度反馈法、平衡计分卡法以及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反馈法是由英特尔公司首先提出并实施的,基于管理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绩效管理办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对员工的行政管理,而且还能够通过多角度了解、考核员工的业绩,让员工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建立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此外,通过该方法的使用,还能够不断促成团队竞争意识的培养和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从而不断提高组织的绩效。平衡记分卡法在财务指标的考核基础上引进能够驱动财务业绩的因素,包括内部的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以及客户的满意度等,相比360度反馈法,它是一种更为全面的考核体系,综合考虑了动因指标和结果指标、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外部人员和内部人员、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争取各指标之间达到平衡。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战略实施的手段,是把企业的宏观决策经过不断地分解形成短期的目标,能够检测宏观战略的执行效果。本方法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的绩效统一起来。一般通过成功要素法、标杆基准法策略目标分解法确立关键绩效指标。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推行,对医院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工的激励作用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能够更好地量化个人的工作业绩以及医院的院风建设、经济效益、医护管理和质量。医院通过绩效管理能够让职工意识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与医院的绩效目标息息相关,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感到本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有效地激发职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并主动自觉地做好工作。从而能够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员工受到激励,能够更好地服从医院企业的管理,更有利于医院管理模式的推行。
(2)绩效管理可以规范医护质量。
绩效管理中医疗质量的考核指标有很多,包括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日等。其中平均住院日是考核医院医疗技术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通过绩效考评制度,使员工工作和服务质量与薪酬挂钩,从而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促使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精益求精,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2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支结余与业务收支比重不确定。
目前的医保结算有定额支付、总量控制及两者之间的3种方式。定额支付指的是按照病人数量进行结算,不用考虑病情以及花销的多少,费用是固定的。总量控制指的是医保费用是固定的,无论医院等级如何、服务质量如何、病人数量多少,比较稳定。收支结余业务和业务收支的比重不确定,会导致绩效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2)混淆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内容。
大部分的医院在具体绩效管理实行中,没有深化对绩效管理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绩效考核的层面,也没有把员工个人的考核和医院单位的发展相结合起来,这在医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是很危险的。
(3)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过于随意,内容还不够全面,测评系统使用的方法在方式、内容和思路上过于陈旧,在评价的广度、远度和深度上也都过于片面,从而未能形成科学的考核指标及考核体系,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导致员工在具体的考核时感到不公平或者不合理,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存在部分员工钻空子,比如开单提成等现象,这些都降低了医院的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
(4)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民主参与是绩效管理的精髓所在,有效的反馈和沟通够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推进。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医院管理机构和员工个人之间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够熟悉彼此的情况,及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也可以监督员工的业务完成情况,提高效率,改善行为。
3建议措施及对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3.1建议措施
(1)杜绝医务人员额外获利的机会。
医疗企业是以服务为主导的企业,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职能。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医务人员额外获利导致的矛盾。绩效管理首先要体现公平公正,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对药品回扣现象坚决查处,使医护人员医风医德大力回升。医院内部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减少内部同事之间不平衡的心理,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工作之中。
(2)建立全面的绩效管理系统。
在持续沟通的原则下,将医院的长期目标不断融入到管理系统中,融入到员工个人目标、管理层职能和管理制度中。不能仅仅在绩效考核方面做文章,必须首先认识到全体目标。在全面的绩效管理系统下,医院各科室、各单位要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绩效管理目标的制定、实施和考核,从而实现医院整体的战略目标。
(3)加强绩效辅导的沟通交流。
管理层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个人目标完成过程中的困难,采取一系列方法帮助员工完成个人目标;找到绩效体系中欠缺的地方,通过不断的优化改进,丰富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增强绩效管理体系的可实施性;同时监督员工的完成情况,给予激励。另一方面,员工也要主动把发现的问题向管理层进行汇报,从个人角度更能够发现管理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更有针对性。
(4)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公平性的最好体现,其制定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员工能否明确个人目标,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制定时应当遵循公平、科学、有效、可实施的原则。对于难以量化的问题,要通过各部门、各管理者以及与员工的不断沟通交流,增加三者的互动,达到共识,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
(5)加强成本控制。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医疗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方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医院经济管理人员在奖励支出、医药引进以及其他项目上通过成本核算的方式进行控制,一些辅项目如材料费、会务费等也要加以核算,制定最高定额,确保投入的合理性。在水、电方面也可以考虑进行合理的优化。成本控制,还在于合理的制度,比如住院房间的安排、手术室的安排,尽量发挥出各种资源的价值,减小隐形的开支。
(6)引进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
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往往只是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利益分配,这不利于公立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引入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同时考核经济绩效与非经济绩效,并逐步加大非经济绩效的考核力度,通过绩效管理实现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医院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互动。
3.2对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医院通过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改革,首先在思想上能够引起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对经济管理的重视,便于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推行;其次,绩效管理本身就是经济管理的一大部分,对绩效管理进行改革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升级与改进;最后,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改革与推行,加强了各部门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个人与医院的沟通,有利于医院经济管理一体化的推行。
国际工程公司一般拥有较为广泛的项目信息来源。包括业主公开招标信息,咨询公司、中介等机构的宣传,各重要纸质、电子媒体的传播等。从事经营基础工作的商务人员需要非常敏锐地获知这些项目信息,归纳整理并初步辨别信息的真实度,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1.2明确重点发展地区、项目和业主,细分市场,了解所有有关背景资料
根据市场现状,商务人员需要结合其公司的战略发展和营销方针,对项目信息进行科学的筛选,制订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地区的海外市场的计划,充分了解背景资料,包括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化、行业发展状况等,明确重点开拓和投标对象。这是与国内项目经营基础工作区别最大所在,在整个经营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3与业主和其他中介公司的关系运营和维护
全面收集项目信息与业主及业主所在国的有关信息,培育信息来源和渠道,在日常的关系运营和维护中加深与业主之间的了解与情感交流。
1.4与本国政府机构相关部门的关系运营和维护
国际工程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运作和竞争参与,需要取得政府的绝对支持,了解国家政策方向,借势而为,趋利避害,为海外市场的扩张保驾护航。海外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经济利益、文化习俗之间的竞争。
1.5投标工作
这是经营基础工作的一大重点。及时、快速地组织人员完成商务组织、技术组织、采购组织、施工组织,分别完成:①招标文件、招标合同要求、风险、责任,结合本公司的各方面条件的分析;②业主需求的全部技术内容;③针对不同供货商进行询价比价工作,并制订购货计划,考虑运输方式和发生的相关费用;④了解当地施工条件,对施工工艺、技术、进度、材料和劳动力等各方面进行构思,确定质量监督原则并制订施工计划。⑤分析、计算投标的各项成本。上报高层后,由公司确定利润及最终投标价格。同时,随时做好与业主和招标机构各项问题确认等沟通协调工作。这也是前期经营基础工作的综合成果。
1.6为配合经营工作进行的日常管理工作
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管理、翻译、涉外商务管理等事务。这些工作繁杂,设定科学的模板是合格的经营人员的必备利器。
2经营基础工作的知识管理
那么,我们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管理,在诸多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里找寻逻辑,发现方向,全面提升基础工作的质量,抓住机会完成投标、谈判工作,以实现最终合同签订,取得实质性成果。由此,我们将经营基础工作知识作出以下初步分类:
(1)项目技术类知识。
作为国际工程公司,首先是依托专业领域的技术来满足客户需求,并通过不断更新创新技术和开辟创新服务内容在相关行业内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占据一定份额的市场。在不同行业,相近专业、不同的工艺流程都涉及对多种专业知识的综合利用,国际上也有相对稳定的公认标准来衡量企业工艺、专利、设备的先进性,并确认企业在本行业领域所处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在与外界进行早期沟通时,公司相关展示件是极为重要的敲门砖,包括公司介绍、公司业绩、技术特色、技术创新和发展等。以业绩为例,经过知识管理的分类和解析,采用不同方式设计业绩的展示模式逐渐成为极其重要又基本的工作之一。在分析业主、咨询机构的需求之后,针对项目背景和特点,提交不同类型的业绩,事半功倍。同行业宜根据自己行业特性和技术更替来进行整理分类,替代对任何业主任何国家任何条件下都只提供一份一模一样的业绩表的做法。以俄罗斯某烧结项目为例,该业主选用的烧结原料特征要求工艺流程利用小球烧结技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沟通时,投标方通过策划设计好的内容安排,调用投标公司知识库中小球烧结的业绩及原有业主产能产量相关数据,在带领业主进行现场考察时,就此项相关内容与业主进行了充分的技术交流,将公司的业绩重磅推出,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业主认识了解了他们关注的方面,迅速并突出重点的展示得到业主的肯定。国际工程公司的技术等全方位支撑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专业信息平台上实现共享与交流。
(2)商务管理类知识。
商务管理类知识是经营基础工作中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包括战略思想、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物流管理、风险管理、法律等。其中营销思想无疑是经营工作的核心,项目融资也在当前形势下,成为经营基础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越来越多的项目可能采取EPCF(总承包+融资)或者EP+F形式。某些融资可以充分利用属于国家层面的政府专项贷款。这类融资项目合同一旦签订即可开展融资手续。融资取决于政府及国家银行对于项目的审批,且有不同类型的组合,一旦外方政府完成项目审批流程,该项目即可通过相应审批流程完成融资手续。这类涵盖政策和金融相交织的相关知识需要在项目经营进程中,随其发展不断挖掘、了解并确认、分析。
(3)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知识的管理。
走向海外市场,是思维和行动横向的扩展。而纵向路径的思考,让我们了解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并对现在和未来做出判断。充分利用对特别的“人”的了解,来认识事件背后的意义,分析项目发展的趋势,是经营基础工作中的必修课。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对认识人的共性和个性的认识紧密相关。例如在俄罗斯的经营过程中,我们深感“老大哥”的心理优势无处不在。最初我们怀着向其宣传当代先进科技和工艺的心态前往,同时了解其真实的状态和需求。经过对现场踏勘,看到树立起来的“1937”“1967”等丰碑式的纪念标志,对其历史沿革的查找和分析,以及与其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我们设身处地感受到前苏联当年技术强国的气势和实力。换位思考后,调整心态,在技术文本内容上加强了工艺技术创新的介绍,就其现状为业主综合考虑了工艺的改进需求,并对解决设备使用问题做出了建议性意见。谦虚谨慎、与时俱进的中国风范,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在语言的功用上,绝不仅是简单交流和信息获取。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决定我们对其国家文化的理解,以及专业的程度。提高专业术语表述能力,充分理解语言习惯代表的文化含义贯穿在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推进项目进程的过程中。
(4)项目组织运作类知识。
在经营基础工作中,如物流、运输包装、交通咨询、礼品服务、展位设计等,涉及相当专业的项目运作类管理知识。服务外包的情况日益增多,也是分工细化、运作专业化的体现。这些外包服务的组织、管理,对经营基础工作的商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甄别和选择外包服务,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价格为经营主体工作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并纳入知识管理的信息平台范畴,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是未来的趋势。
3创建更好的知识管理环境
通过对国际工程项目经营基础工作和涉及知识领域的了解,我们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发展知识管理体系的管理界面,培育知识管理的管理环境来促进经营工作。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的管理界面,应由战略思想、组织管理、资源管理、文化管理、风险管理和评价管理等六个方面组成。如图2所示,经营基础工作知识管理与这六大管理的关系都是双向影响的。其中,整个经营基础工作内容的规划、建设、维护无时不刻深受公司战略思想和公司文化的指引,反之也为战略规划提出新的启示和思路,给公司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公司组织结构和资源的配备给予知识管理官方或非官方的支持是巨大的,反过来,知识管理也对组织和资源结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知识管理要求归纳总结、分享再创造的同时也必须受到安全、成本等风险管理的制约,必然要求责任与自由并举,并接受来自组织的评价和修正。同时,知识管理本身又对风险和评价管理提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形势下的挑战与更新的要求。
1.风景园林施工的作用
风景园林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一个城市的风景园林,能够改善城市的面貌,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繁荣。风景园林化的进度显示了一个城市城市化的进程,好的风景园林施工能推动一个城市城市化的进程。
L景园林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百利而无一害,风景园林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随着空气的污染,植物吸收有害物体、净化空气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能力有所下降,这就要求提高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和施工。
2.施工管理的现状
2.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风景园林施工涉及建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这表明风景园林施工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现阶段,在我国风景园林工程中普遍存在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无法完全领悟设计理念,肆意增设制备品种,导致制备种类杂乱,无法充分展现景观效果。另外,植被种植需要较高的技术,应依据植被的生长特点以及当地气候特点,规范种植,减小植被死亡率。
2.2施工方案不合理
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施工方案中详细阐明各项施工。风景园林施工是一项长期、繁琐的工程,为保证风景园林施工的有序、稳步进行,我们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如若考虑不全或者安排不周到,将会出现施工现场杂乱无章的局面,导致停工,最终无法如期交工。通常在风景园林建设中,时常在工序设计环节出现问题,这将会降低工程效率,延缓施工。
2.3施工现场管理杂乱无章
在风景园林施工现场,施工组织缺少计划性,施工人员胡乱、随意操作,不参照相应的标准规范,时常出现违规操作。对于风景园林工程而言,旨在通过具体施工将设计方案变成现实,因此,施工质量和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紧密相关,加强风景园林施工管理异常迫切。
2.4管理制度不完整
管理制度是风景园林工程各项管理全面落实的基础保障,如若管理制度不完整,则会阻碍预期效果的实现,即便实现预期目标,也会增加维护工作的难度系数。
3.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问题的处理措施
3.1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化技能
风景园林施工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施工资质。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准,例如园林设计专业人才、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园艺花卉培植人员等。在施工工程中,这些具有专业技术的施工人员,是风景园林施工的重要保障。同时,工程监理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监理负责把握整个风景园林项目施工的质量。监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设计理念有清楚的认识,熟悉施工程序,并能够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调控,还要对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能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8.2加强图纸会审以及施工放线工作
在园林施工管理过程中,图纸会审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通过会审图纸来检查施工现场的质量,决定施工现场是否需要返修。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进行及时地沟通,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更改其中的错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根据图纸的要求来检查其施工现场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如果施工现场出现了问题,施工单位要及时与设计单位、监理方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大部分园林施工现场的施工放线都是由1人来负责,这样做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施工单位要安排2-3人来做好施工放线工作。
3.3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管理
在风景园林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施工工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施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来开展,这势必会增加管理风景园林的困难,也会发生一些返工、浪费材料等现象。因此风景园林要按照施工工序来开展工作,协调好各个工序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只有协调好各个工序之间的关系,才不会影响到园林的美观。
8.4严格把握工程的质量
当前,我国没有出台关于园林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风景园林的质量问题经常出现。园林公司会将工程承包给二、三级资质的园林公司,这些园林公司从中抽取管理费之后,将其承包给包工头,这样一层层剥取利润,包工头到最后获得工程之后就会想着利用偷工减料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8.5加强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监管工作
风景园林项目建设正在逐步实现市场化,很多施工单位都是采用的招标形式,从社会上选择那些施工质量过硬的单位。但是,由于园林绿化工期较长,就要求施工监管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对风景园林施工进行有效的监管,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风景园林质量。
3.6加大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
1、总量大、保障覆盖率低。据调查,截止2000年9月,重庆市应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贫困人口为48.83万人,占全市非农业人口的7.67%;实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城市贫困人口为38.67万人,占应入人口的79.2%。到2001年3月,实际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贫困人口为22.11万人,占应纳入人口的45.28%。
2、可支配收入低、家庭负担重。1999年,重庆市城市贫困人口平均每户就业面45%,比全市平均水平(58%)低13%,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2146.92元,是全市平均水平(5895.97元)的36.4%,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为2.22人,比全市平均水平(1.71人)多0.51人。
3、消费支出以吃、住为主,消费水平低。1999年,在支出结构中,我市城市贫困人口食品支出占58.69%,比全市平均水平(41.32%)高17.37%;住房支出占14.35%,比全市平均水平(8.19%)高6.16%,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支出占10.38%。比全市平均水平(25.08%)低14.7%,其他消费支出占16.58%,比全市平均水平(25.41%)低8.83%。总体上说,城市贫困群体精神生活质量尚处于较低水平。
4、下岗、失业及在职低收入群体是城市贫困人口的主体。重庆市城市贫困群体主要有四类。第一类为原“民政对象”,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的“三无”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在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中占3.97%;第二类为下岗、失业及在职低收入群体,占73.1%;第三类为离退休退职人员,占3.87%;第四类为其他人员,占19.06%。
二、我市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1、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下岗、失业及在职低收入现象是城市贫困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产业结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各国的经验看,产业结构调整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它将伴随着有磁行业的萎缩,许多企业的倒闭和裁员,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大批的劳动者失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重庆市国有企业严重冗员、效率低下、市场竞争能力难以发挥等问题较为突出,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乡镇企业冲击使国有企业难以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等手段在低档产品上进行竞争,从而不得不从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低档产品领域中退出,以实现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化。在这种“夹击”的环境中,为实现产业结构转化,“减员增效”就成为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措施之一。于是,一方面,国有企业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下岗”浪潮,数以万计的职工离开了就业岗位,成为了登记失业者或“下岗职工”,原企业中的隐性失业变成了公开失业;另一方面,企业不景气,扣发、拖欠职工工资等原因,直接影响了职工家庭收入。这促使城市贫困群体迅速增加。
2、自身条件限制是城市贫困产生的客观原因。首先是年龄、受教育状况等客观因素。以下岗职工为例,2000年,重庆市下岗人员中35岁以上的占65.5%,中专以下学历的占91.74%。由于年龄偏大、教育程度偏低,使这部分人再就业能力弱,个人经济活动能力偏低,较容易陷入贫困;其次是家庭负担过重。在个人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家庭应就业者人数越少,或家庭总人口越多,家庭平均收入水平也就越低。目前,我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很有限的,家庭因素的负面影响是难以消除的。
3、社会保障能力较弱是重要的社会原因。社会保障制度对城市贫困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重庆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加强了“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城市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但,从总体上说,重庆市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社会保障覆盖面及保障水平较低,保障项目不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市、区县(自治县、市)两级财政分担,由于各级财政承受力不同,因此,保障水平差异较大。重庆市主城市居民生活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69元,居全国36个中心城市的第26位,国家级、省级贫困县(自治县)的标准为104元,是主城区标准的61.5%;主城七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为59.3%,全市有10个区县(自治县)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低于10%。普遍受益原则和受益机会均等原则很难在城市贫困保障领域得到体现;社会保险收缴率低,企业拖挪用或无力支付退休金的现象普遍存在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收费不统一等问题,使得我市社会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方面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给城市贫困群体的生活保障带来较大困难。
三、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措施探讨
1、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并重。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壮大综合实力,是解决重庆城市贫困问题根本途径。只有总体上经济水平提高了,城市贫困问题的改善才有坚实的经济基础。重庆是一个重工业基地,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政府在保持高速经济增长方面面临很大压力,因此,在经济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自然地将促进经济增长放在优先位置。
从城市反贫困的角度看,解决城市贫困和低收入问题,增加就业、扩大就业是首先要采取的措施。只有实现了就业,城市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才有持续获得收入的能力。从一般意义上看,城市贫困人口往往是素质较低的劳动力者,他们在就业竞争时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当城市就业总量不足而出现竞争加剧时,他们往往最容易下岗、失业。只有城市具有较为充足的就业岗位时,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者有基础。